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

第1篇: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

近些日子,媒体曝光了一起又一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公众倍感恐慌,不仅来自对这些问题食品的恐慌,更多的是对未知食品的安全产生了质疑。

欧陆分析——国际领先的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我们将满足您所有的食品安全检测需求,我们的服务为您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关于欧陆分析

创建于1987年法国南特的欧陆集团,在食品、药品、环境等检测领域具有国际领先地位,是欧洲检测领域的顶级测试机构。欧陆集团广泛分布于全球33个国家,170多个地区,拥有超过12500名员工,其年营业额可达10亿美金。早在2005年,欧陆集团就在中国苏州开始投资建立食品和药品测试实验室——欧陆分析技术服务(苏州)有限公司。

短短几年之间,欧陆分析技术服务(苏州)有限公司已获得CNAS认可,CMA认证及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资质。此外,欧陆分析苏州还成功获得了德国认可机构DAkkS(原名DACH)对实验室的认可,认可范围涉及残留物检测、微生物检测、重金属检测及三聚氰胺检测等等。欧陆集团在中国业务的迅猛发展,国际资质日趋完备,客户认可度不断提高,迅速奠定了欧陆集团在中国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中的国际检测地位。

欧陆分析实验室的重点业务

欧陆分析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检测仪器与设备,以资深技术团队及经验丰富的食品安全管理专家为后盾,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食品检测项目,并结合客户的各种需求,量身定制食品安全的检测包裹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食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动物食品的兽药残留检测、转基因检测、微生物检测、添加剂检测、重金属及微量元素检测、营养标签测定、二恶英及类二恶英多氯联苯检测、苯并芘检测、谷物及谷物产品的真菌毒素检测、红酒果汁真实性检测等检测项目。通过不断的研究、开发以及授权和收购,欧陆分析集团已经在生物检测技术和分析科学领域确立了最新的发展方向,将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检测服务。

除了以上提到的食品相关的检测项目,欧陆分析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取样、验货和工厂审核服务。现如今,大多数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审核可以帮助企业达到各类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但是仍然很少人知道,审核还是一项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水平的有力工具。通过审核,企业可以获取从产品质量到商业安全等更多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欧陆分析借助其强大的网络站点和经验丰富的食品领域专家团队,确保提供规范的取样、验货服务,保证最终交付的产品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降低风险提升产品品牌。

欧陆分析遵循“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质量方针,遵循国家准则及各国国家法律法规,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工作,对所有委托方均持科学、公正、严谨、保密的态度。

欧陆分析实验室的送检流程

第2篇: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 检测

中图分类号:X79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问题更加重视,从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来看,仍有诸多问题有待完善,尤其是人们的安全意识不够,导致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除了人们的意识之外,分析检测技术的水平也会影响食品安全的状况,本文就从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分析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让人堪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毒奶粉、毒豆芽、毒豇豆等频繁出现在消费市场中,威胁着人们的消费安全与身体健康。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不足

消费者的食品消费意识不足,在日常饮食的安排中存在诸多不足,不够科学合理。我国人民对一些经过腌制、烤制、熏酱的食品十分钟爱,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类食品存在着诸多威胁健康的因素,尤其是亚硝酸盐超标,长期摄入的话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1.2 生产者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些生产者受到利益的驱使,不按生产工艺要求生产,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滥用非食用物质,采用劣质原料等进行食品加工,导致所生产的食品危害人体健康。造成这些问题并不是由于科技落后,主要是由于一些食品生产者的道德水准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在利益的诱惑下,不顾法律、法规的要求,违规生产,导致了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2改善食品安全现状的有效对策

2.1 强化卫生安全宣传意识

目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的病人数量急剧增加,从其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其不注意饮食造成的,因此,强化消费者的卫生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是直接影响到国民整体健康与平均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的教育。要善于发挥媒体的力量,强化人们的卫生安全意识,从基础教育开始进行安全卫生知识的训练,强化公众的卫生意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2.2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的建设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对策,从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其起步晚,但是其发展较为迅速,在借鉴国外法律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大大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

3改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良好的检测技术是 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人们对食品检测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质监机构要不断地完善自身建设,不断研发高端的检测仪器,不断开发先进的检测方法,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3主要的食品检测技术分析

3.1 微波消解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主要用于食品微量元素的分析,其关键是要做好样品的前处理工作。一般对样品主要采用高温灰化法、低温灰化法、湿法分解法等,相比较之下,高温灰化法的取样量大、加热时间较长,耗电多,同时对一些易挥发的元素损失影响测定不够准确;低温灰化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但是时间过长,设备昂贵,实验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采用较少;湿法分解法则较为常用,但是其操作繁琐,非常容易污染,样品的消化不够彻底。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以样品为中心的技术迅速发展,以微波消解法为代表,其充分结合传统方法的优势,提高了分析速度,并且可以减少损失,可以将样品完全消解,提升了样品处理效率。

3.2 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分析中的运用

所谓的近红外光就是指处于可见光与红外光间的电磁波,一般有机物在该区的近红外光谱吸收主要是含氢基团(OH,CH, NH,SH,PH)等的倍频和合频吸收。其可以直接测定样品,采用近红外光谱的测定技术主要有透射法、漫反射法和反射透射法,可以根据样品对近红外光的透过情况选择测量技术,除此之外,三种技术的融合可以测定更多的样品。

3.3 生物酶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生物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一定催化功能的有机物,以蛋白质为主,同时也含有部分的RNA。从酶的历史来看,其已经有80几年的历史,生物酶是由生物体中提取的,是一种催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酶以蛋白酶为主,其广泛存在于植物茎叶中,各种生物都可以合成,但是只有微生物蛋白酶具有生产价值。其主要应用食品发酵工业中,同时也被应用于食品检测行业中。

3.4 原子荧光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砷是一种有害元素,其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与动植物体内,由于部分农药含有砷,大量应用会导致人体砷中毒,除此之外,食品中一些添加剂的使用也会导致砷中毒。目前,砷检测主要采用原子荧光法、银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等。经过分析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经过不断地努力,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微波消解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后,采用原子荧光法进行处理效果较好,大大提升了检测的质量。

4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的种类不断增多,这也对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技术不断地创新与完善,开始采用仪器分析与自动化分析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可进行光谱扫描的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在食品分析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一些采用现代技术的检测方法不断地涌现,大大缩短了传统的检测时间,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同时操作十分简单。比如: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iniVIDAS利用荧光免疫的方法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在仪器上仅仅45分钟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新的检测技术逐渐取代传统技术,在不久的将来,芯片技术必然会成为未来食品检测行业的主体,而且在食品安全领域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堪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食品检测水平,才能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安全食品,才能为百姓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促使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诞生。《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老百姓对食品安全认知度大大的提高,各类食品的国家标准对企业也很有威摄性,使企业不得不考虑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但其仍然没有解决食品安全领域中的根本问题。企业为了追求色香味及过长的保质期,经常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非法添加物,甚至做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虽然目前国家在加强打击各种食品违法违规操作行为,但打击的仍是少数,食品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民众仍然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感到恐慌,没有树立起民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如何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国当前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食品安全链涉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消费等社会化大生产的诸多环节。很多国家都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监管,通过提高生产经营的过程安全以实现最终消费的安全。目前国际上,代表食品安全高水平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欧盟、日本等,他们拥有高效协调的监管体系,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先进完整的检验检测体系,严厉细致的查处体系,他们注重的是通过风险监测来达到提早预防,着重强调的是责任意识,并切实做到产品的溯源,完善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因经济发展水平、诚信发展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治理理念等条件的不同,世界各国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上存在着定差异。我们总是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监管体制,而忽视了这种现实的差异,怎么学也达不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诚信体系不完善,执法部门监管不到位、资金不足等,这些都是当今我国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笔者通过多年对与食品安全战略的关注和研究,就如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从根源上寻找监管办法

决定食品安全的内部因素有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其他病理因素。针对生产技术层面,我们应加强综合分析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监管,从而可以减少监管成本,弥补监管漏洞,让食品安全问题防忠于未然。同时,整合资源,统管理各地检测实验室。把各职能部门拥有的检测设备与技术整合起来,由食安委统管理,检测信息共享。

2.完善监管体制,将其延伸到社区、乡村

目前的小作坊加工点大都扎根在社区与乡村,他们的食品卫生最易被忽视,是监管真空地带。在当前政府职能部门资金缺乏,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把监管延伸到社区、乡村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协作监管。

3.改变观念,普及食品安全新知识

食品安全知识应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增进食品安全知识的内容,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食品质量审核部门都应从以前追求产品色香味的外观表现转化到追求食品营养安全的内在表现。从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其他病理因素,分析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普及宣传食品安全的知识,让消费者正确辨别安全食品,让问题食品在市场中无立足之地,从而营造食品安全的大环境。

第4篇: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

关键词 食品安全;预警分析;灰色残差修正模型;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04-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稳定,日益受到重视。《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的决心。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针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与有害因素,建立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体系,监测机构对食品安全监测数据进行收集、综合分析及上报,从而掌握食品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并为开展食品风险评估、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测机构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主要以检出率为指标,按时间或类别序列作数据整理,对组内或组间的数据作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显著性差异,并结合原因分析描述食品污染水平变化情况[1-2]。此法简便易行,但对数据的发掘能力不足,“事后”简单的比较分析,未能为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判断发展趋势、提出预警等方面提供有效信息。秦 燕等[3]和柴胜丰等[4]提出将控制图的分析方法应用于食品安全监控预警,通过建立检出率控制图,依据控制图判异准则观察检出率的异常波动,通过对“事后”数据分析达到“事前”预警的效果。然而,制作控制图所需样本量大,对监控数据的要求较高;同时,为避免预警信号误发或漏报,如何确定适宜的控制限、提高控制图预警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技术关键点,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我国对食品安全监测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监测管理系统的建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分析方法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该理论解决了运用概率统计、模糊数学难以解决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该理论已被成功地运用于工业、农业、社会、经济、能源、环境、疾控等众多的领域中,解决了科研、生产中遇到的大量实际问题,并取得显著的成果[5-7]。本研究通过建立灰色模型对食品安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合马尔可夫过程理论进行残差修正,实现对食品安全监测的预警分析。

1 灰色模型的原理及建立

灰色系统理论以灰色数学的方法处理“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不确定型系统,将不定量(灰数)予以量化,同时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寻求系统的运动规律。灰色系统理论在关联空间、光滑离散函数等概念的基础上,定义了灰导数与灰色微分方程,进而用离散数据列建立微分方程型的灰色动态模型(GM)[8]。GM有多种类型,其中以一阶微分、一个变量的灰色模型GM(1,1)应用最广。

2 GM(1,1)残差修正模型

3 灰色模型的精度检验

4 灰色残差修正模型在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分析中的应用

采用灰色残差修正模型,结合马尔科夫过程预测方法,对我国酒类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白酒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由于2008年以后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导致数据不符合建模要求,本文基于1995―2006年产品质量监测数据,构建模型对2007年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5 结语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有关要求,政府各监管职能部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的预警建设。开展有计划性的市场抽检活动,分析监测结果,可掌握食品污染状况,发现安全风险并提出预警。本研究以食品安全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及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建立二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模型精度符合要求,有效实现了对食品安全态势的预测分析,为食品安全快速预警提供依据。

食品安全预警分析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新兴研究课题,目前对此方面研究的推进还存在一些困难,如食品安全监测系统的运行尚未顺畅、监测数据资源难以共享、源数据的质量有待提高等,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实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和早处理。

6 参考文献

[1] 彭少杰,田明胜,王颖,等.2008―2010年上海市夏秋季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5):469-471.

[2] 曲宁,李敏,王树诚,等.2009年辽宁省初级农产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5):1240-1243.

[3] 秦燕,李辉,李聪.控制图分析在食品安全预警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089-1090.

[4] 柴胜丰,张国权.基于Bayes统计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26(6):966-970.

[5] 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2-13.

[6] 刘丽,任呈强.灰色系统理论在石油工业腐蚀中的应用与进展[J].材料导报,2010,24(15):99-102.

[7] KUO-HUANG LIN,BIN-DA. A gray system modeling approach to the prediction of calibration interval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2005,54(1):297-304.

[8] 邓聚龙.灰色理论系统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83-85.

第5篇: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科学监管; 预警体系; 信息化; 数字监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44

[中图分类号] C931.2;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74- 03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损害了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给整个社会的食品消费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如“2011年的塑化剂和瘦肉精”、 “2010年的地沟油和毒豇豆”“2008年的三鹿奶粉”、“2006年的苏丹红鸭蛋”、“2005年的甲醛啤酒”、“2004年的阜阳劣质奶粉”、“ 2003年金华农药毒火腿”。这些事件警示着人们,食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现有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值得重新审视和探讨。以河北省质监系统肩负的食品生产环节为研究对象,探讨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监管手段,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预警防范体系,在食品生产环节充分行使职权,实现对食品生产环节的全局掌控,有效降低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严峻课题。

1 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是实现科学监管的基础

质监部门有别于其他的执法机关,就在于它是一个“以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部门。若基础不清,数据不准,或者搞一堆不能说清问题的“死数据”,导致监管部门不能动态地说清食品安全状况,就无法实现科学监管。准确可靠的数据是我们实现科学监管最基础,最基本的支撑力量,也是我们制定法律法规、条例制度、政策标准、规划计划和综合决策的依据。

2009年河北省质监局以战略的眼光和高度适时启动并完成了河北省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以省食品检验院为龙头,以10个市级食品检测中心为骨干,以32个县级食品检测中心为补充的全省食品检验新格局。全省的食品检验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统一规范和提高。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长期以来,全省食品检验机构欠账较多,各自为战,画地为牢。工作上存在着管理缺位、体制不顺、反应不灵、信息不畅、数据不准、能力不足、资金匮乏、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困扰着食品检测正常的开展。改变食品检测工作严重滞后的状况,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国家重视食品安全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整体能力,加强食品检测技术执法和技术监督,提高食品检测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切实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格局。

1.1 创新食品检测管理体制

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体系,是为顺利完成食品安全定期检验、专项监督性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和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专项调查性检验任务而建立的一套先进的,完整的和符合河北实际的食品检测的法规制度、业务管理、技术装备、技术标准和人才保障体系。河北省应着力建设适应“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和食品安全监管所需要的现代化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体系,必须创新和理顺食品检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的食品检测管理体系。

(1) 理顺河北省食品检测的统一监督管理关系,加强质监系统内部的食品检测管理。研究制定食品检测事业发展战略,拟订食品检测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理顺省局和地方、质监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检测关系,研究解决食品检测事业发展人、财、物保障问题等。

(2) 省局授权省食品检验院履行食品检测技术管理职能,提高检测技术支撑和技术抓“总”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市、县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省级站食品检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安全应急检测能力,科学评价全省的食品安全质量状况,真正成为全省食品检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全省检测网中心和培训中心,成为全省顶尖的食品检测权威机构。

(3) 为了强化食品检测工作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管理,保障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及时性,可以实行食品检验机构在业务上的垂直管理,如省食品检验院对市、县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省级站实行以省食品院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甚至可以实行食品检验机构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模式。

1.2 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

实践证明,食品安全检测网络是实施食品检测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载体。目前,河北省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的三级构架已经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

(1) 食品安全检测网络还不健全。①现有的县级食品检测中心还需要认真优化梳理,更新调整,明确检测项目和覆盖区域;②重点监管行业和重点大型企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尚未纳入食品检测网络运行;③我们建设的三级食品检测网络只局限于质监系统内部,尚未建立各有关部门所属食品检测实验室参加的真正意义上的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网络。

(2) 食品安全检测经费严重不足。《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质监等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为落实《食品安全法》这一规定,各地质监部门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检验经费问题,一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目前食品检验经费的保障基本都没有纳入各级政府的常态化年度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3) 为了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的重点建设任务应着力于优化调整和补充完善省内各级各类食品检测机构,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同时为掌握我省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其变化、了解潜在性风险因子、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有效预警与应急检测作准备。

1.3 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是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目标的重要手段。本着“强化省级、配强市级、加强县级”的原则,通过加快实施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尽快启动“十二五”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全面加强和完善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保障性检测和超前预警性检测能力,需要重点形成以下与体系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技术装备能力: ①加强我省43个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的保障性能力建设,提升说清我省食品安全状况的能力;②对重点监管行业和重点大型企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提出确实能实现“出厂检验”的技术装备要求,提升企业自身的检测能力;③全面提升与食品相关的省级站的能力建设要求;④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突发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装备能力,提升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检测响应能力;⑤加强快速检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快速检测在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中的应用;⑥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与统计信息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信息化能力水平等。

1.4 强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检测人才与队伍是决定能否建成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真正发挥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作用的关键所在。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必须率先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以准确定位、合理投入为基础,改革创新检测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骨干人才,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食品安全检测队伍。

1.5 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

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是食品检测工作的生命线。数据可靠是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全面加强检测数据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2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有效手段

食品企业多,监管人员少是河北省的现状,这一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目前,国家和省政府不会给予质监系统更多的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但社会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敏感,基本上是处于“零容忍”的状态。这些使得质监系统只能迎难而上,努力探索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对食品企业的“强制性”监管,让企业的生产状态真正处于质监系统的“全程监控”之下,同时让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检测人员在网格内也真正做到“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才能把发生食品安全风险的机会降到最低。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在全省构建科学的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了可能。

2.1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设基础和功能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基于利用国内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视频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集成的软硬件产品而开发设计,借助数据和视频的远程传输实现对食品企业、食品检测实验室、基层监管工作的实时监控,同时能对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汇总和分析,真正实现既能说清我省的食品安全(生产、检测、监管)状况,又能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超前预警的功能。具体地说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

(1) 在局食品安全“数字监管”中心或任意一间办公室,都可随时随地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远程监控和指挥。

(2) 运用河北省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面掌控我省(市、县)食品企业、检测机构、基层监管局等的布局和其他信息。

(3) 可对食品企业的生产线、原料库、成品库、实验室等关键部位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功能。

(4) 可对食品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质管人员、原材料、包装材料、添加剂、生产报表、产品(成品)信息、日常巡查、监督抽查、不合格品、委托检测、行政处罚和生产许可等企业的信息实时进行动态数据查询的功能。

(5) 可对食品企业实验室重点仪器的使用情况和进出厂检验数据进行专项查询功能。

(6) 可对食品检验机构的实验室设备和数据进行实时查询的功能。

(7) 可对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状况进行查询和指导的功能。

(8) 可对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并能按照各种条件要求进行汇总、报表、分析和预警的功能。

(9) 可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应急指挥和决策处理的功能。

2.2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组成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2.2.1 设在在各级质监局的食品安全“数字监管”中心

主要是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实现对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机构、基层监管局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可对被监控服务器上自动保存的数据资料、视频资料等数据进行调用、查询、汇总、预警和指挥。监管中心一般设有独立办公室和人员,并配备安装监控系统专用软件的计算机组、服务器、监控液晶大屏幕等组成。监管中心必要时可配备机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和专用笔记本电脑,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随时随地通过密钥无线上网以掌控食品安全的动态和随时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数字监管”中心专用软件基于河北省的电子地图(GIS)综合平台,配合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发为质监局(省、市、县)三级版本和企业使用版本,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实现自上而下的逐级监督,中心监控软件应开发出以下子系统。

(1) 食品企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2) 食品安全生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3) 食品企业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

(4) 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

(5) 食品企业日常监管信息动态查询和指挥系统

(6) 食品安全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

(7)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

(8)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举报系统

(9) 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数据库

2.2.2 安装在终端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等硬件设备

主要实现对食品企业关键部位(生产关键控制点、实验室、原料库、成品库)、检测机构、基层监管数据库等进行实时数据和视频图像的采集。一般有视频摄像头、实验室数据采集终端、数据和视频服务器等。

2.3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科技兴检”战略,是省局提出的质检机构和信息化同步提升强有力的抓手。该系统的建设是省局实现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长效工作机制的深入探索和必要补充。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成势必对某些企业的生产行为起到明显的警戒作用,有利于企业自律和更加自觉地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对食品检验机构和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勤政尽责”起到督促作用。系统的应用将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预警、处置和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是一项“惠企”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政府工程,该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将开创并引领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3 对构建食品安全科学监管体系的其他思考

(1) 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和河北省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我省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基础和手段,是新形势下保障全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的两把金钥匙。体系和系统的建设可能会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做好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经费预算和动员部署尤为重要。可先在重点区域或对重点产品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全省推广。项目的建设也可分期安排工程,先易后难,逐步完善,最终建成一个覆盖全省,三级(省、市、县)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 在建设过程中,可根据企业规模、食品种类、风险程度和控制能力等综合因素对我省食品企业进行分级监管,全省食品企业可分为三级即省控企业、市控企业和县控企业。这样既能引导我们省、市两级的监管力量靠前监管,又能补充和带动基层监管力量,同时让他们既成为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成为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使得体系和系统的建设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在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和河北省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以探索监管和检验工作的一体化运作,既可以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能把监管和检验融为一体,起到相互补充和促进的作用,真正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强大合力。

第6篇: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技术 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关注食品的多样性,而且日益重视各类食品的安全问题。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实际需求,必须及时研究和应用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与方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得以应用,而且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对于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快捷、有效的检测,以进一步提升食品的安全性。

一、我国面临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领域、各行业在发展中都面临了不同的缺陷和问题,其中国内食品生产领域现阶段首要解决的就是安全问题。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监管模式和力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违法生产与经营食品的问题较为严重

由于受到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以及部分乡镇、农村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违法生产与经营食品的问题。部分食品生产厂的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导致大量不符合安全检验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这个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2.各类新老问题并存

目前,国内的食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生产、加工与经营条件相对较差,以及食品生产工艺落后、卫生操作规程不科学、不合理、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各类新老问题,导致流入市场的食品出现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数量超标、添加剂过量使用等问题。同时,随着我国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各类生物技术、酶制剂、益生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大量应用,导致各类食品安全新问题的出现,必须引起国内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

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与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比,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检测时间缩短,以及在实验准备、样品制备、操作过程等方面尽量简化的特点,但是必须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经济性、可靠性。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具有如下优点:1)检测实验的准备过程较为简单,无需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2)检测中采集的各类样品仅需进行简单的处理,即可进行实验室测试;3)实验室操作过程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并且在较短时间内出具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报告。综合分析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现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下:

1.有害微生物的检测

在各类食品的安全检测中,有害微生物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也是确定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中,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实际效率,而且是限制有害微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生物技术进行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例如:田银芳等人应用“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奶制品、果汁饮料、罐装咖啡等样本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证明在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中,应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敏感性、特异性的特点。

2.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

在部分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药物残留,其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国加强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药物残留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国内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人员结合农产品检测的经验,将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酶技术等新型技术应用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在1995年,我国开始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中的二乙基酚、硝基酚等进行了有效的检测,检测时间明显缩短,而检测结果却较为精确。

3.食品样本成分与品质的检测

在食品样本成分与品质的检测中,基于现代生物传感器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较早,但是实际可以检测的食品种类相对较少。例如:在早期的食品样本成分与品质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仅适用于葡萄糖传感器,对于食品中的含糖量进行相应的检测。但是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样本成分和品质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逐渐被研发和应用。

4.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应用的广泛,转基因食品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对于其安全性世界各国、各领域的食品安全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我国在综合各种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科学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其检测项目主要包括:酸检测、酶活性检测、蛋白质检测等,通过多种要素的快速检测,以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否达标。

三、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途径

目前,我国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科学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相比,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必须及时得到解决与处理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结合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应遵循以下两条途径:

1.扩大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目前,快速检测技术在我国各类食品的安全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实际应用范围相对狭窄,这也是制约其全面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我国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必须扩大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检测产品的种类,进而才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稳步发展。

2.提高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复杂样本的检测能力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我国食品行业的广泛应用,导致食品的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化,对于检测技术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在复杂食品样本的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必须做到快速显示食品的成分、添加或残留物质等,以便判断食品中各类物质是否超标,同时出具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报告。

四、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食品安全不但是敏感的公共安全问题,而且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社会问题之一。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加强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利于提高实验室检测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是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另外,在今后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应注重快速检测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稳定、科学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邓平建,赵锦,刘建军.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验的核酸检测技术研究[J].湖南卫生研究,2002,(01):37-40.

[2]孙铨,石立杰.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轻骑兵[J].食品安全导刊,2009,(15):120-123.

第7篇: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

关键词:食品样品 快速检测 联用方法 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020-02

近年来由于市场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染色馒头”、“毒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屡次出现,人们的饮食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食品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成为了当前食品安全检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

快速检测技术是基于分析事物某一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快速筛选方式,它能够准确、迅速的判断食品中的特定物质的含量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准确发出检测信号。同时,这种快速检测方式能够满足食品检测样品量大、时效性强等方面的要求,成为现代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技术手段。总的来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可视化技术

实验介质与检验目标物样品发生反应后可引起颜色变化,可视化检测技术就是据此判断食物安全性能的检测方式。可视化检测技术具有方便、易携带、检测效率高等优势,是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方法。目前,可视化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显色速测技术、测试条技术和荧光检测技术三种,各有优势,具体为:(1)显色速测技术,主要根据显色反映出的颜色变化来对目标物质含量进行快速分析,一般而言,不同的显色代表目标中的不同物质,该方式能够对不同的目标进行检测。目前,常用于显色检测的物质是甲醛,因为甲醛与羟胺反应后会产生硫酸和甲基黄,通过显色反应可以很快的检测出食品中的甲醛含量。(2)测试条速测技术,这种检测方式利用的是酶联免疫反应,它能够准确检测出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非法添加剂含量及霉菌毒素含量,该方式应用广泛。(3)荧光检测技术,该技术利用的是荧光计,能够快速、灵敏的检测出食品样品中黄曲霉素含量。

1.2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待检测物质的含量信息转化成光、电等传感信号,从而实现有效检测。目前,化学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及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笔者根据近年来传感器技术使用情况,挑选了几项典型案例,如表1所示。(1)半导体传感器主要是对食品气味、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例如Alpha-MOS FOX4000列阵式传感器与气相色谱能够对食品的气味进行有效的检测,20 min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对橄榄油中28种挥发成分的检测;(2)电化学类传感器主要是对食品样品中添加剂的含量进行检测,例如以纳米管薄膜为基础的电化学传感器能够对辣椒制成品中的苏丹红成分进行快速检测,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耗时10 min,且检测效果明显,线性范围能够保持在0.01-1.0 mg/l范围内;(3)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酶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两种,其中酶传感器具有高效、专一的特点,使用较广,如流动酶传感器能够对谷物中的玉米烯酮含量进行快速检测,大约25 min就可以完成整套全自动检测,而新发明的安培免疫性传感器则能够对牛奶中的氯霉素含量进行有效检测,回收率高达80%以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其具有选择性低、使用寿命短等弊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实现准确、稳定的定量快速分析。

1.3 便携光谱技术

便携式光谱检测技术是由传统的光谱仪检测方式发展而来的,经过多年的设计优化,目前使用的便携式的光谱仪的体积越来越小,携带越来越方便,更加适用于现场安全检测。就目前的使用状况来看,拉曼散射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是现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常用方法。

拉曼效应是由科学家Raman于1928年的试验中发现的,而拉曼散射技术的原理在于粗糙的贵金属表面可引起被测物质发生拉曼效应,依据效应强弱程度来实现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时间仅需几秒钟。目前拉曼散射技术主要应用于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其中基于金纳米粒子的拉曼散射技术能够对食品中的抗生素物质含量进行有效的检测,检测限值可以达到5 mg/l。但是由于拉曼散射自身存在的问题,真正适用的检测对象非常少,并且整个检测过程会对基体产生很大干扰,还需要进一步对该技术进行改善。

1.4 便携气相色谱技术

在食品样品检测中,气相色谱技术中的小型气相色谱技术与快速气相色谱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其具有便携性,能够快速的对食品中的常见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检测,便捷、高效、快速的优势使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即使是复杂、多成分的食品样品的检测,也只需要十几分钟。

目前,便携式气相色谱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对食品风味的检定和对农药残留物的检测。但是,虽然其能够对样品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其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检测样品要求高,检测效果容易受到食品色素及样品处理手段等的影响,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1.5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酶联免疫检测法主要利用具有专一性的酶抗体抗原的反应效果来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偶氮染料和邻苯二甲酸二丙酯等非法添加物质进行检测。但是,由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抗原抗体反应很容易受到基体的影响,因此检测的结果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从而对检测的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导。另外,该方式也存在研究周期过长、成本偏高等缺点。

2 食品样品前处理检测联用方法

目前,食品样品安全检测的发展瓶颈主要是样品基体干扰严重,这使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大大下降,对检测物的选择性也不高。为了有效减少对样品基体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效率性,我们必须继续发展食品样品前处理技术,将其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联用,这也是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关键所在。目前,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检测联用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2.1 微萃取技术

微萃取技术主要包括液相微萃取和固相微萃取两种,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介质体积小、萃取时间短、操作便捷的优势,因此非常适用于现场食品样品安全检测,并且微萃取技术能够与后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现有效的衔接,进而实现对复杂物质的快速检测。液相微萃取主要与LPME技术联用,包括了悬滴微萃取和分散微萃取两种方法,悬滴微萃取技术的原理为:悬挂在进样器针端的小体积有机液对大体积的样品溶液中的目标物质进行富集和萃取,具有装置简单、容积使用量少等优势。分散微萃取技术的原理为:在样品中加入少量萃取剂得到乳浊液,再通过离心分层来进行萃取,分散微萃取技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固相微萃取技术是微萃取中的另一种方式,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样品处理技术,具有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的优势,不仅能够将富集、萃取和进样合而为一,且操作简单。一般而言,固相微萃取技术主要与自动化及其他技术例如气相色谱法联用。

2.2 固相萃取技术

固相萃取技术主要以液相色谱分离法为基础,通过吸附样品中的目标物质和杂质成分来进行样品前处理,可有效降低复杂基质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固相萃取技术主要分为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和分散固相萃取技术两种。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SPE技术,通过研磨含有聚合物的固相萃取材料与样品来提取样品中的混合物,然后再采用淋洗液洗脱依附物的方式完成检测前的处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检测效果。分散固相萃取技术是2003年提出的适用于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式,具有处理速度快、操作简单方便、检测稳定有效等优势,也被称为QuECh-ERS方法,它能通过溶剂提取食品样品中的待检测物质,然后向提取液内直接加入除水剂或者固相吸附剂,达到除水净化的效果。在经过离心处理后,取得上层清液就可以对目标物质进行有效分析。总的来说,这种检测方式是一种省时、绿色、成本较低的新型前处理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效果明显。

2.3 磁分离技术

磁分离技术一般采用具有磁性的富集材料为处理介质,在前处理完成后采用磁铁吸引就可以将富集的材料与样品的基体进行有效分离,从而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的目的。磁分离技术的使用不仅大大的减少了离心、过滤等样品前处理步骤,而且还有效的降低了样品的损失,大大的缩短了样品的分析时间,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联用效率、检测结果准确率均很高,是食品样品安全检测前处理的有效方式。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效率,我们必须要对相关检测技术进行不断地探索与研究,选择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的优食品检测方式。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小型、便捷、稳定、灵敏度高的食品样品安全检测方式是发展的主要趋势,我们一定要正确的把握方向,不断的优化检测方式,完善检测程序,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黄怡淳,丁炜炜,张卓F,等.食品安全分析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联用方法研究进展[J].色谱,2013(7):613-619.

[2]梁祈.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添加盐酸西布曲明的快速检测和确证方法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

[3]周思,肖小华,李攻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色谱,2011(7):

580-586.

[4]赵静,孙海娟,冯叙桥.食品中重金属汞污染状况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7):357-363.

[5]韩晋辉,翟培.食品中重金属快速检测的前处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62-5965.

[6]Taher Ahmadzadeh Kokya,Khalil Farhadi,Aram AliMohammad Kalhori.Optimized Dispersive LiquidCLiquid Micro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Sorbic Acid and Benzoic Acid in Beverage Samples by Gas Chromatography[J].Food Analyti

cal Methods,2012,15(3):22-25.

第8篇: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过程;控制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随之加重,安全与营养成为人们选择食品的主要因素,中国食品工业不断发展,食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近几年来,国内连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现在什么是放心食品,什么食品最有安全保障,成为消费者们迫切想知道的问题。目前,中国的食品工业总产值已居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第一位,食品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约占40%,因此,做好食品安全检测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对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1.1环境污染带来的食品

当前,在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水污染、大气污染直接导致农产品以及其他食品的污染,食品污染问题成为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1.2境外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可能引发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全世界各国爆发的传染病,例如疯牛病,口蹄疫以及转基因食品等等,也是随时危险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1.3新技术带来食品品质下降、受污染问题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食品加工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科学技术的滥用,也导致了食品的污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大棚蔬菜和反季节果蔬繁荣,让消费者一年到头可以随时吃上自己想吃的果蔬,但是由于大棚蔬菜生长期短,因此营养和口感就会有损失,消费者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果蔬已失去原来的口感和清香。更甚者,农民为了抢市场、抢销售期,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果蔬农药残留超标。

1.4食品制造及流通通道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不安全因素逐渐暴露,其主要集中在食品掺假、采用劣质、变质原料;经销者非法出售过期食品;食品标签不规范;餐饮业作业条件差;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等。

2.造成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2.1由环境引发的不安全因索

工业“三废”、化肥农药以及农作物病害是引起土壤污染的因素,一些工厂废水会含有害物质,而有些工厂图方便,会将污水不经加工直接排入河道,我们都清楚,植物类食物的营养一般从土壤中汲取,用污水灌溉的农田则很容易被农作物吸收,从而导致农作物有害物质积累,进而影响食物安全;大量的使用化肥则会导致硝酸盐的积累,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就会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农药对食品安全的威胁主要是残留,果蔬是最后使用农药到收获时间的间距不符合安全标准,则很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鱼类长期生活在被工业废水污染的水中,极易在体内聚集有害物质,人们在食用这种鱼类只有很可能导致中毒,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水中生物很可能发生病变,人们使用后,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2.2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当前社会中,非法经营食品问题相当严重。在食品加工生产中,有的企业一味追求利润,置卫生制度于不顾。有的企业无视法律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还有企业明知故犯出售过期食品。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食品经营陋习越来越多,像三鹿奶粉、地沟油等等,给社会带来极大隐患

2.3食品原料自身引发的不安全因索

有些果蔬在一定条件之下会具有毒害作用。例如马铃薯、西红柿、杏仁,这些都是本身无毒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变成要人命的毒物,像发芽的马铃薯、未成熟的西红柿等等,还有的是由于误食或烹饪方法欠妥当,就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而畜、禽、鱼、肉等食物中自身会携带病毒,而且很有可能传染给人类。

2.4包装工艺引发的食品不安全性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食品包装材料日渐丰富,食品外装五花八门也增加量食品的不安全行,例如:有些食物用塑料包装,但塑料本身是有毒性的,再者包装的回收或处理失当,也会导致失误污染。

3.保障中国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构建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的开发者、经营者及消费者等各个层面,贯穿于食品生产的原料 采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食用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建立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3.1加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是各类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服务和消费对象,也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监督者和支持者,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息息相关,要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食品安全立法、执法活动中,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当消费者自身权益受到伤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和舆论武器,保护自己。

3.2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控制的法制建设工作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安全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以《食品卫生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建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世贸组织的挑战,就要加快制定可操作性强、与国际衔接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机制。

对于重点地区和重点产品监管,政府要加强安全监督,加大对生产基地的治理,对于违法犯罪要及时移交公安部门,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要落实好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检测落实到实处。

3.3污染源的控制

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要严格减少果蔬化肥农药的使用,就要做好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民正确使用化肥农药的培训;还要严格控制高毒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范围,严格管制高毒、禁用农药的生产和销售,加强对农产品药物残留的控制和检验,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

3.4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自律

有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自觉选用优质安全的食品加工原料,并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制度,促使有关单位生产和销售安全营养的食品,生产过程、加工工厂要远离污染源,坚决抵制污染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善食品安全检测过程。

3.5加强坚实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保障食品安全、做好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市场监督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区域食品污染的检测控制技术、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食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的危害关键点 分析与控制技术(HACC)P等方面的落后,一直阻碍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

4.结论与建议

食品安全检测过程是一个保障食品安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管理机制,以确保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卫生营养,在这其中,要有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更主要的是食品经营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第9篇: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 检测技术 检测方法标准 有机物污染 农药残留

引言:近些年,我国屡屡发生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对国产食品的信心大幅下降,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国有意识地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投入和管理,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检测技术不断深入、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但要想整体上提高食品安全质量,还要从根源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

从客观的角度讲,不得不承认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像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毒奶粉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被发现和查处,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国产食品的信心大幅下降。但是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食品安全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随着各级部门的不断努力,我国食品安全理性检测的相关结果逐步靠近并达到了国际标准要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食品安全检测仍然任重道远。

二、食品安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 .1农药残留

对于农药残留,国家质检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都给出了一系列的检验手段。国家卫生部门具体制定了约1 4 0多种农药残留限量、提供了1 0 0多种农药残留检验手段 ( 像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等) 。质检部门也专门给出了进、出口商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手段,具体涉及到有机磷检测、有机氯检测、拟除虫菊酯检测、氨基甲酸酯检测等百余种检测技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由单一化合物到百余种化合物检测手段的转变,在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上也有了质的飞跃 。

我国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要稍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 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众多的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因此加大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迫在眉睫。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通常要用到的试剂是乙酰胆碱酯酶,该试剂 以前大多是依靠从国外进口来的获得,成本十分高昂。后来,我国相关研究人员从家蝇头部提取出一种十分敏感的酶源物质,最后得到了乙酰胆碱酯酶,从而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试纸,实现了对有机磷等农药的精准、高效地检测,可靠性超过了9 0 %,大大提高了检测物质的效率性和准确性 。乙酰胆碱酯酶快速检测试纸在常温条件下的保存时间长,能够迅速完成对残留农药的检测,是我国农药残留检测研究的重要进步。

2.2化学污染、微生物污染严重

目前导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污染、兽药残留以及升华污染等几项。环境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程度的不断加重,我国的一些湖泊、河流、近海域的水产品中通产含有大量的有毒、致癌物质,一些湖泊由于富营养化以及长期的有机物污染使得水生物体内的重金属 、有机物不断富集 ,在食用后就会转移到一体内,从而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另外,各类兽药 、激素饲料等被大量用于牲畜、家禽的饲养当中,导致肉类、蛋类 、奶类产品也潜在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微生物本身携带及代谢的毒素是导致食品源性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向沙门菌、大肠杆菌等等。

2.3生物性污染及转基因食品

生物性污染检测手段经过近些年的不断研究得了重大的突破,已经摒弃了传统检测手段效率极低的权限,利用分子生物学、自动化设备等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像RIA、EIA、FIA、CIA等分析检测手段已经十分完善。对于食源性病毒,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目前还尚未寻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主要是利用核酸检测、蛋白质检测等手段。应用较为广泛的是PCR检测方法及免疫分析检测方法, 目前我国在对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2.4加工过程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

一些食品加工部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严格按照工艺标 准以及国家食品安全要求进行,像未将微生物全部消灭、杀菌剂等药物超标使用、肆意使用工业色素、食品添加剂过量等。一些转基因、辐照、保健等食品等也越来越让人们担忧。另外,还存在大量的违法生产、弄虚作假等问题,忽视食品卫生、无证生产等问题。

2.5宣传不足、管理不力

虽然现在消费者越来重视食品安全,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安全食品的辨别能力却很低。像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消费者抽查资料显示,高达半数的人并不了解哪些真正是安全食品,近四分之三的人对食品安全标识没有概念。此外, 面对当前诚信度低、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的消费环境,宣传不足、管理不力对此现象的出现必然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存在着权限交叉、重叠现象,导致管理上也难以进行系统、全面的进行,致使食品市场上种类繁多、混乱无规律。

2.6技术及标准不够完善

在食品安全生产以及检测技术和检测系统方面我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像对于牲畜的饲养技术、食品的加工、存贮技术、食品中毒害物质的检测技术上还未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配套体系。对于酒龄的鉴定我国也尚未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对于混合果汁中的各类水果的含量也不能实现准确的测定,一些肉制品的具体来源也难以断定。

三、提高食品安全对策

(1)合理设置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积极进行资源整合积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并合理的设置相关测机构。更具服务区域的具体人口数量、经济环境、服务项目等各面因素以及当地的食品生产环境,完善当地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硬件设施、人力资源等。并积极发挥当地的具体资源优势,积极同地的检测部门相互合作,对当地的检测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权威性,保证服务区域的食品生产、加工、配送、销售环节都能够实现标准的质量保证。明确分工,使检测工作能高效、全面地展开。

(2)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相关标准。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历可以看出,要想彻底改变当前的食品安全检测的窘状就必须积极进行科技研究,能够独立自主地实现食品安全检测,从源头上保证相关检测试剂、设备等的供应,降低食品检测成本,提高食品检测体系的科技含量,从而使得食品安全检测的材料采购环节、生产加工环节、存储运输以及销售环节都能够拜托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其积极、顺利地展开,从各个环节入手是食品质量的得到保证。解决食品安全标准的问题的核心还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根据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建立起一套体全面的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并积极将其落实到实处。

四 、总结

总而言之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放心食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何阶段都必须重视的任务。我国应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相关程序,明确各部门职责,国家各部门、相关食品企业、商户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经验,努力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改善目前的食品消费环境,保证我国食品行业的高效、健康发展。此外,要积极宣传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普及食品安全检测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