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铁路安全运输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铁路调度是运输中确保行车安全畅通的指挥者,他们是日常运输组织的中枢,在面对客货混装运输的复杂环境中,要确保安全效益优先并使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要通过有效和科学的铁路调度掌控,提升铁路运动中行车安全的可靠度,在保证重点运输任务完成的情况下,以铁路运输调度为重点,全面推行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架构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强化铁路安全基础,保障客货运输的安全。
1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及运行模式概述
当前的铁路运输系统正在向高速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由于铁路机车的密度及速度有了大幅的提高,为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及铁路运输安全调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的铁路管理局积极推行铁路运输行车调度无线通信系统,以信息化的服务,进行铁路运输中的设施紧急抢修、行车事故急救等应急和管理,同时,还对各站、场点调车业务进行安全管理,负责调度中心与列车之间的行车命令传达。它的主要工作模式为两大类:①语音通讯。这是借助于有线调度电话系统,实现调度中心与行车各站点进行的通话联系,然后,再由各行车站点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列车司机进行命令传达。②数据通讯。调度中心在有线调度电话系统的传输下,向各车站点进行行车命令的下达,待列车行至车站点时,由车站工作人员将行车调度命令向列车司机传达。铁路运输高度安全管理应当具备如下功能:其一,实现全自动化进路控制。在信息化、自动化的条件下,调度中心通过CTC掌握列车的行车位置情况,再以列车时刻表为调度依据,进行信息化、自动化的进路控制。其二,实现数字化行车状况及设备监控。在数字化的电脑控制状态下,调度中心通过对列车运行状况的监控,进行行车控制,并根据各站点列车的到/发时间、轨道等顺序,确定进路设定。另外,还要密切关注列车的通讯及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数字化的监控。其三,混乱状态下的应急行车调度的实现。在出现列车运行意外情况之时,调度中心要及时传达发车顺序或发车变更等待、规避等警讯,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条件下,进行应急情况下的列车行车状况分析和调度作业整理。其四,要实现行车计划实绩与行车计划的对照运行图。其五,实现即时性的车站旅客信息服务,通过列车的即时资料如:运行班次排列、运行位置及到达、出发时间等信息,实现各车站点的旅客信息系统的传达。
2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的风险管控与保障措施
2.1强化铁路运输调度安全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在铁路运输调度安全员的选拔上,要进行严格的审核选拔,要注重行车调度员的文化素质、专业素养、岗位技能,从“车、机、供、电、辆、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还要考虑“人、车、天、地、图”等业务,要杜绝调度过程中的蛮干、盲目指挥等不当行为,使基础调度知识无隔阂,同时,还要加强行车调度员的日常学习,尤其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学习,要运用专业的信息化环境,为行车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加强工作中的交流和探讨,及时对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为日常调度行为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安全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2.2构建铁路运输调度安全应急预案,进行风险管控
在行车调度安全管理中,要进行调度安全应急预案的构建和完善,由于在日常运输指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设备故障,调度人员要紧急根据预案进行故障的处理,要进行规范的救援流程设计,避免设备故障的事故升级。在行车调度紧急处置过程中,调度人员要具有灵活、镇静的应变能力,要及时、准确地传达拦停列车、封锁区间、限速行车的调度相关命令,要果断地下达事故救援方案,尽量在最佳的救援时间进行处置,因而,要提高列车调度员的快速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果断决策能力、镇静心理素质等。
2.3注重班组自控措施,进行实时的安全风险管控
班组在铁路运输调度过程中,是重要的核心,它在调度安全管理体系中具有全程和实时的监控效用,因而,要对班组自控安全建设进行体系的架构和完善,实现循环安全管理模式,要在班组内加强党支部和党小组的基本制度健全,强化民主建设和开放、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使班组人员在调度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参与自控建设,要养成作业标准化的自控、互控习惯,在日常的调度安全管理工作中,实现实时的、全程的安全风险监控。
2.4借助数字信息化技术,创设铁路运输调度安全模拟系统
为了预防和落实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要以设备故障、车流量、列车非正常延迟等意外突况为切入点,进行调度模拟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要汇聚设备不同故障以及事故案例,使调度人员参与救援模拟演习之中,以前瞻的眼光和预防性的安全理念,进行模拟演习下的训练,在模拟安全系统的演习之下,锻炼调度相关人员的安全处置能力和专业能力,全面强化列车安全、调度命令的、应急处置、信息反馈等风险管控,要落实和细化安全报告流程和相关规定,推进和完善列车行车安全的快速响应制度和预案,同时,要实施间距控制策略,合理调整事故列车与前车之间的间距,可以采用先行列车暂停或后续列车暂停方式,进行有效的列车间距调控,尽快恢复列车班表的正常运行。
3结束语
在现代化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的背景下,要注重调度人员的业务素养和安全素养、心理素养等,加强对调度人员的培训,关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应急情况处置,用信息化的调度安全模拟系统,进行列车运行的模拟演习,并以列车事故为借鉴,进行调度员之间的交流与经验探讨,以避免和减少在调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错误,用科学、合理、全程、即时的调度安全管理流程,实现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晖.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管理、创新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得到了日益完善的发展,而铁路设施的出现成为我国商品及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因此,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已经对我国经济、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而铁路运输过程的经济效益及竞争实力会直接受到影响自身的安全性,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铁路运输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已成为铁路运输行业共同关注的难题。
【关键词】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预警系统;交通运输
目前,我国铁路的安全状况较差,一般性事故及货车险性事故频繁发生,客车伤亡事故时常发生,列车大型事故也尚未杜绝,因此,我国的交通运输仍没有实现可控化,这种发展情形不能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所以,解决好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分别从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我国铁路运输安全问题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展开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1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
1.1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运输安全的确保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式对那些违法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并在遵守秩序与纪律的前提下切实展开作业与劳动。并从多个方面对铁路运输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以确保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对于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是由一个单位完成的,它是由多个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预防比管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事后的补救已无法弥补已经形成的损失。因此,在对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强调防范的重要性,从根源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特点
铁路运输安全具有系统性、严重性、动态性、长期性、复杂性及艰巨性等特点。首先,我国的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铁路运输包括线路及运营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包含车辆安全、铁路设备安全、从业人员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隧道安全、运输安全及道口安全等多个方面。铁路运输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其极易受到内、外两方面条件的共同影响。其次,铁路运输安全具有严重性及动态性。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其一旦在高速行驶的状况下发生事故,不仅会引发连续性的事故,同时救援工作的开展过程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及损失也是难以估计的。最后,铁路运输安全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及复杂性的特点。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紧张与关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所松懈。
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分工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管理体系已经展开了多次改革,在撤销铁路分局之后,对于各分局工作任务的分配已经不再清晰,也缺乏明确的界线以实现对人员权利及职责进行划分。因此,导致原机构及人员的安置过程缺乏一定的统一性,最终使得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发生。
2.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做出了多次改革,但只是为了使原有制度能够为自己所用,而在原有制度基础上进行的改动。因为时间及效率的限制,该工作的进程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安全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对于责任的监管也不够清晰,同时使得一些监管环节失去原有作用,约束力度大大降低。
2.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之后,管理层的数量有所降低,而管理人员的水平及数量也随之减少。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的改革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对于工作人员所要担当的责任及处于的位置了解不足,该现象易导致工作人员产生消极怠工等恶习。
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科学的安全管理管理体系的建立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第一个环节,其不仅能够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的数量,同时也能确保铁路运输过程高效运行的实现。第一,铁路安全管理人员应树立起自身的铁路安全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积极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安全、有效的管理机制的最终形成,同时,管理人员应摒弃传统的经验性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科学的管理模式。第三,工作人员要落实好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紧抓工作过程中相对薄弱及较为关键的环境,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重视安全技术装备的应用与开发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人员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有效减少或排除人为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铁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关注安全技术设备的开发过程,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依靠先进的技术设备取代人为操作,从而有效避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技术设备,从而在提高运输安全性的同时为铁路的安全运输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应在现有条件下合理规划安全技术装备体系,并根据不同的线路制定出不同的安全技术装备标准。
3.3建立铁路运输事故预警系统
铁路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通常是严重的、灾难性的,其给社会和国家所带来的危害及损失也是难以估计的。此外,铁路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突发性,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铁路事故的发生是难以避免和杜绝的。所以,铁路运输事故预警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对事故灾害的减少与降低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铁路运输事故预警系统的建立,就是在对铁路运输管理过程中,建立起一种能够对相同性质事故进行矫正及预防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在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铁路安全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并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根源上寻找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从管理方面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与治理,从而全面推动整个铁路运输行业的进步与革新,最终实现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安全性的全面提升。
作者:陈雪林 单位:成都铁路局调度所
参考文献:
[1]苏天祺.关于铁路新体制下强化地方铁路公司车间安全管理的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85.
[2]张经风.浅析大西铁路跨南同蒲铁路连续梁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四川建材,2013(6):188~189,192.
[关键词]企业铁路运输;全方位;安全管理
前言:
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门与纽带,铁路运输具有和生产联系密切、时间性较强,以及多工种协同作业等特征,铁路运输能否保持通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面对运输中存在的布局不合理,以及设置不规范、人员技能素质偏低等现象,其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给予综合分析,并制定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完善策略,以此来促进企业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为今后的生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人的管理
在整个铁路行车系统中,人发挥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整个运输生产过程中,人若不发生错误,即使其他方面的某个或是某几个环节出现了故障,也可以通过人的调节、控制来缓解,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的产生,或是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损失。但若在人的层面出现了错误,除非装置了自控保护装置,不然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此外,人也是企业铁路运输系统的组织者、执行者,主要负责的是企业货运调度[1]。所以说,对于整个运输系统来讲,只有实现对关键岗位的准确把握才能够为运输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所以,针对不同岗位存在的不同风险,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制定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控制措施。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人员管理。首先,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安全培训活动,培训内容要涉及到本岗位业务技能、规章制度等。业务技能要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性特征,且要安排专业人士给予由浅入深的讲解,同时还要实现与现场作业的有机整合,这样员工不仅可以一目了然,也能够实现准确、快速掌握。每次技能培训结束后,都要安排严格的笔试、动手操作考试。及时宣读公司下发的文件精神,且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具体执行情况给予随时检查,确保员工能够实现对公司管理规定的及时了解;其次,要加强沟通交流。在日常运输作业中,一线作业人员通常都可以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隐患、问题。所以,底层管理者要重视、做好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围绕怎样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深入探究。此外,为了进一步拉近领导、员工之前的距离,应重视、加强对员工生活的关心,尤其是工作状态、情绪,以此来促进其自觉遵守纪律,促进其安全意识的显著提升[2]。
2环境管理
首先,要重视铁路线环境优化。建造铁路要与标准要求完全符合,以此来保障安全行车。同时,在加强铁路线路日常维护保养的基础上,要做好配套安全设施的维护工作;其次,完善铁路施工管理。铁路线路旁及铁路上经常会有施工,对于相关施工单位要提出严格要求,引导其明确作业中的各类注意事项,并通过协议的签订来加强管理,避免其施工过程给铁路线,以及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最后,铁路专业专管,尤其是针对其他兄弟单位的装卸货物线,以及铁路照明等都要加强专业管理。与生产单位进行专业专管合同的签订,这样既可以为生产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也能够为铁路营造出更理想的环境[3]。
3机的管理
企业铁路运输设备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生产水平越高,越是现代化,技术设备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显著,因此,其技术、质量状态的高低,会给运输生产能力,以及效率、安全带来直接影响。在企业铁路运输中,铁路机车、车辆以及铁路线路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运输设备,其只有保障期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才能够为运输生产的顺利、安全进行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做好设备设施检修。铁路运输作业中涉及到车辆、机车等设备设施,应通过定期、不定期检修、保养来确保其不会在运输作业中出现故障进而引发事故。同时,相关设备设施在具体采购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标准质量认证,严禁引用次品设备设施;其次,设备设施防呆管理。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对设备的防护、设置来为生产系统、设备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这样即使人员误操作,或者是发生故障也能够避免事故产生。如,可以对机械的旋转部位进行防护罩的设置,隔离人或物与旋转部位,以此来有效落实防呆管理原则。
4制度管理
首先,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针对各类突况,要做好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真正做到事前准备,对发生事故时的人员职责及流程做出全面把握,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予及时、妥善处理。且演练结束后,要对其不足之处,以及之后要加强哪方面的训练指导做出全面总结,以此来尽可能避免事故的产生;其次,隐患管理要体现出闭环管理的原则,其不论隐患大小都要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对于一些无法及时控制的隐患,一定要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此外,危险源辨识工作在具体落实中,也要对其动态、长期性做出充分考虑。
5结语
关键词:运输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安全
一、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概述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TMIS),是铁道部为实现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现代化而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是第一个覆盖全国铁路的信息系统,也是中国铁路信息化的核心系统。
铁道部中央主处理系统从全路2200个站段信息报告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收集全路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及所运货物的动态信息,实现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及所运货物节点式实时追踪管理,实现货运营销、货票、车站作业、确报和铁道部、铁路局调度的计算机管理,为铁路各级运输生产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和辅助决策管理方案。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主要包括确报、货票、运输计划、车辆、编组站、货运站、区段站、路局调度、货车实时追踪、机车实时追踪、集装箱实时追踪、日常运输统计、现在车及车流推算、军运输等子系统。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建立全路计算机网络系统,将铁道部、铁路局、主要站段的计算机设备联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对全路近50万辆货车、1万多台机车、2万多列列车、几十万个集装箱及所运货物实施追踪管理。计算机系统可以随时提供任何一辆货车、一台机车、一列列车、一个集装箱及所运货物的位置地点及设备的技术状态,并预见它们3天内的动态变化,随时提供车流的动态变化情况。
二 、TMIS在运输生产站段应用安全的现状
1.站段对TMIS系统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多年来,由于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思维模式等多方面原因,一部分站段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系统功能使用、轻视系统安全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高,造成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应用安全管理不规范,系统运行安全和应用安全问题较多。
2.系统终端设备应用环境差,设备安全隐患突出
中间站大多地处荒郊野外,站舍环境较差;简易机房和应用源点,均未设计配置两路电源供电,有的车站仅有的一路电源也不稳定,再者,由于设备更新不及时,系统专业技术维护人员配置少,维护维修资金不到位等问题,造成系统故障多发直接影响系统设备使用。
3.系统安全技术存在漏洞
随着系统的广泛应用,一些新的系统安全问题不断被发现。
4. 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技术维护人员掌握业务技能不全面、不深入,造成系统出现问题判断不清。
三、保障站段TMIS应用安全的措施
1.通过多级防护确保站段TMIS系统电源通信免遭雷电的袭击
雷电灾害是一种目前人类还无法抗拒的严重自然灾害,雷电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的事件屡有发生,目前已成为站段TMIS系统电源与通信安全的最大威胁。应通过多重避雷防护、多种防护措施来避免。
2.通过接地及防静电保证TMIS的安全
良好的接地系统是保证机房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安全运行,以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静电电压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导致设备发生故障,因而机房必须采取较好的静电防护措施。
3.站段机房的设计应在环境、人员、设备硬件和软件方面满足对温度、湿度、防火等的要求。
建筑物内首先应具备常规的消防栓、消防通道等,并按机房面积和设备分布安设烟感、温感和水浸自动探测报警器,配备足量的机房专用灭火设备和器材,按要求设机房值班室或监控点;其次,TMIS机房必须安装空调设备,使温度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并注意机房内的通风,各设备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正常散热,并定期检查CPU的风扇性能是否正常。
4.加强对机房人员的管理,首先机房管理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素质,能够及时处理机房中软件、硬件、网络等突况,并能对未发生的状况有一定的预见性,其次要严格登机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使用者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管理员可以在上机之前对使用者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演示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地方以及遇到突况应该采取的合适措施。最后要实时监控使用的安全情况,机房管理员随时监视使用者或者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的动态,防止发生恶意安全攻击和计算机的不正当使用等情况,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四、站段TMIS系统网络安全的对策
1. 应用网络防病毒软件
针对局域网的诸多特性,应该有一个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和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保护局域网免受病毒的侵袭,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2.应用防火墙技术
引入防火墙之后,局域网内网和外部网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防火墙进行,根据网络决策者及网络专家共同决定的局域网的安全策略来设置防火墙,确定什么类型的信息可以通过防火墙。
3.应用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是要弄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脆弱点,解决网络层安全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找出存在的安全漏洞,保障网络通信安全。
4.应用密码技术
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与关键。信息加密技术的功能主要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等网络资源的安全。
5.应用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上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响应。
对发生的故障要及时处理上报。对较大故障,要坚持事后分析、形成记录、做好善后,要及时落实故障分析中提出的改进防范措施,防止类似故障的重复发生。
6.站段TMIS系统的应急处理对策
为提高站段TMIS系统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站段TMIS系统的安全、有序、稳定运行,站段应制定各种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减少事件对TMIS系统和运输生产的影响,尽可能的降低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各子系统出现出现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机房双路电力停电应急处置,机房火灾的应急处理等,对每一种应急预案参与的科室、人员、程序、事故处理的原因分析、落实整改措施都要做出明确的安排,做到人人应知应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安全管理
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的核心力量,承担着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作为铁路运输的核心目标,铁路安全无疑是最需要关注的内容。目前我国纵横交错的铁路干线分布,已经形成了一个繁杂的网络,且在不断地扩大之中。在运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安全管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特点
1.1系统性
铁路运输系统可以看成由静态的站点与干线和动态的列车与人员所构成。其安全管理涉及到设备安全、人员安全、车辆安全、货物安全、线路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整体的安全而言,这其中的每一个单项都很重要,不可单独的孤立地看待安全问题,需要将其作为一个紧密的整体来审视和对待。
1.2动态性
铁路运输的载体是列车,其本身是动态运行的。相当部分的安全事故也是发生在运行列车的部分。而随着路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复杂程度也是一个相对动态的状态。
1.3长期性和复杂性
铁路运输关系国计民生,且与其他社会部门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就决定了铁路安全管理不会只是短期关注的阶段目标,而是长期重视的复杂任务。必须有长远的计划和持续的改进,常抓不懈。稍有废弛则很可能前功尽弃。
2目前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运输管理的特点就决定了问题的存在不会是个别的、孤立的,而是整体的、全面的。
2.1运输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铁道部对铁路系统实行管理,以铁路运输的共性为重点,重视宏观管理和经济效益,忽视了不同地区不同线路的个性化特征,这种管理相对粗放,精细化程度不足。正是细节没有关注到位,从而造成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2缺乏标准化的铁路运输维护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构建很容易,但是维护管理是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存在,但是却常常被忽视。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地依赖维护管理、现实中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维修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维护保养操作不当等诸多的原因。其产生的根本是在于缺少标准化的维护管理体系。
2.3人员培训不到位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投入到铁路运输之中,与之配套的就应该是更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铁路工作人员的培训。可是实际上这方面做得并不好,不少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训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新要求。导致面对突发事故无法及时响应进行有效的处理。这就给铁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风险。
3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方法
铁路运输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安全管理的改进就不会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比较重要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3.1建立完善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体制
作为保证铁路安全的基础,安全管理体制的构建尤为关键。这个制度应当是渗透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各个环节。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要成为日后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层面要制定且细化完善每一项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每一项工作都要有符合安全管理的操作规程。严格的监督考核安全制度的执行,加强工作人员的约束和管理。从执行层面,铁路从业人员都要树立安全管理的意识,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按照符合安全管理的操作规程执行。严格地按照这些规程操作,可以很大程度降低风向。在法律层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对于铁路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也非常重要。将整体运行至于法规和监督机制之下,发现问题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
3.2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最根本影响系统运行的因素,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可偏废。对于铁路从业人员进行综合的筛选,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安全意识、对于技术能力和操作规范的培训。提升员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各项安全隐患。
3.3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更多地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安全技术中要结合现实现状对设备进行全面改造,选取更多稳定性与技术性较强的铁路运输设备,防止产生较大安全事故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响应时间和运行成本。
4铁路货运管理体制的改革探讨
加强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目的不仅是减少事故降低损失,更在于提升铁路运输的效率,提升全系统的整体效益。而从提升效率的出发,对于铁路货运体制的改革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4.1铁路货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铁路是由国家直接控制运行,但是为了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升运行的效率,必须进行改变。首先货物运输方案要以市场为导向,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编制,提升灵活性。其次优化业务办理的相关流程,改进货运受理的方式,缩短等待时间,提升便利性。可以建立货运营销中心,将货运审批与装卸服务进行一体化的配置。可以有效地简化流程,提升办事效率,节省运营成本,且有效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4.2采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首先是提高运输的效率,主要表现为提高铁路货运的满载率,可以进行适当的拼装,优化线路,进行列车的回程预定,提升铁路的双向运力,可以降低成本,提升车辆利用率。运营模式标准化,收费服务规范化,将我国铁路货运运输的服务转变为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形式,要完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物流运营,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服务部门,提升专业性和竞争力。方法就是对于目前铁路货运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制定规范化的运输模式,有话可以考虑建立专业化的铁路货运企业,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系统的优化配置,提升经济效益。
4.3铁路货运改革呈现的效果
这一系列措施的结果显而易见:铁路货运真正的变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站在客户的角度出发。从被动的接单到主动的服务,实现了铁路运输的一体化。简化了受理和审批的流程,节省了客户的时间成本,服务更加人性化。灵活的货运安排和列车编组,在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分担铁路运输的运营成本。公开的收费标准也可以提升用户对于铁路运输的信任程度。将原本计划经济的铁路货运系统转变成适合现代物流的高效体系。
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合资铁路委管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合资铁路公司安全管理职责主要是:对确定以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开展运输生产经营、选择受托方的决策行为负责;提供开展铁路运输生产活动必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如设备大修、更新改造、安防设施等;对受托铁路运输企业承担业务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问题。受托铁路运输企业根据委管协议约定,开展受托范围内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健全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并落实运输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合资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安全;对受托运输管理工作的安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合资铁路安全管理职能的行使。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委管双方安全管理职能的履行需要在委管协议的框架下、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程序,互相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实现。在委托运输管理实施前,合资铁路公司对铁路运输生产设施设备保障安全运营直接负责,直接行使安全管理职能。委托运输管理实施后,受托铁路运输企业承担运输生产工作,直接行使安全生产的管理职能;由于铁路运输生产委托给受托方,合资铁路公司不再对安全生产直接负责,而是通过对受托方承揽工作的检查、监督、向受托单位提出安全问题整改意见,并督促受托单位及时整改,间接行使安全生产管理职能。在委管实施过程中,合资铁路公司通过受托单位掌握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受托方提出确保运输安全的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建议,形成更新改造计划预算再履行决策程序,双方协作配合共同完成安全的资金投入。
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合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合资铁路安全监管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尚未正式启动,在铁路政企不分、政府监管与行业监管职能集为一体的背景下,合资铁路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不可能完善。表现在:一是合资铁路安全监管的立法落后。2000年颁布的《合资铁路与地方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办法》的时间过久,不适应现行合资铁路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要求,立法环境和立法依据也发生重大调整和改变,与2005年颁布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也存在矛盾与不适应,操作性不强。同时,未对实行委托运输管理的合资铁路委管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予以明确的界定。二是监管的重要依据行业规章制度不完善。现行的铁路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是在总结国铁安全管理经验教训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的,对合资铁路特别是合资铁路中的高速铁路不相适宜。
②合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铁道部既是政府部门,又是合资铁路的重要实际出资人,还是铁路行业的监管主体,铁道部派驻到地方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安监办”)与铁路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来执行监督职能。铁路局集合资铁路公司的大股东、运营实施者、安全监管者于一身。因此,合资铁路与受托铁路局的安全管理责任难以清晰的界定,铁路安全管理与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安全监管的主体和客体容易混淆、错位。
③合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不适应。安监办对合资铁路的安全监管主要通过下发整改通知书、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安监办很容易将对国铁的安全管理方式简单套用到对合资铁路的安全监管上。现阶段,对合资铁路的安全监管主要是以受托铁路局安监室的人员对合资铁路运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现场监督来实施,作为行使政府职能的安监办扮演的是企业安全管理和现场监督的角色,而且代替委管双方做了本应由各自负责的安全管理工作。由此可见,现行安全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与合资铁路的企业法人属性不相适应。
④铁路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建设滞后。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是一项政策性、行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各地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的人员现有素质,尚不能满足对合资铁路尤其是高铁运营安全的有效监督,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铁路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铁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完善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合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
①完善铁路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在我国铁路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融入标准化、体系化的法律法规框架,明确划分各方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当前重点是要具体明确合资铁路在实施委托运输管理后,委管双方和第三方的安全管理责任。分线路、分等级认真做好铁路安全管理规范和技术管理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各地铁路安监办要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属地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成国家和地方相互呼应、互为补充的合资铁路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②理顺合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职能。铁道部是全国合资铁路的安全监管的最高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合资铁路安全监管制度办法、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管理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各地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根据铁道部的授权,对管内合资铁路进行安全监管与业务指导。作为委托运输管理双方的合资铁路公司和铁路局是安全监管的对象。
③强化合资铁路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对合资铁路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管理标准的监管机制,保证各项标准安全性并得以贯彻实行。建立合资铁路安全管理信息通报机制,对合资铁路安全生产情况实施动态监管。加强安监办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建设,明确对合资铁路安全监管的各级组织机构、规程规范、人员职责与权限,建立安全监管的标准体系、考核规章制度和问责机制。
[关键词]铁路运输 安全 问题
[中图分类号]F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55—01
引言
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系统的核心目标,是铁路运输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铁路运输必须始终坚持将安全工作摆在首位。近年来,随着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和广泛提速,并且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给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对铁路运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铁路运输安全形势波动较大,重大、特大事故常有发生,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其不适应。
1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存在的不足
我国铁路安全面临巨大的压力,形势十分严峻。根据调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快速的工业化进程给铁路运输造成沉重的压力
我国在逐步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实施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加快,危险货物的运输量不断增加,潜在的安全隐患增多。同时,城市化带动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人员交流频繁,铁路运输的客流量显著增加,运输负荷较重,铁路运线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2)地质灾害频繁造成众多事故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近年来的灾害较多,如洪水、地震、山体滑坡造成路基坍塌、桥梁断裂、线路中断。这给铁路运输安全造成重大隐患。自青藏铁路运营来,如何保证在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多年冻土、雷电频繁、常年风沙下稳定安全的运行,也是铁路安全工作的一个难题。
(3)管理体制改革给运输安全带来诸多挑战
自2005年铁道部实施全路撤销铁路分局,实施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和运输生产力布局大范围调整以来,安全基础建设要不断深化,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体系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新的安全检查监督制度要尽快建立和健全,这些都是新的命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4)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当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时,安全工作隐患重重。
2.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1铁路运输中“人”的影响分析
铁路运输系统人员子系统中的“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操作人员或决策人员)。在整个运输生产的组织和指挥,运输设备的操纵和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作业计划的拟定和下达,以及环境的适应和优化,都要靠人来完成,人在整个铁路运输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
2.2铁路运输中“机”的影响分析
铁路运输系统中的“机”是指人昕控制的一切对象(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总称,如铁路行车系统的线路、车站、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等。铁路运输存在的设备种类多、数量大、整体性强、延伸面广,配置分散、连续运转、冲击剧烈、自然力影响大、设备有形损耗严重,运用中设备监控难度大、故障处理时间紧等不利因素。
2.3铁路运输中“环境”的影响分析
铁路运输系统环境子系统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作业环境三个要素构成的,由于人和机总是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工作,环境不断地对人和机产生着各种影响,进而影响着运输安全。
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举措
从目前隋况来看,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建立高效、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监管的责任
要针对铁路快速发展的实际,认真分析当前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超前思维的安全管理体系、机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进而把握安全主动性,向路内、路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2)预防为主,提高预警,完善安全监管的考核评价机制
要坚持“预防为主,提高预警”的原则,将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扼杀于萌芽。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监管考核机制,逐级开展安全监管职责的履行情况的考核,从而促进安全责任的有效落实。要健全和完善安全监管考核评价机制。
(3)依法构建社会公众和地方政府参与铁路运输安全监管的途径和制度
铁路运输安全关系到沿线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社会公众有对安全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管权。如发现有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应该向监管机构或者政府部门报告,铁路部门应该依法接受社会公众对其安全工作的监督。
(4)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不搞形式主义,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从实际出发,完善、补强安全管理体系,并做到适用、可操作。要认真研究各个岗位、作业环节的关键点,同时对关键点实施有效的对策措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待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要把握方向,不能一一概而论,避免走向两个极端。
同时,要加强职工业务学习,对职工业务进行有计划、分步骤定期培训考试,使职工业务素质稳步提升。并且,要坚持优胜劣汰原则,通过竞争上岗、职工评议等各个方面综合评定职工,实现优胜劣汰,增强职工危机感,促进职工业务素质提高强化其安全意识。
4.总结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铁路要取得并保持其优势,就必须在改善服务质量和保证安全上下功夫,其中安全是基本前提。我国铁路运输虽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并在工作中存在不足,但铁路系统自上而下的工作及改革不可磨灭。本文针对铁路安全的分析和建议,可以为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国铁路;管理体制变迁;现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3.4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3-109-03
英国的铁路网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成型。19世纪50年代是英国铁路修建时期,到1880年主要线路基本建成,1928年路网规模达到32565km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由于受到世界大战和公路激烈竞争的影响,铁路运输市场份额逐渐萎缩,路网规模不断缩小。截止2011年,英国铁路线路里程为15777km,其中电气化线路为5262km,客货混用线路为14506km,货运专用线为1271km。2010-2011财年,英国铁路的客运量为15.54亿人,旅客周转量为541亿人公里,货运量为0.9亿吨,货运周转量为192.3亿吨公里。
一、英国铁路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运输部诞生之前,英国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扮演三个角色:制定法律确保旅行者安全、制定道路维护机制、以及对运输垄断行为进行管制。
1919年英国颁布《运输部法》,该法案明确指出,要将政府其他部门与交通运输(除航运)有关的事务全部移交给新成立的运输部。包括:铁路、轻轨、电车、运河及内陆水道、道路、桥梁及渡口、车辆及相关交通、海港、码头及防洪堤。1919年,英国运输部宣布成立。
1953年10月,运输部与民航部合并,成立了运输及民航部。
1970年,运输部被纳入环境部,由环境部下设的一名次长负责运输事务。1976年运输部脱离环境部,恢复运输部的称谓。此时运输部的职能涉及所有内陆运输,包括英国铁路、巴士、货运、港口、国家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网。运输部还负责监督地方政府的交通规划、道路安全、车辆检查及监管、公交、公路货运许可、司机证件及车辆牌照等。
1997年,英国政府机构做了较大调整,新设立的环境、运输和区域发展部取代了运输部。然而这个新设立的机构并不实用,很快被拆分。2001年,运输、地方政府和地区发展部成立。但是,该部门的成立一直纷争不断,因为很多人坚持认为应该成立一个独立的运输部。
2002年6月,英国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地方事务3个部合并,成立了大部门——英国运输部,延续至今。
二、铁路行业现状
1994年,英国铁路启动网运分离和私有化改革,改革后将原英国铁路公司(BR)拆分成近100家公司,包括路网公司、客运公司、货运公司、机车车辆租赁公司等,路网公司负责编制全国列车运行图和客、货列车的调度指挥。目前,英国铁路行业由以下主要企业组成:1个路网公司——Network Rail,24家客运公司、6家货运公司和3家机车车辆租赁公司。客运公司以特许经营的形式开展客运服务。
三、铁路行业主管部门的组织架构及主要职责
(一)组织架构
英国运输部(Department for Transport,DFT)负责英国境内除管道外的所有交通运输方式的行业管理,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海运等,主要职责是制定各运输方式的行业政策及发展规划,由下议院的运输委员会进行监管。运输部由运输部长领导,另有3名大臣辅佐运输部长开展日常工作。在内阁大臣的领导下,运输部设立一名常设秘书负责管理运输部的日常事务。
2013年1月,运输部对其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目前主管部门主要由5个业务部门组成,分别为:资源及战略署、铁路署、高速铁路2管理局、国际战略及环境署和公路、交通及地方事务署。运输部主管部门组织机构图如图1所示。
除运输部主管部门外,运输部还有24个执行机构和公共机构,其中与铁路相关的主要是铁路监管办公室(Office of the Rail Regulator,ORR)、铁路事故调查处(RAIB)和英国运输警察局,其中铁路监管办公室属于运输部资助的非内阁部委,主要负责英国铁路的安全及经济监管。铁路事故调查处设在国际战略及环境署,主要负责铁路安全事故的调查。
(二)主要职能
由图1可以看出,目前运输部内与铁路相关的直接管理机构共有两个,一个是铁路署,另一个是高速铁路2管理局。
铁路署是运输部内管理铁路运输的主要机构,下设7个处,分别为铁路政策处、铁路项目处、商业及技术服务处、铁路商务处、铁路特许经营处、国内商业建议处及跨铁路融资处。
铁路署的主要职责包括:铁路改革;重要铁路投资项目的交付使用,包括跨行业项目的管理;确保铁路客运的特许经营能为客户带来效益,并对财务及其他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为了确保高速铁路2线项目的顺利进行,在2013年1月进行的运输部组织机构调整中,新增了高速铁路2管理局,高速铁路2管理局下设3个处,分别为HS2政策处、HS2通信及策略处和HS2项目资助处。高速铁路2管理局负责有关HS2线的各项事宜。
四、铁路安全监管机构的组织架构及主要职责
(一)组织架构
英国铁路的安全监管主要由铁路监管办公室(Office of Rail Regulation,ORR)负责。铁路监管办公室(ORR)成立于2004年7月5日,是一个独立于英国铁路的非内阁部委。ORR设立之初的主要职责是对铁路的经济进行监管,铁路安全监管由健康与安全执行委员会(HSE)负责。2006年4月,健康与安全执行委员会(HSE)下设的铁路监察(HMRI)撤销后,铁路监管办公室在其原有的经济监管职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铁路安全监管的职责。
目前,ORR下设8个部门,分别为总裁室、企业服务部、对外事务部、法律服务部、市场经济部、规划执行部、政策研究部和铁路安全部。铁路的安全监管主要由铁路安全部负责。
铁路安全部由主任领导,下设路网监管室及运营监管室。路网监管室根据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为7个小组,分别管理不同地区的线路,还有一个独立的小组负责整个国家路网。运营监管室下设6个小组,分管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及轻轨等。ORR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铁路监管办公室组织机构图
(二)主要职能
铁路监管办公室(ORR)的主要职能包括:
——确保铁路基础设施(线路和信号系统)的所有者和经营者——Network Rail对路网的有效管理,并确保其管理方式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
——为铁路资产的经营者颁发许可证,包括路网公司、客运公司、货运公司、车站和轻型维修站;
——对英国铁路网运能的有效利用进行监督;
——对车辆的准点率、客户满意度、旅客及员工的人身安全等进行监督;
——对铁路事故进行调查与处理;
——批准或授权新型、升级或改造车辆在英国境内的使用;
——对机车车辆进行调查,并监督铁路运营商将机车车辆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批准或授权任何在英国境内建设新线或升级、改造路网的工程,包括泛欧高速铁路及既有线的新线建设、改造或升级;
——监督线路及车站等工程的建设情况,对交付使用的工程进行验收;
——针对基础设施进行调查并执行相关法规,以确保铁路运营商可以将由于列车运行所带来的基础设施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鼓励铁路持续提高安全水平;
——制定政策,加强相关的铁路安全立法,并要求铁路经营者遵守相关的安全法律,不排除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强制措施;
——制定经营者使用铁路网和其它设施的相关规定,推动铁路领域的竞争;
——路网公司的经济管理。
在铁路事故调查与处理方面,铁路监管办公室(ORR)与铁路事故调查处(RAIB)及英国运输警察局(BTP)紧密合作。铁路事故发生后,一般由ORR派出调查员与铁路事故调查处(RAIB)及英国运输警察局(BTP)进行合作,开展事故调查。RAIB的主要职责是调查事故起因,从事故中吸取教训,研究如何提高铁路的安全保护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但并不追究、责罚事故的责任单位。调查结束后,铁路事故调查处(RAIB)和英国运输警察局(BTP)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向ORR提出改善安全的建议,ORR根据提出的建议将具体改进要求下达给相应的责任单位,并监督责任单位正确执行。如有必要,ORR还有权根据相关法律对责任单位进行。
五、英国铁路行政管理体制对我国铁路改革的启示
(一)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可促进各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
英国较早就充分认识到,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是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运输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的制度保障,为此,早在1953年就在合并当时的运输部和民航部基础上,成立了运输部与民航部,从形式上实现了公路、铁路、水运等传统运输方式与民用航空管理的统一,后来经过20多年的调整,运输部对交通运输管理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拓展,到20世纪80年代,基本实现了运输部对除管道外的各种运输方式的全面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城市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问题日益显现,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地方发展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协调和统一,交通运输管理开始与环境保护、地方事务管理进一步融合,2002年6月,英国成立了新的运输部,统一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以及地方事务。
(二)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应充分考虑当前运输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根据运输业战略规划及重点项目的不同,英国不断对运输部的组织机构进行微调。2007年,英国运输部将公路和铁路的业务职能合并,撤销铁路署,成立了铁路及国家路网署;2011年,运输部又将公路、铁路及地方事务三项职能合并,成立了国内事务署,同时为了筹备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召开,成立了伦敦及重大项目署;2013年,运输部撤消了伦敦及重大项目署,同时随着对铁路运输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及高速铁路2项目的出台,运输部又将铁路运输的行业管理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了铁路署和高速铁路2管理局。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确定的铁路建设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仍是我国铁路建成投产的高峰期,在铁路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上也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三)实行所有权、监管权及经营权的分离
路网基础设施作为国有资产,在管理体制上,应将所有权、监管权和经营权有效区分。英国铁路网实际上归国家所有, 其代表是国会, ORR作为监管机构,对作为所有者代表的国会负责。但作为监管机构的ORR并不是铁路基础设施的具体经营者,而是以契约形式将铁路基础设施交由国家路网公司、客运公司等公司经营。即在英国铁路的管理体制中,所有者不直接监管,监管者不干预经营,经营者按契约规定而自负盈亏,实现了所有权、监管权和经营权的相互制衡
(四)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在运输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设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安全及经济监管机构。英国铁路改革之初,政府对网运分离后的铁路,通过铁路监察员办公室、客运特许经营办公室(OPRAF)和健康与安全执行委员会(HSE)实施监管,职责不够明确,监管力度较小。随后,英国逐步调整监管机构职能,加大政府对铁路的监管力度,将安全与经济监管的职能相合并,交由铁路监管办公室负责,铁路安全事故的调查交由铁路事故调查处负责,各机构职责明确,分工合理。
参考文献:
[1] 陈洪年.对英国铁路改革的再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1,(01):15-17.
[2] 魏杰.英国铁路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7,(66):40.
关键词:铁路管理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242-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发展,铁路作为主要的交通项目,在交通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火车是货物运输、人员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安全性是一个基本前提,铁路安全问题是铁路部门发展过程中考虑的重点,尤其是对于乘客安全、货物安全,必须要加以重视。在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应该要及时进行监管和检测,定期进行维修养护,对铁路车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处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当前铁路安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安全管理意识不强、维修维护工作不及时等,危及铁路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一旦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铁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力度,提高铁路安全管理意识。
一、铁路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在铁路运行管理过程中,安全事故主要来自于铁路车辆故障,例如一些车辆的电气故障和转向架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防范,因此导致事故不断扩大,最终带来严重的安全后果。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铁路运行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安全管理,因此导致各种安全事故时常出现。
1.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铁路安全管理是铁路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铁路部门作为主要的运输承载部门,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无论是铁路施工,还是铁路车辆配备,都应该要重视安全管理。但是有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例如维修人员和检车员在日常工作中忽视了安全问题,没有及时对安全威胁进行预防,最终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出现。
2.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在铁路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铁路安全的重要前提,铁路部门是否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会直接影响到铁路的安全管理水平。铁路部门的组成十分复杂,在铁路部门中应该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规范,从而有效地预防安全问题。但是当前铁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缺乏专业化的监管人员和责任承受主体,导致铁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防范不足,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不及时,最终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3.维修保养工作不及时
铁路车辆是铁路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铁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铁路车辆数量也越来越多,铁路车辆投入使用之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老化、故障等。对此,必须要加强对铁路车辆的养护管理,及时做好维修,并且要制定统一的维修和养护标准,对铁路车辆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提高铁路车辆使用效率。经过调查发现,当前有的铁路车辆运行频率高,存在问题越来越多,但是维护管理的力度不够,检修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够强,在维修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导致铁路车辆的维修质量不高,使用繁重,对铁路运行安全产生影响。
二、铁路安全管理策略
1.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出现率也越来越高,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必积极加强对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培养安全管理意识。铁路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应该是针对整个铁路部门的,在铁路部门内部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铁路维护技术人员、运营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对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
2.加强铁路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完善
在铁路安全管理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才能有效地提高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在对铁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的时候,应该要具备全面管理意识,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铁路安全管理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铁路安全管理是提升铁路运行水平、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铁路部门要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进行分配,从而使得各个部门能够按照规划要求,各司其职,对自己的任务进行完成,更加规范的开展铁路安全管理和养护工作。例如在铁路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更换已经老化的铁路车辆设备,则必须要结合铁路车辆的运行情况,及时采购相应的车辆配件进行更换,确保铁路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其次,要加强对责任制度的完善。在铁路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铁路安全管理主导部门要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承担主要责任,对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并且及时对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铁路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第三,加强铁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为了对铁路运行过程进行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单位必须要重视安全管理,应该要配备专业化的安全监管人员,对铁路车辆设备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安全监管人员可以实行轮岗制,确保铁路车辆以及各种设备运行过程中一直可以实现实时监管,以提高铁路安全运营水平。
3.加强铁路车辆维修养护
铁路车辆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管理是提高铁路车辆设备使用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故障问题。针对当前铁路车辆维修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铁路车辆进行管理。
3.1加强对铁路车辆维修养护的认识。铁路车辆维修养护是完善铁路系统功能,为人们提供良好安全的出行环境的重要途径,铁路车辆维修养护应该要从铁路车辆投入使用之时就开始,并且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铁路车辆进行管理和维护。对于铁路车辆的检查,必须是定期定时的,在日常养护过程中也要加强对铁路车辆质量、线路等方面的检查,一旦发现铁路车辆出现了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则要立即对铁路车辆设备进行维修或者对相应的零件进行更换,保证铁路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3.2加强铁路车辆维护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在铁路车辆维护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力,导致各种问题出现,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铁路车辆维修过程的监管,应该要建立远程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各个路段的实时监管,有效解决由于铁路车辆监管不利的问题,并且还可以将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故障及时传回控制中心,便于控制中心对铁路车辆故障进行及时处理。针对当前铁路车辆维护现状,必须要加强对自动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各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逐渐利用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提高铁路车辆的监管水平。
3.3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维修人员是铁路车辆维护过程中的重要角色,针对当前铁路车辆维护问题,必须要加强对专业的维修队伍的建设,维修人员要及时掌握铁路车辆的技术特征,对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故障问题进行发现,并且及时进行养护维修,确保铁路车辆故障可以及时处理。例如对于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常见的继电器故障,必须要积极加以检查和诊断,对继电器的劣化情况进行诊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对继电器的动作特性进行检查,包括对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复位电压、电阻等参数进行测定。
b.对继电器进行振动测试,观察振动时继电器的状态;
c.对继电器进行温度测试,观察继电器工作时的温度状态是否正常。
d.将继电器拆卸之后进行调查,确认继电器的焊接区域、焊接点表面的状态是否正常。维修养护技术人员要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及时对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检查,对于每一个部分都要加强控制,从而不断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3.4强化维保和预防结合模式。在预防性计划修的基础上,提高检测水平,提升铁路货车技术状态评价能力,扩大自踊检测检修、换件修和关键零部件的专业化集中修范围,完善铁路货车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由预防性计划修向计划性换件修相结合。铁路货车采用“检修分开,检测为主,换件修理,集中加修,辆份配送”的新型检修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铁路车辆,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老化以及其他故障,导致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造成铁路安全事故发生。在铁路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安全管理意识,车辆投入使用之后必须积极加强对维修养护管理,针对当前铁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铁路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爱高.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铁道科技,2004(04)
[2]张广慧.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