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创业小知识范文

创新创业小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创业小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创业小知识

第1篇:创新创业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实践教育 创业平台 创业项目

[作者简介]戴涵莘(1976-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非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域取向的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3SJDFDY084)和2011年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非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域取向的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1SZDQ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00-02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为创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日益完善的创业环境、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不断降低的创业门槛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2013年3月,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提出了高校要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政府要给学生创业提供适当宽松的准入条件和成长环境、金融界要切实关注和支持学生创业的具体设想。今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途径将是依托专业技术资源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直接针对创办企业开展实战型创业教育。

一、发展创业实践教育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是创业教育崛起不争的客观现实。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的压力,而且在当今追求速度、知识、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未来职业选择,变“向他人要岗位”为“创造岗位或在岗位上创造性工作”,引导学生能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不但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而且需要系统的实践训练。高职的技能性、应用性特征,使高职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相应规模。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研究高职学生的创业实践,构建具有相对完善的创业实践体系具有紧迫性和实用性。

二、创业实践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1.创业教育整体质量不尽如人意。创业实践教育的方式、手段单一且随机性较强,很多创业实践教育中各实施模块和流程之间的层次衔接关系不明确,学生在实践各能力点后仍无法将其融会贯通,面对现实问题依然会迷茫、无头绪。

2.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社会需求脱节。目前创业实践和专业教育形成了两条平行的教育实施路线,同时创业实践的开展也仅限于校园,忽视与社会大平台的衔接,创业项目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使得学生的创业实践的成果一出校门就被“扼杀”于经济社会的风浪,大学生新创企业存活率低。

3.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与企业合作交流不畅通。如何不断寻找技术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当发现最初的盈利模式设想与市场难以对接时,如何迅速调整?面对这些在实践创业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大部分大学生会手足无措。一方面,由于缺乏与企业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企业无法将“过来人”的经验一一传授给大学生;另一方面,企业因为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与现状,对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存有不确定感,从而导致创业项目难以吸引企业的目光,很难获得企业在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撑。

4.缺乏创业资金和风险投资意识。浙江财经学院的一项创业调查显示,65.8%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近86%的学生想要寻找伙伴共同创业,而42.4%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创业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创业实践教育既需要包括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方面的支持,也离不开宏观的创业环境支持和微观的配套支持。除了政策引导、学校支持,各学校所面临的更实质性的问题就是资金。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有创业热情,也不乏一些好的创业计划,但他们缺乏创业资金和风险投资意识,导致很多创业计划因遇到资金的困难而告终。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以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割裂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去解决,而是需要我们根据高职院校所处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地方政策、师资结构和学生成长发展阶段等综合因素,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特征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体系。

三、发展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的关键

1.整体化。创业实践的实施必须有一个从易到难、从浅入深、从校园到社会的逐步衔接、过渡的过程。要从大学生创业实践全过程开发的视角,通过对平台建设、项目实施、实践过程、资金来源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社会性、技能性、多样性和创新性。

2.参与度。激发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教师对创业的认可与参与、创业实践建设过程中紧密校内职能部门的关联度、吸引企业实质性加入以及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撑,是创业实践体系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使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和社会五个主体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从知晓到主动参与、从参与到深度融合,使创业实践融入各主体的学习、工作和发展中。

3.存活率。企业能走多远,如同孩童的蹒跚学步,不是创业大学生仅凭个人意志所能成功的,而是在创业项目形成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企业引导和政策扶持下,一步步走向成功。企业的存活率是检验创业实践效果的重要指标。

四、构建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1.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作为一个以培养人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复杂系统工程,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大学生是创业主体”的原则,通过学生在各平台的实际发展来适时引导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创建企业的实践过程,更是大学生掌握适应社会所需的各种精神和技能的教育过程。

2.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平台建设。高职类院校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构是以实践平台的建设为主体(见右图),以创业实践项目的实施为载体,以创业实践资金的开发为支撑的系统工程。通过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横向模块的搭建,将专业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和校企合作转化为创业项目培养的“营养土”,使创业实践项目的发展过程既结合专业,赋予创业项目发展的竞争力,又能将高职教育的特性彰显,成为项目实践持久的生命力;通过平台的纵向推动功能,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能力,开拓创业项目发展环境和空间,获取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撑,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这一平台衔接了社会与学校的最后一公里。

3.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支撑要素建设。通过建立以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学校三方参与的多职能、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委员会,将创业实践项目采集、培育、嫁接到项目移植的整体过程,融通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师资开发、创业途径等实施过程中,解决专业教师参与度不高、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层次低浅、企业兴趣低等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在不同平台获取有效的项目资金来源,解决创业项目的资金难题。创业模拟实训平台的项目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竞赛奖金、企业在校内设立的创业基金和学校设立以创业项目评优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基金。通过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契合企业微型需求为目标,吸引社会资金项目的设立,实现对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资金支撑。而创业成果转化平台的项目资金支撑主要来源于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租金补贴等各项政策扶持。社会化创业园的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各大金融机构具有针对性的贷款和风险投资基金。

4.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作用。在院、系创业教育、专业技术创新和校企合作开展的活动中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唤醒其创业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创业模拟实训平台的全真创业模拟环境下,学生形成挑战精神,具备把握创造机会的能力、学习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和经营分析能力,获取创业的动力;在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上,学生有机会学习掌握分析国家政策导向,提升市场信息的能力、资金规划的能力、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资源整合的能力,获取所学技能深入创新的动力;在创业成果转化平台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能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季枫.试论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6).

第2篇:创新创业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愿望强烈,创新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来,“双创”热潮席卷整个中国,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创业大军。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达3.9%,从近三年的趋势可以看出,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愿望强烈。但同时报告显示,2015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包括零售商业、金融、建筑业、教育业、住宿与饮食等,科技行业几乎没有,即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缺乏新颖性,并且科技含量不高。

2.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不足

调查还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创业3年后还存活的约为1%,这表明学生创业能力不足。自主创业的主要风险因素为缺少资金(28%),其后是市场推广困难(26%)、缺乏企业管理经验(24%)。因为学校仅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没有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学生缺少创业实践基地,所以很难积累创业经验,造成学生创业失败率提高,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针对上述情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规划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推进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1.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高创业的科技含量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实践动手能力更强,发散思维更活跃,有更多更新颖的想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或者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外引用一些创新小实例,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W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让学生的创业项目“走出去”,把创业资金“引进来”。2016年1月,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石家庄市首届“搜才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学生创业项目趣马养车网、乐返网荣获三等奖,三维交互幼教产品、智能自助洗车机荣获优秀奖。2016年4月,第一届“京津冀”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学生创业项目荣获一项特等奖、三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这些比赛展示了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为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夯实了基础。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是对专任教师加强创新创业培训,支持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鼓励教师创业,提升教师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聘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社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者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认识。

高职院校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体系、教学管理创新体系及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增加创新创业融合课程,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师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能力和创业实践指导水平,我院于2016年5月举办了第二届创业教育课程大赛。

2. 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内,还应该“走出去”,进入企业,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实践教学的最好方式是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去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运营的相关知识。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我院成立了校企合作部和国家动漫产业孵化园,吸引企业落户孵化园,鼓励教师入驻企业实习,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开展实训教学,安排学生去园区企业实习。园区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学生创业,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入驻孵化园。

参考文献:

第3篇:创新创业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团队配置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83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1

1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仍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实务层面,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就业基地等。实践证明,这种轰轰烈烈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教育模式,致使创新创业者的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其关注的只能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这种教育模式是难以深入持久的,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应赋予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新的定义。

2 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国外兴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很多发达国家都重视创新教育,创业能力、创业知识以及心理素质都是国外学者所研究的重点。而在中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1年教育部正式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创业创新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高职院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创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因此,不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的投入较少,限制了学生设计竞赛方案的实施。同时,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将学生就业作为发展重点,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程度低,也直接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另外,创业实践基地严重短缺。由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经费不足,缺乏实践基地,这样,导致创业教育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践经验。

2.2 创业计划不够完善

创业项目的选择应该建立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包括:第一,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初期的市场前景;第二,建设条件是否具备;第三,创业项目的技术路线和创业方案的经济性分析;第四,项目的社会效应综合分析。许多学生仅凭创业热情,盲目选择创业项目,不懂得综合评估,不仅成功的机率非常低,而且还会挫伤以后的创业热情。

2.3 创业团队配置不科学

合理的创业团队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创业初期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创业型团队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核心领导团队;另一种是小组型团队,根据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机会,开始后达成共识。如果创业团队中分工不明确、不合理,很容易导致队员手忙脚乱,计划实施缺乏条理性。同时,创业能力不强,管理经验缺乏,也会使创业项目风险提高,降低成功率。

2.4 教师、课程体系严重滞后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没有自己成功创业的经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不熟悉,基本上从普通课程的教师转变为创业课程教师。他们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培训,不仅缺乏理论知识,也缺乏实战经验,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在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教师拼凑照搬国外的课程,缺乏地域和学校的特点。

3 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对策分析

3.1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者,因此,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高职院校应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让学生参与更多的民间创业教育实习基地的实践,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

3.2 紧跟市场,积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变化,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综合分析与考量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同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每学期可举办创业大赛,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专家进行指导,为学生分享创业体会,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渗透教育,培养新型创业能力

鼓励和支持教师到技术类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把企业的经营模式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将经验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创业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树立敢于冒险、敢于创业的价值观。

第4篇:创新创业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nov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TIAN Tian

(Wuxi Industrial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00)

Abstract Communicative proficiency in English becomes one of the basic literacy of vocational school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e want to continue to innovat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vocational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updating teaching philosophy, an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formation of "English professional services" concept; to innovate teach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etc. updating course content; must constantl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rom one mode of imparting knowledge to the knowledge depth;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teachers from teaching school to study law,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vocational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influence.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novation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对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熟练掌握英语交际工具、满足未来职业对英语需求成为衡量当前职业学校专业人才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英语已成为人们普遍需要掌握的语言,特别是针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是其步入工作岗位的基础,是在知识经济人才竞争中获取胜利的根本。”①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只有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要求,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才能提升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活力,提升课程地位。

1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理念创新

职业学校教育宗旨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英语教学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要求。当前不少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理念落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英语教学“功利”理念较强。部分职业学校将英语课程教学直接变成英语考级教学,满足社会英语考级风,忽略了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个性特点;另一方面,部分职业学校持“英语无用论”,认为英语是偏科,学生学不学、学得好不好关系不大,英语教学缺乏专业针对性。这两种理念忽视学生英语素质的提升需求与专业技术对英语的需求,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理念创新势在必行。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理念创新的前提是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理念,英语教学要紧紧围绕“提升学生英语素质”这一教学目标,突出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特色,不能舍本逐末,追求“考级风”,要使英语教学紧紧围绕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突出“英语服务专业”理念。当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专业特色不强,英语成为一门公共学科,专业个性特点不强,这也是导致“英语无用论”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根据不同专业对学生英语的要求在共性中寻求个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突出专业特色,采取合适教法,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实际语用情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英语素养,使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

2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内容创新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创造性教学思想,以教师创新智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当前,不少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资源开发过于简单,教师“就教材讲教材”教材只是为我们设定了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创新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内容。那么教学内容的创新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呢?

首先,我们要依据学情创新教学内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要深入分析学情,了解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英语基础,了解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根据学情创造性地设定教学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其次,要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的要求设定教学内容。不同专业对英语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侧重点不同,如果我们把“机械”专业与“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设定为同样的内容,这样的英语教学无疑是低效的;第三,教师要准确定位,“作为文化课之一,它的培养目标不以升学为目的,而是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了解文化的窗口”,②要善于根据专业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岗位语用情境,创造性地设定英语教学内容,使英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第四,英语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常教常新。当前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异常丰富,教师要根据时展与专业课程发展不断创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英语教学实效。

3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

目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多沿用普通中学英语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教读单词,讲解语法、句型、课文,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再通过练习、测试等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职业学校教育特色不突出,英语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缺乏学习激情和主动性,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课程学不学对于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没有影响。我们要根据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尝试建立知能一体的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模式。我们要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基础上尝试职业岗位英语语用情境教学,突出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教学,句型与口语训练要突出语用情境训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岗位语用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转化为技能,使英语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与岗位竞争力。

4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方法创新

对于教学方法研究,我们往往把着力点放在教师层面,探索出情境教学法、趣味教学法、任务引领法、媒体辅助法等,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忽略了学生层面。因此我们要把研究的触角延伸至学生的学法,这也是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要加强学生英语学法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研究学法,将学法渗透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课前要备学法,课堂要传教法,课后强化点拨,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掌握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突破母语影响,同时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以学法定教法。教法要取得实效,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激情。因此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英语学习心理,“ 教给学生再多的学习方法,学生若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也无济于事。”③要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根据学法选择合适的教法。

总之,我们要紧扣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英语教学特点,与时俱进,根据学情不断创新职业学校英语的教学方法,使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常教常新,使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技能。

注释

① 王英.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56.

第5篇:创新创业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81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2

0 引 言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带来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而且也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把创新创业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并提出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上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只有不断改革创新,上升空间才会不断拓展,才能永立潮头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都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专业型、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场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呼唤更为迫切,只有不断革新教育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在此大背景下,开展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成为高职院校必然的选择,通过革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对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尝试,成为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而对此进行研究分析,也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1 高职院校实施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获得情感和认知的一个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等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了双边情感体验,既是学生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功能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就是更注重教、学、做的统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引入设计好的与创业相关的活动和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会创新创业知识、政策,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1.2 实施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2.1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更侧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授不同,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让大学生体验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大学生在亲身实践、经历、体验中对创业过程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形成对创新创业正确的认知,进而减轻或消除他们对创业的顾忌心理,唤起他们的创业愿望,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最终使大学生们积极开拓创新、勇于创业。

1.2.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是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与创业实践于一体的教育体系,主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和适应能力。这一目标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高职院校将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并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建构相关的课程体系以及多种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真切感知创新创业全过程,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其适应与发展能力。

1.2.3 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如科技竞技大赛、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到企业参观学习、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战模拟创业等,鼓励及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并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指导、资金支持、平台搭建等,以在校园中形成一种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4 有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提升与发展

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更侧重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在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实施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顺应和满足时代和社会的现实需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创新型高端优秀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且有助于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个性,实现多样化发展,促使自身综合实力得以不断提升。

2 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和市场新形势,以就业为导向,采取科技与人文素质并重、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鼓励、支持和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放眼国内国外,不管从发展规模还是创新内容上讲,我国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

2.1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晰

就目前情况来看,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再到在校学生,在思想理念上,对创新创业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区,认为开展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题而加大速成教育,并错误地将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划等号,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急功近利现象,为硬性提高和扩大就业率,盲目地开设相关教学课程内容,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实施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2.2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课程内容偏向理论化。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更多停留在课堂教学、理论讲解、政策法规解释等层面上,而对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指导则非常缺乏,使学生对创新创业只是理论上的认识,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发展。

2.3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欠缺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和实践内容,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实践活动多流于形式或是形式较为单一,多以创新创业大赛、专题讲座等内容为主导,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创新教育效果。这是一种表面化、情绪化的教育方式,很难在大学生中形成持久的集聚效应,难以引起共鸣。

2.4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的初步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师,大都是校内负责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或管理类学科的专职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和进修,造成这类教师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阅历的缺乏与不足,从而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不能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给予全面的指导,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5 创新创业教育受益群体不够全面

尽管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但是由于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实践环节不够,加上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协会、创新创业园等都仅仅是少数学生参与,造成学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只有少部分学生从中受益,而大部分学生因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对创新创业更多持一种观望态度。

3 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实施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校内、校外平台等各项资源,鼓励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形成创新创业的大氛围,努力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优秀人才。

3.1 科学设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体验式教学更着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因此,在进行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时,应当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教学知识点,设计可供学生参与体验的活动项目,并根据教学内容划分教学模式,合理安排设计若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创业知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就典型的创业案例进行讲授和阐述,或者通过角色扮演、创业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了解创业知识,直观感受创业者心理以及掌握企业管理、创业团队建设、风险控制等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用以指导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3.2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依托各种类型的社团,在校园中定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中来。还可以通过设立创新思维论坛,开设“创新创业大讲堂”,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创新创业导师等来校举办创业讲座等,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实现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之间的良性过渡和有机融合,形成校园新创业教育的完整过程,真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精彩,并逐步学习和锤炼创新创业的本领。

3.3 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优势,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以及项目孵化实践基地等,搭建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驻创新创业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科技项目孵化的机会,进行创业实战,让其体验项目管理与开发,并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全方位的保障服务,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中获得体验,为以后创新与创业奠定一定的专业和素质基础。

3.4 实行校企联盟

加强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建立合作战略联盟,建立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一方面采取参观教学的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到知名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首先使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加直观地感受企业运营理念、运营机制和运行过程,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到对口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交流培训。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情况,学习有关的管理方法,形成相对完善、实际的企业构想,从而为大学生今后创新与创业奠定基础、提供依据,缓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顾忌虑,并减少创新与创业的盲目性。

3.5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对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通过脱产培训、在职进修、学习交流,以及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在提高创新创业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外,增强创新创业的工作经历和实际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和实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聘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创新创业导师及专家学者为后援指导团队,主要为学生在创新与创业过程中提供技术帮助和咨询服务,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实效。

4 结 语

高职院校应当以培养创新创业型技术人才目标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以“体验式”教学为载体,以实习实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和社会实践为依托,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学习研究、实践体验、自主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持续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彩霞,张婧,吴峻,等.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利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9).

[2]付立平,武桂玲.高职院校体验式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4(1).

[3]付立平.浅析高职院校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设计[J].黑河学刊,20115(7).

[4]阮晓莺.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究与运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第6篇:创新创业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引言: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在夏季达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紧接着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都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适应国家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高职实验课教学状况

(一)在“讲”与“授”方面。(1)实验课是由教师讲完理论性内容在到实验室做实验,其内容为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简单,主要是记录实验数据电压、电流或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验证书本中理论性的原理和结果。讲授过程更多的偏重于理论性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就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2)实验课课时偏少,实验人员和实验设备投入不足。具体表现在使得学生在实验课上是松散式的实验或走马观灯看看模式,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3)现行的高职院校在招生上有两种招生渠道,一个是参加全国统一招生的生源,一个是由当地招生考试中心组织的几所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的生源,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吃不够,能力差的听不懂,教师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难以均衡。

(二)在“学”与“动”方面。(1)“学”的积极性不高,不愿“动”。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高职院校中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上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实验课上不愿意动手操作,有的甚至故意损坏实验仪器或设备,达到不能做实验的目的。(2)“学”的主动性不强,懒于“动”。由于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的分数和成绩,所以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高于实验课,认为实验课只是验证性的实验,理论搞懂就行了,与今后的发展和工作没有多大的关系,使得部分学生实验课上应付差事,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动手、不动脑,课后也不复习,甚至有抄袭实验数据、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

二、“双创”形势下高职院校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转换“角色”,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作用灵活性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启发式、与学生互动式,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转换“教”与“学”角色的互换,引导了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和犯法进行学习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意识创造设计问题情景,组织学生研究探讨,教师扮演的是启发诱导的角色,以学生为主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点,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

维。 创新思维是以打破成规、与众不同、独辟蹊径、别开生面为特点。现行实验室的设施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大实验室人员投入、实验室设施的投资建设和改进实验室的设备。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期间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完成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不能发挥实验室“实验”的作用。全面开放实验室改进传统的陈旧的实验项目,开放实验资源不足的弊端,增设一些实用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三)分层次教学、加大实验课的考核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现行的教学思想上应向实验教学倾斜,对于学生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班分层次教学,打破固有的传统思想理念,加大实验课的考核力度,以往实验课的成绩只是平时成绩30%的一部分,主要是实验课的出勤、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现采取期末单独考试的方式、平时占20%、理论和实验各占40%,期末在实验室现场随机抽题,从以往的实验中任意抽取。以此来评价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程度,考试之后必定会有部分学生挂科,直接影响他就业应聘的机会,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同时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通过对传统的实验课改革,依托校内有利资源,以实验与理论为双重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有限时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步入社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7篇:创新创业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高职院校

作为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能够为培养兼备创新思维与能力的人才提供保障。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落实中存在的弊病仍较为突出,与创业教育的预期目标相脱离,因此,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最难就业季”是近年来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旦学生的就业率难以保障,就会使高职教育的优势逐渐丧失。此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引入为就业难的解决提供了思路,但是该教育模式在落实中仍有诸多弊病存在,具体表现为:

第一,专业课程体系中未将创新创业模式纳入其中。由于该教育模式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被划分专业。虽然部分院校将其纳入到必修课程中,但整个课程体系仍处于不规范状态,在教学实施中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第二,创业成功率不高。高校创业活动开展中,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创业所需的经验,尽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取得的实效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并未对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导致学生创业兴趣缺失且成功率不高。

第三,师资力量问题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落实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作为保障,但是大多数教师局限在“三尺讲台”内,很难满足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要求。教师队伍在实践能力、创业经验等方面呈现出缺失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反思的。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构建路径

1.孵化模式在教育活动中的引入

孵化模式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的载体:

第一种形式强调将创新训练、创新活动、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及科研项目等融入其中。将项目内容作为理论研究基础,要求导师做好引导工作,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创业内容,鼓励学生从这些项目中挖掘创业机会。

第二种形式强调在引入科研项目的基础上使项目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项目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导师引导学生完成项目研发,并将最终开发结果应用于企业生产。

这两种形式,前者对满足学生创新训练要求起到明显效果,后者倾向于对学生的创业训练进行强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2.多机构合作模式的引入

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很难依托于高职院校自身实现,应将相关的主体机构融入其中,如中介结构、金融机构、科研部门以及政府部门与企业等。保证不同主体机构发挥其应有功能,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对居于核心主体地位的高职院校方面,要求其承担起创业技能传授的职责,尽可能将更多创业平台、训练机会提供给学生;企业方面,应注意将岗位训练等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政府部门在创业教育创新中,应给予相应的资金与政策扶持;科研部门,应适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提供给高职院校,为创业教育中的科研项目提供保障。

3.实践训练模式的应用

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旨在使学生综合素养,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职场素质等得到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注意在实践模式上进行创新,具体策略表现为:

第一,引进策略。强调各主体共同参与到教育创新工作中,进行实践平台的搭建,利用校园实验室完成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对接,由企业资深人才到校园中为创业训练活动提供指导等。

第二,送出策略。该策略强调适时将学生派遣到企业中,通过参与企业实践活动,达到创新能力提高的目的。

第三,体验策略。这种策略的实现要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可直接构建相应的模拟平台,模拟平台中主要以市场、公司等环境为主,引导学生在该环境下完成创业训练过程。此外,可引入比赛形式,如创业竞赛、计划大赛等,以此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创业教育的创新是高职院校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实际创新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当前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创业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考虑将孵化模式、合作模式以及实践训练模式等融入其中,确保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满足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要求,缓解当前高职院校与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汪立超.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2(12):50-53.

[2]曲秀琴,吕秀丽. 构建“多维度”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新思维[J].科技创业家,2013(19):180-181.

第8篇:创新创业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职业指导 实践 创新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有效地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才能促进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本文将以深圳市高校为例,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

一、高校职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1.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具有现代化知识和现代化技能的大学生,尤其是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医、扶贫等工作,西部边远地区及一些艰苦行业,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高素质、高觉悟的大学生。但受传统性就业观念和片面的价值观的影响,有大批的大学生对就业条件产生了严重的误区,导致了很多需求大学生的岗位无人问津,而又产生了有人无位的连锁反应。有效的职业指导,可以使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爱好、兴趣与所从事的就业岗位相匹配,事关国家改革和发展大局。

2.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涉及到社会大局的稳定

大学生这个群体具有知识层次高、掌握技能水平强、对社会影响力大,所以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课题中应有之义,直接影响到社会大局的稳定。

3.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保持高等教育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高等教育发展链条上处于关键位置,高等教育是否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通常可以通过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情况反映出来。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从专业、技能、理论成分、实践经验、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表现,用人单位可以在大学生就业于岗位的实际中,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推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4.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一些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致在众多的职业岗位面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求职缺乏主动性,缺乏应聘技巧和必要的技能,找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也是受职业指导教育的过程,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一些要求,如展示真实形象、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团队意识、遵守市场的规范等,不仅是对就业的具体指导,而且是对大学生今后事业发展的长远指导。就业是迈开事业的第一步,不能只是为就业而就业,而是通过就业来成就事业,展示人生的价值。因此,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意义在于大学生成才的全过程。 职业指导可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方法更加有效,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绞尽脑汁,也做了很多方面的有效工作:一是开设求职技巧课程;二是宣传就业政策;三是社会适应性的指导;四是自助创业教育;五是参加大型招聘会;六是与校企建立就业平台等。高校累积了很多丰富的职业指导经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这个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高校在职业指导中还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缺乏针对性的职业指导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没有考虑大学生的个人特征,生活环境、专业学术、职业发展方向,大多只能就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辅导,而无法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特长、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很强的职业指导。这种非个性化的指导,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2.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有些高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没能正确的认识到自我评估意识,包括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等等的认识。如深圳市信息学院财经专业60名大学生苦于求职无门,参加今年本市春季大型招聘会,找到做会计工作的仅1人,大部分只好做商场收银员、电信传呼员,专业对口率或基本对口数据的平均数只有21%。

3.缺乏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

缺乏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主要表现在:(1)有些高校在做出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的决定以后,没有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没有专人负责,职业指导课程很难落实到位。(2)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师队伍,一般是以劳技课老师或就业安置部工作人员兼任。而目前大多数劳技课教师都没有经过培训,就业安置部工作人员最多也就是知道该把大学生安排在哪个企业哪个岗位,对于什么是职业指导,而浑然不知。(3)没有把职业指导培训计划到每年教师的培训计划中去。高校的教师每年都会进行一些教师素质培训、教学技巧培训、教师与学生沟通之类的培训,但很少有关于职业指导的培训。(4)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部门。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基本上并在招生、就业办,虽然在为大学生获得社会职业需求信息,沟通学校与人才市场联系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机构设置方面还很欠缺。(5)没有明确规定高校必须要具备几位职业指导高级技师、几位职业指导师、几位职业指导员,很多学校的职业指导人员配备、专业化的程度根本无法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缺乏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使大学生难以充分就业。

第9篇:创新创业小知识范文

一、课程设置模块化

物流管理专业不仅涉及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也涉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它的专业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强,与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职业院校在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时,应从当下的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出发,结合劳动力市场人才发展的需要,以及物流行业自身发展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当前随着我国的网购规模越来越大,许多人越来越倾向于网上购物,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异常火爆。整个物流行业除了有自身的发展流程外,更为关键的是它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服务业。因此,高校在设置课程时不能仅仅只是设置一些传统的理论课程,也应该设置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如关于服務性的课程、关于基础岗位建设的课程以及创新性的课程,还有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物流量增大导致物流速度减缓的问题等相关的课程。通过设置这些实践性更强的课程,促使物流专业教学更加具有实践性,从而培育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课程内容情景化

实验式教学模式倡导的是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符,通过模拟现实场景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真实的实践经验和实践体会,改变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处境,通过模拟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因此为了适应实验式教学模式的发展,物流专业教学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情景化模式,主要就是通过模拟企业实践过程,最大化地还原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切身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比如在学习物流相关流程时,创设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情景项目,通过系统的模拟,系统地了解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安排来体会真正的物流实践。例如,通过分组演戏让部分学生扮演制造商,部分学生扮演批发商以及零售商、顾客,将学生统一安排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链条,学生按照自己的角色设计出相关的业务计划,比如进货量、库存量等以及设计出相关的物流服务流程等。通过这些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将工作氛围融入课堂学习中去,让学生提前进入到社会工作角色中去,更早地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进而从整体上掌握整个行业的业务流程。

三、教学方法综合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整个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这就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倡导老师在课堂上将知识讲解得更全面更仔细,方便学生理解和体会。然而,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我们倡导课堂讨论以及课堂参与,力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通过课堂的演习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真实的业务流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转变当前单一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演练、岗位实习、实习管理等相关的实践形式扩展教学方法,力求实现课堂模拟与实践训练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演练以及岗位实习等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提前了解物流行业的相关业务流程,让他们在整个体验式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交流培养相应的合作精神,进而培养相关的职业精神,为往后步入社会实践奠定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实施体验式教学中,应该充分地利用当前便利的网络文化科技,比如将当前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相关的通信视频技术融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当中去,让整个物流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更加地生动、贴近实际,也更加符合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促使学生开拓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老师的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也是如此,在整个课堂过程中尽管我们倡导的是学生自主性地学习交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也很重要,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协调沟通,要对整个课程流程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必要时还要对学生不太了解的流程进行必要的讲解。

四、教学体系系统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将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建立起体验式教学模式综合体系,这个综合体系主要由五部分课堂组合而成:第一课堂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堂;第二课堂主要包括拓展知识应用于名家创新应用讲座;第三课堂主要包括开展创业项目运营试验的试验课堂;第四课堂主要包括开展比赛促进教学、促进学习的实践课堂;第五课堂主要包括开展实训定岗和创业实践为主的实践课堂。通过这五大课堂的教学与实践,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综合体系,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通过各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整体的业务流程观念,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岗位的相关情况,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在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这一校企合作模式中,学生通过岗位实习不仅可以将理论融入实践当中,而且可以全面、系统化地认识整个物流行业的运作规则,有些学生更是在这样的实习之后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如设立快递投放点,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起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这样的实践学习,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