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技术的概念范文

教育技术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技术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技术的概念

第1篇:教育技术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数学 概念教学 问题 思考

一、概念与数学概念基本问题

1.概念的含义及特征

概念的获得是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此时思维过程已经从对感性信息的捕捉上升到了理性认知阶段,能够将感性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我们知道,将表象的东西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是一个思维拓展的过程,概念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概念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所以概念的界限清楚,具有稳定性和排它性。

2.数学概念的含义及特征

数学概念是在数学这个学科领域中的一个特定范畴的概念群体,这些概念普遍抽象,不太好理解,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学生而言更是枯燥难学。数学概念的范畴很宽广,其实我们的实际教学只涉及到其中的部分环节,但是这些概念普遍都远离我们生活直观,更多的是表现一种抽象,所以很难被直观理解。

二、数学概念学习的困惑与实际情况分析

1.数学概念学习的困惑

由于概念本身的抽象性,所以概念是一种高度的概括的,但是数学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所有的数学问题,本质都是现实问题被形式化的高度抽象后,形成了一种符号语言的表达方式。由于在过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喜欢直观的呈现概念,而成人的思维图式和未成年人的思维图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很难接受老师抽象化的信号系统的表达,所以接受起来普遍比较的困难。

2.数学概念学习的难点

在数学的概念课上,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学生往往被强大的攻势下,被强行的记住了概念的内容,却没有形成概念的运用图示,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不适应的状态。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就会生搬硬套,强迫学生短时间记住大量的内容,然后进行重复的机械练习。而实际上,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让学生难以适应,也磨灭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与兴趣。

3.数学概念学习的必要性

数学学科是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个是由基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概念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如果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预期目标,还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获得智慧和能力。

三、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1.重视概念的形成发展史

数学概念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归纳的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的结果。这个过程是通过了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固化的,具有稳定性。比如在复数的教学中,因为复数在生活中使用比较少,所以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来说理解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随着理解的深入,这些复杂的概念就可以被理解。比如在复数这一章的教学中,可以借助丢番图的求根公式进行辅助理解。教师需要呈现复数的发展史,理解在复数的理解深入过程中,科学家承认了虚数的存在,也出现了包含牛顿或者笛卡尔在内的科学家,为了发现这个概念而进行的不断地努力。

2.重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由于在认知的过程中,人脑对图像的理解能力比对数字的理解能力要强一百倍左右,所以借助形象理解的能力来理解抽象事物是学习数学概念的好方法。在完整的认知过程里面,接触形象的把握能力完成过渡的抽象,能够理解到抽象而复杂的概念。比如立体几何中对空间线段的理解,其实都是来源于空间的知觉能力,但是如果不借助一定的呈现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就很难被学生彻底理解。实际上,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使用这样的方式,比如说适应实物模型、电子示意图、PPT、声光电模拟系统……这些演示方式能够完成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理解抽象而复杂的数学概念。

3.用熟悉的概念引申产生新的概念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人总是在通过扩展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来获得新的收获的,这就是说,我们的新感念的获得,需要借助旧的熟悉的概念的帮助,才会显得轻松容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概念的理解也是这样,需要从过去的熟悉的,已经被理解的概念入手,才能理解到新的概念。

在组织数学教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的知识水平会不断地提高,这样的话,概念的理解能力也会加强。随着我们的知识面的拓展,我们的认知的陌生领域会逐渐的被熟悉的知识覆盖。这样一来,原有的外延就会被扩大到内涵,从而对旧概念进行改装和加深,从而理解到新的概念。

在我们学习到函数的时候,比如说,我们通过对解析式的回忆发现函数也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到了函数的特定性,从而深刻的理解到函数的近代定义。用过去的概念来引申出现在的概念,对老师来说比较容易教,对学生来说比较好学。

4.用生动丰富的语言来阐明概念

抽象是数学独有的美丽,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见证到数学的美丽,很多学习者往往被数学的抽象吓退了学习的脚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对数学的神秘面纱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获得新的学习能力和概念。数学是需要经过一定的体验和经历才能够体会到收获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怎么样的美化,都是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的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

【参考文献】:

1.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第2篇:教育技术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终身教育;图书馆员;学习

中图分类号:G259.2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7(C)-0177-01

在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1994年在罗马召开的首届全球终身学会上,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为会议准备的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这是对“终身学习”,也是对“终身教育”概念的最准确和最深刻的阐释。

终身教育的观点是本世纪60年代由法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的,他认为“数百年来,社会把人的一生机械地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前半生的时间用来积累知识,后半生一劳永逸的使用知识,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他提出教育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它并不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因此,他要求建立一个新的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应当使教育从纵的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连结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

终身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应该是贯穿于一个人生命全过程的教育观,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认为:在迅速变革的时代世纪、终生教育应该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上”,终身教育成为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该委员会进一步指出:终身教育从时间上讲,它与人的生命共始终、从空间上讲,与人生的所有都有联系。这种称之为“大教育观”即启蒙教育、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的思想覆盖下建立起来的教育,才是顺应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一、终身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在信息社会中,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但是永恒的,而且变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我们不能指望一种教育和一定阶段的教育为社会成员服务终生。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一次性努力所能解决的,一劳永逸的在校学习已成为历史。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每个人必须随时接受最新教育,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生存、发展并获得成功。终身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某一阶段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地使学习成为所有人终身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图书馆员在新世纪的社会环境下,必须选择终身学习。

二、终身教育――是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各种阶段性成果的频频问世,网络化浪潮向社会各个角落的迅速蔓延,图书馆员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较为直接与激烈的冲击,在处于信息化、网络化浪潮中心的美国,图书馆界的形势更是显得异彩纷呈,图书馆员的职业与角色在发生剧烈的更替,图书馆员的心态也在产生重大的变化,为了察明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角色的变化情况,美国图书馆权威刊物《图书馆杂志》进行了依次广泛的大规模的调查活动,1000多名图书馆员做出了回应,他们都反映了事业上发生的巨大变革,并认为技术是其首要推动因素。这次调查表明,图书馆员们正在参加大范围的职业培训,有73%的公共图书馆,69%的学术图书馆员以及68%的专门图书馆员都表明参加了一些形式的继续教育。图书馆开展的教育活动以Internet培训为最多,其次是计算机与管理培训。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不学习就有被淘汰的危险。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认识学习是生存的需要,是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员的必然选择。

未来的电子图书馆是一个高智能、集成化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系统,图书馆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化藏书机构,其文献资料也不是单一的印刷型藏书模式,而是一个藏书体系不断电子化、数字化、集多种文献载体于一体的信息资源保障系统。信息检索手段的先进化,文献传递的网络化,资源共享的全球化将是下个世纪图书馆最基本的特征。同时,其自动化管理系统,信息检索系统,参考咨询与服务系统越来越高智能化。同时,图书馆员还应具有创新能力,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成为既精通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有关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变化,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三、终身教育――是读者对图书馆员期望的需要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馆员的服务是被动的,主要限于书刊的借借还还。进入信息时代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必须从被动转为主动,图书馆员不仅只是信息中介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能协助读者以有效的方式获得所需信息,要起到“网络知识导航员”“决策咨询信息分析员”的作用。针对读者的期望要求,馆员应及时学习有关知识、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读者服务工作。

总之,终身学习是21世纪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是图书馆立足于信息社会的重要保证。图书馆员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成为开拓型、创造型、复合型的人才,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促进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海林市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樊秀萍.馆员素质: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体因素[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75―77.

[2]尹新源.终身学习与图书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1):18―19.

第3篇:教育技术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数学概念 引入方式 剖析概念 巩固深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成的,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它是构成判断与推理及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发展逻辑论证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抓好数学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突破口,现结合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1 采用多种方式,引入数学概念

G.波利亚曾说过“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此,在引入数学概念时,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亲自感受和经历“发现”数学概念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四种数学概念的引入方式。

(1)结合数学史话,引入数学概念。平时注意积累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话,在讲这些教学内容时,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多种形式,介绍一些零星但生动的有关史料。如讲曲线方程时说说笛卡尔和费马;学数列时讲数学王子高斯;教集合时向学生介绍康托等,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2)通过动手操作,引入数学概念。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亲身感受过的东西,在学生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比如讲椭圆的概念时,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块纸板,一条细绳,两个钉子。教师让学生固定钉子在纸板的不同位置,使绳子长度大于两钉子之间的距离,同时用铅笔挑动绳子画线,最终可以得到椭圆,然后使绳子长度分别等于、小于两钉子间的距离,画图。这样学生亲历了椭圆的形成过程,也就能深刻地理解椭圆的概念,对以后椭圆的教学大有帮助。对双曲线、抛物线等概念的引入,亦可用此法。

(3)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数学概念。例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学过的有关角的概念、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接着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初中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指明研究函数问题的工具──坐标系,为后面在直角坐标系中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搭建了平台,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刚才我们在直角坐标系中讨论的锐角三角函数,你能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吗?”教师一边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边组织学生讨论,并及时肯定。然后让一位能代表大多数意见的学生主动说出自己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最后教师作总结。通过类比、归纳自然引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4)通过分析实例,归纳出数学概念。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常常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再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列”这一章可首先引入斐波那契数列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通过一些实例:钢管的数量,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正奇数的倒数等,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分析体会出数列的概念,实际就是按照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数列中的每一项和它的序号有关,归纳出数列可以看成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的函数,最后总结数列的定义。

2 抓住数学概念本质,剖析概念

抓住概念本质属性是理解概念的关键 ,剖析概念是由数学概念的严密性所决定的,在概念教学中,只阐明其实际意义是不够的,还应从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出发,对概念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剖析数学概念主要是指讲清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所学概念具有哪些本质属性,以及这一概念包含有哪些对象。教师应当注意从这两个方面来讲清概念,并且也应从这两个方面来检查学生是否明确所学的概念。在剖析概念的过程中正确、充分地提供概念的各种变式,适当应用反例,罗列一些似是而非容易产生错误的对象让学生辨析,是促进学生认识概念的内涵、确定概念的外延的有效手段。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概念,不仅有益于知识的获得,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角的概念的推广的教学中,角的概念的内涵是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外延就是角的分类:正角,负角和零角。

3 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深化数学概念

练习是教学上的反馈活动,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映信号。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过练习可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技能技巧。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并及时评讲、纠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练习设计上一定要精、针对性强,便于提高学生的能力。练习要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适当指导,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练习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体现在教师的精心设问和巧妙导语上。教师应当在设计典型例题时设问解题依据,在易混易错知识点处进行设问,并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解答这些练习,不仅有助于检验学生概念掌握的程度,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于数学概念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恰当的引入数学概念,抓住本质剖析数学概念,精心设置练习,进行巩固深化数学概念,从而实现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教育技术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终生学习 计算机教学 语法 词组结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174-02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与发展,涌现出许多教育思想和流派,其中在现代教育职业教育理念中渗透着终生教育、终生学习的理念。这个理念要求现代人一定要学会学习,真正做到终生学习。笔者研究的题目就是围绕学会学习、终生学习这个主题进行的。

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中职教育也非常重视。然而目前中职生总体生源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一般是中考成绩较差的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才会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而且进入职业学校后,中职生对自己、对人生,特别是对学习信心不足。但根据我多年在中职学校教书的感受,中职生其实很聪明,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对,可以说是不太会学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对他未来的发展、终生学习很有帮助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未来发展的期盼值。

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一直钻研如何让学生从厌恶学习到学会学习再到热爱学习。以前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只知道照老师讲解的去做,如同“依葫芦画瓢”,只知道如何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很多概念性的东西更是弄不清,也不愿意弄清楚。原因是概念性的东西较抽象,难以理解,而老师遇上这样的问题一般的做法也是无奈地让学生们死记硬背罢了,而部分中职学生是不会听从老师的要求去死记硬背的,其结果是弄不懂的东西越多,学习的兴趣就越低。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利用语文课中的语法知识对每个概念性的知识进行分析,也可以说是进行关键字的提取,帮助学生抓住知识概念的重点,并加以分析。例如,“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能引起计算机系统故障的特殊程序”。我帮学生分析,按语文课的语法知识来提取关键字,就是:

第一关键字分析提取:计算机病毒 是 程序。

主语 谓语 宾语

从第一关键字中,我们可了解到:主格是计算机病毒,宾格是程序。也就是说计算机病毒只不过是一种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这一理解非常重要,让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本质。第一关键字分析后,提出问题: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它与其他程序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称它为“病毒”,而不称之为某某程序呢?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此时大部分学生会表现地很好奇,注意力开始集中到教师这里。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同学们继续阅读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特殊在哪里呢?引出第二关键字。

第二关键字,在语法上看实际上是宾格的定语,是对宾格“程序”进行性质界定的:宾格“程序”前有一系列的定语:(1)人为制造的;(2)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3)能引起计算机系统故障。这些定语实际上是阐述“病毒程序”的特点。

从第一关键字和第二关键字中,我们已从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中了解了两个问题:一是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二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对这个概念的认真分析,学生已把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基本掌握。

又如:什么是网络?其概念是“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各种通信介质和互联设备相互连接起来,配以完整的网络软件,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第一关键字分析提取:计算机网络 是 系统。

主语 谓语 宾语

从第一关键字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其实就是多个计算机之间的互联系统。这样的提取,简明扼要,让学生一目了然,头脑中自然形成一张网络图。

此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知识结构不停留在这种简单的框架上。可提出这些问题:“是不是我们家里的几台计算机用线连接起来就可以算是网络呢?”“是不是所有网络只要用线连接起来就可以使用呢?”等,让学生能积极思考上述问题,产生一种好奇心。这时教师再进行第二关键字的分析提取,自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关键字的分析提取,主要是对相关主格、宾格的定语以及状语的分析。

第二关键字的分析提取:

第一,“网络”概念的主格定语。“网络”概念的主格定语是:地理位置不同、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这些主格定语实际上也就是告诉我们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有独立功能的——且地理位置不同——多个——计算机系统。经过分析让学生能从此语句中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第二,“网络”这个概念的宾格定语。“网络”这个概念的宾格定语是:计算机的相互连接。

第三,“网络”这个概念的状语。

状语是: (通过各种)通信介质、互联设备、网络软件;

(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从这些状语中,我们可以了解网络组成中除了计算机外,还有通信介质、互联设备、网络软件,同时还知道了组成网络的目的是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通过这样的语句结构分析及提取,学生从中大致了解本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后的教学内容不外乎就是对这个概念的进一步细化,做具体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过这样的讲解后,学生对以后的知识点的学习是充满期待和有信心的。

同样,有很多概念性东西如“什么是统一资源定位?”

“什么是操作系统?”“什么是电子表格?”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加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以前在讲到Excel电子表格的分类汇总这项操作时,学生对概念不理解,一般按老师列出的步骤还能操作出来,一旦自己操作总是会忘记排序这个操作,一开始就汇总。根据这一现象,我利用语文课的词语结构加以分析后,学生犯错率降低了很多。在讲到“分类汇总”时,我分析这个词语时,我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分类汇总呢?”让学生思考。此时学生看着这个专业名词木然,此时我反复多读几遍“分类汇总”这个词组,提醒他们注意从字面上去了解“分类汇总”含义,分类汇总就是既要分类,又要汇总,这样就让学生理清了一个概念是“分类汇总”这项操作实际上不是一项操作,而是两项操作。而且“分类”这个词在前面,“汇总”在后面,所以,在操作上也要先分类,后汇总。那么什么是分类?分类在计算机中实际上就是进行排序操作;什么是汇总?汇总就是统计个数、求和、求平均值等。通过词组分析,学生理清了思路,在以后的操作中就很少出错了。

用词语分析此类型的概念还有“选择性粘贴”、“条件格式”、“函数”等。

语法结构分析方法归纳为:(1)找出来概念的骨架,也即找出主语、谓语、宾语,也叫做找出第一关键字,从骨架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此概念到底是什么,可以做到一目了然。(2)再找出骨架的血肉,也即找出主语、宾语的定语,语句的状语,也称之为第二关键字,从这些血肉中可知道此概念的组成、特点、目的或意义。通过找骨架、找血肉,学生就可以单纯从概念本身了解到很多的知识点,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总体概念和基本的内容框架。

词语结构分析方法归纳为:强调对词语含义理解,可以顾名思义,强调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此词语之用意,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如何进行操作,要如何操作。学生一旦了解,可以说以后都不会忘记。

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此法运用多次,感觉效果较好,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思维,如何看书,如何学习,很多同学还将此法运用于其他科目如数学、会计专业的学习。我也走访了多位学生,他们都觉得受益匪浅,这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增长了许多。

此法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方法,在当下提倡学会学习的风气中,若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让他们终生受益,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大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邱永渠、黄仁渠.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第5篇:教育技术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基因工程;技术流程;教学改革;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149-02

随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专业及课程设置“对接行业和产业链、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已成为共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步形成。因此,对于课程体系的设计需要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和技术技能体系。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DNA体外重组,通过转基因技术对生物体进行遗传改良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当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具生命力、最引人关注的前沿学科之一,已发展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1]。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工业、环保、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因工程作为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直接影响大学生毕业后在相关领域的就业质量[2,3]。基因工程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内容交叉,涉及的知识面广且比较抽象,因而相对复杂难懂。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水平,本文针对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式的教学改革,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使毕业生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一、课程设计基于技术流程,对接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

在高校转型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的背景下,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实训课时是普遍的做法。基因工程课程与多门生物学课程知识交叉,理论内容庞杂,实践性很强,但目前出版的基因工程相关参考书为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有不少内容与学生前期掌握的生物学基础课程知识重复。我校在应用转型发展后对基因工程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理论课由50学时压缩至30学时,因而必须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优化教学内容。笔者以袁婺洲主编的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基因工程》为主要参考书,同时结合吴乃虎主编的《基因工程原理》第2版、楼士林等编著的国家理科基地教材《基因工程》、何水林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基因工程》、T.A.Brown主编的《Gene Cloning DNA Analysis》第6版、J.E. Krebs等主编的《Lewin基因X(中文版)》2013版以及郑振宇、王秀利主编的生命科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基因工程》等,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内容体系,围绕基因工程行业和企业现实生产中的基本技术流程“分、切、接、转、增、检”进行课程设计,将课程内容按照六字技术流程进行分解教学,对每个流程辅以应用案例,如将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荧光鱼的培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既能从总体上把握课程内容体系,又能在自己感兴趣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最新的相关研究技术成果,紧跟基因工程学科前沿,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必须结合课程特征进行相应的改革。对于基因工程基础知识的讲授,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跟着设置的问题,依靠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同时,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人们经常关注的重点,例如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基因治疗等。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基因工程相关知识和信息时,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个人见解。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技术流程环节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一是针对基因工程技术流程的理论讲解,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一名组长上讲台以PPT的形式汇报本小组的学习心得,提出疑惑,再由教师给予解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基因工程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如转基因安全性分组开展辩论赛,教师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让学生广泛查阅资料,在辩论交锋中收获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整合资料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以后考研或者工作积累经验。

三、实验与理论配套,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因工程课程本身实践应用性强,因而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统一,才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全局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符合现代教育学派代表杜威主张的“从做中学,从做中求进步”、“理论不能脱离于实践,理论是关于实践、为了实践和通过实践”的观点。然而,在传统基因工程的实验教学中,因实验条件和课时的限制,往往只选择一些容易开展的验证性实验,如DNA和R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质粒DNA的限制性酶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转化等,学生只是简单机械性地掌握一些具体的实验技术,对整个技术流程缺乏全面的认识,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为此,课程组在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设计上,与理论教学的“分、切、接、转、增、检”六字技术流程相配套,结合本学院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托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以富含多糖的转基因铁皮石斛获得为目标,在每个技术环节开设一个实验,从分离获得铁皮石斛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ase)开始,到构建表达载体,农杆菌转化铁皮石斛原球茎与分子检测,构建一体式连贯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上一个流程的实验结果作为后一个实验的材料,因此学生必须在每个实验环节掌握相关技术,拿到下一流程所需的材料,才能顺利进行后续实验,并最终形成产品。

四、完善考评体系,提高综合素质

单纯的卷面考试往往会让学生依赖复习资料死记硬背,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准确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综合学习情况,而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更科学有效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多个角度考察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串联知识的能力,我们分别对基因工程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理论课程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试卷(60%)两部分组成。其中40%的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作业10%、课堂表现10%以及加分项10%。尤其是加分项目,主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创新思维、小组讨论参与度、组织与口头表达能力等,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期末试题的设置加重主观命题分数,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注重检验学生对基因工程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学生对课程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实验课程的总成绩由4部分组成,其中实验相关理论考试占50%、出勤率占10%、实验报告占10%、实验操作占30%,在实验操作中主要检验学生的实验习惯与科研素养、实验的准确性与严谨性。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既能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以考带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掌握。

五、结语

基因工程技术在飞速发展,相关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对该课程的改革需要紧跟学科技术前沿,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不断调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进步”。通过近两年在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的探索,我们基于技术流程在基因工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宝英,刘慧慧,杨静文.二本院校基因工程教学改进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9-120.

[2]董妍玲,潘学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3,(6):175-176.

[3]卢敏.高校《基因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教育教学论坛[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97-98.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ene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ical Process

ZHANG Zhi-yong,QI Ze-min,XU Dan-dan,ZHANG N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Neijiang,Sichuan 641112,China)

第6篇:教育技术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CDIO教育理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211-01

1 问题的提出

高等院校通过整个教学过程来培养人才,并且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这个教学环节,这在培养人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高等工科院校机械专业本科高年级中《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最重要的必须学科。也是联系工业和设计这两门课的纽带,是最重要的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基本原理和标准、尺寸链和典型零件的互换性、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基础这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实践和理论性都很强。但是学生们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缺乏专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学习习惯和方法都不很很快适应。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缺乏独立分析与思考的能力,从而最终影响学生的总体学习质量。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

2 CDIO教育理念

近年来,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推广,取得了一系列良好的效果。CDIO则是由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这四个组成的,其中它是以产品的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而作为载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主动和实践的方式,把课程之间进行有机的联系起来的方法进行学习工程,这就集中体现在了“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和“做中学”上。CDIO最为教育改革中的创新工具,直接面向于学生的教育,这就在现实世界的系统和产品过程别强调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这四个方面,再通过这个方面进行工程理论和实践的学习[3]。

2000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MIT)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深入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自2000年起,CDIO模式在全世界以MIT为首的几十所大学操作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经有包括丹麦、芬兰、法国、南非、新加坡、中国等国在内的20多所大学加入到CDIO合作计划中,共同继续开发和完善CDIO教学模式。北京交通大学查建中教授针对CDIO的12条标准中的7个重点标准做了系统而详细的介绍,并初步分析了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李曼丽从历史的角度解读CDIO,认为CDIO是对当前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人才特别是专业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严峻形势,各工科院校纷纷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基础上认真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方案,并引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多样化的CDIO[4~8]。

3 教学改革

把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 CDIO教学理念引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工作对于解决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环境下,机械类人才培养中的工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提升高校机械基础类实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创新工具,CDIO框架提供了面向学生的教育,即强调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四个阶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来学习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应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1)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实验项目来进行CDIO方法的教学实践。

在理论及实验教学过程中,整理出在设计、加工、测量、装配环节中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相关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和预习。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知识点在项目中如何运用进行初步的分析,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的实现让学生课后完成。

(2)在具体的实验项目中,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任务,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任务,让学生进行产品的测量以及装配实验,使其深切感受到设计、加工、装配过程中《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的配合、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测量以及零件的合格性的判别等概念,学生看到的不再是孤立的数据,而是一个完整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检验过程。

4 结语

通过CDIO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基本原理和标准有基本的认识,通过测量环节对公差和形位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基本原理和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最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红仙,胡小平,纪华伟,等.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7):44-45.

[2] 李柱,徐振高,蒋何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66-279.

[3] 郑薇薇.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4] 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5] 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5):78-87.

[6] 傅静.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第7篇:教育技术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军队院校转型后,部分院校的培训任务发生改变,教育教学对象由生长军官转变为士官,士官任职教育以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立足岗位、贴近需求、着眼现实,也就是说要按照部队的需求,紧缺什么人才,就设置什么专业,确立什么内容,更加注重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岗位应用型人才,提高学员的实用技能和能力。

在当前的任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能以形而上学的态度看待教学方法的改革,去片面追求教学形式上的翻新。我们既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又要扎扎实实地去实践与总结。在平时教学中,始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现有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认真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我院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特色。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法是否得当,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但对待教法的问题,要采取辨证的态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正好说明这个道理。所谓教学有法,是指教学的一般规律而言,即如何实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客观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所谓教无定法是指课堂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的整体,教员的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体会和掌握又不尽相同,所以教学方法不应该是统一的模式。所谓教法得当就是要根据学员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特征所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从数学学科规律及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首先考虑它是数学课,进而考虑它是哪种类型的数学课,是概念性的,还是练习性的,或是综合复习课,然后决定教员与学员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等。例如,数学学科中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如果没有教员精辟的讲解,会使学员学起来走不少弯路,甚至感到非常困难。因此,针对教学内容的这个特点,教员进行必要的讲解是完全应该的。相反,如果是数学中练习性的内容,教员不让学员动手动口亲自操作,仍要自己滔滔不绝的去讲解,那么,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员在数学课上的讲解,随其要讲的内容的不同,可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1.对某节数学课内容的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的全面的讲述,这种讲述应该是有哲理和富于启发性的。

2.对某节课的重点内容或学员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作画龙点睛式的重点讲解。

3.在学员独立阅读教材或进行思考时,作提示性的讲解。

4.在学员独立阅读教材或进行练习之前,作启发引导式的讲解。

5.根据学员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提出的问题,教员作解答问题式的讲解。

(二)对不同类型的数学内容,应该组织学员进行不同的活动,其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学员容易看懂的数学概念、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等,在讲解之前,尽量让学员自己先看一看,经过思考后再由教员讲解。

2.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教员可以先列出由浅入深的富于启发性的提纲,让学员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最后让他们根据提纲的要求回答问题。

3.定理和公式的应用性质的内容,多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这些内容也可以先让学员边看边做,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4.某些以运算性、思考性为主的内容,应该给学员充分的思考、口答、书面练习的机会。

5.对于那些有多种证法的定理、公式、具有一题多解的例题等,可以组织学员边看、边议、边练;或先集中一段时间看,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再组织全班性的发言,最后教员作总结式的讲解;这样的内容也可以先由教员提出问题,列出提纲,后由学员自学、讨论,再由教员讲解,最后让学员练习。

二、从学员心理发展特征及能力基础出发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学员感知能力相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对数学定理的认识都更加深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仅注意那些具体的运算,公式的运用,而且也开始注意数学理论方面的问题,如公式的推导过程、定理的论证方法等。他们在思维方面的显著特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大大提高,在数学学习上,往往自己独立地去考虑问题、研究问题、阅读资料、深入钻研。

在课堂上,学员的表现形式与中学生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说中学生以“外露”为主,那么学员则转为“内向”,表面上他们不大爱举手回答问题,但此时,也许他们正在积极地进行思考。所以,多年来数学课的课堂气氛多数显得沉闷。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有经验的教员由于充分利用和调动了这种“内向”的积极性,也收到较好的效果。不过由于学员这种“内向”,给教员在课堂上对学员的了解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任职教育课程的教法改革实验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任职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8篇:教育技术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三大重视

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数学概念好比支点,而数学法则、定理好比杠杆。可见概念的重要性。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概念较多,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呢?本人在教学尝试中总结出了几个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联系现实原型

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正负数、数轴、直角坐标系、函数、角、平行线等,都是由于科学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讲清它们的来源与实物作比较,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抽象,又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1、注意概念的引出。例如:怎样用数表示前进3米、后退3米、收入200元与支出200元等这些相反量呢?引出正负数的概念。用温度计、杆称这些实物引出数轴这个概念。由对不同实物的分类,引出同类项概念等。首先从对实物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由抽象的特征浓缩成数学概念,学生容易接受。

2、注意概念的及时整理。对于概念的引出,要把握好时间度,如过早下定义,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但定义过迟,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同时使已有知识呈现零乱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整理和总结,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及时总结出定义。

3、注意概念的多角度说明。因为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往往具有片面性,所以常造成学生错误地扩大或缩小概念。因此要从多角度各方面加以补充说明。如“垂线”这个概念,不但要用“”号来表示,而且要用多种特殊图形和实物来透视概念的含义。

二、重视刻划概念的本质

1、讲清概念的意义。例如“不等式的解集”这一概念,抓住“集”这一特征进行分析,即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更通俗地说,就是把不等式所有的解集合在一起(象学生排队集合一样),组成了不等式的解集,最终表示成x>a等形式。只有理解了这个定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有丢解的现象。

2、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眼作分析。例如“同类项就是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这个概念中,抓住“相同”这一关键字作分析。相同的是什么?是字母和它的指数两部分。“最简分式”的概念中,抓住“不含公因式”这一关键字眼。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不会出现错误。

3、抓住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作比较。对于有内在联系的概念,要作好比较,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建立在“元”、“次”、“方程”这三个概念基础之上的。“元”表示未知数,“次”表示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次数是就整式而言的,所以“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这样学生便于抓住“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方程的概念打下基础。

三、重视实际应用概念

学习数学概念的目的,就是用于实践。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掌握概念、升华概念。

1、多角度考察分析概念。例如对一次函数概念的掌握,可通过下列练习。

①如果Y=(m+3)X-5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______。

②如果Y=(m+3)X-5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______。

③如果Y=(m+3)X+4X-5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______。

④如果Y= 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______。

学生通过以上训练,对一次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一定会加深理解。

2、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做比较训练。例如学生学习了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后,可做以下练习: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①四条边相等,并且四个角也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四个角相等,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④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⑤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⑦有一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⑧有三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⑨有一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⑩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对相似概念一定要抓住它们的联系和区别,通过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它们的判定方法和相互关系。

第9篇:教育技术的概念范文

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建构教学活动教学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过程,是一个以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积极动脑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实现形式化的过程。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教学更是一种基于数学活动的发现层面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一系列数学活动,推动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概念,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

一、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学概念类知识孤立教学

通常情况下,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的教学时往往会按照课时设置来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生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不具有连贯性,变得十分零散。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不善于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之下去构建学习体系。

2.数学概念类知识教学脱离实际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要求学生直接通过背诵的方式对概念知识进行记忆,然后再设置一些练习题目对概念进行强化。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记住概念知识,但无法使他们理解概念类知识的深层含义,而在机械式地练习题过程中,遇到较为灵活性的问题就会表现得手足无措,极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3.对数学概念类知识的归纳十分仓促

在形成数学概念类知识的过程中,反复构建和解构是一个必经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时,在形成数学概念这一方面显得过于仓促,当学生还处于初步建立时,教师已经开始下一阶段的归纳和总结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二、关于如何构建基于活动的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教学的策略

1.感知认识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应用多种媒体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生活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存在的某些现象。当学生对事物的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知之后,会对即将要学习的数学概念形成初步的表象。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分数”的概念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与整数相比较,分数存在很大的差异,是一种运算过程与运算结果相统一的表示方法,是一种解决“取”和“平均分”问题的运算过程,通常用分子来表示“取”多少份,用分母来表示“平均分”为多少分。因此,理解分数概念的核心在于“取”和“平均分”这两个动态过程以及它的深层含义。以《几分之一》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构建基于活动的数学概念教学的案例。在设计案例时,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这两个动态的过程向学生展示出来,然后再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取”和“平均分”的过程中主动构建分数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感知到分数的应用情境,深刻认识到分数产生的重要性,对分数形成了初步感知。

2.体验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教师在进行概念类知识的教学时,应该要针对所要讲解的数学概念,在学生基本形成表象认识的前提之下,将接下来对概念内容的理解嵌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构建更为完整的概念内涵。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能够充分体验和理解到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促进他们逐渐形成经验意义上的数学概念。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媒体不仅可以作为教师设计问题和操作演示的工具,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良好平台。例如,教师在进行《分一分》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拼图的方式,向学生演示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从中取走2份的动画,与此同时,对动画展示的分月饼过程进行讲解,这时教师可以合理设置一些问题,如“这个月饼被分成了几份?每份的大小如何?是如何分的?”等等,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分月饼的整个过程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分析和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能够结合分月饼这一过程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3.拓展运用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的教学中,当学生能够充分体验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拓展运用教学概念。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知识来解决学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应该怎么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还可以运用其他什么方式?”等问题,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专项练习来不断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引导学生进入有针对性的错误情境当中去,指导学生结合对概念的理解自主分析引起这种错误的原因,并及时将错误纠正过来。例如,在《认识分数》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检验和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专项练习活动,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和探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实现学以致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变化式表示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实践动手操作,在实际动手过程中,通过移动、旋转、重合和剪切图形的方式,得出最后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的数学概念拓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概念类知识的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课堂教学还存在数学概念类知识孤立教学、脱离实际、对数学概念类知识的归纳十分仓促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我们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感知认识数学概念、体验理解数学概念以及拓展运用数学概念。

参考文献:

[1]郑以新,汪小艳.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J].湖北教育,2012,66(35):79-80.

[2]谢志法.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86(0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