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

第1篇: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秸秆焚烧 外部不经济 对策

一、秸秆焚烧的现状与原因

1.秸秆焚烧的现状

在农村,每当夏收秋收之季,便能看见大量秸秆被焚烧,滚滚浓烟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成为了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12 年粮食总产量接近 6亿吨,伴生的秸秆产量高达 7亿多吨。据统计,全国秸秆的焚烧量约占总储量的 35%,带来的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

焚烧秸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情节严重者可处以罚款。2005年9月5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民航总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对禁止焚烧秸秆做出了明确规定。每年夏秋两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都会积极开展禁烧秸秆的现场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科技能够快速地检测出秸秆焚烧的地点、面积等信息,尤其是随着环境卫星等设备的出现,更为秸秆焚烧的检测提供了方便。由此看出,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秸秆焚烧问题.但是在这么多的法规条例面前,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2.秸秆焚烧的具体原因

虽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相关政策严禁焚烧秸秆,但是焚烧却屡禁不止,更有愈烧愈烈之势。很多农民都知道焚烧秸秆的坏处,可是面对重重法规和执法人员的“围追堵截”,依然会去焚烧秸秆,原因有以下几点:

2.1收割时间紧,耕种繁忙,农忙季节劳动力短缺

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或经商,农忙时只剩下老人、小孩和妇女,要将收割后的秸秆运送出去,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只能选择就地焚烧的方式。

2.2机械作业弊端多

据调查,由于我国生产的收割机功率不够,再加上操作人员为图省油,机械收割留茬高达15到20厘米,造成了下一季耕作的困难,因此农民便将少量秸秆放在高茬上焚烧。

2.3科学技术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

现实中,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民不再将秸秆当作燃料,不烧掉也没其他用途.其次,由于技术落后,农民无法将秸秆“变废为宝”。对于其他可替代途径,要么实施成本太高,要么就是回收价格太低,其中运送也会有交易成本产生。

2.4政府缺乏正确引导

近年来,针对农作物如何综合开发利用,政府提出了不少解决途径,但是由于政策实施不到位,资金投入少,宣传力度小,没有专门人员去组织协调,使得执行结果并不理想。同时,政府津贴不到位,试点的秸秆气化站利用的秸秆太少,行政手段和奖惩制度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秸秆焚烧的“外部不经济”

1.秸秆焚烧的“外部性”分析

一般地说,单个经济主体的某种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可以当成是该行为造成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时候,某个人的某种经济行为可能给社会上的其他人带来好处,而自己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此时这个人从其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个人利益就小于给他人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情况就称为“外部经济”。也有相反的情况,个人的经济行为可能给其他人带来危害,然而却没有或者没有能力给他人给予相应的补偿,这种情况就称为“外部不经济”,此时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外部不经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在旅游景点乱丢垃圾,在公共场所抽烟以及本文中提到的秸秆焚烧,都造成了“外部不经济”。

农民作为“经济人”,在选择如何处理秸秆的问题上,定是以私人成本最小为准则。鉴于收割时间短,耕种繁忙,而且农村劳动力不足,运输成本等问题,秸秆的传统的能源功能被煤电取代,而其他的替代用途,比如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秸秆饲料和秸秆建材等都需要时间和资金,并且技术和市场等条件也成为制约因素。相比之下,农民很大程度上会选择焚烧秸秆。设秸秆的焚烧成本为C1。政府部门为处理秸秆焚烧导致的空气污染、交通受阻等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市民因为空气污染会受到损失,此时的社会成本称为C2。明显地,秸秆焚烧的私人成本要低于社会成本,即:

。从农民个人角度来看,焚烧秸秆不仅省去了时间、劳动力以及运输的成本,而且可以烧死虫卵,其草木灰可用作施肥。将农民焚烧秸秆所得到的利益记为V1,如果焚烧秸秆得到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并且小于社会成本,即:

,那么农民显然会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

2.秸秆焚烧“外部不经济”的主要表现

2.1影响市民身心健康

秸秆在短时间内焚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和可吸入性颗粒物不仅会影响市民心情,扰乱市民的正常生活,更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严重伤害。秸秆燃烧产生的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烟尘颗粒的浓度非常高,一旦被人体接触吸收,非常容易引起眼睛及呼吸道的疾病。

2.2破坏生态环境

焚烧秸秆会产生约700℃的高温,会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焚烧秸秆会使秸秆中的有机物流失,造成资源浪费。另外,秸秆焚烧的遗留物将会造成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2.3引发火灾

焚烧秸秆容易加速空气的对流并且改变风向,严重时会产生“火球”漂浮在空中,极易引发火灾,造成经济损失。

2.4造成秸秆能源的浪费

作为可再生能源,秸秆能源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来说更加“绿色”和经济。

三、焚烧秸秆的外部不经济的对策

秸秆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才能使农民自愿地选择不去焚烧?农民不焚烧所失去的利益为(V1-C1 ),同时由于没有空气污染,市民和政府将会避免损失(C2-V1)。由于(C2-V1)>(V1-C1),所以如果采取某些方式来重新分配焚烧秸秆的成本或损失,农民个人与整个社会的损失都可能减少。

1.综合利用开发才是王道

第2篇: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禁止焚烧秸秆已经讲了好多年了,秸秆焚烧之害,也已经在全国人民心中达成了共识:不仅会造成浪费资源、污染空气,威胁人们正常起居和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交通,甚至引发火灾,破坏土壤结构,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和国家的形象和经济发展。在秸秆禁烧方面,虽然环保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和各方面的努力。但由于部分地方农民对秸秆燃烧的危害认识不深,前期的经济投入较重,无法负担,还有相关的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导致目前秸秆焚烧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1、我国秸秆禁烧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一是秸秆生产量大,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据权威部门经过调查做出的相关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各种农作物秸秆超过6.5亿吨”,在以前,秸秆多数情况下都是作为牲畜饲料,还可以用来进行生火来解决日常生活的温饱问题,但当前,人们更多的改用电和煤烧饭,秸秆随即成为被闲置的资源,二是环保等执法部门管理难以到位。按目前国务院职能分工,秸秆禁烧工作归属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然而,秸秆禁烧是一系统工程,它涉及除农业、财政、交通、环保、民航等6个部门外,还涉及公安、银行、科技、林业、文物、电力、信息产业等十几个部门,一个同等级别的环保部门要统筹协调好十几个部门,难度可想而知。三是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尽管《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秸秆焚烧及其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露天且无任何处理的条件下,如果发现焚烧秸秆者,将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作出相应的罚款处罚。经过长期的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实践性性能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况且,焚烧秸秆不是个案,绝大多数农民争相参与,环保部门的执法力量薄弱,要深入农村一线执法,更不现实。四是收获周期短加大了秸秆禁烧的难度。现在农村年轻力壮的劳力,大都外出打工,在家从事耕作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再加上小麦收获期不足10天,收割机收割后,马上就要复种,午收季节外出打工返家的农民兄弟为了尽快外出,若使过高的麦茬人工还田费工费时,并与耕作播种形成矛盾。也有农民曾经尝试过“秸秆还田”的方案,但在实际情况的操作中,并没有达到原先的目的。这是因为麦秸秆蜡质较为重,若在还田之后,没有雨水的滋润,则会导致部分深埋的秸秆无法腐烂,这样不仅不能让秸秆转化成肥料,还会造成接下来续种的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五是用机械收割农作物的监管不够。现在,会出现许多农民用收割机来进行作业,由于监管的范围较大,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夏收时间过少,若采取严格的监管管理政策,还会适得其反,造成机割手不够,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在,许多联合收割机业主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质量。例如:为了节约时间、防止机器过于磨损,都没有把麦茬彻底割掉,导致无法处理秸秆满地都是,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秸秆禁烧工作的难度。六是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难以推广。尽管现在国内已经在秸秆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将秸秆改造成其他的肥料,但因为改造开发成本过高,以及效果不够好,使这个方案难以继续进行。

2、对策及其建议

2.1相关部门加大宣传范围和力度,以提高农民的意识。一是相关部门要从整出发,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关于秸秆焚烧危害的活动,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提高对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各新闻单位应将该项工作列为宣传报道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使秸秆禁烧工作家喻户晓,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秸秆禁烧工作的氛围;三是动员农村的先进份子,以及较为积极的人员参与秸秆禁烧工作,为改善目前的秸秆乱焚烧现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2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网络管理。各地的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重视秸秆禁烧工作,要时刻记住本自己肩负着改良居民居住环境的重任,切切实实地实施这项任务,认真落实到底,持之以恒、不懈为此做出努力。根据秸秆禁烧应急预案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一级紧扣一级,把禁烧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的部门,明确各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将禁止秸秆焚烧工作进行到底。

2.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市场体系相关政策却没有发育健全,没有相关准确的市场信息作为我们的指导方向,造成农民认识不深,从而扩大不必要作物的生产,与当下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相反。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做到农民心中有数。让农民根据市场导向,明确该引进哪种农作物和减少哪种农作物。

2.4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入,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因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对应的经济政策,使秸秆的再循环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农业、农机监理等部门要把好农机关,加强对麦收现场的监管,控制住麦茬高度。广泛引进微耕机、粉碎还田机、埋草机、气化炉等机具设备。除此之外,政府应该把秸秆循环利用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资助农民筹集资金,制定一些合理的政策增加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达到从根本上为农民着想,以达到解决秸秆禁烧难的问题。

结语:解决秸秆焚烧难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环保部门,以及相关的人员都要团结一致,联合查处问题,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尽早解决问题而共同努力。相关部门还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法律、法规,紧抓秸秆禁烧的督查,合理开设培训课程,共同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效率。当发现有秸秆露天焚烧的情况,要及时制止,并对其进行相关教育,绝不能对这样的情况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全面地解决秸秆焚烧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江红,秸秆焚烧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农机服务》[J],2008年第4期;

[2]邹明懿,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原因及解决途径,《江苏农机化》[J],2009年第6期;

[3]高健敏,焚烧秸秆的危害,《安徽环境》[J],2010年第3期;

作者简介

第3篇: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S216.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部分农村地区的用能方式,减少秸秆焚烧、抛弃现象,保护空气质量环境、空中及地面交通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增强工作力度,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此项工作当中。

1 秸秆露天焚烧或抛弃的危害

秸秆露天焚烧或抛弃对农村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危害,主要体现在:

1.1 污染空气

燃烧秸秆会急剧增加空气中的颗粒物、烟尘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使得空气质量迅速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1.2 污染水体并可能阻碍行洪

秸秆大量抛弃沟渠河道,通过长时间浸泡,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会严重污染水体,影响饮用水源安全,还会阻碍行洪或侵占航道。

1.3 妨碍公共交通安全

秸秆焚烧烟雾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妨碍交通,特别是机场飞机的起降会受到影响。

1.4 浪费农业资源

秸秆可以综合利用,可用作生物质发电,制造板材、编织品、生物肥料,露天焚烧浪费严重。

2 推动秸秆禁烧、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2.1 减轻大气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

近年来,不少地区大面积焚烧农作物秸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害。推动秸秆禁烧、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对发展循环型农业和资源节约型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2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秸秆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生物资源,在生产中,可以能替代煤、电、油、气作为能源,也可以用作饲料、肥料和食用菌基料。每年大量焚烧和抛弃的秸秆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

2.3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家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作物秸秆的焚烧和堆放,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生存环境,妨碍了村容村貌整洁,而且浪费了大量资源。而加强综合利用工作,则不仅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将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3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统种植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很多地区农民为了省事省钱,加之对秸秆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的认识不到位,对秸秆采取了一烧了之的态度。而有关部门尤其是基层干部思想认识水平不足,导致宣传工作的乏力或缺失,及相关部门引导、监管工作的不到位,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尽人意。

3.2 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成本较高

对于农民来说,除了为满足取暖、炊事而焚烧的秸秆外,最直接的秸秆利用方式就是直接还田。秸秆直接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农田生产效率,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孔隙度和蓄水能力,是最便捷、有效的秸秆利用方式。但是,由于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适用机械推广工作不到位,加之大中型配套机具价格偏高,秸秆直接还田的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了还田利用率。虽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大幅增加,但由于机械设备前期投入资金较大却收益缓慢,地区间农机服务发展滞后,客观上影响了秸秆还田工作的进展。此外,秸秆加工企业及秸秆沼气、秸秆养殖等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也是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因素。

3.3 秸秆综合利用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还田,作为青贮饲料、化工原料和建筑原料,沼气利用等几种。但整体上讲,消耗的秸秆数量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拓展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从根本上解决秸秆数量多、产生期集中而消耗数量少的矛盾。

3.4 政策引导、执法力度薄弱

解决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既有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小的因素,也有执法部门监管不力的原因。

4 加强工作力度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地区各级部门应当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应组织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如农业部门负责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秸秆综合利用的组织落实工作,环保、公安部门负责秸秆禁烧工作;科技局、发改委、财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立项和资金倾斜,广辟资金来源,做好后勤保障和督促检查工作。只有各部门形成管理服务体系,广泛关注、积极配合,才能够形成推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不断发展的合力。

4.2 宣传引导,形成共识

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是造福社会、服务民众的社会事业,只有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因此,必须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利用形式为农民所接受、禁烧举措为群众所理解。要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宣传秸秆禁烧有关政策、秸秆焚烧的危害性,以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展以秸秆还田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召开现场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形成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只有增强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其主动参与还田禁烧的自觉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4.3 推广技术,夯实基础

相关各部门应协调、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并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到技术革新的工作中来,进一步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对技术的需求。以农业和科技部门为主,研究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操作方案,以乡镇为单位划定项目区,逐一确定各项目区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机具选配方案、不同技术的实施范围和面积等,绘制详尽的项目区域示意图,做到因地制宜,确保实施效果。各级农业环保机构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如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秸秆留高茬直接还田,旱地、园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堆肥、沤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以及秸秆气化、秸秆压块、秸秆栽培食用菌等,逐步形成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秸秆堆沤、气化、压块和栽培食用菌等为补充的综合利用格局。提高秸秆利用率,变废为宝。

4.4 完善政策,加大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争取受益部门积极投入,引导县(市)区配套投入,吸引农民自发投入,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对秸秆综合利用生产企业扶持政策(如无偿扶持、贴息贷款等)。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建立秸秆加工利用企业,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进行扶持,鼓励生产企业努力扩大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机械化秸秆还田补贴、青贮补贴和其他利用方式的财政补贴,逐步引导农民自觉利用秸秆。

4.5 加强执法,确保落实

要完善相关法规,明确执法主体,严格执法责任。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农作物秸秆集中露天焚烧的执法检查,禁止在田间、林带随意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高速公路沿线、风景名胜区、城市郊区、机场周边等重点区域焚烧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奖励基金账户,奖优罚劣。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工作落实。

参考文献

[1] 刘娅.农作物秸秆治理与综合利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3(02).

[2] 袁才生.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06(12).

[3] 任仲杰,顾孟迪.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5(11).

第4篇: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秸秆还田;秸秆转移;秸秆禁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202-01

焚烧秸秆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又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有效防治大馕廴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出台禁烧秸秆的文件,加大宣传、监管、检查和督查力度,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尽管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民难以接受秸秆禁烧。秸秆还田及转移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现针对秸秆还田、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

1 秸秆还田

1.1 存在的问题

1.1.1 影响下茬作物的安插。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量较大,其搅拌在土壤中,易蓬土,造成土壤悬空,导致土壤保温、保墒、保水、保肥能力下降,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得不到保障,影响种子正常发芽和出苗。即使发芽出土,遇到干旱或大风天气,也易表现出苗黄、苗弱,甚至吊死,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

1.1.2 病虫菌害严重。一是带有大量病虫菌的秸秆未经处理即被埋入地下,致使病虫菌成倍增加,造成蔓延;二是还田秸秆形成的巢穴中温度、湿度和气体等条件适宜,成为病虫菌的栖息、繁殖场所,导致病虫菌大量滋生。如不用药,则会影响下茬农作物正常生长;如果大量用药,则容易造成农药残留。

1.1.3 耗氮严重。秸秆腐化时,大量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氮素营养,从而导致土壤氮素不足,造成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失衡,表现为作物苗期根系不发达、苗弱、植株发黄。

1.2 对策

1.2.1 配备大功率机械。配备的机械功率要达到收、脱、粉、耕、耙一次完成,分批劳作务必会耗费时间、耗费劳力、增加成本。秸秆粉碎要达到一定标准[1-2],茎秆长在5 cm以下,耕土耙碎后搅拌均匀,不能蓬土,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和根系固定。玉米茬耕深要达到20 cm以上,小麦茬旋深要达到10 cm以上,耙碎、耙透、耙实,避免秸秆把土壤蓬起而形成空穴。

1.2.2 播种时施药,杀灭病菌和害虫。通常采用2种杀虫除菌方法:一是种子包衣后播种,在种子周围形成保护屏障,避免土壤中病虫害的侵袭,同时根系吸收药剂后,可持续发挥防治病虫害的药性作用;二是使用大田土壤杀虫、杀菌颗粒剂(如“菌虫上下一遍净”),整个生长季用药1次即可。注意一定要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施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1.2.3 耕作时施足底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补施氮肥。在皖北地区,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小麦、玉米干秸秆产量为6 000~7 500 kg/hm2,按每100 kg秸秆要增加约3 kg纯氮计算,平均增施纯氮180~225 kg/hm2,折合成含纯N 46%的尿素390~495 kg/hm2,以满足微生物分解秸秆消耗的速效氮。若不补施氮肥,会造成作物生长过程中氮肥不足,从而影响茎秆生长、籽粒品质及平均产量。

2 秸秆转移

2.1 存在的问题

2.1.1 工作量大,打捆机不足。对连续几年的实地看管禁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实行秸秆打捆的很少,主要原因如下:①秸秆量大、打捆产生的费用高;②收割、打捆一体化大型机械少,等待收割耗费时间长;③打捆后的秸秆仍需要转移,工作量大,无处处置,费工占地。

2.1.2 缺乏青壮年劳动力。近年来,小麦、玉米等粮食产品价格一路走低,丰年销售不畅,储存期间为防止变质、生虫,还要晒场;遇到灾年,产量降低,则造成亏损。因此,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不以种田为主,纷纷选择外出务工。

2.1.3 秸秆处置不当。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其力量和能力有限,即使将秸秆移出地块,也是丢弃在地头路边和沟河坎上。禁烧结束后,秸秆仍被燃烧,不但未解决污染,还造成树木烧毁死亡;即使不烧,未燃烧的秸秆遇到大雨会冲进沟河,一段时间后,造成沟河水发臭、水体污染,水生生物难以存活,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2.2 对策

2.2.1 增加打捆机数量。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大马力机械生产厂家的资金投入,创造性开发、扩大生产。其次,国家要加大对购机消费者的资金补贴投入,刺激需求者,引导消费。再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农业惠农政策的宣传,简化购机补贴办理手续,积极推进农民购机热潮。

2.2.2 成立互助组。各行政村、村民组在现有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成立互帮互助小组,有机械的帮无机械的,有劳动力的帮无劳动力的,强壮的帮老弱病残的,空闲的帮时间紧迫的,弘扬互帮互助精神,形成“你帮我、我帮他、他帮你”的良好氛围。

2.2.3 上马消化秸秆企业。一是建立大型焚烧秸秆的发电厂;二是建立中型的造纸厂;三是建立腐化发酵处理饲料厂;四是建立秸秆腐化再利用处理场,如腐化后作腐粪肥,腐化后培殖蚯蚓等[3-4]。企业对农民的秸秆进行有偿收购,政府拨出部分资金对企业进行奖补,使企业和农民实现双赢。

3 结语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秸秆还田、秸秆转移处理,使秸秆变废为宝,让农民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促使秸秆禁烧工作顺利实施。

4 参考文献

[1] 朱明.浅谈怎样提高“秸秆禁烧”工作成效[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3):48-49.

[2] 彭建涛.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2):26-28.

第5篇: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有机肥;施肥现状;存在问题

有机肥料不仅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而且含有有机物质,对于保持、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活化土壤养分、增强微生物活性、促进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生产实际中,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不能很好地作为肥料有效地归还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有机质和其地养分失衡,土壤板结,耕性差,耕地地力明显下降。所以,科学利用有机肥资源、合理施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1 有机肥利用现状

我市有机肥源主要包括粪尿类、堆沤肥类、秸秆类、绿肥类、商品有机肥等,2012年全市牲畜饲养910万头(只),年可积粪肥约6825000t,作物秸秆9897600,生产商品有机肥10000t。

1.1 农家肥利用情况

农家肥的主要积肥方式为堆肥、沤肥、厩肥、土杂肥。农村农户对自产粪尿注意积存,作为肥源投入到农田;对于散养畜禽产生的粪便,一般情况下农户收集后制作土杂肥直接施入农田;堆沤肥作为传统有机肥,一直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首选。

1.2 作物秸秆利用情况

目前秸秆主要利用方式有直接还田、过腹还田,也有极少部分焚烧后还田和作为燃料等。小麦秸秆大部分留高茬直接粉碎还田,玉米秸秆除了实施有机质提升的项目县直接还田外,大部分经过青贮后过腹还田,向日葵秸秆作为燃料使用,豆类秸秆作为饲料过腹还田。目前全市推广秸秆还田技术26667hm2,秸秆直接还田量仅占秸秆资源总量的13.2%,部分地区焚烧秸秆和弃置乱堆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造成养分流失,极大的浪费了宝贵的有机肥资源。

1.3 商品有机肥的利用情况

从2009年起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以来,各地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制度、作物种类,因地制宜地在玉米等一些特色经济作物上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全市共有有机肥企业三家,由于成本较高,农民自费购买的较少,只能依托项目补贴来提高商品有机肥的使用率。

1.4 有机肥施用情况

虽然有机肥料资源丰富,但施用水平不高,施有机肥农户数量较少。通过2005~2012年7年来对巴彦淖尔市耕地的调查,48483户调查农户中,有5159户农户施用有机肥,占调查农户数的10.6%,平均用量为2165kg/667㎡。

2 有机肥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缺乏对有机肥料重要性的认识

相当一部分农民重视化肥的施用,却忽视了有机肥在改良土壤方面不可替代的的作用,我市虽然有机肥资源丰富,但施用量不集中,只有规模化养殖户有机肥施用量较多,大多数农民只是几年才施一次有机肥,而且平时不注重有机肥积造,致使秸秆焚烧和丢弃现象频现,导致土壤中一些作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病虫害严重,作物抗逆性降低。

2.2 秸秆还田的配套机械和技术滞后

我市从2009年实施有机质提升项目秸秆翻压还田技术以来,秸秆还田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秸秆还田后给农民的农事操作带来了许多不便,总觉得不如“一烧了之”来得省事;二是农民及部分基层干部对秸秆还田的长远效果认识不足,不知道秸秆是很好的有机肥资源;三是秸秆还田使用的大中型拖拉机发展滞后,动力机械配套不合理,影响了还田作业效果;四是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必须与深耕、深翻、施用腐熟剂及农艺措施配套,而农民怕麻烦,且不愿付出相应的作业成本。

2.3 农民养地意识差

増施有机肥培肥地力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有机肥肥效缓慢,短时间内效果不明显,再加上有机肥施用量大,不宜操作,耗费人力物力。农民为了当季作物能快速增产,出现掠夺式生产,只用地不养地,这也是有机肥积造少、施用量少的主要原因。

2.4 缺乏必要的鼓励政策和引导措施

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措施的支持,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和措施,通过资金补贴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实行种植绿肥还田和开展秸秆翻压还田,从而达到培肥地力、为耕地积蓄后劲的目的。

3 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力度

要多渠道宣传秸秆等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让领导和群众认识到用好有机肥资源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农民开展秸秆翻压还田、积造有机肥和增强农民用地养地意识的重要举措。

3.2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制订可操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政府推动力度,切实引导农民推广应用有机肥料资源,将其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要以项目为载体,强力推进对农民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商品有机肥应用、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机械购置、秸秆腐熟菌剂应用等财政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优势;要制定鼓励政策,对商品有机肥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享受与化肥企业同等免税政策。

3.3 积极开展实用技术推广和研发

农业部门要主动牵头,与科技、环保、农机等部门通力合作,立项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地区、农业耕作制度和农村劳动力特点的操作性强的秸秆还田实用技术;采用休闲单种、麦后复种、间作套种等方式开展种植绿肥还田;大面积推广玉米、向日葵秸秆还田技术、小麦秸秆留高茬免耕还田技术和秸秆软化与快腐生物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光亚,张莹.江苏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09(7):141-143.

[2]孙红娇.有机肥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273.

[3]耿晨光.有机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的合理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93-95.

第6篇: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雾霾 原因 对策

1.概念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和霾虽同为视程障碍物,但二者之间却有很大差别。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霾是排放到空气中的尘粒、烟粒或盐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是大气污染所导致。在我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曾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2.哈尔滨市2013年全年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造成的危害情况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严重雾霾天气易对鼻腔、咽喉、眼睛等造成影响,特别是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可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在2013年10月17日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图1为哈尔滨市2013年主要污染物pm2.5和pm10的月均值曲线图。通过图中月均值曲线,我们不难看出,图1哈尔滨市2013年主要污染物pm2.5和pm10的月均值曲线图2月-9月,污染物的月均值指数较低且相对稳定,空气质量相对良好,10月-1月,污染物的月均值指数直线上升且波动范围很大,空气污染十分严重,空气质量较差。

也正是由于哈尔滨进入10月以后常发性雾霾天气,截至2013年10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量骤增三成。其中在雾霾最严重的10月21日,该科门诊量较平时增加五成之多,超过百人,除了老年人和儿童外,不少中青年患者也前来就诊。

3.造成雾霾的原因

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和有关气象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哈尔滨市当前出现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气候的变化:“逆温”、“静风”气象条件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客观因素。由于进入10月,哈尔滨市进入冷暖交汇期,当冷空气强于暖空气时,往往风速较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较好;当冷空气减弱,由暖空气控制时,风力较小,夜问近地面辐射降温作用强烈,以致夜间地面气温比高空低,形成“逆温层”,这样就会造成大气层结构很稳定,非常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空气质量较差。

哈尔滨市地处北方,进入冬季后,气温降低,全省开始冬季大面积燃煤供暖,这就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成为雾霾天气的主导原因。哈尔滨市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燃煤为主,清洁燃料使用比例相对较低,城市周边、城中村仍旧存在大量低矮面源污染,每年工业和采暖期用煤量约达3800万吨,碳排放量的居高不下致使空气质量治理成为难题。

目前,私家车数量骤增,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增加,这也是影响空气质量下降、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截至2013年底,哈尔滨市百户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17.2辆,比2010年增加8.4辆,增长95.5%。如图2所示,可知,百户汽车拥有量3年增长近1倍,碳排放量也随之快速增长。

秋末冬初时节,虽然哈尔滨市出台各种政策限制秸秆焚烧,但由于技术限制,城市周边仍然存在秸秆焚烧的现象,产生的大量烟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气质量的恶化,导致了雾霾天气的产生。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关分析表明,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与一氧化碳(主要来自秸秆焚烧)浓度与空气质量相关性较高,所以空气质量因为秸秆焚烧会发生一定范围内的变化。

4.解决雾霾的对策

要想解决雾霾带给我们的困扰,首先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的同时,政府当前应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加大各项环保工作治理力度,治标治本相结合,有重点,有计划,分步实施,逐步解决雾霾问题。其次,作为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响应环保号召,从点滴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4.1 严格执行空气治理政策法规

雾霾天气已经成为灾害性天气的代表,要想彻底根治雾霾天气,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全面管控。同时,雾霾的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我国去年集中制定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其中最严格的要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国十条”。但是,对一个法治社会而言,真正的治本之举,在于尽快针对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已经出台的专门法律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依法治霾”,通过法律的约束更加合理有效地治理空气污染。

4.2 建立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平台

加强极端气象条件预测,建立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做好出现极端污染天气的应急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互联网移动终端建设更应该得到重视,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应当联合协作,形成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治理联动制度,及时通过各种互联网终端(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公共主页等)向公众公开空气质量信息,使得公众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空气质量信息的公开受到公众监督的制约,从而产生治理雾霾等极端天气的约束力,进而使得空气质量改善得到重视。

4.3 严格控制污染源

首先,对城区单位燃煤锅炉除尘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要求安装高效除尘设施,并要求加强管理和维护,确保环保设备正常运转。对燃烧热效率差、烟尘黑度严重超标的炉灶,责令其限期治理。同时,实行煤质备案制度,从源头加强管控。对燃煤锅炉使用单位定期进行抽样监测,加大对煤炭含硫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实施燃料置换,严禁使用高硫、高灰粉劣质煤,最大限度控制和削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其次,加速淘汰黄标车。根据环保部门对黑龙江省三个主要城市的PM2.5源解析数据显示,机动车的尾气污染已经是占到了PM2.5来源的两成以上,而有数据表明,黄标车尾气排放量约是绿标车的30倍,因此,这类车辆就被列为了哈尔滨PM2.5报表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要进行重点的整治,加速淘汰黄标车。

最后,升级秸秆回收利用技术,如建造沼气池等,减少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向城市周边居民传播秸秆焚烧危害知识,帮助居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源杜绝秸秆焚烧,生活垃圾随意焚烧现象。

4.4 环保应该从个人做起

环境保护从宏观上说起来是个系统的大工程,但是从微观层面讲却是个小事情,它需要我们每个公民从生活细微之处来践行环保。于我们个人而言,应当树立环保意识,将环保理念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在和亲人朋友郊游时少吃一次烧烤,减少碳排放;出行少开一天车,降低汽车尾气对空气的影响;燃煤锅炉安上“过滤器”,防止因为取暖空气中粉尘增多;多养一盆绿色植物,利用植物净化空气;初冬季节,减少秸秆的焚烧;每天都坚持垃圾分类,杜绝焚烧垃圾产生的污染。

第7篇: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PM10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PM10作为空气污染的苇要影响成分,其复杂的理化组成、多相反应方式、纷繁的来源以及对人体和环境产牛的危害,成为近年来环境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1,2]。

武汉市自2000年6月5日开始实施空气质量日报以来,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直是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3,4],其浓度水平受天气系统、自然和人为污染源以及城市下垫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6月11日~12日以及6月15日,异常雾霾天气二度突袭湖北地区,影响范围包括武汉、十堰、襄阳、随州、荆州、孝感、仙桃等多地,对公众出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武汉市2012年6月PM10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浓度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资料,重点研究了6月11~12日和15日武汉市出现罕见灰霾天气过程时PM10高污染的成因,旨在对未来进一步区域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和大气颗粒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大气颗粒物浓度资料由湖北省气象局提供,数据为2012年6月1日至6月31日的每5分钟浓度数据,以及相应时间段的日均气象数据(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

二、特征分析

武汉市地处北回归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等特点,同时,在地形上受鄂西山地与鄂东北同柏、大洪山的两山相夹,以及大别山、幕阜山脉的阻挡,是冷空气南下和东灌的通道[5]。由于武汉市天气形势变化剧烈,大气颗粒物浓度受扩散条件的影响明显。

1.监测实况

湖北省武汉2012年6月大气颗粒物监测统计数据见表1。武汉站三种粒径颗粒物日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8.5~99.1μg/m3、7.9~92.2 μg/m3和7.9~92.0μg/m3。月平均浓度分别为25.1μg/m3、23.2 μg/m3、23.1μg/m3。可见,武汉站污染物以PM1.0为主,其占PM10的比率为92.0%。

表1 武汉6月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统计表(μg/m3)

2.变化特征

武汉6月PM10浓度日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武汉颗粒物浓度全天浓度变化范围在17.8~31.9μg/m3;从00时开始浓度缓慢下降,04时为全天浓度最低时段,此后浓度快速上升,到11时达到较高值,后又波动变化,到17~18时达到全天浓度的最大值,然后又逐步下降。一般情况下,夏季PM10浓度较低,日变化不明显,但本次研究中虽然夏季的扩散条件较好,但依然有高污染时段出现,这与当时的天气系统[6]以及特殊污染事件相联系。

图1 武汉6月PM10质量浓度逐时变化图

武汉6月PM10浓度月内逐日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6月武汉日均浓度均呈波动变化,月间有2次明显的浓度变化,颗粒物浓度的最低值出现在26日,为8.5μg/m3,次低值在27日,为8.7 μg/m3;高值分别出现在11日(99.1μg/m3)和15日(58.4 μμg/m3)。

图2 武汉6月逐日平均PM10质量浓度变化

3.空气质量评价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PM10的空气质量评定标准,空气质量分为5级,Ⅰ级为优,Ⅱ级为良,Ⅲ级为轻度污染,Ⅳ级为中度污染,Ⅴ级为重度污染。如图3所示,6月武汉市郊区空气质量以优为主,各等级所占比率分别为Ⅰ级89.7 %、Ⅱ级10.3 %。

图3 武汉6月不同等级空气质量日数

三、成因分析

6月间由于夏季气温的逐步升高,大气湍流运动增强,污染物扩散较快,因此总体上颗粒物浓度比春季有所降低。武汉6月降水主要出现在6日、22日以及26~28日,由于有效降水对大气中的污染物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因此降水过程内颗粒物浓度明显较低,尤其是26~27日的强降水过程(日降水量分别为28.0mm、102.8mm),对应PM10日均浓度为月内低值。

6月11~12日和15日,湖北省出现两次严重雾霾天气,11日和15日最为严重,PM10浓度分别为99.1μg/m3、58.4μg/m3。其重污染原因分析如下:

1.北方小麦主产区焚烧秸秆为雾霾提供污染源

6月以来,北方小麦主产区相继进入收割期,许多秸秆被人为焚烧,产生了大量的大气颗粒物,为雾霾发生提供了污染源。根据环保部卫星热源点监测,11、15日,北方小麦主产区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出现大量热源点(表1),特别11~13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4省份热源点分别达到627、447、759和295个。

表1 湖北省及周边省份秸秆焚烧遥感监测热源点统计

2.低空引导气流有利于污染物传输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EC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FNL全球分析资料(10点)分析925hpa风场(图4)。11日925百帕引导气流,湖北东部为东北气流,处于弱高压的中东部,利于秸秆焚烧产生的颗粒物向南传输并在武汉下沉堆积。15日武汉市上空仍为东北气流,有利于北方颗粒物向武汉的传输。

图4 6月11日(左)和6月15日(右)925hpa风场分布

3.逆温的出现不利污染物扩散

此外,11日和15日武汉市均出现了逆温现象,根据FNL资料(10点)沿31°N温度坡面图(图5),11日的逆温层底部位于700m附近,较为稳定;15日逆温层高度较低,顶部在300m左右,底部几乎接地。逆温层结不利污染物扩散,造成颗粒物累积,浓度快速上升。

四、结论

通常,城市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本地排放和其他地区污染物的平流输送,与武汉市地形、气候特点,天气系统影响等密切相关,假定某一段时间地形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相对稳定,此时影响武汉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就是气象条件[7]。

通过对武汉市2012年6月份PM10浓度分析显示,月内PM10出现2次高污染时段11日和15日,对应着湖北省出现的两次严重雾霾天气,其成因主要包括:北方小麦主产区焚烧秸秆为雾霾提供污染源;低空引导气流有利于污染物传输;逆温的出现不利污染物扩散。

图5 11日(左)和15日(右)逆温层分布

参考文献

[1]Qian Zhengmin,He Qingci,Lin Hung Mo,et a1.Association of daily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with ambient particle air pollution in Wuhan,China[J],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7,105(3):380—389.

[2]张燕萍,张志琴,刘旭辉等. 太原市颗粒物空气污染与人群每日死亡率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2007,39(2):153~157.

[3]朱志超,孔玲莉,夏锴. 武汉市PM10源解析及其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9):64~67.

[4]李海波,余祺,沈建军.武汉市城区空气质量特征及控制对策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33(2):46~48.

[5]李兰,危万虎,魏静等.武汉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湖北气象,2004,3:18~22.

第8篇: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巢湖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 种植业

plant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haohu Lake basin

Wu Chunlei1 Wu Jian1 Ma Youhua2

(1、College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Institut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conditions of plant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Chaohu Lake Basin.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pesticides coupled with traditional farming systems and irrigation methods, resulting in massive loss of farmland nutrients and the pollution of surrounding lakes, ditches as well as having serious impact on farmers on the Chaohu Lake area in production and life .for such a grim situation, we have proposed a series of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programmes,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pollutants from the source and mitigation Chaohu Areas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Key words: Chaohu Lake Basi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lanting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具有形成过程随机性大、影响因子多、分布范围广、潜伏周期长、危害大、污染排放的种类和数量不确定、污染负荷时空差异性显著、滞后性、模糊性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时至90年代,巢湖流域湖泊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甚至出现全湖水质超V类的严重状况,氮、磷浓度分别达2.94 mg/l ,0.264 mg/L。水生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整个湖泊以蓝藻为优势群落,鱼类资源面临枯竭之危。根据巢湖水质富营养化状态评价标准[1],目前巢湖已进入富营养一极富营养状态[2],其中流失的氮、磷营养元素大部分来源于农田径流和水土流失。三峡大坝库区1 990年的统计资料也表明.90% 的悬浮物来自农田径流,N、P大部分来源于农田径流[3]。在21世纪.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 ,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超强度利用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面源污染的控制关系到农业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巢湖流域基本概况

巢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中部,距省会合肥约十五公里,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和巢湖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 全流域面积13486km2 ,涵盖居巢区、庐江县、无为县、和县、含山县、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舒城县等9个县(区),204个乡镇,2963个行政村,总人口790.6万,农耕面积501686.67hm2[4] 。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种植与养殖区,目前.造成巢湖水质污染之一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造成面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氮肥施用量过大,施肥结构极不合理;农药使用强度高,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高、中毒农药使用率较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露天焚烧现象严重;畜禽粪便露天堆放,经日晒雨淋,流失量大;水产养殖饵料投放量大,水体残留多,导致水质恶化;人畜生活废水直接排放,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率低,直接还田;农村生活垃圾无序堆放,污染生产、生活环境[5]。

2.巢湖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情况

2.1 巢湖流域种植业基本情况

巢湖流域以地貌为主的自然条件复杂,从皖西大别山北坡延伸到沿江平原,按照水稻、旱粮、经济作物等栽培的土地类型,可分为水田、冲田、旱地等耕地类型。是长江中下游主要农业区之一,也是商品粮基地。其中农业用地占57.52%,林业用地占16.29%,农村集镇街道、道路、居民点用地占18.79%,水域和湖滩芦苇地共占7.4O%[6]。1997年农业总产值52.2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5.1亿元占48.1%,农民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种植业。

2.2 巢湖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现状

2.2.1 化肥使用量过大,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方法不当

我国每年农田养分被植物利用的部分很少,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35%~50%[7]。据统计,巢湖流域的9个县区2004年化肥使用量达283364吨,其中氮肥168041.9吨,占59.3%,磷肥59633.6吨,占21.0%,钾肥55688.5吨,占19.7%,平均每公顷耕地达547.4公斤,显著高于发达国家公认的安全水平225kg/hm2,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0 kg/hm2。这些多余的养分通过各种途径,如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进入环境。流入水中,使水中藻类迅速生长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丧失应有功能。设施栽培田块超量施用化肥,加之频繁灌溉,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地下水污染;氮磷钾比例不协调,且氮肥过量,造成肥料当季利用率不高,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品质下降[8]。90%以上的农户追肥方法不当,基本以撒施为主,有的甚至在雨前撒施,很少使用深施、浇施等措施,加剧了肥料的流失和垂向淋溶,不仅损失了肥料,还严重污染了地上和地下水源。

2.2.2 农药使用强度高,施用量大,施用技术落后

我国农药的产量和使用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有效利用率不足30%[9]。据调查,喷施的农药若是粉剂,仅有10%左右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若是液体时,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1%~4%接触到目标害虫,其余40%~60%降落到地面,5%~30%的药剂飘游于空中。大量使用农药,虽然控制了病虫害,但是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巢湖流域9个县区2004年农药使用量达2779.162吨(实物量),其中杀虫剂1678.52吨,杀菌剂460.86吨,除草剂578.27吨,平均每公顷耕地达23.3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13.97公斤,高出9.33公斤。在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使用禁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夏、秋季发生率较高;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大多数农户采用手动机械施药,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导致大部分农药以大气沉降和雨水冲刷的形式进入水体、土壤、空气和农产品中,农药利用率低;用后农药瓶、袋弃置于沟渠边、池塘旁或施药后雨水冲洗,部分农药污染水体。

2.2.3 传统的灌溉方式和耕作制度加剧了水体的污染

巢湖流域9个县区2004年灌溉总面积为463307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为91709公顷,仅占总面积的19.8%,同时,污水灌溉面积达32208公顷,占总面积的7%。平均每亩水稻的排水量达603.1m3,灌溉次数为4.46次,且大多沿用传统的大水漫灌,造成污染物质随水进入河沟里,汇入巢湖,直接导致流域水体污染。农业经营比较集中,主要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籽、小麦等作物,绝大部分耕地一年两熟,并进行水旱轮换式的耕作模式,土壤被频繁翻耕,养分在降雨或流水的冲洗下,大量流失。进而污染周围的水体,并使突然的地力发生退化。

2.2.4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低 露天焚烧现象严重

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有直接放置在农田沤制作有机肥培肥地力,有的经加工制作成饲料,饲养牲畜,还有秸秆薪材、秸秆沼气。其中真正被利用的只占极少一部分,大量的秸秆都被废置或焚烧。夏、秋收时,农户在田间就地焚烧油麦秸秆、稻草等,过火面积在13333hm2 以上,污染空气。同时,农户将秸秆长期弃置堆放或推人河沟, 日晒、雨淋、沤泡引起腐烂,产生污水,污染水体。

3.种植业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3.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依法治农

首先,要重视舆论宣传,通过各大媒体让农民们了解农业面源污染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通过多形式向他们普及农业生态环境知识,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于重点污染地区进行跟踪、引导,指导他们如何科学合理的种田。加快建立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监测体系,切实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管理,有效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监控。制定和完善农业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奖励扶持政策,依法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2 科学合理的施肥、施药,提高利用率

实施种植业污染源治理,大力削减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有机肥与无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素平衡施用;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针对目前的状况,我们应该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作物生产布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的丰缺,以产定肥,制定合理的配方,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应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控害等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

3.3 合理灌溉和布局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减少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和耕作措施,会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进而流失的养分会污染周围的湖泊,河流。大力推行喷灌、滴灌、微灌和渗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优化作物间的布局,建立不同根系农作物的间套作,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还有节水剂、保水剂的应用。

3.4 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力度,积极做好调查研究,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秸秆青贮过腹还田等省工、省时、实用的秸秆还田技术方法和还田模式,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净化农村生态环境。

3.5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

利用生物杂交、生物遗传技术培养出具有特殊降解、吸收能力的植物、微生物等,利用它们吸收过滤地表径流、净化污水。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生产出抗病虫的农作物新品种来防治农业有害生物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由于在某些方面我们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在这方面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和锻炼一批科技创新人才,组建出高水平的生态农业专家队伍,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有利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金相灿,刘树坤,章宗涉等.中国湖泊环境(第2版)[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150-197.

[2] 张之源,王培华,张崇岱.巢湖富营养化状况评价及水质恢复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5):45-48.

[3]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性与对策探讨.环球教育

[4] 石润圭.巢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安徽科技 ,2006(1):30-31

[5] 石健,石润圭.治理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思路.安徽农学通,2006,12(12):44-46

[6] 阎伍玖,王心源.巢湖流域非点源污染初步研究.地理科学,1998,18(3):263-267

[7] 张绍冰.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现代农业科技,2007(8):110-111

[8] 徐宏军, 管卫东.居巢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建议.安徽农学通报,2006

[9] 李伟华,袁仲,张慎举.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措施.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84―1078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07BAD87B06)资助和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No:2008ZX07103-002)资助。

作者简介:

第9篇: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秸秆利用;可持续发展;河北省;高碑店市

一、高碑店市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

(一)秸秆利用的相关政策

1.国家政府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近年来,国家针对秸秆的综合利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第一,国家大力发展和推广秸秆的生物制成型燃料技术,解决关于发展秸秆利用技术的科研过程中经费不足的问题;第二,国家对秸秆利用的大力补贴政策;第三,国家对秸秆焚烧的监督惩罚政策,主要是关于秸秆禁烧的监督政策和处罚措施。2.高碑店市农业局对秸秆利用的政策支持。高碑店市农业局主要是采取三大步骤,来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一是积极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二是积极推广秸秆养畜;三是抓好生物质秸秆压块生产。如在生物质炉这方面有一定的补贴,2016年的补贴金额标准是保定一台补贴1000元,高碑店一台补贴200元。由此可见,政府还是相当重视秸秆的经济利用。3.高碑店市环保局对秸秆焚烧的政策。环保局主要采取细化秸秆禁烧具体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及监督力度和渗透环保观念等措施来控制秸秆焚烧的状况。以政府为责任主体,并以政府名义每年依照高碑店地区具体实时情况,地方性临时管理条例,致力于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强部门配合协调,统筹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共同组织、指导、监察全市秸秆禁烧工作。

(二)高碑店秸秆利用状况

2015年,高碑店市主要的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大概为81.4321万吨,其中小麦秸秆有22.7684万吨,80%用于直接还田,5.5%用于堆沤还田,11%用于青贮,3.5%弃置。玉米秸秆49.0345万吨,82.2%用于直接还田,1%用于堆沤还田,11.7%用于青贮,0.4%做成压块饲料,0.4%用于秸秆固化成型,4.2%弃置。花生8.282万吨,薯类0.4491万吨,豆类0.7088万吨,这三类秸秆主要用来青贮。棉花产量0.1893万吨,其中83.5%基料化利用。从调查数据可知,高碑店秸秆能源化利用相对较弱,高碑店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基料化利用比较薄弱,高碑店市秸秆经济利用急需提高。

二、秸秆合理利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

1.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秸秆的有效还田,同时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自我清洁能力,在为农民节省化肥开支的同时,增加平均产量,增收减支。2.促进农民就业结构优化。秸秆的多元化利用,促进刺激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甚至可以健全相关的服务网络。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单一的务农作业方式,促进农民就业结构的改变。3.改变技术性人员外流局面。秸秆经济带动的相关产业,尤其是其中技术性产业和服务性产业的发展,为农村优秀人才提供了机遇,使得技术性人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知识后盾。

(二)扩大企业发展空间

1.增强企业竞争力。秸秆在农村中产量多来源广,降低了企业原料成本。另外,开发秸秆资源,将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可以使企业进入多个生产领域,提升企业自身运转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政企合作促进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政府对秸秆利用的支持力度,给予企业更多的政策补贴,加强政府与企业交流也可以使企业更及时地了解政策方向,做出产业调整。3.以光磊炉业有限公司为例。光磊公司曾生产过与秸秆有关的生物质压块机,生物质锅炉等产品。但是,秸秆回收成本相对其创造的利润来说较高,导致公司对这些产品的停业。可见,企业发展方式单一使企业更容易受到多方客观因素的阻碍。突破方法之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秸秆利用的多元化,拓宽企业发展方向。

(三)秸秆合理利用对政府财政收支的影响

首先,减少了政府针对环境污染的支出。之前每到秋收季节,农民燃烧,政府封堵,需要付出较多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财力,污染的后期治理也成为了政府财政负担。其次,经济增长和所得税增加带动政府收入增加。如废弃秸秆成为农民的直接收入来源,带来农民就业岗位增加,推动企业成长并带动当地经济多方面增长,在无形中增加了政府收入。

三、其他地区秸秆利用的先进经验

(一)高碑店市秸秆利用相关现状

根据高碑店市农业局的调查,2015年,高碑店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大部分用于直接还田,部分用于青贮、制作饲料、基料化处理等。但是,高碑店市从事秸秆利用的企业在规模和额数量上均处于劣势,并且相关技术落后,缺乏对口的消费市场,导致高碑店地区秸秆经济发展缓慢。光磊工厂是目前高碑店市的一家能源加工企业,从事煤炭压块机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该工厂初期将战略目标定在秸秆绿色能源化,打算发展秸秆经济。但是数年后宣告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宣传滞后导致回收成本较高;二是没有政策给予支持,发展缓慢;三是秸秆处理设备利用效率较低。

(二)其他地区的秸秆利用情况

吉林省四平市秸秆综合利用体系计划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成本的方式,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秸秆经济。该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了该地区的居多优势:一是资源优势。吉林省秸秆林业,农业资源丰富,可收集的秸秆资源量巨大。二是地区交通便利。四平市为辽宁省与吉林省的关口,并且毗邻长春、沈阳。境内存在许多河流,水运便利。同时,多条重要铁路在此汇通,如哈达、平齐等。三是工业发展较早,基础厚实。四平市工业体系建设较早,发展较为完备。淄博市政府调用大量财政专项资金对农田所有户,秸秆转化利用龙头企业和秸秆机械还田、深耕的农户、秸秆转化利用企业、畜牧养殖户进行补贴。之所以有如此成效,归功于建立了合理的生产关系,如政府、合作社、企业等方面能够从中获得满意的利益分配。淄博市秸秆利用的两个典型:一是采用先进的机器与合理的分配方式。企业生产的农机能够一次性完成玉米处理的多个环节。二是采用了绿色循环的发展策略。从合作社收上来的带穗玉米秸秆可完成生产菌菇、制作饲料、产出沼气并发电、形成有机肥等一系列流程。

(三)对比分析及建议

四平市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不仅加快了秸秆资源的流通,而且降低了成本。而淄博市的优点则是多方合作。高碑店市拥有发达的交通网,通过合理应用,能够进一步改善运输结构,减少成本。同时,要加强各方交流,形成产业关系。另外,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秸秆经济的发展,实现秸秆能源化、工业化。

四、高碑店式秸秆利用模式构建

第一,原材料和工厂场地提供方———农村(高碑店)。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又或者平原农村地区,这里有着广阔的土地,同时也是原材料的产地,它可以提供充足的原料,也可以节省原料成本。正如项目调研的结论来看,原材料秸秆的运输成本高是导致高碑店市秸秆开发较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选择场地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考虑秸秆高产、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设立秸秆回收点,以点到面,提高农民秸秆再利用的积极性,最大程度上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第二,技术和资金的提供方———企业。企业往往会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团队,可以将秸秆各种方法加以利用,比如秸秆还田做肥料、秸秆处理后做饲料,还有秸秆人造板、秸秆清洁制浆技术、秸秆容器、秸秆制作酒精,甚至可以制作手工艺品,在技术资金支持下全方位地开发秸秆的用途。第三,项目的支持者——国家。国务院曾经颁布过一系列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所以,国家会提供一定的支持,经过各方努力,达成企业与农村与国家的合作共赢,不仅会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大大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为国家提供一个新的GDP增长点。第四,项目的消费者———居民、学校。因为利用秸秆生产产品的工厂设在农村,产品的第一消费者便是面向农村居民进行销售,进而扩大生产进军城市。而且,农村附近有许多中小学校,学校用电、采暖等需求量很大,是一个广阔的市场。用秸秆制成的节能燃料代替煤的使用,农村环境也会日益改善,而秸秆经济将成为一个新的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作者:王叶 郑惠 魏明月 许犁平 李浩浩 郭含 单位:河北地质大学

参考文献:

[1]龙卫国,等.灌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途径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