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管理建议范文

实验室管理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管理建议

第1篇:实验室管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 食品 食品微生物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Suggestions of Foo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Practice Management

FAN Jinshan, LI Jing, CAO Qingguo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 Jiangsu 212400)

Abstract Food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of hygiene and safety in the protection of food particularly had a prominent role, so foo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management must also be standard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foo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this paper elaborated several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Key words food; food microbiology; management

在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于饱腹,而是越来越多的强调食品的营养与卫生,因此,食品卫生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食品微生物检测就是食品安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项目,是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手段,其中食品微生物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致病菌、霉菌和酵母菌这五项。近年来,我国卫生部每年接到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在两百起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致病菌引起的,因此食品微生物的危害是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另外,由于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学特征,食品很容易遭到微生物的污染,在很多食品加工环节中都很难控制,因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1.1 食品微生物工作人员的要求

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资质的微生物学知识或相近专业的知识,能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和微生物检测技能(如无菌操作、菌落技术等),定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训,进行相关继续教育计划(如网络视频培训)。

在操作之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进行自身微生物的清洁,防止污染无菌室,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穿无菌工作服,戴帽子、口罩,同时做好手部消毒,禁止吸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人员过多,保持一定的关注度,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1.2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卫生要求

实验室定期清扫制度,按照内容分工、区域包干的形式进行卫生大扫除,每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并定期做卫生大检查。有专人进行带有致病微生物的消毒灭菌工作,对实验中废弃的培养基和器具要进行严格高压蒸汽灭菌锅,做好清洗工作,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最后做好相应工作总结,相关领导做好定期检验,验收各项管理进程和执行情况。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实验室的灭蝇、除蟑螂和其他害虫的防治计划,室内安装灭蝇灯和紫外灯等,防止因有害昆虫而引起实验室内细菌、病毒向外传播的可能性。①

1.3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仪器管理要求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设备应配有温控设施(如培养箱、冰箱等)、测量器具(如电子天平、菌落计数器等)、定容设备(如移液管、微量移液器等)、灭菌设施(如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等)、其他设备(如显微镜、离心机等)。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应明确挂墙,便于学习使用。设备应定期检验其运行参数,应达到规定的性能参数,并符合相关检查指标。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立即联系厂家维修。

所有设备都应做好设备信息登记(如设备名称、购置时间、型号、制作厂商等)、使用情况登记表,这样能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对于一些仪器设备在操作上有一些特殊注意的地方,可以注明相应的注意事项,便于操作和仪器的维护,如超净工作台旁边温馨提示“操作时请关闭紫外灯!”在显微镜上贴有“使用完油镜注意清洁我哦!”另外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应有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场作相应指导,以防出现故障和意外。对一些特殊的设备要做好定期检查,比如高压蒸汽灭菌锅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测试,超净工作台必须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测试。

1.4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

管理人员作为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者,除了应该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素质外,还应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包括实验室的日常使用管理、实验室设备使用指导和定期维护、统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安排、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

另外,管理人员应定期做好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同时做好技术更新,提高那些有关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前言技术的关注度。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只有定期做好自身知识储备工作,提高能力、经验等综合素质,做好继续受教育计划,建立良好的“技术支持体系”,这样才能科学、规范地做好食品微生物的管理工作,完善实验室的工作。

2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一套科学、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决定实食品微生物验室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和精确的重要因素。除了有常见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学生行为规范守则”,还必须有明确的“工作人员操作守则”、“管理人员管理守则”等。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第一,微生物检测室必需单独设立,避免污染,同时要按工作流程配有准备室、消毒室、缓冲室、无菌室、培养室、检测室等;第二,所有涉及到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设备必须严格CIP体系进行彻底,器具也要用新洁尔灭等化学消毒液进行消毒;第三,无菌室作为检测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需做好卫生工作,保证无卫生死角、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安装紫外灯及空气过滤设备等;第四,进行微生物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需通过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法的上岗资质外,同时严格按照GB/T4789-2003进行微生物的检测工作,熟悉标准化法的相关知识;第五,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培养基必需严格按照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进行配置,有利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规范化;②第六,做好菌种保藏工作,保管人员要求做到细心、严格、科学的保管,每种菌种要单独保存以防交叉污染,特定的菌种要特定保存,同时做好相应的使用记录、保存信息记录,定期进行菌种筛选、保养。

3 总结

随着中国在入WTO以后,国际食品贸易交流越发频繁,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越来严格,进、出口食品的卫生除了要求出口食品符合我国相关标准和规定,接受国家相关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监督和检验外,还必须符合进口国家对进口食品的标准,其中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也越来越苛刻,因此,如何进行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是一件尤为重要的课题。目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条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方面的问题,实验室的未来正朝着标准化、法制化、实用性和安全性轨道发展前行。在现代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对于其科学管理的水平是未来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重中之重。

注释

第2篇:实验室管理建议范文

一、生物实验室的建设

1.针对实验员的素质进行基础性建设。实验员是生物实验的统领者,是实验过程中最关键的主体。实验员要能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要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能建设出一套完整的且具有可实施性的生物实验制度。因此,建设生物实验室的前期工作就是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实验员,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实验员的专业技能,使其具备足够的能力进行生物实验教学。

2.完善实验室硬件设备是支柱性建设。如果把对生物教学人员的素质建设称为“软件建设”,那么完善实验室硬件设备就是“硬件建设”。在软件和硬件都足够强大的条件下,生物实验才能更好地进行。为此,学校可根据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教学资金,对实验室的数量以及实验仪器进行合理的建设和引进;根据生物实验的特征性对实验室进行分类建设,比如分建生物解剖室、生物标本室和生物观察室。在此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生物学的探索精神,还可以扩建开放型生物实验室,充分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研究和探讨。

3.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虚拟生物实验室。所谓虚拟生物实验室,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生物实验教学以多媒体为载体展现在人们面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生物实验,可以形象、高效、精确并且流畅地将生物实验的全过程多角度、全方位地放映,给生物实验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且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生物实验,可以节约资源和人力,并且还可以少时高效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实验也能够得到完整的记录和备份。

4.将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延伸到植物园。建设植物园,一方面增加了生物实验室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进行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在解决实验材料方面,也可以省出一部分的经费。植物园也可以按照生物实验室的标准来分类建设,如可设为果蔬区、水生植物区以及动物饲养区等。这样,既可有效地引导学生围绕生态农业开展实验,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培植植物和驯养动物的过程中更是学到了不少生活技能。

二、生物实验室的管理

1.制定详细、周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第一,关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要派专人管理,实验室要注意防火、防水、防实验仪器破损等,实验仪器设备需要定期的清洗和保养,以便随时使用。第二,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及时申请采购新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以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保证教学质量。第三,对于实验仪器和材料的借用及归还,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实验运作,例如:记录借用实验仪器的人员姓名、日期及归还日期,并在借出前和归还后检查实验仪器是否损坏。第四,在进行室内实验时,要规定学生保持安静,不可乱喊或是打闹,保证实验室的安静和安全。总之,对于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有相应的周详的管理制度,并且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2.实验仪器要分类放置管理。生物实验教学是十分严谨的教学,在实验仪器的管理上更是要求要安全有序,方便生物实验的操作运行。实验仪器在存放的时候,要有各自的编号和相应的位置分类,根据不同的实验仪器或者实验性质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实验仪器的分类放置与管理上,一定要有条理性,切记不可打乱顺序、破坏规定。另外,要定期性地检查实验仪器的数量和质量,保证实验仪器的安全性和数量,以免有损坏或丢失的仪器被漏忘。对于生物实验仪器的放置管理是生物实验室建立的关键步骤。对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格外注意,保证各类实验仪器放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3篇:实验室管理建议范文

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为了保证出具的数据科学、准确、有效,检测实验室必须依照标准对检验过程进行规范。GB/T 27025―2008/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在2005年新推荐使用的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准则,综合吸取了如ISO 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思想,对原标准进行了调整、补充和修订,我国的实验室认可机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于2008年5月8日新了GB/T 27025―2008标准,它代替原GB/T 15481―2000,是我国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的现行有效版本。

实验室认可对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意义重大,它将有利于实验室的公正性。实验室认可是确定实验室从事特定类型检测和校准技术与能力的一种方式,认可实验室带有认可机构标识和认可编号的检验报告表明其认可地位。缘于ISO/IEC 17025:2005标准这一统一、互认的认可标准,各国认可机构也对彼此的认可予以承认,如我国的CNAS可以使实验室结果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认,从而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实现“一次检测、全球互认”的设想,为企业走出国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因此,基于标准化管理的实验室认可在国际上被视为检测实验室技术能力的可靠表征,在很多行业,检验报告须有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来出具。

检测实验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检测实验室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对检测实验室的工作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粗略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a)检测室要适应当地经济特别是特色工业的发展需要和要求(即“检得了”);b)实验室要保证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提供检测数据科学有效(即“检得出”);c)检测室出具的检验报告要规范、准确,且应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即“检得准”);d)检测室要进一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工作效率(即“检得快”);e) 检测实验室规范和完善管理工作,借助国家实验室认可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检验能力被社会认可。现阶段检测实验室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和差距。

1.专业检验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缺乏必要、及时的培训。近年来,随着检测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工作量和任务量成倍增加,但人员增加不多,且检验人员相当一部分是非本专业人员,加之检验人员知识层次和实践能力不一,并缺乏必要、及时的培训,对新标准、新的检验规程和新检验方法理解和熟悉程度相差较大,从而造成检验数据的不准确、不一致、不可靠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检测报告的质量。

2.检验设备装备差,更新慢,技术含量高的检验项目少。由于政府投入有限,自身资金紧张,大部分检测实验室在仪器设备的配备上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新标准出来了,还是用老的设备,特别是对新工艺、新材料生产出的新产品基本无技术手段。

3.量值溯源的有效性整体效果不理想。作为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一项,仪器设备必须按照要求送至当地计量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而一般的计量部门只能对常用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一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设备,无法作出检定或校准,因此,量值设备的量值溯源的有效性差,整体效果不理想。

4.管理水平差距较大。虽然各个检测实验室都经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还有相当部分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并在内部建立了质量体系,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但各行业之间、各地区之间的实验室管理水平不一,尤其是在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方面差距较大,这种差距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5.标准时效性差。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会不断地补充、修订和更新,尤其是当前,标准的变更全面提速。但实验室内部往往因标准信息不畅造成对标准的现状不够了解,导致使用的标准因信息滞后而执行过期的、作废的标准,给检测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6.不确定度的评定运用较少。多数检测实验室对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建立还停留在面上,具体运用少,未能对检验数据进行比较科学完善的表达。

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检测实验室新的要求,结合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 强化标准管理。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应有齐全、有效的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抽样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必须是现行有效版本。在管理中要动态跟踪相应标准的更新,强化标准的控制,有专人定期对在用标准进行有效性检查,确保使用标准现行、有效。

2.注重新项目新标准的确认。无论是新上个新项目,还是原标准更新了,都要进行适用性评价。评价要看设施、设备、试剂和环境能否满足要求,人员培训和资格、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模拟检测结果、比对试验结果如何,由技术负责人给出一个汇总的评价结论,证明能够正确使用新标准实施检测。

3.提高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有效性。内部评审要依据标准进行全要素的检查,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管理评审要注重实效,着重解决体系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需要最高管理者解决的问题,以期达到改进优化体系,提高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4.做好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GB/T 27025―2008标准中对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有具体要求,能力验证的满意结果是对实验室检验能力的有力支持。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消除检验数据偏差的手段,对检验结果起到校准和复核作用,有利于纠正或证明本试验的检验结果。实验室应积极主动地参加CNAS和各行业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以提高检测水平。

5.有效的质量监督。实验室应根据专业范围配备足够的(检验人员的10%左右)、具有一定技术经历、工作资历和素质的监督人员,对本实验室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公正。

6.推进不确定度的运用。如客户提出要求时,实验室应当对检验结果给出不确定度,这是对检验结果科学完善表达,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检验实验室的一种责任保护。一些领域(如生化方面)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较为复杂,评定难度较大,但在经过试验、推导和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参考、借鉴专家研究的方法和实例进行分析并给出评定。

7.搞好培训。通过全员培训让实验室全体人员了解、熟悉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从而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在此基础上对检测人员着重在新标准、新项目、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8.以信息化带动标准化。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也从手工分析发展到仪器分析,检验项目大量增加,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报出时间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数据处理量急速增加,使用计算机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优化实验室的业务流程,通过信息网络将实验室的分析仪器连起来,实现检验数据网络化共享、自动化计算、无纸化记录与办公。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填补标准化管理上的“漏洞”,可以探索把信息技术、仪器技术、分析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以提高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第4篇:实验室管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 运行 管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044-03

课题研究:本文系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课题“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批号:13BY107。

董千,男,西安翻译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授。

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已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单向型向交叉型转化转变,由传统的手工型向现代科技与材料运用型交叉演化,逐步地向艺术、技术、材料一体化的综合方向发展。同时,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对于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的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和个人能力的发挥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也应当在办学特色化、设计国际化、意识现代化的理念指导下,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使教学更加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交互性,不断发挥实验教学中心应有的作用。

一、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意义和要求分析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验教学的目标,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应当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建设,为学生提供掌握专业技能和提升综合能力的教学平台。艺术设计中心在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要突出艺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提供将新材料、新创意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将创意转化为创新的结果。艺术设计教学实验中心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运行和管理理念,坚持做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方面的协调发展,坚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作为教学的核心。保证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坚持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这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发挥实验室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实验教学是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在实验中对学生的技能教学基本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习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中心应当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和操作性比较强的特点,不断改变和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艺术设计各个阶段实验课程的联系,从艺术设计专业的体系出发,不断构建和艺术设计专业相适应的阶段性与交互性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实验教学的需求。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它包含了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能力培养阶段、创新阶段、研究和实践阶段。实验教学的交互性体现在基础统一性,能力的综合性、专业性、创新性,发展的动态性的环节,这种构建方式不仅使实验中心的教学具有交互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同时也满足了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艺术设计实验教学要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保证学生的艺术设计作品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是独特的。

根据对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定位,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应当成为学校实验教学与学生模拟实习基地。不仅能够满足实验、科研、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能够满足一体化的跨学科教研的需要。艺术教学中心不仅能够为实验教学提供培训的服务,而且还能够为企业提供艺术设计等方面的服务,充分发挥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的社会效益和教学效益。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建立了宽口径、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开放性、综合性的艺术设计人才培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上应当按照不同的培养层次要求,将培养目标分为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设计设计型、创新型、综合型的层次化实践教学框架。同时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编写了具有高水平的教材和实践指导书,通过开发了一批优秀的设计电子课件,对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应当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实验,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实验教学中心要按照培养基础好、素质高、上手快的人才的培养理念,促进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中心应当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按照对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定位,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的方式和质量。例如,将艺术与科学、文化、技术与美学进行充分结合,有利于多学科的融合。

二、实验教学中心运行和管理研究

实验教学中心在规划上要充分体现出实验课程的系统性,组成前后衔接、层次分明的实验教学体系。例如,可以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性实验等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构建开放、多元化的实验教学实践体系,保证学生的个人培养和创新发展。为满足实验教学课程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应当为学生提供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软硬件措施。在制订实验教学的规划上,通过建立实验教学课程化、多样化、研发国际化的实验体系,不断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实验和研发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心的运行和管理中要重视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建设,加大对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养。做好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融合,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能够实现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教学效果,最终保证艺术设计教学的协调发展。

在学校教学制度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上,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首先,应当保证教学实验中心的开放性。例如,做好实验室和设备的开放,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还可以实行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保证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运行,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中心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实验教学中心在管理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注重人性化、规范化,以学生为本。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组听课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与评价。还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保证实验教学人员的素质与教学质量。实验教学中心应当对各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各实验室的正常安全运行。特别是对于实验室中的大型贵重仪器的管理,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保证实验设备的安全,从而以保证实验中心的高效运行。

实验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全面的实验技能,而且还应当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实验课程教学的要求。为了保证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实验中心还应当做好艺术设计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交流,做好实验项目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实验仪器应用等方面进行协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中心的教师要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促使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实验中心应做好学生实验报告的检查工作,通过对实验报告分析、总结,找到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总结教学的经验。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了促使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中心应当制订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创新中。

学院应当将实验中心的管理纳入到学校的统一规划中,每年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用于实验室基本设施建设、仪器设备添置更新;每年按实验项目数下拨实验教学经费、仪器设备维修和管理经费等;建立专门的大型仪器设备维修专项基金,用于实验室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通过申请部委、省厅的实验室建设专项、学科建设等项目经费和学校下拨实验教学经费的多种渠道,使实验教学中心的仪器设备能够得到不断补充和更新。不断改善实验条件,做好实验耗材经费的补充。学校要重视实验教学及运行经费投入,经费投入制度化,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经费充足。针对社会原创设计人才短缺现状,实验中心要着力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从而培养具有创意思维、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市场应变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开放的眼光构建设计教育的国际平台。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探索以设计艺术介入创意产业的新途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为了加强实验室管理、实验室资源信息和计划安排,收集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实践教学中心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在网站开设实验室专门栏目,全面介绍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实践教学中心主要实验设备的信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教学网站,为师生提供相互学习、课外交流、展示教学效果、开阔视野的教学平台。不仅有效地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手段和能力,同时也借助于现代信息化的交流方式,丰富了教与学的内涵。

三、实验教学中心的实践研究

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应当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验教学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大力开展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并且保证实验项目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实验教学中心要以社会的发展为需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素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做好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断满足时展的需要。通过完善实验条件,积极地做好多学科的交融,实现实验教学与项目设计的有机结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做好学生、企业的参与工作,从而达到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高级艺术设计人才的教学目标。

实验实践教学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入项目案例来提出问题,借助艺术设计的具体案例,对其受众反映、应用背景等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对艺术设计建立感性认识,并且找到问题的切入点。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且也保证了实践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分析案例来解决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对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来巩固和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归纳总结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及时查漏补缺。通过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出错点等进行总结,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举一反三来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在推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验中心要不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断扩大和企业的合作,提高实验中心的实践效果和质量,走和市场融合的教学之路。艺术设计学院实验中心要坚持教学与社会应用实践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设备和资源,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在满足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自主创新实践活动。实践实验活动应当具有前沿性特点,实践的成果要能够和最新的社会需求相结合,从而促使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通过加强和社会、企业的交流,实现校企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实验中心资源效益最大化。

实验中心要做好实践和理论教学的结合工作,通过建立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综合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等的教学实践。实验中心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上要重视现代化的艺术因素,并且和社会需求及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地将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融合到一起,保证实验教学项目的不断更新。专业技能是进行艺术设计创新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使个人的技能和素质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实验中心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形成适应学科特点的科学性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中心在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加强校企联合合作。通过和相关公司教学合作,既锻炼了学生,也有效利用资源,服务了社会。通过教学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创造和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又为企业培养出优秀人才。通过不断完善专业设计实验室建设,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强化本科实验教学,使学生快速和社会接轨并得以全面发展,更显专业办学的活力,达到合作双赢的效果。

四、结束语

实验教学中心在运行和管理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加强实验教学和社会发展的融合。通过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所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促进艺术设计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专业教育为主干,加强实验中心的教学。实验教学中心要总结经验,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使中心建设更上一层楼,以期培养出更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娴熟、综合能力较强、富有团队精神、兼有现代设计观念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创新型、复合型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人可,肖狄虎,袁翔等.全球化视野下的艺术与设计专业实验实践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05):1-4.

[2]孙丽,刘高峰.关于高校艺术实验中心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79-181.

[3]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等.重在创新——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05):3-6、16.

[4]吴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改革为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1.

[5]吴慧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艺术类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78-180.

[6]杨晓帆,刘刚田.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54-254、255.

[7]朱翔,孙淑佳.艺术设计类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135-137、192.

[8]叶剑虹,孙德明,谭永胜等.论艺术设计多学科合作实验平台的系统设计[J].实验室科学,2012,15(5):170-172.

[9]王轶群.艺术院校专业动画设计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有线电视,2011(6):741-743.

[10]何洁,杨静,董素学等.统筹运行,交叉互动,灵活开放,旨在创新——建设面向未来的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05):8-11、22.

第5篇:实验室管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管理;检定;校准;核查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equipment use management; In the test, calibration equipment; To illustrate the equipment during the necessity of verific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verification method.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Management; Verification; Calibration; check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监测仪器不断增多,传统的实验方法逐步被仪器测量方法所代替,很多监测数据直接通过仪器获得,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计量一般存在种类多、使用频率高、操作专业性强等特点,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对仪器性能有较高要求,如何根据ISO/IEC17025标准对计量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及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对仪器规范管理并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是正常开展监测工作的前提。因此,实验室应对监测仪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仪器的管理

(1)明确人员职责。仪器与人员密切相关,实验室应明确仪器设备保管人、使用人、仪器设备管理员职责。

(2)监测科室提出设备要求,负责设备的保管、使用、日常校准和维护工作并编制作业指导书。

(3)设备科室制定购置计划,组织监测设备的选型、验收、建立设备档案,负责设备维修及档案管理;每一台仪器设备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校准状态。应保存对所进行监测工作有重要意义的每一台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其内容包括:

a、设备及其软件的标识;

b、设备名称、生产商、型号、出厂编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

d、设备放置地点;

e、设备使用说明书(或注明说明书的保存地点);

f、所有检定、校准、调试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验收标准及下次校准的日期;

g、迄今所进行维护的记录和今后维护的计划;

h、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维修记录。

(4)质管科制定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关键参数或关键值的校准计划,在投入使用之前对设备进行校准或检查以证明其满足实验室规范要求,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符合后由主管领导批准使用。

(5)设备均有授权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指导书和设备使用说明书,有关人员可随时借阅或持有复印件。

(6)如果校准产生一系列校正因子,设备管理员应按程序确保其备份得到正确更新,监测人员应对监测结果进行校正。

(7)应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并有维护程序,如果任一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检定(验证)或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校准、检定(验证)或检验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实验室还应检查由于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验所造成的影响。

2仪器校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法规,在用仪器都应按期进行计量检定和校准。

(1)凡对检验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和检定(验证)。应制定有关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验证)的周期检定计划。

(2)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检定及确认的总体计划,以确保实验室的测量可追溯到已有的国家计量标准。标准证书应能证明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并应提供测量结果和有关测量有确定度和符合经批准对的计量规范的说明。自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的要求,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适用时),以确保有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规定的要求。

(3)如不可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实验室应提供结果相关性的满意数据。例如:参加一个适当的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4)实验室建立的测量参考标准只能用于校准,不能用于其他目的,除非能够证明其作为测量参考标准的性能不会失败。

(5)测量的参考标准的校准工作应由能提供对国家计量基准溯源的机构进行。应编制参考标准进行校准和检定的计划。

(6)适用时,参考标准、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应经受运行中的检查,即期间检查。例如:中流量采样器流量为100L∕min,检定期内用孔口流量计测量四台仪器流量分别为:89.5L∕min、91.3L/min、109.8L/min、113.2L/min,如果我们不进行流量校准都视为流量100L/min,例如在标准状态下采样24h,则实际采样体积分别为128.9m³、131.5 m³、158.1、m³16.30 m³,但都视为144 m³.以大气颗粒物浓度为0.181mg/m³,理论采尘量即为26.1mg,而实际采尘量分别为23.3mg、23.8mg28.6m29.5美mg,则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别为0.162mg/m ³/0.165mg/m ³0.199 mg/m ³,0.205 mg/m ³.

通过数据计算,就因仪器流量未校准使测定结果产生10%以上的相对偏差。假如一个城市的颗粒物大气环境控制标准为0.2mg/ m ³以下,只是因为采样仪器的流量一项产生的误差,就可能使本来不超标的监测数据而报出错误的结果却超出大气环境控制标准,可能为大局工作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对仪器的校准和核查工作不可轻视。

3仪器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是在相邻的两次期间核查校准(或检定)期间内进行核查,以验证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校准状态,确保分析结果的质量。实验室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核查,便于主动发现仪器的变化情况,尽早实施预防措施,避免风险。

3.1核查计划

制定监测仪器的核查计划,内容包括:核查种类、核查频度、核查参数、核查方法、核查人员、核查标准及核查结果的判定准则。每个实验室拥有的仪器设备不同,每一种测量仪器对于测量结果的质量影响及稳定性等具有很大差异。因此期间核查计划需要从质量活动的重要程度、成本和风险以及实验室资源和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核查计划应由有资质并经实验室授权的人员编制,并经过审批。

3.2核查方法

核查不同于检定也不同于校准,所以其参数和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可以从本实验室实际条件出发,根据简便易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下述方法之一:送有资格的校准机构比对;新购置或维修后仪器与正在使用的比对;用校准仪器和标准物质进行校对,如使用CO标气校准尾气测定仪,用标准膜校准二氧化硫测定仪,利用砝码校对数字天平。

核查的方法多样,基本上以等精度(或高于仪器精度)核查的方式。使用参考标准设备核查如渗透管、标气、标准砝码、流量校准计、声校准器等;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对仪器设备的功能核查,或使用两台精度相同的仪器设备比对,或用一台精度相对高的仪器核查相对精度低的仪器设备。一般核查方法来源:检测标准或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仪器设备检定规程(可采用其中需要核查的部分) ;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产品标准或供应商提供的方法;对于没有方法来源的仪器设备,应编制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在化学分析领域,某些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可通过有证标准物质进行。主要应核查仪器设备的精密度、响应值、基线的变化、准确度(标准样品测定) ,而不能只测定一个标准样品。

3.3核查频度

当检测标准或规范、仪器使用说明书中对核查提出明确要求时,应依据检测标准或规范、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频次、周期进行。如噪声监测中,《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 2008 ) 要求每次使用前后,应对噪声仪校准。检测标准或规范、仪器使用说明书未做要求时,原则上可以在两次检定或校准周期之间进行1次。通过实际工作积累经验,当发现仪器稳定性比预期的差时,应适当加大核查的频次。

3.4核查结果

期间核查应是计划的质量活动,核查结果应形成核查报告,核查结果应经授权的有资质的人员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是否准予继续使用的建议,实验室管理层审批。

4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随着监测手段的日益先进,仪器设备的种类逐渐增多,价格也渐渐提高,仪器设备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合理的利用仪器设备档案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对于仪器设备管理向量化管理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延长仪器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仪器设备档案化管理分两部分,即仪器设备档案和仪器设备随机档案,这是由仪器设备管理 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根据《认可准则》5. 5. 5,应建立仪器设备的管理档案,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管理规定仪器设备应一机一档。按准则要求,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基本信息登记、采购资料、开箱验收报告、仪器安装调试报告(一般包括:线性测定、精密度测定、准确度测定) ,实验室对新购仪器的技术验收报告(检出限、灵敏度、标准曲线、图谱、重现性、准确性- 标准样品测定、加标回收试验,实际样品测定、干扰实验等) 、说明书和随机附件资料及软件、仪器设备操作(维护)规程、维护计划及维护记录、历次维修记录、量值溯源记录(检定或校准证书) 、设备期间核查记录、使用记录、设备降级、停用或报废申请及审批等。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从购置、验收、使用、报废这一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档案资料齐全与否,对于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及仪器使用者对仪器有效管理、正确使用、维护、维修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仪器设备档案内容是不断增加,动态管理,使用人员尤其应注意对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内容做好记录,并定期归档;

5 结语

第6篇:实验室管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我院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附设诊疗所,目前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医疗、教学和科研三项中心任务。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科研领域的重视,科研经费呈现大幅度的增长趋势,科研经费来源途径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科研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科研课题的完成质量和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医疗人员申报课题的积极性以及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工作。[1]为了使科研经费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和规范管理,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并自行研发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使科研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现就本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实践做一点分析研究。

一、科研经费基本情况

2008-2012年我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71项,科研项目和学科人才建设经费从3515万元增长到1.76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从686万元增长到4432.5万元,5年来,科研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都呈现了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情况

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科技处和财务处的双重管理,体现在科研经费申请预算、项目经费使用和结题经费决算等各个环节。在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单独立账”原则下,利用科研管理系统完成从科研项目的申请到科研经费的入账、支出、结余情况的信息管理。

科研项目经费拨付到财务处后,科技处根据拨款通知对科研管理系统中相应的课题进行立项入账,并将入账经费明细通知单提交财务处,财务处根据入账单对各个项目分别进行单独建账管理。科研人员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填写报销单,并打印出系统自动生成的具有唯一流水号的报销单经项目负责人签字,附报销凭证递交科技处,科技处管理人员依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报销单中报销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初步审核,经科技处长、分管院长审批签字,由科技处统一移交财务处,财务处负责对科研经费报销单进行二次审核签字,并在科研管理系统中给予审核确认,系统自动发送短信至报销单申请人手机,申请人凭工作证和相关短信至财务处进行相关财务报销手续的办理。

对实验用试剂的购买和报销,规定除购买试剂发票外还需提供盖有试剂公司公章的试剂出货单,并有具体的验收人签字,此外在试剂报销单上还需填写具体的试剂公司名称、发票号等信息。

对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等设立开支上限和开支标准,如会议费的报销需提供具体的会议通知,会议时间、地点以外产生的费用均不予以报销。劳务费的领款单需注明发放事由、人员名单、身份证号,除领受人签字外还需项目负责人签字并实行银行卡打卡机制等。

在研的科研项目,除已经列入项目合同的设备购置预算计划,一般不予购置。列入项目合同的仪器设备,由项目负责人提交设备购置申请表,经科技处和分管院长审批后,设备处按照政府及医院规定的采购办法统一采购,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统一管理。为提高设备利用效率,节约科研经费,医院公共实验中心及各科实验室均对外开放。

依据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办法,利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明细情况、经费结余情况的实时查询功能以及科技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加强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质量。

三、存在问题

1.经费预算细化难度高,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脱节

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及部省级重点项目,在项目申请立项时都须制定详细的经费预算,包括经费的使用方向、开支范围、开支比例等。但在实际操作中财务部门并不参与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编制,不熟悉相关财务制度的科研人员,编制预算时往往侧重于技术层面,使项目经费预算不够细化、准确、全面;同时编制预算与项目批准、实施一般相隔两年时间,[2]由于物价变动、医学科学研究中不可预见的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如技术路线的改变,使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不一致。另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主要由项目负责人以个人名义申报获得,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经费是通过自己的能力争取来的,不需要严格管理,因此要做到科研经费有效监管兼顾最大程度保证科研经费使用自由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难题。

2.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挂账时间长

除国家科技计划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外,科研项目结题后,在项目实际财务支出中并不作结账处理,项目结余经费长期挂帐,有些科研项目结题多年,账面余额仍未结清。

3.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科目分类不全,缺少预算录入功能

目前科研管理系统项目经费分类主要有五大类:研究经费(包括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国际交流合作费、劳务费、管理费、其他费用,已与科研项目预算11个支出科目不符,不利于科研项目预算经费的管理和项目结题审计。此外,科研管理系统仅对科研项目经费按研究经费60%,国际合作交流费10%,劳务费15%,其他费用10%,管理费5%,进行初步分流,虽然后期可对项目经费进行调整,但目前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同时我院在研项目众多,要对每一笔入账经费按实际预算进行后期调整工作量过大,不利于实际操作。

4.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缺少效益评价

多年来医院科研项目普遍存在“重项目、轻规划;重申请、轻实施;重经费预算申报、轻经费使用管理”的问题,[3]此外医学科学研究选题多偏重于基础研究,实用开发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研究较少,相对于医院每年获取的大量科研经费以及医院本身投入的大量配套科研经费,研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不足,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没有事后的效益分析评价,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

四、对策建议

1.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编制,科研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预算编制不仅是科研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研究需要进行编制,还需要财务专业人员的指导,结合国家有关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共同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确保资金的准确性、合理性、必要性,使预算细化到位。目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有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报销明细和结余经费与财务部门的实际结余经费存在不一致现象,建议加强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使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

2.完善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结题或验收后,允许保留一定期限的结余经费,用于科研项目后续工作及新项目申报前期支出以及开展科研活动时的一些其他必要性支出,对于结题后如三年内无任何经费支出五年后仍有经费结余的账户,由科技管理部门通报财务处,统一办理财务结账手续,结余经费上缴医院用于配套科研经费或购置公共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等,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与流失,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3.细化科研经费支出科目,增加预算录入功能。建议按科研项目预算11个支出科目(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设立经费报销支出科目,同时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预算录入功能。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请立项时按项目合同书中经费预算明细录入系统中,入账经费自动按预算比率(按规定设置上限)分流。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部门可随时查询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有效监督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4.重视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医院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从科研项目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量、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设有科技奖励办法,对标志性成果、项目、论文、出版著作、专利授权、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均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医院鼓励支持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践应用的理论、技术、规范和药物,倡导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医疗工作者积极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热情,用科研成果指导临床,服务临床。

总之,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科研经费管理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有助于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昂慧,路维列,赵辞瑶,顾晨.规范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8(2):188-189.

第7篇:实验室管理建议范文

2、职责:对承包人的工地试验室进行全面的监理和管理。试验室的规模、试验设备的种类,按照项目《施工监理招标文件》及有关规定要求组建。各级试验室应在试验(材料)监理工程师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可靠。

3.1监理试验室仪器和设备的管理

3.1.1校核和检验

高级驻地办、驻地办统一定期送交有资格的核验机构校核和检验,校验合格后方准使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并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站有关规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如下: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检定周期为12个月;回弹仪检定周期为12个月;放线钢尺(30~50m)检定周期为12个月;游标卡尺、对国家未规定检验周期的2~3m钢卷尺、钢直尺等工具,要有出厂合格证,通过做对比检验后方可使用,若使用中发现损坏,停止使用。

3.1.2保管与使用

由高级驻地、驻地监理工程师全面管理,试验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人)、测量专业工程师负责保管和使用。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将指定专人负责现场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和质量检测工具的管理、使用和日常维护与保养,按公司规定建立驻地计量器具管理台帐。使用完毕后,应擦拭干净,装入原包装,妥善保存。

3.2监理试验室的管理制度

3.2.1试验检测质量保证制度

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和有关试验检测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定期检查、维护和检定检测设备,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和准确可靠,实行检测设备专人负责制,未经同意,他人不得动用。检测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试验检测的有关标准、规定规程和方法,并学习有关计量知识、计量法规,了解所用仪器设备性能。新参加试验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业务学习,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在检验过程中发生停电或设备故障时,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均应作废重测。试验检测人员违反有关技术规范、规程进行检测时,试验监理工程师有权责令其停止操作,重新测定。试验检测人员要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做到正确、清楚、不得涂改,并签字负责。检测人员要实事求是,必须根据检测数据和有关标准编写检测报告,不受外界压力的干扰和影响。

3.2.2试验检测报告的审查制度

试验检测报告应正确、完整、清楚,每份检测报告必须有检测人员和审核人员签名,报告必须编号,以备存查。检测报告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其有效位数和误差表达方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检测报告审核的主要内容有:引用数据是否与原始记录相符合、检验方法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规程、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检测结论是否准确、试验检测报告最后由试验监理工程师审定并对报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试验检测报告审核后及时送达各专业工程师,并据此对工程质量进行签认。

3.2.3检测样品和资料的保管制度

检测样品由有关检测人员验收保管,填表登记,并详细记录被检测样品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家、出厂编号、检测内容和其它要求,所有样品均要分类存放,做好标记,以确保不同单位的样品不得混淆,已检样品与未检样品不得混淆。样品的保存环境应保证样品不得变质、损坏、降低或丧失其原有性能。检测结束后,需保留的样品(如水泥等)交保管人妥善保存三个月,而一般破坏性样品则不予保留。由于样品保管不善而造成检测工作无法进行的,一律按质量事故处理。各种技术资料、标准、规程、检测原始记录、委托单、试验检测报告副本均由试验监理工程师负责。所有委托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及质量处理记录应分类存放。样品检测的原始数据对外保密,未经高级驻地许可不允许送检单位或其它单位查对。

3.2.4事故分析与处理制度

在试验进程中发生样品丢失、损坏或因保管不良而变质或丧失应有性能;不同委托单位的样品混淆而引起无法试验或造成试验结论错误;不按试验规范、规程、标准操作,造成试验数据差错,检验结论错误的,均按质量事故处理。当质量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在“事故登记本”上如实记录。如发生的事故无法补救时,应通知委托单位重新取样试验,但要对事故责任人视情节轻重,认错态度好坏进行批评教育或经济等处罚。在试验过程中,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或受某种意外干扰(如停电),按质量事故处理。当质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止试验,排除故障或意外干扰。属仪器设备故障的,经检验员调修未能排除故障时,则应由设备保管员负责组织维修。停电,则只须切断电源,等待来电后再行试验即可。设备发生故障或停电时,试验数据是否有效,要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如钢筋、混凝土(砂浆)在拉伸、抗压过程中,水泥试验正在搅拌或振动成型时,或水泥试饼正在沸煮箱中沸煮中断工作超过10分钟的,试样均要作废,需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并在原始记录中注明。总之,发生意外情况需立即停止试验时,其试验数据的取舍应以保证试验结论的准确性、科学性为前提。所有检测工作人员如发现检测过程和检测报告中出现异常数据,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时查找原因,对由于读数错误、记录错误及计算差错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应及时更正,对由于检测仪器设备失灵而造成的差错,则应作废,待设备调试正常后再重新检测。试验过程中违章操作造成人身伤亡或仪器设备损坏的,按安全事故处理。当安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并保护现场,通知有关人员解决,对事故的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发生技术、安全事故不报告而有意隐瞒者,要作加倍惩罚。

3.2.5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由试验监理工程师负责建立设备台帐、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本及维修检定档案,并负责保管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检定证书。设备负责人负责管理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溯源,主要仪器设备应按检定周期及时校验,仪器设备修理后,若对测试数据有影响,则需重新检定后方可使用。所有仪器设备都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分别以绿、黄、红三种颜色表示合格、准用、停用,并标明使用和保管人。长期不用的设备应注意防潮防尘,严防损坏失灵,影响使用。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由保管人负责,使用人应在使用记录本上登记使用情况,并协助保管人进行日常清洁保养,当出现较大事故时,应立即报告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并做好记录。

3.2.6仪器设备检定校(检)验制度

试验室日常计量管理工作由计量管理员全面负责。所有在用检测仪器设备,均按规定的检定周期送检,对没有规定的在用检测仪器设备,均实行自校(检)验。超过检定校(检)验周期或检定、校(检)验不合格的检测仪器设备,不准使用,并及时贴上停用标志。对在用所有检测仪器设备,全部实行标志管理,分别贴上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统一制订的标志。被检定校(检)验仪器设备在检定校(检)验前,由计量管理员通知仪器设备管理员安排有关人员搞好仪器设备的清洁卫生工作。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检定证书、校(检)验记录等资料由设备管理员专人保管。

第8篇:实验室管理建议范文

近年来,临床实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医学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作为传染病医院的检验科,实验室工作人员所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具有传染性的患者标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都处于潜在的生物危害环境中,如果病原微生物从实验室泄露,还可能在实验室及其周围,甚至更广的范围内造成疾病传播或流行[1]。因此,加强传染病医院检验科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管理与全安全防护措施非常重要,它既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也是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需要。本文皆在探讨传染病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1 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1.1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源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源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

1.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指当操作具有潜在感染力的微生物时,为防止实验人员的感染和防止感染因子的外泄,采取恰当的实验室操作和实验程序,使用一定的实验室安全防护装备,对实验室的设施及结构提出特定要求并将上述诸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应用的过程[2]。

2 实验室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尚不够高,在思想上、管理制度上准备不充分,对于个人防护及环境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条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管理力度不足。

2.2 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欠缺 多年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大多数专业人员只偏向于检验专业技术的提高,未系统学习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对预防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缺乏具体的技术操作规范。

2.3 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各项制度规范起步较晚,对实验室的消毒灭活、个人防护及隔离设备等投入不足、 导致设施、设备达不到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从而使各种标本中细菌、病毒的灭活没有,套严格规定的灭活方法、程序和监督的细则,以及规范如何检验灭活效果是否达标[3]。否则,一旦操作不当,造成消毒灭活不全,给工作人员及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2.4 实验室工作人员存在实验室感染 实验室感染是一个过程,在实验过程中,病源体通过播散,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人体,病源体的毒力进入人体后达到一定的剂量,使机体发生感染。如:离心、溅洒、溢出、混旋、研磨、混合等,在操作不当时吸入含病源体的气溶胶而造成感染。在实验室吃东西、饮水、抽烟、液体溅入口中等,都能造成经口摄入病菌而感染。意外被污染的采血针刺伤,被碎玻璃片或刀片割伤,操作时不小心被含病菌的液体溅洒在了皮肤或黏膜上(如溅到眼睛里)等。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实施措施、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因我院是传染病院, 实验室所有设施、设备和材料都应按传染病医院要求和标准配备生物安全设备。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安装符合生物安全和工作要求的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负压罩、高压灭菌器、洗眼器等。生物安全柜安装要求远离污染区入口处和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污染区内应设置消毒装置,有独立的排风系统,确保实验室的气流方向是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同时也要保证实验室空气只能通过高效过滤后经专用排风管道排出。

3.2 实验室生物安全隔离制度及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 因我院是一所传染病院,按照传染病的消毒隔离要求,实验室应明确分隔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区和区之间设缓冲间。应保证对技术试验区的防护水平控制在经过评估的相应风险范围内,保证足够的通风和防止潜在传染因子及有害气体的扩散,防止危害进入周围区域。在实验室的每个进、出口处都应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险标识,各实验室建立好各项试验记录和制定出相应的操作规程及管理文件。工作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各实验室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生物安全装置和足够的个体防护设备,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人防护设备是减少操作人员暴露于气溶胶、喷溅物以及意外接种等危险的一个屏障,实验室所用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在实验室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其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工作帽、工作鞋、面罩、一次性塑胶手套等。另外,实验室应安装洗眼器和紧急喷淋装置。当操作可能含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标本或接触患有烈性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标本时,工作人员要戴N95口罩、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加强保护。实验室应配有急救药品箱等装置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3 做好样本采集接收和废弃物处置

3.4 样本接收 在传染病医院,由于患者大都患有传染性疾病,其血液、体液或其他的样本中均可能含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样本采集、运送、操作及高压消毒时,除了要做好个体防护外,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操作规范。 在实验室工作中,样本的采集、接收的方法不当,都可使相关人员造成感染及环境污染,为此应制定出相关的SOP规范管理文件。使用合格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样本容器应采用防漏、加盖、坚固、安全的容器,标本的运送由接受过培训的专门人员负责。接收标本应在专设的房间内,而且要建立标本接收登记记录。

3.5 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室的废弃物是造成医院内潜在的生物污染源,废弃物的处理须经过专项培训的人员专人负责,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应直接弃置于一次性使用的利器盒内,所有弃置的实验室废弃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物,需交由专门有资质的人员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后方可出实验室区,严格实行密封化、标志化、无菌化的规范管理原则,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指定地点,由专人集运送中焚烧处理并做好记录。

4 实验室人员培训是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

4.1 实验室人员对生物安全知识尚缺乏,加强人员培训是预防和控制实验室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都会经常遇到一些高危操作,不管是人为的失误还是不规范的操作都造成安全隐患或事故[4]。因此,加强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是非是预防实验室感染、差错和事故的关键,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非常必要。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不论在控制实验室生物危害,预防生物危害感染,预防实验室事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个原因每年应至少培训一次,人员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生物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生物安全专业知识、操作规范等。

4.2 实验室应建立操作规范及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活动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行为,避免和减少实验活动或其他相关活动中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等,并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整理成生物安全手册,做到人人知晓,人人遵守。所有人员应熟悉职业暴露后所执行的程序、各种紧急医学处理措施,切实把生物安全预防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去。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与防护工作备受重视,作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检验科,建立良好适合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室操作规范,及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对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防止病原微生物生物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和外泄,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起到良好的作用。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减少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最大限度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切实把生物安全预防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自传染病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防护.

[2] 王平,乔冬梅.提高认识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的管理.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611,1612.

第9篇:实验室管理建议范文

一、当前我市实验室和图书馆(室)建设、管理、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舍紧张,实验室、图书馆(室)等功能用房不足。

一是部分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室)数量不足,多个非相关学科合用一个功能室,造成合用功能室无法正常使用。如实验室与综合实践活动室合用,阅览室与综合实践活动室合用,图书室与阅览室合用等。

二是部分学校未设置专门的实验、图书管理员办公室或准备室等。

2、部分学校新建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馆(室)、阅览室等设计不符合标准要求。

3、部分学校仪器设备设施和图书配备数量不足、质量较差。部分仪器设备设施与图书陈旧简陋、更新率低。有的学校仪器橱柜、图书架、图书阅览桌破旧短缺,致使仪器、图书未及时上架杂乱无序堆放于外,难以正常使用;有的学校未按规定配备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教育器材,科技活动、美术器材配备较差;学校陈旧图书比重过大,复本偏多,质量不高。

4、部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不够规范。统配的仪器器材和图书未记入固定资产账,或以捐赠形式记账。

二、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和图书阅览条件

1、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坚持“够用、好用、实用”的原则,采取“腾、挪、改、建”的办法,努力使中小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做到数量、面积达标,功能齐备;实验耗材、药品供应及时、充足,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新建学校和新改造学校要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有条件的学校要加快探究和特色实验室建设。

2、根据省办学条件标准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配足配齐实验仪器和图书。演示实验仪器必须按照班额配足配齐;分组实验仪器按照最大班额(中学2人一组、小学4人一组)配足配齐。图书按照生均高中50册、初中40册、小学30册,每年新增图书比例高中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2%,初中不少于2.5%,小学不少于3%(即每生一本书,生均二十元左右)配备。严格按照省普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要求配足配齐教学设备,以满足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

三、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使用

1、管理人员齐全到位。一是明确学校责任领导,将实验室管理人员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选配有专业背景或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技能,并具备同类学校的教师学历的实验管理员,逐步实现实验室管理人员持证上岗。二是为管理员提供固定的办公场所,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科教师轮流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教学的开发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2、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财产账册,建立仪器设备总账、明细账,做到单据完整、账账相符、帐物相符。健全仪器设备(药品)存放管理制度,以分类科学、方便使用、存放有序为原则,分室、分柜、定位存放。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维修、计量标定工作,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鼓励学校和教师研发适合学生的教具。

3、规范实验室档案管理。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验室档案包括各类账册、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实验课通知单、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借用登记、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案、实验室工作总结以及其他有关实验室管理工作记录文件等。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做好实验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登记、分类编号、存档等工作。实验室档案的保管期限分长期、短期和与设备共存三种:学生上课情况、实验报告、成绩记录、实验项目开出情况记录属短期保存资料,一般至少应保存三年;仪器设备的有关资料应与设备共存,即保存至设备报废之日为止;除上述两项资料外,其它资料均应长期保存。

4、规范实验室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一是加强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落实中小学校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做好防盗、防火、防电、防毒、防水、防化学药品危害等工作,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实验教学防护和保险措施,避免意外发生,对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仪器、辐射材料、有毒有害物品,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设置警示标志,存放于安全地点,指定专人保管。开展实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进入实验室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和材料,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二是加强实验室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外整齐清洁,注意通风换气,营造洁净、整齐的实验教学环境。

5、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在实验室显著位置公示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开放项目、开放时间、实验操作须知等制度措施。实行专人拓展开放项目,要坚持双休日、节假日照常开放,城镇(农村)中小学实验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49)小时。

6、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所有演示实验,教师必须课前试做,以避免课堂上发生安全事故。操作演示实验装置要位于全班学生视野内,可见度大,操作正确规范、形象、直观、明了,示范效果好。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三定位”(定组、定位、定仪器)工作,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前、实验进程中、实验完毕、实验后的操作规则,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仔细观察、如实记录、认真清点,按时上交实验报告。大纲要求的实验要确保开出率100%。定期举办中小学实验教师技能大赛和学生实验技能比赛。

四、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室)管理使用

1、建立健全包括图书借阅制度、图书馆(室)日常管理制度和图书馆(室)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确保落实。选配责任心强、业务熟的专(兼)职教师任图书馆(室)、阅览室管理员。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图书管理员每年参加专业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打造专业化图书管理员队伍。

2、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要求设置藏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配齐配足书架、阅览桌椅、报刊架、书柜、卡片等必要的设施设备,并有计划地配置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有条件的中小学可按学科分类设置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等,不断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室)标准化建设水平。

3、图书馆(室)要积极开展外借、阅览、宣传推荐等服务工作。实行开架借阅并实现信息化管理,有条件的实行全天开放,规模较大的学校可实行分时段借阅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要大力倡导师生读书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努力把图书馆(室)从静态的藏书场所,建设成为动态的读书乐园。学校可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班级小书架,每学年至少各开展一次以上的读书笔记展、剪报和文摘展、书评、征文、演讲、好书大家读等专题活动,充分发挥现有图书效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4、逐步推进中小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图书电子化管理。充分发挥我市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先进优势,实施图书报刊的购买、管理、应用的信息化,2013-2014学年度将在全市职级管理中小学引进图书阅览管理软件,提升学校图书馆(室)建设、管理、使用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协调人事、计财、督导、供管等部门,明确目标、统筹规划;细化分工、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全市中小学实验室与图书馆(室)的建设与管理使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