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普通话的资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1998年起 每年9月第三周为
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
今年第24届推普周
定于9月12日至18日举行
主题为
“普通话诵百年伟业 规范字写时代新篇”
01
“普通话”是什么?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也就是说,普通话不包括北京话里的土词、土语和土音。这就表明普通话实际上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口语形式。也体现了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语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02
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凝聚力。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能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03
你的普通话标准吗?
普通话
不仅仅是我们日常交流便捷的工具
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
凝练出的具有时代性意义的产物
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
营造良好语言环境
构造和谐语言生活
一、指导思想
本届推普周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全面、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促进推广普通话在全社会的推广普及进程,为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主题
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推普活动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营造推普氛围,提高推普意识
在推普周期间,利用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发出推普周活动倡议,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星期一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做关于推普周宣传的专题国旗下讲话,做好推普周宣传和动员,努力营造良好的推普氛围。
(三)开展推普活动,提高推普实效
1、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向家长宣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2、开展二年级学生普通话培训。由二年级各班语文老师在班级内对学生进行校园常用普通话培训,如问候语、文明用语等,形式为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学生互动、师生表演。激发孩子说普通话的兴趣。
3、举行经典诗文诵读会。在推普周期间,结合活动要求,各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评选出阅读之星。
4、开展啄木鸟在行动活动。成立啄木鸟小队,让学生在校园、社区、街头查找错别字。
5、举行一次全校学生写规范字的写字比赛,每班评比书写最漂亮的写字作品并且以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6、举行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手抄报设计比赛,学校进行专项评比,以推普小报的形式开展推普宣传活动。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注重活动实效
各年级要加强对推普周工作的组织协调,认真策划、精心组织、稳妥实施推普周的各项活动,各年级在开展活动时,要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同时注意安全,严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二)抓好落实,搞好活动总结
望都县语委办:
根据县语委办和教师进修学校关于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创建普通话达标县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语言文字领导小组在组织师生继续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其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并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就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以校长梁占辉为组长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工作网络机构健全,计划安排到位,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二、学校建立了长效的“推普”工作宣传环境,在校园、教学楼、办公室、教室、均有宣传标语标牌。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如演讲赛、朗诵会、论文评比、普通话专题讲座、口语实践活动等。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将普通话、用规范汉字纳入师生奖励方案、量化评比中,并占有一定分值。
三、认真整理了各种语言文字档案资料。
四、学校有计划的开展了教师普通话培训,通过测试,现全体教师普通话水平均达到上级要求,语文教师一级乙等4人,占语文教师的66%,非语文教师一级乙等2人,占非语文教师数的7%。
五、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能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教师教学集体活动及交谈多用普通话;语文教学中能注重听说读写训练和汉语拼音训练;学生课堂上大多能用普通 话交谈或回答问题,但相对有一些差距,尤其是课下口语交际中存在的差距更大。
通过自查自评,学校认为基本达到普及普通话要求,但因学校地处望都方言和顺平方言交汇地带,在口语交际方面的推普工作存在一定难度,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加大推普力度,力争克服各种困难,使推普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普通话;口语;教学;交流
近几年来,我国普通话口语课程已经成为了师范类教学的必修课。由于这门课开设的时间还不长,还未能像其他专业课一样,有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教学模式。现在虽然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普通话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口语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还是众多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当教学目的不一致的时候,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自然也会不同,遵循的教学原则,也会大相径庭。
一、普通话口语教学的目的
虽然现在关于普通话教学的目的的看法,各方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在笔者看来,普通话口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普通话是我国国人交流和沟通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时也是我国通用的语言。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国,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个地区的方言也是各具特色。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需要加强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那么就需要一门交流与沟通的语言,也就是普通话。所以,学习好普通话对每个中国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了创造力的“六解放”,其中之一就是“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谈”,这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一个人如果没有勇气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就会影响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学习普通话口语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能够掌握普通话的基础知识,而且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帮助学生获得一把有效的交际钥匙。学生也从中学习到,如何才能跟人进行更好的语言沟通。
二、构建合理的普通话口语教学模式的策略
1、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口语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一样,并不需要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联系口语。所以,课堂教学应该以练为主,在理论讲解方法则要精简。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理论讲授――典型示范――系统训练――总结评议”的结构。由于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口音也会不一样,在语音上,与普通话语音都有一定的区别。在语音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标准读音,然后将其与其他地方方言的发音对比,在声调、声母、韵母上分别进行比较,最后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示范,找出其中的区别,加以总结,让各个地区的学生都了解到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普通话。在词汇训练上,教师可以事先将对话设计出来,在课堂上,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用自己的方言对话,然后让其他学生找出方言发音与普通话发音的不同,尤其是跟一些典型的方言词汇进行对比,加以辨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普通话发音。
2、采取听说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在口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而听与说就像是鱼与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关系密切。二者互为基础,只有听力好,才能说得好。那么能说得好,听力自然也不会差。将听与说结合起来,听说兼顾,听力的提高能够促进说话能力的增强。以听促说,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还应该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训练的时候,主要以口语训练为主,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对话,让学生进行简短的传话训练。比如,就设置一句话“我记得我妈又一次叫他叫我骑自行车”,然后让学生一个接着一个的将这句话传下去,教师就每个学生传话的准确度进行点评和对比,这相当于是一种游戏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大家上课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和轻松,学生的口语在相互的较劲和比较中,也得到了训练和提升。学生在学校一般都是用普通话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平时的相互交流,就是训练普通话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且在课后训练的力度要比课堂上大得多,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相当于是学习了之后,马上就可以进行练习来巩固。这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方式,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的提高。
3、采用传统教学形式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无数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视觉化”的事物进行教学,学生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也能较大地刺激学生的思维和反应。所以,教师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可以辅助使用一些现代教学技术,比如多媒体等,将一些教学内容通过画面甚至是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教学效果也要好很多。视觉化的教学环境,能够传递给学生比较易于理解的、积极愉悦的信息,可以在无形当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论辩、演讲和朗诵等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促进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总结
学习普通话,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语言是一种与其他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是一座通向他人的桥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普通话,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向外界传达我们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加强与人之间的沟通。普通话口语课开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由于我国学生从小就要求学习普通话,从小就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尤其是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问题都不大,当然这还有赖于有效的普通话口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严明主编.新编普通话口语训练与测试指导[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
[2]高顺斌.普通话口语训练教程[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机辅测试” 培训与测试平台 网络化教学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新时期中国语言规划的产物,是推广普通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语言学服务于国家语言战略的一项特殊成果。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式启动。二十年间,我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经历了起步初创(1994年―2000年)、规范拓展(2001年―2006年)、科学创新(2007年至今)三个阶段的发展。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中,计算机辅助测试手段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早在2004年11月,国家语委科研办批准安徽科大讯飞公司“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项目。2006年1月,项目通过鉴定,实现了计算机对“读单音节词语”、“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等三个测试项的自动辅助评分。2007年起,计算机辅助测试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计算机辅助测试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手段的历史性技术变革,实现了现代语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科学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
一、计算机辅助测试背景下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现状
所谓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相对于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言的。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试员直接面对应试人,由测试员通过现场听音的方式进行评分,这种测试方式称为“人工测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指的是计算机作为一种测试手段参与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利用智能测试系统,计算机自动完成对有文字凭借的前三个测试项的测评,对于无文字凭借的“命题说话”测试项,则由信息管理系统分配给测试员进行评分,然后管理系统自动将计算机测评的前三项分数和测试员评判的第四项分数相加,计算出考生的测试总成绩,并评定出相应等级,这种测试方式称为“机辅测试”。“机辅测试”实现了测试手段的部分自动化,提高了测试效率,为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一)优势与成绩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开展至今,全国各地高校普通话测试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本,强调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确保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也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相对于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方式还比较“年轻”。但是,这一新的测试方式以测试环境更优质、测试程序更简便、测试评分更客观、测试质量更科学获得了广泛认可。
1.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信度。首先,降低了测试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人工测试阶段,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大都安排在周末进行,因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众多,每学期测试员通常需要连续工作6~8周,工作强度很大,十分辛苦。随着计算机辅助测试的实施,机器测试时间可以灵活安排,测试员无需集中工作,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完成第四项“命题说话”的测评任务,工作量大为减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次,对前三项考试项目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评判更准确客观,提高了测试信度。由国家语委鉴定认可的测试系统软件,从试题库的选择到评价体系都是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要求实施的,在全国所有地区推广,评分尺度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全国统一。采用机器测试,无论测试多少人次,都不会出现人工测试时测试员因为体力、心理等因素产生的波动而出现较大评分误差,同时,杜绝了人工打分时可能出现的人情分,使得测试信度进一步得到保证。
2.实现了测试工作组织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二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智能测试系统的运用优化了测试手段,规范了测试程序,统一了测试标准,提高了测试效率,体现了国家级测试的客观公正。信息管理系统使测试前的报名组织、测试中的监督调控、测试后的数据整理、考生成绩查询等功能都可以在网络系统中轻松实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运用,使普通话水平测试从报名、测试到管理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问题与不足
尽管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有诸多优势,但任何一项新事物的产生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一种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这一新技术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更好地服务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1.“机辅测试”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测试系统对硬件的适应性不强,对语音的评判模式不佳。目前采用的“机辅测试”系统软件在调试过程中对硬件的依赖比较苛刻,对声卡、耳麦等语音采样设备的兼容性不够,在测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语言识别异常和测评失败的情况。另外,目前各高校引进的测试软件,理论上都是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要求设计的,但在实际评分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根据评分细则实施,对第一、二项测试中的重读现象及第三项中错、漏、增、回等语音现象的评判不够细致、精准。
2.部分高校的“机辅测试”设施不达标。实施“机辅测试”的基本条件包括:先进的“机辅测试”软件系统,足够数量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及相关辅助设备,固定的测试场地,严格的“机辅测试”操作管理规范,专业的普通话测试人员和专门的“机辅测试”操作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等。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机辅测试”的软、硬件设施尚存在不达标现象,由此给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的准确度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
3.考生对“机辅测试”设备使用及测试及环境的生疏,造成技术性失分。普通话“机辅测试”对广大考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测试模式,考生对这一测试模式比较生疏。由于各高校受设备、场所、人员配备等方面的限制,对考生的考前培训多是以开考前培训会的形式进行,利用考前短促的时间给考生讲解测试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考生很难有机会在实际考试前上机模拟操作体验,从而参加实际测试时,部分考生依然感到不适应,以至于在测试过程中因设备使用的技术性失误造成一定的失分。
4.测试员采用背靠背评分方式,缺少现场参照和商榷,造成第四项测评分值差距较大,增大了复听率和复审率。在“机辅测试”中,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前三项内容由计算机完成评分,测试员独立评判第四项“命题说话”时,无法像“人工测试”时那样,凭借应试人测试前三项的表现作为“命题说话”项的评分参考,也不能和其他测试员进行现场沟通和协商,从而加大测试员的评分难度。再加上因为音频录制的清晰度不够及对背稿、雷同、离题、无效语料等现象认知的差异,测试员之间的评分结果会产生较大出入,从而在两个测试员完成的初评成绩差距超出设定的分值时,增加第三人参与测评及复审的工作量。
(三)办法与对策
1.加强组织合作,优化软件性能。优良的软件性能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应该由国家权威部门牵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语音处理技术专家和研究机构,协同语言语音问题专家,包括各地长期从事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骨干联合攻关,进一步优化“机辅测试”系统对硬件的适应性和软件系统测试的准确性,从而使普通话测试工作从管理、测试、培训到研究全面实现现代化。
2.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机辅测试”设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大事,对于在校生而言,是其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各高校应加大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关注度,加大对该项工作的资金投入,保证“机辅测试”设施完善与更新,从而为考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获得较高的测试等级提供支持和保障。
3.加大考前培训力度,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机辅测试”考前培训。考前培训是“机辅测试”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先,作为“机辅测试”的组织者、技术人员和考务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机辅测试”的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骤,掌握排除常见故障的方法;其次,加强对考生“机辅测试”考前培训的针对性。在考前培训过程中,一是介绍“机辅测试”模式,包括设备基本特点和实践情况等。二是解析测试题型,介绍操作程序和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是解答疑难问题,包括应对或化解“机辅测试”中可能遇到问题的技巧等。富有针对性的考前培训可以使考生在心理上减少对“机辅测试”的陌生感,增强适应性,从而有效提高“机辅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另外,各高校还应尽量创造条件,在特定时间开辟专门机房,供考生进行考前模拟练习。
4.组织测试员定期展开测试工作研讨,通过磨合,提高人工测试评分的吻合度。在“人工测试”阶段,因为集体性工作的特点,测试员在测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做到随时发现、沟通、消化和解决。采用“机辅测试”新模式之后,测试员们往往各自为政,缺少充分沟通和研讨。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和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测试员展开“机辅测试”研讨,在理论认知一致的基础上,就“机辅测试”培训及测试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和研究。通过研讨与磨合,强化测试员对测评标准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人工测试评分的吻合度。
二、南京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建设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江苏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办学历史悠久,人文传统深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南师大在校生人数众多,普通话水平测试任务繁重,在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组织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取得了很大成绩,一直是同类院校的表率和榜样。自2008年起,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开始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为提高在校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大学生的语言文化修养做出了很多努力。通过近几年的“机辅测试”实践工作的积累,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正尝试建设一个全面、高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的网络平台,为在校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资源丰富、使用便捷的培训与测试平台。
(一)三大板块的设置
南京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网络平台大致包括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三大板块。
1.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板块。在这个板块中,主要是将“普通话语音”及“语言表达”这两门专业课程的主体内容呈现出来。以往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编写的一系列培训教材大都以应试为目标,对“普通话语音”课程中的声母、韵母、声调及语流音变等基础知识点进行比较详尽的介绍,对于“语言表达”课程中的内部技巧、外部技巧的运用,只在针对测试第三项“朗读短文”和第四项“命题说话”的解析中一笔带过且语焉不详。其实,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四个考查项目中,偏重语音考查的第一项“读单音节词语”和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在整个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总分值是30分,而第三项“朗读短文”和第四项“命题说话”的总分值则达到70分,这两个考试项目除了继续考查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外,更着重于考查应试人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设置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板块,弥补以往普通话培训教材中内容的不足,加强考生对语言表达及运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实践能力提高。
2.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板块。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将避免以往培训教材中将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简单陈列的方式,着重对四个考试项目中出现的各种语音现象的辨析及对发生语音失误的原因的分析。如在测试第一项“读单音节词语”中,关于“语音错误”与“语音缺陷”的区分;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中,对“轻声、儿化、变调”等语流音变现象完成不规范的原因解析;第三项“朗读短文”中,阐释“语调偏误、停连不当、朗读不顺畅”的含义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项“命题说话”中,分析“方音程度”、“词汇、语法不规范”的体现及“背稿、雷同、离题、无效语料”等问题的实质及成因。通过对四个考试项目的解析,应试人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在这个板块中,将选取典型测试案例,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三级六等样本予以详尽例讲和点评。
3.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板块。这个板块是针对“机辅测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应试技巧指导及考前模拟测试,主要包括“机辅测试”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故障排除等内容介绍与阐释,同时提供模拟测试训练。这个板块的设置可以避免考前培训会介绍“机辅测试”流程、步骤不够周详的弱点,同时让学生通过模拟测试熟悉“机辅测试”模式,保证正式考试时的适应性。
(二)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内容
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教材大都是对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主要内容的浓缩、主要材料的汇编及众多编者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四项考试内容或详尽、或简略的解释与阐发,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最多是附上朗读短文的音频碟片。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将综合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手段,突出普通话作为有声语言培训的特点,有效增强培训效果。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语测试方式进行,相应的培训也应采用有声形式。在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三大板块建设中,将大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语言化为具体生动的图片、声音和影像,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前培训成效。除了基本资料,如《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单音节词语》、《普通水平测试用多音节词语》、《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轻声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儿化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短文》等音频资料可供下载之外,可选取以往测试中的经典案例,将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见的语音失误及三级六等样本一一予以解析,给广大考生提供参考和比对,从而使考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语音问题展开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在实际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
三、实现考生与测试员、测试员与测试员之间的网络沟通
以省市有关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按照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指南,努力营造浓烈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积极引导全体干部自查自纠,增强用语用字规范意识,为确保我市在这次评估中能顺利通过,进一步推动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1.在公务接待、会议、内部交流、深入企业等场合使用普通话达100%。
2.在撰写文件、出示公告、填写档案资料等方面使用规范字达100%。
3.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普通话培训工作,参训率和合格率达100%,普通话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三、步骤和方法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7年5月29日-31日)。认真学习、掌握国家和我省关于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文件精神,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自职责。
第二阶段:自查整改(2017年6月-2017年7月)明确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对照《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指南》,组织力量逐条检查,并制定改进措施,查找不足,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用语用字规范水平。
第三阶段:检查落实(2017年6月-2017年9月)在自查的基础上,对涉及本部门相关内容逐一检查。积极配合市语委办做好检查工作。
四、组织领导
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工作年度考核内容,成立市商务局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负责有关迎检的具体工作和与市语委办的联系工作。
五、部门职责和有关要求
1.局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迎检的具体工作,制定迎评工作方案,对各科室的迎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局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局工作用语、会议用语的普通话推广普及和名称牌、指示牌、公文、印章的用字规范工作,负责有关语言文字档案资料的记录、整理规范工作。负责语言文字的宣传、工作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
今年以来,发改局认真贯彻落实市语委办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把语言文字工作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把创建语言文字示范市和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结合起来,语言文字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并取得可喜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7年全局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进行顺利
(一)高度重视,逐步完善工作机制
为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落到实处,发改局成立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制度完善、措施得力,确保工作开展有计划、有检查、有改进措施。
今年,我们建立了普通话推广员队伍,推普员由各科室普通话较好的年轻干部组成,并负责语言文字工作的培训、宣传、示范、检查、督促,逐步形成从领导层到中层干部,再到基层岗位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机制。
(二)宣传到位,语言文字工作氛围较浓
为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对语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我局大力宣传和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以及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工作能力评定的重要内容,在局内张贴了“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醒目标语,积极营造语言文字工作的氛围。
(三)注重落实,工作有实效
1.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对局内标志牌、标语牌、通知等进行检查,逐渐消灭错别字,杜绝已简化的繁体字、已废除的“二简字”、被淘汰的异体字,净化机关文字坏境。
2.以书记讲堂教学为核心,把“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日常考评的体系中,特别是对窗口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做到人人过关。
3.积极开展用字规范检查,纠正干部职工工作中的不规范用字。分别对全体干部职工的党员学习笔记、每月一法学习笔记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字及时指正。
我局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各科室工作人员在办公、会议中都自觉能用普通话,但有些年龄偏大的人员偶尔会穿插一些方言。工作人员之间交流还有少数人员使用方言。
2.日常用字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同志书写比较潦草,有些还存在使用第二批简化字的现象,如“展”、“餐”等字。写别字的情况少量存在,写错字的情况基本没有。在书写格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标题的使用、分段空行等还不够规范。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比较普遍,如逗号与句号不分,句号用小黑点表示等。
二、2018年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
1.继续做好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工作,努力强化语言文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全体干部职工达成“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共识,并养成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2.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语言文字工作的良好氛围。我局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讲普通话,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管理,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性
1.加强制度建设,措施得力抓落实。我局将全面审视、修改、补充、完善各项语言文字工作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加强档案建设,日积月累见成效。建立语言文字工作专项档案,做到专人专管、分类明确、内容充实、及时整理,注意保留原始资料,充分体现日常工作的细致与扎实,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以语言基本功为抓手,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普通话教学 辅助作用 教师
一、多媒体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普及,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显示出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技术,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不仅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也成为了信息社会衡量一名教育工作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1.大大提高了普通话教学的学习效率。
目前我国高校普通话教学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练习时间少,从而制约了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普通话教学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练习,而大量的练习往往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因此授课课时不足与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的教学要求的矛盾成了长期困扰普通话教学的一大难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无法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则给这一矛盾的解决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关键在于提高授课时间的使用效率,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作为信息传递手段,与传统的课堂传递手段相比,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传递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理论知识分析的效率,这就明显地克服了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采用板书还是口述等方式都将占用大量课堂时间的弊端。其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单一练习的时候,为了避免影响教师听音、辨音,其他学生只能听或者默读,从而限制了其他学生的自主练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避免了个体练习过程中的交互影响。再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板书这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可以事先将需要板书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将板书这一教学环节从课上移至课前,这就大大节省了课堂上板书所占用的时间。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动感的立体效果能给学生以示范提示和美感享受。
2.更符合当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素材广泛、资源丰富,录像、VCD光盘、报纸杂志中的图片等都可以经过挑选进入课件。通过教材与辅助资料的有机组合,向学生传播画面、播放声音、传递信息,既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结合成为可能。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使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张扬。
3.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传统普通话教学,多侧重于教师自身的演示和描述,而演示和描述的内容往往不够形象、实感,学生难以把握。再加上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接受程度不同,自然影响教学效果。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依靠人的“自然能力”,即依靠学生在较长时间的练习中获得悟性来达到目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有的学生在单调枯燥的练习中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不能完全落实教学目标。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于一些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动画、图片、声音、录像、幻灯演示等手段进行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和演示。如通过动画制作将人在发音时的舌位运动以露状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对于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唇形的圆展以及发音方法、发音部位,有直观而明确的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4.开阔了普通话教师的视野,提高了备课质量和备课效率。
互联网这一现代化信息手段,为人们开辟知识视野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到大量与普通话教学相关的资料,还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或下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或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普通话测试或普通话教学的最新信息,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另外,多媒体技术的突出的特点是获取信息的速度快捷,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效率。
二、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普通话教学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技术辅助普通话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普通话教学的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才能尽快走出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
1.当前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
第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教师为了在其课件中体现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信息量大、信息传播途径多等优点,就一味地追求内容的“大”和“全”,来一个“教材大搬家”,即将教材从书本上搬到屏幕上;为了追求画面音响的“美”与“真”,制作一些动漫。致使教师在教学时一面忙于播放,一面照“屏”宣科,不顾学生的接受与否,成了典型的“放映员”和“解说员”;也顾及不了学生在“收看”的过程中“理性”成分有多高,大脑接受外界刺激的程度有多深。这就容易使教学目标淹没在“音画时尚”中,教与学被“有声有色”地肢解为两极。这既有碍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有悖于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原则,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不顾及教学效果,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否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了信息社会衡量一名教育工作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强大功能和优势。但是,有的教师却没有认真考虑好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没有考虑好多媒体技术与学生接受的关系,只是把它作为一种“门面”装饰,证明自己已经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其效果好坏是不在考虑之内的。这实际上是对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乃至现代教育技术的生硬理解。这种脱离实际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
第三,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有待提高。有的教师课件制作水平低下,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技能较低,这些都会影响到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效果。
2.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尽快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第一,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避免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喧宾夺主。由于计算机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呈现快速、表现直观、操作简便的特点,教学活动很容易出现“课件主宰课堂”的不良倾向:师生依赖荧屏展现,演示成为关注中心,课件扮演着课堂主角。由此导致教师忽视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忽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忽视学生的感受与反应,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导致学生只喜欢屏幕内容而忙于抄录笔记,忽略教师的讲解,也无暇思考问题。上课成了“看课”,教学活动实际上又成了新形式的“填鸭式满堂灌”。这一现象警示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多媒体技术的名称所表明的那样――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它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只能对教学起辅助作用,并不能“包办代替”一切。①因此不管多媒体技术多么先进,都不能改变其在为教学服务过程中的辅助地位。教师永远是课堂的主宰,应驾驭课堂、把握全局。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第二,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的。其主要作用在于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该转换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思路,进行富有成效的实践以积累经验。不仅要将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应用到教学中,而且还要成为计算机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完美结合,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相辅相成。我认为,选用的多媒体技术必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优势媒体,课堂教学能处理好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
第三,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水平。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使教育教学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应该树立起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自我加压、自我充电,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此外还要加强课件制作水平,课件制作要简明扼要、主题鲜明、画面清晰、音响适度、重点突出。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旦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②如果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现象时,它就会收到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功效。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如何适时、适度、高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责任感是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注释:
①李立雄.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8).
②朱于新.课改中语文教学典型问题分析[J].中国教师,2004,(8).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
[2]李立雄.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8)
[3]朱于新.课改中语文教学典型问题分析[J].中国教师,2004,(8).
[4]何向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6).
关键词:网络语言 规范 引导 普通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31-02
毋容讳言,今天是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如果离开网络简直不可以想象。有资料显示,不算QQ邮箱等其他传输工具,仅仅就重要的网站计算,全球每个月电子邮件的传送量就达到10亿封以上,网络的性重要可见一斑。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的普通话学习和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说小学阶段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还是处在懵懂的阶段,那么中学阶段,他们就是清晰记忆和矫正阶段,会给以后的说话习惯留下深刻烙印的阶段,甚至终生都不能改变。所以,对于接受新事物最快最敏感的中学生这个群体来说,当今流行的网络语言对他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关注。
我们知道,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公布的普通话的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口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就隐含了普通话的三个特
点。这个定义对普通话的内涵分别从普通话的语音,普通话产生的基础方言和普通话的语汇语法规范上做了说明。
1 现代网络语言的特点
首先就是简洁。在网络环境中,语言用字要非常节俭,大量突破了传统文字书写的局限、改变了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产生了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缩略词等,并依靠这些它们来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例如:再见,说成88或886;呜呜的哭声,说成55……;笑的图案就是;白富美,说的是长得白净富有美丽的女性;高富帅说的是长得高大多金帅气的男性。
其次就是形象。网络语言符号使网络语言具有了鲜明的视觉可感的形象性。传神动人的网络语言,使交流中聊天网友可以“望文生义”从而产生近距离交际愉悦感觉,使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生气和实在感、即时感。因此,具体可感的生动的形象性是网络的语言的一大特点。例如:“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成熟的人。与之相对的就是老鸟。
再次就是诙谐。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一般是有闲的年轻人,他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喜欢引领潮流。他们的语言充满了年轻人青春的活力,对传统普通话语言规范的冲击来自他们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里面不受现实语法规范的约束,同时又能被网络另一个终端陌生的对方完全理解,这里面就是依靠了汉语诙谐幽默的特点来实现的。比如:“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含贬义。与之相对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网民。
最后就是新颖。换句话说,就是网民在交流的时候约定俗成的语言创新。稳定的网络语言也需要网民的预定俗成,不能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那样没人理解也无法推广使用。例如:“波霸”Big-Breasted Sister的缩写。“斑竹”就是版主,因为拼音输入造成的美妙谐音。“板斧”就是“版副”或“副版”。
这些具有一定生命力的网络词汇一旦创作出来,就很容易引起网民的共鸣,一旦被青春期正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青少年中学生接受,他们就会把这些网络语言用来作为工具反传统反正规,彰显他们独立的个性特征,并且形成一股网络语言势力,对普通话教学成果形成严峻的挑战。
2 如何使中学生养成规范的良好的普通话表达习惯
这是网络时代,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很显然,单纯的禁止堵压是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的,因为,网络的神奇的推力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科技含量,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有着巨大的正能量,所以才为社会接受为学生接受。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来说,当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代的一个进步符号。
但是,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存在对传统的普通话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具体表现在语音、语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语音方面。网络语言的谐音替代现象,以及拼音、字母缩写的词汇,由于书写外形或发音跟汉语拼音相似,处在记忆敏感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大脑语言神经长期接受这种相似音节信息的刺激,会干扰语言学习接受养成的青少年的汉语拼音学习,尤其对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汉语拼音音节的中学生。例如:“酱紫”,最后他们可能会以为“这”的声母就是“j”;而“GG”(哥哥)、“MM(妹妹)”、“JJ”(姐姐)这一类词,他们可能会误以为汉语拼音也可以缩写,就像汉语已经就受“OK”一样;粉丝,fans的译音,指的是超迷某人或某物的一类人,简称“粉”或“迷”。如果长期使用会让中学生以为汉语的某些词汇的发音和英语单词的发音是一致的。
语汇方面。网络语汇丰富多彩,创造方式也不拘一格,而且随着网络和社会的发展,网络语汇还会继续丰富。有些网络语汇严重干扰了中学生对正常普通话语汇的学习,很容易出现大量的错字别字。词汇语言是一个积累运用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普通话规范用语,需要反复不断地强化才能保持恒久。如果中学生频频接受和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相应减少普通话规范语汇对大脑神经的刺激,干就可能干扰中学生以后的言语习惯。
语法方面。网络语言中语法不规范的现象特别普遍。语法不规范的短语,在句子表达方面也会出现为普通话不能接受的表达方式。例如:“我超级愿意”这句网络语言,在普通话里面,“超级”是不能用来修饰“愿意”的。
网络语言还可能干扰着中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普通话口语教学是一个把中学生自我表达的思想内容由思考到按普通话语音语汇语法的规范要求在大脑语言中枢神经组织编码,最后由人体发音器官按正确的发音方法发出来的声音。这里涉及到普通话教学的二点,一是中学生应该按照普通话教学要求的语言编码,二是人体发音器官应该按照普通话教学的要求正确发音。而网络语言发音是不存在的,因为学生在网上进(上接131页)
行语言交际时,一般只进行无声的思考,虽然此时也有言语活动,也就是大脑语言神经想象发出声音,但由于输入的滞后或聊友返回信息的滞后,造成句子的间歇、延长或停顿不当。而言语间夹杂的符号图形等网络语言,只是形象的符号,没有相对应的语音形式,没法说出来,想象的发音也不存在。这样就打断了学生对整个句子结构和发音的把握。而且网络语言多是简单句、缩略句,具有即时性,学生疏于考虑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另外,听觉反馈的缺失,也会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普通话的阅读和作文能力体现在对语汇和短文的快速浏览和创作上。通常的阅读是用眼睛目视文字,用记忆中的语音语汇语法规则观照现实的文字,并用人体发音器官发出声音来。而网络语言形象生动、灵活自由、幽默诙谐、口语化、通俗化,这种文化形态,符合在读图学习中长大的青少年的认知习惯和需要。因此习惯了阅读网络语言的中学生,见到了密密麻麻,抽象枯燥的文字就厌烦,因为传统的文章大都讲究文采和谋篇布局,表意含蓄委婉,不像网络语言那么平白易懂,学生就更加喜欢和容易接受网络语言。因此,可以说网络语言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了转移了学生对传统普通话语言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注意力,造成学生规范语言阅读和作文理解能力下降。
综上所述,处在网络时代和环境下的我们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改进我们的普通话教学,促进中学生使用普通话习惯的养成,根据时代的特点和青少年学生学习记忆的特点因势利导的抓好普通话教学工作。正确的做法就是,按照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对网络语言合理规范和积极引导。一方面对已经出现,并且被大众接受的网络语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认的网络语言,我们要鼓励中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因为语言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2001年6月由于根元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是国内语言学界第一部网络语言词典。它的问世向净化和规范网络语言迈出了一大步。另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历时6年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也收录了网虫、伊妹儿、QQ、BBS、DIY等网络词汇。随着规范工作的进行,哪些网络语言是规范的,哪些网络语言是不规范的,将会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和划分。那些被官方话语机构认可的网络语言,就是普通话新词汇,否则就是不规范的,对在网民中有一定生命力的网络语言但普通话还暂时没接受的,我们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这些没被官方认可的网络语言,可以了解,也可以在非正式话语里面出现,但是在正式行文里面一般不宜使用。尤其在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良性互动作用,在普通话教学中,正确对待和关注网络语言现象,在网络语言已经对中学生普通话学习和养成形成干扰的情况下,使青少年掌握和使用比较规范的普通话。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M].三联书店,1998.
[3]李军.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M].社会科学战线,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