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学翻转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翻转课堂
2019年教育部部署了关于“金课”建设和“双万计划”等的建设意见和要求,紧接着高教厅开展了“金课”认定工作。对金课的界定既体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肯定和延续,更突出了对在线教学这种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重视。混合式教学是将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实践走向。货币金融学课程是经管类的专业大类课程,也是金融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金融学入门课程,它涉及的金融知识面非常广,信息容量很大。在教学改革之前,该课程授课一直存在着教师满堂灌、内容多而杂;模式太单一、学得很枯燥;课程互动少、形式很单调;学生动手少、学习很被动;评价简单化、成绩绝对化等突出问题。因此,为了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地学好这些专业知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金课”建设为导向,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1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目标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围绕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三个方面全面展开。首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体现了“知识和能力目标”。根据在线课程内容应当短小精悍的特点,货币金融学在线课程将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一系列庞杂的金融知识分成10个章节,每一章节是一个知识模块。每章根据重难点知识提炼出4-5讲的内容,每讲录制8-12分钟左右短视频并配有ppt,便于学生对照教材和ppt观看视频。每个章节辅助检测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线上所学的知识;同时每章还配套延伸阅读、互动讨论题等课外拓展内容,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的能力。线上课程内容重难点突出、视频短小精炼,易于学生线上自学和反复回看。其次,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前沿性,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授课内容注重紧跟社会热点,体现学科前沿,延伸阅读关注我国金融改革热点和金融学科发展新方向、新理念和新思路。同时筛选最有价值的资源为课程内容服务,课程内容参考四大类资源:一是各种金融类的政府官方网站;二是各种优秀的财经媒体;三是各种优秀的课外参考书目;四是各种实用的APP和视频资源等。这些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展开,将课程思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又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再次,教学模式的设计围绕“三大目标”展开。其中线上学习要求学生观看录播课自主学习,并能根据掌握情况反复回看视频,既提高了预习效果又培养了自学能力,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目标。线下授课对重难点、易错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讲解,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满堂灌,能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将思政教学和职业伦理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点的讲解中,全方位围绕三大培养目标展开。课后拓展要求学生整理笔记并有针对性的复习,同时分组完成专题研讨工作,既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又拓宽了专业知识面,符合我国当前对“新文科”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今后毕业论文和学术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深化“三大目标”。
2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货币金融学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从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以及课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展开。
2.1线上学习的内容要求
教师在每章节知识讲解之前,会首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线上的录播课,这个线上学习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预习,但是它又不是简单的提前预习,而是通过录播课在教师的讲解下自己先认真地学习章节基础知识点、初步把握重难点。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章节习题来检测学习效果的好坏,自己发现问题和知识点掌握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反复回看课程视频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同时课程平台上有专门的互动讨论区,学生一方面可以将自己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平台提问,教师会为学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也需要自主查阅资料后回答互动讨论题,发表自己对专业问题的看法。这种形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的好习惯,提升专业素养。最后学生必须参加线上的期末考试,线上期末考试以客观题型为主,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
2.2线上学习效果监管———“双固定的双层负责制”
线上学习既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考验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把双刃剑。如何对学习自觉性有限、自学能力稍显不足的学生,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是保证线上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货币金融学课程的线上学习采取“双固定的双层负责制”的监管模式。其中“双固定”是指“固定团队和固定时间”。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合作团队,学生在固定的团队内相互督促完成线上学习;然后教师指定固定学习时间,要求学生在这个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对学生形成约束,如果个别学生临时有事也可自行安排其他时间,固定基础上的机动灵活性方便了学生自主安排。“双层负责制”是“组长+教师的双层负责模式”。每个小组推选出组长负责监督组员线上学习;授课教师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同学们的线上学习情况,使用课程平台反馈章节学习完成情况,锁定重点关注目标。对于线上学习完成情况不佳的学生,既让组长加强督促,又由授课教师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是否存在困难,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敦促学生尽快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组长负责制和组内同学相互监督线上学习,又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压力,从而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中,积极完成线上的学习任务。大家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还能够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2.3线下教学实施方式
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学生对章节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线下授课不必要面面俱到地“满堂灌”,而是根据章节的重难点和学生线上学习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教师的线下授课分为反馈和讲授两个部分,通过运用优课联盟平台的统计功能,给学生反馈线上视频观看、章节习题、互动讨论等任务的完成情况。表扬按时和超前完成任务的学生,树立先进典型;对于未按时完成的学生扣减平时成绩的分数予以惩罚,让学生将扣分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接着将学生线上检测的分数情况和习题的正确率运用统计图进行显示,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讲授过程则是有针对性地讲解章节的重难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容易错的细节知识。讲授过程中既要求学生在教材上或笔记本上做笔记,又会边讲授边提问,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积极思考;涉及一些前述章节已学过的知识也会再次提问,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加深印象。讲授过程中还会提出一些开放式论题让学生分组研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会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增强他们的金融风险意识。
翻转课堂环节就是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角色由“教授者”转变成“引导者”,学生角色“被动者”变为“主动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则是听众和指导者。具体来说,教师会将中国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热点、前沿问题结合课程内容和知识点分成八个专题,每个小组选定一个专题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网页、论文、专著、教材等资料,研读和筛选资料后,学生根据自己对专题的理解制作演讲PPT并交给任课教师修改,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学生进行PPT修改后在课堂上演讲这个专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专题内容和讲演情况进行点评、提问,并最终给出这项活动的成绩。在翻转课堂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专业资料的收集、筛选和研读,这既培养了学生文献阅读、分析归纳、资料整理等基本的科研能力,又让学生在研读资料的过程中拓宽了专业知识面,提高了社会科学素养。学生自己制作PPT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为今后写作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心理素质、增强了自信心。整个活动学生分组完成,团队之间分工合作,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每个同学的优势,也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班风。同时翻转课堂虽然是学生展示的舞台,但是整个过程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将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等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些正能量的成功案例,从育人的角度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翻转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
3“235”课程评价体系
货币金融学课程考核方式吸收了国内学者提出的课程考核评价“四化”特点,即“工具智能化”“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过程动态化”。课程考核采用“235课程评价体系”,即课程最终的考核结果由“20%平时成绩+30%线上成绩+50%期末成绩”构成。“235评价模式”的设计完全对标人才的三大培养目标和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展开。20%平时成绩通过授课过程中的提问、分组讨论、专题研讨和每章节的检测来反馈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考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课程讲授、指导和点评学生的专题研讨中,将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等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些正能量的成功案例,从育人的角度帮助学生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思政目标。30%线上成绩通过线上学习和每章练习题分数情况,考查知识目标达成情况;部分章节的互动讨论,设置开放式讨论题,让学生在课程平台上表达自己对专业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教师再通过答疑、评论等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目标。50%线下期末考试采用发散思维主观题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案例、解读文献或提出自己对一些前沿热点金融问题的看法,鼓励学生考前查找资料,考试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考察能力目标达成情况。在题型设置或给定的案例分析材料上,可以将国家法律法规、伦理道德、改革开放的大事件或成就等思政元素作为素材运用到考试的题目中,促使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来认识、分析和思考这些现实的社会经济现象,并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观的塑造,从而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4混合教学的实施手段———“慕课+学习通+QQ群”货币金融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施,积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技术,通过综合应用多种不同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充分发挥各种工具的优势,让它们共同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服务。具体来说,我们的课程使用了慕课、学习通和QQ群三种移动教学工具。首先,货币金融学在线课程在优课联盟和智慧树两个国内领先的在线课程平台上线,自有的慕课资源既为线上学习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也能发挥互联网平台随时随地、无限次反复学习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其次,线下授课既使用在线课程平台强大的统计功能进行学情反馈,对学生形成督促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又使用学习通进行考勤、课程提问、投票、互动讨论、课堂练习、问卷调查等课堂管理工作,这使得课堂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便利了课堂管理,从而使得课堂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最后,课程QQ群的建立主要用于日常学习、考试等事项的通知,学习资料的发放,学生和教师聊天提问等沟通活动的需要。“慕课+学习通+QQ群”三种移动教学工具联动,直接作用于我们课程教学的线上学习、线下授课和课后拓展三大环节,其中慕课主要用于提供学习资源和反馈学情,助力于学生的线上学习;学习通主要用于课堂管理,为线下教学发挥作用;QQ群则更多用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日常的学生指导,在课后拓展活动中发挥作用。所以,三大工具各司其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一种联动效应,共同助力于混合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管恩京.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1-2.
[2]孙长永,闫召华.法学专业线上一流课程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1,(4):21-27.
[3]张勇斌,张亚洲.“以学生为中心”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包装工程,2020,41(S1):119-123.
[4]田媛,席玉婷.高校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0,(8):78-96.
[5]谭永平.混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实时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5-9.
关键词:精品课程;应用型;翻转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商科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目前,国内很多研究型大学在金融学课程的教授中,偏重于理论的讲述和模型的解读,普遍存在金融知识学习与领域知识学习相互分离的现象,缺乏综合性、复合型卓越人才全面培养和提升的方案。同时,也忽视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金融企业的需求。在金融创新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所以精品课建设中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行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金融学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精髓所在。如何从教学方法、内容体系,考评体系等方面根据经济发展、金融理论研究的新变化进行不断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同时,在金融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质量,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重视金融业务技能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配套改革。
为着力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问题,“金融学”课程项目组以优秀教学团队为基础,以“金融学省级精品课、金融学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教研课题”为依托,结合现代金融业发展特点,在传统金融学精品课授课和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精品课建设模式,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有应用价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精品课建设的成果。
“学”指的是教学过程体现应用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首先,有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六位主讲教师中四位具有教授职称,两位具有博士学位,四位有出国经历,如此高职称和高学历结构是我院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不同层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利于学生吸收百家之长,融会贯通。
其次,制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学生根据执行性较强的大纲,及建设完备的BB系统、ICAN系统、LMS系统进行课前准备。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利于教师将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课上和课下的有效融合;同时小组学习模块,便于学生小组学习分享;特别是其全方位的考核系统,把过程考核及期末考核进行加权,体现素质教育,同时学生和导师都可以实时的对学习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矫正。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阶段的转变。把新的课程设计、新的课堂教学等等一系列基于SCL教学模式的全新设计方案―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第一,通过“新闻小讲师”项目,养成学生关注时政的习惯和对新闻的敏感度,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金融学授课过程中,每节课抽出2-3分钟时间,安排学生选取热点新闻事件进行播报、点评,一学期下来,学生不仅课上讲新闻,课下说新闻,而且经常自主的三五一组的对新闻事件发表独到见解,该项目的溢出效应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力神速提升。第二,基于学生认为理论知识枯燥的误区,我们采用“翻转教学”及“对抗赛”教学形式,提高大家学生知识的热情。例如在讲述《金融学》货币的形态的内容时,安排学生课下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陕西钱币博物馆,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货币的发展历程,课上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大家对典型货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宣讲,通过认知参观、资料查阅及小组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全面的认识货币演变的本质,进而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认知当今的电子货币、比特币的产生和发展。讲到《金融学》西方经济学派时,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辅助教学,把PPT等授课资料上传到Blackboard系统,课前要求学生在线学习,课中把学生分成四组“古典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数量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对学习资料展开讨论,各小组“华山论剑、坐而论道”,陈述各自学派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对不同学派的政策及应用进行时效分析,营造“百家争鸣”的课堂气氛,课后布置作业检测学习效果。学生高兴的说:我们在金融课上也可以“玩转课堂”。第三,组建兴趣小组,进行分享交流。金融知识博大精深,同时知识繁杂,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对投资工具的偏好,我们组建了银行、证券、保险、外汇、期货、基金、黄金等项目小组,老师确定主题,每周召开小组例会,讨论关注金融工具的心得体会,以及投资金融产品模拟演练的盈亏情况。不仅巩固的课上所学知识,同时还挖掘出了很多主动学习的机会。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获益的不是一个老师,而是一整批学生;改变的不是一门课程,而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一种思考方式和方法,真正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授课之中。
“产”指的是实践性教学过程体现应用型。
突破课程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割裂的局面,建立探究性引导、课程融通、课外创新实践个性化的培养载体,探索并实践了促进学生“自主定位、主动学习”、面向“因材施学”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化、层次化、渐进式的实验实践教学载体,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持续、递进提升。其特点包括:突出引导学习模式转变、突出强化思维训练、突出实验与实践为途径、突出课程与课外相互融合。通过参观调研,进行行业认知;通过校企合作,开阔视野,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目前我们已经与东方华尔、华西证券、华夏银行、招商银行、西部证券、中国人寿等多家金融机构开展课程开发、行业培训、校企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践项目、资格认证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金融知识进社区项目,更是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社会;每年基于金融学课程对金融知识的学习,组织学生到西安的各个社区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广泛宣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高居民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全民的金融素养,教书育人,回馈社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服务于社会的价值,树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通过参加全国专业大赛,进行知识运用,展示专业才华,目前我校金融专业学生已经参加全国大学生银行综合技能大赛、全国十佳理财师大赛、全国金融精英挑战赛,与行业联手举办的金融营销大赛、股票交易大赛等多项赛事,同时作为承办方承接了金融行指委举办的金融行业大赛及全国大学生银行及保险大赛,参加和举办各种专业赛事,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切磋,提高了金融服务意识,实现学校理论学习与行业需求的有效融合,同时还可以通过赛事平台交流金融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为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
类型 实践项目 成果
参观 调研
行业 认知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中的古钱币馆 参观心得体会
组织学生到金融机构参观学习 参观心得体会
开展假期银行、保险产品的调研项目 调研分析报告
校企 合作
服务 社会 与浦发银行携手金融企业大讲堂项目 心得体会
聘请行业导师,协同授课 实践项目
采用小学期制,安排学生到建行、西部证券、中国人寿实习 实习报告
与民生银行携手进行金融知识进社区项目活动 项目总结报告
参加大赛
能力提升 金融知识大赛、金融小讲师 获校级奖励
参加“全国股票交易大赛” 获西北赛区亚军
参加“全国十佳理财师大赛” 得陕西省第六名
赢在新起点-全国银行综合技能大赛 获得全国赛亚军
全国大学生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大赛 获得全国赛团体第三名
金融协会专业性的社团活动、香港游学活动 丰富的第二课堂
“研”指的是科学研究成果体现应用型,实现教学科研融合。师生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专业性问题及教学改革的经验,以科研课题的形式进行专项研究,在把科研的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加以验证,如此循环,实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我们学院还成立了“博鑫苑”科研工作站,让学生成为科研助理,参与到课题中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同时,为未来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类型 科研项目 成果
教学研讨会
展开校级交流 邀请行业专家讲座、博鑫苑研究型社团 知识深入扩展
金融学院组织2012年金融论坛、2011年教育研讨会 宣传自我,资源共享反思总结
参加全国的专业交流会及培训 自我提升不断进步
自编教材
总结教学经验 《金融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教学经验的总结
《国际金融》天津大学出版社 教学外延
《金融概论》西北农林出版社 教学经验的总结
课题研究
实现教研相长 “以学生为中心”金融理财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教学方法的研究
宏观金融监管下西部地区金融风险控制及对策研究 金融风险研究
基于混业经营趋势陕西省商行金融创新风险研究 金融创新研究
陕西省构建普惠农村金融体系对策研究 普惠金融研究
陕西省县域农村金融生态机制优化研究 生态金融研究
基于产业转型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 应用本科教育研究
“产学研”为一体的《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实施以来,成果丰硕。
1.学生能力提升,培养效果明显
学生多次参加“金融知识竞赛”、“银行综合技能大赛”、“十佳理财师大赛”“股票交易大赛”,成绩斐然;并多次在校报等杂志上。
2.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有效推广校内资源应用
金融学精品课程已经完成的全程视频教学,BB系统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金融辅修专业的学生及高职学院的金融学课程都已经通过网络访问本课程的网站进行远程学习。
3.取得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
金融学课程建设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编写已经完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设已经趋渐成熟,“小学期”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改革已经形成基本的运行机制。
4.示范辐射面广
建设经验多渠道推广交流,每年接待大量的来我校学习交流的师生,《金融学》示范教材广泛应用,目前使用量达1000余本。
5.社会认可度高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在2013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得到专家的好评,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投入度大。学生实习情况,得到建设银行西安分行及平安银行西安分行的好评,学生应上岗时间短、上手快、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跟工作结合起来,是较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6.有效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长效发展
精品课教学团队长年开展金融教学、产学研结合方面的研究,近3年来,30余篇,编写教材10余部,省级课题约20余项,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动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效发展。
7.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教学改革成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历年评教调查中,课程主讲教师学生好评排名均在全院前列,团队教师学生评价最低分不低于90分。
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金融学课程日常教学中,根据学校学生情况的不同,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进行合理安排的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大批量的接纳学生实习,在实行小学期过程中,不同批次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平衡等问题,有待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史文婷.基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2]王艳梅.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吴宁,冯博琴.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
[4]周子游.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共享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5]胡炜佳.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VB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50
Abstract With the new idea and new technology appear constantly, using new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more deeply,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design has been raised. Nowadays, flipping the classroom become a new wave of education reform at home and abroad,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flipped class model, puts forward the condition of flip classroom could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with Manzhouli Branch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the fina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rofessional students of 2014 grad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uild a turn based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concept of class "VB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mode, and organized the flipping classroom teaching contrast experiment, analyz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VB program design
0 引言
翻D课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是本校理科专业在校生必修的课程,但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编程、培养编程思维方面都是举步维艰,更有些学生一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选择了放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对传统的计算机编程课进行了教学改革,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得该类课程的教学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1开展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1 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前,学生看教师提供的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替代老师的课堂讲解;在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练习以及与同学、教师的沟通交流。这种做法颠倒了传统的“课上老师讲授,课后完成作业”①的教学安排,故名――翻转课堂。
自翻转课堂的概念被提出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不断应用到国内外许多教师的教学当中。国内学者张跃国等(2012)、张金磊(2012)、钟晓流(2013)、何克抗(2014)、汪琼(2015)②③④等对翻转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认为翻转课堂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开展翻转课堂的条件
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先进技术制作和维护学习资源,并通过网络平台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其次,学校要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完整的教学平台。最后,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学生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巧,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并能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必要的信息检索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开展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就现在的教学环境来说,国内大多数的本专科院校均具备开展翻转课堂的可能性。
首先,高校教师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此外大多数高校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授课方式,信息化素养较高。大学生群体比起其他的学生群体有更好的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大多数的高校基础建设、网络建设、图书馆资源、教学机房等硬件设备完备,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支持。同时,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展了优质电子教学资源的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校精品课程网的建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数字资源的丰富,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
2基于翻转课堂的“VB程序设计”教学实验设计
程序设计课程的难点在于抽象的语法结构让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复杂的编程思想让学生不能理解,而翻转课堂用计算机模拟抽象的过程,重现计算思维过程,从而使课程简单易学,并能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以VB程序设计中的数组为例。学生难以理解的是数组在计算机中怎么存储的?怎么访问数组并让数组中的内容读出来?怎么找到数组中众多内容中的一个?如果数组的内容是数值,怎么让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是平时教学中的难点,用晦涩的语言也难以说清楚。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将数组的内容分成了7个子项目,每个项目教师精心制作了资源包(材料包里包括教学任务目标,精心制作的视频,案例分析,基于本项目下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课前教师把资源包放置在教学平台上,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对数组有初步的概念。之后提出一些微小并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完成,并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有一个汇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中,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并总结学生预习情况,之后设定任务目标,例如数量不确定的内容要放在数组中要怎么解决,拿出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分小组指导学生完成。整个过程中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这种模式学习中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分析
我院2013级经济系修读“VB程序设计”学生66人,2014级修读此课程人数70人,两级学生进校期时的起点相同,所使用教材相同,期末考核方式及难易程度相当,2013级学生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2014级学生采用的是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方法。成绩差异如表1表、2所示(成绩分析均来自本校教务系统里的成绩分析)。
2013级学生该课程平均成绩为68.64,标准差为15.27,置信区间为56.6-64;2014级学生该课程平均成绩为74.04,标准差为15.03,置信区间为71.2-76.9。从数字可以看出就课程成绩分析来看使用翻转式教学法的2014级学生比2013级学生要高出很多。就教学过程来看,2014级学生在期末提交作品时有小组还提交了完整的游戏作品,这在2013级学生中没有出现。
课程结束后,教师向2014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意见。94.6%的学生愿意使用“翻转课堂”进行学习,有87. 9%的学生仍然希望继续使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并且81.3%的学生认为使用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但是也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前学习,影响了小组内其他学生的学习。学生普遍希望教师能安排更多的互动活动,并及时提供有效指导。
4小结
翻转课堂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它的实质不在于运用了哪些高科技手段或者哪些新信息技术,而在于思维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完美无瑕的,虽然翻转课堂有很多的优势,但毕竟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必须通过借鉴已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检验和突破阻碍,并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基金项目: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校级项目“翻转课堂教学理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MYKZ1501
注释
① 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②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s志,2012(4):46-51.
项目背景
转型创新。证券行业不断创新发展,兴业证券积极探索财富管理转型与业务创新发展,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对组织能力提出新的要求:(1)原先简单交易业务下的“单兵作战”模式需向财富管理与创新发展下的“1+N”协作模式转型;(2)各新设网点急需“Team Leader”开拓业务。 “MiniMBA”旨在培养符合公司发展新需要的管理人才。
需求分析。先要对典型用户进行画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了三个基本维度。(1)一般背景:学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各单位的一线经理人,一般带领3-12人的团队。(2)管理提升:有意愿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带领团队取得成功。(3)专业提升:结合新的业务发展需要,有意愿提升各类新的业务知识技能。
此外,潜在学员大部分是85后,爱好广泛,是移动时代的跟随者,对于新的学习方式接受度高,同时又易放弃,对于认可的团队,投入度比较高,有黏性。85%的社交沉浸于微信,微信对于时间的占有率非常高,社群学习、在线学习无疑是可探索的重要学习渠道。
设计运营
为确保培训真正提升学员管理能力、提升团队绩效,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运营非常关键。特此,项目组在训前积极开展多维度的能力“测评调研”、品质课程挑选,并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翻转课堂、行动学习、案例教学、拓展体验、社群学习、游戏化竞赛等等,积极营造乐学、分享的学习氛围,倡导学以致用,不断实战提升。
测评调研。为使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训前开展测评调研。围绕拉姆・查兰领导力体系,从“管理自我”、“管理他人”、“带领团队”等几个维度,调查学员对自己管理能力的评价、培训期望,同时调研主管对学员能力的评价与培训需要,分析两者需求的平衡点。调研分析发现,大家对“影响他人”、“发展他人”、“团队建设”、“绩效导向”等能力维度的提升需要相对都比较迫切。
课程安排。结合各类调研需求,量身配置线上管理+线下专业双通道课程。
线上开设权威在线管理课程:《发展他人》、《影响他人》、《团队建设》、《招聘》、《绩效导向》、《管理你的团队》、《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共8个模块、26门课程;其中《发展他人》、《影响他人》、《团队建设》三大模块下的11门课程为必修课,其余为选修课,另与中国证券业协会、纽约金融学院合作引入各类创新转型类专业课程。
线下安排《证券行业发展趋势与公司战略》、《营业部绩效管理与业务发展》、《团队管理c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分公司机构业务之“新三板”干货》、《理财如水》、《客户培育与销售心得》、《客户维护与产品销售》、《财务报告分析:价值发掘和风险识别》等专业课程,以及《情境领导Ⅱ》、《了解自我―性格类型》等课程。
学员选拔
公司根据培养的目标、学习的要求,分别从“学员的资质”、“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意愿”等多方面,开展“网申”、“笔试”、“在线竞赛”等多项活动选拔“MiniMBA”学员。
团队组建。在“MiniMBA”学员的选拔中,选取“影响力中心”的学员担当模拟公司“执行长”为整体的学习过程起监督和效果保证作用,“合规官”记录养分和资本金等变化情况,协助执行长及时公布排行榜,同时创新设置不同的职位,发挥学员的特长和积极主动性。小组长即每个模拟公司的CEO,负责本组学习情况监督,由组长自主制定表格,督促组员学习,当资本金落后时,制定策略逆袭,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生态循环。
学习激励。“MiniMBA”项目对于线上课程的运营,将所有课程设定成任务,每周。设置两条外部激励线:
1.公司资本金力促团队上市:每个小组模拟一个公司运作,目标是上市;公司可以经营由执委会制定的常规任务,也可经营创新业务,为自己赚取资本金,教务组的课程任务需要资本金购买,完成课程任务也有资本金的奖励。特别的任务有额外的资本金可以赚取,每周公布各公司的资本金排行榜。每个公司的目标是在结训时拥有良好的资产进行“上市”。最终,脱颖而出的三个团队,在毕业典礼上模拟IPO路演展示他们的成果,角逐最佳上市,他们在结业典礼上采用各种有趣的方式,比如CEO宣讲、模拟财经访谈节目等,极大地感染了现场其他学员。
2.个人养分成就“梦想树”:针对个人的“梦想树”,在开始学习之初,为每个人种下梦想的种子,学员的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行为的考核均记录在“养分”中,记笔记、晒笔记都可以获取养分,养分用以浇灌“梦想树”,达到一定养分值“梦想树”就可以长大,直至长成大树,开花结果。最终养分还可以在“梦想图书馆”中兑换图书,支持持续学习。
在线学习。在线学习是符合年轻人学习的新趋势。“MiniMBA”学员分布于全国各地,在线学习可以有效地弥补面授学习的时长,降低培训成本,并使学习更加个性化。
在课程的选择上,内容符合大家的需要,并优先考虑高品质的在线课程。引入中欧商业在线、中证协、纽约金融学院等知名在线课程,给学员提供丰富的管理+金融双通道的课程。
为鼓励大家更好地参与在线学习,学习运营进行了充分的游戏化学习设计,用积分、徽章、排行榜这些外部激励迅速激发学员的兴趣,使学员建立目标感,不断地为了目标完成课程的学习。鼓励学员写在线学习笔记,组织微信群内“晒笔记”、“晒学习心得”,同时辅以新的挑战,竞争与合作并存,激发持续的学习热情。
面授集训。对于学员的“校园情结”的营造,项目与武汉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授课,组织大家面授重回校园,邀请学长、学姐和学员分享,和中欧商业在线联合颁发结业证书,通过细节充分地营造“MiniMBA”的仪式感,让学员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翻转课堂。践行“学以致用”,将在线的《发展他人》4门课程与版权课程《情境领导II》互相浸润,翻转运营:
集训前:学习4门《发展他人》在线课程,学员可以根据所学的工具,结合实际工作问题,提交一个mini案例。最后共收到37篇案例,教务组从中选出10篇优秀案例,制作成微信文章,由学员们投票评选出“最佳案例奖”。
集训中:参加面授课程《情境领导II》。有了前期的学习,很多知识点可以直接匹配,全面导入、融合。由于中欧商业在线的每门课程均配有情景案例,面授时可以直接用案例中的故事作为研究点――在线课程里的某主角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他的上司用了什么样的辅导方式?为何采用这种方式?学员用“情境领导”的方法论去一一梳理、诊断。
集训后:重新回顾之前提交的优秀案例,审视真实的工作问题;有了中期解决模拟问题的经验后,学员们更有自信了,能用新的视角与工具,更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有效性,融会贯通地学以致用。
中后期的线下翻转也促使很多学员去温习线上课程,把第一次学习时可能忽略的知识点学到位,产生了线上线下互相促进的良好循环。训后发现,学员不仅将管理课程应用到工作中,指导下属提高胜任力、辅导新员工的营销技巧,还应用到生活中指导亲人写论文等,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都发生了改变。
社群学习。社群是“MiniMBA”培训在线学习的载体之一,在社群中,学习者可以分为四类:成就者、探险家、社交家、围观者,每个类型的学习者需求不同,“成就者”更看重在游戏中战胜他人,争夺第一,积分和徽章的外部激励对其有正向的作用;“探险家”更喜欢新的刺激和体验,喜欢在游戏化和社群中发现新鲜的事物;“社交家”对社群的依赖性比较高,期待在社群中和朋友一起完成任务;“围观者”在社群中相对沉默,但是时刻关注社群产出的干货,希望能时刻享受到社群的“社群福利”。社群的运营要满足这些不同类型的学员的需求。
社群中学员不断成长,因此每个阶段的需求不同;新手阶段,刚进入社群并且对游虻墓嬖蛄私獠欢啵此时学员需要的是社群内部的社交,通过社交建立对社群的认同感和依赖感,如损友益友大挑战等,使学员更好地融入群体。当学员对规则和课程的学习进入常态后,需要持续的新任务和新的课程,保持学习的频率和稳定的新刺激。当学员对所学习的内容成熟后,需要的是“专家”身份的认可和更高的挑战。对于成熟的“专家型”学员,号召担任业务知识的答疑专家,给予养分的奖励,将认知盈余和群内的分享精神发挥到底,并且形成社群分享的习惯,每周日晚上8点进行微信群答疑,由其他组的成员支持并整理产出干货内容。
学习成效
“MiniMBA培养计划”自2015年启动实施以来,已累计培养250余名学员。在线课程完成率95%以上,名列业内前茅。训后反馈,学员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团队绩效明显提高,并陆续晋升到更加重要的管理岗位。
学习反馈:项目训后评估的综合得分均在98分以上,满意度100%。每个学习班一般培训3个月, 96个学时的课程,其中在线学习48个学时,在线课程完成率98%以上,名列合作伙伴在线学习榜单前茅。学员还自主提交了学习笔记、Mini案例、 学习心得等数千篇。通过紧张快乐的O2O学习,大家产生了深厚感情,向各自单位同事重复推荐,再报名数量不断增加。
能力提升:项目持续近100天,能力自评、上级评估,前后测评数据显示,学员各项能力均有提升,特别是“影响他人”、“激励员工”等方面尤为明显。在训后调研中了解到,学员在工作中表现积极。一些学员还在竞聘面试中表现突出,管理意识、素养显著提高。
绩效提升:学员管理结业案例不断反映,在近百天的学习中,大家学以致用,辅导、发展团队成员,提升状态、改善业绩,团队绩效提升显著。有的引领团队,开拓业务,名列前茅;有的辅导新人,突破业绩,顺利转正。在一些班级学习过程中,正逢公司金融产品营销竞赛,“MiniMBA”学员表现优异,所在团队的销售业绩明显高于公司平均水平。
Q:《数码影像时代》
A: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教育解决方案部门高级经理李胜
Q:在现代化办公和网络教学呼声越来越高的当下,索尼在教育系统里有哪些明星产品,可以为读者简要介绍一下?
A:经过将近年的工作开展,目前整体事业进展顺利,针对教育系统目前已经建立了三条产品线。包括w-EFP全无线高清移动节目制作系统,VP BOX多视窗演示系统和LRS全自动录播系统,三个大产品分类也衍生出了根据不同机构需求的细分型号,在短短时间内推出了众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满足了教育、医疗、科研等部门的需要。
Q:索尼教育产品线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如何?与哪些院校在教育领域展开了合作?
A:2015年3月23日,索尼教育解决方案耀世启航,正式了面向教育领域的多种专业解决方案。市场开拓方面进行的比较顺利,教育行业是索尼重点关注的行业,无论在渠道建设、宣传推广都在不断加大力度。
旗下三系列的产品分别面向不同层级学校,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建设中,从最近趋势看,在普教、职教领域也有用户开始采用,如贵阳云岩区教育局、上海美术学院附中将w-EFP用于普教的授课课堂中,青岛教育局将VP BOX多视窗演示系统引入了课堂;此外,在高教领域中还有华中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金融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和北京物资学院等。
Q:索尼教育产品对学校带来了哪些便利?如何解决以往操作上手难度高等问题?
A:学校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信息时确实会遇到上手操作困难等问题,特别是在信息设备使用方面遇到的主要难题是专业人手不足。以往的传统录制环境下,譬如学校希望将开学典礼、升旗仪式、运动会、校级活动、精品课堂等重要场合进行视频录制和多机位记录时,所配备的人手必须是“N+1”式的,即N个机位外加一名导播的配置。这其中的问题是:1.普通中小学的电教中心很难配备数量足够的工作人员;2.拍摄品质良莠不齐,教师技术储备不足。
索尼教育解决方案部门三条产品线的开发初衷就是来解决学校在使用中的上述问题,减轻老师的授课压力,产品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效率提升工具,不应该成为教师的负担。其核心理念是――“单人操作”,通过
名导播在主机处全程遥控多机位拍摄、切换、云台转动、场景转换、字幕上屏等动作。就像在使用平板电脑一样,全部采用触摸屏、模块化设计。教师可以非常轻松地调用上课所需的素材、课件、视音频、网页,只需要简单的拖拽方式就能实现教学与内容的互动,无需配备单独的导播,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随时完成课堂内容随心呈现。
同时,在确立了操作系统简单顺畅的前提下如何保证索尼贯坚持的对视音频产品的广播级标准,无论对画质、音质的追求上都不会妥协。
随着会计实训软件系统的迅速发展,提高会计软件实训教学质量成为我们会计教学的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分析了会计实训软件的发展,阐述了会计实训软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提高会计实训软件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会计实训软件;人才培养方案;慕课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科技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迅速推广和应用,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使用会计实训软件进行教学是会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专科还是在本科的办学层次上,都会有计划的安排一定量的实践教学课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会计认知的能力并掌握其使用技能的的方法,但是这一教学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时太少、训练目标和方法单一、综合性不强等等,随着会计教学本身不断的创新发展,有必要重新认识会计实训软件教学,探索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对策。
一、当前会计软件实训系统的发展
1.会计实训软件的仿真性
各类会计实训软件大多数都模拟真实企业场景,还原会计软件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网络上完成会计岗位的虚拟实习。所用原始凭证和数据材料甚至来自真实企业的全套业务。无论企业经济业务资料、业务单证界面、会计业务操作界面、会计岗位的管理和切换会计业务流程及角色都高度仿真。
2.会计实训软件的灵活性
在会计软件实训中,教师可事先设定学生学习的范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可设定学生的作业,并自动记录检查完成情况及记分。有利于教师对整个实训教学进行必要的管理,使实训教学向着确定的目标进行并完成。
3.会计实训软件的扩展性
教师可自行新增课件或各种类型的实习企业相关资料,可自定义报表格式及计算方法以适应不同行业,实现报表的自动计算。
4.会计实训软件的易用性
只需要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老师与学生的机器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只要有windowsIE浏览器即可,可实现跨机房、跨校区的应用。
二、当前会计软件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实训教学的课时安排太少
当前会计老师虽然已认识到会计专业实践性很强,可是模拟实训课程时间安排还是太少,目前大多安排的课时是36学时,相当于一周的时间。在这一周时间里,学生要利用会计实训软件系统从认识到熟练完成企业一个季度以上的会计处理,工作量非常大。学生对各专业实训的业务流程,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影响实训的质量和效果。还有较为“聪明”的学生就选择偷懒,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拿到所需学分,达不到实训的目的。
2.会计软件实训教学训练手段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会计软件实训系统都是针对各学科专业知识的需要,实训内容选择企业中某一时期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实训,采用单用户的方式进行模拟手工操作。与实际工作中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衔接还有很大差距。
3.会计软件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经验不足
会计软件实训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除了需要会计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外,还需相应了解网络信息、数据库等相关的知识结构,这对指导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很高,短时间内不可能获得这些经验。
三、完善会计软件实训教学的方法
1.重视会计实训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在国家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指出:应以教育出为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终级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行业需求为本位,以专业能力为核心,注重知识的复合性、现实性和应用性,强调学生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适应服务社会。所以在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按照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顺序,以模块的形势将会计实训软件与相关的理论课程作为有机的结合,适当提高课时量,注重各专业会计理论与实训软件教学的综合性,提升学生自己的应用实践能力。
2.会计实训软件教学的教师培养
由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和会计实训软件系统的更新速度很快,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还应该加大对授课教师的培训工作。除了专业知识外,也必须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等综合性知识,必要的时候还应该派教师到企业去,增加实际工作的经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3.会计实训软件教学的综合性
在会计实训软件教学过程中,除了各专业的单项实训外,还要与其他软件相互结合,进行综合性的实训教学。例如可采用人机对抗的方式,学生采取组队竞争模式去虚拟经营一家工业(商业)企业,在实训软件平台上通过运营、账务处理、电子报税、税务稽查等模块,从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的角度去全面关注企业决策、财务管理、筹资投资、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和实务技能。使学生亲临其境体验企业的真实运营环境,自主经营业务,拓展经营思路,训练学生在开放的平台发挥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完成各项任务,提高共同创造企业价值的能力。
4.会计实训软件教学的创新性
“互联网+慕课”这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正在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模式和格局。通过打造会计实训软件课程信息平台方式进行“慕课”的开发,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相互促进、相互交流,资源共享;通过线上课程和线下教学实现“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任务的指导下进行主动、个性化的学习,更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综上所述,在会计实训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掌握会计工作技能;应不断探索会计实训软件教学改革发展的新途径,培养符合现代化会计行业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炜,吕志明.会计信息系统与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文秦,用友ERP-U8(V8.61)财务软件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9(4).
关键词: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思想;统计实践;全过程教学模式
“哲学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一般性原则,即世界观,统计学则为人们提供从数量方面认识世界的具体方法。”[1]20世纪80年代以来,统计学作为方法论的学科,其应用领域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金融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产生了很多新兴交叉学科。1992年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经将其单列为一级学科[2],1998年教育部将统计学定为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各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3],因此,统计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面向应用型的经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1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统计学”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平台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的统计分析能力的重任。面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不足。对广东省16所独立学院的调查显示,部分独立学院只设置理论课程,没有统计实践环节;部分独立学院虽然包含实践环节,但理论和实践只是名义上的融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相互剥离,即先讲完理论,后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到实践时,理论部分已不甚清晰,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二,统计思想的教育缺乏。教学内容上,注重统计方法的学习,缺乏统计思想的传授,导致学生只会照搬公式,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应用场景;此外,相对于教学内容,课内学时较少,课外时间利用不足,实践部分演变成讲习题,不能以实践促进对理论的深化理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大班制及教学方法手段不足,教学效果较差。教学仍以“满堂灌”式的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时案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差,缺乏具有专业特色又贴近社会经济生活实际的案例[4];教学手段上,多数是“多媒体PPT+板书”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利于课外时间的充分利用;教学组织上,“大班制”教学,理论学习、实践指导、成绩考评过程中,很难完全照顾到所有同学,使得部分学生“打酱油”,效果不佳。针对以上现状,本课题组对统计学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统计分析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模块化和结构化为基本思想,以交互式教学方法和立体化教学手段为主体,以统计竞赛、统计证书、资源建设为补充,三课堂结合的全过程教学模式。
2教与学的设计
课题组负责全校经管6个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任务,课题组成员主要由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老师组成,本身注重方法的应用性。2012年以前,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由统计学理论和统计软件实践组成,为更进一步深化统计理论和实践融合,于2012年将其合并为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与实践,课时调整为96学时,贯穿整个学期。
2.1教学内容模块化,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
根据统计分析能力培养矩阵,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数据获取基础模块、描述统计基础模块、推断统计基础模块、统计分析高级模块、专题模块等五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再划分成若干小的教学模块,如表1所示;实践分为统计软件操作实践和统计调查分析实践两大部分。在每个模块理论教学结束后即开展软件操作实践,即学即用,前三大模块学习完成后开展统计调查分析实践,促成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
2.2教学方法丰富化,突出统计思想教育
理论讲授主要以启发式讲授法、案例驱动教学法为主,重点突出统计思想教育,而非公式推演;实践教学以案例驱动法、同步协作法、体验学习教学法为主。案例驱动教学法:每一个模块由一个典型案例导入,贯穿整个模块的教学;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判断和评价,充分掌握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层次。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案例注重时效性和针对性,案例的编制均是课题组老师主持参与完成的实际项目。统计调查基础模块由民生调查、学校后勤管理问题调查两个案例引入,描述统计基础模块由学校师资状况调查、专利申请态势分析两个案例引入,推断统计基础模块由产品质量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两个案例引入,统计分析高级模块由保险赔付预测、生态指数设计两个案例引入。启发式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5],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地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地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启发式讲授法更强调统计学概念、方法讲授时结合生活实例,结合不同专业领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启发,更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和方法。统计学基础知识、推断统计主要采用讲授法。同步协作法:首先,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合作,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其次,同步协作完成实践任务,若一人未能学会则全部组员不能通过,促进互帮互助和主动学习。体验学习教学法:第一,在统计调查理论学习完成后,要求各组完成一个真实命题的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包括调查问卷和抽样方案,让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的理解;第二,在统计理论和软件操作完成后,各组完成一个真实问题的统计分析,并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给出解决方案,这种亲自体验的学习,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3教学手段多样化,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课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全程机房上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锁屏、远程控制、文件传输等功能,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材料的、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模块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擂台比试,以此缓解课堂疲劳情绪,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外,制作统计理论微课,供学生课外进行重难点理论知识补给,夯实统计理论基础知识;制作软件操作视频,供学生课外进行软件操作实践,扎实统计软件操作能力;开展统计分析竞赛,调动学生积极性[6],全面训练统计调查与分析能力;在课程学习之后,即可推荐参加统计分析师证书考试,考试成绩亦可替代作为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此外,对于内容比较有条理且简短的统计图、统计表模块的教学,则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每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承担一个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学习和软件操作,课堂上则让学生进行讲解和探讨。从学生的统计分析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统计图、统计表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掌握得更加全面扎实。
2.4评价体系过程化,促进学习协同性
课程考核分为理论测试、统计软件操作测试、统计分析报告三个阶段。理论部分讲授完后,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统计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统计软件操作实践讲授完后,以一对一上机实操测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统计软件应用的能力;课程最后,以学生分组完成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方式考核学生的统计问题解决能力和报告写作能力。此外,从课程开始,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同步小组,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形成小组成员共进退的机制,每一模块学习完成后的测试中,若小组中有一同学不通过,则全组均不能进入下一模块的测试,直到全部通过为止。这样有利于激发团队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同步小组逐步成为一个自学习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共同进步,也能避免“打酱油”“混学分”情况出现。
3结语
经过多轮次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完善,“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与实践”作为经管专业综合类课程,研究并探索出了三课堂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过程,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模式:模块化的设计、案例驱动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微课、反转课堂等新方式的应用,实现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同步协作组机制、过程化考核机制,既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又实现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学赛结合和学证结合,充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作者:王二威 廖爱红 董平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贺幸平.论统计学的哲学意蕴[J].统计与决策,2007(7):76-77.
[2]刘馨,魏宏皓.“统计学”认知教学与“统计大赛”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83-186.
[3]未良莉,王潇.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29(1):123-125.
[4]冯金丽.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对外经贸,2013(12):145-146.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基础医学;网络平台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互联网+大数据已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将互联网与精品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实施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方案的提出,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及理念[1]。基础医学是医学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是每一位医学生都必须掌握的课程,是培养医学人才重要的课程之一。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于2003年开始响应教育部号召,启动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至2011年共建设了8门精品课程,其中省级1门,院级6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2011~2013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2014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项目及“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结合自身特点,启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主要从衔接、转型、升级及创新4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实现了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成功转变[2]。
1实践与研究
1.1衔接-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在继承原有的精品课程优质成果的基础上,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1)教学团队方面,原精品课程的教师队伍中,有先进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依然是精品资源共享课中教学团队的主力军。(2)教学内容方面,将原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与基础医学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态相结合,充分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和优势。(3)教学方法方面,根据基础医学知识的特点,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教学资源方面,通过整合、规范原有的教学资源,并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提升了教学资源的质量,实现了精品教学资源的共享[3]。
1.2转型-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核心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集精品、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网络开放课程,精品是基础,转型是关键,共享是目标。我院在由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课程的过程中,始终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技术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和升级的内涵,同时加强规划和协调,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根据我院实际工作和高等教育教学的需求,结合基础医学课程的自身属性,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式等方面打造“精品”,探索建设多种新型的资源共享课,以满足不同教学需要和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不同学习者的需求[4]。
1.3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关键
与以往的精品课程相比,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不仅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点、教学录像等资源以WORD、PPT等形式简单的到网上。而是将教学内容与模式进行的表现形式及功能做了调整,根据基础医学知识的特点,重点强化实践教学。例如在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模块中加入病例讨论、自主实验、虚拟实验等,增加了习题测试模块,同时在网络平台中增加了交流互动模块,开设在线咨询或留言功能,使学生与老师能够实现实时在线交流,及时解决疑难问题[5]。
1.4创新-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目标
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坚持实施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核心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将微课、MOOC、翻转课堂、移动公开课等优质的教学资源及创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共享开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辅导,而不是简单的放一些教学材料和视频。这个平台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整体,老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到网络平台的资源,学生线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6]。
2取得的成效
2.1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参与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提升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但能够熟练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创新了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新理念,提高了信息化教学的设计、组织及实施能力。
2.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在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真正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2.3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充分发挥互联网共享与协作的精神,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满足了我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享受高质量基础医学教育的迫切需求[7]。
3存在的问题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增加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发展的局限性,使其建设的步伐及质量受到影响。
3.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没有促进其快速、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如:经费保障机制、奖惩激励机制以及监督评价机制等。不能更好的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影响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3.2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存在冲突
在大力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同时,教师如何保护自己网络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如何保证自己在他人作品时不侵害到他人知识产权?是目前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4讨论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目前,其资源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接下来的任务是探索如何使其健康、快速发展,并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其真正的目标及价值[8]。
参考文献
[1]张丽荣,宋天佑,徐家宁,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24-26.
[2]沈华东,徐庆华,徐超.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前沿,2014(z5):162-163.
[3]徐洲峰.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研究[J].科教导刊,2014(4):126-127.
[4]肖安东,郑路.高校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4(1):42-43.
[5]李健.“金融学”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理念与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3(9):15-17.
[6]张国俊,宋向凤,郭继强,等.《医学免疫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我校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8):1121-1123.
[7]吴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3: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