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范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

第1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模式;机械制造工艺学

0 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1-3]作为机械类以及近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通道,也是学生解决机械加工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依据。作为转型“应用型”大学的地方本科院校[4],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机械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情况和相应解决方法,同时也要教相应的理论依据。而机械加工工程中出现问题各式各样,相应的解决方面和理论依据繁多,这就必然导致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很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1 现有工艺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机械工艺学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5]配合金工实习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传统教学法,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边听边记笔记。由于机械制造工艺学都是一些实际问题及相应理论,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很容易开小差,教学效果不好。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但是案例都是教师事先精选的一些案例,有些案例较为陈旧,跟不上时展,故学生的热情度和参与度不高。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类课程,而金工实习还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只能满足学生对加工过程的了解,离应用型大学的要求相差甚远。

2 应用型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模式改革

2.1 案例的来源

对比与案例教学法,案例来源比较老旧,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反推法”的教学模式中的案例来源主要有:1)合作企业中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问题;2)机械类学科竞赛中的加工工艺问题;3)传统经典案例。企业现有工艺问题,满足学生了解真实加工过程中,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学科竞赛[6]问题,由学生参加比赛过程遇见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制造过程中问题。传统案例,对竞赛制造加工中的问题和企业案例起到补充作用,让学生在理解传统案例加工的基础上,对其有更深的理解。

2.2 组织形式

传统教学法,组织形式就是学生在讲台下听教师口述,学生参与度不高。案例教学法,适合小班教学,对于现今形式下的地方本科院校,机械类学生较多,很不适用,这两种组织形式比较差。基于协会,辐射全体学生的组织形式就能很好的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机械类协会,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较高,动手欲望较高,通过机械协会辐射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不同等级的学科竞赛以及校园竞赛,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在此过程中发现制造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相应的理论依据。

2.3 方法的融合

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不能很好的满足现有应用型大学教学要求。对于应用型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既有理论水平,而且兼具动手能力,同时还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制造工艺学中,公式的推导和纯理论部分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这样更能学生明白和理解其来源及推导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达到对方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明白制造加工过程中流程,及相应问题的处理方法,经典案例的讲授更能给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以启发。金工实习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锻炼,同时明白加工的流程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学科竞赛是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加工流程完成比赛作品,过程中难免不遇到问题,可以很好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型思维。

3 结论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各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交互式教学模式,满足应用型人才对教学模式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相互融合对工艺学理论部分进行教学,学科竞赛与金工实习相互融合对工艺学的实践部分进行教学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齐继阳.“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2):42-44.

[2]吕小莲,张孝琼,吕小荣,林植慧,张青.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60-62.

[3]鹿玲,陈锦江,姚建涛,解明利.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基于项目的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1(3):44-47+92.

[4]潘宇晨,吴彤峰,刘渊.北部湾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钦州学院机械类专业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4(2):43-45.

第2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范文

 

一、背景及意义

 

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和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技术保证,是世界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之一。

 

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其微电子产业发展非常迅猛。2005年8月,重庆市成立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四大产业板块:以茂德8英寸芯片线、中电科技2条6英寸芯片线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以惠普、宏碁等电脑巨头重庆生产基地为代表的PC 制造产业;以惠普GDCC、富士康、英业达、NTT、中科院软件所等为代表的软件与笔记本外包产业;以北大方正、科博达等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配套产业。未来三年,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将形成年产笔记本电脑8000万台,产业链规模超过7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新增就业30万人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现代化微电子产品工业园区。

 

当前,微电子产业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从单纯追求生产效率、加工成本,逐渐过渡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迫切需要大量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事微电子制造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等,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特性(工程与管理相结合)能够很好地满足微电子制造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培养面向微电子产业的复合型、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迫在眉睫。

 

微电子产品的特征是尺寸较小,并将继续缩小,从广义上讲,微电子制造可视为机械制造,但在产品加工精度、设备自动化程度上远远高于普通机械制造,产品的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和管理方法也有别于传统制造业。工业工程专业大多面向传统的制造行业,特别是机械制造行业,学生普遍缺乏微电子制造方面的知识背景,其毕业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微电子企业的工作岗位。因此,加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微电子制造知识背景显得非常必要,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开设《微电子制造概论》课程。

 

二、理论教学

 

开设《微电子制造概论》课程的目的是让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具备微电子方面的知识背景,课程内容应当包含与微电子制造相关的理论、方法、材料、元器件、工艺、设备、系统等基本要素,让学生对微电子制造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课程还应注重微电子制造与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的结合。因此,《微电子制造概论》课程包含以下章节:

 

三、实验教学

 

《微电子制造概论》课程不仅包含22学时的理论教学,还包括6学时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微电子制造原理、工艺与过程等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实验教学与演示实验为主,包括电子组装基础、微电子封装技术、微电子产品检测技、微电子可靠性工程、电子电路产品组装等。工业工程专业应与其他院系(电子学院)和实验室(微电子实验室)进行资源共享,借用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完成本课程的实验教学。

 

四、实践教学

 

《微电子制造概论》课程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对微电子制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微电子企业如何生产制造微电子元器件和产品还缺乏整体认识,所以本课程还安排了4学时(半天)的实践教学,让学生现场参观微电子制造企业,熟悉微电子企业生产与运作的流程,加深对本门课程所学内容的切身体会。

 

五、结论

 

在工业工程专业开设《微电子制造概论》课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还可以为我国的微电子产业提供急需的管理人才,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3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 绪论课

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大致的教案、学案等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备教材

首先是了解机械制图学科的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相关参考书;其次,钻研教科书是指教师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章节等;再次,教师应在专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精选材料来充实教学内容。在了解机械制图的绪论是如何编写的,编写的目的是什么后,了解绪论在机械制图中的地位,知道上好绪论课的重大意义。

中国已经从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发展。机械制造业是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行业。大批这个行业不仅需要的高科技人才,而且更加需要大批成熟的机械机电技术工人,作为一名机械机电专业的学生,机械制图课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以后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

二、备学生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文化成绩是不理想的,对基础课的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多数学生的思维灵活、好动、聪明,是他们的特长。他们来职业学校的目的,主要是学习专业的,专业课很吸引他们。他们是第一次学习专业,但是绪论课能不能上好,对他们以后是否对这门课感兴趣很重要。特别是老师,他们在初中多数收到了老师的冷遇,在新的环境中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对他们学习的热情也影响很大。老师要知道学生你的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最重要的是你能给学生吗?要为学生上课提供体现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个体性、人性化的“货源”。“货源充足,琳琅满目,各取所需”,有助于学生“学习主体、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个性、学习方法”的落实。了解学生的层次,为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作业教学做好准备。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1.任务一,导入。通过投影仪放三个画面:一对小鸟在树枝上啾啾的叫唤声;两个外国朋友早晨见面的问候good m(早晨好);一双鞋子和一双鞋低的图像。从第一个画面开始让学生来说画面的含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动物语言、人类语言、服装图形导出――工程语言。老师进行概括,工程技术图样如同语言、文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工具之一,故素有“工程语言”之称。工程图学是研究各种工程技术图样的理论和应用的科学。机械制图是工程图学的一部分,它是专门研究绘制机械图样的理论和方法。

2.任务二,为什么引进任务。我国是世界闻名古国之一,制图也是历史悠久。

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规、矩、绳、墨、悬、水”等绘图工具。自制一些图片,如:公元前1059年,周公画的建筑区域平面图送给成王作为营造城邑之用;宋代的李诚于1100年完成的《营造法式》,附图占了6卷,其中有立面图、平面图、剖面图、详图,画法有正投影、轴测投影和透视;

1977年在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一块“兆域图”铜版。

解放前科技不发达;解放后国家制定了《机械制图》标准。一弹二星的成功发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工程图学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图片,使学生了解机械制图的发展历史,几千年的古人尚能做到,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对学好机械制图充满信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

3.任务三,本课程的内容和任务。(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作图基础、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2)学习机械制图的任务。培养画图能力、培养看图能力、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4.任务四,学习机械制图的方法。建立空间想象力,坚持空间一平面一空间,依照实物看图纸,多看、多动脑、多问,理论结合实践,相信你的识图能力会提高很快。举个实例让学生观察:

5.学生自我评价、总结、检测反馈。让学生自己表达在本课的收获怎么样,和平时学文化课的有什么不同。

6.老师总结、布置作业。图中自有黄金屋,图中自有颜如玉。相信同学们都能够按时完成每一次作业,相信同学们都能够对工程制图这门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相信同学们能够学好这门课程。坚定学生的信心。

课后作业:(1)寻找服装裁剪书,了解平面图形。(2)寻找立体建筑图及建筑图纸。(3)寻找立体零件及零件图。

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一个作业。

第4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范文

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机械设备密切结合,认识实习的目的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实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对机件和机械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读懂复杂图纸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下一步专业课程的全面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一个专业。所以我本科的四年的学习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科专业。不仅要掌握化工相关的理论知识,跟要理论联系实践,逐渐接触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为将来毕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的认识实习课正是面向实践的一地步,让我实地参观常见机械,解电工知识和技能,解工件生产的基本流程。

对常见的机械零件(如内外螺纹紧固件、轴、齿轮等)有了一定的解,大二的时候我已经学习了化工导论》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这两门课。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图片上的认知。此次去材料所的认识实习,让我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简述

12月14日,我们来到化院材料科学研究所,展开了约两个小时的“认识实习”课程,王老师是我们此次课程的主讲人。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国内第一所abs中试车间。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固态变相理论和实验研究;金属和陶瓷功能材料研究;高tc超导材料及超微粉末、非晶等新材料制备技术等。

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金工的三大工种:机床工、钳工和电焊工。其中对机床工、常用机床及钳工做了详细的解析,并亲自向我们演示了车床的车削过程和钳工用锯的方法。我将实习笔记结合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机床工

机床工常用机床有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

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钻床结构简单,王老师最后给我展示的机床是钻床(z32k型)钻床指主要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加工精度相对较低,可钻通孔、盲孔,更换特殊刀具,可扩、锪孔,铰孔或进行攻丝等加工。加工过程中工件不动,让刀具移动,将刀具中心对正孔中心,并使刀具转动(主运动)

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首先参观的车床。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主要组成部件有:主轴箱、交换齿轮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架、光杠、丝杠、床身、床脚和冷却装置。王老师给我演示了车床的车削过程,并展示了部分常用车刀。

包括刀刃、使切屑断碎或卷拢的结构、排屑或容储切屑的空间、切削液的通道等结构要素。车刀前面的型式多样,车床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是车刀。车刀是用于车削加工的具有一个切削部分的刀具。车刀的工作部分就是产生和处理切屑的部分。主要根据工件材料和刀具材料的性质而定。最简单的平面型,正前角的平面型适用于高速钢车刀和精加工用的硬质合金车刀,负前角的平面型适用于加工高强度钢和粗切铸钢件的硬质合金车刀。车刀按用途可分为外圆、台肩、端面、切槽、切断、螺纹和成形车刀等,可用于车螺纹、外沿、平面、退刀槽、内圆等。

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接下来王老师给我介绍了铣床(xf6325型)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铣床上可以加工平面(水平面、垂直面)沟槽(键槽、t形槽、燕尾槽等)分齿零件(齿轮、花键轴、链轮乖、螺旋形表面(螺纹、螺旋槽)及各种曲面。效率较刨床高,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铣床在工作时,工件装在工作台上或分度头等附件上,铣刀旋转为主运动,辅以工作台或铣头的进给运动,工件即可获得所需的加工表面。

刀具较简单,接着我参观的b650型的牛头刨床。刨床是用刨刀对工件的平面、沟槽或成形表面进行刨削的直线运动机床。使用刨床加工。技术含量较低,但生产率较低(加工长而窄的平面除外)因而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及机修车间,大批量生产中往往被铣床所代替。刨床上可以刨削水平面、垂直面、斜面、曲面、台阶面、燕尾形工件、t形槽、v形槽,也可以刨削孔、齿轮和齿条等。参观的牛头刨床是用来刨削中、小型工件的刨床,工作长度一般不超过lm

王老师给我展示了m7120a型磨床。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磨床进行的精加工。磨床能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结束了刨床的介绍。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花岗石。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如加工镜面;也能进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强力磨削等。参观的m7120a型磨床工作部为电动磁铁和砂轮,用于0.01~0.02mm镜面精加工。很遗憾的由于磨床的砂轮可能存在裂纹,工作时有爆裂危险,出于安全考虑老师没有现场开机演示。

2.钳工

钳工常完成精细装配,技术含量较高,号称“金工之王”。钳工作业主要包括錾削、锉削、锯切、划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刮削、研磨、矫正、弯曲和铆接等。王老师主要向我们展示了锯、攻丝和攻丝(用于加工内螺纹)、丝板(用于加工外螺纹)。虽然随着工业现代化,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不可或缺的。在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机械不能做到如此精细,仍需要依靠钳工的手艺作精密加工;在单件小批生产、修配工作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

三、实习的收获

虽然我们再之前的课上了解过相关知识,但毕竟是纸上谈兵。这次认识实习课程,让我了解了常用机床类型,金属切削加工的过程,对车刀的结构和形状、车刀的磨制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了钳工操作的特点和作用,认识了锯、丝攻和攻丝等基本钳工操作工具。通过这次认识实习,我亲眼看到了机械设备,亲眼看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使我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我今后读懂复杂图纸,有利于提高我的工程设计的能力。

四、实习所得到的感想

第5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范文

摘要: 从工科专业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课程教学、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中所暴露出的知识割裂等现象,分析了专业技术的理论性、实践性以及整体性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并据此提出几条合理性的改进建议,希望借此引起同行注意,以共同建设对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合理高效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 知识割裂;工程教育;理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0引言

当前中国工科专业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种现象收集起来加以分析,一是在教学中随时改进,二是求教于教育专家,也可给同行教师、学生们参考。本文主要是根据作者在进行机制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时收集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的建议。

1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中,我们和学生除了当面指导外。还和学生通过Email和答疑笔记本相互交流。答疑笔记本就是学生每人一本,教师不在场时将问题记下来,而后传递老师,老师解疑后在传给学生。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渠道,还记录下学生的问题和学习过程。

1.1 初级阶段在毕业设计的初期阶段,常见的问题有,“对课题不了解,不知道如何入手去做;甚至在教师多次讲解之后,到了设计第3周,仍有学生提问“课题究竟该如何下手去做?”。在课程设计中没有这种现象,通常第一天讲解后学生就进入工作状态,当然,这与课程设计有相关指导书有关,学生有可以参照的样本。

在毕业设计初期,学生大部分不会进行文献检索及撰写综述,对外文文献的检索、翻译相对更差些。文献检索课程学习过了,但并未真正实施一次,大部分同学作法是根据题目中的名词在图书馆里的电子资源直接检索,然后下载一些文献就算完成了。有些题目如设计类题目的检索词提取未必合理,出现相关文献过多、过少甚至没有等情况,此时学生通常会返回咨询老师,希望老师给出一个固定程式来逐步完成这个任务。至于综述的撰写,当然不要求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组织、编排文献的能力,多数是根据教师的提示完成文献综述的。

1.2 制定方案阶段这部分工作是以前学生上课时未曾进行过的。虽然教师已提出一个初步方案,且要求学生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学生此时较为茫然,教师上课时多次强调各种方案是根据课题需求和条件来提出的,如专用机床,首先编制合适的工艺规程,再根据工艺规程提出专用机床的功能设计及结构方案。学生对该问题反应不一,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提出一个以上的方案和完成分析。个别学生一直不能提出有效方案。只有极个别学生提出有创新意义的方案,再去除不合理的部分后,真正有创新性的新方案少之又少。这些学生往往本身就有创新的冲动和激情,并保持整个设计过程中。如一位学生自主提出苹果套袋机的设想及结构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并制作样机,该生在就业时,理所当然成为企业首选的对象。

1.3 设计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较为自如,因为进入常规机械设计阶段。而常见的齿轮、轴、轴承、连轴器等设计及校验,均是以前机械设计中讲过、做过的,同前所述,课程设计总有样板参考。但实际上这一部分出错在于力学模型建立有误。如学生问“设计特种加工设备其前端面喷嘴受力极小,可忽略不计,那么轴的载荷如何确定?”。其实这里要考虑各移动部件的自重和摩擦力,因为移动部件速度很低,可以忽略各部件的加速度,但运动部件的爬行应考虑。

有一个题目是利用机械振动完成加工过程的,这里振动部件的惯性或转动惯量需要计算,此时学生需教师专门辅导来建立力学模型。对于各种常见机械零件的强度校核,本身有机械设计和材料力学教材的例题为榜样程序可遵循,学生处置较为顺利。实际上学生需要的是根据部件服役条件建立如同课本的力学习题模型,学生才能较为顺利的完成强度计算校核的问题。

设计进程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几何形体的设计和表达。较常见的问题是由机构简图不能设计出可承受实际载荷的构件来。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安排有过此类教学内容,主要是给出实际结构绘制出机构简图并分析其载荷分布,这就是机构分析。而由机构功能需求构思机构简图,进而设计实用机构,就是机构综合问题,这并无确定途径可循,学生对此类问题表现较差。

图形表达是机械制图知识的应用,常见问题是无论是否表达的需要,在装配图和零件图均用三视图,对于装配图中剖视、向视等技术手段应用不足。在绘图过程中,存在大量图形表达不规范,如螺纹、轴承、销钉等画法不合标准,此类问题易指出、修改,只是数量太大,最终图纸上的此类错误仍不能充分改进。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课程设计,因为有所参考。通常学生较易完成图纸设计,而且多人同一题目,学生间相互可以借鉴。近年来,网络上有不少的课程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本来可以作为参考资料,却被个别学生作为抄袭的素材,此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但其影响恶劣需另撰文讨论。

1.4 设计完成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学生完善图纸,修订设计说明书的环节。对课程设计因有章可循,学生基本无什么新问题。但在毕业设计,因一人一题,且各届不同,学生的问题最常见是图纸、论文不规范,图纸编号、图号及图纸上的技术要求细节规范等与产品的制造使用紧密相关信息有误。学生不了解制造企业的运作过程,不能理解这些技术规范含义。如机械零件设计中的合件要按照装配图的形式把各分零件标出序号和列出图号,以便组织分零件加工。合件图纸要有零件图一样的加工信息,因为合件在焊、铆后常常还需进一步加工,这些图纸表达又依据制造方法不同各有变通处理,这对于实践经验欠缺的学生,需要特别辅导。对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就是依据企业对产品或装备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来制订规范,要求详细记录课题来源、原始条件、方案讨论分析、各部分设计计算过程,文档编写和图纸绘制编排,都是在新的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完成的,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这也是现代企业应用计算技术进行管理的要求,这些相关规范,都有现实企业运行需求的背景,这些规范均无执行、理解上的困难,会因为学生作风上的细致和粗疏,或在敬业程度上差异而有相当大的差异。

2上述问题的分析

以上问题原因何在?作者认为,技术本身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技术的实践性要求技术教育的实践性,而技术的理论性要求知识的完整性。现行教育过程由于成本的限制,使得实践环节不足,而现行的考试制度又使得理论体系分裂成可考试的知识点,这便于考试而损害了理论体系的掌握。

2.1 技术的实践性教育技术的实践性属于技术处理对象的物理实体性质。如机械工程中的各种机械实体,这就使工科教学特别倚重实验实习环节,尤其是实验课程,即使在目前各工科院校受制于成本之时,实验课程仍然有相当分量的。当然,这种实验和培养技术工人的操作不一样。美国工程和训练技术认证委员会提出工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1]。国内的情况是很少有院校做到“设计实验”,其余环节都受到重视,有不同程度的落实。

实践对工科大学生的重要性,首先表现为是理解技术本质意义的基础,因为工科学生的专业能力就是要能够产生新的实体成果,设计的机械装备能够造出来,能够完成预定功能,编制的工艺能够成为制造合格产品的依据,这当然更是学生就业单位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

复旦大学李永红认为,“技术的实践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技术产生于实践之中。另一方面,技术的实践性表现为各种状态的技术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才能变为现实的技术,发挥其功能”[2]。作者认为,技术的实践性还表现为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真正掌握技术。在校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远不足使学生“掌握”技术。只是为以后从事技术工作做好基础准备,并为技术的理论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当然,技术的创新更是需要有实践知识为基础。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见到一些聪敏学生提出的一些创意。大部分是无本之木,但也有例外。如一学生在打磨相当数量的金相样件之后,想出砂带式研磨抛光机,教师告诉他,这个想法很正确。因为已有现有的商业产品。分析他的思路,还是来源于手工重复磨削样件得到启示。

2.2 技术的整体性技术整体性主要指综合性,即各种专业知识的交叉,技术有本身发展的逻辑,并不按某一种人为划出的范围去发展。如医学上用水射流作肝切除手术,可以保留肝中的血管不被切断;而现代机械加工中不可代替的电火花加工技术,其实是从电器开关寿命研究中开发出来的,技术上各专业交叉综合,是技术上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技术的整体性还在于任何一项技术工作,都需要综合应用工科教学中的各门知识。设计一套机床夹具,涉及机械制造工程学中的夹具定位原理,切削力计算等,还要涉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等多门课程,甚至一些先进夹具还会涉及数控技术,传感器技术,这些相关知识都是分散到各门课程中教授的,而考试题目的设计是以“知识点”为单位来设计的。这对学生造成错误引导,即将各门课程内部有较严密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断裂成为“应试碎片”,正如重庆大学王晨续所说“在长久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理工类大学生,也在考试的压力下学会了各种应付的方法,思维的经济性原则让忙于应试的学生在重压下投机取巧,并导致学生心理上某种程度的扭曲,妨碍了创新心理的健康成长。” [3]。而现在学生们从应试能获得的成就感是他们人生经历中最重要体验。又在社会、教师、父母、同学的相互鼓励下,认定“考上XX,就是一切”,更加剧了学生不是从知识的掌握而是从应试角度来学习。现行教学环节中已有为数不少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的重要环节。但学生们“不考试,不重视”,效果有限,一些高职院校强调“项目教学法”,是培养综合能力途径,但不太适合本科段教学,因为项目教学法容易造成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

2.3 技术的理论性没有理论基础的技术只是技艺,是经验总结,这是技术发展过程中初期阶段。现在新技术活动中,仍有大量的“经验”有待深化为理论。只有经验,技术成果有限。我国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的剑就有现代化热处理硫化的效果。但这不能指导我国冶金工业在春秋战国有如同现代一样的发展。现行工科教育从开始就有数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这为学生以后发展打下基础。从前述学生的表现看,不是学生不理解这些理论,而是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教学环节不被重视。如学生对于力学模型建立通常困难,原因之一就是力学习题和考题中多是将模型建好学生来计算而已。这现象一是因为理论知识掌握还不够深入,二是学生综合练习环节少。作者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强调课本习题的求解,而是布置“创新大作业”。如“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和“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中辅导学生实际完成一个工艺装备设计或其它装备设计。这其实就是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之外,再增加一次综合教育环节。当然,实际效果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有创新能力或综合应用各门知识的能力。这些作业还可以锻炼学生多人合作、设计制图、写作等能力。这需另外分析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认为,工程决不是单一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的应用,而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实践过程,它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特点。相应的教育环节也应放在“综合,实践,创新”之上[4]。

3改进的途径

3.1 对于目前技术教育的改进首先在技术以外入手上文引用徐匡迪关于工程师要有哲学思维的论述,那么培养工程师的教师首先要有哲学思维,将要成为工程师的学生需要有哲学思维锻炼的机会,这当然不是增加哲学课时,而是要求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带有哲学思维的引导,要求教师有哲学思维的水平,推动学生哲学思维的能力。

3.2 改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耗费大量成本,不能根据需求来增加,可行的途径是改善现有实践环节。如现有实验课在预习及实验报告撰写上还有教育资源挖掘潜力。作者较看好的就是现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是两个可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性及鼓励部分学生创新的环节。毕业设计题目设计及教师指导环节,还大有改进必要。尤其是毕业设计指导环节,是大学教育过程中难得的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环节,各校对此都有详细规范程式,根据作者经验,实际执行的效果和教师个人水平有很大关系。

在校举办的各类挑战杯大赛,创新大赛是对学社国内工程技术教育极好的形式。限于指导教师的数量和物质条件,只能是部分学生受益。

3.3 考核办法的改进这对学生是最有效的引导,作者在对课程中对创新大作业给予30%的分数后,学生全部完成自选的相应的作业内容,虽然水平有较大差异。考题设计中增加一些综合题目,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最终是达到学生能对技术的综合性、实践性有所掌握,并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Winncy Y. Du, Burford J. Furman, Nikos J. Mourtos:On the ability to design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C], 8th UICEE Annu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5 UICEE, Kinston,Jamaica.

[2]李永红.技术认识论探究—关于技术的现代反思,复旦大学[D],2007年4月.

第6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范文

学年上学期,我们在新迎校区工程实训中心进行了为期周的金工实习。期间,我们接触了铸、锻、焊、热处理、钳、车、铣、刨、滚齿、数控和特种加工等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技术教程。每个星期,大家都要学习一项新的技术,并在小时的实习时间里,完成从对各项工种的一无所知到制作出一件成品的过程。在老师们耐心细致地讲授和在我们的积极的配合下,我们没有发生一例伤害事故,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实习要求,圆满地完成了周的实习。

实习期间,通过学习车工、锻工。我们做出了自己设计的工艺品,铣工、车工、刨工的实习每人都能按照图纸要求做出一个工件;最辛苦的要数车工和钳工,车工的危险性最高,在一天中同学们先要掌握开车床的要领,然后按照图纸要求车出锤子柄。

所有工种中,钳工是最费体力的,通过锉刀、钢锯等工具,手工将一个铁块磨成六角螺母,再经过打孔、攻螺纹等步骤最终做成一个精美的螺母。一个下午下来虽然很多同学的手上都磨出了水泡,浑身酸痛,但是看到自己平生第一次在工厂中做出的成品,大家都喜不自禁,感到很有成就感。这次金工实习给我的体会是:

①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②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③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④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⑤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对填写实习报告、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⑥实训中心教师将我们加工产品的打分标准公布给我们,使我们对自己的产品的得分有明确认识,对于提高我们的质量意识观念有一定作用。对我们的金工实习成绩,实行综合考评制度,实行平时成绩产品质量成绩综合考试成绩总成绩,使我们能认真对待每个工种和每个实习环节。 在各个工种的实习中,都安排了一定灵活时间和实习内容,使得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了发挥的余地。

在实习期间我有很深的感触,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个实习的机会,让我们提前体验到学工科的不易,获得了课堂里边得不到也想不到的知识,也许将来不会走上这个岗位,但是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感受却是终生难忘。虽然脏点累点,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们有了收获、也有了成果。

我认为在数铣和数线这些科技含量相当高的实习项目中,应多分配点时间,让我们能够真正体验到高科技带来的乐趣。

在焊接方面我觉得应该引进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虽然不一定就买来这些设备,但我觉得应该传授一些,以便让我们能知道自己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另外,我觉得我校的金工实习课应该再减少一些讲解时间,增加一些动手时间。还可以将一些理论搬到学生动手操作时间时讲解,这样更有利于达到我们的目的。

实习期间,许多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也让我们敬佩。老师能不耐其烦地帮我们查找程序中的错误,一遍又一遍。有的程序特别长,可老师才不计较这些,只要有一点毛病,就一定要把它揪出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同学们的作品修整得更为完美一点。有的老师会一次又一次地给同学演示如何操作,直到同学真正清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觉得金工实习对我自己来说非常有意义非常实在它给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它让我更贴近技术工人的生活让我增长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两年后我们就业的时候,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一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就像我们接触到的车工,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做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另外像铸工和看似简单的拆装,都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反复实践,失败了就从头再来,培养了我们一种挫折感等等。周的金工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金工实习电焊实习报告总结【二】

第一次去到车间,其实还蛮期待的,到处都让我觉得新鲜,因为都从来没接触过那些东西啊。所以心里一开始就酝酿着:”我一定要干得漂漂亮亮,女孩子也可以的!”第一节课主要讲的是理论,因为安全第一嘛!

老师在上面认真 地讲着关于焊工的知识和操作规程跟注意事项。我认真 做好笔记。知道了焊接的种类,焊接前要防触电,防弧光的灼伤和烫伤,知道了引弧,运条这些专业术语…之前都一直认为只要注意一下就应该没什么问题,结果居然还有那么多的知识跟要领!仿佛是简单的,但我却越听越觉得危险,越听越觉得害怕了。但我怎么能退缩啊?就算怕死了还是得硬着头皮上啊,坚决不当缩头乌龟!给自己鼓劲,加油!

在听过老师 认真 的讲解跟实际操作后,终于有了机会穿好围腰,戴上皮手套,拿好面罩。一切就绪,准备动工咯!!!

理论听起来还蛮简单,看老师 操作起来貌似也不怎么难。但自己做起来呢?实在让我很抓狂。开始的时候就站旁边拿面罩看同学先操作,心里不断捉摸那些细节,回想老师 刚才说过的要领。看着看着好像也不那么怕了,于是就很勇敢地开动。恩恩,当我真正做到引弧,运条的时候,真的不觉得怕了。虽然第一节课下来,那个焊的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但是我相信熟能生巧。大家都很努力,我也要很努力,大家都没有放弃,我当然也不会放弃。我有目标。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第二节课,第三节课,我都有认真 地练习 ,虽然自己还是觉得不满意,但是有一点点的进步也是好的,说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说明我还是可以做好的。

第7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改革 电子封装技术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76-0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在完成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主要先修课程的基础上教学,为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为培养从事工艺、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使其在了解机械的传动原理,设备的选购、正确使用与维护及故障分析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该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之前,此时的学生对机械设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认识较浅,面对课程概念多、原理难、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往往会感到困难和枯燥,学习兴趣大打折扣。针对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需要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包括通用和专业实验设备在内的资源和条件,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针对性不强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半导体制造工艺设备、电子封装与组装设备和片式元件制造工艺及设备等专业机械设备打基础,强调的是其基础性和应用性,而不是像机械设计专业学生以能够设计机器为目标。因此,学生不需要对复杂的设计计算公式和方法理解得完全透彻明白,而主要是能够运用这些公式、定理来解决专业机械设备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解决在购置、管理、使用及维护专业设备中遇到的一些机械方面的问题。

(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

有学生片面地认为,电子封装技术专业主要是学习电子封装制造方面的知识,不设计机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不用好好学,用处不大,在思想上没有正视课程的重要性。另外,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抽象、枯燥、杂乱无章,学习困难,产生厌学情绪,消极应付,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单一,过分依赖多媒体

课程中的理论设计计算可以说贯穿整本教材,容易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且理论性强,知识点众多,初学者容易混淆遗忘,理解掌握困难。再者,教学大都采用多媒体,虽然节省了板书时间,但由于信息量大,教学进度变快,学生的思路跟不上教师的讲解进度,使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感到无所适从。

(四)实验室建设滞后

由于场地、经费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场地有限,实验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开出的实验项目受限;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观摩为主,学生不能亲自操作、感受实验的整个过程,好奇心不能得到满足,想法不能得到验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不大,实验效果不佳。

二、教学改进途径

(一)转变观念

重视课程在电子封装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及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清楚了解该课程的纽带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参观实验室环节,通过介绍实验设备特别是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学生了解课程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始终保持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例如实物教学、设问式教学、专题讨论等)、多样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例如动画演示、模拟仿真、图表比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从机械设计角度讲,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封装设备运行与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成为在通信设备、军事电子设备相关厂家及科研机构从事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型高素质复合人才。根据此目标,课程内容应选择与本专业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与专业设备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机构和传动、连接和轴承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上,掌握与本学科专业知识相联系的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基础内容,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转第104页)

(上接第76页)

(三)用好多媒体,板书辅助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图文声像并茂、交互性、动态性、可重复性等诸多优点,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系统,使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但要避免多媒体教学的弊端,把握好教学节奏。当然,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板书。板书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记笔记和互动。教师能够随时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积极性,而及时放慢或加快讲授速度,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作为当前最为普遍使用的两大教学手段,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联合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无疑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环节应强调学以致用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实践环节,应从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关注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重点解决与电子封装仪器设备直接相关的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三个方面的能力。实验应体现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和系统性,实现实验教学学以致用的目标。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正在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教学、在线答疑、远程教育、资料查阅等网络资源,可谓丰富多彩,且具有实时性、快捷性、动态性等优点。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对电子封装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要求的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柯祯,程光蕴,李仲生,钱瑞明.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周志刚,徐芳.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控制及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

[3]陈厚荣.非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基金项目】广西微电子制造工程特色专业(桂教高教[2011]66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训练实习内容多样化改革与实施项目(ZL2454)

第8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范文

关键词:精准度;数控机床;专业性能;防护维修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数控机床是在原有的机床上进行的创新,它较之原来的机床有了更大的突破和进步,精度更加准确,安全性能更加高,但是对数控机床的运用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数控机床的价格很高,数控机床的费用是昂贵的,最低也是几十万,高者上达上千万,数控机床的作用是很大的,在企业的生产中是最关键的一项技术和设备,若是它突然发生故障,则巨大的损失会伴随之。不过,现阶段人们只对一件设备的性能关注的比较多,仅仅使用,而很少关注对机器的维修等工作。本文将对近些年数控机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找出维修的方法以及预防的措施。

1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

由于数控机床是由工作人员(操作者)来操作的,出现问题也是有工作人员(维修人员)来修理,所以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首先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条件。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全身心地投人工作。其次作为维修人员知识面要广,不仅要掌握基本数控知识,而且要学习并基本掌握有关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各学科知识,如计算机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技术、自动控制与拖动理论、控制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机械传动技术,同时要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起码应做到能看懂技术资料。第三,维修人员应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不仅要培训数控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和机床安装现场的实际培训,然后向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学习,更重要且更长时间的是自学。

2 具备维修所需的物质条件

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不仅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条件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考虑维修所需的物质条件。这就需要准备好通用的和某台数控机床专用的电气备件,非必要的常备电器元件的采购渠道要快速畅通,同时要有必要的维修工具、仪器仪表等,最好配有笔记本电脑并装有必要的维修软件。每台数控机床应配有的完整的技术图样、资料以及使用、维修技术档案材料等。

3 要对数控机床进行预防性维护

除了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还要对数控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顾名思义,所谓预防性维修,就是要注意把有可能造成设备故障和出了故障后难以解决的因素排除在故障发生之前。预防性维修一般来说应包含:设备的选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运行中的巡回检查。

首先,在设备的选型中,应从维修角度来选择数控设备。除了考虑设备的可用性参数外,还应考虑其可维修性参数。可维修性参数应包含: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可维修生技术指标。先进性是指设备必须具备时展水平的技术含量;可靠性是指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故障率,尤其是控制系统是否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质检考核等;可维修性是指其是否便于维修,是否有较好的备件市场购买空间,各种维修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和维修技术能力,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等。对使用方的技术培训不能走过场,这些都必须在定货合同中加以注明和认真实施,否则将对以后的工作带来后患。另外,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尽量选用同一家的同一系列的数控系统,这样,对备件、图纸、资料、编程、操作都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管理和维修。

其次,要正确的使用设备。正确的使用设备是维护设备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但可以减少故障的发生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日常的机床使用中,有三成以上的设备主要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故障的发生, 而且一般性维护是由操作者进行的,所以要加强设备管理、使用和维护意识,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机床性能,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保证设备运行在合理的工作状态之中。

第三,效率是生产的第一要素。因此,对于数控机床可以通过提高利用率来增加效益。数控机床在长时间闲置不用的状态下容易出现一些静态和动态的传动性能下降的现象,这些石油与凝固的油脂和灰尘造成的,从而对机床的精度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更有甚者会造成油路系统的堵塞,影响了机床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没有加工任务的时候,可以低速空转机床,或者至少要对机器进行通电处理。以此保证机床的性能。

设备在运行中对设备进行巡回检查也可以减小故障的发生。数控设备是新时代产物,其复杂性和智能性都为其可以完成更高程度的生产活动奠定了基础,但是随之而来的保养和维护工作较之于普通的设备也要复杂的多。因此就需要检修人员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进行巡回式的检查,像是一些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CNC排风扇、机柜和电机等有无afresh和异响异味等状况,压力表的指数是否正常,还有管路接头以及机械的等等,在巡回检查中就可以对一些故障进行排查和预防。对故障的及时解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数控机床是一个企业生产的关键,对于企业的产品生产以及工序的保证数控机床是一个关键的基础设备。而如若想要设备良好的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就应当对其日常的保养和维修进行重视。数控机床虽然在系统的种类上多样,但是保养上各类机床大致都是相同的。操作员和维修员只需要根据规定认真的完成维护过程,精心的做完每一个维护步骤就可以对机器可能发生的隐患和故障进行排查,不但维护了机器的正常运行,还减少了维修费用,也可以增加机床的使用寿命。这也是对管理设备中以防治为主修理为辅的思想的贯彻,保证并提高了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蕾,谈峰.浅析数控机床维护维修的一般方法[J].机修用造,2004.

[2]王侃夫.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第9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范文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正在成为全世界的制造基地。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移,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并在国内的很多区域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经济圈。浙江省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之一,民营经济发达,区域集群产业特色明显。制造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建立与制造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通过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和教学信息反馈,发现现有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缺乏行业背景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等。因此,探索新型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对高质量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现代工业工程是工程与管理结合的交叉学科,致力于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也走过了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本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宁波大学的赵伐等人提出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产业开放办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1]。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陈红霞提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探讨了该模式下人才素质特征、培养模式以及实现该培养模式的策略[2]。温州大学的李峰平等人提出基于区域集群产业的视角的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对策[3]。

 

武汉科技大学的周敏等人提出工业工程专业ERP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企业构建ERP实战平台、组建ERP研发团队、产学研互动等方法培养ERP人才[4]。浙江工业大学的鲁建厦等人提出基于制造业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以制造业为行业背景的,新型教学课程体系、新型教学方法体系、新型教学监控体系为主体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5]。中国民航大学的李耀华提出了民航类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对民航类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以及专业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6]。华侨大学的戴秋莲提出面向企业需要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结合该校的地域优势和办学特点,进行面向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具体的实施方案[7]。

 

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使专业方向模块的设置更加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形成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专业方向模块,努力培养宁波地方经济发展的紧缺人才;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宁波大学把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牢牢地锁定在为地方服务这一目标上,脚踏实地凝练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优势,为兄弟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教训。

 

一、背景介绍

 

(一)重庆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微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近年来,随着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开始出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已是大势所趋,“腾笼换鸟”成为必然,微电子及其相关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1]。

 

园区以微电子产业为发展重点,着力推动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形成,基本形成了四大产业板块:以茂德8英寸芯片线、中电科技2条6英寸芯片线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以惠普、宏碁等电脑巨头重庆生产基地为代表的PC制造产业;以惠普GDCC、富士康、英业达、NTT、中科院软件所等为代表的软件与笔记本外包产业;以北大方正、科博达等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配套产业。未来三年,园区将形成年产笔记本电脑8000万台,产业链规模超过7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新增就业30万人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现代化微电子产品工业园区[2]。

 

(二)微电子制造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

 

微电子产品的特征是尺寸较小,并将继续缩小,集成电路(IC)将发展为系统芯片(SOC),电路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紧密结合,适于进行大规模生产。同时,微电子产业是一个投资密集、技术密集、发展迅速的产业,融合了基础科学、信息技术、精密加工、自动控制、机械电子等50多个学科的高新技术。从广义上讲,微电子制造可视为机械制造,但在产品加工精度、设备自动化程度上远远高于普通机械制造,产品的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和管理方法也有别于传统制造业[3]。当前,微电子制造业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从单纯追求生产效率、加工成本,逐渐过渡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迫切需要大量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事微电子制造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等,工业工程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特性(工程与管理相结合)能够很好地满足微电子制造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培养面向微电子产业的复合型、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迫在眉睫。

 

(三)微电子制造业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提出了挑战

 

重庆理工大学2003年开办工业工程专业,成立之初,考虑到学校立足兵工、服务重庆汽摩产业的背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特别是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主要围绕汽摩产业进行设置,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案例方面也教少涉及微电子制造的相关内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满足微电子产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4]。

 

因此,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在继续为汽车、摩托车等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服务的同时,如何调整和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微电子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需求分析

 

工业工程师在微电子企业可以胜任以下工作[5]:基础工业工程 (工作研究)、设施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经济、价值工程、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因工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制造系统。本文着重介绍以下四个方面:

 

(一)设施规划与设计

 

微电子企业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液体、气体供应(品种可达一百种以上),管道、管线、支管、支线的布置极其复杂,其制造设备的价格也相当昂贵(每台设备高达几百万美元),位置移动可能导致设备性能降低,甚至损坏,设施布局一经确定,难以进行改变。设施布置不合理,会增加搬运距离与搬运时间,增大在制品数量,延长产品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加大被污染的可能性,降低产品合格率。因此,微电子企业对具有设施规划与设计能力的工业工程毕业生非常渴求。

 

(二)生产计划与控制

 

微电子产品的性能越来越先进,工艺越来越复杂,缩短工期、提高产品合格率成为微电子企业致胜的关键,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间层控制的成效。车间层控制有两类决策任务:一类是决定何时投人多少工件进入生产线,涉及生产速率、生产能力、定单信息、在制品数量,需要实时调度统筹处理;另一类是安排生产线中各类工件的加工顺序和开始时间,涉及设备状况、在制品数量以及工序流程。因此,如何通过投料控制和实时调度,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和设备,缩短生产周期,达到最大化产出,是工业工程师必须解决的难题。(三)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早期的微电子制造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基本上以工艺检测和产品检验为主要手段进行质量监控,这种事后检测的方法只能检验产品是否合格,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如何使微电子产品制造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实时监控和预测,从而达到发现异常、及时改进、保证工艺过程稳定,才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技术正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SPC技术通过质量数据的在线和离线采集,实现对质量数据的及时、准确、有效处理,实时掌握产品质量信息,并进行反馈控制,最终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四)人因工程学

 

微电子制造对人体通常存在三大潜在危害:化学物质危害、辐射和静电危害、机械危害。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与人因有关的危害因素容易被管理者忽略,如“跌倒”、“与有害物质接触”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微电子制造仍需要许多操作人员,从事物料搬运工作、检验维修工作等。如果人与系统界面做得不好,容易使人员操作不便、不舒适、费时、费力,还容易造成身体疲劳与肌肉骨骼的伤害。因此,人因工程在微电子制造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三、方案调整

 

(一)培养目标调整

 

改变过去单一面向汽车、摩托车等传统制造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继续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既懂微电子制造技术又精通微电子制造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缓解重庆市微电子制造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压力,拓宽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提高就业质量。如图1所示。

 

图1:培养目标调整

 

(二)理论课程调整

 

针对微电子产品制造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在兼顾到传统汽摩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需求的同时,从两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是在专业基础课中新增微电子制造方面的课程,比如微电子设计概论、微电子制造概论、微电子制造工艺与设备等;二是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增加微电子制造相关章节并加大微电子相关案例的比重。如图2所示。

 

图2:理论课程调整

 

(三)实践环节调整

 

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验教学,可通过资源共享或添加设备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二是生产实习,改变过去单一选择选择汽车、摩托车企业,现新增典型微电子制造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三是课程设计,将微电子制造工艺、微电子产品生产组织技术、质量管理技术等纳入课程设计内容,促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物流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四是毕业设计,根据学生在微电子企业的就业岗位,合理安排毕业设计内容,尽量与就业岗位大体吻合,以便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如图3所示。

 

图3:实践环节调整

 

四、具体实施

 

面向微电子产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更新

 

为了顺利实施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更新现有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微电子制造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熟悉和掌握微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和流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微电子产品制造系统的规划和计划、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奠定基础。同时,还需要选定或编写新的教辅材料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但不能照搬微电子专业所用教辅材料,必须根据工业工程的自身特点进行选定和编写。

 

(二)教师知识储备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大量充实微电子制造方面的教学内容,势必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新的要求,可通过两种途径来满足要求:一是自我培养,选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进行专业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微电子企业的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增加教师在微电子制造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二是引进具有微电子制造背景的工业工程领域高水平师资,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三)实验实践开展

 

要想让学生熟练掌握微电子制造基本知识,懂得如何运用所学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对微电子生产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实验与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可采取两种办法加以实现:一是加强与校内电子学院、光电学院以及计算机学院的交流与协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二是加强与微电子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在微电子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共同培养具有微电子产业背景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五、结论

 

微电子制造业是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未来必将成为引领重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改革和调整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面向微电子产业的工业工程专门人才,对服务地方经济,扩大学生就业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