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市场的前景范文

金融市场的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市场的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市场的前景

第1篇:金融市场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环境金融学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始终在艰难和险阻中前行,尽管遇到了种种困难挑战,但所幸凭借坚固信念和毅力取得了突出成就。而金融学理论和实践也正是在此环境下形成了较完善体系,构建了相对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总体来说,金融学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引起相关人员高度重视。

一、关于金融学历史演变的阐述分析

(一)计划经济阶段

据相关历史实践了解到,计划经济市场下我国无论是产品消费支出还是资源生产提供均由政府部门事先计划安排,随后再将计划指令下达到对应部门机构,部门机构再将计划指令分发给具体性的生产运行等操作组织,这种经济体制直接决定了我国金融学不会有太大发展。从金融学理论角度来说,其可以积极吸收借鉴他国优秀实践成果和操作经验,然而因我国并不具备金融学发展的最佳环境,致使出现了理论较早而实践较晚情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

总体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谓是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为:“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环境为辅”、“将计划经济制度看做是计划和市场统一制度”及“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等,相应的金融学也随之延伸拓展,金融学实践应用频率也是愈来愈高。同时还可将金融学详细划分成财务学、银行学、证券学及行为金融学等多个组成部分,各个环节分工明确共同指挥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发展。除此之外,在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渐渐转变成横向窄、纵向浅趋势。由此可以了解到,我国金融学发展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前进,并且对金融学实践应用也是愈发重视,这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无疑有着十分积极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学面临的挑战

(一)内涵缺乏明确性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国内针对金融学方面的内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这也是我国金融学必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在市场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金融学早已成为术语之一,在这种诱因的基础上,现阶段我们所谓的金融学不但涉及到此种定义,并且还能够为金融学未来发展趋势奠定基础。部分研究学者表明,我国金融学更注重围观,因此金融学最终所呈现出的内涵便会存有较强的为惯性,就如资本主义市场一般,因为金融学内涵出现的变化,其自身所具备的特性也就愈发突出。借助对金融学词条内涵进行的分析与探讨表明,其中主要涉及到金融、财政与融资等多种内涵。部分研究学者针对金融学做出了进一步的划分,主要分成国际金融学以及货币银行学两个方面。与此同时,还将金融学与货币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以此让金融学和银行系统之间的关联更为紧密。然而对比其他先进国家所提出的金融学理论,与国内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理论之间存有一定的不同,或者说完全不一样,其他先进国家认为,在金融学之内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内涵:首先,和投资学之间关联极为紧密的范畴。其次,企业之内具有较强特有性的金融体系。国内经济学者针对金融学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多数会将金融学划分到理财学的范畴之内,由此便产生了金融内涵与会计内涵界限不明的现象。

(二)学科理论缺乏前沿性

由于金融学自身内涵缺乏明确性,所以直接造成金融学理论缺乏前沿性的现象出现。在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学经济体系内,主要涉及到国际金融学以及银行学两个方面,特别是展开宏观研究的过程中,多数都是把金融学归类于银行学之中。冉伟,无论是站在商业层面,还是管理学层面而言,金融学其实更倾向于金融与投资两方面,具有一定的微观性。如今国内在提出金融学理论的过程中,依旧需要建立在以往经济机制的基础上,然而却未对二者展开精准的划分,由此造成金融学研究长时间以来都处于较为局限的状态。

(三)专业知识未能与实际生活接轨

金融学一直以来都是和社会群众日常生活之间都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之一,然而在具体的研究之内却未遵循战略发展指导,其已拥有的金融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我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生产工作中,往往会应用到很多金融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然而在社会经济市场不断革新的影响下,金融学发展早已不能紧跟时代快速发展的速度,其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我们实际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大。基于此种现况下,金融行业也便不能在市场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便会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出现。就如证券市场一般,若是想革新国有股现阶段的减持现象,同时革新与之相应的监督管理理念或者是依法指导等多项内容,那么则都需要在与之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辅助下所完成。以此若是金融学不能提供更为有效与准确的指导,那么其所面临的金融学问题也就不能获得很好的处理由此也就对金融行业的战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四)基础理论缺乏前沿性

就金融行業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金融学所具备的价值也正处于上升阶段。然而因为国内金融学中所设置的内容较为滞后,内涵定义缺乏明确性,知识体系建设较为粗糙,所以不但致使金融学教学内容缺乏全面性的现象发生,基础理论缺乏前沿性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加之师资力量极为匮乏等多方面因素,都对金融学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金融学的发展前景分析

(一)金融学理论分科势必然愈发健全,更为注重学科交叉

就金融学理论现阶段的发展趋势而言,金融学日后发展方向能够分成宏观金融学、微观金融学与交叉金融学三种类型。首先,宏观金融学必然会更注重为社会主义经济市场未来建设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会在金融市场战略发展与设定、宏观经济制度编制与执行、金融媒介疏通及其管理等多个方面展现出珠联璧合的作用与意义。其次,由于微观金融学会涉及到投资学、企业金融以及证券市场微观体系三方面,而这都极易对市场主体能否持续发展、市场能否更具一定自律性与自主性、市场能否达到微观金融学相关理论前提的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并且还是重要基础。因此,围观金融学日后发展需要更具实际性以及高效性,同时何况有为微观市场的正常运行及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最后,在社会分工愈发精细化的形势下,学科交叉必然是无法逃避的。将数学与心理学和金融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付诸实践,能够进一步展现金融思想工具由常规语言逐渐转化至数理语言以及心理现象。而这对日后金融市场开展科学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促使所生产出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体系运作形式与市场未来发展需求相一致,并且不断强化其可靠性。

(二)不断提升金融学专业人才团队培养力度

就国内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早已形成标新立异的特性,然而在国际与国内金融学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影响下,金融学早已与我们日常生活与生产工作之间的关联极为紧密,勇士互联网金融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由此表明,加大金融学教学及实践力度就显得极为关键。所以,在对金融学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不能够仅仅的照本宣科,而是需要对理论结合实际给予高度的重视,特别是现阶段金融学范畴以及金融市场之内的热门知识以及主要问题,都应该尽可能的积极面对挑战,学有所得,以此促使金融学专业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更为丰富,职业道德良好以及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

通过以上探讨,笔者认为国内金融学未来发展方向需要从实际、实践与学科结合等多方面着手,综合性发展。其获取的结果为:首先,促使国内未来经济学更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然后,促使国内金融学更具宏观性,确保经济运行的战略发展。最后,开展与金融学相关的微观研究,从所有细节着手,同时帮助优化系统建设及其发展。所以,在推动金融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正确应对金融学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有条不紊,从而才可以推动金融学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金融学的发展展望[J].金融经济,2017(018). 

[2] 张茹琪,王樱潮.关于金融学教学改革的观点与建议[J].经贸实践,2017(21):336-337. 

[3] 王程,余承谦,李振波, 等.金融世界观与金融学知识体系浅析[J].消费导刊,2019(13):178,182. 

第2篇:金融市场的前景范文

论文摘要:二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使中国农村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成果,无论其深度、广度、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具有世界性意义。可喜的是,二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使中国农村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成果,无论其深度、广度、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可以预见,从中国农村改革实践中产生并被实践不断修正的发展理论,必将为世界发展经济学说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做出重要贡献。

1.概括地讲,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的地位愈加重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单是一个金融问题,必须把金融同国家发展战略、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结合起来。否则,金融的作用将十分有限;农村金融改革要采取渐近方式,不断地融入和推动整个农村经济转轨和转型:农村金融改革必须注意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重新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体系。

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然有中国特殊的国情,但这种发展毕竟寓于世界经济发展之中。应该说,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发展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这点不能否认。西方若干发展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市场化改革缺乏指导意义,但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中,二元经济理论、农业制度及农业资本理论,特别是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3.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受马克思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思想影响。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成因,主要源于集权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制度与微观经济制度。其中,超越国力的发展战略和强制性的人民公社制度是突出表现;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金融压制的性质是制度性压制,金融活动完全是被动和消极的。农村资金运行非市场化的结果是大量农村资金无偿流向工业,尤其是无偿流向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偏斜运行,使农村经济更加落后;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当时的这种选择,一方面使国家迅速奠定了工业化基础,另一方面使国家为长远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

4.农村金融改革不能脱离农村经济和国家金融整体改革而单独进行,其市场化改革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改革需要的指导理论在改革前后的实践对比中得到了确认和创新,即我国任何经济部门的改革都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支撑;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制度安排的市场化选择,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考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变革;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否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在总体上难以深入下去,即使一时取得了某些成绩,其代价也必然是丧失国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后劲。

5.货币化是农村经济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切入点。应该从农村货币化的广度和深度出发,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等基本问题;市场化条件下的农业资本投入与融通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物质资本投入要注意数量界限和劳动、技术对资本的吸纳能力,同时,要特别重视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投入;市场化改革将会引起资金供求的迅速变化,农村资金运行格局将改变传统体制下“国家、集体”的框架,而演变为“国家、集体、农户、外资”的新框架,在这种变革中,金融将逐渐成为新框架的核心。

6.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因为国有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将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经济体制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并对其它金融渠道产生示范效应;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同其它国有银行改革具有联动效应,但我们更要强调农行自身的特点和弱点,以寻求改革的突破口;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要关注社会效益,现阶段主要是处理好这种改革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使农村商业金融改革同农村经济改革协调配套。

第3篇:金融市场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风险防范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创新的涵义

20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生产方式或者技术的 采用、新市场的开拓、新资源的开发和新的管理方法或者组织形式的推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广义的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对于金融创新,本文的界定 为: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管理当局或金融机构为追求宏观效益或微观利益而对其机构设置、业务品种、市场结构及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的创造 性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的具体内涵包括: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

二、金融创新风险的形成原因

1.金 融创新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而使通货膨胀成为可能。商业银行的新型负债账户、可转让存单、证券化贷款等金融创新创造了新的货币供给。而现代金融业电子化的进 程加快,电子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效率,从而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另外,金融创新通过电子化交易、创新的工具等扩大了货币乘数。以上都增加了中央 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控信贷规模的难度。

2.金融创新弱化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金融创新,一方面,导致金融监管的领域扩大,对象增多。除 了对于传统机构的监管,监管机构需要对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等新型的金融和准金融机构监管;另一方面,由于表外业务规模的扩大,表外风险随时都能转化为真实 的风险,对于表外业务的监管难度也在增加。

3.金融创新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创新使得各种金融机构原有的分工界限日益模糊,降低了 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大量的金融创新工具为投机活动提供了诸多“冲击市场”的手段。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使局部的金融风险能够迅速转 化为全局的金融风险。

三、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配套措施

1.完善和加强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监管模式,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监管当局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积极支持和引导金融创新。

(1)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当局应变合规性监管为合规性和风险监管并重,在鼓励法人内部风险监控的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水 平。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监管经验,积极构建市场化、国际化的金融监管模式。将金融监管的重心放在构建各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稳健发展的外部环境上 来,更多地运用新的电子及通讯技术进行非现场的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备付金率、呆坏账比例等指标实行实时监控,以此来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 险的快速反应能力。

(2)金融创新方式应以原创型为主。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已有的金融创新多为引进吸纳型创新,技术原创型创新不够,致使已 有的创新科技含量低,运用效果差。在确定面向新世纪的金融创新主攻方向时,我们应选择技术原创型创新为突破口。其依据是:第一,技术原创型创新代表着当今 国际主流,以此为突破口,可以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赶超优势,保持金融技术上的高起点。如果总是跟在别国后面亦步亦趋,模仿仿制,就会失去先机、受制 于人,而且失去金融创新产品先期投放市场的巨大效益,造成亏损风险。第二,在我国还存在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的情况下,技术原创型创新受金融管制的程度相对 较小,因此比较可行。

2.进一步完善金融创新的环境。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法制与监管状况构成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外部环境,金融 创新同法制与监管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只能在法律和规章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各种要素和条件的分解与组合,创造出新颖的、更富有效率的金融工 具、交易种类、服务项目和金融管理方式,决不能把违法违规行为与金融创新混为一谈。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必须服从金融监管,同时金融监管也应有明 确的边界,不应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只要商业银行没有违反管理条例和法律条文,其创新活动就要受法律保护。

金融创新在前,而金融创 新的风险管理在后,在此期间有一个时间差,为了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一是要加大对已经出台法律的执法力度,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必纠。二是对目前尚缺、配套条 件难以一步到位的个别条款,要通过补充条款予以过渡,规定一定时间必须到位,同时要对金融创新之后所涉及的法律条文适时进行修订,以适应金融创新有序发展 的需要。

3.充实监管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将政治素质高、懂法律、精通金融业务的员工充实到监管岗位上;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出一大 批懂得国际金融、了解金融风险、洞悉金融创新业务的复合型金融监管人才;三是落实监管责任,明确监管人员对于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监测、风险处置过程中的监 管权力和责任,并改进监管手段、鼓励金融监管手段的创新,以金融监管手段的创新应对金融业务的创新。

4.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随着金融 市场的全球一体化,金融创新具有国际化特征,一国金融监管部门在进行监管时通常是鞭长莫及,这就要求各通过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各国监管机构与国际性金融 组织的合作与协调,能够有效的降低金融创新风险。金融创新监管的国际监管可以从国与国之间的协作监管;二是国际性组织对其成员国所进行的风险监管出发,加 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对国际性的金融创新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确保金融创新既有效率,又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刘志新:试析金融创新的风险表现与防范[J].广西金融研究, 2003,(S1)

第4篇:金融市场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 消费金融市场 前景 研究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金融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以求与世界发展接轨。消费金融市场的兴起与发展逐渐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消费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各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促进其进步。

二、消费金融概述

(一)消费金融的内涵

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1]消费金融在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使用。消费金融公司具有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广受不同消费群体的欢迎。

(二)消费金融的表现形式

消费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消费金融公司。所谓的消费金融公司,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一般用途为个人消费贷款、信贷资产转让及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等。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这样一类新型金融机构,是促进中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需要。

三、消费金融市场的国内发展状况

(一)发展现状及问题

1.消费金融体系实力和信用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消费金融市场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金融机构,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过硬的品牌。在市场优胜劣汰规律的支配下,那些专业从事消费金融的公司,往往实力和信用度都不高,很难与传统银行的个人信贷部门竞争。因此,在市场中留下的消费金融公司,大多是由传统银行设立,只不过是从这些传统银行原有的个人信贷部门独立出来而已,或者是引入了国外成熟的独立从事个人消费信贷的公司,所以没有独立性、缺乏个性。

2.消费习惯和消费思想影响了消费金融的发展。中国传统的消费习惯和量入为出的消费思想,决定了消费贷款的需求不足。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发展的巨大经济压力,促使预防性储蓄的需要和行为逐渐产生。另外,借钱消费,这一消费观念对于传统中国消费思想影响下的人们来说很难被接受,所以,消费金融市场也会面临缺乏需求的挑战。

3.消费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消费金融市场要想平稳、健全地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管理与规范。但目前相关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建设还不成熟,短期内也不能够完成。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无担保、无抵押消费贷款模式,在我国基本上没有实践过,因此缺乏相关的借款人违约处理、客户信用状况查询等体系和制度法规。所以,当前的试点基本上是摸索阶段,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短期内也较难有较大规模的发展。

4.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落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对称信息会增加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并导致金融系统不得不提高贷款利率以降低损失,这样会引起逆向选择,借款人基本都是有信用问题的群体,最后消费金融公司的借贷市场变成了“柠檬市场”。而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短期内无法实现,因此,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将面临信用危机的挑战。

5.消费金融机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足。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消费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于传统的金融体系而言,很难有针对性地提供消费金融服务。不同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各有优劣。银行的风控能力强、资金成本低,以房贷、车贷及信用卡业务为主,劣势是体制僵化、时效差。消费金融公司与银行相比,面向客群不同,更灵活、高效。但总体来看,传统金融机构多以提供对公服务为主,在针对个人消费金融的运营上,无论从业务流程、风控技术上都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发展相对较落后。

6.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小。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扩展进度缓慢,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融资成本较高。当前,只有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来源主要是靠注册资本、资产证券化,但是都不能大规模推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发展前景

消费金融在国内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不成熟但是发展空间很大,发展前景看好。[2]伴随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超前消费意识的增强,负债消费、提前消费正形成趋势。随着居民消费信贷杠杆的提升,消费金融领域潜力很大。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要通过减税让利等方式扶持与促进企业发展,同时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税收政策调节国民收入差距,让多数国民具有不断扩大消费的经济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出台更为严厉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将房价稳定在与国民普遍消费能力相适应的水平等;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解除国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只有在国民消费水平与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敢于放心大胆地消费的情况下,再借助消费金融公司等贷款制度创新,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目的。同时,才能够实实在在的促进金融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

四、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策略

当前,消费金融市场的消费信贷需求者多数是收入水平不高的消费群体。这些消费信贷额度较小、时间短、不集中,此外,消费金融与商业信用联系很强。还有一点就是为消费金融市场提供服务的机构逐渐形成垄断趋势。这些消费金融发展的特殊性,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这对于消费金融的发展,消费产品的生产,消费金融市场政策、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3]在此发展前提下,要切实制定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策略,促进其不断发展与成熟。

(一)增加消费金融市场需求

扩大内需,提高消费金融市场需求是扩大市场规模的必然要求。

1.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在现阶段具有必然性。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各企业的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必然会有所差别。我国现阶段在分配方式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原则。同时,由于每个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差异,也必然会造成收入上的差距。这种收入差距是合理的,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如果收入差距的悬殊,对于消费的需求就会产生限制,不利扩大消费市场的消费规模,还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扰乱社会的稳定秩序。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人们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更能够大胆消费,增强消费欲望。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社会保障是我国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人们生活安稳无忧,有更多的闲散资金用于消费,不仅提高了消费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更加刺激了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

3.注重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信贷市场已被忽略。但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多为空白,中国有8亿多农民,消费信贷在农村的广阔发展空间是显而易见的.经过社会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对消费信贷有迫切需求。因此,加大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能够为消费金融市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树立新的消费观念。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逐渐摒弃了自给自足等消极的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节约时间、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开始注意同类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并对创新的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消费观念不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人们的未来预期和未来消费。消费观念越超前,其在旅游、汽车、金融投资和进修等方面的比重就越大。

(二)提高消费金融服务水平

1.改革创新消费金融的产品。根据社会发展及人们发展需要的不同,要有针对性的开发创新消费金融产品,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对消费金融的产品要进行不断的规划与研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开发,提高生产能力。

2.做好消费金融服务工作。提高消费金融的服务意识,促使相关金融机构做好服务性工作,对于提高消费金融的服务水平是很重要的。要加强消费金融政策制度的宣传,树立品质形象,增加信誉度,不断根据消费需要创新服务理念,改革服务形式,提高人们的消费热情。

(三)建立健全消费金融制度与法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费金融制度与法规,有助于其规范化发展。根据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和发展依据,不仅能够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也能够切实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五、结语

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虽然目前发展还不成熟,但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改革,相信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定会一片光明。

(作者单位为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参考文献

[1] 杨江,廖理,张金宝.消费金融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11(S1):5-29.

第5篇:金融市场的前景范文

本文从分析金融市场风险特征入手,依据金融市场风险来源对金融市场风险进分类,归纳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以及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措施。为了使本研究对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有具体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国际金融市场风险,针对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现状,提出完善金融市场、建设金融工程、实施金融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

风险;市场风险;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银行主导型和以资本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是现阶段的最重要的两个主体,一方面可以发挥其优势——横向分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投资行为的盲目性等。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无视基础的风险管理所带来的灾难,也显示了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能带来的好处。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规避和监管是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二、金融市场风险概述

(一)金融市场风险定义金融市场风险是一种风险的可能性,通常指利率、汇率、股价等一系列的基础金融变量的变动从而引起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二)金融市场风险的特征金融市场具有普遍性、突然性、不确定性和扩散性等风险特征。1.普遍性。金融风险的普遍性是指由于在经济市场中的价格变动是一直存在的,所以资源的拥有者的风险也是普遍存在的。也由于信息的变化性大,量较多,所以完全掌控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普遍存在风险,所以参与者只能够积极的进行分析管理和预测。2.突然性。由于现在的风险管理和分析已经有一定的避险能力,所以当金融市场出现损失时并不会马上表现出来,可以采用一定的信用抵押手段以等待市场好转,若风险一旦持续,亏损叠加,长期积累,最终会突然表现出来。这些都是金融风险突然性的表现。3.不确定性。收益不稳定是市场风险变化引起的,投资者也不能够确定自己的预期收益,也就是不能明确的得到各种经济变动带来的后果,所以在投资时,只能通过概率大小来分析收益的可靠性。从而进行投资活动,预算结果。因此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4.扩散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属-终济体系变得相当复杂,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发生问题,都可能带动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动。5.其它特征。金融市场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相互关系,其它市场的变动,领域的发展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

(一)美国金融不确定性风险美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其发展前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格外关注,变动中的美国经济金融不利于金融的稳定。

(二)由金价上涨引起的恐慌性风险从目前形势看,国际金价将会进一步上涨,各种国际性的因素影响到了国际金价的价格。国际社会上的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军事战争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都将是金价上涨的依托。

(三)国际油价不确定性风险分析近些年的石油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很多因素影响着石油价格,接连不断的国际政治军事争端以及消费国与消费国之间的摩擦,都是影响油价的不确定因素。

(四)金融汇率调险各国的汇率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字,譬如欧元,欧元利率上升的直接影响着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使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面临空前的挑战。

四、金融市场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缺少完善的运作机制,在规避风险的时候,各部门不能顺利的衔接,使得风险管理制度最终很难实施。

(二)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陈旧在我国,人们却把风险的规避和利润的创造对立起来,不能正确的认识风险,做一个风险厌恶者,为了逃避风险而放弃了大量的自身的业务,这些做法都是不成熟的。

(三)金融风险管理方法滞后性在人类社会里,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处事方法才能让许多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在当今社会,针对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方法,一些国家已经研发出了计量模型,而我国在计量模型这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风险的识别和度量不够精确,因此导致其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无法做出相对科学的决策。

五、金融市场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金融建设不断加强近些年来,金融市场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不断的结合信息领域的公开公平公正,不断的减小市场中存在的滞后压制。激励创新,实现市场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进程建设。为了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把经济的重点投资于金融业。同时金融工程的发展也是我国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的提升难的的时机。

(二)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加入WTO后走向了国际,中国的经济体系不够完善,金融市场的风险在国际市场中又进一步的扩大,所以只有不断的完善这个市场,让市场变得更规范,朝着国际化,向着标准化的方向来发展就成了当前所要面临的问题。

(三)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刻不容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流动,已经造成大量的经济危机,虽然我国走得是社会主义的路线,但国际市场还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我们处于弱势状态。为了我国的金融市场平稳发展,我们不能改变国际市场,只能对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和防范。同时对我国金融市场出现的违规事件进行处理改革,减小风险的概率。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未来经济是向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虽然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全球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风险也是巨大的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等都会引领中国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不论在资产价格还是分析估算和风险管理方面都会成为一个测量风险以评判金融市场的关键因素。正确合理的分析规避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风险,不仅仅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也会促进世界经济市场的发展和稳定。

参考文献:

[1](美)戈德史密斯,著.周朔,等译.贝多广,校.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N].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穆怀朋.金融市场发展的成就、经验与未来[J].中国贷币市场,2007(6):16.

第6篇:金融市场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金融投资;风险分析;结构;体制;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前言

根据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国监管层最近扩大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允许银行将部分存量信贷置换成标准化债券直接融资。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显示了中国政府加大金融市场改革的决心,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质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投资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因而,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拖进金融改革管理体制、稳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债券市场和防范系统投资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国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必要性

金融资产投资是指企业购买有关部门、企业发行的有价证券,握有有关方面、企业的债权或股权,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收取利得。这种投资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财务实力,发挥现有资金的作用,同时又以不影响企业自身资金调度和运用为前提.

首先应明确金融资产投资是企业为了充分利用闲置资金或规避风险并取得收益所进行的一种投资行为。企业可以通过金融资产投资来优化资产结构、实现发展战略、追求协同效应。

二、我国企业金融资产结构及投资风险分析

(一)金融结构的含义

金融结构是指在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资产等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相互关系及其变动趋势。综合宏微观两方面来看,总体状态是各个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及配合。

(二)我国金融结构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后,国体的金融产业从“集权式、单一型”转向“分散式、多元化”,总体结构在高度化与合理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金融结构形成了一个要素繁多、层次复杂、以银行为主导的基本体系。进一步达到了较深层次水平的高度化,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1.风险投资企业的规模小、数量少、资金弱,达不到产业规模,也让难以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起到主导作用,并且整体上风险资本不足,无法通过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缺乏抗风险能力,投资事业不能尽快发展。

2.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资金来源依然依靠政府证券和有限机构的资本,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流量单一,匮乏,导致了风险资本的投资职能减弱,投资行为也不规范。但随着投资风险的加剧,开辟多元化的资金融入渠道体制具有深重长远的意义。

3.我国由过去的单一银行业,发展成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和租赁业种类较为几圈的金融产业体系,但是,其内部结构却不协调,表现为银行业独据垄断地位,其他金融产业偏小,特别是在信托业和租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互相协调不够,聚集效益不高,难以产生结构碰撞,导致金融产业结构的矛盾加剧。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多元化的金融产业的规模扩张,进一步削弱了金融资本的产出质量。

三、优化我国金融结构的建议决策

(一)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应延续前几年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一步增强贷款利率的效益,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幅度范围,开放商业银行协议存款利率,推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市场化利率;改革境内外币利率管理体制,并统一境内中、外资利率政策,有效调控和引导市场化利率趋势,充分发挥利率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规范金融产业市场行为,增强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提高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意识。

(二)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通过银行和证券机构的合作来提升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竞争力,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加强金融市场建设的职能。从而建立多样性的金融市场体系,来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丰富金融市场产业。通过调节金融市场机制进一步实现金融体系的效率优化,以金融产业的创新为首要动力,全面加强我国金融投资发展的竞争力与保障。

(三)扩大债券市场,金融资产证券化

根据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Myer.S提出了上市公司先内部融资,再债券融资,最终股权融资方式的啄序理论,从而,我们了解到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过于缓慢,调整体质过于停滞,导致我国金融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这种金融资产证券化到底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它加快了银行资金的流通:银行把贷款卖出,可以立刻获得资金,而不需要像以往那样通过持有到期慢慢收回资金。第二,通过把不同资产融合在一起,分散了风险。第三,金融资产证券化提高了资产流动性。因此,我国应当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保证实体经济的资金循环与供应,优化经济结构,开展金融市场新形势。

(四)通过完善法律规章制度来保障投资者的基本权益

为追求健康积极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管理体系路线,完善相关金融法律规制是保障投资者基本权益的可靠决策,调整好市场规范也是金融市场监督与管理,合理的引导金融体制的发展,达到经济增长与投资者权益共同进步。

四、加强对金融资产投资风险的控制

(一)内部收益率风险及防范

防范对策在于投放资金预测时在对未来市场的趋势中作出可靠的决策,这就需要对我国发行企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和财务状况的进行充分的了解,更好地降低收益率低的风险。

(二)价格风险及防范

价格风险是指投资者以较高价位购入期权债券却未能得到足够补偿买价高昂的成本损失。防范价格风险实际上是在投资可转换债券时对发行企业生存发展的预测准确性判断的问题。投资者需要对债券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有充分可靠的了解,增强投资风险意识。

(三)赎回风险及防范

赎回即发行企业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可以提前赎回未到期的债券,赎回更多地是为了发行企业的根本利益,发行企业赎回权的行使必然给投资者带来利益上的冲突,限制了投资者在经济形势可观时的潜在效益。发行公司可以决定等待债券获利的成熟时期,行使赎回权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间间隔足以给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带来时间上补足。

五、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结构也变得愈加复杂,银行业的自身经营规模也愈来愈大,金融市场活动也随着趋向多样化,在国内金融市场,银行业需要积极顺利的与国外开展战略合作,同时,还应对投资者的持股作出明确的规范,防止在短期行为里发生对我国的经济利益造成不利的影响;再国外市场,我国银行业等中外合资企业也需要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保障劳动人民的群益,尊重员工基本劳动,积极参与决策,发展可观的利润水平,并实现与国外市场的双赢局面。

(二)逐步建立合理化金融投资风险决策系统

随着科学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国际上卓越的金融信息解决方案,渐渐渗透到金融投资市场的管理中,该项目是综合性的企业级投资组合该项目是综合性的企业级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它适用于商业银行、证券、基金、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其核心技术在于运用国际先进的金融模型为各类金融工具定价,它能提供更佳的静态和动态资产负债管理支持,呈现出明显的收益率曲线,并由利率无套利模型来预测未来利率变化的趋势,能给金融投资产业带来跟高的收益。

(三)健全相关的金融政策法规体制

我国在金融投资领域内几乎没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在很多方面,人们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对金融投资的风险性有很大的抵触,目前,我国对金融投资的注意力还停留在试点阶段,其发展出于自我剖析状态,缺乏对金融投资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因而投资的风险预测、长远规划及政策资源呈现空白化,不具有发达国家的扶持性政策,因而我国应当继续整改和完善金融管制制度。

结束语

我国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调整金融作为当代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新鲜血液,它的出现及发展极大推动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现和人类生活的改善。除了在金融政策法规体制方面要加强外,还要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方面,要强化培养实践型人才,树立新的金融投资风尚标。

参考文献:

[1]王洋.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与应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0).

[2]罗欣.我国企业金融资产投资风险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

[3]王洋.浅析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J].商业时代,2011(13).

[4]王怡.完善我国金融投资建设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

第7篇:金融市场的前景范文

如果按照传统的金融理论指导金融投资,很难起到对投资者正确指导,使投资者更为理性地进行投资活动。所以,传统金融理论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亟待对传统金融学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理论的补充,积极研究并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拓展金融学研究范围。目前,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关于投资的诸多问题。行为金融学是集心理学和金融学于一体的相互融合的学科。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金融市场中交易者非理性投资行为。具体分析,行为金融学是借助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投资者的心理活动,以此为基础评价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金融学主要研究投资者心理因素导致在金融市场上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结合传统投资理论在金融市场的投资范式,分析评估交易者在金融市场中投资决策时犯系统性错误的原因,指导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而对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行修正,达到科学理性投资,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行为金融学融合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金融市场上投资决策可得出如下结论:基于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时容易犯下主观判断失误,使得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行为活动变得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不足,严重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所以,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动因,结合金融学的有关知识,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理论体系,为投资者在金融投资活动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趋于理性化、科学化。

二、金融市场上的心理分析方法

长期以来,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最为常用的投资分析法有两种,即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所采用的分析依据是投资对象的经营业绩以及经济发展形势;技术面分析法针对经济市场走势进性数据统计,并编制图表,根据图表定量分析未来投资的方向以及前景。而行为金融学的投资分析方法主要是对投资者心理因素的探究,依据心理学原理及相关知识分析投资者的心理状况对金融投资造成的正负面影响。从金融学角度分析,在金融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投资者对金融决策的依据主要是基于主观判断和客观地对金融市场走势进行分析、估测。然而心理分析法是传统分析法的补充和改进,心理分析法是主要是以传统分析法为依据,将心理分析法融合到整个金融市场投资环境中,强调以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突出投资者的主观性为主要研究方向。然而过于强调投资者的主观能动因素而忽视机械交易的客观性,会导致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受到人性弱点的干扰。因此,基于金融市场上的心理分析法还应以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为依据。

三、健康的心理范式利于正确投资决策的形成

行为金融学强调的是提高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良好心理的形成,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金融投资决策,对规避投资风险和降低投资风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应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原理,加强对行为金融学中心理学科的探讨,建立健全正确的心理范式,帮助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形成良好的金融投资心态,确保金融投资者投资受益最大化。具体来讲健康的心理范式的建立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提高情商。

按照投资心理层次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理性层面和非理性层面。理性层面我们可以理解为投资者的智商,而非理性层面可以理解为投资者的情商。投资心理理性层面主要考察的是投资者智力的高低,投资心理非理性层面主要考察的是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情绪的控制把握力度和体验深度。从金融市场投资行为分析,行为金融学更多的还是考察投资者的情商。这是因为心理因素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远远大于理性层面的影响。所以,提高投资者情商是避免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行为出现错误,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思路。应作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2.培养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是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前提条件。在金融市场中有关投资的虚假信息无处不在,如果投资者不能正确地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而是盲目地、不理性地进行投资,很有可能会增加投资风险,收益受损。所以,作为投资者应具有良好的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投资的收益,得到较好的投资回报。第一,投资者对金融市场信息认真地主观客观地分析鉴定,甄别。避免偏听偏信,对客观的信息融入过多的主观色彩,导致对信息错误判断。不能因为信息同自己的主观思路相符就愿意相信,愿意接受,愿意投资,而对于那些同自己主观思路不相符的信息就不予理睬。第二,投资者不应有盲目从众的心理,就是我们常说的“羊群效应”;不能人云亦云,受别思想、意见左右,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市场是个复杂的环境,同其他社会活动不同,具有较大的风险。其他人对金融投资的判断结果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第三,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要心态平和,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因反应不足或者反应过快做出缺乏理智的投资决策,进而增加投资风险;第四,投资者要对投资收益期望值保持平和的心态,要学会等待,从等待中获得应有的预期收益,而不是急于求成。对于各类利空或利好的信息投资者都需用辩证的角度去分析对待。这是因为投资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市场是动态的市场,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变化,如利空向利好转化,利好向利空转化等。第五,投资者应学会用动态的眼光去分析投资问题,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实时对原来的决策做出调整。因为只有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同市场的动态发展实际相符,其投资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3.学会远离市场上的投资氛围。

第8篇:金融市场的前景范文

发展特点

2003年国际金融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动荡扩大、汇率凸显、调控有效、避险上升、有惊无险。具体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特点一:经济政策艰难应对,经济复苏初见曙光。

在2003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调整中,面临一个实际而艰难的政策影响,就是各国主要经济政策手段基本触底,使各国经济政策的干扰与困惑局面复杂而浑浊。2003年世界经济是艰难的一年,总体看,世界经济2003年将达到3.2%左右的增长,其中美日出现较好的上升和增长态势,增长水平分别在3%和2%左右;欧元区则处于下行区间,经济增长下调,全年增长水平仅为0.4%;发展中国家亚洲趋势最好,经济增长预计为5%上下,拉美相对较弱仅有1%的增长水平,非洲相对均衡在3%左右,转轨经济体则相对高涨,经济增长为4%左右。

特点二:汇率价格不定凸显,金融产品博弈风险加大。

2003年国际金融市场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价格交叉、产品交叉、市场交叉以及地域交叉等多角度、多领域的连接更加紧密,进而出现欧元创新高、金价创新高等趋势;但价格反应的背后是经济复苏的出现,特别明显的是日本。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效应已经明显的在2003年经济金融环境中体现,汇率问题的集中和凸显,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也是金融体系不合理和不公平的一种实际状况。作为影响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重要货币――美元,伴随自身经济不确定性的严重与持续,美元缩水以及强势政策引导的技术疲软,已经导致投资信心发生调整,投机性与日扩展,加之经济前景的难以确定,投资组合与方向在美元波动中困惑调整。2003年12月3日欧元汇率走升至1.2111美元,创下欧元问世以来的最高水平;黄金价格也突破400美元,投机因素的推波助澜直接与美元有密切关联。资金作为规避风险和获利需求,加大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倾斜,亚洲经济相对利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投资,也刺激了投机,潜伏了不利长远发展的泡沫风险,汇率升值或贬值都是经济冲击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点三:国际投机氛围扩大,应对防范主导协调。

2003年国际金融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在于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干预,并集中表现在大国关系的协调变化上。伴随2003年3月美伊战争的爆发,西方经济、政治出现分裂与不一致的局面,对经济金融层面的协调产生一定影响,但各国自身的防范协调十分明显。截止2003年10月底日本央行干预汇市资金总额为17.8万亿日元;美欧央行对利率调控手段运用的重视,效果差异明显扩大,信心心理远强于政策时效;欧盟东扩强化欧盟乃至欧元区金融一体化进程。2003年国际金融突出的表现就是投机因素的扩大,进而使得主要金融商品和战略资源价格出现跳跃性的震荡,特别是欧元走势与经济面的逆向,直接原因就是投机因素的推动与炒作,其中包括索罗斯和巴非特等基金有目的的政治意图所致。此外国际金融领域再度出现违轨监管的严肃问题。引起注目的事件是2003年11月1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华尔街突然逮捕了47名经纪人,其中包括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大银行涉案人员,如摩根大通、瑞士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德国得累斯顿银行以及以色列贴现银行等交易员,进而引发了一场手段高明的货币、证券欺诈行为,唤起全球对金融监管投机防范的再度重视。

前景判断

综合判断目前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形势,可以看出由于经济结构层面矛盾与问题相当集中而严重,如财政赤字问题、利率见底效率低下、贸易状况的不均衡等,不仅直接影响到各国经济复苏,而且直接对金融市场的投资信心产生抑制,进而刺激投机氛围,反过来更不利于经济调整与改革,联系紧密的信心与心理、结构与政策、短期与长期等多层面、多角度交织性,使得国际金融前景的判断愈加艰难,困惑性或超预期十分明显。因此,依据当前国际金融的状况以及经济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与风险,潜在的动荡甚至危机,都将是不可忽视的。面对2003年世界经济复苏迹象的浮出以及国际金融动荡不定的局面,预计2004年国际金融将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出现金融危机。

风险之一:欧元货币危机须有所防范。主要基于欧元区经济现状与前景,尤其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适宜和不谐调的突出,潜在的压力与风险在积累中扩张,特别是欧元区12国的经济差异、政治分歧、政策矛盾以及结构制约的影响,加之国际投机因素的炒作风险,都可能形成危机的诱因。尤其是美元与欧元货币竞争战略、策略和技术性的对比效应,将直接扩大欧元风险,从而有可能出现欧元货币金融危机。理由有两点值得关注。

理由一:汇率与经济不匹配的炒作风险。比较突出的是欧元汇率走升现象。从2003年欧元走势看,经济不支持的走高具有明显的投机因素与氛围,主要来自欧元较长时间亏损后的获利周期与技术推进和欧元短期投资组合的效应支持;美元份额过大经济忧虑恐慌的调整效应,美元向欧元组合的自然转换;美国大选导致的国际炒家的攻击打压目标,以美元贬值伤害经济支持政治氛围,但却在一定程度加大欧元的负担风险。从欧元经济基本面和政策角度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阶段,政策协调处于分歧扩大、矛盾加重之中。2003年美日经济明显上调,欧元区下调,不足1%的经济增长,支撑着1.20美元的超历史汇率;欧元区经济差异继续明显存在,最大经济体德国为零增长,最低是葡萄牙和荷兰为负增长(-0.8和-0.9%),最高为希腊,经济增长预期为4.1%;政策面分歧矛盾扩大,突出表现为财政赤字问题,德国、法国已经连续超出欧盟界定的3%限度,其他国家,包括即将东扩的10个东欧国家更存在严重财政赤字超标问题;欧元区无论经济匹配或政策支持,都没有空间与理由刺激欧元走强,唯一是投机因素的推波助澜,也不排除美国的恶意炒作。

理由二:金融周期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风险。从1992年英镑引发的欧洲货币机制危机之后,欧洲危机周期已经平和10多年;而欧元的出现是对美日经济全球化意向的巨大挑战,欧元货币区域化的成功不仅已经影响全球区域化进程的重视程度与加快速度,具有重要典范作用,而且亚洲区域化已经明显冲击日本和美国的影响力。因此,从经济金融规律周期看,从国际竞争严峻性看,欧元潜在的风险逐渐加大,具有危机出现的可能时机与条件。

欧元潜在的风险将直接影响国际外汇市场价格的变化,以及国际投资组合的调整,主要货币汇率水平将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乃至震荡,欧元汇率前景预期差幅在0.90美元~1.30美元左右,日元汇率则在90日元~125日元上下,空间差异扩大显示经济不确定和技术上的难驾驭,但相比较日元平和,并继续起到美欧货币“缓冲器“的调节作用。

风险之二:石油危机潜在风险不可低估。在2003年大国战略伙伴关系较量中,石油已成为重要竞争筹码,美俄、日俄、中俄以及新老欧洲之间的多重复杂国际关系均有石油色彩的渗入,进而形成石油上涨的心理因素和实际效应,政治意志成为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因。国际石油价格也具有不乐观的风险,并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稳定具有干扰。一是OPEC不断的减产与石油需求,全球气候条件变化以及世界经济复苏不适宜扩大,石油生产因伊拉克战争以及重建而受到冲击,致使油价有上升空间;二是美国石油储备变化对国际石油价格心理具有影响,美元报价体系与美元贬值和美国经济紧密连带,加大油价心理忧虑,从而推高石油价格。而从金融竞争看,石油对欧元区的打击远大于美日。因此,未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乃至走高趋势将是不可乐观和低估的风险之一。未来国际石油价格将不会平和调整,继续走高至30美元以上,甚至更高都是有可能的,进而将会干扰、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石油价格表面是资源产品需求,实质则是政治、经济利益的操纵,并将会对一些国家财政、利率和汇率政策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石油问题可以遏制经济,使经济问题再现窘境,金融市场的汇率、股价、金价和油价将扩大波动性,不稳定动荡持续将继续反反复复影响金融市场。

然而,世界经济相对稳定和复苏曙光的展现,以及国际金融应对与防范性举措的到位与效果,将会形成对金融风险的规避,甚至抑制。全球的经济协调性和金融调控性有所提升,形成一定气候和条件的金融防火墙。主要支持因素有三个方面较为突出。

有利因素之一:美欧日经济复苏的影响。本轮世界经济自然周期与结构周期的调整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而目前美日经济复苏已经出现相对强劲和乐观的迹象,虽然欧元区复苏显得艰难,但欧盟中英国经济的利好,或多或少也是世界经济有影响和带动性的重要支撑。况且美欧日经济规模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70%~80%,金融市场份额也在60%以上,因此,三大经济体复苏性的影响,无论对国际金融的信心和心理支持都将具有积极意义,并有可能抑制和遏制金融危机的发生或蔓延。

有利因素之二:国际协调意识与能力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因世贸组织坎昆会议的失败而有所争议,相对负面的影响在扩大;但同时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联体或传染效应,却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国际协调作用的体现和增强。无论多边金融机构或双边金融合作,都以强烈的防范风险举措,以及协调政策与策略应对可能和已经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各国之间不仅体现了国际交往的深化,也有理解与融合效应的推进。因此,尽管2003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起伏不断,但国家、地区以及市场的自控与自制能力有利于稳定,进而保障了金融市场相对稳定运行,这也将是2004年继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9篇:金融市场的前景范文

2、卖空:指的是卖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交易术语和操作模式,也叫做空,如果价格下跌,则投资者获利。

3、平仓:指的是与持有合约方向相反的买卖操作,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交易术语和操作模式,是将投资者手中合约解除离场。

买多卖空和平仓的具体含义1、买多:买多也可以称为做多、做多头,是指看好股票的上涨前景,对当前市场的判断为上涨而进行的买入并持有的操作。

2、卖空:与买多相对,是指预期市场会有下跌趋势从而先借入资产卖出,而后再支出现金买入资产归还。操盘者先按照当前市场价格卖出,等到市场下跌后再买入获得相应利润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