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本市场现状范文

资本市场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本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资本市场现状

第1篇:资本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资本市场;监管;成效;体制

    1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分析

    中国现行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分业监管。中国金融体系分别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但在资本市场上就是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中央和地方各管—块,不同品种证券的市场管理者不同。甚至一种证券的—二级市场之间就有不同的管理者。主要表现是:证监会是中央主管机构,地级人民银行在市场监管上颇有影响,财政部、中央银行介入市场管理,地方政府在交易场所的管理上拥有很大的权利。

    自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就伴随着始终。但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危机四起,从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异常波动,到现在上市公司频频发生造假事件,这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不到位,市场运行效率不高,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法律框架不完善,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将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发展。

    1.1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机构

    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可以说是集中型监管体制,在分业集中监管的基础上,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实行适度的统一监管。

    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证监会作为对证券业和证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执行机构,监督检查所归口管理部门。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证券机构的审批,这意味着对于证券中介机构的监管权限在两个部门被分割开来。

    在1992年以后,人民银行不再是证券市场的主管机关,但它仍然负责审批金融机构。这意味着证券机构在审批和经营管理上受人民银行和证监会的双重领导。中国人民银行还负责管理债券交易、投资基金。

    财政部负责国债的发行以及归口管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

    在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体制中,地方政府在本地区证券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上海、深圳市政府和证监会一起管理沪、深证券交易所。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公司上市、股票交易流程上都有可能影响其正常操作。

    1.2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成效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成效的分析,即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所投入的成本与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结果的分析,可以从我国资本市场效率与监管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监管能否有效纠正市场失灵,充分保证市场效率,关键在于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而完善的监管制度是资本市场监管的基础和效率的保障。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特别是监管制度的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与监管失效的同时存在,成为转轨过程中资本市场监管的基本现状,对资本市场效率分析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根据市场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的范围不同,把市场划分为弱型效率市场、半强型效率市场、强型效率市场。经济学界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成效分析主要按照上述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一般研究主要是对弱型效率市场、半强型效率市场进行研究。以往对我国资本市场弱型有效市场的实证检验有,俞乔(1994)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股价变动的随机假设进行检验。他利用上海、深圳的交易所自成立到1994年4月底的各自综合股价指数的观察值,通过对误差项序列相关检验、游程检验和非参量性检验,排除了上海和深圳股价变动是“随机游走”的可能性,得出了上海、深圳两地股市非有效性结论[1]。

    半强型有效市场检验的有:杨朝军等(1997)选取上海股市1993—1995年间100家上市公司的送配方案公告为样本,对各家公司股价在公告前后的变化进行详细地分析,以检验市场对送配信息的反应。结果表明,上海股市已经能够较快地反映送配信息,说明中国股市一定程度上已能迅速反映某些公开信息,但并不能就此判定上海股市已达到半强式效率市场,而笔者在对2005—2006年度股票指数进行实证分析也得出我国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效率市场的结论。

    2 我国现行资本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建设不完善,证监会效能不足

    在中国资本市场管理体系中,除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以外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的人员编制不足和缺少足够权威,导致削弱实际监管效果。很显然,在证监会和地方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着重复监管的现象,而监管职责在证监会和人行之间的分割,又导致某些监管领域落入夹缝之中。而对于市场的某些部分,尤其是针对证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事实上缺少监管。

    2.1.1 证券监管机构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不足

    证监会在名义上是主管机关,但在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只是附属机构,只能起协调作用,监督的权利和效力无法充分发挥。

    现阶段市场已形成了以股票、债券为主的企业债券、基金、可转化债券同时发展的直接融资工具体系。而从目前的监管机构分工来看,中国证监会主要监管股票、基金、可转化债券;财政部主管国债的发行、兑付;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企业债券的发行。证券主管部门存在着多头化,易产生整体监管方面的矛盾和摩擦,不利于提高整体监管效率和证券各品种之间的协调配套发展。

    2.1.2 证监会地方办事机构行政能力的独立性受到制约

    本地政府在本地区证券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证监会派出机构,与地方政府有很深渊源,受地方政府干预的可能性很大。证券市场运行中屡屡发生重大事件,暴露出了我国证券监管系统上的漏洞和某些功能上的不足,中国证监会的权限常常受到比其行政上更高一级的地方首长的干预,其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

    2.1.3 证监会权力制约不能有效辐射其全部管辖范围

    证监会权威性的不足与监管权力分散性是相联系的,监管权力从横向看分布于证监会、银监会、财政部和国资委等机构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政策法规、管理措施及政策目标亦有冲突之处,居高不下的协调成本大大降低了监督管理的效率。从纵向看分布中央和地方之间,多家平行机构从不同侧面,各个地方从不同范围(地域)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管,造成利益的冲突、责任的推卸、监管的盲点和监管力度的不平衡,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统一性,造成某些领域事实上的无人监管。

    2.2 资本市场监管理论创新不够,市场管理者不能有效进行理论建设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理论研究主要还是局限在对资本市场现行问题的补救上。由于市场发展太快,政府监管部门忙于应付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中坚作用,证券市场的基本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对资本市场结构、运行问题缺乏理论研究,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为了解决一些短期内凸现的紧急问题,往往采取不顾长远的急救方法,虽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是却为今后的监管工作带来了隐患,参考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看到几乎所有国家的证券监管机构都有一个明确的行动宗旨和一系列行动细则组成的纲领性监管框架,这种框架是其监管部门长期行动的准则。在缺乏长远规划的情况下,监管上被动地长期处于救火状态就是难免的。

    2.3 资本市场自律性监管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市场自律性监管机制功能

    我国目前的自律组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沪深两地交易所自律组织;二是证券业协会。两个层次在行业自律中都存在问题,首先是两地交易所存在明显的地方利益,其对市场交易的监管受到所在地政府的干预,因而难以真正贯彻公平、公正的指导原则。其次是中国证券业协会作为一家行业性质的民间协会不能发挥自律作用,这与目前证券市场多头管理格局有关。因此,证券市场发展至今,监管与自律仍然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

    2.4 资本市场监管法制建设不健全,市场主体法律意识不强

    国家对于上市公司退市问题存在法律盲点,难以准确把握执法尺度。并且退市标准不统一,尺度难把握。对于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主体不够明确。由于现行法律对地方人大如何监督中央驻各地的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规定,省人大及人大财经委难以对驻各证管办实施监督。实际上,《证券法》等于没有明确对证券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以及应该由谁来监管。

    3 启示及对策

    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如何有效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能、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3.1 构建资本市场监管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发现有关宏观经济指标的异常反映并及时进行调控,是可以防范或避免金融危机发生的。这里的关键是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灵敏的资本市场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3.2 强化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稳定一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强化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关键在于健全信息披露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资本市场会计审计制度落实,规范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以此来消除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加强对企业所募集资金使用和投向的监督。

    3.3 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是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的一个重要步骤,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直接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作用机制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广大投资者、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切身关系的一件大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我国资本市场向国际市场靠拢,迎接WTO挑战的迫切任务。

第2篇:资本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三板市场

1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内涵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指针对质量、规模、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为满足多样化市场主体的资本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分层次的市场体系,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板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市场,是指在有组织交易所进行集中竞价交易的市场,主要是为大型、成熟企业的融资和转让提供服务;②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指与主板市场相对应,在主板之外专为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股票市场,此市场还可解决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③三板市场(场外市场),包括柜台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主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初创阶段中后期和幼稚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风险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

2国外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2.1美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美国资本市场体系规模最大,体系最复杂也最合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①主板市场。美国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是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该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高,主要表现为交易国家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一般是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公司的成熟性好,有良好的业绩记录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又较长的历史存续性和较好的回报。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该市场的投资人一般都是风险规避或风险中立者;②以纳斯达克(NASDAQ)为核心的二板市场。纳斯达克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与纽约证券交易所截然不同,它主要注重公司的成长性和长期盈利性,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普遍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风险、高回报、规模小的特征。纳斯达克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按交易额排列,它已成为仅次于纽约证交所的全球第二大交易市场,而上市数量、成交量、市场表现、流动性比率等方面已经超过了纽约证交所;③遍布各地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市场及场外交易市场。美国证券交易所也是全国性的交易所,但该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较纽约证交所略逊一筹,该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转到纽约交易所上市。遍布全国各地的区域性证券交易所有11家,主要分布于全国各大工商业和金融中心城市,他们成为区域性企业的上市交易场所,可谓是美国的三板市场(OTC市场)。

2.2日本和英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日本的交易所也是分为三个层次:全国易中心、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和场外交易市场。①主板市场。东京证券交易所是日本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具有全国中心市场的性质,在此上市的都是著名的大公司;②二板市场。大阪、名古屋等其他7家交易所构成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主要交易那些尚不具备条件到东京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这7家地区性市场构成日本的二板市场。③场外交易市场。包括店头证券市场和店头股票市场,在此交易的公司规模不大但很有发展前途,其中店头市场的债券交易市场占了日本证券交易的绝大部分。

英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①主板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是英国全国性的集中市场,它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是吸收欧洲资金的主要渠道;②全国性的二板市场AIM(AlternativeInvestmentMarket)。与美国不同,英国的二板市场AIM是由伦敦交易所主办,是伦敦证交所的一部分,属于正式的市场。其运行相对独立,是为英国及海外初创的、高成长性公司提供的一个全国性市场;③全国性的三板市场OFEX(Off-Exchange)。它是由伦敦证券交易所承担做市商职能的JPJenkins公司创办的,属于非正式市场。主要是为中小型高成长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服务的市场。

3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和国外资本市场体系对比,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市场结构不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思路上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主要有: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重银行融资,轻证券市场融投资;在资本市场上“重股市,轻债市,重国债,轻企债”。这种发展思路严重导致了整个社会资金分配运用的结构畸形和低效率,严重影响到市场风险的有效分散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具体来说表现为:①主板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沪深证券交易所在组织体系、上市标准、交易方式和监管结构方面几乎都完全一致,主要为成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上市服务。②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2004年6月24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创业板市场刚刚推出,它附属于深交所之下,基本上延续了主板的规则:除能接受流通盘在5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上市这点不同以外,其他上市的条件和运行规则几乎与主板一样,所以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的;③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总的说来,中国的场外市场主要由各个政府部门主办,市场定位不明确,分布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则且结构层次单一,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3推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3.1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的多层次化的要求

从资金供给方来说,由于风险偏好的不同,投资者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风险爱好者愿意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风险中立者会选择购买风险程度适中,预期报酬也非最高的股票;风险规避者则可能去购买国债。但是,中国仅有单一层次的主板市场,该市场对公司上市和交易的风险标准是统一的,从制度上无法为不同风险偏好者提供足够多种类的投资品种和交易场所。

从资金需求方来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规模的、不同风险状况的企业对股权融资的需求不尽相同。对于大规模、稳健型、成熟性强的公司,由于其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业绩稳定、经营稳健,可能吸引大批投资者来购买它的股票;但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规模小、产品不够成熟、风险性大,通过主板市场进行融资是不现实的。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高度集中化的倾向,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排斥一部分融资者而向具有优势的融资者倾斜。特别是在为国企服务的主导思想下,市场必定只会为大企业服务而将众多的中小企业排斥在外。目前还在建设中的二板市场虽然增加了交易层次,但其附属于交易所的性质决定了其满足融资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难。3.2有利于提供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从非证券资本市场到证券资本市场,从场外市场到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入市标准逐步严格,企业素质也呈阶梯式上升,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市场筛选机制。一方面,在下一级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经过培育,将会有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从而进入上一级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对于长期经营不善,已不符合某一层次挂牌标准的企业,则通过退出机制,退出到下一级市场交易。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既有利于保证挂牌公司的质量与其所在市场层次相对应,又能促进上市公司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3.3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

直接融资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能有效地避免风险向金融系统集中,从而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从国外经验看,在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一旦经济实体发生严重问题,就会导致大量银行坏账,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往往将经济拖入长期不振的境地。当前,中国的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还较低。资料显示,我国股市融资占总融资额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7.5%降至2003年上半年的1.6%。与此同时,银行贷款所占比例却由75.4%一路上升至89.5%。因此,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吸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额度,从而降低金融风险。而且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模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会逐步形成风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子市场,风险承担主体呈现多元化,有利于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

4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战略构想

4.1建立以深沪交易所为核心的主板市场

将现有的沪深两市定位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精品市场”,由于该市场发展历史较长,成熟度也较好,可以结合二板、三板市场输送来的优质公司进入和现有不良公司的退出(可以退市,也可以转向二板、三板进行交易),逐渐建立起我国的证券精品市场。该市场主要面向规模大、业绩佳的成熟知名大企业,其公司来源应主要来自二、三板市场,满足特定情况的条件下,比如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公司规模、盈利指标、成长性达到一定要求,也可以在主板市场上进行增发进行再融资,但未达到这些指标的公司,不能通过主板市场再融资,特别是不能通过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圈钱”,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主板市场公司的质量,降低该市场的风险。

4.2建立以中小科技创业企业为核心的二板市场

目前国际上的创业板市场主要有三种典型的模式:①一所二板平行模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中设立一个二板,作为主板的补充,与主板一起运作,二者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甚至相同的监管标准,不同的只是上市标准的高低,两者不存在主、二板转换关系。②一所二板升级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内设立一个独立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交易市场,上市标准低,上市公司除须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及会计、法律、券商顾问和经纪人保荐外,并无其它限制性标准,主板和二板之间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提升关系。③独立模式,即二板市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证券交易系统,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报价交易系统和监管体系,上市门槛低,能最大限度地为新兴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条件。

4.3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重点有选择地推进区域易市场的建设

我国三板市场体系的建立应采取“条块结合”的模式,既有集中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又有区域性的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具体思路如下:第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实现地区性联网运行,集中报价、分散成交、统一核算,从目前看是可行的。第二,在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同时,应积极规范地区性股权交易中心。我国先后在武汉、淄博、天津、沈阳等十几个城市形成了将企业股权公开挂牌交易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但这些市场绝大多数由地方政府正式或非正式批准成立的,容易受到地方行政力量的控制和切割,给金融监管增加难度。中央政府应将近年各地自发的地方性股权交易规范化、合法化,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第三,为了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交易和转让问题,应积极稳妥地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市场。从我国国情出发,地方性科技产权交易市场应该兼顾高技术、新技术和中度适应技术等企业的普遍需要,成为普遍适用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甚至可以建设成特殊柜台市场,从而为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学军.中国股市的结构与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第3篇:资本市场现状范文

一、成效显著,“四大亮点”

广州国有企业能够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突出体现为“四有”:

(一)“有优势”

一是金融资本市场优势。资本市场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广州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截至2010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954亿元,贷款余额16284亿元,资金实力继续居全国大城市第3位。2010年广州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26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3位;广州地区股票交易额4.14万亿元,期货交易额25.95万亿元,均位居全国前列。二是金融证券机构数量优势。目前,广州拥有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179家,金融机构网点近3000家,居于全国大城市前列。广发证券、易方达基金、长城伟业期货等一批在穗法人金融企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三是上市公司规模优势。仅2010年广州就有12家企业上市,融资近100亿元。目前,广州境内外上市公司达70家,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940多亿元,其中首发融资455亿元。

(二)“有作为”

一是改制上市有突破。近年来,广州大力推动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步伐,国有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队伍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自1993年底珠江实业、广州浪奇、白云山A、东方宾馆在上海或深圳挂牌上市以来,目前广州国有上市公司已达21家,已实现融资200多亿元,总市值达2062亿元,分布在汽车、钢铁、医药、日化、能源、交通、商贸和建筑房地产等多个领域。2010年珠啤股份、广汽集团股份和海格通信股份3家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二是跨区并购有成效。广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扩张步伐不断加快,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并购和扩张,扩大了上市公司的规模,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广汽集团继与本田、丰田合作后,又携手日野、菲亚特,并购浙江吉奥,不断完善国内市场布局。广百集团采取自开门店、资本并购、商业地产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进军成都、武汉等地开设门店,努力打造百货零售业航母。

(三)“有影响”

广州国有上市公司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涌现了一批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广汽工业集团综合经济效益在全国汽车行业排名第一,珠江钢琴产销量全球第一,广州无线电集团ATM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广州发展集团是珠三角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供应商,广百集团、广州友谊集团成为区域性商业流通龙头企业。

(四)“有活力”

一是企业研发实力增强。目前,广州国资委监管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含工程中心)7个、省级技术中心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博士后工作站9个,持有专利1,559件。二是企业品牌数量增多。广州拥有注册商标2,178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华老字号”13个、中国名牌产品11个、省著名商标125个、省名牌产品67个。三是多数企业资质良好。在加工制造、进出口贸易、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商品检测等领域广州国有企业拥有大量高等级资质和认证资格,掌握着大量稀缺的具有较高技术和资金壁垒的特许经营权。

二、存在问题,“四个不足”

广州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取得了成效,但广州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水平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不”:

(一)“不够强”

金融市场交易平台是企业在金融要素市场强弱的重要标志,对提高本市企业的话语权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上海集中了包括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等所有种类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深圳有证券交易所,大连有期货交易所,而广州缺乏跨区域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交易平台,甚至连排在全国同行10名内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也没有。

(二)“不够多”

积极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可为之处。2009年底,广州在国内A股上市的公司有39家,比苏州多11家,比天津多9家,比重庆多8家,但比上海少118家、比北京少87家、比深圳少75家。广州上市企业无论从数量、融资规模到质量、市值都与北京、上海、深圳存在较大差距,与天津、南京、成都等城市相当,仅比江浙地区的一些中等城市略好一些。

(三)“不活跃”

广州39家国有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要低于同期上海、北京、深圳的平均水平。由于国有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强,造成国有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弱。目前广州国有上市公司再融资额仅有59.5亿元,而上海仅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实现再融资达793.4亿元。广州国有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整体表现不够活跃,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源整合的力度不足,缺乏市场题材。企业虽然上了市,但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这个市场化的金融平台去筹融资,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发展总量在全国大城市中位居前三甲,国有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不仅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和总体经济实力极不相称,而且对全市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尚不明显。

(四)“不均衡”

大多数上市公司并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上市公司成为行业龙头或形成支柱产业。除了刚刚在香港上市的广汽集团外,广州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进入行业前10名,没有一家的净资产收益率进入行业前5名。

三、 把握关键,“四个加强”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广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发展实力。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国有企业,要改变现状,发挥“长子”风范,必须着力打造一批能代表广州形象的上市公司群,这样才能跻身“国际巨星俱乐部”并有与“国际巨星”同台竞技的实力。通过努力,要在“四个加强”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加强“四个一批”战略

重点围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的优势企业,实施“四个一批”战略。一是改造一批。全面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属国有企业(下称市属企业)所属各级企业,除待清理处置的企业外,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都要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形式,通过增资扩股、存量转让、重组吸并、无偿划拨、债转股等方式,积极引入中央企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二是培育一批。建立市属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实施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重点培育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显著的大型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活力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以及经营收益稳定、盈利能力较强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龙头企业。对条件成熟的重点后备企业倾力扶持其改制上市。三是上市一批。鼓励和支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多种方式分别选择在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及境外市场上市。积极推进各市属企业的主业核心企业改制上市,争取每家重点市属企业都拥有控股上市公司,并加大力度支持市属企业实现整体上市。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形象好、影响大、产品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四是做强一批。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充分利用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渠道再融资;通过资本运作,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和收购兼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市属优势资源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中,促进上市公司发展壮大。积极探索将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通过划拨等方式适当集中,搭建市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开展资本运作,为推动国资战略性重组、产业整合优化、重大项目启动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提供服务。

(二)加强考核激励

重点鼓励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明显、成长性好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改制上市。在不影响上市进程的前提下,对于企业中长期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科技管理骨干,经批准可探索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增量资产奖股等多种方式取得企业股权,推进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积极试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和科技骨干的积极性。对于市属企业通过首发、买壳等形式实现上市以及再融资等,视融资规模情况,给予专项奖励。

(三)加强降低上市成本

后备企业以上市为目的,进行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以及由此形成的收益所涉及的其他各种税赋,符合减免规定的,予以减免。加大力度利用国资收益支持上市后备企业的项目启动和涉及的职工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工作。上市后备企业在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时,有关征收部门应在规定范围内依法按最低收费标准征收,或予以免缴。支持上市后备企业将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支持整体改制的市属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将其离休人员移交市离休老干部管理机构管理,并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三)加强项目扶持

在安排技术改造、研发与创新、产业发展等各类专项资金时,要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后备企业倾斜。上市后备企业投资新建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再融资建设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项目,依法优先作为市重大投资项目,优先安排土地使用指标,优先办理立项预审、转报或核准手续。鼓励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募集资金参与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公共项目建设。

四、措施保障,“四个强化”

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必须把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支持推动作用紧密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着力破解难题,做到“四个加强”,切实加大对国企改制上市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国企改制融资上市工作,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迅速组织协调市属国企上市、再融资等工作,并研究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市国资委的职能,建立领导挂钩、服务挂牌制度,为国有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已上市公司积极谋划整体上市,拟上市公司加快推进上市步伐,其它企业稳妥推进股份制改造,明确时间表,形成“梯次推进”、“千帆竞发”的局面。

三是强化指导服务。认真做好市属国企改制上市及上市公司再融资工作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提高为国企改制上市服务的意识和水平,联合开通“绿色服务通道”,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

第4篇:资本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西藏资本市场,现状,问题,建议

一、西藏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

与内地其他省市相比,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上市公司和证券机构发展水平低,资本规模小。但近些年来,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看,西藏上市公司都取得了巨大进步,证券化率逐步提高。西藏资本市场不仅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筹集了社会资金、调整了产业结构,还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未来,西藏证监会培育9家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实现上市。同时,为不断扩大西藏资本市场体系,还会吸引大量内地省市的证挥业机构和期货公司及符合从业资格的会计师、评估师等中介机构进驻西藏资本市场。

二、西藏发展资本市场的意义

西藏许多企业为获得发展,都企盼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得发展资金,实现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自治区政府应对辖区内中小企业进行详细分析排序,符合上市公司条件的,稳步推进公司规范化改革,发展壮大上市公司后备资源体系。

在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辖区内资本市场加快培育和发展,不仅增加了资金融资渠道,实现了西藏经济快速发展,也解决了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矛盾问题。后备上市公司也按照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统一思想和行动,以尽快实现上市,步入资本市场行列为目标,共同促进资本市场过的发展。

三、西藏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形成不足。西藏自治区自身资本积累、资本生成及吸收利用外部资本能力缺乏,经济发展启动资金筹集困难。中央对西藏经济发展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是西藏在吸引资金方面也遇到很多问题,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大量资金流出现象。

(二)资本市场起步晚。与内地省市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相比,西藏资本市场开始晚、基础薄弱、范围小、发展速度慢,上市公司数量少,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市场要素不完整,缺乏期货公司及中介机构,后备上市公司少。西藏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发展,加快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进度,才能有效缓解西藏资金短缺的状况。

(三)金融体系不完善。西藏原有国有商业银行及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没有制定灵活的信贷政策,严重抑制了企业发展。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许多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并没有在西藏设立分支机构,减少了对西藏资本的供给。西藏金融业开放性和竞争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西藏的资本供给,导致大量资本外流,许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得不到贷款,抑制了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转型。

四、促进西藏资本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政府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要增强金融意识和资本意识,补充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建设等知识,增强资本市场运作能力。自治区证监部门应大力发展多层次全面的资本市场。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及再融资转化能力,方便各企业在交易所市场、三板市场及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筹集资金。为中介机构和战略投资者提供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本市场信息和资源。

(二)拓展融资渠道,扩大发展资金筹集。自治区证券经营机构,应不断提高、规范经营管理水平,不断丰富投资品种,扩大融资渠道,完善融资管理,扶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不断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改变自治区企业融资渠道少、债券融资发展进程缓慢的状况。

(三)加强对高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监管。一是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监管,及时有效的解决上市公司风险。二是对证券公司董事、监事等人员的资格进行核定,做好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的持续监管工作。完善与区财政厅、信托投资公司的合作监管与沟通机制,维护西藏证券公司和投资者利益。

(四)多方努力,加快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培育步伐

第5篇:资本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金融;创新;资本市场;研究

一、我国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在进行市场转型,加强与国内外接轨,实现资本在国内外市场的高效运作,但是目前我们在金融创新及资本市场运作中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创新度缺失

从欧美的成功经验来看,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在资金供给及需求方面应该是不断完善的,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合理的融资渠道与工具,虽然我国金融创新也一直在加强实践探索,但是以笔者看来,国内的创新大多数过于集中在借鉴欧美成功经验,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良,但是仍旧处在较浅的层次。创新上只涉及皮毛,无法深入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运作,结合本土化特点与优势,这种创新注定无法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在促进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商效果也很有限。如果在涉及资本市场的根本性问题与金融工具上不加强探索创新,我国资本市场在日后越来越国际化的局限下,其发展所受的制肘只能更多。

2.创新动力不足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金融市场国有化现象严重,国家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所占比例过大,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金融机构在运作上更倾向于行政化,而不是迎合市场提升从全面提升自身实力出发去进行创新。虽然今年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因深化程度不够,金融行业在市场性上面仍旧缺乏,这就造成了竞争意识与风险意识的缺乏,在金融创新的驱动力上相较欧美大幅度降低。虽然短期内看似毫无问题,但是在日后世界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必然是会被淘汰的。

3.创新进程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带来资本市场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对于我国来说,金融创新上如何与发达国家比肩确实是一个难题。欧美市场自由化倾向严重,更偏向于通过市场调节来深化金融创新与改革,但是我国的惯常做法是先以国内发达地区为试点,然后才逐步实现推广,这种步骤直接导致了面对同一种创新机制,我们与发达国家在节奏上也存在不小差距。如何淡化、减轻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发展中的行政化色彩,在笔者看来,是平衡创新进程,提升创新动力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策略探究

针对上面所谈的我国金融创新与资本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想要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长久、稳定、高效发展,更好的实现与国际接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战略化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浓重的行政化色彩,想要彻底改变这个局面,首先要从观念上深化改革,与国际接轨。只有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僵化的资本运作观念,才能为市场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深化观念后,重要的是依据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情况与需求,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计划,才能有更好的实现金融创新的可能。国家是资本市场运作的重要调整者,如何定位好这个角色,在资本运作中发挥促进作用而不是滞后约束作用,还需要在不断的金融创新与资本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最终实现向市场化资本运作的过度,实现资本供给的平衡,资本配置的高效与优化。

2.市场化发展

市场是检验制度及创新生命力的最好磨刀石。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先后经历了产品倾销、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上扬等情况,在国际金融发展中遇到了众多问题,从这些事件出发,如果我国不解除金融抑制,那么在国际市场中将会被发达国家打压得越来越厉害。因此,加速金融资本市场化发展,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课题。以笔者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首先要实现利率市场化,提升其可调性和传递性,降低风险。世界银行曾对我国政府调控资本市场及宏观经济管控的能力做出过评价,认为其对于发展的帮助远未达到相应标准。因此,顺利市场化发展潮流,赋予金融机构更多的自主性,让市场来检验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提升我国现阶段金融机构的创新动力与能力,是目前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3.规范化与国际化

金融创新提升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因此,顺应创新机制发展,配备更全面、专业的监管机制就显得十分必须,在监管中避免信息的不平衡,资本的违法运作,配合市场模式,在日后就能实现资本市场长久、规范化的运行,对于金融创新的推行和实践力度也会上一个台阶。这是目前我们希望能看到的局面,也是日后想要实现发展的必经过程。国际化是市场未来发展的最典型趋势之一,如何在国际化前提下,更好的调控我国资本市场的运作,需要多方合力,包括降低金融机构运作的行政色彩,提升市场化参与度,金融创新在深度与广度上的探究,在我国战略化机制的引导下,相信未来在国际资本市场中中国的表现能够越来越活跃,越来越优秀。

三、总结

金融的创新不仅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的动力,而且金融的创新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通过上述对我国金融的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想要进一步实现金融的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必须充分依靠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合理选择适合我国发展的金融产品和创新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金融的创新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毓娟 郑荣德 郭剑桥:金融创新为资本市场发展注入活力.中国科技投资,2008(05):56-57.

第6篇:资本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国企重组 对策

一、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河南省资本市场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今年(2008年)7月底,河南省共上市58家企业,发行59只股票,融资505.68亿元。其中:境内上市38家,融资294.75亿元;境外上市21家,融资210.72亿元。永煤集团和神马集团等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直接融资已成为国有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成为推动国企改组的主要途径,有力地支持了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原崛起提供了有效的资本支撑。

但是,就河南省资本市场整体现状而言,无论其发展速度和水平,与先进省区,特别是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起来相对较低。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间接融资的比例过大,上市公司数量偏少,行业结构单一。二是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和规模偏小,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差。三是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力量不强。四是投资者数量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数量偏少。

二、河南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

河南省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客观上河南省是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在证券市场实行按省(市)分配额度时,既影响了上市公司额度的分配,也妨碍了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壮大和投资者素质的提高。同时,证券投资中介机构发展缓慢反过来又阻碍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二是主观上对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熟悉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较缺。有关政府部门对当地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壮大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三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平衡。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三大部分的发育来看,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内部也存在发育不平衡的问题。适合不同层次企业证券融资和股票流动需要的多层次的交易体系有待形成。债券市场中国债发行和交易发展较快,而企业债券发展相对较慢。

三、完善河南资本市场的措施建议

1.建立地方性金融机构,完善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完善间接融资体系,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可以适当缓解国有银行的负担。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银行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风险管理制度、竞争规则以及监管办法,不论所有制如何,只要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就及时依法惩处,保证地方银行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公平竞争。上海浦东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等地方银行的实践表明,从河南的实际出发,可以稳妥地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银行,采取分步走的方法,先试点后推广。

2.培育和发展风险资本市场

培育风险资本市场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私人权益性资本的募集制度,培育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为促使河南省风险投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高新技术成果对国有企业的改造,需要就现有的政策法规进行重新审定,尽早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河南省的工商、税务、银行和政府等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风险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鼓励创业的特殊政策,引进国内外著名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产业投资基金和其他公司在河南设立分支机构。

3.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为保证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顺利有效的进行,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要进一步规范各类产权交易行为,促进河南省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积极促进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形成“统一、开放、完善”的市场体系,按照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流动和重组,有效地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及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把河南产权交易市场建成对河南省国有资产流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资本市场。

4.做好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增强国有资本的扩张能力

上市公司地位是一种极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在河南省国企改革中应充分发挥已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优势,培养一批具有雄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和企业集团。要鼓励已上市公司利用资金优势,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资产重组和收购兼并;要充分利用已上市公司的配股权,发挥融资功能,有效地实现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重组;对经营范围相近、经营业务相关、经营上互补性高、关联度强的上市公司,要采取股权置换、相互持股的方式进行股权重组,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进行上市公司的股权回购和新股增发工作,做好上市公司的股权运作。

5.积极稳妥地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国际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

必须抓住国际资本越来越看好中国以及沿海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的机遇,进一步转变观念,引导海内外投资机构和财团关注河南,营造吸引国际资本的良好环境。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以“国际资本与河南国有企业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交流与合作等活动,搭建与国际资本对话的平台,借鉴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对河南省国有经济进行有效的战略整合。基于民营经济具有灵活的市场运作机制和强大的活力,国企改革也需要民营企业从观念、体制和资金等方面做有益的补充。

第7篇:资本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多层次资本市场 交易制度 新三板

一、新三板背景及发展现状

资本市场按照发展阶段可以分为:搜寻市场――偶合交易;经纪人市场――撮合买卖;做市商市场――提供双向报价;竞价市场――拍卖竞价交易。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是单纯的从低到高对市场层次进行排序,而是能够充分发挥各市场对应机制的多元化组合。

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进入“竞价市场”。从“搜寻市场”直接跳跃到“竞价市场”,造成了市场断层与券商业务断层:多数企业无法进入市场进行资金筹措;券商运作能力不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股转系统应运而生。股转系统全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起源于2001年“股权代办转让系统”,承接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被称为旧三板。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股份转让系统,因其涵盖的公司不同于从前的系统,因而被形象的称为新三板。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包括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区。2013年底,突破国家高新区试点限制,扩容至所有符合新三板条件的企业。2014年4月15日,首家企业在股转系统挂牌,基本实现地域全覆盖。

二、资本市场分层和交易制度选择

1.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纳斯达克市场就是分层管理的成功案例。纳斯达克市场采用内部层次结构,上市和退市标准相应区分,满足不同类型和规范的公司上市和交易需求。目前,纳斯达克内部分为三层结构:全球精选市场(Global Select Market),上市财务标准全世界最高;全球市场(Global Market),由国际化公司组成;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由新兴和成长型公司组成,要求最低最灵活。三个层次要求从高到低,公司达到一定条件可以转入更高要求板块交易,不满足一定条件时也可申请从较高层次转入较低层次,以避免退市。

2.中国市场的基本概况

中国在设立新三板之前,希望股份公开交易筹措资金的公司,必须面临“公开发行并上市”,而对上市企业的要求增加了其他未达标企业的融资难度,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新三板设立后,公开发行后上市与否可以自行选择,而上市也不以公开发行为前提,《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达到股票上市条件的,可以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交易”。

2013年1月31日,证监会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挂牌股票转让可以采取做市方式、协议方式、竞价方式或证监会批准的其他转让方式”,为新三板交易制度的制订奠定了法律基础。2014年5月19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证券交易和登记结算系统正式上线,至此新三板挂牌的公司股票实现了协议转让。2014年8月25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转让正式实施。竞价交易制度预计于今年实现。

3.纳斯达克市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填补跳跃式发展造成的断层。填补这一断层,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新三板市场。而完善新三板市场,则需要完善新三板内部的交易制度。这是实现完整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石。

在三种交易制度中,协议转让对企业资质的要求的门槛最低,企业数量众多;竞价交易对企业资质的要求的门槛最高,企业数量少;做市交易对企业资质的要求的门槛则介于两者之间,数量居中。

第8篇:资本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两市场间以及两市场内部均存在发展不均衡。首先,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看,由于采取了“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的政策取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规模、市场主体、市场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相比之下,货币市场的发展则大大落后。其次,从货币市场自身的发展看,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各子市场的发展也缺乏均衡性,表现为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较为迅速,而票据市场、短期国债市场与其他市场相对缓慢。以短期国债市场的发展为例,虽然目前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已由1997年的7.5%上升到了2002年的18.9%,但是基本都是中长期的,1997年以来发行的25 711亿国债中只有200亿是2000年发行的1年期短期国债,所占比例不到1%,而发达国家短期国债占全部国债的比重一般为40%~50%。第三,从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来看,存在着“强股市、弱债市,强国债、弱企业债”的结构性非均衡。一方面,债券市场的发展慢于股票市场,如2002年末我国股票总市值为37 52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6%;国债(包括凭证式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未到期余额为34 91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4.1%,而该比值在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为106%,在亚洲市场经济国家为86%。另一方面,债券市场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非均衡性,企业债券在整个债券市场中所占的规模一直很小。

2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非均衡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2.1 货币市场发展非均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货币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短期融资功能以外,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功能。由于货币市场是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具有敏感性高,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利率变动的特点,因此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场所。但是,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十分滞后,且各子市场发展不均衡,使其作为政策市场的功能远未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首先,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冲击力强且能否发生作用还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居民等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一般认为不适合作为一种调节手段经常使用。其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和再贴现条件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行为,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然而,再贴现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完善而发达的票据市场。虽然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央行改革了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并连续下调再贴现利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票据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票据市场业务量小、票据市场工具单一等问题,同时由于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商业票据使用不广泛、再贴现始终未能形成规模,中央银行难以利用再贴现政策发挥对货币进行调控的作用。第三,中央银行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应主要是在国债市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上,但如前所说,我国国债品种不多且短期国债数量较少、公开市场业务缺乏载体,同时持有大量国债的商业银行将国债视为低风险、高效益的优质资产,不愿出售,市场交易不旺,使中央银行难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基础货币的供给;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较少、市场规模偏小、市场发展滞后的状况也使得外币公开市场操作难以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2.2 资本市场发展非均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影响了传统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导致货币政策的影响对象多样化和实施过程复杂化,使现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效力减退,并因此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又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资本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已经成为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

但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均衡,使得资本市场传导货币政策受到了各种制约。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相对较快,但在股票市场存在的上市公司素质不佳、发行过程中的过度包装甚至欺诈行为、市场参与主体缺乏机构投资者、股市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使股票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从而使证券价格的变化影响银行、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而影响投资、消费决策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资产负债表效应”难以实现。目前股市所产生的通过“财富效应”刺激需求的功能也十分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2.3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不高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双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两种机制各自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而且受制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资金只有在两个市场间自由流动,使两个市场保持高度的一体化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同质性客观上要求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必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与渗透,而人为地分割两个市场只能导致市场价格机制及资源配置机制低效率甚至失灵。由于我国自1993年金融体制改革后一直采取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因此自1997年6月商业银行从证券交易所退出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建立以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情况严重,资金在两市场间流动手段受到严格管制。由此造成了市场间的资金流动困难,从而使两个市场形成的利率及收益率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无法准确、迅速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也无法形成基准的利率以及以之为基础的有机相连的利率结构,货币政策效果不佳。

3 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发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3.1 大力发展货币市场

进一步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市场主体的培育,完善同业拆借市场结构,使其逐步发展为存款机构之间调节短期头寸的主要场所。大力发展票据市场,从引导和规范我国商业信用入手,培育和发展规范化的商业票据市场,为扩大中央银行再贴现业务创造市场运作条件。增加短期国债品种,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载体。加快培育完善的短期国债和外汇市场。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开放,外国资本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汇率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和货币供应的影响增大,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替代资产经过金融创新后也将充实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中,因此公开市场业务会逐步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其运用的市场也需要相应的建设。此外,还要加快货币市场各个子市场间的融合,最终建成集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国债市场于一体的统一的货币市场。

3.2 调整资本市场结构

在培养优质股票市场主体,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的同时,还要加强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设,改变目前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一方面应取消企业债券额度管理,放宽对企业债券的期限、种类、利率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要丰富债券种类,增加企业债券类型。在进一步实现资本市场的融资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改变目前上市企业以传统产业和国有企业为主且不能市场淘汰的状况,保证不同的市场主体能享有同等的待遇,使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更富有效率的产业中,从而提高资本市场运营效率。

3.3 开辟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渠道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存在必然联系,是资金流动性的一种客观规律。为了增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联性,使中央银行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协调运作,从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需要有条件地使银行与证券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资金互相融通,适时建立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合规渠道。目前,我国银行资金主要通过股票抵押贷款等渠道少量进入资本市场,即使这样,由于理论上存在误区和认识上的不足,也没有真正做到两个市场的对接。因此,目前首先应该着眼于现有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将资本市场纳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其次,进一步扩大券商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数量,完善股票质押贷款办法,允许券商进入银行间的国债回购市场;再次,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开展个人质押贷款。

3.4 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

首先,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关注以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稳定。应适应新形势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增大如服务产品、信息产品、房地产产品等在价格指数中所占的比重,并适度考虑资产价格水平。其次,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提高利率变化对金融资产价格的传导效应,央行也应适时把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利率具有稳定性、可测性、可控性和即时性等一系列特征,作为资金价格,能够通过资金供求双方不断变化的交易及时地反映出来,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较好的操作目标。随着经济的市场化、货币化及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利率、汇率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将加强,因此,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利率弹性的增大,中央银行适时地把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

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东北财经大学课题组. 货币市场与货币政

策[J]. 财经问题研究,2001(7)

3 齐晓安,赵春晓. 入世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

第9篇:资本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多层次资本市场 法制建设 重要性 现状 完善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的多层次化的要求。从资金供给方来说,由于风险偏好的不同,投资者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风险爱好者愿意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风险中立者会选择购买风险程度适中,预期报酬也非最高的股票;风险规避者则可能去购买国债。但是,中国仅有单一层次的主板市场,该市场对公司上市和交易的风险标准是统一的,从制度上无法为不同风险偏好者提供足够多种类的投资品种和交易场所。从资金需求方来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规模的、不同风险状况的企业对股权融资的需求不尽相同。对于大规模、稳健型、成熟性强的公司,由于其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业绩稳定、经营稳健,可能吸引大批投资者来购买它的股票;但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规模小、产品不够成熟、风险性大,通过主板市场进行融资是不现实的。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高度集中化的倾向,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排斥一部分融资者而向具有优势的融资者倾斜。特别是在为国企服务的主导思想下,市场必定只会为大企业服务而将众多的中小企业排斥在外。目前还在建设中的二板市场虽然增加了交易层次,但其附属于交易所的性质决定了其满足融资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难。

二是有利于提供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从非证券资本市场到证券资本市场,从场外市场到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入市标准逐步严格,企业素质也呈阶梯式上升,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市场筛选机制。一方面,在下一级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经过培育,将会有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从而进入上一级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对于长期经营不善,已不符合某一层次挂牌标准的企业,则通过退出机制,退出到下一级市场交易。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既有利于保证挂牌公司的质量与其所在市场层次相对应,又能促进上市公司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三是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直接融资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能有效地避免风险向金融系统集中,从而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从国外经验看,在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一旦经济实体发生严重问题,就会导致大量银行坏账,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往往将经济拖入长期不振的境地。当前,中国的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还较低。资料显示,我国股市融资占总融资额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7.5%降至2003年上半年的1.6%。与此同时,银行贷款所占比例却由75.4%一路上升至89.5%。因此,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吸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额度,从而降低金融风险。而且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模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会逐步形成风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子市场,风险承担主体呈现多元化,有利于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我国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现状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法律法规大面积缺失,《若干意见》显得苍白无力。

1999 年的《证券法》是在1998 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背景下起草的, 所以防范风险成为其主导的立法思想。对当时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态度过于审慎, 而且亦对证券市场缺乏成熟的认识, 以致于颁布不久就修改之声四起。就连其起草小组负责人王连洲也说:《证券法》作为规范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基本法, 留有不少遗憾, 存在不少问题。现行《证券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法》总体上不支持、也不利于我国建立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公司治理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分配问题,对《公司法》的修改势在必行。《公司法》的修改, 不仅关系到促进和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 也关系到中国市场经济和所有制关系的发展方向。1993 年12月通过的《公司法》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 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但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公司法》十大问题。法定资本制的局限;对外投资限额的规定过于僵硬;关于一人公司;没有建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董事长总经理权利与地位的矛盾;在计划募集制度限制下公司募集设立制度被弱化;公司募股还是发起人募股;无记名股票规则有矛盾;未规定股东大会有效出席数额;以及缺少公司诉讼制度。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法制

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资本市场是法治的市场,法治对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推动和保障作用。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善于运用法治的方法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产品业务、发行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管理、监管执法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尽快出台《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上市的办法》,并抓紧研究制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建立适当的私募基金监管制度;积极推动制定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统筹研究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修订完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配合立法机关全面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推动立法机关制定出台我国的《期货法》。

二是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建设,要立足于构建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在扩大中关村园区股份报价转让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出台《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上市的办法》,并抓紧研究制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确立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法律制度。要以提高市场效率、发挥市场功能、保护持有人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修订完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

三是积极推动基金法律制度的修改和完善。要在配合立法机关全面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特别是要适应私募基金发展的现实需要,借鉴国际监管经验,按照统一监管标准,防止监管套利的原则,建立适当的私募基金监管制度。

四是抓紧制定完善期货交易法律制度。要认真总结《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立足于期货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明确期货市场的法律定位,完善期货交易和期货风险监管制度,推动立法机关制定出台我国的《期货法》。

参考文献:

1、《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制建设》,合肥晚报2010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