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第1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规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的“口语交际”区别于“听说训练”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它的交际性、实践性。

新课标又分学段具体指出:

1—2年级,“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4年级,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5—6年级,“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之所以把这些规定和要求一一引用,是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将这些要求认识、理解并熟记于心,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和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尺度。新课标中提出的这些要求,是使小学生能顺利地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并为他们融入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

基于上述认识理念,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结合各类课型进行训练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形式,在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熏陶。

1、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进行训练

汉语拼音教材中,每个字母一般都配有插图,教师要在汉语拼音教学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单韵母“a”时,我先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了几个人?都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女孩发出了什么声音?小女孩的头型和字母有像的地方吗?学生通过看、想、说的训练,很快掌握了字母的读音和形状。然后又做扩充性练习进行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如让学生用上“a”音说一句话。学生在“说”音、“说”形和做扩充巩固性的“说”过程中,既掌握了汉语拼音,又提高了说的能力。

2、在字、词、句教学中进行训练

学字、学词、学句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抓住这一主要内容进行说的训练。如教“山”字,学生掌握了字音、字型后,接着让学生组词,学生说出了“泰山”、“大山”、“爬山”等词,再启发学生用所组的词说话,学生说出了“我的爸爸爬过泰山”“我在电视上见过大山”等等,使学生逐步建立完整句子的概念。练习时,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把句子说完整、清楚、明白,同时注意矫正或改变学生的不良口语习惯。

二、利用课文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

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学生会其乐无穷。在指导完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就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权利让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适,最后小组每人担任角色一次,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话的成功与喜悦。

三、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训练

第2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巴纳德认识到生物自身及社会要素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限制,对个人或单位克服个体能力的不足,通过协作实现共同目标,从而达到个体目标的协作行为进行了研究,指出若协作行为的共同目的实现了,则协作就是“有效的”,协作中不同的个人动机的满足程度最终形成协作行为的“能率”。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工作目标的实现不是某个部门或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相关部门有效的协作。各协作部门和协作成员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同时都会有各自的动机和需求,若某些动机需求得到适当满足,就能有效激发协作人员的能动性和继续协作的意愿,会适当加大协作中所做贡献的强度,这样的协作是“高能率的”。高能率的协作才能持续配合,进而有利于实现协作的共同目的。若协作人员的动机得不到满足,就会认为其在协作中的贡献是无价值的,就会弱化继续协作的意愿并降低在协作中的贡献,这样的协作是“低能率的”。低能率的协作会对共同目标的实现造成阻碍,甚至会导致协作的解体。普通高校在育人工作中不仅要追求协作目标实现的“有效性”还要关注协作中个人动机的“能率”,以保障育人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任课教师与学生事务管理者协作育人的有效性及能率的分析

1.有效性分析。高校工作一般按部门的职能责任和职能权利进行“归口管理”。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本着培养专业人才的职责,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课程考核、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优秀的教育资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在优化教育环境的同时必然对大学生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督促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潜心学习实践。学生事务管理者负责学生非学术性的课堂外的教育管理工作,常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稳定开展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无论是任课教师从教育教学角度还是学生事务管理者从教育管理角度,各自所开展的工作都是为了培养好学生,只要实现了各自的工作目标就都是有效的工作。

2.能率分析。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对象与学生事务管理者的教育管理对象基本是相同的学生,而学生在精力、能力上都存在着生物限制因素,在潜心学习专业知识和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两方面可能做不到互不干扰。一个部门极力对学生开展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对相同学生所开展的工作具有一定的融合性或矛盾性。如果任课教师、学生事务管理者只是片面地从本部门工作的局部利益出发,一味地追求自己工作的有效性去要求学生,那么各自为政的归口管理对学生而言存在割裂的缺陷,对学生的教育往往达不到“1+1=2”的效果,甚至如同“天鹅、梭子鱼和虾拉车”一样相互抵消成“1-1=0”,这样的协作育人是低能率的。

3.提高任课教师、学生事务管理者协作能率的建议。首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任课教师、学生事务管理者协作育人的共同目标。学生的全面培养并不是不同教育工作的简单叠加,应该是和谐地融合。各职能部门对部门内部工作争先创优的同时,还要关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的协同配合,要提高不同部门育人工作的耦合度。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是要全优发展,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模式的人才培养,按需加大人才培养的外部推动力。采取分层教学或分方向培养等模式,对专业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强的想考研的学生,由任课教师适当加大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力度;像本科就业的学生可以由学生事务管理者多组织些实践活动提高其综合能力。其次,要加强信息沟通,增强任课教师、学生事务管理者协同配合的意愿。协作的意愿和信息的及时沟通能将教师与学生事务管理者间的协作行为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路径的光滑度,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师事务管理者与教师协作的有效性及能率的分析

1.有效性分析。教师事务管理者和教师在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宗旨下形成协作关系。教师事务管理者在职能上对教师部署一定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并负责教师的职称评定、人事关系等事务性工作。教师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个人的社会价值,也需要在学校教师事务管理部门的统筹下进行教学科研、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等工作。为了激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多取得成果,有效带动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学校一般会大力提高教师在协作中的个人动机的满足度,同时要求教师事务管理者要加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增强对教师工作的服务意识。因为服务到位是教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剂,对提高教师事务管理者与教师协作的有效性起到关键的助推作用。

2.能率分析。首先,日常性、事务性的管理工作是隐性、重复而又无法量化的,过于牵扯管理人员的精力,无形中会弱化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和服务的职能,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虚位和错位现象。其次,教师事务管理工作是一种服务型工作,大多是辅助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成绩,而管理者自身的事务性工作却很少能获得成果的评价。工作成果评价的长期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管理者个人动机的满足度,在与教师的协作中就会产生“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消极情绪,进而降低在协作中的行为强度,服务意识差、工作方式僵化,甚至在行使管理职能工作中出现“官本位”思想,这样的协作是低能率的。

3.提高教师事务管理者与教师协作能率的建议。第一,教师事务管理者与教师的协作中,“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能只单向地要求管理者在日常性、事务性、管理性的工作中为教师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反之,也要把人本主义思想贯穿到行政管理始终。教师在必要时候也要以管理者的工作为本,积极配合管理者顺利完成相应管理工作,使管理者适当减少消耗在日常性、事务性、管理性工作中的精力,转而在帮助教师开发潜能、调动积极性,充分认知工作任务、提高工作策略等关键环节加大引导、托举之力。第二,由于管理人员也具有社会人的特征,在管理工作中也有个人动机的满足度,如激励机制缺失会导致管理工作的能率不高,所以高校在通过大力提高教师动机的满意度而提高工作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事务管理者在协作中动机的满意度,适当激发管理者追求事务管理成果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第三,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及教师各自的岗位责任意识。教师事务管理人员和教师都要认清各自在高校教育管理和教学协作中的角色位置,提倡从我做起,认真履行角色职能。

四、教师与学生协作的有效性及能率的分析

1.有效性分析。教师和学生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形成协作关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辛勤培养,而教师在教学上的工作业绩也需要通过培养学生得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倡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享有高等教育的机会,能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培养的大学生都能顺利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及其他资格证书,毕业后能就业,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义务,就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协作的共同目的,师生间的协作就是有效的。

2.能率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严进宽出”的培养机制和毕业生自主就业的形势对大学生的学业修读起到了消极的作用。高等教育提倡的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能力的评价体系是无法量化的软指标。目前普通高校学生修读的课程不要求统考,大多是任课教师自行命题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不用付出太大的努力,就能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远远大于就业市场的需求,供过于求的形势迫使大学生不一定能按所学专业对口就业,而用人单位从岗位需求角度考核学生的能力,内隐的审核标准与高校的专业成绩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缝隙,大学的专业成绩不再具有高考成绩的权威,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诸多因素使得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只是有努力的愿望但抓不准具体实践的内容,因不能明确做好哪些事情才是有用功,学生容易产生浮躁的情绪。高校任课教师要承担教学和科研两项任务。申请的科研项目分国家级、省部级、委局级、校级等不同等级,的刊物也同样有学科级、核心、普刊等级别之分,所以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考评一般都是可量化的硬指标。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只有课程数、课时数是可以量化的硬指标,学生对课程的受益情况一般是无法量化的软指标,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的付出缺乏实质性评价。教学与科研不能等效评价,势必导致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甚至有的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中,科研经费、论文等占70%以上,而教学任务占比不到30%,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教授不教”“讲师不讲”“学生浮躁”等现象所反映出的教师与学生的协作是低能率的。

第3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是把观察作为认识的基础,对学生观察、记忆、逻辑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综合成较完整的数学能力,以提高学生认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人认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起学生探求知识、学习观察的兴趣和欲望

良好的观察兴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充分调动积极性.例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从郑州到北京,可以坐火车,也可以坐飞机,问选择哪一种,可以使路程最短?因为飞机一般情况下是沿直线前进的,所以坐飞机的路程最短.然后让学生观察,一只蚂蚁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爬到对角的顶点处,沿哪一条路线使路程最短?学生很容易得出沿长方形的对角线路程最短.由此可知,“在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这个真理渗透在大千世界,使他们对观察产生兴趣,促使他们的观察由无意观察向有意观察转变.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察模式、方法

思维通常是从观察教学对象开始,结合运用其他方式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欣赏同类型题的变化,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1.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观察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我们在进行数学观察时,比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整体的特点,同时观察其部分的特点,这样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如:计算 1+2+3+4++200

许多同学一看到题就将数一个一个地累加,当然可以算出来结果,但比较麻烦.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就会发现它们的规律,1+200=201,2+199=201,3+198=201,如此类推共有100个201,计算201×100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维,寻求多种解题途径.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解决多样性的数量、数理关系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2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变式1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变式2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是6,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变式3 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是60°,求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

以上变式从不同的角度调换例题的题设和结论,解法不尽相同 .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观察的灵活性得以培养和训练.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观察品质和能力

1.注重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观察的目标定向和能力.

培养目标定向能力,就是引导学生把数学观察当成是掌握知识,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式.在概念教学中,要展示实物,尽可能地让学生观察,抽取其本质.如学习数轴时,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支横放的温度计,0刻度线表示0°c,以0刻度线为起点,向右一个单位刻度表示+1°c,向右两个单位刻度表示+2°c.这就是说可以用数轴的点来表示有理数.接下来,一边在黑板上慢慢地画出数轴,一边要求学生观察画图动作,观察其特征,从而得出数轴的概念.通过主动地、有意识地观察,培养了观察的目的性.

2.注重在分析问题中培养数学观察的差异分辨能力.

第4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从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来看,考查的方向逐步由简单知识的累积或课本上的常规题向实用型、高科技相关联的题型转变,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迁移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一、注重知识基础教学,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本身始终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领会基本原则和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迁移训练的大道。”可见,科学有序的知识系统,它不仅是知识顺向迁移的坚实基础,而且对建立新概念、形成新技能具有顺向的催化作用。要达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首先要把握那些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否则迁移是没有依靠的或者根本无法进行。“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往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和认识的纲领观念,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在物理实验中典型事例之一就是对于打点计时器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等时性,它可以把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置、位移较准确地记录下来,给实验者一个十分直观的印象。学生要求出任意位置的即时速度v和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a。说这一实验既是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也是以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实验的基础。从技能迁移的观点来讲它是一个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因此,本着“先入为主”的思想牢固地建立起这样一个“固定点”是作好有关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的关键。

二、善于迁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巧用正迁移,促使学生知识结构化

在物理学习中,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调整认知结构。对重要概念、规律不应只是简单的重复,而要变通角度,延伸深度,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联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观点、新解释,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为知识的迁移、应用奠定基础和准备。没有对知识的透彻和贯通性理解是无法实现知识迁移的。例如“光的偏振”一节的教学,利用软绳穿过一块带有狭缝的木板,如果振动方向和狭缝平行,振动可以通过狭缝传到木板的另一侧,如果狭缝与振动方向垂直,则振动就被挡住。用弹簧代替细绳,前后推动弹簧形成纵波,则无论狭怎样放置,弹簧上的纵波都可以通过,利用这个实验的迁移,来判断光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2.纵横比较,及时总结是正确迁移的保证

比较就是将事物或个别部分的过程、规律、结论等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比较有利于排除迁移中的干扰,使迁移正确无误。通过比较,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之思路广阔,左右逢源,为迁移应用积累丰富的经验知识。如通过比较可知:从同一高度无摩擦到同一水平面,末速度的大小与倾角及路径无关;卫星高度越高,速度越小,周期越大。这些结论,可作为知识储备,以便迁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3.联想是迁移的主要途径

联想是由一物理现象想到另一物理现象的心理过程,是培养创新思维重要途径,创新思维是一种建立在牢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上的高水平的思维,它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更是一种提升、发展与创造.常见的联想方法有:(1)接近联想:即从比较接近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想起,寻找迁移的理论依据。(2)类似联想:即从有相似的同类物理现象或过程想起,实现迁移的突破。

第5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51-01

在我国现行的《关于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阅读能力必须受到足够重视和培养,但重应试教育轻口头表达的英语教育模式却长期存在于中学教学之中。因此,当前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要更好的让学生学会利用丰富的英语阅读材料,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改变长期以来哑巴英语的不良习惯。

1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中学生来说,所拥有的词汇量本来就比较欠缺,英语的基础也比较落后,对于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就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让他们做题,去死记硬背的话,只会让他们对于英语学习产生反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要通过让孩子愉快的去进行英语阅读,从中感受到英语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什么通过阅读来培养孩子的英语能力是最好的方式呢?

首先因为阅读是让中学生更好的了解国外社会,国外文化的最好窗口。因为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国门,所以接触国外的文字材料和读物就是了解国外最好也最直接的方式。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眼界,提高语言能力,同时也能为自己的听说读学都打下扎实的基础。有了这样趣味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负担也会减轻了不少,也不会再有害怕英语这种情绪的出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从心底里对英语学科有兴趣,愿意主动去接受和学习,那英语的综合能力自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其次,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各种形式的考试,而是为了真正提高英语阅读的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英语学的好的人,必然都是有良好英语阅读能力做保障的。因为未来在职场上的比拼的决不是谁题目做的有多正确,而恰恰是谁最能理解文字符号的含义,并加以应用。因此从中学时代开始就要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将会让其受益终身。

第三,阅读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词汇量。许多英语学习不赖的人都常会抱怨自己的词汇量不够,在关键的场合总是无法说出最准确的单词。这正是中学时代没有打下良好基础所导致的原因。而扩大词汇量绝不是把词典从头到尾背下来就可以的,那样的方法远远跟不上时展的需求。中学生只有通过长期坚持阅读,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掌握更多的词汇和单词。教师不妨向学生推荐一些不同类型的材料,日积月累的话自然能拥有不错的词汇量。

2中学生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手段

2.1提高阅读数量。

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多去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眼界,丰富自身的阅历。这就要求老师在课本的阅读篇目之外给学生选择推荐材料的时候需要更加仔细负责。只有给学生推荐精品阅读材料才能切实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材应当注重内容新,趣味活,语文精,篇幅短,体裁杂,范围广。并且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生词量和阅读水平的原著。通过阅读这些英文原著,可使学生掌握活泼的当代英语,同时又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直接获取生活的灵感,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2.2注重阅读的方法教学。

虽然说多读一定会带来很大的帮助,但由于英语书籍多如牛毛,全部读完也不现实。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阅读。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阅读习惯,来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阅读状态,提升阅读的信心。根据大纲的要求,初中生的阅读速度分别是每分钟40~50,理解正确率达到70%以上。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技巧和策略,具体方法是增加注视,减少回视。注视有利于快速接受信息,回视有助于增强理解,但过多的回视会降低阅读速度。英语的阅读不要求学生通篇细读,达到100%的理解,而是采用生读、跳读和掠读等技巧浏览全文,强调忽视次要信息,捕捉主要信息。

2.3强化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英语老师要将自己所拥有的提高阅读能力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并且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的辅导。通过自己的亲身示范以及强化训练,让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飞速的提升。对于中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简单的读物入手,逐步提高难度,不要让孩子为了阅读而阅读,要让其明白阅读的根本目的不只是朗读,而在于理解。同时要逐步增强学生的阅读速度,教会其合理利用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提高自己阅读的频率。

2.4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刚刚接触一门外语的过程中,教师在授课中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因此就要求中学的英语教学老师要从自身做起,用于探索,积极寻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通过对教材,课外读物等阅读材料的反复推敲和理解,从中找到符合中学生其学习特点的阅读方法和习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真正从心里对英语产生兴趣,愿意更广泛的去阅读和理解。

结束语

21世纪所需要的英语人才是要融合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阅读做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需要中学生加以重视。作为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方法,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读物,去激发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把英语阅读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长久的坚持下去,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热情以及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只有在中学阶段掌握了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方法,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之路才会更加平坦,更加宽敞。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许余龙. 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学因素[J]. 现代外语,1998,(3).

第6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语用学学科的孕育、兴起、确立与发展,培养和提高我国外语学习者运用外语进行实际交际能力逐渐成为教学 理念。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首要的,但到了已经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的大学英语阶 段,应该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语用能力包括语用行事能力、语用推理能力、语用心理能力、语用文化能力、语用语境能力和语用效能能力等 ,从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

语用能力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正确理解和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它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多年来,国内外语用学界有关“语用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语用失误”及其类别和原因;二是语用能力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界对语用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基本已形成共识,许多专家和学者们就如何在英语教学大纲的设计、英语教材的编写和英语语言测试等教学领域中引进语用范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尝试,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和可行的措施。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语用知识、教师如何利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则进展不大。本文拟就这一课题做些探讨。

一 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是指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它既与语言系统本身有关,也与制约语言系统的所谓外交系统有关。Leech对此的区分是语言语用和社交语用。由此,语用能力包括以下基本特征:1)在语言语用层次上遵守语言规则;2)在社交语用层次上注重文化差异;3)在心理认知层面上依附机理制约;4)在时空情境层面上讲究语境制约。具体来讲,语用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 语用行事能力,即学习者运用语言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具备此能力,学习者可根据特定的情况、不同的目的来使用语言“做事”,充分体现语言的功能。

2 语用推理能力。语用推理是人类认知行为中的机理性体现,在交际行为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交际对方“有话不直说”、“话中有话”、“言蕴所含”的情况下,语用推理势必派上大的用场。因此,语用推理能力具体指学习者在话语中寻找关联,建立语境假设,推导话语真实意图的能力,做到“含则能解”。

3 语用心理能力。语用心理好似潜藏在人体内看不见的“大脑”,它制约并支配着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对于交际意图的传递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所谓语用心理能力,是指交际者根据特定的交际目的、环境、对象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而进行心理运用和调适的能力。

4 语用文化能力。文化与语言历来亲密不可分,文化的维系是人们组成社团和社会的基石,现今的文化多元化已使得隶属于特定文化的“社会人”变成了多种文化的“地球人”,这一趋势将来会更加凸显。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已超出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全球文化间的交融和碰撞在所难免。因此,强化语言和文化两位一体,培养学习者语用文化能力势在必行。鉴于此,语用文化能力的核心是交际者对母语文化和二语文化的相知、相容的能力。

5 语用语境能力。语言交际活动离不开特定的人、时间和场合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便构建起制约和影响交际活动的语境。语境的特点是其动态性和延伸性,也就是说,语境的构建是发展的,它随着交际意图、时间地点等不断变化,并逐渐将交际活动引向深入。当然,语境也会出现所谓的“断档”现象,因交际者之间的语用行事、推理、心理和文化等能力的差异,在某种情况下语境假设不能建立,交际也就随之中断或失败。根据上述分析,对学习者语用语境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促进语言交际活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交际者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特定的交际意图,对特定的对象,用特定的语用风格实施特定的言语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即所谓的“说无定话,话无定法”。

6 语用效能能力。语言交际在于达到目的,实现话语效能。语用效能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保证学习者有效地做到意图的传递和接收,并结合特定情况采用一定的语用策略,如真话假说、假话真说、旁敲侧击、直截了当、明话暗说、暗话明说、长话短说、短话长说等,真正做到交际的章法有致、有效和必果。

二 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众所周知,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在实际的交际情景中正确地、恰当地和灵活地使用英语的能力,即语用能力。根据我们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状况来看,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课堂教学应注重以下途径的发展:

1 语言知识的讲授应结合其语用知识

英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语言交际既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书面;既可以是信息接受,也可以是信息输出,或者两者并行。不管怎样,语言交际的前提是掌握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换言之,语言水平(language proficiency)是语言交际得以发生和进行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瞎子英语”是语言水平的缺陷,严重影响交际的过程和效果。但另一方面,是不是语言水平高,语言交际能力就一定强,交际效果就自然而然地好呢?无数的研究文献和学习者的个案表明,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有丰富的语言知识,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交际效果并不理想。

语言水平并不等于语言交际能力。Hymes(1972)针对Chomsky对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与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区分而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概念的。他认为语言使用者的语用能力就是语言使用的得体性(appropriateness)。Bachman(1990)提出,交际中的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前者可细分为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和语篇能力(textual competence),后者包括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competence)和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言能力相当于所说的“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语用能力是在具体语境中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提出的“以言行事”和“社会语言能力”。因此,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外语教学中应注重和培养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的连接和过渡,有静态形式向动态功能转化。教师在外语教学课堂上既做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又充当功能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将语言形式放到语言功能之中传授,以掌握语言功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2 跨文化语用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因此,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语言使用上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在语用层面上,文化价值观与言语行为彼此相互作用。因此,语言教学必须以文化为导向,促使学习者真正做到文化的相容、相知。下面例子中的apple of discord是属于西方文化特有的,我们的学生如不具备相关知识,必然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例(1):A:Ann is a very nice girl in our class.

B:You think so.She is really an apple of discord wherever she appears.

例句(1)中A认为Ann是个不错的女孩,而B却不这么认为,说Ann是个apple of discord。这里的apple of discord来自希腊神话,讲的是海神之女Thetis和希腊英雄Peleus结婚,未请掌管争执的女神Eris参加,她因而大怒,决意不邀自来,在婚礼上制造不快。她送出金苹果说是送给最美丽的人,从而引起众神争夺、产生不和。据此,apple of discord意指“祸根”或“纷争之源”。因此,例句(1)中B实际上是说Ann是个到那都是个惹事生非的主儿。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语言层面和语用层面上的文化教学都要重视,不断加强文化因素的传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i)在课堂上,教师可就语言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随语随文地进行说解,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的。尤其是对那些英语和汉语在语言运用上存在较大差异的言语交际行为(如称呼、问候、告别、道歉、邀请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对相关领域中英汉文化背景差异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以便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

(ii)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可设置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可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恰当地使用语言的意识。

(iii)第二课堂是提高语用文化能力的重要途径。除了单纯的语言教学之外。可设立西方文化课,举办讲座、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思想、尽情展示英语水平和锻炼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兴趣。

(iiii)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广播等声像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还可根据具体情况,举办英语晚会、英语角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寓教于乐,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实际运用。

3 培养语用推理能力,强调语境的动态性

语用推理作为人类认知过程的机制,在交际行为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出自Grice的会话含义学说(1967),在此基础上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创建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关联理论在论述话语的交际和认知时,强调语境的动态性,在不同的语境假设中,通过推理、思辨,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取得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s)(Sperber & Wison,1986/1995)。例如:

例(2)—A:Is Mike engaged?

—B:He’s bought a ring.

在上述例句中,A必须识别B的暗说才能掌握其真实的交际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在例(2)中,B的真实意图是通过“他已买了戒指”向A暗示“他已订婚”这个事实。又比如:

例(3)John is an experienced doctor.

这句话必须依靠具体的语境才能判断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因为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可能会有不同的话语含义(a)或(b):

(a)John is an experienced doctor,indeed.

(b)John is not an experienced doctor at all,for recently he has failed in an easy operation.

据此,语用推理和语境的动态思维能力在外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外语教学而言,应对学生提供相关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用认知能力,在话语中寻找关联,在关联中建立语用推理的依据。从而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特定的交际意图,对特定的对象,用特定的语用风格实施特定的言语行为。一切均应以不同的语境因素为转移,在外语学习中养成善于推理、动态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三 结束语

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传授语用知识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这在目前仍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仅从语用能力的范畴和在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的途径进行了一些讨论,以便推动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中语用意识的改良和发展,从而促进教学中语用效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Bachman,L.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 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3] Levison,S.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 Rivers,W.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1.

[5] Rose,K & G.Kasper.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6] Sperber,D.&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7]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出版社,1989.

[8]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9]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0] 何自然,张巨文.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路向探索[J].山东外语教学,2003,(4).

[11] 张巨文.语用与教学:“上而下”路径实施的几点看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第7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教学能力 发展思考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其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仅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及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而且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设定了更高的标准。然而,高校英语教师在其自身教学能力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与挑战。

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自2004年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尽管已进行十余载,但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老师仍旧是英语课堂的主角,负责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讲解和分析,而学生做观众,对语言点进行记录、理解和记忆。虽然部分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但由于公共课班级容量大、课时设置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师生互动交流不足,缺乏思想碰撞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及教师的思维能力都将趋于机械化且懒于思考,陷入“学而不思则罔”的窘境之中。

作为以中医药教育为特色的专业院校,其办学宗旨定位于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及综合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中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推广做出贡献。我校大学英语课程主要依据读写、听说技能训练进行设置,教学内容采用全国大学英语公共课规划教材,未能结合中医药专业特点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因此,如何适时调整教学理念,发挥语言优势,借助本校医学资源平台,使大学英语教学重新焕发其生命力和价值,已成为我校大学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大部分教师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电子课件的制作方面,凭借教学经验和主观意志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安排,并以此等同为教学设计。如今,教师传统手写的纸质教案和讲稿已极为罕见,更鲜有教师会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板书及师生互动环节、课外自主学习、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与改进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修正和完善。可见,据此展开的课堂教学,其科学性、合理性及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

三、我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新要求及必要性

1.思辨能力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or 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即要求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在线听课,在课内侧重探讨和解决问题。这种以“及时和充分的互动和反馈”为特色的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使学校教育更多由静态知识传授转化为智能教育,给高校外语教学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契机。由此可见,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学生渐渐成为认知、感受、领悟、诠释、交流的集合体,在此过程中获得“吸收内化”学习效果的强化。因此,教师应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并做出积极的调整,对外语教师的思辨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借助思辨能力的发展,而对于学生来说,思辨能力的发展则更加依赖于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在课堂上思想、观点和感受不断交融与碰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应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通过分析、推理、判断逐步将教学引向深入。只有师生之间更好地联动,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才会大大增强。

2.专业结合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已成为目前全球英语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方面交流、谈判与合作的复合型兼实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在2014年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中指出,正在研制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全国范围内各类各层次高校的调研数据为依据,以科学研究论证为支撑,提出建设多层次、多元化教学目标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多元教学目标决定了大学英语是由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通识教育类英语三个类别。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应定位于服务,主要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院系专业需要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我校数位英语教师合作开设了《中医英语》校外语类公共选修课,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探索性尝试。作为ESP家族中的新成员,中医英语是英语语言在中医药对外翻译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体系(李照国,1999),也是英语语言在中医药领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新途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针灸、经典典籍、常见病、四诊六八纲、医患交流、中西医比较、养生等话题,以英语语言为载体,再现中医知识,宣传中医文化。在课程的准备过程中,以英语语言为主要专业研究背景的教师们搜集大量的中医专业教材及通识读物,并结合中医英语语料库进行多次集中学习研讨,在收获积累中医知识的同时,语言能力得到质的提升。通过将自身学习的体验和感悟带入教学中,大大促进学生对中医英语的深刻认知,以及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但限于我校大部分英语教师均未受过中医专业培训且通过自主学习备课时间精力不足,目前只能由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个章节的课程讲授,在保证内容精讲的同时,课程体系衔接对中医系统理论交叉知识点的认知断层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足,有待学校方面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

3.教学设计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时下教师专业发展领域探讨的新兴话题。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诸要素进行有序安排,确定合适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没有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教学的优化,教学设计是达到教学最优化理想境界的关键一步。

2014年初,我校动员全体教师在以往传统教案讲稿撰写的基础上,对所承担学科课程按章节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并多次组织培训讲解及经验交流活动。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使学生从语言文化层面、思维审美层面、交际策略层面得到全方位的收获,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实践可见,根据教学对象进行的设计照顾到了学生语言水平的个体差异,克服了学生的胆怯心理及畏惧情绪;根据教学环节进行的设计,使课堂的师生互动及小组合作学习得以有序进行,有效避免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对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以二语习得理论及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保证了整体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此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设计、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条目均已列入教学设计模板,纵横交错、连贯一体,在为课堂教学活动规划详尽“蓝图”的同时,为呈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智慧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四、结语

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刘向虹处长曾指出,大学英语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本课程,在推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把握四项重点:建立大学英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高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由此可见,探索促进我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和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及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第8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活动,在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自然、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允许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异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敢想、敢问、敢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激起求知欲,展开积极思维,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常见的盐”时,首先让学生判断一些物质所属种类,在物质中我设计了纯碱,从名字上看是碱,那么它是不是碱呢?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入新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感到诧异,为什么叫碱不是碱呢?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回忆碱和盐的定义,结合纯碱的结构特点分析,学生积极思维、讨论很快掌握了新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 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重“探索”,重“过程教学”,设计探索性的实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例如:我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把教材中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先演示课本上的两个实验,再做一个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开放的锥形瓶中反应的实验,结果与前面的结论不符。学生很迷惑,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很快得出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进一步启发学生,怎样改进此装置使它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学生讨论得出:加一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上套一个小气球,锥形瓶内稀盐酸单独用小试管盛装。再由学生演示,当两者反应后气球鼓起质量不变,学生非常兴奋,以探究的形式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学生动手“做科学”,使他们亲自体验探索自然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实施创新评价,激励创新精神

第9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关键词:习惯 ;专心倾听;认真阅读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挖掘生活;整理知识

一、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例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的怎么样?假如说得好好在哪里?说得不好不足又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和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例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例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三、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又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如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了这样的结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