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范文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第1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范文

一、鼓励设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县经贸、工商、国税、地税、公安、环保、质监等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积极支持引进、设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县财政部门要及时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增值税退税的初审工作,要积极为符合退税条件的企业尽早获得增值税退税创造条件。

二、为退税额度内企业融资提供财政贴息。为减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上报审批增值税退税期间的资金占用压力,金融机构要按照企业的可退税额度给予融资,并由县财政按同档次基准利率对企业给予贴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增值税退税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融资和贴息的具体操作办法由县财政局、人行牵头另行制定。

三、减免有关规费。地税部门要根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实际困难,按照有关规定减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再生资源经营业务收入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各部门单位也不得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违规收费和摊派费用。

四、加大技改补助力度。符合政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缴纳的税收,除上缴中央和省级财政外,经增值税退税结算后县财政所得部分,全额补助给企业用于技术改造。此项税款计入乡镇、新城区和金磐开发区的财政收入,但不享受财政体制分成。

第2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范文

一、我市再生资源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我市市区及羊山新区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经营网点多达876家,其中市区521个,羊山新区355个,回收站点固定从业人员1500人(不含流动收购人员)。由于我市再生资源行业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和规范的经营机制尚未建立,整个行业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给城市管理、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有效到位的管理机构。20__年国家取消再生资源行业“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后,降低了市场准入标准和门槛,形成了无序经营、多头管理而又无法管理的状况。20__年,市供销社成立了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但由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涉及多个部门的相关管理,职责划分模糊,导致市供销社对再生资源管理的力度弱化,行业协会也缺少必要的管理手段,造成目前行业管理无主、无序、放任自流的现象。二是无照无证经营现象普遍。市区范围内876家再生资源回收网点,通过工商注册的仅为148家,持有税务部门发放的税务登记证的仅有56家,再加上走街串巷的流动废品收购人员,无证经营的回收队伍就更加庞大,造成了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混乱和行业漏税现象十分普遍。三是城市污染极为严重。市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中绝大多数设在城市小街巷或居民区中,由于缺乏大型的回收集散处理场所,个体户回收的废品只能存放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内或长期露天堆放,有的还随地对旧机车、油罐、变压器、电机等进行折解处理,只挑取价值较高的部分,对低值部分则乱抛乱丢;有的甚至对一些废旧有色金属随街进行焚烧加热处理,造成附近居民区内污水、污油到处横流,乌烟瘴气,对土壤、地下水、空气造成了现实与潜在的污染,“脏、乱、臭”现象和消防安全隐患十分严重,影响了我市“六城联创”工作的开展。四是一些废旧回收点成了偷盗分子销赃的据点,治安隐患大。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废旧回收站点,特别是无证经营的废品回收点和涉及黑社会势力的回收站点,明目张胆地收购电力、铁路、通讯、城市公用设备(主要是电缆、光缆、电线、变压器、窨井盖等)。有些合法的回收点因未按照国家规定对回收物资进行登记记录,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偷盗分子销赃的地方。部分从事个体收购的流窜人员,借废品收购之名,到办公区、居民区四处窜动,趁机踩点,寻找机会进行偷盗。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我市发生电力、通讯、城市公用设施被盗案件300多起,直接经济损失20__多万元;居民的自行车、电动车等被盗现象更为严重,这其中绝大多数都销赃到了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五是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由于这个行业基本是以个体经营和小企业为主,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很低。加上回收分散经营,资源难以集中利用,再生资源利用的产业化程度低,给采用高新技术带来难度,许多宝贵的资源因此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由于网络体系不健全,回收经营者“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品种,如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这些可用资源成为城市垃圾,直接填埋或焚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严重的污染了环境。

二、关于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相关政策

事实表明,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既是公益事业,又是朝阳产业。对此,、、徐光春等中央、省委领导都曾就此项工作专门作出过批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__〕2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__〕22号)等文件都对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__年3月,国家商务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还专门联合制定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20__第8号令)和《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说明》,进一步明确了再生资源回收工作中的经营资格、登记备案、经营规则、监督管理、处罚规定等,为加强再生资源利用工作,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供了政策和法规依据。

三、关于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从大的方面讲,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小的方面来讲,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规范经营秩序,健全运行体系,形成特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净化环境,维护治安。特别是在我市深入推进“六城联创”加快魅力__建设的今天,做好此项工作更是作用非凡、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二)可行性。从现有的政策、法规及社会需求讲,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工作,条件充分,正当其时。首先,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对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既当作一项事业又当作一项产业来扶持,从土地利用、注册审批、金融信贷、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从而使加强此项工作有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撑。从法规层面上讲,上级有关部门专门为此出台了相关规定和实施办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讲,供销社具备传统的组织和网点优势,同时,国内和省内的一些地市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探出了新的路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资借鉴。四、外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据我们了解,__、__、__、__等外地许多城市专门出台了再生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由供销社企业牵头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我省的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平顶山等市也出台了支持供销社系统牵头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郑州市作为商务部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试点城市,出台了142号市长令《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市公安局、工商局、行政执法局和供销社四部门下发《联合通告》,由市供销社直属企业华正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牵头,规范再生资源行业管理,做好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华正公司对流动收购人员实行“统一车辆、统一标示、统一服装、统一衡具、统一备案登记”的五统一管理,建设回收中转站和集散市场,组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改变了再生资源行业无序、混乱的局面,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

五、关于加快加强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建议

综上所述,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立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提高再生资源规模化经营和综合利用水平,防止二次污染,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废弃物资再生资源”转变的“静脉产业”体系,不仅是我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市“开展六城联创,建设魅力__”的迫切需要。市政府为做好此项工作,专门出台了政府2号令《__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并成立了再生资源工作领导小组。为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形成各部门之间协调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现建议如下:

(一)严格依法行政,强化行业管理。根据《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由市商务部门为主管部门,供销社牵头,公安、工商、行政执法、城建、规划、环保等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在市再生资源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行业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和规范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具体包括:一是社区回收网络(生活性再生资源),二是非居民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三是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网络,四是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市供销社应该就如何建立健全回收体系拿出具体实施意见。

第3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范文

为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根据《浙江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浙财企字〔**〕74号)精神,现就申报2008年浙江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的基本条件

(一)注册地在浙江省境内,专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的企业和相关单位。

(二)申报单位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近几年没有发生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等行为。

(三)申报项目的实施期为**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

二、资金支持的范围及方式

(一)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重点支持采用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居民区设立管理规范的再生资源收购网点;支持围绕产业集群设立固定或流动的生产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二)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设施改造。重点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回收加工设施改造和信息化建设等项目。

(三)支持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改造提升。重点支持符合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有产业依托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进行硬件设施改造提升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四)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人员培训及相关研究工作。重点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相关业务培训工作,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共性技术和理论的研究开发。

对符合以上要求的项目,根据项目的投入情况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补助。

三、申报有关要求

(一)项目数量

根据2008年资金规模,本次项目申报由市一级统一汇总,上报的项目数量分别为:所辖县(市、区)数量9个以上(含)的市,报6个项目,其中市本级不超过2个;所辖县、(市、区)少于9个的市,报4个项目,其中市本级1个。义乌市单独上报1个项目。各市汇总上报的项目中,属于供销系统的项目不少于一半。

(二)申报材料

1.专项资金申请文件、申请表(附件一)、企业概况表(附件二),申请文件内容包括申报补助项目的基本情况、实施进度和预计绩效等内容;

2.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网点建设、项目实施、投资额度等情况专项审计报告书;

3.企业(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专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备案证明复印件;

4.经过审计的上一年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5.属于培训或科研项目的,应出具项目实施费用开支情况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一律以电脑打字的形式填报,并装订成册。申报表格可在省经贸委网站()“委发文件”栏目下载。

(三)申报程序

第4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范文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商务部、建设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年第8号)和商务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商贸发〔〕187号)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2.《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3.《商务部关于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指导意见》;

4.《商务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5.《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6.《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

7.《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第三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市行政区划范围,面积约为1.82万平方公里。规划对象包括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园区)、交易市场、分拣中心、回收站(点)、回收亭、流动回收车等。

第四条规划期限。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发展目标

第五条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充分规范整合和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基础上,合理布局,规范建设。优化回收网点布局,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质量和水平,构筑回收网点建设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格局,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六条规划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支持、企业投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依据再生资源产废量、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环境保护等优化网点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保护环境、便民利民。各类回收网点设置既要方便购销、又不得影响市容市貌和城市环境,确保合理的服务半径,方便交售、便于运输。

第七条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时间,初步形成以城市社区回收网络为基础,集散交易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使90%以上的社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90%以上从业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所有再生资源进入指定的集散市场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90%以上再生资源得到回收利用,基本消灭二次污染,逐步形成网点布局合理、回收方式多元、功能健全完善、管理科学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的集约化和产业化。

第三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内容

第八条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包括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集散交易市场、分拣中心、回收站(点)、社区回收亭、流动回收车、再生资源信息平台等七部分内容。

第九条综合利用产业基地

通过行业布局调整和传统产业整合升级,打造具备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为一体、产业化、生态化、可持续的综合产业基地。规划在高新区千河工业园占地面积171亩,建设我市西部丰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形成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精深加工运营管理规范的回收利用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其信息技术、培训服务、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第十条区域集散交易市场

按照经济发展需要和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用于集中回收、交易、初加工社区回收站(亭)、流动回收车回收的再生资源。市场应具有商品交易区、分拣加工区、仓储配送区、商品展示区、配套服务区和培训服务中心“五区一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两处,一处在陈仓大道底店路口,占地100亩,另一处在金河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00亩。

第十一条分拣中心

按照新建与改造、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原则,规划建设集中对再生资源进行分类、挑选、清洗、破碎、切割、拆解、打包等简单加工处理的分拣中心,实现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加工企业的有机衔接。分拣中心具有完善的交易区、分拣区和储存区,实现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废纸张、废玻璃、废橡胶及其他类物品的分类存储。在城区及九个县分别规划建设占地20-200亩以上的专业或综合加工分拣中心11个。

第十二条社区回收站(亭)、流动回收车

遵循统一规划、安全环保、规范服务原则,在大型社区和人口密集地区,以社区居民数或住户数为依据,设置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站和回收亭;在居住分散的社区设置从属于回收站(亭)的流动回收车,统一管理,构建城市再生资源最基层的回收网络。

1.回收站(点)

回收站(点)原则上每个行政区域、大型社区或居委会设立一个回收站(点),即常住人口平均每10000人设立一个回收站(点),经营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2.社区回收亭

社区回收亭以居民户数为依据,每1000—1500居住户(常住人口5000人)设置一个回收亭,每个回收亭10—15平方米,服务半径500—800米。

3.流动回收车

流动回收车是从属于回收站(点)的流动业务网点,主要为不适宜建固定回收亭,居住分散的社区提供废旧物资回收服务。每个社区或居住点常住人口2000人左右设置一辆流动回收车,全市规划设置898辆。通过对现有流动回收车整治规范,实现统一外观,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制作,统一编号和规范管理。

第十三条再生资源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再生资源数据统计、供求信息、市场监测分析、行业规范管理、政策、政府监管系统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畅通的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规划由市丰茂物资利用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市再生资源信息平台,为回收站(亭)、交易加工中心、回收企业、工商企业等提供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远程监控,远程回收数据登录交换、电子记账、电子支付、电子统计系统等,并与全国再生资源信息网点链接,为客户提供信息、预约回收、网上交易等全方位信息化服务。

第四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十四条再生资源回收及循环利用,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配合推动、社会积极参与的原则,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第十五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是“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中重要的专业规划,各县区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要把《规划》实施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结合各自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第十六条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政策措施,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项目实行用地优先安排,地价适当优惠等政策,并对税收地方留成和财政规费给予减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第十七条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进一步壮大规模,提升经营能力。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等方式,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第十八条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监管,各级商务、发改、公安、工商、城管、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整顿废品回收市场,规范企业行为,清理不符合《规划》的回收站点,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回收利用秩序。

第十九条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政策法规,把再生资源回收变为全民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生效。

第5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范文

【关键词】 资源再生产业 发展模式 市场化道路

资源短缺是我国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研究表明,世界上80%以上的可开采金属矿产资源已变成各类产品和废物,每年生产的产品有70%进入废旧物资行列。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出钢8500吨,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准煤,少产生1.2万吨矿渣;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约能源1.0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千瓦时。由此可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缓解资源短缺、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资源安全战略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首先,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缓解我国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次,积极推进资源再生产业既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又能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后,资源再生也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要充分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巨大潜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探索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机制,为资源再生产业打造一个产业化、市场化的平台,是资源再生产业得以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就应该成为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当务之急。

一、国际产业动态

一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瑞士每年回收废罐头盒1.2万吨,废电池的回收率为64%;德国每年回收包装材料599万吨,废物利用率达到50%,年产值达到400亿欧元。

1、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政府的政策导向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资源再生问题,政府不但在政策上对资源再生给予正确引导,制定鼓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而且在财政上也给予直接支持。

2、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平台是产业化政策和配套产业布局

西方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产业化政策及相应的产业布局调整。政府运用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市场化手段,构建产业化发展体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为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空间。

3、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保障是健全的法律规范

西方国家资源再生的相关法律、规范比较完善,已经形成标准化和系列化,同时辅以必要的量化措施,可操作性非常强。

二、西方国家的资源再生体系的实践

根据大量的资料分析与总结,西方国家的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以下5个体系构成 。

1、制造商一体化体系

制造商控制公司内部市场,收集大量的可用材料,减轻制造商对原生材料的依赖,其也是废弃物转运体系、处理―加工商体系、零售―批发商体系和临时性体系的买方。

2、废弃物转运体系

通过和政府合作,优先获得规模、稳定的物资来源,保证持续获取大量稳定的可回收利用废弃物,为制造商一体化体系和处理―加工商体系提供货源。

3、处理―加工商体系

拥有专业的处理、加工、运输设备,对废弃物进行收集、分解、加工,使之达到工业标准的要求,这个体系同时也是废弃物转运商、零售―批发商以及临时性体系的买主。

4、零售―批发商体系

该体系是“强制押金”法规的产物,其职能是完成分销任务,消费者在这样的体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把“产品”带给渠道成员后换回押金。

5、临时性体系

临时性的垃圾回收组织不定期地收集可回收利用物资,卖给永久性的渠道成员。这些组织的活动具有间断性,是消费者和买方的中介。

从这个产业模式可以看出,各个体系是把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资与最终市场的物资需求联结起来的纽带,体现了市场的整合与调节。这些体系能否正常运行,不仅取决于该体系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还取决于再生物资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性,即再生物资的回收利用必须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市场化的有效渠道。

事实上,资源再生过程是一个循环流动的渠道体系,上述体系从对再生资源进行初步收集、分解和分类开始,到与工业企业进行市场交易并为工业企业重新利用,其本质就是市场体系的运作,其运转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具备回收物资的高效处理技术;有可利用的物资或产品存在;有产品收购商和制造商;有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因此,建立资源再生体系,必须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从资源需求的层面考虑目标市场的性质、分销物资的类型及相应的处理要求、渠道成员作用及整个企业的赢利能力。

三、中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

我国自建国以来就比较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受到极大的重视。

1、我国再生体系的构成

当前,我国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回收网络、市场集散交易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重要环节组成。回收网络:由社区回收点和街道回收站组成,负责回收居民交售的可再生资源并进行简单分类、整理,以便企业利用或进入集散交易中心。集散交易中心网络(区域性的集散地和交易市场):接收街道回收站及工厂、企事业单位回收的再生资源,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拣、整理、加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方便资源利用企业进场采购。综合利用处理网络:以一定规模和加工能力的企业作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终端,利用高新技术对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再生资源产业群,使再生资源行业产业化。

2、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存在的不足

上述资源再生利用体系的实践在我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企业,建立了一些大型废旧物资配送交易中心和省级再生资源加工园,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资源约束矛盾。但是,我国的资源再生产业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制约了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良性发展。

(1)缺乏健全的管理法规和行业标准。虽然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确立了产业基本规范和法律框架。但比较西方国家,我们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甚完善,还缺乏必要的操作层面的制度、办法,致使回收网点无序发展,再生资源市场秩序混乱。

(2)资源回收企业规模小,资源流失严重。我国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足50人的小型企业占相当比例。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有限,再生资源流失严重,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3)行业技术进步缓慢,与国外同行业差距较大。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我国资源再生行业技术普遍落后,大多数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工艺流程落后,缺乏深加工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

(4)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资源整合能力弱,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第一,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一个相对具体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规划,因此产业发展缺乏实质性的产业化政策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布局。直接影响资源再生企业的规模化,行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无法发挥行业整合优势,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第二,行业管理缺乏市场化手段,无法发挥市场的潜力。我国在市场定价、企业融资、企业资格认定、税收政策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市场化手段,导致资源再生企业鱼龙混杂、群雄割据、各自为战,甚至为争夺资源或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缺乏融资渠道,企业规模难以扩张,行业技术进展缓慢。第三,由于缺乏市场机制,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难以顺利实现,再生资源产业调整经营结构、资产结构、人员结构和发展战略都缺乏必要的基础,产业的发展潜力受到极大限制。

四、资源再生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的构想

有关统计表明全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产值可以达到每年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达到1100亿美元,日本350亿美元,而我国仅为200亿美元。与此同时,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是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美元,如何将这些庞大的资源迅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资源,为其构筑一条高效的转化渠道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既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显示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缓解我国当前的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市场化发展道路。

首先,要着重开展对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对比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现状,分析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比较优势,找到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从制度建设、社会观念和技术角度确定适合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模式。

其次,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市场结构、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配套产业为切入点,研究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方式,分析其产业辐射与带动能力,确立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为决策提供数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持。

最后,对比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结合我国资源安全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依照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从产业布局、运行模式、产业技术、成本效益、产业链条、配套设施等方面入手,研究市场化手段和方法,提出市场化对策,明确提出保障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产业化政策。

【参考文献】

[1] Lindhqvlst,T.,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 Cleaner Production [D].Lund University,Sweden,PhD,Dissertation,2000.

[2] 王干:论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J].中国法学,2006(7).

第6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范文

英文名称:Renewable Resources and Recycling Economy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7471

国内刊号:12-1213/N

邮发代号:6-12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7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范文

Li Wei

(Hebei Iron and Steel Group Xuanhua Iron and Steel Group Co.,Ltd.,Xuanhua 075100,China)

摘要: 通过介绍宣钢再生资源管理网络信息化模式的构建,阐述了ERP信息系统在再生资源管理的实施应用情况。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mode of renewable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Xuanhua Iron and Steel Group Co.,Ltd., the impl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RP information system in renewable resources management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 再生资源 ERP 流程优化 回收转储

Key words: resources management;ERP;process optimization;recycling dump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32-01

0引言

当前我国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引起了国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是国家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共伴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二是工业“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三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而钢铁企业再生资源能否有效地循环再利用、能否得到完善的科学的综合管理,更是国家支柱型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已达到60%。一些工业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就更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网络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和管理手段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全面管理,而ERP信息管理技术就是针对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营运而生的一套科学管理体系,宣钢作为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为适应激烈的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于2007年适时引入了这项技术,并于2008年正式上线实施,为宣钢再生资源管理创建了有效的管理平台,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和完善,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值创利以及物流管理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再生资源管理流程

1.1 概况为使再生资源管理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宣钢设有独立的废旧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废旧金属及其它再生资源的综合管理,对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的加工整理、回收利用、运输转储、内供外销各个物流环节进行组织管理。随着公司ERP系统运行实施,梳理和优化了再生资源的实际物流模式,改变了原先粗放的管理方法,实现了再生资源管理的流程优化、过程控制、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

1.2 物流管控流程钢铁企业再生资源物流循环管理模式可分为:①副产品收货转储:轧钢生产线产生的钢材副产品下线收货,合格入炉料随实际物流系统实时转储炼钢厂回炉再利用,其它可销售废材及焦化副产品由再生资源管理部门系统收货入库管理。②维修甩废物资回收:生产维修甩废物资随实际物流有再生资源管理部门定期系统回收,直接冲减生产厂成本变为可再生资源量。③入库加工后的钢铁料内供:入库管理的工艺甩废及维修废钢经加工挑拣后,合格入炉钢铁料由再生资源管理部门系统转储炼钢、炼铁厂,进行收货投料。④可销售资源外销:入库管理的可销售物资经再生资源管理部门挑拣、分类、加工后通过ERP系统销售模块进行创建销售订单、发货出库、发票结算。

2再生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2.1 物料数据统一管理再生资源要做到管理精细化、数字化,就必须有一套规范的物料数据编码系统作为数据辨识和支撑。宣钢再生资源管理系统依据生产实际,整合了原有各类废旧物资名录,把庞杂琐碎的甩废物资按照工艺性能、成本核算、再利用情况进行了有层级的科学分类。共分为工艺甩废、维修甩废以及非生产性甩废三大类、5个中类、26个小类共涉及121种物料的再生资源数据库,并制订了严格的编码规则和系统维护制度,使得再生资源物料名称统一规范,保证了在物流管理过程中物料信息的唯一和共享。

2.2 流程优化管理

2.2.1 工艺甩废物资的回收和转储宣钢再生资源的回收转储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是依靠DSS数据采集系统和SAP四级系统相互衔接支撑构建起来的,在宣钢实际物流中,为避免厂际间二次倒运、节约成本转储成本,对于合格入炉料及氧化铁皮的管理采用的是以出代入直供方式由轧钢厂直接转储炼钢、炼铁厂,而再生资源管理部门却负有对两个单位结算职责。

为了在ERP系统中实现这一便捷的转储方式,在系统中专门设立了虚拟中转库对应再生资源管理部门,这样在轧钢厂源库存地合格入炉料在创建转储单时,后台直接绑定虚拟的中转库,管理部门经过收货确认后,炼钢厂等目的库存地才能最终收货上传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流在系统内的完整循环。这种独特的转储模式,既满足了管理部门的职责需求,把监管职能设置在中间环节,避免了两厂间直接转储使第三方管理部门得不到信息共享而产生管理漏洞,而且依然保持了直供转储流程简化的特色,只进行一次转储,物流信息三家共享、结算数据同时计入三方物流帐,简化了结算流程,这可以说是宣钢再生资源信息网络化管理的一大亮点。

2.2.2 维修及非生产性甩废物资回收各厂矿维修甩废及非生产性甩废物资,由于不参与生产环节金属平衡和工序成本计算,所以放在四级系统以成本中心回收方式进行管理,完成系统收货入库。实际过程中是分成两步操作:先是两地间物资的转储,结算时再分别冲减费用、增加物资数量。而在ERP系统中,生产厂维修和非生产性甩废物资回收只作一次账务处理,同时以冲减生产厂费用做成本中心账务管理,在管理部门以此费用对应的物料名称作存货账务管理,此流程依靠创建一次回收转储单自动转换,帐物同时、方便快捷,实现一级成本核算。

2.3 废钢铁料在成本核算及工序间实时计量当前的钢材市场波动大、变化快,这就要求生产经营的决策必须快速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进行成本分析、价格预测。而物料在各工序间投入产出的实时计量是成本预测及核算的重要保证,在过去“粗放式”管理模式下,废钢铁料投入和副产品收货的精确计量与转储,就成为了一个薄弱环节。

宣钢再生资源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实施为生产系统废钢投入、副产品收货、厂际间转储实时准确计量提供了技术支持的手段和一个有效管理的平台。通过副产品与生产订单匹配、生产投料BOM清单精确管理,使得工艺甩废和废钢铁入炉料在经书平衡计算时系统自动采集、精确计算,时成本预测及核算更加真实准确和实时。而且通过开发各类统计报表,已成功实现将《物料收发存明细表》、《金属平衡表》、《各品种钢成本消耗表》等许多业务报表系统导出、信息共享,真正成为经营决策重要参考指标。

第8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范文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新网工程”,即: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全区实施“新网工程”坚持以实施“商贸富区”战略,打造“渭北商贸服务业中心”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承办”的原则,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走改造与新建并举的道路,加快发展以城乡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网络,全面提升为“三农”服务功能,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今年起,把“新网工程”建设作为全区的一项重点工作,作为供销系统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力争用两年时间,完善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网络,实现连锁超市、农资供应,绿色回收和农副产品购销服务进农村,明显改善农村的物流条件和购物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实施内容

(一)建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在我区建立1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2个中心店,2个直营店,80个标准农家店,30个示范农家店。在新兴建设物流配送中心1座;在关山建设1200平方米中心店;在武屯建设600平方米中心店;在康桥改造480平方米直营店;在北屯建设300平方米直营店;通过配送中心的商品配送、人员培训和营销管理示范,加快服务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带动周边乡村经营门点入网加盟,为农民提供安全放心,质优价廉的日用消费品。

(二)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在区内建设1个农资配送中心;在中心街镇建设3个农资超市;整合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站、庄稼医院及社会农资网点资源,发展40个农资加盟连锁店,统一门店标识,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优化农资市场环境,建立全区农业生产资料连锁配送体系。同时积极做好垃圾处理厂生产的有机肥的推广销售工作,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按照《区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整顿废旧物资回收站点及流动收购人员的通告》和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以及区政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关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有关事宜》精神,建立废旧物资绿色回收网络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使用绿色环保封闭收购车辆,对《通告》控制区内的收购站点统一纳入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经营、交易,对控制区以外的收购站点实行达标资格认证,恢复利用供销社系统原有收购站点,方便群众交售,完善基层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基础网络。加快新绿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一期工程在今年内完成建占地40亩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容纳40家收购站点;投放80辆环保封闭流动收购三轮车;(统一车辆,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管理)在较大的社区建4座环保回收亭;二期工程建设旧货收购市场和加工车间,对流动收购三轮车送来的废旧物资进行聚积、分拣、加工、提高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效率。

(四)建设农副产品现代流通网络。为了更好地解决区十万亩无公害瓜菜基地生产的农产品销售问题,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基地”的模式构建农副产品收购营销网络;支持和培育农副产品冷藏、运输和加工企业,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购销渠道;在已培训农产品经纪人910名的基础上,两年内使农产品经纪人达到1500名。努力塑造农产品经纪人信用品牌,发挥经纪人中介作用。采取招商、联合、融资等办法在新兴建立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完善现有8个专业合作社的法人登记和规范管理工作,结合我区产业结构特点两年内再发展12个专业合作社。将新兴蔬菜等8个专业社创建成市级示范社,区级示范社达到10个以上;建设1个市级示范综合服务中心;创建10个区级示范村级综合服务社。

(五)培育龙头企业。支持新合作西果连锁有限公司在我区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金谷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富农农资专业合作社等在我区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新绿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我区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绿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区发展净菜加工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和关山棉花收购储备站等现有龙头企业成为“新网”的龙头,带动我区“新网工程”有力、有序、有效的实施。

三、组织实施

实施“新网工程”是区委、区政府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需要各镇、街办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区政府成立“新网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区长张军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副主任魏少峰、区供销联社主任陈顺利同志担任。区发改委副主任赵安、区经贸局副局长刘尽强、区农林局副局长邢崇军、区财政局副局长聂凡、区科技局副局长刘红旗、区新农办副主任刘新社、区创卫办副主任郗孟强、工商分局副局长王飞、区建设局副调研员井仓录、区市容局副局长李建堂、规划分局副局长薛克强、公安分局副局长王建锋、国税局副局长雷新锋、地税分局副局长方国新、区农发行行长张根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贺坚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区供销联社,办公室主任由陈顺利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监管和服务工作,积极解决“新网工程”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第9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制度建设

一、概述

(一)概念的提出

静脉产业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日本清洁中心编著的《循环关键字》指出:“如果将一般的制造业等称为动脉产业,处理、处置及循环利用从这些产业排放的废弃物的产业相当于人体的静脉,因此称为静脉产业”。静脉产业涉及汽车及零部件、包装材料、废旧家电再生利用以及与废弃物利用相关的回收、物流和技术研发等。从产业门类看,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再制造产业。完整的静脉产业链包括废弃物收集运输、中间处理、不可再生资源最终处置以及再生资源生产销售四个环节。

(二)静脉产业与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按照生态规律的要求,规范政府、企业、居民的行为,通过循环利用的方式,来减少各种资源投入、减轻环境压力,从而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

静脉产业是循环经济的主力军,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在循环经济系统中承担废弃物的收集、分类、运输、分解以及资源化利用或掩埋处置的产业部门为静脉产业。离开了静脉产业,经济系统将无法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建立循环经济的过程正是对经济结构中缺失的静脉产业部门发展、完善的过程。

二、国内外静脉产业发展

(一)国外典型国家静脉产业实践

一般认为,循环经济萌芽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以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为早期代表;而循环经济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研究始于1990年D Pearce的著作《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到上世界90年代中期,循环经济成为实践性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其中以德、日为代表的国家,对循环经济的理解相当于“垃圾经济”、“废物经济”,发展静脉产业成为这些国家实践循环经济的主要手段。

德国是最早发展静脉产业的国家之一,废弃物再制造与管理已成为其重要行业。据官方统计,德国再制造行业每年产值达410亿欧元,所有生产行业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平均达50%。德国的汽车再制造产业已达到相当高水平,废旧汽车回收利用率超过85%,大众汽车公司销售的再制造发动机与新制造件的比例达9:1;宝马公司已建立起全国性回收品经营连锁网络,发动机在再制造过程中仅有0.5%不可再生被填埋处理。

静脉产业在日本环境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政府的强制推行下,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已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从政府导向型发展模式转变为由市场拉动、企业为真正实施主体的发展模式。据日本第二次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估计,2010年全日本静脉产业产值超过65万亿日元,从业人数超过150万人。

(二)静脉产业的国内实践

静脉产业在中国尚属发展初期,各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静脉产业发展较为迅速,青岛、苏州、上海、天津等城市开始建设静脉产业工业园区,企业数量也逐年增长。

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是国内第一家静脉产业类生态园区,由青岛新天地投资公司兴建,目前已形成以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废旧家电及电子、废旧汽车拆解、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以及污染土壤修复等板块组成的生态产业链,收集处置范围覆盖山东半岛。

苏州光大静脉产业示范园区主要发展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工业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废旧汽车拆解、废旧蓄电池再生利用、市政污泥处置、农村固废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和逆向物流等产业。该园区的建设对江苏省乃至整个华东地区静脉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在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成为典范。

三、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困境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产业集约化发展程度低

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及再生资源化总体水平不高,再生资源利用率仅相当于日德等先进国家的30%。大量电子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回收利用,2006年我国报废小型二次电池约35.6亿只,总重要约9万t,其回收率仅为2%。由于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不到位,我国再生资源企业多为市场自发形成的民营企业,产业空间布局比较分散,大部分地区的再生资源企业未采取工业园区或产业园区的空间发展模式,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处于小、乱、散的状态。同时,产业内部的科技研发动力和投入不足,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而邻国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制定了涉及35个品种、18个行业的废弃物处理与再生利用指南,明确了再生资源利用目标、回收处理途径、再生资源企业运营原则。

(二)产业门类不齐全,产业链不完善

我国废旧物资回收业在政策的鼓励下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到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废旧物资回收业企业数达1136家,完成利润总额超130亿元。但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垃圾资源化利用、废弃机电产品再生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起步较晚,与日德相比差距明显,日德静脉产业发展重点已由再利用转向减量与重复利用上。政策滞后是造成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到2006年我国出台《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5-2006),静脉产业才有了独立的政策指导,而日德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完成类似政策的制定工作。

(三)产业管理有序性不足,产业规范化程度较低

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产业准入门槛较低,没有建立资格认证体系,存在大量“只淘金、不治污”的小企业。对静脉产业免税、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许多企业没有享受到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此外,我国尚未建立针对整个静脉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相应的分类指导方针也比较缺乏,给再生资源的分类、鉴别、利用和市场流通带来困难。同时,对静脉产业缺乏稳定的扶持政策,原生资源价格偏低,再生资源与之相比没有价格优势;大量产品未考虑生态设计,给回收利用带来困难。

四、中、德、日发展静脉产业制度体系对比

从法规体系看,我国对静脉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循环经济法》等多部法律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相关要求,但目前还没有制定指导静脉产业发展的专门性法规。而德、日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德国形成法案、条例和指南三层次的法规体系。第一层次以《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等相关法案组成;第二层次以《包装机包装废弃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条例组成;第三层次为相关指南,有《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技术指南》等。日本关于静脉产业的立法以环境基本法为指导,《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为框架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为基本法,涵盖各类再生资源专门法以及《绿色采购法》,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发展全路径保障体系。

从产业政策看,我国已有《节能产品目录》等有利于静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与日德政策体系相比,尚需大力完善。德国针对垃圾回收利用制定垃圾收费政策;针对包装容器回收规定了押金返还制度;对使用环境有害材料和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加收生态税。日本方面相关政策规定更为完善,为使用再生处理设备、资源回收系统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对废旧物资实行商品化收费;建立生态工业园区补偿金制度;设立资源回收奖,鼓励民众参与。

从战略引导看,我国战略制定落后于日德。我国在2013年初首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明确到“十二五”末,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的发展目标。而德国在2002年已通过名为“德国远景”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了静脉产业发展战略。2003年日本制定《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并适时在2008年与2013年对该计划进行调整,指导静脉产业的发展。

五、我国发展静脉产业的制度建议

从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困境结合中、德、日三国制度建设情况看,静脉产业的良性发展,首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明确静脉产业发展重点与方向,保障静脉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有战略引导。

(一)建立法规体系

从总体看,我国静脉产业立法还处于萌芽状态,法律规定过于笼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1.1明确立法目的

对于立法目的,学界尚存争议。有部分学者认为应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为循环经济相关立法的唯一目的。但从实际看,建立循环经济、发展静脉产业不应该追求零排放的发展模式,在立法上应充分考虑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追求技术经济可行性,平衡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基于环保产业的特点,在权利义务划分上,需合理划分政府、企业与民众的权利义务,实现责任分担。因此,立法应以平衡发展,均衡各方利益,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目的。

1.2明确立法模式

静脉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的法律规范。德、日关于静脉产业的立法均未采用法典式的立法方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日本法案—条例—指南式的立法模式较为适宜我国实际。采用基本法—单行法—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模式,以循环经济法为基本法,制定根据不同产业门类特点的单行法,各地方针对自身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颁布地方性法规。通过系统层级立法,保障相关法规的可操作性。同时注意不同层次法律之间的协调统一。

(二)完善产业政策

现阶段我国关于静脉产业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较少。但仅以现行政策看,就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免征增值税这一项政策就已经对静脉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现阶段主要任务应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静脉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建立产业良性发展机制。

2.1结合投资体制改革,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对企业购置再生资源设备、进行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给予适当明确的补助;对再生资源产品销售给予税收减免;对再生资源企业给予银行信贷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2.2调整有利于促进静脉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静脉产业示范园,示范企业。对相关园区、企业按照再生利用成果给予污染控制补贴。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技术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对企业新购置的再生资源设备,尝试实行在一定额度内以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收入的政策;对静脉产业企业尝试实行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等。

2.3有条件的地方尝试建立废弃物专项基金

组成专家委员会,设定评价指标,对静脉产业相关企业、项目、技术进行评估,按评估等级对企业、项目、技术采用直接投资、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财政手段进行补助。

(三)明确发展战略

构建完整的静脉产业发展制度体系,需要明确静脉产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战略层面制定与静脉产业发展相关的规划,引导静脉产业良性发展。

3.1明确静脉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各级政府需将大力发展静脉产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为静脉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与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