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

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

第1篇: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

企业信誉是使公众认知的心理转变过程,是企业行为取得社会认可,从而取得资源、机会和支持,进而完成价值创造的能力的总和。从理论上讲,企业存在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被看成为企业信誉的内容。

二、市场经济竞争的概念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同类经济行为主体为着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排斥同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相同行为的表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排斥手段不断创新,除了创新理念、创新服务,在提升企业信誉产生信誉竞争方面也成为新的亮点。

三、企业信誉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1、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英国的亚当•斯密认为,任何人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他对经济活动中的人的看法主要有这样几点:①每个人是他自己利益的判断者,如果不发生干预,他的行为可使他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大利益);②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又不得不考虑他人的私利,否则就难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正是在这一点构成了交易的意义;③当每个人都能自由地选择某种方式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时,“一只无形的手”会将他们对私利的追求引导到能够为公共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途径上去。从斯密的观点中可以看出,经济活动中人追求私利基本上是理性的,是以诚信作为基础的。

2、企业信誉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本

诚信是有成本的,企业追求诚信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是一种预期的收益,体现在企业将来在市场上的回报。诚信的价值会因为一点点透支而迅速下降,但不会因回报的次数而减少,只是必须以继续投资为前提。首先,企业信誉好可以迅速提升社会知名度。社会对诚信的要求始终要比企业对诚信的要求高得多,因为社会的稳定就是建设在诚信的基础上。倘若国家无信用政府无信用就会失去威信,导致政不通人不和,甚至是社会动乱。因此,企业信誉好会更容易更迅速的得到社会认可,并给予企业更多的关注和信赖。其次,企业信誉是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和进步的根本动力。员工和企业的关系是建立在诚信的纽带之上,任意一个环节的诚信确实都会导致此纽带的断裂。企业对员工的充分信任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为企业出谋划策和服务;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可以促进企业招募到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并且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成长和稳定的信心。最后,企业的信誉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信任是相互的,企业的诚信度高在第一时间就建立了一个与客户良好沟通渠道,客户对企业的充分认可决定了允许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以部分降低抵押资本,这部分降低的抵押资本是企业诚信资本可透资的一部分。

3、企业提升信誉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先探讨企业为什么要提升服务?一个垄断行业对服务提升的需要究竟有多少?

没有人愿意化代价去提升服务,除非有一个东西,那就是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说白了就是企业综合能力的竞争,比如资金实力、技术层次、人才结构、服务水平等,但是从古到今企业都不会忘记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企业信誉。那么企业信誉是怎么转化为竞争力的呢?

(1)企业信誉可以增强其产品的市场号召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面对的是生产者、竞争者和消费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市场,企业的信誉、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以及服务质量的好坏是由消费者做出评价的。只有赢得客户,才能占领市场。所有优质的客户99%都是诚信客户,那么这些客户同时也最看中企业的信誉。20%的优质客户可以决定80%的最终效果,可见信誉对稳定优质客户的稳定保证和提升市场占有率的作用。

(2)企业信誉可以提升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

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总是相辅相成的。对企业而言,信誉的丧失不仅意味着作为信誉投资的沉淀成本失去了,而且与此相匹配的有形资产的价值和其它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大大受损。一旦信誉受损,企业受到的惩罚也就越大。这些惩罚都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具体表现都集中在新客户接受度降低、老客户流失、行业同盟的排斥等。

(3)企业信誉可以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融资是企业创立和发展的起点。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融资活动。特别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由于销售额逐年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生产流动资金,需要购买新的机器设备或扩建厂房,这样企业对货币资本的需求往往会超出自身的积累规模,如果仅靠企业的自我积累而发展,就会失去发展机会,抑制企业发展壮大。因此融资能力的强弱,就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企业信誉又是企业融资能力的基础。

(4)企业信誉可以减少交易成本

第2篇: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

1.1教育方式转变的重要性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之间缺少针对性,实践教学都在于“书本知识”,缺乏与创业、创意、创新产业的衔接,以至于很多学生只会模仿,创新意识弱,实际操作能力差,通过与工业设计基地的对接活动,可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1.2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加快和高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提升工业设计创新能力的方法

2.1以教师为主导的创新方法

建立一个主要由工业设计专任教师为主导的设计公司,入驻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并与市场接轨,由此一方面锻炼教师的实际产品项目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创新。高等学校学科布局完整,学科门类齐全,各类人才齐备,创业、创意、创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创业、创意、创新传承等方面的强力支持。工业设计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可以更好的和当地的创业、创意、创新产业产生良好的联动发展。工业设计专业具有深厚的创业、创意、创新底蕴和丰富的创业、创意、创新资源,能为工业设计基地的发展提供深层次的创业、创意、创新资源。工业设计专业汇聚了庞大的创业、创意、创新人才队伍,能为工业设计基地的发展提供充沛的创业、创意、创新人才资源。高校具有学科、品牌和产业优势,其技术、设备、研究能力均能为工业设计基地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2.2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发展创新能力

基于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的创新创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2.3以工业设计基地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在工业设计基地进行工业设计的创业创新项目,并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响和经济效益。通过与工业设计基地的联动发展,设置与对接的企业课程,充分挖掘地域创业、创意、创新产业的教育资源。通过与工业设计基地的联动发展,导入“实战型”项目教学。在专业设计及毕业设计教学中直接导入企业项目,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自我设计修正能力。开展与企业链对接的“实践课堂”。利用工业设计基地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对应企业,在一线设计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创业、创意、创新设计实践,熟悉设计流程,使学生获得创业、创意、创新产业省场第一手实践经验。建立工业设计基地产业园为主的创业、创意、创新实践“孵化中心”。打造以孵化创业、创意、创新设计项目为目的工业设计基地产业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以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创业、创意、创新设计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意、创新经营管理能力。

2.4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方法

通过工业设计专任教师为主导的设计公司实际运作,发挥和培养专业教师对设计项目的设计创新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积累对设计项目的操作与管理经验,探索教师对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的实际指导方法,最终逐步制定和完善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机制通过学生在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浙江创意园中的各个设计类企业中的实习、工学结合等,观察研究各设计岗位的人才的需求特点与具体要求,从而为创新创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收集大量的学生在浙江创意园中的创业创新项目,以实际的案例证明该项目的效果。

3结语

第3篇: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前言

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和优势,促进商业价值链的良好发展。在“互联网+”时展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将取得显著的成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意义

1.“互联网+”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活动对创业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求较高。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需要有信息技术提供支持。“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互联网+”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同样需要有完善、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基础。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能够有效提升活动创设的整体成果。在现代社会之中,“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多种通信软件逐一问世。这些软件为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通信软件的使用范围较广,学生有效利用此类软件,能够更加便捷、及时地掌握相关的市场信息。

三、“互联网+”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方式和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在“互联网+”中的引导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风气的良好形成,将能够引导社会创业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积极发挥政府“互联网+”的引导作用,首先,高校需要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全面分析和研究政府相关的工作报告和政策法,为自身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提供政策依据和保障,促进“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高校还应重视“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有效的指导,主要是在项目审核、培训和经费支持方面。

2.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互联网+”教育活动

现代信息技术对当前的教育活动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两者之间的联系在逐渐增强。在教学中,高校可以加大“互联网+”的应用力度,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互联网+”进行有效融合。高校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开展微课教学工作,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选用一些关于网上营销平台的成功案例进行讲解,针对这些网络营销案例的运作流程和销售情况进行说明,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网络平台对于营销工作的重要性。另外,高校还可以专门划拨资金,让学生亲自体验网络平台营销,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与企业在“互联网+”领域的教学合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校企合作这一模式。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互联网+”领域的教育合作,可以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校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相应的实践合作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四、结语

“互联网+”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这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创新创业教学中,高校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互联网+”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政府在“互联网+”中的引导作用,与企业在“互联网+”领域开展教学合作,这对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34(5):59-63.

第4篇: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

【文章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作为担负着本土经济发展重任的地方高校教育尤为重要。为了摸清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现状,理清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关系,以便开展有效的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本课题以丽水学院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取了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总体水平偏低,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意愿呈互为影响关系;大多数大学生已意识到创新重要性,对创业的考虑比较慎重;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规避现象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高校教育;意愿;文化环境;不确定性规避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教育部在2010年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21 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的时代,更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创业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态势不断加剧,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高校不再仅仅是产生理论家、思想家的摇篮,更要培养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新创业型人才。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蕴含着巨大的创新创业潜力,最有可能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作。

为一项系统工程,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仍然异常艰难,意愿不高。丽水市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2013年1月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其经济后发崛起需要人才更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担负着本土经济发展重任的地方高校教育尤为重要。为了摸清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现状,理清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关系,开展有效的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本课题以丽水学院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取了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美国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Chen 在对美国某个学校MBA 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上过管理类课程的数目与创业意愿正相关。Sagie 和Elizur认为其他专业的学生上过管理类课程后对成就有更高的需求,对创立公司也有积极的影响。Cluoes做的实证分析发现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前后,其决定创业与否有着显著的差异。国内学者李政认为创业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科所阎立钦教授指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能力为立足点的教育形式。创业离不开创新,创新必须通过创业来实现价值,二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关于创新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不少学者从专业、性别、年级、学校类型、家庭背景、是否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有无创业经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关于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美国投资奇才索罗斯就曾言:“我什么都不怕,只怕不确定性”。吉尔特·霍夫斯泰德为区别文化间差异而创立了“不确定性规避”理论。李璐认为不确定性规避弱的区域文化可以促进家庭创业教育;不确定性规避强的区域文化可以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王伟毅、李乾文曾对环境不确定性与创业活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环境不确定性是创业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的观点。当前,国际上高校的“创业教育”正发生着重大变革,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即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培养、提升每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而不仅仅是培养出几个自主创业的学生。认为有了“创新创业素质”,即使大学生毕业后不自主创业,而到各类企业、政府部门、高校或科研机构就业工作,或者选择攻读更高的学位,他们也能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更好的表现。

2 丽水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概况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丽水学院各级领导、部门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十分重视和支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其发展思路,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将增进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社团活动等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在创新创业课程方面,在通识课程中开设通用性质的创新创业课程,专业模块课程中结合专业特点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课外实践方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在社团活动方面,举办实验班,鼓励大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学生自主创业。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方面,提出了以教育教学一体化理念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为着力点的工作目标。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并采取项目化科研训练,建立了院、校、省三级学生科研立项目体系。即二级学院组织师生申报学生科研项目,并筛选立项,院级项目中择优推送到学校团委成为校级项目,校团委再从校级立项中择优推荐到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从而形成院、校、省三级递进式的学生科研立项模式。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打造了以创建知性、优雅、科创、爱心、书香和绿色校园为核心的“六个校园”系统工作体系,开展了主题活动、知识竞赛、观摩和宣讲等活动,从实际需要出发,学生自愿报名,杜绝形式主义。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现状实证研究

(1)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选择丽水学院8个二级分院的在校大学生(除医学院为大专生外,其他均是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教室、自习室、寝室等学生聚集地随机调查样本,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共630份,回收有效问卷606份,回收率为96.19%。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基本情况;二是创业意愿调查问卷;三是创新意愿调查问卷。

(2)创业意愿现状分析

1)创业意愿水平 问卷选择了一个二分变量,设计问题“毕业后是否考虑自主创业?”的是/否的回答来表示是否有创业意愿。其中有创业意向者381人,无创业意向者225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2.87%和37.13%。根据刘群、孟永对上海10所地方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未来会创业”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9%,“未来不会创业”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1%,王华锋等对浙江大学等近20 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创业意愿的有效率约为86.1%。比较之下,丽水学院大学生创业意愿低于上海,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于本省水平,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分析原因,除了政策、教育、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外,是否与区域创业文化环境有关,丽水市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所在地创业文化环境对其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2)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本课题有效调查总人数606人,其中男生236人,女生370人;有创业意向者,男生66.10%,女生60.81%;性别因素对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略多于女性。年级因素对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三年级略多于其他年级。专业因素对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其中商学类、艺术类、工科类大学生创业意愿明显高于医学类、教育类大学生。生源因素对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最强,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次之,乡镇生源的大学生最弱。见表1。

3)创业意愿形成动机与成因 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的动机,通过问题“你准备创业的动机最主要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最多的是挑战自我,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在找工作困难并且工作待遇不理想的形势下敢干敢创、勇于探索的创业精神仍是精神主流;其次是就业压力大,说明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为生存而创业,缓解就业压力。至于自己做主、不受雇于他人,多赚钱、改善生活等,均属于创业经济回报,这是如今大多数创业者的动力,也是创业目标所在和真实体现。影响创业意愿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问题“你认为对于你创业意愿形成最直接的因素是”来调查,结果显示,朋友(包括同学)带动的占比最大,其他依次是家庭支持、传媒影响、学校教育等。

4)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 共设三个问题进行调查:一是“你参与创业教育活动次数”;二是“你是否参加过创业教育培训”;三是“你认为学校创业教育对个人创业意愿形成的影响”。第一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0.30%参与过创业教育活动,29.70%未参加过创业教育活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次数明显高于无创业意愿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5)。这说明广泛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并且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对于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第二个问题结果显示:有24.92%参加过创业教育培训,而参加过创业教育培训的大学生其创业意愿明显高于未参加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综上两项说明,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呈双赢互为正向影响关系。表1商学院大学生创业意愿最高,与《创业学》课程开设有关。因为《创业学》在商学院是必修课,在其他学院则为选修课;艺术学院和工学院的大学生创业意愿也较高,与创业教育培训和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关。第三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42.26%认为很重要,29.13%认为比较重要,二项相加得出结果为71.39%,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承认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形成的重要影响作用。然而,与朋友(包括同学)、家庭等因素相比,对于大学生本人而言,则认为创业教育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如此,上述研究也证明了创业教育在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促进大学生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映出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5)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 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作用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两方面。设计问题“你对丽水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评价”、“你是否考虑在丽水创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丽水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评价表示很满意与比较满意的和是27.89%,比较不满意与很不满意的和是42.41%,另29.70%表示一般,说明了大学生对丽水市创业文化环境的满意率不高。此外,15.68%考虑在丽水创业。而考虑在丽水创业者与不考虑在丽水创业者对丽水市社会文化环境的看法也不同,前者的评价明显高于后者,其差异非常显著(P﹤0.005),反映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也反映出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对所处地区社会文化环境的满意率较高。校园文化环境方面,通过设计问题“你觉得当前校园文化对创业的帮助”调查,结果显示:很好的与比较好的和是71.39%,比较差与很差的和是7.35%,另21.26%为一般,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创业意向者认可当前校园文化环境对创业意愿形成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也说明了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当前校园文化环境是比较满意的。

(3)创新意愿现状分析

1)创新意愿、创新认知与创新动机状况 对大学生创新意愿的调查,设计问题“你在学习中是否有尝试去创新的愿望”进行,结果显示:87.62%回答“是”,12.38%回答“否”。与创业意愿人数比较,显示大学生创新意愿高于创业意愿。关于创新认知的调查,设立了二个问题:一是“相对创业而言,你认为创新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有57.59%认为创新非常重要,34.16%认为比较重要,8.25%认为一般重要。说明了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二是设立了“坚持不懈、把握机遇、团队协作、保证团体成功”等几个创新成功必备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过创新教育活动的大学生回答“完全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比例普遍高于未曾参与过创新教育活动者,差异显著,说明创新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创新教育的认知和素质。关于创新动机的调查,设计问题“你认为创新愿望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专业知识技能是影响创新意愿的最主要的因素。

2)创新教育活动对创新意愿的影响 参与创新教育活动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5.31%,远大于创业教育活动人数,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创新意愿者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7.62%,后者多于前者,说明大学生创新热情和愿望较高。其中差异经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虽未参与创新教育活动,但从校园文化宣传等其他途径了解了创新相关知识而产生了创新的愿望。将是否参与创新教育活动的人数与创新意愿人数的比例作X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1)。由此说明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意愿形成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作用。此外,又将创新教育活动人数比例(85.31%)、创新意愿人数比例(87.62%)与创业教育活动人数比例(70.30%)、创业意愿比例(62.81%)进行比较,显示创新教育活动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创业教育活动。综上,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形成具有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而具有创新创业愿望者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高,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创新意愿强于创业意愿,说明大学生热爱创新,而对创业的考虑相对比较慎重。

3)创新教育活动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影响 设计“创新兴越、创新胆量、创新决心、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创新教育活动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未参与创新教育活动者,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2)。证明了创新教育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作用,其结果与浙江嘉兴学院刘巧芝对浙江省10 所高校750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的意义相似。

注:* 表示很好和比较好的人数。

4)校园文化环境对创新意愿的影响 设立了三个问题进行调查:一是“校园文化氛围对创新意愿影响的重要性”;二是“校园物质与制度文化环境对创新意愿影响的重要性”;三是“精神和行为文化环境对创新意愿影响的重要性”。结果显示:85.97%认为校园文化氛围对创新意愿的影响很重要和比较重要;75.74%认为校园物质与制度文化环境对创新意愿的影响很重要和比较重要;78.05%认为精神和行为文化环境对创新意愿的影响很重要和比较重要。三项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由此证明了校园文化环境对创新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针对本校校园文化环境的评价,通过问题“如果以健康、积极和文明为视角,你如何评价目前的校园文化环境”进行调查,结果评价“很好”与“比较好”二项的和是61.55%,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当前校园文化环境的评价是满意和较满意的。

(4)不确定性规避现象

在就业压力日趋加大和周围创业环境的不确定形势下,一些大学生具有自主创业意向但又担心创业风险大于创业经济回报,举棋不定;也有一些大学生具有创新兴趣或有尝试创新意愿但又怕误了正常学业。设立了三个问题进行调查,即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大障碍性因素,答案最多的是缺乏实践经验和资金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害怕的因素,答案最多的是怕失败和怕误了正常学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最不确定的因素,答案最多的是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前景。反映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自信心和风险承受能力弱;反映了不确定因素存在并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5)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创新创业准备不足,能力逊色,削弱了创新创业意愿形成。原因与创新创业的障碍性因素、担忧因素、不确定性因素等有一定联系,而这些都是大学生初次创新创业将会遇到的常见问题。

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尚未完全开设,学生的创业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仍然注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专业知识面临与创新创业需要脱节的强烈反差;学生不知道怎么运用所学知识去创新创业;师资综合素质还不完善,交叉学科知识、经验欠缺;实践历练机会少,学生把握机会能力弱;教育服务体系不成熟,没有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或设立但服务工作不到位。

3)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不甚理想 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氛围,逐年攀升的“公考”潮流,不断冲击大学生择业观。校园文化环境不很成熟,对创新创业的宣传较多的是赛事、社团活动等,对创新创业信息判断、机遇的把握、攻克挑战等一些实战性体验方面的宣传较少。

4)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不确定性规避现象 在校大学生既要完成学业,又要考虑就业与创业问题,规避性高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不确定情况下,表现忍受模糊性的程度高,不敢冒险,缺乏自信,创新创业意愿低;而规避性低的大学生忍受模糊性的程度低,富冒险精神,创新创业意愿高,并积极投身于其中。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文化环境中感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具有创新创业意向又富有挑战性的大学生既有期待、憧憬,又有模糊不确定性情绪,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为高校教育增加了管理困难。

4 建议

尽管我们不可能要求或期盼所有大学生毕业后都自主创业,人人参与创新。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一旦有了创新创业素质,就拥有了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有可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1)构建适合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建议借鉴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的三种模式,即以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为主导的高校自我培养型,以社会参与、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型,以及以大学生创业园为主导的政府推动型这三种模式。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的路径方面,在参考国内外研究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构建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的路径模型,见图1。

(2)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的措施

1)社会(政府)层面 社会是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发祥地,政府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的政策支柱。(1)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丽水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人才而聚集人才的向心力不如发达地区,只有以更好的社会文化姿态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社会文化环境的创造靠大家,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发挥四元一体的作用,有效净化就业环境,促进就业公平,共同创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规范市场行为,建立起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则健全、运转有序的市场体系,确保经济环境中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2)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定政策并通过多种媒介加以宣传和落实,同时建立和完善支持系统、实现帮扶长效机制、提供孵化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2)学校方面 学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的专业技能支柱。(1)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五个方面入手,即价值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和监管体系。(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主抓三个平台入手:即创新创业基础平台,如知识培训、经验介绍、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如演讲、模拟演练、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实战平台,如参加各类大赛、校外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园区、成果孵化基地、创新创业网络实战等。(3)设立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完善服务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和特别服务。服务途径:除了加强校与社会联盟、校与校联盟,校内各分院联盟,实现资源整合之外,还要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有关创新创业的疑问或是手续办理问题等难题。构成由服务项目、服务主体、服务机制、服务手段、服务绩效等有机复合体,形成政策、培训、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鼓励支持更多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愿望。

3)家庭方面 家庭及父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的精神和物质支柱,着重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1)多鼓励子女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家庭创新创业教育应着重于“开拓”,树立人生的精彩在于自己对未来开拓的精神理念,而不是拘泥于钱多事少离家近的传统观念。家庭应多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树立信心,理性定位;同时注意其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善于寻找和把握机,勇于挑战。(2)尽量提供多方面帮助。首先是转变择业理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消除择业认识的一些误区:期望稳定工作而不愿意冒险自主创业;把创业简单理解为创办新企业;面对经验、项目、资金及技术缺乏的压力,畏惧自主创业等。其次,做一些具体工作来体现家庭的支持,比如帮助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市场研判、资金筹备等。

4)大学生个人方面 大学生群体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休,无论毕业后是否创业,在校期间都应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中去。(1)规划好人生职业生涯。这是化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的双赢选择。在高校教育下学会知识技能,培养自身创新创业素质,无论毕业后是否自主创业,都将有益无害用之一生。无论是否有创新创业意愿,都必须学技术、学经营、学创新,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每个人的经历、性格、能力各有不同,机遇也不尽相同。只要自己学有所长,自信自强,创新创业,多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充实自己,就能永远立足于社会。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自我管理计划,也可以从合伙创业、家庭创业或低成本的虚拟店铺开始,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2)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各种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都有莫大的帮助。通过参与活动,不断磨砺、充实自己,培养自己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创新人格和团队协作精神;还可以学会冷静、独立地思考问题,学会沟通、交流技能,从而得到社会认可,让家长的教育投资获得回报。(3)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被动学习与掌握,而忽视了大学生进行开拓创新的能力和为人处事方法的实训和锻炼;偏重于被动就业型人才培养而忽视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多眼高手低,不敢闯荡、不敢冒险,缺乏激情、缺乏自信,缺乏与沟通人交往的能力。大学生有很多优势,如年轻、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思维活跃善于创新。但也有弱点,如缺乏职场经验,人脉关系,商业网络;启动资金有限,起步困难;有信心,无耐心;有激情,欠恒心等。因此,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很重要,除了社会政府扶持、学校培养、家庭支持之外,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去。创新创业不等于创办企业,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只要具备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都会有发挥价值的机会。当今社会,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离不开三大资源: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大学生应多关注信息、朋友、机遇。至于创新创业领域,可以多关注高科技领域、智力服务领域、创办工作室、中介服务、服装食品加工、服务咨询、装饰设计等。创新创业需要激情、需要理性,更需要恒心。

【参考文献】

[1]王华锋,郑珠,牛晋泽.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大学生为例[J].企业经济,2010,(10):73-76.

[2]郭洪,毛雨,白璇,曾峥等.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09,(09):69-74.

[3]李政.以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路径[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01):16-21.

[4]李璐.创业文化、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以天津地区为例[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

[5]王伟毅,李乾文.环境不确定性与创业活动关系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3): 53- 57.

[6]刘群,孟永.上海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5):96-101.

[7]刘巧芝.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04):90-93.

【作者简介】

王烨冰(1982-),女,浙江丽水人,浙江省丽水学院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创业教育。

第5篇: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字】: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现如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似乎已经处于都想做而不知从何处做或者无法与预期效果接轨的境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时段呢?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现状开始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现状

一、 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重视度不够

作为实践者的高校来说,这个新之又新的课题是一个艰难的开始之路。高校在尝试着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时候,大部分高校并不是以必修的形式所开设,或者即使是必修的,相比起专业课,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将创新创业教育化为可有可无。观念的根深蒂固不是一时半刻所能解的。正是如此,各大高校的积极性被迅速压低,这使得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渐渐松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力度不够

在新的东西之前,学习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授课的老师。根据抽样性的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并不是专业的创业学的研究者,许多只是临时抽调过来授课的老师。这样的师资力量大大打了折扣,正是源于这样,使得各个老师上课的时候艰难,学生学习的时候觉得鸡肋。长此以往,使得积极性越来越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好的阻力。部分高校虽然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担任客座教师,但多以讲座形式进行,并没有形成体系,加之缺乏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材不够与现实接轨

由于课程的新颖性与活泼性,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极为灵活的学科教育。在早年间的教育中,许多示例的研究已经不在适用于如今日新月异的社会。然而在教育过程中,还是许多的示例都是多年前的案例。类似于鸡蛋不要同时放在一个篮子里等之类的理论,而不是研究怎么实践以及成功的时间案例,而是仅仅在于研究理论这句话的泛泛之谈,这也导致了在学习之中,理论凌驾于实践之上,所有的实践都变成纸上谈兵,这样的课本学习,教材指导,怎么能教出优异的学生。

课程的灵活性和个异性不应该成为教材的束缚,而应该使得因材施教这个词语做的更好。教材的不足时极大的遗憾,也是导致如今的创新创业教育止步不前现状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其重要性,制定合适的教材就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四、 高校学生创业心态不足

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作者:韩增芳)调查显示,71.6%的学生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就可以叫创业,17.8%的学生认为创业仅仅是开办一个企业(公司),7.7%的学生认为创业即为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另有2.9%的学生对什么是创业有其他的理解方式。对于正在创业的学生来说,其目的依次是:成才的一种方式(35.5%)、赚钱(24.6%)、积累经验(22.0%)、没有创业打算(16.9%)、其他(1.0%)。

这些数据都显示出高校学生在对待创新创业的态度和认知上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许多的学生在毕业等于失业的现实中被打败,有一颗想要创新的心,却无法获得创业的资本与理解。许多人无法将创新的思维,转化成创业的实际运用,这种能力的欠缺性,往往导致创业的夭折。心态是根源,只有培养高校学生有好的心态才能让创新创业之路走的远走的久。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对策

一、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我国在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文件,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与重视。相继而来,201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思想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B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这一系列的文件下达,充分证明了国家的重视之重。也表明了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的急切性与必要性。

二、 培养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对老师的培养时,高校要加强老师与企业成功人士的接触请教以及现实生活中案例的分析。现在许多老师对企业流程等并不熟悉,这样谈何教导学生。其实高校也可以请一些勤业高层人士为师生开设讲堂,他们有实战经验,有最新的实时动态,这样不仅仅可以丰富老师的上课教材。如果有条件可以定期为学生上课,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让他们认识到最真实的示例,而不是仅仅课本上不会说话的数据与理论。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高校可以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能够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培养合格的创新创业教师,提升教师创业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企业不仅能够为高校提供一定的大学生创业资金,也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指导。

三、 高校重视开课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创业观

创业是什么,什么是创业,这些问题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百分之八十的人并不能回答的准确,这说明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创业观是很重要的。高校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时候,应该强调这方面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开设各种讲堂,请企业人士交流问答,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创业观。

研究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现状和对策不仅仅是现在社会所需的,正是因为需要正视问题,才能积极面对,努力想出对策解决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各方的重视下,一定可以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路愈走愈稳。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7月29日

第6篇: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

本文概述了创业学习与成长绩效的相关概念与研究,探讨了组织学习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对组织学习对创业绩效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研究动态环境下创业学习对成长绩效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动态环境;创业学习;成长绩效;作用机理

20世纪80年代末期,创业团队开始取代个人英雄创业者成为创业研究的焦点。个人能力是否得到体现,与团队创业状况以及团队的技术、市场、管理人才的搭配与互补状况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公司创业活动就是单一个人或团队在公司现有组织内部通过建立新的组织模式或者项目所形成的有关创业、创新、创造的一系列关联性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变革与创新。在现代企业创业中,项目创新所需要的知识与技术是一个人所无法完全具备的,需要很多在不同方面有建树的专业人才共同协作才能够完成,以满足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创业需要。

一、创业学习与成长绩效的概念与研究

创业团队之所以得到研究者的注意,是与当时经济环境的推动和创业研究发展的进程分不开的:一是当时美国为应对日本的竞争所提倡的“合作式的创业精神”,成为打造国家竞争力的途径之一;二是当时高层管理团队已经成为策略管理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主题,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促进了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和理论的应用。策略理论已有明显重大的改变,代之而起的是以合作为基调的策略联盟或合作网络,因此团队的概念逐渐成为创业绩效研究的焦点。高科技产业的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的重要性较容易被突显出来,这主要与高科技产业的产业特性有关。企业和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的差异表现为知识形成和积聚的异质性,与企业的组织条件和业务相适应的知识积累程度决定了一个集体或组织的绩效。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因为企业知识本身,还在于企业的知识存量及其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构建和改善竞争优势的能力。

创业学习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在研究中的重要性越来愈高。究其原因是创业过程中学习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在早期创业研究中偏重于关注创业者自身的特质,因而早期创业学习的研究内容是创业者个人所经历的学习过程。组织学习超越了一个组织内部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它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里,组织成员通过共同的观察、评价并采取一致的行动来迎接组织所面临的挑战。组织成员拥有共同的规范、标准以及有关它们的说明。组织学习过程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种可以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中学习的机制,并能产生、储存和搜索知识,以达到组织行动的理想效果。在组织学习过程中,团队获取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将反馈信息进行解读,发现组织中的问题与错误,并及时解决。

成长绩效是创业研究中的重要评价标准,而创业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创业绩效从而获得成功。在过去的研究中,创业是复杂的社会活动过程,收到很多外界的因素影响,包括创业机会、创业管理、创业资源与创业者特质等多种关键因素。创业过程的管理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是现代创业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当前的主流观点中,创业绩效是多维度的变量,包括生存绩效、增长绩效、创新绩效等多个维度。

二、组织学习与创业绩效的关系

近年来组织学习受到创业研究的多方关注,大多数理论都认定组织学习过程在组织绩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同时组织学习的界定与衡量存在很大的困难。在对创业绩效中组织创业学习的作用机理研究中,需要充分考虑创业环境带来的影响。创业活动是需要在动态的环境与时间中,由特定的组织形式与潜在机会创造社会与经济价值的过程。创业主体与创业环境存在者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创业主体与环境的协调和共同作用能够影响创业绩效。在这个过程中,创业组织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过去的研究中,环境的动态性是决定组织学习强度的核心因素,动态的创业环境也是组织学习的重要性体现。

创新与学习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Harkema的研究中,创新的过程是知识重新进行获取、吸收与共享。当这些知识的学习内容应用于商业,就是创业的创新过程。企业创业的初期,需要满足企业环境要求的运行机制,同时还需要相应的组织形式作为载体,才能够正常有效的运行。所以,创新必需要依靠组织行为的发展。在现代企业中,创新企业大多是知识密集类型的,而学习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随着知识性资源作为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方式的管理组织,它在企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通过组织创新的研究,企业可以获得良好的人力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创企业组织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习和知识创造过程。相对于不同的组织创新模式以及组织创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组织学习。

三、创业学习对成长绩效的作用

在现代经济环境中,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产品经营的核心内容逐渐侧重于市场的快速进入与退出,产品的迅速创新升级。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而核心竞争力中持续发现潜力市场机会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创业行为是当前市场环境的必然要求,而这个过程存在很多风险与挑战。因此创业过程需要企业能够减少对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风险的影响,不断加深对组织自身与外界市场的认识,逐渐寻找到与市场要求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业务,获得稳定的组织行动规则。这样的创业过程需要进行组织学习与经验积累,这一点已经被大多数研究所证实。在创新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经营范围与创业绩效的要求,对创业团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组织学习。在不同的行业背景下、不同的创业环境下、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组织学习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方式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在组织学习活动中采取与相应外界环境和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方式和内容,才能够产生有效的成长绩效,才能够提高创业的可能性。组织学习在成长绩效中的主要作用包括四个内容,分别是对环境的认知与适应、步调的统一与共识的形成、组织内部规范的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通过实际的研究证明,创业企业的绩效主要维度可以分为经营成长绩效与创新绩效。创业组织的学习活动对创业绩效的不同维度的影像模式各不相同。尝试体现、沟通整合与信息获得三个组织学习中探索方式的要素直接影响到创新绩效,而在经营成长绩效中的作用是通过创新绩效简介表现的。组织知识的应用与存储这两个组织学习中开发方式的要素对经营成长绩效的影响较为明显,与创业绩效的相关性较低。动态的创业环境是组织学习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中缓冲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创业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对创业绩效有显著作用的组织学习类型。在企业创业初期,信息获得是企业创业绩效中的核心影响因素,对经营成长绩效与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作用;在企业二次创业的阶段,沟通整合能够对创业绩效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在企业成长发展阶段中,知识储备与尝试体验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知识储备对经营成长绩效的作用更加显著,尝试体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也更为突出。

第7篇: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手工饰坊”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

高职院校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本科、研究生以上教育的注重培养人才的研究能力。与之相比,高职院校的并不m合培养研究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崭露头角,必须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而与岗位对接就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过硬。

在选择毕业生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最受欢迎,这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学生凭借动手能力强,就业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药学专业对应的药品生产岗位企业,对毕业生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可以说,员工的动手能力是影响企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强人”乃企业核心能力之根本。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利于学生就业

创业是一种需要创业者组织和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进行思考、推理、判断的劳动方式。大学生通过创业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就业心态,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普遍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也关系到我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得到凸显,企业在招聘时对求职者的创新能力更加看重。相比而言,很多高职学生只知埋头读书、认真考试,对未来思考不多,创业意识薄弱,创新能力欠缺。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象牙塔里走出的学生显然并不占优势。创业意识是影响创业者创业动力的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要素。而高职学生缺乏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职院校尚未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未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的总体规划。

三、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手工饰坊”的创业项目优势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健康科技产业园(中草药产学研基地)为“手工饰坊”创业项目提供了多种中药材,“手工饰坊”开发了一系列中药特色的产品:

中药泡脚包:可以强身健体,驱寒解乏,舒活经脉,预防感冒,美容减肥,改善失眠,消除亚健康,增强抵抗力。其中,由本项目组自主研发的治疗痛风的中药泡脚包已经申报发明专利。

中药绘画:使用各种类型的中药材,设计出具有中药特色的图片,可以进行装裱便于存放观赏,例如中药年画的制作,具有药学特色。

串珠饰品:顾名思义,即用各种类型质地的珠子,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心爱饰品。而我们主打的特色饰品主要提供以薏仁,红豆等串出的手链,甚至还可以组合成栩栩如生的动物和形象逼真的水果图案。而且我们可以提供原品材料,让顾客买回去自己设计,去创造自己的时尚。

中药标本立体水晶制作:用胶罐在模块里做成水晶一样的透明块,可以保存各种药材,制成具有中药特色的吊坠,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水晶制作将艺术创作、动手能力以及智力开发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等特点。

四、以“手工饰坊”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手工饰坊”的创业项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的所有学生不断开拓创新,开发新产品,并且积极使用互联网微创业手段。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接受和利用新鲜事物,能够更快地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同时,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多元化媒体为大学生微创业提供了契机。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投资额度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准,最低的只要3000元,平均都在2万至3万元,多数大学生能够承受。

参考文献:

[1]丘磐.“强人”:企业核心能力之根本[J].新快报,2007(11).

[2]王群.多种物理实验方式的有效尝试[J].辽宁高职学报,2011(4):81-82.

[3]张武军.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3):175-177.

[4]杨晓明.高职大学生创新现状的调查研究――以辽东学院部分高职学生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第8篇: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生 创业教育 创业意识

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不仅损害了毕业生的个人利益,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光是从就业方面来考虑解决对策已经不足以解决就业问题,所以就必须要引导毕业学生自主创业,将就业意识转变为创业意识,从而缓解就业压力。创业是一个结合机遇、能力、创造性思维来寻求新的事业的过程,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实现了创业,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会给其他毕业学生带来一定数额的岗位,所以创业对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以及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均有很重要的作用,而毕业学生刚从学校出来,没有经验与相关知识,创业往往是以失败告终,所以就有必要加强创业教育,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本文正是基于毕业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总结我国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从而提出解决对策。

一、不足

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对高校提出了许多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出台了许多惠及毕业创业学生的政策,甚至建立了很多创新创业的孵化园,但即便如此,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纵然国家已经有了政策支持,但很多高校领导、大学生甚至是家长都对创业教育颇有微词,其中包括对创业教育的不认可与意识观念的不正确。第一,高校领导、高校老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程和创业政策分析课程,但仅仅是这样的几门选修课程是远远不够的,纵然有些高校在这方面有了重视,但侧重点却是偏向于对国家政策的分析和对创业现状的总结,这样的做法极其不妥,国家的政策鼓励创业,并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创业现状又往往不太乐观,所以高校老师这样的做法就类似于是给了学生一颗糖,甜味正浓立即给了他们一碗苦药,到了最后留在嘴里的就只剩下苦味,于是很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都临阵退缩。第二,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误。很多大学生对大学课程是不满意的,认为课程教学浮于表面,教学往往是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所以他们的学习也就以记忆为主,忽视了思考的重要性,更忽视了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也就认为,创业教育也是对理论的教学,不可能涉及到创业技能方面的知识。第三,毕业学生往往因为出生环境的不同而面临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般而言,城市学生毕业之后依靠父母亲友的关系就能够迅速找到工作,而农村学生则只能进入求职大军,他们对学生的工作的要求是稳定,而不是创新。所以他们也就不鼓励学生进行有风险的创业,更会排斥创业教育。

2、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众所周知,毕业学生创业依靠的最主要的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他们大学所学一般只能是一个或者两个专业,而创业所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知识,他们无法全部掌握。而创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运用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需要把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制定出针对学生专业的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但事实上,我国的创业教育的发展很不足,往往是利用培训机构或者是课余时间教学,重视不足是其一,其二是未能与专业学科联系,创业教育整体来说空泛。

二、建议

1、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主要指的是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其内容应该与创业结合起来,更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创业教育。就课程体系而言,创业教育的教材最好的就是市场。所以创业教育的课程务必要结合市场需求来制定,所以也就不能够固定,要随时变更。教育的重心不应该再是对政策的解读与分析,这方面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主要是让学生在创业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作出正确合理的分析,创造能力主要是从创新方面考虑,是指学生要学习到想出科学、个性、特色的创业点子的能力,即能够做出创新而不是一味跟风。

2、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已经提到,课程的设置应该随着市场而变化,所以就会给教学带去了不小的难度,从而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更大。在这一方面,主要考虑两个内容,第一是老师的专业能力方面,进行创业教育的老师最好是有相关的经验,对创业市场有足够的掌握,正如很多学生所提,一个没有求职经历的老师来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是可笑的,如果老师对创业不了解而来进行创业教育依然是可笑的。第二是教学方式方面,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应该再是单纯的口述式、讲解式,而是更应该听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创业技能上面。所以教学方式最好是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互动来完成创业教育的教学。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具体情况的不足的总结,提出了两个建议。但本文所提的创业教育的建议仅仅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这两个方面,课程体系主要指的是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师队伍主要包括老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对创业教育的建议还包括对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培训、建设高校内部以创业为特色的特色文化、加强创业教育的宣传、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模拟平台等内容。

【参考文献】

第9篇: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创业教育;高校;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228-02

一、就业竞争力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高校创业教育是针对大学生这一创业教育客体开展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一体的活动,它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精神,开发创业人格,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高校创业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和载体。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二者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目标,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高校创业教育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创业是一种新的就业方式。高校要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创业教育管理。

其次,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高校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的诉求。高校创业教育为中国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较为具体的推进模型与行为方式,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

再次,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高校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就业问题和化解民生难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创业教育成为破解当前乃至今后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把就业的压力转换为创业的动力,实现大学生就业,而且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实现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

中国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可以划分为研究型、教学型、职业技术型三种类型。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创业教育则分为科技孵化模式、师生一体模式和分化拓展模式。

(一)科技孵化模式

研究型、综合性高校创业教育多采用科技孵化模式。通过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高校创业教育的科技孵化模式基于“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的作用和优势。大学科技园作为企业孵化器的一种,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学生创业园是大学科技园的一部分,它的建立使大学生的创业理想成为现实。这种创业模式集中于高科技行业,项目大多是研究生的导师承担的各级政府课题基金项目的成果。

(二)师生一体模式

教学型、特色型高校创业教育多采用师生一体模式。教学型高校在注重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构建应用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为社会培育大量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教学型高校创业教育的师生一体模式基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作用和优势,凭借第一课堂(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学生活动)两大优势,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模式。第一课堂以高校教师为主体,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形成“案例教学—创业计划—实习模拟—实地创业”的教育体系。第二课堂以创业型学生社团为主力,通过开展创业大赛、创业讲座、创业培训等方式,营造校园创业氛围,锻炼大学生创业能力。

(三)分化拓展模式

职业技术型高校创业教育多采用分化拓展模式。目前中国高校数量最多、招生人数最多的是职业技术型高校。职业技术型高校旨在为社会培养最基本的创业型人才的高校,在创业教育目标上,重点培育动手能力强且生产上急需的创业型人才。

职业技术型高校创业教育的分化拓展模式形成了“企业订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格局,即大学生加入公司企业的生产研发环节,利用企业内部创业的机会实现自己创业理想的行为。在课程设计和师资选用上,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和安排,共同完成,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大学生定期到企业的不同技术岗位上实习,转换角色,全面透彻地了解企业,树立企业人意识。这样既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又实现了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葛莉.就业竞争力视阈下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