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法理学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理学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理学的重要性

第1篇: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一、比较式的启发性提问

初中物理内容比较简单,知识模块也比较清晰,在学习同一模块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学习.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进行比较式提问,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学习,有利于学生解决综合性题目.通过比较式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开拓起来,也能使学生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对于“弹力”和“摩擦力”,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产生的原理也不同.在学习这两部分的内容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两种力有什么相同处?让学生对这两种力进行比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关注这两种力的不同点,而对于这两种力的相同点则会忽略.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进行思考,就会了解“在表示这两种力的时候都要注重大小和方向的表示”.这是每一种力在表示的时候都需要注意的点.因此,在后面学习“重力”时,学生在分析力的时候首先就是对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表示.这样学生再看到力的时候,就会像条件反射一般首先表示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素养.

二、发散式的启发性提问

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从禁锢的数学知识中释放出来,促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在看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够主动思考.目前初中学生这种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比较欠缺的,教师需要对发散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学生在解决发散性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动力,从而能够独立高效地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声的传播”时,有这样的知识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以及固体中进行传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深切的体会,提出发散性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觉得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声音当然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但是需要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证明,学生就会感到很为难,此时教师需要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设计实验.最后学生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来证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有的学生通过“将闹钟封闭在纸箱中,在箱外依旧可以听到闹铃证明这个结论”,有的学生通过“墙壁两侧的传声证明该结论”.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讨论式的启发性提问

第2篇: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 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84

纵观历史发展的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历史进程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懂得了历史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是一门偏文科性的学科,他在传授我国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历史观方面极其重要,在对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更是至为关键,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然而现今很多人对于历史学这门学科都有很多误解,认为学历史没什么大的用处,又不能立刻应用的实际生活中去,然而,历史却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随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理念变动很大,教学过程中逐渐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开始讲究创新、自由,强调知识的自由和主体的重要性。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的地位也逐渐在提升,不断得到重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在提高。传统教学中,历史大多时候被认为是一门有负担的副科,并没有多大作用,导致学生们学习历史纯属是应付考试,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久而久之,对历史的忽视也越来越严重。然而,学生们学好了历史不仅可以提高成绩,更好的应对高考,更可以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深层次的学习历史知识,也要学会用历史事迹和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激励,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俗话讲“读史使人明智”,学生们通过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吸收经验和教训,还可以学会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学生们就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历史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们提供有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相关的题材,不断增强学生爱国热情、民族的自豪感。从历史中看,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是唯一没有出现文明中断的古国。文化发展、思想发展的连续性以及历史学发展的连续性等都是我们国家历史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而其中历史学发展的连续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利用中国古代史中的祖国的灿烂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丝绸、瓷器、兵马俑都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东西。在中国近代史上,近代的屈辱史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自强的必要性,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进而不断增强学生自强独立的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上,有很多值得发扬和宣传的英雄人物以及典故,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籍,这些历史文化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不断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会走的更坚定。

二、学好高中历史的对策

(一)教师们要转变教学理念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行下,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性格健全、思想健康的人,促进人的终身发展。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思想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历史教师更应要牢固树立起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参加各种先进教育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性化,注重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心里特点,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培养健康人格和品质为己任,肩负起培育祖国栋梁的责任,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有思想、有文化、有品质的好青年。

(二)完善教学手段,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教师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手段在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教师们也要不断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学习 ,不断武装自己的知识头脑,更好的教授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现在是科技和知识信息得时代,历史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教师们应该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精华,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资源可以查找想要的资料、文献,从中借鉴、学习别人的科研成果以及吸取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如电影、录像、插图等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可以让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让繁琐的历史知R易学化,势必会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更好的运用知识。

(三)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同样的教学内容,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最后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会大不一样。教师们应该心中怀有一种高尚的教学情怀,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如讨论、试讲等方式,让学生最大空间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生中的不一样,也可以延续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也就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质量的改善,更有利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行,教师们要不断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促进学生们健康的学习。

第3篇: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文理融合 文科定位 特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12-02

当代社会面临许多重大问题,如生态、人口、经济规划、城镇建设、科技发展等,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通力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即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理工科大学人文学科的建设,正是顺应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大趋势,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忽略, 出现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不均衡,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综合实力,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很多理工科院校都开设了文科,以此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增强学校的软实力,这既是理工科大学实现综合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理工科院校设置文科专业的必要性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但不是高等教育的全部目标。我们不仅要传授自然科学与工科知识技能,还要从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文化素养等方面教育和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杨义认为,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一种“文化工程”,而文化工程是一种人心工程,具有四个要点:其一,涉及一个民族的总体科学、道德和精神文化素质;其二,涉及一个民族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共识;其三,涉及一个民族对全局问题、突发事件和日常现象的理性思维能力;其四,涉及一个民族的社会管理和社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科学技术赋予社会以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和物质形式,而人文社会科学赋予社会以前进方向和精神内容。只有把物质形式和精神内容结合起来的社会,才是一个完整的充满生命力的有机体。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创造物质文明的才能,而且也应是精神文明的承载者与践行者。

1.文理交叉是时展的趋势。文理分家的教育模式使得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氛围相对淡薄,而现代科学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大科学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距离的缩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壁垒被打破,它们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成为当今文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正如牛顿所说:人文与科学“在山下分手在山顶相遇”。适应科学综合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在理工科院校发展人文学科,文理渗透,是遵循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必然的选择。

2.文理融合是培养现代科技人才的有效途径。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改变,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工业文化时代的“专才”,而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情商、智商兼具的复合式人才。而目前片面的专业教育状况令人担忧,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就会出现两种畸形人,一种是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一种是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文理相隔如山,壁垒森严,这种机制塑造出来的“人才”,如何在知识经济社会担当大任?时代向人们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通才教育,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才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文理渗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方式。创新人才的重要标志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则是建立在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从研究方法论上说,一个科学的发明和发现,既需要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也需要直觉、联想、灵感等非逻辑的感性思维,只有抽象逻辑思维,而无形象思维是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1981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理工学院的罗杰尔・思佩里博士,以令人信服的科学事实证实了人的大脑的左半球与右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右脑以形象直觉思维为主,各司其职,又互相协作,缺一不可。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左脑和右脑功能的同时开发,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直觉思维的共同辅佐。

早在本世纪初,西方一些著名的大学就力图克服这种片面性,探索科技与人文的汇通之路。哈佛大学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开设“通识课程”,广泛涉及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内容。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科学生要学习占总课时22%左右的人文课程,即是避免技术对人的异化所采取的对策。

4.文理兼备是创办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精神的健全是大学的灵魂。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覆盖面都非常广泛,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尤其拥有强大的基础学科,这是学科发展的源泉;同时又有许多交叉科学和新兴学科,使学科群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具有旺盛的生长点。

在众多学科中,人文学科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综合性大学,也是理工科院校的精神筑基学科,正是它构成了一所大学文化性格的内核,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历史证明,没有人文学科丰沛的学术滋养,其它学科将有沦为技术化、工具化的危险,最终也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在现代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一流的人文氛围,就称不上现代意义的综合大学”,这一理念已经深入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内一些卓有远见的理工科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华中工学院等,就已领先一步,恢复或开设了人文学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批理工科大学也把目光投向了人文社科领域,成为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实践,这些院校已基本完成综合性学科布局,改变了以往“以理为主,兼有经管、人文学科”的局面,实现了向综合性学科转型的目标,从而奠定了向一流大学迈进的基础。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强调教书育人和传承知识是大学教育的传统。如德国的洪堡大学把人文情怀的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知识的重任赋予了大学,美国高等教育则进一步强化了大学应当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由此,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成为现代大学的基本规定。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具有人文情怀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就对当代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综合化发展:一方面是指综合性大学要有更大的学科包容面;另一方面则尤其要求理工科大学尽快实现综合化转型,在保证工程技术和应用性优势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

二、理工科院校文科专业的发展路径

理工科高校的文科有别于综合性大学,文科建设不能一味循着综合性大学的培养道路,实力上也很难与之分庭抗礼。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出奇制胜,要善于把后发的劣势变成灵活的优势。在设置专业时根据自身在全国高校结构体系中的地位,找准自己的学科发展定位,既要尊重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又要依托理工背景,着力创办特色鲜明的文科专业。因此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就成为理工科院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由于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中文科的学科地位总体偏低,基础较差,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设立专业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当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1.服务理工类学科,奠定本学科基础。在这一阶段,文科定位应是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服务,增强本专业及与之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为下一步的专业发展打好基础。开设一些通识课程或选修课,如文学、社会学、劳动关系、政府管理学、国际关系、法律、哲学、心理学、音乐以及美术等学科,作为科学与工程课程的有益补充,培养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积累相关的文科师资,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许多重点理工科大学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开设文科专业,服务学校的学科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对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影响。其一,通过开设人文学科课程,使理工科学生通过必修与选修的文科课程,获得人文学科的知识滋养,在个体的知识结构上完成文科与理工科的融合,实现知识结构上的全面发展。其二,通过师生与学生交往影响学生,文科教师以其特有的气质、价值取向与人格魅力,影响理工科学生。课下,理工科学生通过与文科学生的交往,受到文科学生的言行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2.找准发展定位,确立专业方向。理工科院校与传统文科院校的文科专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前者很难与后者的专业水准竞争,理工科院校文科必须找准自身定位,确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方向,和学校现有的学科交叉融合,增强社会竞争力。所谓的学科交叉,并不是直接将文科专业与理科专业生硬地嫁接起来,而是既要利用优势学科,又需要保持本专业本身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地形成一种优势资源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跨学科组织学术创新团队开展学术研究,为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提供便利。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文科发展策略,就是要“培植与工程、科学及数学直接相关的文科”。在它的课程中,有45%的是文科,但是以其所拥有的世界一流的理工科为基础。例如它在管理领域取得的优势,就是与工业生产、工程科学联系密切的生产运行管理、运输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房地产管理等新兴学科相关,这样的成功案例为我国理工科大学文科的设置和发展提供了思路。

3.形成特色,走向成熟。学科要发展就不能满足于辅助和服务的地位,必须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学术和学科地位,有能够满足自主发展的一定学生规模、专业数量和学科层次,要形成一定的学科群。扩大学科规模,然而这种扩大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科种类的多和全,应该更加重视学科的质量和学科间的相关性,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和追求的目标,准确定位文科发展的方向之后,就要力求形成与学校发展定位相一致的文科结构和特色,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设置合理、协调发展。

4.服务社会,特色培养。鉴于文科教育和科研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理工科院校的文科设置应该打破固守书斋的传统办学模式,及时调整和改变思路。要密切关注现实,主动投身社会实践,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地方需要不断调整学科方向,提供理论参考和咨询服务,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同时,还要坚持学科品格,不随世俯仰。如果在强调服务的过程中,忽视自身学科建设和发展,其科研和人才培养就会失去依托,最终会导致服务功能的丧失,也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大学精神在于探求真理,完善人格,教化社会,泽被人类。在当今经济日益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势必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水平,取决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总量和质量。因此,在理工科院校中构建大学精神,人文学科尤其要凸显其文化作用,消除市场经济使人“物化”的危险,淳化师德,涵养师生心灵,使大学真正成为知识、思想、理性、道德的诞生之所,成为人类精神的家园。

第4篇: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案例教学法在《静态网站设计》课程中的实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案例准备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也会相对提高。首先上课前要根据讲授内容准备案例。案例选择要恰当,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1贴合讲授知识点。案例实现过程中,要没有或很少有学生没学过的知识点,使他们完成作品过程中不会因为解决其他难题而分散注意力。

1.2案例要小而精。案例选取紧扣主题又兼顾上课时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作品,理解所讲知识。

1.3贴近生活。实例尽量选取生活中的例子,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对新作品的创造欲望。以课程中第九单元的“蒙版“内容为例,选取的案例为”婚纱照合成“,学生需要掌握的前提知识是选区操作。此案例可促使学生练习选区操作,掌握蒙版的适用场景与练习技巧,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如用自己或同学照片来制作婚纱照或合影。

2.案例引入

案例引入指讲授过程中先提出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最终引出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案例引入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引入过程中要把握好提问时机,引导学生思路进入预期轨道。本门课程中案例引入的过程就是先给学生展示要处理的原图片,再展示处理后的效果图。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能实现最终效果的途径。当学生发现用现有知识解决不了或解决的效果不好时,引出新的知识点,然后进行演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观看演示,能提高学生注意力,增进学生学习效果。

3.案例演示

案例实施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案例演示。教师按顺序讲解操作步骤,中间包含的新的知识点,关键知识点都要重点介绍。演示过程中可以故意出错,以便提示学生要注意的问题,当然这些细节都要在准备案例的时候设计好。并不是所有案例演示都要按着相同的套路来讲,要注意随机变化,如果有学生提出新的疑问,可带领大家讨论解决。也可以将一些细节问题留到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时候,由学生提出来时再解决,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努力探索,钻研的精神。

4.学生练习

经过讨论,教师演示,学生对要做出的图像效果已经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两种教学方案。一种是对于稍复杂的案例,直接让学生按老师的演示来做。一种是留一个稍有区别的案例作业,让学生“比葫芦画瓢”,理解知识的变化性。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先作完的学生会有成就感,能带动周围的同学积极完成作品。二是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解决,否则问题会越积攒越多,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三是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遇到的困难,还可总结出学生的薄弱点,提高下次教学的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经过案例准备、案例引入、案例演示和学生练习阶段。前两个阶段是准备阶段,后两个阶段是学生的接收阶段。准备阶段的精心设计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

二、实验案例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作用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案例实施”已经掌握了很多命令的运用。但是仅仅熟悉Photoshop中各个命令的运用、Dreamweaver中标签的特点,并不能完成一个好的作品。这样的话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实验案例,来提高学生综合问题的处理能力,使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更灵活。实验案例对课堂教学具有巩固作用,是案例教学法的一部分。以课程中的第八单元“路径”内容为例,综合性的案例是制作一个鼠标车,作品中包含了图层操作,背景颜色调整,灯光效果的设置,图形调整,钢笔抠图等多项知识点。效果图的界面非常吸引人,涉及的知识都是曾经学过的,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多同学制作出了西瓜车,房子车等非常有创意的作品。综合性案例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复习了旧内容,还增加了成就感,是案例教学法重要的辅助部分。

三、教学效果检验

这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一个简单网页设计,界面的效果图要求使用Photoshop独立创作完成。我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外包)专业2011级、2012级学生的《静态网站设计》课程实施了案例教学法。实施前的2009级,2010级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66.7分,实施后稳定在72到80之间;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85%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并且约40%的学生的作品有创意,界面设计合理,颜色搭配得当,网页整体效果好;对考核方法也进行了改革,改为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实践成绩占30%,理论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综合效果比前几年未实施案例教学法有很大提高。

四、总结

第5篇: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药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即属于基础医学,又属 于临床医学。针对药理学的课程特点,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病例教学模式引入到药 理教学中,应用病例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即培养了学生基础理论与临床疾 病相联系的药理思维品质,又掌握了隐含于病例背后教材上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训 练和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灵活运用药理学基础知识的能力,避免了基础知识与临床用 药脱节的弊端。在培养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指导其治疗疾病的实效性方面起着极大的促进作 用,为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将我们病例教学法的实 践效果作一综述。

1 设计教学程序

应最大限度地达到基础与临床、疾病与用药相结合,并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可操 作性原则。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符合学生认知、会用的规律,在认定目标后组织学生分析讨 论,确定用药方案,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等环节。

1.1 精选典型病例 用作病例教学的资料来源应为临床典型病例,且具有代表性,所选病例要与当前讲授内容密 切相关,选择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将学生在实习中或毕业后的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和要 解决的用药难题或临床上常见的用药误区,作为病例教学的重点。用做教学的病例要严格筛 选,所采用的病史资料要吻合本次教学内容,尽可能选用典型病例,使其病例分析能始终贯 穿于课堂教学中。

1.2 评估与完善 对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系统分类整理和评估,运用掌握的医学知识思考病例。如果病例过于 复杂深奥,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病例过于肤浅,不能体现病例教学的目的,必须注意 避免病例资料与教学内容偏离现象,把筛选的资料分类撰写出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病例 ,内容力求精练、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能反映教师组织教学的意图,在病例中设计相关 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探讨。

2 教学过程

提前将病例及相关问题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对本次内容做适当预习,在教学中采用多 种方式实施病例教学法,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分别采取“后续式”展开病例、“ 倒叙式”展示病例和“插入式”展示病例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内容需要 ,设计运用病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总的方式,教师再针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启发,并根据学生 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总结、纠正偏差、补充完善学生制定的用药方案。

3 教学效果

病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与师 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学生能主动学习,认真查阅资料,充分准备病例分析材料,小组讨论积 极踊跃发言,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普遍认为此教学法 优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

4 体会

病例式教学法是围绕病人的病情发展、临床症状等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临床思维、积极思考 、探讨出充分的理论依据,解释临床上不断变化的症状表现得出准确判断,这样有助于发展 临床辨证思维能力。

第6篇: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观察法;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意义

一、引言

观察作为人类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知心理学作为研究人如何觉知、学习、记忆、思维和决策的一门科学,是继行为主义之后心理学的第。它在承继过往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形成了以反应时测量、口语报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独特研究手段,而作为心理学研究古老方法的观察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何在呢?

二、观察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历史地位

心理学作为一门中间科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孕育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观察法在两者对心理学的探讨和研究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科学对心理学的探讨以哲学心理学为主,其研究心理学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和思辨,观察是思辨的前提,也是检验思辨结果的手段。自然科学对心理学的探讨主要以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为代表。其中生理心理学在探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中自然离不开观察,而以韦伯和费希纳为代表的心理物理学在发现感觉阈限和对数定律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观察。

认知心理学是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来探究人的认知过程。其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源远流长。对认知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始于构造主义学派。冯特认为对认知活动的研究就是分析感觉的基本要素。构造主义研究认知的方法是内省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省法乃是观察法的一种变式,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自己,后者的对象是他人,但二者在基本原理上一致。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客观行为。因而,作为研究意识活动主要方法之一的内省法也被拒之门外,但观察法仍然是行为主义研究心理活动的客观方法之一。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探讨主要表现在对知觉的研究上。格式塔心理学以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为其主要哲学基础,其方法论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

三、观察法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地寻找信息、接收信息并在一定的结构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自我观察是口语报告法的核心,研究者探究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基础是被试出声报告的材料,而出声报告材料的准确性取决于被试自我观察的水平。

反应时测量法同样离不开观察。反应时测量法中,无论是实验的主试还是被试,都需要进行观察。被试需要对特定的刺激进行特定的反应,而主试则需要观察被试对刺激的反应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最后,对于实验得到的数据同样需要主试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脑成像技术得以应用于人脑的认知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当中,并促使认知神经科学的诞生。脑成像技术的应用使研究者的视野得以向微观层面延伸,研究者可以通过相关的仪器设备直观地观察到认知活动的生理机制,更深入地研究认知活动的结构与功能。

此外,近年来兴起的生态学研究取向对于在实验室中进行的认知心理学研究结论持怀疑态度,强调要在自然情景中研究人的认知活动。在自然情景中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观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自然情景中的认知研究需要准确地描述认知,这离不开科学细致的观察活动。

四、总结和展望

无论从认知心理学的历史渊源,还是从当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进展来看, 观察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尽管当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观察无处不在,但是研究者往往将其视为一种辅工具,甚至将之视为维持日常生活的普通观察,并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以重视。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迈向生态化,它同人类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相信观察法也会受到更大的重视。

参考文献:

第7篇: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为了能够使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各种质量搞上来,而利用一些必要的管理形式及方法,使教育活动达到预期希望值的过程称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本文章通过研究、调查得证论述根据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思想,改革教学管理形式,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内容和机制体制,深层更新,大力提高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对于我国而言现在正属于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阶段,也是进步的瓶颈期。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很难进行突破,怎样进行更合理的改革是接下来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治国的根本方针,如果把科学发展观运用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时其更加完美的融合让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有效的提升我国人才质量。[1]对于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据的位置和指导思想,本文加以陈述。

一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客观存在的基本规律就是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更好诠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基本的治国方针,其中反映了我国现处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整改的意见。对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如果能将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融合进行整改,势必会对教学质量有着本质改变。以科学的指导方针作为改革的基础将会是高等教育管理上的一大新的创举。为了能够使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各种质量搞上来,而利用一些必要的管理形式及方法,使教育活动达到预期希望值的过程称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其中包含:专业建设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育质量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中心内容,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改革根本任务就是对于人才培养,以更好的完成创新教育及教学质量改革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方针进行的改革应从其包含的问题入手。

二对于教育教学宗旨的整改问题

对于教育教学管理来说,最难的问题就是管理,很简的两个字具体实施起来却有着很大的难度。面对高等院校的管理更是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人才,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依据正确、科学的方法,不能盲目的实施想要进行开展的工作。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而言这是唯一的路径,过程中需要教育管理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和升级改革内容。对于社会所需要高等学校人才的要求做到充分了解,随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整改,与其保持同步,是如何更好的进行彻底改革的科学依据,改革的步伐应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开展。[2]

(一)不断增强关于学术的管理思维意识

对待专业的学术人才要重视对待,大力吸取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于人才要采用特殊事件特殊处理。从而保证人才的聚集不流失,对其要设立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不能懒散消极。在高等院校中进行改革时一定要郑重强调教学管理工作将要发生改变的重要内容及改革过后应当如何具体实施才能逐渐提升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必要时应该聘请专业的管理技术人才对教育教学进行统一整顿、改革及管理。防止在改革过程中发生“换汤不换药”的局面。杜绝大力整改过后依旧是一场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面子”工程。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大办事力度,适当的施加改革压力,确保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顺利进行,保证对于日后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不断增强、开放管理意识

对于管理者来说应该做到被管理者能够自主的进行管理。要求被管理者的思想觉悟迅速提升,被管理者不能只依靠别人的管理,应该时刻自我监督及自我调整。全民性的进行管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管理工作,只要提出的理念符合教育教学管理理念都应该被采纳接受,只有开放了管理大家才能尽快的提高管理意识。我国的教育管理系统属于构成部分过多、职能机构不完善和管理人员过于饱和’,并不是单一的决定能够完成的,其本身就是一个应当是全透明的模式,对于被管理者应当能够清晰地了解所管理自己的体系属于什么样的、是什么样的人在进行着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全体都能进行参与。[3]

(三)不断增强民主管理意识

我国推行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应该推广应用到现代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在教学决定、教学计划、教学执行、教学检查等全程都存在民主化,执行民主决定,科学合理的进行搞笑的教学教育管理,逐渐完成民主与法治相融合。

(四)树立国际标准的管理思想

在针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整改问题上我们应当坚持本土的指导方针为根本,加入国际标准为辅助,修订出即属于中国独有的管理方法又能和国际管理方法接轨的标准体系,在完成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有符合我国的特色,整理出最具优势的管理模式。

(五)建立现代化管理意识

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一定要有时代特色,依据以时代同步发展,不断更新改革内容,创新手段、保持优越性。

(六)树立科学发展管理思想

为了建立能够体现公正、公平的管理,要找到符合这一精神的方法是很艰难的,而可持续发展管理创造的就是拥有持续稳定的管理环境,从而完成能够高效率管理整改。[4]

三对于管理体系的修改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大力打造积极、自主独立又能够以学生和老师作为管理改革的核心地位,组建具有现实社会竞争力、激励的体制,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要求一定要体现管理的清晰度、具有的科学化、采取的全名参与等特点。将传统的管理模式改为弹性模式进行,将目标型定为基本的管理方式。采取的主转变应由民主化、导向化代替行政化、控制化,管理方法必须要以多种形势完成开展和注重网络的参与。[5]应该做到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对于教学提供高效的保障措施。高等院校应该尽快完成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执行、监管和网络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建设内部完整、紧紧相连、整体合理得教育教学体系。加速完成决策系统,建设决策中心,修订年度工作计划标出工作重点,作好教育发展的规划。与此同步进行对教学的宏观指导工作、决策验证、查询指导作用。对待教学管理与保障机构中管理职能要清晰、工作明细要确立,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执行系统。修补教学工作中监控系统的不足,建立立体化的监控体系,严格要求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试评估等。在整套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中,一定要注意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的配合与协作、互动与联系。应该建立严格却又能够灵活应用的教学管理制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展示自己,为学生打造充足的发展空间,调动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作为老师要尽到主导主导者的义务,把传统的刚性模式转为弹性模式,更好的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允许学生对于主讲老师进行选择,在课堂采用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以此增添学习上的兴趣,对待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修改,允许跨专业学习、学习感兴趣的科目、缩短学习年限、跨年级选课,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将课程进行分层次学习,学习的板块可由学生自行选择,给予学生可以选择想要学习的范围,对于学生放手管理制,让其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将重点放在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上,对教学实行全方位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效果等。有效的调整教学工作。通过新改革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建立,更好地巩固竞争及激励制度,充分激起老师和学生教育、学习的积极性。针对院校的改革进行制定目计划、建立目标,所有的教学都向培养高质量人才靠近,对于优秀的教育者和学生进行奖励和重点培训。[6]

四结语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的指导方针为一切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好的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一切工作的原动力。[7]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振兴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以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掌握当前现状经过认真分析,建立高等教育教学“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理念,通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我国当前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为祖国培养更多出色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2]姜文,苏靓,崔庆玲.十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述评——以2001-2010年数据库为样本的统计分析[J].高教探索,2011,4(11):159-160

[3]李素敏.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5,,4(30):134-135.

[4]刘素华,朝克.基于内蒙古支柱产业需求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网络财富教学前沿,2015,6(29):233-234.

[5]玲玲,高娃.内蒙古高等学校蒙古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3):333-334.

[6]朱苏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一般地方高校的发展路径[J].教育与经济,2016,18(3):284-285.

第8篇: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习日语 听解能力 听力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72-01

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随着愈加频繁的国际交流,各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大,在这种形势之下,我国涌现出大批的日语学习者。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其中,听力是日语学习者掌握日语学习要领的前提,在整个日语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许多高校设置了日语听力课程,以此加大对学生听力方面的培养。

1 对初步日语学习者,日语听力的教学重点

对于刚开始接触日语的学生而言,先通过听,再进行模仿发音,对于日语学习者,最忌讳的就是仅凭臆想或者跟着感觉来发音和记忆。在日语教学课堂上,作为教师必须保证自己发音准确,此后以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指导学生发音,并针对学生发音错误进行指导,反复让学生进行发音练习,一直到发音准确且较为自然为止。听力教学的初步阶段,教师应从假名着手对学生进行听力练习,让学生分清长短音、拨音等,然后让学生通过听发音简单的单词,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词语的发音特点和变化,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开始模仿发音。学生通过听力练习这样一个过程,便能够正确的发音,从而为后期的日语学习作了铺垫。

此外,语言环境对于日语听力练习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在日语听力课堂上,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尽量避免发音错误、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以免学生进行模仿并记忆下来。在后期的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尝试从简单的单词过渡到文章和对话的练习,在开始的时候,学生尽可以放松的状态去听,这主要是通过营造语言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感,这对于提高学生听力非常重要。

2 日语听力课程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听力作为日语学习者必学的一项技能,是学会说、读、写和译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和英语一样,针对听力也设有日语听力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利用各种媒体设备的声音功能,再辅以老师的发音指导,对学生进行听力方面的练习。在日语听力课堂上,学生由最开始的词语练习,到后来的句子和文章练习,在保证发音规范的前提下,听清录音机所播出的日语内容,使其语感得到培养,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学生便可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听清老师所讲解的课本内容,甚至能够与老师进行对话和交流。对于日语学者而言,熟练使用日语进行日常交流是他们学习的目标,而日语听力课程则能有效地规范他们的语言习惯,从而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

3 基础日语听力教学方法

3.1 营造良好的日语听力氛围

从我国高校的日语本科专业课程安排来看,为了在短短的四年之内,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交流能力,将日语教学重心放在基础日语上面,而听力课程则相应地减少了。面对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将基础日语和听力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逐步增加听力课程,保证学生在初学阶段,便能够得到全面的日语听力教学。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确保学生所听到的日语规范、准确、纯正。当然,仅仅依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的日语教学不应当只局限于听力课程上,而应当面向所有的日语课堂,从而为学生练习听力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使他们的语感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此外,聘请日语外教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与日本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从而能够更加自然地说出日语。

3.2 让学生学会听取关键词

日语与我们的母语相比之下,学生对于其的接触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再加上日语语速比较快,极易丧失耐心,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事实上,对于日语而言,我们自己在讲话的过程中,简单运用几个字就可以将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而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听取其中的关键词即可。因此,在日语听力课程中,教师在表述一句或者一段话的时候,要着重强调其中的关键词,并对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听取关键词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一种听关键词的习惯,那么在以后的日常交流中,学生便会具备快速分析的能力,从而运用联想、排除等弄清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此外,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分清日语与汉语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在教导学生听取关键词时,提醒学生不要忽略日语的思维方式、语序排列等,在一整句话听完之后再作判断。

3.3 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有趣情境

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来说,让学生不断地“听”,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和抑制情绪。对于日语而言,在日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内容比较枯燥乏味,语调缺乏生机感,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信息媒介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听力可以选择的练习途径和媒介也日渐增多。在这种形势之下,不论是富于娱乐色彩的动漫、电影等,还是话题比较严肃的社会新闻事件等均可以作为听力教学的素材和方法,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日语听力练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此外,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声音、图片、影像等功能,可以创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享受这些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练习听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可视听力材料越来越多,且内容愈加广泛,通过采用这些可视听力材料,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更能够真切地体验日本文化,在此过程中,学习日语知识,那么在遇到理解比较困难的日语内容时,之前积累的日语知识便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大大提高了“听”的效率。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可以起到加强学生记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这些台词进行灵活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听解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日语听力课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日语能力的提高、进行流畅地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语听力练习主要是针对音频信息而言的,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其进行听取、整合、分析等,在听力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要只注重讲解,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增强教学效果,必须学会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应当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这在学生脱离课堂且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琨.大学日语听力教学之我见[J].东京文学,2011(9).

[2] 陈荻.关于日语专业听力课设置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1(4):115,130.

第9篇: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素质 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各学科教育中熏陶,渗透。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风气,教师要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把孩子培养成心理素质健康、健全的人才,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学会社交技巧,把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

一、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重要性

1、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他们学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为个人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所以要防止不道德行为的出现就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2、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现代教育要由传统的教育改为启发式的教育,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要做到这些观念的转变,首先要从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出发,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在行动上的自觉性,使学生在追求中不断进步,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3、有效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分看重学习,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忽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出现情绪紧张,焦虑,恐惧的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都要给予心理方面的指导,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的可行方法

1、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理

自信一小步,成长一大步。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坦然面对生活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树立伟人榜样。通过认识自我培养自信,给小学生讲一些伟人的故事,比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等等,使学生树立顽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2)能力锻炼。通过挑战自我培养自信,比如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自己做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锻炼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3)培养集体观念。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作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工作。让学生明白荣誉凝聚着全班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让学生知道他是集体中的一份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转贴于

2、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

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场所,也是学生交往,娱乐,成长的场所。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多举行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有集体归属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心情的好坏对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对身心健康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但能提高人体的各种活力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逐步培养学生宽阔的心胸和豁达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情商、坚强的意志,鼓励学生敢于展现自己

情商即情感智商,情商的高低是对自己情感,情绪等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挫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若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对待,必定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样不仅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还会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危害身心健康。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恢复自信,使其朝着我们预定的方向发展。

每个人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然而通向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只有那些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事实证明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仅与智力有关,更取决于坚强的意志。能否具有丰富的人生,取决于心理素质,看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人生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让他们树立崇高的目标,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使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很好的实现。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接受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平常多举行一些文艺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己,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体现。

4、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注重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通过阅读书籍,举办一些文化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快乐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2)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创建各种活动情境在行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5、教师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首先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生活中勇于表现自我,并适时提供一种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