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校合作的形式范文

家校合作的形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合作的形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合作的形式

第1篇:家校合作的形式范文

2014年8月,在本文作者直接参与的某中部地区一所小学的研究实践中,针对是否将班额从46名扩大为50名,学校组织家长讨论。有家长明确反对学校的倾向性意见,坚持认为学校应该信守46名学生的班额承诺,并以积极的思维应对后续挑战。而该校有教师认为,家长并不懂教育,这就是家长在干涉学校的专业办学——绝不能再纵容这样的家长了!

这样的事例,在家校合作领域是非常普遍的——无论是家长进课堂听课、参与学校活动,还是依照教育部要求参与家委会建设、介入学校管理工作;而当前家校合作的极大障碍就来自教师对家长的“傲慢与偏见”。教师最大的“自信”,则源自对自己和学校的“专业性”的理解和认同。

本文所讨论的是如何重新认识、理解这一专业性,并认为家校合作将促成教师和学校专业性的重建,进而融入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中。

一、认识家长:教育专业性的视角

教师是有专业性的教育工作者,这可谓一个常识;而家长对于“教育”真的毫无专业性吗?

本文认为:只是专业性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不是没有专业性的问题。“……因为家长是曾经的受教育者,是正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家长,更具有学习的潜能。上述三方面原因,促成了家长之教育专业性的自然生长。尽管他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培训或师范大学的专业教育,但是,他们同样具有教育的专业性,只不过是专业水平有差异而已。”更何况,随着现在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长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一点都不比教师低。家长这一或强或弱的专业性,既体现在学校管理、学校与社会关系等领域,也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与活动开展领域。

如果我们尊重家庭教育的“专业性”,就会进一步反思对家长教育专业性的否认。重视家庭教育的基本逻辑起点就在于:相信家长能够成为有“专业性”的家长。而且,有的家长确实是很出色,有很多家庭教育专家就是源于做家长这一人生经历;有些家长的专业性甚至会比有的教师还高,乃至于在当代中国也出现了“家庭学校”这一极度彰显家长教育专业性的事物。在直接参与的东部、中部地区学校改革研究中,在直接和家长的交往中,本文作者也认为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确实是合理的,甚至是超越普通教师水平的。

而且,在港澳台和西方国家,存在着不同于中国大陆的家长参与状态。《香港校园别样的精致》一文中谈到,“在香港校园里,常常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她们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为学生测量体温,观摩学校早会,协助管理图书,课余为学生讲故事,中午帮学生盛饭,甚至为学校编辑刊物,放学为低年级学生辅导作业,俨然是学校的正式教师,其实是家长义工。”这只是香港家长参与教育的一个点,通过它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家长参与的规范、有序,更是蕴含其中的家校合作文化、社会文化;在美国,家长参与已经由游离在学校教学、后勤等事务性活动的边缘,进入到学校管理、决策的中心,尽管存在地区差异,但其中的民主、开放令人深思。

实际上,正是甘于幕后的家长群体的存在,才凸显了教师专业性的领衔角色,成就了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反之,角色互换,学校“退后一步”能否为家长教育的专业性正名?不可否认,家长具有教育潜能,家长群体的教育影响力也不应止于家庭场域。

更进一步来思考,中国文化高度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投入,是欧美国家的父母难以比拟的。这一传统重视家长的言传身教,鼓励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能够保留至今,除了家长确有的教育影响力外,还有蕴含其中的、尊重家长教育专业性的文化遗产。

如果上述思考是合理的,如果我们认可普遍意义上家长的教育专业性,乃至于承认有的家长的专业性会高于有的教师的专业性,那么,二者可以互通有无,甚至相互促进吗?家长专业性的参与会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吗?

二、无可回避教师与家长的必然关系

1.教育教学是专业领域,家长参与是干涉吗?

家长的教育参与一定是一个新力量介入教师工作之中。家长群体具有多样性,不同特性的主体参与所带来的必然是多种“可能”,包括“干涉”的可能;但同样,更有发展的可能、共生的可能。将家长群体的教育参与所产生的复杂反应简单地定性为干涉,是思维方式的简单化。

家长全面参与学校是有其政策依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同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指导下履行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职责。”掩藏在文字背后的是政府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认可、支持,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行使正常的权力。

在实践领域,家长凭借其学习自觉亲自谱写着家校合作的新局面。例如在本文作者直接参与研究的上海学校中,家长不仅在校门口为孩子保驾护航,也参与到课程、教学、管理、评价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家长进入最具专业性的教研活动中,在办学基础最为薄弱的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里.也创生了新的精彩。实践改革启示我们:家长参与不是洪水猛兽的到来,而是教师与学校发展资源的汇聚。

不可否认,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家长干预、干涉学校事务的事件,如部分家长从自身诉求出发要求变动学校的放学时间;为宣泄对教师的不满到校长办公室、教育局去告状,更有甚者在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大肆妄加评论教师对事件的处理等。然而,此类现象即便让教师很不满,教师也不能以拒绝的方式和简单化的思维来面对,而需要以自己的专业性,思考如何通过教育机制去化解危机,乃至于通过和家长沟通而预防此类事件发生。

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中同样存在需要超越,乃至于杜绝的丑恶现象;而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迫切需要家长参与来捍卫学生的权利,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实上,家校合作的意义不应止于“专业性”的讨论,而更应源于对生命的敬畏——这是超越专业性的视角,尽管不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2.教师可以不和家长交往、合作吗?学校可以不和家庭沟通、合作吗?

为了避免家长粗暴的,甚至是明显错误的“干涉”,是否可以通过不合作而规避风险?

根本不可能,因为教师所教育的学生,就是家长的孩子——这是理解家校合作的最直接的前提。从影响孩子的关键人出发,没有谁能超越家长对孩子的爱;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会促使家长进入学校场域去关注、参与、追踪、推动孩子的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审度,学校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现在,这种分工已被人们批判,学校脱离社会也为人们所诟病,《学会生存》中指出:“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杜威也曾说:“我们的学校不再是脱离生活,专为学习功课的场所,而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群体。”“学校本身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形式,一个雏形的社会。”所以,以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为基础,学校需要囊括构成社会的一切主体因素,家长当然是最关键的主体之一。这为家校合作提供了社会和理论根基。

从现实状态来看,教师是从事教育的职业工作者,通过家长了解孩子的相关信息形成班级孩子的信息库,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是微观的教育教学实践最重要的大数据库;教师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等,也是其专业性的体现;教师和家长交往、合作是工作所需,也是学校工作、学校生活得以进行的基础。

还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参与同样是家长所拥有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父母、或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法定监护人对儿童的养育和发展负有首要责任。儿童的最大利益将是他们主要关心的事。”我国《教育法》要求:“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这些文件虽没有对家长参与实践做出具体要求、指示,但为家长参与教育、进入复杂微观的学校系统提供了法律保障;也要求学校为接受、甚至鼓励家长参与做好相应准备。美国的开端教育计划、家长教师联谊会、永远起航计划、阿旺斯计划等家校合作计划、项目,在无形中为家长参与提供了实践中介,更启示我们:家长参与不仅是权利,更是义务。

三、重建专业性:学校与教师的再发展

1.引领家长发展,是教育使命的构成吗?

既然无法规避风险,为什么不能以教育的立场、以积极发展的思维来面对家校合作呢?更何况,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中,促成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不仅仅可以通过教育学生而实现,更可以通过家校合作而直接实现。这个使命,不应该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自觉践行的吗?

而且,从促进儿童发展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来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域,家长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状态;家长自身的发展,也是在为孩子发展打好底色。家长发展的关键助手之一必然是学校,因为他们二者在无形中已经是最直接的利益关联体。

2.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的专业品质,在家校合作中是得到增强,还是被降低?

在具体的合作中,教师和家长都是丰富的个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交往资源。而正是在这一交往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校的专业品质始终遇到挑战,得到锻炼。

家校合作客观上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工作场景;在这一场景中,蕴含着无限的教育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探寻、投入、开发,而教师定会在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得到发展。从复杂系统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是具有伟大的创生力的,是应该主动迎接的挑战和把握的发展机遇。

具体到教师的专业能力,这是一个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品质、专业发展意识等相互关联的复杂网络。相对于教育决策者、研究者、学校领导者的介入而言,通过与家长群体思想的碰撞、实践的合作,将直接地更新、完善教师的学生观、家长观、合作观、教学观、实践观以及教育观,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能力,稳固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定位。

没有家长参与,教师就会失去很多精彩的教育瞬间、错过无限的可能性;学校也将失去促进自身发展的新力量。

3.在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建设背景下,学校、教师的专业性该如何重新定义?

上述所有讨论,都还是在将学校视为拥有教育专业性的核心机构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在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背景下,所有的主体都在学习、都需要终身发展;而任何人、任何事都可能成为学习与发展的资源。

在此背景下,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告诉另一个人:你别干涉我的工作——我是专业的,你是非专业的!“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在于他的未完成性。”(《学会生存》)重新回归每个人的“学习者”角色,家校合作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基础与情境。以家校合作为路径之一,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基于此,主体的开放性品质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关门办学的状态已被打破。毫无疑问,学校应打开大门,家长应再次进入学校,双方以尊重、信任为根基,通过互动、生成而实现双赢。同时教育发挥功能的场域会超越学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将会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系统。家校合作会是这一新型教育形态的重要一环,学校的专业性也将在新的系统中获得新生。

4.谁来推动这一新内涵的再定义、新实践与新思维的具体实现?

无疑,家长、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推动者。在其中,教师、学校理应以自己的高度发育的专业性,成为其中最积极、最自觉的推动者。

在本文作者所参与的一所学校召开的有关家校联合调研的一次沙龙会议上,家长们针对微观的教学细节展开了讨论:

“老师上课时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具有亲和力,老师也经常俯身、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我觉得像这种细节应该制度化,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观摩课和日常课堂一致,不太存在表演的成分;我还想说一点就是希望学校多招些男教师,都是女教师,总觉得缺少点阳刚之气。”

“我觉得对不积极发言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值得老师思考并重视的问题;这节课只是讲的字,我觉得或许可以把组词考虑进来;应该注重沟通、交流。有些字、词不能省略,如果省略了,小孩子有可能听不懂。”

这就是2014年9月5日上午,家长们的发言内容。这种家长、教师面对面的交往、互动是有价值的。一个个这样的教育事件,正在实现着学校和教师的专业性重建。

第2篇:家校合作的形式范文

一、激励性评价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评价方式已经成为每个教师所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教育艺术,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最终的目的就是鼓励和矫正学生行为,使其能够主动全面的发展。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的效果。教师采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从而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当中。语言的激励性评价必须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还必须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当然,对于学生的缺点,采用委婉激励的语言方式指出,也会达到美好效果。采用激励性的方式来对学生评价,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兴趣中激发潜能。

二、教学实践中激励性评价的目标实现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实现了顺利推进,教师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采用恰当的方式,抓住合理的时机,进行适当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和成就感,就会很快自觉地产生内在的求知欲望,教师和学生就会达成一种较好的默契,“教”与“学”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得以顺利地实现。

1.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利用优点和长处激励学生, 增强学生的信心。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应该把学生分为优、中、差等,应当多角度、全方位合理地评价学生。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更应当用综合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应具有一双能够发现学生优点的慧眼,在实践活动中,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

2.多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系统和全面的评价内容,已经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能够从各个不同方面,采用不同形式的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的缺点。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挖掘和引导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进步和过去比较,使让他们在比较的效果中产生自信心, 树立成就感。

3.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励评价学生,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的评价,不仅进来自于“对”、“好”和“来点掌声”等那些赞美的言行,还要和表扬激励的背景、渠道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具有创新形式的评价,对于学生所产生的激励与套用做法和传统做法相比较,个中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因此, 教师要善于适时地改变评价方式,采用灵活的方式,将激励性评价和班级的常规管理以及实物奖励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努力结合起来,使激励性的评价更加丰富,更加有吸引力。

4.充分发挥模糊评价的作用,让学生能在教师粗中有细的关怀中得到激励。在教师教学的目标中,很多要素很难实现量化,如果教师采用“模糊”评价,就需要很高的语言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激励性评价开辟更大的表现舞台,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建议推敲评价的语言,适当地来一点模糊,少一些较真,在把握激励性评价的总体基调的前提下,细节上能够用心优化,评价上融入教师的独具匠心。不过分强调学生无意间所表现出来的低级失误,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因,避免挫败的心理情绪。

三、激励性评价的实效性探究

教师在将课本知识与教学语言融合为课堂语言而进行得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力发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学习并掌握知识的功能。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激励性语,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强化教学的效果,从而产生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真正发挥激励性评价独特的魅力。

1.激励要注意个体差异,满足需要。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听到一句得体的称赞,能使他陶醉两个月。”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会给人心里以愉悦。有时侯甚至还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激励的目的是唤起学生的自信。适时的激励性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教师还要充分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启发他们的潜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创新主见。

2.激励要机智诙谐,讲究趣味。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诙谐机智的激励性评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和敏捷,更会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妙趣横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激励要把握好火候和“温度”。滥用激励性评价会让学生逐渐产生惰性,学生只要发言就给予“真聪明”“棒极了”的评价,这样普通的激励,也就失去了目标价值和意义。教师在运用激励性评价的时候,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使用不同的激励性评价,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回答问题的广度深度等因素。此外,激励评价还要把握好“温度”,伴随着课堂教学的节奏和阶段,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也应当适时“升温”,从而使学生产生持久参与学习的新动力,只有这样,教学主题和课堂氛围才能得以升华。

第3篇:家校合作的形式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244-0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对职业教育而言,就是要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有一个准确定位,即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与人才需求主体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满足学校教学改革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的机会,提高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绝大部分学生实现就业;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输送更多更好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一、校企合作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河南省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的校企合作的现状来看,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还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刚刚开始的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合作深度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相距甚远。校企合作仍然存在着不对等性、脆弱性、风险性,缺乏体制、机制的保障。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还不深入

目前的校企合作,就企业来说大多还停留在实习、聘请兼职教师等层面上,企业等用人部门没有真正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没有深入到课程开发和教学过程中,不能为学校提供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就学校来说,自身的科研能力还较弱,大多是迫于生存、发展的压力而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对市场发展的信息不够通畅,教师专业知识不能适应技术发展,教材内容滞后于生产实践,从而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知识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开展。

(二)没有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企业和学校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校企合作的价值取向上,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难免产生短期行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使校企双方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对接错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院校学生从生源地进入学校,经过教育加工后,再输送到用人单位。供应链管理思想完全可以引入到高职院校管理中来,改进学校原有供需关系,使之更有效地运行,实现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最终达到生源提供方、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多赢的局面。职业院校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对接错位。具体表现为:与就业市场缺乏信息沟通,毕业生就业进程延迟,就业成本加大;在专业设置方面,争相创办所谓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或不对口现象严重,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节,学生即使就业也无法很快进入角色,需要企业再培训,增加企业人力成本。

二、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创造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良好政策环境

校企合作从政府层面来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出台有关政策,既规定企业有义务承担任务,同时又给予一些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可见,现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非常注重校企合作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在德国,企业给学生的钱不是报酬,而是津贴。只有出卖劳动力的才是报酬,报酬要上税,津贴不上税。所以德国企业要承担学生在3年里所有的津贴,以及所有的保险。这是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企业意识到这是在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因此,政府要指导行业企业履行强化职工培训,举办、联办职业学校,安排教育培训经费,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等方面的责任。同时,为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对支付实习学生津贴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或与学校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只有在这样一些政策问题上得到了切实解决,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全面而深入的合作。

(二)构筑校企合作大平台,组建校企合作联盟

单个学校与单一企业的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有周期,而企业发展有有低谷,就是订单培养有时也有不如人意处;单一企业的接纳条件有限,而且学校与一家家企业商谈往往大大增加了成本。如果我们能在行业协会的基础上构筑校企合作平台,组建校企合作联盟,就可以把校企合作推向深化。校企合作联盟可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由行业协会、工业园区、民营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结成非营利性联合体。校企合作联盟可以积极开发职业人力资源,集职业人力资本运作、职业信息沟通、职业教育改革为一体,形成规模优势,实现区域内教育与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学校和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增强各自的总体实力。校企合作联盟一方面为学生就业指导、毕业实习、就业安置、安置后管理提供“一条龙”的全程服务,另一方面为企业实现“招聘”、“定向培养”、“实施培训”和“跟踪服务”等重要功能。构筑了这样的平台,可以使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从单一被动到双向互动和多方联动,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校企双赢和多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当适应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对校企合作的效果十分关键,要依据企业发展动态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及时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一是职业院校在确定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时,要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要依照“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的原则,着力在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上下工夫,精心塑造诚信、敬业、爱岗的实用型人力资源。二是专业设置应当有企业专家参与,并且调整要及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企业专家的参与,要充分听取企业从人才使用的角度所提出的意见,也可以先派专业教师深入用人单位,征求一线专业人员意见,根据所合作企业用人计划确定有关专业的设置和招生数量,从而保证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时刻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三是专业设置要兼顾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既要紧跟市场需求,又要兼顾地区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专业优势两个方面,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重点建设一批品牌性的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院校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开发要适应企业需求

1.适应社会与企业需求,突出实践性。职业院校要以适应社会与企业需求为目标,以突出教学与课程体系的实践性为主线,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学习,注重对能力的评定和对实践的考核。

2.要与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在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时,职业院校可邀请企业资深专家及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基本要求、学生的实际水平等方面,与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有效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和企业、行业资源,对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最终共同设置并确定有针对性的课程。

3.要适时对教学和课程进行灵活的调整。由于企业的工作岗位经常会有新的变化和要求,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因此,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要留有与企业需求对应的接口,适时地进行修订和完善,开发适应岗位变化的教学课程,并及时把与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引入课程体系中。

参考文献:

[1]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2] 李尤举.突破难点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J].职业,2011(20).

第4篇:家校合作的形式范文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 奥美拉唑; 伊托必利; 铝镁加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3-155-02

Combination of Omeprazole,Itopride and Almagate for Reflux Esophagitis

SHI Rongjie YANG Liwei WU Zesheng HE Fang

NO.2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Dali 67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Itopride and Almagat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lux esophagitis. MethodsFifty-three cases of reflux exsophag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bservation group (n=27)and control group(n=26). Both groups were given Omeprazole and Itopride,and Almagate suspension was add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27)15ml(3 times a day),and at the end of 8-week treatment,the curative rate was rechecked by endoscope. ResultsThe curative rate under endoscope was 65.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92.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Reflux esophagiti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Omeprazole; Itopride; Almagate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因食管胃连接部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导致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从而引起食管炎症,也有人称之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1]。自2006年1月起,笔者对RE患者在口服奥美拉唑、伊托必利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铝镁加混悬液,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RE患者共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8±18.6)岁。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及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年龄16~68岁,性别不限,所有患者均经同一医师行胃镜检查确诊为RE,按洛杉矶分级标准分为4级[2],其中A级30例,B级14例,C级6例,D级3例。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肺、肾及肝脏疾病者和两周内服用过抑酸剂及胃肠动力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口服奥美拉唑(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产品)20mg/次,2次/d;伊托必利(云南永安制药有限公司产品)5mg/次,3次/d,饭前服;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铝镁加混悬液(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产品)15mL/次,3次/d。疗程均为8周。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

1.4 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治疗前后胃镜下食管炎的变化,根据洛杉矶分级标准分为A、B、C、D级[2],食管炎消失者为治愈,改善大于1个级别者为有效,没有变化或恶化者为无效。由同一医师复查胃镜,胃镜为日本产Olympus GIF-140电子胃镜。

1.5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胃镜下愈合情况见表2。两组均无异常药物反应。

3 讨论

RE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其发病机制被认为包括食管下段(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减退、食管酸清除异常、反流物的毒性作用和食管黏膜抵抗力降低以及胃排空障碍等[1],致使胃肠十二指肠内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和胆汁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和溃疡。因此,抑酸及促胃肠动力治疗一直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措施。近年来研究认为抗反流及抑酸治疗是临床上针对RE发病机制而采取的有效治疗方法[1]。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的活性,阻断氢离子排泄、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胃酸对食管的化学性刺激[3]。伊托必利通过对多巴胺D2受体的拮抗作用而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同时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来抑制已释放的乙酰胆碱分解,从而增强胃、十二指肠动力,增加食管括约肌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4]。铝镁加混悬液(商品名安达)为白色粘稠混悬液,主要成分为铝镁加,其化学名称为十四羟基碳酸铝镁水合物,是一种黏膜保护剂,具有独特的大分子层状网络结构,不但能中和胃酸,还能降低胃蛋白酶活性而不影响消化功能,也可在酸性环境中结合胆汁,同时还可在局部发挥与抗酸作用无关的黏膜保护作用,可持续地防止胃蛋白酶和胆汁对胃及食管黏膜的损伤,促进病变部位更快更好愈合[5]。

铝镁加、奥美拉唑及伊托必利联合治疗RE,兼顾了RE治疗的抑酸、促胃肠动力及黏膜保护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国静,齐达春.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J]. 中医药学刊,2004,22(2):266-268.

[2]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1.

[3] 杨世杰. 药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1-393.

[4] 许大波,柯美云. 新型促胃肠动力药物伊托必利[J]. 中国新药杂志,2002, 11(6):437-439.

第5篇:家校合作的形式范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必要途径

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中初级建筑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建筑类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缺一不可。本人从事建筑职业教学十六年,经历了课堂理论教学的一书一笔,也经历了建筑工地的风霜雪雨,深刻体会到合格的建筑技术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经过实践阶段才能运用自如,工作才能创新。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现状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建筑业迅速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建筑技术人才,有许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建筑类专业,但那时教学状况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怎样?

这一阶段的教学状况可以说是封闭的、脱离实际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师备课―讲课―看作业,学生听课―做作业―考试。学校专业教师少,有的学校就没有合格的专业教师,多数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其它专业“转业”而来。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有条件的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课,这些人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教学经验没有,所以他们难以将自己的知识准确传授给学生。要进行实验实训,学校又没有条件,因此他们也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加上学校投资不够,不注重实践教学,认为实验实训是工作以后的事情,使实践教学被荒弃。

那为什么说这一个阶段的教学又是脱离实际的呢?正因为以上的师资状况,教学投资观念,使得教材多年得不到更新,教材陈旧,规范过时,课堂上讲的和工程实际中用的知识差距越来越远。学非所用,也使得毕业生就业出现低谷的重要原因。

毕业生就业难了,不是没有市场需求,而是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这一方面,师资好的学校,教学观念转变快的学校保存了下来。没有转变教学观念的学校退出了。

二、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实验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十分必要,校企合作实现双赢。理论教学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不断更新实验实训设施。加上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不可重复性特点,要进行施工全过程的实验实训不可能。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资金短缺。投入实验实训的资金有限,只能购买部分必须的仪器、设施。建筑企业年复一年地进行建筑产品的生产,拥有广阔的生产场地。学校如果让学生适时介入企业生产场地,不仅可以使学校开阔视野,将课堂教学转移到生产现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素质,而且可以节约大量投资于设施的资金,企业也可以优先录用合作学校的毕业生,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利于学生就业,对学校十分有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日新月异。建筑企业人才流动性大,更新速度快,懂专业知识、懂组织管理的技能性人才市场需要很大。统计资料显示,从2003年起,职业技术院校每年培养的毕业生全部吸纳到建筑行业,只能占建筑市场年需求量的50%。虽然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但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实验实训平台。企业需要人才,企业要发展,更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人才,人才需要教育。让企业自己培养人才,会使企业增加教育等方面的费用,而且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即使培养成功,人才也不一定留用到本企业。所以到建筑技术学校吸纳人才是条捷径,校企合作对双方有利,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企业发展,会取得双赢的效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学校自身也得到发展壮大。企业录用人才,不仅提高了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校企合作中加强实验实训有利于保持教育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校企合作,加强实验实训是培养提高技能型人才素质的关键。校企合作,搞好实验实训,理论联系实际地组织教学,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减小了理论与实际的偏差,减少或消除了学生就业过程中空谈理论、不切实际的“书呆子”,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对我校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后毕业生就业及转行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前,(96年前)毕业生就业率不足40%,而且以后转行的达初始从业者的22%。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后(96年以后),毕业生就业率几乎是100%,而且几乎都在建筑业从业,许多学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项目经理,个别还独立经营当了老板,转行的极少。学生能在建筑企业单位留下来,一方面说明企业需要人才,另一方面说明学生掌握的技能可以发挥作用。如果用非所学,他们也很难在建筑业立足,更谈不上发展了。

校企合作,加强实验实训,有利于保持教育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富平职中为例,在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以前,教学内容多年一直陈旧,教师的知识面得不到拓宽,与实际脱节。企业要用的技术知识,教学计划中没有,也很少进行实践教学,难免造成毕业技能差,就业难,立足难的现象。在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以后,每次实验实训,学生有收获,教师有收获,及时掌握企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促进学校调整改进教学计划。例如建筑施工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课中未讲述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法,《建筑结构》课也只是提及了一部分,但不全面。与富平职中合作的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所以我们及时将《平法规则》作为补充教材进行教学,毕业生一就业,就能轻松地完成施工任务。

四、利用实验实训基地全面实施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计划

校企合作是建立实验实训基地、是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利用实验实训基地,通过教学点形式、全过程跟踪教学形式、自发组织形式,实施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计划。教学点形式是各校根据校本专业设置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的实验实训教学点。这些教学点应根据校本专业设置情况建立。比如以建筑施工为主的校本专业,根据开设的主干课程,与多个建筑施工企业合作,根据课程进度到适合进行教育教学的企业进行实训。与建材生产企业合作,如水泥厂,混凝土构件厂,钢构件制作安装公司等,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产品性能等。掌握相关实验作法,懂得强制性指标的执行原因等;与质检部门合作,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做有关材料实验,掌握材料取样方法、试验方法、技术指标、检验方法等。与监理单位合作,可以使学生掌握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要求、工艺要求及控制质量、进度、投资的措施以及组织协调的方法。理论教学在课堂进行,讲述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等。教学往往是各科目独立地进行,缺少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了实验实训基地,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本学科有关的实验实训基地去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利于巩固教学效果,增强感性认识。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学校还可请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讲座,讲本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管理经验、实施各项控制(如投资,质量,进度)的措施等。根据我们的经验,每次到实验实训基地教学,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本次实训活动的讲解。企业技术人员讲解工程概况,技术组织管理措施,现场解答学生提问;指导教师讲解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在本工程中的应用。这样,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验实训基地工程进度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教学。全过程跟踪教学形式是教育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保持同步的实验实训形式。跟踪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方法,只是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经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在校学生。比如建筑施工专业的毕业生,当某实训基地施工的单位工程进行基础施工时,安排两到三次活动,实训基础工程的施工及组织管理方法,并参加基础工程预验收;当工程进行主体施工时,实训主体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及组织管理,掌握砌体的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及允许偏差项目检验、钢筋工程预验收等;对重出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锻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工程一般常见问题的能力;工程施工进行到装修部分,组织学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验收分项工程等。使学生对工程施工及验收过程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这样全过程跟踪实训,强化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毕业后经过较短时间(一般3个月到6个月)即能顶岗,进行基层管理工作,而且这些学生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吃苦精神强,有发展空间,企业乐于接受。

自发组织形式是学生自发组织,利用假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验实训。我们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下达实训任务书,学生填写实训记录,返校后召开假期实训座谈会进行总结。经调查,参加实训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5%,得到锻炼的学生占实训人数的50%以上,综合技能提高较大的学生占实训者的33%,这部分学生后来成为毕业生中的姣姣者,很快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企业骨干力量。

第6篇:家校合作的形式范文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a)-012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evaluation of es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mosapride in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September 2015 -2016 year in September in my hospital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90 case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someprazole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used es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Mosaprid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ugh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of 95.56%,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0.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 Esomeprazole; Mosaprid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胃食管反流病又Q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由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内食物反流入食管、口腔或肺部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性病变[1]。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咽下困难等,部分患者会有咳嗽症状,临床称之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临床常将该病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使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才发现是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该研究分析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该院内科门诊治疗的9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42.1±4.6)岁,病程1~4年;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3.4±4.2)岁,病程1~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济南)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标准,以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中咳嗽的诊断标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有明显的进食相关的咳嗽,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症状;排除合并其他胃肠道疾病者、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药物^敏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咳嗽严重程度、原发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国药准字H2004 6380)20 mg/次,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国药准字H19990315)5 mg/次,3次/d[2]。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复查内镜,观察食管黏膜恢复情况,并按标准对症状进行评分,记录治疗期间有无头痛、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

1.3 症状评估标准

对咳嗽、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4项症状按症状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进行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不明显,在医师提醒下才发现,发生频率≤1 d/周;2分为有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发生频率2~3 d/周;3分症状明显,需要药物治疗,影响日常生活,发生频率4~5 d/周;4分症状非常明显,不能忍受,需要休息和药物治疗,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发生频率6~7 d/周[3]。根据每项得分计算总分。

1.4 疗效判断标准

①咳嗽。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80%;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50%;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50%[4-5]。②胃食管反流病。痊愈:内镜显示食管黏膜恢复正常;有效:食管黏膜好转≥1个级别;无效:食管黏膜无变化或恶化[6]。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咳嗽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咳嗽治疗有效率为95.56%,而对照组的为80.00%,观察组明显较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77.78%相比,明显较高(P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总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2例食欲减退、1例腹胀,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1例头晕、1例腹胀,发生率为4.4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均未停药,可以耐受,治疗结束后均自行恢复正常。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与常规慢性咳嗽有所不同,咳嗽时间多>8周,且影响学无明显异常,咳嗽发生时间与进餐及有明显关系,大多数患者有明确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经抗感染及镇咳治疗无效。因此,临床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上应参照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临床研究发现,该病患者存在胃酸反流及胃肠动力障碍问题,故抑制胃酸分泌及增强胃肠蠕动,加速胃肠排空是临床治疗的重点。该研究中,埃索美拉唑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它的左旋异构体优化了药代动力学,提高了CYP3A4代谢途径,减少了对CYP2C19的依赖性,增加了药物在壁细胞内的浓度,增强抑酸作用,且起效迅速,发挥持续作用力,提高胃内pH值,促进黏膜修复,且早晚各服用一次,能有效防止夜间胃酸反流[7-8]。莫沙必利是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能够增强胃肠动力,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加速食管及胃肠蠕动,降低腹压,有效防止胃酸反流[9]。两药合用能够协同增效,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疗效,弥补单一药物的治疗缺陷。

苟晓等[9]研究认为,治疗组反流治疗总有效率为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治疗组慢性咳嗽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蔡凤丙.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9):4365-4366.

[2] 袁华魏,王朝晖,刘敬军. 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与铝碳酸镁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J].中国医药指南,2014, 12(2):21-22.

[3] 王永健,孙漓,彭强,等.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44.

[4] 陈龙,陈福敏,杜宗汉,等.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铝碳酸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57-59.

[5] 黄文静. 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6,35(30):98.

[6] 钟运才.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2):10-11.

[7] 张继先,余贻汉,缪胜菊,等.埃索美拉唑联合莫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7):695-696.

[8] 张瑜,钟德金,吴国荣. 胃食管反流病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 2015(25):153-154.

[9] 苟晓,刘兰,陈秋,等.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5):522-524.

第7篇:家校合作的形式范文

关键词:家校合作;合作意识;沟通渠道

G459

一、增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首先要增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1.统一思想。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长心灵的寄托,是家庭未来的希望之光; 同时孩子在学校中,是学校学习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骄傲的资本。我们正因为孩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密切了彼此的关系。因此,我们只有深入密切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尊重理解。家长与学校,特别是家长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家长要理解教师,教师的行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教师要关注 50 个左右的孩子,难免有疏漏错误;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照顾等。同时老师更应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切,重视沟通的方式与技巧,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承担学生产生问题的责任,渴望家长的密切配合。

3.明确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意识到自己教育的力量,以及家庭教育影响的深远,不能把教育的责任一味的推卸给学校,要配合学校的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学校应积极地营造开放、互动的家校合作氛围,在制度上和财力上予以保障,使家长参与、监督学校的权利切实落实,使家校合作有效开展。

二、拓宽家校合作的沟通渠道

家校沟通的渠道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传统渠道,也有校讯通、微博、微信等新时代的交流渠道。我们要发挥各种渠道的作用,拓宽家校沟通的路径。

1.创新传统家校沟通的渠道。我们不仅开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活动,还赋予班级权利,可以创新这些渠道的活动形式。如家长会: 有“头脑风暴”交流会,以主题讨论形式,沟通解决孩子的问题; 成长展示会,将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汇报给家长听,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才艺展示会,以展示孩子、家长特长为主要内容,激发兴趣、挖掘潜能; 经验交流会,请教子有方的家长做经验交流; 亲子交流会,为亲子间交流感情、增进理解创设条件。

2.运用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新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家校合作沟通的渠道,如电话、校讯通、微博、微信等的联系,各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利用以上各种新的沟通形式。如微信,家长与老师之间可以互发微信,增进了解; 也可以在微信上展示孩子在学校、家里出彩的一面,给孩子点赞,让孩子的优点不断的扩大; 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核心作用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与学校合作的桥梁,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多层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我校建立了多层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段家长委员会、班家长委员会,下一层次总体上服从上一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但也赋予各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不同的权利。其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来源成立片区家长委员会,如三桥片区家长委员会,处理这一片区共性的问题。家长委员会设主任委员 1名、副主任委员 2 名、常务委员若干名,根据各层次实际情况确定人数。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热情支持学校工作,并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

2.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况,并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就学生家长、学生、社会等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商; 积极向家长宣传解释学校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协助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动员所有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培训,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发挥全体家长的优势和特长,与学校紧密协作,在依法治校、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开展校外教育实践等方面,积极为学校办实事、办好事。

四、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

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占主导地位,而这个主导的具体体现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能力。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把家校合作的内容作为安洲中学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在新教师职前培训中增加家校合作的内容,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家长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第8篇:家校合作的形式范文

1.家校合作是什么

(1)问题的提出。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而教育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学校教育又牵扯到千家万户,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合作也成了教育的重点。传统的观念总是认为教育的责任在学校,把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推给学校,其实,家庭同样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校合作在今天的学校教育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2)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互相协调的一种教育方面的互动合作。

2.农村小学的家校合作现状

教育界的问题很多,很复杂,农村小学的问题也很多,然而农村小学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对于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方面已经有了合作的意愿和倾向,根据一些研究调查表明有70%的家长认为自己提出的建议可以被老师和学校接受,一些家长也经常打电话向学校的教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一些其他的在校表现,学校及教师也时常和家长进行沟通。

(2)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少实质性的交流。学校和家长进行交流的时候可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为了完成这些活动教师的心思可能都在怎么举行活动、怎么能让活动更丰富多彩上,对真正有效的交流上可能就会不到位。其实,有些复杂的活动只会让家校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而违背了从活动中进行家校合作的本意。

(3)家庭教育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责任,孩子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学校教育有问题,把责任都推给了学校,而不作自我反省。

二、家校合作的影响因素

(1)家庭方面。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个人素质也不尽相同,对孩子的家教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家校合作沟通交流的时候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2)家长的教育观念农村的家长素质水平相对不是很高,教育观念也很传统,传统的认为,家长总是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孩子什么事都要经过家长的同意才可以。孩子做错事经常会受到父母的严厉斥责或打骂,甚至有些家长的做法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孩子的想法总是被压抑,也不敢和父母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又进一步拉大,在学校里就算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也不愿向父母提。

(3)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严重的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效果。教师如果有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去进行家校合作,家长方面但凡有些想要了解孩子情况的意愿,这家校合作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当然,合作是双方的,需要双方都积极主动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学校方面,一些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不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就这样教师不说,家长不问,家校合作也不进行,双方合作意识不强。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家长和教师的做法,毕竟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目的还是一致,都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然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和教师进行交流。

三、关于家校合作的对策

(1)对于家长进行全新的定位,规范家长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家长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校的情况由教师向家长进行传达,使家长随时随地全面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但目前笔者经调查发现家长往往流于形式,成为学校向家长汇报学生学习成绩和老师向家长告状的代名词,把学生至于被动地位,使学生对家长会产生恐惧和排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并且阻碍了家校之间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对家长进行全新的定位,改变引导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平等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与学校教师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不以成绩论能力,多方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教师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的责任与义务。

(2)学生家长需进行自身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修养。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教育知识,了解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避免与教育规律发生相冲突的事件而阻碍学生自身的发展。学校教师按照教育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家长对此应支持教师工作,帮助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推动力,同时让家庭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

第9篇:家校合作的形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竞争越加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则使得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少年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所能完成的,学校只有联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与学生家庭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家校合作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是指家庭和学校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互助活动,家校合作不仅对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小学管理的现代化都要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家校合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学者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或“三结合”的理论,指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避免少年儿童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失去控制,受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教育方向的一致,避免各自作用的互相抵消,给学生思想造成混乱;另外,也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然而目前的家校合作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家校合作的观念落后

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的观念落后,尤其是家长方面,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父母一旦孩子上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家长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持有这种思想的家庭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对其子女的教育,相反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看做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二)家校合作的内容单一

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合作内容绝大部分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状况,对于学生的品德状况、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其他需求等涉及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凤”,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在学习方面能与学校配合,能督促孩子做功课,但在德育方面则我行我素,或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或对孩子过于苛刻、简单粗暴、打骂有加。

(三)家校合作欠缺交流

从目前情况来看,学校大多是一学期开一到两次家长会,时间一般选在每学期的期初和期末,而且现在的家长会和传统的家长会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在现在的家长会中,家长会依旧是教师的“一言堂”是教师向家长简单传达学生在校信息的场所,信息的流动大多是单向的,家长与教师双向交流的机会很少,这就造成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受阻,家长和教师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另外,在家校合作中,家长由于缺乏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只能被动接受学校传递的各种信息,

二、改善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对策建议

改进和完善我国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开拓与发展家校合作教育,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当前,至少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转变思想观念,以孩子发展为本

家校合作教育的概念,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一般都认为是家长到学校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或者家长与学校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在应试教育还盛行的今天,家校合作自然就走向以“升学为本”的合作模式。[1]双方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把孩子当成锻塑的对象,使孩子感到自己被塞进家校共同设计好的模子里似的。这样的合作无疑与教育方针不相符的,与我们提出的合作的宗旨大相径庭的。我们认为,家校合作不应只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期望的一致,而应该是努力共同服务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体现“以孩子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家校的合作要把孩子当成有独立意志的主体来对待,以他们的发展意愿为合作的基本依据,创造一个尽可能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使孩子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应该是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确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念,并在这一正确观念指导下进行合作,才能有正确而有效的沟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整合,才能充分发挥家校合作教育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二) 转变家校合作关系,建立家校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校是唯一提供正规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只是辅助学校教育,家长必须服从学校教育。因此,在当前不少的家校合作教育中,家长与教师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成了合作教育中的组织管理者和指导者发号施令,而家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一种陪衬,难以发挥主动性。不可否认,学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教师对家庭教育有指导责任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学校教育比较多的是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和锻炼;而家庭教育基本上是对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个别教育、个别指导,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动频率高,教育针对性更强。[2]诚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使双方的优势相互利用是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的目的所在,只有充分发挥各自对孩子的教育优势,在家校合作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提高教育的整体效果。

(三)制定法规政策,建立评价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权利及义务,使家校合作走上有法可依的法制化轨道。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学校也要应该制定适合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家校合作政策,从制度上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沟通。

对家校合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估是保证合作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家校合作的问题屡见不鲜,家校合作活动连续性差、随意性强、教师应付、家长不积极配合等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家校合作流于形式,不能很好的达到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各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家长参与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督促学校、教师把家校合作做到实处。具体包括家长委员会的成立与运行情况,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关于家校合作相关理念和认识情况、学校关于促进家校合作所采取的措施实施情况、家长的参与程度和反馈等。并争取做到把考核成绩与学校、教师的效能评价、奖惩相挂钩。[3]

(四)丰富家校合作内容,实现高层次家校合作

英国摩根(Morgan)等人按家长参与的层次把家校合作分成三类,第一类为低层次的参与,主要有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第二类是高层次的参与,主要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基金等;第三类是正式组织上的参与,主要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参与学校决策、管理。[4]

我国家校合作时主要集中在家庭与学校的基本合作,如教师的家访、电访等,也有学校进行的家长教育,大部分学校都是通过家长学校这一载体,对家长进行培训,达到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基本都属于第一类的低层次的参与。这种参与显然不利于学校依靠家长、提高教育效益的实践。学校应设计一些高层次的参与活动,欢迎、鼓励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来,合理分配和利用有效的家长资源,让有能力的家长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逐步向高层次家校合作迈进。

(五)开展多样的交流途径

1.开办家校通讯,其内容可涉及学校工作计划、目标、年级组、班级情况、学生的个性展示、评论、好人好事等。家校通讯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2.开辟家校热线,回答家长提出的各类问题,也可为学生解答提出的学习问题。

3.利用喜报、便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密切学校与家长关系,增强学生自信心。

4.增设家长意见箱,鼓励家长向学校提建议。另外,了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也非常重要。

(六)创设和谐的家校合作氛围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尊重家长,创建良好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把热情落实在行动上,使家长一踏进学校大门就能体验到亲切、真诚的氛围。这种合作氛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体教职工主要树立家校合作中的双主体意识,并自觉把这种认识落实于日常的家校合作工作中。二是积极热情的态度,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要热情主动地结纳家长为合作伙伴。三是实际的行动,能够真心诚意地让家长进入学校或年级、班级的各项教育活动,而不仅仅是一句客套话。

[参考文献]

[1]黄俊源,肖霞. 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学习,2010,(1)。

[2]陈琳,谢培.小学一年级”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8,(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