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范文

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

第1篇: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养老地产、盈利模式、房地产企业

一、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

养老地产指的是终端客户为老年人和准老年人(退休准备期的老年人)的地产产品,是养老产业链中重要和基础的环节之一,是地产产品市场中深具潜力的一个板块[1]。

1、国外养老机构盈利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的养老市场较为成熟,其针对养老的预防性需求、支持性需求、长期看护需求和精细看护需求等不同细分市场,提供活力居住社区、独立居住社区、协助居住社区、护理居住社区及持续看护社区等五种类型的养老社区业态。其盈利模式包括开发收入、租金收入、服务收入、管理收入及增值收入。

2、国内养老机构盈利模式[2]

国内养老产品主要有三种:一是保险资金推出的升级版养老机构,即把养老地产视作商业地产项目长期经营;二是开发商推出的养老地产项目,采取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配建针对老人的住宅;三是政府部门推出的有福利性质的养老设施。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出售型盈利模式,如北京太阳城老年社区,及运营型盈利模式,如上海亲和源老年社区。

3、未来国内养老社区的主要盈利模式[3]

通过对以上国内外养老社区盈利模式的分析,我们认为养老社区项目未来的盈利模式应以土地开发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物业增值收入、物业租金收入、配套服务收入及管理输出收入这六块收入为核心点。

二、房地产企业介入方式比较

针对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现状,结合养老项目的具体运作,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几种介入方案可以选择,包括:纯土地一级开发、纯养生项目开发、养老项目为主配建一定规模商品住宅、以及一二级联动,出让养老项目以外建设用地等,下面以实例对几种方案作以分析:

* 项目概况

某养老养生生态城项目,位于京津唐环渤海区域,项目规划面积15.2平方公里,项目区位辐射力强、交通便利、自然环境好、发展成本低、市场支撑有力,适合建设规模较大、示范性较强的大型综合性养老养生基地。

* 项目发展方案

方案1:纯土地一级开发

对生态城启动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整理和开发,并按市场价全部上市交易,据此获取开发利润,判断在常规市场条件下(养老项目不介入),项目的土地价值及投资收益水平。

开发规模:15.2平方公里(其中可出让8.26平方公里)。

开发进度:分四期开发,每期开发周期为3年,总共持续约12年,每年开发量约为70公顷,土地在开发完成后延后一年出让。

土地出让价格:2009年土地基准出让价格按90万/亩考虑,价格年增长率假定为5%。

方案2:纯养老项目开发

根据目标客群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养老项目的建设规模,对所占用土地及养老项目自身的开发成本和市场收益进行综合测算,判断纯粹的养老项目开发(不含额外的商品房开发和土地出让)的经济可行性。

开发规模:1.21平方公里(约占生态城启动区可建设用地的15%)。

开发进度:分四期开发,各期开发规模为15%、15%、20%、50%。项目从2010年开始,到2021年建设完工,持续12年。

会员销售进度:在前期策划和建设阶段即进行项目营销推广,项目建成后开始入住,每期社区第一年入住率为20%,此后每年递增10%,最高入住率为80%(国际上成熟养老社区稳定阶段入住率可达90%以上)。

方案3:养老项目为主,配建同等土地规模商品房

考虑配建一定规模的商品房,以提高收益水平,评价商品房开发对养老项目收益的贡献。

开发规模:1.21平方公里为养老基地,1.21平方公里建设商品房。

养老基地开发进度及会员销售进度:同方案2。

商品房产品及开发进度:商品房规划为低密度产品,容积率为0.6,规模为72.7万平米。与养老基地进度相对应,也分为四期,每期开发量为25%,持续12年。

商品房销售价格:本项目低密度产品基准价格(2009年)按6000元/平米考虑。

方案4:一、二级联动,出让养老项目以外建设用地

进行全部1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级开发,除养老项目之外的可建设用地全部出让,以获取利益,并享受养老项目对周边土地所带来的溢价和增值空间,评判综合开发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和合理性。

开发规模:1.21平方公里为养老基地,其他土地全部出让。

养老基地开发进度及会员销售进度:同方案2。

土地开发及出让进度:分四期开发,持续12年,各期土地开发后延后一年出让。

土地出让价格:根据前文测算,2009年土地基准出让价格为90万/亩,考虑到养老城项目对区域的重大推动作用,未来土地价值将显著提升,其价格年增长率假定为10%(前5年),之后为5%。

* 不同方案的财务测算

表1:不同方案财务测算结果

编号

总开发成本

自有资金投入

税后IRR

税后NPV

税后投资回收期(年)

(万元)

(万元)

(万元)

方案1

890114

56000

31.1%

251579

4.5

方案2

480087

142350

14.5%

171495

19.4

方案3

777098

129800

17.9%

278685

14.8

方案4

1167001

75400

22.4%

346186

9.3

图1:不同方案财务现金流结果

* 发展方案比选

通过对可行的4套开发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除方案1以外,在后3个方案中,从自有资金的投入规模、项目整体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及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综合判断,方案4的财务表现最好(IRR和NPV);且方案4的税后净现金流显示,土地出让能有效平衡养老项目的资金支出,显著提高项目整体的收益率,缩短投资回收期,项目整体的现金流表现也较为理想,故初步评判方案4为最佳可选方案。

再通过对方案4的土地成本、建安成本、会员费等几项重要假设条件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当条件变动幅度在±20%内变化时,IRR指标在18.1%~29.3%之间变动,NPV指标在26.7~42.6亿元之间变动。通过敏感性分析,我们认为在可预测的波动范围内,方案4的财务表现在可比方案中仍为最佳方案,符合养老养生项目的投资回报预期。

三、结论

目前我国养老养生产品供给主要集中于低端市场,而针对中高收入人群的养老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是养老市场供需矛盾表现最为突出的领域,针对这部分中高端人群的养老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空间[4]。在国家对商品房住宅领域调控不断加强的宏观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针对养老社区项目盈利模式中的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物业增值及租金收入几块区域,提前规划、准确定位,扮演好自己在养老产业链中的角色,不失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

参考文献:

[1]袁缉辉. 养老的理论和实践[J]. 老龄问题研究, 1996,(7).

[2] 杨宗传. 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 经济评论,2000,(3).

第2篇: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范文

文/刘旦

【摘要】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养老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考虑到老年住宅产品市场需求巨大,养老地产成为当下中国众多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方向。本文在深入分析养老地产内涵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当前养老社区开发现状。最后,在借鉴美国、日本养老社区开发经验基础上,从项目定位、项目选址、产品设计、价值链闭环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模式。

关键词 养老社区;国外经验;运营模式

【作者简介】刘旦,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

在经济新常态以及住宅市场持续低迷背景下,养老地产成为众多地产企业实现业务转型的战略选择。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可供全国化复制的成熟商业模式。养老社区是养老地产的特定形态与模式,也是养老地产市场的细分领域。受传统道德价值观和“大家族”观影响,我国老年人仍旧秉持在子辈和孙辈附近生活的“在家养老”观念,因此,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出发,集居住、养老、医疗、养生、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养老社区将是我国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要选择。本文拟就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养老地产内涵

(一)养老地产概念

目前,对于养老地产内涵国内学术界还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养老地产是地产和养老产业的复合,核心是服务,地产是嫁接服务的平台。养老地产具有四大属性,其中房地产属性是其根本属性,但与住宅地产不同,养老地产在物业形态上注重适老化改造;服务属性是核心属性,是养老地产的本质特征;养老地产还具有金融属性,本质上持有型地产最高级形态,是一种金融产品,只有金融这个点打通,持续运营才有可能;最后,由于养老地产客户是老年人,人文属性、人文关怀是乐享晚年的应有之义。从相关利益者角度分析,对企业来说,养老产业链包含众多相关产业,核心产业主要包括养老设施、老年护理和老年医疗,其中养老设施的开发和运营,准入门槛高,如果开发商能跨过门槛,建立行业壁垒,拓展空间极大。对政府来说,养老产业发展有利于解决民生(老龄化)问题,有利于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有利于拉动内需,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老年人来说,养老地产是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实现乐享晚年生活目标的物质载体。

(二)养老地产内涵

1.与传统养老院相比规模更大,盈利模式更强调福利保障型和市场商品型相结合。养老地产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后者主要由政府来承担,前者主要由社会资金来主导。在市场化养老模式下,开发商面对的是庞大的市场化的养老需求,其开发和运营综合了服务属性、商业属性和住宅属性等三重属性,其中服务属性表现在管理要求高,需要精心打造以服务为核心的专业管理团队,服务内容涵盖从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到日常起居呵护。商业属性表现在前期投入大,要求长期持有运营,资金回收期较长。同时,商业属性还表现在运营难度大,租售方式将比普通商铺更为复杂。住宅属性表现在开发难度高,养老地产除了产品设计要考虑适老化,还需要配套大量的辅助设备。因此,相比传统养老院,养老地产在规模上更大,开发运营难度更高,开发商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应该考虑政府公共福利以及民生、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形成一个多赢局面。

2.与住宅地产相比产业链更长,管理模式更强调战略协作、强强联合。从价值链看,住宅地产是单一地产,核心利益主体主要是开发商和购房者,采取单一价值链运作模式。养老地产是复合地产,核心利益主体除了开发商,还包括政府、消费者、运营商、投资商等,利益协调难度更大。从产业链角度看,养老地产产业链更长,可以分为核心产业,如养老设施、老年护理、老年医疗;配套产业,如专业设备、老年食品、老年服饰、营养保健、老年娱乐、老年旅游、老年求知等;衍生产业,如老年理财、老年融资、老年保险、老年咨询等。从产业链条重要性看,房地产是基底,是养老地产市场化运营的平台;养老产品设计是核心,是整个养老地产项目驱动的引擎;优势资源是项目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一个好的养老地产项目只有加入优势资源才能产生竞争力。因此,相对住宅地产开发,养老地产开发门槛更高,复合属性更强,需要开发商具备对于医疗、保健、餐饮等资源的整合能力、筹集长期投资资金的能力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的能力等。开发商运用传统住宅地产开发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平台打造,分工合作,整合供求端多种资源,整合路径,更强调优势互补,合作开发。

3.与养生地产相比受众更窄,功能配置更强调养老配套服务。养生和养老本身有功能上的重叠,但养生概念受众群体除了老年人群外,其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不少中年置业人群。作为养老地产,老人最需要的是养老配套服务,因此,养老地产开发商不仅是地产开发商,更是养老服务提供商。养老地产作为养老产业的整合平台,是各种养老保障服务的整合终端,养生地产对服务和运营机构依赖较弱,主要与健康产业中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结合紧密。在物业形态上,养老地产强调为老化、适老化配套设施,养生地产强调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固化为优美的园林设计与景观。从产业属性看,养老地产要平衡福利性、公益性、弱营利性三者关系,养生地产纯粹是市场化运营,追求高利润回报。从开发主体看,养老服务提供主体是民营非企业机构和民营养老服务公司,盈利来源主要是会员费和服务费。房地产开发主体一般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其他投资企业,盈利来源主要是产权销售和房屋出租。养生地产开发主体一般是资金实力雄厚、无短期回现目标、具备较强资金周转能力的发展商。

二、我国当前养老社区开发现状

在“银发经济”商机初露后,以大型地产开发商和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投资主体纷纷将目光投向养老社区,具体而言根据其功能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独立护理型

独立护理型是指单独设立在城市中心较好位置的纯护理型社区,与周边社区无关联,对医疗护理要求高,客户价格敏感程度一般,但前期投入资金压力大、回笼慢,典型项目有恭和苑、星堡中环等。该模式成功要素有四个:一是选址方面,在城市内部,交通便利,周边医疗设施完备;二是配套方面,社区周边基础设施完备,社区配备基本医疗护理,周边区域承担高等级医疗需求;三是盈利模式为少量入门费+租金,运营主体自营,通常具有运营或医疗优势;四是目标客群定位为需要护理和特殊照顾人群,如老年痴呆症、临终关怀、术后护理等。

(二)综合开发型(混合型)

综合开发型是指在城市郊区成片开发,自主建设的养老社区,适应各年龄层群体,尤其考虑老年人和子女家庭的就近和混合居住,服务对象包含健康老人和非健康老人的综合社区,典型特征是租售平衡,选址要求高、产品力打造难,但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典型项目如亲和源、北京太阳城、天地健康城等。该模式成功要素有四个:一是选址方面,周边自然环境良好的郊区,离核心城市1~1.5小时车程,具有一定的景观自然环境基础;二是配套方面,社区自建完成商业、医疗甚至教育配套以弥补区域自有配套不足的问题;三是盈利模式方面,70%~80%销售,20%~30%自营,运营可自营或外包;四是目标客群定位为销售客户立足活跃老人为主,持有物业主要面向社区内部老人或未来外来老人。

(三)社区嵌入型

社区嵌入型模式就是在成熟社区中拿出几栋物业配建老年设施,产品形态可以是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该模式对于医疗护理要求较高,代表项目如保利和熹会、远洋椿萱茂、万科良渚等。该模式成功要素有四个:一是选址方面,在城区内部大型社区或周边生活环境优越的郊区,社区周边,对老人有吸引力;二是配套方面,社区承担商业等基本配套,基础医疗护理设施完备、高等级医疗需求有快速通道;三是盈利模式多元,包括“会员权+月费”、护理按照等级收费等,需要完备的运营能力;四是目标客群定位为半自理、具有一定护理需求的群体。社区嵌入型养老地产典型特征如表1所示。

三、国外老年社区开发模式

(一)美国持续照护退休社区(CCRC模式)

美国是世界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发展,其CCRC模式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体系。概括起来,其发展特色有以下几点。

1.选址时注重生态环境,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CCRC通常选址在距市中心1个小时车程、交通便利的城市近郊,选址时注重生态环境营造,不仅建有大面积绿地、花园,普遍采用无障碍设计,还提供各种生活配套设施,满足入住者的一切生活需要。如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是闻名世界的最为成熟的老年社区之一,选址于阳光明媚的凤凰城郊区,全年312天能够接受日照。太阳城北边的Pleasant湖是西南方最大的湖,面积已扩大到1万英亩。西边的WhiteTanks地区公园,面积已达2.6万英亩。同时,太阳城周边配套也非常完善,如1200亩的高尔夫球场,生活设施方面包括7个娱乐中心,2个图书馆,2个保龄球馆,8个高尔夫场,3个乡村俱乐部,一间美术馆和一个交响乐演奏厅。在建筑设计上,小区内除了实现无障碍设计外,最大的亮点就是功能区划分环环紧扣,互为助益,六大居住社区定位明确。同时,社区还配备了医院,为入住者提供预防、护理、康复等多种医疗服务。

2.项目规模普遍比较大,产品种类丰富。在美国,CCRC规模都比较大,如美国佛罗里达太阳城中心规模接近微型城市,社区太阳城中心共有1.05个住宅单元,目前有来自全美及世界各地的住户1.6万。在产品策略上,养老社区物业种类一般比较齐全,开发商一般根据老年人的退休或晚年生活的阶段性特征,设计与特定阶段相适应的住宅产品。如太阳城住宅类型就包括独栋住宅、双拼住宅、多层公寓、独立居住中心、生活救助中心、生活照料社区、复合公寓住宅等,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群的需求,其中社区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

3.分工协作的运营管理模式。由于牵涉到不动产开发,养老社区的开发、运营与管理相较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运营机构要复杂得多。美国CCRC项目开发主体基本都是私人投资并进行商业化运作,从投资运营主体来看,目前规模较大的养老住宅项目主要以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和政府为主导,另有如私募基金、慈善基金、健康管理公司以及国外投资商等开始慢慢进入这个市场。其运营特色在于开发商、投资商与运营商的角色分离,各环节的专业分工实现了高效低风险运作(表2)。

(二)日本的两代居模式

作为亚洲国家,日本拥有最符合东方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以及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以“一碗汤的距离”为特色的“两代居”模式更是巧妙地融合了代际照顾和养老服务,使得老年人既不需要远离子女又能得到妥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

1.以两代居为主的发展模式。当今日本社会,集中养老、社会养老模式成为主流,原因除了居家养老模式不便受到社会服务外,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观念差异也是该模式日渐式微的主要原因。为了兼顾东方文化特点和适应“4-2-1”的家庭结构,日本养老地产采取了老少两代在生活上适度分离,又方便照顾的两代居模式。当前,两代居模式有了一些变化,一是规模更大,二是父母与子女住在相邻的区域内,距离以“一碗汤”为最好。例如,日本最近开发的大型养老社区开发理念都是能够让各种年龄层的人在一起居住,实现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照料和扶持。

2.注重高科技在养老社区中的应用。在产品设计上,日本两代居模式除了遵循普遍的为老化、适老化原则外,注重高科技在养老产品中应用是其特色。以诚信香里为例,床边墙上有“失禁感应器”,床脚处安装“离床感应器”,能让工作人员在老人不慎从床上跌落时迅速察觉并及时赶来。洗手间里全部设施由电脑控制,设施配置非常人性化,例如马桶上方有呼叫用的绳圈,洗手间天花板上装有“动作探知感应设施”等。同时,浴室所有的墙壁还有专为坐轮椅的老人设计的电动入浴设施。此外,为了能给老人解闷,“香里园”还研发了能和老人双向交流的宠物机器人,可以向人打招呼、唱歌、朗诵汉诗等选项。同时,入住的老人每周都能接受“松下纪念医院”及“道仁医院”的远程医疗诊断,医生通过专门仪器就能够掌握老人各项生理健康数据,对症下药,给出建议。

3.注重发挥民间资本在养老项目开发中的作用。从开发模式看,日本养老社区一般采取多企业之间联合开发模式,不但降低了开发风险,还使得社区内每一个细节均能够表现出众。如日本高端养老运营管理机构代表SunCity株式会社成立于1980年,由100家日本企业共同出资,注册资金120亿日元,股东涉及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开发商、酒店、商业、实业公司等,大部分为日本业内顶级企业1。在运营上,基本采取出租模式,运营管理以民间管理公司为主,因为后者能更为专业的服务。在日本,养老社区基本都不是以出售产权为目的,该运营模式不仅需要开发商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还要具备搭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能力。在日本,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养老地产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养老机构都由民间投资开发,这得益于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和独特的住宅金融公库模式。同时,日本政府还通过财政补贴或低息贷款方式支持养老地产发展。

(三)借鉴意义

1.发展模式借鉴。在美国,CCRC基本采取“保险+地产+养老”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政府扶持+开发商盈利”的发展模式,投资回报丰厚。运营上采用倒按揭的运营模式,吸引以银行、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参与,为可持续运营提供保障。养老社区规模普遍比较大,服务类型多样,配套完善,通过各年龄阶层混住,消除老年人群的孤独感,或者与周边知名大学合作,使其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在日本,养老社区基本都不是以出售产权为目的经营模式,家庭或亲属护理是基础,公共福利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是补充,突出自助自理。在建筑设计上,普遍重视规划设计的人性化。

2.运作模式借鉴。受亚当·斯密经济理论影响,美国强调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市场,因此,其养老社区开发以民间资本为主导,是纯商业化的市场化的养老地产,政府通过养老扶持政策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在美国,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是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由开发商、运营商、房地产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共同构建,利益链条主体是REITs型投资商,通过REITs整合其他各大相关参与主体。美国前十大养老社区拥有者中,有五家REITs公司。与美国类似,日本受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理论及模式影响,其养老模式也是以开发商为主导,政府辅助,同时更多注重家庭亲情,两代居盛行。

3.盈利模式借鉴。在国外,由于是商业化的养老地产,收费普遍比较昂贵。以美国CCRC模式为例,由于涵盖了自理生活、辅助生活以及专业护理等多个层次的服务,收费通常较为昂贵。美国CCRC采取会员制经营,入住老年人一般需首先缴纳一次性会费,经社区专门体检机构体检合格后方可以合同形式获得在指定社区的长期居住权。除入门会费外,老年人还需为餐饮和日常照护等服务支付额外服务费,额外费用的支付随会费缴纳额的上升而递减。同时,会员的入门费可在既定期限内退还老年人或不退还,通常入住时间越长,会费退还比例越低。在日本,以横滨太阳城为例,其营收模式包括一次性入住金和月金,其中,入住金根据房间大小,3000万~9800万日元不等,月金包括管理费和餐费。此外,收入来源还包括一些额外收费。

多渠道的收入来源保证了项目的持续运营。

4.发展阶段借鉴。在国外,养老地产都经历了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和转变,这一不断演进的过程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社会特征和人口老龄化特征相适应。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养老地产开发以老年社区为主,设计理念从最开始的偏重地产属性进入到注重金融属性和人文关怀阶段,普通化、人性化、社区化发展成为养老社区开发的特征(表3)。

四、养老社区开发建议

(一)围绕老年人群需求,构建科学的选址模型

作为主题地产,养老社区开发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其定位必须基于城市发展视角,构建科学的选址模型。具体而言,一是在选址及用地上,考虑老年人喜静不喜闹的特点,同时老年人害怕孤独,希望子女上班上学后,仍有同龄同伴、共同话题、共同乐趣。因此,项目选址一是要考虑生态因素,要考虑当地是否拥有强势稀缺自然资源,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健康、生态的居住氛围。二是要考虑城市因素。环伺一线城市周边或地处城市郊区地带,满足相对低廉的开发成本优势,同时享受成熟的城市配套辐射。三是当地房地产发展阶段、供销比、人口导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额、当地财政情况等,研究人口密度、人口导入情况,这直接影响养老市场的容量和发展潜力。四是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

(二)以为老化、适老化为核心,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产品策略方面,养老社区在设计产品和服务时应该对服务类型、产品形态、选址、定价和规模等多重参数进行综合抉择,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关键要素:①居住条件,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自理型老年人希望拥有家庭式的私密生活空间。②医疗和护理能力,便利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是消费者在选择养老产品时最为重视的内容。③其他增值服务和设施2。养老地产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娱乐设备,并帮助组织社交活动等,以此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产品策略上,社区规模要大,要有医疗、娱乐、休闲相关的配套设施,细节处理重视无障碍设施打造。软件配备上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及其他个性化服务,在确保社区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同时,确保老年人在养老社区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产品诉求上,可以考虑以老年社区为功能核心,但以更广泛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实现人群复合化发展,避免排他性。

(三)构筑多点盈利的业务模式

养老地产不同于一般住宅地产,养老地产的核心在于服务,养老配套服务是影响老年人群购买养老地产的关键要素,也是开发商实现持续盈利,构建长短兼顾盈利模式的核心。但是,目前市场中的开发企业对养老地产缺乏系统化解决方案,还是以地产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当前,养老地产通常借助政策支持,以较低价格拿地以实现土地的增值。在具体实践中,一种是以旅游用地、工业用地的方式拿地,如北京太阳城。另一种是和政府共同开发,如上海亲和源。房地产开发收入的收取有两种方案,一是直接出售养老住宅产权;二是通过入门费,依靠每年利息现金流的贴现而获取开发收入。未来,养老社区开发企业应着眼于提炼可持续、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形成规模效应,通过设计短中长期的收入结构,实现项目的现金流及风险可控,保证项目价值最大化。

(四)通过平台方式形成养老产业链闭环

养老社区是一个涵盖医疗、护理、养生、娱乐、交通、住宅、休闲、运动、购物的产业链条,尤其是医疗护理行业,更是养老产业链条首当其冲的主角。然而,与美国不同,目前,中国养老地产开发商还是沿用传统住宅地产开发模式,全产业链运作模式居多。与住宅地产不同,养老地产是多个产业的复合,开发商要想在整条价值链上建立战略优势,是很难完成的任务。理论研究表明,只要在价值链或者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关键环节或者3~4个环节构建了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期内复制的竞争能力或优势,企业商业模式就有可能是成功的,如美国苹果公司。未来,企业应在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细致扫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与能力情况,各自选择自己的核心能力建设策略。具体而言,可考虑根据不同环节的增值情况采取相应的战略模式和行动计划,对价值链关键环节采取卡位战略,进行强化;对于价值链辅助环节,可以考虑通过战略联盟、合作开发,完善业务外包管理等形成产业链闭环。

总之,养老社区开发是片蓝海,企业需要寻找适合的商业模式介入。合理商业模式的构建不仅要适合外部宏观环境,也要匹配内部资源与能力。此外,融资模式、目标客户需求也是影响商业模式设计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群对养老社区消费与服务消费的偏好,将决定养老地产项目是适合长期运营还是以销售实现投资回报。开发商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于自身的历史发展,也应该考虑政府公共福利并解决民生、就业、医疗、养老行业问题,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注释

1.万通地产养老地产创新研发课题小组:《养老地产日本案例考察总结报告》,2010年12月。

2.孙超、唐海燕:《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中国经营报,2014年1月23日。

参考文献

[1]姜睿,苏舟.中国养老养生地产:内涵、前景与开发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44-48.

[2]武甲晓.美国养老地产开发经验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10-11.

[3]王林秀,朱超强.养老地产联盟运营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1):174-176.

[4]朱新泉,朱世家.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11,(19):36-40.

[5]高晓路.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J].中国软科学,2013,(1):103-113.

第3篇: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范文

原因在于,数量有限的公立养老院进不去,要排长队等候;一些民间养老机构收费普遍偏高,服务也不到位。

放眼全国,像程奶奶一样找不到合适养老机构的老人不在少数。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养老地产基本分为“房企系”和“险企系”两大类型,但无论哪一类,门槛都高得离谱。动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费用,将许多有养老需求的老人挡在门外。

不可思议的是,在老年人难找到合适养老场所的同时,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却因入住率低而发愁,有些养老机构只有少数几个老年人入住,贴钱运营已成常态。生意清冷的养老机构甚至让投资人觉得,做养老产业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出路。

这样供需脱节的现象,并没有因为眼下养老地产的火热而改变。相反,现在各类打着养老旗号的地产项目,最终都没有建成真正的养老设施,而是配套极少数养老设施作为点缀。

土地成本高是开发商面临的最大难处,土地审批难造成的运营成本高等现实情况让养老机构很难盈利,甚至可能长期面临亏损。如果养老地产的土地获取途径跟商业地产一样,那么两者的成本也就相当,但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报周期却要长很多,一般都要7?10年,是商业地产的2倍。

在这种情况下,若非出于无奈,没有哪家开发商愿意拿高价拍得的土地去做养老地产这种投资大、回报期长的项目。因此,更多开发企业都是打着做养老地产的旗号低价圈地,然后开发成住宅销售。

“养老”也就成了开发商从事商品房开发的幌子。

第4篇: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范文

8月23日,潘军在花样年上半年业绩会上透露,花样年进入养老地产的经营模式理论研究已经完成,目前着手于健康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预计明年下半年将在深圳推出第一个养老地产项目。

一轮轮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迫使开发商走到选择的十字路口。他们或继续规模扩张,或转型求存。寻找新掘金点,无论是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抑或是养老地产,都成为地产行业谈论的新热点与方向。

花样年在这个“路口”中,选择的是舍弃规模扩张,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即逐渐退出中低端市场,未来只开发以服务提升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从而由地产开发商转型为地产综合服务运营商。2011年,作为花样年从住宅开发商转变为地产服务商的元年,养老地产成为花样年转型的新发力点。

暗合服务转型

一直在规模扩张上收效不大的花样年,为自己下一步发展找到路子。花样年从今年初开始,对外界高调宣称转型为服务商,并筹谋与之企业定位相吻合的养老地产。

近日,潘军在花样年上半年业绩会上透露,花样年对养老地产经营模式的第一轮理论研究已经完成,已经开始着手健康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并预计明年下半年在深圳推出第一个养老地产项目。

花样年所规划的健康产业园,位于深圳南山蛇口南海大道与工业六路交界处,属地段优越、交通便利。花样年在今年6月份,以人民币3.16亿元收购TCL王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从中获得TCL深圳在蛇口的三宗地块以及地块上现有的五栋建筑物。

潘军此前向媒体介绍,这3块地块所处区域,未来将会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升级改造,形成一个高端的城市综合体。健康产业园项目,是花样年先期进行的改造项目,是对养老产业的一个尝试。

按照潘军早前向媒体透露的信息,试点的养老地产项目,开发完后不销售,全部用来租赁。在项目运营方面,花样年会与美国、中国台湾的养老机构合作,外判管理服务,并与医院合作提供健康检查。

时代周报记者从花样年内部人士处了解到,该项目改造完成后,将以高级酒店会所模式经营,预计可提供150个房间,最多可收纳200多个老人。除了一般医护服务外,也会提供各类型的活动,以满足退休老人多样生活需求。这个养老项目预计明年下半年推出市场,主要针对60-80岁年龄段的高收入家庭,月租金约在6000-8000元。

花样年转型服务商,做细分市场,为何会选择养老地产作为转型的一个发力点?

潘军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花样年进入养老项目完全没有难度,“房产开发商的长处就是整合资源”。此外,花样年的核心竞争力是做品质,在商业管理上比其他企业下的功夫要大,这使得花样年有优势成立自己养老、养生的管理公司。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国内开发商而言,养老地产尚属全新领域,无论是开发经验还是经营模式,因此没有太大的进入门槛。此外,养老地产的特有属性,与花样年转型服务运营商的自我定位是相吻合的,有利于其进行差异化竞争。

“对于开发商而言,当前房地产市场持续打压的形势,涉老地产或者养老地产项目可以有效地回避调控风险,参与民生建设,获得各级政府的支持,同时保有型的物业也是开发商后期持续融资的一个有效工具。”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研究所所长陈首春指出,同时对于日益提高的土地增值税,也有利于开发商税务筹划,获得最大的收益。

盈利模式猜想

尽管,花样年宣称在进入养老地产领域的经营模式研究已经完成,但并没有进一步对外透露具体运作模式。花样年未来的养老地产盈利模式,也成为市场的一大猜想。

与普通住宅开发不同,养老地产更接近于持有型商业地产的运作模式。这意味着,需要较多的资金沉淀,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同时存在一定经营风险。这也是国内开发商谨慎进入的主要原因。

万科从2006年开始探索养老地产,直至2010年底才将首个养老地产项目―“活跃长者之家”推至台前。探索两年多的保利地产,对其首个养老地产项目是租还是售,仍未有确定。

“目前,深圳健康产业园的项目已经在做,但具体的经营模式还不适合公开,因为涉及到商业机密。”上述花样年的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在一切都未定型之前,不方便作过多透露。

陈首春根据商业型养老地产的功能,划分适老住宅、老年公寓以及长期照护机构三类。其中,这些地产项目又可分销售型物业和持有型物业。

鉴于国内开发商的融资瓶颈和资金压力,“我认为,可能涉老地产项目应该参照目前商业地产的操作模式,”陈首春表示,在养老项目中可配备一定数量的住宅类物业作为快速套现的产品来平衡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同时,持有型物业和销售物业的比例要通过测算,使销售型物业的销售收入能够基本覆盖全部初投资。

此外,长期持有运营养老产业,对于开发商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保利地产副总经理王健对此坦言,养老社区若长期运转则需要生存下去,盈利模式是一个难点,需要投入多少资源都需要摸索。此外,养老配套服务运转起来不容易,企业要对社工以及服务人员培训问题,还包括要整合政府、医院等各方面的资源,涉及问题太多太复杂。

对于开发商而言,进入养老地产,“玩概念是嘴皮子门槛,真正要做门槛不少,包括投资、产品、设计、管理等等。”资深房地产投融资、战略专家张健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第5篇: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范文

然而,由于国内养老地产处于发展初期,可借鉴的经验并不多,这些企业对养老地产的试水皆在摸索中进行。

“现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克而瑞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对养老地产可提供参考借鉴的成功项目几乎为零。”

与国内的养老地产模式乱象丛生的现状不同的是,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由于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形成了丰富、成熟的养老地产开发模式。近几年,中国的各种养老机构、开发商纷纷走出去参观、学习,于是,国外的一些经典项目也成了中国养老地产的样本。通过这些“样本”,我们也许能感悟到“中国养老地产”的未来走向。

欧美养老:社会养老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发达国家就陆续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发达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22%。在长期应对老龄化的实践中,欧美国家形成了许多养老模式。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

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美国的养老模式有盈利和非盈利之分,前者大多为私人公司所办。其养老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太阳城就是其典型代表楼盘。

说起太阳城,很多北京人都不陌生,在北京就有两个:北京太阳城和东方太阳城。但多数人不知道,太阳城的“鼻祖”在美国。太阳城中心始建于1961年,坐落在佛罗里达西海岸,是美国较大的老年社区之一,现有来自全美以及世界各地的住户1.6万户,并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

美国太阳城的整个社区包括“太阳城中心”(独立家庭别墅)、“国王之殿”(连体别墅)、“湖中之塔”(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庭院”和“阿斯顿花园”(出租的独立居住公寓)以及“自由广场”(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六大居住社区。以上各社区共同享用一个邮局、超市、医疗机构、银行和教堂。

在太阳城,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老人,选择哪种住宅,都能享受到积极活跃的老年生活方式。每人每年缴纳一定费用,就能享受室内和室外游泳池、网球、推圆盘游戏场、草地保龄球、健身和娱乐中心等设施。另外,在社区内,还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是老年大学的组成部分,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包括木匠活、缝纫坊等,甚至还有中国画。太阳城的建筑、管理、经营一切以老人为中心。这里还有个规定:居民必须是55岁以上的老人,18岁以下的陪同人士一年居住时间不能超过30天。

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是,太阳城属于住宅开发性质,盈利模式主要是住宅销售。另一方面,太阳城社区内不建设相应设施,主要依赖社区等所在城镇提供的大市政基础配套,这使得前期投入成本大幅降低。

不过,由于国内公共医疗资源匮乏,大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如果国内企业在建设养老社区时不提供一定的医疗、护理等配套设施,会极大地影响客户的消费选择。

欧洲也是较早步入老龄社会的地区之一,国家政策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建筑将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讲究自理自助。如德国慕尼黑奥古斯提诺姆老年公寓,这是全球诞生的第一家老年公寓,目前通过基金会和服务公司运作,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该公寓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良。除医疗等必备配套外,洗衣室、休息室、礼拜堂、桑拿、室内游泳池(兼具锻炼和治疗作用)、健身中心、图书馆、钢琴室、发廊、咖啡吧、餐厅、迷你型高尔夫练习设施等一应俱全。

亚洲养老:家庭养老

与西方国家讲究独立自主不同的是,亚洲国家家庭传统观念较强,亚洲国家多致力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

日本、新加坡是较早进入老龄化之列的国家。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

在日本,日本的老龄人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基础上实现的。养老社区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产品。代表楼盘有港北新城。可借鉴之处有: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自助处理。

港北新城是日本典型的“镶嵌式”养老住宅,它把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港北新城把老少户住宅(二代居)、老人专用住宅、养老公寓等镶嵌在普通住宅中。老少户住宅指同一楼层中相邻或相近的两套住宅,或者同一单元内上下层相邻的两套住宅,其中一套为老人居住,另一套为子女家庭住。老人专用住宅套型是指将普通住宅楼栋中的一部分套型进行适老化设计,例如增加扶手、满足轮椅通行需求、考虑护理人员陪住等。

另外,在日本,现在并不主张盖大型养老院,而是强调老人们在自己的家中养老,加强与社区的互动。目前,日本的养老服务以推行“小规模、多技能的社区养老”为主。在小规模、多技能的社区养老院中,床位在20?30张,包括24小时的入住照顾服务、白天的日托服务和居家上门服务,类似于养老地产的“7-11”。

新加坡主要的养老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提供90%的建设资金,对养老机构各项服务提供不同的津贴。同时,政府在建造福利房时,专门设计适合几代同堂的户型,并在购房价格上给予优惠。由于政策引导,目前已婚子女与父母合住同一组屋或同一组屋区的住户已达41%。

据上述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员介绍,目前西方国家养老模式主要以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基础养老模式为主。随着社会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养老机构在觉察到老人不同的需求后,开始推广诸如互助养老、以房养老、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

随着国内养老产业走向市场,国内养老模式逐步出现在大众视线中。

第6篇: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养老地产;市场;企业;方式

一、养老地产发展的现状与遇到的困难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和新兴产业项目,养老地产在获得全新的产业优势的同时,还存在着作为新兴产业模式所固有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在投资、管理、营销等一系列组织行为中还存在着巨大的变数。在养老地产这一链条中,各种企业类型都会因为面对养老产业所先前固有的高投入、长周期、经济环境在投资期间多变等复杂的不确定因素,而导致其为了应对这些潜在的投资风险而制定和确定科学合理的用来计算投入产出比的模型,而这种行为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养老地产与以往各种地产类型执行的完全是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营销手段,没有现成执业经验的地产投资企业集团必然造成当前相关公司明确的盈利模式的暂时缺位。虽然地产投资相关企业资本的长期性很好的迎合了投资养老产业期限较长的特征,这也是时下能够支撑养老产业的基本认可和辨识依据。但目前养老社区有着极为不明的用地性质,依据的是很高的地价,这就给未来的收益带来的极大的不确定性,内涵着极大的风险隐患。作为一种资金密集型产业链条,养老地产肯定要大量的投入资金,从而带动了全社会产业链进一步重视和考虑倾向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和性价比。但这种考虑至今还只是停留于理论上,尚未有成形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作为参考和借鉴,对于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养老地产开发的企业来说,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因此,基于养老地产业较为新兴的产业特征和不确定的营销模式,需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和运营把握。

二、如何确保养老地产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第一是法律法规方面的突破, 应该争取对老龄事业的国家立法"近期应该尽快出台国务院, 包括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法规和一系列的技术要求规范, 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第二, 对于进入养老产业的门槛制度的突破, 要制定有利于或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的进入制度, 也包括吸纳国际的资金! 技术! 管理等方面; 第三, 在规划用地方面的突破, 应该有老龄养老用地的一席之地, 在进程改造当中要配养老公共设施和养老住宅;第四, 优惠和扶持政策的突破, 对于不同形式的养老模式, 应该给予相应的在土地! 规划! 财政! 信贷! 税费!医疗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第五, 多元化以房养老模式的突破" 除了要研究倒按揭! 反向抵押贷款等形式外, 还要探索-以小换大! 委托. 等等模式, 解决老年人有房没钱的问题, 通过这样一些突破, 我们国家老龄事业! 养老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

三、改进养老地产发展模式的建议

1、健全优化养老地产的产业链

当前我国的养老地产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首要的任务是应推进养老产业链的形成,从而促进养老地产的开发和建设。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链条尚处于形成过程中,如建设资金投入、建设用地提供、设施设备配备适老化用品购置、运营管理引进等环节都有待进一步衔接。可以说,完善的养老产业链条是促进养老地产项目开发和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相关完整的环节能够得到顺利衔接,才能有效促进养老地产的顺利发展。目前既需要建设良好的信息平台来衔接各个环节,同时也需要政府出台支持政策来培育各环节的成长。针对产业链的优化健全,还要通过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标准,需要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标准以加强规范和引导养老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应对在实际建设中所遇到的由于产品多样化和建设主体多元化所造成的水平不均衡问题。同时国家还要出台各种政策来鼓励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促进产业布局下养老项目的多样化和有序化。

2、政府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地产服务领域

为鼓励更多的开发商进入养老地产,政府需要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一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地产服务领域。在规划审批、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支持、土地使用、医保定点等方面,贯彻平等准入原则。二是实行同等待遇。凡各级政府给予公办养老地产服务项目的优惠扶持政策与措施,也适用于民营养老地产服务企业;给予非营利性机构、组织的各种优惠待遇和政策,也同样适用于从事同类服务活动的民营养老地产企业。

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关注、关心养老地产的发展,作好服务工作。继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立养老服务资金保障制度,将发展养老服务的经费列入专项财政预算。推进试点建设工作,推行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捐助和公益慈善组织多渠道投资养老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机制,规范养老服务标准,选择有信誉的企业进入社区养老服务行业。

3、吸取国外开发养老地产的经验

英国老年社区的特点是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也称聚集住宅或退休之家。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是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美国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5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和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4、探索国内养老地产项目的经验

“以房养老”模式以北京太阳城老年公寓为代表,采用反向抵押的逆按揭方式。这一概念是从西方引入中国的,在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独生子女负担加重的当今社会,该模式无疑是未来老年人减轻养老负担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5、开发商应该探索独立开发或合作开发的模式

养老地产对现金流要求非常高,除房地产开发公司外,一些保险公司、商业地产运行公司、医疗公司等也有进入养老产业的意愿,开发商可与此类公司合作开发养老地产,增强资金、资源实力,分散开发风险。同时,要做好项目前期准备、项目策划和可行性研究。

四、总结

我们需要认清养老产业的核心和实质,政府应该承担政府的责任,开发商应该认清自己在这个产业中的定位和角色, 医疗资源应该首当其冲促进养老产业的价值链和服务链的构建, 全社会在共同做养老上达成共识。保险、投资、运营管理、社工体系、志愿者等方方面面共同参与, 这个产业才有希望, 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杨燕绥,张芳芳. 不同的老龄化,不同的发展模式[J]. 国际经济评论. 2012(01)

[2]王林秀,朱超强. 养老地产联盟运营模式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12(01)

第7篇: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范文

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在满足一般物质支出的基础上,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逐渐成为人们的需求。

庞大的市场催生了日益壮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团队,北京正源财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称“正源财富”)就是其中一家独立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在2014西安金博会上,记者采访了正源财富副总经理庄林。

据庄林介绍,多年来,正源财富秉承投资者资产安全和利益至上的原则,专注于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通过多维度的产品筛选及风险控制体系,从宏观、行业、公司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优选产品,通过深厚的行业认知及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对每个项目进行实地尽职调查,为投资者甄选出优质可靠的金融产品。

目前,正源财富已经建立起金融产品信息库,定期汇总行业产品信息,定期对各种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定期整理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本着自上而下的原则适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致力为投资者打造全面的理财服务。

此外,正源财富专门设立了产品开发部、风险控制部和项目评审委员会,实行“产品采集与风险审核相分离”的原则,独立审核,标准控制,流程管理。“产品采集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优选产品,采用全流程的严格风险控制:由投资专家、风控专家、法务专家对产品公司的项目进行风险把控,让投资者放心。”庄林说。

为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财富管理方案,正源财富对投资人的投资综合能力进行充分评估,针对投资者潜在需求、理财状况以及其他与理财相关信息进行充分交流。

作为第三方理财大军中的一员,庄林和他所在的正源财富也不得不面临行业野蛮扩张的现状。在庄林看来,国内的第三方理财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萌芽时期的大浪淘沙阶段”,中国的财富市场虽然很大而且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由于第三方理财公司仅仅做类似的中介服务,进入门槛很低,所以一开始竞争就异常激烈。加之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都有各自的私人理财业务,所以要想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并寻求突破,必须在盈利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上走创新之路。

一方面是行业间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企业的服务对象是由于长期收益欠佳而需求日渐疲软的中小投资者。

低风险产品最多达到对抗通胀的效果,A股、偏股类基金由于经济环境而亏损累累,信托、私募又往往对投资者财力要求过高,房产、商铺门槛因其流动性特征更不适合于广大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投资渠道单一,加之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结构面临进一步优化调整,大众可支配收入增幅降低、消费能力下降,投资需求疲软。

第8篇: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范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服务业整体发展缺乏长远规划。部分地区养老服务业起步晚,还处于摸索阶段,在整体发展上缺乏长远规划。方面,养老服务业发展主体不清晰。传统上的养老服务业由政府主导,资金主要依靠各级财政补助,行政色彩浓厚。另方面,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机构设立带有盲目性,部分养老服务机构缺乏财政“断粮”后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存在项目搁置或人员解散的风险。再者,居家养老方面,缺乏长期、稳定和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较大,市场上尚没有具备成熟管理经验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尚未形成功能定位明确、服务模式成熟、人员稳定、监管到位、行业标准化完备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养老需求。

(二)政策缺乏灵活性,未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缺乏有效的政府投入资金的绩效考量机制。目前有关政策法规对于些具体事项的规定过于呆板,面对各地的复杂情况,采取刀切的处理方式,不太符合地方实际,容易造成“有需求的无床位,有床位的无人源”的尴尬状况。另外,大量资金投入到养老服务业发展上,各种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也纷纷建立。但部分地区尚未形成有效的资金绩效考评机制,未充分评价项目发挥的社会效益,资金使用效益难以考量,“重投八、轻效益”的状况较为突出。

(三)养老机构比例不合理,城镇养老床位占比较少。总体来看,大部分床位面向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人员、农村老年人,面向城镇区域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占比较少。过去,我国大多以政府为主体,建设敬老院、养老院等福利性养老机构,面向的是经济困难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侧重于“福利性”;这种单纯性的福利性、救济性养老机构不能满足现在老年人对养老的要求,并影响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发展模式的接受程度。

(四)未有效实现市场化运作,养老机构产权不清晰,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缓慢。民办养老机构相对较少,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多为政府投资设立,产权不清晰,缺乏明确的权利义务主体。究其原因,一是养老服务业尚在起步阶段,未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不够活泛,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部分养老机构生存困难。二是养老服务业行业中,市场化运营需要的法规、行业标准不够完善,面临政策瓶颈,不利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三是行业组织不够健全,不能做到行业自律。

(五)社会化养老优势未充分体现,尚未在社会上形成广泛认同。由于社会化养老行业尚未发育成熟,加之目前社会养老机构参差不齐,部分养老机构设备不到位、服务水平不高、护理员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性的老年护理和心理知识等原因,无法满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另外社会化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老年人体检、就医等需求,以及专业化养老机构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归宿感和社会化养老的规模化优势未能充分显现出来,也导致社会化养老的模式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二、对策建议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状况的改善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剧。就目前而言,养老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福利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引发矛盾,不利于社会发展。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引领民间资本进入,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第,政府筒政放权,改革切阻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减少政府行政性干预,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培育和规范养老市场。建立健全各项机制,研究建立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业这行业中来。第二,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国内养老服务市场,充分发挥地方融资平台的作用,通过市场化融资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进来。第三,积极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尊重市场规律,明晰产权关系,努力实现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养老机构结构,促进多元化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养老机构,避免造成养老设施资源的闲置浪费。除部分养老机构重点保障特困群体及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需求外,鼓励发展医养型、护理型等多种模式的养老机构,发展包含中高端在内的多元化养老机构,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大力推进机构医养融合,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注重居家养老系列服务、老年文化教育服务等,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第9篇: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trend of China's aging, The development need of Elderly real estate is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one hand it is lack of policy support and guidance,and on the other hand lack of suitable development mode of operation. Therefore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real estate. This will combine the sale-leaseback financing and promotional feature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specific operating of elderly real estate sale-leaseback model.

关键词: 养老地产;售后回租;优势;困难

Key words: elderly real estate;sale-leaseback;advantages;difficult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074-03

0 引言

售后回租是一种集销售和融资为一体的新型租赁形式,是西方发达国家常用的一种筹资手段。在售后回租交易中,承租人与出租人具有双重身份,进行双重交易,形成了资产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离。它通过改变资产的形态,将物化的长期资产变为流动性的现金资产,以达到承租方融资、促销的目的。

我国引进融资租赁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本世纪初开始在房地产领域出现,目前涉及的物业类型限于酒店公寓、大型商场、写字楼等收益性房地产。在融资租赁已经十分成熟的美国,养老地产售后回租模式已经得到实践。随着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地产也将逐渐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国内养老地产开发的步伐还比较缓慢,开放商以及运营商都处在观望的状态。因此寻求适合养老地产开发运营的模式是解决养老地产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不平衡的关键。

1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的现状

1.1 社会老龄化现状催生养老地产的开发 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13.7亿总人口中,有1.8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这1.8亿中又有1.2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占到8.87%。相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老年人口的增长率达到27.4%,远远高于我国人口总量5.4%的增长。

按照联合国相关规定,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称为“老年型国家”。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19个省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7%,其中福建以11.43%的比例位列榜首,其次是四川10.95%,江苏10.89%,辽宁10.31%,上海10.12%。城市一旦进入“老年型”,与之相应的各种老年需求问题就开始出现。

1.2 国内养老地产的开发现状 养老地产的开发产品包括:养老住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公寓、养老护理机构等。我国存在的盈利性养老地产的产品类型主要有三类:①会员制的养老住宅,定位层次比较高,针对的主要是高端消费者,其采取在普通住宅中配建针对老年人的住宅。②“反按揭”模式的养老住宅,即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将老人原有住房出租,以租金收入补足入住养老住宅的租金;或采取置换的方式,将老人的原有住房与想要租住的老年公寓进行等价换房,到老人去世之后,再将原置换的房产折价返还给其法定继承人。③升级版的养老院,主要是保险资金推出的,将养老地产视作商业地产项目长期经营。

养老地产开发现状可以总结出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资金问题,包括社会资金投入以及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二是开发模式问题,企业开发的养老地产是持有或是出售,或是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合适的比列使得企业获利最大化都将影响企业开发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养老地产的社会供给量;三是运营服务的质量问题,后期运营决定了开发产品的实际获利,这也是整个老年地产至关重要的一环。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售后回租模式进行养老地产的开发,解决养老地产开发的资金问题,实现开发运营的良性经济循环。

2 养老地产售后回租的操作模式

2.1 养老地产售后回租的开发 养老地产售后回租是指房地产开发商(承租人)将其开发的养老地产项目出售后,又将该养老地产从出租人那里租回,习惯称之为“回租”。通过售后回租交易,卖方(承租人)在保留对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将固定资产转化为货币资本,在出售时可取得全部价款的现金。该买方(出租人)将该养老地产回租给承租人,获得租金应收款,并拥有该养老地产的实际产权。

养老地产的产权拥有者(即出租人)可以是分散的个体购买者也可以是机构购买者,这里的机构包括REITS,基金投资、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由于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条款的原因,老年地产本身不适宜产权划分出售,养老地产售后回租的对象多选择租赁公司等机构。目前保险公司已经对养老地产表示浓厚的兴趣,他们缺乏10年期甚至更长期限的投资工具。养老地产的长期持有性质正好满足保险公司的需求。另外养老地产长期的资金回报率能够稳定在10%以上,这对于寻求稳定且长期持续投资回报的租赁公司来说也具有很大诱惑性。

回租过程双方签订回租合同时,会约定一定的租赁期限,以及租赁期满时产权归属的办法。作为融资租赁形式的售后回租,往往租赁年限几乎等同于其经济寿命。租赁期届满,出租方会以象征性的价格将所有权卖给承租方。而一些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出租人,根据房产项目的质量以及租金应收款的风险程度,还会另外收取2-5%的融资租赁费用同时出租人还可以再将养老地产的租金应收款“打包”卖给银行。银行以买断租金应收款为基础,为出租人提供租金应收款的催收和信用风险控制等服务,拓展了银行中介业务——“保理业务”。银行在收取租金应收款的同时,还可以收取不低于保理融资额1%的保理业务手续费。在“保理业务”有追索权的情况下,一旦承租人(房地产开发企业)无法按时支付租金,可由承租人的担保公司支付;如果担保公司支付不了的话,银行可将抵押的房产拍卖,所得款项仍不足的部分,再由出租人补足。养老地产售后回租模式成功的将房地产纳入了金融行业,并扩宽了金融业务。

2.2 养老地产售后回租模式的运营 养老地产售后回租模式的运营商可以是开发商本身,也可以是专业的养老机构。以目前国内开发商的物业水平以及养老地产本身的专业化需求来看,开发商自身很难实现整个养老社区正常有序的运营,跟知名的养老机构合作是进行养老地产开发的最优选择。

开发商跟运营商之间签订委托合同,由运营商代为管理整个养老地产的后期运营,每年向运营商支付一定的佣金或者提成,运营商负责物业服务的专业模块,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互助式的盈利模式。当然开发商也可以将物业租赁给运营商,他在其中收益的是租金差值,对于融资性售后回租来说,后期得到产权之后,开发商还可以享受物业本身的增值价值。

老年租户向开发商支付租金,向运营商支付物业管理费用以及商业管理费用。同时开发商还可以通过附加的医疗保健、特殊看护等服务获得一部分营业收入。于此同时开发商还要定期向投资者支付租金应收款。

3 养老地产售后回租的优势分析

3.1 承租者角度的优势 养老地产的售后回租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为承租人提供中长期资金来源,发挥了与银行借贷等中长期融资手段相同的作用,但又不像银行融资那样对资金的用途提出了很多的限制,承租人可以将获得的资金作为自有资金自由分配。而且售后回租和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等融资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灵活性优势:手续简单快捷,由于出租人在租赁期间一直拥有租赁物的所有权,并通过租期内租赁物的完整来保证,出租人对承租人的审查更侧重于承租人未来的盈利能力,而不是过去的信用历史和财产资本基础,这样使一些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没有银行信用的企业或者是新企业都可以通过这种途径获得中长期融资。

3.2 出租者角度的优势 售后回租可以弱化投资者的风险,投资者作为出租人拥有房产的所有权,即使承租者无力支付租金,投资人可以收回房产,并依据与开发商的回购协议处理房产。

投资人定期收回租金应收款,回笼资金,获得较多的稳定收益。承租人在租赁期间使用租赁物品的代价是按预定的期限和金额支付租金,这也正是投资人投资回报的物质基础。而且如果从房地产商处购房形成一定规模后,还能得到房地产商的优惠,这样就有效降低了租赁公司的租赁运作成本。

3.3 促进养老地产金融生态链的构建 养老地产售后回租模式将开发商、运营商以及金融行业的保险业、银行业和投资商纳入到一个共同的资金循环平台,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中国养老地产要想得以持续发展,必须构建一个养老地产金融生态链。开发商、投资商与运营商的角色分离实现开发利润、租金收益、资产升值收益与经营管理收益的分离。开发以及运营的风险在这种分离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分担和管控。

4 实施存在的困难

4.1 土地转让成本较高 目前老年地产用地多是按照商业用地进行的转让,土地转让成本较高。养老地产本身在设计以及适老化设施方面的成本已经高于普通住宅,如果土地成本不能降下来的话,养老地产普及不到中低层社会需求者,而这部分人群是整个老龄化阶层的消费主力军,社会供给满足不了有效需求,会严重阻碍养老地产的开发以及社会养老保障的真正实现。

4.2 民间投资渠道限制 国内金融工具相比国外是不开放的,民间资金投资的渠道受到了很大限制,形成了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的不对称。养老地产售后回租需要投资机构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国内这样的机构还比较少,另外由于国内养老地产售后回租模式还不成熟,投资者对于风险的评估还不能把控,这些都将制约养老地产的发展。

4.3 缺乏政府相应机构的监督检查 养老机构内部管理问题频频曝光,收到公众的质疑,一方面是中国养老机制不成熟的表现,另一方面直接暴露了政府相应监督机制的缺乏。纯商业模式的运营是靠市场进行调节的,但是兼具社会福利性质的养老地产以其特殊的服务人群,理应得到民政部门的更多关注和监督。

参考文献:

[1]颜莉.商品房售后包租的风险[J].城市管理,200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