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信息管理范文

水利信息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信息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信息管理

第1篇:水利信息管理范文

1.1中国农村水利的主网站此网站已经全面投入应用,为农村水利的信息化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中国农村水利主网站不但能够及时刷新信息、撰写新闻、传扬政策,它还是农村水利信息系统数据信息控制中心,是农村水利体系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的运行平台。信息控制中心有农村水利资金投入量、灌溉用地、除涝用地、用水多少、用水效率、用水要求、灌溉布局等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现在依靠原有数据信息以及农村水利建设各施工团队积极填报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系统的数据收集工作,并及时在主网站更新,用于农村水利行业和项目的管理。

1.2项目管理分系统

在加强农村水利项目管理的方面,于信息系统中设计项目管理分系统来管理农村水利中的各个项目。从一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开始到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分系统中都要有详实的内容,以便完善项目的管理体系。

1.2.1大型灌区信息系统此项目信息系统有灌溉地区的实际环境、灌区管理状况、工程建设进程。在了解灌溉地区地形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对渠道、沟道、路桥、管道等工程设施进行建设。项目信息系统通过收集数据,经处理分析后可满足水利部门管理机构的需要。还有,可以归集农村水利行业的各种信息,整理汇编成相关数据图表,作为宏观管理的依据。最后,实现大型灌区节水建设项目电子地图资源的共享,易于培训各地的水利施工人员。

1.2.2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系统此分系统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和灌溉地区相比,其水利工程的规模比较小、资金投入较少。其信息收集渠道较为广泛,有水利机构、省级水利部门、市级水利管理部门、县级水利管理小组等等。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系统因其庞大的数据来源,造成维护繁琐,与主网站的链接易于中断,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处理。

2结论

第2篇:水利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 空间信息 信息管理 服务系统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83-03

1.引言

为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指示精神,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结合水利行业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推进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某市将构建水利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该市水利部门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为各部门、各科室提供空间信息服务的平台,各科室部门间的数据也是独立管理的,缺少先进的共享模式及数据统一管理方式,而水利各项业务又是一个跨部门的,业务之间也多相互交叉,传统的数据与信息分发、共享、管理方式,很难满足现代水利业务应用与管理的需要,因此实际需求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结合,是项目组进行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该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2.系统建设目标

①实现水利综合数据及其元数据的统一管理;②从宏观空间角度全面展示市水利发展建设成果;③提供水利综合空间信息服务;④应用集成;⑤.水利专项业务应用提供GIS功能支持;⑥系统安全与权限控制。

系统的最终用户为水利局及其下属各部门科室,涉及的人员主要包括领导,各部门科室负责人,科员,其它的系统浏览用户。

3.数据组织

从系统功能及应用需求来看,系统建设需要有海量的多样、多方面的空间地理数据和业务数据支持,所需数据主要包括城市基础地理数据(DLG、DEM、DOM与数据栅格图)、水雨情数据、工情数据、水利专题图、应急保障数据、系统管理数据等。

3.1 基础地理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在本系统的主要用途为:作为叠加水利专题地理数据的底图,给水利专题数据提供更宏观的空间位置参考和地物参考。主要内容见表3-1所示。

3.2 水利专题地理数据

水利专题数据如表3-2所示。

3.3 水利业务数据

3.3.1农村水利数据

数据包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现代农业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项目表如表3-3所示。

3.3.2防汛抗旱数据

防汛抗旱数据包括汛梯队信息表、梯队人员信息表、防汛物资储备库信息表、储备物资详细信息表。如下表3-6、3-7、3-8、3-9。

3.4数据组织与整合

目前,常采用数据信息的建库、管理模式在数据的应用上存在很多问题,如难以满足应用共享需求,不断重复建设等。因而很多行业或部门信息化建设都面临烟囱式建设模式的困境;系统所需的数据就来自不同的部门,而且数据种类多样,如何有效的组织数据,并最大限度利用已有数据,进行异构数据的整合,实现海量数据无缝集成、高效管理、快速访问是系统成功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结合本系统的特殊需求,我们提出了通过构建数据访问服务层实现分布式、异构数据源的融合与快速访问,全面满足了上层业务系统对数据的需求(如图一)。

4.功能描述

4.1系统功能模块(如图二)

4.2功能描述

4.2.1水文水资源信息管理

⑴水文站网可视化管理

包括:站网空间分布展示;站点搜索定位;站点基本信息查询、统计;实时监测数据浏览;观测站点信息更新,站点信息更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增加观测站点数据,二是修改已有站点基本信息,系统将分别提供相应的功能,以满足数据更新、维护需求。

⑵水资源量

包括:历年降水量分布;地表水资源量统计信息;地下水埋深分布及监测;地下水埋深分布及监测包括历年市地下水埋深分区图展示;地下水监测井管理。

⑶水资源开发利用

⑷水质管理

4.2.2水库信息管理

⑴水库查找

包括名称查找、空间查找

⑵水库列表

系统将分区县、分类型(大型、中型、小型水库)提供市49座水库名称列表,以方便用户进行水库信息的浏览、查询、更新等操作。

⑶水库基本信息管理

①水库概况:水库位置、名称、编码、类型、主管单位、工程建设信息、库容蓄水等。

②水库安全建设:除险加固情况、防洪情况。

③水库运行情况:水库作用、灌区情况、水库水情、水库水质等。

④其它:水库的图片资料、工程设计资料、水库历史运行记录等。

⑤水库附属水利设施:泵站、大坝、水闸、灌区等。

4.2.3河流信息管理

将GIS技术应用到中小河流管理中,使河流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项非工程措施,为中小河流的管理、规划、治理、防洪减灾、预报预警提供技术支持。系统提供市级、镇级多级别的河流数据管理以及河流基本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定位、统计输出等功能。实现市中小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⑴河流分布

河流_河段信息:描述河流的分段及河段基本情况。

⑵河流水文信息

系统将对河流的历史水雨情信息,河道水位及截面流量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⑶河道工程

提供对河道附属工程设施,如:泵站、排污口、堤坝等的空间展示、查询、符号化等功能。查看防洪工程的分布、重要闸库、险工险段、跨河工程等信息。

4.2.4农村水利

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各区县已建供水工程;各区县在建供水工程;各区县规划建设安全饮水工程。

⑵灌区管理

灌区空间管理:将市各个灌区区域展现在地图上,用户可直观的看到各区县灌区空间分布状况。在GIS技术支持下,用户可在地图界面上,采用多种操作,进行信息的检索、浏览。

⑶农田灌溉信息

包括各类灌溉面积的统计数据信息,通过这些数据从整体上了解市各区县农田灌溉情况,各乡镇基本农田灌溉方式。为进行农田灌溉建设及改进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支持。

4.2.5水利工程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市各类水利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为用户提供水利工程空间位置分布展示、水利工程分类列表、水利工程查询、水利工程基本信息浏览、水利工程统计汇总等功能。

4.2.6防汛抗旱辅助决策

农村蓄、滞洪区分布图;蓄、滞洪区内社会经济情况;蓄、滞洪区保安工程情况;

4.2.7水土保持

⑴市水保概况

⑵土壤侵蚀单元图

水利普查中,国家下发了水保野外调查单元的绘图任务,随着水利普查第一阶段的完成,水保野外调查单元图也将绘制完成,系统将提供相应功能进行单元图保存、展示、管理。

⑶水保治理工程

提供对市内水保治理工程管理功能,用户可以进行新增工程数据录入、更新、删除、查询、浏览等操作,结合基础地理底图数据,显示工程治理范围区域或工程位置点。

4.2.8南水北调中线段

⑴ 总干渠工程

⑵ 配套工程

⑶ 完成投资

⑷ 征地拆迁

4.2.9水库

⑴ 水库信息查询:包括基本信息;特征信息;效益信息;水文特征信息;水库运行历史记录信息。

⑵ 附属水利设施:包括泵站、水电站、水闸、大坝、泄水建筑物等。

4.2.10 后台管理

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综合管理;日志管理。

4.2.11 GIS基础功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二维图层的显示、控制,实时标绘工具、通用的查询定位功能和常见的防火符号的加载和显示。

模块包括图层控制;地图显示;地图量算;实时查询;标绘工具。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当前水利部门现有数据资源及其当前管理模式所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水利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建设的模式及其主要的功能,为水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动态监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支持,对促进水利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海,王乘,吴栋,曾钢良.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人民长江,2007(10).

[2] 张学宝.基于REST架构风格的水利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于应用研究.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3] 朱四新.基于WebGis的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以广州花都区水利局为例.成都理工大学.2005.05.

第3篇:水利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灌区管理 目标

1 灌区概况

山西省夹马口灌区是一个引黄泵站灌区。1958年兴建,1960年上水受益。灌区位于山西省南部,西临黄河与陕西东雷灌区隔河相望。

灌区东西长50km,南北宽35km 。2001年与南部相接的小樊灌区及上游的浪店水源工程合并组建为夹马口引黄工程。现泵站装机45台(吴王站10台,浪店站8台,夹马口12台,小樊15台),扬程70米,提水能力23.2m3/s(夹马口16 m3/s,小樊7.2 m3/s),灌区面积50.3万亩。

随着节水改造和灌区改革的进行,灌区用水保证率大大提高,群众用水积极性空前高涨,灌区农户讲:"水是庄户人的胆,有胆才敢去调产。"灌区从98年开始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到目前经济林占40%,棉花52%,小麦2%,其它6%。

2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针对国家目前的农业政策,结合灌区实际情况,作为工程管理单位,如何确定自己的管理目标,是灌区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充分调查、研究、总结灌区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选定灌区管理的目标为"农民增收、工程发展、管理者受益",达到"三赢"。围绕管理目标的实现,水利信息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1 水商品的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水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作为水管单位,把有限的水资源"提升"后,经过"生产"、"交换",成为"水商品"。作为一种有限资源的"商品",其"商品"属性就更为突出。因此,灌溉水需要按"商品"的属性进行管理。

从商品销售方式的发展历程看,由小滩小贩、到小商店、到大商场、再发展到超级市场。超市的产生,已大大超越了一般商店对商品的管理,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使得人们选购商品的各种需求成为现实。而我们夹马口的灌溉用水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因它具有不可存储性,较一般性质的商品更难管理。要使50万亩灌区达到"车间化、超市化"管理,信息技术的引入已成为必然。也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把水商品管理的更好,让消费者(农民)更放心、更满意。因此,水利信息化,是灌溉水销售管理的必然选择。

从商品管理的流程上看,水商品的管理与一般商品的管理一样,存在着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水的流动形成"物流",水费的回收形成"资金流",而整个管理环节的数字流动就构成"信息流"。水利信息技术就是要解决水商品交换的"信息流"问题。而"物流"与"资金流"这两个"流"的运行好坏又体现在"信息流"的配合程度。因此,水利信息化,是水商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灌溉管理水平的提高依赖信息技术

近年来,我们首先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经营机制的创新,旨在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可靠的基础。按照国家对管理局的事业定性,灌区实行"事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即管理局作为国家的代表,实行宏观的事业性质行政管理,而把泵站、灌区分别作为模拟的"工厂化"和"商业化"的"企业"管理(在灌区内部分别是独立法人)。按照这一体制,经过摸索、总结,我们按照"水"的流程,实行"泵站--生产水,灌区--销售水,农户--消费水"的市场化运作,从而形成"模拟法人主体化、独立核算企业化、层层买卖市场化、规范服务公开化"的管理理念。

"主体化"--各水经营实体实行模拟法人管理。有充分的自主权,在灌区内就是法人的地位。

"企业化"--各经营实体实行模拟企业化运作。独立核算,水的经营自负盈亏。

"市场化"--灌区构成供水市场。各供水环节均为买卖关系。

"公开化"--灌区是灌溉市场,既然是市场,就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规范的原则。

要实现管理理念的良性运作,管理信息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公开化"的问题。对农户公开:流量公开、水量公开、水费公开、水价公开、开停时间公开、服务制度公开,便于监督。使一切操作都置于"阳光"之下,这样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都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农民很满意。对内部公开:当班水量、电量、材料消耗、配水调度、吨公里损失、购售水票等,要达到以上公开,用人力是难以实现的。灌区日灌溉产生的数据达数十万个,一个灌季将产生上百万的数据,不利用信息技术,公开成为空谈。

3 灌区信息化解决的主要问题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对水商品流动过程中"物流"及"资金流"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反馈及管理。因此,他必须是:"及时、准确、高效"。他始终在为实现水管理的大目标服务。

1998年,我们与西安沃泰公司合作开发了《夹马口灌区节水灌溉信息管理系统》,其系统结构共16个一级模块,分别是:泵站管理、测流站管理、干渠管理、支斗渠管理、实验站管理、水票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工程设备管理、通信网络管理、公安水政管理、农户管理、办公网络管理、综合管理、系统维护管理、政策管理。

上述功能涵盖了夹马口灌区的所有水管理工作。各模块间既相互独立,又可实现共享。目前我局计算机网络分为管理局机关、灌区业务、泵站业务、各乡镇及农户查询共5块,这样形成灌区的局域网。使50万亩灌区达到水生产"车间化"、水销售"超市化"的管理。

在这个系统中,农户管理十分重要。灌区为3.7万个农户都分别建立档案。包括作物种植、用水量、用水时间、浇地次数、水费收缴、斗管费等情况。为实现"规范服务公开化"提供了硬件支撑。配合"阳光工程",建立了农户水费电话查询系统和触摸屏查询系统,农户对此特别满意。通过这个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原来水费收取中存在的暗箱操作,遏制了关系水、人情水、权力水。达到用多少水,交多少钱。这个"软"节水效果很显著。从前用水不交钱的人根本就谈不上节水意识,想怎么浇,就怎么浇,树沟、路面到处是水,浪费极大。农户信息系统运行后,灌区的3.7万个农户全部建账,各种数据随时查询,透明度极高。农民通过相互对比,实现了"给用水户一个明白,还配水员一个清白"。东张镇山东庄村的支部书记讲,在以前,他每次浇地都交了钱,但好多村民认为他没交,他感觉好冤枉。七级镇一个村管水利的副村长讲,以前浇地他从没交过钱,现在不交不行了,同时通过这个"水费"管理系统,他感到村里的各项工作好做了,干群关系密切了。水利灌溉信息化给农村带来了民主和公平,极大的促进了灌溉事业的发展。

4 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成效

水利信息化建设,使灌溉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1) 农民增收。 灌区农户减负增收明显。1997年水价0.28元/立方米,98年调整为0.34元/立方米(粮、棉)和0.38元/立方米(经济作物),原来农户水价低,水费并不低;现在水价高,但水费并不高。用水量由原来1083m3/(hm2 次),降为现在975 m3/(hm2·次);平均水费由97年375 元/(hm2·次),降到现在331.5 元/(hm2·次);全灌区农户每年少支出水费60万元左右。灌区农民的收入每年都在增长,灌区人均0.17hm2地,年平均纯收入由97年的不到0.3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0.504万元,是全运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而且从调查结果看出,农民的增收与用水质量(保证程度)成正比。

(2) 工程发展。 在农民增收的同时,工程得到健康发展。固定资产由原来的4049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9亿元,极大的增强了工程的抗旱能力。表现为灌溉面积由97年的2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50多万亩,而灌溉周期却比97年缩短了近50天。灌区节水由97年的20万方增加到2002年的148万方。

(3) 管理者受益。 随着管理工作的细化、量化,管理局只进行宏观管理,服务单位全方位、多渠道服务于灌溉,各"经营实体"以"法人"形式,全权负责本"实体"的经营,责、权、利统一,增强了经营者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组合后的人员人人有压力,有危机感,把本实体的事,都看作自己的事,从源头到农户,形成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的管理体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水费收入逐年增加,由1997年1024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1588万元,职工的人均年收入由1997年的2700元增加到2002年的9050元。在当地成为人们所羡慕的好单位。

5 几点体会

(1)信息化建设要因地制宜,不能相互照搬,更不能移植别的行业。要紧紧围绕灌溉管理的大目标,确定实施方案;循序渐进;不要贪大求洋,要讲投资效益。

(2)信息系统要与灌溉试验相结合。并根据墒情、作物种植、降雨情及蒸发、渗漏等情况,预测区域范围内各级渠道作物的最佳需水量,进而与市场调节下的实际用水需求作对比,评价灌区的灌溉水平。

第4篇:水利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 水利 信息化 管理 技术 系统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有效的提高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我国的水利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引进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利信息化管理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立足于社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要开展水利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做好水利信息的采集工作,充足的资料数据将成为提高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有利保障,在采集大量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信息的传输存储和数据处理工作。要充分的利用已知的水利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让其对今后的水利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本文作者自身有着丰富的水利管理经验,在对水利信息化管理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进行水利信息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水利情况提出了加强我国水利信息技术化管理的措施。

一、水利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总体状况看,现代化水平参差不平,主要表现在:1)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滞后。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加上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渠道始终未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目前我国在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2)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部分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3)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广或交付使用。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不足。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广、量大,信息化技术发展快,而现在国家某些投资政策和项目管理制度不太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导致长期以来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二、数据库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基础数据库:主要信息如下:(1)河道概况:河道特征、河道断面及冲淤情况、桥梁等。(2)水沙概况:水沙特征值、较大洪水特征值、水位统计及洪水位比较、控制站设计水位流量关系等。(3)堤防工程:堤防长度、堤防标准、堤防作用、堤防横断面、加固情况、涵闸虹吸穿堤建筑物、险点隐患、护堤(坝)工程等。(4)河道整治工程:干流险工控导工程状况、支流险工控导工程状况、工程靠溜情况、险情抢险等。(5)分滞洪工程:特性指标、水位面积容积、堤防、分洪退水技术指标、滞洪区经济状况、淹没损失估算、运用情况等。(6)水库工程:枢纽工程、水库特征、主要技术指标、泄流能力、水位库容及淹没情况等。

水质基础数据库:完成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在整编基础上,逐步形成包括基本监测、自动监测和移动监测等水质数据内容的水环境基础数据库,开发数据库接口程序和服务软件,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监督管理、水资源规划和科学研究提供水环境基础信息服务。(3)水土保持数据库:规范数据格式,完成数据库表结构设计,逐步建立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监测、水土流失防治等信息的水土保持数据库。(4)地图数据库: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对数字地形图进行数据入库,建立地图数据库。要求地图数据库具有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之间图形无缝拼接、图幅漫游、分层、分要素显示、输出等GIS 基本功能。(5)地形地貌数字高程模型:利用地形图地貌要素或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直观表示地形地貌特征,并利用DEM 进行各种分析计算,如冲淤量计算、工程量计算、库容计算、断面生成以及洪水风险模拟、严密范围分析等。(6)地物、地貌数字正射影像:对重点区域、重点河段进行航空摄影成像,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编制数字正射影像图,清晰、直观表示各种地物、地貌要素。(7)遥感影像和测量资料数据库:收集卫星遥感影像,编制区域遥感影像地图并建立遥感影像数据库。根据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反映全区域治理开发成果,实现对本地区的动态监测。测量资料数据库包括各等级控制点、GPS点、水准点资料,表示出点名、点号、等级、坐标、高程及施测单位、施测日期等。

三、强化信息中心的执行职能

为顺利推进和实施水利信息化工作,除要求信息化主管部门参与相关决策,还要求实施部门具备相应的职能、能力。作为信息化工作具体执行及日常运行维护的保障部门,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职能,加强能力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除了要在政策法规、规划计划、财务等方面加以引导和规范,从立项、实施、运行维护等信息化建设全环节加以控制外,各

级信息中心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要为各级水利业务部门开展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应用支撑、安全保障,以及其他水利信息化的相关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水利信息化专业队伍的建设,形成集中的水利信息化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整体化、系统化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作用,促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四、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4.1 通过GIS 技术实现水质监控和数据分析

水利工程同时也是环境工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不断受到污染,民众越来越关注水质状况,对水质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已成为水利信息化管理的一个日常重要工作。只有掌握瞬时变化的水质信息,才能对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

和有效监督,才有可能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运用GIS 对水质信息进行管理,可以合理地选择能代表水质总体状况的站点,进行自动实时的监测。不同的水污染类型( 主要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泥沙污染、石油污染和废水污染及热污染和固体漂浮物污染等) 的反射率等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在遥感影像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结合GIS 的空间数据和GPS 的定位数据进行遥感影像分析处理,可以快速地获取水污染的类型、地点及其污染范围,并以专题图的形式直观生动地表现在用户面前。同时,结合地理地质信息、人文信息、供水信息和其他相关环境因素,形成综合信息圈,为应对水污染的突发事件提供决策依据。

4.2 通过GIS 模拟和监控水资源调度

水资源调度涉及大量的空间特征信息,GIS是空间型的信息系统,能很好地处理各类空间特征信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的估算,监控和计算降雨量分布,并结合估算的水资源分布及供求量情况,将GIS 与水资源调度模型集成,直观演示调水过程,模拟不同的水调方案,实现调度管理的可视化,更好地发挥辅助决策的作用。水资源调度过程主要分为3 大部分,前期预

测和调水模型推演,调水过程监控,后期统计分析,这3 步骤中GIS 技术都将发挥主要作用。在调水之前通过GIS 地图的形式显示目前流域中的工程安全状况,有异常情况需要在地图上显著标识出来,能查询该地域监控设备的信息和维修记录。通过GIS 地图展示当前水资源分布,结合用水单位的需水情况,通过不同的调水模型进行模拟推演,最终确定最佳的调水方案。

结语: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影响水利使用效果的因素越来越多,对水利的管理业不能只停留在以前的管理方式和水平。要想有效的解决洪涝、干旱和污染等水资源问题,就要加强对水利资源的管理和水利信息资料的收集。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高新技术被应用到水利信息管理中来,其中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等。这些技术完善和加强了我国水利信息技术的效果,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了对水利资源的管理。本文作者根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介绍了一些水利信息管理技术的特点,对加强我国水利信息管理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第5篇:水利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水利水电工程的工期比较长,而且相关技术复杂,规模一般也比较大,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复杂、难度大,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节。近年来,我国很多的水利水电工程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信息技术得到了应用,但是总体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不够全面。在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中,并不存在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容易使水利水电工程产生一些问题,从而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水利水电工程要构建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1 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1.1 可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各方面的文件比较繁杂,比如设计部门、项目法人、监管部门在工作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为了能使这些资源能够共享,并在共享后进行合理的配置与相应的调整以便查找,建立一个有效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1.2 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一个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现有的各种信息汇聚在一起,经过分析后可自动计算,然后输出正确格式的报表,这样有益于上报统计数据与布置工作。工程管理人员就可以迅速的掌握这些信息并且做出反应,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工程状况、质量、资源等方面的问题,以便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调节,这对提高工程的质量、工程的进度、工程的安全、工程管理的效率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3 有益于进行科学的决策

要想进行科学的决策,要先掌握工程全方位的信息,并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在调整过程中做出科学的决策,实现工程的流程化、科学化的管理。在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信息系统是根据工程的流程、企业的信息化要求而建设的,它具有着实用性与高效性,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信息系统可以以工程的目标与计划为依据,对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及优化进行跟踪,从而能够有效的掌握工程的实际状况,使工程得到有效控制,使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能够具有现代化、科学化的特点。

2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法

2.1 坚持自主研发的构建方法

构建一个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对国家、人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贡献。但注意要以自主研发为原则,因为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任意一个项目或管理方式都是国际竞争的对象,所以我国必须要自主研发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使主动权在我们手里。

2.2 从人民的角度出发

要想真正的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要以人民为出发点。国家研发的任意一个项目技术或管理方式,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而不仅仅是为了竞争。所以我们在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之前,首先要深入民间,做一些相关的调查,对人民的想法进行了解。这样研发出的管理方式或科学技术才能尽量使大家满意,从而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对国家综合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以模块的形式构建信息系统

工程自行的管理制度与其管理系统是紧密联系的,二者不能分开来构建。业务的需求要根据管理制度来确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要由业务需求来确定。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户的需求。

在建立信息系统时一定要考虑当前的情况,使用管理系统的时候也要采用与当今纸面工作相适应的方式。同时要以相关的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对报告进行分析,在选用平台时要注意其拓展性与开放性,一定要选择具有较高拓展性与开放性的平台,例如梦龙LinkWorks协同工作平台。要对平台的基本模块进行科学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可以请一些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增加新的功能模块,这样会对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在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也可以与一些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合作,因为工程咨询公司都具有一定的管理方面的经验,有了这些经验,就增加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软件的开发速度。

在实行以模块方式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构建的项目管理模块,可以利用模块的通用性,将其余的软件集中起来,将构建出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当做基础的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具有着一定的开放性,而且可以与其它系统的数据进行交换。

2.4 提升数据的融合度

将所使用的平台进行统一,这样可将工程的进度、质量等方面的数据融合在一起,实行界面的统一化。为了将“三大控制”的数据联系起来,系统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不断提升各项数据的融合度。而且从界面统一与功能协调的角度来看,可由同一家公司来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关的信息以及公文等,它们在接受处理后可以自动归档,必要时可以将它们导出在自己建立的或者第三方的管理系统里面。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现状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关于信息处理流程方面,最好是由用户自己进行制定。系统应该采取B/S的运行模式,为了方便进行全面、统一的运行与维护,尽量不要在客户端上安装软件。同时也不要忘记对信息公司进行全方位的考察,选择合适的、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对信息系统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

3 结束语

在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贡献了很大的力量,这对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工程建设之后,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很重要。现如今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方式在逐渐被淘汰,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信息系统的构建被引入到工程中。而且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这种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着较高的实用性。本文先是阐述了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接着对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有国.大型水电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方法探讨[J].中国三峡建设,2004.

[2]王华夏,谭建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10.

[3]张宏,高金艳.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4.

[4]陈晓辉,白少稀,许云丽,望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信息系统工程,2010.

第6篇:水利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探析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水利工程的信息管理也在不断地寻求发展,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水情信息以及试验检测方面,都可以应用合理的、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将计算机、交换控制设备、遥测遥控设备等硬件设备,与相应的软件程序相互配置,使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形成一系列连接系统,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尽管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工程信息化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水利水电企业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探讨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管理早已成为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趋势,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探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来讲,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不完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部门过于注重水利水电工生产,而对于信息管理体制建设上则是存在问题,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进行。第二,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资金不足。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的忽视吗,导致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三,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维护体系不健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对于后期管理维护的要求很高,但是由于水利水电企业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维护体系方面建设不健全,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进展。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对策探讨

1、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

信息化管理人才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和重点,因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信息管理人才,他们的素质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加强对于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管理与培训,对于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质量以及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水利工程企业应该加强对于那些高素质水平与能力的人才的招聘。引进那些高素质人才,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努力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竞争力。其次,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人才培训体系,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让信息化管理人员掌握新技术,新材料,保证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信息资源是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资源,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无形资产,对于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水利水电的核心任务是合理开发以及全面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此,水利水电工程应该建立完善的以及标准的实施规范以及标准,进而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为此,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系统建设,例如,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抓好防汛抗旱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对于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的管理,对于大型或者中型的水库以及灌溉区域进行全面信息化覆盖,进而做好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全面化。

3、建立优良的信息化系统机制

信息化系统机制是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信息化维护以及管理的主要约束以及管理体制,加强对于信息化系统机制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对于加快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进展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除了要进行信息化系统机制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外,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还应该加强自身信息化管理组织能力,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管理有效机构,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机构的有效职能发挥。同时,水利信息化管理有效机构还应该充分的发挥技术优势以及业务职能,提高他们对于水利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尽量避免一些资源分散、重复建设、重复立项以及其他问题的出现,使得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机制的维护以及运行做到全面到位。

4、加强对工程信息化系统资金的投入力度

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养护以及维持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基础上的,雄厚的资金是做好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维护的重要基础。为此,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维护部门应该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长效发展机制,同时注意工程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使得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长效的作用。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资金充足,则要尽可能的引用一些先进的工程信息化系统软件,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资金不充足,则应该努力使用那些其他水利水电工程早已开发而且相当成熟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成本费用,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效益,将剩余的资金用于工程信息化系统后期的维护以及运营,努力保证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长效的作用。

总结:

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也开始向信息化管理方向慢慢转变。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要对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投入相当的关注度,同时开始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将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先后建立起来。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工程信息化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企业盈利以及扩大化再生产。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自身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创新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立磊,赵佩资.浅谈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 价值工程. 2011(25)

[2] 王振华.浅谈WDS9002系统在水情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 新疆水利. 2010(06)

[3] 吴祥,张坤,陈欣,刘波.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10)

第7篇:水利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技术;管理;检测

在水利工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水利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也有更多推广,对于基础设备的改进有所改善。在水利工程中,对于相关建设要求极高同时施工进度需要更加严格控制,不仅对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以及资金利用等需要进一步组织,而且数据要求很高,数据实时更新。因此如何更快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达是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

1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1.1适应性强

水利工程所涉及内容非常多,是一个很系统的建设工作,对于项目管理和建设有着很大关联。信息技术能够全过程管控,在应用过程中很少会受到影响,适应力非常强,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工程管理质量。

1.2准确度高

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和很多技术实现融合,同时还能够更快发展。例如现代计算机可以与卫星同步运行和联系,使信息实现更加及时、准确的传达,测量的准确性是传统人工测绘无法比拟的。

1.3抗干扰能力强

水利工程的工期一般都比较长,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非常因素影响,在人力资源以及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实际管理非常困难。而信息技术运用过程非常标准和规范,应用于水利工程中整个操作过程将会更加规范,严密程度也更高,这使得人员以及施工工程风险减少。

2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1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率

水利工程涉及到的各种高新技术有很多,同时设置有很多机构和部门,产生问题的几率也就很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积极管理和控制,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而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够准确快速的完成工程建设要求,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这些特性会对工程有很大应用必要,复杂的工程需要提升技术运用,将复杂的工程建设管理过程简单化。

2.2开发新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式

在之前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很多都运用了传统管理的方式方法。虽科学技术有了一定发展和进步,但是并没有如此广泛,很多环节并没积极开展。因而一定要运用新的管理方式,加大推广力度,改变旧有的管理方法,积极推广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质量及管理的效率。

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3.1没有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观念

现在很多工程建设管理中没有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很多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对于信息技术根本没有任概念,更不重视信息技术和相关管理建设,很多管理人员甚至根本不认识这些内容,仍然选用传统管理方式,导致无法向下面施工人员有效传达信息。整个企业也就无从谈起运用信息技术,这些思想意识上的问题导致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内容缺失,阻碍着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

3.2工程建设形式化

近年来,很多企业中运用了专业的信息软件技术,或者是构建一些网络管理平台,大多时候却没有真正被利用起来。一些简单项目,很多管理人员放弃了运用信息技术,而是根据自己经验和直觉决策,导致运用信息技术成为了摆设和形式,对于信息技术没有实质性应用进度,严重降低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的提升。

3.3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

目前水利工程基层建设管理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缺少信息技术人才,导致管理建设工作中对于技术应用能力较低,很多人会选择传统管理方式而却规避新方法的运用。同时很多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如果想要快速应用此种软件就很困难,因此人才的缺乏也是导致技术无法广泛运用的重要问题。

4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4.1信息技术在工程监测环节的应用

水利工程监测是管理中最为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运用信息技术具备很大价值。在监测过程中,信息技术中应用最为明显的就是全球定位技术,这种技术运用到水利工程中,可以连续6h进行监测,同监测出来的数据更加精确,效率明显,一些传统技术方式无法与其相比。在监测过程中,全球定位技术能够对一个监测点进行观测,接受多个数据返回,同时能够准确接受,并且将这些数据第一时间进行计算,这种工作效率是极高的。传统的监测方式很容易受到外界环节的影响,但是这种技术却不会受到这些因素影响,因而在水利工程监测工作具备更加广泛的应用。

4.2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

对于工程建设和管理来说一个正确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一定高度认识才会主动去认识和利用某一项失误,在水利工程中更是这样。相关管理人员要正确树立管理认识,将信息化技术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学会积极运用。从管理者自身来说首先是将自己传统思想意识进行改变,接受正确认识,将现在工程中存在的错误内容进行改正,具备创新意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去创新管控力度。

4.3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1)CAD技术的应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因此收集数据和信息资料就是最为关键环节。其中图形信息通过CAD技术的运用来进行处理,能够更加准确和快速,而传统绘制图形的方式非常复杂,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同时还会涉及到后期需要不断修改复杂过程,这样也导致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缺陷。CAD技术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操作步骤更加简单,并且精确程度非常高,最大程度避免了更多错误的产生。

(2)CAD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CAD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联合应用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来说有更好的应用效果。这种技术联合方式能够促进CAD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尤其是将计算中的编程语言以及技术软件融合运用,使得整个建设过程有很好效率,人员操作起来也更加便捷。

(3)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数据库也就是对于各种数据进行统筹管理和综合分析的一个平台,在水利工程中也有着较高利用优势。数据库将水利工程中很多复杂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整体详细管理和控制,同时方便人员查找和观看,不仅能够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率,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数据利用价值,降低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4.4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设计阶段中,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水利工程前期施工主要是设计到工程资料的掌握,现场勘查工作以及施工图纸的审查等,如果选用信息技术就能避免这些工作,并且快速及时地完成工作,操作方法和管理方式都变得简单。同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总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出管理模式和平台,如果设计人员能够掌握这些技术,就能够更快掌握整个工程所需要数据。因此设计人员要主动去了解信息技术,同时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加大设计人员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工作,结合工程设计,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快速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效率和水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主要特点,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应用更是能够促进计算机技术更新。同时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更加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一些传统技术进行了更新和创新,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快速发展。这个技术也无法与其他技术去比较的,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应用计算机过程中,一定要提升认识,对信息技术进行更加透彻的研究,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争取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吴庆林.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7):8-10.

第8篇:水利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229-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形态,推进水利行业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

1信息化技术的特点

1.1精细化

信息化管理其实是自上而下的管理理念推行的过程,通过不同层级的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数据操作岗位,并规定操作的规则、职权、稽核机制等,因此推行的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1.2流程化

信息化管理强调流程化,信息化提得最多的业务流程优化,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清晰的梳理;更高层就是流程的优化。在一个单位,流程的效率就代表单位运作的效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很大程度都体现在流程的优化上。信息系统上线的过程就是流程化。

1.3标准化

计算机本质上是逻辑计算的工具,不管逻辑程序多复杂,它都会一层不变的去执行原定程序,因此无论哪个计算节点都必须清楚定义处理人的职责与权限,以及输入输出。在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管理权责的一个标准化过程。

1.4系统化

信息化严密的逻辑性特点,决定了信息化必须超前规划,如果一个系统不能保证至少3~5年的应用,那就是一个失败的规划。因为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如果不系统的解决问题,将每天疲于应对“点”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将,信息化永远在做“管理解决方案”。

1.5效率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构建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 享水利资源信息的需要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工程管理产生的往来信息繁多,日常管理中下达或上报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优化配置这些资源以方便共享利用,就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2.2提供管理决策的需要

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分析不同时段发生的各种信息,可以自动进行信息数据计算并按原定格式输出汇总结果,以便于管理人员据此作出决策,进而提高工程管理效能。

3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管辖范围、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1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管辖范围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承担豫东地区有关大中型河道、水闸的工程管理、维修养护,统一管理豫东地区引黄水量调度、工程建设、泥沙监测,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协调处理市地间水事纠纷。

3.2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当前局机关和二级分局都只有局域网,仅限于政务办公,信息传送等,灌区信心化建设目前正处于规划中,尚未形成实际信息监控管理能力。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

3.3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水利基础资源数据不足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的基本职责是承担豫东地区有关大中型河道、水闸的工程管理、维修养护,统一管理豫东地区引黄水量调度、工程建设、泥沙监测,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协调处理市地间水事纠纷。

此外,水利信息数据的数字化和信息储存的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从水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自身的角度看。一是水利动态信息的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储备未能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监测数据、历史档案以及工程管理的规划与设计等一手材料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遭受损坏或丢失,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损失。

3.3.2 水利工程管理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困难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是信息资源的价值体现。由于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各种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设备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还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制约了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4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4.1提高水利信息数据规范化管理,促进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为了保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应针对灌区、河道管控、科学试验监测等工作加大在通信设备、硬件设备、软件设备、安全系统等方面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数据,制定合理的使用方案,促进各科室及二级单位之间的共建共管,建设完备的信息数据共享机制。

4.2建立起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投资机制

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比较大,为有效解决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应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水利基本建设计划,逐年投入,分步建设,逐步完善。

4.3转变观念,加强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的人才队伍中,水利工程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极度匮乏。为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必须彻底转变用人观念。首先是突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和信息技术人才的通用化、年轻化、骨干化。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充分挖掘、利用本单位现有人才,建立人才后备梯队,借助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重点培养。此外,也要利用本单位空编指标,适时引进引进高水平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加强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人才储备的厚度,提升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5结论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各行业信息化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在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总体过程中,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要求,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完善,尽快将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纳入正轨,不断推进其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实现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第9篇:水利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库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1、前言

国内有很多水库项目,种类和数量都十分复杂,因而要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非常困难。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管理和建设。在构建水库工程信息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信息技术在水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信息化的水库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水库的精细化管理,有必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供水安全和水资源的监测。

2.1信息收集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水库工程信息系统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主要功能是收集地下水,水质,图像,干旱,工作条件,雨,天气等。采集方法主要包括云摄像头和传感器采集。通过收集数据,监测水质,水量,水泵运行,水情和降雨量,确保项目安全运行。水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防洪作业和洪水预报提供技术支持。水情监测系统包括中心站,中继站,通信链路,遥测站以及降雨和水位传感器。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和观察水库的整体状况。已经建立了结合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对于具有长电缆线路的复杂地形,光纤传输至关重要。水计量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储存的水量并观察水库的蒸发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为了建立供水计量系统,需要建立不同的计量点,然后由GSM发送计量点中心站的信息,以显示不同时期的水库的流量信息。建立水质监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和分析水质,避免环境污染。系统建设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水质监测系统仪器实现自动检测。

2.2高级应用系统建设

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水库项目没有强大的信息数据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的水库信息数据库,为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许多水库工程的运行中,数据库的建设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一些工程管理团队也不了解信息数据库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水库工程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通过网络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掌握水库的运行,这将阻碍水库工程的管理。建立先进应用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水土保持,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水库政府的管理,为水资源规划,节水和引水提供技术支持。基于信息网络,实现了水库办公管理的信息化,完成了各项任务的信息化。建立预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防洪作业提供依据。预报系统包括水质,水量和洪水。变量和水文参数被认为是系统的内部结构参数。天气雷达用于有效监测降水和峰值到达时间,并建立预报系统。

2.3重视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

研究和开发新设备和技术,以及自动信息采集设备,洪水预报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相关技术,以改善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研发问题较少,范围狭窄,技术含量低,缺乏先进性。因此,提高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势在必行。目前,基层水文观测站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人员培训很少。即使只是正规训练,也大多局限于书本知识训练,实用性不强,效果差。因此,有必要定期培训员工,以提高他们使用信息设备的能力。此外,我们必须不断招募和吸收水库管理者,以改变和适应水利发展的新形势。

3、水库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水利工程中,水库工程管理非常重要。安全操作,维护和工程维护是确保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下游的关键,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水库项目。

3.1环境,气象和水文的实时监测

信息化建设人员必须创新思路,积极考虑提高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措施,结合水库工程的各个方面,按照信息化建设体系制定计划,确保分支机构全面信息化监管。另一方面,改善水文监测,水库周边环境信息和自然灾害监测,自动监测预警,可以节省人力,提高管理水平。环境,气象和水文是水库管理的重要方面。为了保证环境质量,气象和水文测量报告和系统工程的稳定性,相应的维护和安装。水库环境,气象和水文管理需要确保应用软件的通用性,系统维护的有效性,数据的可靠性,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2加强水库综合治理

从我国大部分水库的基本情况来看,整体自然条件较好。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上游基本形成了绿色或森林。植被良好,洪水泛滥,大大小小,保护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游城市的产业发展非常迅速。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污水排放严重影响了水库的水质。这种现象在中国水库中很常见。因此,有必要加强水库综合管理,综合社会环境和治理工程措施。河流的运动和形成具有一定的振荡范围。它的蓄洪功能。在综合管理过程中,还需要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化和现代监测方法,可以实时监测水库的水质。一旦水质发生变化,就可以及时处理,以避免水污染。

3.3加强洪水预报

洪水预报是水库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的技术支撑。但是,为了加强洪水预报,有必要加强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为提高水文预报的准确性和预测周期的增长,有必要加强和加快水资源预测中心和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加强水情雷达的建设。利用雷达谜题研究降水反演数据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有效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4、结束语

水库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溃坝,确保防洪工程的安全。水库信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水库整体稳定和安全。本文从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入手,研究和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水库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借鉴水库工程工程管理的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李久阳.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 [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8(6).

[2]李久阳.探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 [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

[3]李文静.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 No.419(4):45.

[4]黄国才.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加固施工管理研究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0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