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商务是新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简称EC)可定义为: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从狭义上讲,电子商务可定义为: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的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上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优势在于消除了商务伙伴之间的时空差距,将各个企业独立存在的信息以最便捷的方式连结在一起,从而真正建立起一种贯穿于企业之间的协作,以此获取利润和市场份额的最大化。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贸易运行机制的革新
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以信息交换为媒介的网上虚拟市场,形成新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
1、电子商务中,产品和服务的表现都是数字信号,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界限变得模糊,同时电子商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改变了偏远地区的公司在传统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下难以克服的区位劣势和竞争劣势。
2、世界市场上的信息充分性进一步增强,因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世界市场垄断进一步削弱,市场机制将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电子商务下快捷的信息流动,减少了国际贸易交易的不确定性,校正世界市场发展的盲目性,为减少国际贸易决策的时滞和失误创造了条件。
二、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方式的转变
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新的国际贸易运作模式。在国际电子商务中,交易各方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通过直接面谈方式或当面交换方式来达成和进行国际贸易交易。电子商务采用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是一种创新的国际贸易方式,它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2、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也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实现对以纸质贸易单据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改革,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既可节省大约90%左右的文件处理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还可节省利息开支,成本优势十分显著。纸质文件的处理工作带来的问题是:错漏多、效率低、费用大。电子贸易恰好可以克服这一障碍,为企业节省开支。可见,电子商务的确可以帮助国际贸易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实现国际贸易管理的数据的电子化、信息的实时化和效益的规模化,提高国际贸易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形成新的国际贸易管理模式,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三、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贸易营销
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创新,产生新的市场营销形式一一网络营销。与传统的国际营销方式比较,国际贸易网络营销的主要特点是:
1、网络互动式营销。电子营销帮助企业同时考虑客户需求和企业利润,寻找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满足客户需求最大化的营销决策。网络互动的特性使客户真正参与国际贸易营销过程中来成为可能,客户在整个国际贸易营销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客户的参与选择主动性得到加强。在电子商务中,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密,甚至牢不可破,这就形成了一对一的营销关系,这种营销关系无疑是高效的。
2、网络定制营销。随着企业和客户相互了解的增多,销售信息将变得更加定制。电子营销的发展趋势是将大量销售转向定制销售。一些大跨国公司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网络提供这一服务,比如戴尔公司的网络销售无疑是成功的。
3、网络营销与工业化时代的营销有显著区别,传统营销中最常用的是两种促销手段:传统广告与人员推销。网络营销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网络营销的主动方是客户而传统营销的主动方是企业。网络营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遵守“网络礼仪”的同时通过对网络利益的巧妙运用从而获得一种微妙的营销效果。
四、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宏观管理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将给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国际贸易的管理带来新的要求。根据已有实践,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的国际贸易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实行出口招标,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可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企业投标资格的确定;可以及时检查、跟踪、反馈、调整招标商品使用情况,有效提高国际贸易管理效率;可以实行对招标商品配额的动态管理,解决配额使用不高的问题;可以实行网上抽查,取消违规企业投标资,使同等数量的商品的卖价和出口额增加,规范贸易秩序,净化经营环境。
2、实行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这将是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使政府行政管理上一个新的档次,有利于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增强透明度,减少腐败。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许可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实行全面的进出口许可证核查,这样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3、海关管理的电子化和企业电子报关。对于我国海关来说,开展电子商务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二是提高进出口企业的办事效率,给企业提供方便,同时杜绝逃税现象。
4、电子商务与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是国际贸易中某些商品进出口时的必须环节(法检、废物进口等),它与外贸经营单位、运输部门、银行、保险、出口商品生产企业以及国内外其他检验机构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检验检疫的信息化管理也提高了管理效率,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通关时间。
[关键词]
国际贸易理论;市场选择;差异产品;同质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到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再到新贸易理论,市场类型从完全竞争走向了不完全竞争,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我们统称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到新贸易理论我们假设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类型。这种市场选择的变化与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一国要在国际贸易中获胜需要符合市场的什么要素呢?
一、市场类型与国际贸易各主体的福利水平
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中,我们研究的主体是国家,即国际贸易理论之下制定的政策是以一国是否福利增加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国家福利的增加是各主体福利的加总,国家只有所有主体福利加总起来净福利大于零,制定政策才是可行的。
(一)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各主体的福利变化
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产品是无差别的;每个生产者和每个消费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生产者进入和退出这个行业很容易,成本很低,即存在利润时有生产者不断加入直到利润消失,存在亏损时不断有生产者退出直到亏损消失,所以是一个盈亏平衡的市场类型;信息是完全的。
通常我们会认为消费者在完全竞争市场实现效用最大化,我们知道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主要取决于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数量增加,这取决于价格是否降低。同时消费者的偏好各异,就要求市场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而完全竞争的市场无法满足消费者福利增加的两个途径,产品的无差别和价格的不变让消费者无法提高其效用。
对于生产者来说,要实现利益最大化一方面尽可能减少竞争对手获取规模经济的好处,另一方面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力求产品有所差别,减少替代的可能性。这两个方面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都无法实现。
最后我们看一下国家的福利变化,国家从长期来看追求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技术进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无法获得更多的利润,也不可能实现资本的积累用于技术创新,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我们知道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的。
完全竞争市场上国际贸易各主体都无法实现福利改进,因而市场的最终选择不会是完全竞争市场。
(二)垄断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各主体的福利变化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的差异性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这种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相互之间具有较高的替代性;消费者的效用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多样性;厂商在提供多样性产品和实现规模经济之间寻求平衡;大量厂商的存在,市场是竞争的,单个厂商在单个品种上又区别于其他厂商的其他品种,所以又是垄断的。
垄断竞争市场上消费者最大的满足来源于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垄断竞争市场有很多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包括国内和国外的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既有差别又相互可以部分替代,消费者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可以通过多种选择实现个性化的偏好的满足。就这点来说,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消费者同时也希望消费的产品价格可以不断降低,增加消费的数量组合从而增加效用,但垄断竞争的市场因为每个生产者生产数量有限,难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规模经济,价格因产品的特性高低不一,所以消费者效用的增加有部分受限。
对于生产者来说,力求在规模经济和提供多样性产品之间寻求平衡点,国际贸易解决了国内市场规模有限的问题,让生产者可以追求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随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生产者全球扩张的同时也意味着各生产者拥有的市场份额有了明显差距,少数生产者逐渐在竞争中拥有了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这样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下少数生产者追求走向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所以长期动态来看,成熟产品成熟市场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不是生产者的最终选择。
国家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向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让更多生产者在市场中拥有各自的生产空间和少量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市场呈现一定的活力,这是国家提高福利水平可以选择的市场。只是在国家层面竞争中,这样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无法转变成竞争优势,国际贸易更需要规模大,竞争力强,具备多种因素(比如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六因素)的产业才能成为一国的支柱产业,而支柱产业的主体是少数几个寡头企业的支撑。
(三)寡头垄断市场与国际贸易各主体的变化
寡头垄断市场的主要特点:少数生产者控制着市场的绝大部分,每个寡头进行决策时都要考虑其他寡头可能做出的反应,不管是产量的变化和价格的调整都会引起其他的寡头的反应,从而给作出决策一方又带来新的变化;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差别较小,技术条件相同,更多的差别来源于外观设计方面。
消费者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可以消费相对信息公开透明的产品,因为寡头企业比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更多,寡头企业更注重品牌的良好塑造,寡头的规模经济让产品价格不断降低,让消费者可以消费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福利水平,但寡头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也让消费者的选择减少,减少部分福利水平。
活跃的市场应该有新的生产者不断加入,不断有生产者被淘汰。但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几个寡头会形成一定时间的均衡垄断,几个寡头拥有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其他生产者很难在同一平台形成竞争的压力,所以对寡头来说他们获取了规模经济的好处,但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市场的竞争。
对国家而言,重大革新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基本是在公司层面完成的,这些公司是具有一定垄断能力的跨国公司,国家与国家在国际贸易的竞争其实就是公司与公司的竞争,所以国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依托这些寡头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国家出台的保护贸易政策会更大程度地有利于寡头企业的利益。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说明寡头企业如何得到政府的补贴等等。
寡头垄断市场一方面有利于少数几个生产者获取最大程度的规模经济,通过资金积累不断技术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也为国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把产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国家层面的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对其他生产者形成不利的竞争格局,新的生产者和规模小的生产者很难在竞争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消费者的选择也有所限制。
二、新贸易理论下的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新贸易理论研究市场类型从完全竞争市场演变为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综上分析,完全竞争市场各福利主体的总和是最小的,而针对不同的国际贸易主体在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福利总和因产品特性和市场格局不尽相同,两种市场的同时存在产生了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和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一)垄断竞争: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包括垄断竞争的市场、寡头垄断的市场、完全垄断的市场,由于完全垄断市场的固有特点,其效率的低下和各国反垄断法的限制,我们排除在外,那么新贸易理论就剩下了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更接近垄断竞争市场类型。
垄断竞争形成的关键是产品差别。这种差别不是指不同产品之间形成的差别,而是指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的某些差别。这种来源于同类产品的差别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主观差别主要来源于生产者内在品质即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客观差别主要来源于营销手段比如广告产生的影响、企业倡导的文化氛围、产地的不同等方面给消费者带来感觉的差别。现实当中我们很难准确签定产品差别是主观还是客观的。比如宝沽推出的洗发水包括海飞丝、沙宣、潘婷、伊卡璐和联合利华的力士、旁氏等之间的区别那些是客观的,那些是主观的。它们在功能、包装、服务、外观、营销手段、配方上都存在差别。
我们知道,假如产品是同质的,产品相互之间的替代性是很强的,接近完全可以替代的关系。如果替代弹性介于零与无穷大之间,证明产品已不能完全替代只是部分替代,产品就不再属于同质产品。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垄断竞争市场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格局
现在我们假设两个国家的所有厂商技术条件相同、需求条件相同、每个厂商只生产4-品种,即厂商数目与品种数目是一样的,该行业投入要素的总量保持不变,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在国际贸易之前,两国国内的市场规模是有差异的。在MR=MC时,形成均衡的条件下,厂商数目和每个厂商的产量固定下来。假设用M表示市场规模,q表示每个厂商即每个品种的产量,所有厂商均分市场份额,n表示品种,那么市场规模M=q×n。市场规模越大的国家,拥有的品种越多,每个品种的产量越高,市场规模小的国家,拥有的品种少,每个品种的产量也少。
现在两国开展国际贸易,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A国需要九个品种,每个品种需要188件,市场规模就是1692件,B国需要22个品种,每个品种需要3116件,市场规模就是68552件。现在我们通过图形1来进行分析。
假设A、B两国的RE曲线完全相同,从图1中A国的市场规模我们假设是1692件,B国的是68552件,在国际贸易之前,A国的消费者只能消费来自本国厂商的9个品种,每个厂商只能生产188件,B国的消费者消费来自本国的22个品种,每个生产者可以生产3116件,国际贸易之后,两个国家变成一个大的市场,市场规模扩大,如图的w点决定新的市场规模是qW×nW,对A、B两国来说,每个国家的消费者可以消费来自本国生产者提供的产品,也可以消费来自外国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同时,两国之间会存在部分商品的重叠,两国重新布局生产,品种将在22个(至少要多于大国的品种,否则大国消费者减少了品种的选择,不符合国际贸易增加效用的假设)和31个(两国品种之和)之间确定,假设品种可以相互完全替代的有3个,A国生产者国际贸易之后只生产6个品种,B生产者国际贸易之后只生产19个品种,两国生产者都减少了品种,从而每个品种的产量都可以增加,同时两国消费者消费品种的数量A国从9个品种变成25个,B国从22个变成25个,很显然,国际贸易使小国增加的福利更明显。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因为进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国消费者都增加对产品的更多选择,同时因为各自减少厂商(品种)数量,更容易获取规模经济,从而带来成本即价格的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实现了均衡和福利的增加。小国因为国内市场规模的小,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容量,通过减少品种而实现在少数品种上的规模经济。
(二)寡头垄断: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寡头垄断市场上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市场格局。
现在我们把西方经济学中的古诺模型的分析运用于两个国家之间如何开展国际贸易的。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B,两个厂商H、F,H是A国厂商,F是B国厂商。在国际贸易之前,A国的某一行业被厂商H完全垄断,B国的相同行业同样被F厂商完全垄断,现在开展国际贸易,两个厂商拥有相同的技术水平即生产的产品没有品质差异,两国的需求条件也完全相同。
【关键词】 知识产权;“337调查”;对外贸易;管理
美国337调查源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简称ITC)对不公平的进口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的做法。实践中,“337调查”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侵犯美国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专有权的行为。与“两反两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一样,我国已经成为美国“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自1986年遭遇第一起“337调查”以来,至2009年底我国已遭遇100起“337调查”,被调查的行业主要涉及机电、化工、轻工等,其中机电产品占绝大部分。2010年4月15日,应美国索尼公司申请,美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正式对显示设备(包括数字电视和显示屏)启动“337调查”,最终确定中国、美国、香港、台湾地区11家企业作为本案的强制应诉方。这些企业被指控对美出口或在美销售显示设备共侵犯索尼公司10项专利号,一旦被美国最终裁定存在侵权行为,将被ITC排除令和禁止令。
一、美国“337”调查的主要特点
美国“337调查”有四个主要特点:(1)立案门槛低,与反倾销不同,侵权行为是否对美国产业造成损害并不作为判定违法的依据,指控方只要能证明进口产品有侵权事实,美国国内确实有相关产业即可认定。(2)案件进展快,与一般知识产权诉讼不同,“337调查”通常在12~15个月内结案,涉及相同案由法院审理可能需拖延3~5年。(3)处罚手段严,“337调查”的裁决包括有限驱逐令、无限驱逐令和制止令,不仅被诉企业的相关产品不得进入美国,其他所有涉嫌侵权产品也将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不分来源地及是否被诉。(4)应对成本高,一起专利权利主张数目多、技术事项复杂程度高的案件,应诉费用可高达上百万美元,如果被诉企业与申诉方达成和解,也需被迫支付高额的专利许可费。“337调查”没有确定的救济期限,除非ITC认为侵权情形已不存在,否则处罚措施一直执行。基于以上原因,“337调查”经常成为美国企业限制和打击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
二、我国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当前,我国加速推进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以福建为例,2009年全省机电产品对美出口47.35亿美元,占对美贸易额的43.66%。不过,我省相关产品的专利申请数量还较少,2009年福建省国内专利申请量17559件,占全国的2%,海外专利申请仅143件,占全国的1.79%。同时,我国部分企业仍在走以模仿为主的发展之路,缺乏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强,很容易遭受类似于美国“337调查”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影响,建议企业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重视创新,加大研发,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日常经营管理,强化企业主体意识,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积累。密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联系,形成产业专利联盟,巩固行业技术力量防御竞争对手的专利战。
2.建立知识产权情报分析机制,从产品研发、专利申请、专利管理、专利布局、市场分布、了解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等各个环节出发,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重视专利检索,及时在主要出口市场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依法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3.明确法律责任,提高贸易保护意识,对于贴牌、代工方式出口的外贸企业,应注意下单的外商是否拥有该产品的商标、专利、著作权等权利的证明文件。在签订外贸合同中,应有知识产权相关条款,规定如果因知识产权问题发生纠纷而发生损失,责任概由委托加工方负责。
4.积极参与应诉,争取有利的诉讼成果。在诉讼过程中,注意掌握应诉策略,在己方理直气壮的情况下,积极抗辩对方知识产权无效(我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无汞碱性电池337案的最终胜利);在产品有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技术的情况下,科学制定短、中、长期的和解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我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应对复合木地板337案时即采取了这种策略)。
5.联合应对,形成合力。涉案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联合应诉,可全面、及时地收集案件证据,增强诉讼话语权和谈判筹码,并可分摊应诉费用,提升在诉讼战中的博弈优势。
参考文献
(1)以英语为外贸交流媒介。商务英语函电是以英语为交流媒介进行外贸信息传递一种商务信函。在外贸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语言表达既正式又言简意赅,既专业又得体。
(2)与国际贸易息息相关。商务英语函电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等紧密相联,而且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询盘、报盘、还盘、下单、签订合同、货物运输等被广泛地运用。所以一个合格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应该系统扎实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
商务英语函电在外贸活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活动日渐频繁和复杂,外经贸人才实现有效业务沟通的实际能力已成为许多外贸企业考查职员和招聘新人的标准之一。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外贸实践活动对外贸业务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作了如下归纳:
(1)外贸业务工作中常存在的问题
1)预算与实际相差较大。做贸易前一定要计算好一切费用,选好贸易术语,最后再签定合同。但如果是刚接触外贸行业,很容易在还没有调查进口商所在地市场的情况下,就先去工厂进货了。如果工厂角色也没有做好预算,草草就签订了合同,那么可能出口商和工厂都会亏损。2)填单信息错误。对于外贸业务新手,刚开始由于没有接触过各种单据,所以在填单据的时候会感觉很麻烦。再加上好多单据也有相同的部分,如果没有掌握各种单据的填写方法,容易在制单中出现疏漏。等得到订单之后,才发现生产单与客户感兴趣的产品订单有出入,达不到客户的要求,量小的话,客户会直接扣款。量大的话,客户会全部将货物退回来。最终由于制单引起的问题,所有的一切费用和损失都将由卖方自己承担。3)产品的验货与出货问题。在大货快要完成的时候,有些客户需要验货。有的是验尾期,有的是中期和尾期都要验。验货人员都会很仔细、很专业,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会挑出来,很多都是大货的时候外贸业务员说的问题他们都还会再犯,以致验货不通过,然后拿回去返工,再申请验货,直到验货通过为止才能出货,但是这期间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出货的时间,所以说有些时候碰到很多在验货时发现的生产问题,验货一直不通过的话也会很棘手,因为到时出货都是问题,出不了货的话,就要被扣款。
(2)解决方法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发展
新经济时代,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基于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活动,国际贸易也出现了网络化趋势。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无纸化交易、成本低、快速、便捷等优势,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贸易方式。世界各国、WTO和世界其它一些经济组织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极为关注,因此探索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子商务是新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可定义为: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从狭义上讲,电子商务可定义为: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的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上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优势在于消除了商务伙伴之间的时空差距,将各个企业独立存在的信息以最便捷的方式连结在一起,从而真正建立起一种贯穿于企业之间的协作,以此获取利润和市场份额的最大化。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贸易运行机制的革新
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以信息交换为媒介的网上虚拟市场,形成新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
1、电子商务中,产品和服务的表现都是数字信号,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界限变得模糊,同时电子商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改变了偏远地区的公司在传统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下难以克服的区位劣势和竞争劣势。
2、世界市场上的信息充分性进一步增强,因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世界市场垄断进一步削弱,市场机制将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电子商务下快捷的信息流动,减少了国际贸易交易的不确定性,校正世界市场发展的盲目性,为减少国际贸易决策的时滞和失误创造了条件。
二、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方式的转变
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新的国际贸易运作模式。在国际电子商务中,交易各方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通过直接面谈方式或当面交换方式来达成和进行国际贸易交易。电子商务采用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是一种创新的国际贸易方式,它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2、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也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实现对以纸质贸易单据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改革,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既可节省大约90%左右的文件处理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还可节省利息开支,成本优势十分显著。纸质文件的处理工作带来的问题是:错漏多、效率低、费用大。电子贸易恰好可以克服这一障碍,为企业节省开支。可见,电子商务的确可以帮助国际贸易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实现国际贸易管理的数据的电子化、信息的实时化和效益的规模化,提高国际贸易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形成新的国际贸易管理模式,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三、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贸易营销
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创新,产生新的市场营销形式一一网络营销。与传统的国际营销方式比较,国际贸易网络营销的主要特点是:
1、网络互动式营销。电子营销帮助企业同时考虑客户需求和企业利润,寻找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满足客户需求最大化的营销决策。网络互动的特性使客户真正参与国际贸易营销过程中来成为可能,客户在整个国际贸易营销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客户的参与选择主动性得到加强。在电子商务中,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密,甚至牢不可破,这就形成了一对一的营销关系,这种营销关系无疑是高效的。
2、网络定制营销。随着企业和客户相互了解的增多,销售信息将变得更加定制。电子营销的发展趋势是将大量销售转向定制销售。一些大跨国公司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网络提供这一服务,比如戴尔公司的网络销售无疑是成功的。
3、网络营销与工业化时代的营销有显著区别,传统营销中最常用的是两种促销手段:传统广告与人员推销。网络营销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网络营销的主动方是客户而传统营销的主动方是企业。网络营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遵守“网络礼仪”的同时通过对网络利益的巧妙运用从而获得一种微妙的营销效果。
四、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宏观管理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将给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国际贸易的管理带来新的要求。根据已有实践,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的国际贸易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实行出口招标,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可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企业投标资格的确定;可以及时检查、跟踪、反馈、调整招标商品使用情况,有效提高国际贸易管理效率;可以实行对招标商品配额的动态管理,解决配额使用不高的问题;可以实行网上抽查,取消违规企业投标资,使同等数量的商品的卖价和出口额增加,规范贸易秩序,净化经营环境。
2、实行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这将是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使政府行政管理上一个新的档次,有利于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增强透明度,减少腐败。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许可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实行全面的进出口许可证核查,这样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3、海关管理的电子化和企业电子报关。对于我国海关来说,开展电子商务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二是提高进出口企业的办事效率,给企业提供方便,同时杜绝逃税现象。
4、电子商务与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是国际贸易中某些商品进出口时的必须环节(法检、废物进口等),它与外贸经营单位、运输部门、银行、保险、出口商品生产企业以及国内外其他检验机构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检验检疫的信息化管理也提高了管理效率,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通关时间。
5、实现外贸企业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是信息的互相沟通和交流。国际电子商务的交易前期是交易双方通过因特网进行交流,洽谈确立,交易后期是电子付款和货物运输及跟踪。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电子商务的出现已经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可以预见,电子商务将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业务运作的主要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其在推动世界经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错过了电子商务的运用就等于放弃了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洪心. 电子商务概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国间贸易交往活动频繁,国际贸易地位也由此在世界经济领域得到提升。互联网的产生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世界,也催生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传统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为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文章结合新经济背景,从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新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新经济背景下,世界金融危机逐渐消退,国家积极部署“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基于此,国际经济形势面临诸多挑战。在新经济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渐突出。具体表现在,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我国外贸成本不断降低,贸易效率由此提升,同时有助于全面推动外贸企业在管理上实现创新,显著提高了企业国际竞争实力。然而,尽管如此电子商务也为国际贸易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例如,要实现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掌握好电子核心技术。电子商务在我国贸易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举足轻重,必须满怀勇气和信心来积极应对各类挑战。
1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分析
1.1电子化与数字化的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的首要特点是其电子化、数字化,这种特征使得商务交易活动环节较少,执行上也更加高效。电子商务通过依靠互联网作为通信手段,其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传输信息量大的特征,实现了快速高效的作业。其次,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在无人坚守的环境下自主运行,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征,较大地节省了交易的时间和成本。除此以外,电子流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流通的各个环节,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商务交易活动的执行效果。[1]
1.2市场贸易更具全球化和开放化特点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市场贸易更加全球化和开放化,这就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帮助实现更加公平化的竞争。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政府组织以及团体纷纷组成一个较大的市场。[2]这一市场跨越区域限制,及时准确地将商品和各类服务信息传递给所需要的组织和个体,从而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在这样一种模式运行下,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被打破,促使规模较小的企业同样拥有和大型企业同等机会的信息资源,促使市场竞争变得更加平等和自由。
1.3交易支付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交易双方在进行结算时则可借助电子商务过程进行。通过互联网完成支付过程,高效便捷,这就是通常我们称之为的网上支付。网上支付过程中,其各类资金和信息的核算都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完成,无论是电子银行、电子支付还是电子货币等手段都使得支付更加简便和快速。[3]
1.4企业处于虚拟和无形的状态下
通过电子商务的运作将企业置于虚拟和无形的状态之中,这样使得企业运作的风险较小,成本也更加廉价。当今社会,企业处于电子商务的环境之中,则其无须拥有实际的机构设置,同时也不需要进行固定经营场所的设计,在人力资源上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因为这一切的交易均能通过人及操作获得实现,帮助企业实现了运作风险小、成本低的特点。
2新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电子商务的应用大大节约了国际贸易成本
贸易成本作为影响企业利润比较关键的因素,其管理受到重视。因此,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均把改进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来完成。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其活动工序繁复,在寻求合作伙伴,进行商务洽谈时均会产生较大的成本。为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引入电子商务活动能够为企业成本的降低带来较大的机遇。调查显示,运用电子商务来从事国际贸易活动能够降低90%的文件处理费用。除此以外,电子商务也推动了企业资金周转,大幅减少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无形交易成本。[4]
2.2电子商务发展促使国际市场产生新变化
市场环境主要是指企业从事国际贸易所处的外部条件,市场环境的好坏对国际贸易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有效减少贸易摩擦,实现了国际贸易整个过程变得更加协调和顺利。除此以外,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推动了贸易增长获得新的突破。总之,电子商务的运用为国际市场环境注入了鲜活的生命。通过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将整个世界的贸易链接在一起,便利了信息资源的密切交流和互动。一来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创设了完善的信息市场环境;二来通过电子商务的整个过程为传统的中小型企业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以及规模等的限制,在实力上远远落后于大型企业,而电子商务很好地帮助小型企业克服了这一困难。
2.3电子商务的运用推动了企业外贸效率的提升
电子商务之所以能够提升企业外贸效率,其原因主要体现在节约了成本以及优化了市场两个方面。除此以外,电子商务的运用大大缩短了贸易周期。传统贸易模式下,贸易过程纷繁复杂,包括众多步骤和环节,交易时间和交易难度也随着提升。引入电子商务后,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省贸易过程的等待以及协商时间,推动着贸易环节能够在信息比较充分的条件下实现共同进步。除此以外,在电子商务的反馈环节过程中,也推动了外贸企业获得不断完善,通过不断修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能够较大程度地促进外贸交易的效率。[5]
2.4电子商务的运用有助于企业管理的创新
电子商务的运用很好地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创新。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子商务帮助企业交易方式获得创新。受到传统贸易模式的影响,其交易过程一般遵循取得订单、支付发票、发送提货单、办理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一系列流程,这种流程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耗费精力,成本高。而运用电子商务能够实现整个交易过程按照特定的法律和法规进行,信息网络的高效化实现了交易过程的高效。其次,电子商务的运用有助于国际贸易营销模式获得创新。在电子商务运用以前,企业进行海外市场开拓所采用的营销模式为建立服务中心,厂商对营销过程进行直接管理。在电子商务出现并运用以后,极大地开拓了海外市场,凭借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企业可以建立自身专业网站,还能够实现有针对性地选择自身所需要的目标受众,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营销的效率。除此以外,电子商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电子商务管理过程,国内众多企业能够接触世界各地的贸易对象,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汲取优秀的经验,从而获得共同提高。
3结论
总之,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结合本文,其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电子商务的应用大大节约了国际贸易成本;其次,电子商务发展促使国际市场产生新变化;再次,电子商务的运用推动了企业外贸效率的提升;最后,电子商务的运用有助于企业管理的创新。
作者:徐新奇 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参考文献:
[1]窦雯璐.新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24:198-199,210.
[2]侯亚男.电子商务对浙江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D].宁波大学,2008.
[3]张淑平.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国际物流是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的,它作为国内物流的延伸,主要是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所进行的,是货物的生产和消费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位移而形成的。从根本上来讲,国际物流产生的直接推动力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其发展直接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物流则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现代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现代国际物流降低了国际贸易成本
随着现代物流业中高科技的运用以及信息技术的进入,国际贸易的成本被大大降低,也降低了国际贸易的运转难度。由于现代国际贸易是在跨地区或者是跨国家之间的商品与服务的交易,在不同国家或者是地区之间的贸易环境存在较大差别,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方式也有较大差异,造成有的国家难以采用现代物流技术。但是,在现代国际物流下,由于物流设施和工具、集装箱规格、条形码技术等使用统一标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国际贸易变得更加便利,也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例如,在物流业较为发达的美国,其已经建立起了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从订单确认到发货仅仅需要两至三天的时间,从而说明现代物流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已经快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2现代物流多样化的运输方式促使国际贸易的发展
运输作为物流业体系的核心,其效率和质量都对物流系统的运转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而现代物流业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采用国际联运和分段运输两种方式。特别是自从国际联运运输方式产生以后,国际贸易变得更为频繁。在国际联运中,有一种最为重要的分支是国际多式运输,其主要采用多种运输工具进行混合型运输,主要特点在于更为安全、灵活和便利,主要以集装箱为主,在集装箱标准已经全球统一的情况下,其这种特点发挥的更为淋漓尽致。
1.3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了国际贸易联系
发达的国际的国际贸易也要求有更高技术水平的物流信息系统与之相匹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作为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表现,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交易信息量,增强了国家贸易信息的时效性,促使现代物流业向精细化方向开始发展。特别是现代物流业的高技术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系统基础之上,许多操作程序都需要有一个功能齐全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正因为如此,国际贸易中的物流运转周期变得更短,物流配送速度变得更快,国际贸易变得更为便利,从根本上促使了国际贸易总量增加。
1.4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促使国家贸易的发展
生产企业为了全力做好产品生产业务,把企业内部的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经营,形成了第三方物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促使了第三方物流向专业化、高效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大大减轻了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并且其高效化和专业化也明显加快了国际贸易发展进程,使得国际贸易成交量得以攀升。因此,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物流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受物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管理水平和技术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较为落后等。
2.1我国物流业税负较重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税负明显过高。特别是在物流业中的仓储环节中,按照高达5%的营业税进行征收,许多物流企业基于运输便利的考虑,都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建立相应仓储地点,这些地区本来土地成本已经过高,再加上高达5%的营业税,物流企业在仓储环节基本上出现亏损状态。
2.2我国物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基本上是采用粗放式发展模式。在我国现有的70多万家物流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根本就不能算是企业,往往是采用家庭作坊式经营方式,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功能,难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流通加工和库存管理等方面的物流增值服务,难以形成竞争力,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则很少,规模效应难以形成,难以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
2.3物流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在我国物流业中,其管理主要强调某个中间环节的重要性,而缺少对系统性的管理。而且,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虽然国家将物流业列入十大振兴产业,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业在实际管理中所呈现的区域化、部门化趋势,使得物流资源难以得到优化配置。物流业在缺少配套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导致物流业发展缺少有效的外部支撑和相应的约束机制,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产生,从而限制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2.4物流业发展资金缺乏
物流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发展资金,或者死稳定的长期贷款。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导致我国物流业资金获取渠道不畅通问题较为明显。
2.5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和相关装备落后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存在不合理现象,以及缺乏科技含量,导致基础设施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
3基于现代国际物流基础的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3.1加快与世界发达国家物流的接轨
要实现我国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促使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引导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不断加大对物流业的产业改造和升级,重组企业物流业务,以此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也要不断完善物流服务的网络支持体系,提高物流业整体供给能力,采用多样化经营模式,扩大物流企业现有经营领域;政府也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对我国物流业的标准化问题进行规划和管理,制定一个符合国际要求的现代物流标准,形成一个和国际接轨的物流业标准化体系。
3.2政府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物流业的土地、税收问题进行考察,并能够及时将有关问题上报上级管理部门,特别是要能够在完善物流业税收问题方面给予优惠,以此来降低物流企业税收成本,对于国内急需的一些进口大型物流设备给予关税减免。
3.3加大对物流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力度
目前,我国针对物流业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尚未形成,虽然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物流管理相关专业,但是教育管理理念落后,造成人才培养进度较慢,物流行业专业管理人才十分缺乏。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鼓励各个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并结合电子商务等课程进行教学,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同时,也应该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做法基础之上,成立相应的物流研究机构,进一步加快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
3.4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针对我国物流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要大力推广仓储技术、先进装卸工具以及准用车辆的使用,并且以此为基础来建立高水准的现代物流管理中心,构建辐射范围广、集散功能强的高层次、多功能物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物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此来促使我国国际贸易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微外贸企业 国际贸易 融资 信用行为
一、小微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
(一)高风险性
小微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通常会面临着较高的非系统性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无法确定市场接受能力与市场接受时间;资金风险,对于小微外贸企业而言,资金不足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影响;经营风险,因为小微外贸企业的管理者水平相对较低,所以会造成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等。
(二)资产结构的不稳定性
通常开展国际贸易的小微企业,其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的比例相对较大,固定资产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其融资可抵押性相对较差。大部分小微外贸企业往往会通过其人才资源、客户资源等无形资产来体现企业价值,但是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对这类无形资产的处理相对严格,因此小微外贸企业很难在资产负债表中将这部分无形资产体现出来,并且传统的财务报表也无法完整、准确地披露出人力资源或者客户资源等指标。
(三)融资成本高、效率低
小微外贸企业一般具有规模较小、经营不稳定、产品单一等特点,其资金需求相对较小、时间急、频率快,主要以流动资金为主,这势必会加大其融资的风险性,影响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也必然会增加其融资成本。从银行审查程序来看,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金额少、手续复杂、缺乏必要的抵押物,银行需要更高的风险控制,融资审批程序繁多,效率相对较低。
二、小微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一)世界经济增速整体滑坡
自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复苏缓慢,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很多发达国家为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采取各种限制国外商品进口的措施,最明显的在于我国陆续受到了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反倾销与反补贴制裁,这对我国各类企业均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小微企业更是遭受重创。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同时下降的大背景下,各个小微外贸企业的生存成为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必然导致其偿还银行债务的意愿与能力大幅下降。
(二)小微外贸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在国际市场环境中,原材料与能源价格日益飚升,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减,小微外贸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加大。再者,受新劳动法的影响,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也不断提高,在失去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后,其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必然会大幅降低。此外,我国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这对出口型小微企业而言,其利润空间又被进一步的挤占,而我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小微企业多数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末端位置,很难实现成本转移,因此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部分企业出现了减产、停产或倒闭的现象。
(三)小微外贸企业急切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小微外贸企业的订单量急剧下降,难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由于小微外贸企业的风险收益远远低于大型企业,因此其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大银行在国外投资的各类证券产品价值很多大幅缩水,银行的收益水平也有所降低,其为了维持贷款的最佳收益率,必然更愿意向风险低的大企业投入贷款,这对小微企业而言无疑雪上加霜。同时,我国小微外贸企业有效资产相对不足,再加之其管理不善、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信用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势必会影响其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小微外贸企业的负担有所加重
土地也是影响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每年增加的小微外贸企业落户均需要相应的土地,但是一些地区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建设相对落后,导致一些小微外贸企业不得另寻他路;并且城镇土地使用税有所提高,无疑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征地需要缴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附着物补偿费、土地闲置费等各种费用,这些均增加了企业的征地成本。此外,在小微外贸企业之间三角债问题十分突出,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约有85%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拖欠问题,这对企业的正常生产会产生严重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由于资金拖欠导致上涨8%。
三、应对小微外贸企业国际融资信用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小微外贸企业信用体系
1、建立小微外贸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由于小微外贸企业存在综合实力弱、可抵押资产少、融资需求旺盛、额度小且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所以银行要以个人信用为基础进一步健全小微外贸企业信用体系,制订出与小微外贸企业特点相符的信用评估办法与标准,要求评估办法与标准可以全面、科学、合理的反映出小微外贸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与偿债能力。分析小微外贸企业财务报表过程中,其经营范围、经营者的素质与能力、结算方式、市场潜力等非财务指标也要作为重点审查的对象。建立专业的风险评估单位,建立和完善区域性小微外贸企业信用档案中心,专门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企业进行风险评级与授信额度核定。对外贸企业而言,还款的首要来源为企业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而第二来源则来自于企业自身的赢利能力,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授信额与业务记录为参考。此外,要进一步建立起小微外贸企业信息库,信息库中包含小微外贸企业的资信情况、产品情况、交易情况以及货款结算情况等资料;鼓励小微外贸企业灵活采用托收、信用证以及汇付等结算方法,适当选择投保出口信用险来化解资金风险。
2、建立健全小微外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逐步完善小微外贸企业信用担保立法与信用担保制度,进一步解决小微外贸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建立以政府为担保主体,其它诸如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企业互担保机构、信用担保机构为辅的多层次信用担保市场体系,提升小微外贸企业的社会信用度与信用水平,拓宽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其融资机会;建立小微外贸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与风险补偿机制,以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级担保为辅助,提高各级各类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工作,保证其发展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充分发挥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引导性作用,适当提高出口信用担保的比重,利用信用中介的杠杆效应,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银行资金。
(二)建立健全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后续要进一步健全相关配套的法律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加快相关金融立法工作,尽快完成国际金融票据、货权、抵押权、担保、信托等行为的权利责任法律界定。积极、主动的发现现有法律体系存在的漏洞与问题,防止由于国际惯例与中国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使得银行与企业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法律风险。此外,各项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的落实工作也不能忽略,比如调整信贷政策,加强对小微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引导,将一些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经济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巨大的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保证其获得更多的融资优惠,实现其发展与壮大。
(三)小微外贸企业要提高自身参与的积极性
1、提高企业自身素质
对于相而言,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要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就要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起,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健全与企业发展相符的现代化制度,摒弃不规范的企业管理方式,提高经营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完善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与落实,提高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实现信息公开与规范经营;第二,进一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依法建帐,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刻用制度约束提高自己的承债能力,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与可信性,为自身赢得更多的融资机会;第三,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规范经营,自我约束,不断在经营与管理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诚信度;第四,不断提高风险意识,采取适当的措施规避风险。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到的各项风险,小微外贸企业要有充分的认识,转变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思路,将出口风险成本纳入财务核算的范畴,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提高风险控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比如信用证、保理等手段。此外,还要对国外客户的资信进行全面调查与管理,建立起有效的伙伴档案信息库,将国际贸易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第五,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企业自有品牌,从而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占有率。
2、增强信用意识
现阶段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从某种程度而言,一个企业的运作与发展与其信用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小微外贸企业也要增强自身的信用意识,在能力范围内提升自己的信用等级,提高银行向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的意愿。当然企业要取信于银行必须付诸实际行动,比如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提高财务报表的详实性与透明度等,并且要与银行进行积极的沟能与交流,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使得银行可以完全掌握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确认其风险可控制性,从而放心的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小微外贸企业自身也要善于借助“外力”增强自己的信用价值,加强与其它大企业的联盟,依傍大企业这棵“大树”提升自己的融资能力。此外,小微外贸企业在归还融资贷款、支付费用的过程中,做到守时、守信,不断提高信用等级,树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的良好信用形象。
参考文献:
[1]张永芳.从信用缺失角度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财经界,2012(7)
[2]李建培.信用问题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6)
[3]郑良芳.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J].征信,2012(8)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外贸易之间频繁发生摩擦。贸易摩擦出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数量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贸易摩擦所涉及到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张,开始由一些发达的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扩散,并且贸易摩擦出现已经扩散到宏观经济领域。只要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国家,在国贸竞争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贸易摩擦。本文针对贸易摩擦的特点和出现原因,探讨对策。
关键词 :贸易摩擦;对策研究;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041-02
收稿日期:2015-02-15
作者简介:宋飞翔(1956-),男,河北保定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一、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
贸易主要是指一种服务或商品交换的行为,国际贸易的本质就是这种行为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扩展。因为贸易之间交换行为的出现,所以有利益关系。国际贸易的实质就是通过国家与国家之间服务或商品的交换,在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中进行利益分配。国际贸易的摩擦就是在交换中因为利益分配不均所出现的争端或分歧。
1.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是国际贸易摩擦出现的主要原因
当今社会各个国家的发展目标或生产现状主要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是大规模的经济生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商品交换。所以,工业化对经济体系的要求比较开放,不仅是需要开放的商品销售市场,还需要开放的原材料供应市场。工业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交换,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产品和原材料市场之间的竞争,从而引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
2. 偏向性的利益分配是贸易摩擦出现的重要原因
虽然国家之间的贸易对所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在国际贸易进行中存在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各国及经济体之间设的贸易壁垒,尤其是发达国家凭借先进技术设立所谓的“绿色壁垒”,其实质是一种保护主义。在实际贸易进行中,利益的具体分配主要是由参与国之间的交易实力决定的,交易实力主要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程度、交易商的能力、该国家的谈判能力、产品的结构、贸易的条件等决定。交易实力之间的各种差异导致国际贸易之间的利益分配出现偏向性,大部分的利益都流向了交易能力比较强和产品结构比较优化的国家,交易能力比较弱的国家很少能得到理想的利益。所以,偏向性的利益分配是贸易摩擦出现的重要原因。
3.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动态性也会导致贸易摩擦的出现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动态性造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对经济实力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并且对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也在要求进行不断地调整。实力不断在增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国家会对经济利益要求的更多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弱的国家会要求维持现有的利益状态。由此一来,各个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变化所引起的利益变化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贸易摩擦。所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动态性也会导致贸易摩擦的出现。
4. 竞争激化是贸易摩擦出现的最直接原因
如果两个国家的收入越接近,需求上就会越相似,生产的商品结构就会越来越接近,两者之间商品的替代性就会越来越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在经济广泛开放的基础上,每个国家的生产厂商都面临着国外国内两个市场,并且竞争非常激烈,相互之间不断地产生摩擦。在产品技术周期和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业结构相同化的条件下,市场的开放体系导致市场之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相互之间的贸易摩擦就会越来越多。所以,正处在二元结构的中国,由于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二元性,在工业化市场经济中不仅会和发达国家发生贸易摩擦还会与发展中国家发生贸易摩擦。
5. 商品价格的不合理,也是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之一
由于经济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各个国家中商品的价格也是会有所不同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交流中,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各种商品,遭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诉讼,从而产生贸易摩擦。追其根本原因,还是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制度造成的。
6. 缺乏完善的外贸经济管理体制
因为受到同性质产品替代性强、品牌的核心价值比较低、产品更新技术薄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相关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采用传统的单一形式的价格竞争。尤其是在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中,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一家企业开辟了一块儿市场,其他别的企业就会蜂拥而至,相互之间压低价格,随意扩大商品的出口量,造成混乱的出口秩序。这样无序增长出口量、低价格的销售商品,很容易让别人抓住把柄,引起外国企业对我国发起反倾销以及各种保障措施等限制进口商品政策。
二、处理我国贸易摩擦的对策
1. 捍卫并维护WTO 体系、规则
目前,经济不景气,许多工业化国家出现贸易保护的趋势,但是大部分都受到WTO 的约束。我国正处于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需要自由化的贸易环境。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我国不需要依靠武力来打开产品和资源市场,因为WTO 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开拓市场。所以,我国要充分利用WTO 成员的身份,捍卫并维护WTO 所保障的贸易环境。
以贸易所倡导的自由化理论对工业国的行为进行考量,在方式和技巧上,要联合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防力量薄弱,在原则性问题上,依据理论来进行争论。因此,捍卫并维护WTO 体系和规则是我国的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
2. 构建完善的防御体系
针对不同类型的贸易摩擦,需要实施不同的对应措施。当前我国对贸易摩擦所实施的策略主要是构筑防御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体系构建。完善并强化反补贴、反倾销和相关保障措施的立法;健全企业、律师、商会、政府四个部门联动的应诉体系;加大相关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在行业协会的主导、推动以及政府的提倡下,建立各个行业的信息分析和收集体系,为企业提供市场发展、国外行业等的发展情况;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健全摩擦防御体系,向企业提供及时的政策和相关动向。
3. 构建对应贸易摩擦的威慑能力
在许多状况下,经济和军事上的威慑力是具有相同的价值和意义。经济上的威慑力主要是来自经济上的威胁和报复,因为,贸易报复是解决贸易问题的最终手段,所以,这种威慑力可以产生于经济体的外部,也可以产生于经济体的内部,如果经济体内部不具备相应的威慑力,则可以通过外交来建立同盟,强化自己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上具有最大的市场潜力,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只要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是绝不会放过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已具备较强的威慑报复能力。但是为了增强贸易威慑力,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参与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保证我们整个国家的利益,从而促进我过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要实现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目标,我国应该提高贸易摩擦的高度,从相应的战略高度上来制定相应的政策,灵活的运用各种战略,应以战略眼光看待和处理对外贸易摩擦,与主要贸易伙伴加强协调,扩大进口,建立相互依存度更高的贸易关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合理运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呼吁国际社会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制度,加强南北对话,南南合作。逐渐增强我国对国际市场各个方面的适应能力,及时的掌握外国市场经济的变化,在发展我国经济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附加值和产品的质量,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贸易摩擦,使我国贸易之路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佰英. 中俄两国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 生产力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