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范文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第1篇: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范文

随着素质教育从一种思想观念变成具体的行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近10年来,大城市中的一些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从心理疾病的防治和心理使康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学生的各类行为问题。原来被认为是思想品德的问题,现在被认为是心理障碍。可以说,正是素质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诱发了学校心理服务的广泛开展。

学生心理健康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然而,它不可能涵盖中小学整个心理服务的范围。如果我们仅仅把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服务狭隘地理解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势必会导致以偏概全,妨碍学校心理学的深入发展。本文试图结合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的建立过程和我们的自身的实践经验,探索国内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

一、医学模式的先天不足

近些年,我国的学校心理学服务强调对个体心理障碍的咨询与矫正,试图通过诊断、干预和治疗等技术,解除学生的种种心理不适。教育部门在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学工作时,强调要设咨询室,于是一些学校专门开辟了一间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一张桌子,几个沙发和一台录音机,挂一个牌子,心理教师等着学生前来预约了。这间房间很容易使人想起医院中的心理门诊室,心理教师希望学生把心中的痛苦说出来。利用交谈的方式,排解学生的心灵痛苦。而在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中,许多内容都是与青春期身心健康有关。更多的内容涉及的是心理疾病,如强迫症、恐惧症等,教师所举的例子甚至是个别虐待父母的事例,这些事情毕竟是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不具有代表性。

这是一种医学的模式,因此“有人批评前几年的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化,咨询化模式就是没有考虑学校教育的特点,去开辟心理教育途径。”当我们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角度引入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时,必须有一些假定为前提:

第一,心理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技能,对什么是心理疾病及相关因素有深入了解。我们知道,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十分复杂的,目前世界上存在着200种以上的心理治疗方法。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一般必须受过医学训练。从这些条件看,学校中心理教师显然存在着先天不足。

第二,学生的心理障碍必须足够普遍。心理健康的对应物是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如果我们开设心理咨询室,试图借助心理咨询技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主要应针对的是心理障碍,即心理不正常的个体。比如,一个学生拿了别人的书,班主任找他谈话,通过谈话,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这位同学赔礼道歉,问题得到了解决。这种行为的偶然失误是是非观念不清的表现,并不属于心理障碍。只有自己有这样的书仍然拿人家的书的人,才是一个心理障碍者。再比如,学校中打架是经常发生的.但大多数打架行为并不是由于心理障碍,而是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冲突,遇到了利益冲突不知解决的办法,这是一个情绪控制和决策不当造成的,其中虽包括心理因素,但并不是由于的人格障碍所导致的。而近年的心理智询工作所依据的是一些估计:如有的估计中小学生当中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为10%到16%,有的高达20%。其实这些估计一般缺少必要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还必须假定,心理疾病是能加以解决的。可事实上,像强迫症、偷窃狂等心理障碍,即便是具有专业技能的心理医生,其治愈率也是很低的,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只能通过药物加以控制。反观学校中的心理教师,面对真正的心理障碍,既缺少经验,又缺少技术,恐怕难以胜任。尽管如此,学校中的心理教师仍然被期望成为心理医生、在这种期待中,他们也常出现“角色混乱”,他们对掌握解决心理障碍的技术,了解心理障碍的病因,往往具有超过一切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常抱以这样的信念:解除学生的心理疾病,让学生发生奇迹般的改变.

上述三个先天不足,已经妨碍了学校中的心理服务的开展,如有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多年,但门庭冷落,几乎没有什么“患者”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其实,这种结果是上述三个错误假定必须导致的,我们不可能指望教师摇身一变,从一个品德课的施教人成为一个心理医生。

二、从医学的模式到教育的模式

当我们的学核心理咨询陷入困境时,我们其实正在重复着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刚刚起步时的同样错误。

现代学校心理学产生于美国,1896年,美国的特殊教育专家魏特默在费城建立第一个心理诊所,还创办了第一个医院模式的学校,即俄勒岗学校,专门诊断和矫正智力落后、心理上有障碍的特殊儿童。他利用种种干预手段解决儿童问题,在他的影响下,学校心理服务长期以来被理解为学校中临床心理学。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终于认识到这一临床的模式不适合学校教育,它以牺牲大多数儿童的心理服务为代价。到了60年代,一学校心理学在美国正式建立时,人们已经摒弃了医学模式,接受教育的模式.如1954年美国学校心理学会成立大会上,对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所作的规定为:“由有教育经验训练的心理学家,应用心理测评、学习理论、人际关系的专业知识,辅助学校工作人员,去促进所有儿童的成长,丰富他们的经验,并识别与帮助特殊儿童”。在这个模式中,没有提到心理咨询和治疗,也没有提到心理健康,而是首先以所有儿童为服务对象,然后才是特殊儿童.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据估计,目前发达国家的学校心理学工作人员在心理咨询上的时间不到总工作时间的5%。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有四种运动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一是心理测验运动,心理测验产生之后,许多测验被应用于学校,加智力测验、主题统觉投射测验等;第二是特殊教育运动,针对学习落后的儿童,学校要进行特殊教育,而这种特殊教育在诊断和干预上都离不开心理学的帮助。第三是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运动;第四是学习理论的发展,在行为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学习过程和改变行为的过程都有进一步的了解,使心理学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改变自己。这四种运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心理测验为诊断智力落后儿童提供了工具,而特殊教育则提供了相应的干预手段和方法,此外,学习理论不断提出有效的行为改变技术,促进人们对有心理障碍儿童的干预与帮助。

由此可见,学技心理学服务是一种全方位、整体化,以评估和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而心理健康和治疗只能是其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在这种服务中,我们应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教育的途径,促进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发挥内部潜能.走向成熟与成功。近一两年来,我们看到了某种转变,一些学校开始开设心理健康课,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角色扮演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学校心理学服务模式的建立

在目前学校心理学刚刚起步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不宜以心理咨询和心理障碍矫正为主要任务。学校心理服务可以以心理评估和心理素质课程建设为两个基本任务,以辅导和咨询为辅助措施。我们在此提出一个学核心理服务的模式。

首先,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强调心理档案的建立。学校心理学应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展开服务,通过一些团体方式的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就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发展和行为问题及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进行测评。这种测评一方面可发现个别落后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分析其规律和原因,为特殊教育提供资料;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班主任掌握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为思想工作提供依据,以测评为重心,就必须考虑目前学校心理教师的水平与素质,他们大都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转过来的,没有受到心理学的正规训练、对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缺少掌握,而从测评开始,无疑有助于他们了解心理学不同于德育教育之处,强化心理学的科学概念。

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另一个学校心理服务的基本任务是心理素质课的建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效的教学不仅是普及心理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课的讲解,使学生们对自己身上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有一种明确的认识,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在课程中应重视心理训练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主动思考。

这两个基本任务的实施,也是培养学校心理教师的重要手段。心理教师通过掌握心理测试,对心理学测量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在实践中掌握心理学的技术。而通过上心理素质课,教师还会进一步地发现学生的反应,加深对心理学应用的理出和领悟,对于提高自身水平很有帮助。

最后,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并没有忽视心理咨询工作,而是把它放到了一个适当的位置。我们认为,只有在上述两个任务实施之后,才可以极大地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在测试之后,学生和家长激发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愿望,想了解心理问题,主动到咨询室请教。在上心理课之后,学生们的问题也将暴露出来,他们会对解决自己的问题具有新的信心,所以,也会来到咨询室主动咨询。而只有到这时,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工作才会变被动为主动,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时机才真正成熟了。

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通过测试,教师可以发现本校学生现有的心理特点,用所得资料撰写论文和报告,如进行职业心理测评后,教师可以对本学校学生的职业兴趣的分布进行考察,了解学生就业动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2篇: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电影;电影心理学;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40-02

电影心理学的诞生并不晚于电影理论的其他学科,在国际上,自从有了电影这门艺术,电影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便应运而生。然而,虽然有着众多前人的抛砖引玉和将近百年的理论研究基础,电影心理学作为一门电影理论的分支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在电影理论走向繁荣的同时,电影心理学的研究却出现了发展滞后的现象,出现与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状况不相平衡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概念模糊

电影心理学究竟是什么?它属于电影理论范畴还是心理学范畴?电影心理学到底研究什么?正是由于这些概念的模糊,阻碍了电影心理学这个边缘学科的建设,使其一直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所谓电影心理学,即根据心理学原理研究电影影像特性、电影创作原理和受众观影经验的理论。是以感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为依据,研究观众心理和影片心理效应的学科。

电影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电影艺术与心理学交叉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心理学分为普通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又分为军事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心理学和艺术心理学等等。艺术心理学又可分为文学心理学、书法心理学、绘画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和影视心理学等。而从艺术学角度来看,艺术学包括类型学、社会学、创作学、批评学、欣赏学和心理学。因此,电影心理学,从艺术角度讲,它是艺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从心理学角度讲,它又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虽然电影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但它不应该是简单意义上的二者相加或相交,而应该是一门独立的理论科学。对于电影心理学的研究,也不能是简单的拿着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影片,而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立足于电影艺术的本体,对电影艺术的创作及接受的心理现象和规律进行解析。

二、研究力量薄弱

电影心理学,是横跨电影艺术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不但需要研究者有深厚的电影艺术素养,同时还应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站在专业角度对电影创作加以心理学分析,从而引导电影艺术长足发展。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涵盖范围广阔,心理学知识也同样浩如烟海。因此,同时具备二者理论修养的研究者,少之又少。研究力量的薄弱是专业领域不能得到长足发展的最大障碍。

从电影工作者的角度来讲,随着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也在六代电影人的引领下逐渐演绎出自己的风格,成为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国文化产业中不可缺失的一环,电影领域的发展已经开始得到重视。各大专业院校每年会为国家电影产业输送大批专业人才,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电影人,都具备良好的电影理论素养,有着丰富的电影理论知识,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他们能精准的掌握从编剧到拍摄再到剪辑的每个流程,可以独立策划一部完整的电影。但是,这其中掌握专业心理学知识的电影人却为数不多。

同时,从心理学工作者角度来讲,与电影产业中庞大的从业人数相比,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大约只有1万人,与我国有13亿人口相比,平均每13万人中才有一位心理学工作者,按人口比率居于世界末位。而与我们相对应的是,美国只有我们六分之一的人口,却有心理学工作者约20万人,按人口比率是我们的130倍。从这个悬殊的差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我国心理学工作的规模确实是比较小的。在如此匮乏的专业人口基数上,再去寻找同时具备电影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确实难上加难。

既然在实践领域都缺乏能够横跨电影与心理学两个学科的专业人才,那么,在科学研究领域,能够通过客观的理论分析剖析电影艺术,得到系统科学的论述,并能够引导这门学科向前发展的专业人员力量则更为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是电影心理学停步不前的最大障碍所在。

三、学科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所高校将电影心理学设立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学科建设的滞后,也是电影心理学不能得到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其实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并不乏大批掌握了专业电影理论知识的人才,然而,掌握电影制作的理论知识并不代表能够拍出一部成功的影片;同样,能够策划一部影片,并不等同于电影已经取得了成功。

那么何为成功影片?一部成功的影片,高票房是其成功的必然表现,但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才是影片成功的关键,一个值得长久思考的内涵保证了影片的价值所在。凡是成功的电影都是那种能在无意识层面上反映当时社会上具有决定性的动力群体的影片。 也就是说,一部影片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让观众通过表象的电影符号看到导演批判意识下所掩盖的非理性因素,使观众与导演能够通过这种无意识的沟通达到心理活动的交流。

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导演,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电影理论知识,还要掌握部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在对自己的创作心理、思维活动、情感意识等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规律把握后,能够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阐释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现象,并能够对观众的心理活动机制产生影响。一部电影,能够调动观众的情感,使其沉浸在电影所透露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之中,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提升,进而使人潜意识的本能得到激活,使人受抑制的主要动因从隐秘处释放出来,通过与剧中人物思想行为发生“情节碰撞”,进行情感交流,使自己的内心情结得以揭示和展露,这样的影片才是一部完整的梦幻产品。

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学科建设来讲,更为偏重电影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于心理学方面知识的普及,更鲜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传授的学科。这种学科上的界限,导致了人才领域的分离化,知识储备的狭窄化,和实践领域的单一化,从而最终导致了电影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四、指导思想错误

电影心理学,作为一个学术性质的研究领域,首先,它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有其一定的专业划分和领域限制,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非大众的、非普及的学科领域,要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研究。

作为一个具体的研究者,首先,他一定要非常热爱,甚至是偏好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譬如研究电影心理学,首先必须对电影艺术和心理学两个领域都具有相当的兴趣和一定的知识储备。

其次,要科学的认识电影心理学的研究。所谓科研,是指利用科学的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为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电影心理学的研究也旨在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通过科学分析的手段得出电影艺术的本质规律,从而引导电影产业的发展。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人类科学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认识人和发展人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拥有并能深切体会的,但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严肃的学科。因此,当人们看电影时,能够通过客观的电影画面勾起自己的回忆,产生心理活动,体验某种心理现象,但那并不等同于每一个人都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的阐述和分析。同理,人们也许可以根据某部电影感受到某种心理现象,但对这种心理现象的表述并不等同于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能看出电影的表象并不代表抓住了电影的本质。

虽然很多人在讲心理学,甚至有自己对于心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但毕竟作为一门学科来讲,心理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设备支持,对于电影心理学的研究更是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如果简单的依靠某些缺少严格科学考证的书籍来进行电影心理学的研究,必然会导致该研究领域的混乱。

所以,对于那些具有极大热情但缺少专业理论素养的人群,应尽量鼓励并引导他们走上专业的研究道路,尽可能加大对该研究领域的投资,尽可能为这些电影心理学爱好者提供专业的研究条件,改变如今电影心理学研究工作基础薄弱和技术储备匮乏的现状,扩大该领域的影响力,使电影心理学的研究能重振旗鼓,展示勃勃生机。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心理学专业人员力量的薄弱和学科间的界限等因素,我国电影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发展滞后也势必会相应的反作用于电影艺术的发展。因此,加强电影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对相应学科进行建设与完善,是解决我国电影心理学研究滞后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也需要其他多类学科的共同努力,努力探索出一个研究人们在电影创作与欣赏接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机制与规律的艺术心理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 (德)爱因汉姆著.杨跃译.电影作为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第3篇: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范文

经过在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学业务技能方面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与提高,切实体会到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所有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教职工培训个人总结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教职工培训个人总结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20xx年的湖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结束了。经过在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学业务技能方面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与提高,切实体会到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所有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此,我就在培训班学习以来的心得体会小结如次。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这一事业的承担者就是教师。教师传递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师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人们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深刻意义,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敬。“振兴民族的期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期望在教师”,教师是民族期望之所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学教师又以其特定的历史任务,起特殊的社会作用,构成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大学教师不一样于一般教师的特殊的作用是:其一,大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级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中起骨干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昌盛,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的整体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而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又取决于大学教师的工作。其二,大学教师,既是文化科学的传递者,又是文化科学的创造者。历来对人类社会有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活动家,不少是荟集于高等学府或当过大学教师。人们往往把大学教师这一职业同文化发达、科学昌盛.

人类提高紧密联系在一齐,用“学者”、“专家”来称呼大学教师,把大学教师的声望作为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标志,把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作为一面礼貌建设的镜子,能够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是光荣的。经过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首先是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及怎样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品德、教学生怎样做人。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

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我们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仅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师者,人之模仿也”,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教师,赋予教师以崇高的荣誉。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而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民族的礼貌过程必将中断,人类将永远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所以,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纯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不仅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在于其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以自我的崇高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再次是明确了高等教育法与教师权利和义务,学会了运用法律法规来处理高等教育中的纠纷与维权。国家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以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同时也用法律形式确保了教师与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使我国的教育

事业朝着依法治教、依法育人的方向发展。

在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在政治思想上有明显提高的同时,我在教学业务技能亦有大幅的提高。

第一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本事,构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忙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主角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仅有运用贴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是认识到了学习《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性。想我们这种刚走出学校,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方应对大学教学理论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又缺乏大学教学实践经验,对大学教学的过程认识不足。青年教师仅有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后,在欣赏别人的教学科研成果时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把它用于实践,以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养,并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开拓和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从而促进大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推动大学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方法的更新。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我们这种即将步入高校教师这一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的青年人来讲是有深远意义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职工培训个人总结二

为使20XX年我校新进教师18人能尽快熟悉我校基本情景,及时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及学校的办学精神和理念,掌握新课程教育教学基本理念、规律和方法,保证各位新进教师能尽快站稳讲台,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整合各年级教学部和学校相关中心的力量,对今期我校新进教师及时进行了岗前培训。本次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自8月26日启动,为期6天,本次培训着手早、起点高、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本次培训采取了多种形式帮忙新教师走进班主任(生活班主任)工作,尽快了解学校发展历史、规章制度和现状,掌握新课程教育教学规律以及时适应新岗位。培训具体资料有以下8个形式多样、资料全面、生动深刻的环节: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学流程、教学研究及教育科研、学校规章制度讲解、优秀青年教师经验交流、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校领导座谈、入职培训心得总结。

经过本次培训,各位新教师一致认为,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资料丰富,针对性强。从闫校长和余校长的讲话中,感受到了学校对新教师的重视、关怀和期望,领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从董建主任的介绍中,感受到学校严谨治学、规范管理的工作作风,熟悉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经过聆听任太成主任和韩中强主任的专题报告,看到了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裴辉主任的讲话坚定了新教师投身教育事业、为学校发展多做贡献的决心和信心;郭恒主任“新时期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讲座加深了新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了解。本次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使新进教师受益匪浅,给各位新进教师带来了业务上的巨大提升,让他们真正的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任。经过本次培训,各位新进教师表示绝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尽全力去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同时期望学校以后能有更多此类的培训活动来帮忙新教师提升自身素质。

本次岗前培训为各位新进教师未来的教师工作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今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本次岗前培训也为各位新进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了解、加强交流、增进感情的平台。培训结束后,17名新教师将走上教学、科研及管理岗位,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总体回顾思考这次教师培训,各位新进教师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是用已知的知识去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过程。在知识逐渐信息化的今日,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水之积也不厚,负大舟也无力。”打铁先须身板硬,这就要求做一名好教师,必须同时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遂独到的教育学思想。

二、教师的个人行为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要想“教书育人”,要想你的理论在讲台上有说服力,我们应当从小处着眼,处处注意一下个人行为,做到真正为人师表,以身作责,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作为一名好教师,优秀教师,我们必须具备道德高尚,品格优秀,谦虚、好学、热情、开朗,更要有民主、公正、耐心、宽容、幽默、尊敬他人和良好的与人合作的精神品质,做到对教育“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三、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作为一个教师,今日能够站在讲台称作教师,那么他必定是从昨日的学生时代走过,从学生转换到教师,只是一个身份的转变,同样经历了学生时代,那么我想对于学生在这时期和阶段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应当是很能了解和体会的,所以对于学生的所作所为我们不应当感到不可思议,很稀奇,而是应当抱着一颗理解的心去理解、包容,去处理和解决。

教职工培训个人总结三

很荣幸并且很感激xx学校能够理解我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让我顺利成为贵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实现我成为人民教师的这一梦想。

为了能够让我们这一批新教师顺利上岗,并且能够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一岗位,学校安排了几位主任给我们进行了新教师岗前培训。事先还为我们准备了学习材料。新教师岗前培训的主要资料为:教学规范、思想道德和政策法规、班主任工作、人事、考核奖励制度。数天的学习、讨论交流使我受益良多。

虽然,不少方面,我们以前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中也有所涉及,可是经过新教师岗前培训,我明白,以往我们熟悉的还比较笼统。而有着言传身教丰富经验的各位主任教给我们的却是比较具体的知识技能,以及他们多年从教所积累的种种诀窍妙招。这些虽是一些平凡的细微的注意点,可是在日常教学实际中还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因为如能将所有平凡的事都做好那就显得不平凡了。况且有些事是说来容易做来难。

首先,经过联系学校实际情景进行学习,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多伦多国际学校是一个规范性很强的学校。譬如:关于教学工作重要环节的五认真实施细则,学校安排团体备课,注重三定六统一,对教师严格要求,备教案上课,写教后反思,作业有布置便批改、讲评,以及一系列的注意点等等。并且采用盐城市一中降低起点、放慢节奏、夯实基础、分层要求、全面优化的教学策略。周主任还为我们讲读了抵消教学的表现,让我们随时防止这种情景的发生,另外,提出有效教师的标准,让我们时刻注意教学过程中自身的言行举止。精细处还强调了课堂、练习、作业等的要点。这种高度规范让我意识到对自身必须得严格要求,依照教学规范来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在学习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时,席主任采取自由讨论交流的形式让我们展开学习。大家畅所欲言,谈到了师德建设、学生的德育、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课业负担和学生安全等等,从中能够看出大家对新课程标准都比较熟悉,对学生的培育都比较关注,并有着自我独特的视角,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各有特色,各展风姿。在那里,席主任还着重为大家讲述了师风建设,宣讲了各项禁令,让我们心中有数,也是提前为我们打预防针。

再次,在人事、考核奖励制度方面,刘主任就工资资料、考核奖惩说得十分详细。尤其对考核不合格的情景大家听得都很认真,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可见规矩的重要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仅有严格要求才能够保证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才能使自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另外,比较重要的是经过学习,主任们根据自我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学校给我们年轻教师供给了十分好的平台,教学中强调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应对克服困难的问题上,提出了如何强师生间、教师间、教师与家长间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谈到了基本的一些具体做法,要注意教育方式要改变,教师主角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使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另外还谈到了新课改。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进取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拔。

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并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又要善于了解学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进取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传授。确定好教学的三维度目标。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并且要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作为新教师如何使自身高质量高效率地搞好教学工作,得到学生的喜爱、尊重,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地教学,努力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提高,当然这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一条就是谦虚地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在这次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各位领导所讲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教师起到了引路导航的作用。

此外,领导们还向我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期望我们认真工作,为学校培育栋梁,在学校供给的舞台上展现应有风采。并向我们交代了新教师七个一的任务,我想这些任务说难也不难,只要将平时该做好的都认真做好,说难也难,古话说:善始者众,克终者寡。要想善始善终必须得有必须的耐心、细心、求知心与职责心。异常是班主任的工作,更能锻炼我们新教师。他是班级的灵魂,全面负责班级教育工作和事务管理工作,对学生全程跟踪。这就要求我们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必须的威信,拥有必须的人格魅力。

第4篇: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范文

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在这些竞争关系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中的历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义务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过程中,历史教育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当前高中历史教育教材日益完善,历史教育研究日益的成熟,高考改革制度的逐渐完善,如何促进历史教学与时俱进,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教育现状,对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展开探讨。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与义务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相比,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的目标是非常不同的。高中历史教学高考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是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为国家培育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正确的人才,培养思想道德品质与道德素养比较完美的人才。其次,是教育教学的对象与其他两个阶段不同。高中学生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具有基本的认知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高中的历史教育,高中历史教育既有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又有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价值。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讲,高中历史教学有利于拓展知识与深化知识,从历史思维与历史素养的角度来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视角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最后,从师资力量的角度来讲,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师资力量比较强大,基本是本科以上的学历,专业素养与文化素质较高,教学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为历史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当前历史教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历史教学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历史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的抓住给予,将历史教学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在当前的许多的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师不断地发展、思考与探索,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促进历史教学更加良好的发展。但是,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受到应试教育的强烈的影响,在教学中,教材中有什么就教什么,考试有什么就教什么。同时,初中与高中的历史教学缺乏必要的联系,知识之间缺乏相互联系的体系,导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非常薄弱,高中历史教学的难度大大的增加了。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历史教师对历史的教材与教学大纲研究不透彻,对历史概念的研究程度不够,在教学中,知识传授没有基本的体系,教育主要是从考试入手,历史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二、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互融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与合理的见解,即使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一致,教师也不应该激烈的给与否定,要将自己与学生的想法相互融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敢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疑问的精神,在教学中,需要给与学生敢于设疑的勇气。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权威的疑问进行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看看这种理论是否科学与合理,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净胜,引导学生使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的快乐,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重要动力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自由的讨论,大胆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与探究,探讨出一些自己的内心心得,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与思维习惯,终身受用的学习品质。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有一种历史地图的概念,借用地图的形式,对历史上的事件与现象进行准确的表达,这种表述形式直观、形象、生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教学工具。在历史地图中,历史事件的空间状态,历史现象的发展趋势等等。在历史地图的学习中,设计的问题比较多,例如时间、地点、人物、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分析比较联系能力。

以史为鉴,促进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特别是涉及近代历史的问题,要联系中外历史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纵横比较的能力。在教学中,需要多多的加强这些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上升到新的台阶。例如,在学习17到18实际英国、法国与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的时候,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思想上也得到了解放。

(四)以社会为课堂,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的融合入。促进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的融合,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历史教学需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社会的实践出发,从历史教学的实际任务出发,紧密的与现实的社会出发,促进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要做到能够关注将历史的观点适用于当前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入社会,走入现实,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的值得探究与实践的知识,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引导学生在教师中以史为鉴,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秀峰 单位:福清龙西中学

参考文献:

第5篇: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范文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就要求围绕生物学习任务展开教学,将生物知识与技能、生物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组织在一个或几个典型任务之中,让学生在这些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地进行探究等学习活动。

1.设计生物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发展

设计好生物学习任务是应用“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而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带着驱动“任务”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具体如何设计生物学习任务呢?

1.1注重任务设计与情境创设相结合。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时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设计出一个个能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的任务。驱动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任务探究,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自发地产生“我要学”的想法,形成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教学任务时,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和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再将新知识传授他们,就能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时,先介绍传统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创设设法集中不同优良性状的情景,再要求学生设计番茄马铃薯杂交植株的培育。给出任务后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思考完成任务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又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时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已学过的,如怎样将一个植物细胞培养成植株,这些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怎样将植物细胞融合,即内隐在任务中的知识点,这也正是新课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情景作用下,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比如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会阻碍细胞的融合,然后就会思考如何在保证细胞活性的前提下去掉细胞壁。

1.2设计任务目标要明确。

在设计生物学习任务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形成目标框架,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完成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要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实践和探索,逐步掌握和完成各个小任务,最终完成总的学习任务。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可以先创设情境引出学生对“酶”的关注,但不同的学生关注的角度不同,教师可以顺势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酶的本质、酶的作用、酶的特性等。

1.3设计任务时要留有空白。

“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冲动。给学生一个空白,他会描绘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使任务有扩展点,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作,进行思考和尝试,并且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完成任务,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

如讲解植物组织培养后关于人工种子、植物细胞培养等问题可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2.实施“任务驱动”的生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构建

“任务驱动”课堂教学就是将生物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让学生积极“动”起来。在实践和尝试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2.1任务布置要尽早。

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将任务布置下去效果要好。因为学生明确目标过后,再通过教师讲解一些知识,获得能力,最后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并会获得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同时,教师要关注那些在完成任务时特别困难的学生,并让他们带着任务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等,直到最终完成任务。

2.2任务要注意层次性。

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这符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可按基本任务和探索任务两种要求来设计:最基本的任务的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了要学的新概念、新方法等,教师可以将基本任务分解为若干问题,学生按照问题去自主探究和讨论。只要学生能将问题解决,就初步掌握了任务中所包含的新知识、新技能等。这个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易的,学生容易掌握和完成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探索任务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如讲完植物体细胞杂交后可以探讨一下动植物细胞的融合问题。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又能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确保异质学生整体发展的目的。

2.3适度指导,解决任务。

对如何完成给定的任务,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这包括引导学生完成给定的任务,也包括对设计的任务进行必要的规定和对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完成任务,由学生自行制定行动方案更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但就时间和效率而言,这种方式的可行性不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什么程度的指导才适合呢?

首先,教师应该对认知水平比较高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和分析,适当地降低对任务本身的认知水平,以便学生完全理解这些任务。其次,针对学生可能无法解决的环节进行指导,在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扶一把”。最后,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指点和引导。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对学生小组的活动提出必要的要求。指导不是包办,教师应该有选择地指导,鼓励学生多与小组中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争取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3.建立一套激励学生的评价体系

第6篇: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学生资源;学评结合;灵动课堂;复习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1-003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1.013

初三化学复习课的效益堪忧!当前典型的复习课模式是:教师把已学内容快速再过一遍,然后学生做做试题,教师讲评试卷。而这种“讲·做·讲”型的复习模式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不管是内容的讲解还是试题的讲评,都是在教师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演绎,既没有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诊断,也没有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自我陶醉”中将复习课推向完结。即使教师的知识梳理再严密、解法再巧妙,也难以进入学生的思维体系中。因此教师的讲解越是“轰轰烈烈”,学生的错误就愈是“涛声依旧”。

复习课是什么?应该解决什么问题?笔者认为,一节好的复习课应该解决三个问题:不会到会、会而不得分以及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学生问题的暴露和诊断是前提。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没有大量错误作为台阶,就不能攀登上正确结果的宝座。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1]”。

因此,灵动的复习课应该是充分暴露问题的舞台,是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是全面解决知识缺陷的舞台,是思维交流和碰撞的舞台。

下面以“物质的检验”复习课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发学生资源,通过学评结合,构建出高效灵动的课堂。

一、设计理念

认识和识别事物,从来就是人类维持正常生活和发展智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认识和识别物质是化学的基本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发现物质间存在本质差异的外在和内涵因素,从而使之成为分离、鉴别、合成和设计新物质的基础[2]”。因此,物质的检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具有的独特功能。

物质的检验包括物质的鉴定和鉴别,其共同的要求是根据物质的特有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达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的效果。其中鉴定重在“定”,是根据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有某种成分或某一物质的组成;而鉴别重在“别”,利用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把它们区别开来的操作。

在化学教学中,物质的检验既是教学重点,更是学生难以逾越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所学知识(性质、特征反应等)难以融会贯通,二是设计的方案难以科学规范(试剂适当、操作规范、描述准确等),三是添加试剂的先后顺序难以确定。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难点难以突破的原因,除了检验本身的综合性较强外,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不恰当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在教学中忽视了最宝贵的资源——学生,忽视了学生问题的暴露和诊断,忽视激发学生的潜能。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设计的复习课通过基于学生的问题来展开教学,通过具体的情境充分暴露学生不正确、不完善的思维过程,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此为资源展开有效的思维碰撞,通过学评结合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过程及意图

[问题探究1]物质的鉴别

1. 金店打假:有人用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来欺骗消费者,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金灿灿的“金器”是真金还是假金?

2.厨房两瓶没有标签的白色固体,一瓶是食盐(NaCl),一瓶是纯碱(Na2CO3)。你有哪些方法帮小红将这两种调味品分辨出来?

[操作流程]:生做-交流-展示-修正

环节1:生做师巡

环节2:交流归类(第1题)(生说师板书)

方法:火烧;加稀盐酸;测密度;加硝酸银溶液;加稀硫酸;加硫酸铜溶液。

归类:测密度;火烧,加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加盐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优选:哪种方法较好?为什么?

学生:加酸。这是因为“方法简单、现象明显、操作方便”[标准1]

环节3:展示评议(实物投影)

生1:(步骤)火烧;(现象结论)假的变色。

教师:这个方案合理吗?还需作哪些完善?

生2:取样在空气中加热;如果颜色变为黑色,则是假黄金。[标准2:方案表述要科学、规范]

教师:能否用镁盐溶液鉴别?为什么?

生3:不行!因为不发生反应。[标准3:原理可行]

环节4:回流修改(改正原来不完善的方案并完成第2题。)

环节5:反思提升:物质的鉴别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讨论小结:(一般思路)通过物质性质差异来鉴别,(方法)一般先考虑物理性质,再考虑化学性质,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叙述要求:操作—现象—结论。

[设计意图]

环节1给学生充分的时空暴露问题,也让老师诊断问题以进行资源整合;环节2通过方法的交流并进行归类,通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复习了相关的知识,并通过归类让学生悟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通过物质性质差异进行鉴别的一般方法和思维顺序:先考虑物理性质,再考虑化学性质。提出众多的方案就是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通过对众多方法的比较,启迪学生优选的意识,该环节主要解决学生“不会到会”的问题;环节3通过展示交流,解决“会而不得分”的问题,培养学生规范的意识并形成好的实验方案的标准,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环节4用刚形成的标准回流修正不完善的方案,从而让学生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环节5通过对一道具体题目的反思,获得一类问题(物质的鉴别)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波利维亚指出:“一个专心备课的教师能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习题就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 。

[问题探究2]物质鉴定

3. (2011深圳中考题改编)如图常见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填空。(装置可重复使用)

(1)检验水蒸气的存在选用装置 ;

(2)检验CO2的存在选用装置 ;

(3)检验CO的存在选用装置 ;

(4)检验某气体中含有H2、水蒸气的存在,可把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5)检验某气体中含有CO、CO2存在,可把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6)要验证混合气体含有H2、CO和水蒸气,可把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4.为设计实验证明某溶液中确实存在SO42-、Cl-两种阴离子,在试剂(1)AgNO3 (2)BaCl2 (3)Ba(OH)2 (4)Ba(NO3)2 (5)HNO3中,可选择试剂 (填序号),滴加的先后顺序是 。

【操作流程】生做-交流-展示-修正-拓展

环节1:生做师巡

环节2:展示交流(教师选取一样例进行实物投影(1)~(2))

生1:(1)D (2)C (3)E-C (4)E-D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第(3)题通过炽热的氧化铜即使变红也不能证明CO的存在,因为H2也是还原性气体,要证明CO还得同时验证其产物有CO2,故应该是“(3)E-C”

生3:“(4)E-D”即使“E变红、D变蓝色”也不能证明H2、水蒸气的存在,因为使D变蓝的可能是原来的水蒸气也可能是生成的水蒸气,所以应该先验证水蒸气的存在再验证氢气的存在,应该改成“⑷D-E-D”。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沉默)那我提一个问题,第一次D变蓝可证明原气体中有水蒸气存在,那第二次D变蓝是不是一定证明生成了水蒸气呢?

生4:不能,有可能是过量的水蒸气。在证明完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后再连接A装置除去水蒸气,D(验)-A(除)-E(验)-D(验)(形成标准)

教师:很好!通过第⑷题的讨论,在对多种物质检验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5:在检验几种成分同时存在时,如果一种成分会对另一种成分有干扰时,要注意排除。

教师:你能否具体说明一下。

生6:第⑷问中水蒸气会对氢气的检验造成干扰,在先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后还要把多余的水蒸气除掉后才能检验氢气。

教师:很好!(板书:检验几种成分混合在一起时为避免干扰要注意检验的顺序)请大家根据刚才所得的检验原则对第(5)、(6)题进行改进。

环节3:回流修改(依据从第⑷题中悟出的原则改正修改第(5)、(6)题。)

注:(5)C(验CO2)-B(除剩余CO2)-E(初验还原性气体)-C(验产物CO2);

(6)D(验水)-A(去水)-E(初验CO、H2)-D(验水生成)-C(验CO2生成)

环节4:拓展延伸(完成第4题)

[设计意图]

为覆盖考点,一道中考试题同时考查多个考点,如第3题的中考原题就考查了“现象的描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O2的吸收”、“H2、C0和水蒸气的检验”等多项技能,在专题复习中做为例题会有冲淡专题目标,通过围绕目标对该题的改编,形成由简到难的顺序呈现,较好地达成目标。第4题则是则是考查学生由气体的检验形成的标准是否能迁移到溶液中的离子检验上,体现着“多题归一”的思想,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教学反思

1. 以“错”为契机,开发学生资源,是课堂灵动的源泉。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3]:“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在复习课上,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更应重视“学”,充分“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

本节课把错误当成教学的素材来灵活地加以运用,通过示错—纠错—醒悟的过程,让学生在错误中寻找疑点,在误中思,在思中悟,思维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认识结构不协调,而示错就是故意制造或扩大这种不协调,学生的思来源于疑,疑源于错,示错得体,犹如一石投入学生脑海,激起思维的浪花,荡起智慧的涟漪,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和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反复强调[4]:“学生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力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就会换发出生命的活力;以“错”为契机,把纠错机会还给学生,“错误”也会变成无价的资源,基于“错误”的学生资源是课堂灵动的源泉。

2. 以学生为主体,由“讲练结合”转向“学评结合”,是课堂灵动的关键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论专家泰勒说:“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在传统“讲·做·讲”型的复习课上,总感觉老师讲得很透彻,学生在被动中似乎也听懂了。然而,当前面的问题再次出现时,雷同的错误又会重犯,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暴露和诊断,思维过程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讲练结合”中退隐了,教学活动异化为纯粹做题讲题的训练活动。

为提高复习效率,有必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入一种评价,通过诊断帮助学生对自己思维的合理性进行主动、自觉的判断并进行调节,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提升,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在本案例中,真实的任务(金店打假、厨房小探究、气体、离子鉴定)、弹性化的设计催生出学生丰富而又无序的“原始资源”(多种不成熟方案)。面对“原始资源”,教师在目标和标准的引导下,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不完善方案作为样例组织学生深入交流和讨论,形成大家都认可的好的实验方案的原则和标准(如第1题中的三标准“原理可行,方法简单、现象明显、操作方便,方案表述科学、规范”),在标准形成后回流对学生中其他方案进行自主修改和完善。这种在目标(教师课前制订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导向下,以教师选取的样例为评价信息的载体,通过评价的驱动,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标准,这叫做“学评结合”。在整个过程中,体现出教师这一“平等中的首席”角色,教师通过诊断暴露、知识织网、交流展示、回流提升等环节实现了从“讲练结合”向“学评结合”的行为转变。

通过“学评结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以‘错误’为资源,以标准为导向,以评价来驱动”的思想,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了由“他控”变为“自我监控”。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的:“教学绝对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

参考文献

[1] 谢绍义.略论数学纠错的教学原则[J]. 数学通报,2003,(10)

[2] 冷燕平,宋心琦.关于中学化学教学实验改革问题的思考[J].化学教学,20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