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抗震设计规划范文

建筑抗震设计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抗震设计规划

第1篇:建筑抗震设计规划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抗震设计;重要作用

引 言: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行业之一,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我国是多地震国家,但我国目前对地震的预防能力较弱,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及其巨大的灾害,因此,要加强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这是进一步保障我国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1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的现状

在建筑抗震设计领域,虽然我国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缓慢,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上,没有能够正确的处理好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关系,虽然引进了一些西方欧美抗震设计理念,但缺乏符合本国实际的理论技术创新。很大方面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设计中,没有能够深入研究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的层次和顺序,难以做到重视主体的设计而兼顾细节问题。没有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运用抗震设计准则。

1.2建筑抗震设计中缺乏科学规范的理论指导,缺乏实际经验的积累;我国对地质地震的认识尚不够完善,对地震的成因,预测,防治研究不够深入,地震防治规范不够科学。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或依据的是不完善的理论。因此,难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完美融合防震设计理念。

1.3建筑抗震设计中,设计立足于固定参数,而忽视了实际情况,设计完全依据“计算设计”完成。而且将一定的地震或力学参数做出固定的规范,比如,在我国地震设计研究中,把地震的降级系数统一规定为2.81,将小震赋予固定统计意义。而小震多用于结构设计中,结构截面承载能力设计和变形的检验计算,需要依据一定的实际情况而行的。

2 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标准

2.1 将概念设计理论和基于性能的设计理论相结合。结合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出科学严谨勘探,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考虑,做出最优势的战略设计组合。

2.2我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辩证灵活运用其中抗震设计原则,严格执行设计施工标准,借鉴其中经验,结合房建本地实际,科学设计。

2.3要坚持实施多级防震措施。传统房建结构多采取的是三级设防措施,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在新的时期,房建结构必须是采取的多级设防模式,保护建筑主体抗震能力,减轻经济损失,使得建筑抗震中更加安全。

3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3.1解决了建筑竖向布置设计的问题。

建筑竖向布置设计问题,主要是在建筑设计中,反映沿着高度或楼层结构质量、刚度分布问题。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建筑,无论是多层还是单层,都存在此类问题。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表现的更为突出。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如果建筑底层是购物中心或商场时,要求大空间和大柱距,而上部的楼层为写字楼或多样化的公寓时,前者要求设置柱,墙少,而后者则是以墙为主。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导致建筑物沿着楼层或高度分布的刚度和质量都不协调、不均匀。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沿着上下相邻的楼层由于质量和刚度相差较大,造成突变。这是建筑设计时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在建筑设计中,要尽量确保沿着竖向结构的刚度均匀分布,特别是在结构不设置刚度较大的刚度转换层时,更要注意。概念设计中,尽可能使剪力墙布置较为均匀,并沿竖向贯通到建筑的底部,同时避免某一楼层的刚度过小,避免地震时的扭转效应。

3.2解决了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难题。

设计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时,屋顶建筑抗震设计也是整个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从多数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评定结果看,屋顶建筑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屋顶设计较高或者设计过重。屋顶设计较高或者设计过重,无形当中加大了屋顶建筑变形,而且地震作用也加大了,尤其对自身和屋顶之下的建筑物的抗震作用都不利。有时屋顶建筑的重心和屋顶之下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屋顶的抗侧力墙和屋顶之下的抗侧力强出现间断,在地震发生时,带来的地震扭转作用也会更严重,对抗震更不利。所以,进行屋顶建筑设计过程中时,应该最大限度的降低屋顶建筑的高度。选用强度较高、轻质、刚度均匀的材料,使得地震作用传递不受阻碍;屋顶重心和屋顶之下的建筑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屋顶建筑非常高,屋顶建筑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让屋顶建筑地震作用和突变降低到最小,尽量避免发生扭转效应。

3.3合理进行建筑平面设计、布置设计,提高建筑抗震能力

建筑平面布置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置情况直接反映建筑使用功能和相关要求。平面设计布置时,要将内墙的布置、柱子的距离、通道和楼梯的位置、空间活动面积大小、房间数量和布置、电梯井的布置等在建筑平面布置图上进行明确。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同,在楼层布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公寓、写字楼、餐饮娱乐、商场等,在进行建筑布置时,空间和房间划分上的差异较大。建筑平面布置多样化的同时,要考虑结构的抗震要求,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建筑平面上的内隔墙、填充墙、具有相应刚度和强度的非承重内隔墙等墙体的布置不对称;柱子和墙体的分布不协调不对称;建筑结构刚度和质量在平面上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导致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产生扭转地震作用,导致建筑损坏。

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对建筑抗震影响很大,进行建筑平面布置设计是,要尽可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刚度和质量都均匀分布,结构要对称协调,尽量避免突变,防止在地震时发生扭转效应。墙体布置要均匀;剪力墙或抗震墙布置要和结构抗震要求相结合;刚度较大的电梯井要尽量居中布置,避免偏心。建筑平面布置设计要为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合理分布创造条件,要将建筑施工功能和结构抗震要求融为一体,以此来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基础作用。

3.4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细节设计能力,实现结构抗震

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设计、结构抗震细节设计中最关键的是薄弱环节的处理措施和对多道抗震设防措施的保证。结构抗震体系包含多个具有良好延性的分体组合,具有良好延性的结构构件通过设计连接,实现协同联合工作。建筑面临地震灾害时,通常情况下在主震过后,多次余震往往会造成比主震破坏程度更大的结构损坏。建筑抗震结构体系只有最大程度的增加外部和内部的冗余度数量,有意识的增加分布屈服区,来实现抵御以耗能为主的抗震性能要求。进行高度建筑结构设计时,不可片面过分强调构件强度,必须要综合处理好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要保证构件具有较长的有效屈服时间,能有效实现结构延性,增加抗倒塌能力。

3.5优化建筑体型设计,确保符合抗震要求

建筑体型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立体空间形状。大量的震害表明,在平面形状复杂,如平面上外凸和凹进及侧翼过多伸悬、不对称侧翼布置等,都及其容易在地震中遭受破坏。平面形状相对简单、规则的单层或多层建筑,在地震中出现严重破坏的机率相对较低,有的甚至完好无损。建筑沿着高度方向上立体空间内形状复杂或形状不规则,如相邻单元的高差差距较大,高出屋面的建筑部分高度过高、建筑装饰悬伸过大等,由于沿着高度形状上的变化,造成在地震时、建筑结构刚度发生突变的部位更容易发生破坏。

在建筑体型设计中,要尽量选择平面和空间形状较为简洁和规则的体型。在建筑平面形状上,要尽量选择圆形、方形、扇形及矩形,要尽可能少做内凹和外凸的体形,极可能不做非对称的侧翼和长度过长的伸翼。建筑体型布置时,要尽可能使建筑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均匀分布,避免因为体形不对称、刚度和质量不均匀导致建筑面临地震时,出现抗震不利的扭转反应。特别是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通常为了立面美观和艺术创意需要,难以避免设计较为复杂的体型,但是在设计时,一定要将建筑使用功能、结构抗震安全和建筑艺术结合起来,在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基础之上进行艺术创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建筑抗震设计,提高抗震能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因此,在进行建筑的抗震设计时候,必须要将建筑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综合协调起来,实现二者的配合,共同为建筑整体的抗震设计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昭.概念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体现及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0).

第2篇:建筑抗震设计规划范文

关键词:高层 建筑 杭震 结构 设计 探析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一、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分析

现代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是一个垂直于地面的竖向悬臂结构。其建筑的垂直载荷主要使建筑结构产生一个与地球引力相抗衡的轴心力;建筑的水平载荷使建筑结构产生弯矩。从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建筑的垂直载荷方向保持不变时,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仅仅会引起量的增加而已,而这时水平载荷的方向就可以来自四面八方;而当建筑为平均分布载荷时,建筑的高度就和弯矩呈现出二次方的变化。

再从建筑的侧移特点来看:建筑竖直方向载荷引起的建筑位移是比较小的,而水平方向的载荷作为平均分布的载荷时,建筑的高度就和其侧移呈现出四次方的变化。由此可以得出,在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水平方向的载荷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是要远远大于垂直方向载荷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的,所以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建设时,水平载荷是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重点控制的影响因素,所以除了在保证高层建筑结构抵抗水平载荷产生的弯矩、剪力以及压、拉应力时,要具有较大的强度以外,还要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使得建筑随着高度的不断升高,所引起的侧向变形能控制在结构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二、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求

一方面,高层混凝土建筑在设计规划时,一定要把握好结构刚度值的大小,经过精确的计算分析,充分了解地质地形条件、所用建材性能、机械设备运行参数、物理力学知识等内容,最终确定高层结构的整体刚度强弱或者某个结构设施的刚度,依靠连接设置的调节作用,力求保证抗震能力的提高,尽量让整个建筑波动受力保持在地质所能支持的范围之间。也就是说,如果其基础结构产生小幅度的变形,结构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会使得整体结构不发生大幅度改变,在经过一此维护工作之后,仍然具有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在结构设计以及规划时,结构工程师一定要着重关键构件和连接点的受力情况,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有效调节,可以达到消灾减震的目的,尽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有关地震灾害统计,刚度过于柔和的高层混凝土建筑受到强大的震动作用后,其主体结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毁,然而在余震的相继作用之下,就会受到持续损坏导致崩塌。

总之,对于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一定要保证其结构具备适宜的刚度,还要改善其延性等特点,进而增强其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改善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具体措施

(一)选定建设位置

根据地震灾害情况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如果建筑物所处的位置不同,那么其承受地震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就是所处地质条件存在不同点。这就需要,在建设项目位置选定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内容:一是工程项目建设位置的地质环境应该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二是应该远离有重大威胁的场地,例如变电站、大型石油保存设施等等,防止除地震外其他因素带来的安个隐患问题。

(二)改进结构设计方案

结构工程师所采用的方案要求设计出的建筑能够满足国家规定建筑抗震能力的标准,实现主体结构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调节变形,并且能够在结构的强大延性作用下,自动回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主体变形对整个建筑结构带来的不利作用,达到高层混凝土结构长期处于稳定牢固的平衡状态。在平算不同程度的地震作用力对结构造成的影响,对其构件开展科学合理的布局,尽量协调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各种设施之间的受力情况,维持平衡,加大其承受外力的能力,着重考虑结构竖向重力作用的情况,使其平和匀称,达到刚度规划的要求目标,尽可能让设计结构有条理、不紊乱、有层次、不交错,实现增加整体抗震能力的目的着平研究地震灾害记录信息,根据实际要素在设计中融入相应的防震措施,对关键微小部分要严加处理应对,使整体结构由上到下所承受的重力均匀一致的降低,保持建筑整体的对称情况,这种一目了然的重力变化规建能够大大削弱地震带来的水平与竖向不规则的作用力,因而有了相应的抗震效果。

(三)控制扭转效应

地震作用有水平作用、竖向作用以及扭转作用,在多种受力的综合下,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破坏力,如地裂、房屋倒塌、地势波动较为强烈等由于地震爆发具有随时性,其中包含很多不稳定的地方,这就要求对于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方面的结构设计方面,强调地震带来扭转效应如果没有设置相关结构位移的标准,就应该选取所测定的最大位移部分的刚度以及减弱最小位移带点刚度,保持结构在整体方面位移的一致性保证每一个细节都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就应该及时作出有效的调整,尽量地控制地震扭转作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研究高层混凝土建筑各层结构参数设置

对各层参数的设置主要是在模拟地震时各种受力作用带给结构设施受力分析的计算,例如,墙体承载能力、柱梁变形方面计算等等在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预处理阶段,在充分了解所建项目的位置、地形条件、所选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测等多个方面的基础上,把握其中要点,建立建筑设计的基本框架,应用自身的设计理念和专项技能来进行详实的设计,并对一此关键地方做出十分重要的说明,来完成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工作最好能够建立系统的完善的建筑结构设计信息数据库,便于结构工程师查找相关案例,总结经验,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法开展工作在研究建筑复杂结构综合受理情况时,要选出相应的力学模型,例如剪切理论和主拉应力理论,来对建筑结构受理是否合理进行判断应该对由计算机运算结果开展深入的调杳研究,估定其有效程度,为以后的结构抗震能力的设计提供依据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所要处理的参数包括整体的震动周期、扭转角度、相关刚度比例等。因此,对于高层结构的设计不能一蹴而就,应该经过反复的计算研究和多次协调,在保证其结构具有抗震能力的基础上,确定结构方面的有关参数。

四、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布置

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的独立结构单元布置时,应该使得建筑结构平面的形状相对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都能均匀的分布。建筑的竖直方向体型应该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敛。建筑结构的侧向刚度应该是下部刚度大上部刚度小,并逐渐的进行变化。其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布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的结构布置时应该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足够大的刚度以及变形能力。

2、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的结构布置时,应该注意避免因为部分建筑结构或者是构件遭受损坏,从而导致了建筑结构的整体丧失对重力、载荷以及地震的承受能力。

3、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的结构布置时,对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进行应对。

4、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的结构布置时,其建筑结构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布置,应该使建筑的刚度以及承载力进行合理的分布,避免因地震时引起的局部突变和扭转效益的发生,具有多道抗震设防的特点。

结语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在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就必须要通过其受力的特点、建筑结构的体系、建筑结构的布置以及计算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再进行建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混凝土建筑拥有良好的抗震能力,才能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GB50011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第3篇:建筑抗震设计规划范文

关键词:陶粒混凝土;自保温体系;抗震;节能

Abstract: energy security and the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established policy of our country, building industry has large consumption,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arge volume, high proportion of ener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bject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sulation system of ceramsite concrete structure and related performance, focusing on its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energy saving performance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at since the insulation of ceramsite concrete structure system with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xcellent energy-saving effect, and has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words: ceramsite concrete; seismic; energy-saving insulation system;

TU973+.31

0 引言

目前,我国能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有利于缓减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技术层面上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可以从采取在建筑护结构上采取节能措施、建筑整体设计规划、提高建筑运行的能源效率等三个方面推进,但其中最有效也是应用最普遍的措施是提高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1]。因此,经济效益高、安全可靠、耐久性好的外墙保温体系可以有效减少外墙热损失,成为建筑节能研究的重点。

1 自保温陶粒混凝土结构体系及相关性能

1.1 自保温陶粒混凝土结构体系

随着对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已慢慢从非承重结构往承重结构方向发展。本文所指的陶粒混凝土自保温结构体系,指用陶粒轻骨料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构件(梁、板、柱)材料,采用保温性能相对较好的砌块(如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烧结砖等),不需要黏贴任何保温材料,只需在墙体内外做简单的抹灰处理,就能基本达到南方地区规范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要求,做到自保温[2]。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外墙自保温体系,用陶粒轻骨料混凝土代替传统的普通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材料应用于建筑物,借助轻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低的优势,从根本上改善建筑热桥部分的保温性能。此做法既可以放宽对墙体砌块导热系数的要求,又能避免做内外保温所带来的后遗症。热桥部分导热系数的下降,配合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砌块,无需任何内外保温做法,就可以基本满足南方地区规范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要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保温。

1.2 自保温陶粒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性能特点

陶粒混凝土是一种轻骨料混凝土,表观密度一般在1360~1950 kg/m3,当强度等级达到LC30以上时,可将其用于建筑结构的承重构件。与同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相比,陶粒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自重减轻了20~35%,这可以降低建筑基础的建造造价。由于其为多孔材料,使得陶粒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抗渗性能、抗冻性能、吸声性、保温性能、防火性能、抗震性能、耐久性等方面均由于普通混凝土结构。

2 自保温陶粒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

宁波市某小区一梯两户两单元的6层的带阁楼居住建筑,层高2.8m,总高19.3m,该建筑内外填充墙材料,内墙墙厚为200mm。通过建立普通混凝土结构和陶粒混凝土结构的模型对两种不同材料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在工程设计中一般需要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自保温陶粒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地震反应力、地震作用引起的楼层剪力、最大层间位移角、楼层位移等进行分析。模型参数的设置中,将普通混凝土结构的梁、板、柱均取强度等级为C25、容重为26.00 kN/m3普通混凝土的参数进行分析,而陶粒混凝土结构对应的梁、板、柱则取容重为18.5kN/m3、强度等级分别为LC25、LC30、LC35的1800级混凝土参数,并将场地类别设为IV,地震烈度设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65s,框架的抗震等级四级[3]。楼面恒荷载和活荷载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规定取值。

图1 自保温陶粒混凝土结构的模型

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的结果表明,陶粒混凝土容重较小,能够明显减少结构的自重,使得陶粒混凝土结构总荷载值比普通混凝土结构总荷载值小10%以上。在构件截面尺寸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陶粒混凝土结构的自振周期比普通混凝土结构要大。陶粒料混凝土结构的周期比略小于普通混凝土结构,这表明陶粒料混凝土结构的抗扭刚度较大,结构稳定性更好。用陶粒轻骨料混凝土替换普通混凝土,结构地震反应力明显减小,其减小幅度随着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减少,结构楼层剪力也明显较小,其减小幅度随着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比普通混凝土结构大,但只要构件尺寸设计合理,就不会超过规定的限制,而且随着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最大层间位移角逐渐减小。因此,为了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我们应该尽量开发和使用容重小、强度高且弹性模量相对较高的陶粒轻骨料混凝土。

3自保温陶粒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节能性能分析

根据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建筑外墙由于受到周边热桥的影响,其传热系数不能仅仅考虑填充外墙材料,而要采用面积加权后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来作为控制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不仅代表了外墙保温性能的好坏,还直接关系到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问题[4]。考虑到热桥的重要性及相关法规对于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限制要求,本文在不采用内外黏贴保温材料的情况下,考虑用陶粒轻骨料混凝土代替传统的普通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部分材料,以此来降低热桥部分传热系数,从而从整体上降低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通过选取10种江浙一带常用的保温性能较好的填充外墙材料,配合使用陶粒轻骨料混凝土作为热桥材料,分别计算了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框剪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时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并将填充外墙材料进行了分类,分别比较分析了其自保温体系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同时计算了用陶粒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采用无机保温砂浆外保温做法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值。

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陶粒混凝土,随着密度等级的提高,导热系数逐渐增大。对于框架、框剪、剪力墙三种结构体系,其热桥所占面积逐渐增大。当采用砂加气砌块(B04)、砂加气砌块(B05)、陶粒混凝土砌块(600级)替换热桥材料之前,自保温做法只能应用于框架结构体系,而当用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做热桥材料进行替换后,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值下降明显,可以将应用范围扩大到框剪结构体系和剪力墙结构体系,此类材料保温性能良好,配合陶粒轻骨料混凝土作为热桥材料,适用于绝大部分结构体系。

当采用陶粒混凝土复合砌块(900级)、加气混凝土砌块(B05)、煤矸石砌块内填膨胀珍珠岩(1300 级)、加气混凝土砌块(B07)等替换热桥材料之前,各种结构体系均无法采用自保温做法,在用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做为热桥材料进行替换后,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值下降明显,可以应用于框架结构体系、框剪结构体系和部分剪力墙结构体系。此类材料保温性能较第一类材料稍差些,配合陶粒轻骨料混凝土作为热桥材料,适用于框架结构体系和框剪结构体系;如果对陶粒混凝土强度要求不高,允许采用低密度等级的陶粒混凝土,那么适用范围可以扩大到剪力墙结构体系。

当采用三排孔陶粒混凝土砌块(1200级)、粉煤灰烧结砖(1600级)、页岩模数烧结砖(1300 级)等材料本身保温性能较差,目前很少用于保温建筑结构,当对轻骨料混凝土强度要求不高时,可以采用较低密度等级的陶粒轻骨料混凝土替换原先的普通混凝土,应用于框架、框剪和剪力墙结构体系。此类材料保温性能相对较差,做自保温应该范围较小,在工程实际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酌情使用。

4 结论

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和建筑能耗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刻不容缓。随着对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已慢慢从非承重结构往承重结构方向发展。本文研究的陶粒混凝土自保温结构体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外墙自保温体系,提出用陶粒轻骨料混凝土代替传统的普通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应用于建筑物,借助轻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低的优势,从根本上改善建筑热桥部分的保温性能,缓解热桥影响。此做法既可以放宽对墙体砌块导热系数的要求,又能避免做内外保温所带来的后遗症,可以基本满足南方地区规范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要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保温。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 范锦忠.陶粒混凝土墙材的节能优势[J].新型墙材,2005(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