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

温室效应的后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温室效应的后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温室效应的后果

第1篇: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

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一、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小企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自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企业因各种原因处于亏损状态或者破产的边缘。分析其中的缘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足,管理思想落后僵化,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仍限于生产经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受到体制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受到了一些阻力。如:政府政策的“歧视”使我国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展开竞争;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的干预,使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过大、目标短期化等等;从成功的中小企业发展历程看,企业的成功与否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国外的经验看,超过80%的失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均存在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产出规模小、技术和资本构成较低、受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和传统体制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状况,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支持主要是指国家法律支持、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支持。首先,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一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体系倾向于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或者国有企业,而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那些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仅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中,并且主要是侧重于政府的管理职能,很少有对我国中小企业弱者地位保护的规定。另外,我国的税收、融资、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也倾向于上市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尽管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数量全国相应数总计中都占绝大部分,但在获得贷款规模方面,其贷款规模却占全国信贷总额中比例很低。中小企业重复收费和税收随意性较强,且税费较多,有些政府部门甚至将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

(二)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一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市场份额和销量,这样会使企业的管理当局将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仅限于生产经营,而忽略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财务记账阶段,并没有像管理财务和决策财务方向迈进,没有充分发挥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的作用。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民营性质,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在财务和会计机构设置方面,大多数企业层次不清,职责不清,越权行事,分工不明,存在严重的家族管理现象,结果便是会计账目混乱、会计信息失真。造成财务监控不严,另外,由于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不重视,导致财务人员的员工素质不高,加之管理者对会计人员缺乏培训,且工作负荷大,结果便是会计人员超负荷工作,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被动处理日常业务,对于深层次的财务管理问题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从而使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决策作用不能得到发挥。

根据本人的调查,在接触的中小民营企业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对银行的贷款制定了清楚的还款计划,只有一两家制定了完善的资金预算。当国家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时,银行会缩紧银根,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是落后的财务管理制度。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薄弱,必然会造成财务管理失效、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薄弱、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较大,缺乏财务预警机制。

(三)财务融资渠道狭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成长迅速,然而,一直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解决。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和银行,另外也有企业主道德问题和企业自身的问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因素主要有:银行和政府长期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歧视倾向;与中小企业融资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受到的限制;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缺乏等。造成融资难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中小企业短期行为较普遍;企业规模小、经营时间较短、实力弱、贷款规模偏小;贷款风险交易成本高;还贷诚信低等。这些因素都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影响,特别是全球经济仍处于危机时期的今天。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上目前银根缩紧,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其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内部留存收益和业主资本,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比例不足2%,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约占98%,然而,由于业主投资资本有限,一旦资金链断裂,容易引发财务危机。总而言之,贷款难、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四)财务投资能力差

中小企业投资能力差主要表现有:1.追求短期目标。2.融资成本高缺乏投资所需资金。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不大,与大企业相比,面临的风险高,他们将业务的重点放在收回投资,忽略了企业规模的扩大。3.投资缺乏可行性研究,投资存在盲目性,且难以把握方向。

多数中小企业投资规模小,存在较大的投资偶然性,缺乏系统的投资规划。其投资决策主要依赖于经验,虽然有着较高的效率,但是决策程序较为粗糙,在项目投资决策中,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中小企业对项目投资缺乏周密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不能准确的把握投资时机,加之决策所依赖的经济信息不真实、不全面以及决策者的决策能力不高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决策的失误对企业的发展而言,可能存在巨大的风险,企业有可能因为这项失误而一蹶不振,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破产。例如我们对巨人集团的倒下、太阳神的覆水难收、黯然落幕的健力宝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企业法人权责不明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存在盲目性,

缺乏对投资项目的科学预测和对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等。总而言之,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五)财务内部控制环节薄弱

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节薄弱主要有以下表现:1.是现金管理混乱无序。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对现金管理不严,缺乏现金计划,造成的结果便是资金闲置,未能参加生产周转;另外一些企业由于价格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造成资金链断裂,缺乏正常经营所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笼缓慢,当经济景气时,盲目采用赊销方式增加企业受益,是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同时缺乏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对即期付款、延期付款、超期付款缺乏具体措施,没有有力的催收政策,导致了较多坏账的产生,加剧了企业困境。3.资金呆滞现象泛滥,存货控制薄弱。在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大多缺乏相应的市场预测能力,结果便是缺乏科学的生产计划,导致原材料超储、成品库存积压严重。另外,一些企业质量较差,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导致存货积压严重,基金呆滞,周转失灵。4.资产流失浪费严重,重钱不重物。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现金的支出审批特别重视,而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薄弱,结果便是这项资产管理混乱,浪费严重,非正常损毁较多。

总而言之,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上述问题,使得其抗突发性风险能力较低,经营管理的弹性不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命力脆弱。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强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金融危机前期的倒闭潮已经过去,后金融危机时期,存活下来的中小企业怎么办?本文从国家政策支持和中小企业自身加强财务管理两方面提出了应对财务困境的具体措施。

(一)国家政策支持,应对经济危机

国家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支持,要通过政策调整逐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来实现,其中,主要是改善中小企业发展所处的法律环境、融资环境和税收环境。这些外部环境往往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政策的变更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自身加强财务管理,应对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中,许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陷入财务困境,是很难靠政府解决的。因此,广大中小企业要把克服财务困境的立足点放在自救上,首先,应转变观念,切实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可通过强化资金管理、多渠道融资求生存,通过科学投资、自主创新、苦练内功谋发展,通过强化管理、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这不仅是积极开展自救,应对当前财务困境的有效措施,也是谋求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作者单位:山东汇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质量控制部)

参考文献:

[1]卢升鹏,樊洁.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及自救措施[J].商业时代,2009(35).

[2]李艳,李海涛.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J].现代企业,2007(04).

[3]严复海,张巧良.财务管理[M].1.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9-25.

[4]杨雄胜.财务管理原理[M].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25,36-47.

第2篇: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

但这一切努力也可能是徒劳的。在地球温室效应所掀起的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科学家全都显得那样软弱和茫然。

根据准确的预测,由于南北极冰帽的消融,到公元2050元,曼哈顿将不得不修建难以想像的大坝,以阻止由十水位高涨,大西洋海水彻底淹没曼哈顿的灾难发生。而持续的干旱将使北美的玉米、小麦大面积连年减产。更有甚者,美国的芝加哥地区将下陷为一片泥沼,就像密执安湖一样。与此同时,加利福尼亚湖将干涸,加州的整个地区将受到春寒和夏季高温热浪的侵袭。整个洛杉矶的水位将下降到现在的一半……

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几乎全球的气象学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这里。他们以极其焦虑的心情关注着下个世纪的气候,并开始研究引起上述现象的、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的“温室效应”,这实际上也是在深入研究大气与海洋是如何相互作用、如何相互交换热量之谜。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为寻求“温室效应”的以下两个基本课题的答案而付出艰辛的劳动——

第一个课题:在人类开始用煤、石油作为能源之前,二氧化碳是如何通过海洋、植物、生物在氮气中循环的?

第二个课题:日益提高的大气层温度是怎样影响气候的?

我们可以说,“温室效应”拉响了地球变化和濒临危机的警报。至下个世纪,由于温度要上升华氏3~6度,将造成海面上升数英尺,吞噬沿海的大面积陆地,而异常的气候又会使大片沃土成为荒滩。

当然,千百年来“温室效应”就如一只大气斗篷,遮蔽着地球,二氧化碳吸收阳光,打乱了地球初始的秩序,使地球变得宜人生存。否则的话,地球的温度将比现在低50℃,那我们就很可能已是冰球之客了。

第3篇: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

关键词: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源和汇 城市热岛 气候变化 盖亚假说

一、温室效应原理

正如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辐射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后,地球在增温的同时也不断对外辐射能量。研究表明,在漫长的岁月中,地球的能量收入和支出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地表温度大致上没有什么变化。

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任何物体辐射能量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与该物体温度的乘积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也就是说,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出的电磁波波长越短,反之亦然。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主要为短波辐射,而地球表面却是长波辐射。地球大气层中有些气体对于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却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再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返还地表,从而使地球表面从太阳辐射获得的能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地球表面的温度维持在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水平。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这些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烃、臭氧、水蒸汽、二氧化硫以及一氧化碳等。

二、主要温室气体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过去5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其中90%以上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温室气体有关。自从1750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大气CO2、CH4、N2O和CFCs的浓度显著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根据冰芯记录得到的工业化前几千年来的浓度值。全球大气CO2的浓度增加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引起的,而CH4和N2O浓度的增加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CFCs从无到有完全是人类制造并在生产和生活中释放到大气中的。其中CO2浓度从工业化前约280ppm增加到2005年的379ppm,CH4浓度从工业化前约715ppb增加到2005年的1774ppb,N2O浓度从工业化前约270ppb增加到2005年的319ppb,CFCs从无到有,年平均以4%的速率增长。正因为这样,20世纪后半期,北半球的平均气温是过去1300年间最高的。除1996年外,最近12年,即1995~2006年全球地面平均气温是1850年以来最高的时期。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4~6.4℃。

1.二氧化碳CO2

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暖至少66%以上与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关。全球大气CO2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上升到了2005年的379ppm,冰芯研究表明,2005年大气CO2浓度远远超过了过去65万年来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范围180~300ppm。过去10年CO2浓度平均每年增长1.9ppm,而有连续直接测量记录以来的增长率为1.4ppm/a。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大气中的CO2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06%,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毁林造田以及生物质燃烧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开始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气中的CO2浓度迅速上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全球变暖会越来越明显。

表2 未来大气中的CO2浓度值(ppm)

年份

2025

2050

2075

2100

大气中CO2浓度值

404~425

434~480

第4篇: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

关键词:环境问题;人类;环境保护

1.引言

三十年前人们只局限在对环境污染或公害的认识上,因此那时把环境污染等同于环境问题,而地震、水、旱、风灾等则认为全属自然灾害。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受灾人数都在激增。人口激增和盲目发展生产,致使大量砍代林木,破坏植被及不正当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些也都是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指导理论、目的、内容和应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纳入环境保护。这就要求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2.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环境问题,就其范围大小而论,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从广义理解,就是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就是从狭义上理解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法有许多,按产生的先后和发生机制分类,有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2.1原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它是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原生环境问题带来自然灾害,主要如地震、洪涝、干旱、地滑、土石流失等,目前人类之抵御能力还很薄弱。它不属于环境科学所解决问题的范围。最近,有灾害学这一新兴学科兴起,其主要研究对象即原生环境问题。

2.2次生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环境引起的人为环境问题,叫次生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即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分成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与干扰两个类型。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地下水枯竭、地面下沉、珍稀物种灭绝、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就叫环境破坏,由于工业生产排出的废物和余能进入环境,便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与干扰。人类活动排出的物质进入环境,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利的影响,这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停止排放污染物质,环境的恢复也需要一段时间。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就是环境干扰。环境干扰容易治理,只要停止排出能量,干扰立即或很快就会消失。

3.世界环境问题发展动向及展望

3.1温室效应及治理措施

地球上有些气体的含量如果增加,可以导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这种效应叫温室效应。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氟氯碳等,其中以二氧化碳的作用最为显著。

3.1.1温室效应的原因和后果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不断提高,开采并燃烧了大量的煤和石油、天然气作为动力燃烧的结果,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另一方面森林却大量减少使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的数量大量减少。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多,这是温室效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温室效应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带来许多复杂的间接后果,其中有些对人类来讲是灾难。温室效应引起的间接后果有以下几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将使沿海低地淹没,海滩和海岸侵蚀、沿海土壤盐碱化、海水倒灌与洪水加剧、破坏港口及影响航运,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破坏沿海供水和排水系统;气候带移动使温度带向高纬度方向移动5个纬度,降水带变化复杂,进而对农业、牧业、林业、渔业都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复杂的影响,特别是气象灾害可能增多,气候规律可能打乱。

3.1.3温室效应治理措施

调整能源战略:加快以核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代替矿物燃料的速度。在这方面,最有前景的是核聚变能,一旦可控核融合反应技术过关以后,即可用于大规模发电,代替矿物燃料而占能源的主要地位。保护森林和植被:保护好现有森林和草原,然后是大面积植树造林和种草,增加地球的绿地面积,增加光合作用的规模和强度,进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规模和强度也随之增加,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2臭氧层空洞及应对措施

紫外线过多对生物细胞有杀伤作用,紫外线过少对光合作用及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也有不利影响。臭氧层的存在,使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吸收,只有少量紫外线能到达地表,非常好地解决了紫外线辐射问题,既不毁掉生物圈,又有利于生物圈的存在与发展,被称作“生命之伞”。

3.2.1臭氧层的空洞的原因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活动排放的一些气体,例如氯氟烃、四氯化碳、甲基氯仿等,它们在低层大气中因不活泼进入平流层。它们在平流层中由于受紫外线的作用而放出氯和溴,而氯和溴在臭氧破坏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2.2臭氧层空洞治理方法

一些科学家认为臭氧层减少到1/5时,将是地球生物存亡的临界点。人类目前正在采取联合行动,限制、减少以至逐步取消氟氯碳等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化合物的生产。联邦德国计划在1990年将氟氯碳产量减少10%,北欧国家决定在1998年前减少氟氯碳等的生产,比例达50%。我国也正在采取措施,参加保护臭氧层的共同行动。

3.3酸雨发展趋势展望

3.3.1酸雨污染及发展趋势

酸雨早在19世纪中期就已发生,一般情况下酸雨中二氧化硫的原因占70%,氮氧化物的原因占30%。不过,二氧化硫的原因所占的比例在逐 渐减少,而氮氧化物则在增加。酸雨最早在西欧出现,后来扩散到北欧。北欧的瑞典自身大气污染很少,但受到西欧、中欧大气污染扩散的影响,酸雨危害很重。现在酸雨在中欧、东欧都很严重,北美洲中部的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地区也出现了酸雨这一国际问题,亚洲的酸雨问题也突出起来了。这是全人类必须高度警惕的问题。

3.3.2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使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破坏陆地生态系统;腐蚀建筑、机器、设备等;威胁人体健康,美国和加拿大在1980年一年中即有5万多人死于酸雨带来的硫化物污染。制定防治酸雨的法令;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使用低硫燃料;限制烟囱高度;控制与净化汽车排气;安装排烟脱硫脱氮装置;加强监测和研究。

3.4土地资源危机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3.4.1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近100年来,荒漠和干旱区的面积已从11亿公顷增加到26亿公顷,世界35%的土地处在沙化的直接威胁之下。水土流失也很严重,全世界每年流失表土250亿吨,已超过新生成的表土量。风蚀的危害也很大,土壤盐碱的现象也很严重。总之,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的速度是很快的。人口增加过快,对土地产生过大压力;破坏森林草原,进而毁掉土地资源;耕作制度不合理,对土地利用缺乏统等规划。

3.1.2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日本制定了全面的土地利用规划。联邦德国、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冰岛等国家也有土地利用的有关法规和条例。

开展土地评价:开展土地评价工作,对保护土地资源起到积极作用。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美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很大进展,有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在已在印度、尼日利亚、墨西哥等国家推广。

积极治理沙漠:苏联、美国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在治理沙漠方面取得一些成效。埃及在治理沙漠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防治盐碱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不少措施防治土地盐碱化,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开展矿用土地的复垦:美国、苏联、澳大利亚、联邦德国等国家都很重视矿用土地的复垦,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取得许多经验。

3.5水资源危机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水资源是宝贵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用水量急剧上升,如此巨大的用水量必然导致水资源危机。为了解决这一危机,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水资源保护法;建立水资源管理部门;实行用水经济政策。

增加可靠供水:建造水库;跨流域调水;地下蓄水;海水淡化;拖移冰山;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发展不排或少排废水的工艺;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减少损失;适当发展污水灌溉;发展中水道,节约城市用水。

3.6森林资源危机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3.6.1.森林资源的破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森林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巴西的亚马逊原始森林是世界最大的热带林区,但已毁掉了一半。非洲的热带森林也已砍伐了一半。亚洲的热带森林也减少了大约一半。森林破坏的严重后果:引起全球性气候变化、改变了大气的组成、干扰了大气辐射平衡、影响了地球的水循环、破坏地区生态系统、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洪涝灾害频发。

3.6.2森林的保护和管理

已开发国家目前修正了林业经济方针,即坚持发挥林业的综合效益,也就是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另外坚持森林分类管理、林业集约化经营、大力营造人工林、发展木材综合利用、扩大自然保护区、加强林业科学研究,这些都有利于森林的保护。开发中国家也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森林,例如制定保护森林的法律、制定保护森林的政策、宣传森林的重要价值、依法严惩非法伐林者、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森林进行分类管理、争取国际援助,等等。这些措施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4.对于保护环境建议建议

(1)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科技含量高,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3)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保护饮用水源,加快重点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不断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积极保护城市区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等自然遗产。

(4)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防止污染转移、有害物种入侵等政策和环境标准,促进贸易发展,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朱震达,王涛.我国沙漠化土地的潜力、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A].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资源潜力、趋势与对策——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研讨会文集[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198~202.

[2].朱震达,王涛.从若干典型地区的研究对近十年来中国土地沙漠化演变趋势的分析[J]..地理学报,1990,45(4):430~440

[3].CCICCD..China.Country.Paper.to.Combat.Desertification.

[M]..Beijing:China.Forestry.Publishing.House,.1996,18~31.

[4].朱震达,刘恕.中国的沙漠化及其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7~42.

[5].赵秉正.发扬延安精神坚持综合治理加快全面开发沙区经济步伐[A].林业部治沙办公室.动员起来向沙漠进军——全国治沙工作会议文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80~86.

[6].王涛,吴薇,王熙章.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与评估[J].第四纪研究,1998,(2):108~118.

作者简介:付文杰(1981-.),男,学士,工程师,湖北武汉人,公路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方面的工作。

第5篇: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科研;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114-02

农业生态学是针对当今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来组织和管理农业,使农业的发展走向良性发展道路而设置的农学、园艺、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宏观管理农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该课程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关系及调控机制;(2)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分析方法;(3)国内外宏观农业的发展;(4)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当今,随着社会发展,环境、能源、食品安全、资源等问题日益严峻,新的农业生态问题不断凸显,本课程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因此,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和农业改革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多年来教学实践体会[3-4],一直在课堂中融入最新科研动态,寓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于《农业生态学》教学体系中,为本教程进行研究性教学作以下几点探索性思考。

1 围绕知识点阐述国内外科研新动向

在我校本科生一般是在大二学习《农业生态学》这门课程。此时,本科生已学习的大多是公共基础课程,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对本行业内很多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如果教师只单纯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则相对狭窄,不符合本门课程所要求培养达到的宏观管理农业的能力。因此,当讲述本课程体系的重要知识点时,笔者会预先系统地查阅、归纳整理本知识点最新国内外科研动态,以浅显易懂的图文方式做成课件。在课堂上,首先启迪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头脑风暴”,告诉学生知识点的重要性,再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程度,针对性地将相关科研动态告知学生,起到较好的寓研于教的效果。

例如,在讲述温室效应时,以温室效应为中心,从效应后果-原因-解决措施来层层展开。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全球变暖,但只知道一种温室效应气体CO2。此时,作为教师,需将学生思维逐渐打开,笔者根据自己曾主持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科研的经验,告诉学生温室效应的后果除了气候变暖外,还有海平面升高、极端气候频发等,对农业的影响效应还有种植制度改变、土壤碳库变化、病虫草害发生率高等。讲解温室效应的原因时,重点讲述6种温室效应气体、研究这些气体的最新科研成果;由此,学生由二氧化碳知道了全球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研究,中国唯一的FACE研究平台就在我们身边――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我校在FACE研究上也颇有建树。除了CO2外,温室气体甲烷、氮氧化物等也都是农业研究的热点。就解决措施来看,同学们纷纷献计献策,从国家节能减排措施、禁止秸秆焚烧、土壤免少耕等各方面一一道来。由此可见,教师如果单就书本讲述知识点则枯燥乏味,将科研知识融会贯通课堂,则事半功倍。

2 课堂中树立科研偶像

处于大学中低年级的同学往往比较迷惘,对专业努力方向不甚明了,有的同学甚至有厌恶或瞧不起大农学专业类的倾向。作为教师,在教授本课程时,可以列举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的科学前辈,让学生认知自己所学专业内的一些名人,如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农学院士、本校知名教授的成功范例,告诉学生们,学农可以有大作为,是一项光荣的、有前途的事业;而要达到事业的辉煌,这些科研业内名人付出的辛劳、执着的精神都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他们才应该是本专业学生需要努力效仿的科研偶像。由此,给学生灌以科研学习的正能量,及早树立报考研究生的目标,为培养储备未来的科研中坚力量奠定了基础。

3 从生态问题暴发诱导科研动力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目前生态问题频发。在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章节里,讲述到磷循环时必定要提及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暴发的太湖蓝藻严重污染事件。学生只知道由于水污染了而蓝藻暴发了,也记得当年无锡市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的系列报道,却并未深入究其原因。有的同学认为是化工厂污染,有的单纯认为是水变脏了。这时作为教师则可以将蓝藻繁殖生活的机理,磷元素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等科学原理一一道来,学生也因此明白为何洗衣粉优先推荐无磷洗衣粉,原来是为了净化水资源。既然问题产生了,那么接着是引导大家来解决这个突然暴发的生态问题。这时,教师可将江苏省太湖专项基金的一些科研范例来讲讲,比如可以将蓝藻资源化再利用变成有机肥、将蓝藻作为培养食用菌和种植蔬菜的基质等等。举例典型生态问题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明了生态问题产生后,可用科研的力量来解决;学生也由此产生科研的动力,培养认真研学的态度。

4 专题调研讨论科研热点问题

除了在课堂上由教师主动讲解科研动态外,笔者还给学生布置课外科研任务,设置专题让学生分组调研后,到课堂上交流科研热点问题。例如,在讲述生物多样性章节时,首先采取让学生主动调研学习的方式;其次由学生分组比赛演讲;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学生按学号进行分组,第一组同学调查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第二组同学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第三组同学调查生物多样性减少趋势;第四组同学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在调研问题的过程中,这些低年级的大学生不但学会了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数据库获得专业文献资料,也学会了归纳整理文献,同时学习用精美漂亮的PPT来展示自己的调研成果。小组内成员群策群力,认真准备,推选出一个口才较好的同学上台来展示本组成果,比赛气氛浓烈,学生听讲也极其认真,效果非常显著。因此,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到课堂中[5],尤其当他们自己去调研取得初步研究成果并在课堂中阐述自己观点时,科研与教学相长则成效显著。

5 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在《农业生态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还采取录相、实验、参观等其他多种辅助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6]。通过教学录像的播放,学生形象地知道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的层次性,知道地球生态系统不能够简单被创造,生物圈2号的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因此,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符合自然法则的基础之上。通过生化他感的实验,学生懂得植物通过化学物质的分泌来吸收或排斥其他物种,而这些分泌出来的物质可以被科学家进一步提取,开发其医用或经济价值。在生态农业章节,我们带领学生参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实地观察农业生态科研成果在科技园区中的应用,切实掌握中国生态农业技术和如何对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本学院学生研究生报考率和录取率很高,为本院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骆世明.中美《农业生态学》教材的比较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0,29(7):1 458-1 462.

[2]骆世明.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黄丽芬,庄恒扬,沈新平,等.农业生态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1,12:52-53.

[4]沈新平,黄丽芬,庄恒扬.谈农业生态学教学过程可强化育人的环节[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49-350.

[5]黄亚平,陈小鸿,王慧.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38-39.

第6篇: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

[关键词]大气物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TH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383-01

随着人类社会中生产活动和生活日常活动的增加和频繁,大气中人为排放出的气溶胶粒子和微量污染气体的数量大大增加,并且进一步带来了严重的土地污染、河流污染等问题,也会对生物圈及人类生活圈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CO2量不断增多,气候日益变暖,微量气体的温室效应问题、南极臭氧层空洞问题以及大气平流层的O3层的变薄的问题等等,都会引发严重的气候和环境问题,不断地演变成为大气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大气物理研究院的相关学者和研究员的专业性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大气演变规律,减少大气物理状况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现今大气物理研究的重点工作和关键性任务。

一、大气物理学概述

(一)大气物理学概念

大气物理学是主要研究地球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演变的规律和物理相关过程的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大气中的声像、电象、光象、云、降水物理和辐射过程,以及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平流层和中层的大气物理。大气物理学是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部分,也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

(二)大气物理学研究内容

大气物理学得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大气边界、云和降水、雷达气象、大气光学、大气辐射、平流层和中流层大气及大气电学等等。主要有光、电、声现象及光、声、、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气象雷达关于大气物理的相关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大气辐射的平衡和大气层的传输转换过程,以及大气底层与降水、地面的温度、湿度和各个要素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

(三)大气物理学研究特点

1、学科交叉性。大气物理学存在自身的独立性外,还与大气科学的其他分支有着紧密的联系。大气物理过程受制于大气过程,应用于大气的天气预报和分析。大气物理和天气学、大气动力学等有广泛的联系。很多天气学和大气动力学的研究数据、结果对于大气物理的研究、分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应用性。大气物理学的研究,不止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多的和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的大气物理学的检测数据和研究结论,广泛的应用到大气预报、空气质量检测、雾霾治理和降水控制等领域。大气物理学的这种高度应用性,在未来的大气环境检测、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上也极为重要。

二、未来大气物理学研究热点

(一)大气物理化学问题

国内外地研究已表明,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导致全球的平均温度处于上升状态,这必然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在温室气体的考量之外,更多的大气物理学者,将眼光转向对流层的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作用对于温室效应也有巨大的影响。大气气溶胶可以吸收大气中的辐射,平衡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造成的大气温度的上升。除此之外,大气的云的厚度和数量及云降水的变化,改变云的光学特性和胶性稳定性,带来云与降水的变化,从而在大环境上改变温室气体对于整体大气环境的影响。最后,大气物理学中关于大气平流层的相关结构的研究,在全球大气变暖和雾霾问题不断变得严重的今天,大气物理学领域中关于大气物理化学的研究和新的发现,将促使这些关乎我们生产、日常生活的问题更加科学的、有效的得以处理。

(二)平流层臭氧问题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污染性气体,导致平流层臭氧被损耗,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地面紫外线辐射的增强,这也会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生存的大气和自然环境受到影响,正常的生存环境大不如前,也导致了很多起疑病症的出现。国际、国内逐渐加大了对大气层中的中高层的对流层的研究,以更多的了解大气结构的变化对于对流层机构、组成、天气系统的变化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以关于大气物理学中的臭氧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来辅助地面紫外线不断变强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三)云降水学问题

云降水学的研究一直是大气物理学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随着近几年酸沉降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云降水方面关于大气物理的结构和变换过程的研究也成为热点。云降水涉及的相关大气物理要素具有复杂性,和多尺度性,因而,其研究难度和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近几年关于大气物理和云降水检测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对于云降水学得研究也不断地更新,走在大气物理学研究的前端。对于云尺度、云尺度系统、云讲述涉及的系数等问题的关注,也是推进力大气物理学将更多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云降水研究,云降水过程中的大气中的可溶性成分,例如:微量气体和气溶胶粒等,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过程,转化成为雨滴沉降。大气物理学中的关于云降雨的领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性问题。

科W技术研究的许多新的成就和发展,都不断地推动着大气物理科学向前不断进步、发展,逐渐的向大气物理研究者和实践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类的生产生活处于大气环境中,人类的活动不断地变得频繁,不经意之间,影响大气的状况,使大气状态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为了更进一步精细化的了解大气物理的结构组成,深入发掘大气三维空间的演变过程,有效地利用、科学的研究及不断地改善大气环境,是大气物理学界所有专家、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吕达仁.我国大气物理研究进展[J],物理,1999,28:654-661.

[2] 罗云峰,周休冀,李维亮.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的研究现状[J].地球科学进展,1998(4):159-159.

[3] 王宏七,赵高祥.在各向异性散射大气中用离散坐标法进行辐射强度计算[J].中国科学,1989,19:184-184.

第7篇: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

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与人们充满追求的心理相结合,是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之变化。

在沿海地区,有一个小镇,它坐落在山脚处。20世纪70年代,这里的居民还是那么的穷苦——在小镇里有名的“富翁”才可以吃到肉,若是普通人,吃饭基本是菜根、草根之类的,也能吃上粥也算是运气了。当年如此贫寒的生活熬过去了,如今,国家对沿海地区的开发利用,是当地居民也尝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

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当地成为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因此,再仅仅20年左右的日子里,居民生活好了太多太多。当年,谁家有一辆破自行车就该庆祝,谁家能勉强吃得到饱饭便是福分。现在,一些居民陆续住进了新房,甚至开上了小汽车,这种家庭越来越多。直到2010年,哪家没有汽车,还住小平房,就成了“老天发的脾气”了。

2015年,当地居民都在暗中比拼着一样东西,它不是房子,不是手头的财产,而是汽车。

一天下午小刘从单位回家,碰上的他的“比拼死对头”小王。小王一件小刘,急忙走上前去,对着他的耳朵嘀咕着什么,像是说悄悄话似的。他说:“嘿,小刘,现在你得服我了,我们家打算去买辆高档名牌轿车,是宝马还是奥迪还没想好,可总是要买了,钱都在集齐了!”小刘听了,冷笑了几声:“难道你还没有听说吗?我弟弟都帮我在车点定了一辆宝马的越野车,可酷着呢,下星期我就可以去把那亲爱的坐骑带回家了呢。要不要到时候来请你做客?哈哈……”小王气得眼都红了,气呼呼的甩下一句话:“你等着瞧把!”。争得激烈的哪止他们两个?要说最“火”的,得报上杨大妈和李婆婆了。哪天他们在公园遇上了,80%会斗嘴,不为别的,就为自己的儿子亲戚开的车而争斗。甚至有一次,因为这事,两个年过50的人还打了起来呢,虽没有年亲人那样的“火拼”,可看上去,还蛮激烈的,拼上了全力呢!

这样的对头,不计其数,在大街上随便这两个,就很可能是因汽车争论的死对头……

大街上从只有行人变的有几辆自行车,又从自行车变的有几辆拖拉机,再从拖拉机变到有几辆小驾车,到了2015年,满街的名牌汽车,行人像当年的小汽车一样稀有。甚至有外地电视台夸当地富有:每100个人中吗,有99个有小汽车,有70个开名牌轿车,甚至有40到50个人,开着价格过百万的高档车子,还有10人,不止一辆呢!

就这样,从满城行人变到挤满轿车,道路上一直可以听见汽车“优美”的“歌唱”声。

这样的城镇越来越多,人们一直都只顾生活,而不顾自然……

“温室效应”这一话题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成了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了。其实热爱比拼的人们还没有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上去。

大自然可以说是宽容的,他给了人们那么多改正的机会。人们应该是愚蠢的——为了名誉能舍弃生活环境!

2030年的一场海啸才将那些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了。这次海啸并不是地震或火山爆发引起的,而是南北极因“温室效应”融化了99%的冰川所引起的。大自然很凶猛,因为他想让人类记住后果!顷刻间,沿海的任何城镇被海水永远掩埋掉了……

第8篇: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刻不容缓。而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义不容辞地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够将保护环境视为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考虑的前提,使我们的生存环境重新变成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下的世界。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第一,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有意地将一些与其相关的环境方面的事件融入课堂,作为知识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讨论、分析,获得解决的方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共有九章,其中六章内容不同程度地涉及环境问题,有酸雨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水体污染、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热污染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这样处理这些知识:先介绍主要内容,然后讲解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讨论小结危害,并运用相关的知识找到对应的解决措施。有时,根据教学内容,我会让学生自学并自己查找资料,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充分运用媒体和网络,让学生在生活闲暇时关注与环保有关的新闻事件,使这种做法渐渐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习惯,期望在不知不觉中,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在刚开始接触化学的第一章学习过程中,我们在课上做了“含硫火柴燃烧会产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的实验。然后笔者给他们补充了实验:在集气瓶中燃烧了少量硫磺,然后加入一些水,用石蕊试液检测它的酸碱性,告诉学生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水成为酸性溶液,如果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那么,下的雨水就是酸雨。再给学生看一组被酸雨侵蚀过的农田、建筑、小溪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其中。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讨论:含硫火柴为什么会被淘汰?学生在讨论中知道了:如果我们还继续使用含硫火柴,那我们就不能看到许多美丽的风景和古代的许多石刻文物以及古建筑。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

第二,在课堂和课后的作业里精选一些典型的与环保相关的题目进行训练,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学生学习生活的另一面就是要在课后完成必要的书面作业。每当课堂学习的内容里有相关的环保知识,在当天的作业里,一定会出现相关的题型。

如:学习完二氧化碳的相关内容,学生就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的后果有:全球气温上升,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会被淹没;有的地方会炎热得无法居住;气温上升,还会使更多的土地将变成沙漠,近年来的的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 在习题中,我就及时补充了相关的题目,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说的很多,比如:要节约纸张,不用一次性筷子等,节日时用电子贺卡互送问候,少买纸质贺卡……

学习了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污染课题,可以在作业里,结合沙尘暴、酸雨、农村焚烧秸秆、城市禁止燃放鞭炮等问题,揉进空气质量日报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题的训练,融进有关二氧化硫量的测定,确定空气质量级别等。这样不但巩固了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提高了应试能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第三,及时将一些环保时事融入课堂,并结合所学介绍一些历史事件,讨论相关问题。

在教学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新闻时事,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新闻经过筛选后与课堂教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比如,学到水体污染的问题,笔者就将当年太湖蓝藻事件的一些图片、视频资料链接到自己的课件中,让学生猜想讨论其发生的可能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从中我们应该得到的经验教训,以及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关于污水的处理问题,笔者曾经带学生参观过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让学生体会污水处理后的轻松、体会污水处理的意义。笔者所在区域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让学生通过亲眼目睹的事实,引发了学生的自豪感,更增加了学生环保的责任感。在第九章《化学与环境》的教学中,我介绍了曾经发生的有名的污染事件,如英国的伦敦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病等,希望学生在学习讨论中能悟出一些什么。

第9篇: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

一、加强中学生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八五”期间报道,当时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02量达14610万吨。到本世纪末,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二、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1.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小公民自觉行动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巾的变化规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川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白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12、N02、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人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㈩的臭味是溴蒸气,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a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因而会从导管口逸㈩。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1.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础,生态系统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单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白己身边。

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0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讣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