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范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

第1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铁路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作者简介:苏宏升(1969-),男,甘肃靖远人,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教授;董海鹰(1966-),男,陕西临潼人,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27-03

一、历史沿革

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1958年由姜嘉猷教授等一批电机工程专家组建的电力机车专业和1959年组建的电力机车供电专业。1999年,学校根据国家新的本科专业目录,设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2000年,该专业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管理的专业点名单,并于2004年获得了财政部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资助。[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成立以来,沿袭兰州交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多年优良的办学传统,本着服务铁路和面向地方电力系统领域进行人才培养的原则,已为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铁道电气化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建设,特别是西部铁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专业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我国高校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时期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时期,而大众化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毕业生的就业分配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演变成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这仅仅通过提升教学质量,狠抓教学水平的努力是难以办到的。因此必须从社会分析做起,正确定位,找好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做好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完成高校肩负的三项主要职能:人才培养、科研转化和服务社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国工科院校普遍设立的一个专业,专业规模相对庞大,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如前所述,兰州交通大学如何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在当前诸多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关系到该专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在对当前该专业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原铁路院校类特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即将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定位于铁路特色专业,在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有方向的基础上设立了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和接触网工程两个特色专业方向,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两年的专业尝试,证明电气工程系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定位于铁路特色专业的实践是完全正确的,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少人已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良好成绩,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特色专业方向的设立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规定》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特殊需要及自身优势和特点,可在完成基础课教学后,在现设专业范围内自主审定专业方向”。在此规则指导下,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开展了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立特色专业方向的探讨和研究工作。

1.电气专业宽口径下的问题分析

纵观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状况,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部分高校沿袭着我国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忽略了人自身的教育,又缺乏明确的专业定位,导致培养目标过大而无法适应时代需求,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缺乏创新。教学以具体专业为导向,将相应的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较少考虑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完全消化,是否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否能够运用这些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专业化日益突出,培养更加专业的电气方面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建立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以及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决定了我国铁路交通运输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铁路电力牵引相比其他牵引方式在高速、重载、环保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而是未来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发展的牵引模式。“九五”后期,随着一批时速超过200km的客货共线铁路和200~350km的客运专线铁路的建成,我国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期,加上这些铁路多采用信息技术控制和管理,客观上决定了对铁路牵引供电专业的更高要求:要求电气专业对铁道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要求作为铁路自动化、现代化和科技化代表的牵引供电系统要从可靠性到先进性满足高速铁路建设的要求;要求现代的电力牵引供电要向专业化、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掀起了新一轮,且正在向新疆、等边远地区渗透,而这些铁路建设的特点是高起点和高标准,急需大量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铁路供电和接触网方面的人才,从事与牵引变电所与接触网有关的运营维护工作,确保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另外,由于兰州交通大学电气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朗或培养计划满足不了高速铁路发展的要求,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困难。

根据我们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哈尔滨、武汉、郑州、兰州等铁路局和青藏铁路公司,以及南车、北车等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企业的调查而得出的结论来看,这些企业每年对牵引供电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是学校能够提供的三分之一,缺口达一半以上,而且这些铁路企业对牵引供电的人才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一方面是宽口径下电气专业学生由于技能欠缺和诸多高校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带来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铁路牵引供电专业的人才匮乏,出现了多家用人单位提前到学校争抢人才而无法满足人才需求的局面。鉴于此,根据兰州交通大学原铁路类院校特色,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决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开辟牵引供电专业方向。同时,考虑到接触网是电力牵引必不可少的载体,与运营维护工作往往纠结在一起,密不可分,因此又设立了接触网工程方向。这样和原来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方向一起,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共有三个专业方向,即两个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和一个传统专业方向,较好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四、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改革的具体措施

电气工程系铁路特色专业方向一经确定就成为兰州交通大学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这也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的一个有该方向的本科院校。为了满足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即铁道供电和接触网方向)的教学要求,院系两级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并得到了学校的大力资助。

1.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课程设置的完善

电气工程系原有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是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而设置的,具有课程门类比较齐全,覆盖面广的特点。缺点是缺乏特色,定向模糊,培养目标不清晰,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为了能和铁路特色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使之既能符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计划,又能体现铁路特色供电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此,研究小组认为:新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充分反映本课程方向的新技术和发展前景;删减就繁,除旧布新,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结合大纲对原教学计划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专业课程教学平台以及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平台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2]

(1)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除执行全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外,学院还构建了由14门课程组成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平台:“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数值计算与MATLAB方法”、“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导论”、“DSP技术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开发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Web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鉴于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对数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修订计划时增加了工程数学教学方面的内容,包括“数学物理方程”、“矢量分析与场论”、“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为学生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中打下厚实的基础。

这样学生既能在大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宽口径下学习,又能掌握特色专业方向课的基础课教学内容,为以后分专业方向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包括“电路分析”、“电路实验”、“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工程电磁场”、“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气工程导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10门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共同构成大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大平台。

由于接触网专业对机械和力学知识有较严格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基础平台中增加了“机械设计基础”和“工程力学”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也为以后学好接触网专业方向奠定了基础。

(3)专业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平台主要涉及“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气测试技术”、“电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配电网络自动化”等课程,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一起构建专业技能获取平台。

专业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对确保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做了较大的调整。针对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专业方向,增加了“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与设计”、“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及装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牵引供电所设计与施工”课程以及这些课的课程设计。针对接触网工程专业方向,增加了“接触网工程与设计”、“接触网规程与规则”、“接触网施工”、“接触网检测”以及“接触网工程与设计课程设计”。上述两个特色方向除必修课外,均有9个学分的选修课。表1是调整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路特色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计划。

(4)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平台的修订。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平台的调整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是调整工程实践平台本身的实训内容,如认识实习由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改为参观兰州铁路局供电段兰东牵引变电所,生产实习由原来的兰州电机厂实习改为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陇西分站接触网实训基地实习。二是开辟新的实训内容或实训基地,如增加了有关牵引供电系统和接触网专业方向的零部件拆装实习,以及开辟了兰州铁路局供电段电调中心实习基地。此外,学院还定期聘请各大铁路局、设计院、中铁电气化公司、青藏铁路公司等现场专业人员来学院任课或作报告,使得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学习到现场的知识。

2.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是一个崭新的方向,师资力量的配备直接影响到专业建设的成败。在优化师资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必须加大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具体措施:一是安排教师到相关院校进行实习培训,加强学习交流。如2008年安排张廷荣、李红两位青年教师去华东交通大学学习,安排李亚宁教师去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学习,2009年安排张廷荣、李红去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兰州分院学习,2010年安排闵永智教师去西南交通大学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除了每年安排相关教师进修实习外,学院还着力出台了“1+2”研修计划和“1+1”帮带计划。二是鼓励教师利用暑、寒期到工厂或铁路建设现场实地考察,与现场工人、技师交流学习,做到真正实践学习。三是在院内积极开展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方面的科研工作,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投入。通过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发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四是强化教师专业队伍,引进高水平人才,要特别加强从企业引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

3.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立

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对于专业发展尤为重要。铁道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和接触网专业方向建立之前,我们就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论证工作,一经专业方向确立就开始了实验室建设工作。由于铁路特色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和庞大性,所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完成有代表性的实验设备从而完成实验室建设,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异常重要。学校采取了以自我建设为主的方式,同时加强外来资金的引入。一方面,学校利用日元贷款大力建设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实验室,先期建成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模型实验室,包括一个电力系统沙盘及一个牵引供电系统沙盘;全部偿、半补偿及接触网简单悬挂模型;断路器、隔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牵引变电所电力设备模型;AT、BT及接触网直供方式下的挂板模型;牵引所二次回路、直流操作电源的挂板模型,满足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利用财政部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和特色办学机会,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通过各方积极努力,获得财政部数百万元建设基金,建立了远动及综合自动化实验室。最后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学校投入配套资金进行二次开发,展开对遥测、遥信和遥控系统的深入研究,完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3]

关于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接触网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安全规程测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其特殊性决定了实习的重要性。利用现有条件和依托相关企业单位建设新的实习基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学校利用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接触网实习基地的优势,在实习阶段将学生送到接触网实习基地进行接触网零部件拆装练习,并设法考取上岗证。另外,和企业积极联合,建立新的实习基地。如与兰州铁路局兰东供电段达成就业实习协议,给学生一个熟悉和实习的机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专业方向的课程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进行了不断地尝试,目的是寻求利于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最佳结合点。

教学内容上不再采取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而是丰富教学内容。首先在教材的选取上采用“三位一体”的教材,再经过大量的比对,选取最好、最先进的教材。对不恰当的教材经过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进行修正;课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方面从交流单位引进录像,另一方面根据需要去现场实地制作教学录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注重能力培养。为了提高学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些课程采取了教师讲授、学生参与的方式。例如,对于轨道交通概论,任课教师讲完部分课件后,布置学生课后通过资料查取完成一定任务,并让学生们课堂讲解。由于学生查阅的知识多种多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教师在其中也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共同受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

五、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取得的实效

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专业方向一经开始就显示了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校内受到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和选择。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铁路局、设计院、中铁电气化局、中铁建和机车车辆制造企业的认可和好评。目前除部分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外,大部分学生已走上工作岗位,总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最近连续三届的毕业生就业分配中,无1人待业。在最近连续两年的高考中,报考该专业学习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该专业与铁路信号、机车控制两个专业配套,构造了“三位一体”的学科优势,填补了学科专业建设的空白。

六、结束语

自1999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恢复招生以来,历经10年有余。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支持下,电气工程系教师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建立了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两个平台,设立了电气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吸引了大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宁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工业专科学校、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乌克兰克列门丘格国立大学和斯洛伐克马捷贝尔大学等院校教师来中心参观、学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苏宏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193-195.

第2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随着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各中等职业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都在积极进行学科建设,促进深化该专业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正确的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为指导思想,以实施质量工程为主题,牢固树立学生、教师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与改革,夯实工程基础,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出为建设品牌特色专业服务。

1.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与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教育体系,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首先,要把培养适应工程生产第一线的现实和发展需要的工程中等技能型应用人才作为服务面向定位。其次,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服务面向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工程教育为主线,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第三,强化工程教育,是工程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行“通识与专业并重的专业教育”教学模式,通识课平台与工程学科平台课为工程基础教育阶段,专业平台课为工程专业教学阶段。前者主要培养现代工程意识,夯实工程基础,掌握工程工具;后者加强工程的实践训练,培养工程的具体能力,重点是强化知识创新、设计创新、工程创新、工艺和技术创新。再就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主动追求、自我设计知识结构和专业方向的能力,通过逐步夸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开设跨系选修课和跨学科辅修专业、实行学分制、精简课内学时、设置课外学分等措施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2.夯实工程基础,强化实践性教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和质量意识,综合分析学科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处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因此要夯实工程基础,强化实践性教学。

一是硬件基础建设。要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有必备的硬件设施和条件,这是形成中等职业教育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完善专业实验室建设。

二是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对现有的教师要增强实验动手能力的培训,每年派出教师到工厂调研、学习,了解新技术在工厂的应用,了解生产一线从事的工程设计、试验、制造和生产工艺与技术创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对引进的人才要特别注意考察其实践技能,目的是保证本专业相关的教师均能指导实践性教学。加强并引导学生的实习、见习、社会考察活动,注重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求实效。

三是软件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充实实验室的人员,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提高实验人员的实验管理水平。编写实验指导书、实践教学大纲,聘请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要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完成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重组和优化,实现每门专业实验课程都有60%以上的综合应用、创新性设计实验,切实保证提高学生的原创性、创新性研究和实践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切实培养学生对工业自动化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构建学生、教师双向信息反馈与评估,教学观摩与教学经验研讨,期中(末)教学检查为主要方式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实行课程负责制和主讲教师制度。实行教学示范课与观摩课制度,实行听课评课和教学研讨制度;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改革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继续实行学生奖励制度(包括考研、科技创新、英语、计算机过级和各类比赛等)。严格执行《教学工作管理条例》,将教师的教学纪律、教学效果和教研成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

第3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58-01

近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工业高素质人才。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初期运用了精英化的培养模式,但是这一教育模式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由于中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但是由于学生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非常活跃的思维,为了提高中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效率,就需要建立起一套适用于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中的教学时达到切实可行。

一、电气工程教学现状

据相关研究发现,当今的中职电气自动化教育当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并不是很高,对教学内容很难产生兴趣,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实际的操作过程非常熟悉,但是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却不懂。一些教师对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得不够透彻,一旦有学生提出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教师就会哑口无言,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习效果与课堂效率,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

二、相应的改革措施

1. 完善教学模式

由于时代的变换,致使学生的思想与从前的思想有所差异,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现今的教学,并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对课堂产生兴趣,并且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LED组装时,为了使学生对组装的步骤更加了解,可以聘用一些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的讲解,也可以将这些人员的讲解过程录制成一个视频,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果。在讲解“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电路”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提前下载好的相关视频在课堂上播出,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晦涩难懂的抽象知识得到更直观的表达。通过反复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主要的是缓解了课时紧凑和教学内容增加的矛盾。

2. 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从事企业管理以及生产管理等一系列的高技术行业。为了培养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付出更大的精力,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提高动手能力。要对传统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采用适应当今社会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转变为传输知识的地方,将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变成学生的引导者,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维修电工模块”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首先,要将安全用电这一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安全,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要求女同学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将头发扎束好,穿平底胶鞋;男同学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烟火,对工作仪器也要非常热爱,轻拿轻放,保证仪器的完整性。教学的过程是为了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所以,在课堂中,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国家级别的引导与要求,一些理论知识必须达到国家的级别,实践操作能力更是要满足国家的标准。在整个课堂中,都要为学生渗透出国家级别的思想,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当今的就业现状拥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理解,为自己的实际学习与掌握知识的能力拥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位。

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的地位非常重要,是知识的引导者与传递者,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与教学质量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一定要充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让教师接触一些现今的教学理论,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运用这些理论,才能够提升学生对课堂的热爱程度,这样才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让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说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使教师能够相互借鉴,掌握教学的精髓,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学校也可以设置教师周例会制度,将所有教师集合起来,对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汇总,也可以邀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对每个教师的看法,这样每个教师在例会中都会学习到很多东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气自动化专业还处于不断创新与摸索的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到一起。注重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学习的能动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48

On Independent Institut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XU Jiangling, YUAN Jinjuan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Facul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83)

Abstract According to independent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majors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ituation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majoring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and curricula, and proposes appropriate solutions.

Key words reform in education; curricular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0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教育部对我国高校各大专业进行了大范围的重新调整。控制类本科专业调整为“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方向。针对就业方向的不同,把自动化专业确定为弱电专业,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确定为强电专业。在高校布局结束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置教学内容,通俗一点讲就是设置课程,课程的设置往往是教学的核心内容。

独立学院,是国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利用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的资本,以实施本科学历为主的高等学校。通常,在国外,重点大学大多是私立大学,他们的资金来源的主要是校友的捐款,少部分来自于政府拨款;而我们国恰恰相反,我国的重点大学都是公立大学,它们的资金来源通常是财政拨款,几乎没有任何社会资金的投入。由于我们国家财力有限,很难满足大部分高中毕业生生读大学的需求,所以独立学院就孕育而生了。独立学院的开设则是完全采用社会资本办学,政府没有一分钱投入,大大缓解了我国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并且使很多之前根本无法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而在独立学院创办初期,学科课程建设基本照搬申办母体的做法,这是因为在独立学院创办初期,学校是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只能依靠母体。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这只是权益之计。因为独立学院的生态和母体学校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及时地对母体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改造,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响应调整。

目前,独立学院在我国的定位是应用型本科,所以它要面向平民化、大众化,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面向基层。要使学生能够减少适应的工作的时间,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减少课程的内容和降低课程的难度。因为,我们之前的大学教学主要是精英教学,教学的内容既多又难,而独立学院学生的生源质量偏低,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二是必须增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通常理论水平不高,但是很多同学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另外,他们最后的就业面向基层,而基层的工作通常不需要很多理论知识,而特别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以所教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一些相关的探讨。

1 减少理论课程数量

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电工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控制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等四十余门课程。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存在着课程数目多,面比较广,不深入、难度大等缺陷。学生进入大二之后,常常要在一周面临着上28课时至32课时的情况,这对一本学生无可厚非。而独立院校的学生由于普遍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有限,从而造成了学生的负担过重,教学效果不好,造成了老师与学生互相埋怨。仔细一想,很多理论课程都是有调整的空间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些课程的设置就没有太大的必要,甚至完全可以取消。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为例,这门课程多是介绍性的内容,没有任何公式推导以及分析计算,学生在工作遇到相应的传感器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即可。但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减少课程,要有保有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核心课程,进行大量的训练。例如,单片机这门课程,就需要大大增强,很多高新企业招聘学生的过程中,常常要考查单片机的相关知识,但是在很多独立院校中,单片机的课时得到不断的压缩,得不到相应的重视。

2 改善实践教学

2.1 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数是验证性的,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某一物理定律和物理现象。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没有任何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按照老师所给的图纸进行接线、通电,最后得出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教学的缺陷在于结论已知,没有任何神秘感。很多学生在没有做出实验结果的情况下,编造或者抄袭数据,造成老师无法判断学生成绩的混乱境地。在教学过程应该逐步用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取代简单验证性实验。这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由于实验结果未知,会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用仿真实验来代替现实实验

使用教学仿真软件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以在一台电脑中做多个仿真实验,减少由于实际实验过程中造成的元件损耗,大幅度降低教学成本。另外一方面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很分析,并根据实际需要自动绘制出系统的特性曲线,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工作量,例如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组态王仿真软件就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工控组态的实验教学。

2.3 严抓实训教学考核

实训和实验不同,实验通常是验证某一存在的物理定律和物理现象,而实训通常是完成某一任务,来达到训练的目的。实训成绩的考核是摆在我们面前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针对学生普通反映出的实训教学的打分随意,弹性大的缺点,通过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考核的方法,把一个实训教学课程分成若个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子子项目,每个子子项目都有相应的权重。每完成某个子项目就打相应的分数,最大程度上保证实训教学考核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2.4 取消课程设计环节,以相应的实训环节来代替

以笔者个人的求学经历和教学经历来说,绝大部分的学科的课程设计环节是失败的,至少是不成功的。传统的课程设计,是在该门课程结束后,根据课程要求,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出一些设计题目,让学生自己完成。例如在学习完单片机课程后,通过安排学生两周的时间内,按照要求,设计出一种用单片机控制的实际电路,并把它制作出来,通电调试、运行,写出规范的设计报告交老师。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常变味了,具体的做法是把学生圈禁在一个带有电脑的大教室里面,给学生布置一个题目,学生在这个教师里面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即可,其中没有任何学生实际动手的内容,这样的课程设计对学生的锻炼是极其有限的。学生通常互相抄袭课程设计报告是常事,老师也没有一些比较好的方法来制止这种行为。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取消课程设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与课程对应的实训环节。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课程设计对他们来说不现实,在以后的工作中,企业也很难有机会让独立学院的学生做设计,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往往是实际操作。与其效果不好,还不如让学生多做实训练练手。比如在完成了电子电路设计理论课程之后,安排学生做相应课程的实训环节,在规定的时间按照图纸安装、调试出一个万能充电器,写出实训报告即可。

2.5 取消毕业论文环节,以顶岗实习报告来代替

我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环节一直被教育专家所诟病,关于毕业论文的存废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一定程度上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利益问题。通常来说,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按照工作量计算10个学时,一般的教师带10~15个学生,这就是100~150学时,而老师一学期的基本教学任务就在200学时左右。如果取消了毕业论文,老师的利益会受到影响,高校老师肯定会反对。而且,毕业设计不仅仅对老师有利益瓜葛,而且对学校中的打印社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按照一个学生打印的费用为100元计算(包括初稿和终稿),按学校有3000学生来计算,这就有30万元的经济利益,由学校的几家打印社瓜分。所以,作为利益共同体,学校的打印社也不希望取消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到底对学生多大好处呢?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一般是这样的:通常在大四上学期期末给学生布置毕业论文题目之后,学生就去企业顶岗实习了,根本没有时间写所谓的毕业论文。到了来年的4月底5月初的时候,学校会通知学生返校交论文,并且安排五月中旬答辩。大部分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在五月初,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都在1~2周。这样的毕业论文到底有什么意义?大家心知肚明。除了浪费纸张扩大内需以外,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笔者建议在一本以下的学校都取消毕业设计,取而代之的是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报告主要让学生写一下在企业中实习内容以及感想,同样也可以安排答辩。笔者经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均可以接受顶岗实习报告,它具有可操作性。

2.6 加强第二课堂的教学

加强第二课堂的教学工作,以申请实验室的契机,在校内开展一些诸如电工实训技能大赛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另外,挑选那些对专业有兴趣的学生,组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和挑战杯等等。总之,通过这些比赛,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探讨通过所学职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造成一种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创新思想火花的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4 结语

独立学院的产生,不可否认带来很多积极的作用,它让很多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了我们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但是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这样的改革单靠高校教师个人呼吁作用不大,需要教育部门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做顶层设计,突破部门利益的藩篱,使独立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更加贴近于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5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自动化 入职规划

概述:很快,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要离校了,这个时候,“就业”再次成为公众热议话题。为了让大学生们能在社会上更快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大学时期的就业规划非常重要。本次调研通过调查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在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同学对未来就职的规划,为本专业目前在学院里就读的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通过对该专业学生的就职规划了解,可以向学院提出建议,针对入职需求,为学生提供帮助。

调出对象和内容:

对宁波大学2010级和20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全体同学进行了全方位的问卷调研,获得了各项数据。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了这两届同学对将来入职的规划、希望得到的就职帮助等多方面的信息和结论。

调研方法:

一年以来,我们对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均达到80%以上),对于调研的结果,我们采用百分比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了分析总结。

结果与分析:

我们主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二大三同学选择该专业的考虑因素,就业意向和标准、职业规划及希望得到的信息等几个方面做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在校的该专业同学普遍更为关心就业去向(大二30%,大三43.5%)、毕业生薪酬水平(大二24%,大三19.4%)和专业特色及优势(大二24%,大三19.4%)这三项;对于考研(大二10%,大三8.1%),出国(大二5%,大三6.4%)等并不关注。

2.该专业的大三同学认为大学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按照重要性分别是专业课程实习/实训(36.0%),实践活动(如学生会、兼职、暑期实践活动等)(25.3%),专业性课外活动(如各项技能大赛)(22.7%),考取各类证书(13.3%)。

3.对于毕业后的方向,就业(大二46%,大三50.1%)的占据主体,其次是考研(大二30%,大三20.5%),自主创业(大二7%,大三15.9%),出国(大二4%,大三0%),还没想过(大二13%,大三4.5%)。

4.从大二同学的创业意向上来看,45%表示有创意意向,但是没有好的项目,18%表示有创业意向,但是缺乏志同道合的伙伴,3%的同学表示正在进行开网店之类的小创业活动。

5.从目标职业来看,电力系统最受欢迎(大二51%,大三53.5%),之后是相关国企(大二19%,大三21.4%),事业单位(大二11%,大三10.7%),此外,民企(大二7%,大三3.6%),外资企业(大二10%,大三8.9%),石化冶炼行业(大二0%,大三1.8%)。

6.从选择职业的标准来看,薪资待遇(大二28%,大三28.1%),工作环境(大二18%,大三23.6%),工作的稳定性(大二13%,大三13.5%)这三项最受看重;单位或公司整体效益及发展前景(大二17%,大三7.9%),个人兴趣爱好(大二10%,大三11.2%),交通便利(大二3%,大三6.7%)。

7.从对该专业大三的同学的调研来看,他们表示最需要公司高管/业务人员的指导(34.7%),之后依次为往届毕业生(28.6%),导师(26.5%),专家(8.2%)。

8.大三同学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同毕业生的沟通交流不够(22.5%),同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16.9%),就业指导不够专业(14.1%),就业信息匮乏(14.1%),就业政策的解读不够全面(11.3%),向社会上毕业生的信息不够(9.9%),就业心理教育缺乏(5.6%),职业道德教育缺乏(5.6%)。

9.从需要加强的技能来看,依次为专业技能(大二23%,大三20.0%),人际交往能力(大二26%,大三15.2%),创业技能(大二12%,大三13%),外语(大二17%,大三9.5%),表达能力(大二20%,大三9.5%),写作能力(大二2%,大三1.9%),团队合作能力(大三3.8%),组织协调能力(大三7.6%),实践动手能力(14.3%),环境适应能力(4.8%)。

10.从大二同学了解的学校的和职业发展有关的组织、赛事来看,排序依次是宁波大学就业指导中心(27%),职场挑战大赛(21%),职业规划大赛(19%),宁波大学就业协会(12%),信息学院分团委职业发展部(10%),KAB课程(8%),宁波大学就业指导月(3%)。

讨论与建议:(1)定期举办“我的未来是由我做主”系列职业沙龙,由职业发展部或相关组织部门牵头,让大家聊一下自己的职业目标,当前职业规划的进度,相互督促,相互引导,共同进步。让一部分科研标兵、优学生干部等成为这些沙龙的中流砥柱,发扬同学们的职业发展氛围。

(2)定期举办“过来人”系列论坛,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优秀毕业生、职业发展较好的优秀校友返校进行专题讲座,和同学们交流,形成校友反哺的良好态势。每期论坛结束后,由专门组织搜集整理所得信息等资源,做成简报的形式发给同学,让同学们对此有所了解和收获。

(3)设立专门的组织调研社会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人才供需状况,结构性矛盾等当前形势,传达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在校期间能够衡量自己的现有基础,有针对性地充实自己所需要的能力。

(4)举办“who am I”系列自我探索活动,在同学做完职业测评后,有人讲解,有人指导,有人答疑。发现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参考文献

第6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范文

【关健词】实训基地;区域产业;校企合作;实训文化

高职高专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其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应该在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中研究创新。探讨新时期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创意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此,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相适应是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是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建设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规格,科学合理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对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均具有现实意义。

1.努力构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按照岗位的技能要求而设立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校内实训基地规划建设过程有控制与自动化仿真、智能控制系统仿真、电控产品生产、电子产品制作等五个实训中心,包括电工电子、工控网络PLC、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19个实训室。有望满足80%实践教学,力争全部课程实现“理实一体”教学。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重点建设突出PLC控制、机组控制等与当前四平地区经济建设核心技术相关的内容相连;焊接技术实训中心以企业目前常用焊接设备为引导,突出现代化焊接设备的应用技术的训练。

全面开放实训室,使得学生可全天使用实训室。各实训室配备值班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问,极大地提高实训室的使用效率。

使教学和实训结合,转变实训室过去辅助教学作用为现在教学主导作用。实训室装配了投影仪、大屏幕、计算机等一系列设备,使其成为现代教学的主体。教师边教学边实训,真正实现“理实一体”。

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专业教师,实训基地的使用更离不开专业教师,教师在实训基地建设使用过程中应该起主导作用。所以研究师资情况,教师与实训基地合理配置情况,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功能。

重点建设电气自动化实训中心和焊接技术实训中心,重点解决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训练场地。

2.努力构建校内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在教学与实验、实训场所营造与行业企业生产环境、工作情景相近、具有浓郁企业文化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观念,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校内模拟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新模式。我校提供校内场地建设了汽车电子实训车间,购置大众解码器、四轮定位仪+四柱举升机等设备。工控网络实训车间、供配电技术实训车间、控制设备装备车间,购置数控水切割机、超高压数控万能水切割机、数控激光水切割机、LED光色热电参数综合测试仪、SSP6612型调温焊台热风焊台、组态工控局域网等设备。依托其一系列资源构建模拟车间和工厂。

校外合作企业则负责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经营的模式为主运作组织实训。充分利用校外合作企业先进的运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开发模拟车间和工厂等,使学生可以先进行模拟训练,再在其基础上,开展生产性实训,为以后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奠定基础。校内实训基地承担任务为对学生进行企业岗位基本技术技能的模拟、生产实践性培训,突出仿真模拟、生产性实训特征,使专业实训室成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主导方面。

3.努力构建校内实训文化的建设

专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化、导向、凝聚、辐射等功能,对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社会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以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电子制作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实施职业技能、能力培养。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带练,努力在学生中掀起了一股电子技能训练热潮,同时也力争促进学生在参加省级以上电子技能比赛中的成绩的提高。

4.努力构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与本地十余家企业紧密合作,征求他们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企业先后为基地配套大中型设备29台(套)。同时引进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一方面确保工学结合实施,另一方面节约运行成本。由于有企业参与基地的建设,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内容与设备的应用场合做到了与企业现场零距离对接。

在科技服务方面,建成后可为机组控制、网络控制、单片机开发、控制柜制作、变频控制等技术服务。经过项目组的努力,争取与企业达成共识。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位于四平、长春、吉林、沈阳、大连、青岛、威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成为学生实习就业的稳定基地;坚持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实训基地建设还要兼顾学校的校企合作,产学研开发,使实训基地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我们还和本地区多家企业合作办学,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实训基地建设。还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把企业引到校内,以学校提供厂房、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资金的方式联合组建了金工实习工厂。在校企业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密集的优势,先后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了换热机组自动控制器、汽车全电子组合仪表、人字齿轮泵、双筒过滤器等多种省市级重点新产品。

2001年起陆续与地方支柱产业企业,如换热器行业的巨元、艾维能源等;汽车电子行业的四平慧宇仪表、大众仪表、德嘉仪表等合作;高新技术行业美霓电子、庆达光盘等分别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根据企业需求,适时调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努力构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资金、设备、人员、评价体系)的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贵重仪器设备多,如果没有好的管理人才,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没有好的评价体系,决不能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则会造成庞大固定资产的浪费。因此,怎样管理好实训基地,用活实训基地,制定出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办法,为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迅速提高学生技能服务,是在建设实训基地初期便要考虑的问题。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是必须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实现“实训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必须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保持一致,实现“理论与实践合一”;必须与企业建立联合办学模式,实现“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

参考文献

[1]朱群芳,王晓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

[2]李有安,赵法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12.

[3]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作者简介:

第7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范文

1改革的基本内容

1.1能力导向,构建“工程化”实践课程体系

1.1.1以“项目驱动”进行校内阶段工程能力预培养

“2+1+1”培养体系的前2年,站在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高度,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构建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文化基础以及基本技能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强调工程教育的基础性和通用性,其核心是构建系统整合、整体优化的大基础课程体系[3].在课程体系改革中,通过压缩部分必修课课时,前置部分第3年的专业理论课,为实施工程能力预培养腾出时间.此阶段是以“基础强化、课堂培养”为特征进行工程基础培养.第3年进入专业模块的学习,此阶段我系大幅整合原有零散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以项目驱动方式重新设置实践课程,逐步建立以能力导向,分层次、模块化、相互衔接的工程能力培养体系.此阶段是以“项目驱动、梯度培养”为特征进行工程能力预培养.实践教学按“分层培养,阶梯递进,逐步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开设阶梯式工程实训系列课程,每一个阶段完成对一种能力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工程认知、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渐进性[4].

(1)开设9个专题讲座.开设9个专题讲座,把学生在理论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工程化,由具有工程经历的校内导师和聘请的校外导师共同讲授,包括:工程师及能力的培养、发电厂系统及辅机设备、发电机及其实验、变压器的规范及运行、直流系统、配电系统、发电厂防雷与过电压保护、继电保护、电气倒闸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2)整合7个实训模块.通过购置新的实验系统和对原有实验平台进行整合、重构,基本构建了一个能够真实再现发、输、变、配电全景过程的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平台.基于该平台,我们把以往一个或几个单一性实验内容整合成综合性实训项目,各项目模块计相应学分,同时联合企业编撰了对应培训教材,并实时更新.整合后的实习实训课程内容以工程项目为驱动,包含以下几大模块:发电运行与控制实训项目、输变电运行与控制实训项目、供配电运行与控制实训项目、电气测试与控制实训项目、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检测技术实训项目、电磁仿真计算分析项目、电气基本技能培训项目[5].通过综合性实训项目的训练,能让学生体验真实工程环境,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维护、管理等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为下一年在企业阶段的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有能力参与企业真实生产,在生产中完成教学行动,助企业创造效益,让企业接受,受企业欢迎.

1.1.2以“工程实战”进行企业阶段工程能力再培养

第3年学生在企业实训及做毕业设计,我们对企业阶段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其中含“始业教育、项目实战、毕业设计”等3个大环节、12个小环节.企业学习阶段由企业资深工程师和企业背景教师共同指导.此阶段是以“工程实战、系统培养”为特征进行工程能力再培养,其实战项目几乎全部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企业阶段培养重点体现电力生产过程的实际操作与控制、系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及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阶段培养是校内培养的高级阶段和延伸,计相应的学分.该方案明晰培养内容、步骤和目标,做到针对性强、校内校外不重复,“真刀真枪”进行项目实战,完成毕业设计.

1.2四元一体,整合三级递进式工程实训平台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验课程内容优化设置,往往依托于实验室建制及其设备、用房配置.因此,对我院传统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实践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构是十分必要的[6].工程训练平台重构以再现电力系统真实场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系统工程能力为目的,遵循工程能力递进式增长曲线,设计一批适合教学且源于典型工程项目的实训模块,同时考虑教学和企业科研服务有机结合,实现高校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我们将校内外已有的优质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对分散的同类资源进行整合,我们构建了“工程基础、工程专项、工程综合”三级递进式工程实践训练平台。真正建设了一个集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创新训练“四元一体”的工程实践平台,提升学生认知+探究、实验+设计、工程实施+创新三类工程能力,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渐进性[7].

1.3校企协同,共谋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

1.3.1解析校企合作教育的痛点问题

(1)从电气专业的特点来看,现代电力系统呈现高电压、大容量、大系统、智能化等典型特征,其系统结构及运行方式复杂且多变,做实验设备庞大且价格昂贵,运行、操作环境高危且不可逆,在教学、科研及培训中要构建完全真实的实验系统和环境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只有企业才具备了真实的生产环境.因此我们只能够与企业进行全过程合作,才能确保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2)工程能力培养的渐近性使学生在企业阶段培养时间长达一年,有别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大多数企业害怕影响其正常的生产,难以接受,因此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困难重重.

(3)校内工程教育师资缺乏,校内师资不能长期蹲点在企业带实习实训.(4)学校实践培养经费不足,没有相关的经费来拓展实践基地的建设.

1.3.2共谋“产学研训”有机融合机制

我们通过调研定位企业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利益诉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探索了紧密型的“产学研训”合作机制,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产学研训”互融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习实训的有机融合,产学研训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工程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7].

(1)产学结合.在学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依靠学校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经验丰富的培训师资队伍,开展电路及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及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全面的电气设备检修及运维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满足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在电气产品开发上的技术要求,为企业的标准化作业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我系的人才培训基地已成为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重庆汇能达电子有限公司、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同时在企业建立工程教育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提供工程案例和应用环境.企业技术专家受聘硕导、兼职导师,部分解决校内工程教育师资匮乏问题.

(2)研训并举.在学校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学校工程化师资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测试、科研平台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在企业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把我们的技术成果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与公司共建成果转移孵化基地,教师依托基地进行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部分学生全程参与.“发电机微机励磁控制系统”“发电机微机监控系统”等成果广泛应用于各类发电公司,近3年累计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3)校企协同.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共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得到一批知名企业的协助与合作,在企业实践环节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自身优势和行业背景,分别遴选了重庆三峡水力发电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水轮机厂、重庆汇能达电子有限公司及南岸供电局等5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作为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建立了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群.合作企业共同为基地提供实践教育资源,为学生1年的企业实训打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校企协同对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闭环控制,即通过社会调研、人才市场调查以及企业对就业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的核心课程开发、专业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等关键环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创新与特色

2.1构建以“基础强化、项目驱动、工程实战”为核心的工程化实践课程体系

传统实践课程体系多依附于理论课程,验证性实验比重过大,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改革为“基础强化、项目驱动、工程实战”为核心的工程化实践课程体系[8].具体措施为:校内1年,整合原有零散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以“项目驱动、梯度培养”为特征进行工程能力预培养;企业1年,“真刀真枪”进行项目实战,完成毕业设计,其实战项目和毕业课题几乎全部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此阶段是以“工程实战、系统培养”为特征进行工程能力再培养.

2.2整合以“工程基础、工程专项、工程综合和创新”为台阶的递进式工程实训平台

通过对原有实验中心、实践基地以及实验室的整合重构,搭建了“工程基础、工程专项、工程综合和创新”三级递进式工程能力实训平台,各平台相互支撑、有机融合、科学衔接、梯度推进,真正建设了一个集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创新训练“四元一体”的工程实践平台.分阶段地提升学生认知+探究、实验+设计、实施+创新3类工程能力,形成科学的工程能力发展曲线,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工程能力.

2.3设计以“始业教育、项目实战、毕业设计”为主线的系统化企业培养方案

为期1年的企业培养是实践教学环节中非常关键的阶段,电气专业企业阶段的培养方案,以“始业教育、项目实战、毕业设计”为主线,其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电气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电力系统、电机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9G10].

2.4确立以“产学结合、研训并举、校企协同”为特征的紧密型

校企合作机制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11G12].产学研训,多元互融,校企协同,互信共赢.树立学校服务企业的思想,充分利用学校人才优势和设备,为企业开展人才培训、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使企业受益,促进校企互信和校企长效利益共同体形成,从而解决了工程实训基地“建立难、针对性差、费用高、不稳固”的工程教育瓶颈,具有小投入、大产出效应.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校企全程共建,并协同对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闭环控制.

3应用推广效果

3.1促进学生工程教育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

以工程化、系统化理念整合、构建实验中心、实践基地,共计投资2000万元,拥有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与重庆市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市级人才实践培养平台.2015年,电气专业被授予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同年获批重庆市能源互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外建有7个定点实习实践基地,具备了良好的工程教育平台,有利于我们顺利开展工程教育.

3.2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自实施该培养体系后,我系毕业生就业率均超97%,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每年约20%~40%学生被国家电网录用(见图2).通过对近几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学生因在校期间接受了全面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受到社会普遍好评.近几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篇,专利授权7项,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励53项,近2年承担各类科技项目41项。

3.3师资队伍工程化素质不断增强

通过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和密切的产学研合作,我系师资队伍工程化素质不断增强.本专业除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专职教师外,积极与企业开展人才交流,聘请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培养,同时和企业密切开展产学研合作,把我们的技术成果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例如电气工程系与重庆汇能达电子有限公司通力合作,研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机励磁控制系统、微机调速控制器、一体化综合控制屏、微机监控系统已在重庆三峡水力电力集团、江津富源发电公司、綦江发电公司等企业得到应用,年产值超千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自主研制的电力测功机已产业化,广泛用在长安、力帆等企业的汽车零部件试验台上,申请专利3项,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输电线路杆塔绝缘子闪络监测装置”已在重庆电力公司长寿供电局和三峡水力电力集团公司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实现了对线路特定杆塔上绝缘子闪络的实时在线监测,有效提高线路故障巡视效率,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制的配电网可视化实时状态监控系统,在三峡水力电力集团供电公司投入运行,大大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管理效率.这种“双向参与、资源共享”不仅使本专业方向的师资队伍工程化素质不断增强,也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校企合作、产学双赢”.近4年成果完成人承担了相关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余篇,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15项.

4结语

我校电气专业近几年通过专业综合改革,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毕业生,腾讯、华龙网等主流媒体网站曾针对本专业作了“这个专业很牛”的专题报道,指出“重庆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设施设备,都与企业进行了紧密结合,所以学生才能够得到企业的好评”,并详细报道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的代表性情况,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了一些教研机构和相关会议的关注,吸引了一些院校来校调研交流.我院应邀在2011教育与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2012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还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就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进行了面对面经验交流.我院工程实践基地每年接待10多所国内高校参观访问,如重庆科技学院、重庆文理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到我校观摩电气实训平台建设,并建设了类似实训系统.特别一提的是我院工程化、系统化电气实训平台集教学、科研于一体,对大型企业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吸引企业来校调研交流,如国网重庆电科院、重庆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重庆水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等来参观交流.我院的改革模式和建设成果得到兄弟院校和相关企业的高度认同,成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改革成果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奕,刘伟,贺晓蓉.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气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3):16G19,31.

[2]杨靖.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状况到底怎样[N].科技日报,2014G11G27(007).

[3]李山,贺晓蓉,郭燕.以“大基础、大工程”创新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11(7):12G14,54.

[4]杨奕,徐鹏,彭小峰.电子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72G175.

[5]蒋东荣,贺晓蓉,李山.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55G156,158.

[6]张玉洲,鲁璇班.论高校工程实训中心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36G138.

[7]翟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4):106G108,111.

[8]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3G24,35.

[9]张铁楠,刘铁武.基于“卓越计划”的计算机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2G115.

[10]刘伟,贺晓蓉,贺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6):58G59,63.

[11]傅越千,楼建明.电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途径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4):67G71.

[12]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7):4G5.

第8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中职;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M76-4;G712

电气自动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质,学生需要大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岗位基本是从基地装配工人、检测工做起。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应当紧密结合,以避免断线,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培训和专业技能。

1 新形势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思想及目标,

人才培养的职业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变化,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改变教学观念,精神和实践精神,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计划,扩大和调整内容的特点是特别必要的。根据专业特点,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培训的新方向。理念的发展是发挥特色人才培养――强电和电气控制,探索新的方向――结合行业;确定本组中工作的专业人才,根据集团制定就业培训计划,课程改革从上到下,根据岗位群的特点,寻求合作相关企业。职业教育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

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专业的电气设备安装、维修、调试、改造领域,包括各类高压电气开关设备(如传统特色变压器,配电柜等)的安装、运行、维护、调试、改造,电器产品的设计、开发等。 (2)联合制造、安装的机械和电气设备,特别是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零件、维修、调试、改造。(3)因才塑造,彰显学生优秀的计算机技能,功能的组合是一个小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调试。

2 “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就是要打破理论课课程和培训课程测试专业理论课的界限,实习教学有机结合,教学相对集中,由同一个老师主办,教学场所直接在实验室或培训研讨会安排,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做交替,理论和实践学习。它加强了沟通和联系的理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所以它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教学中等职业技术。在本文中,在“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总结的几个方面电气自动化。

3 基于“理实一体化”理念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3.1 设置课程,实际上是与企业的生产紧密结合

电气工程的特点是高度的理论和抽象的,作为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是很困难的,所以课程可以考虑一些多功能的课程,如PLC、单片机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触摸屏等各种工业结构的软件,以及在各种工业传感器、电磁阀、气缸等常用。教这些课,尝试关闭或模拟实际应用的例子。我们开展“合理的真正一体化”教学时,根据学校教学的一个类似项目的现有条件下,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由PLC、触摸屏和饲料灌溉控制系统,包括PLC、触摸屏、逆变器、压力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步进马达、伺服马达及其它组分的供水系统的其他部件定位控制系统,通过学习这些项目,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但并不觉得枯燥学习,很有成就感。当然,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有机会调低企业,了解科技公司最需要的,什么是最需要的技术人才,以跟上社会局势的唯一途径,发展社会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3.2 参考工作过程,分析工作,建立课程计划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实践和理论教育的指导,工作内容涉及到开发相关的开发科学和学习的课程领域。并就如何发展科学课程,课程科目可以从逆向思维分析构建。

3.3 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个性的发展

人才培养需要个性化,而在优秀教学计算机技能,微电脑控制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和微处理器技术的主要兴趣为导向。根据模块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意愿练习或学校练习每个可编程控制器和微控制器技术。在校期间,还根据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专业组织技能竞赛,科技和文化艺术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小制作、小设计发明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在新的形势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以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方针,以培养需要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培训模式有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

3.4 建立在科学和技术机制的校园课外活动

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课外实践。科学与技术学院校园每年举办艺术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科技课外活动配备一个特殊的教练,和学生讨论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与此同时,应加大投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取得骄人的业绩和优秀的研究的学生将被授予,在学校里宣传和表彰其创新精神和事迹。

3.5 采用先进的方法来开发多媒体课件教学

采用先进的电脑辅助教学工具,强化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采用先进的电脑辅助教学手段,如图片、实物和预测;另外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语音、文学、图像、动画等技术对电路的工作原理、现象和相关概念进行,如模拟和仿真法通常使这个问题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在计算机处理,示范活动,生动清晰的在学生面前的形成,使学生不必获得通过繁琐而艰难轻松愉快地能想象通过直接的视觉和听觉获得的知识。这个抽象描述成一支具有实际经验,增强现实,加深了认识和把握的概念和规律。

3.6 基于“理实一体化”模式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过程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育思想是让学生以主动、实践和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社会各行各业特别是专业技术行业的联系的力度,这也是当前中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势所趋。中职学校必须以“理实一体化”教育思想为指导,推动按“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来组织与管理中职学生的毕业设计(包括毕业实习)的教学过程。

4 结语

在国家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低碳环保节约型社会,一个伟大的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职业培训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士,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以满足高高新技术产业用工需求。我们要教学,结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和学术发展的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课程改革的探索和研究。

总之,开展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并加以改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2.

[2]王红梅.试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3]李一鸣.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2004(6).

[4]王东云,肖俊明.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32-134.

第9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教学;发展方向;有效性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中炙手可热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各大高校对于这一课程的开设都极为关注,并且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气教学的教学效果,实现电气专业学生的顺利就业。此外,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于这一专业的渴求也是极其迫切。这就导致更多的高职院校越发地看到这一专业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并纷纷在自身的日常教学中开设了这一课程。

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保证学生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成为了各大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这其中,找准市场的定位,有针对性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案,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整体修养,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这正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对市场经济的有力贡献。

此外,从电气自动化学生的自身发展来看,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也势必要求专业学生从自身的角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完善自身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更要不断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而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具体来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应该得到有效地培训。例如,掌握基础的电气操作常识,具备一定的电气识图和维修能力,甚至是一些大型工业设备的调适与安装能力,又或是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与控制能力,都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专业优势,积极面对市场的竞争。此外,不得不提的还有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这对准确指导电气设备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提高电气教学的有效性

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电气自动化专业成为了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和必要途径。然而,大量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开设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一些学校由于自身的软硬件设施不够到位,或是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来进行有力的支撑,又或是学生本身的实践能力有效,最终导致了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远不相符,缺少了必要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而削弱了电气专业的市场价值。此外,从当前的电气教学来看,仍然存在以下弊端:①课本知识与实际技术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学校知识灌输鲜少做到与时俱进;②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停滞不前;③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知识习得与反馈甚少关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当前电气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看法。

1.从教学内容来看,必须做到紧跟时代潮流。枯燥落后的教学内容不仅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一种理念上的误区。伴随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迅猛发展,其市场发展前景是极为广阔的,各大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体现出这一点,力求用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最强的科技手段来包装本专业的学生,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水平。

2.从学校作用来看,应尽量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单纯的学科理论知识显然不足以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更是没有太大的促进意义。因此,从实际就业的角度来看,学校应积极帮助学生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建立联系纽带,尽量增加学生进入到实际岗位就业的机会。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巧,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知识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和体会。

3.从教学投资来看,对于课程实验的相关资金投入必不可少。对于电气自动化这一特殊的专业来说,必要的实验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于一些用于课堂实验设备的必要投入和维护显然是不可缺少的。这就需要学校对于这些设备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此外,教师的作用也很关键,电气专业的教师必须时刻掌握课程的最新资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忽略技能方面的培训,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结束语

作为高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内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是依靠最为先进的科技力量逐渐成熟和壮大起来的。它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同时,电气专业还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方向,并有效地控制着工业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输入情况和产业信息的传输情况,保证了这一系列环节的有序性和准确性。此外,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妥善控制还能显著地降低工业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综上所述,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中电气教学的有效性是各大高校职责所在,同时也是促进专业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可靠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艳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7,(08).

[2]陈方.电气自动化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