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政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家政服务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政服务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政服务发展趋势

第1篇:家政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险露山水

针对这一情况,家政服务综合保险在上海现身,劳动保障部门也积极推动、指导,并参与了这项保险的设计。目前经营该险种的保险公司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家政服务人员有了相应保险保障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因做家务而受伤后无人埋单的窘境。

凡在上海市行政区域内雇佣家政服务人员的雇主均可投保家政服务综合保险,而且只能由个人或家政中介公司代雇主购买,单位不可购买。如已购保险的雇主一年内更换了家政服务人员,无需另行购买,只要办理变更手续,变更家政服务人员姓名、证件号码即可。

保障解密

以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家政服务综合保险为例,年缴保费30元,最高赔偿限额为10万元,保险有效期内发生一次或多次保险事故的,被保险人所获得的赔偿金之和不超过保险单所约定的最高赔偿额。其保障范围具体包括:

意外伤害致死 因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意外事故,并自事故发生之日起180天内死亡的,给付保险单约定的赔偿限额10万元。

意外伤害致残 因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意外事故,并自事故发生之日起180天内造成残疾的,给付相应赔偿金。残疾程度分为7级,不同伤残等级的赔付金额为:一级10万元,二级7.5万元,三级5万元,四级3万元,五级2万元,六级1.5万元,七级1万元。

无残疾意外伤害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意外事故,赔偿必需的、合理的无残疾意外伤害医疗费用,具体包括挂号费、治疗费、手术费、床位费、检查费、医药费。除紧急抢救外,被保险人所雇家政服务人员受伤时应在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院就诊。无残疾意外伤害医疗赔偿金累计最高赔偿额为1万元,每次无残疾意外伤害医疗费用赔偿金的绝对免赔额为100元。

突发疾病死亡根据保险条款,家政服务人员生病不属于意外伤害事故,不在保障范围之内,但近期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已在与保险公司共同商讨完善家政服务综合保险,计划扩大家政服务保险责任范围,即家政服务人员在提供家政服务过程中,因突发疾病死亡的,也可以获得相应的理赔,每年30元的保费仍维持不变。

第2篇:家政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家政服务 人员技能 培训 优化配置

传统观念认为,家政服务主要是向客户提供单一的保姆服务,以解决其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需求问题。新时期经济体制逐渐开放,家政服务不再仅限于生活保姆,而是扩展为职业保姆、幼儿教育、水电维修、送货搬家等多项服务。业务规模扩大对家政服务公司的人员技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建立系统性的技能培训方案是不可缺少的。如何稳定现有的人力资源,发挥出最高质量的家政服务水平是企业需要积极考虑的问题。

一、家政服务人员技能培训的作用

家政行业是服务产业的构成之一,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并未形成大规模的企业群体。尽管家政服务是向客户提供不同服务的产业,但其对于家政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十分严格,每一项工作都会有相应的质量考核标准。服务人员工作不到位,将会影响到公司在市场经营中的信誉形象,给后续长期经营发展带来更多的阻碍。人力资源是一个新兴产业可持续运营的保障,家政服务人员注重技能培训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1.稳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最为基本的条件,缺乏足够的人员力量则很难把企业经营起来。家政公司是服务行业的典型代表,员工在服务客户时常会遇到各种难题,如:客户故意刁难员工,恶意投诉员工,随意辱骂员工等,这些行为极大地削弱了家政人员参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近年来,家政公司员工因多种因素而频繁地选择跳槽转行,造成家政公司人力资源缺失严重。建立科学可行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使家政人员掌握专业服务技能,使个人价值职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稳定了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流通。

2.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不仅关系着家政公司的市场信誉,也决定着服务客户群体的数量,对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专业决定着服务质量,只有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服务团队,才能让客户获得最大的满意度。家政服务公司对内部人员实施培训计划,可从多个角度提升家政服务水平,为企业经营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如:增强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按照客户提出的服务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客户需要的各种服务。当家政公司的服务质量得到改善,逐渐在市场上树立自身的品牌,推动了行业的持续发展。

3.扩大经营规模。行业调查分析,我国70%左右的家政服务公司均属于小规模经营,其内部调控运营比较方便,也有助于减小市场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但小规模经营也限制了家政服务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大,由于人员力量不足而无法提供更多的家政服务。现有家政人员的服务技能薄弱,整体职业素质水平偏低,解决这一问题是扩大公司经营规模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工作,能够把最新的家政技能传授给服务人员,引导其灵活地运用操作技术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公司业务项目的多样化,带动了经营规模的扩大。

二、从法律准则完善人员的技能培训体系

家政服务不再被认为是伺候人的、不体面的工作,而和所有其他职业一样被看作是社会分工下的一种行业。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家庭服务员”这一职业,家政服务踏上自身的“职业化”发展道路。由于服务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家政服务公司应当深入分析员工培训的积极作用,立足于经营需要而拟定科学的技能培训体系。笔者认为,培训师要从家政人员的行为准则方面完善培训体系,使其掌握“最专业、最先进、最完善”的服务技能。

1.树立法律意识。法律可以规范家政服务公司的正规经营,对完善员工技能水平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培训师需引导家政服务人员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在法律规范指导下提高个人的职业技能。如: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自尊自强,爱岗敬业;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对于服务人员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2.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衡量家政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关键指标,重点培训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必不可少的。服务人员需尊重消费者生活习俗,主动适应消费者,视消费者如亲人,不虐待所照看的老、幼、病、残人员;不泄露消费者隐私;不参与消费者家庭及邻里的矛盾纠纷,不传闲话,以免激化矛盾;不向消费者借钱或索要财物;在离开消费者家庭时,要主动打开自己的包裹让其检查,以示尊重。

3.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公司拟定的经营规范及客户服务的需求,培训且指导员工认真履行职业责任,以防止服务过程中出现各种纠纷。如:培训期间指导员工遵守合同条款,不无故违约,不无故要求换户或不辞而别。如与消费者发生矛盾,出现消费者侵犯家政服务人员合法权益,或变更服务地址、服务工种等,无论何种原因家政服务人员均应先行告知经营者,不要擅自处理。

4.增强专业技能。家政服务行业多元化经营,其涉及到的服务项目也在不断地变多,增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是执行培训方案的根本目的。总体上来说,家政服务人员技能培训措施:努力学习服务技能,完成经营者和消费者安排的工作任务;对不会使用的器具,未经经营者指导和消费者允许不要使用;未经消费者同意不使用其通讯工具和电脑等设备,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

5.维护个人利益。引导家政服务人员维护个人利益,也是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面对家政服务工作的各种困难,服务人员频繁地跳槽转行,这与个人切身利益受到侵犯是密切相关的。培训时要提醒服务人员:不要与异性成、青年人同居一室;不带亲朋好友在消费者家中停留或食宿;不擅自外出或夜不归宿,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要征得消费者同意;要注意防火、防盗,切实做好自身保护工作。

三、基于培训体系的人力资源巩固措施

家政服务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虽然缺少国家参与投资建设,但依旧能够凭借着自主经营能力的改善,根据现有经营模式的需要进行合理分配,使人才力量得到了最优化控制。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尤其是人才力量缺失往往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员工跳槽”现象是所有家政服务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家政服务公司的经营性质及待遇水平存在着直接的关联。基于培训体系的人力资源巩固,要求家政服务公司从薪资待遇、工作条件、服务设施、服务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既能够为服务人员个人价值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也能在培训体系的指导下全面发挥人力资源作用。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所有岗位人才力量的集合,涉及到不同岗位层次的工作人员,对整个家政服务行业可持续经营有着显著的推动意义。新时期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各种人力资源相关的政策得到了普遍实施,推动了不同产业结构之间的优化经营。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无论是国有传统行业或者新兴产业都将面临着新的人力资源调整,这些都是对经营者管理能力的一种考验。

结论

综上所言,家政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对家政服务这一服务行业的规划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家政服务公司应当改革早期的员工培训模式,以法律规范、职业道德、工作职责、专业技能等多项标准为指导,优化现有的员工技能培训体系。此外,为了防止员工跳槽造成的人力资源缺失,家政培训体系中还需注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欧少平.浅析家政服务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J]. 科技与人才,2010,41(20):11-13.

[2]金子文.服务企业经营竞争中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J].经济与管理,2011,18(12):6-7.

第3篇:家政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家政学 拔尖创新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12

0 前言

我国的家政服务业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成为一个朝阳产业。近几年来,家政企业数量逐年增多,2013年全国家政服务企业65.2万家,从业人员2162万人,但按市场需求分析仍然缺口2000万左右,按每10人需要一名行业管理者,家政服务行业管理人才缺口也达200万,行业拔尖创新人才短缺困境越来越成为影响行业整体发展瓶颈,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行业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2010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国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支持高等院校开设家庭服务业相关专业,培养从事家庭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

当前家政学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在高等院校建立拔尖创新家政学人才体系,如何打造行业精英,改变目前行业局面,体现高等教育向行业“精英化”培养发展趋势,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前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1 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内涵

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区”。所谓拔尖创新人才原指在各个社会领域有着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鲜明荣辱观,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而对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来讲,拔尖创新人才应主要指具有厚实专业基础,宽广的专业视野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厚博精深型人才。概括起来应该具有“四位一体”能力的人才。一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修为;二是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包括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三是具有创新精神与批判意识;四是具有出众的实践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2 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家政学专业从2003年招生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家政服务行业专业管理人才。但随着近些年社会对家庭服务业的关注,尤其是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43号“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文件,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家政学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国内一些高校纷纷新建家政学专业。但专业设置趋同,培养模式复制程度高,只注重人才培养数量而忽略质量,培养出的人才与家庭服务行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

首先,很多学校硬件基础条件建设出现滞后,家政专业实验教学无法满足,只能以培养“成品”为主,无太多精力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本身就需要高水平的硬件基础设施条件作为保障,并且与国外先进实验条件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而家政学专业是近些年才开设的新专业,目前在二本层次只有吉林农业大学和湖南女子学院开设此专业,作为新专业各校本身对其投入就很有限,尤其家政学的应用型学科属性又导致其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又难与和其他专业学科进行共享,投入动机就会更弱。在这种境遇下,专业只能无奈于硬件基础条件的限制,采用工厂流水线似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技术型“成品”人才为主,缺少个性化及拔尖型人才培养。

其次,目前家政学学科体系分散并缺乏开放性,难以构建课程集群体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求学科要具有一定统整性,课程设置应该让学生在从宽泛到专业,再到交叉这样一条线性的知识体系上。而家政学科由于建立在技能应用性培养基础上,导致像营养、服饰、艺术、护理、管理等方向难以形成课程集群并发掘其课程核心。导致再实际中更多以填充形式对课程进行设置,有人形象把家政学教育比喻成“一箩筐,什么都可往里装”,多学科交叉融合固有的屏障仍未打破。

再次,高校对家政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认识不够。

一些家政教育者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同于素质教育,是对个别学生进行一次性的改革实验,未将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纳入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对现有家政学人才培养现状与行业需求调查表明,传统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同质性强,思维方式以模仿型、再现型为主,许多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强,其素质、知识、能力与家政服务行业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已成为制约家政服务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家政学教育培养的当务之急,尤其是高等教育家政学教育必须立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3 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1)开展“平台+模块”课程设置。根据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采取“平台+模块”模式课程设置。在入学第一年开展通识教育,实行在通识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及文理交叉平台(校级选修课程)构成。第二学期让学生根自身兴趣及能力开展选修模块课程。“平台+模块”突破学科及实践逻辑,平台体现纵向课程体系,模块又体现横向课程联系。

(2)构建“一体+分层”的人才培养体系。2014年依托省级质量工程 “家政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项目,开展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实践,尝试“4+3”本硕衔接学制。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分为“拔尖班”、“创新班”、“卓越班”,不仅实施“分层制”教学,更在分类指导与分层考核上实施区别化教育,形成“一体+分层”的培养模式。

(3)以“两创”为依托,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内外环境。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是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为途径,前者倾向对学生理论科研能力培养,后者倾向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自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来共获得如“新型家政教育咨询公司”、“多角度镜子”、“家政服务员职业认可度调查”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2015年,家政学专业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人文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不仅整合自身专业资源,同时又依托学院整合心理学、艺术设计、社会工作等学科实验资源,为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环境保障。同时依托专业与日本山野女子大学联系,每年日本大学讲师团来校完成不少于40学时讲学,同时定期选派家政学拔尖人才前往日本开展访学活动。通过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想结合模式,共同打造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内外环境。

4 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总结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人才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各高校深入推进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近几年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总结以下几方面思考,希望能为各高校及相关专业提供借鉴与思考。

总结一:“教育理念”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源。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教育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倡导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研究性学习及成功教育的模式。尤其是作为人才培养的标杆――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应充分考虑地区及专业的特色,应做到“通天接地”。即“通天”指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与厚基础”,“接地”则体现对行业、产业集群具体匹配上,不能过分追求“高水平、顶尖、领军”,而忽视拔尖学生培养的地域性和独创性。

总结二:“专业设置”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推进器。

_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不断完善“专业设置”,打造成完备交叉学科体系。“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做茧缚体,破而丛生。“破”则要善于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多学科理论融合创新人才;“立”则要从学校制度层面给予确定,保证人才培养、人才考核相关制度执行延续性,避免“朝令夕改”,保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执行的稳定。

总结三:“实践环节”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稳定剂。

“知虽良而能不逮,犹之乎弗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虽都具有良好智慧,但缺少身体力行的实践能力,这等于“不知”。培养与训练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除了通过一些平台项目等途径支撑外,更重要的是应把实践意识渗透到人才培养始终。实践是激发创新潜能的最佳途径,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保障与稳定作用。

课题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GJX2015C12)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文化的全面教育,人才的拔尖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0).

[2]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4篇:家政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报告认为,随着互联网对家庭的影响不断加深,家庭互联网化将经历电脑上网、网络家电和家庭互联网三个阶段。报告预测,我国在2020年前后将进入家庭互联网阶段,届时大量的家用传感器接入互联网,并且通讯终端及家用设备组成家庭网络实现集中控制和协同运转,面向整个家庭的互联网应用大量出现。

以下为报告全文:

前言:经过20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要素。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从个人向企业和家庭渗透的进程将明显加快。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和人生的港湾,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和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家庭的发展长河中,文化观念、国家政策、产业结构和新的技术等都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家庭的走向。那么,在互联网颠覆和重塑一切的大趋势中,家庭将受到哪些影响?未来的家庭会有何不同?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关系到哪些玩家可以从家庭互联网的角逐中最终胜出。

经过20年的发展,面向个人的互联网应用已经趋于成熟,而产业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成为新的风口。其中家庭互联网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BAT等互联网巨头、传统家电厂商和众多创业者的青睐和参与。但是,家庭用户与个人用户相比,在用户需求、应用场景、业务设计、商业模式、终端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如同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的差异一样。而体系化的梳理互联网对家庭的影响,判断互联网时代的家庭需求和发展趋势,是深刻认识这种差异并进行战略布局的前提。

随着互联网对家庭的影响不断加深,家庭互联网化将经历电脑上网、网络家电和家庭互联网三个阶段。在2000年左右,随着电脑在家庭的快速普及,家庭互联网化进入了电脑上网阶段,人们在家里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通讯终端访问互联网,实现家庭成员与外部的连接;到2010年前后进入网络家电阶段,智能电视和智能机顶盒兴起,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等家电开始接入互联网,实现家电智能化和远程控制;预计2020年前后将进入家庭互联网阶段,届时大量的家用传感器接入互联网,并且通讯终端及家用设备组成家庭网络实现集中控制和协同运转,面向整个家庭的互联网应用大量出现。

人是家庭的核心,互联网对家庭的影响,首先是从家庭成员开始,根据CNNIC的报告,2014年底,我国网民达到6.49亿,渗透率达到47.4%,这同时也是我国家庭成员的网民化率,十年提升了40个百分点。其中30-49岁的网民占到总网民的36.1%,比十年前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而这部分网民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他们成为网民的主要群体,明显加快了家庭行为和家庭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化进程。

家庭成员:发展能力、独立性、情感表达

家庭成员把互联网作为学习和谋生的工具,获得更多的技能和发展机会。国家教育部批准了68所大学开展网络教育,成人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远程教育学习,取得网络教育文凭,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网络招聘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求职渠道,必达咨询的数据表明,2014年有59%的求职者通过网络招聘寻找工作,因此待业人员在家里可以就通过招聘网站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残疾人在家里可以开网店,从事翻译、编辑等网络职业,自力更生,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再主要依赖其他家庭成员。

互联网使得家庭成员的关系进一步解耦,更加独立。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兴起,家庭成员有了各自的社交圈,每个人都有成千上百个好友或粉丝,而不再依赖于其他家庭成员的社交关系,社交的对象从基于亲戚、朋友、同事之间的熟人社交转向基于位置、兴趣的陌生社交。互联网还大幅拓宽了人的兴趣范围,在线上更容易发现自己的爱好和具有同样爱好的人,如豆瓣上就有40万个兴趣小组。

丰富的网络沟通方式更能表达感情,有可能拉近家庭成员在心理和年龄上的距离。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比较含蓄,网络世界恰好提供了适合表达感情的方式,2014年母亲节,大量的用户在微博、微信上、转发名文等表达对亲人的感恩。另外,网络提供了更加随意、灵活的交往方式,“亲”等网络用语无形中跨越了家人之间的辈份和亲疏关系,沟通更加平等亲切。

互联网将对家庭亲子关系带来新的挑战。以前,家长的权威主要来自于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但有了互联网之后,孩子能轻松获取互联网上的海量知识,“早出生一定先知道”的状况将得到改变。最新的调查表明,孩子年龄越大,互联网越成为课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更宽的视野之后,将更容易形成自己的主见和判断,从而不再盲从于家长的意见。另外,一些调查也表明,有一些子女刻意地把父母屏蔽在自己的网络世界之外,不愿意父母看到自己在网络上的表现,引起父母的担忧。

家庭行为:开放、自主、节省时间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庭行为从线下向线上迁移,传统家庭生活场景正在改变,并带来新的商业机会。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全球主要电信运营商来自家庭客户的收入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网络连接收入将下降到一半左右,而另一半将来自于网络内容、网络服务、家庭安全和家庭自动化等业务。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家校互动平台正在替代传统家访,实现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实时互动,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出勤记录、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深受家长和老师的欢迎,中国电信翼校通用户规模连续两年保持快速增长。

传统的家庭作业一直被学生视为负担,作业量大而又枯燥无趣。互联网把负担变成了乐趣。通过互联网和游戏化、富有表现力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自助互助,拓展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在一起作业网上,有超过1000万的学生进行自学和课外学习,他们在游戏中学习英文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

看电视是客厅娱乐的核心内容,但以前的电视内容以直播为主,用户对于时间、内容和收看方式都是被动的,选择权和参与度都很小。互联网电视出现以后,用户成为客厅娱乐的主人,可以自主选择内容、收看时间和收看方式,并且在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可以互动参与,如2015年的春晚增加了微信互动参与方式,微信摇一摇总量达110亿次,峰值达到每分钟8.1亿次。互联网还把许多线下的休闲娱乐内容搬到了线上,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更多的玩伴。

上班族的传统购物习惯是周末去超市一次购齐全家一周的生活用品。但现在,7*24小时、更多品类的商品、更多的折扣以及当日送达的物流,使得人们逐步热衷于高频次网络购物。根据麦肯锡的调查,家庭购买最频繁的常温食品和衣服的网络购买频次分别达到了34次/年和22次/年。

互联网还在改造家庭外卖业务。传统外卖依靠电话联系,菜品较少。互联网家庭送餐能够提供更多餐厅和菜品供选择,并能提供更精致和个性化的服务,把人们从厨房解放出来的同时还能满足美食的要求。定位于中高端家庭外卖的到家美食会目前覆盖城市8个,用户规模超过百万,日单量达到数万单。

传统的家政服务行业很难满足现代家庭的需求。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好保姆高薪难求,如何找到合适的家政服务人员成为许多家庭的难题。互联网O2O家政正在改造这一领域。人们不用再逐家联系家政中介公司,可以在O2O家政提供的更多家政服务人员之间选择,能更加全面了解家政服务人员的信息,并且可以在线预约,对家政服务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价。O2O家政得到了年轻家庭的青睐,58同城推出主打保洁、美甲、搬家3项服务的生活服务平台58到家,50天内日订单量就达1万单。

家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一直是家庭的核心需求。以前,人们主要依靠现场看护和防盗门窗,成本高、不方便并且安全保障程度低。互联网为家庭安全带来了新的解决办法,通过视频监控设备、环境传感器和医疗护理设备的联网,实现监控、报警、处置、通讯等功能一体化和智能化的家庭安全服务。在美国有近百万个家庭安装了dropcam摄像头,具有wifi连接、夜视功能、通过手机远程观看等功能。

此外,互联网还为家庭在安排旅游、寻求医疗服务和就业等方面提供更加透明的信息和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家庭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家庭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化是家庭互联网的关键。与老三件、新三件等功能性、电气化设备相比,互联网时代的家庭基础设施将主要建立在联网的智能设备之上。GARTNER预计,未来十年全球一般家庭中智能设备将超过500个,其中户外工具、照明和安全设备相对份额最高。在我国,根据千家网的调查,家庭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所带来智能家居市场机会保持加速增长,预计2018年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宽带已成为家庭的标配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家庭宽带的普及。根据工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宽带用户数超过2亿户,其中中国电信宽带用户数1.2亿。受益于宽带的光纤化改造,家庭宽带速率在不断提升,2014年8M以上的带宽用户占比与2013年相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中国电信大力推进光网城市建设,FTTH用户占比超过40%。家庭宽带促进了电脑的普及,CNNIC的调查表明,在家里使用电脑上网的用户比例超过90%,远远超过在单位使用电脑的比例32%。

智能化使得家用路由器从不起眼的边缘设备一跃成为平台级设备。与传统路由器相比,智能路由器具有网络提速、大容量存储、脱机下载、自动备份、家居控制、广告过滤、数据安全等新的功能,有可能成为家庭的网络优化、家居控制和数据存储中心。易观预测未来三年我国家用智能路由器将保持每年超过翻番的速度增长。极路由正是抓住了家用路由器智能化这一趋势,成为当前市场的领先者。

智能电视在所有家电中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除了传统的看直播和点播外,还具备上网浏览、无线AP、无线操控、手机遥控、内容分类、智能推荐等多种服务和功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智能电视的渗透率稳步提升,根据奥维咨询的数据,2014年底智能电视出货量翻番增长,渗透率超过了70%。

智能电视带动了整个客厅娱乐设备的数字化、微型化和网络化,那些人们曾经非常熟悉的CD/DVD、MP3、录放机、插卡式游戏机在演进过程中要么被淘汰、要么被改造,现在智能机顶盒、平板电脑、联网游戏机已经成为客厅的新宠。

在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家电厂商的角力中,更多家用电器连入互联网,从功能走向智能。人们不仅可以查看家电运行状态并进行远程控制,家电之间也可以进行通讯和协同操作。根据申万证券的研究,未来5年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55%、45%、38%。

家庭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将加快传感器在家庭的联网和普及。烟雾探测器、煤气探测器、PM2.5探测器、门窗探测器、灯光控制器等连入网络,并能远程控制和自动智能操作,用于家庭安全和环境监测。根据2014年的《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未来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平均销售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包含家庭应用场景在内的建筑节能和健康医疗是主要应用领域。

第5篇:家政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首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中国平均每年将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速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 亿,老龄化水平为17.17%。

2013年2月28日,在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报告同时还指出,空巢老年人口数量继续上升,2012 年为0.99 亿人,2013年也将突破1亿大关。

在中国,由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领域等没能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齐头并进,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尤其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现状令人堪忧。“谁来养老,在哪儿养老”是今后牵动每个社会成员的大问题,今年召开的“两会”,关于民生、养老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词,除了养老金,大家更关注的是养老模式—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二、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意义重大

关心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明天。“老有所养”已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容之一;十报告指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妥善解决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更关乎国家和谐稳定和发展—“老有所养”不仅应成为一种社会理想,更是社会进步及文明的标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目前我国养老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早在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就认识到了“亲亲”和“敬长”的重要性,认为要治理天下,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向百姓提倡“孝行”,实现“家”的和谐。历代统治者都强调“百善孝为先”“养儿防老”是中国历来的传统居家养老模式。

但随着社会的变迁、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结构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照顾意识淡化、家庭照顾功能弱化、空巢老人增多,老年人照顾上的需求巨大,家庭照顾资源严重不足,使家庭养老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大多数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更加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社会机构养老受到许多制约

我们对常州市戚墅堰区花苑社区居民进行随机调查,大部分人认为:送老人去养老机构无疑可以解决后顾之忧,但又怕背上不孝顺的骂名。只有少数人表示,养老机构的条件、待遇好的话,会考虑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相对子女们的态度,很多老人表示:在生活不能自理时,为了不拖累儿女会考虑养老机构。不过老人们表示,身体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喜欢和家人待在一起。

按照中国人的养老习惯,大部分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养老机构生活,因为农村的敬老院、城市的福利院、老年公寓等,不仅牺牲了老人们原有的生活习俗而且费用较多—机构养老还没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3.社区居家养老是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漠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发展社区养老既能满足老龄人口对社会养老服务的多方诉求,又能弥补政府财政和服务能力的相对不足,是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对常州市养老现状的调研

1.常州市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

常州市早在1985年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比全国提前15年。全市老年人口以年均4.52%的比例增长,据预测,到2015年,常州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2.46%。比如,戚墅堰区花苑社区居民总人数8983人,60岁以上老年人2725 名,占比30%,且以空巢、独居老人居多。

戚墅堰区老龄办负责人表示:常州的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但进入敬老院、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的很少,大部分仍然选择“居家养老“这种传统模式。

2.花苑社区托老所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可

2012年10月,花苑社区托老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它能为社区老人及时提供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情感慰藉等多样化服务。老人们白天到托老所可看书读报聊天,也可打牌奕棋,或开展其他有益的文体活动,既能健身又能益智,延缓衰老,晚上回家仍可享受天伦之乐。托老所的优点还在于收费不高,绝大多数老人都可承受。

3.社区居家养老得到政府、地方、企业的支持

(1)政府资助支持社区养老。从2001年开始,我国发行福利彩票筹措资金资助城市社区老年福利服务、农村敬老院,为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社区照顾”提供制度化的支持手段和平台。

(2)地方互助社区养老。比如花苑社区建立的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养老服务站、活动中心、民间组织五方连动的服务网络体系。

(3)单位社区福利养老。戚墅堰区花苑社区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结对共建,企业为离退休老干部提供1400平方米的专门活动场所,配备专人管理。

4.社区服务日臻成熟

社区根据老年人需求和自身条件,开展短期供养、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医等生活服务,还兼顾老年人文化娱乐、教育、社会参与、权益维护等多种需求;服务人员既有专业、专职人员还有志愿者队伍。

我们在戚墅堰区花苑社区进行关于“到哪去养老”“老人需要哪些社区服务”“社区如何提供服务”“养老金能养老吗”“居民对社区养老的需求”等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许多居民认为“社区照顾居家养老,不仅解决了家庭养老的不足和子女难以尽孝的矛盾,还解决了社区部分40后、50后人群的就业问题”。调研中,社区居家养老老人、子女、亲朋,对现在党和政府采取的这一“便民、利民、惠民”的好政策深表赞赏和感激,认为不仅解决了温饱生活还很安心,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5.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困境

调研中我们还得到了“专业护理不够、照顾不太正规”“养老金太少、老年人福利保障、医疗保障有缺口”和“读老年大学社区应出学费”“社区要经常组织一些文艺活动、培训、讲座,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等问题和诉求。因为目前社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一般都是四十岁到五十岁的人群,这些人的学历大部分比较低,有的外地务工人员比较多,素质参差不齐。同时,服务还仅限于提供家政服务、护理保健等,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不能满足,比如社区老年文化娱乐设施配套、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等还跟不上等。

五、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1.完善和营造良好的敬老、养老氛围

(1)加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孝道和尊老的优良传统。通过社区教育、道德讲堂、模范引领等宣传,使每个公民真正认识到传承孝道和尊老、安老、养老是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的责任,营造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建立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每个城市社区、农村乡镇驻地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设立家居养老、护理中心以及文体娱乐中心等;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标准,并将老年人心理关怀等方面内容纳入其中。

2.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养老模式

(1)社区照顾与社区服务相互渗透,创新服务内容和模式。比如提供家政生活服务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问题;提供安全保障服务解决老年人在社会治安方面的担忧;提供精神慰藉服务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需求,提供各种问候式的服务,把老人的困难情况和救助要求及时反映给街道养老服务站。

(2)正规照顾资源与非正规照顾资源的融合。使专业养老机构、社区专业人员、物业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资源融合,做到资源互通、共享。

(3)社区照顾队伍建设(专业人员、志愿者、一般人员)和保障(资金等)措施。营造政府、社区、家庭、老年人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确保能为老年人社区照顾模式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员、资金保障。

(4)社区养治模式。社区照顾引入优质专业养老机构、引入NGO(非政府)组织,推进社区养老有效管理。

3.在完善社区居家养老问题上政府应积极作为

(1)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人,而且涉及房地产、医疗卫生、保险、储蓄、消费、劳动力市场、退休金、税收等多个领域。针对“社区老年文化娱乐设施配套跟不上”“社区要经常组织文艺活动、培训、讲座,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等问题和诉求,各级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作为,要重点考虑养老因素,在土地、项目等规划设计中,尤其是在房地产开发中,要在审批规划中加入托老所规划。

(2)解决“专业护理不够、照顾不太正规”“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等还跟不上”等问题,建议国家采取公办民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兴办托老所等养老服务业,成立一个家政组织、社团组织,成立以后要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素质,从而达到家政护理、居家养老的条件。

(3)政府应积极为托老所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尽快将托老所纳入相关法律体系,以解决“养老金太少、老年人福利保障、医疗保障有缺口”“读老年大学社区应出学费”等民生问题。

第6篇:家政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区旧城改造、城市扩容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变化,社区服务功能大幅提升,社区商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社区商业网点数量不断增加,经营业态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从调查看,目前,*区共有社区69个;各类社区商业网点近1000个,经营方式有餐饮、超市、各类中介、便利店、物流、食杂店、洗衣店、维修店、回收站、书店、冲印店、药店、家庭服务站、大众浴池等。社区商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社区商业网点发展迅速,“双进工程”服务对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社区商业服务对象也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不仅面向广大居民,更侧重于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优抚等社会弱势群体服务,以及为下岗、失业人员的提供再就业服务。

2、社区商业网点呈多业态发展趋势。社区商业过去以商业零售业网点为主,仅限于食品、日用百货、美容美发等行业,近年来,一批新兴业态的社区商业网点应运而生,现已发展到几十个服务项目,如保姆、清洁维修、物业绿化、家教、技能培训、网络服务、婚庆礼仪、餐饮、保健、社区医疗、、中介服务等多个门类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3、新社区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功能较为齐全。随着中心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加速了新社区的建设,新社区的建设又带动了社区商业的发展以及周边商业中心的发展,其商业设施、网点分布、商品结构与服务功能均较为齐全,明显优于老社区。

4、传统商业和服务业在社区商业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发展。近年来,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商业应市场需求得到快速发展,大大小小的商业网点渗透到社区的大街小巷,并在社区内及其周边形成一定规模。同时,社区沿街各类小型商品市场得到发展,有蔬菜市场、干果市场、水产品市场等,为社区居民消费购物提供了便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商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指导。目前,社区商业在发展中较多的商业网点与社区住宅混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并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其中建在居民楼底层或楼内的餐馆、酒店以及各类服务机构影响较大,形成的民企纠纷较多。社区商业与区域性商业中心在功能定位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合理分工和有效监督。

2、社区商业发展不平衡,老社区商业网点发展慢、基础差。在这次调查中看到,一些老社区商业设施简陋,功能不全,一般是利用自有房屋,或者临时搭建,甚至是违章建筑开办的。这些小店小铺以经营副食为主,商品单一、质量低劣,购物环境和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社区居民购物不便,许多日常消费需要跑较远的路,且社区的服务功能不健全,与建设“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提出的社区商业发展目标差距较大。

3、社区商业基础设施较差,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普遍提高,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的消费特点,社区商业低水平、低层次的服务状况与之不相适应,亟待改善。在调查中,有的反应社区没有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反应社区没有蔬菜市场,居民买菜不方便;有的反应家政服务业没有形成,居民寻求家政服务很不方便;有的反应社区商业网点不能仅依靠小店小辅、小商小贩提供商品和服务,要提高档次,保证质量等等。从反应的情况看,社区商业的服务功能普遍滞后于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加强社区商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拓展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社区双进工程的重点工作。

三、推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设想

1、应合理规划,完善社区商业业态。应由政府牵头,会同商务、规划、建设、房管、财政、城区、工商、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网点改造规划。如:对社区商业的规模、结构、布局及标准、分类等做出明确规定;业态业种10种左右,建议包括配送餐饮连锁店、小型超市、菜市场、食杂店、美容美发店、维修店、洗染店、照相馆、旧货废弃物回收站、家庭服务、书籍音像店、药店等。

2、应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确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一是选择、培育有实力的配送餐饮企业(由中心厨房统一配送至社区连锁店)进入社区商业示范区,实施包括“早餐工程”在内的大众化餐饮,保证居民在社区内就能够方便地吃到有保障、质量较好的早餐、快餐;二是鼓励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在社区新建和改造放心肉、放心豆制品、无公害蔬菜瓜果连锁店,建设生活保障型的商品配送中心,解决居民生活不方便、消费不放心、不安全的问题;三是支持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新建或改造便民家庭服务网点,搭载各类便民、利民服务项目,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等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四是支持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进入社区,形成以社区、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五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通过资金、网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第7篇:家政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一、开拓就业空间,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去”

调查显示,农民非农就业主要依靠外部拉动。由于当地短期内无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立足于依靠外部拉动,要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向转移的三个绿色通道。一是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劳动力组织的职能作用,搞好信息的收集和,组织农民闯市场。有关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广泛联系劳务项目,努力寻找稳定的劳务合作伙伴,建立跨地区劳务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有组织、有规模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主动与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大中城市的劳动部门、哈尔滨驻外机构加强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吸纳富余劳动力的大型劳务输出基地。二是中介输出。在完善现有劳动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大力扶持经济团体、社区组织发展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劳务输出中介组织,支持有一定社会关系的能人领办、创办劳务中介机构,通过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扩大农民非农就业的组织力量。三是能人带动。大力发掘亲缘、地缘关系,充分发动各类能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开拓劳务市场,用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乡亲带乡亲的方式,形成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连锁效应。

二、健全信息网络,让农村劳动力转移“快起来”

及时、准确、广泛的信息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先导。依靠外部拉动,农民非农就业对区域外的信息需求较多,但还不具备成熟的信息渠道。所以,加快农民非农就业要拓宽信息的收集、交流和反馈渠道。一是加强劳动力资源信息化。在完善劳动力档案基础上,建设劳动力资源信息网,在全国范围内辐射、传递劳动力信息,使用工单位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网络随时调阅劳动力信息。二是广泛收集劳务市场信息。利用互联网、报刊等公共资源发掘信息,并积极与大中城市的中介组织密切联系,鼓励各类中介组织到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联络站或派遣信息联络员,到用工单位去直接找信息,多渠道掌握劳动力市场需求。基层劳动力转移组织要在为外出劳动力跟踪服务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外出劳动力为家乡做贡献,利用工作机会收集劳务信息,并反馈回家乡。三是畅通信息交流渠道。由政府牵头,以乡镇政府为中心,以村屯为基点,三级组织协同合作,逐步以计算机联网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并及时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机构和中介组织,形成快速收集、和反馈的信息网络。

三、开展职业教育,让务工经商农民“稳得住”

非农就业的农民大多只能实现低层次、不稳定的转移,他们转入非农产业从事的都是农产品的粗加工、建筑业、服装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相当一部分转入非农产业的农民,不敢完全摆脱农业,具有季节性特点。农民素质偏低,竞争力弱是制约农民农工转化、农商转化的重要因素,农民在非农领域站稳立住,必须掌握必要的非农职业技能。要充分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办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培训分三个层次开展。一是引导性培训。对农村干部和农村劳动力进行基本权益保护、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应聘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二是职业技能培训。由政府提供补贴,常年开展餐饮、保安、建筑、家政服务、服装加工、计算机操作、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特别要注意抓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区内企业各类工种所需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从业和竞争能力。同时,要在制鞋、服装加工、美发、建筑、木工等传统产业领域,以地缘、亲缘关系为纽带,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传、帮、带活动,利用师傅带徒弟、徒弟再带徒弟这种滚雪球式的“职业教育”,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三是学历教育。面向初高中毕业生以及接受过自考、函授等教育的“五大”农民开办计算机、管理、商业等学历教育班,打造农民白领队伍。以职业教育为核心,要通过市场机制,将招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有组织转移和就业安置等各个相互独立的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新型的劳务产业体系,从而做到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化经营。

第8篇:家政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一、配饰艺术在典型空间的运用

室内空间包含着丰富的空间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住宅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旅游空间等。因为各种室内空间在功能及用途上有所不同,所以它们在性质以及设计的要求上也有所区别。配饰的颜色、大小、形态、材质等等都需要与空间的功能和尺度相协调。下面我就以住宅空间为例来简要阐述配饰艺术在室内空间的应用。住宅空间是由公共活动空间、私密性空间以及家政服务空间三大空间共同组合而成。公共活动空间的代表空间为客厅,客厅当选全家聚谈休闲、接待客人的中心区域。所以,客厅是家庭中使用率最高、最能代表主人性格、气质的空间。在选择客厅的配饰时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空间的大小、风格以及空间结构,然后根据空间的大小决定家具的尺寸和配饰品的大小;根据整体装修的室内风格来选择家具、灯具等配饰的颜色、风格;家具的摆放方式则是根据空间的结构来确定。沙发的摆放形式一般有U形、L形、一字形等,客厅的聚谈空间就是通过沙发和茶几的选择摆放围合出来的,除去使用功能它还起到分割、美化空间的作用。沙发对面的背景墙和视听设备共同组成客厅的重点装饰墙,电视的摆放高度应稍低于人坐在沙发上时的视平线。私密性空间的代表为卧室,它的性质是满足休息睡眠兼作学习、梳妆的空间。所以卧室要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还要选择相应的家具来满足学习、梳妆的功能。在配饰的色彩选择上需要确定主色调,避免繁杂的色彩搭配形成视觉污染,同时要避免过冷或过艳的色调选择,造成人进入空间后兴奋或冰冷的感觉,影响睡眠休息。床在卧室中作为空间布局的中心确定后,其他区域才能够依次布置。梳妆家具的造型应避免选择太突兀的,使其与其他区域能有很好的延续。织物类配饰的选择应注重色调与图案的相似性,在增加空间温馨感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吸声、隔声的效果。卧室布置绿植应特别注重植物类别的选择,适宜的植物不仅能够点缀空间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厨房是家庭服务的典型空间,也是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制作的操作流程一般概括为储存、洗涤、调烹三个方面,如果将这三个区域之间的活动路线做连接的话,活动的路线会缩短,工作效率就会提高,操作也最简单。

二、配饰设计的发展趋势

1.精细化趋势在配饰设计不断更新造型和不断完善功能的前提下,未来的配饰艺术将更多地注重精细化设计。深化以人为本,精确地对空间温度、湿度、灯光、尺度、色调等进行选择,使其更加合乎人体工程学原理,更加满足人体的要求。更加精细的制作工艺使空间变得华丽、优美、多彩。

2.多元化趋势配饰艺术不但要把握好色彩、材质、肌理、图案等与室内整体风格的协调,还要考虑到空间主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身份背景等因素。随着多元化世界文化的出现,各种风格流派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我们应该学习高层次、有价值的设计理念,做到“立足传统,兼容并蓄”。

第9篇:家政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同时,物业管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的物业管理当中,物业公司只会对业主的生活、社会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由于业主的需求不断提升,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状。因此,物业管理就必须逐渐转型为现代服务业,从而提升业主的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

物业管理;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实现意义

物业管理是当前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公共服务行业,物业公司受业主委托,需要对社区当中的公共设施、房屋基本设备等进行相应的维护,并且对社会内部的治安、交通以及绿化等管理项目进行多方面的整治、管理。以当下的社会环境,物业管理的类型必须从以往的管理类型转变为服务业类型,从管理模式转变为当代服务业模式,从而有效的提升物业水平,使我国物业公司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1我国物业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1我国物业管理中的现状我国物业管理工作发展的较晚,在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物业管理的方式与种类也在逐步完善[1]。现阶段业务范围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学校、办公楼、标准厂房、车站、医院、农民房、住宅区等[2]。我国物业管理工作的发展状况受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不平衡的问题情况。很多地区的物业管理工作都会受到当地政府单位相关政策的影响,致使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各不相同[3]。物业管理工作的无序化与低规范化逐渐成为我国当下物业管理工作的特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与我国国情及法律法规政策有关,在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物业管理工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往往都会表现出这种发展状况[4]。

1.2我国物业管理中普遍呈现的问题(1)物业管理收费标准混乱。物业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服务对象的利益,在收费过程中极易出现滥收费、乱收费的情况,往往会给客户及公司单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5]。同时,物业收费较为困难,收费方式缺乏明确的规范要求,导致业主与物业双方频频出现矛盾纠纷事件,严重影响我国物业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2)物业管理工作的质量欠佳。物业管理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业公司的运营经济效益,良好的物业管理质量可以极大的提升物业管理单位在业界的口碑[6],为企业单位今后的运营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现阶段,我国部分物业管理单位在开展物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物业管理质量欠佳的情况,致使业主对于物业单位的不满情绪逐渐升高,更对物业服务人员今后的实践工作造成诸多障碍,严重影响物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3]。(3)物业管理与业主沟通少,责任分配模糊。以往的物业管理模式中,物业公司与业主的交流仅仅是在缴费、出入时会有一定的交流,其沟通量非常少[7]。对此,极容易导致物业公司与业主的信息量不同步,业主的需求与物业公司的工作目标不相符,从而严重拖累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商品住宅数量的不断增多,物业单位在实践运营过程所涉及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增多,物业管理工作与不同业主之间存在的权利义务愈加复杂。种种情况导致我国物业管理主体的权责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严重影响我国物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开展。

2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方法

2.1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促使物业服务转型想要使传统的物业管理转型为现代服务业类型,利用以往的技术条件很难达到[8]。但是,利用当代信息化技术却能够很有效的推动物业服务顺利转型。在实际的应用中,物业公司能够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服务平台,建立与业主能够实时交流、沟通的互动平台。与此同时,这个互动平台还能够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多样化的功能,主要可以有保洁绿化、办公管理、秩序维护、仓库储物、客户服务、收费管理、客户管理以及房产管理等多样化功能。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物业公司建立起与业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联合一些其他的信息化技术,从而更高程度的提升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例如,物业公司可以建立相关的平台网站,或者以业主为主要对象建立qq群、微信群等,也可以开创相应的博客、微博等,通过这些模式建立与业主交流、沟通的平台,进而使物业公司的服务与业主的需求更加贴近,同时加强物业公司与业主的交流程度,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效率。

2.2通过特约服务项目完善物业服务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化程度的不断成长,我国许多的居民业主不仅对物质有较高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层面上的需求[9]。为了有效的解决业主的这些需求,我国物业公司就必须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相应的服务项目,完善服务项目,发展特约服务项目使自身得到长远发展[10]。例如,在实际的物业管理情况中,物业公司可以对当前楼盘业主的需求进行深度的调查、挖掘,通过调查结果,了解业主对文化、物质两方面的需求,并依据该需求与物业公司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物业服务方式,使物业服务整体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在一些社区当中,物业公司的服务可以以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为业主的生活起居提供更大的便利,这样的服务模式,可以依据依附在传统的服务当中,例如传统的家政服务项目,可以在家政服务项目当中加入清洁、烹饪、保姆等人性化服务,从而满足业主的各类需求。现代服务业模式的物业管理,能够使业主依据自身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家政服务,一次性制定多个细节项目。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通过打包形式的模式给业主提供极大的便利,还给业主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与此同时,物业公司还可以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例如保险企业、建筑企业、装饰公司等,从而为业主提供处物业服务意外的金融服务。尤其是物业公司可以开展代管、房屋租凭等服务,这样的方式既省去了业主在出租房屋时寻找中介以及物业查询等麻烦意外,还给业主的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这些特约形式的服务项目能够极大程度的满足业主的各方面需求,最主要的是在设计这些特约形式的服务项目时,物业公司会逐渐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所需要注重的方向,从而为传统物业管理向服务业转型提供可靠保障。

2.3使用公共资源开展多样化物业管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物业公司获取业主的认可,并且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之后,可以在社区内公共设施以及相关公用场地开展一定范围内的盈利活动,并可以获取合理范围内的利益[11]。在这一方面上,我国物业公司普遍是以广告的形式获取利益,社会内广告的形式也成为较为普遍的一种物业资源收益模式。从社区广告角度分析,主要可以从社会公共设施上进行广告活动。例如在社区内部的一些灯箱上,可以贴上一些透明的广告膜。如此的模式不仅能够为业主提供照明,还可以提供广告服务。与此同时,物业公司需要注意广告的使用不得影响业主的正常活动,例如广告膜的透光程度不够,导致照明设施形同虚设。合理的广告行为,不仅能够给业主一定程度上提供信息资源的便利性,还能够给物业公司提供相应的经济利益。又如,在停车场的标杆上贴上一些广告内容相符的广告膜,如此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停车场的栏杆显得不再单调,还能够帮助物业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再例如,如果社区内的停车位置较为紧张,则物业公司可以在取得业主同意之后,将一些公共场地作为新车位并进行使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新车位业主解决燃眉之急,还能够将车位所带来的收入用于社区的集体活动,最终达到多方面共赢的目的。

2.4拓展服务项目,促进行业发展在我国政府、金融、教育以及医疗等部门后勤社会化改革后,一些特种物业服务也成为物业公司最注重的市场。面对这些新型的项目,物业公司需要积极主动的拓展服务项目以及服务内容。此时,物业公司还需要做好常规的物业管理服务。在我国的一些物业服务当中,一些特种物业服务不再只是单纯的物业服务,而是深入到了特殊部门的后勤甚至中心。例如,对于政府机关部门的物业服务中,物业公司还可以帮助政府机关部门管理部门从业人员的考勤内容,关键机房的管理等。在具体的特种物业项目拓展观念中,物业公司需要全面考虑自身的实际能力以及特种部门的特种情况,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政府部门在此期间更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效用,通过推行相应的优惠政策,并对物业管理单位进行适当的约束与监管,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来促使物业管理单位能够更加符合市场的相应要求规范,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物业管理市场,实现竞争与市场化发展并存的良好的发展模式。同时,政府部门更应该推行物业竞争化发展,使我国众多物业单位在良性竞争中稳步前行,促使物业整体市场实现更加健康化发展。

3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意义

3.1转型是物业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物业管理以及生活质量的发展,近些年,人们对物业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物业管理技术必须与以往的物业管理模式作为基础进行更加科学化的改变。我国以往的物业管理模式普遍是以劳动作为主要的工作对象,以简单并且密集型劳动给予业主提供服务。这样的物业管理方式也无法有效的提升物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对物业管理方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与提升。对此,这样的管理方式必然极大程度的限制物业管理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也会导致物业公司的盈利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受到亚种的限制。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物业服务质量以及过程将于业主的需求背道而驰,依据现代服务业管理理念对物业管理开展改变,能够利用一些全新的业态、服务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帮助物业管理从以往的劳动服务转变为针对业主需求的信息化服务,从而变型为集约型的现代物业服务。总而言之,物业管理依据现代服务业转型是物业管理中必然的发展路径,也是当前我国物业公司获得持续利益、较大发展的唯一途径。

3.2转型是社会发展趋势当前社会上的科技创新技术逐渐的变化、创新,这一变化也改变了许多的行业。在物业管理行业当中,这一现象决定着其必然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境而变换,逐渐建立科技服务体系。近些年,我国的产业整体结构也逐渐从以往的传统式工业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从以往的集中式工业生产转变为针对性目标生产,大力的发展产品、服务的附加价值是当代服务业乃至物业管理行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在我国社会活动的影响下,如果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不佳,则会直接导致社会的生产活动以及业主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在生产活动角度分析,如果物业管理无法按照生产条件的需求开展,则会一定程度、一定角度拖延生产的便利性,从而导致生产严重受阻,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而在业主的起居生活角度上,物业管理如果无法达到业主的需求,不向现代服务业看齐,则会使业主的日常生活环境、休息质量以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破坏,从而间接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了有效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业主的生活舒适度,以往的物业管理必然朝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这也是我国社会发展所要求的转变,假设传统的物业管理不进行转型或按部就班,则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被淘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生活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居民对物业管理的需求也在逐渐提升。物业管理在转型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自身服务工作质量的提升,与业主之间建立友好互助、积极协作的良好发展模式。通过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能够使物业公司的物业服务质量得到稳定、持续的提升,使我国居民获得更加优质的物业服务。除此之外,我国政府部门更应该加强对物业管理单位的监管与扶持,帮助物业管理部门实现快速发展,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文明家园。

参考文献:

[1]杨中宣,杨萌,陈耀中.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中物协《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课题开题会发言摘要[J].中国物业管理,2011(30):230-231.

[2]程格,刘乾,谢落群.中物协组织召开《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开题会及赴兰州民召物业管理集团进行调研[J].中国物业管理,2012,23(07):23-25.

[3]孙丽敏,周红兵,李长胜.把握发展规律,促进中部物业管理转型升级-第二届中国物业管理(中部)长江论坛在合肥举行[J].中国物业管理,2012,12(07):33-25.

[4]杜德怀,施旭升,周巍.对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粗浅认识[J].中国物业管理.2013,(10):1.

[5]邓方,刘荣,王德笋.积极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沈建忠司长在扬州物业管理年度论坛会上的讲话[J].中国物业管理,2010,28(10):832-834.

[6]赵祥华,邱汉,曹晨.由一个失败案例引发的观念变革-上海科瑞物业对转型升级的认识与行动[J].中国物业管理.2015,10(03):11-13.

[7]周阳,叶郎,李胜来.提升服务质量推动转型升级-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工作会在贵阳召开[J].中国物业管理.2009,12(34):8-10.

[8]吴雪,唐颖,宗江.学好万科好榜样转型升级谋发展-谢家瑾会长在“第三届中国物业管理长江论坛”上的讲话[J].中国物业管理.2013,24(3):100-102.

[9]牛传宝,吴晓华,唐兵.物业管理“升级”与“转型”正当时[J].城市开发(物业管理),2010,28(10):832.

[10]陈斌,王梦涵,曹静怡.以智慧社区建设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政策解读与企业机遇论坛”实录[J].中国物业管理.2010,10(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