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基础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练好基本功为主,即练习实际操作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按照部颁电业生产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应知、应会”的要求,达到“三熟三能”。
1、变电、线路及设备运行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
(2)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
(3)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
(4)能正确进行操作和分析运行状况;
(5)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6)能掌握一般的维修技能。
2、供电所人员的“三熟三能”(含农村聘用电工)
(1)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岗位的规程制度;
(2)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3)熟悉检修、维护工艺和质量标准;
(4)能熟练地进行本工种的检修、维护和运行操作,正确处理事故;
(5)能熟练地进行触电急救和人工呼吸;
(6)能看懂常用图纸和掌握常用材料性能。
3、财务、审计和用电营销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和相关法规;
(2)熟悉本岗位的业务知识和要求;
(3)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4)能熟练地进行财务或经营统计、测算和分析;
(5)能熟练地填报各类报表;
(6)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文档处理和制表;
4、计量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原理;
(2)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和相关法规;
(3)熟悉电能计量装置的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
(4)能熟练地进行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和校验;
(5)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6)能正确地进行计量误差的退补。
二、新工人培训
1、新工人进公司,首先要经过安教部一段时间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岗位。内容分为:政治思想和传统教育、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教育、安全生产和局规局纪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
2、恢复传统的师徒传、帮、带培训新工人到达岗位后,指定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工人为师傅,经现场基本制度学习、现场见习、跟班实习三个步骤,考试合格并确认有独立操作能力,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三、专业骨干培训
1、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优秀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热爱本专业、思想进步的生产工人和班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骨干培训的对象,编制专业骨干培训计划,并取得主管部门的同意。
2、对专业骨干的培训,要做到有目标、有方向,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般情况下,不轻易变动他们的工作,鼓励他们从专业上提高。
3、所、站长的培训
所、站长的培训由公司编制计划,组织实施。所、站长应从组织领导、技术业务、思想政治工作三个方面提高,特别是要学会管理,学会做人的思想工作。
四、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1、岗中培训。由各部门(或班、组、站)根据本岗的实际和要求,自行组织本部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岗中培训是职教培训的主要方式。
2、集中培训。组织公司相关人员集中学习,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或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人员轮流授课;
3、专题讲座。聘请公司外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某一专项内容,到公司进行授课。
4、短期脱产培训。公司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专业技术骨干送往外地进行短期脱产学习。
五、培训时间要求
1、岗中技能、安规培训,每月一次;
2、技术考问,每月一次;
3、异常和事故分析,每月一次;
4、模拟演练和事故预想,每季一次;
5、集中培训,每季两次;
我公司的培训教育在经理的领导下,以安教部为主,负责全公司的文化、技术、业务培训,做到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并把培训教育计划纳入公司的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同时落实,同时总结考核。
一、岗位培训
以练好基本功为主,即练习实际操作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按照部颁电业生产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应知、应会”的要求,达到“三熟三能”。
1、变电、线路及设备运行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
(2)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
(3)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
(4)能正确进行操作和分析运行状况;
(5)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6)能掌握一般的维修技能。
2、供电所人员的“三熟三能”(含农村聘用电工)
(1)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岗位的规程制度;
(2)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3)熟悉检修、维护工艺和质量标准;
(4)能熟练地进行本工种的检修、维护和运行操作,正确处理事故;
(5)能熟练地进行触电急救和人工呼吸;
(6)能看懂常用图纸和掌握常用材料性能。
3、财务、审计和用电营销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和相关法规;
(2)熟悉本岗位的业务知识和要求;
(3)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4)能熟练地进行财务或经营统计、测算和分析;
(5)能熟练地填报各类报表;
(6)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文档处理和制表;
4、计量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原理;
(2)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和相关法规;
(3)熟悉电能计量装置的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
(4)能熟练地进行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和校验;
(5)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6)能正确地进行计量误差的退补。
二、新工人培训
1、新工人进公司,首先要经过安教部一段时间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岗位。内容分为:政治思想和传统教育、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教育、安全生产和局规局纪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
2、恢复传统的师徒传、帮、带培训新工人到达岗位后,指定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工人为师傅,经现场基本制度学习、现场见习、跟班实习三个步骤,考试合格并确认有独立操作能力,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三、专业骨干培训
1、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优秀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热爱本专业、思想进步的生产工人和班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骨干培训的对象,编制专业骨干培训计划,并取得主管部门的同意。
2、对专业骨干的培训,要做到有目标、有方向,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般情况下,不轻易变动他们的工作,鼓励他们从专业上提高。
3、所、站长的培训版权所有
所、站长的培训由公司编制计划,组织实施。所、站长应从组织领导、技术业务、思想政治工作三个方面提高,特别是要学会管理,学会做人的思想工作。
四、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1、岗中培训。由各部门(或班、组、站)根据本岗的实际和要求,自行组织本部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岗中培训是职教培训的主要方式。
2、集中培训。组织公司相关人员集中学习,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或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人员轮流授课;
3、专题讲座。聘请公司外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某一专项内容,到公司进行授课。
4、短期脱产培训。公司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专业技术骨干送往外地进行短期脱产学习。
五、培训时间要求
1、岗中技能、安规培训,每月一次;
2、技术考问,每月一次;
3、异常和事故分析,每月一次;
4、模拟演练和事故预想,每季一次;
5、集中培训,每季两次;
6、安规、技术规程和基础知识考试,半年一次。
电工基础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奠基石,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然而,技校电工专业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操作深奥难明,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这就要求技校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近几年来,笔者一直负责电工基础的教学和研究,在日常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中心,采用“小课题、小目标”,逐人过关等方法,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工基础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成为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需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继续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根据这些任务,笔者认为电工基础教学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技能培训和提高身心品质为一体,要想把这些教学工作搞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因此,在电工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笔者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一个是家用日光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手电筒电路。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电路,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的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又如,在讲授电功和电功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做好预习,那就是统计自己家中所有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用电时间。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先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自己计算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教师不妨尽可能多地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扩展知识面,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思维品质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电工基础教学不仅要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说明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持续协调全面发展。要获得基础知识,就必须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即把观察和实验得到的感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最终更改认识,建立概念和规律。这个思维加工过程必须按照电工基础研究问题的方法来进行。
虽然技校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些差,但思维比较敏捷。教师应该营造浓厚的民主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制”,使学生自由表现、畅所欲言,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陈述观点,思维才能活跃,也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加强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技能
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综合技能的最佳途径。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懂得应用电工基础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提高综合技能。如当学校的供电线路出了问题,变压器出了故障,安装调试日光灯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低压配电盘等,都可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带着好奇心,精力高度集中,教师边演示边提问,把抽象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顺利掌握知识,学会了动手操作,同时也明白了今日的成果是科学家长期探索的结果。
总之,电工基础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给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有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主要为我国培养技术型人才,“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课程,这一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理论性,而且需要学生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整体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较为不易,因此需要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改变这一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课程改革;翻转教育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电气工程随处可见,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出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后续课程的学习都需要运用到这一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一课程的学习较为困难,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落后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学生电工在电子技术这一课程上所取得的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与相关教师需要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让每个高职电气专业学生都乐于去学习这门课程,让高职学生能够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学习到知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
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1.1理论性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以数学、物理等知识作为基础的,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因此这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种类较多而且内容庞杂,全部记忆需要时间而且较为困难,想要进行相关的实践课程必须熟练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1.2实践性
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为了解决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而高职院校是我国技术型人才的培训基地,这些人才都需要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投入工作之中,“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关于电气工程的维修、维护都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因此电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也应该注重增长自身的实践经验。
1.3变更性
科技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电工电子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内都有所应用,例如军工、科研、生产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电工电子技术的内容因此也处于更新状态,不断有旧的内容被淘汰,又有新的内容加入进来,因此“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变更性,这就对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的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更新,让课程自身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的问题
2.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落后
很多高职教师在教授电工电子技术这一方面的课程时教学方法落后,自身的教学观念也没有与时俱进,对高职学生仍旧使用“填鸭式教学”,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相关的知识,在考试中可以取得较高的分数,这就造成了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作为主导,但是学生很少有机会可以进行实践,自身的实践能力存在问题,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解决某一电器存在的问题,而是和普通高校一样采取考试的方式,这样只会让学生认为理论知识更重要,只知道去熟悉考试可能会涉及的知识,自身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高,所掌握的知识也十分有限。
2.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整个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其中包含了物理、高数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想要学习好“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就必须掌握好物理、高数等方面的知识,但是高职学生自身基础知识较差,物理、高数这些知识是他们自身不具备的,他们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前提是高职院校对他们进行物理、高数等相关课程的培训,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无法满足学生这些要求,学生物理、高数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就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不了解这一课程中所讲述的内容,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学生自身也会逐渐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失去兴趣,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学习成绩的降低,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2.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在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学模式暴露出了较大的问题,相关教师在课程中过于注重课程中的细节,对于课程的整体进程没有予以重视,对于某方面知识特征、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会进行仔细的分析,但是却没有说明这部分知识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整个课程系统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于学生的学习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受到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会在学习中注重单一方面的学习而忽略了整个课程,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与运用,而且高职院校与教师在这一课程上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学生的相关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与提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偏低。
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策略
3.1改革当前教学方法
我国的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高职院校应该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很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应该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需要进行互动,教师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发挥出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关于电路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先提出一种电路的排列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之后告诉学生还有哪些方法的存在,让学生自己对其他的排列方法进行探究,让学生专注于问题,提出电路排列的其他方法,并且进行计算,得出相关数值;其次,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存在着很多较为抽象的内容,只是依靠教师的语言难以叙述清楚,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这一方面发挥出它的优势,它能够将很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可以更加直观地去理解,降低教学的难度,而且多媒体技术中所包含的视频、图像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为接近,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再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部分电子元件带入课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这些电子元件对知识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对这些元件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元件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并且将这些电子元件与家用电器的使用进行结合,让学生感觉到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
3.2更新原有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器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而且自身具有较多的内容,为了保证学生可以从这一课程中学习到足够的东西,改变当前学生学习的现状,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首先应该强化相关学生的基础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包含了物理、高数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很多高职学生自身基础较差,对这些知识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因此在实际学习时无法获得较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应该针对这些学生添加物理课程与高数课程,保证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次要注重加入新内容,科技在不断发展与进步,而电工电子技术处于时代前沿技术,会不断出现技术的更新,高职院校需要对电工电子技术保持高度的关注,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学习到关于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新技术,不断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加入新鲜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以及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3.3注重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教育与培养的人才以技术型人才为主,因此实践教学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职院校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仍旧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是极为不合理的,电工电子技术是为了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存在的,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满足这一点,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首先应该让学生熟悉一些电子元件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其次要改变以往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能力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自行挑选实验所需的器材、元件,之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果,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后再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印象;再次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进行虚拟实验,强化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的记忆与了解,让他们知道看起来较为相似的实验实际上存在着哪些方面的不同。
4结语
高职院校自身需要重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室,让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点进行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环境,学生在实验室可以与教师对某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高职院校还应该与相关工厂、企业进行联系,安排学生进入其中参观、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自身的能力进行锻炼,巩固自身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可以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晓慧.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8):26-27.
[2]叶光胜,李光亮.翻转课堂模式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探究[J].职业,2016(14):57-58.
关键词: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研究
前言: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电力能源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系统的运行压力不断增加,因而更容易发生一些故障。在分析和处理这些故障的过程中,主要需要通过维修电工进行处理,因而维修电工的技能水平非常重要。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维修电工必须具备足够的技能,才能够应当电力系统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更好的维护。
一、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核的内容
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在考核内容中对于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体现。例如在中级工的读图分析当中,对于晶闸管直流调速电路问题有所涉及,而在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并没有对晶闸管交流技术进行单独的讲解,而是在电气故障检修、安装、配线等知识中有所涉及。由于配置了这些内容,因而寻弱了与晶闸管交流技术之间的关联[1]。对于这些问题,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核内容当中,应当适当调整基础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提升技能部分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应当尽量确保完整对理论知识体系,对模块分解进行扩大,避免过于粉碎的情况发生。在技能方面,如果相关知识和结论性的内容占比过多,对于一些技校、高职维修电工专业的学习来说,难以有效的进行理解,其可用性也比较局限。因此,对于基础知识应进行强化,使相关的知识内容得到更为清晰的显现,从而使考核内容可用性得到增强。
对于技能鉴定人员来说,应当对维修电工技能职业鉴定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解。对此,职业技能鉴定中的试题开发库系统能够发挥出较为良好的作用,而为了使其可用性得到增强,应当对试题库的开发质量进行不断的提升,并对整体方案进行优化。例如在高级工的考核当中,会涉及到锯齿波的形成问题,其晶体管当中,包含有相应的电容、电阻、电位器等,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当注重考核内容的完整性,不能将相应的电路图省略。在维修电工的培训当中,应当注重突出技能的作用和地位,并且对理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进行兼顾,对鉴定题库进行科学化的建设,从而提升培训和鉴定的效果。此外,对于操作技能题库,应当进行相应的延伸和开发,从而更新命题理论知识,更加准确的对维修电工技能进行鉴定。
二、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维修电工的知识随之提升,职业技能也更加先进。为了推动维修电工职业的发展,应当采取合理的技术对维修电工进行鉴定,促进未丢电工培养的强化,形成完善的技能鉴定系统。维修电工职业对于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为了提升自身的仅能和水平,维修电工必须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提升。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维修电工的技能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对维修电工技能的鉴定[2]。在我国当前的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当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于维修电工的培养和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不断提升鉴定技术,从而促进维修电工技能更好的提升。
三、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模块的深化
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当中,为了取得更为准确的效果,对于鉴定模块应当进行统一,对评分标准进行确立,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操作技能鉴定内容,对日常质量标准进行深化,对实际工作需求加以满足。例如在技术维修设计当中,对于安装调试环节应进行规范,基于电气设备的控制范围对电气环节图加以保证,从而对维修电工技术进行良好的应用。根据电气图的技术要求、基本情况等,对相关的技术参数进行调整,并且对相应电器元件进行组合[3]。根据考核模块内容,要求维修电工能够对电气图进行正确的画出,并结合电气图对相应材料、仪表、工具等进行应用,并准确的安装相应的电器元件。在确保合理的安装所有电器元件的基础上,还应当兼顾到紧固性、美观性、安全性等。
四、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方法的创新
在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当中,需要将鉴定与实训教学进行良好的融合。例如,在高级维修电工理论教学当中,除了将基础理论模块、专业理论模块等融入在课程设置当中以外,还应当将专业应用模块、新技术应用模块等融入其中。不过,在实际的情况下,由于维修电工的培训教材较为落后,其中的实用性、针对性等都较为不足,对于维修电工的职业发展较为不利。维修电工对于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等难以进行充分的掌握,其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也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维修维护的实际要求,因而对于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来说,也无法进行良好的应对。
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当中,应当建立相应的模块化实训室,并确保齐全的功能能够和完善的设备,从而能够对维修电工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在高级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当中,应当对实训室的建设进行强化,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技能鉴定[4]。与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实际要求相结合,在相应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对实训室进行构建,例如机床模拟实训室、电气线路自装实训室、PLC模拟实训室等。另外,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中,需要对一体化教学方法加以运用。
在过去的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培训当中,往往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由教师进行演示,然后学员进行模仿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基本上只能够匹配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而针对高级维修电工,除了对实训室的建设进行强化以外,还应当对培训方法进行优化,同步教师的演示和学员的操作,在学员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再相应的指导,从而形成良好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中,还应当融入模块化培训模式,对相应的实训教学进行划分,从而形成重要的教学模块,例如电路绘制模块、绘制装配模块、机床电器PLC控制改造模块等,然后在各个模块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的作用。
结论:电力能源是当前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随着人们对电力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提升,电力系统在日常运行当中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而更容易发生故障。维修电工作为处理电力系统故障的主要力量,其技能水平十分关键,因此,需要利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了解和掌握维修电工的技能水平,从而更好的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洋. 与时俱进 联系实际――在新形势下开展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探讨[J]. 科技视界,2015,25:203-204.
[2]马玉蓉,邱利军,郎莹,赵立新. 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结合方案研究[J]. 职教论坛,2010,24:65-69.
[3]陈会鸽,王双岭,陈承新. 关于维修电工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结合[J]. 职业教育研究,2012,09:67-68.
关键词:农电改革 学习路径 农电员工培训
1.背景
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员工是服务“三农”的主要力量。为进一步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县级供电企业一体化、规范化管理,推进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其中就包括理顺农电用工关系、开展农电员工培养等。由于历史长期遗留问题,农电工学历普遍低下,学习自觉性差,农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低,面对农电战线新形势,基层农电员工培训工作如何开拓新思路、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切实提升农电工技能水平,规范农电用工,为农电体制改革工作服好务,探索一种适合农电工的培训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2.农电员工培训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县级供电企业的农电员工培训工作存在有四个方面问题:
(1)农电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从农电员工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技能等级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进行人力资源分析,现阶段,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工素质的各个维度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年龄结构整体偏大,其它指标整体偏低;在职业素质方面,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县级供电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也有待提升。
(2)员工持证上岗有待加强
由于历史原因,县级供电企业没有形成严格的培训、考核、上岗、晋级、薪酬一体化用人制度,农电员工存在无证(特种作业证、职业资格证)上岗,岗、证不相匹配的情况较为突出。
(3)工学工教矛盾突出
农网覆盖区域范围较大,电网设备状况比较复杂,农网建设任务重,农电工工作量大,面对各种各样的培训及技能竞赛,疲于应付,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同时担任内部培训师的多是各岗位的业务骨干,饱和的岗位工作任务使得他们无法分担更多的精力用于培训工作,工作与培训教学的冲突现象比较普遍。
(4)培训效果不佳
很多农电员工培训只注重培训的形式,针对性不强,与实践脱节,对培训实效及培训作用未进行有效地分析与评估,培训考核不够严谨,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培训效果不佳。
3.课题研究的目标
根据农电体制改革相关要求,针对农电工培训方式进行研究,运用学习路径图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制定农电员工的培养模式,形成针对农电工培训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农电工技能水平,为农电体制改革工作服务好,特进行该项课题研究。
4.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学习路径图,指的是在一定学习目标下,以职业技能发展为主轴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学习路径亦不相同,但目的都是让员工尽快在企业需要的领域独当一面,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学习路径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明晰学习成长途径:在学习路径图中,员工可以看到应知、应会、应熟练的学习内容被清晰有序地标注出来,员工可以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成长途径。
轻松识别培训需求:学习路径图清晰地体现了该岗位的学习的内容、方式及先后次序,培训计划部门只需要将员工能力现状与学习路径图进行对比,就可以识别培训需求。
确定培训策略:学习路径图清晰地说明了获得岗位所需能力的过程和方法,培训管理者可以根据学习路径图的指引确定特定岗位的培训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学习路径图的绘制流程包括四个步骤:工作任务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制定学习方案以及地图绘制。
5.课题研究成果
本次课题进行培训模式的设计,培训模式设计过程包括岗位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学习路径设计、配套资源、实施运营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5.1岗位分析
按照南方电网有限公司职业工种技能评价标准、广东电网公司岗位胜任力评价标准、岗位培训标准等指导文件,结合调研信息,对装表接电、业扩报装、用电检查、配电线路运行和检修四个专业的农电工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四个岗位的农电工满足岗位履职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5.2农电培训课程体系
遵循“内容适用,费用经济,效果匹配”的原则,基于学习路径构建装表接电、业扩报装、用电检查、配电线路运行和检修四个农电岗位课程体系是课题的核心之一,其课程体系的按照知识、技能、素养进行分类,其中知识类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技能类包括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相关技能。
各岗位的培训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分类标准进行细化,详细识别各类培训课程的培训模块,制定合理的培训形式、科学的培训学时,并识别部分培训使用教材。如下图1所示:
5.3农电岗位学习路径
根据成人学习规律,对培训课程需要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课程体系)及学习顺序,绘制农电工学习路径图。
对农电工培训方式的选择,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易于让农电工接受的培训方式,能够让培训真正发挥提高员工素质的作用,同时结合农电员工的工作和能力特点,对电力生产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理论采取脱产集中培训的方式,对于技能采取“每日一题,每周一技”的在岗培养方式。
5.4农电培训配套资源
在建立起农电员工的课程体系和学习路径之后,培训体系需要匹配相应的资源保障,建立和培养一支优秀农电内部讲师队伍,搭建农电内训师师资库、选拔农电内训师、培养农电内训师、开发标准化课件、教材、题库、案例等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培训网络平台等与传统培训互补的学习渠道等。
5.5农电培训实施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训中心根据农电工培训要求,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配备电脑、投影仪及现场模拟等教学设备和设施,配备专门资料及用具。培训力求标准化,教师提前按照学习路径的所指定的专业教材编制针对性的农电工教学计划。
规范化的培训实施:借鉴军培学员的管理模式,对培训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对学员建立学习档案,配备责任心强且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强化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管理。
激发学习热情: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经验分享、理论学习、案例研讨、技能比武等方式激发农电员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邀请优秀供电所代表深入课堂开展优质服务典型经验交流,播放供电所生产和服务习惯性违章事故录像,引导学员进行业务交流和分享总结,同时采取技能竞赛的方式,以赛促学,通过上述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实现知识及经验共享。
做好培训效果评估: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工作是规范培训质量流程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学员的考核包括理论笔试、各项实操考核、考勤记录和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都是效果评估的维度之一,通过结果情况分析,不断修正培训内容、组织及实施。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电工基础;能力培养
0引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这说明了教学的本身不仅仅是学生摄取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电工基础与实验》教学理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我国高等教育应侧重培养具有人类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民族精神等多种素质的人才。
1在“过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人认为对非电专业的电工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给学生结论,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教学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知识的建立、推广、发展过程,基本概念、规律、定理、公式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保持充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而不要急于将最终的结果告诉学生。在学生思维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排除障碍,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体会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真正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参与了思维的整个过程,使教师的行为转化为学生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知识的结论、明确原理,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重视课堂教学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在思想上对本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基础知识很简单,或认为该课程与专业关系不大“没有用”。主动找同学座谈,帮助同学们分析原因,让学生理解几个道理:第一,听课是学习的捷径。教师把自己多年的积累,结合自己的体会讲给学生,易懂易会,记忆深刻,比自学省时省力,理解透彻。第二,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习知识就是给大脑做体操,不要说一门课程有用与没有用。在以后的工作中你可能没有机会直接运用某一知识,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方法却受益终身。作为大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学习知识就是培养能力。第三,学习是竞争力,学习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未来社会知识更新迅速、竞争日益激烈,学习能力是最大的竞争力,学习能力是在对每一门课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翻。
3用建构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思想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关于人类知识学习的理论。“建构式”教学法的基本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要从依靠教师“教会”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并使学生“会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要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要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按照建构主义进行电工基础教学,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结构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情境,有重点地再现电工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同时还要注重为学生创造电工学知识的应用环境。通过教学环境与应用环境的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而且使得建构更加牢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知识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通过媒体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它克服了教师运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的局限,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有很强的可复现性并且效率高、信息量大。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应该能设计、制作适合教学的电子课件,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此,我们开发了一整套电工基础与实验的教学课件,并建立了网络课程,进一步加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克服了课时不足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果。
5重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知识和技术发展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变革不断出现,电子学知识更新很快。人们仅凭大学阶段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不足以应付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所以,学校的责任绝不是为培养青年人准备进入具体的“生活”,而是为他们作好继续接受教育的准备。学习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进一步学习而学习,或者为了变得更完美而学习。可见,终身学习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终身学习能力的高低将是决定劳动者能否适应社会快速变革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主要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迎接各种挑战。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整合与优化,强调“宽口径厚基础”。这里的“基础”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还包括基本学习能力和完善发展的个性。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和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当今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学习技能,是终身学习的前提和条件,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一方面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让学生真正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学习,形成良好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把这些方法主动运用于《电工基础与实验》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6电工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电工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从基础实验操作、验证性实验操作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操作三方面着手进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基础电工操作的关键,通过基础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通过基础实验教学使电工专业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基础操作方法的掌握;验证性实验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关键,通过对理论课程验证性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了解验证性实验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验证结论,促进学生对验证性实验的掌握,在验证性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电工基础实验操作技能,为后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打下基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培训学生按照实际工作要求或工作内容进行电工实验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关键,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操作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经,所以要加强和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有些教师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总是存在种种顾虑,怕学生出事故,损坏仪器,怕影响课程进度,往往采取传统实验的指导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上面的顾虑,我们采用“外紧内松”的方式,在学生掌握了原理和方法后,大胆让他们做,甚至个别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加深学生对正确方法的理解,提高探索问题的能力。采用ewb提高实验的开出率,提高实验的效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有效的保证。
7改革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
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为克服以前的成绩由最后的试卷决定而造成的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突击复习的弊端,大胆改革了《电工基础与实验》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第一,增加了期中考试,期中与期末考试,侧重知识考核,以综合性试题形式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考死记硬背的内容。期中考试采用开卷形式,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体现学生智能的考核的内容占课程成绩的60%左右。第二,实验考核侧重过程和能力考核。实验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应重视过程考核。要记录学生平时实验操作能力,排除故障能力,课前准备及课后总结情况,这样能反映学生做实验的态度和能力。实验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20%。第三,侧重学风和学习态度考核,量化学生上课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答疑等情况等。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实验报告是掌握所学内容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积极提问题也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反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风是学好知识的保证。学风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20%。综合采取知识、能力及学习态度的评定成绩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树立良好学风,引导学生把功夫下在平时,避免考试突击。这样学生掌握知识牢固了,能力也提高了。
关键词:高职;电工;职业化;改革;认证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及授课模式的“职业化”已成为当前较为热门的研究主题。高职电工实训作为电工课程的深化环节,无论对电专业还是非电专业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特别是对通信行业,根据从业标准和国家安监部门要求,所有参加通信工程一线工作的员工都必须具备电工上岗资质。因此,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电工实训应该紧密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建立能够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严格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和实施。
一、现状及问题
电工实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模式与教学要求不相适应,教学设备落后、更新缓慢,实训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技术相脱节等问题。要转变思想,改进教学内容,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思路引导下融入新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电工实训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电工实训教学过程等。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是对一门课程授课要求的集中反映,是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及学生培养目标实现中所起作用的具体体现。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电工实训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对电工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巩固,是对电工基础知识的实践验证。因此,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都会概括为“知、懂、会”三个字。所谓“知”,即让学生知道所训练项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对项目所涉及知识的初步了解;所谓“懂”,即让学生对训练项目操作流程有较准确的把握,对操作项目的内在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所谓“会”,即要求学生能较独立的、安全的完成各项训练科目的基本操作。这样的培养目标固化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学生只能局限于掌握所训练的项目,对于课程的“职业化”改革和目前倡导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内容不够“职业化”
教学内容选取的恰当与否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基础。研究认为,目前电工实训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两种现象。
一是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许多高职院校的电工实训定位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延续着中专时期的几个老项目。对于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及创新意识激发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电工实训课程太过专业化,高职院校相关研究人员在改革电工实训课程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陈旧存在一致的看法,在设法调整的过程中,部分院校将电工实训课程按照维修电工的要求进行了改革,将电气行业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工艺等作为了电工实训课程的授课内容,使得非强电专业学生无法很好的接受,偏离了该课程在此类专业中开设的意义。
(三)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电工实训一般采用“口授+板书+挂图”的教学模式,理论灌输比例较重,实际操作部分采用演示和学生固定式模仿操作相结合,逐步达到“会-精-快”的训练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对某个项目或某个实践领域的操作熟练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促进作用较小。
(四)教学环境落后
电工实训是一门相对枯燥的专业基础课,各高职院校对其发展的重视程度相对其他专业课程较小,导致一直以来教学环境的改善欠缺,设备也相对落后。另外,由于教学内容的固化和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教学环境一直停留在原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先进教学软件的应用程度严重不够。上述条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实训环境的闭塞导致对外交流的机会减少,服务企业的功能得不到有效施展,形成一种不良的循环。
根据当前企业需求,结合电工上岗证认证标准,深度改革电工实训环节,通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等步骤,解决电工实训存在的问题,使该课程真正发挥其专业基础课的作用,同时也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
二、课程改革
(一)教学目标明确化
高职电工实训是高职工科类(含电子、通信、电力、电气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高职第二学期电工基础授课结束,作为知识巩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确立和基本用电安全常识树立的重要环节。
对于上述工科专业学生,电工上岗证已经被确立为上岗的重要指标,因此,很多院校都会对学生在在校期间专门集中进行培训认证。其认证的目标可以概括如下:使学生获得一般电气类工作岗位必备的电气测量、电路连接及电动机和触电急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日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环境整理整顿能力和安全生产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
该目标可分为三部分内容:即知识学习目标、技能训练目标和素质形成目标。对于知识目标的要求是学生能用相关知识描述问题;对于技能目标的要求是学生能使用工具完成常见技能任务;对于素质形成目标则是要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逐渐养成符合素质要求的行为习惯。
目标与电工实训环节培养目标存在相互渗透的内容,因此,可以将两者进行结合,即电工实训环节可作为学生电工上岗证认证前培训的一部分。使学生在该环节结束后达到上岗证认证的要求,并能够直接参加认证。达到节省人力资源、节约培养成本、提高实训环节效率的目的。因此,该环节的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明确为:使学生具备一般电气类工作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用电安全常识及触电急救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电工)资格认证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职业化
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向职业化发展一直是社会和高校最为关注的课题,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根据对课程培养目标的研究和重新确立的要求,教学内容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其改革的方向应紧密结合电工上岗认证要求、结合各项能力培养目标及电工实训课程培养目标。改革按照项目化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如下:一是分析各知识点的布局,确定学习任务;二是根据各学习任务明确该任务的学习目标,细化各项技能训练内容、要求及方式,明确考核标准;三是明确各模块授课学时。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充分考虑职业化,由于该课程是作为普通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内容不能过于专业化(电专业除外),但也不能停留在电工基础水平,介于两者之间,让学生在过程中不仅掌握电工基础知识,达到认证要求,还能较全面的了解用电的基本常识,让所学知识对接各类相关企业的基本职业要求,使学生学完后能够从事基本的电工工作。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按照电工课程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的结构层次,选取安全用电影视赏析、火灾消防演练、触电急救演练、室内照明电路安装、低压配电箱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设计与安装等项目为载体进行内容编排,使学生达到电工上岗证认证的标准,并配备相应设计项目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模式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是各高职院校在各类课程中一直改革推进的方向。对于高职电工实训课程,既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采用一体化教学是较为合适的实现手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队伍共同完成,要求能充分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提炼和分配知识技能要点,合理设计项目任务,细化各任务实施步骤,并能在授课过程中掌控全局,以学生为主导进行引领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列举“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项目的教学内容编排案例进一步说明该课程一体化授课的组织形式。
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1.实训目的和要求
熟悉常用低压配电电器、低压控制电路的结构,能拆装、检修开关、按钮、交流接触器等低压电器。
能正确地将三相异步电动机接入电源并正确使用,能对电动机使用过程中一些数据进行测试。
能规范地进行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2.实训器材
(1)三相异步电动机1台;
(2)交流接触器2个;
(3)热继电器1个;
(4)熔断器5个;
(5)按钮3个;
(6)空气开关1个;
(7)导线、端子板等。
3.实训内容
一是熟悉电路元件。检查所需要的元器件的质量,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规定要求,否则应予以更换。对照电路图寻找并且熟悉电路的组成元件,在空白纸上按照比例画出以下元器件相对的安装位置,并且标明该元件在电路图上的代号:
(1)熔断器:FU1、FU2
(2)接触器:KM1、KM2
(3)热继电器:FR
(4)按钮:SB1、SB2、SB3
(5)空气开关:QS
(6)三相异步电动机:M
(7)端子板:XT
二是将学生分为5大组,每大组分为3小组,各小组分别负责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3块电路的设计和连接。要求各大组能根据电路图,在控制板上安装所有的电器元件,元件排列要求合理、整齐、匀称、间距合理,元件紧固程度适当。
三是各小组根据负责电路图,进行布线。要求“横平竖直,直角弯线,少用导线少交叉,多线并拢紧贴安装板一起走。”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接点牢靠,不松动,不压绝缘层,不露铜过长等。
四是各大组将各分电路集合,形成完成的控制电路,要求仔细检查,尤其是各电路之间的衔接部分,更应反复查验。
五是经指导教师检查通电运行。
六是观察接触器KM对电路的影响。改变接触器KM1常闭常开触点的接线顺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情况。改变KM1、KM2的位置,观察电动机转动情况。
七是热继电器FR的作用。撤除热继电器,观察电动机转动情况,并作比较。
八是观察按钮SB对电路的影响。改变SB1的接线顺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变化。改变SB2的接线顺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变化。改变SB3的接线顺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变化。
九是各大组从以上变化中,任选1个,设置完成后,互相交换电路,找出故障所在,并记录在下表中:
参考文献
[1]任晓敏.关于高职院校电工实训教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职教广角,2012(7-8).
[2]朱楠高职维修电工实训一体化教学初探[J].教育论丛,2012,(11).
[3]徐国华等.非电专业学生电工技能培训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4).
[4]叶莹电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探索[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5]刘安宁.分层次教学在电工实训中的应用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6]马丽娟,王平安.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6).
[7]王英群.“电工实训课”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浅谈[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0)
关键词: 电子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1.引言
由于我国高校在校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使大学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压力。另外,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缘故,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所学知识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是造成大学就业难的重要原因。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的宗旨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该认证以能满足企业对电子工程设计人员的要求为最终目标,认证体系以教育部电子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课程为依托,以企业电子设计实际工作内容为主导,并与电子设计竞赛充分结合,使通过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的人士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2.电子工程师资格认证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准入制度。电子信息技术资格认证是促进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质量和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科协批准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开展电子信息技术资格认证工作。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的性质属于同行认可、社会承认。认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证标准注重能力、追求最大的社会认可度和最终国际认可[2]。中国电子学会的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体系和标准获得美国认证协会的认可,获得电子设计工程师证书的学员可以免试申请美国认证协会的“International Certified Electronics Design Engineer”证书。
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综合知识考核范围为:基本电路元器件的知识、常用集成电路的知识、基本电路知识、单片机基本知识、微型计算机基本知识、小型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常用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的基本知识等。综合知识考试着重考查考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考试着重考查考生电子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试题涉及较广的专业知识面,实际操作考试由设计题、软件编程题、综合操作题等题型组成。实际操作考试分为实操机考及实操动手两部分。实操机考与综合知识考试一样,采用全国统考,计算机答题。实操动手考试是在实操机考的基础上,利用电子设计工程实训实验平成机考要求的设计任务,并在实验平台上焊接、组装、调试通过,实现要求的设计内容。实操考试着重考查的是被认证学员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系统组装、焊接、编程及调试的综合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既要有稳固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的试题命题着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参照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教学评估时的电类学生评测试题的相关内容和国内主要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课程及实验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命题,非常贴近学校的日常教学要求。参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的相关知识、系统组成、电路分析等要求,兼顾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通过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考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有更明确的思路,将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内容渗透到教学中,改进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大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适应社会需求。
3.电子工程师资格认证反映出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数严重偏向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作为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因此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毕业生的整体动手能力比较差,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我院于2012年经审批获得考试认证特许,设立EDP考试认证中心,目前有实验箱30台,已组织一次认证考试,2013年春季考试通过率为81%。从考试结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得不太理想,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欠缺,动手能力差。因此,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好像已经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找到错误的原因,因为很多问题是由于在调试过程中错误使用仪器设备或者其他干扰原因造成的,而理论教学很多情况下只是理想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实际测试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是理论教学所无法预料到的,因此,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另外,很多实验和实践环节的设置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因素,验证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的比例是否合适、实验设备是否充足、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高低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完善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其专业特点就是宽口径,软件和硬件相结合,适应面广,而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是检验学生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一个有益补充。因此,我们在完善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认真做好认证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涵盖电子类学生所学的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接口技术等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实训实验箱的技术指标,利用面包板自行设计、焊接、调试电路,并将做好的板子直接替换实训实验箱上相应的模块,等所有模块都设计并制作替换完成,学生就完成了整个电子设计的综合实践课程。实训完成,学生将具备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该实训也可以与电子设计竞赛赛前培训相结合,作为电子设计大赛的赛前培训的基础部分。
培训以讲授为辅,实际操作为主。讲授部分主要是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实际操作部分是电路与小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实操培训可以与电子工程实训课程相结合,把电子工程设计中常遇到一些设计问题纳入到实训中。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电子设计有一个连贯性的认识,利用EDP实验箱将整个设计过程分解成多个单元电路,根据一般工程设计的流程,分几个阶段逐一完成。在每一个模块完成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组成一个系统,进行系统联调,完成一个小系统的设计过程。对于水平比较高、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配上相应的设备,完成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的设计。每一个学生采用的设计方法及电路可以不一样,只要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就行。教师只负责把握大致方向,其他可以让学生自行发挥。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培训和竞赛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进取,学以致用。学生反映通过培训和锻炼,思维活跃、敏捷,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培训,提高学生的电子电路及小系统的设计能力,特别是硬件电路的设计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从已经组织过的一次认证考试结果可以看出,培训达到了电子设计工程师的考核要求。
4.2充分利用学校的电子工艺实训平台。为加强实践教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平台的实验实践课程依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类各专业实验室及电工电子工程实践与创新基地。该中心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电工电子实习、电工电子课程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在这里,免费为学生提供常用仪器仪表,如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模拟和数字示波器、失真度测试仪、晶体管毫伏计、焊接设备和简单的单面板制版机等。通过制版机,学生可以把用Protel软件设计的版图制作成板子,经过焊接进行调试,这种方式比用面包板调试效果好很多,尤其是模拟电路的调试效果更显著。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是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可以任选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实训。同时,基地的实验实训活动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灵活多样,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选实验,也可以选择学生科研实践项目竞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适应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应用的需要,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和脱颖而出的机会。
4.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调整理论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非验证性实验比例,提高综合实验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那些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学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将参加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创新培养的必要途径,对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很好的补充,对学生很有吸引力[3]。以各类竞赛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竞赛,包括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视竞赛的训练过程,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重要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参赛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各种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5.结语
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为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对我院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成果起到了检验作用,促使高校教师提高素质、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实际动手能力。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为社会接纳和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应充分借助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这个平台抓好实践教学,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戴茗.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介绍[J].电子世界,201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