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校合作制度范文

家校合作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合作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合作制度

第1篇:家校合作制度范文

一、考勤办法

1、建立考勤登记,实行当日签到制。每周由办公室人员负责本周考勤统计,每月汇总并公示出勤情况。

2、作息时间按政府统一规定执行(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未按时签到者视为迟到,无故提前离开工作岗位视为早退。

3、工作人员因办理公务离开办公楼或不能按时签到,应提前向分管领导说明具体情况,经主要领导签批同意后告知办公室。

二、请销假程序

1、工作人员请假必须按程序报批。凡因事、因病请假者一律由本人出具请假条,实行请假登记制度。工作人员请事假,半天由分管领导批准,并告知办公室;半天以上先由分管领导签批后再报请党委书记签批;一周以上由分管领导签批后再报请主要领导签批,请假条留存办公室。未按程序报批或电话请假,一律视为旷工。工作人员请病假1天以内出具请假条,1天以上要有医院诊断证明,经分管领导同意报请主要领导批准后将相关证明转办公室。病假一律不允许后补请假手续,慢性病后补请假手续一律视为旷工。未按以上要求履行请假,均视为旷工。

2、休婚假、产假,应在休假前提出申请,分别由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批准,相关证明转交办公室。

3、凡超过国家法定假期(如婚丧、生育假等国家法定假期)规定时间,没有特殊原因未到岗者,一律按旷工对待。

4、假期期满后,应在上班的第一天向办公室负责人及批准领导销假。

5、工作人员凡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者假满未续假而逾期不归的,按旷工论处。

三、处罚办法

1、考勤签到不允许代签,如代签,双方均视为旷工。

2、工作人员无故早退,一经发现,一律视为旷工。临时工出现一次早退现象立即开除。

3、全年连续旷工15天,机关直接予以辞退,辞退人员证明上报区人事进行备案;全年累旷工30天,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及党委会议,由党委向区人事递交辞退人员报告。

4、工作人员年度出勤情况将与个人评先、年终评优相挂钩。依据办公室对工作人员全年旷工、迟到、早退统计,全年累计迟到及早退15次,只享受区财政下拨的2.5%的福利待遇,取消我单位发放的一切福利待遇;全年累计迟到及早退20次,取消我单位发放的一切福利待遇和年底我组织的外出旅游资格。同时,在年终考核中不予评为优秀。

第2篇:家校合作制度范文

摘要:校企全面深度合作,共同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评价和控制管理,是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质量,培育出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以校企合作人才共育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总体框架、评价模块和评价指标的确定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模块;质量评价指标;校企深度合作

作者简介:赖永辉,男,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水利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5-0022-02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全国高校毕业生中所占的份额和数量逐年提升,高职教育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1]要培养得到毕业后即可顺利上岗,直接投入企业生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全面参与、课程共构、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是必经之路和有效途径。[2]而其中,校企合作,通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实现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控制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重要环节。[3-5]本文以校企全面深度合作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总体框架、评价模块、评价指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总体要求及思路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目标和根本任务,是为了实现对人才培养过程和质量的控制,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质量。为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须作如下考虑:(1)需要和行业内的典型代表性企业充分合作,通过全面的协商和沟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案,确保培养的人才具备企业实践生产技能,符合企业一线生产需要;(2)在评价工作的总体布局及管理上,需要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把握上控制和把关,确定人才培养要达到的标准和目标;(3)既须考虑单一环节的教学实训培养,也需要全面综合考虑整个培养过程的合理性和连贯性;(4)既须考虑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需要,也需要重点兼顾考虑培养个人素质素养的要求;(5)须同时考虑校内培养阶段的实效性、毕业时检验的培养质量与效果实效性;(6)既须考虑到传统的教学训练模式,也考虑适度的借助校企合作项目实现学生锻炼和培养的模式。从而,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的全面、综合、科学,为培养好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总体框架及评价模块

根据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总体要求及思路,确定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总体框架。该框架架构上一共分为5个控制模块,分别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控制模块、人才培养全面性控制模块、教学效果管理控制模块、支撑管理制度及平台模块、毕业培养效果质量控制模块等,具体见图1。在制定评价方案时,由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赋予数值和具体的评价方法模式;在具体实施和控制过程中,则以学校、企业评价结果为主,兼顾考虑行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意见。

三、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为隶属于各评价模块的下设评价指标。具体指标,经近年来多次与各相关代表性企业座谈研讨,总结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控制模块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是确保能否真正培养出企业生产所需的合格人才的关键和核心。对该模块,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控制指标:(1)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评价指标;(2)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面向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评价指标;(3)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合理性和全面性评价指标。要兼顾考虑到能力要求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要求,而在能力方面,又要全面考虑到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4)培养过程质量要求评价指标。主要应全面包括政治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考核、实践与实习要求、人文素质培养与体育锻炼要求、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等各个环节和方面;(5)培养结果质量要求评价指标。评价和考虑要点主要包括初次就业率、就业质量、双证获得率、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程度、学生对就业单位满意程度等。

(二)人才培养全面性控制模块

本模块主要分为:(1)学生入学时的个人原始档案归档管理评价指标;(2)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经历评价指标;(3)专业学习质量监控评价指标;(4)相关过程档案管理评价指标;(5)毕业后的回访调研档案的全面性和完备性评价指标。其中,要尤其注意企业介入和参与过程资料记录和档案情况。

(三)教学效果管理控制模块

教学效果管理控制模块是最为体现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培养效果和职业能力养成的模块。对该模块的评价,应对应分阶段、分学期,对各门课程学习情况,具体分为:(1)校企合作专业教学理论教学评价指标;(2)校企合作实践实训教学评价指标;(3)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学习评价指标;(4)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习评价指标;(5)校企合作实效性控制评价指标;(6)校企合作项目学生锻炼评价指标等。

(四)支撑管理制度及平台模块

本模块主要分为2个评价指标:(1)人才培养组织机构及运作平台实效性评价指标;(2)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五)毕业培养效果质量控制模块

本模块主要分为:(1)学生就业时的双证获得率评价指标;(2)起薪水平评价指标;(3)初次就业率评价指标;(4)毕业生工作能力评价良好率评价指标;(5)毕业生个人素养评价良好率评价指标;(6)专业对口率评价指标;(7)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程度评价指标;(8)学生对就业单位满意程度评价指标。

科学、合理、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块及指标是实施学生综合考核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和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有了校企合作共同确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才能确保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生产的职业素质要求和个人素质素养要求。

四、结论与思考

总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需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高职院校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实训教学培养是主线,培养过程评价控制是关键。而要做好上述工作,校企全面深度合作,共同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评价和控制管理极为必要,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应用价值和意义;(2)人才培养过程的评价控制管理,应与行业内企业全面合作,广泛调研和充分协商,确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总体框架、评价模块、评价指标,对该过程要予以重点关注和重视;(3)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框架、评价模块、评价指标并非一经确定即不再改变,而是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和改变的,应与时俱进,时刻做好与行业、社会的密切联系,根据社会需求的改变和进步适时更新和调整;(4)人才培养过程的评价控制管理过程中,由于固有理念、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

与思路的影响,加上支持资金、改革政策等配套条件不充足,按照企业生产岗位所需制定专业发展目标会遇到一定的困,需要相关教育部门、院校在宣传教育、理念更新、政策条件扶持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才能切实解决有关问题,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进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长远,齐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困厄与出路[J].职教通讯,2014(19):66-69.

[2]王健.基于新兴产业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7):53-59.

[3]常晓茗.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98-100.

[4]牛志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3-16.

第3篇:家校合作制度范文

关键字: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医院消毒;评价

医院消毒是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的有效手段之一,评价医院消毒工作质量就是从事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人员时常用到的一种工作方法。当前很多评价医院消毒工作质量的方法都采用的是简单将各个医院消毒因素或者指标相加,然后通过算术平均数的方式得到合格率的方法。但是因为医院消毒工作所涉及的面较广,各个因素或者指标的重要程度也都不能等同,因此算术平均数这样旧的评价方法就不能准确的将医院消毒状况客观反映出来,特别是不能公平比较出医院的消毒工作质量。

一、 评价医院消毒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医院消毒工作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医疗质量的维护、对医患安全加以保障的一项重要手段。有计划、系统且连续的进行医院消毒和感染检测的开展,是有效开展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以及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流行爆发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医院消毒工作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而且医院消毒管理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加以贯穿,也正是因为这种日常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医院消毒管理不能出现任何松懈,而且还需要保证其消毒工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保证医疗安全,进而提高医疗质量。因此,更突显出医院消毒工作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只要了解和掌握医院消毒工作质量的现状,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 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的应用概述

(1) 总目标的分解细化

以分析医院消毒工作质量为总目标,再结合医院消毒工作所具有的性质及其任务进行总目标的分解细化,进而进行子目标的建立,然后在子目标以下再进行分层,在最下层的便是数量指标亦或者是工作质量,进而形成了医院消毒工作质量的目标树。也就是在A层医院消毒工作质量的下层分为B1医疗用品灭菌质量、B2消毒药械质量以及B3环境消毒质量,B1的下层分为C1医院灭菌医疗用品卫生质量(卫生质量合格率),C2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质量(卫生质量合格率);B2的下层为C3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合格率)、C4应用中消毒液(细菌检测合格率)以及C5紫外线灯(紫外线辐射度值合格率);B3的下层分为医护人员手消毒C6(细菌检测合格率)、C7室内空气消毒(细菌检测合格率)以及C8物体表面消毒(细菌检测合格率)。

(2) 医院消毒工作中的权重系数

根据上述各个项目在医院消毒工作中所占有的重要程度,它们所对应的权重系数也会在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中用到,这里借鉴了以往文献中所得出的权重系数,其权重系数均由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并且会在进行医院消毒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使用到,各项目的权重系数分别为:灭菌医疗用品的权重系数是0.4328,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权重系数是0.2163,压力蒸汽灭菌是0.1777,使用中消毒液是0.0721,紫外线灯辐照度是0.0292,医护人员手消毒是0.0388,室内空气消毒是0.0214,物体表面消毒是0.0117。

(3) 计算综合指数V(X)

其中各指标权重系数为Wi,各指标的合格率为fi(X),也就是某一医院某项的检测结果;综合指数

就是反映医院某个时期的消毒工作质量,例如V(X)=灭菌医疗用品合格率0.4382X+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合格率0.2163X+……+物体表面合格率0.0117X。当V(X)算出来愈大的时候,就反映出医院消毒工作质量就越好。

三、 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与算术平均数法的比较

1、 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对医院消毒工作质量的评定

这里通过对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的运用,对某市6所综合医院的消毒工作质量进行评定,所得出的结果分别是:

2、 算术平均数法与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的比较

如果采用算术平均数法的方法,那么简单相加了各项指标数据,所得出总检测样品合格率所显示出的医院消毒工作质量的位次分别为E(95.59%)F(90.18%) C(85.38%) A(83.47%) D(69.36%) B(67.83%),而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由上表可得的位次应该是E(99.00%)F(96.39%)A(91.96%)D(69.36%)B(67.28%)C(65.89%)可以发现该种方法的出来的结果与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的结果是不一致的,但是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考虑并且也通过了一致性的检验,因此所得出的结果会更加公正和科学。

通过实例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克服了算术平均数法这样简单相加各项指标所造成的不公正性,而且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不仅仅对医院消毒工作所涉及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划分,同时还将权重的作用加以充分的显示。同时既能够进行各单位间的同期横向对比,还能够进行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而且该方法的计算并不复杂,只需要得到医院消毒相关的各因素和指标的权重系数,就能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数据。

参考文献:

[1]张炳新,左改珍. 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03:200-202.

[2]伍学元,文萍,石琳. 应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J]. 中国病案,2009,03:21-22.

第4篇:家校合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结构;功能;校企合作制度;构建

作者简介:吴学仕(1984-),男,山东潍坊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基金项目:2014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专项课题“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研究――以江西省为例”,主持人:吴学仕;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研究――以江西省为例”(编号:15JY13),主持人:吴学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0-0035-04

校企合作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1]《纲要》的内容为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目前,制约校企合作深层发展的瓶颈未必如某些研究者所言――校企合作制度缺失使然,我认为这与对校企合作制度,包括其结构、功能、应然要求、各利益相关者定位等基础内容,理性认识相关性更大。更重要的是,理性认识制度与校企合作制度是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的逻辑前提。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顺利实现校企合作制度化过程。钱学森指出:“系统科学辩证法实是我所说的从系统科学到哲学的桥梁――系统论的一部分。我看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2]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对校企合作制度的理性认识,也为了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框架的实践需要。本文试对校企合作制度的结构与功能做初步性探索。

一、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涉及三个重要基础概念:制度、结构与功能。在深入探讨之前,分别界定如下:

(一)制度

1.强调制度的制约性。经济学家,尤其是经济史学家,他们尤其注重制度的制约与规制功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对制度进行定义时,就归纳了其特征:“制度完全类似于竞技体育运动中的比赛规则,也就是说,他们包括正式的、书面的规则,以及通常是非书面的行为律令,对正式规则起着基础与补充作用……如果运动员违反正式的规则与非正式的律令就会被制裁与惩罚。因此,制度运行的实质内容之一,就是确保违反规则与律令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以及受到严厉的惩罚。”[3]

2.强调制度的规范性。关于制度理解的第二大阵营就是规范性观点。其实,大多数早期社会学家――从涂尔干到帕森斯再到赛尔兹尼克――都持有这种观点。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马奇和奥尔森的制度概念:“在科层制与组织研究中存在一个共同的假设:组织会遵守规则,组织中很多行为是由标准的运行程序所规定的……我们在政治组织中所观察到的行为,都反映了人们做他们被假设要做的那些事情的习惯性方式。”“行为受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制约和支配已经是经验社会科学中的常识,尽管自我利益浸透于政治之中,但行动更多的是基于发现合乎规范的行为,而较少建立在对其他选择的回报的精心计算上。因此,像其他行为一样,政治行为可以用职责、义务、角色、规则等术语来描述。”[4]

3.强调制度的文化性观点。持有该制度概念的学者认为制度的文化性元素构成了关于社会实在性质的共同理解,以及构建意义的认知框架。这类制度主义者主要包括格尔兹、道格拉斯等人类学专家,伯格、戈夫曼和迈耶等社会学家等。伯格与汉斯弗里德・凯尔纳指出:“事实上,任何人类制度都是意义的沉淀,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都是意义的结晶化和客观化。”再如,道格拉斯指出,我们应该“视文化为认知的容器,在这种文化容器中,各种社会收益得以界定、分类、主张、谈判,并以斗争来解决。”[5]该观点强调了以社会为中介的共同意义框架,对于理解制度内涵具有非重要要的意义。

以上内容我们对制度概念进行了归类与分析,在此本研究对制度做一个综合性的定义,即“制度包括为社会生活提供稳定性和意义的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要素,以及相关的活动与资源。”[6]基于此上位概念,我们可以对制度下位概念――校企合作制度――进行界定。所谓校企合作制度指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行为提供稳定性和意义的规制性、规范性与文化―认知性要素、以及相关的活动与资源。

(二)结构

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7]。首先,结构反映的是系统的内部关系,是系统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系统是由要素有机联系组成的整体,要素的有机联系成为系统结构的基础。其次,作为系统内在联系与规定性,系统的结构与质的规定性是密切联系的范畴。当仅仅将系统结构理解为系统要素的时间、空间及时空分布形式时,就会陷入将系统的结构仅仅理解为一种量的规定性的误区。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系统之中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其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即系统结构便有了质的规定性的意义。再次,系统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相对稳定性并不意味着系统结构是静止的,仅仅是一种平衡的结构,而是在系统各要素的运动变化之中表现出来的动态稳定性,是变化发展之中体现出来的不变性。

(三)功能

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是系统内容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时空形式的外在表现形式[8]。

以上功能的概念主要是从关系的角度做出划分的,以此来表明系统结构的内在性及系统关系的外在性。具体如下:首先,功能的体现必须是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也就是说,一个系统只有对于环境及其他系统开放,才有功能可言。没有内部的联系,就不会形成系统的结构;没有外部的联系,更谈不上系统的功能[9]。其次,功能的发挥具有瞬时性。由于系统的功能是与环境相联系的,即功能与环境的状态及其变化有关,环境一旦发生了变化,系统的功能就可能随着发生变化[10]。再次,系统功能表现为多重性。一定环境下,一个系统可以表现出多种功能;环境不同,同一个系统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功能[11]。

总之,作为表现于外的系统的外在规定性,功能体现了一个系统对于另一个系统的意义,一个系统对于另一个系统的价值。

二、校企合作制度结构

(一)校企合作制度结构内涵

制度通过提供一系列规则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减少交易费用,保护产权,促进生产性活动。因此,对制度结构的剖析,是制度分析的理论前提。就制度系统而言,作为其子系统的校企合作制度同样具有此特性。基于上述制度与结构的概念,可以总结出校企合作制度结构的内涵。所谓校企合作制度结构指的是校企合作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准确把握校企合作制度结构内涵基础上,探讨校企合作制度结构就是校企合作制度进行结构分析。

(二)校企合作制度结构分析

校企合作制度结构分析就是要分析校企合作制度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然而,结构分析的视角多种多样,从不同的维度入手,得出的校企合作制度结构也不尽相同。本文拟从横向维度,即校企合作制度构成要素,对该其进行制度分析。

从构成要素维度进行结构分析,校企合作制度主要包括三类要素:社会认可的校企合作非正式规则,国家、政府及行会等组织制定的正式规则及校企合作制度实施机制。对此三类要素分析如下:

1.校企合作非正式规则。该非正式规则指社会认可的学校与企业在合作办学过程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校企合作非正式规则的出现远早于正式规则,即人为设计校企合作正式规则之前,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主要靠非正式规则来规范与维持。另外,在整个校企合作制度框架内,正式规则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主要还是受非正式规则规范。但是,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非正式规则是对正式规则的扩展、细化与补充。

校企合作非正式则包括社会认可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及意识形态等因素。其中,意识形态是非正式规则的核心内容。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意识形态就是人力资本。较大的意识形态拥有量能够减少个人或组织“搭便车”或违反规则的可能性。

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企业对流动性较强的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企业投资培养的学生未能留在投资企业内服务,而是选择了其他企业,尤其是竞争性企业。投资企业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会一无所获,所以,久而久之,经过无数次的利益博弈,企业最终会选择坐享其成或等待其他企业投资培养学生,然后利用相对较高的工资优势“挖墙脚”,即产生经济学中的“搭便车”现象。长此以往,试问有哪个企业愿意为校企合作投资。

2.校企合作正式规则。该正式规则是指国家、政府、行业等组织人为有意设计的与校企合作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条例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校企合作正式规则具有三方面价值,主要体现在:

首先,界定各利益相关者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分工。校企合作并非仅仅涉及学校与企业两个行为主体。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较庞大、复杂的系统,主要行为主体还包括政府、行业及其他相关社会团体等。在合作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职责应如何划分;具有不同职责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协同实现校企合作目标;又如何确保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等等,以上内容都需要国家、政府及行业等组织设计正式规则予以界定。

其次,约束利益相关者行为。即界定各利益相关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任何个人与组织都追求以最小的努力(或成本)换取约定好处的行为可能会危害他人的利益。也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中指出的“为人们定出‘选择空间’的边界”。除此之外,校企合作正式规则还具有使能性价值。即许可某些利益相关者采取行动,获得特殊权利等。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指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12]与正式规则相比,校企合作非正式规则则不具有使能性价值。

第三,惩罚。对违反正式规则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进行惩罚,使行为者付出相应代价。

3.实施机制。实施机制指的是校企合作制度的实施机制。判断校企合作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除了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是否完善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该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离开实施机制,制度形同虚设。随着对校企合作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习惯于将校企合作效率不高的境遇归结为制度缺失,往往忽视对实施机制的关注。校企合作制度的实施效果固然取决于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制度设计,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多个利益相关的行为主体,他们基于自身的利益、权能、策略等相关变量的考量,在公共理性与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会在相互博弈中形成自己的行为逻辑,每一种行为逻辑又会支配行为主体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这其中不乏有悖于校企合作目标的行为。因此,必须通过强制性措施保证契约的实施。

校企合作实施机制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首先,校企合作是一项异常复杂的利益均衡过程。过程越复杂,则建立实施机制的必要性越强。比如,在计划经济时期,大量企业自办学校,培养自身需要的人才。这种形势下的企业与学校同属一个共同体,校企合作过程也非常简单,与之对应的实施机制也非常简单;其次,人的有限理性及机会主义行为动机的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利益相关的行为者基于自身行为逻辑,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当该行为的预期效用超过将时间及另外的资源用于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效用时,便会选择违约。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校企合作实施机制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三、校企合作制度功能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对系统的描述有内部描述和外部描述两种方式:内部描述本质上是“结构的”,是以状态变量和他们的相互依赖来描述系统的行为;而外部描述则是“功能的”,是以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描述系统行为[13]。作为一个系统,校企合作制度也是从其结构与功能两个维度进行描述。之前已经探讨过校企合作制度结构问题,接下来的内容重点分析校企合作制度功能。

(一)校企合作制度功能内涵

校企合作制度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功能指的是该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及功效,是对校企合作制度属性的一种表征。

(二)校企合作制度功能分析

校企合作制度具有哪些功能,这确实是一个难以简单概括的问题。本研究借鉴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力图较完整的分析其功能。

1.降低校企合作成本。这是由经济学视角对校企合作制度的认识。制度经济学代表人之一――康芒斯,提出“生产”与“交易”两个相对应的概念:“生产”指人对自然的活动,而“交易”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活动[14]。后来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将经济学方法引入到制度及其运行分析。再次,可以通俗的理解交易成本,即交易成本是指完成一项活动时,活动各方在活动前后所产生的与次交易相关的成本总和。交易成本的决定要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交易要素,即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对手的数量;另一类是人的要素,即人的有限理性与人的投机取巧行为。

以此类推,在所有领域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有成本的,因此,校企合作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往也不例外。在此,可以将校企合作交易成本理解为各利益相关者顺利实现校企合作目标所投入的全部费用,包括合作管理与协调成本,资源配置成本,获取信息成本及制度维护成本等。正因槿绱耍人们才会试图通过较合理的制度设计,降低合作中的交易成本。

2.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强调分工能够给人们带来效率的同时,却忽略了分工的协调成本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就是人们在分工与协调过程中经过多次博弈而达成的一系列契约的总和。制度为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分工中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从这个意义上讲,校企合作制度是各利益相关者为适应各种环境及其不确定性的一系列契约的总和,其目的在于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及人们行为的不可预期性,使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易于产生信任,易于协调,从而提供较稳定的预期。因此,校企合作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可以被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及不同程度的相关者接受与认可,产生共同的意识,久而久之,经过他们无数次的博弈,该制度将最终演化成为其共同的信念与价值观。如此,便可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3.为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提供预期。作为制度整体而言,由于其本身的稳定性,使人们在行动之前便可知道该制度安排意味着什么,其结构又是什么,此即制度预期。校企合作制度是制度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具有此项功能。首先,各利益相关行动者根据校企合作制度提供的信息,便可确定自己的行动框架:怎样行动;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违反以后会付出何种代价等等。其次,根据所提供的制度信息,各行动者还可以预期其他行动者的行为。校企合作过程是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博弈过程,相关者之间势必会产生互动,因此,行动者在确定自己如何行动的同时,获取其他行动者的信息也非常重要。正如拉坦和速水所说,制度提供了对于别人行动的保证,并在经济关系这一复杂和不确定的世界中给予预期以秩序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1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7][8][9][10][11]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3]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

[4]詹姆斯・G・马奇,约翰・P・奥尔森.重新发现制度:政治的组织基础[M].张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5][6]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第三版)[M].姚伟,王黎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第5篇:家校合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经济 农业产业化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又称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尤其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新型的农业合作关系,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归大堆、硬撮合”,而是农民在分工协作基础上的自发性地广泛联合,是农业生产者自愿结合起来,将资金、劳动、技术和其他生产资料作为股份入股,按自主劳动、经营和民主管理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从而实现互利的目的。

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

农业作为一个弱质产业,使得个体的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农业经济主体的合作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市场地位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合作经济组织的一般特征。包括成员的自愿加入和退出、民主平等管理、互助共赢和利益共享等。

2.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协作经营。农业作为特殊的行业,即经营模式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从而农业经营的个体经济就是家庭经营经济,这使得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更带有社区性和综合性。

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启动有较大难度。农业经营是一种典型的分散经营,尤其是传统农业,其商品化率很低,农民的合作欲望和合作意识不高,这说明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市场竞争有着密切的关系。

4.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于壮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但由于农民的合作意识较差,自我管理能力不高,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启动和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在教育、培训和信息方面予以积极的支持。

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基本原因

1.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需要农业合作制。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农业生产越专业化、商品化,就越要求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或联合。如果利用非经济手段强行地把不同的农户组合到一起,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在各个农户之间,出现相当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各个不同环节、阶段由不同的生产组织去完成的情况下,彼此之间才有合作的必要。

2.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农业需要合作制。分散的农户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骤增;农业还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产业,单家独户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

3.农产品的易腐性和农业资产的专用性使农民需要合作制。大部分农产品具有易腐性,特别是蔬菜、水果和畜产品等,这些产品一旦成熟或采摘以后,如果不进行储存或加工,就必须马上卖掉,否则就会腐烂,农户会因此蒙受损失。农业生产中所购买或建设的许多生产资料具有专用性,若放弃该项经营的话,处理这些资产的价格也非常低廉。为了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农户也在寻求长期的合作。

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需要合作制。一般来说,农户的经营规模比较狭小,单独采购生产资料难以获得价格优惠和运输上的经济实惠,单独出售农产品也难以卖得好价钱。在生产中单独使用某些大型农业机械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也可能变得不经济。农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盈利,就需要通过合作制联合起来,借助外部交易规模的扩大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寻求规模经济。

5.农业合作制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合作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的扩张是农业合作制产生的土壤,而农业合作制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为它的进一步协调发展起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晓霖,方天堃.对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一般性思考[J].南方农村,2005,(4):17-19.

[2]蒋康穆,王学林.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相关措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8):44-48.

[3]刘劲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主体模式及治理机制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273-276.

[4]王海娟.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J].现代化农业,2008,(10):37-38.

[5]巫肇胜.我国现阶段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44-48.

[6]云南省盐津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报告[R].2006.

第6篇:家校合作制度范文

曝露出来的问题是:董事会长期由“门外汉”把持,董事经由合作集团的会员选举产生,但缺乏专业技能,整个组织由外行领导内行,决策效率低下;仅有唯一一名独立董事;董事会的选举存在着政治干预,由于合作社的背景,合作集团的一些政客性会员将不合格的牧师选举出来担任董事会主席;董事会缺乏危机情景意识,集团旗下的合作银行由于之前的过度收购,近年来巨额亏损。

让人失望的Co-op小店

2009年8月我作为国家留学基金访问学者初到英伦,租住在诺丁汉大学Jubilee校区附近的P&J 旅馆。P&J是英国经典的家庭式旅馆,每天提供丰盛的英式早餐,但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就得自己解决。于是我就到学校附近的一家便利店购买面包、罐头、牛奶等充饥。Jubilee校区附近的便利店是一家标志为英国合作集团(Co-op)的小店,虽店面狭小,但商品琳琅满目。

异国超市的面包、牛奶等丰富商品,以及那些标明 Co-op的专有品牌肉制品、鱼制品等产品,特别是buyone get one free(买一赠一)、special offer(特别优惠)等优惠营销策略,让初来乍到的我十分欣喜。因为它离学校非常近,而且附近有邮局、理发店等,俨然是一个小商业中心了。要知道,在英国一般中等城市中的小镇,有几个小店集中在一起,就足以构成商业中心。我以为,自己会是Co-op的常客了,今后会经常光顾这家小店。

但当我2010年1月末结束访问学者生活时才发现,对于这家Co-operative小店的光顾主要就停留在了最初的一两周内。在英国的整个大半年时间里,我主要都去城里的Tesco(国内翻译为“乐购”)、城郊的Sainsbury(未进入中国)等两家大型超市购买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什么我会舍近求远呢?比较了Co-op与Sainsbury、Tesco等大型超市,我发现在竞争中Co-op处于下方。

首先,Co-op大都店面小,定位于便利店,就产品的丰富程度而言根本无法与大型超市竞争。其次,Co-op的商品仅部分拥有自己品牌(大概一半左右,这些商品来自会员),而Sainsbury、Tesco也都发展有自己的品牌。Co-op搞的一些买一赠一活动的商品,基本是临近到期而被迫给予优惠的快速消费品,说明它的商品流转不畅、库存周期长。

再者,由于Co-op是合作经济,拥有大量的农村社员,如果结合地利(离居民社区近),提供一些生鲜产品(如蔬菜等农副产品,要知道,英国城市和城镇都是没有菜市场的,这一点和中国不同),它是否能有优势呢?Jubilee校区附近的这家Co-op便利店,它确实有一些青椒、土豆、西兰花等蔬菜。可是就在这个小商业中心,在Co-op便利店的边上,存在着一个家庭式经营的农副产品小店,专卖各类蔬菜、鸡蛋、水果等。一位老父亲带着两个女儿,每天笑容满面地进货、卖货、收银,并和顾客寒暄。从产品的丰富和新鲜度来看,这个小店远超过隔壁的Co-op。这样,在生鲜农副产品的竞争中,Co-op与家庭小店相比又落后了。

当然,必须说明特别重要的一点是,Co-op在价格上与Tesco、Sainsbury相比没有竞争力,它大部分商品比大型超市贵。对于存在消费预算约束的人(比如我,还有留学生们),是宁愿坐车去城里或城郊的大超市,也不愿享受Co-op“地利”的。当然,我们也并非Co-op的会员,不会享有它的积点或者银行贷款、保险等其他服务,也不持有它的信用卡,这样就更不会考虑在Co-op店里消费了。

合作社经济的先天病

在对英国合作集团治理失败的讨论中,长期研究合作经济的英国Stirling大学教授Johnston Birchall认为:合作社经济天然就被人们认为是难以治理的,以至于若普通公司发生亏损,人们会询问企业亏损的原因是什么?而若合作经济发生了亏损,人们就会对合作经济本身的合理性和生存的可能性提出质疑。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合作经济的基本特征,它们是:由会员选举产生董事会;一人一票制;会员对企业经营决策有影响力。

Birchall教授认为,合作经济存在优点:考虑客户和消费者、生产者的利益,有立足长远的价值取向,但是董事会缺乏资源,并且企业效率低下。而普通公司制私有经济的优点是:决策和执行效率高,利润动机明确,董事会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缺乏对社会和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二者各俱千秋。

混合所有制的新含义

英国合作集团治理危机的爆发和讨论,使得我回想起留学英国的Co-op小店,使得我对英国合作集团失败的根源有一个切身的体会。今天的反思,并非出于对异国往昔逝水年华的流连,而是为了今天国内企业改革道路的思考。

我想起国内对企业改革道路的探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股份制刚刚确立、地位尚未稳定的初期,当时我国城镇和农村曾经出现过股份合作制经济,主要在农村企业和乡镇企业发生过。它的特征是:实行一人一票,出售股份;按股分红,但决策机制是一人一票。这种过渡性质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存在不久就让位于一般的股份制,被称为现代企业制度。今天来看,历史上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和英国合作集团的治理模式是相似的。

当前,在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均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提倡搞员工持股,中国证监会也在上市公司层面鼓励实施员工持股。但是员工持股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员工股东比较短视,比如注重分红、缺乏战略眼光;岗位辞退困难;大量员工股东导致决策效率下降;员工股东选举的董事缺乏外部资源等。这些问题和英国合作集团由会员主导的企业治理,出现的根源是一致的。

因此,当前在探索我国国有企业新公司治理模式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合作所有制在对社区、社会责任的承担,对消费者利益的长远重视等方面的优点,同时不能忽视广泛的员工持股、员工决策可能产生的弊端。

第7篇:家校合作制度范文

高等院校是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高校获得了大量的国家科技投入,具有较好的科研平台和先进设备。另一方面,高校在技术研发领域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高校产生的大量科技成果在国家科技进步中占了重要比重。长期以来,由于制度的束缚,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较低,高校及研究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强。对此,本文指出国家应尽快出台符合市场规律的高校专利转化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专利成果转化机制,对高校专利成果转化进行统一专业管理,最大限度的激励相关主体,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的使用效益,同时也服务于国家的科技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一直缺乏市场转化的动力,获得后往往就被束之高阁、无以为用。反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把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的方式,使大量由公共财政支持的科研成果最大程度的转化成了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量随年激增,体现了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但专利转化率最高却只有3.22%,且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我国整体科技成果转化率同发达国家的相对水平。对此,本文将通过细致的对比国外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的国情与实践,从民商法和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对科研成果转化相关方的权利义务体系进行构建。并且通过实证分析对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市场环境给出建议。

国外经验介绍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对专利管理水平较高,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层面对专利转移转化的认识、能动性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给专利的高效率转移转化提供了内部动力;二是国家层面,通过立法、优惠的财税政策以及产学研合作协调机构和规范的制度创新,为高校专利转移转化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虽然中西方管理体制存在差异,但从高校专利管理的角度来说,仍有许多先进经验可资借鉴。

(一)美国经验介绍

从历史进程来看,美国大学发展存在两个大的机遇期。第一个机遇期是在二战期间,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一批研究型大学主动对接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学校的科研潜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第二个机遇期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大学与产业界在信息技术密切合作,逐步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美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美国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合理,职责明确,管理内容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以及运用。斯坦福大学的OTL(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模式是当代西方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的标准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技术转移为主进行自主经营;自收自支,所有费用都在经营中解决;拥有一支具备科技、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高水平的技术管理队伍。斯坦福大学发明的OTL管理模式受到许多西方国家高校的采用,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二,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美国大学尤其关注获得社会力量,特别是产业界的支持。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其科研项目的来源主要是资助研究,包括外部资助研究和校内资助研究,以外界资助为主,包括联邦各级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民间组织的资助甚至是捐赠。

第三,重视激励政策,改革收益分配方式。《拜杜法案》是美国1980年颁布的一项专利修正法案,其核心是规定由政府经费支持获得的发明专利,原则上归发明者所在的研究机构所有,并且必须与发明人分享许可收入,给发明人以奖励。激励政策的实施提高了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美国专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拜杜法》实施以来,到2008年,美国高校技术转让已为全国经济做出了300亿美元的贡献。

(二)德国经验介绍

德国高校的专利转移转化模式最重大的特点是是目标始终如一、过程持续长久、效率极大化,由此形成了德国专利转移转化管理在高校教育中的典型模式:双元制教育。该教育方式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应用为目的,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交替进行,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其基本运行方式为:

第一,面向市场,企业需求与学科特色相结合。高校与企业共同寻求供需平衡点,根据自身需求和特色寻找合作对象。由企业提出科研计划,由高校进行研究开发,并由双方共同推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比如,弗朗霍夫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是目前德国联系企业与高校合作机构的代表。该机构承担着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和扩散的重任,为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协会下属研究所与大学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并实行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研究所科研工作坚持市场导向:(1)面向产业界现实需求,围绕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和产品研发服务;(2)依托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面向未来产业开展导向性研究,MP3的发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弗朗霍夫协会之所以以对产业界的巨大贡献而着称世界,就是因为它始终扮演着一个推动和引领产业发展、链接现实与未来进步的角色。

第8篇:家校合作制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实现建议;中职学校;广西交通运输学校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新形势。如何有效破解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资金紧缺、设备落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招生难、就业难等一系列难题.促进学校稳健快速、持续和谐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成为摆在各中职学校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些学校的成功事实证明,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抓准校企合作这个关键,探索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化解学校难题,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这里,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与海尔集团的典范性合作取得的成果为例.对校企合作促进中职学校发展做简要论述。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方向及典范

1.校企合作的现状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已经意识到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大胆实践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大多数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还仅仅停留在建立实训基地、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协议、为企业职工开展短期培训等小范围、少项目的中浅层次上,利益、文化等多方因素难与企业融为一体,双方合作效果有限,亟需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实现最大化双赢。

2.校企合作的方向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为明确地提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政策已为中职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更应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切实开展校企深层合作,推进产教结合,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学校教学和育人的方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办学宗旨。

3.校企合作的典范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一直把“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制度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来研究与实施.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内源型产教结合办学思路。学校共与海尔、美的、步步高等3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其中与海尔集团的合作成效尤为显著。2003年底,学校与海尔集团签订协议,联合建立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海尔培训中心.企业提供教学样机和培训定单,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合作培养适任海尔顾服岗位的技术人员。通过合作引进海尔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在校园里树立起一面鲜明的旗帜。经过几年的内化发展,学校与海尔集团的合作不断深化,到2007年,已经达到“三中心合一”(“三中心”即海尔在全国各大省市设立的培训中心、技术中心、备件中心。培训中心以订单方式向海尔服务商提供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技术中心负责提供服务技术支持及教学案例。备件中心负责给全区服务商配送备件:目前广西区域“三中心”全部落户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是全国唯一一家),成为海尔集团与地方院校合作的典范。

二、校企合作对中职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校企合作使校企双方获益。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劳动者、降低员工流失率、减少培训成本、场地成本、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竞争力等等。这里不再赘述。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可以成为打开学校发展殿堂大门的钥匙.成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跨上新台阶的云梯.在缓解办学资金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研教改、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各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促进学校缓解办学资金短缺压力

校企开展深层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建立实验室、实训基地,甚至企业直接投入一定经费或设备,在校内或周边建立工厂,实现“产教研一体化”,不仅为学校节约资金。更可以创造可观效益。如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海尔技术服务中心,主要业务是提供服务技术支持、特种电器维修、商场不良品鉴定、教学培训实习及教学案例等。年均服务工单近万条。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海尔备件物流中心,作为海尔区域备件库,为广西海尔服务商提供备件支持,同时为全国备件库提供备件周转调拨。2006年以来年均发货量都在700万元以上。2009年,海尔备件物流中心被广西教育厅评估认定为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2.促进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生中录聘的,他们专业水平较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点是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与企业合作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经常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学校给教师开展讲座培训和现场教学指导,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还利用假期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安排专业教师给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教学,师资队伍不断得以优化。

3.促进学校深化教研教改

学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深入企业,融入企业,参与企业产品研究、项目开发,反过来可以将在一线掌握的新信息和实践经验应用于教学,促进教学研究与改革。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机电专业科长黄兆牛同志(兼项目经理)在与海尔集团的合作交流中,积极探究和总结实践经验,组织实施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在全校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该项目获得广西中职教育教改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

4.促进学校强化内部管理

一个好的企业,必定有好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这就是大多数提倡“制度第一,总裁第二”管理理念的企业都能取得成功的奥秘。相反,许多中职学校却往往存在制度不健全、流程不顺畅的现象,造成内部管理薄弱松散,大大降低工作效率,进而造成人心涣散甚至衍生其他负面问题的不利局面。如果善于引进合作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流程,结合实际运用于学校管理。必将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增强保障。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大胆借鉴企业经验.率先建立并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stcw78/95国际公约及标准的认证.成为广西首家建立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的院校,对于学校近年来陆续获得“国家级重点中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自治区示范职业学校”等成绩荣誉,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保障作用。

5.促进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从学生管理、教学改革、实训实习等多方面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开展实践教学以及开办专门的企业班实行订单培养。更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比如,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海尔技术服务中心对该校学生全面开放,除了安排常规实训教学,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到车间观摩学习,目睹真实故障的排除过程,认识市场罕见的特种电器(如价值六七万元的医用冰柜等),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感受了企业文化。尤其是师傅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更让学生深受感染。又比如,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海尔培训中心,2003年成立以来年均培训量达1000人次以上,培训在校生已达700多名(含兄弟学校200多名),均获得要求比较严格的海尔上岗资质:培训农民工3000多名,技术合格,素质达标,成为一百多个海尔服务商旺季用工的生力军。学校专设“海尔班”,学生在校攻读专业知识,同时,作为海尔服务网点的签约学徒或员工的双重身份接受海尔培训中心的系统培训。学生经过强化培训获取海尔上岗证。定期参加带薪实习,切实提高技能。

6.促进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其优秀的文化,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广大师生的精神风貌和工作学习风气,而且对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都有着极为正面的影响。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与海尔集团合作就十分重视文化融入,将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上墙——比如“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理念等,经过熏陶认同和内化吸收,对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效率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7.促进学校破解学生实习就业难题

与企业共同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甚至建立公司、工厂,是校企合作的重要部分。这就破解了许多中职学校每年为安排学生实习就业而感到头痛的重大难题。比如前面说到的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三中心合一”以及专门开办“海尔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8.促进学校走出招生困境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校在教研教改、师资建设、内部管理、校园文化、人才质量等各方面得以加强和提高,特别是促进学生实习就业——通畅了这个“出口”,必然会带动、兴旺招生这个“进口”,推动学校驶人“进、留、出”良性循环、科学和谐发展的快车道。

三、校企合作的实现过程、存在问题及建议

1.实现过程

校企合作的内容不同、模式不同,实现的过程就自然有异。这里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与海尔集团的合作为例,其实现过程可以分为调研分析、建立模式(型)、运行监控和反馈改进四个阶段,见图1:

2.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校受传统观念影响,合作意识和主动意识不强。影响合作的效果

由于中职学校传统习惯而导致的自身惯性和惰性,导致合作办学的意识不强,与企业合作的主动性不高,合作方式往往流于形式,无论是形式的创新还是内容的开拓,都难有实质性、突破性的进展。从实际情况看,很多中职学校依然固守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往往作为理论课程的验证和补充,被视为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没有确立实践教学的独立作用和地位。

(2)企业受眼前利益影响,人才战略和长远意识不足。影响合作的层次

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只满足于目前的生产效益,对于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认为即使不通过校企合作也能获得技能人才,合作积极性不高,使学校寻求合作时遇到较多阻力。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也只是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合作上,与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有相当差距。从长远看,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主动营造环境和提供条件,与学校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才是解决企业人才紧缺的有效途径。

(3)受社会环境影响,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影响合作的效益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虽然国家的一系列文件规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使校企合作成为评价学校和培训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至今国家在推行校企合作制度方面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对学校和企业均没有太大的约束力。由于缺乏制度的约束,合作的风险贯穿合作的过程。同时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增大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难度,易发生工伤事故和纠纷,风险性进一步增大。这就造成了合作的层面较低,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较差,合作的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3.建议

第9篇:家校合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7-0033-03[基金项目]广州市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穗教高教〔2012〕25号)。

[作者简介]欧阳英(1964―),女,海南海口人,本科,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谢鹏波(1966―),男,广东揭阳人,本科,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化工设备高职教育;梁国华(1971―),女,广东茂名人,本科,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油气储运高职教育;黄冬梅,(1970―),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化工设备高职教育。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指引下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系近年来探索基于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以作为广州市高职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的石油化工专业群为主力,已走出坚实的一步,得到良好评价。以下是我们的一些体会和主要实践举措。

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为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五条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以上要求涉及学校、企业(行业)、政府三方,实质上是要求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多层次制度化不断深化的长期稳定合作。当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取得可喜成绩。但仍存在合作的深度、广度不足,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不高,以及合作的稳定性和规范性不健全等问题,与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学校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认识不清,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进展缓慢,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未能满足企业不断提高的要求,使企业对合作(例如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合作,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通道的深度合作等)心存疑虑。二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实验、实训条件欠缺,不能满足企业对培训员工的合作要求,也不能满足企业联合学校力量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需求,学校反哺企业乏力,损害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三是有些学校本身无作为,觉得校企合作费时、费力,不如关在教室里按传统模式教学省事。

(二)企业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企业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和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缺乏深刻认识,未把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协助职业教育发展视为应尽的社会责任;二是企业未能看清或者低估其从校企合作中获益的事实,对“合作共赢”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校企合作是企业的额外负担。以上两点严重损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的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态度积极,但缺乏教育资源,因而未能深度参与。行业参与指导校企合作则至今难见动静。

(三)相关部门落实政策不到位

一是一些地方政府至今未能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五条落到实处,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地方政府未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地方政府的不同部门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够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现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难出台。

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构建基于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的思路

任何合作关系的建立都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如果注定一方是输家,则难以建立合作关系。利益机制归根到底是维系合作关系持久运行且能不断深化的动力。这是合作关系的本质特征,涵盖任何种类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概莫能外。然而,校企合作双方所收获利益的性质和归属极其不同:教育是公益事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所获利益是学生得到培养成才,成果归属全社会;企业是市场中逐利的组织,其所获利益最终化为利润。例如,企业通过接受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商品竞争力,成果归属企业,最终化为利润,进入企业的账户。基于双方这种不同的角色定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将全面影响其在校企合作中的态度。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会对学生采取更加负责的态度,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回馈社会;缺失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则可能纯粹把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的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与此同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般更具高瞻远瞩的眼光,能够看到学生的价值,关心学生,加强对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学生的劳动安全保护,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改善他们的生活福利条件,着力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对发展企业的优良文化、打造企业的品牌具有重大意义,从而产生做好校企合作的内在驱动力;而缺失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则一般不具备这样的眼光。

基于如上所述的分析,我们探索构建基于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思路有两个基本点:

其一,优选合作企业。所选择的合作企业应具有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良好企业文化,并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既能对学生认真负责、关怀爱护,又能发挥本企业的教育资源优势,高标准(或较高标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其二,全面规划互利共赢的合作内容。对此,我们的探索大体从如下四个方面考虑:一是组织学生下合作企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之前,学校对学生进行岗前初步训练,使他们到了企业后能很快达到企业岗前训练的要求,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调度安排。二是以与企业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为契机,学校深入了解企业对口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技能的需求,而以与对口专业的技能需求对接为目标推进教学改革,使毕业生入职后很快能胜任工作,使学校成为合作企业可靠的优质人才输送基地。三是学校的科研力量加盟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的攻关项目,与企业的研究力量优势互补。这既使企业得益,也对学校建设一支高水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重大意义。四是学校尽可能发挥基础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室专项设备的优势,为企业培训合格员工。

三、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构建基于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的实践

我校探索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经过起步阶段已明确了构建的基本思路,并联系实际踏实推进各项工作,于2012年获得广州市正式立项。几年以来,我们围绕前述四个方面集中到一些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在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方面走出很大步子。我系根据地处广州、面向珠三角、延及广东省的人才、技术服务定位,先后与广州石化、茂名石化、珠海宝塔石化等9家大中型企业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挂牌“人才定点培养基地”,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为企业“量身定做”地培养人才。校企双方共同拟定专业设置,制定教学标准,编写教材,开展实践教学,安排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实现教学与企业职业岗位群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对接,使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我校各专业毕业生现平均80%以上被合作企业录用,他们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得到企业的信任,有的毕业生新入职就担当新装置试机开工主力重任,开车一次成功。

二是为企业培训员工全方位推进。我系师资力量雄厚,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济济,始终强调“面向企业、服务企业”,为企业培训员工是一个重要选项。我系与合作企业签订培训协议,开展“三支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的培训教育,现年均培训超过5000人次。我们主动到生产第一线调研,积极思考“我们还能为企业做什么”,根据企业的需要积极开发企业员工培训项目,从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四新”培训,到企业“三大员(设备员、工艺员、安全员)”培训、操作工培训、班组长培训、技能证考证培训、上岗证考证培训、技能大赛培训,等等,我们都力尽所能,为企业服务。近年来,在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我系与合作企业共同指导的选手(包括学生和企业员工)屡获石化类一、二等奖,奖牌总数引人注目。

三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成果丰硕。我系致力提高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目前,我系与广州石化研发中心合作,开展塑料新品种研发项目,将中央财政支持我系建设的实训基地色母生产线作为该项目的试验装置,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身,建设产学研结合平台。我们还建立了“石化设备管道风险评估专家工作室”,开展化工设备防腐研究,承接茂名石化技术开发委托项目“铁路配件腐蚀与防护应用研究”。这些研究都已获得阶段性成果,对深化校企合作起到十分有益的积极作用。

四是为企业在岗员工创设学历教育,全面提高学员的职业素质。我系与广州石化合作,开办石油化工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录取企业在岗员工就读。校企双方根据企业需要确定课程设置,安排授课时间,共同管理学员。企业出台员工晋升学历的要求,大力鼓励员工接受在岗学历教育,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从以上所举可以看出,基于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当前,我校各项建设事业良性发展,受到良好评价,得到充分肯定,我系成为石化类高端技能型人才输出基地的发展前景广阔。

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构建基于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的制度保障

职业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当今,深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主流的共识,学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意愿普遍强烈。然而,多数企业看来却并不能以对等的态度呼应学校的意愿,有的甚至冷面相待。这清楚表明,校企合作目前对一些企业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固然,基于互利共赢的机制,企业可以从校企合作获利,但企业获利的渠道多种多样,它可以选择参与或不参与校企合作,也可以选择有附加条件地参与。据此,自然排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强势地位,而学校一般处在“有求于企业”的弱势地位。这种态势亟应调整、纠正,否则很可能使学校在合作中无法主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安排,使互利共赢朝不利于学校的方向发展。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所培养的人才为企业所“求贤若渴”,整个态势就会翻转过来。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有发展过程的,而深化校企合作恰恰是实现这个过程的通道,不能等待。这也就是说,如果取完全市场化的方法,让企业和学校纯粹循利益机制双向调整决定是否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建立什么样的合作关系,政府完全不干预,那么终局极可能不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安排。因此,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五条要求的那样,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为真正成功构建公平、合理的基于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我们认为,政府不可缺少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力鼓励企业进场参与校企合作,提升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吸引力,直到学校能以对等的地位甚至稍占优势的地位与企业协商合作计划,做出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安排。例如,可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企业可以因参与校企合作的实绩达到一定条件被授予特设荣誉称号;可以因深化校企合作的需要在特设的职业教育园区获得税费减免直至土地划拨的优惠等,并对这些举措给予制度保障。不难想象,一个城市的许多企业被动员起来并积极关注、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将对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创造力和建成终身学习的社会,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这是非常值得尝试的。

参考文献:

[1]林润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法、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纪雯.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新模式的途径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