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三体育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研究目的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骨干进行分析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水平、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的2012届初三(1)班和初三(3)班为研究对象,初三(1)班人数为31名(男15,女16),初三(3)班人数为32名(男16,女16)。其中,初三(3)班采用选拔4名体育骨干进行教学的方法。
2.访谈法
访谈相关专家9名,为本文的攥写提供理论支持。
3.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63份,回收63份,有效回收率100%。
三、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初三学年刚开始的调查中,初三(1)班和初三(3)班对体育课的态度相差不大,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为22对21。
T:为男女数值之和
由表2得知,在初三学年刚开始的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中,初三(1)班和初三(3)班在各项身体素质上,相差不大。由上看出,初三(1)班除了在实心球项目上较优于初三(3)班,其他项目上,两班几乎没有差异,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我们从表3可以看出,在2012年5月的体育中考中,采用选拔4名体育骨干教学方法的初三(3)班,在被调查的各项身体素质中,初三(3)班的成绩都明显好于初三(1)班。实践证明,2012年5月的体育中考,初三(3)班在体育考试中,各项成绩都非常明显的好于初三(1)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体育工作者的深思。
1.体育骨干的选择
骨干,在团队中,是领导者,更是组织者。其示范性和榜样性是团队进步的动力。因此,体育骨干的选择,是一门很重要的且很细致的学问。首先,体育骨干要具有很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其次,体育骨干的亲和力,是该团队获得稳步提高的保证。最后,体育骨干的表达、讲解能力必须出众。
2.体育骨干的运用
2.1体育骨干在技术性项目中的体现。在实心球实际教学中,在初三(3)班选拔4名体育骨干,进行分组学习,且各小组的人员组成始终保持不变。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各小组充分的宽松练习环境,教师只需要每堂课定时进行总结,并在隔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组织各小组进行实心球的比武活动。这就把一个班的人员组成分成了四个小班,相当于一堂体育课里有5名体育老师在上课,练习强度密度都增大,且增强了小班内的凝聚力。
2.2体育骨干在集体性项目中的体现。在跳绳项目中,发挥体育骨干的组织者、领导者的作用,体现集体性。在初三(3)班的跳绳体育教学中,选拔4名体育骨干,每个体育骨干带领其他7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次练习各小组8名学生跳绳总数相加,并记录下每一次的成绩。每次练习后,由体育骨干进行总结。
2.3体育骨干在高竞争性项目中的体现。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跳远和50米向来都是主要的教学内容。由于其高竞争性,也是学生在该项目中自我展示的主要场地。在初三(3)班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授了立定跳远和50米的动作要领以及练习方法之后,把指挥棒交给了4名选拔出的体育骨干,让其组织各组学生独立进行练习,形成了4组以立定跳远和50米为主项目的“田径队”。在跳得更远、跑得更快的目标刺激下,4名本身跑跳水平很高的骨干不断的鞭策着本组其他7名学生的训练热情,并督促着他们进行练习。骨干充分发挥了榜样的作用、教练的作用、竞争者的作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练习和超越的热情。
四、结论
在对初三(3)班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体育骨干的正确选择并任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个好的体育骨干,必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力助手,也会使枯燥的练习内容变得生动、流畅,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练习内容的热情,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教学 视频采集教学法 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56-01
视频采集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全程拍摄学生学习某项运动技能的全部过程,对拍摄的内容采用提炼优化,相互对比,彰显个性,突出问题等方法,进行编辑,制作成视频节目,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视频采集教学法的任务
随着现代教育装备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新的话题,为了更层深次的挖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体育课的效率,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性,主动性,彰显学生个性,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尝试与突破。其主要任务是即时采集学生的课堂练习视频,进行编辑、演示,让学生在观看自己的活动运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视频采集教学法的特点
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探讨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象明确、目标明确,主题明确,学习氛围深厚。能结合图像、文字、标注、配音等综合手段形象直观表现授课内容,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乐于接受。人人得到关注是学生最大的学习愿望,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实现互联网资源共享,可全方位实现即时交流,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可重复学习、自学。
三、视频采集教学法的运用(以立定跳远教学过程为例)
1、准备装备。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学校的教育装备越来越齐全,也越来越多,教师完全可以使用学校的摄像机进行准备工作。如果没有,也可以用相机、高清手机做摄像备用工具。
2、组织学生。学生全员参与,首先做好课堂训练,学生对立定跳远有了认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再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演练,这样是为了保证视频的连贯性,减少后期制作的麻烦。我教的四个班级的学生全员参与了立定跳远拍摄,学生在镜头前,表现的非常认真,参与性极高,拍摄过程也非常顺利。其中初一、初三各两个班,初一有一两节课的练习,初三已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训练,这样是为了产生对比效果,有助于课堂学生探究问题。
3、选好地点。地点要利于学生立定跳远,有良好的光线,背景尽量简单,方便拍摄。固定好摄像机,组织学生立定跳远,把每个学生的动作全程拍摄下来。学生会在后期的演示教学中会发现许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从而培养、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
4、后期制作。运用视频编辑软件如会声会音、EDIUS、Adobe premiere pro cs4等,对视频进行编辑。视频软件网上可以下载,有教程,我们用的都是一些初级编辑技术,教师应该能很快上手。在视频编辑过程中,选出两名跳的好的男、女学生为范例,使用慢镜头,把立定跳远的五步一一分解编辑,并配音说明动作要领;让学生能看清平时无法看到的瞬间动作,听明白平时没有注意听的讲解要领,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再编辑一组较好的立定跳远动作,帮助学生领悟动作要领,起正面引导,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接着,对错误动作进行归类,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最后,初一初三对比,让初三学生看到两年前的影子,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进步,产生积极向上学习兴趣。
5、应用教学。使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演示教学,演示视频所展示的都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学生的兴趣非常浓。从心理学上来看,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视频的主角,学生的关注力明显提高。学生明显比平时实践课中更多地指出问题,发现问题,他们主动关注自己的动作,参考其他同学的动作,并自觉地相互交流,演示教学过程中学生频繁的点头,表现出心领神会的神态就是最好的说明。教师要即时针对个性问题和普遍性问题,运用慢镜头、即时定位、红笔标注,现场示范等综合手段进行引导启发、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在后面的实践课中学生能积极要求同学示范,相互观察,相互纠正错误动作,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当然,错误动作的产生并不是学生的意愿,其产生有技术原因,也有身体素质原因,针对身体素质训练,教师可组织优秀学生拍摄立定跳远的各类辅助训练方法,通过视频一一展示、说明训练方法的作用和意义,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主动学习。课后学生主动要求我把视频复制给他,希望能回去后继续观察、学习,我当然是高高兴兴复制给他。后来应同学们的要求,我把学生立定跳远的标准动作制作成视频、GIF动画,上传到自己的QQ空间,让学生转载、观看,达到自学、自练的效果。
四、视频采集教学法的优点
综合运用现代教育装备,全面、即时录制、展现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的内容是学生亲自参与的,对象是自己最熟悉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同伴和自己的学习过程乐于接受,积极观察讨论、相互对比,主动学习。学生能从现实学习过程中发展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研究问题的习惯,提高主动学习(自学)、创新学习的能力。
五、视频采集教学法注意事项
教师要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熟练运用教育技术装备为教学服务;视频采集前要注意对学生的组织和训练,保证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后进行视频采集教学,视频的画片要清晰、有序,不要出现穿帮镜头,分散学生注意力;视频演示课上教师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提出问题】:
自从实行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时的分数计入中考成绩规定之后,中考体育牵动着千家万户,每年的4月到5月这段时间,尤其考试那几天更是吸引了无数有考生家庭或学校期盼关注的目光。
因为中考体育关系着广大学生的升学问题,对每一个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是初中体育教学成效是一次检阅,对每一个体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次检验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次考核。
那么如何实现既让学生达到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又能轻松将这10分收入囊中,笔者集合几年来的毕业班教学实践,对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特别是初三体育的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研究方法】:分析与总结
【研究结果与分析】:
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可以分成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一、初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会一些教材规定的运动技术、技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之功效。第二阶段为初三,最主要就是体育中考项目的训练。无论你说多么喜欢体育,无论你跑得多快跳得多远,中考体育你不拿满分,你就是一个需要体育补差的对象。毫不夸张地说,初三的体育课就是为体育中考而设,没有体育中考很多学校将会人为地砍掉每周二个课时的体育课。
体育中考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检测,也就是对学生的速度能力、弹跳能力、臂力、腰腹肌能力的衡量。具体考试的内容为男、女同学的50米,男、女同学的立定跳远,男同学的俯卧撑,女同学的仰卧起坐等项目(去年的项目有所改变,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被坐位体前屈代替)。考试的总分为10分,其中50米4分,另外两个项目各3分。
体育是学校中较特殊的一门学科,一方面它没有象其它学科那样在固定的教室进行,其教室为室外;另一方面它的教学任务又是在动中完成,因此就加大了上好这门课的难度,体育老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备对象,备教法,还要备场地、器械和天气。
【结论与建议】:
因此要想在体育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学校、班主任方面
1.1 学校领导要重视关心。 ①在安排初中体育课的课时,特别是初三体育课时,一节课中不能超过三个班同时上课,最多只能安排三个班,否则上课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人多、场地小、干扰大,课的效果就自然而然(以我们学校为例,学校只有四个篮球场,有一个60多米的直道,田径场总长220米)。
②初三下学期体育课除了每班的两节课外,每班最少应增加一节课的练习时间。因为下学期初三体育课最多只有两个月(即三、四月)的课上,过了“五一”节就要进行考试,时间太少了,如果遇雨天课就更难上,大雨就无法上,我们又没有室内场地,因此应增加训练时间。
1.2 班主任老师要配合上好体育课。体育课是室外为主的学科,体育老师一个人确实难以掌握,遇上纪律稍差的班级站队都要10多分钟,殷切希望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做好以下几件事:
①除在班上强调上好体育课外,应在班上宣布(指定)班长、体育委员分别检查男、女生的出勤情况。假如班主任老师有时间的话,上体育课时来操场上看看,那是最大的支持。
②希望班主任在开家长会时,要求家长在家里督促学生完成一项考试内容的练习,即男生俯卧撑,女生的仰卧起坐,每天都要练(2-3)组,有的家长还要帮助完成,并督促完成的次数
2. 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方面
2.1 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应做到抓重点难点带动其它项目。中考体育内容男、女分别三大类,这三类项目中最难提高成绩的是速度能力,即50米,而男生的俯卧撑,女生的仰卧起坐只要坚持天天练,成绩较容易提高,是较好拿分的项目。立定跳远主要靠腿部力量和腹力,如果50米成绩好的同学,其立定跳远成绩就不会太差。所以体育课应着重抓速度练习。
2.2 刻苦训练,认真备战。从初三的第一个学期开始,体育老师、家长和学生就应该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所侧重中考体育测试项目,利用课外活动等课余时间加紧备战,认真训练,尤其要抓住“冬训”这段时间,学生每天要保证半小时的体育活动。
可以安排的项目是①、3-5分钟跑步;②一分钟跳绳;③连续蛙跳;④团身抱膝跳;⑤单、双脚跳台阶;⑥俯卧撑;⑦一分钟仰卧起坐等。
2.3 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自信心。 无论是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学生自己都要把体育考试作为在初中阶段最后一次检验自己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机会,以平常心对待考试,不要过分紧张和怯场。事实证明,谁自信心足,临场不怵,谁就可能充分发挥水平,取得较好成绩,考试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心理稳定。在策略上不要过多期待考试的结果,要认真仔细的对考试过程加以考虑。
考试前,既要有争取优良成绩的信心,又要有面临发挥不佳的心理准备。当然,轻率对待考试,放弃拚搏,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切不该有。
2.4 考试前期的准备。 在考试前的数天至半月,学校要组织1-2次模拟测验,这既是一次训练,又能获得参考的经验,学生不能放过而要认真对待。这一阶段,要进行有一定负荷和质量的练习,锻炼的项目,仍应广泛一些,不要仅仅局限于考试的三项。
2.5 考试阶段的准备。 学生要对体育考试的安排和通知要仔细弄清,尤其是时间、地点及关键事项。有可能的话,提前察看考试场所,熟悉考试场所。同时准备好考试的服装、运动鞋及考试准考证。
考试时要合理安排体力,充分利用考试换项间隙抓紧休息。要根据自己的水平,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参加考试,如在优势项目一、二次试跳取得最优成绩时,为节省体力准备下一项考试,可以要求免掉后一、二次试跳。
考前一、二天,调整和减轻运动量,保证充分睡眠,防止伤病;注意饮食营养和卫生,特别是饮食卫生方面,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
关键词:体育课; 乐学快学;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67-002
快乐学习模式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从情感入手,使学生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发展的适合于中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实现了由“单向注入”向“多向聚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枯燥式”向“快乐式”的转变。
体育课是一种师生互相交往的社会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教学中的主体。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作用。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乐学快学”呢?就这个问题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巧妙运用小老师,让学生真正“乐学快学”
在自主中快乐学习,在自主中快速学会。巧妙运用小老师这种同伴学习的方式,是体育课堂常用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新知,在快乐中快速学会。
1.1每届初一新生中学生系列广播操(放飞理想)的教学,由于这套广播操的节奏快,动作结构与变化也较复杂,许多教师在这套操的教学时,都颇感费神费力与费时(通常要用4-5节课);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这一套广播操的教学,缩短课间操新生直挺挺地当“看客”的现象,让新生快速融入大课间,为此,教学时我采用了形象化、幽默化等生动的教学手段,将各节操依其特征进行了“形象化”“幽默化”命名:如伸展运动我就形象地称之为“健与美的展示”,体转运动称之为“武术操”,全身运动称为健美……经过命名,充分挖掘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运用互帮互教的生生互学互助形式,把各节广播操编制成“菜单”让学生自主选择(每组跟教师自选学一节),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无形中降低了掌握动作的尺度与难度,加快了学习的进度。
具体的做法:激发兴趣是关键,自主学习做保证,亦师亦生是巧门,快学乐学总方向。课内先组织学生集中跟老师练习,等学生脑中对整套操的动作形成整体轮廓,激起浓厚的求知欲时,再将学生按各自的兴趣分为若干组(每组一节,全套操可分为9节)分散练习,各组正确熟练地掌握好一节动作后,同学间再运用争当小老师的亦师亦生互学帮教方式(教会其他同学这节操后,再学习他们所掌握的各节操),利用课内不足课外补这一方法,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直致全套动作完成为止。
这种方法对其他内容的教学也同样适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效果也好。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弥补体育课时少,课内时间不足,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内45分钟的效率,让学生学会利用课余课外时间以拓展课堂空间,将课堂延伸向课余与课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学互教的能力,在快学中体会乐学。
1.2立定跳远的教学,我发现: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跳平台、台阶以及负重蹲跳和运用橡皮筋依次跳过不同高度和远度等方法都可以提高弹跳力及形成良好的收腹意识;告知学生各种辅助练习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安全)后,再制成“菜单”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快速起跳和充分收腹是立定跳远练习的关键。至于选择何种方法练?则由学生自己定;教学时喜欢橡皮筋运动的同学就到橡皮筋场地练习,对平台感兴趣的学生则选择平台练习,认为台阶更适合自己的就面对台阶练习,教师不再是领着学生练,而是“点拨”启发他们练,尽己之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自主练习空间,使学习的目的更明确,学生学的更快,“动”的更欢,师生互动更默契(我们对体育科任教师教学满意率调查,五年来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率逐年递增,2007年90.12%于,2008年94.43%,2009年97.12%,2010年98.61%,2011上学期99.21%)。
2.设计教学悬念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教学悬念”,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开拓学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有利于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置”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1耐久跑的教学,学生往往会有恐惧、厌倦的心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地跑,学生甚至会谈跑色变。我利用学校有限的场地设计教学悬念,使体育器材草木皆成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迁移学生练习时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掌握和提高技术与技能,操作简单见效快,深得学生喜欢;具体做法:将现在流行的定向运动引入课堂,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环境,以校园定向运动的形式进行耐久跑教学,首先巧设情景,将校园内的各种场地按一定的顺序设计为若干站(藏宝点),再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而后将示意图及要求用教学卡片的形式分发给各组,学生拿到线路示意图后自行确定前进的次序,游戏以全队(最后一位)到达为准,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集各种综合素质发展于一体。我在教学中曾出现了这样一幅动人的场景,有一位同学因前几站跑的过急以致出现了运动性腹疼,同组的同学发现这一情况后,合力相助,拉、推、背、抱齐上阵,全组胜利地到达了终点,确保了小组集体的荣誉,充分展示出集体的力量,更培养了学生的情怀,课在这样的境界中得以升华,我受益匪浅!用游戏形式迁移学生“跑”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忘我的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可谓事半功倍。
2.2再以立定跳远教学为例,我将平时学生喜爱的跳橡皮筋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收腹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消除不良心理影响,效果同样好。具体教学方法:首先设计橡皮筋的游戏方法与规则,而后设计情景,跳法要体现出高与远的适度性,让学生由低到高逐渐跳过不同高度橡皮筋,以巩固和强化立定跳远中的收腹动作。再让橡皮筋的高度再由高到低,并且在不移动起跳点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落地点的距离,以强化学生的落地举腿动作;通过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玩”中发展弹跳力,形成良好的动作习惯,提高立定跳远成绩,意义深远。
2.3把“舞龙”“舞狮”等传统乡土活动内容引入教学,将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稍加修饰后以趣味橄榄球的形式,用游戏形式融入课堂教学,有趣且值得推广。而短跑、投掷、跳跃与各种球类内容的教学,游戏的运用更成时尚,学生喜爱,教学效果更好,自主性主动性更强。
3.结合学生实际与年级,因材施教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我看多年来我省体育课的教材,发现80年代教材是按年级定内容,且对每一课时的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与安排,教师上课只要按部就班即可;九十年代到新课标实施前的教材,内容有增减,但按年级分段定内容的惯例未变;新课标教材[2002年浙教版体育(水平4)7~9年级教材],它一改以往教材的惯例,教材只设目标,内容可依据需要而选定,教师选择和开发的空间得到了拓展。新教材使用后,又进行了较大幅度修订,内容前沿,变化也更大,独立性完整性更强。新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能否让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具特色、更富挑战性?
我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为导向,依据学生喜新、好动这一心理特征,紧扣教材,有选择地将有些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顺序的调整,并以此为突破口,灵活科学的运用教材,系统地分步施教,使之甄别于以往的体育教学。具体操作归纳为三句话:初一,领着学生练全面;初二,巧设情景练提高;初三,选择练习花争艳。(初一多“压”点、初二“哄”着点、初三顺着点)
3.1好动好奇是初一学生个性的主旋律。他们的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望强烈,技术动作掌握快,体育课练习常乐此不疲。据此,我根据本地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把初中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完整、系统地浓缩到初一阶段进行教学(第一轮),目的是要让学生一开始就形成系统、完整动作意识,做到心中有数。如传统的铅球投掷练习,教材内容是分三年递进式设置的:初一原地推铅球,初二上步推铅球,初三侧向滑步推铅球。这一设置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然而教材的连续性不强,学生对原地推铅球和上步推铅球是为侧向滑步推铅球做铺垫的这一目的不明确,学习的效果也不佳。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单个垫步动作特感兴趣,且易掌握,练习效果也好。于是我就直接将垫步推铅球这一动作教给学生(2001审定的水平四教材中投掷内容就是垫步侧向推实心球)。结果我校学生推铅球这一项目的成绩明显优于兄弟学校,并在我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连续三年夺冠,成为一大亮点。再如球类中的篮球教学,如果我们再延用传统的习惯教学,初中三年各学各,那么动作的连贯性系统性将受影响,也与现代学生的求知需求形成反差;我的教学是这样进行的:将各种传球、运球、投篮的方法,从初一就全部教给学生,而后再用教学比赛的形式去完善进攻与防守的内容,初一学全面、初二来提高、初三再完善;这样动作系统连接更紧密,效果不错,学生喜欢,学的更快、更欢;好奇就让其“探”个够,喜欢就让他们“动”的爽,不失时机的在初一“压”学生多学点,抓住了初一的“压”,才能把住初二的“哄”、推进初三的“选”。
3.2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生活磨炼,对环境已逐渐适应,个性化也趋向沉稳,可以说是年轻的“老兵”了。他们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也初具雏形,单调、枯燥、泛味的学习内容往往会被动应付,其惰性已较明显。如不善诱善导,课堂中就常常会出现游兵散将,要么站着,要么静坐,总想着法子躲着教师的视线,一句话,就是不好动。我认为:“发展与提高是初二教学的主题。”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更要用事实和本领说话,挖掘自身潜力,不断给自己充电的同时,更要注重教法的钻研,我对初二教学用的最多的是教学比赛,用竞赛方法,激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在竞赛中发现问题,在巩固中提高,学生乐学,见效快!
3.3初三同学个性更趋沉稳,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更迫切更强烈,通过两年的学习积累与巩固提高,他们已为选择性教学和自主学习具备了各种条件。这时的体育课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教师还继续领着学生走,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受到制约的传统教学;二是“一只哨子两只球,学生老师两头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动”的积极性,真正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意义更深远。初三的体育教学,我非但不清闲,反而是更忙更累了。不仅要善于捕捉发现和总结学生课中出现的优缺点,扬长而补短,更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许多同学如不善加诱导则会把选择性教学混为自由活动,而自由活动又会理解成“满天飞舞”甚至是无所事事)。如球类与田径的教学,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对NBA和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田径等各大赛事的精彩画面了如指掌,他们的模仿欲望和模仿力远在教师之上。此时老师只要适时指点,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练习空间,体育课中就常会惊现智慧的火花,学生展示才华竟当模仿秀的同时,无形中也带动和增长了同伴以及自身的技艺。教学时我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各类健身场馆及器材,只要是符合学生身心特征和教学原理的内容,我都尽量给予满足,但不是一味迁就,而是有的放矢。对每节体育课都左右权衡,系统分析,顾全体育升学加试和其他各种周边因素。比如:跳是弱项的同学,课堂中他就多进行一些发展弹跳力的练习;而投掷项目较弱的学生,则更要给他进行一些臂力与爆发力练习,通过补短使身体综合素质平衡发展。通过多年的对比实验,我校的体育健身氛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已成为我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体育课的教学,一切要用事实说话。既要避免片面的求新立异,又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断探索、大胆尝试。活用教材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具特色、更富挑战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菜单式”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象化”、“幽默化”教学,把生活现象融入体育课堂,让学生乐学;游戏化教学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学的更快更乐。这些探索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杨贵仁.让同学们动起来[J] 体育教学,2004,1:卷首
[2]吴纪安.体现改革理念的一节课[J]中国学校体育,2002,3:23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6-224
[4]赖天德.学生的运动兴趣重在激发、培养和引导[J]体育教学,2005,5:卷首
九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
本学期是九年级下个学期,学生面临中考,身感责任重大,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
本学期九年级共一个班50余人,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课堂表现欲较强,对体育运动有浓厚的兴趣,但还不够稳定;女生积极性不高,甚至课堂出现退缩行为,练习的自觉性一般。
二、教学设想: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今年中考由去年的45分上升到60分, 所以在本学期应以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和中考测试内容为主,多给学生运动空间,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在课堂应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课堂气氛,使学生有目标的去学习、去锻炼。
定期测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开学第一周对学生的体质进行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激励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更加努力。另外通过学生的体育成绩了解到学生运动能力的弱项,制定以后的教学内容,强化训练。在四月初进行一次测试,培养学生的考试习惯,总结前面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结果,为后期到考试期间体育训练计划内容做一个好的依据。
三、具体时间安排:
早操训练安排:
1、三月份进行200米和立定跳远的练习
2、四五月份就中考内容进行全面训练。
体育课具体安排:
1、第一周就中考项目进行全面测试。测试成绩进行针对性训练。
2、课堂前半部分进行项目练习,后半部分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专项练习。
3、制定后期教学内容和训练计划。
四:针对性的训练
1、加强对文化成绩好但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加强监督,培养他们的积极,宣传体育中考不亚于文化课的意识。
2、加强对偏科学生的训练,对偏科的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争取在这些项目有所突破。
摘 要 体育课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被边缘化是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高中阶段,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很多学校都以“牺牲”体育课的方式,来“争取”时间补习文化课。这样不仅不符合国家教委倡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路,也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成长和身体健康。本文从为何要讲体育课“常态化”,如何规范的进行体育教育,在高压时期如何让体育跟文化课相互促进等方面进行浅析,来论述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探索相关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常态化体育 规范体育教育 体育素质
相信大家都曾看到过有的孩子在大学入学军训时猝死,或孩子在参加长跑等运动后昏厥晕倒的相关新闻报道。现在的在校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其中的原因有环境因素、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原因,但我认为最归根到底的原因还是孩子们缺乏有效的身体锻炼和必要的体育活动。从网络媒体上看到一份报告:前不久,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等五部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深入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在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运动和健康指标方面较之10年前呈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不应该被文化课挤压,反而应该增加体育课的课时时间,以及探索出适合新时期教育需求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将体育课常态化
在正常的体育教学课时安排中,体育课是按为最基本的教学时间进行安排的。而现实情况下,经常被一些其他的文化课侵占,因此体育课教学很有限。我们应该适当的增加体育课的课时安排,增加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真正让体育课成为和文化课一样的常态式教学内容。体育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而且直接受益的课程,因此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式体育课是必须按照科学的时间进行安排,通过体育课来全面实施体育教育纲要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越来越繁重的文化课和考试压力,学校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应该更加明确,即: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素养,有益身心健康;对一部分具有专业特长和有运动发展规划的孩子给以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来提高其运动成绩,以此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甚至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因此体育课不仅要从时间上常态化,内容上和教学考核上更要常态化,这样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以及《纲要》的要求。
二、规范化体育教学
体育课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进行科学教学。体育教学规范化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务必避免“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散漫粗放的体育教学模式。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体育课堂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基本规定和要求。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部分:即,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教师须按照新课标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内容,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钻研教材进行备课,写好教学教案,设计出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更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间的差异性和兴趣爱好,培养体育骨干学生;清理好场地,准备好器材和教具;须着运动服装且整洁。学生(体育委员及骨干)协助老师准备工作;到指定的地点按老师的要求整好队准备上课;按教师要求着装;见习生要在课前先向老师请见习假。
课中,教师通俗讲解、正确示范动作,突出技术要领;教学过程中再保证学生的安全的同时有序进行;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的环节中突出体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指导;师生共同体会感受,使课堂气氛热烈、和谐。学生应在有效的安全保证下,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课后,教师做好组织归队清点人数等工作,并认真检查教学器材的回收并进行存放;跟学生及时沟通,以此来了解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对好的方法继续保留,不足的地方加以改造;做好课后总结和教学记录,积累资料。给学生布置作业(相关练习);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技术、要领进行课外积极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化是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新课改能科学有效和全面实施的基本前提。
三、实施素质教育,让体育课与文化课的相互促进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滋生了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不重视体育课的错误观念。重智育、轻体育,成为大部分学生的主要思想状况,学生积极向考试文化科目要分,而轻视体育锻炼,以牺牲健康和体育活动来换取升学成绩。
关键词:体育教学过程因素职能整体效应
1、前言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对于相关因素的认定,目前国内说法不一,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不等。根据系统“要素—结构一功能”基本理论,不同观点指导下,必然产生不同的整体效应。本文试图从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出发,通过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及其过程,客观地分析并确定其基本构成因素及其职能,并根据系统原理和效益原则,就如何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效应展开讨论。
2、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纵观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实现的基本事实,教学与学校教育并存。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育,始终与其教学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抓好体育教学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显然是无可非议的。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有关规定性看,它是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必修课,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它必须依照并达到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它固定教师、班级、课表上课,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保证,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它用于教学的总时间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排名,小学第三、中学第四,乃至大专院校也占有相当比重,足以显示其重要性;并且它还是唯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其明确方向性。这些充分展示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核心位置和由此必将对学校体育的存在与发展产生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且体育作为一门教育性课程,包括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承担着学校教育中一个方面的目的任务。因此,搞好体育教学就成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既是师生应尽的义务,也是教师从事劳动和学生享受体育教育的一种权利。因而,理当端正态度,摆正位置。
3、把握相关因素及其职能
对于体育教学,国际上并无统一定论。就国内而言,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中,虽都有过界定,但其说不尽同。归纳起来,其共同点是①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安排进行的;②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③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④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从“三论”观点来看,体育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把从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体育文献和教学论中获得信息和有关学生体质、健康、体能、技能、智力和心态方面的信息,加工成教学信息,用一定媒介手段将其传输给学生;学生接收从教师、教材及其它来源(如报刊、电报、同学群体等)中得到的信息,将其加工(如认知、体验、反复练习和运用等);再按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的要求,用答问、练习、测验、运用等方式,把学生关于掌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质量和效果,反馈给教师(当然也同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再加工传输,学生再接收并加工,如此控制往复,直到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若站在管理学角度分析,则又可将体育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确定目标——组织实施——评估效果”的过程。总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潜心探求其相关因素,协调其关系,就成为事关体育教学整体效率和效益的首要课题。鉴于上述认识和理解,考察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相关因素,凡是从事过体育教学的教师都不难发现,它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关。对此,国内习称教学的“四大要素”,早已形成共识。但仔细加以考察之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又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无时无处不涉及到一个评估的问题。评估事关效度,离开评估的体育教学无疑是盲目的,必然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速度水准。若站在管理学角度观察,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和被管理者学生都是人,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其积极性则是管理的动力。且人的积极性发挥程度与管理效能成正比。而科学评估则直接影响到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显然,评估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此外,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即言之,·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没有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学校体育馆里经常几个班挤满一堂同时上课,被此内容不一,形态各异,显得闹哄哄、乱纷纷,讲解听不清,观看示范注意不集中,散开练习还随时可能发生伤害事故;有的班级受“文化至上,升学第一”影响严重,体育课上学生要动不动,伯出汗耗体力影响文化课学习;有的教师间、师生间、学生间关系紧张,彼此缺少理解与支持等,类似这样的环境,断定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至此,笔者认为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都是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累,缺一不可。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彼此独立、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集合起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堪称一个系统,其整体功能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它们的性质与职能似可分别概括如下:
教师,与学校与教育并存,是活的知识技能载体,有思想有情感,不能为其它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显然只有教师才能具体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甚至是永恒的。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要随时分析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并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思考,围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作出决策、制订具体目标计划,安排学习条件,提供教学信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传输手段方法,评估体育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实地领导执掌体育教学过程,协调各种关系,不时了解、激励、教导、指引和影响学生,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校教育目标,全部教学设计均指向学生、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公民意识作用下,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是因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运用及健身、健心的过程,除学生自身外谁也无法代替。但学生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只有当他们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智力、非智力和体力上全面投入,积极协同配合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体育教材,既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又健身健心的重要手段方法。它以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的体系建造,包含了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念,培养的行为和习惯,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和价值标准。既是传递的信息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成果;是预期达到的,也是实际的。因而,教材的建设与执行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媒介手段,凡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的、刺激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交流形式或工具。包括讲课、讲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电视技术、讨论、辅导、答疑、练习、游戏、比赛以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其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评估,即指评价与估算,包括总结性评估和形式性评估。前者以作出总结为目标,关心教学实施的结果;而后者则以为教学实施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目标,关心的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计划调节。通过评估,揭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程度,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便于作出鉴定、区分等级、预言其未来发展;又为有关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提供效能资料,以指导调整具体教学目标计划、实施手段方法以及评估过程本身,确保体育教学沿着目标方向发展。环境,凡指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的背景。包括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风气或社会环境、学生集体环境、师生群体环境、教师集体环境以及具体的课堂环境,其主要表现为对待体育及其教学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集体的价值标准,集体内部的交往,外部联系以及有关物质条件特点等。无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可以由教师操纵的,它支撑着整个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
4、树立整体观点追求整体效应。
前已述及,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至少受到六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与制约,这些因素又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且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和整体的变化;而整体目标的变化发展,又会要求各个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揭示驾驭体育教学过程至少必须思考两个层次方面的问题。其一,从微观上看,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就要根据各因素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变化所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实行动态对应协调。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每一具体教学情境的独特性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手段方法及评估标准,不时运用反馈调节其教学行为,以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为此创造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它集中反映了教师们出色的工作,已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及其主管部门的普遍重视,并视为搞好体育教学的得力举措常抓不懈。对此,我以为不无道理。这是因为教师既是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具体操作者,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负全面责任,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其二,从宏观上看,就要树立整体观点,提高整体效应。这因为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且几十年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尽管广大体育教师不辞辛劳地工作,可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仍然很不理想,显示原因决非单方面的。据1994年4月至1996年8月尺实地考虑58所中学后发现,其中只有27所环形田径场,而6校田径场上仅有一个沙坑;只有5校(8.6%)能基本保证雨天上体育实践课;95%以上体育教师感到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数量不足而不方便组织体育教学;初三、高三毕业班停上或少上体育课学校比例分别为69%和89%;教材使用比例,田径、篮球占89.11%,武术2.91%,韵律体操舞路0.57%,器械体操0.9816,典型学校的体育课经常是“教师发球,学生自由”,观察98节体育课,69.38%属于“放羊”,课上学生练习密度小,初中19.89%—25.16%、高中17.63%—27.19%;专项练习密度更小,如跳远5.55%—7.4%、跨栏5.11%—6.91%、投篮4.16%—7.88%,学校课外体育活动,10校占17.2%无法开展,70.6%学校经常只有少数学生活动,业余训练清一色田径,79.3%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只对代表队训练和比赛感兴趣。观察大专院校体育课21节(42学时),教学内容上二项基本教材16节,一项基本教材的5节;课上教师讲述教材对学生身心作用者5节(占23。2%);运用评估指导学生、刺激其积极性者7节,占三分之一;绝大多数教师只重技术技能教学,而不能同时兼顾教育、教养双重任务。且所观大中学119节课,仅35节(占29%)是在单独教学环境中进行,余则2—4个班挤在相邻场地或挤满一堂,在彼此干扰情况下教学。这些现象进一步揭示当前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确存在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不少薄弱因素和因素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根据系统原理和效益原则,首先下决心改善薄弱因素,使各因素同步发展,并逐步完善其功能指标体系。因为只有个体功能好,其整体功能也才可能好。进而言之,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又并非各相关因素功能简单相加,也不是无原则的追求单因素夺魁可以获得的。例如,教师好,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好,全部竞技化、标准化,而学生不愿投入或投入不积极,或根本不适应班级授课需要,:学生积极性高或班主任不支持或学校不予重视或根本不创造环境、条件等,都不会产生好的整体效应。因此,必须在追求各因素同步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其协同配合,优化组合结构,使之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个体功能,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集体矢量,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总之,由于认识上、操作上的原因,各因素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存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各因素间的有机结合上,尚待研究的问题也许更多。但为了从根本上全面大幅度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加速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对其相关因素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实乃当务之急。
5、结束语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六个因素密切相关。只有树立整体观点,下决心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①贺强、张燕生、朱永杰主编《西方管理思想宝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②崔伟《论体育教学系统》《体育学刊》1996年第1期
③《体育管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④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017初中体育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所教的是八年级六个班,每个班人数都在45人左右,男女生人数差不多个半,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不足。个体发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材内容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体操,球类:篮球、足球;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跑中的快速跑;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体操中的单杠动作;球类中的控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蹲踞式起跑;跳跃中的起跳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熟练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广播操。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体育运动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
四、教学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五、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着装要轻便合体,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得携带与体育课无关的首饰、校牌、手机等。
六、德育渗透: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本学期的德育渗透包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课堂常规:使学生按规办事、做到有规可循。
2、组织教学:培养团结友爱、养成遵守纪律的集体观,培养其具有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3、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德育内容。
(1)、基础知识里安排激发学生刻苦锻炼自觉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游戏里安排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公正诚实,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内容。
(3)、田径安排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等意志品质的内容。
(4)、球类中安排培养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的内容。
(5)、在体操中安排培养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的内容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终身运动的习惯。
【2017初中体育教学计划范文二】
一:学生情况
本学期九年级共一个班50余人,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课堂表现欲较强,对体育运动有浓厚的兴趣,但还不够稳定;女生积极性不高,甚至课堂出现退缩行为,练习的自觉性一般。
二、教学设想: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今年中考由去年的45分上升到60分,所以在本学期应以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和中考测试内容为主,多给学生运动空间,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在课堂应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课堂气氛,使学生有目标的去学习、去锻炼。
定期测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开学第一周对学生的体质进行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激励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更加努力。另外通过学生的体育成绩了解到学生运动能力的弱项,制定以后的教学内容,强化训练。在四月初进行一次测试,培养学生的考试习惯,总结前面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结果,为后期到考试期间体育训练计划内容做一个好的依据。
三、具体时间安排:
早操训练安排:
1、三月份进行200米和立定跳远的练习
2、四五月份就中考内容进行全面训练。
体育课具体安排:
1、第一周就中考项目进行全面测试。测试成绩进行针对性训练。
2、课堂前半部分进行项目练习,后半部分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专项练习。
3、制定后期教学内容和训练计划。
四:针对性的训练
1、加强对文化成绩好但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加强监督,培养他们的积极,宣传体育中考不亚于文化课的意识。
2、加强对偏科学生的训练,对偏科的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争取在这些项目有所突破。
五、加强业务能力学习
认真钻研体育新课改,根据新课改制定新的教学方法,加强与体育教研组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习,认真备好每一堂的教案。摸清体育中考各项政策,指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指引学生认真的备战,填报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师生合力打好中考这一仗,争取获得全面胜利。
【2017初中体育教学计划范文三】
落实学校和教研组的工作任务,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健康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认真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本学期是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和结和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最后的体育加试,助他们顺利考取理想的高中。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个体形态发展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女生则趋向于文静、内向,不喜欢活动,针对女生这一特点,可选择一些柔韧性强的运动项目,提高她们的运动兴趣;还有升学测试,运动量、运动强度要大。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学期教学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篮、排、足球的基础知识)田径类、体操类、球类、韵律体操及民族传统体育。最关键的还是学生中考体育项目的辅导,如何使学生掌握好中考项目的正确运动技术以及挖掘出学生最大的运动潜力是这学期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目的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柔韧素质和弹跳素质以及速度的爆发能力。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必考项目:男:1000米,女:800米成绩的提高。以及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
2、难点是男生的坐位体前屈的教学方法研究。
五、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2:初中生对抗性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根据身高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六、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三周:体能恢复训练以及课间长跑的进一步加强训练,体育专业生的选材与训练工作
第四周-----第五周:50米跑的有关教学
第六周-----第七周:立定跳远教学以及测试工作
第八周-----第九周:坐位体前屈的辅导训练
第十周-----第十一周:仰卧起坐的练习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中考项目混合测试与个别学生的加强指导
【关键词】体育教学实验性 研究
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技巧水平,能使所教的对象通过体育教学,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从实处做起,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节课的准备工作,上好每一节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国家提出的培养合格人材的标准。
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繁多的体育课准备工作之一,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如何准确地预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就成了一个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工作中往往是难以掌握好的。多年来,通过认真总结,有了一定收效,使得体育课安排合理,学生上课积极性高,效果显著。具体做法如下: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中学体育课一般为45分钟,合理运用时间的41分钟,那就是:课的密度:41/45×100%=91%课间时间我们可分为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组织措施、观察与帮助等。课间各项活动占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比例,但从体育教学过程特点和任务出发,学生的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活动应占主要成分,力求用最少时间进行组织教学并减少其它不必要休息等时间。如:学生练习时间为840秒,那么一节课时间合成秒后即:45×60=2700秒,计算学生练习时间与上课总时间比例,演算公式为:(学生练习时间)÷全课时间=(840/2700)×100%=32.1%所以力求一次课学生练习时间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我们知道一堂课中学生做练时间与课的总时间比例为课的练习密度,那么在45分钟的一次课中准备活动练习时间为6分钟;基本部分练习时间为13分钟结束部分练习时间为3分钟30秒。
科学预计一堂课(体育)的练习密度是一项较复杂、较细致的工作,它受多因素的影响,要准确地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就必须解决与此项工作有关的一些问题。
首先,要了解情况,教师在预计课的密度前,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情况,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在了解情况中还要了解同时上课的班级教学内容和所需的场地、器材情况,体育课前后课程性质及其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合理的练习密度,提高预计课练习密度的准确性。
其次,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师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工作的基本环节。钻研课的项目具体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目的意义,分析教材的特点,再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的关键和难点,注意前后课教材之间的联系和本次课不同教材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教学重点、任务、内容、要求、步骤、教学条件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组织教法等措施。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和潜力,提高课的组织水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措施,调动队伍迅速合理,场地布置便于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讲课精炼,突出重点,示范正确,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善于运用练习法的竞赛因素,加大密度,力求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以便科学地安排课的练习密度。
再次,教师要有第一手教材,就是说,教师制定教学练习密度时根据自己钻研时所制定的组织教法,针对每项具体教法措施,要逐个亲自体验(或指定的中等水平学生),同时记下时间,然后结合对象特点和场地器材条件,决定每项练习次数,将一次练习时间乘以该项教材总的练习次数,就得出该项教材的练习时间,最后将全部练习时间相加除总时间,所得的商是该次课的练习密度。例如:我们制定的一次教材内容,快速跑(初三年级),在基本部分上占去10分钟,学生人数为男、女各25人,教法措施:1.站立加速跑20米,2.车轮跑30米,3.跨步跑30米,4.30米加速跑。采用6组轮换,预计方法如下:教师本人(或指定中等水平学生),按照教法措施逐项试跑一次或几次,同时记下试跑时间。测定一次时间为:20米加速跑为7秒,30米车轮跑为8秒,30米跨步跑为8秒,30米快速跑为6秒。
决定练习次数:所有学生分成6组轮换,假如每项跑3次,则用去8分7秒,加上归队时间,即学生练习次数可订为2--3次。
得出了预计练习密度,将试跑的3次时间相加除以该项教材在基本部分所占的时间10分钟,然后乘以10%即为4.8%。
以上的第一手材料所获得准确预计体育一堂课练习密度,对我们上好课,制定好教案是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对一堂体育课预计练习密度要把握计算尺度,凡是课中有目的用于身体练习时间,均应做练习时间,而把握练习密度的计算尺度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关键,我们可以认为:组织实施所用的时间不应计算在内。
在多重的教材内容中,凡是在课中有目的的用于学习、复习、巩固、提高技术、技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的练习时间,均看作练习时间。
常用的教材我们可以分为(确定练习时间):田径运动,走跑项目从预备姿势开始(起跑的各种姿势),到终点缓冲结束,我们看作是练习时间,而从终点归队时的走或跑交替或慢跑也应视为练习时间。跳、投项目:以开始姿势到离开沙坑,到投出器械后身体恢复正常姿势为练习时间,两项练习出入队也应为练习时间,在平地上做跳跃(无沙坑)或不持器械的徒手练习以及收拾器械要求跑步也均为练习时间。
体操运动:基本体操徒手或轻器械运动,做动作算练习时间,要是讲做结合的过程算练习时间,而其它如跳绳、踢键、攀爬,负重搬运从动作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等从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算练习时间。
球类中的单个动作教学由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而教学比赛整个过程为练习时间。
游戏、冰雪活动,整个过程都算做练习时间(冰雪包括堆雪人)、打雪仗、各种雪地游戏、雪地对抗、雪爬犁),速度滑冰、冰球、滑雪也是同其它一样,由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
武术、单个或成套动作从开始到全套过程都算做练习时间。
素质练习,各种静止用力的动作练习均算作练习时间,如单杠的屈臂悬垂、倒立、双杠支撑、燕式平衡、武术中的静止用力动作等。
重复或循环练习时,整个过程算练习时间,但中间停顿或中断应不算练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