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本市场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保险投资、资本市场、外在动因
一保险投资及其发展动因
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在组织经济补偿和给付过程中,将积聚的闲散资金合理运用,使资金增值的活动。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由资本金和保费收入构成,其中可用于保险投资的基本上是资本金、准备金〔按比例从保费收入计提〕和承保盈余三部分。由于保费收支所存在的时间差和数量差,使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暂时闲置资金,为保险资金投资创造了可能;保险公司的生存发展及自身职能的履行,使保险资金投资成为必然。
(一)保险投资发展的内在动因
1.保险投资可以减少保险市场因竞争加剧,而导致保险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程度。
保险公司的业务大致分为两部分:承保、投资。从发达国家成熟保险业的情况看,承保利润为基本持平或亏损,主要作用是吸纳资金;而投资利润决定了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在1975~1992年间,除日本和德国以外,其余几国平均承保利润均为负数,保险公司主要利润来自投资收益。如表1:
表11975~1992西方六国承保盈亏率和投资收益率平均水平一览表
单位:%
项目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士
承保盈亏率
(盈亏/保费)-8.2
0.33
0.51
-11.62
-8.72
-8.48
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保费)14.448.488.7213.0113.2911.55
资料来源:《证券时报》1999年10月29日
2.保险投资可以加快保险资金积累,提高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由资本金和公积金构成。保险投资获得的利润,一方面可以按比例计提公积金,成为保险公积金积累的间接源泉,提高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做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在保险公司认许资产和负债之差不满足保监会要求的数额时,保险投资利润的一定余额可以转为扩充资本金,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壮大提供了资金准备。
3.有效的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可以降低保险费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现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下过高的费率,无疑会影响投保人的投保积极性。通过保险投资活动,可以增强保险企业的赢利能力,为降低保险费率提供物质条件。这样既能发展壮大保险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提高其收益,也能降低保费,提高保险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保险投资发展的外在动因——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各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以及股票发行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使保险投资有了更多可选择的客体;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占有率也稳步上升,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不仅了扩大的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还降低了资本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
二、我国保险投资现存的问题
我国保险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保持了平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保险业资产总额为9122.84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739亿元,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隐忧亦存。投资收益率下降是保险投资中最突出的问题。
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表现:
第一,保险可用资金的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的矛盾突出。
从国际保险市场看,保险投资采用了多种保险投资方式,具体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不动产投资等。安全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使得不同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投资方式,按照收益性、流动性的要求和原则对基金进行投资组合。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金融债,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同业拆借和保监会同意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虽然保险基金能进入国债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但受到交易品种、交易额、交易环节及市场本身发展程度的制约,难以进行现券交易,缺乏流动性,也制约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
第二,保险资金利用率低且主要用于银行存款,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发达国家,保险投资率一般位于80%以上,寿险的投资率可达到97%。以美国为例(见表2),而我国保险投资还不到50%,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限于银行存款,资金投资运用率很低,结构单一(见表3)。
表2.1993-1997年美国寿险公司资产分布状况
单位:%
年份债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贷款不动产其他资产
199360.620.939.713.712.54.22.96.1
199461.120.440.714.511.14.42.86.2
199559.619.140.517.39.94.52.46.2
199658.917.641.319.59.14.42.25.9
199756.915.841.123.28.14.11.86.6
资料来源:lifeinsurancefactbook1998,P108-109
表3.1999-2003年中国保险公司资产分布状况
单位:%
年份银行存款投资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其他投资
199951.049.037.00.811.2
200048.651.337.75.38.3
200153.047.021.85.719.5
200254.745.320.05.619.7
200352.143.816.05.322.5
资料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经整理得到
1.从表2中可以看出,1993-1997年这5年间,美国寿险公司的投资中,证券投资所占比重达70%。其中,政府债券在投资比例中呈减少趋势,股票和公司债券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抵押贷款比例下降,保单贷款和不动产保持稳定。1997年,资产结构比重依次为:公司债券、股票、政府债券、抵押贷款、保单贷款和不动产。
2.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保险投资所占比重不到50%。在保险投资中,国债投资的比重较大,在投资比例中呈逐年减少趋势;证券投资基金比重较小,基本保持稳定,其他形式的投资在逐渐增加。
3.两表对比分析可见,美国寿险公司以证券投资为主;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仍以银行存款为主,占其资金运用的一半以上。这种保险投资结构使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与国外产生很大差距:美国、英国等西方保险公司1975—1992年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在8%—12%之间;而2002年我国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仅为2.97%,投资收益率很低。
由于资金无法充分利用,巨大的资金余额正处于低效益的空转状态。同时,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比例过大,证券投资基金的比重过小的投资结构,也不利于保险资金分散投资风险和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
第三,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严重不匹配。
资产与负债的匹配一般是指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包括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匹配、预期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不匹配等。资产匹配的最基本要求是构造一种资产结构,保证在任何时候资产的现金流入与负债的现金流出相对应。如果这种对应不能实现,就会产生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的风险,导致保单偿付发生困难或资产预期收益受到影响。
寿险资金一般具有保险期限长、安全性高等特点,因而在我国现今这部分资金比较适于投资长期储蓄、国债、房地产等。财险资金期限相对较短,流动性要求较强,比较适于同业拆借、股票投资等流动性强、收益高的投资品种。目前,由于我国比较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使得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第四,保险公司资金受到银行利率影响,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
由于我国保险投资中利率产品的比例过大,利率变化对保险投资收益影响很大。尤其是近几年来,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银行存款利率,使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高于存款利率。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88%,而保险资金平均成本高达6.5%,保险资金大量存于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利差损。这使得我国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三、充分利用外在动因,使保险投资与资本市场互动结合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保险投资,从各国保险业的投资结构来看,证券投资在保险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资本市场成为保险投资的重要场所,保险投资也成为联系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
(一)我国已从宏观层面把资本市场作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领域
保险投资的渠道狭窄,限制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也影响了保险投资的收益率。从各国保险监管机构对资金运用渠道的规定来看,一般对保险资金入市的限制比较宽松。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践看,我国也正在开始把资本市场作为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领域。1999年10月,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间接入市。根据当前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模,确定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规模为5%。新《保险法》将原法第104条第三款,修改为第105条第三款“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公司以外的企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留下了空间。2004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表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方向和趋势已非常明确。
(二)资本市场提供多种信用形式,为保险投资结构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而资本市场上多种投资工具的选择,使保险投资可用空间增大。保险投资在资本市场上可选择不同期限、不同性质、不同风险和收益的证券组合。既能满足不同性质和期限保险资金的需要,达到资产负债匹配;又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形成一个合理的投资结构,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三)保险投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保险业务的特性使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长期稳定的投资基金,成为资本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业通过吸收长期性的储蓄资金,并按照资产匹配的原理直接投资与资本市场,实行集中使用,专家管理,组合投资,可以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即增加了资本市场资金供给,又刺激了资本市场筹资主体的资金需求,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
保险公司通过承购、包销、购买参与一级市场的发行和做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二级市场的流通,以其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经常性的调整投资资产组合,实现受益最大化。这不仅有利于稳定资本市场,削弱投资者操纵市场的能力,降低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且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市场主体的发育成熟和市场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资本市场发展和保险投资收益提高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总之,中国保险业要发展,不仅要发挥好保险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还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好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把保险资金运用与保险业务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大保险业参与资本市场的力度。资本市场要利用保险投资的有利条件,盘活资金,产生效益。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最终达到保险业与资本市场“双赢”的目的。
参考书目:
《新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开放与投资安全》作者:张洪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年6月第1版
《现代保险企业管理》作者:董昭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关键词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两市场间以及两市场内部均存在发展不均衡。首先,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看,由于采取了“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的政策取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规模、市场主体、市场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相比之下,货币市场的发展则大大落后。其次,从货币市场自身的发展看,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各子市场的发展也缺乏均衡性,表现为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较为迅速,而票据市场、短期国债市场与其他市场相对缓慢。以短期国债市场的发展为例,虽然目前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已由1997年的7.5%上升到了2002年的18.9%,但是基本都是中长期的,1997年以来发行的25 711亿国债中只有200亿是2000年发行的1年期短期国债,所占比例不到1%,而发达国家短期国债占全部国债的比重一般为40%~50%。第三,从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来看,存在着“强股市、弱债市,强国债、弱企业债”的结构性非均衡。一方面,债券市场的发展慢于股票市场,如2002年末我国股票总市值为37 52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6%;国债(包括凭证式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未到期余额为34 91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4.1%,而该比值在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为106%,在亚洲市场经济国家为86%。另一方面,债券市场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非均衡性,企业债券在整个债券市场中所占的规模一直很小。
2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非均衡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2.1 货币市场发展非均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货币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短期融资功能以外,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功能。由于货币市场是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具有敏感性高,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利率变动的特点,因此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场所。但是,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十分滞后,且各子市场发展不均衡,使其作为政策市场的功能远未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首先,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冲击力强且能否发生作用还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居民等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一般认为不适合作为一种调节手段经常使用。其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和再贴现条件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行为,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然而,再贴现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完善而发达的票据市场。虽然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央行改革了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并连续下调再贴现利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票据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票据市场业务量小、票据市场工具单一等问题,同时由于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商业票据使用不广泛、再贴现始终未能形成规模,中央银行难以利用再贴现政策发挥对货币进行调控的作用。第三,中央银行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应主要是在国债市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上,但如前所说,我国国债品种不多且短期国债数量较少、公开市场业务缺乏载体,同时持有大量国债的商业银行将国债视为低风险、高效益的优质资产,不愿出售,市场交易不旺,使中央银行难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基础货币的供给;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较少、市场规模偏小、市场发展滞后的状况也使得外币公开市场操作难以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2.2 资本市场发展非均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影响了传统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导致货币政策的影响对象多样化和实施过程复杂化,使现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效力减退,并因此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又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资本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已经成为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
但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均衡,使得资本市场传导货币政策受到了各种制约。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相对较快,但在股票市场存在的上市公司素质不佳、发行过程中的过度包装甚至欺诈行为、市场参与主体缺乏机构投资者、股市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使股票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从而使证券价格的变化影响银行、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而影响投资、消费决策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资产负债表效应”难以实现。目前股市所产生的通过“财富效应”刺激需求的功能也十分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2.3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不高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双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两种机制各自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而且受制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资金只有在两个市场间自由流动,使两个市场保持高度的一体化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同质性客观上要求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必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与渗透,而人为地分割两个市场只能导致市场价格机制及资源配置机制低效率甚至失灵。由于我国自1993年金融体制改革后一直采取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因此自1997年6月商业银行从证券交易所退出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建立以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情况严重,资金在两市场间流动手段受到严格管制。由此造成了市场间的资金流动困难,从而使两个市场形成的利率及收益率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无法准确、迅速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也无法形成基准的利率以及以之为基础的有机相连的利率结构,货币政策效果不佳。
3 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发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3.1 大力发展货币市场
进一步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市场主体的培育,完善同业拆借市场结构,使其逐步发展为存款机构之间调节短期头寸的主要场所。大力发展票据市场,从引导和规范我国商业信用入手,培育和发展规范化的商业票据市场,为扩大中央银行再贴现业务创造市场运作条件。增加短期国债品种,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载体。加快培育完善的短期国债和外汇市场。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开放,外国资本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汇率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和货币供应的影响增大,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替代资产经过金融创新后也将充实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中,因此公开市场业务会逐步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其运用的市场也需要相应的建设。此外,还要加快货币市场各个子市场间的融合,最终建成集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国债市场于一体的统一的货币市场。
3.2 调整资本市场结构
在培养优质股票市场主体,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的同时,还要加强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设,改变目前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一方面应取消企业债券额度管理,放宽对企业债券的期限、种类、利率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要丰富债券种类,增加企业债券类型。在进一步实现资本市场的融资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改变目前上市企业以传统产业和国有企业为主且不能市场淘汰的状况,保证不同的市场主体能享有同等的待遇,使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更富有效率的产业中,从而提高资本市场运营效率。
3.3 开辟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渠道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存在必然联系,是资金流动性的一种客观规律。为了增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联性,使中央银行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协调运作,从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需要有条件地使银行与证券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资金互相融通,适时建立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合规渠道。目前,我国银行资金主要通过股票抵押贷款等渠道少量进入资本市场,即使这样,由于理论上存在误区和认识上的不足,也没有真正做到两个市场的对接。因此,目前首先应该着眼于现有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将资本市场纳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其次,进一步扩大券商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数量,完善股票质押贷款办法,允许券商进入银行间的国债回购市场;再次,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开展个人质押贷款。
3.4 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
首先,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关注以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稳定。应适应新形势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增大如服务产品、信息产品、房地产产品等在价格指数中所占的比重,并适度考虑资产价格水平。其次,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提高利率变化对金融资产价格的传导效应,央行也应适时把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利率具有稳定性、可测性、可控性和即时性等一系列特征,作为资金价格,能够通过资金供求双方不断变化的交易及时地反映出来,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较好的操作目标。随着经济的市场化、货币化及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利率、汇率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将加强,因此,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利率弹性的增大,中央银行适时地把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
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东北财经大学课题组. 货币市场与货币政
策[J]. 财经问题研究,2001(7)
3 齐晓安,赵春晓. 入世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
要研究投资银行,首先必须先了解一下资本市场,因为投资银行是伴随资本市场的产生而产生发展的,没有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就不会又投资银行业今天的辉煌。反过来理解,如果没有广大投资银行家在资本市场上的精彩表演,国际资本市场也不会象今天这样耀眼。
1.1资本市场的概念与分类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货币市场相对应的概念,资本市场着眼于从长期限上对融资活动进行划分,它通常指的是由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是提供一种有效地将资金从储蓄者(同时又是证券持有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即企业或政府部门,它们同时又是证券发行者)手中的市场机制。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的交易几乎已经覆盖了全部金融市场。
我们可以将资本市场进行分类。从宏观上来分,资本市场可以分为储蓄市场、证券市场(又可分为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长期信贷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债券市场、其他金融衍生品种市场等。其中证券市场与债券市场又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核心。
1.2资本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1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行使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资源配置。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一般由四个部门组成,即企业、政府、家庭和国外部门。家庭部门一般来说是收支盈余部门,企业和政府一般是收支差额部门。盈余部门一般要将其剩余资金进行储蓄,而收支差额部门要对盈余部门举债,收支盈余部门将其剩余资金转移到收支差额部门之中去(雷蒙得·W·戈德史密斯,1994)。在现代社会中,要完成这种转化,曾经有过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即由计划经济性质决定的中央计划配置方式和由市场经济决定的资本市场配置方式。在发达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的主要配置形式,并且实践证明效率是比较高的。
1.2.2资本市场还起到资本资产风险定价的功能
资本资产风险定价功能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资本市场也正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来指导增量资本资源的积累与存量资本资源的调整。风险定价具体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这正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问题。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2.3资本市场还为资本资产的流动提供服务
资本市场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提供资本资产的流动。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这种出售的可能性或便利性,称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流动性越高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就越高。流动性的高低,往往成为检验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1.3资本市场的主体
资本市场的主体通常被称为市场参与者,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发行和购买金融工具的市场参与者一般包括居民家庭、企业、中央政府及其、地方政府以及境外投资者.境外投资者一般包括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发展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外国公司以及境外个人投资者。
参与资本市场的服务企业分为金融中介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其中金融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的所有参与者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一般主要提供以下传统金融服务:
1.金融中介功能。发行各种金融工具;
2.客户进行金融资产的交易;
3.自身进行金融资产交易,为其客户设计新类型的金融资产并将其销售给其他资本参与者;
4.投资咨询服务;
5.资产管理服务。
1.4中国的资本市场
1.4.1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资本市场形成经历了不太长的时间,作为其标志的中国证券市场是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开始的。后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证券交易体系开始走向规范。1992年,成立了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委员会,相继颁布了一批证券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至此,中国资本市场才初具框架。
中国的证券市场体系经过了10年的风雨,在这10年中,中国的资本市场迅猛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和开放起到的关键的作用。从证券市场来看,1991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仅有上市公司14家,市价总值109.19亿元。而到了2000年12月,投资者开户数目已经达到5800多万户,境内上市公司有1200多家,累计筹集资金将近5000亿元。另外,中国证券市场股票市值已达到4.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991年的0.5%上升到51%。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亚洲甚至世界新兴市场中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1.4.2中国资本市场的不足
与国际上先期工业化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相比较,中国现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与问题。简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本市场总量规模偏小,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大约1/10,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国家的银行偿贷间接融资与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大约为1:1。
另外,资本市场内在结构不尽合理。例如,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大部分市值是被不能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而占据,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大约为50%、30%、20%。流动性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大量的非流通股的存在,大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流动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第三,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运行秩序不很规范。由于法律环境、制度、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证券市场发展一直处于不很规范的状态,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缺陷导致了诸如虚假财务报表,虚假上市、基金黑幕、大户操纵股价等一系列违规现象出现;由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只注重筹资而淡化经营、出现了一批垃圾股。由于市场的退出机制不完善,致使市场投机气氛强烈,市场价格严重背离公司股票价值的情况比比皆是。
虽然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以上缺陷,但是这些问题总的来讲是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其他国家在发展初期或多或少都曾经出现过这些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发展中的资本市场,是新兴的资本市场,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充满着活力和生机。
二投资银行理论概述
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当中,投资银行应当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可以这样讲,没有投资银行的努力和创新就没有国际资本市场今日的繁荣。
2.1投资银行的定义
投资银行这个名字其实名不副实,它主要从事同证券相关的业务但并不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美国著名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根据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趋势曾经对投资银行下过如下四个定义:
(1)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银行,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这是对投资银行的最广义的定义,它不仅包括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甚至还包括保险公司和不动产公司。
(2)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这是对投资银行的第二广义的定义。因此,证券包销、公司资本金筹措、兼并与收购,咨询服务、基金管理、风险投资及证券私募发行等都应当属于投资银行业务。而不动产经纪、保险、抵押等则不属于投资银行业务。
(3)更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义仅包括某些资本市场业务,例如证券包销,兼并收购等,另外的资本市场业务,例如基金管理、风险投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工具的创新等则应该排除在外。
(4)最狭义也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的定义仅把在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募集资本和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当作是投资银行。这一定义排除了当前世界各国投资银行所现实经营着的许多业务,因而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国际投资银行界普遍认为,以上第二个观点最符合美国和现代世界投资银行的现实状况,目前是投资银行的最佳定义。
2.2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简史
在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历史当中,英国和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历程是最具特点的,其他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参照和模仿了它们模式,以下是欧美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简单回顾。
2.2.1欧洲商人银行的发展
投资银行萌芽于欧洲,其雏形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早在商业银行发展以前,一些欧洲商人就开始为他们自身和其他商人的短期债务进行融资,这一般是通过承兑贸易商人们的汇票对贸易商进行资金融通。由于这些金融业务是由商人提供的,因而这类银行就被称为商人银行。
欧洲的工业革命,扩大了商人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帮助公司筹集股本金,进行资产管理,协助公司融资,以及投资顾问等。20世纪以后,商人银行业务中的证券承销、证券自营、债券交易等业务的比重有所增大,而商人银行积极参与证券市场业务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欧洲的商人银行业务中,英国是最发达的,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另外德国、瑞士等国的商人银行也比较发达。
2.2.2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并不很长,但其发展的速度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投资银行在全球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研究全球的投资银行业,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美国的投资银行,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始于19世纪,但它真正连贯的历史应当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开始。
(1)《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以前的投资银行。
1929年以前,美国政府规定发行新证券的公司必须有中介人,而银行不能直接从事证券发行与承销,这种业务只能通过银行控股的证券业附属机构来进行。这一时期,所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都从事证券(主要是公司债券)业务,这一阶段投资银行的最大特点就是混业经营,投资银行大多由商业银行所控制。由于混业经营,商业银行频频涉足于证券市场、参与证券投机,当时证券市场出现了大量违法行为例如:虚售(WashSales)、垄断(Corners)、大进大出(Churning)、联手操纵(Pools)等。这一切都为1929---1933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埋下了祸根。
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危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下跌了82.5%,从892亿美元下跌到156亿美元。美国的银行界也受到了巨大冲击,1930-1933年美国共有7763家银行倒闭。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被用法律条文加以规范,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始分业经营。许多大银行将两种业务分离开来,成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例如,摩根银行便分裂为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和J.P摩根。有些银行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经营方向。例如,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成为专门的商业银行,而所罗门兄弟公司(SolomonBrother)、美里尔·林奇(MerrillLynch)和高盛(Gold-manSachs)等则选择了投资银行业务。
(2)70年资银行业务的拓宽。
在《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颁布以后,美国的投资银行业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到1975年,美国政府取消了固定佣金制,各投资银行为竞争需要纷纷向客户提供佣金低廉的经纪人服务,并且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利率期货与期权交易。这些交易工具为投资银行抵御市场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投资银行掌握了回避市场风险的新工具后,将其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如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这种业务使得抵押保证证券市场迅速崛起。
(3)80年代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发展
80年代美国为了放松对市场和机构的管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如1980年颁布的《存款机构放松管制机构法》以及1989年颁布的《金融机构重组、复兴和强化法》,1983年实施了"证券交易委员会415条款"(SECRule415),这些对投资银行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美国投资银行业在80--9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生了大量金融创新产品。8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结束后,美国的利率开始从历史最高水平回落,大量的新发行股票与债券充斥市场,出现了不够投资级的垃圾债券(JunkBond)。大量垃圾债券的发行给投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并影响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历程。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尤其是到了90年代,国际上投资银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是国际型大型投资银行机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银行重组大量出现、高科技发展带来投资银行业务的革命、创新业务大量涌现等等。
2.3投资银行的内部环境
2.3.1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
从组织形态上来看,国际投资银行一般由两种形态:一种是合伙人制;另一种是股份公司制。其中绝大多数国际投资银行采用的是后者。
投资银行的合伙人制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承兑贸易商号。这些家族经营的企业一代一代的继承,慢慢的由开始的独资性质变为数个继承人按份共有,成为合伙企业形式。早期的投资银行都采用了合伙人制。在世界上,比利时、丹麦等国的投资银行仅限于合伙人制,德国、荷兰的法律虽允许股份制,但其投资银行也只采用合伙人制。在美国的六大投资银行中,只有高盛仍采用合伙人制。到现在高盛已经有将近200个合伙人。
19世纪50年代,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公司立法开始兴起,到20世纪50年代趋于完善。投资银行以合伙人制向股份公司制组织形态过度。现代国际投资银行普遍采用股份制。美林于1971年完成了全部改制过程,1986年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也由合伙人制改为股份制。在新加坡、巴西等国现在只允许投资银行采用股份只形态,合伙制则被禁止。
2.3.2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各国对两者的处理也各不相同。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是分业经营模式,而德国则采用混业经营模式。
1933年通过的《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在法律上确定了美国分业经营的基本模式。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实行分业管理。保证了美国金融与经济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持续发展。二战后,美国将其经济与金融体制移植到了日本,1948年日本《证券交易法》规定银行和信托机构不得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类业务应该由证券公司从事,日本的证券公司其实就是专业投资银行。由于美国投资银行业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许多国家在制定投资银行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上都沿用了美国模式。
混业经营在欧洲国家是比较多的,除德国以外,瑞士、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都采用了混业经营模式,又称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BankingSystem)。混业经营使得银行能够便利地进入各种金融市场,在这一点上混业有着分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混业经营的风险较大,需要更加健全的银行体制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的支持。
2.4投资银行业务
2.4.1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
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就是投资银行协助企业、公司和个人客户筹集资金,并且帮助客户交易证券。
(1).证券承销业务
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原始的业务之一,最早的投资银行的业务收益主要就来自与证券的承销。在承销的过程中,投资银行起了极为关键的媒介作用。投资银行承销的证券范围很广,它不仅承销本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政府部门所发行的债券,各种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和股票,外国政府与外国公司发行的证券,甚至还承销国际金融机构,例如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等发行的证券。证券的承销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种.投资银行承销证券由四种方式:(1)包销。(2)投标方式。(3)尽力推销。(4)赞助推销。投资银行的承销收益主要来自差价或叫毛利差额(Grossspreed)和佣金(Commission)。
(2).证券交易
投资银行参与二级市场证券交易主要有三个原因,同样,他们在二级市场扮演着做市商、经纪商、交易商的角色:
第一,在完成证券承销以后,投资银行有义务为该证券创造一个流动性较强的二级市场,以保持该种证券的流动性和价格稳定。一般在证券上市以后,承销商总是尽量使其市价稳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就是投资银行在二级市场上的做市商业务。
另外,投资银行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指令,促成客户所希望的交易,并据此收取一定的佣金,这就是投资银行的经纪收入。
第三,投资银行本身拥有大量的资产,并接受客户委托管理着大量的资产,只有通过选择、买入和管理证券组合,投资银行才能获得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另外,投资银行还在二级市场进行风险套利、无风险套利等业务活动。
(3).兼并收购业务
投资银行所支持的收购兼并活动,在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上都是最富有戏剧性,最引人入胜的。投资银行在收购和兼并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它不仅为猎手公司服务,也在为猎物公司服务:
首先,投资银行替猎手公司服务。替其物色收购对象,并加以分析。并且提出收购建议.提出令猎物公司的董事或大股东满意的收购条款和一个令人信服的收购财务计划,帮助猎手公司进行财务安排,以促成交易的完成。
投资银行同样也为猎物公司服务:判断猎手公司的收购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如果对方是敌意收购,则与猎物公司制定出防范被收购的策略,如果判断对方是非敌意收购,那么投资银行便以猎物公司的立场向猎手公司提出收购建议,并向猎物公司提出收购建议是否公平与合理及应否接纳对方建议的意见。
2.4.2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与延伸业务
随着投资银行竞争的逐渐加大,仅靠传统业务已经很难维持投资银行迅猛发展的需要,投资银行作为最活跃的金融部门,从70年代以来不断开拓创新业务,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既活跃了资本市场,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也为自己赚了巨额收益。
(1).财务顾问
财务顾问就是投资银行作为客户的金融顾问或经营管理顾问提供咨询,策划或运作,一般可分为三类:其一是按照公司、个人或政府的要求,对某个行业、某种产品、某种证券或某个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较为全面的、长期的决策参考资料。其二是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发生突变,使某些公司、企业遇到困难时,投资银行往往主动地或被邀请向有关公司、企业出谋划策,提出应变措施,诸如重新制定发展战略、重建财务制度、出售转让子公司等,化解这些公司、企业在突变事件中带来的压力与困难。其三是在公司兼并和收购的过程中,投资银行作为,帮助咨询,策划直到参与实际运作。从目前情况看,投资银行在第三类业务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以项目的财产权益作借款保证责任的一种融资方式.从理论上讲,项目融资的贷款方主要看融资项目有无偿债能力,评估和保证的范围以项目为限。因此,一旦贷款发生风险,贷款方只能以项目的财产或收益作为追索的对象,不涉及其他财产和收益即要求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的股东或第三方(包括供应商、项目产品的购买者、政府机构等)做出某种保证或承诺,但这种保证和承诺仅仅停留在投资者将不会放弃投资项目,承诺某种支持或保证项目的收益的层次上。贷款方并不要求借款人提供金融机构提供的还款保证,更无须出具政府担保。借款方将项目资产和收益均抵押给贷款方。
由于项目融资无金融机构担保,也无政府担保,全靠项目投资者的信用和项目本身的前景,这样,仅从市场角度看起来不错的项目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投资银行的介入将有利于增加项目的可靠性,有利于争取到信用级别较高的投资者参加。运用项目融资的方式要订立一套严谨的合同来转移和分散风险,投资银行有各种专业人才,通晓项目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惯例,能够尽力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使合同得以顺利执行。投资银行还可以运用自己的各种渠道,为项目寻找合适的贷款人,也能为贷款方找到好项目。
(3).基金管理
投资基金是一种由众多不确定的投资者将不同的出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操作,所得收益由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的投资工具。投资基金实行的是一种集合投资制度,集资的主要方式是向投资者发行股票或受益券,从而将分散的小额资金汇集为一较大的基金,然后加以投资运作。投资基金是一种复杂的投资制度。它强调分权,制衡。由于认购和赎回机制不同,投资基金分为封闭式与开放式两大类。投资基金是发达国家投资者常用的投资方式,投资银行作为发起人或基金经理人活跃在此领域。
(4).资产证券化
1970年由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担保发行的第一批公开交易的住宅抵押贷款债券可视为资产证券化的先驱。进入90年代以后,资产证券化开始从美国向世界扩张,从国内资金市场向国际资金市场延伸,由在岸市场向离岸市场扩展。所谓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与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筹资步同的新型融资方式。传统的证券融资方式是企业以自身产权为清偿基础,企业对债券本息及股票权益的偿付以公司全部法定财产为界。资产证券化虽然也采取证券的形式,但证券的发行依据不是公司全部法定财产而是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一部分资产,证券权益的偿还不是以公司财产为基础,而是仅以被证券化的资产为限。资产证券的购买者与持有人在证券到期时可获得本金和利息的偿付,证券偿付资金来源于担保资产所创造的现金流量。如果担保资产违约拒付,资产证券的清偿也仅限于被证券化资产的数额,而金融资产的发起人或购买者无超过该资产限额的清偿义务。
(5).证券网上交易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线经纪和网上交易给传统的证券市场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证券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有报告预测网上证券交易商的资产从1999到2003年将增长7倍以上,从4150亿美元到30000亿美元。许多大型国际投资银行纷纷进入证券网上交易领域,并且出现了专门经营网上交易的经纪商。
(6)风险投资(创业投资)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是由职业投资人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风险投资是由专业投资机构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筛选,向有潜在发展前景的新创或市值被低估的公司、项目、产品注入资本,并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增加风险资本的附加值。
风险投资公司曾为诸如微软、英特尔、康柏、戴尔、思科、太阳系统、联邦速递等公司提供了最初启动资本,这些公司都已在各自的行业中成为领先者。虽然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只有20年的时间,但国外的投资银行已经把它培育成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因为创业投资的大力帮助,全球的高科技产业以迅猛的速度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
以上简单介绍了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和部分的创新业务,其实在现代国际资本市场当中,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已经是日新月异,新的业务品种在不断的涌现,创新业务已经成为投资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2.2.5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
【关键词】新兴市场 市场预期 资本流动
一、市场预期的内涵
资本市场预期的内涵归根结底就是由于未来风险以及信息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投资者的博弈行为。预期行为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与客观经济现实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资本市场上,风险、不确定性处处存在,投资者面临着各种可能结果,因此通过时时调整自己的预期来与现实相符,正是由于风险以及不确定性的存在才导致了投资者的预期行为。投资者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后,由于策略的偏差或者市场风险以及不确性的存在,其他投资者的行为会与自己不同,由此加深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这时投资者会根据相关的其它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来判断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并不断地调整修正自己的预期,据此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因此,预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根据风险、不确定性不断进行博弈的过程。
二、新兴市场的概念
新兴市场(Emerged Markets),是一个相对概念,新兴市场是指国内金融市场尚不完善但已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体。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6)载文中提到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有32个。近20年来,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则快速增长,在1988—1997和1998—2007这两个十年期间,世界实际GDP年的增长率分别为3.4%和4.1%,而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则分别为4.1%和5.9%,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金融经济危机也频频爆发,因此研究新兴市场的市场预期与资本流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新兴市场预期因素下的国际资本流动特征
(一)金融危机下资本流动规模的下降
在2007年爆发的由发达国家引致全球的金融危机下,市场资本投资者普遍对未来成悲观态度,2008年发达经济体FDI流入下降29%至9623亿美元,流出下降17%至15070亿美元,特别是在2008年9月份以后,FDI加速下跌。2009年发达经济体FDI流入继续大幅下降至5655亿美元,降幅高达41%。发展中和新型经济体FDI流入在2008年上升至历史新高,总体增幅达35%,其各自份额分别从2007年的27%和5%上升至37%和7%。2008年后期,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的FDI流入即开始下降,2009年降幅更达39%。
(二)金融危机后的资本回流
金融危机后期,国际资本流动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直接投资占国际资本净流动的比重从80%以上逐步下降到50%左右,在一些新型的亚洲经济体的资本流入构成中,FDI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其他投资和证券组合投资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中长期及短期国际资本也重新由发达国家流向新兴经济体。一些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大幅降息,利率一直保持低位,美国更是将利率保持在零附近,相比之下,新兴经济体利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在此背景下,套利资金近期纷纷涌向新兴经济体,2009年亚洲资本净流入350亿美元,2010年亚洲资本净流入将高于2009年。
促使国际资本涌入新兴经济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投资平台,由于西方主要国家利率接近于零,跨境逐利资本流向股市、房地产市场,而新兴经济体由于不断进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资产价格持续上涨,这从各个新兴经济体的房价中可略窥一二。据报告显示,在2001至2011年间,新兴市场国家的房价涨幅最高,印度涨幅高达284%,中国内地为47%。所以有资产升值预期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便成为过剩流动性的流入地。而且,近年来新兴经济体逐步放松了对其资本账户的管制,也由此导致了资本的大量流入。资本管制与国际资本流动具有负相关的关系,而资本自由化则与其成正相关的关系。这样对资本账户的放松管制就为资本流入这些国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第三,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决定了资本的供求状况不同。如果一国未来发展趋势良好、对资本需求缺口较大、国内经济政治环境稳定、国际上对其信用评级较高,那么就会有大量的资本流入该国。但归根结底是资本投资者对于新兴经济体持有乐观的预期,即资本有升值的趋势,资本市场的预期因素影响着投资者的行为。
(三)新兴市场私人资本流入复苏但不强劲
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对新兴市场良好前景的预期均促使私人资本更多地流向了新兴市场。尽管如此,新兴市场私人资本流入的复苏势头并不强劲。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2010年4月的估计,2009年新兴市场私人资本净流入规模为5308亿美元,预计2010年和2011年这一规模将达到7090亿美元和7460亿美元,均低于其在2010年1月的预测值(该数据分别为7220亿美元和7980亿美元),其中,亚洲新兴市场是私人资本净流入规模最大的地区。与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和2011年,该地区私人资本净流入规模将持续下降,低于2009年的水平。从私人资本流入的构成来看,其中国际直接投资仍未复苏。根据IIF的估计,2009年新兴市场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规模仅3467亿美元,同比2008年下降31.4%,其中跨境并购交易为377亿美元,同比2008年下降64%。2010年和2011年,新兴市场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规模虽然将分别上升至4350亿美元和4703亿美元,但仍无法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所以危机期间,在全球直接投资规模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尽管新兴市场所获得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在全球的比重可能上升,但其绝对量却在下降。
参考文献
[1] 汪巍.国际游资致使新兴经济体资产泡沫风险加大[J].中国经济时报, 2010(10).
要研究投资银行,首先必须先了解一下资本市场,因为投资银行是伴随资本市场的产生而产生发展的,没有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就不会又投资银行业今天的辉煌。反过来理解,如果没有广大投资银行家在资本市场上的精彩表演,国际资本市场也不会象今天这样耀眼。
1.1资本市场的概念与分类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货币市场相对应的概念,资本市场着眼于从长期限上对融资活动进行划分,它通常指的是由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是提供一种有效地将资金从储蓄者(同时又是证券持有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即企业或政府部门,它们同时又是证券发行者)手中的市场机制。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的交易几乎已经覆盖了全部金融市场。
我们可以将资本市场进行分类。从宏观上来分,资本市场可以分为储蓄市场、证券市场(又可分为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长期信贷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债券市场、其他金融衍生品种市场等。其中证券市场与债券市场又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核心。
1.2资本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1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行使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资源配置。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一般由四个部门组成,即企业、政府、家庭和国外部门。家庭部门一般来说是收支盈余部门,企业和政府一般是收支差额部门。盈余部门一般要将其剩余资金进行储蓄,而收支差额部门要对盈余部门举债,收支盈余部门将其剩余资金转移到收支差额部门之中去(雷蒙得·W·戈德史密斯,1994)。在现代社会中,要完成这种转化,曾经有过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即由计划经济性质决定的中央计划配置方式和由市场经济决定的资本市场配置方式。在发达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的主要配置形式,并且实践证明效率是比较高的。
1.2.2资本市场还起到资本资产风险定价的功能
资本资产风险定价功能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资本市场也正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来指导增量资本资源的积累与存量资本资源的调整。风险定价具体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这正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问题。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2.3资本市场还为资本资产的流动提供服务
资本市场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提供资本资产的流动。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这种出售的可能性或便利性,称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流动性越高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就越高。流动性的高低,往往成为检验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1.3资本市场的主体
资本市场的主体通常被称为市场参与者,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发行和购买金融工具的市场参与者一般包括居民家庭、企业、中央政府及其、地方政府以及境外投资者.境外投资者一般包括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发展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外国公司以及境外个人投资者。
参与资本市场的服务企业分为金融中介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其中金融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的所有参与者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一般主要提供以下传统金融服务:
1.金融中介功能。发行各种金融工具;
2.客户进行金融资产的交易;
3.自身进行金融资产交易,为其客户设计新类型的金融资产并将其销售给其他资本参与者;
4.投资咨询服务;
5.资产管理服务。
1.4中国的资本市场
1.4.1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资本市场形成经历了不太长的时间,作为其标志的中国证券市场是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开始的。后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证券交易体系开始走向规范。1992年,成立了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委员会,相继颁布了一批证券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至此,中国资本市场才初具框架。
中国的证券市场体系经过了10年的风雨,在这10年中,中国的资本市场迅猛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和开放起到的关键的作用。从证券市场来看,1991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仅有上市公司14家,市价总值109.19亿元。而到了2000年12月,投资者开户数目已经达到5800多万户,境内上市公司有1200多家,累计筹集资金将近5000亿元。另外,中国证券市场股票市值已达到4.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991年的0.5%上升到51%。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亚洲甚至世界新兴市场中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1.4.2中国资本市场的不足
与国际上先期工业化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相比较,中国现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与问题。简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本市场总量规模偏小,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大约1/10,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国家的银行偿贷间接融资与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大约为1:1。
另外,资本市场内在结构不尽合理。例如,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大部分市值是被不能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而占据,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大约为50%、30%、20%。流动性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大量的非流通股的存在,大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流动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第三,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运行秩序不很规范。由于法律环境、制度、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证券市场发展一直处于不很规范的状态,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缺陷导致了诸如虚假财务报表,虚假上市、基金黑幕、大户操纵股价等一系列违规现象出现;由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只注重筹资而淡化经营、出现了一批垃圾股。由于市场的退出机制不完善,致使市场投机气氛强烈,市场价格严重背离公司股票价值的情况比比皆是。
虽然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以上缺陷,但是这些问题总的来讲是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其他国家在发展初期或多或少都曾经出现过这些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发展中的资本市场,是新兴的资本市场,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充满着活力和生机。
二投资银行理论概述
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当中,投资银行应当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可以这样讲,没有投资银行的努力和创新就没有国际资本市场今日的繁荣。
2.1投资银行的定义
投资银行这个名字其实名不副实,它主要从事同证券相关的业务但并不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美国著名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根据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趋势曾经对投资银行下过如下四个定义:
(1)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银行,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这是对投资银行的最广义的定义,它不仅包括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甚至还包括保险公司和不动产公司。
(2)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这是对投资银行的第二广义的定义。因此,证券包销、公司资本金筹措、兼并与收购,咨询服务、基金管理、风险投资及证券私募发行等都应当属于投资银行业务。而不动产经纪、保险、抵押等则不属于投资银行业务。
(3)更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义仅包括某些资本市场业务,例如证券包销,兼并收购等,另外的资本市场业务,例如基金管理、风险投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工具的创新等则应该排除在外。
(4)最狭义也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的定义仅把在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募集资本和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当作是投资银行。这一定义排除了当前世界各国投资银行所现实经营着的许多业务,因而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国际投资银行界普遍认为,以上第二个观点最符合美国和现代世界投资银行的现实状况,目前是投资银行的最佳定义。
2.2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简史
在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历史当中,英国和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历程是最具特点的,其他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参照和模仿了它们模式,以下是欧美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简单回顾。
2.2.1欧洲商人银行的发展
投资银行萌芽于欧洲,其雏形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早在商业银行发展以前,一些欧洲商人就开始为他们自身和其他商人的短期债务进行融资,这一般是通过承兑贸易商人们的汇票对贸易商进行资金融通。由于这些金融业务是由商人提供的,因而这类银行就被称为商人银行。
欧洲的工业革命,扩大了商人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帮助公司筹集股本金,进行资产管理,协助公司融资,以及投资顾问等。20世纪以后,商人银行业务中的证券承销、证券自营、债券交易等业务的比重有所增大,而商人银行积极参与证券市场业务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欧洲的商人银行业务中,英国是最发达的,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另外德国、瑞士等国的商人银行也比较发达。
2.2.2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并不很长,但其发展的速度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投资银行在全球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研究全球的投资银行业,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美国的投资银行,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始于19世纪,但它真正连贯的历史应当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开始。
(1)《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以前的投资银行。
1929年以前,美国政府规定发行新证券的公司必须有中介人,而银行不能直接从事证券发行与承销,这种业务只能通过银行控股的证券业附属机构来进行。这一时期,所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都从事证券(主要是公司债券)业务,这一阶段投资银行的最大特点就是混业经营,投资银行大多由商业银行所控制。由于混业经营,商业银行频频涉足于证券市场、参与证券投机,当时证券市场出现了大量违法行为例如:虚售(WashSales)、垄断(Corners)、大进大出(Churning)、联手操纵(Pools)等。这一切都为1929---1933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埋下了祸根。
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危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下跌了82.5%,从892亿美元下跌到156亿美元。美国的银行界也受到了巨大冲击,1930-1933年美国共有7763家银行倒闭。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被用法律条文加以规范,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始分业经营。许多大银行将两种业务分离开来,成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例如,摩根银行便分裂为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和J.P摩根。有些银行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经营方向。例如,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成为专门的商业银行,而所罗门兄弟公司(SolomonBrother)、美里尔·林奇(MerrillLynch)和高盛(Gold-manSachs)等则选择了投资银行业务。
(2)70年资银行业务的拓宽。
在《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颁布以后,美国的投资银行业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到1975年,美国政府取消了固定佣金制,各投资银行为竞争需要纷纷向客户提供佣金低廉的经纪人服务,并且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利率期货与期权交易。这些交易工具为投资银行抵御市场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投资银行掌握了回避市场风险的新工具后,将其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如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这种业务使得抵押保证证券市场迅速崛起。
(3)80年代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发展
80年代美国为了放松对市场和机构的管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如1980年颁布的《存款机构放松管制机构法》以及1989年颁布的《金融机构重组、复兴和强化法》,1983年实施了"证券交易委员会415条款"(SECRule415),这些对投资银行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美国投资银行业在80--9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生了大量金融创新产品。8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结束后,美国的利率开始从历史最高水平回落,大量的新发行股票与债券充斥市场,出现了不够投资级的垃圾债券(JunkBond)。大量垃圾债券的发行给投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并影响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历程。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尤其是到了90年代,国际上投资银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是国际型大型投资银行机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银行重组大量出现、高科技发展带来投资银行业务的革命、创新业务大量涌现等等。
2.3投资银行的内部环境
2.3.1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
从组织形态上来看,国际投资银行一般由两种形态:一种是合伙人制;另一种是股份公司制。其中绝大多数国际投资银行采用的是后者。
投资银行的合伙人制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承兑贸易商号。这些家族经营的企业一代一代的继承,慢慢的由开始的独资性质变为数个继承人按份共有,成为合伙企业形式。早期的投资银行都采用了合伙人制。在世界上,比利时、丹麦等国的投资银行仅限于合伙人制,德国、荷兰的法律虽允许股份制,但其投资银行也只采用合伙人制。在美国的六大投资银行中,只有高盛仍采用合伙人制。到现在高盛已经有将近200个合伙人。
19世纪50年代,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公司立法开始兴起,到20世纪50年代趋于完善。投资银行以合伙人制向股份公司制组织形态过度。现代国际投资银行普遍采用股份制。美林于1971年完成了全部改制过程,1986年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也由合伙人制改为股份制。在新加坡、巴西等国现在只允许投资银行采用股份只形态,合伙制则被禁止。
2.3.2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各国对两者的处理也各不相同。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是分业经营模式,而德国则采用混业经营模式。
1933年通过的《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在法律上确定了美国分业经营的基本模式。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实行分业管理。保证了美国金融与经济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持续发展。二战后,美国将其经济与金融体制移植到了日本,1948年日本《证券交易法》规定银行和信托机构不得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类业务应该由证券公司从事,日本的证券公司其实就是专业投资银行。由于美国投资银行业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许多国家在制定投资银行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上都沿用了美国模式。
混业经营在欧洲国家是比较多的,除德国以外,瑞士、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都采用了混业经营模式,又称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BankingSystem)。混业经营使得银行能够便利地进入各种金融市场,在这一点上混业有着分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混业经营的风险较大,需要更加健全的银行体制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的支持。
2.4投资银行业务
2.4.1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
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就是投资银行协助企业、公司和个人客户筹集资金,并且帮助客户交易证券。
(1).证券承销业务
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原始的业务之一,最早的投资银行的业务收益主要就来自与证券的承销。在承销的过程中,投资银行起了极为关键的媒介作用。投资银行承销的证券范围很广,它不仅承销本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政府部门所发行的债券,各种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和股票,外国政府与外国公司发行的证券,甚至还承销国际金融机构,例如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等发行的证券。证券的承销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种.投资银行承销证券由四种方式:(1)包销。(2)投标方式。(3)尽力推销。(4)赞助推销。投资银行的承销收益主要来自差价或叫毛利差额(Grossspreed)和佣金(Commission)。
(2).证券交易
投资银行参与二级市场证券交易主要有三个原因,同样,他们在二级市场扮演着做市商、经纪商、交易商的角色:
第一,在完成证券承销以后,投资银行有义务为该证券创造一个流动性较强的二级市场,以保持该种证券的流动性和价格稳定。一般在证券上市以后,承销商总是尽量使其市价稳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就是投资银行在二级市场上的做市商业务。
另外,投资银行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指令,促成客户所希望的交易,并据此收取一定的佣金,这就是投资银行的经纪收入。
第三,投资银行本身拥有大量的资产,并接受客户委托管理着大量的资产,只有通过选择、买入和管理证券组合,投资银行才能获得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另外,投资银行还在二级市场进行风险套利、无风险套利等业务活动。
(3).兼并收购业务
投资银行所支持的收购兼并活动,在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上都是最富有戏剧性,最引人入胜的。投资银行在收购和兼并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它不仅为猎手公司服务,也在为猎物公司服务:
首先,投资银行替猎手公司服务。替其物色收购对象,并加以分析。并且提出收购建议.提出令猎物公司的董事或大股东满意的收购条款和一个令人信服的收购财务计划,帮助猎手公司进行财务安排,以促成交易的完成。
投资银行同样也为猎物公司服务:判断猎手公司的收购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如果对方是敌意收购,则与猎物公司制定出防范被收购的策略,如果判断对方是非敌意收购,那么投资银行便以猎物公司的立场向猎手公司提出收购建议,并向猎物公司提出收购建议是否公平与合理及应否接纳对方建议的意见。
2.4.2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与延伸业务
随着投资银行竞争的逐渐加大,仅靠传统业务已经很难维持投资银行迅猛发展的需要,投资银行作为最活跃的金融部门,从70年代以来不断开拓创新业务,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既活跃了资本市场,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也为自己赚了巨额收益。
(1).财务顾问
财务顾问就是投资银行作为客户的金融顾问或经营管理顾问提供咨询,策划或运作,一般可分为三类:其一是按照公司、个人或政府的要求,对某个行业、某种产品、某种证券或某个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较为全面的、长期的决策参考资料。其二是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发生突变,使某些公司、企业遇到困难时,投资银行往往主动地或被邀请向有关公司、企业出谋划策,提出应变措施,诸如重新制定发展战略、重建财务制度、出售转让子公司等,化解这些公司、企业在突变事件中带来的压力与困难。其三是在公司兼并和收购的过程中,投资银行作为,帮助咨询,策划直到参与实际运作。从目前情况看,投资银行在第三类业务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以项目的财产权益作借款保证责任的一种融资方式.从理论上讲,项目融资的贷款方主要看融资项目有无偿债能力,评估和保证的范围以项目为限。因此,一旦贷款发生风险,贷款方只能以项目的财产或收益作为追索的对象,不涉及其他财产和收益即要求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的股东或第三方(包括供应商、项目产品的购买者、政府机构等)做出某种保证或承诺,但这种保证和承诺仅仅停留在投资者将不会放弃投资项目,承诺某种支持或保证项目的收益的层次上。贷款方并不要求借款人提供金融机构提供的还款保证,更无须出具政府担保。借款方将项目资产和收益均抵押给贷款方。
由于项目融资无金融机构担保,也无政府担保,全靠项目投资者的信用和项目本身的前景,这样,仅从市场角度看起来不错的项目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投资银行的介入将有利于增加项目的可靠性,有利于争取到信用级别较高的投资者参加。运用项目融资的方式要订立一套严谨的合同来转移和分散风险,投资银行有各种专业人才,通晓项目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惯例,能够尽力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使合同得以顺利执行。投资银行还可以运用自己的各种渠道,为项目寻找合适的贷款人,也能为贷款方找到好项目。版权所有
(3).基金管理
投资基金是一种由众多不确定的投资者将不同的出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操作,所得收益由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的投资工具。投资基金实行的是一种集合投资制度,集资的主要方式是向投资者发行股票或受益券,从而将分散的小额资金汇集为一较大的基金,然后加以投资运作。投资基金是一种复杂的投资制度。它强调分权,制衡。由于认购和赎回机制不同,投资基金分为封闭式与开放式两大类。投资基金是发达国家投资者常用的投资方式,投资银行作为发起人或基金经理人活跃在此领域。
(4).资产证券化
1970年由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担保发行的第一批公开交易的住宅抵押贷款债券可视为资产证券化的先驱。进入90年代以后,资产证券化开始从美国向世界扩张,从国内资金市场向国际资金市场延伸,由在岸市场向离岸市场扩展。所谓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与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筹资步同的新型融资方式。传统的证券融资方式是企业以自身产权为清偿基础,企业对债券本息及股票权益的偿付以公司全部法定财产为界。资产证券化虽然也采取证券的形式,但证券的发行依据不是公司全部法定财产而是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一部分资产,证券权益的偿还不是以公司财产为基础,而是仅以被证券化的资产为限。资产证券的购买者与持有人在证券到期时可获得本金和利息的偿付,证券偿付资金来源于担保资产所创造的现金流量。如果担保资产违约拒付,资产证券的清偿也仅限于被证券化资产的数额,而金融资产的发起人或购买者无超过该资产限额的清偿义务。
(5).证券网上交易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线经纪和网上交易给传统的证券市场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证券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有报告预测网上证券交易商的资产从1999到2003年将增长7倍以上,从4150亿美元到30000亿美元。许多大型国际投资银行纷纷进入证券网上交易领域,并且出现了专门经营网上交易的经纪商。
(6)风险投资(创业投资)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是由职业投资人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风险投资是由专业投资机构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筛选,向有潜在发展前景的新创或市值被低估的公司、项目、产品注入资本,并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增加风险资本的附加值。
风险投资公司曾为诸如微软、英特尔、康柏、戴尔、思科、太阳系统、联邦速递等公司提供了最初启动资本,这些公司都已在各自的行业中成为领先者。虽然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只有20年的时间,但国外的投资银行已经把它培育成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因为创业投资的大力帮助,全球的高科技产业以迅猛的速度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
以上简单介绍了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和部分的创新业务,其实在现代国际资本市场当中,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已经是日新月异,新的业务品种在不断的涌现,创新业务已经成为投资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内容摘要:发展经济学中的“两缺口”模型指出,一国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会遇到储蓄缺口、外汇缺口、技术缺口等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而引进外资是弥补这些缺口的有效方式。然而,日本在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几乎一直保持着极低的外资依存度。本文试图从日本资本来源、外汇来源、技术来源三方面探讨日本在极少依靠外资情况下的“内资型”缺口补偿模式。
关键词:“两缺口”模型 外资依存度 缺口补偿模式 人力资本
“两缺口”模型概述
“两缺口”模型主要考察了储蓄约束和外汇约束与外资利用的关系。开放经济条件下,从供给方面看,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可表述为:Y=C+S+M(国民收入=消费+储蓄+进口);而从需求方面可表述为:Y=C+I+X(国民收入=消费+投资+出口)。由于总需求恒等于总供给,则将上两式整理可得:I-S=M-X。I-S为投资与储蓄之差,称为储蓄缺口,是指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的扩大,从而形成投资约束;M-X为进口与出口之差,称为外汇缺口,是指有限的外汇不足以支付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的进口,形成外汇约束,阻碍国内生产和出口。引进外资可以同时弥补双缺口,既减少外汇不足的压力,又节约了国内储蓄。
因此,“两缺口”模型建议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外资的方式弥补国内“资本缺口”,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日本利用外资概况
“国家的外资纯输入与国内总资本形成依存度的比率,这个比率又称为外资依存度。”通过观察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外资依存度不难发现,现代经济增长时期,日本的资本形成中外国资本所占的比例很小,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依然保持着极低的外资依存度,远低于世界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一国工业化的初期对外资的依赖程度都很高。比如加拿大、奥地利的资本形成,30%以上依赖于外资。意大利、挪威、澳大利亚的外资依存度都超过10%,与此相比,日本的工业化中外国资本的作用很小(南亮进, 2002)。尽管如此,日本仍然实现了经济飞速发展。那么,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本、技术、劳动力从何而来?如果不通过外资渠道补偿,那么日本是如何补偿这些“缺口”的呢?
日本的缺口补偿机制
(一)资本来源
资本形成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一是外国资金的纯输入,二是国内储蓄。日本的外资依存度较低,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储蓄。日本的储蓄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也有着鲜明的特点:
储蓄率高。南亮进将1988年日本的储蓄率与其他35国进行对比。35国的均值是22%,而日本的储蓄率是34%,大大超过其他国家。
储蓄率呈上升趋势。日本的储蓄率随人均收入的上升逐渐增高。尤其是个人储蓄率的上升,是促进日本储蓄增长的主要因素。
南亮进认为,日本的经济增长是“投资主导型”增长,即拉动经济增长的牵引力是国内投资。而日本的外资依存度低,用于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储蓄。储蓄占据了资本积累的绝大部分,数额高而不断增长的储蓄为国内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储蓄率的上升带动投资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又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因此,国内储蓄为日本的工业化提供了资金来源。
(二)外汇来源
日本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的不断扩大,对于日本外汇缺口的补偿功不可没。出口对日本经济增长的第一个贡献是创造了有效海外需求。第二个贡献是赚取了外汇,提高了进口能力。这一点对于自然资源几乎全靠进口的日本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在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由于生产能力的扩大,日本每年进口大量的原料资源,使国际收支常常出现赤字,引起了外汇危机。但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国际收支出现了大幅度的黑字,外汇储备状况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据统计,到了1971年,日本的外汇储备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52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1.7%,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日本国际收支的这种大幅度的黑字增加,主要是由对外贸易的巨额顺差所取得的。而日本在贸易收支上能取得如此巨额的顺差,是由于出口贸易的急剧扩大。出口贸易的扩大又得益于日本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和日本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提高。
日本在进入资本主义后,很长一段时期主要发展轻工业,出口贸易也以轻工业为中心。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轻工业品的出口仍占到50%以上,重工业品只占30%左右。但是,从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日本经济进入以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中心的高速发展时期,轻工业比重逐渐下降,重工业比重迅速提高,到了70年代中期已达到80%以上。
总之,日本的主要工业品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扩大了国外销售市场,从而促进了整个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对外贸易的大量盈余和外汇储备的增长,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大量的外汇和资金,弥补了发展过程中的“外汇缺口”。外汇的增加又进一步为技术进步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积累了资本,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加,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带动”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三)技术来源
根据后发优势理论,经济技术落后的国家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成果,可以跨越技术创新阶段,直接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能够节省创新阶段所必需的大量投资和时间,可以绕过过时的技术发展周期,直接问鼎新一代的技术成果,从而缩短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以日本为首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正是充分利用了技术后发优势才获得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日本是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并结合本国具体情况吸收、消化并创新技术的成功经验的代表。日本仅用60亿美元就在战后的十几年时间里,通过技术引进掌握了欧美历时半个多世纪耗资2000亿美元研制出来的先进技术。正像南亮进所说:“日本是格雪克隆假说――即拥有相对后进性的国家可以依靠引进技术而取得快速发展的典型例子。”(南亮进,200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走上了一条“自我依赖式”(刘洪钟,2001)的产业发展之路。它更注重采用许可证安排而非外国资本直接控制的方式吸引西方先进技术。在以许可证安排引进技术的方式得到加强的同时,外国直接投资却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例如,1970年到1980年,日本的技术进口价值总额(向外国专利版权及其他非金融无形资产所有者支付的专利使用费和技术转让费)达到94.51亿美元,而从1951年到1980年,进入日本的外国直接投资总共只有29.79亿美元。1987年到1992年,日本的技术进口总值比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额大了近10倍;如果与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技术进口总值是它们的2-3倍。
日本非常重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仅仅要“引进来”,还要想方设法变成自己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比如,当1876年贝尔电话发明后不久,日本政府很快就意识到了电话的重要性并积极鼓励国内厂商进行独力生产。日本工程师们利用原始的车床和有限的生产设备努力尝试复制进口的电话装置。到1885年,政府部门工人按照国外模型总共生产了252部电话。当发现他们所生产的电话不如进口电话时,日本政府开始选择与外国生产者合作的方式来满足国内需求,并选派人才到国外进行生产学习考察。
由此可见,日本并不是靠外国直接投资来获得先进技术以弥补工业发展初期的“技术缺口”,相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对于利用外资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笔者认为,日本是以对外贸易的方式获得先进技术的。并且在引进的过程中,注重消化、吸收,使自己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结论
通过对日本外资依存度和利用外资状况的分析,笔者认为利用外资是解决“两缺口”模型问题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即利用外资确实可以使一国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得到资本、外汇、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等经济发展的必备基础,然而,外资并非弥补这些“缺口”的唯一方式,日本的“内资型”缺口补偿模式就提供了一个主要依靠本国力量也能实现经济发展的例证。
笔者认为,依靠内资并不等于闭关锁国,与世隔绝,那样就违背了当今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大趋势,闭门造车绝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内资型缺口补偿模式应包含三方面含义:
一是资本来源主要依靠国内储蓄带动投资,而较少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根据索洛模型经济增长理论,国内储蓄的增加能提高人均资本存量,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是注重将“外资”转化为“内资”。在弥补技术缺口方面,经济发展初期的日本并不具备先进技术这项有利“内资”。然而,日本积极从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日本注重将西方国家的技术“外资”转化为本国“内资”,并通过吸收、内化、创新技术,提高了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出口,在技术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三是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笔者认为,“两缺口”只考虑了储蓄、外汇、技术等因素,却忽视了人力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也是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推动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南亮进在分析日本吸收先进技术的社会能力时指出,构成日本社会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各种人才资源。对技术引进直接做出贡献的是技术人员。从明治时期开始,外国科学家就开始在日本的工科大学教授近代科学,外国工程师就开始在工厂中指导进口机器的使用。后来,日本政府又经常派遣科学人员到国外学习新技术并引进到国内。
可见,优秀的人力资本使日本有了将国外先进技术“内化”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日本在短时期内的腾飞、赶超。而这种优秀人力资本的背后是日本完善的教育体系,是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中发挥着最为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综上,笔者认为,发展中国家除了要弥补资金、技术缺口,更要注重弥补自身的“人力资本缺口”,更进一步,要着力弥补“教育缺口”。虽然,对于人力资本和教育的投入是长期的,真正见效或许要经历几代人的积累和努力,但这种重视和投入却是一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进步所必须付出的。
参考文献:
1.[日]南亮进,毕志恒,关权译.日本的经济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美]萨尔瓦多,朱宝宪译.国际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金明善.日本经济:昨天、今天、明天.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
4.刘洪钟.东亚跨国直接投资轨迹研究[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5.高波,张志鹏.发展经济学―要素、路径与战略[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儒.产业升级―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7.杨筠.“两缺口”模型中国悖论的成因[J].特区经济,2007.7
8.王学军,朱伯乐.“两缺口”模型与我国利用外资的思考[J].经济观察,2007(8)
1、建立全市重点拟融资企业储备库。国家级开发区职能部门向市金融办市财政局申请纳入全市重点拟融资企业储备库。其中,审核确认具备基本融资条件、融资方案可行的企业,准予纳入,可以申请享受宁政发[]73号文规定的各项扶持政策;条件尚未成熟的企业,暂不纳入储备库管理、不享受各项扶持政策。
2、完善入库企业动态管理制度。市金融办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共同为入库企业提供动态跟踪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问题,加快企业融资进程。入库企业要按季度及时上报、补充相关资料,及时报告融资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书面分析,于首月十日内上报)。
3、形成多层次联动推进机制。各区县、国家级开发区要尽快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资本市场融资工作计划。认真初审推荐入库企业,协调有关部门为本区域内入库企业提供各项政策服务与支持。
二、申请各项融资政策扶持的程序与相关要求
(一)关于申请纳入全市重点拟融资企业储备库
1、我市拟开展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资本市场融资活动的企业,应先向所在区县、国家级开发区职能部门申请,初审确认具备相关融资条件、融资方案基本可行后,由所在区县、国家级开发区职能部门向市金融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申请入库。市金融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组织审核确认后通知申请单位和相关企业。
2、各区县、国家级开发区职能部门向市金融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转报企业入库申请时的主要报送材料有:
(1)申请报告(企业基本情况,拟融资方案、融资工作进展情况、初审意见)
(2)企业最近三年经审计后的财务报表(复印件)
(3)拟融资项目相关批文(复印件)
(4)拟上市企业需填报本通知所附拟上市企业基本情况表
(5)拟发行企业债企业需填报本通知所附拟债券融资企业基本情况表
3、国家级开发区职能部门于每季度首月十日前上报拟纳入储备库企业相关资料。
(二)关于申请融资补贴和融资奖励的程序和相关要求
1、申请上市和发行债券融资补贴
(1)拟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争取股票首发上市的入库企业,可分三个阶段给予中介费用补贴共200万元,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第一阶段(上市辅导阶段)补贴70万元
①申请补贴报告
②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③江苏证监局出具的上市辅导受理文件(复印件)
④与中介机构签署的相关融资服务合同和已付费用收据(复印件)
第二阶段(报会受理阶段)补贴100万元
①申请补贴报告
②中国证监会有关上市的相关受理文件(复印件)
第三阶段(发行上市阶段)补贴30万元
①申请补贴报告
②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相关发行上市批文(复印件)
③资金到账证明(复印件)
其中,完成改制和券商(预)内核,若转为股票首发上市,则获得的补贴资金原则上按照“就高”原则,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2)境外上市或借壳上市的企业,在发行上市工作完成后给予一次性中介费用补贴200万元,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①申请补贴报告
②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复印件)
③上市相关批文(复印件)
④资金到账证明(复印件)
(3)进入代办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在完成改制和券商(预)内核给予中介费用补贴80万元,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①申请补贴报告
②企业与具有保荐资质的主办券商签订的推荐挂牌报价转让协议,以及与其他中介机构签订相应的服务协议(复印件)
③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④券商(预)内核报告(复印件)
完成挂牌后再给予补贴20万元,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①申请补贴报告
②中国证监会出具的企业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的备案确认函(复印件)
③主办报价券商在代办股份转让信息披露平台的企业挂牌公告(复印件)
(4)完成发行额度1亿元以上,且期限在2年以上的债券(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等的企业补贴50万元,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①申请补贴报告
②国家发改委同意发行企业债相关批文或中国证监会同意发行公司债、可转债相关批文(复印件)
③债券发行公告(复印件)
(5)企业完成中长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根据融资额度和期限,最高补贴20万元,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①申请补贴报告
②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委员会接受注册批文(复印件)
2、完成本地投资申请融资奖励
(1)上市公司再融资后在本地实际投资额达到全部融资额1亿元以上,按实际投资额的0.2%给予奖励,最高奖励额80万元,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①申请奖励报告
②相关投资完成证明资料(复印件)
③高管人员名单、简历及拟奖励方案
④资金到账证明
(2)入库企业完成期限2年或以上的企业债、可转债等直接融资后在本地投资达到全部融资额的50%或1亿元以上,按本市实际投资额的0.1%给予奖励,最高奖励额60万元,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①申请奖励报告
②相关投资完成证明资料(复印件)
③高管人员名单、简历及拟奖励方案
④资金到账证明
(3)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后完成股权融资给予奖励20万元,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①申请奖励报告
②完成股权融资的有关证明文件(复印件)
③高管人员名单、简历及拟奖励方案
3、资金申领流程
入库企业应通过所在区县、国家级开发区职能提出上述各项融资补贴与融资奖励申请。奖励资金原则上每半年兑现一次。
三、申请上市过程中因审计调账新增税收的补贴需提供的材料
入库企业在融资工作过程中因审计调账等原因而增加的税费,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地方留成部分的80%由市及融资企业所在区县、国家级开发区相关部门以适当方式补贴原企业全体股东,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财政部门和市财政局办理各50%的配套资金拨付手续。
申请税收补贴需提供以下材料:
1、申请补贴报告
2、证监会受理批文(复印件)
3、上市发行批文(复印件)
4、融资公告(复印件)
5、资金到帐证明(复印件)
6、相关审计报告(复印件,注明调账相关内容)
7、因资本市场融资原因审计调账新增纳税缴税表)及纳入凭据(复印件)等
四、申请用地与行政费用减免支持等
1、企业依据相关通知文件到市国土局办理相关手续,并提供以下材料:
(1)申请报告
(2)房产证(复印件)
(3)土地使用证(复印件)
(4)营业执照(复印件)
(5)租金评估材料(复印件)等相关资料
2、已租赁用地办理出让手续的,有未到期租赁费用的,可冲抵土地出让金。并提供:
(1)申请报告
(2)房产证(复印件)
(3)土地使用证(复印件)
(4)营业执照(复印件)
一、猪肉价格较去年春节上涨。据农业部监测,受生猪供应量下降影响,2015年4月份开始猪肉价格连续6个月上涨,月均价由每公斤21.54元升至9月份的28.30元。国庆、中秋过后,随着消费季节性回落,猪价连续2个月下跌,11月份跌至每公斤26.70元。12月份环比略涨,为每公斤26.73元,同比涨16.8%。春节临近,猪肉消费进入旺季,猪肉供应相应有所增加。据农业部监测,12月份生猪屠宰量2293万头,环比增21.2%,同比减0.8%;生猪存栏环比减1.1%,同比减9.0%。预计春节前猪价将维持小幅上涨走势,受生猪出栏恢复性增长及猪肉进口大幅增加影响,春节期间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虽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但上涨空间有限。
二、羊肉价格明显下跌,牛肉价格基本持平。2015年羊肉价格持续下跌,12月份为每公斤 58.61元,同比跌10.1%。牛肉价格大体呈“V”字形波动,3-7月下跌,8月份后持续上涨,12月份为每公斤63.43元,同比跌0.8%。春节期间牛羊肉消费需求增加,预计羊肉价格跌幅收窄并有望小幅回升,但同比仍显著下跌;牛肉价格同比基本持平。
三、禽肉价格持平略跌,禽蛋价格跌幅较大。2015年上半年禽肉价格总体呈下跌态势,7-9月止跌上涨、之后小幅波动,12月份为每公斤18.88元,同比跌0.9%。预计春节期间禽肉价格将小幅上涨,价格水平略低于去年春节。2015年全国禽蛋市场行情整体较弱,全年鸡蛋均价每公斤9.95元,同比跌8.1%,12月份为每公斤9.84元,环比涨1.2%,同比跌14.2%。预计春节期间禽蛋消费将有所增加,价格持续上涨,但同比跌幅仍较为明显。
资本市场功能
在新兴产业发展历程中,资本市场为其提供融资、成长、进步空间,并且彰显以下几方面功能:一是资本市场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具的产权重组、转换性功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合理、初始的产权界定,是产业一切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作用在其中,通过经济机制的改变,为新兴产业合理融资提供通道,实现新兴产业产权重组、转换模式,促进新兴产业资源的合理性配置、分配,为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资本市场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具有融资性功能。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一个良好的融资渠道,双方能够借助资本市场平台,进行直接的融资,以此能够拓宽新兴产业渠道,提升新兴产业融资效率。在新兴产业融资过程中,资本市场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社会层面中的闲置资金进行集中,形成较大的资金流,为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与此同时,针对一些大型产业上市,资本市场提供充足的融资渠道,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大。三是资本市场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具有流动性功能。新兴产业在发展历程中,资本市场彰显的资金流动性功能,是指产业投资者在市场中购买一定的金融工具,其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在一定条件下出售金融功能,实现市场买卖交易模式。而针对此市场买卖形式,并不是货物形式买卖,而是通过货币化、证券化形式,克服时空障碍限制,实现市场资本的有序流通,维持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四是资本市场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具有资产风险定价性功能。在新兴产业发展历程中,资本市场属于非完全竞争市场模式,存在一定的资产交易风险,但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资产风险定价功能,促进新兴产业资产的进一步调整。
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成长的价值
拓宽新兴产业融资渠道融资是资本市场的本源功能,其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及成长。从新经济学视角分析,资产市场在发展历程中,会不断的积累、形成较多的资本,这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流。资本市场以其独有的资本整合、集聚机制,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能够满足新兴产业不同的经济发展需要,为新兴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流,并且能够帮助新兴产业度过瓶颈时期,实现资产的合理性分配,以此拓宽新兴产业资金渠道。资本市场作用于新兴产业成长,其融资渠道拓宽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上市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产业、经济予以支撑,其中包含法律法规手段以及充足的融资资金流;二是在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资本市场能够构建一个专门的融资板块,根据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经过合理的审核,为新兴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以及资金获取通道,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三是资本市场在新兴产业成长中,通过合理的配置市场资源,为新兴产业长期发展、升级提供资金保障。提升新兴产业风险抵御能力资本市场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拓宽融资渠道,为新兴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能力,更能够帮助新兴产业抵御风险,提升新兴产业风险抵御能力。众所周知,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在各自发展历程中都存在风险,尤其新兴产业,其对市场发展模式以及风险类型明晰度不足,在风险来临之际,很容易受到风险的侵害,严重者使自身产业发展滞后,甚至使新兴产业退出市场发展平台。同时,由于是新兴产业,其信用度较低,财产担保力度不强,多数银行很难向其提供融资、贷款等服务模式,使新兴产业在发展历程中不能够以充足的资金抵御风险。而在资本市场的作用下,能够帮助新兴产业提供融资通道,使新兴产业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抵御风险,增强新兴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资本市场根据市场发展模式,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使其对自身产业发展进行明确,使其发展不迷茫,进而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及成长。
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成长的方法
为新兴产业提供低成本融资平台在新兴产业发展历程中,融资渠道、平台的明确,为其发展注入动力,使其能够有充足的资金流,促进自身成长。因此,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推进多个层次的股票市场体系建设,以此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低成本的融资平台。首先,推进主板性的新兴产业进行整体上市。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需要推进较多的新兴产业进行一同上市,提供整体上市的融资平台,减少投资方对新兴产业股票的投机,为新兴产业提供平稳的证券流通平台,推进新兴产业长远发展。整合所有同等类型的新兴产业模式,实现新兴产业整体上市模式,为新兴产业融资提供宽广的平台。其次,建设中小新兴产业板。中小新兴产业在资本市场作用下,建设符合中小新兴产业板块,符合证券市场以及大众监督管理作用,实现新兴产业制度、体制的国家,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此为主板市场发展提供有益补充。在市场发展历程中,新兴产业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前景,需要发挥自身融资功能,实现资金的流动。最后,实现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拓宽新兴产业发展面,实现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模式,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较为广阔的融资渠道,以此推进新兴产业成长。
鼓励银行业态业务创新
在新兴产业成长历程中,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银行起到关键性的融资作用效度。针对新兴产业融资困难、发展力度不足问题,银行应调整业务操作模式,根据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开发新的银行业务模式,推进银行业务模式的创新。首先,政府发挥作用功能,鼓励银行业务创新模式,为新兴产业融资提供平台,此外,银行在为新兴产业服务的同时,能够提升自身业务发展能力,促进自身全面性发展。其次,银行业务模式应与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合作关系,加强两者的交流、沟通,使银行能够获取新兴产业相关资料,以此能够为新兴产业提供贷款等业务。例如:在信息技术作用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银行获取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便捷性、真实性、快速性,以此为新兴产业提供相关的以往服务模式。再次,银行在金融机构准入制中,放宽政策,为新兴产业提供融资模式。例如:借助德国等国家的全能银行发展经验,鼓励新兴产业参与到融资机构中,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最后,针对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情况,银行业务实施中,应根据此信息内容,拓宽适合新兴产业融资渠道。例如:资产抵押等业务活动的开展,加强风险控制,提升融资服务项目模式。新兴产业发展债券市场在新兴产业发展中,资本市场大力的发展债券市场,为新兴产业成长提供支撑。首先,资本市场大力的发展债券市场,管理新兴产业发行产业债券模式,针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不成熟以及新兴产业融资力度不足等问题,借助国外成熟的债券市场发展模式,根据本国债券发展模式,推进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助力于新兴产业成长。例如:在债券市场发展中,多鼓励新兴产业进行债券发行,通过购买债券,使新兴产业获取较多的资金流,拓宽新兴产业融资渠道。其次,推进中小新兴产业债券的发行。相比较大的产业发展模式,中小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力度不足问题是众所周知的,针对此问题,鼓励中小新兴产业进行集合的债券发行,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的债券发行模式,吸引受众面关注,获取较多的融资渠道。最后,推进适合新兴产业成长的高收益债券的发行。在新兴产业债券发行中,吸引投资者购买收益较高的债券模式,推进自身债券发行模式的升级,促使自身债券顺利发行。同时,通过资本市场发展模式,提升债券面值,实现股份分红等模式,拓宽新兴产业融资路径,推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结语
研究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成长方法十分必要,是发挥资本市场在新兴产业的功能性需要,促进新兴产业全面性、综合性、国际性发展,以此提升我国新兴产业在国际化市场发展中的地位,促进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于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性,从为新兴产业提供低成本融资平台、鼓励银行业态业务创新、新兴产业发展债券市场三个维度,拓宽新兴产业融资路径,进而实现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成长的战略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胡吉亚.战略性新兴产业异质性与融资模式匹配度研究―――基于120家上市公司数据[J].社会科学,2020(04):44-57.
[2]万哨凯,宋晓丹.江西省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途径研究―――基于国际经验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9(32):23-25.
[3]耿成轩,曾刚.政府补贴、融资约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基于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9,39(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