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范文

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

第1篇: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范文

一、目的意义

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城乡容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全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生产生活废弃物也大量增加,如何有效利用资源,特别是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近年来,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关政策规定,强化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有固定经营者9户,相对固定从业人员35人,年交易额在1000万元左右。但是,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和网点缺乏有效管理,经营秩序比较混乱;有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低,二次污染严重等等。《省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县直及省市驻宕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化进程,促进全县再生资源利用行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加强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工作规范化、产业化,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设施适用、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体系,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居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从年至2015年,经过五年努力,基本构建起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社区回收站点和集散交易市场(初级加工分捡站)三个层次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使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城市达到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乡镇)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生产性废旧金属形成集中回收加工循环链条,逐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

三、主要任务

(一)清理整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按照“调查摸底、制定方案、组织落实、检查验收’’四个步骤,由商务部门牵头,会同工商、公安、建设、环保等部门对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进行资格认定和审核登记,对无照流动摊贩和收购摊点,对外承包、挂靠、租赁以及转租、转借营业执照的回收企业和收购站点,未经登记不合法、不规范的再生资源市场,以及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回收利用企业(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今后,凡需经营再生资源回收活动的企业、个体经营者,应当符合再生资源回收从业标准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条件,并按规定向同级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办理变更手续。回收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还应向经营场所所在县公安机关备案。开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获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后,到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自登记之日起一个月内向所在地同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备案。

(二)健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的原则,在充分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基础上,结合商贸流通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逐步建立以城市社区和乡镇为基础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鼓励各级供销合作社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业务,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网点,建设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1、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按照“便于交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行业科技水平。原则上城关规划5户。哈达铺、沙湾、南阳、理川各规划1户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现有从事报废汽车回收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要不断壮大实力,积极延伸报废车辆回收网点。

2、规划建设集散功能分明、科学有序的再生资源市场。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选择建设一处再生资源市场,主要承担城区再生资源整理、加工和交易功能。市场内每个摊位经营面积应不低于100平方米,储存场地要相对固定,有围墙隔断,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再生资源市场的设立应符合城市服务功能与环保要求,不得在城市主干道、排泄道、河道两侧、水源保护地500米区域内建设。

3、建设再生资源分拣处理站。结合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一处再生资源分拣处理站。再生资源分拣处理站应具有废品储存、分拣、初级加工、信息收集等功能,必须备有合格、完善的消防设施,地面全部硬化,装卸运输道路畅通。站内设废旧金属交易区、旧货交易区、生活废品交易区、废旧物资分拣区等区域。

4、健全社区(乡镇)收购站点。鼓励社区自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指导社区居民分类处置生活废弃物。城区一般每2000户左右家庭设置一个固定收购站点,乡镇所在地设1-2个简易收购站点或固定收购站点,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可设立流动回收车。鼓励在乡镇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建立乡村物业管理站,建设田间垃圾收集设施,对农村垃圾(废旧农膜、塑料制品、农资包装瓶袋等)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

(三)规范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经营行为。把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作为市场秩序整治的重点,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卫生和质量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对不认真履行回收企业职责和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企业(市场)要)要严肃处理,坚决取缔。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注册工作,严格注明经营范围,其中废旧市政公用设施、生产性废旧金属应当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生产性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进行收购和处置,签订收购合同,并对出售者情况进行登记,登记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加强流动收购管理,针对流动收购人员数量多、身份复杂等情况,对流动收购实行“亮证式"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外出流动收购,需佩挂本单位制发的工作证件;从事再生资源捡拾、收购活动的闲散人员,需佩挂由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制发的流动收购证件。实行收购登记和报告制度,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前来出售再生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验证登记,收购企业发现有出售可疑物品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扣留可疑物品、赃物。从事流动回收活动时,不得影响单位和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做到日收日清,不得超时堆放、焚烧废物。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从事报废汽车回收经营的,应当符合国务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拆解的汽车“五大总成”,必须作为废旧金属交售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不得利用汽车“五大总成”及其它零配件组装机动车。

(四)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支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运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要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发展。各类企业设计、生产产品和包装物时,要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优先使用可再利用和可资源化的材料,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不能自行利用的,要及时向回收经营者交售,无法回收再利用的应当妥善处理,促进产品包装的减量化和再利用。扶持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及加工,鼓励优先购买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性能、技术、服务等指标相等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优先选择采购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建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制度,由企业申报,县经委组织初审,报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集中审定。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价格、品种、流向等信息引导和有关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完善行业规章制度,提高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推进回收行业自我整合和规范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推动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县政府成立由副县长薛统为组长,县商务局局长为副组长,工商局、环保局、综治办、公安局、发改委、经委、建设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再生资源行业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县商务局局长王贵锋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县再生资源回收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按照《省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商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发改部门负责组织拟订并协调实施除工业和通信业以外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负责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重大问题的协调和重大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县工业、通信业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负责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减免税收的认证,负责推广应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县财政、公安、工商、环保、发改、科技、建设等其它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管理的有关工作,加强联系,及时交流、通报情况,研究解决再生资源回收管理中的有关问题。

(三)加大扶持力度。县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支持力度,采用资金补助和项目贴息相结合的方式对回收利用企业给予资助,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实行“以奖代补”方式,对新建、改造、整合的回收网点和新建的初级加工分拣站给予补贴,对再生资源利用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项目可以采用贴息等方式提供贷款;对经认定并获得省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生产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的企业建设项目给予贴息和相应的税收支持。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经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发改部门批准,可减免城市建设配套费。

第2篇: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范文

从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视角出发,概括分析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特点,提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的宏观促进策略和市场架构要素的微观促进策略,还对市场发展的风险提出应对控制策略。旨在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初步探索出一套完整的促进策略体系,有助于推动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促进策略

再生资源产业是循环经济的一部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品—再生资源,这个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关键环节。201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十二项重点工程之一就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被重视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由此开始了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顶层设计。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发展必须主要依靠市场来驱动,才能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这里所描述的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主要包括的品种有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玻璃、废电子电器、废轮胎和废塑料等。根据商务部在2015年5月的报告,我国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在2014年的回收总量约为2.45亿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总量惊人且逐年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物流业也进入新常态[1]。针对新常态,国家应当选择恰当的时机及时推出创新制度和政策体系[2]。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在新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依靠市场发展机制创新来实现新的突破,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来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抓住产业转型机遇,设置合理的产业转型目标和路径,重在执行,提高转型升级活动的有效性[3]。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主要用市场手段来解决市场的发展问题[4]。文章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出符合市场规律的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的促进策略体系。

1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特点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是一种逆向物流,相对于一般的正向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主要包括经济性、社会性、产品非标性、高成本性和复杂性等(见图1),只有充分了解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特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发展的促进策略才会更有针对性。

1.1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性再生资源之所以被称为一种资源,原因在于其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作用也就是为了帮助再生资源能够实现经济价值而存在,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企业也理所应该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这就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性特点。2014年国内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回收总值为6446.9亿元,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性是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只有充分利用好这种经济性特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行业才能获得蓬勃发展。有些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归类为市政环卫公益事业的思路是错误的。

1.2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社会性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社会性在于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和整个社会是联动的,特别是生活消费类再生资源的回收,几乎和每个人都有联系,比如垃圾投放要分类等;各类企事业单位,都或多或少地产生可再利用废弃物;所以说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涉及的社会层面非常广。有部分低价值再生资源回收单靠市场力量还不行,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涉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系统的建立,在起步阶段,因初期投资大、短期回报少的因素,单靠市场力量还很难发展好,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协助才能走上良性市场发展机制道路;这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将之作为一项物流重点工程来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1.3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产品非标性[5]再生资源都是废弃物品,原来物品的标准性大部分已经因为被使用而被破坏了,所以再生资源天生就是非标准,很难用一种精致的产品标准去定义,这就造成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具有产品非标准性的特点,这种特点给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物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交易等环节增加了难度。往往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流通加工处理,使其向标准性产品靠拢,比如将废纸分类并打包;将废塑料粉碎;将金属设备分解等,否则不利于再生资源的物流流转。

1.4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高成本性相对于市场上的原生产品,再生资源的价值已经大大降低,而诸如物品的体积和重量等往往都没有太大变化。比如运输同样数量的汽车,汽车公司的出厂汽车和废品公司所回收的报废汽车两者的经济价值相差甚远,但两者的运输费用相差不大,而且一般再生资源回收还要经过多个交易环节,这就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相对高成本性的直接体现。其次再生资源来源一般不集中,存在的面广量大的特征,这就大大增加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系统建设的成本。还有目前很多城市对再生资源物流分拣场地没有先前规划好,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张,造成再生资源物流分拣和集散场地一再被驱赶到城市边缘的状态,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成本。

1.5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复杂性以上这些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性、社会性、产品非标性和高成本性等特点综合起来,就造成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复杂性。也可以用“低值量大面广流程长”来概括形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复杂性的一些方面。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在高速发展,但市场秩序有待完善;物流技术有所进步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信息化水平非常低;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企业和人员非常多,但有实力的企业还比较少,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能源与环境压力已经在倒逼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加快发展,但物流成本近年来也在快速上升[6]。这些复杂的问题都需要尽快从顶层设计的视角出发,研究出促进市场发展的有效策略。

2市场发展的宏观促进策略

由于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时间短,产业成熟度低,目前市场还不发达,所以在宏观上要有产业促进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顶层设计、法规完善、金融支持、科技促进、人才培育和组织协调等。

2.1顶层设计再生资源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抢占新一轮产业制高点[7]。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密切相关,政府最高层面的决策机构最近几年对再生资源回收及其物流工程非常重视,已经做出初步的顶层设计。2011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完整、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201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作为重点物流工程来建设。这两次有关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重大决策对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2015年1月,商务部作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联合公布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其中对于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建设,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划。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还应当利用地方优势,结合具体情况,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的建设进行落地规划,丰富和完善顶层设计的体系,促进地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的发展。国家部委层面还应该跟踪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的各地落实情况,必要时还需补充和更新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8]。

2.2法规完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法制环境,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不可能得到长远的发展。目前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法规体系急待完善。应加快生产商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比如研究建立以汽车制造商为主导的报废汽车回收物流网络[9]。还应加快公布更多详细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因为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已经给行业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障碍[10]。就废纸来言,美国就有多达51个品种的细分废纸标准,我国商务部于2014年也公布了废纸的25个品级分类标准,这给我国的废纸回收物流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流通加工领域,压块、破碎、热熔、提炼、打包等处理技术还缺少很多工艺标准。在物流信息化领域,未来互联网物流、物联网将持续深入发展,目前是建立物流信息化标准的最佳时间,否则,各家企业无序大力发展的结果就是各家系统因为没有统一的基础标准而无法联网兼容协同发展。在产品设计规范领域,为方便回收和再制造利用,应更多地考虑可拆卸设计和零部件兼容设计[11]。

2.3金融支持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是长线投资,先期投入非常大,短时间内收益低,但长期是个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双赢系统,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金融政策时,应该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行业企业加以特别支持,比如提高信贷规模和降低利率等。目前建设用地成本和场地租赁成本都非常高,这给物流相关的收购网点、分拣中心、集散中心和加工中心等物流节点设施建设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地方政府应该站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供一些金融支持。资本市场也应当积极宣传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的建设意义,拓宽相关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比如专注旧手机回收的上海爱回收网获得1000万美元风险投资就是资本市场青睐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一个佐证。积极推进现有大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资产证券化,加大资本运作,将更多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推向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进一步的规模发展提供资金筹措来源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外部资本市场的力量来监督和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再生资源行业上市企业数量有15家,但市场还需要更多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上市。

2.4科技促进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协同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理念[12];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比如再生资源分拣技术、电子废品贵金属提炼技术、大型金属粉碎技术等领域,现在我国的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技术还很落后,有实力的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目前互联网正逐渐影响每个行业,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行业也应该吸收“互联网+”思维,根据行业特点,大力发展互联网物流,完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发展在线物流和再生资源回收物联网;比如北京盈创公司研发的智能塑料饮料瓶回收机,与地铁公司充值卡联动,使用即投即冲模式,调动了百姓投递的积极性,回收机还能完成空瓶的识别和压缩功能,与北京发改委绿盟物联网平台链接,实现了政府监控、回收机、分拣中心和企业流通加工中心的全面联网。有条件的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跟踪并应用“工业4.0”发展的最新成果。鼓励开发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大数据技术,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挖掘技术,充分发挥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大数据的商业价值[13]。政府作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相关公共数据的拥有者,应依法公开和分享相关数据,供社会使用[14]。强调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来扩张企业物流系统规模的发展模式。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科技创新还应当关注如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动,提高整个产业链运转的效率和竞争力,并促进精益物流的发展。

2.5人才培育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一直是行业发展的难点,特别是游走于街头巷尾的废品收购个体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行业的从业者形象,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收编了一些个体户,并加以正规化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特别是流通加工领域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准,企业应该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尤其是大力引进和培育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信息化人才,以强化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大专院校目前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也应该增加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方面的教育。行业协会可以利用便利条件,适时举办行业培训班,加强国内外企业之间的行业交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地方政府财政也可以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提供职工职业能力培训教育费用的补贴,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2.6组织协调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而且由于其“低值量大面广流程长”的复杂性特点,需要从宏观方面来统筹组织协调,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开会讨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就充分说明组织协调的重要性。组织可分官方组织和非官方组织。官方组织就是国务院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就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建设形成一套行政协调促进机制,常态化宏观动态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的发展,引导和调控发展的方向和内容,营造良好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非管方组织就是主要依靠行业协会来协调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充分利用各级再生资源回收协会、物流协会和工商联组织等非官方组织进行行业自律、企业交流和科技推广等活动,组织协调“政、产、学、研、资”的互动,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自组织能力。需要充分利用组织协调的力量来促进产业链整合,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链整合的目的是使链上企业协调运作、信息知识共享、风险与收益共担,避免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引导产业链内企业形成长期合作的共赢关系,最大化地获得报酬递增效应和交易成本节约[14]。

3市场架构要素的微观促进策略

在宏观层面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进行促进发展的同时,还应当在微观层面,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自身的运作规律,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架构要素进行微观层面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架构要素主要包括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信息等[15](见图3)。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的碳足迹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走低碳管理之路。

3.1运输目前再生资源运输方式主要有水路、公路和铁路;进口再生资源主要靠国际航运途径实现。随着我国公路网络的日益完善,公路运输是目前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但公路运输有运输半径的限制,超过一定运输半径,经济性将变得很差,加之再生资源产品的低值高成本的特点,造成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有一定的区域限制,所以企业在做物流市场运输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平衡好运输经济性距离和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区域市场范围之间的关系。世界最大的废纸环保造纸企业—玖龙纸业在早期阶段抓住中国货船运货到美国返航时有很多空仓的市场机遇,充分利用运输折扣价格进行废纸的进口运输,完成原始积累后,在港口城市东莞和太仓设立废纸加工利用工厂,节省了大量废纸回收运输费用,保证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再生资源运输还需要提高标准化程度,尽量用标准箱式货车,提高运输流转的效率和减少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运输的满载率,设计并不断优化运输路线,变零担运输为整车运输;在运输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车辆的状态[18]。根据国情,运输车辆可以采用公司自有车辆和租赁个体户车辆相配合的复合形式。为降低运输成本,国内长途运输尽量使用铁路/货车联运的方式。

3.2仓储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仓储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分拣中心和各回收网点的仓储,特别是许多城市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废旧物品露天堆积如山,影响城市的生态文明;而另一方面,一般再生资源加工企业的设备还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很多企业再生资源加工设备未被充分利用,这是产业链上的物流仓储分配结构的不均衡,不利于行业的有序发展。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做好城市规划,将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分拣中心和众多加工企业整体性规划,或者圈区管理,而不是有些城市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见缝插针式的临时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应该运用信息化仓储模式,有效利用及时生产方式(JIT),尽量减少库存,平衡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的关系,提高资金利用率;要利用企业ERP系统来管理库存。因为土地成本因素,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还应该提高仓储效率,有序高效堆放再生资源物品;设立区域物流中心仓库,便于物流体系的完善和高效运转。社区型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因场地租赁成本的限制,必须和区域物流中心仓库加强联动,减少回收网点的仓储量。

3.3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再生资源非标准性的特点造成的。不经过流通加工,一般再生资源体积都比较大,形状也不规则,不利于运输和进一步的市场交易;比如废旧家用电器,其包含的金属、塑料和玻璃等都需要进行分解归类。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加工行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企业必须提高再生资源加工自动化水平;而且社会环境监管力度的不断提升也在倒逼企业提高再生资源加工的能力。深圳格林美公司就是因为掌握废旧电池的回收加工处理技术,拥有废电池循环利用方面的100多项专利和40多项标准,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成功上市,取得了极大的市场效益。尽管国内再生资源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还成功上市,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再生资源加工设备科技含量还有待提高。很多高端设备仍然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比如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从瑞典引进的能回收节能灯中汞的废节能灯加工设备,价格高达近千万。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协调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研发一些急缺的高端再生资源加工设备,以解决国内日益急需的状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也应该抓住市场机遇,加强科研资金投入,优化流通加工的组织安排,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4信息充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国在开发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相对滞后,智能化的仓储、运输等技术装备的普及率较低,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19]。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深入发展,应用互联网技术,成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的一个关注重点,比如上海新锦华公司运用在线回收物流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还可以将自身的运输、仓储和流通加工信息充分融合到ERP系统之中,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企业还可以将再生资源供应单位的产品供应信息、再生资源需求单位的产品需求信息和本企业物流系统进行有效链接,做好产业链上的信息联动,防止因供应链失调而造成的牛鞭效应[20]。因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社会性的特点,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还应该建立国家和区域性的再生资源公共信息平台,方便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相关企事业单位掌握市场行情,满足供需双方的内在需求;比如从2014年12月开始,上海边角料交易中心和新华社上海分社联合编制“上海边角料交易价格系列指数”就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再生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当然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市场差异也比较大,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我国需要很多个这样的公共信息平台来共同促进市场的繁荣发展。

4市场风险控制策略

市场机制是主导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的基础,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存在失灵的风险,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的风险控制也是促进市场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20]。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风险、市场垄断风险和经济波动风险等。

4.1环境风险控制环境污染风险一直存在,不论是在进口再生资源的过程中,还是在国内的再生资源流通加工处理过程中。因为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我国对部分进口再生资源实行配额管控,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国内很多小企业,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加工处理过程中,简单粗放,对环境、特别是对地表水的污染经常发生;对于这样的小企业必须要求整改,污染严重的必须强制关闭,要形成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监督和企业自律为一体的多渠道环境监督体系。用科技创新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特别是一些再生资源品种的流通加工新技术,新技术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2市场垄断风险控制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相对于其它的物流有一定的区别,比如一个城市的再生资源回收集散中心数量不可能非常多,有的地方政府一般从环境和文明城市建设角度考虑,只批准有限数量的企业从事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甚至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网点建设进行企业承包制管理,这就可能造成市场垄断的风险,结果可能就是局部市场只有少数的企业,或者通过不正常手段获得市场准入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市场竞争不充分,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这样的垄断风险,应该建立一个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依法监管机制,防止出现局部区域的市场垄断。

4.3经济波动风险控制市场经济因为其内在的增长周期因素,时而发生经济波动,甚至是大幅波动,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回收物流收益相对比较低,甚至是亏损,不利于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的稳定发展,比如目前废铜价格大幅下跌造成很多回收物流企业亏损。要预防这种风险,相关企业自身在平时运行中就应该建立一套市场波动应对机制,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提前一些预警信息。市场上还可以完善再生资源产品的期货市场,增加企业对冲市场波动风险的可选工具。当风险发生后,相关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合经营和提高产品流通深加工能力等措施来变危机为机遇。

5结论

第3篇: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再生资源;产业;社会化管理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大力开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节约大量资源,可有效减少废弃物排放。引导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解决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调动社会闲散劳动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一面是城市里每天大量废旧物资加速产生,一面是拾荒者无依无靠,无拘无束。因此,政府必须尽快制定详尽可行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章制度,加强企业注册登记及检查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道德及业务培训,树立良好的行业社会形象。同时,积极利用媒体、学校等各种途径向社会宣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提升该行业及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唤醒社会大众对再生资源产业的支持。

二、经济上,摸索各种联合之路,巩固再生资源产业的社会化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再生资源企业在经营上试行过某些形式的联合,也取得一定成效。虽然不够巩固,不够持久,但实践证明,凡在联合经营时,同业之间就有亲和感,就形成一定合力,对本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现在,再生资源企业存在着广泛的联合基础和许多联合机会,应该积极地继续摸索各种形式的联合。

首先,可以考虑在供销社和物资部门的再生资源企业之间进行联合经营,特别在骨干品种废旧金属上的联合经营,既有机会又有可能。其次,与私有企业、个体户的联合经营也势在必行。不少私有企业和个体户由于资金不足、购销批量不大,他们迫切希望找到联合经营伙伴,以扩大经营。再次,与加工企业环保单位和有关厂矿企业、科研单位联合起来。这样,既能挖掘再生资源利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又有把回收、加工、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互惠互利、融洽感情、共同发展,为行业的社会化管理打下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总之,我们可以通过上下左右之间、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之间、回收企业与加工、环保、科研单位之间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借助联合的“粘合剂”、“助化剂”,把各种从事再生资源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团结起来,使行业社会化管理越搞越好。

三、技术上,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建立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

当前,在技术领域:一是要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尽快建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专项资金,以支持重大的关键项目的研究。二是加快建立产业生产技术体系,包括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生物技术等,都要参与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形成全面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三是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探索和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要加强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的引进与合作,加快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

在技术的基础上,要建立我国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至少可以形成五大层面的运作平台:一是建立包括废铝在内的再生资源物流平台。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应当是一个通过整合改造形成,具有强烈社会公用特征的基础功能服务体系,如社会资源收集网络系统、运输系统、加工处理系统、仓储系统、公共结算系统、服务系统等,系统庞大,以产权多元化为特征的合作空间同样巨大。二是形成规模化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平台。资源的集中,根据资源聚集量的大小和市场需求,可以进一步建立专业化的、具有区域经济特点的技术开发应用系统,从而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应用技术研究院所及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合作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使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成为可能。三是建立政府宏观指导和规范管理的平台。整合再生资源产业链,建立现代回收利用体系,不但要有政府宏观指导调控的政策体系,还要建立规范管理的标准体系和市场利益分配机制。四是形成具有网络特征的信息平台。再生资源涉及面广,无所不在,回收涉及千家万户,利用涉及众多行业,要形成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格局,必须有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五是提供社会就业的平台。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还为充分发挥再生资源回收的劳动就业作用提供了可能,规范运作的再生资源市场机制。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回收队伍,合法就业地位得到确认,合理报酬也得到了保护。

四、组织上,充分发挥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的作用

(一)坚持为行业服务,增强行业凝聚力

从行业协会的性质看,它是个社会群体。搞行业社会化管理不能靠发号施令那一套,只能以服务为宗旨,真心实意为全行业办实事,为行业的发展排忧解难才能增强凝聚力,扎根于行业群体之中,使全行业形成合力,一条心、一股劲地向前发展。坚持服务,就是设身处地为全行业、全体员工着想。纵观本行业目前情况,从总体上说,经营管理、经营(加工)设施比较落后,员工的文化、业务技术素质不高,粗放的经营方式,笨重的体力劳动到处可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而且我们也不忍看到许多员工在那些恶劣环境里进行着几乎是原始的笨重劳动。因此,为全行业、为全体员工服务,既是行业协会的宗旨,又应成为它的工作动力。本着这个宗旨,有了这个动力,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为行业服务。行业服务的领域很宽,行业协会在争取本行业更优惠的政策、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各种矛盾、减轻行业负担、提高员工待遇、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搞好各种培训、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都是大有作为的。完全可以预言,行业服务搞得更多更好,行业的凝聚力就更强,行业的社会化管理就会愈快愈好。

(二)继承和弘扬行业的优良服务传统

过去,本行业广大职工在回收和经营活动中,创造了很多好的收购、服务形式。如“三下服务”(下厂矿、下街道、下农村),建立厂矿回收专业队,派驻厂矿回收员,实行定时定点回收,回收后帮助打扫场地,协同街道居委会设置集废箱、集废桶、集废袋等等。这些好的回收服务方式和措施,是我们行业文化美德的表现,曾经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也受到过党和政府的表彰。但遗憾的是这些优良服务传统几乎全部丢掉了,人民群众至今还怀念它。现在进行行业道德建设,各地应根据当地和自身实际情况,恢复和发展仍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良传统,弘扬本行业文化美德,促进行业发展。

五、观念上,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绿色消费

(一)在全民范围内做好合理利用再生资源的政策宣传与教育

发达国家除制订法律和建立严密的监控机构确保法律的实施外,都对本国国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例如,美国的《资源保护及回收法》规定,为了保证公众的充分参与,每州都应设立程序鼓励公众参与制定废弃物回收利用计划。可见,再生资源实际所涉及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为此,当前我国应大力引导全社会形成和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意识。

(二)强化全民的资源与环境危机意识

为确保物资循环、抑制天然资源的消耗、减轻环境负担,西方各国均以立法的形式来进行规范和管理要求产品的设计者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其抑制废弃物的产生和旧产品的再生利用,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尚未有一部这样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纳入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目录中,并尽快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要像重视原生资源保护和开采一样重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要从把再生资源回收业仅仅作为一个普通的商业企业来管理转变为列入到资源环保产业范畴来统一管理。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教育和宣传在全民中倡导和树立资源与环境理念,借鉴国外的经验,在中小学开设再生资源专门课程,从小培养他们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应明确每个公民对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责任

对工矿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淘汰的废机电设备要明确流通渠道,严防不正当流通造成资源浪费和伪劣产品的生产,保证资源的供应和正常健康的市场秩序。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俭朴的民族,在资源紧张的现在,更应该发扬艰苦朴素的美德,树立环境与资源的意识,发展我国地再生资源利用事业,造福于子孙后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再生资源利用领域的经济关系将逐步趋于明朗化,其立法也将趋于容易、合理和完善。但是,再生资源利用行业是关系到全体人民整体利益的行业,如何给这位本不丑的“丑女”合理合法地解决“终身问题”,使人们不再有资源与环境的担忧,还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翼.中国的再生资源发展态势及管理战略[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3(3).

2、王爱兰.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对策选择[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3).

3、郭辉鸿.浅谈再生资源行业的道德建设[J].再生资源研究,2004(3).

4、秦鹏.关于再生资源立法的若干思考[J].法商研究,2004(5).

5、鲁玉.发达国家保护利用再生资源的政策措施[J].中国物资再生,1994(1).

第4篇: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范文

1、补贴,可以享受国家以旧换新的补贴。

2、材料,旧电饭煲最值钱的就属“炉蕊”,是铝和铅的材质。

3、再利用,没出现过质量问题的电饭煲,通过清洁和保养直接送到二手市场进行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损坏较严重的,将能利用的零件取出,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作用:

1、加强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对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水平,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5篇: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范文

——关于建立__市再生资源现代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的构想

郑桂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__作为省会城市,尽快建立再生资源(指固体废弃物或叫废旧物资)现代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对于净化市区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将起到巨大作用,并将带来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

目前,__市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现状令人堪忧。一是3万多人的从业队伍庞大,关系复杂,无固定住所,给社会管理带来难度;二是无证经营的非法收购站点比比皆是,一些从业者明收暗偷,使__市区的市政设施乃至生产、生活设施遭受到严重损失,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问题;三是拾荒者走街串巷,乱扒乱翻,值钱的就要,不值钱的乱丢,污染环境,给城市环保增加了隐患。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使之有序回收,依法经营。真正达到净化城市环境,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笔者作为湖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的掌门人,累积10余年之行业经验,纵观国内省会城市之成功做法,认为在__市区建立再生资源现代化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乃是当务之急。目前,上海、北京、石家庄、宁波等市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摸索出了好的路子,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所谓“城市再生资源现代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就是对城市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照行政区划分别设立回收站、点,吸纳一点数量相对固定的专业回收从业人员,实行统一着装标识,统一运输工具,进行回收利用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络管理系统。参照具有可比性的石家庄市的回收网络体系模式,结合__市区的实际,我市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拟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以社区为为单位,设立一个废品回收点,根据回收量的多少,可安排35个专业人员(经过专门培训,方可上岗)从事该社区范围内所有工厂、商店及居民区的生产、生活废品的回收、整理、分类、堆放,于当天晚上由专用车辆(三轮车)送到交投站,做到当日回收,当日拖走,不允许滞留过夜,以净化环境。

废品回收点必须接受社区居委会以及当地治安、工商、城管、环保等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回收人员要持证上岗,依法经营,收购价格随行就市。

第二个层次:以城区内各行政区为单位设立一个废品交投站。主要任务是:吸收一些有一定经验实力和一定经验的专业回收人员进场,分品种进行集中收集,加工、分检、打包,然后分类由专业户集中送到厂家进行综合利用。

交投站带有物流园性质,因此,必须仿效物流园的模式进行兴建和管理。即:交投站要有一定的场地规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和运行制度。

交投站选点和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占地面积50亩为宜,过大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过小不便分检、加工和堆放;

2、地域以城乡结合部或环线以外较好,既有利于各个回收点的送交,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净化。

3、交投站要建筑围墙,以方便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有地磅设施;要有消防栓和从业人员的生活设施(最好是生产与生活区分开设立)等等。

第三个层次:在__市区的工业园区(包括生态工业园,环保工业园)引进吸纳若干个以再生资源为工业原料的产品或半成品加工项目,以消化当地产生的生产、生活废弃物,真正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节约有限的资源,形成废弃物从产生—回收—利用(产品—废品—产品)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以上三个层次只是对建立我市再生资源现代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的初步构想。要把这一设想变为现实,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和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一、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现代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城市治安和生态环境的净化,有利于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关系重大,意义深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建议各级政府要把此事作为一件利国利民的实事来办。要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人来抓。同时,需要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

二、政府规划部门要将此事纳入市政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来办,统一规划布点,统一建筑模式,统一施工要求。力争选点合理,既符合方方面面的管理要求,又适合回收人员的从业需要。

三、政府对此事要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但不包办代替,必须用市场机制来规范运作,要选择有经验、有实力、有影响的专业回收公司来承办这件事。要像对待“公交公司”“自来水公司”一样,把它当成带有事业性质的单位,并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把这件事办好办出成效来。

四、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

一是要解决土地问题。建议在各区划出一块约50亩的土地。以满足建设交投站的需要;

第6篇: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新加坡

一、研究缘起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后在发展模式选择上形成的共识。近年来,“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国家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方法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社会公众对保护自然资源,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关键领域,如自然资源、能源、清洁生产、再生资源等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迫切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来促进本国的发展。其中,新加坡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之一。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其维持发展的绝大部分自然资源和能源都需要从外部进口。外部进口的这种依赖使得发展成本极高,同时也伴随着极大的风险。因此,新加坡在鼓励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向来是不遗余力的。可以说,新加坡在自然资源危机下产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是世界领先的。所以,与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对比,可以学习新加坡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先进经验,进而发现我国目前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存在的不足,并以此来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观念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

二、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应用创新

1.基于资源短缺的“能源独立”理念。新加坡是个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因此,“增强忧患意识,维持国家能源独立性”已经成为新加坡能源产业最基本的发展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等)供应项目的建设和推广。目前,新加坡绝大部分的电能供应依赖于火力发电,但新加坡并没有任何化石燃料的出产。因此,为了减轻本国对外国进口能源的过度依赖,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新加坡历来都是狠下苦工的。现阶段,新加坡正在建设或已经投入使用的清洁能源发展项目包括挪威可再生能源集团(REC)投资25亿新元(约合人民币125亿元)建造的大型太阳能制造中心项目(该项目为REC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投资项目)和生物柴油回收再利用项目等。根据新加坡政府预计,截止今年年末,新加坡天然气发电量将占到新加坡发电总量的60%,使用天然气发电将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2.着重发展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在“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新加坡在生产、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方面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新加坡政府正在积极推行再生材料住宅项目。该项目以新近研究成功并通过检测的再生建筑材料为基础,建设新型的可回收政府组屋。这些政府组屋的建筑材料,绝大部分是由废弃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粉碎压缩之后重新制作而成的。另外,新加坡的再生水资源循环系统也一直备受瞩目。新加坡属于岛国,淡水来源主要依靠收集的雨水和从马来西亚进口,要想解决淡水资源匮乏这一问题,发展再生水循环系统和海水淡化技术是唯一途径。目前,新加坡的再生水系统和海水淡化系统已经全面投入使用。据新加坡政府统计,新加坡全国用水总量的30%左右属于新生水资源。其中,居民生活用水的30%为符合饮用条件的新生水。新加坡政府预计在2015年实现全国淡水资源的自供应,结束从马来西亚购买淡水的历史。第三,新加坡大力发展生活垃圾填海造陆项目。新加坡全境面积为714.3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发展的加速,新加坡的土地开发程度已接近饱和。因此,新加坡现在的局面可谓是“一地难求”。为了解决因缺乏土地导致的“建设难”问题,新加坡政府正式提出了填海造地的计划。但是,由于新加坡本国缺乏填海造地的沙石,而周边国家(如印尼)又对与新加坡进行的沙石交易采取严格的管制,因此,新加坡政府决定采用生活垃圾填海造地的办法来增加国土面积。该方法是用经过压缩的生活垃圾来代替以往填海造陆项目中作为地基的沙石。目前,新加坡已经有两座岛屿在采用这种新型的填海造地方法进行建设。2007年12月,新加坡启动了生物柴油测试计划。这一计划的启动也标志着新加坡的生物柴油技术已经进入了可实际利用阶段。生物柴油的原材料主要为从新加坡的各大餐饮业集中区收集的废弃食用油。以生物柴油为动力的汽车,在耗油量和二氧化碳、颗粒状污染物的排放量上,均明显低于使用一般汽油为动力的汽车(分别为耗油量百分之33%,二氧化碳排放量25%,颗粒状污染物95%~99%)。另外,生物柴油动力车的力矩比一般的车辆提高了约50%,在性能和舒适性上也完全超越了一般的汽车。

3.注重开发新型循环材料。新加坡政府一直注重环保的3R理念(即垃圾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使用Recycle)的宣传。大量使用可循环材料,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循环使用是该理念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回收和再利用资源为基础,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新型循环材料的开发和推广。作为资源回收项目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让更多的材料可以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目前,在生活资料使用方面,新加坡已经开始逐渐使用可循环材料。据统计,新加坡使用的固体材料中,40%属于可循环材料。可以说,可循环材料制成品已经真正地进入了新加坡人的生活,并被广泛接受。

三、相关经验

1.政府大力支持。①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的支持。一般的,可再生材料比不可再生材料价格稍高。大量使用可再生材料兴建大型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不仅数量多,而且投资回收期偏长。因此,许多企业不愿意投资使用可再生材料建设的项目。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政府正逐年加大对可再生材料项目的投资力度。目前,新加坡政府更是拿出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9%进行政府组屋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广最新研发成功的可再生建筑材料。已经完成建设的组屋,理论上,100%的材料都可以回收并实行再利用。与此类似的项目还包括一些和清洁能源相关的,如:生物柴油项目的推广,零能住宅的研发和建设等。另外,新加坡政府还十分注重拥有创新意识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例如,新加坡设立了清洁能源奖学金,政府每年出资约200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供给30名学生出国深造五年。②再生资源、能源项目的政策支持。除了①中提到的显性投资之外,新加坡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隐性投资也相当巨大。其中,对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政策支持是最明显的。新加坡一直着重强调“招商引资以拉动国内GDP和就业岗位的增长”。在原有的优良投资环境基础上,为了吸引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性投资,新加坡政府承诺在土地购置审批、厂房建设、执照申请等方面给予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另外,新加坡政府还对本国公民购买和使用可持续发展项目产品提供一定的补贴。例如,新加坡政府会对购买政府组屋的新加坡居民发放约四万新元的住房补贴,以保证房价维持在新加坡人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对于实在无力支付购房款的新加坡城市居民,则可以申请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租金通常按比例从租房者的工资中扣除。这些优惠政策,都保证了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可以真正的给新加坡带来收益,而非最终沦为无人问津的形象工程。同样,享受类似补贴的还有清洁能源项目(如生物柴油),再生水资源推广项目等。③企业对资源回收利用和创新清洁资源方面的大力宣传。除了政策性的投资之外,新加坡政府还提倡可持续发展型企业进行相关理念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源。新加坡的生物柴油公司ALPHA biofuels,会在定期收集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废弃食用油的同时,向餐饮业从业者和社区居民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样的宣传,自然使生物柴油这一可持续发展项目被更多的群众所了解,这也为该公司日后拓宽市场打下了基础。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力宣传,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真正做到了深入人心。这就为新加坡政府推广可持续发展计划(如“环保绿化计划2012”,“新加坡可持续发展总蓝图”等)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2.积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①再生能源工业旅游。新加坡的再生资源工业的标志性建筑(如新生水中心,零能住宅样板楼和阿尔法生物柴油公司等)均设计成可以供20人或20人以上的团体参观的样式。每年,分布于新加坡各处的中小学都会组织部分学生前去参观再生资源设施。在参观的过程中,讲解人员会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穿插在对项目的专业性讲解中。学生会自然地受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熏陶。这种参观教学的模式,为新加坡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推行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②政府对再生资源和能源的研究项目的支持。自2007年起,新加坡已投入7亿新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用于清洁能源、环保及水务的研发和相关人员培训工作。2010年6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能源研究所成立,主要开展对能源可持续性发展、太阳能及电动车等项目的研究。同年9月,新加坡政府又投资了10亿新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用于国家创新挑战项目的研发,这些项目涵盖的领域主要是清洁能源、能源安全、交通、环境持续发展等。同年10月,新加坡政府计划在西部环保商业园,毗邻南洋理工大学处,建立新加坡首个清洁科技园,为有兴趣在热带城市环境中研究和开发新清洁科技的企业提供一个综合园区。该科技园占地50公顷,预计将在2030年全面建成。

第7篇: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税政策;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正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Reuse)———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作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1].上述三个原则在控制自然资源投入到经济活动,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加强产品的多次和反复使用,只有在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无法实行时,才允许将废物进行最终的环境无害化处理。

可见,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活动规范及行为准则。它通过从“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整体社会循环,完成物质的反复循环流动的闭环运动过程,使得在整个经济系统及生产、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很少产生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

1、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存在着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态势。目前,我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又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由于生产中能源等资源利用率低,造成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循环经济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解决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将产生重要的作用与深远影响。

2、循环经济是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

我国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程的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来带动经济高增长。目前我国既没有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和环境容量,也经不起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废物产量的最小化甚至零排放。因此,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稀缺的压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3、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的进一步拓展

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替代末端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与发展政策的主流。清洁生产在企业生产过程的实施以及各企业间工业生态链上的良性循环,不仅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生产中的废弃物,而且使这种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的理念扩大到消费领域。于是清洁生产从生产领域拓展到消费领域,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群之间再走向社会,形成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从发展国民经济的高度和广度将环境保护引入经济运行机制。

4、循环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的重要障碍。由于我国经济整体环保水平较低,在外贸领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一些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由于在生产、包装、使用等环节的环保要求偏低,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污染产业、有害物质和外来物种入侵将对我国国家环境安全也构成了威胁。因此,要增强我国的环境竞争力,实现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5、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要实现生态文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表明,我国如果继续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的目标无法实现,而且由于经济建设的资源环境基础的制约,物质文明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三、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

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启动和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其中财税政策是比较理想的政策手段,它可以很好地利用市场的力量,包括利用市场本身所具有的有效配置资源的效能。通过财税政策来鼓励对环境有建设意义的活动,阻止对环境有破坏性的活动,就能把经济引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可以从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两方面来分析。

1、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又可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购买性支出的投资性支出方面,我国政府应增加投入,促进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例如,大型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道铺设、绿色园林城市建设、公路修建等。由于以上公共设施建设的承建企业经济负担较重,所以政府通过投资性的支出,既可以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也可以调动企业建设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此外,对污染治理、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公用性事业,政府也应加大投入力度。在购买性支出的消费性支出方面,政府可制定相关的采购政策来促使市场鼓励再循环利用。如1993年克林顿政府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政府机构采购的所有纸张到1995年必须含有20%或更多用过的废纸,2000年时又增加到25%.这一做法给再生纸提供了日益兴旺的市场,将再生纸由经济上的一种债务变成了一种资产。而在我国除纸张外,家用电器、建筑材料中的钢铁,铝制饮料罐等的再循环利用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借鉴国际经验,我国政府可通过政府的绿色购买行为,优先采购具有绿色标志的、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的、非一次性的、包装简化的、用标准化配件生产的产品,以此影响消费者消费方向和企业的生产方向,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3].

在转移性支出方面,主要涉及到财政补贴。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都通过财政补贴对于相关企业予以支持。如美国国家环保局从1978年开始对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的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根据不同的情况,补贴量为10%-90%;德国对于兴建环保设施也给予财政补贴,其补贴数额相当于投资费用的一个百分点,对建造节能设施所耗费用,按其费用的25%给予补贴;日本政府在《废弃物处理与清洁法》中规定,修建废弃物处理设施要从国库中提供部分财政补贴等[4].而目前我国对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与治污的企业财政补贴仅限于少数几项间接补贴,如利润不上缴、减免税收、先征后返等,这对相关企业的鼓励与支持效果甚微。而对于构建循环经济系统,需要经常性的直接财政补贴的支持。因此,可以考虑给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以照顾,例如采取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此外,我国还应借鉴国际经验,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机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制度。从而大幅度地调动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2、税收政策

(1)调整现行税制。首先,要改革现行的资源税。一是扩大征税范围。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税,这无论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是保护生态环境均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我国的资源税只对部分矿产品和盐进行征收,征税范围狭窄,这不利于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解决我国目前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以及防止生态破坏行为,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也应尽快被纳入到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二是实行累进课征制。相对于其他税种而言,资源税还具有特殊性,即为了保护有限的资源,针对滥用资源的企业进行的惩罚性税收,因此对资源税的征收应采取累进制方式。也就是将资源的使用量划分档次,不同的档次使用不同的税率,税率逐级跳跃式增加。这样,对于需要大量自然资源输入的企业,较高的资源税率将成为企业的负担,从而迫使企业上马环保工程,转产停产,提高产品价格,加大环保型产品的研发。

其次,开征一些新税种。一是征收新鲜材料税。为了减少原生材料的使用,美国越来越多的州开始征收新鲜材料税,借鉴其经验,我国也可尝试开征新鲜材料税,从而促使人们少用原生材料。二是征收填埋和焚烧税。这种税在美国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最早征收,也得到法国和英国的呼应。垃圾填埋具有成本低的特点,收取填埋税使这条最便宜的垃圾处理途径的成本增加,因而可以使减量和再生利用资源显示出吸引力。此外,还应分期分批的开征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垃圾填埋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对不同地区、部门及污染程度不同的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同时加强征收管理,税款实行专项管理,用于环保建设事业。

(2)加大税收优惠政策。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政策层面上,应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对实施循环经济的企业、项目,应给予各种税收优惠。具体来讲,近期可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在进口税方面,降低高耗能产品进口关税,对相关进口企业给予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对导致高能耗的仪器、设备、技术的进口提高进口关税与进口环节增值税。二是调整有利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政策。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对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设备的企业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可以实行加速折旧法记提折旧;对购置相关设备,可以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税收优惠;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减免所得税;对生产在《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内的废弃再生资源产品的企业予以免征相关所得税。三是制定鼓励低油耗、小排量车辆的税收政策。低油耗、小排量车辆作为一种节能环保产品,要经过设计———生产———销售———消费———报废的产品生命流程。对其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考虑从这一产品生命流程各环节采取不同措施: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对企业与技术提供商实行税收减免或补贴,对节能生产设备实行加速折旧政策;对产品生产企业降低所得税税率;对流通企业实施增值税减免;对消费者免收此类商品消费税,降低此类商品燃料税税率;对专门回收此类商品的企业,在其营业之初,减免所得税。

[参考文献]

[1]王成新,李昌峰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抉择[J]理论学刊,2003,(1):19-22

[2]周玉梅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4,(2):37-39

第8篇: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范文

浙江人口密度高、环境容量小、经济总量大、资源自给率低。作为一个资源小省和经济大省,在当地企业家精神、地理集中、专业化分工和内源性民间力量等共同推动下,走出了一条“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聚―专业市场―民营体制”四位一体的,使得浙江经济持续走在全国前列。透视循环经济和浙江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历程,浙江经济增长快、规模大、活力强的区域特色经济的起步和发展无不依靠循环经济这一重要法宝,并经历了二个阶段,即区域特色经济起步时期的“再生资源利用”阶段和经济转型时期的“资源高效利用”阶段。

具体发展过程表现为以下环节及特征:产品来源由走街串巷收购发展到从国内企业收购废料和国外进口废料的多元化回收过程;产品生产由普通日用品向配件、整机生产和高技术产品生产转变;产品质量由起先的劣质产品向贴牌、品牌和名牌提升;企业规模由小作坊、小工厂的初级加工向现代化大企业和国际化大集团发展。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就是依靠“千山万水、千门万户、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浙江精神和废旧物料回收利用的低成本资源优势,使浙江产业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的持续竞争能力。

在浙江区域特色经济起步和发展过程中,循环经济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一是循环经济解决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初期的原料来源。改革开放之初,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没有打破,浙江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得不到计划分配的原料,意识到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供应不足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制约,聪明的浙江人就走遍全国收集废旧物资,进行拆解利用,以解决企业发展的“无米之炊”。如今闻名全国的宁波慈溪小家电制造业、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金华永康五金制造产业、台州玉环阀门产业等,均是在当年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再生资源利用仍然是这些特色产业的主要原料来源。二是循环经济形成了价格竞争优势。由于废旧物资利用比使用新的原材料价格低,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浙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如生产低压电器所用的紫铜板带,市场过去一直被国有大型铜加工企业把持,永康等地的民营铜加工企业就利用废杂铜来加工同等质量的铜板带,每吨价格比原生铜加工的板带低2000元。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条件下,价格成了竞争的利器,民营企业迅速占领了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是通过循环经济发展初期获取的第一桶金,企业在短期内完成产业发展的原始积累,壮大了企业规模,繁荣了特色产业。如浙江海亮集团就是靠买卖废铜烂铁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铜加工企业,进而促进了与铜、铝等再生资源相关的绍兴诸暨店口的五金业发展,形成了以中国南方五金城为依托,以中国・海亮集团为龙头的铜加工、以浙江万安集团为龙头的汽车零配件、以浙江盾安集团为龙头的制冷配件设备和以枫叶公司为龙头的新型管材等四大企业群。2004年店口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76亿元,店口镇成为“全国百强镇”和“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镇”。四是通过铜、铝、钢铁、塑料、纸等再生资源的利用,并在利用过程中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了浙江相关制造业和加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永康通过铝、铜等再生资源的利用,形成了芝英镇以铜板带加工、古山镇以铝合金铸造、桥下镇以铝冶铸为主业的企业集群。继而通过延伸产业链,搞产品深度开发,涌现了万余家五金、机械企业,形成了以电动工具、家用五金、摩托车汽车配件等支柱产业,打造出了“中国五金科技城”。台州路桥通过进口废五金、电器拆解,不仅形成了每年60亿元产值的拆解行业,而且推进了当地电线电缆、电机、水泵、摩托车配件、水道配件、卫生洁具、装饰装潢五金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以“吉利”汽车、“钱江”摩托、“飞跃”缝纫、“苏泊尔”压力锅、“星星”电器等为代表的产业群。五是循环经济有效保护了环境、保持了生态平衡。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起到了保护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源和日趋脆弱的生态环境的作用。如杭州富阳造纸业,利用回收废纸替代竹木草作为造纸原料,机械化代替了手工造纸工艺,全市造纸企业建成废水一级处理设施,新建造纸企业全部进入园区,走上了废纸再生造纸环境污染越来越少的良性轨道。日前,富阳造纸业每年回收利用废纸300万吨/年以上,约占全国生产量的10%,节约竹木资源达800万立方米/年,相当于全市现有竹木资源的2.7倍,在有效治理造纸污水的基础上,保护了生态环境,成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认定的“中国白板纸基地”和富阳市第一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和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将进入“资源高效利用”阶段。这一阶段,区域特色产业经过人力资源、技术、资本的不断积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自主产权技术不断提高,产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相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同时,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型,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更为突出,循环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时期、新要求、新机遇,浙江更应从全局性和战略性高度来认识循环经济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深远意义,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2005年12月15日“人民网”)

第9篇: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生态建筑;新型材料;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5-0113-02

0 引言

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迫在眉睫,建筑垃圾系指人工建筑构筑物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废渣。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垃圾,正在日益增加。其特点是:数量大。每拆除一个建筑物,都会产生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建筑垃圾。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发展以及旧城的改造,建筑物拆旧新建、扩建、房屋装修,都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吨。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1]。建筑垃圾对植被和耕地及环境的污染,侵占性地对土壤造成无机物污染,使其上百年也无法生长植物。城乡搞规划建设,一方面大量建筑垃圾外运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不断形成和扩大垃圾场,污染和破坏环境。一方面又要大量开采砂石土资源来满足建设的需要。这是一对矛盾。解决建筑垃圾的排放和综合利用问题,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成为造福子孙后代、保护环境的大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重大的经济意义。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问题刻不容缓。

1 建筑垃圾的组成及其特性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旧城改造过程中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施工垃圾的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这些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垃圾组成比例略有不同。而垃圾数量因施工管理情况不同在各工地差异很大。以上的建筑垃圾都能通过处理把他们回收利用,我国的古代医学上说过要对症下药,对建筑垃圾的组成的理解助于回收利用建筑垃圾。

建筑废渣透水性好,遇水不冻涨,不收缩,是公路工程难得的水稳定性好的建筑材料。建筑废渣颗粒大,比表面积小,含薄膜水少,不具备塑性。透水性好能够阻断毛细水上升,在潮湿状态和环境下,建筑废渣得基础垫层,强度变化不大,是理想的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建路材料。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

2 国内建筑垃圾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很大重视,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每年的建筑垃圾数量已在城市垃圾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成为废物管理中的难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建筑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堆放和填埋则需耗用大量的土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加重了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环境治理造成了不堪重负的压力。随着我国对于耕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等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如何处理建筑垃圾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 国外建筑垃圾的现状

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进行的比较早,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处理方法。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2],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建设省于1997年10月7日做出规定,在施工中建设工地所产生的混凝土块和污泥土等所谓的建筑垃圾,要实现资源再利用,制定出“建设资源再利用推进计划”和“建设工程材料再生资源化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的规定,在规定的建筑面积以上的建筑物,拆除解体时,要把混凝土、木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在现场分类收集,然后,资源再生利用,把其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附加义务。根据日本建设省的统计,2000年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率达80%。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美国一家建筑公司利用回收的废混凝土、金属、纸板、木材等建筑垃圾建造房屋,被称之为“资源保护屋”,俗称“垃圾屋”,并荣获了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颁发的“住宅风格奖”,较好地解决了废物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美国CYCLEAN公司以节能、保护环境及健康为原则,以建筑垃圾废弃物回收的再生材料为主建造了一栋绿色办公大楼,其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德国的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综合工厂,仅在柏林就建有20多个。德国钢筋委员会1998年8月提出了“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法国利用碎混凝土和碎砖块生产出了砖石混凝土砌块,符合与砖石混凝土材料有关的NBNB21-001(1988)标准[3];英国已开发了专门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土的冲洗机器。北欧各国如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4]。

4 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方法

对于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我们应该根据它自身的特点来处理,我通过国内外的各种文献质料,通过自己到各个地方的调研考察,了解到建筑垃圾的一些特点以及现状,并根据以上提出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一些方法如下:

4.1 加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搞好控制 加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搞好控制既是从源头上对其做一个制约。转化机制、成立建筑材料回收协会,实现垃圾处理的市场化、产业化。要能使废物不废,首先要形成一定的机制、明确管理职能。建设项目实行建筑垃圾收费制度以及施工现场收取卫生保证金制度。控制对策必须在方案和设计阶段就要搞好,全面对比,选择合理的方案和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减少工程变更,减少建筑垃圾。

注重长远规划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有许多建筑物或构筑物刚建好一两年甚至不到一年就又拆掉另建,这都是缺少长远规划或总体规划而导致的。如果在设计时就能够通盘考虑,不仅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可以减少许多建筑垃圾。提高耐久性设计。旧建筑物的拆除,大部分是由于使用年限已到,不适于继续使用,历史上我们祖先建造的许多建筑物或构筑物,有的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但至今仍然能够使用,所用的材料不外乎木材、石材、粘土砖等。虽然维修也需要资金和产生垃圾,但总比拆除重建合算。因此,我们的设计人员应想尽一切办法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提高结构的耐久性。与此同时,也应相应提高各种装饰材料、填充材料等的耐久性。从而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率。

4.2 对建筑垃圾采取分渠道、分类进行回收 城市垃圾主要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对于生活垃圾国内主要采取卫生填埋场和焚烧处理厂(垃圾发电)。由于建筑垃圾相对于生活垃圾对环境污染要小,处理的方法、途径也不同。因此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采取不同的收集、回收渠道,减少生活垃圾的量、降低建筑垃圾的回收难度、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价值。对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实行分类收集与回收。这就更加方便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根据不同的建筑垃圾所具有的特性来对其进行处理,真正“对症下药”,保证药到病除。

4.3 建立建筑垃圾的再生处理站 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就要有一个专门的基地来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因此建造一个建筑垃圾的再生处理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在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站内,将粗选后的建筑垃圾采用机械和人工方法,按木材、纸片、废混凝土碎块(废砖渣)、塑料、金属等分类进行细选。对废塑料、金属及废木材,交回收部门再利用;其余的废混凝土、废砖渣用破碎机破碎。

4.4 积极开发生态型建筑材料 现在城市建筑正在呼吁建设生态城市,因此对于建筑所需要的生态型建筑材料的需求就越来越迫切,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快速的发展科技,并以科技为手段来研究生态型建筑材料。国内一些研究单位开发了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砖(砌块)、再生烧结砖、预制构件、铺道砖、花格砖等建筑材料,并且进行了推广应用。现在的环境对于建筑的制约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筑材料采用生态型的材料就迫在眉睫了,城市建设也在搞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为生态建筑材料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消除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保护耕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只有按照3R原则,把建筑业、建材业的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5 结束语

建筑垃圾其实也并非全是没有用的废弃物,只要我们利用我们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回收和利用,进行合理的管理,它就可以变废为宝的,为我们的城市变成生态之城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吴贤国,李惠强,郭劲松.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J].建筑技术,2000,31(5):318~319.

[2]日本重视建设工地废弃物资源再利用[J].建材工业信息, 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