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本市场的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资本市场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症结——资本市场发展的缺陷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低效率和普遍大面积亏损问题十分突出,尽管三年的改革与脱困攻坚战已取得胜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但国有企业脱困的基础并不牢靠,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一些深层次、核心问题尚未被全面解决。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困难,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融资格局、融资体制不合理的问题,企业的融资结构(资本结构)、融资体制的问题只是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以股权结构为核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合理,而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则导源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缺陷。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从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其法人治理结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来看,存在着以下重大缺陷:第一,畸形的股权结构。股票的种类过多,既有按投资者身份划分的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又有按投资者地域划分的A股、B股、H股、N股等,造成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权。而且,非流通的国有股(国家股和法人股)所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过大,一直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分布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因此,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青木昌彦、钱颖一,1995),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利于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
第二,残缺的股东控制权。股东行使控制权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是所谓的“用手投票”,即在股东大会上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参与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二是所谓的“用脚投票”,即在股票市场上通过转让所有权来影响股票价格的方式间接地影响公司的经营。按照我国的规定,国家股和法人股尚不能自由流通,虽可协议转让,但严格的限制条件和行政干预,使这种有限的转让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价格。因此,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持股主体难以借助于股票市场来行使自己的控制权,既不能在所持股票升值时通过转让而获利,也不能在所持股票贬值时抛出以减少损失,其后果一方面是国有资产以另一种形式在浪费和流失,另一方面也难以起到促进资产优化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功效。而大多数流通股股东则由于受到许多股份公司对与会中小股东最小持股量的限制而无法参加股东大会,亦不能通过“用手投票”来行使控制权,这便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助长了股票市场上长期盛行的投机之风。可见,无论是流通股股东还是非流通的国有股股东,他们的控制权都是残缺的。不全面的,均不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内部人控制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三,失效的公司治理机制。首先,公司的兼并收购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治理机制,它可以导致合并后的新公司价值大于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价值的简单算术之和。同时,并购的发生可直接导致经理层的更换。而对于有绝对控股股东的公司,即股权的过度集中不利于兼并收购的发生。而我国的情况是:股权高度集中,且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为国家。这就造成了公司兼并收购的治理机制在我国实际上是失效的。其次,权的竞争,或者说经理市场的存在,使经理层时刻都能感受到被更换的压力,这是促使经理们努力工作的重要原因(Fama,l980)。股权的高度集中,使得拥有控股权的大股东所委派的人在与其他人进行权的争夺中占有优势。因此,一般而言,股权的高度集中不利于经理层的更换。再有,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是公司发展、绩效提高及确保资金、资源流向公司的重要保障。总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质是以国有股权为主导的模式,这使得上市公司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
二、资本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一一一一化资本资源的高效配置
(-)完善融资功能,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高负债率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是指资本市场作为联系和沟通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纽带,实现社会闲散资金直接向筹集企业集中,即收支盈余部门将其剩余资金转移到收支差额部门去的功能(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l994)。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可以拓宽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直接融资增加自有资本,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走出高负债藩篱的重要载体。三年国企脱困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资本市场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对资本市场这一功能的认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冠以“圈钱”而完全排斥,毕竟,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功能,它是其他重要功能得以存在的基础;但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从资本市场的融资机理来看,资本市场引导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实现社会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以有效市场假定为前提的,而有效的市场又是建立在大量、充分的信息基础上的。因此只有当市场是完全有效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拥有完全对称的信息,资本市场融资的效率才能得以体现。但事实上,现实中的市场并不存在完全的对称信息,筹资者总比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这种非对称的信息可能直接导致了资本市场融资的低效率,它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学中常见的“逆向选择”问题:即投资者受非对称信息的影响,不能真实地鉴别出选择出绩优公司进行投资,而绩差公司却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长期来看,“逆向选择”使市场萎缩,上市公司总体素质下降,进而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和再融资功能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要想发挥并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核心在于提高信息的充分性、准确性,并且构建保证信息充分、准确的内在机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二)完善监控功能,强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外部市场监控资本市场可发挥从公司内部和外部对经理人员行为进行有效监控的重要功能。股份公司多元分散的股权结构使得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剩余索取权,但一般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董事会全权代表股东行使监控权,即选择和监督经理人员的权利;经理人员拥有企业日常的经营决策权。剩余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的分离使股份公司内部出现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的委托-关系。委托人和人目标函数的非一致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可能会使人采取旨在谋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但却可能有损委托人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出现问题。问题的存在要求委托人必须设计一套有效的监控机制,使人的目标函数最大限度地趋同于委托人的效用目标,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就是委托人(出资人)监控人(经理人员)的一种公司内部制度设计,其核心是:在企业内部确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理、监事会的组织架构,以股东大会制约董事会、董事会制约并监控经理人员,监事会监察董事会及经理人员,通过这样一套三足鼎立。相互制衡的权力格局来有效地克服股份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本盈利能力。
但是,随着股份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散化发展,仅仅依靠公司内部治理已难以完全有效地克服问题。一旦委托人对人的监控机制弱化乃至消失,经理人员就成为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完善的公司治理有赖于一系列的竞争性市场的外部监控,而资本市场作为出资人监控、约束、筛选企业家,委托人监控人的外部市场之一,在企业监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资本市场的监控机制作为弥补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制缺陷的外部制度安排,已成为监控人行为的有效途径。资本市场发挥着有效监控经理人员行为的重要功能,这种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两种机制:资产定价机制和企业接管机制。资产定价机制突出地表现在股票市场上,因而又可被称为股票定价机制,它是指在股票市场上通过股票价格的高低及其波动情况来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衡量企业经理人员的才能及努力程度,从而监控经理人员的行为,这种机制可以弥补出资人在监控企业经理人员时的信息劣势,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完善并强化公司的法人治理。但是,单纯的资产定价机制是一种被动的间接监控机制,而企业接管机制则是主动地依据资产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为公司业绩、经理人员才能及努力程度准确定价,并且直接介入公司的经营和控制,改变公司的经营战略和战术,任免经理人员直至改组公司。
(三)完善流动性功能,促进企业产权重组,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性调整资本市场产生的最初目的就是为出资者提供基本的流动性便利,以解决出资者可能遇到的流动性不足问题。这一点在股票市场表现得最为明显。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这种出售的可能性或便利性,就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功能。当然,流动性功能是建立在资本市场界定产权功能基础之上的。流动性功能的发挥对于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特别是监控机制的运作、对于投资者风险的控制和分散、对于企业产权的重组,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功能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重组乃至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性调整。
首先,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机制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的重组活动。企业重组是指企业之间通过产权的流动、整合以及与此相伴随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的改造,使企业在变化中保持发展活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过程。随着近些年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过剩经济开始出现,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品和企业的分化日趋严重,企业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在明显增加。资本市场作为一个为产权交易提供流动性的场所,可凭借其内在的包括流动性在内的一系列机制来为企业重组提供支持。
其次,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机制有助于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性调整。调整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国有资本的流动和重组,集中力量,发挥优势,保证重点,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不合理弊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总体上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也就是说,国有资本在行业、企业间的进入或退出,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上国有股权的购人和售出来实现。国有资本在各个行业和企业中的合理分布,是通过国有股份与非国有股份在市场上进行平等的竞争,而不是行政的干预或规定而形成的。除了对为数不多的必须要由国家经营和控股的行业和企业做出特殊规定外,其余大多数行业和企业中国有资本的分布,完全可由市场来决定,这样做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因而更具合理性。
【关键词】资本市场 开放 有效性
股市间收益率溢出效应指股市收益在市场间的传递,市场收益不仅受自身前期收益影响,还可能受其它市场前期收益影响。主要表现在随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化,各国家、地区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不断增强,相关性日益增大。随中国股市的逐步发展和资本账户的渐次开放,中国股市规模快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也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渐有了互动。
一、资本账户开放对股市影响的理论综述
早期的研究主要探讨各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之间的联系如何导致股票市场收益率相互溢出。Stulz(1981)研究了资本限制和税率等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发现这些变量除对本国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外,对与本国经济依存度高的国家的股票市场也会产生影响。Hardevoulis (1987),Pearce&Roley(1985)认为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一国基本面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股票价值。Sundaram和Asjeet(l998)对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股市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认为除印尼外,美国股市的波动能影响其它国家的股市,但其它国家的股市波动无法对美国股市造成显著影响。Cheng和Glascock(2005)认为美国股市对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影响要远超过日本。徐有俊等(2010)认为中国股市与亚洲新兴市场的相关性大于国际发达股票市场。本文主要从人民币汇改、QFII、QDII制度等几个角度分析资本账户开放对中美两国股票市场之间收益率溢出效应的影响。
二、对中美两国股市波动的经验观察
本文选取2001年1月至2014年7月共14年上证综指、标普500的月数据,采用主、次坐标轴标记法画出股市走势对比图。
可以发现:
(1)两国股市在2006~2010年走势大体相似,其它时期出现差异。其中,中国股市在2002~2003年徘徊低位,没出现美国股市的大幅下跌。2004~2006年美国股市稳步上升,大陆股市则在震荡中走低。从2011年起,大陆股市逐步下跌,美国股市则在波动中上升。(2)2007年下半年,两国股市均达到最高点。2008年后,两地股市大幅下跌,2010年美国股市震荡回升,中国股市则在震荡中不断下跌,2011年后陷入低迷。为了对两国股市收益率波动进行对比,选取上证综指及标普500的日收益率进行研究,即Rt=100*(lnPt-lnPt-1),其中,Pt为t日股指收盘价。两股指的日收益率波动如下:
从图2、3可看出:上证综指和标普500的收益率序列呈波动聚集,即较大的波动后跟随较大的波动,较小的波动后跟随较小的波动;大陆股市波动性远大于美国股市;2008年,特别是金融危机深化后,两地股市收益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增大,股市进入最动荡的时期。
三、对中美两国股市收益溢出的实证分析
(一)资本账户开放测度
目前尚无准确衡量一国资本账户开放情况的定量指标,因此只能根据资本账户测度值进行阶段划分,本文使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进行计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数据的选择、处理与研究阶段划分
选取上证综指和标普500的日收盘价作为两国股市的指标数据,时间区间界定为中国加入WTO至今。为清晰揭示不同时期两国股市的相关性变化,根据资本开放测度和对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如2003瑞银投下QFII第一单、2005人民币汇率改革、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2011年开放境外直接投资),将样本区间划为5个子阶段1。因两国节假日及休市规定不同,采用Occam Razor方法解决数据不同步问题,共得到6370个日收盘数据,两国在5个阶段日收盘价个数分别为410、530、816、600和829个。在此基础上,计算各股指的日收益率tR,分别以RSZ、RBP500表示,5个阶段的对数收益率序列分别以下标1、2、3、4、5区分。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和讯网。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两大股指的对数收益率序列在五个子样本区间上的统计特征,解释不同时段两股指日收益率统计特征的变动情况。
从表1的均值项可以看出,整个研究区间,两股指的收益率均围绕0上下波动,这与前文收益率波动图分析结果一致。第1阶段,RSZ1和RSP5001均值均小于0,两地股市平均收益不高,RSZ1股指收益率波动大于RSP5001;第2阶段,RSP5002均值大于0,RSZ2均值小于0,这一时期中国股市平均收益仍较低,RSZ2的波动大于RSP5002;第3阶段,RSZ3的均值由负转正,与中国股市进入牛市呈现出对应关系,RSZ3的收益率波动区间较大;第4阶段,RSP5004均值第一次小于RSZ4,中国股市受次贷危机冲击相对较小,表明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的救市措施有效;第5阶段,RSP5005的均值为正,表明经济复苏,美国股市回暖。RSZ5的均值小于0,大陆股市进入漫长的熊市,此阶段,两大股指收益率的波动区间均较第4阶段有较大回落。从标准差数值来看:在5个子阶段数据中,上证综指收益率的标准差有3个子阶段明显高于标普500指数收益率的标准差,这说明,中国股市的波动较美国剧烈,第4阶段美国股市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中国股市;纵向对比两大股指收益率标准差,第4阶段最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恶化加剧了两地股市的波动。
(四)VAR模型的建立
经检验,上证综指和标普500指数的对数收益率序列在五个样本区间均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据此建立VAR模型考察两国股市收益率的相关关系。
RSZ的回归方程中,RBP500滞后项的回归系数在第3阶段后统计显著;在RBP500回归方程中,自身滞后项系数较显著,RSZ滞后项系数不显著,说明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影响不显著。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1)RSZ的脉冲响应分析。上证综指在5个阶段均主要受自身冲击影响。1阶段,RSZ几乎不受RBP500冲击影响,随QFII引入及汇率制度改革,2、3阶段,RBP500对RSZ的影响稍有显现,但效果很小。4、5阶段,RBP500对RSZ的影响提升,4阶段达到最强,即金融危机发生后,RBP500对RSZ的冲击效果达到最强。第5阶段,危机缓和,经济复苏,RSZ对RBP500冲击的反应程度较4阶段下降。(2)RSP500的脉冲响应分析。标普500在5个阶段也主要受自身冲击影响。除在3、4阶段RSZ对RBP500的冲击力度有所增大外,其他几个阶段,RBP500受RSZ的影响很小。综上,从第3阶段起,两国股市间收益率相关性明显增强,研究期间股指收益率仍主要受自身冲击影响,方差分解的结论与此分析基本一致。
四、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
(一)研究结论
1.1、2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度指标均值为23.1%,股市封闭,信息、资金传导渠道不畅,国内市场对外部市场反应不灵敏,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中国市场在该阶段主要受自身市场发展影响,美国股市对中国市场收益率溢出效应不明显。其中,从中国入世到QFII实施期间,两国股市之间几乎不存在相关性;实施QFII后,两国股市关联度小幅提高。此阶段中国市场对外部市场收益率的溢出效应基本不存在,与此同时,中国实体经济处于高位运行,股票市场作为反映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并没发挥功能。
2.第3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度指标均值为44.2%,中国资本市场进入高速开放期,推行了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QFII和QDII、股权分置等改革措施。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反映出中国市场受美国市场影响的同时,也发挥出一定的影响力,出现了与外部市场间的收益率相互溢出。
3.第4、5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度指标均值为32.8%,波动幅度不大,属资本开放进程的稳定期。2008年次贷危机后,中国放慢了资本账户开放速度,但此阶段跨境人民币结算在贸易和资本项下政策陆续推出,及之前QFII和QDII量的积累,信息和资金面渠道更加顺畅,与外部市场收益率的溢出效应越来越显著。根据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美国市场对中国市场收益率变动的解释力度由3阶段的3.7%增加到4阶段的4.7%,中国市场对美国市场的解释力度由3阶段的0.1%增加到4阶段的3.9%。第5阶段解释力度减弱,可解释为美国经济复苏后,中国股市因自身弊端渐入低迷,与美国股市的走势差异较大,相关性减弱。
(二)相关建议
1.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首先,平稳有序地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适当降低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境内资本市场的门槛,促进境内证券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健全,鼓励境外长期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考虑在A股指数中加入MSCI指数体系。其次,适时推出股市国际板,允许境外机构将募集的人民币资金购汇汇出,扩大居民个人用汇自,进一步放松个人资本项目跨境交易等。第三,加强对“热钱”的监管,限制短期流动资本在中国股市的投机活动。
2.优化经济结构。根据世界其他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经验,稳定的经济环境是实现资本市场自由化的坚实基础。因此,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促进科技进步、加大创新力度,推动经济实现由投资、消费、出口共同拉动增长的平衡发展阶段。另外,还应当加快落实社会补贴政策,增加对中低收入者、困难群体的生活补贴,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
3.推动股票市场基础建设的发展与完善。积极推进国内证券业与国际接轨。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多层次市场构建步伐,加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和贯彻执行;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制定、完善相应的追究制度和诉讼机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规范信息披露;妥善、有序地解决“大小非”解禁问题,严控家族企业一股独大,预设第一大股东的减持价格,重塑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做空机制,保障广大个人投资者的利益。
4.保持外汇市场稳定发展。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基础上,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国股市的抗风险能力;维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防止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中国经济、金融造成过度的负面影响;优化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5.改善投资者行为。目前,国内大量中小投资者盲目跟风的情况严重,缺乏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长期发展规律的认识,更缺乏成熟的风险和投资理念。因此,投资者应当养成长期投资、合理投资、价值投资的意识,完善证券专业知识,改变盲目跟风或是投机的心理,避免产生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参考文献
[1]Stulz,R.M.A Model of 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vol.9(4):383-406,1981.
[2]Pearce,D.K.and Roley,V.V.Stock prices and economic news[J].Journal of Business,1985,58:49-67.
[3]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刘克峰,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
[4]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效应分析,钱秋红,2008年,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5]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王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道德素质;培养目标;策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本的整体质量是影响社会组织生存能力、运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社会的重要生存要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力资本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切生产企业以及社会发展的源泉,因此,针对人力资本进行道德建设,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本的整体道德素质,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各个组织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对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财富增加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分析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本的基本内涵,探讨当前人力资本道德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人力资本道德教育策略,对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本的基本内涵
基于生产资本的基本理论,全面的资本主要包括生产用的机器、设备、厂房等有形的物质资本和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相关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其中,随着市场经济环境日益成熟,人力资本逐渐成为了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主要资本。就其基本定义而言主要是指,依附在人体体力以及智力上,具有劳动价值属性的总体,其实质是通过人们在教育、职业培训、健康等方面的有形投资而获得的资本。人力资本体现出的是在过去对人的体力和智力进行投资而获得的现行价值的体现,属于收益率较高的资本种类,是当前经济增长的根本来源,同时也是当前缩小群体收入差距、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当前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了影响工业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成为了物质资本的主要生产要素。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本道德素质的培养目标
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其主体性不同,即人的所有活动和行为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体现出了主体性的道德素质,是个体的人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作为实践主体根据其理性思考获得的道德原则,是自主完成道德选择以及行使道德行为的能力。而道德素质的培养就是将人的主体性道德作为培养对象,根据社会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个体的潜能,使其形成具有主体属性的道德素质。就当下的情况而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社会组织需要既有高尚的道德观念,又有丰富完善的专业知识的人力资本。这里所谓的道德不是单纯的理论上的圣人的德行,而是促进人力资本更健康、更快速发展,在实现社会组织自身利益的同时遵守道德底线的伦理原则,在不侵害他人权益、不掠夺他人资源的前提下,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人力资本道德素质水平较低的原因
1.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不足
我国虽然始终注重道德伦理教育,但是至今依然没有形成一套能够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伦理体系。同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实施基础教育或者成长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知识灌输的教育方式,不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虽然在近些年的教育过程中喊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也采取了对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但是依然不能够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整个社会依然将自身的职责定位于促进经济发展层面,对教育的关注和对应的投入依然较为缺乏。
2.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本道德素质教育机制
在如上所述的社会人力资本教育大环境下,社会组织的相关人员必然会受到对应的影响,不能对道德素质及其作用形成正确完善的认识,没有关注人力资本的投资,更加没有建立明确、完善的道德素质整体教育意识,大多没有建立起明确的道德素质培养机制。举例说明,比如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当前企业中30%以上的人力资本投资依然处于象征性的投入阶段,年人均经费均处于10元以下;只有20%的企业在人力资本道德素质教育、培训中的年人均经费达到了10~30元的水平。在民营企业中,设置的人力资本教育和培养经费则更少。从上述数据及分析结果来看,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依然将物质资本和资金资本置于企业的经营核心地位,虽然重视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装备品质,但是不重视人力资本的培养,没有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体系,导致企业文化建设落后、企业凝聚力较弱,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依然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管理就是用文化塑造人,由此可见,只有在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让所有员工都认同企业文化,并主动的融入到自身的价值观中,才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
四、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本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1.完善人力资本道德素质教育机制
社会组织在运作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转变管理理念,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当前,人力资源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人力资本应该优先投资的观念,认为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的投资更加重要。作为一种最基础、最有价值的生产性投资,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实现物质资本的投资价值,只有人力资本的培育工作做好了,后续物质资本的投入才更有意义,因此人力资本有必要优先安排投资。同时,还应该完善相关部门的机构设置,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人,进行人力资本道德素质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尊重和利用人才。
2.加强人力资本道德素质教育培训工作
人力资本道德素质教育及投资是一项回报率极高的投资,我们应制订详细的分层培训计划,通过系统培训实现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提升。这是一项长线投资,见效周期比较长,这是导致当前一些社会组织不重视人力资本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在人员的具体培训过程中,应侧重于:①系统培训,即针对员工进行专业性、成体系的系统培训;②分层培训,根据员工的具体工作岗位情况建立对应的培训档案,对不同层次及能力的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从而达到节约培训资源的目的;③构建完善的学习机制,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其后续的成长以及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使得员工获得长期的发展。
3.制订合理的人力资本激励措施
首先,相关的社会组织应该为员工提供知识更新的机会,不但要让员工能够获得学习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的做法对员工更加具有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应该以人为本,在管理的过程中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尊重员工,尽量让员工参与到相关的决策讨论及征求意见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自身潜能;另外,在构建相关的文化教育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对薪酬福利制度根据市场状况进行实时的完善,使得员工的薪资福利水平与市场的消费力、购买力保持一致,防止个别员工为了获得短期利益而丧失道德原则的情况发生,让员工能够更加长远的关注个人的利益,从而更加重视自身的行为道德价值。
参考文献:
[1]潘萍.论企业人力资本道德素质培养[J].社会科学论坛,2007(12).
[2]韩永军.企业人力资本道德素质在企业建设中的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11(1).
[3]姬静.论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本道德素质[J].商场现代化,2009(10).
10月22日,“国内动漫第一股”奥飞动漫(002292)在停牌3个月后,宣布将以6.92亿元“现金+股权”形式分别收购方寸科技和爱乐游两家游戏公司各100%的股权,后两者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13倍和11.92倍。
奥飞动漫方面向《IT时代周刊》表示,方寸科技、爱乐游的游戏开发业务与自己的主营业务在产业链延伸及拓展方面具有天然的共通性,是奥飞动漫以动漫品牌和卡通形象为核心,拓展移动互联网娱乐业务、完善公司在泛娱乐产业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然而,就在奥飞动漫磨刀霍霍杀向手游界的同一天,手游行业却惨遭资本市场抛弃。这一天里,掌趣科技、中青宝、天舟文化、浙报传媒、神州泰岳和华谊兄弟等几只因涉及手游概念而此前股价大涨的个股,由于股价已无上涨空间而遭到机构资金逃顶,股价上演跌停潮。其中,浙报传媒机构席位卖出9390.57万元,华谊兄弟机构席位净卖出约1.49亿元,均盘中跌停,中青宝和神州泰岳的机构席位分别净卖出近8800万元和约7600万元,跌幅均超过9%,而掌趣科技机构净卖出2.55亿元,股价一度触及跌停。
自今年年初以来,A股市场一直低位徘徊,停滞不前,唯独手游概念股逆势上扬,掌趣科技、中青宝等手游股纷纷大涨,引发各路资本的大力追捧。不论是拍电影的华谊兄弟、做玩具的高乐股份、造雨伞的梅花伞,还是盖房挖煤开矿的,都高溢价收购手游企业,准备大赚一笔,而由于股票市场的炒作特征,利好出现便引发股价飙升,一时间市场上演了一场涉“游”必涨的疯狂大戏。
不过,在资本热炒手游的同时,手游行业的泡沫迅速浮现。业界普遍认为,手游虽被看作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离钱最近的行业,但也是高危行业,单款游戏成功率极低,如果收购的手游企业业绩不好,部分靠炒作抬高股价的公司将面临大浪淘沙的危险。另外,随着可收购资源越来越少,到今年底无论是收购还是股价的大涨期都会结束。从10月中旬以来,掌趣科技和中青宝等手游企业遭遇机构撤离资金,就是市场给出的股价回调的明确信号。
资本竞购赛
手游概念受到资本热捧并非意外。
2012年,中国手游市场规模已达58.7亿元,较上年增长79%,预计今年有望突破100亿元;另外,智能手机的普及、4G即将发牌,以及付费方式多样化等因素都不断驱动着手游高速扩张;更重要的是,手游这个变现最快的行业,正成为“屌丝”变身“高富帅”的理想捷径。
据本刊记者了解,在今年这股手游并购热潮中,收购方主要有三大类。其中首推以掌趣科技、中青宝为代表的网游公司。今年以来,掌趣科技以“现金+定向增发”方式先后收购了动网先锋、玩蟹科技、上游信息三家手游企业,总耗资34亿元,受手游概念影响,其股价最大涨幅高达4倍;红色网游企业中青宝也因斥资4.4亿元收购了上海美峰和深圳苏摩两家游戏公司各51%的股份,股价最大涨幅超过10倍,获称中国股市“第一妖股”。
在竞购热情上不输给网游公司的是与手游同属文化传媒板块的文化传媒企业。浙报传媒就在2012年作价36亿收购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两家游戏公司100%股权,股价涨幅达2倍多;华谊兄弟耗资6.72亿元将广州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纳入麾下,股价连续三天涨停,强势上涨45%。此外,凤凰传媒也先后收购上海慕和64%股权和上海都玩55%的股权,此举也引发其股价涨停。
第三类则是跨行业投资的上市公司。来自通讯领域的大唐电信以16.99亿元收购了广州要玩娱乐100%的股权,收购第二天股价即涨停;汽车部件生产商顺荣股份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收购了三七玩60%的股权,随后股价从10元跃至23元;此外,主营房地产的中弘股份、专注高端餐饮市场的华天酒店都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进入手游领域,甚至玩具公司高乐股份、做机顶盒的百视通,山西煤老板也宣布正在接洽收购手游公司准备研发手游产品。
而近日,制伞企业梅花伞更是宣布拟剥离全部资产及负债,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上海游族100%股权,股权评估价值高达38.67亿元,这一价格再一次将A股手游热推向。
并购背后的猫腻
在易观分析师薛永峰看来,在手游概念火爆的前提下,上市公司收购一只游戏股即可对整体估值形成巨大利好,而对于目前上市艰难,只靠一款游戏经营风险又很大的手游公司而言,被收购后可获得持续的资金去研发更多的产品。收购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于是,网游企业打着拓展业务的旗号、文化传媒公司揣着延伸产业链的“小九九”、跨行公司则信誓旦旦地标榜自己要业务转型。可是,在这些看似符合资本市场逻辑的并购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猫腻”。
有券商行业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在炒作手游概念股的背后,最值得怀疑的盘算就是拉高股价,为大股东套现铺路。今年7月23日,华谊兄弟宣布收购广州银汉科技,在迎来股价飙涨的同时,华谊兄弟实际控制人王中军分别于8月16日和8月20日两天共减持1100万股华谊兄弟股票,累计套现超过4亿元之巨。
玩具公司高乐股份也难逃此嫌。今年5月,高乐股份公告称,拟进行手游研发,消息一出,股价应声大涨。而此后至7月底,大股东趁机多次减持,套现超过5亿元。
上述券商行业人士就此表示,如果重置成本很低,资本市场却给予很高估值,那么谁都愿意去高价并购,获取套现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资产交易方面,大股东一般都选用“现金+增发股票”的方式去收购,而增发股票的实质是,由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买单。
此外,炒作手游概念、拉升股价、提升自己的政绩或资产,亦是一些收购方的又一算计。华天酒店在10月18日宣布拟与深圳融网汇智公司设立合资子公司华天融网汇智,进入手游行业。虽然华天酒店将后者描述为“国内成长最快的手游开发商、运营商和发行商”,但融网汇智去年营收仅为52万元,更无成功手游作品,业内人士认为,华天酒店靠炒作手游概念来提高股价的意味明显。
除上述两个意图外,通过高溢价收购,将游戏公司靓丽财务数据并表粉饰财报,也是上市公司的主要诉求。有观点认为大唐电信以15倍高溢价率收购广州要玩娱乐,就是抱着这一目的。
资料显示,大唐电信去年净利润仅1.66亿,今年一季度亏损1.19亿元,同比亏损额扩大47.66%。相比之下,要玩娱乐业绩增长迅猛,该公司今年前三个月净利就高达3079.72万元,首季即超过去年全年2701.36万元的净利。对此,大唐电信也坦言,“通过收购要玩娱乐,公司在互联网业务板块将得到较大提升,强化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明年泡沫将破裂
令人担心的是,在资本的狂轰滥炸之下,手游行业早已膨胀起巨大的泡沫。
公开数据显示,在国内手游业中,30%的手游新作上不了线,上线中的失败率有90%,基本是“九死一生”。而且,手游的单款产品成功率低,能够连续推出两款火爆游戏的更是凤毛麟角。
另外,一款新游戏的推出,不仅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研发、推广费用,还要预测游戏玩家喜好的转变,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游戏不被市场接受。
据了解,为了降低上述预期风险,上市公司在收购手游企业时,一般都与后者签订了风险较高的对赌协议。凤凰传媒收购慕和网络的并购案例中,慕和网络即承诺在2014年所获净利润不低于5291万元,2015年不低于6349万元,否则将对凤凰传媒进行补偿。此外,博瑞传播收购漫游谷、掌趣科技收购动网先锋等交易背后都对收购公司未来3年利润有所预期。
不过,虽然通过对赌协议可让上市公司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的利益,但高压之下,手游企业为了完成业绩,议价能力降低,会使渠道的成本立刻增大。有熟悉手游运作的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手游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来自渠道分成,如果收购企业与平台的分成严重降低,那么依然会影响企业的营收,最后高价进行收购的上市公司还是无法逃避收不回本的局面。
除行业本身风险外,收购双方的协同难也是业界比较担心的问题。中科招商执行副总裁谢勇就指出,并购协同效应源于并购后企业在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互补与促进。但一些跨行企业,如玩具公司、车模公司等,将来能否在本行业和文化产业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让人生疑。
只有潮退了,才知道谁是裸泳者,而炒作概念股最值得警惕的就是“大浪淘沙”,当前部分靠炒作抬高股价的公司将注定被淘汰。薛永峰认为,今年底,手游热将降温,明年手游市场泡沫也将破裂。从掌趣科技、中青宝、天舟文化等手游股正在遭遇到的机构抛售行情来看,二级市场对手游概念股的炒作已经结束。
一、对监管者缺乏监管的证券监管博弈分析
证券监管博弈模型的博弈双方是证券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从证券监管的实践来看,证券监管者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证券业协会或者证券交易商协会,还可以是证券交易所或者别的什么机构。不过几乎各国的证券监管都是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共同完成。我国采取的也是这种模式: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代表政府进行强制性监管,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进行自主监管。至于被监管者,笼统的说就是整个证券市场,即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以及他们在证券市场上的活动和行为。不过绝大多数国家都把证券监管的直接对象定位于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具体包括发行各种证券的筹资者(政府、企业)、投资各种证券的投资者(政府、企业、个人)、为证券发行和证券投资提供各种服务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托管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律师、会计师和评估师),以及为证券发行和证券投资提供各种融资、融券业务的机构和个人。
实施证券监管对于监管者是有成本的,即监管者的行政成本。为了实施监管,监管者需要设立监管部门来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有关条例和细则(如证券发行审核、证券稽查等),这一过程中自然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以及监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所必需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监管越严格行政成本越高,为了分析方便,假设监管者只有两种纯策略选择,分别为低成本(low cost)的普通监管(监管成本为cl)和高成本(high cost)的严格监管(监管成本为ch.chcl) 。
实施证券监管对于被监管者也是有成本的,即被监管者的奉行成本。被监管者为了遵守或者符合有关监管规定不得不承担额外成本,如为按照规定保留记录而雇佣专人的费用、提供办公设施和材料的费用、聘请专门中介机构的费用等,只不过这种奉行成本以抵减收益的形式存在。在利益的驱使下,被监管者有可能为了增加收益(包括一非法收人)、降低成本(包括奉行成本)而进行违规操作。所以假设被监管者的纯策略选择是遵纪守法或违规操作。若遵纪守法则可稳定获得收益凡(已扣除了证券监管的奉行成本);若违规操作且未被查处,则可获得超额收益(违法所得或降低的奉行成本)r ( reward ),但若被查处则不但要没收非法所得,而且还会被处以罚款,此时的罚没总成本为p( punishment )。进一步假定,在被监管者出现违规行为的情况下,低成本的普通监管是查不出来的,而一旦监管部门采用高成本的严格监管,就一定能予以查处并处以罚款。
基于前述假设,考虑到证券市场上博弈双方得益信息的可获得性,建立证券市场上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并用矩阵形式示如表1。
利用划线法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监管者实施普通监管,被监管者进行违规操作。最终结果是:监管者虽然付出了一定的监管成本却毫无作用;一部分被监管者违规操作获得了超额收益但却使其它的证券参与者遭受损失。显然,这是一个低效率的组合,只会加重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违背了实施证券监管的初衷。
二、对监管者实施监管的证券监管博弈
若我们对证券监管部门实施监管,那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里让我们进一步假设,如果监管者通过严格监管查处了被监管者的违规行为,就会得到一定的鼓励b(bonus),这种鼓励既可以表现为物质奖励(比如来自违规者的罚款,用以增加办公经费),也可以表现为社会公众对其褒扬带来的精神鼓励,或者兼而有之;但是如果监管者为了节省成本(或偷懒)只进行了普通监管而导致被监管者的违规操作得以成功,则要对其施以一定的惩罚f(fine),这种惩罚可以是行政上的、法律上的或是经济上的。如此一来,上述博弈模型就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博弈模型的得益矩阵如表2。
仍然利用划线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对监管者的监管力度较大、使得对其的鼓励与惩罚的量化绝对值之和大于监管者实施普通监管和严格监管的成本差时(即f+b>c-c}),该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从而避免了(普通监管,违规操作)这种低效率策略组合的出现。这种情形下,博弈双方都将在博弈中采取混合策略,即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各自以一定的概率随机选择严格监管或是违规操作。让我们定义: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遨纤二几登三寻多笼罐熟:弓多雀诺态咬乏导铸泉录名室圣聆多石杀涟返络题透汉蛋定召砖罗亨恶璧三兮概率为r,进行普通监管的概率为(1-r);被监管者选择违规操作的概率为e,遵纪守法的概率为(1-e)。
给定e,监管者选择普通监管r=0和严格监管二1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即,若被监管者违规的概率小于(c‑-c,)/(f+b),监管者会选择普通监管;若被监管者违规的概率大于(c‑-c洲(f+b),则监管者选择严格监管;若被监管者违规的概率等于(c‑-c,)/(f+b),监管者就随机地选择普通监管或者是严格监管。
给定r被监管者选择遵纪守法e=o和违规操作e=i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即,若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小于r/(r+p),被监管者的最优选择为违规;若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大于r/(r+p),被监管者的最优选择为遵纪守法;若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等于r/(r十p),被监管者则可能违规也可能遵纪守法。
因此,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r=r/ (r+p).e=(c,}c,)/(f+b)即,监管者以r/(r+p)的概率进行严格监管,被监管者以(c‑c,)/(f+b)的概率选择违规也可以解释为,市场上大量的被监管者中(c,}-c}/(f十b)比例的被监管者选择违规,(f+b-c‑+c,)/(f+b)比例的被监管者选择遵纪守法;监管者随机地对r/(r+p)比例的被监管者进行高成本的严格监管,而对剩余的被监管者则仅采取普通监管。
三、结论
一、河南资本市场的现状与不足
与其他省区特别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发展速度和水平等方面,河南省资本市场都存在不足。
资本市场总体规模偏小且比例失衡。河南省通过股票市场获得的融资规模占全国融资规模的比重不到3%,与河南省GDP占全国6%比重的现状不相适应,资本市场内部失衡的现象较严重。河南省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发展滞后,在全国所占份额较小,没有起到辅助股票市场调整河南产业结构的作用。
上市公司数量少,后备上市公司资源培育不足。截至2004年底,河南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5家,分别占全国和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总数的2.17%和9.69%,低于全国其他各省市的平均水平,上市公司数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与同处于中部地区的有56家上市公司的湖北、41家上市公司的湖南、44家上市公司的安徽等省份也有不小差距;河南省的A股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224.5亿元,仅占全国的2.7%;流通市值254.37亿元,仅占国内市场流通市值的2.18%,占全省GDP的2.9%。这与河南省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6位的地位极不相称,也说明资本市场对河南省国民经济的渗透力还不够。同时,河南省拟上市公司后备资源也不足。上市后备企业是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全国各省市都十分重视上市后备企业的发展,而截至2006年4月河南省已辅导备案的拟上市企业只有19家。
上市公司分布不均衡。从行业分布看,河南省上市公司过分集中于机械、电力、金属和非金属、汽车、食品纺织、医药等领域,高科技上市公司较少。能体现河南优势的上市公司,如资源、旅游、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数量很少,这对河南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从产业分布情况看,河南的上市公司产业分布集中度很高,大多集中于第二产业,没有一家属于第一产业的企业,这与河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属于第三产业的仅有郑百文,也被山东三联重组。这种产业分布状况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要求不相符合。不难发现,河南的上市公司对河南产业结构调整贡献不大。从地域分布看,河南省尚有开封、鹤壁、南阳、濮阳4个省辖市没有上市公司。
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和规模偏小。尽管河南省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优质企业,业绩出众,但从整体上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上市公司重视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力度不够,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思路单一,资本扩张能力不强,没有发挥出上市公司应有的资本运营优势。
河南省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力量不强。到20世纪末,河南尚没有一家综合类券商,广布全省的证券经营机构达数十家,但均规模不大,实力赢弱。直到2002年11月8日中原证券才在原河南财政证券公司、安阳信托公司证券营业部合并重组的基础上组建成功并进入了中等券商行列,但总体实力仍属国内券商的“第三世界”。由于资本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业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河南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
投资者数量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数量偏少。一方面,河南省投资者开户的比例明显偏低,不仅低于东部各省市,而且低于中部的其他省区。另一方面,河南省的证券市场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发展严重不足。这种投资者结构既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
二、加快河南资本市场发展的思路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重大意义。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建立国有资本进退流转的机制,推动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加快股份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各类企业改制上市,催生和培育大企业集团;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融资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有利于壮大河南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目前河南省仍然有许多企业对加快河南资本市场发展认识不足,轻视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缺少资本运营意识。这已成了河南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快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对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重大意义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第二,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河南资本市场规模。河南作为一个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大省,发展资本市场的任务非常艰巨和复杂。我们要抓住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的大好机遇,开拓进取,在充分利用交易所进行融资的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和河南实际,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不仅要加快股票市场的发展,也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探索如何利用私募市场和场外流通市场进行融资,建立起适合不同层次企业融资和资本流动需求的多层次交易体系,进一步扩大河南省资本市场规模。
第三,要培育上市资源,增加河南省上市公司数量。要增加河南省上市公司数量,必须采取措施培育河南省上市资源。一是要确立上市资源的开发和培育重点。根据河南省实际,应以高新技术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为切入点,对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和培育,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尽快形成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充分发挥郑州、洛阳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作用,制定和实施鼓励高科技产业的优惠政策,培育出更多的高科技企业上市,以改变河南省上市公司中无高新技术板块的现状。要加大河南省优势产业的境内外上市规划,培育粮食、房地产、旅游、文化、金融、自然资源等行业和产业的上市公司。河南省郑州、洛阳、焦作、开封的旅游资源有明显优势,应给予足够重视,重点开发和培育上市资源。同时,要对拟上市重点公司给予经济和政策支持。要制定配套措施,促进河南省拟上市公司的上市进程;根据河南省拟上市公司运作的实际情况,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具体而实际的政策支持。此外,要重视对企业中
高层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可以组织资本市场培训班,使企业中高层人员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和知识,了解和熟悉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也可以组织专家到企业开展资本市场调研并给予企业上市以指导,指导河南省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
【关键词】中部地区 资本市场 战略 政策
构建中部资本市场的战略思路
中部六省的合作不断加强。中部六省地域毗邻,合作发展的成本低,同时,由于自然资源、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各有特点,合作潜力很大、合作领域和前景十分广阔,将收到非常好的边际效应和综合效益。借助边际优势,中部六省间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将进一步加强,中部地区的整体实力、综合优势、综合竞争力等将不断增强。近几年来,中部六省多次达成共识,不断深化区域合作的层次,不断拓宽区域合作的领域。六省通过建立沟通互动机制,实现了中部地区在资源、基础设施、旅游、现代化农业等方面的联动;同时,通过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共同推进了中部地区的崛起。中部地区合作不断加强,很有可能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中部崛起急需资本市场的支持与服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途径之一。中部地区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扩大企业创新的融资渠道。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努力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在海外上市创造便利条件,拓宽融资渠道。同时,还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工作,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构建既统一又分工的中部资本市场。目前,中部资本市场业已形成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期货、信托、产权交易为补充的完善的市场体系。六省别是湖北、河南、湖南三省的资本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湖北产权交易体系完备;河南拥有全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的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业发展独具优势;湖南证券业发达,券商实力在中部领先。由于资本特点不同,发展优势各异,如果能积极合作、相互渗透,中部地区将形成一个层次丰富的资本市场体系。中部崛起,需要构建中部资本市场。中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是要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协调下,建立既统一又分工的中部资本市场,克服中部各个省份都想把中部资本市场中心建在本省的问题,促使形成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中部经济的发展形成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部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的路径分析
资本市场对于促进中部地区的资本形成、弥补开发资金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资本市场是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目前,中部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制约了中部崛起的推进,因此,如何构建中部资本市场,以便更好地为中部崛起服务,就成为我们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
自我发展是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过程。资本市场发展从总体上、根本上来说,应是内生型的,是自发性制度变迁过程。自发型资本市场具备两个特点,其首要特点是,企业部门和个人部门等民间力量是资本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第二个特点是,资本市场作用范围、层次的深化、作用力度的增强是依靠市场自身的张力来实现。市场的内在张力可归结为市场本身所具有的制度创新能力。
构建中部资本市场需要政府加大管理措施。强调中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并不否定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相反,中部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起重要作用,某种意义上还要起主导作用。首先,我国市场化的起点决定了政府在资本市场培育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我国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起始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市场化起决定作用的是政府而不是其他社会力量。所以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投融资体制、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上的更加市场化的制度安排,有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深化,中部资本市场发展也必须由政府来推动。其次,当前,中部地区缺乏推动市场发展壮大的社会力量,民间资本还不够壮大。中部地区正处于市场经济形成的初级阶段,市场力的发育与成长,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培育。只有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真正进入市场经济阶段之后,市场的发展才可能依靠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自身力量发展,政府的作用也才能够从培育市场转到规制市场,为市场提供有效运行的环境和条件。第三,弥补市场缺陷、提高资本市场效率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资本市场的发展既表现为数量的扩张,更表现为市场运行质量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弥补市场缺失、规范市场运行、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
构建中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中部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路径应该是“政府为主体引导、运作管理市场化”。其基本涵义是:一、在中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要同时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二者缺一不可;二、在中部开发的初期,政府应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一方面体现为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直接投资、政策性信贷资金以及优惠金融政策的支持,提供强制性的资本市场制度供给,构造资本市场发展的环境,为资本市场创造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体现为政府对市场机制的诱导和培育;三、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期间,要遵循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着力培养市场内生力量。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市场力量要逐步居于主导地位,政府逐步退出,但在提供公共产品、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政府还应发挥积极作用。
中部资本市场发展的支撑战略
完善财政政策。
第一,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逐步实现全国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在统一的国家内,地区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应主要通过财政体制内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来加以消除。中央财政应结合完善税收制和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范围,进一步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把地区政府机构、司法机关的正常经费和基础教育作为优先满足目标,分步骤地逐步缩小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首先,在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范围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增强中央财政扩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的能力。其次,尝试建立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机制。最后,要求地方建立地区转移支付制度,在一定期限内实现本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以提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
第二,建立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建立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的步伐,加大过渡期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支持的重点放在帮助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方面。除体制内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外,中央财政还应建立特殊性转移支付,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在增加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特殊转移支付资金规模的同时,要改革特殊性转移支付的分配和管理制度。中央对地方的特殊性转移支付分配,要与具体项目挂钩,地方每年向中央财政提出下一年度需要给予援助的具体项目,并由相关的专业部门根据本行业发展规划,确定下一年度给予援助的具体项目和资金规模。
第三,实行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财税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税收优惠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一项常规性政策工具,但为了保持国内市场的统一,今后税收优惠政策原则上不应再按区域来设置,而要与国家产业政策联系。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可以突出地区相关项目的开发,比如要对地区符合国家产业要求的项目进行税费优惠,以此鼓励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融资约束;多元化决策
一、引言
内部资本市场产生于美国,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1975年提出,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关注的热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多半是伴随着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兴起和并购重组的日益频繁而逐渐活跃起来的。国外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如Gertner,Scharfstein和Stein,1994)还是无效的资源配置(Jensen,1993,1999);二是对内外部资本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即共生(如Williamson,1995和Peyer,2000等)、危害(如Inders和Muller,2003等)或消亡的关系(Guilien,2000等);三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正面效应(如FauveihHounston和Naranjo,1998)和负面效应等(如Claessens等,1999)。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特殊时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是我国今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外部资本市场欠发达的情况下,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有以下4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集团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其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问题和资金管理问题也逐渐成为理论和实际关注的焦点。
第二,针对我国公司治理尚不完善,问题比较严重,股权集中度普遍偏高的特殊问题,控股股东有很强的利益侵占动机,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很可能为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创造条件。因此,如何将内部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分析和探讨,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第三,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国内研究型数据库(如CSMAR等)的建立为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有效地弥补了前期研究样本小、数据跨度时间短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对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说服力。
第四,随着企业集团附属公司数量增加,附属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成本、监督、控制成本也将不断增加,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如何将内部资本市场和内部控制紧密结合,将为我们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提供另一个新的方向。
二、中国对内部资本市场与融资约束之间关系的研究
邵军、刘志远(2006)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总部能够从外部市场筹集到比单个成员企业更多的资金,能够在集团内部进行有效率的配置,而且随着成员企业数目的增加,融资效率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赵红梅(2007)基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成员企业投融资的效率分析,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由于在监督、激励和资本的重新配置以及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能起到提高集团成员企业的投融资效率,但是我国内部资本市场并未充分发挥提高集团成员企业投融资效率的功能。
卢建新(2007)构造了一个多分布企业内部跨期资本配置模型,把内部资本市场“有效率论”和“无效率论”结合到一起。研究表明,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重新配置并能诱使两个经理努力工作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可能高于地域或等于两个单分布企业组合的效率,而不是其中的某一种结果;其强化不同分部之间的生产力差异,并重视管理激励,进而降低配置成本。
魏馨、徐荣(2008)借鉴Hyun-HanShinYoungSPark的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研究,选取了290家上市公司,并将其分为两组。168家国资委下属有多家上市公司企业集团和122家非国资的仅有一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其结论与Shin和Park(1999)对韩国财阀中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情况研究结论不同。研究表明,中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现象非常突出,导致内部资本市场异化的原因,是我国H型组织架构的上市公司第二委托-关系较为复杂,即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问题严重。
三、中国对内部资本市场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我国对内部资本市场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苏冬蔚(2003)基于对数单位模型(logitmodel),对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与多元化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未能提供企业集团内各经营单位的财务数据,不能直接研究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笔者间接地分析了母公司与外部资本市场现金流状况对多元化决策的影响。如果多元化程度与母公司同外部资本市场的现金流入/流出呈负相关,即多元化程度高的公司与外部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少,则资本市场可能较为有效;反之,若呈现正相关,则内部资本市场就可能无效。其次,笔者分别通过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和多元化决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两模型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价值高的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多元化程度,对外部资本市场依赖程度小的公司具有较高的多元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说明了内部资本市场较为有效。尽管研究结果具有间接性,但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如寒张璋(2006)借鉴苏冬蔚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选择中国沪深股市A股中的电信和计算机板块的66家公司为样本,分析其在2002~2004年的财务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内部资本市场较为有效,适当运用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功能可以增加企业价值。
曾亚敏、张俊生(2005)选择中国1998~2000年进行股权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和内部资本市场假说对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动因的解释能力。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收购前后的会计业绩变动和市场业绩变动与公司融资约束程度基本上无关,否定了内部资本市场假说。
涂罡(2007)以2000~2004年在沪深A股市场发行上市的山东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在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发生异化,隶属于企业集团的公司更易发生占款;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占款金额与关联企业数呈正相关关系。
饶静、万良勇(2007)以1999~2001年为样本年度,从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融资互动的视角考察了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行为如何影响到上市公司外部股权融资行为。研究表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上市公司所处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典型的机会主义特征,这种机会主义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是上市公司偏爱配股融资的重要动机之一。而大股东的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一方面是由于大小股东之间的委托问题引起;另一方面源于更为深刻的制度根源,如金融抑制环境、政府干预等。
四、中国对内部资本市场相关问题的个案研究
周业安、韩梅(2003)通过对华联超市借壳上市进行案例分析。笔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以国有股为主的股权结构特征为内部资本市场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分析强调,通过适当的内部市场设计来实现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本市场的互补,进而放松股权融资约束,造就集团内部投资机会的均等。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公司治理问题、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券商行为等问题。
万良勇、魏明海(2006)以三九集团和三九医药为例,分析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形式、困境以及实现内部资本市场优化资本配置功能的条件,指出非相关多元化会加剧内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此外,约束缺位及激励扭曲,导致的问题也会影响到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杨棉之(2006)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以华通天香集团为例作了分析,得出原本是为了提高资本配置而存在的内部资本市场却部分被异化为进行利益输送的渠道,同时没有发现企业进行明显的跨部门交叉补贴证据。李宁波、邵军(2007)以华立系的内部资本市场为例,研究大股东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对其附属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作为一个整体的“系族企业”所构造的内部资本市场为大股东进行关联交易,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提供了方便。
吴国栋(2007)以三九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困境为案例,重点分析该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活动与治理问题及其内部资本市场所面临的困境,指出三九集团应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首先是出让非相关多元化业务,做强主营核心业务;其次是变革组织结构,减少层级控制;最后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等。
此外,部分学者结合具体的行业特征对内部资本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如吕洪雁(2007)结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煤炭行业整合重组过程中的特殊问题,探讨了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机制、模式及效率。冀凝煜(2007)基于建筑行业中的大型企业集团,就建筑行业中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及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五、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评价
通过对以上内部资本市场研究文献的归纳和整理,受到我国对内部资本市场研究优势和不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近年来,尤其是2004年以后,我国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较以往有长足改进,采用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在不断增加,大大提高了对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说服力。随着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关于大股东如何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输送利益的实证文献在近两年也有所增长,主要归因于:首先,国内相关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为现有的实证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数据,但是对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及与之相关的多元化程度均缺乏直接的衡量标准;其次,是现有的文献个案研究较多,典型的案例研究较多,缺乏对中国大企业、大集团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再加之个案研究自身的局限性,其结果推广仍有待进一步考究和探讨。
第二,把内部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紧密结合起来的研究文献较少,结合中国特殊制度背景展开研究也较为薄弱。在我国,公司治理尚不完善,问题比较严重,股权集中度普遍偏高,不仅存在股东和经理之间的关系,还存在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外部资本市场欠发达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有很强的利益侵占动机,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很可能为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提供运作的平台,同时也使公司治理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将内部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问题如何紧密结合起来,将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第三,将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本市场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文献较少,尤其是探讨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文献则更少。卢建新(2006)利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制度特征、效应以及不完全信息等问题,得出了提高内部资本市场中信息完整性的建议,其主要是从组织安排方面提高信息的完整性。但是如何发挥内外部资本市场之间相得益彰的互补特性,仍需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利益输送;内部资本市场;掏空
一、引言
近年来,上市公司被集团公司“掏空”的现象层出不穷,例如复星系就是集团公司“掏空”上市公司的一个明显的案例。外部资本市场本身存在融资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内部资本市场本身固有的问题和缺陷,为了达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内部资本市场竞被“异化”为企业集团利益输送的工具。
二、文献综述
内部资本市场是相对外部资本市场而言的。与外部资本市场主要依靠心理契约以及运用市场价格作用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基本上是不完全不同,内部资本市场主要控股权或者依靠权威、还有运用非市场的价格机制在不同部门或子公司之间进行资源的配置。
目前,纵观国内外有关文献,对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主题:一是内部资本市场的组织问题,二是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问题,三是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问题,四是内部资本市场的外部性。
(一)组织问题
通过已有的研究发现企业的内部决策导向主要倚重于企业组织中管理者的权力机制,但企业内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竞争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出现很大差异,可以概括为M型、U型和H型三种。
(二)效率问题
Stein根据以下三种维度:“边界”与“规模”构成“最优集中度”,提出当企业职权机构专注于一个集中化较高、但规模较小的项目组合时,内部资本市场很可能就会变得更加有效率。Brown和Mcneil通过已有的文献研究发现用 NPV 测评投资机会时会存在较大的内生性变量,所以“交叉补贴”的解释此时的现象就会存在不可信。韩梅和周业安认为现阶段存在的内部资本市场的困惑可能在于现有模型并不能够完全揭示内部资金配置行为有效性存在的条件,Stein等人把投资机会的判断是否正确作为市场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这显然没有正确把握企业的真实行为。
(三)融资问题
Stein通过已有的文献综述发现企业权力机构主要代表企业集中融资时的信贷规模。且这规模要大于各个分部单独向银行融资时所能获得的信用额度之和。叶康涛和曾雪云提出配置效率与融资优势是两个不同概念,既往文献往往从融资优势来得到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的大小,其实这两者并没有存在必然联系。
(四)外部性
Matsusaka and Nanda认为在面临产品市场竞争冲击,内部资本市场既有可能创造战略优势也有可能带来战略劣势。Almeida and Wolfenzon在考虑内部资本市场对国家金融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上,利用均衡模型显示即便内部资本市场在企业资源配置中能够创造超额价值。
综上所述,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对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内部资本市场的利益输送问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低效率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仍然是一个尚不成熟的研究领域,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还有待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证实。
三、理论基础
在内部资本市场中,常常会出现利益输送的问题。而进行利益输送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且还有常用的方式。
1.“一股独大”的建立为企业利用内部资本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多数的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架构较集中,这样便形成了集团公司的“一股独大”的状况。集团公司为了切身的利益出发,会利用自己独有的控制地位及信息优势将上市公司的资产和利润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因此,高派现便成为了大股东实现利益的合法而有效的手段。
2.关联交易是控股股东常用的利益输送方式。关联交易作为最常用的手段,主要基于两个前提:第一个是控股股东的权力和义务的不对等。大股东接受中小股东的委托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大股东承担的成本与享有的收益之间出现了不匹配,导致控股股东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弥补”自己的“不公平”;第二个是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正是由于这二者的分离,控股股东就可以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交易来进行利益输送。
3.其他的利益输送方式
上市公司向集团公司利益输送的方式不仅只有关联交易,还有其他的几种:股权融资、资金占用以及现金股利。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关联方交易追溯披露。要加强内部资本市场上出现的可能具有远期性质的交易的追溯披露,不仅对当年的交易披露,还要将以前年度涉及到与该交易有关联的行为公开。这样不仅能防止企业集团之间进行利益输送,还能够保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民的利益。
(二)对财务指标分析做出披露。财务指标的分析,能够给利益相关者数据上直观的感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就能说明影响公司的盈利性的因素不只是技术、成本以及国际市场的问题。
(三)加强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鉴于企业集团利用内部资本市场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具有长期潜伏性、隐蔽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中小投资者很难从公开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发现,所以,要加强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避免出现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投资者的悲剧的再度重演。
参考文献
[1]Coarse R,1937,The Nature of Firm,Economica,4,386-405
[2]Williamson,O,1970,Corporate Control and Business Behavior,New Jersey: Free Press
[3]Stein,J,1997,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nd the Competition for Corporate Resources,Journal Finance,52,1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