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范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实验教学;三级考核;教学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我校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课程设置采用2+2模式,即理论教学(2学时)采用教师课堂集中讲授形式,上机实践课(2学时)采用学生在机房操作,教师适时指导的形式。我校学生主要来自省内,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差很大,有些学生能够熟练使用Office系列软件中的5个常用软件,而有些学生在上大学前几乎没有使用电脑,连基本的Windows操作、Internet的简单使用都不会。面对这些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差悬殊的学生,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感觉学不到知识,基础差的学生由于跟不上进度,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同时,由于教师课堂讲授的课时数很少,教师除了要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外,还要讲授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有关内容教授给学生,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这需要教师必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程中的应用[1-3]。

1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的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为:学会使用Windows的常规操作;学会Internet的使用;学会使用Office套装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了解Flash、PhotoShop、Movie Maker、Authorware等多媒体和网页制作软件的简单使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安装和使用最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学会多媒体软件的简单使用方法[4]。我校是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去掉入学教育和军训以及期末考试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只有15周,实验内容如表1所示。

实验课表中没有安排Internet的使用及Windows的基本操作部分的内容,基础好的同学,已经掌握这部分内容,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安排个别辅导,通过课后自学完成。第13和14次实验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对于Office套装软件掌握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做这部分内容,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重点练习历届等级考试的考题,加深对基本内容的掌握,以便顺利通过学校的上机考试以及江苏省和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考试。

2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

根据实验课表的内容,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把需要学生掌握的每个软件的知识点设计成若干案例,采用分层次案例设计,编写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案例教程》讲义。讲义先在大学一年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程中试用,通过试用征求任课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对讲义进行修订与完善,2007年正式出版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案例教程》一书。该实验教材使用2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全书分为7章,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各应用软件的使用。案例主要针对用户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定制,让用户不仅学会使用计算机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更要掌握使用这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案例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安排了部分课后选做的内容,以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下面以Word应用为例说明具体案例设计的内容。

1) 案例1:小报设计。

小报设计的基本活动是排版,在有限的版面空间里,将版面构成要素――文字、图片图形、线条线框和颜块等因素,根据特定内容需要进行排列组合,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达出来[5]。我们设计制作一份关于Windows Vista的专题报道。通过该小报的设计把Word中有关字体、段落的设置,文本框、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的插入和设置,以及页面设置、分栏、页面边框等知识点融会其中。通过本案例,学生掌握了Word有关知识点,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容有趣而实用。

2) 案例2:简历设计。

个人简历是自己学习生活的简介,也是求职者自我评价和认定的主要材料,它能使用人单位了解到求职者的部分情况,也能激起用人单位与求职者进一步接触的浓厚兴趣[5]。我们设计的简历案例包括简历封面和简历正文两部分。简历封面为求职者的基本信息,主要有姓名、专业、毕业学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加上艺术字、图片、文本框、水印等的使用,使简历封面美观大方。简历正文以表格形式介绍求职者的个人详细信息,包括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所学主干课程、爱好与特长、自我评价、联系方式。简历设计案例主要是让学生学会Word制表以及排版设计的进一步使用。由于制作个人简历与学生将来的求职密切相关,学生学得更加主动和用心。

3) 案例3:邮件合并。

在实际使用中,用户经常会创建大量相同或相似的文档,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可以方便完成此类任务。我们设计了批量制作邀请函和信封,通过此案例的学习,学生学到Word中的邮件合并功能,此案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好的同学尤其实用。

4) 案例4:论文排版。

编写较长文档,例如写书、写论文,Word提供了对长文档管理的方法。论文排版案例设计了学位论文排版的案例。案例简介了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提供了学位论文的素材,通过该案例的学习,学生除了掌握排版的一般技巧,还学会了利用大纲视图创建论文总体框架、创建目录与索引、自动编写摘要、审阅与修订等功能。

我们共设计了4个有关Word应用的案例,对于Word基础很好的同学可以全部做,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选做案例2-4,基础中等的同学可以选做案例1-2、4,基础较差的同学只要选做案例1-2,其余内容可以课后完成。

其他各章的案例设计也是遵循分层次设计的原则,既让基础好的同学“吃得饱”,又使基础差的同学“吃得了”,从而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3实验教学案例的实践

3.1加强实验过程的辅导

有了好的实验教学案例,接下来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做好每个案例的实践。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上机时间做好每个案例,这就要求老师做好实验前、中、后各个环节的辅导。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每周课时安排只有 2 课时理论课,每次最多只有1课时用于讲解上机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对需要学生上机做的每个案例的关键点进行演示,并给出案例的结果供学生参考。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案例中用到的有关素材必须给学生,以提高学生上机的效率。

尽管我们强调应该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但是,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能力也有所下降。特别是近几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往往采用大班教学,一个班的人数常常要100多人。虽然教师上课已经对需要做的案例进行了演示,对关键知识点也已经讲解,但是,对于那些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要独立完成实验案例还是困难不少。特别是刚开始上机时,少数学生对如何到FTP下载教学资源,如何访问教学网站,如何使用常见压缩软件都一无所知,往往基础好的同学实验案例已经做了一半,基础差的同学连素材还未下载好。所以,加强对学生上机过程的辅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对学生上机过程的辅导,一方面督促基础好的同学高效完成作业,防止学生上机时间做与实验课内容无关的内容,如上网或玩游戏等;另一方面,防止基础差的同学由于得不到及时辅导,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内容,失去学习的信心,最终复制别人的作业。

由于班级规模较大,如果单纯靠任课老师进行上机辅导,难免精力有限,常常顾此失彼。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基础好的同学的作用,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助手。学期开学时,我校会对新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成绩我们对每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了大致了解。同时,我们又让学生毛遂自荐,选出一批计算机基础好又热心助人的骨干同学。另外,也让那些自己认为计算机基础差,希望上机时得到更多指导的同学自愿报名。我们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和水平测试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平均分组。按一个班级100人计算,一般分为10组,每组10人。每组选出2个计算机基础好的骨干学生,2个基础较差的学生,上机时安排他们座位相邻,另外6个人的座位安排也遵循同样的原则。这样分组的好处是:一些基础好的骨干同学在辅导其他同学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由教师一个人的辅导变为“21”个人的辅导。弥补了大班教学中教师精力有限、照顾不周的不足。

通过对骨干学生的了解,老师也容易发现学生一些共性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3.2加强实验课程的考核

为了使学生每次实验能够很好地完成实验案例,强化实验效果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通过考核更能促进其认真地完成实验任务。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将每次实验作业提交到学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网站,并在教学网站上对学生每次的实验作业进行评分。学生可以在网上自己查阅每次提交作业的成绩。为了防止学生抄袭作业,每次上机时随机抽查部分学生作业情况,让他当场演示一些软件的操作方法。

每一个软件的应用实验结束,我们会给出若干测试卷,通过计算机随机分发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有关软件应用的真实水平,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辅导。同时通过对学生阶段性的测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江苏省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实验时还要加强这方面训练。每个应用软件学习结束,让学生做一些与等级考试题型和难度接近的测试卷。

每个学期的期中要进行上机期中考试,考试成绩占学期成绩的20%,期末进行上机期末考试,考试成绩占学期成绩的21%,由于这些考试和学生课程的最终成绩直接相关,同时考试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严防作弊。学生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个案例,才能学好本门课程,取得良好的成绩。

通过课堂、阶段以及学期3级考核体系的建立,进一步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圆满完成了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

4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中实施2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原来设计的案例也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新课程要求。例如,近几年来数据库的应用在该实验课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提高,对这部分的案例设计应该加以更新和完善。同时,随着每年入学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设计的案例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宏智. 调研报告案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20):76-78.

[2] 寸仙娥,蔡润芹,普玉凤.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24):13-15.

[3] 李向群,曾希君,王新,等. 案例式教学法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9(18):14-15.

[4] 张明,王必友,蔡绍稷.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9.

[5] 徐进华,周红,黄蔚,等.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案例教程[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181.

Application of Case Methods in the Computer Essential Experimental Courses

ZHOU Ke-l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第2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 计算机基础 高职学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等,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现在的人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先学习具体的知识点,最后才进行综合应用,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可以先展示综合应用效果,让学生真实形象的看到并应用学习成果,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图文混排讲授过程中,先把提前做好的并且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图文混排案例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通过对展示案例的分析、引导、讲解帮助学生对图文混排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及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只是的目的。例如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演示,让学生看到所学习的知识的具体应用,明确“做什么”,以激发学生产生“怎么做”的学习欲望。

2.根据高职学生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课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对案例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总结能够进一步的加深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理解,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基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寻找合适的案例是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在选择案例时教师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例如表格制作教学中可以选择的案例很多,但是选取个人简历为教学案例更加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2.课堂上案例展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展示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选择合理的展示方式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留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出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对案例开展讨论实践工作。例如在讲表格制作时,了解到学生准备参加寻找兼职工作,我就向学生提问:“寻找兼职工作,你们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学生告诉我:“需要准备个人简历”。这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个人简历,展示给学生。

在提出案例后,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允许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有的学生找到的方法比较繁杂但容易理解,有的学生则能发现较为简易的实现途径但难以理解等。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滤除掉案例中次要的细节,发现案例中主要的结构和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是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思考。例如展示了个人简历的案例后,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对学生的大胆回答及时加以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有点偏离正确答案,也不急于评判,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实际应用能力。在实例中掌握表格的一些知识点,学生以后也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课后讨论总结存在的问题

课后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选一个案例操作完成得较好的来展示,总结案例作品的操作技巧,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总结,使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论在原有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教师不只是指出哪些方案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依据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即便是没有定论也应提出值得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做到每学习一个案例都有收获。

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国内案例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我国的案例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基础的案例还比较的少,虽然现在有些教师已经开始设计和制作计算机基础案例,但是由于缺少专家的指导,案例水平都偏低。

2.有些知识点不适合案例教学

第3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范文

Keywords case teaching; college computer bas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0 引言

案例教?W是一种卓越的教学方法,被认为是顺应当代教育改革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本文将案例教学引入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并对教学效果与经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手法,不仅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乐学、爱学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学效果与质量也卓然可观。

1 案例教学的概念及优势

1.1 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起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提出的,在经历多次实施后最后获得了成功,在教学中成功的将西方的先进教学理念进行了汇聚。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引入了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案例,和传统教学相比,使课堂更加活跃,教师也通过这种教学更新了教育的理念,实现了“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质的转变,对于现实教学更具实践价值。案例教学最早在法学行业和医学行业开始使用,一直到1970年开始,这种教学方法才开始在教育行业被推广使用。案例教学法要求相关任课老师以特定学科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作为核心,将一个案例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带领学生们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思考方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具有灵活的特点,老师要以这个特点为基础对教学开展准备工作,应该着重选择合适的案例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主要要做的是认真阅读材料,分析案例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从中吸取真正有用的东西,深刻理解知识精髓并能学以致用。案例教学具有直观性、全面性、深入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非常契合大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特点,对提升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效果与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价值。

1.2 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在开展时,一般是老师对某个教学情景进行具体性的描述,然后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情景开展讨论,整个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进行案例讨论和问题解决的一个过程。相比传统教学,这种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并且在知识更具综合性,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和有效的启发,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首先,因为案例教学的直观性比较强,对于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通过案例来化解疑问是案例教学法最主要的优点,通过这些实例,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讨论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或多个问题情境的呈现,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与吸引力,使其能主动参与到与教师设计的情境互动中,从而不知不觉地就很容易地理解和记住所学的内容。

其次,案例教学是通过“导入案例―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案例评价―课后延伸”,来步步深入的。教师在浅显、有趣地导入案例之后,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通过学生身边常见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融入至学习环境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一个精彩案例,然后在此基础上创建起案例情境,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整个的过程会使学生在自己亲身体验基础上获取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选取的案例,可以是涵盖多个方面的综合性案例,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创建起生动形象的思维模式,还向学生提出了信息收集以及提出问题的要求,学生据此就可以拟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问题。这不但对学生是一个综合知识巩固的过程,还是一个全面的教学培养方式。

第三,案例教学关键性的优势在于其具备的实践性特点。从本质上分析,案例教学属于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虽然学生在知识和经验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累积,但由于理解欠缺很多时候不可能会在遇见问题时就将所学知识和累积经验应用其中,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融汇到问题解决中来,从而将其已有知识经验再提升一个层次,使他们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高。

2 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 精心设计案例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案例选择还应兼顾典型示范、现实新颖,案例的筛选要体现特色。通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案例的选择既要典型,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案例的选择要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及思考力,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在课前将精心设计好的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内容,并要求学生下课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自己先模仿案例,自主探究完成案例,让学生们进行较充分的课前准备。例如,在讲解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时,有的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有的学生在中学没学过,那么如何让学过的学生既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又在原有基础知识上有新的突破呢?笔者精心设计了学生成绩单案例,案例要求学生:(1)建立“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将“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中的A1到H1区间的单元格整合为一个单元格,并将字符设置在居中位置;然后对每个学生进行总分的计算;将各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进行标注;在总分计算后,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名次的排列;三科成绩总分在270分以上的学生,备注栏中要做出“优秀”字样的标注;统计各科成绩大于等于90分的人数,将工作表命名为“期末考试成绩表”。(2)选取“姓名”和“总分”两列(不含“最高分”和“最低分”行)数据建立“簇状条形图”,图标题为“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清除图列,将图表插入到表的l1:L19单元格中区域内,保存该文件。该案例学生们非常感兴趣,是与学生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通过该案例让学生们掌握以下主要知识点:EXCEL工作簿的建立、基本函数(SUM(),MAX( ),MIN( ),RANK( ),I F( ),COUNTI F( ))等的使用、条件格式及图表的建立等。

2.2 讲解案例

案例讲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给与学生指导和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引起重视,并给与正确的指导、点拨和调控,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在此抒发自己的见解,并通过有效的讨论,开拓自己思路,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就可以利用表格设计填充、图表以及数据分析等形式实现边讲边练的互动式教学,使学生不仅对以前的知识有所巩固,还给学生机会进行讲解,给没学过的学生又上了新课,学生间的提问和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讲解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评价、建议以及鼓励性话语等,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对于知识丰富并有韧性、喜欢钻研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性引导和讲解,点评其中的难点以及重点,形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由教师或者和水平高的学生来进行辅导,帮助他们他们提高学习的水平。

2.3 引深拓宽案例

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要注重思维情境的创设,选择案例要具有完善性和代表性,不断的对案例做出更新,并引导?W生形成自主发现、分析及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的对学生做出引导,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将图2中学号的第二位的0替换成1?”在此时,就可以提示学生利用REPLACE函数来进行完成,在案例拓展应用中,不但使学生知识得到了巩固,还扩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4 学生反馈及改进

教师要精心策划,选择合适的创造性大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训练和拓展。创造性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造性思维再现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更具灵活性和流畅性,并且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重大意义。

第4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范文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关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国际商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从工具论的角度来看,开设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其教学内容通常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MicrosoftOffice系列软件、网络应用与常用工具的使用。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课程的实施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信息素养、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终身学习意识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课程包括外贸单证、国际市场营销、商务演示技巧、人力资源管理、报关实务等,这些课程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前序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发展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提出了新的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基于移动设备的网络购物和支付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目前,国内和海外网络营销和采购市场发展极为迅猛,对于国际商务类专业而言,基于大型外贸类网络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如eBay、Al-ibaba、amazon的工作岗位大量出现,相关企业对员工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网络交易和支付平台的应用能力、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反作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其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国际商务类专业结合的目的

2.1服务于专业教学需求,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目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已经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学者马秀麟等人认为应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具体过程密切结合,在知识培养和技能获得的基础上,渗透计算思维的方法和习惯[2]。对于国际商务类专业而言,其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网络营销、商务演示技巧、报关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商城的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教学环节均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能做到“基础扎实,学以致用”,那么课程对专业能力的培育就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服务。对于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课程按专业需要加入了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云计算、网络营销、大数据等内容,采用了“问题情境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操作步骤拓展知识学习评价”的教学模式,将问题解决能力融入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信息检索、信息整理、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让学生能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解决专业领域问题,适应将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2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开展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学生学业水平、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企业对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满意度这三个核心指标来得到体现。其中学生学业水平具体可通过学生的平时作业完成率、学期考试成绩、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或水平考试通过率等方式来考查。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则在学期末的学生评教结果中得到反馈。学习心理学领域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所学课程的主动性和努力程度、最终学业成就与其学习的内在驱力及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要提高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在驱动力,就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好课程、如何学好课程。即一则要让学生明确学好计算机应用技能对满足就业的能力要求和计算机知识对其职场发展的重要性,二则是要结合真实的国际贸易企业和行业的工作内容来开发相应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则是要提供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环境来支撑学生自主学习。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国际商务类专业结合存在的困难

3.1教师能否了解专业和行业相关需求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由于课程任课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基本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相关专业领域,与国际商务类专业及相关企业的交集比较有限,对其专业的背景知识知之甚少。任课教师对所教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发和发方向,存在认识上的差异[3]。要让课程能充分结合专业和行业的需求,就要广泛地开展企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要求的社会调查,听取企业负责人、各个部门主管、员工的意见,并收集大量企业文档和资源。

3.2任课教师的专业局限性和学习能力

任课教师大部分出身于计算机相关专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结构老化和更新的问题,对于他们而言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去了解学生所学的国际商务类专业背景和行业知识、企业也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学校在管理制度和激励手段方面对改革观念强和乐于探索的任课教师给予一些支持,例如安排他们持续两年以上都上国际商务类专业的课程,给足时间积累教学案例,并在校级科研课题上给予立项,就可以提高他们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3项目化教学案例设计是否足够专业

从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学案例的设计是其关键所在。教师通过开展企业调研,设计和开发了一些面向专业的教学案例。但让这些教学案例能体现专业的工作情况和典型工作要求,并能在体现专业特性的基础上保证其科学性,就需要国际商务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师和企业的参与来共同认证和鉴定。例如,在国际商务类专业案例的英文校对、行业背景知识、专业术语的翻译都需要由国际商务类专业的教师对其把关。

4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国际商务类专业结合的具体做法

4.1开展企业需求调研,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到国际商务类企业开展调查,才能深入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进而找到课程与专业的结合点以及课程内容改革的依据。笔者通过国际商务系专业教师介绍和个人关系,现场走访和网络调研了13家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另外,借助国际商务类专业学生在广交会实习期间开展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方面的访谈和调查。调研结果发现,近年来随着国际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从原来的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使用、打字录入、MicrosoftOffice系列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邮件管理、MSN工具等基础能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的要求,具体包括常用商务通讯软件,如:Skype,LINE,Wecha(t微信)等、网络销营平台(eBay、alibaba速卖通、amazon)、在线支付(PayPal、Moneybookers、GSPAY、西联汇款、Googlewallet、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企业网站管理、商务文件与图片处理(PDF、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根据这些变化,课程组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调整,如表1所示。

4.2设计专业教学案例,组织行业人员认定

面向国际商务类专业设计的项目化、全英文教学案例是实现课程与专业融合的核心内容,也是开展教学的基石。要面向专业设计好的教学案例有两个基本的问题要解决,一是处理好案例自身的两个逻辑关系,二是要体现专业特性和企业文化。第一个问题是因为案例的设计本身存在着两个内在逻辑关系,即任务案例在工作流程方面的内在逻辑和表现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两者要做到密切结合。第二个问题是要通过在教学案例的任务情境、企业工作内容、工作任务要求、工作方法等方面来渗透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出专业的特点。企业文化的融入,有助于让学生提早了解到就业后的种种细节[4]。针对国际商务类专业的行业,笔者所在的团队在案例的设计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个基本的流程和方法,即(1)开展一线企事业单位调研,明确能力要求;(2)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情景;(3)收集案例文件;(4)分析核心技能的需求,初步设计教学案例;(5)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人员共同认定和提出意见;(6)修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7)评价、改进教学案例,形成完整体系。以Word的应用为例,针对国际商务类专业设计的全英文教学案例就由五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构成,分别为Task1ConferenceAgenda、Task2Introduc-tiontoProduction、Task3InvitationLetters、Task4PostforNewSale、Task5LongPaperTypesetting。对应的操作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实践表明,课程教师、国际商务类专业教师、毕业生、外贸企业人员的共同参与提高了教学案例设计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4.3联合校企多方力量,建立课程配套体系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质量,尤其是国际商务类专业的需要,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联合校企多方力量,通过教材、课程、平台建设和考试改革,竭力为课程打造一个完整的配套体系。具体包括:一是根据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理念,编写了与课程设计理念相配套的教材,设计了面向企业一线需求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二是在校内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发了基于项目化教学方式组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三是引入了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考试管理中心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课程教学采用“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能让教师对学生的平时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控,保证教学质量。四是在国际商务类专业中率先开展“以证代考”[5],即引入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代替期末考试,配合原有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学生凭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证书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一级MSOffice)可向学院申请创新学分,并免修课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等级证书持证率和就业竞争力。

5课程与专业结合的效果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笔者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专业结合的工作开展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课程与专业结合的基本结论是:(1)在采用专业案例教学与不采用专业案例教学相比,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学生平时作业上交比率有显著提高。以笔者所教的国际商务类专业班级为例,2012-2013-2学期生均完成平时作业数为10.2个,比2011-2012-2学期生均完成平时作业数为8.7个,提高了17.2%。(2)采用专业案例教学后,国际商务类专业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业成就与其它专业的学生水平相关差异明显,水平更高,教师对上课学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分数和综合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3)由于项目化案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典型工作任务情境、工作流程、问题解决方法的信息和操作训练,学生的应用技能在操作上比原有的学科知识系统型教学学生的水平表现得更为熟练,在对给出的工作任务的计算机操作问题的识别、应用水平和能力迁移方面上有明显提高,国际商务类专业学生的期末成绩考试成绩也比其它专业学生的成绩要高。2012-2013、2013-2014学年各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变化如图2所示。开展面向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也得到了国际商务类专业所在的国际商务系师生的高度认可,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有用,更有开设的必要,从而保证了课程的学时数量和持续发展。

6结语

第5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OFFICE 教学应用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大学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传统的OFFICE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式教学,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会感觉内容不易理解,枯燥无味。因此需要在OFFICE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1]。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讨论,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教学互动更充分。教学案例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首先设计经典教学案例,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其次,教师分析案例的特征,介绍完成教学案例制作需要的素材、源文件及相关知识点等。再次,演示案例的制作过程。在演示过程中,需要完成资料的下载、收集和相关和知识点的学习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能知道如何完成一个教学案例的制作,如何查找相关资料,如何通过软件的帮助文件查找相关知识点的运用。最后,让学生模拟教师的制作过程完成教学案例的制作。在制作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教学案例的理解,巩固了相关知识点,学会了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制作属于自己的计算机作品,以下是案例教学过程示意图。

二、案例驱动式教学设计举例

1.教学案例的选择

如何选择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件教学法的关键。一个好的教学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典型性[2],适合教学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年大学录取结束之后,学校都会向学生邮递“录取通知书”,因此如何快速制作数千份“录取通知书”是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利用OFFICE的邮件合并功能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

2.案例分析

首先向学生展示“录取通知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其次,分析“录取通知书”的特征,制作“录取通知书”用到的素材、文件和相关知识点等。利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录取通知书”的制作需要两个源文件:一个是WORD“录取通知书”模板文件,存放公共信息;一个是存放学生录取信息的EXCEL源文件,包括学生姓名,身份证号,拟录取的学校和专业等信息。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包括WORD段落和字符排版(字体,字号,颜色,对齐方式等)、背景的插入、邮件合并,EXCEL单元格式的设置,快速输入数据等。然后进行任务分解,把教学案例的完成分解成以下三个任务:(1)创建“录取通知书”模板;(2)创建EXCEL源文件;(3)利用WORD邮件合并功能完成制作。接下来教师演示“录取通知书”实际制作过程,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点又学会了如何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3.布置任务

首先,让学生完成“录取通知书”教学案例的制作,熟悉文件的制作和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其次,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分组,引导他们创作有一定主题和意义的自选创新作品,这个作品要包括刚刚学习的相关内容,同时把这个作品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3]。

三、结语

在OFFICE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合理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选择、设计、分析和演示,学生主动参与性增强了,学习成绩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今后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法,加强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毛群.案例教学法在OFFICE教学中的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14):119-120.

[2]黄美琼.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2,11(4):203-204.

第6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做的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但是,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做好教学改革的工作对于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综合实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相对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的理论基础不一样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因为高校学生往往在入学之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较为发达的教育地区在这方面的基础相对会好一些,这就导致了针对计算机的应用基础,部分学生没有兴趣,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则又难度过大,加大了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问题。

2.2 计算机实践课程设置不足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是同样重要的,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应该保持在1:1,如果条件允许,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可使理论教学的知识更好的被消化,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虽然在我们的教学中已经基本实现了课时比例的1:1,但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不断增加,同时要对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进行协调安排,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尚欠缺的很,这也对上机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2.3 教学内容比较落后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使得我们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但是,在高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所涉及的内容一般还是以基础知识、Office操作以及网络基础应用为主,已经很难适应我们的实际需求,严重的说,一部分基础教学甚至会浪费学生时间,压抑学习积极性。

2.4 成绩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健全

成绩评估体系对于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非常重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明显。但是,当前的评估体系一般还是卷面理论考评,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有效地评估,而整体上来看,评估的标准也比较片面,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2.5 教学水平有待于提升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变化太为迅速,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等现象,而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种知识结构的老化表现的尤为明显。但是,针对这一现象,很多高校都没有制订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这就使得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否则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很多不利的影响。

3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能够给我们的改革工作起到指引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除了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还要紧紧地跟随指导思想,一般来说,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学生的计算机意识进行加强

这主要是指应尽快的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属于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一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此外,我们还应使学生理解流行软件所带来的基于计算机工作的观念的变化,帮助他们适应这种变化。

3.2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有别于社会中的短期培训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素质,而非即学即用的技能。这是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太为迅速,如果只需学生掌握一些流行软件,则很容易导致其所学的东西到社会上没有任何作用。

因此,我们应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其认识到再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应制定“以应用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操作技能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

4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针对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们应做好以下的具体措施以改善我们的教学情况。

4.1 做好调研工作,以保证我们教学改革有据可寻

调研工作主要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开展,一般来说,调研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度、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以及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拓展教学的接受度。通过这种调研工作,我们就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以及对于教学的期望,这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开展教学改革工作。

4.2 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入学新生由于其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学很容易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应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先根据自愿原则参加学校组织的摸底考试,然后再根据考试成绩对学生分层次。分层次以后,我们可以将基础好的学生集中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而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则需选择层次较低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时的针对性,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效率也会带来很大的提高。

4.3 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健全与应用

这主要是指我们要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以及做好在校园网支持下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提升。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设置不同层次实验和作业,并详细地列出其要求,让学生首先独立完成“基础与验证型”实验。然后,允许学生结合成不同的小组,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设计与开发型”实验和“研究与创新型”实验,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4.4 适时的更新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选择含有新知识的教学教材,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各种专题活动,使学生能够对各种最新的教学动态有所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教师明白以后的教学需求,对于后续的教学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4.5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资源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通过整合我们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层次的教学课程。通过这一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扩大学生学习选择空间。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专业所涉及到的信息处理技术不同,使用“1+x”方案,也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门必修/选修课程。而其中的必修/选修课程应选择本专业和计算机相结合的课程。

4.6 对以往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这主要是指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在考核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特点,将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此外,考试应使用网络考试的方法。另外,在考试的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点的不同来设置合理的组卷方案,并使用随机抽题组卷的方法使每个学生的考试内容有所不同。通过这种考核体系,我们既避免了学生作弊的情况,又减少了阅卷的工作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能够比较可观的进行掌握。

4.7 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进行改革

我们应做好这一改革工作,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的征集任课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来作为改革的依据;定期开座谈会,加强关于教学方法的交流,对于普遍认为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应进行合理的推广。收集任课教师的教学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整理工作,并选出比较优秀的教学案例来供教师们交流学习。总体来说,这些措施对于从整体上提高本课程所有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5 结语

总体来说,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不足,我们应做好调研工作,在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并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考核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以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刘耀南.Blog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福建电脑,2008,2

[2]陈桂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9,3

[3]臧桂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初探[J].福建电脑,2009,4

[4]齐波.高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能力[J].华商,2008,14

[5]李娜.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相关问题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

第7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范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文在分析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趋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从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改革实践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职业学院通常都设置为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我们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教学时数偏少、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资源不丰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根据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规律,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趋动,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思路,从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本文详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与高职教育的同行交流。

1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1规范课程管理,明确教学目标

规范课程管理,保证教学指导的有效性。课程管理包括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资料、考核方法等。规范课程管理有助于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教学资源重复建设及教学质量偏低的局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1]。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利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⑵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从2016年开始,全校各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名更改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将各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为“1+N”方案,“1”为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给2至3个学分,完成计算机理论知识、Windows与Office应用基本模块的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需求有所侧重地选择内容,如工科类专业偏重于硬件方面的内容,文科类专业偏重于应用软件的内容等。“N”是根据专业和职业岗位需求开设的信息类课程,如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C#程序设计或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等课程;机械、建筑工程、设计类专业开设AutoCAD等课程;管理类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或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电脑美术设计等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⑶规范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及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及时修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保证了教学指导的规范性,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1.2优化课程内容,保证教学的实用性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遵循先进性、基础性、实用性、够用性及系统性原则,优化课程内容。⑴课程内容选择较新的技术知识和应用软件,使教学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适应。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两部分,基础理论,如计算机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功能与应用、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知识等;操作应用,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和办公设备的使用等。⑵选择适用的教学资料。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该教材理论篇介绍了核心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操作篇以案例的具体解决方案的分析与实现,归纳与总结计算机基本操作。任课教师还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结合专业岗位需求开发教学项目,编写适用的教学案例,例如:用Word编制会议通知;用Excel做企业工资数据处理与分析;用PowerPoint制作宣传片等等。编写的案例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有趣味性。通过讲解案例发生的背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⑶教学内容模块化,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2]。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基础理论、应用操作、综合应用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按内容设置若干个子模块,在应用操作模块的每个子模块中至少设置三个由浅入深的案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设为必修模块,综合应用设为选修模块,这样可以基本满足各类专业、各类学生的需求。第一,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各专业开设该课程教学时数,灵活选择相应的模块和案例进行教学。第二,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专业需求选择适用的教学内容。如:信息类专业学生除了掌握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得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会计专业学生需重点掌握Excel的使用;会展、酒店专业学生会用Word制作宣传海报,学前教育的学生会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不同专业可以选用不同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使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第三,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各层次学习目标,开展分层教学。在一个班级学生中,基础较差者可选简单的案例进行练习,基础较好者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案例甚至综合案例进行练习。在学习时间有限、基础有别的前提下,帮助“底子薄”的学生“能消化”,让“底子厚”的学生“吃得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1.3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课程,我们从社会需求出发,从高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出发,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从教室转移到计算机房进行现场教学,老师采用教学控制软件边讲授边演示操作,学生边听课边操作实践。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既缩短了教与学的时限,又增加了学生操作的时间,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1.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边讲边练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以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辅以项目教学法等。具体做法如下。⑴案例教学法是以《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教材为依托,采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提出任务,明确目标,逐渐展开,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操作学会各个知识点,缩短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使学生不仅学习基础知识,而且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Office软件操作,通过分析案例具体解决方案,广泛而深入地剖析和演示计算机应用操作,将计算机最常用、最实用和最通用的操作方法融入到实践之中。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职业岗位实际需求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在上课前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教师带着问题去讲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在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全面提升。例如:向学生提出“编排毕业论文”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用Word编辑文档,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达到“做中学”的教学目的。⑶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互动,“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3]。项目教学法主要用在综合应用模块训练中,结合专业需求开发教学项目。学生在学完一个应用软件后要完成一个项目,对学生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一次综合检验。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Excel后,完成“企业工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项目,采用小组研讨法,几个学生一起学习、讨论,相互合作来完成任务,这样既可以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起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1.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优势互补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为一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等特点[4]。随着教育现代化,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从最初的教室内“粉笔+黑板”手段,改为机房内“计算机+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已改为“计算机网络+大屏幕”一体化的机房中教学手段,每个学生一台电脑,讲练结合,边学边做。为解决教学内容多、任务重、班级学生多、课堂师生互动的时间少等问题,将教学拓展到课外,以网络平台为主,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讨论,教师在网络上批改作业,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学手段从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的网络教学,以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6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完善教学资源库

我们利用数字化校园环境,搭建网络化教学平台,建立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网站,制作多元化的教学和学习资料,完善教学资源库,面向学生和教师提供不同功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参考资料、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微课、作业、实验指导与素材、网上讨论、自测练习、考试题库等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1.7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客观评价学习效果

一个好的考核方式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为了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设置一个好的考核方式[5]。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除了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还需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根据课程特点,我们制订了课程考核方案,考核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考核(占50%)和终结性考试(占50%)相结合的方式。①制订形成性考核的实施细则来规范考核过程,老师对学生的上课、作业、实验等各个环节都要客观评价,并记录为平时考核成绩。②建立无纸化考试系统和标准试题库,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考试采用全程在线实现,随机生成测试卷、实时评分等功能。考试评测软件个人版也可以单机使用,方便学生课后练习与自由测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动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了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不断进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35-36

[2]欧跃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4:82-88

[3]黄宏伟.项目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J].品牌,2014.12:226

[4]龚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6.12:81-83

第8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模块化 教学案例 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68-02

《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集基础性、工具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目前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两部分来完成教学,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将学习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各自的专业领域。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成为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现状

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遇到许多问题,比如:一个教学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授课过程中无法兼顾,导致基础好的学生降低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础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学习信心。还有常规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很不理想等。根据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

2 模块化教学研究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1]。这是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文章研究的模块化教学是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最基础部分,是以教学内容模块化为基础,把该学科的教学内容编辑成为一个个小的知识点,根据各个知识点的相近性组合成知识教学模块,然后再通过各个教学模块的组合来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过程尽可能达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2]。这种模块化教学方式的教学内容具有独立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先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再调整教学知识模块的组合,从而满足各专业各层次的教学需求。

2.1 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时间都基本由学生自己掌握,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制定解题计划,能够很好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模块化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找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2 模块化教学的内容

《计算机基础》按照模块化教学设计,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应用(Office)和计算机网络三个大的知识模块。然后再细化成一些小的教学模块比如文件的操作、操作系统的使用、Word文档使用、毕业论文排版、Excel公式应用和网络基础等基本教学模块,再根据专业不同可以选用一些邮件合并、Excel公式及统计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图文排版等知识模块。

《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方式设计为:(1)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和资料,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查看相关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合作,当然也可以寻求教师帮助,最终解决问题,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和答疑的作用。(3)学结,最后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模块的理解和应用,最后教师做补充点评和汇总点评。

在模块化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亩使学生能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协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3 模块化教学的案例

在模块化教学中,每个知识模块都提前准备好一个或几个功能齐备的教学案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带领学生逐步学习如何完成该案例,最后要求学生再动手完成案例中实现知识点的学习。比如邮件合并教学模块,上课时先展现出平顶山学院6 000份新生录取通知书,让学生思考自己怎么完成该录取通知书的制作,从而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建立空白文档,插入“录取通知书”艺术字效果,写入录取等文字信息,排版字体、字号效果,排版段落中的行间距、首行缩进、对齐方式等,然后页角插入校徽,再加上“20**年新生录取通知书”的水印效果,最后使用录取信息Excel文档(只有姓名,院系,专业信息,其它信息已删除),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录取通知书的制作。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不仅完成预计知识点的学习,还会在互相比较谁做的更漂亮中自己摸索着加入一些其他知识元素,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课程最后留20 min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加深学生知识点的使用和学习。

学生通过这些教学案例的学习和动手实践,提高了学习兴趣,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通过自主摸索、协作学习,实现了对教学任务的自主完成。

2.4 模块化教学的效果

模块化教学能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运用教材知识编制教学案例的能力,带动学生深入探索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块化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社会就业竞争能力。模块化教学符合教学改革大方向,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

3 结语

模块化教学在课程开始是展示教学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然后告知学生本次课的教学和学习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达到预计的学习效果;课堂最后带领学生自评、总结,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模块化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仅是讲授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欧跃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4):82-84.

[2] 魏英.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32(3):105-106.

[3] 张兰芳.高师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43-45.

第9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应用

实训教学

考试考核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3-0070-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到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其实训实践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规范实训标准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践教学标准的要求。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特点,积极探讨上课内容和方式方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原则。虽然同一门基础课在不同专业中讲授内容也应有所侧重于区别。比如外语学院的学生强化:office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的使用,浏览Internet,网络知识等内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强化: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及其构成,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测览Internet;商学院学生强化: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浏览Internet,网络知识,网页制作等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不同,每位教师要规划出每个学期实训内容,并制订同专业结合的实训标准和考核标准。比如初等教育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等。更加强调计算机知识与专业领域知识的密切结合,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2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概念及操作方法,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了解并掌握。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加大实训上机环节,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从而学得懂、用得上,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搞好实训教学至关重要,是检查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实训教学作了改进:

(1)改革实训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必须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取而代之的是与专业结合的思想方式来设计教学,树立“能力本位”思想。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教学案例。

首先,教师要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特点,对教材中的部分章节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讲授内容相同,但教学侧重于区别、设计情景不同。比如初等教育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小学教师的一个师范类专业,定格在“专科”、定向在“小学”的一个专业。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前,首先,需分析此专业相关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见表1,然后根据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确定课程内容模块及其相关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景见表2,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按模块组织教学。

其次,在校内教学实践中,除了讲授课本内容外采用了自己编写的电子课件、案例及自编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来进行教学。另外有效利用和技术开发的计算机基本技能试题库管理系统,来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

如实训和理论课程结束后,通过设置新任务,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检查并了解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2)明确考核办法,注重职业教育

教学考核与评价是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反馈。对于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理论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理论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及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实验作业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平时成绩占20%(考勤10%+作业10%),实训考核成绩考试占40%(平时实训作业成绩60%+实训综合大作业成绩40%),期终考试成绩40%(理论考试占30%+实训操作70%)。特别注意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认真评议学生实践实训作业和综合大作业。在点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但学会合作,也可分享到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这样做不仅检查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能力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如考核学生的作业完成的过程、程度、设计效果以及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