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范文

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

第1篇: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电力设施 销赃 证据 废品回收

近年来,我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电力设施满负荷运行,电力生产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是,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人为损坏电力设施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所造成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以提出相应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一、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原因

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将目光盯上了电力线路中的铜芯线、杆塔的角铁等,进行大肆盗窃,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特别是铜价上涨等因素,更是刺激着不法分子们的神经,导致发案量急剧上升。不仅如此,犯罪分子几乎无孔不入,露天的变压器、配电线路的导线、运行或备用输电线路的导线、铁塔的角铁、拉线和拉线的连接金具等都成为他们的破坏目标。盗窃电力设施呈团伙化、专业化和流动性大等特点。

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发案原因主要有:

(1)利益直接驱使。供电电力设施使用的电线电缆的耗材为铜,价格比较昂贵,销赃获利较大,是大量被盗的直接原因。

(2)电力设施点多线长,盗窃所需手段简单,隐蔽性强,逃窜快捷,发现滞后,收集证据难度大,给电力企业和公安机关开展防范和打击带来较大困难。

(3)销赃途径便捷。目前,废品收购站已成为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犯罪分子销赃的主要渠道。

二、盗窃破坏电力设施引发的主要法律风险

(一)人身触电纠纷

电力设施外力破坏行为人往往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万伏高压,挺而走险。“带电作业”,触电伤亡事件不断。在触电事故发生以后,多数死者家属或伤者反而以警示标志不明、电力设施安装不符合规定等为由,供电企业,要求巨额赔偿。

例如,15岁的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和14岁的韩某看到一座已处于停运的排涝站变压器上的铜铝材料可以拆下卖钱,冯、韩两人竟爬到变压器台上,把变压器上能拆下的和能扳断的零星部件都拆下,冯某又爬到避雷器横担上,试图拔下带电的高压熔断器上桩头引线时被电击倒在地,冯某的左臂与左腿下部被迫截肢,造成终生残废。冯某家人委托律师,向法院,要求供电企业赔偿受害人医疗费、残疾用具费、护理费数万元。

(二)供用电纠纷

多起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事件表明,不法分子疯狂作案,不但对电网的安全造成威胁,造成电力设施的财产损失以及减少供电量产生的间接电量损失,也因突然断电给广大用户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不利于社会与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事实上,用户一般不会找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分子,而都会向供电企业主张权利,要求供电企业承担因突然断电引发的财产损失。由此产生的供用电纠纷很难避免。

三、抑制电力设施盗窃破坏、避免法律风险的主要防范措施

1.及时报警、增强威慑力

在发生电力设施盗窃后,电力企业要及时报案,这样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有助于警方快速了解案件现场情况,寻找破案线索,打击盗窃活动。

(2)有利于确定案件性质,固定案件证据。警方涉人后,会就案件的基本事实进行初步判断,并形成书面意见,如是否为盗窃、电力设备破坏等,为电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利的证据。

(3)为电力企业进行保险索赔等提供依据。电力企业多为电力设施投保了财产险,电力企业的报案记录、警方在侦办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材料都可能成为保险理赔中的依据。

2.强化证据收集意识

电力设施被窃后,电力企业除了积极抢修外,第一要紧的就是固定有关证据,包括现场的破坏情况、警方的认定情况、损失情况等,为破案提供线索,为案件定性等提供依据。

例如,在某盗窃变压器案件中,盗窃人张某触电致残,诉至法院。供电企业举出了一系列证据,如悬挂的“高压危险,严禁攀登”的警示牌、盗窃现场拆下的铜铝线夹、碎导线、变压器的分接头把手、作案用的组合工具的实物及照片,这些证据充分证明了张某是因盗窃电力设施而触电致残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三条,受害人因盗窃、破坏电力设施而造成的触电事故,电力设施产权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供电企业举证有力,从而赢得了最终的胜诉。

3.提高技防能力

提高电力设施在防盗中的技术防范,是为了增加不法分子的盗窃难度或者使其无利可图,达到使不法分子知难而退、打消违法念头,从而提高电力设施自身免疫力的目的,如安装防盗螺栓螺母、封闭式防盗变压器、难以回收的钢铝绞线等。

有些地区采用对变电所安装电网的方法来防盗,这是不合法的。防盗电网是明知可能会对周围人员或牲畜造成安全威胁而装设的,为法律所禁止。即便受害人是行盗窃之实,造成受害人死亡或重大伤残的,供电企业也将为此承担责任,决定架设该电网的直接责任人则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第2篇: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规范、有效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工作规范化、连锁化、产业化,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居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对象和工作目标

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的各种废旧物资,其中包括企事业单位生产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和非金属边角废料、报废的各种设备和运输工具,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出售的各种废品和旧物。主要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材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的工作目标是:从年起至年,通过三年的努力,构建起由社区回收点、初级加工分拣站和集散交易加工中心三个层次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使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集散交易加工中心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利用率达到80%,实现我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逐步将再生资源产业培植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三、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各镇(街道、区)负责抓好辖区内废旧回收行业的调查摸底工作。要对辖区内所有废旧回收点和经营户进行全面排查登记,摸清掌握经营业态现状。并对辖区内废旧回收点和零散摊点的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对无证无照经营户、违法经营户坚决取缔;对有经营证照得经营户要规范从业标准,加强行业管理,营造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

(二)体系建设阶段。成立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的推进工作。重点扶持区再生资源回收骨干龙头企业实施全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在充分利用、规范和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构建以城乡社区回收点为基础,初级加工分拣站为纽带,集散交易加工中心为核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形成以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龙头,吸纳社会零散队伍和小规模回收企业整合参与的产业格局。

1、社区(村)回收点。按照“合理布局、便民快捷、保护环境”的原则设置,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通过新建、改造和整合的模式,建设形成规范的社区(村)回收点,原则上每个社区(村)设立1个。回收点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实施主体按照“七统一”规范新建、改造和整合,营业面积15~25平方米。主要采取定时上门与定点交售,固定设点与流动收购结合的办法开展回收。流动回收车每个社区(村)回收点配置1~2辆。

2、初级加工分拣站。根据“总量调控、统筹设置和方便回收”的原则,按行政区域在城郊结合部设置。初级加工分拣站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主体直接经营管理。分拣站集中每天在社区回收点分散回收的再生资源,按分类标准、品质状况进行分拣整理和简单加工后,由专业封闭式运输车运送至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处理。原则上各镇(街道、区)辖区建1个面积为200平方米左右的初级加工分拣站。

3、集散交易加工中心。集散交易加工中心负责全区再生资源的回收整理、物流配送、加工利用、科研开发和再制造等工作,以实现延伸再生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附加值,促进再生资源的产业升级。集散交易加工中心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主体负责建设、经营和管理。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前提下,选择建设1个集散交易加工中心。

(三)巩固完善阶段。进一步巩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成果,原则上全区所有回收企业、经营户必须进场交易,实行统一管理,从而形成覆盖全区城乡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四、规范管理

纳入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的社区(村)回收点和初级加工分拣站实行七个“统一”,即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收购价格、统一计量工具、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着装、统一车辆。按照“五有三规范”要求进行建设。“五有”:即“有网点便于回收,有专人进行回收,有政策支持回收,有制度规范回收,有部门监管回收”;“三规范”:即“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回收点和初级加工分拣站要加强治安信息监控体系建设。

纳入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的流动回收车、封闭式回收专用汽车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主体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登记、统一培训、统一标识、统一车型,负责收购和运输工作。流动回收车、封闭式回收专用汽车由公安交警部门核发专项运输证件。

社区(村)回收站点经营者遵循行业规范自律,按照街道、社区的要求签订治安责任书。社区(村)回收站点从业人员必须实行上岗前培训,取得资格后方可上岗。

组建全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以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部门职责

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各自职责,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商务局负责再生资源的宏观指导,做好再生资源试点城市的申报、验收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备案登记工作。负责全区再生资源行业的指导和管理,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主体的运行和有关项目的实施工作。

区委农办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的协调工作。

区发改局负责再生资源项目的立项,以及项目前期的协调工作,争取国家和省对再生资源项目的资金支持。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运用和产业化示范工作。

区工商局负责对再生资源市场的管理,查处固定门店的无照经营和违规经营行为。

区财政局负责按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扶持政策的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好财政的扶持政策;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增值税退税审核,强化再生资源企业退税管理。

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实施治安等方面的管理,负责废旧金属收购单位的备案登记,坚决打击收销赃犯罪;对回收专用车辆实行定向服务管理。

区城管局负责依法对收旧污染环境、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店外占道经营、无合法固定经营场所的无照经营、发出高噪声招揽顾客的违法行为予以查处。

区环保局负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根据关环保法律法规办理环保审批手续,依法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进行查处。

规划分局、区住建局负责做好再生资源网点和项目的规划布点和建设审批工作。

国土分局负责做好再生资源网点和项目的建设用地的审批和报批工作,负责协调落实土地指标。

区国税局、地税局负责按有关规定在税收政策上对再生资源经营给予扶持和支持。

各镇(街道、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

六、政策扶持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面广量大、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产业功能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功能。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扶持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主体开展网点和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建设。区政府实行“以奖代补”方式,对新建的回收网点每个补贴3万元,对改造、整合的回收网点每个补贴1万元,对新建的初级加工分拣站每个补贴15万元,对集散交易加工中心的建设提供贷款担保和给予利息补贴。加强和扶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再生资源项目建设和公益性的收废、处废工作。财政部门对再生资源经营上交的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和按增值税金额附征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也给予适当奖励以扶持发展。各镇(街道、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具体制定应的扶持政策。

七、组织领导

第3篇: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范文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在利用、整合和规范现有再生资源渠道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建设,形成以社区标准化回收亭和规范的回收企业、站、点为基础、分拣中心为载体、综合利用为目标的“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工作目标:通过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用2-3年的时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覆盖全区、多品种回收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全区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设立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以上,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化发展。

二、建设标准化基础设施

(一)建设标准化回收亭

1.规模。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交售方便、绿色环保的原则,按照每1500户投放一个的标准,由投资有限公司在我区具体承建、安装标准化回收亭140个(其中街道办事处60个、街道办事处24个、街道办事处18个、辛安街道办事处25个、街道办事处7个、街道办事处6个)。具体投放地点由投资有限公司提出初步意见,经各街道办事处、规划、土地、行政执法等部门同意后实施。回收亭经国家验收合格后,每个补贴5000元。根据我区情况,先行在街道办事处和街道办事处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效果逐步推进。标准化回收亭建好投入使用后,以文件的形式公布回收亭所处的位置及回收人员名单。回收亭所覆盖区域内取缔一切无照经营和走街串巷回收的经营行为。

完成时间:2012年10月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市政公用局、供电部、投资有限公司

2.标准。回收亭按照七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标识、着装、价格、计量、车辆、管理)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回收车辆,固定回收电话等回收设备。

完成时间:2012年10月

责任单位:投资有限公司

3.从业人员。标准化回收亭从业人员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犯罪记录,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一标准化回收亭应配备2-3人,从业人员选择上应在符合上述条件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本次规范中未保留的有证照的回收站(点)人员和部分走街串乡的回收人员。投资有限公司将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名单报区发改、公安、行政执法和工商部门备案。

完成时间:2012年12月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公安分局、区市政公用局、区工商分局、投资有限公司

4.运营。标准化回收亭设立原则上不得影响交通,考虑到回收物品日清的方便,有关部门应给运输车辆提供必要的方便。对正规回收人员、车辆进入小区回收不得收取费用。回收亭必须安装治安监控探头。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公安分局、区市政公用局

5.后期规划。对以后的旧村改造小区和新建商品楼小区、经济适用房小区、公共租赁房小区等,应在规划时考虑到标准化回收亭的配套建设。

责任单位:区规划分局

6.宣传。采用张贴宣传资料和发给市民一封信等做法,加大对建设标准化回收亭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了解建设标准化回收亭的意义和作用,以取得市民的支持。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发改局、投资有限公司

(二)建设分拣中心

1.功能。分拣中心是对除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严控废物以外的再生资源进行集中分拣、简单加工、资源分流的固定场所。我区按照要求提供相应的土地(具体土地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分拣中心所需的运输方便性、规划长远性和环保的有关要求),土地使用手续按照区土地和规划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完成时间:2012年11月

责任单位:区国土分局、区规划分局、区环保分局、区发改局、区城建局、区公安分局、区市政公用局、供电部、投资有限公司

2.规模。分拣中心初期形成废金属年回收分拣能力10万吨以上,废纸年回收分拣能力8万吨以上,废塑料年回收分拣能力2万吨以上的规模,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最终形成废金属年回收分拣能力25万吨以上,废纸年回收分拣能力18万吨以上,废塑料年回收分拣能力7万吨以上的规模,年销售收入15-20亿元。分拣中心逐步建立企业信息系统与拟建立的政府信息系统联网,积极推进“在线收废”联网建设。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投资有限公司

3.用地要求。根据市政府的要求,考虑到我区的土地供应情况,投资有限公司在我区建立分拣中心规划用地为50亩左右的土地3块。由投资有限公司按照我区提供的土地建废钢和有色金属分拣中心一个,安排现有回收废钢和有色金属的企业、站、点30个左右进入经营;建废塑料、废纸和废旧容器分拣中心一个,安排现有回收废塑料、废纸和废旧容器的企业、站、点35个左右进入经营;建小型回收企业、站、点集中经营分拣中心一个(解决未进入前两个分拣中心的65个左右小型回收企业、站、点的经营问题)。分拣中心经国家验收合格后,补贴370万元。

完成时间:2012年12月

责任单位:区国土分局

4.进入标准。分拣中心由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由我区现有规模较大的企业进入进行自主经营或与投资有限公司以合作合资等方式经营。进入废钢和有色金属分拣中心以及废塑料、废纸和废旧容器分拣中心企业的标准为:废金属年回收分拣能力1000吨以上,废纸年回收分拣能力1200吨以上,废塑料年回收分拣能力1000吨以上。具体经营管理方面的事宜由投资有限公司和自愿入驻分拣中心的企业协商,区发改局协助投资有限公司做好企业的选择和相关政策的解答。完成时间与建立分拣中心的时间同步。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投资有限公司

5.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由投资有限公司按照我区所提供的土地,提出分拣中心设立的可行性报告,报区发改部门审批,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建立分拣中心,并负责具体管理。分拣中心建设分为分拣、加工、管理培训、生活等四个区域,总投资约为2亿元。分拣中心建成后应符合工商、环保、治安、消防等方面的有关规定。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投资有限公司

三、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一)对原有回收企业、站、点的整合

1.按照市和我区有关要求,对目前我区具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废金属回收经营许可证的185个各类回收企业、站、点进行整合。整合过程中,将目前持有废金属回收经营许可证而没有进行工商注册的企业,有相关证照而没有实际经营场地,经营场地无土地使用手续、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站、点,证照到期后予以注销。

完成时间:2012年10月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工商分局

2.整合后保留的企业、站、点实行总量控制,由发改部门按照我区再生资源实际情况公布全区总量数额和各街道办事处的总量数额,超出总数的工商部门不再进行新的注册审批。

完成时间:2012年10月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工商分局

3.整合后保留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站、点,在分拣中心未建立前,其经营场地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的相关要求。回收废纸、废塑料的如有环保、消防等方面的规定,应符合其规定的要求。

完成时间:2012年10月

责任单位:区市政公用局、区环保分局、区公安分局

(二)对整合后回收企业、站、点的长效管理

1.为确保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清理整顿后不出现新的非法收购站点的反弹,管委(区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区综合治理体系,由区相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签订责任状,各街道办事处与各村居两委签订责任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

责任单位:区综合治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2.区相关部门在清理整顿的同时,将违法占地上的违章建筑予以拆除。土地部门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解决农村延包地违法出租的问题。

责任单位:区国土分局、区市政公用局

3.贯彻《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切实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以及回收站点、分拣中心的环保、消防审批工作,规范再生资源的回收种类和范围。规范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行为,查处非法收购、倒卖电力、市政公用设施等行为。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要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规定组织回收,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处理企业进行处理。对再生资源回收产生的危险废物应交由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加强对回收企业管理人员和回收拆解工人的业务培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工商分局、区环保分局、区公安分局、投资有限公司

四、落实有关政策措施

1.对回收经营企业,按国家、省、市财政、税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我区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

2.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按规定享受就业扶持政策。

责任单位: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

3.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用地纳入城市规划,并在用地上给予支持。

责任单位: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发改局

第4篇: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范文

摘 要 企业安全保卫工作,是社会治安、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关国家民生安居、企业安全生产的一件大事。随着平朔集团公司产业不断深化,二级单位分布广且范围大,公司保卫工作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现象。

关键词 企业 安全 保卫 发展

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资源回收率最高、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的露井联采的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平朔矿区地处山西省宁武煤田北端,井田面积176.3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动力煤生产基地,被国家列为十三个煤炭大基地之一,现主营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生态等多个主导产业及配套基础设施。

随着平朔公司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扩展,家大业大,对安全保卫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保护公司公共财产安全和员工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司正常工作、生产、经营及生活秩序;如何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如何预防和消除治安灾害事故,检查和消除治安隐患,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维护公司内部治安秩序安全稳定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保卫工作者一直探索的方向。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平朔公司的安全保卫部门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可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却是大有可为。加强和规范保卫工作,消除治安灾害隐患,保护公司资产和职工人身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健康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安全保卫工作显得特别重要。下面,征对如何提高安全保卫工作,结合平朔公司实际情况谈几点个人观点及应对措施。

(一)积极组织公司各单位开展治安、消防、交通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司员工法制意识,提高应对处置治安灾害事故的能力。

定期开展训练;配备必要的防范装备、器材;制定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健全各项治安保卫管理制度;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做好疏导教育;对多发性案件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定期组织开展检查,及时整治隐患,切实提高公司治安防范能力,及时有效制止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经常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建立专职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消防装备、器材,发现火情,及时报警,奋力扑救,保障公司消防安全。

加大公司矿区车辆的管理力度。进出矿区的车辆必须实行一车一证制度;入坑车辆必须配备警灯、旗杆等安全设施,做到一车一检一登记;不符合安全准入的严禁入坑;矿区道路要设置明显交通标识;车辆司机必须经过交通安全培训,严格遵守矿区道路交通规则。

(二)加强公司内部治安保卫管理,维护公司治安秩序,制止发生的违法行为,对难以制止的违法行为以及发生的治安、刑事犯罪案件要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配合公安机关的侦查、处置工作。

公司保卫工作应实现由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模式,保卫工种要转变观念,彻底打破陈旧模式,脱离安全生产只单纯地管理安全保卫工作,坐等安全事故找上门才去处理。所以,干部必须深入到矿井、车间、部门、班组,参与现场管理服务,要根据各二级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开展保卫工作,在各二级单位建立健全以动态追踪管理为主的重点部位、人和帮教对象、安全、治安消防隐患整改的管理制度。从公司内部营造出人人当家做主的氛围,积极主动有作为,为公司的健康顺利发展贡献个人的力量。

(三)指导、监督公司各单位治安保卫工作,严格落实“三防”(防火、防盗、防破坏)措施;督促单位内部治安、消防、交通等防范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检查整治治安隐患,分析公司治安保卫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治安保卫工作意见。

建立预测防控体系,由于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化,减员增效,职工下岗或分流、转岗、福利待遇、外包对清理等问题,造成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很多。我们要具有超前控制服务的意识,把一切工作做到未雨绸缪,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测和应对方案上。

易燃、易爆、剧毒危险品要严格管理。专库保管,专人负责;性质相抵触的分室存放;根据物品性质,安装防爆、隔离或密封电气设备;严格进出库制度,建立健全领用、清退登记等手续。

(四)开展治安防范巡逻和守护,加大监控巡防力度,及时发现制止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公司财产安全。

充分发挥门岗、监控系统的技术防范作用,坚持人防、技防、与物防相结合,彰显治安防范功效。实施区域、关键点控制,熟知各个监控点

(五)加大与公安、消防部门的联系沟通,定期组织开展联合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偷盗现象,维护矿区、生活区安全稳定。

第5篇: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再生资源 圈区管理 高值化 资源化 财税扶持

1 前言

国务院总理在2004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鼓励废物回收和资源再生利用的政策法规;建立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温总理强调:“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农膜、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立为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七大主要任务之一,并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指出“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建设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深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2008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由此可见,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不断深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正不断发展。从国家政策到地方产业,都在为此目标不断努力。

2 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产业

2.1 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产业简介

根据《循环经济法(草案)》,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所谓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所谓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所谓资源化,是指直接将废物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因此,回收再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再生资源理所当然地成为“再利用、资源化”的主要对象。

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中相关条例,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深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产业,即再生资源产业(也称静脉产业)。而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是国家倡导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通过园区内以及园区外的中间产品和废旧物资的相互交换从而实现物质的循环,通过能量、资源和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使用和基础设施共享的方式构建园区工业生态链,以此形成固废资源化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特殊产业集群,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冲突,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以塑料回收利用为例,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资源和原材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际原油价格猛涨,合成树脂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与此同时,旧城改造、电子电器汽车等更新加快,作为可再生利用的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量不断增长。尤其在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塑料消耗量大,原材料树脂供不应求,逐步形成了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和塑料回收综合利用的市场。塑料再生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以及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和资源再生利用保护矿产资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前期对这一行业缺少引导和规划,这些地区从事进口以及国内集散的废旧塑料拆解利用企业,大多数规模小而分散,工艺落后、设备老旧、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环保投入很少、易造成二次污染,特别是某些回收塑料集散地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很严重,但同时又是当地民众的主要谋生手段,从资源再生利用的角度应该扶持它让其发展状大,这些情况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当地政府处于两难状态。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实行圈区管理,通过圈区管理可以建立完善的环保设施;实现环境友好化,通过圈区管理可以将改性塑料技术应用于废旧塑料再生行业,实现其高值化应用;通过圈区管理可以集中财力进行财税扶持,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2.2 再生资源产业圈区管理是实现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实施“圈区管理”[1,2],通过园区的统一管理及引导,可使再生资源加工业目前存在的管理粗放、经营规模小、布局分散、加工品种单一等问题得到解决,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通过园区统一规划对废渣、废水和废气进行集中防治和无害化处理,可减少和避免污水、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资源的整合,引进先进的改性技术,提高对废旧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有利于实现产业升级,建立起一批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再生资源工业区。这项工作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环境及加强有关部门的执法监管,对于促进环境、经济和贸易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为例,经过实地考察和借鉴国内外工业园区建设及各类废旧资源再生行业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对废旧塑料回收行业实行圈区管理应严格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要正确理解废旧塑料环境友好化再生利用的重要意义,建立生态型塑料回收再生工业园区,回收再生塑料替代原料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发展和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是要充分发挥圈区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圈区科学规划与公共设施投入,制定科学的管理条例并严格执行,引导企业入园,建设服务型管理部门。

3 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由来已久,根据传统的回收利用方法,只是简单地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收集,未进行充分利用,也未能发挥出再生资源的全部潜力。因此,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的关键。福建省十分重视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的发展,省经贸委已委托省资源再生协会组建福建省再生资源行业调研组,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已先行对福建省主要废旧塑料集散地展开了较系统的调研,对福建省废旧塑料行业的生态园区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建议。

以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为例,按照传统的处理方法,废弃的塑料制品往往和生活垃圾或生产垃圾一起,进行填埋或者焚烧,这是一种低值化甚至是无价值的利用。而按照高值化利用的原则,废旧塑料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在进入垃圾系统之前,将其进行回收,分类,重新制成塑料母料,加工成制品。虽然这类产品相对于其废弃前的档次下降,但相对于焚烧或者填埋,这样的利用过程就是属于一种高值化利用[3]。

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要依靠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从产品的源头开始,以材料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产品在利用后的可回收、再资源化的能力。以无机粉体改性塑料环境友好材料为例,塑料在使用和再生加工过程中都会产生性能老化,另一方面由于回收的废旧塑料来自不同的应用领域,其初始材质参差不齐,各类塑料混杂在一起,造成了回收塑料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大大降低,这就使得再生塑料的应用领域受到很大的限制,经济效益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为了提高废旧塑料循环再生的经济价值,就必须引入先进的改性技术,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目前主要是通过将其与无机粉体共混,并加入少量功能性助剂,提高回收塑料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以及耐热性,或者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回收塑料制备合金料,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

由省经贸委、省财政厅批准成立的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长期致力于环境友好材料及固废的综合利用与治理领域研发工作,在国家“十五”科研攻关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和福建省“十一五”重大专项的资助下,在改性塑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技术在废旧塑料高值化利用方面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5]。以利用稀土“壳一核”无机粉体改性塑料技术为例[6],该技术可以同时提高废旧塑料的刚性和韧性,很好地实现了废旧塑料刚性和韧性的共存效果,目前已应用于回收聚烯烃类产品和工程塑料ABS类等产品,承担《功能性环境友好型回收塑料专用树脂》的研发,以其可塑性强、流动成型性好、加工条件范围广以及柔韧性好等优点成为塑料的主导产品,开发了再生聚丙烯(PP)编织袋专用树脂;再生聚乙烯(PE)市政排污、燃气输送及通讯光电缆护套等管道专用树脂;环境友好型PE塑料包装材料专用树脂和回收塑料ABS增韧增强专用树脂。

4 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财税扶持

再生资源产业属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也必然属于对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支持。目前,为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在财政、投资、税收、金融等各项政策上都给予了有力支持。例如,在财政政策方面,按照即将出台的《循环经济法》要求,研究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调整了进出口税收政策,控制国内紧缺资源和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对这类产品实施出口暂定税率。这些政策都为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而作为再生资源产业,在享受循环经济大背景下的政策优惠的同时,笔者认为,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应该拥有更具体的财税扶持。笔者在调查福建省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目前福建省对该产业的财税扶持提出以下建议:

4.1 在财政政策方面,应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出台具体的奖励措施。对从事再生资源产业的企业,根据其“再利用、资源化”所创造的价值,给予奖励。采取政府补贴方式支持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广。按照即将出台的《循环经济法》要求,研究建立发展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可以参考《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再生资源利用过程的污染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能力建设。

4.2 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已经调整了进出口税收政策,控制国内紧缺资源和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对这类产品实施出口暂定税率。因此,对于再生资源产业,应出台高值化利用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高值化利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要配合内外资统一《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落实好符合条件的资源再生与综合利用、与环保有关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税制度改革,改进计征方式,提高税费标准。研究企业新购入的进行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研发所需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其销项税金中抵扣的政策。开展环境税方案的研究设计,研究鼓励国内紧缺资源废料进口的政策。

根据《福建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双向管控”增值税管理机制的通知》(闽国税发〔2007〕203号)的精神,福建省实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双向管控”增值税管理机制。该机制是指,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回收单位”)的废旧物资回收实行“以票控进,以进控销”正向管理,对利用废旧物资企业(以下简称“利废企业”)的废旧物资利用实行“以产控耗,以耗控进”的逆向管理,对回收单位的“销”与利废企业的“进”进行“指标比对”,并进行相关纳税评估,防范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虚抵的增值税管理机制。“以票控进,以进控销”正向管理是指,对回收单位进行源头管理,严格收购凭证的使用和管理,要求区分不同购进对象,开具收购凭证或取得发票,从购进环节防范虚开收购凭证,进而防范其销售环节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以产控耗,以耗控进”逆向管理是指,对利废企业利用废旧物资参照农产品预约定耗实行利废预约定耗管理,并通过纳税评估测算企业产能确定其废旧物资的消耗量,从而核实企业取得废旧物资专用发票的情况,防范其虚抵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指标比对”是指,对回收单位进行纳税评估,并将利废企业核实后的废旧物资购进指标与回收单位的销售指标进行比对,再次防范其销售环节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7]。

4.3 在价格政策方面,应适时调整再生资源产品的价格,支持对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应体现“高值化”的特点,专项用于支持当地再生资源结构调整和产品研发;取消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降低小火电价格,对再生资源发电等实行鼓励性电价政策。还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适时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对开发的再生资源产品实行适当的价格保护。

4.4 在金融政策方面,国家已经了《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和《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都可以为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在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应继续加大对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开展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环境责任保险试点。研究提出设立再生资源产业投资基金方案,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4.5 在投资政策方面,国家将继续加大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将一些节能效果明显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财政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支持范围。因此,作为地方政府,应努力发展一批“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龙头企业,开发一批“高值化”效果显著的项目,使之得到国家投资的支持。

4.6 在政府采购政策方面,可以根据《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实行政府绿色采购。政府采购清单,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企业将以此为导向,努力开发适合采购的产品。同时,一些优秀的产品也可以通过企业或行业的推荐,在政府采购中享有优先权。

5 展望

《循环经济法》即将,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都将获得一个至关重要的支点。中国循环经济即将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各地政府应站在战略的高度,根据当地已形成的废物回收集散地的现状,周密规划圈区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大力支持开展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协调相关部门,用足财税政策扶持再生资源高值化开发的企业,推动这一产业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没有废物的经济”。

参考文献

[1] 黄慧诚.政府引导企业孵化――肇庆打造全国一流进口废物加工“圈区管理”试点园区[J].环境经济,2008,(1):55-56.

[2] 仵德建,吴宝书,马双军.烟台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实行“圈区管理”[J].再生资源研究,2005,(6):43-43.

[3] 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废旧塑料和粉煤灰复合新材料.中国科技信息.2003,(14):63.

[4] 刘欣萍,肖荔人,许兢,等.无机粉体改性塑料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06,35(12):952-957.

[5] 陈庆华.无机粉体改性塑料环境友好材料的环境协调性研究[J].塑胶工业,2007,10(1):38-42.

第6篇: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谷城县;循环经济;金洋模式;五山模式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能有效缓解资源,缓解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矛盾,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1]。近年来,我国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了两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各地区结合实际开展了本地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总结凝练出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案例,但是,目前大都为产业方面的模式案例,县域层面循环经济案例相对较少[2]。为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分别从产业、绿色回收、社会等方面归纳总结谷城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总结其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对推进县域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1谷城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谷城县大力发展循环型产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循环型产业的带动下,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又反过来支撑着产业的发展。另外,谷城县在取得循环经济成效后,不断总结发展循环经济经验及模式,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发展,构建了以湖北省为重点并向全国辐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再生铅、再生钢铁、再生铝等循环型产业。探索形成了“金洋模式”、“五山模式”、“谷城‘城市矿产’基地模式”等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2013年,谷城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地区。

2谷城县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2.1循环型工业模式

循环型工业又称“生态工业”,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以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的一种工业发展模式。谷城县重点打造“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建材加工、纺织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循环链,其工业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以“金洋模式”为典型,金洋公司专业从事废铅回收综合利用、铅基系列合金研制与生产,模式特点主要体现于两点。(1)建设循环闭合的废铅酸蓄电池循环利用链。以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回收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的废铅酸蓄电池经机械拆解、破碎、分选等工序,再分别加工成还原铅、硫酸钠、再生塑料等,还原铅返销给铅酸蓄电池生产商,再生塑料制成新的蓄电池外壳,硫酸钠成为造纸、玻璃制品的原料,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废铅酸蓄电池循环利用产业链,最大化利用废旧资源,提高了资源产出率。(2)坚持科技创新。金洋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无污染再生铅生产、低温连续熔炼、铅膏湿法直接生产超细氧化铅、液态铅渣直接还原等先进技术,铅回收率达98.2%,既回收了铅资源,又减少了废水处理的费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2循环型农业模式

循环型农业是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农业生产的一种经济模式,它被赋予了科学的内涵,既具有由科学理论作为支撑的优势,又具有使经济和生态效益双重实现,以及带动工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特征。谷城县重点打造“林下经济、有机茶、生态养殖、生物质能源”四大农业循环链,其农业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以“五山模式”为典型,五山镇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着力建设生态乡镇,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两点。(1)发展循环生态农业。通过产业组合构建一体化的农业生态模式,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的复合生态农业系统。依托专业合作社,推动食用菌、龙虾、茶园土鸡、生态土猪等生态种植养殖产业抱团发展,带动林下经济、有机茶、生态养殖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沼气利用联结整合谷城农林牧渔产业发展,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2)建设循环生态农庄。谷城县以生态农庄为抓手,推进农业、农村废弃物的利用。以堰河村为示范,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废塑料、玻璃等干垃圾,厨房湿垃圾入沼气池沤肥返田,有害垃圾集中处理。建设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进行利用,实现了污水不外排。

2.3绿色回收模式

对于谷城县来说,绿色回收再生钢铁、再生铅、再生铝等再生资源,是其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一环。目前已经建立了多元化回收模式。(1)销售回收两网合一模式。建立销售网络和回收网络两网合一的模式,骆蓄公司利用其覆盖全国的蓄电池销售网络,实行以旧换新,抵价回收废旧蓄电池模式,实现铅资源、塑料资源的循环利用。(2)政府推动、企业运作模式。金洋公司通过积极争取湖北省政府的支持,在武汉市“1+8城市圈”建立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工作试点,目前已在湖北省内9个城市建立了稳定的回收网络。(3)资源共享回收模式。谷城县部分企业已在国内主要的资源集散地建立了稳定的回收点,实现废旧资源的稳定供给;同时依靠资源集散地的回收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建点的方式,建立资源回收模式。(4)固定回收网点模式。园区企业依靠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固定回收网点、回收网络,建立资源回收模式,有效地回收铅酸蓄电池、废铝和废钢。通过上述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回收网络体系,现已建立起半径为500km的区域废旧资源回收圈,年回收资源量300万t,为企业的再生钢铁、再生铅、再生铝、汽车零部件等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2.4循环型社会模式

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绿色消费等。谷城县利用再生资源的循环型社会模式以谷城“城市矿产”基地为代表,基地集聚了一大批废钢铁、废铅、废铝、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形成了完整、闭合的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循环利用产业链。谷城“城市矿产”基地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1)企业联动发展。基地依托县供销社、金洋公司、骆蓄公司等组建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回收废钢铁、废铅、废铝、废塑料等再生资源,以及县域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铝合金建材等重点产业产生的废旧金属、废塑料,通过金洋、金耐特等企业的专业化分拣和加工,生产出高品质的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再生塑料等再生材料,再供给基地内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铝合金建材等企业,实现了再生资源的就地转化,有效推动了基地再生资源产业和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铝合金建材等产业的共赢发展。(2)以良好服务吸引企业集聚。谷城县对基地重大项目建立“领导包保”、“项目服务秘书”等机制。同时,通过强化基地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产学研协作关系,培育出金洋、金耐特等一批废金属循环利用的技术领先者,吸引了废铅酸蓄电池、废钢铁、废铝等废旧资源利用企业快速向园区集聚。

3谷城县循环经济发展经验

3.1以产业化、规模化、精益化为根本途径推动循环经济大发展

多年来,谷城县结合当地铅酸蓄电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发展需求,一直大力扶持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建设,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在企业、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谷城以再生铅为代表的再生资源产业规模水平、技术水平不断发生嬗变,回收网络和渠道不断扩大,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优势[3],成为谷城两个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了关联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谷城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由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向工业强县迈进。

3.2通过各领域协同推进,形成循环经济发展强大合力

谷城县率先在工业、农业、再生资源回收、“城市矿产”加工等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关键领域进行探索,形成了“金洋模式”、“五山模式”、“‘城市矿产’基地模式”等一批循环经济成功范式,并通过这些模式在各自领域较大范围的推广、复制,以及各领域、各层面的耦合链接,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循环发展,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4结语

谷城县选择循环经济之路,是一种典型的跨越式战略转型,即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之前选择了先进的发展战略和道路。其面临的技术经济困难要比东部大得多,然而循环经济却在中西部地区-谷城县成功地运作[4-5],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4.1坚持顶层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如要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突破,必须要有合理的顶层设计。谷城县原本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矿产资源较少的中部山区农业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但谷城县根据矿产资源日益匮乏的严峻现实,以及再生资源所具有的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及成本优势,清晰地认识到循环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长期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思路,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先后获得若干循环经济国牌,在国内引起一定的反响。

4.2坚持一个定位

我国中西部部分地区急于发展经济,在发展建设中,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科学规划,仍处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招商引资之初,为吸引企业入驻而来者不拒,致使地区产业过多,产业定位不明确。而谷城县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匮乏,谷城矿产资源偏少,原始的生产资料缺乏,以农业为主的谷城基础薄弱而不适合发展动脉产业,只适合发展静脉产业,谷城从开始就定位发展再生资源,再生钢铁、再生铅、再生铝等再生资源的利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逐步扩大产业的过程中,也一直以再生资源产业为主线,来发其他相关产业,如利用再生钢铁的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利用再生铅的汽车蓄电池产业等,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4.3坚持模式推广

谷城县坚持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形成循环经济的较大规模。在工业领域,以“金洋模式”为示范,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关键补链项目,打造“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建材加工、纺织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循环链;在农业领域,以“五山模式”为示范,全力打造“林下经济、有机茶、生态养殖、生物质能源”四大农业循环链条;在回收网络方面,以金洋公司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为示范,建立覆盖周边500km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覆盖周边县市的生物质能源回收网络、覆盖全国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在社会领域,以“城市矿产”基地为示范,建立先进、适用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模式、城市典型废弃物集中处置模式,生活、生产系统循环耦合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分别在各产业推广,循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4.4坚持企业推动

国际公认的德国卡伦堡循环经济模式立足于园区企业间的合理链接,能源和副产品在系统内得到充分利用。谷城坚持将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力,在工业领域,依托金洋公司废铅酸蓄电池循环利用链条,打造有示范意义的闭合循环链条,同时金洋公司、骆蓄公司、美亚达公司、三环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在利用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等方面形成上下游链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农业领域,依托玉皇剑公司、康利公司、再然公司等重点企业发展种养结合型、“农、旅”复合型循环农业;在绿色回收领域,依托金洋公司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骆蓄公司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凯迪公司生物质回收网络等,逐步建立多元化、广覆盖的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因此,企业及企业间的循环是推动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动力。

作者:胡斌 吴雪莲 万迎峰 鲍仁冬 单位:湖北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循环经济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黄和平.基于生态效率的江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学报,2015,35(9):1-10.

[2]陈艺,陈昕.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4):18-26.

[3]岳波波,李妮,武征,等.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构建[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7):88-90.

第7篇: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再生资源;产业;社会化管理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大力开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节约大量资源,可有效减少废弃物排放。引导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解决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调动社会闲散劳动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一面是城市里每天大量废旧物资加速产生,一面是拾荒者无依无靠,无拘无束。因此,政府必须尽快制定详尽可行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章制度,加强企业注册登记及检查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道德及业务培训,树立良好的行业社会形象。同时,积极利用媒体、学校等各种途径向社会宣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提升该行业及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唤醒社会大众对再生资源产业的支持。

二、经济上,摸索各种联合之路,巩固再生资源产业的社会化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再生资源企业在经营上试行过某些形式的联合,也取得一定成效。虽然不够巩固,不够持久,但实践证明,凡在联合经营时,同业之间就有亲和感,就形成一定合力,对本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现在,再生资源企业存在着广泛的联合基础和许多联合机会,应该积极地继续摸索各种形式的联合。

首先,可以考虑在供销社和物资部门的再生资源企业之间进行联合经营,特别在骨干品种废旧金属上的联合经营,既有机会又有可能。其次,与私有企业、个体户的联合经营也势在必行。不少私有企业和个体户由于资金不足、购销批量不大,他们迫切希望找到联合经营伙伴,以扩大经营。再次,与加工企业环保单位和有关厂矿企业、科研单位联合起来。这样,既能挖掘再生资源利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又有把回收、加工、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互惠互利、融洽感情、共同发展,为行业的社会化管理打下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总之,我们可以通过上下左右之间、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之间、回收企业与加工、环保、科研单位之间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借助联合的“粘合剂”、“助化剂”,把各种从事再生资源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团结起来,使行业社会化管理越搞越好。

三、技术上,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建立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

当前,在技术领域:一是要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尽快建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专项资金,以支持重大的关键项目的研究。二是加快建立产业生产技术体系,包括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生物技术等,都要参与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形成全面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三是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探索和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要加强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的引进与合作,加快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

在技术的基础上,要建立我国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至少可以形成五大层面的运作平台:一是建立包括废铝在内的再生资源物流平台。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应当是一个通过整合改造形成,具有强烈社会公用特征的基础功能服务体系,如社会资源收集网络系统、运输系统、加工处理系统、仓储系统、公共结算系统、服务系统等,系统庞大,以产权多元化为特征的合作空间同样巨大。二是形成规模化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平台。资源的集中,根据资源聚集量的大小和市场需求,可以进一步建立专业化的、具有区域经济特点的技术开发应用系统,从而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应用技术研究院所及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合作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使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成为可能。三是建立政府宏观指导和规范管理的平台。整合再生资源产业链,建立现代回收利用体系,不但要有政府宏观指导调控的政策体系,还要建立规范管理的标准体系和市场利益分配机制。四是形成具有网络特征的信息平台。再生资源涉及面广,无所不在,回收涉及千家万户,利用涉及众多行业,要形成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格局,必须有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五是提供社会就业的平台。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还为充分发挥再生资源回收的劳动就业作用提供了可能,规范运作的再生资源市场机制。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回收队伍,合法就业地位得到确认,合理报酬也得到了保护。

四、组织上,充分发挥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的作用

(一)坚持为行业服务,增强行业凝聚力

从行业协会的性质看,它是个社会群体。搞行业社会化管理不能靠发号施令那一套,只能以服务为宗旨,真心实意为全行业办实事,为行业的发展排忧解难才能增强凝聚力,扎根于行业群体之中,使全行业形成合力,一条心、一股劲地向前发展。坚持服务,就是设身处地为全行业、全体员工着想。纵观本行业目前情况,从总体上说,经营管理、经营(加工)设施比较落后,员工的文化、业务技术素质不高,粗放的经营方式,笨重的体力劳动到处可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而且我们也不忍看到许多员工在那些恶劣环境里进行着几乎是原始的笨重劳动。因此,为全行业、为全体员工服务,既是行业协会的宗旨,又应成为它的工作动力。本着这个宗旨,有了这个动力,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为行业服务。行业服务的领域很宽,行业协会在争取本行业更优惠的政策、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各种矛盾、减轻行业负担、提高员工待遇、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搞好各种培训、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都是大有作为的。完全可以预言,行业服务搞得更多更好,行业的凝聚力就更强,行业的社会化管理就会愈快愈好。

(二)继承和弘扬行业的优良服务传统

过去,本行业广大职工在回收和经营活动中,创造了很多好的收购、服务形式。如“三下服务”(下厂矿、下街道、下农村),建立厂矿回收专业队,派驻厂矿回收员,实行定时定点回收,回收后帮助打扫场地,协同街道居委会设置集废箱、集废桶、集废袋等等。这些好的回收服务方式和措施,是我们行业文化美德的表现,曾经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也受到过党和政府的表彰。但遗憾的是这些优良服务传统几乎全部丢掉了,人民群众至今还怀念它。现在进行行业道德建设,各地应根据当地和自身实际情况,恢复和发展仍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良传统,弘扬本行业文化美德,促进行业发展。

五、观念上,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绿色消费

(一)在全民范围内做好合理利用再生资源的政策宣传与教育

发达国家除制订法律和建立严密的监控机构确保法律的实施外,都对本国国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例如,美国的《资源保护及回收法》规定,为了保证公众的充分参与,每州都应设立程序鼓励公众参与制定废弃物回收利用计划。可见,再生资源实际所涉及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为此,当前我国应大力引导全社会形成和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意识。

(二)强化全民的资源与环境危机意识

为确保物资循环、抑制天然资源的消耗、减轻环境负担,西方各国均以立法的形式来进行规范和管理要求产品的设计者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其抑制废弃物的产生和旧产品的再生利用,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尚未有一部这样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纳入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目录中,并尽快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要像重视原生资源保护和开采一样重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要从把再生资源回收业仅仅作为一个普通的商业企业来管理转变为列入到资源环保产业范畴来统一管理。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教育和宣传在全民中倡导和树立资源与环境理念,借鉴国外的经验,在中小学开设再生资源专门课程,从小培养他们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应明确每个公民对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责任

对工矿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淘汰的废机电设备要明确流通渠道,严防不正当流通造成资源浪费和伪劣产品的生产,保证资源的供应和正常健康的市场秩序。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俭朴的民族,在资源紧张的现在,更应该发扬艰苦朴素的美德,树立环境与资源的意识,发展我国地再生资源利用事业,造福于子孙后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再生资源利用领域的经济关系将逐步趋于明朗化,其立法也将趋于容易、合理和完善。但是,再生资源利用行业是关系到全体人民整体利益的行业,如何给这位本不丑的“丑女”合理合法地解决“终身问题”,使人们不再有资源与环境的担忧,还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翼.中国的再生资源发展态势及管理战略[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3(3).

2、王爱兰.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对策选择[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3).

3、郭辉鸿.浅谈再生资源行业的道德建设[J].再生资源研究,2004(3).

4、秦鹏.关于再生资源立法的若干思考[J].法商研究,2004(5).

5、鲁玉.发达国家保护利用再生资源的政策措施[J].中国物资再生,1994(1).

第8篇: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22号)和省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府〔20*〕83号)精神,切实推进我市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现就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目的意义: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环境容量有限,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从根本上改变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目的是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为核心,以发展高新技术、促进技术进步为基础,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持体系,努力构建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

二、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目标:力争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分段推进计划。确保在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利用率、较低污染物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在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机制,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市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削减;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完成省下达的“*”期末GDP能耗下降13%的任务,高耗能企业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工作重点:一是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农村、商业和民用、政府机构等六大领域的节能工作;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三是广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最终处置;四是致力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三、基本原则

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遵循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原则,鼓励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和再制造后继续使用,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防止产品过早地成为垃圾,从而节约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投入;遵循循环经济的资源化原则,把废弃物最大限度变成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力求把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1.在市加快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政策措施,研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做到层层有人抓,逐级抓落实。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合作,在市加快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政策措施,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制环境。

1.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办法》、《*市节约能源监察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确立循环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明确循环经济的定义和范围,确定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

2.尽快制定和完善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和环保产业政策,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服务行业的发展。制定*市垃圾处理的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相关标准要求。

3.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投资、技术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对环境保护产业企业及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在审批和投资政策支持方面予以倾斜。

4.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和再生利用产品标识制度,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新上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上马之前,应出具合格的能源评估分析报告。

(三)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

1.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市各项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项规划。研究提出*市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

2.积极组织有关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再生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3.编制生态工业发展规划、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循环型社会发展规划、循环型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环保循环再生产业规划、生态景观建设规划等。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1.根据资源条件、区域和行业特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城镇中心区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积极发展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强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五)完善产业园区规划,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1.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工业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出进园企业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使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促进园区的持续发展。

2.在现有工业园区内引进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生命周期观点和生态设计方法,使产品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最少、废物产生最小、易于拆卸回收,以此优化产品结构,合理构建和完善产品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发展集中供热和建立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

3.依托核心企业的强大辐射作用,形成核心吸引力,吸引企业填补空缺生态位;园区内各企业通过物能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传递和交换,进行信息共享和基础设施共享,降低企业的物耗、能耗和生产成本,减少污染,实现生态利润最大化。

(六)创新企业组织结构,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共享。

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增强关联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产品。

2.企业要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在商业目标和环境目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过程监督管理、废弃物产生和排放管理,建立车间、班组岗位责任制,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的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七)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升技术开发水平和能力。

1.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政策、技术导向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

2.发动和鼓励我市有关科研机构成立相关课题研发中心,开发推广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

3.加强循环经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追踪并学习先进理论和科技,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外循环经济核心技术,组织力量消化吸收和创新。以解决我市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和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本市重点行业、企业组织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加快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4.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推广中心等中介机构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作用,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和宣传培训等。

(八)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1.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制定清洁生产环境标准和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指南;大力宣传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指导企业清洁生产;建立清洁生产责任制度,实行装置运行达标管理制度,从源头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鼓励有条件的中介机构或事业单位申请清洁生产审核资质,积极开展清洁生产的审核、咨询、信息、技术等服务,做好清洁生产的示范和推广工作。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努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3.建立促进清洁生产的激励机制,运用经济和市场手段调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原则下按照ISO14000系列标准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企业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产品标志认证。

4.加强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环境监督,加强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管理。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或超标排污的企业,由环保部门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并按规定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5.严把项目引进和审批关。新建项目要对能耗、水耗、污染物产生量和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审核,必须达到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

(九)加强节能监测(察)工作,建立健全节能执法机构,提高执法能力。

1.理顺关系,建立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工业、交通、建筑、农村等行业节能管理部门要统一在市加快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节能工作,拟订切实有效的节能工作实施方案,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2.在整合市节能技术中心、能源利用监测站等原有机构的基础上,组建节能监(测)察中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节能监测和监督管理工作,提高执法能力,以确保“*”期间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开展工程建设项目节能审查,做好工程项目节能论证工作和节能管理工作。新上工程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必须具有节能审查报告,严禁采用低效、高耗的用能工艺和设备,切实从源头抓起,提高节能经济运行水平。工商管理部门在对重点用能单位年审时,应要求该单位提供合格的节能监测报告。

3.采取多种形式推动节能节水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认真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全国社会节水周”等活动,不断提高全员节能节水责任和意识。

4.从节能节水计量、台帐、统计、测试等基础工作入手,完善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节能节水定额、标准、制度等工作体系,促进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制定阶梯式水价价格体系,逐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开展海水利用和中水回用技术攻关、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推动实现生产废水低排放、生活污水零排放。

5.加快节能节水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大力研究和推广节能节水新技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推进节能节水由潜力型向能力型和效益型转化。

6、坚持交通发展与节能并重。加强节能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运输管理,推进节能科技进步,加大交通节能管理力度,健全交通节能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我市交通节能工作。

(十)做好节约用地工作,促进国土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1.坚持严格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和供应计划,推行土地储备和开发管理制度,在土地预审阶段提出土地利用指标要求,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2.强化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格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坚持占补平衡,改善耕地质量,确保土地利用水平的稳步提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资源。

3.完善工业区投资强度标准。在保持现有园区主导产业的投资强度不降低的基础上,参照部、省的标准,制定各行业各专业园区引进非主导产业的企业投资强度标准。

4.优化城区的空间结构,强调土地使用功能的合理配置。鼓励房产建设往空间或地下拓展,严格控制别墅区的建设。开发建设房产时,应充分考虑节省空间和土地。

(十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1.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1864号)为落脚点,深入研究分析我市的资源综合利用状况,把握重点,整体推进。运用《办法》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

2.建立不同行业的横向代谢和共生关系,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以更高的资源利用和能源转化效率、更少废弃物排放的资源利用空间分布形式,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促进农业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

3.提倡资源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资源产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作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支持汽车发动机等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再利用。

4.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再生资源加工基地,并以此为中心,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推行废旧物资综合利用和“三废”资源化,努力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实现资源消费过程中和过程后的全面循环。

(十二)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处理系统。

1.研究对废旧物资的有效回收、再生利用和妥善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废旧物资回收处置和再利用准入机制和行业行为。

2.以市场机制为依托,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调整现有经营结构、人员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加强沟通信息、调剂余缺,推动废弃物减量化运动的发展。

3.设立废旧电机电器、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橡胶、工业废渣废液等处理基地,培育创建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和废弃物再资源化体系。

4.推行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目标。

(十三)设立专项资金,促进发展基金投入多元化。

1.把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和科研项目优先纳入*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建立一定额度的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资源节约项目和废物资源化项目的启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财政部门应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各县、区要按照事权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循环经济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并保持每年适度增长。

2.积极鼓励和促成发展资金投入多元化,引导企业与民间资本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外银行贷款及各种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形成循环经济发展多元化投资局面。

(十四)抓好典型示范试点,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1.选定4个~5个工业园作为建设生态工业园的试点,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把关,凡是与“上下游”企业能够形成产业链的项目,优先批办和进园。着力推进传统工业园向生态工业园转化,构建工业生态循环链。

2.在我市农村地区建立一个生态村,按照农田/水库生态整治区、生态人居环境区、生态经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旅游区等五个层面进行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打造一个具有*特色、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村。

3.抓好循环经济典型示范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树立循环经济先进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提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为加快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规划、建设、改造和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十五)加强统计分析工作,建立资源监测和管理体系。

1.加强综合经济能耗指标的统计,完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统计工作。加强对经济活动中循环经济指标的动态监测、综合分析和科学管理,约束和引导经济活动中的各项行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逐步建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考核标准和分析通报制度,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监测和管理体系。搞好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的统计调查。加强统计分析,充分利用统计结果来指导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

(十六)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的学习、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

1.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和循环经济意识的培育,使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使环境保护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转化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

2.通过制作电视、电台专题节目,播放公益广告,开辟报刊、网站专栏,举办循环经济讲座和培训等形式,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垃圾分类,使社会各阶层人群了解并认可循环经济,在生产中为发展循环经济贡献才智和力量,在生活中优先采购和使用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识产品和绿色产品,培育稳定的市场。

第9篇: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钢铁工业绿色化环境

1引言

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有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是,钢铁工业也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产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全国工业水耗的9%左右;而且,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的先进水平。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中国钢铁绿色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状况

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2002年实现钢产量1.8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25185万吨与29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下。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从1991~2003年钢产量增加近2.13倍,总能源消耗量只增加1.84倍;吨钢耗新水量下降了75.2l%;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82.56%。尤其是吨钢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去年我国重点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764.06kg/t,比1991年下降50.53%;吨钢可比能耗为741.48kg/t;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0.59%;废气处理率达到98.31%,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确实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

3我国钢铁工业环境危机的原因

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是"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有的企业甚至是只顾发展不管环境的治理,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的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很大环保差距。

3.1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装备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现有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技术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使得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总生产装备中仅10%~20%可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实施高效连铸的铸机只占总数的10%,相当一部分的普通钢材生产能力面临淘汰或改造,而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品种仅能满足约2/3的需求。我国钢铁企业有几千座高炉,大多规模较小,大型钢铁企业高炉平均容积为1600m3,这与国外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例如日本高炉平均容积3000m3以上。

3.2节能、环境保护的层次水平低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水电3280亿千瓦小时,增长15.6%。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3.1亿吨,增长15.1%;氧化铝1284万吨,增长9.7%;水泥9.6亿吨,增长12.4%。万元GDP能耗1.58吨标准煤,上升5.3%。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仍高出15%左右。

如下表所示,除宝钢的吨钢综合能耗已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外,其他大中型企业尽管有较大的进步,但仍然有相当差距。比较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综合能耗,在能耗大于100万吨标煤的45家企业中,综合能耗大于宝钢的有39家大型企业;全国73家大中型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介于宝钢与39家大型企业之间。

3.3能源循环利用率低下

目前我国废旧金属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尚未被合理回收。据资料显示,高炉矿渣的利用率约50%,而钢渣的利用率还不到10%,这些废渣中实际上有做水泥的原料、可以轧钢的原料等;钢铁企业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出去,实际上把二次能源水资源浪费掉了,如果把这些污水循环利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同时,粉尘经过处理也把它倒掉了;高炉的煤气向空中排放,如果把这些废气如二氧化碳、氮气等进行回收,也可以作为资源。

3.4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差,法制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一些钢铁企业尚未认识到实施绿色化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缺乏参与行动和采取有效的绿色生产措施,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钢铁企业少。

4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必要性

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化是指企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的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使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绿色冶金"即符合环保要求,做到低能源消耗、低资源消耗、低排放再循环使用。绿色化钢铁制造的目标是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浪潮。现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全球的资源环境危机正日益加深,而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规定只有满足这些标准的产品才准予进入本国市场。京都协议日标在气体散发物远远超过周围环境并且达到全球的维持的温室以上才被采用。欧盟钢铁工业已经有助于UNFCCC的目标了,因为它过去20年中已经降低几乎温室气体散发物的数量40%。绿色化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形势的要求。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来维持高增长速度的数量扩张型方式,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市场与环境的双重严峻挑战。同时也说明了实施绿色化生产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4.1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钢铁工业绿色化对策的重要依托是绿色化技术,只有采用绿色化技术,才能保证绿色化对策的实施,最终实现绿色化的战略目标。建议普及、推广一批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如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及新能源开发、新型焦炉技术和处理废旧轮胎、垃圾焚烧炉等与社会友好的废弃物处理技术,通过短流程研究,广泛应用高效单体熔炼精炼、连铸连轧、控温控轧等技术,实现低能耗、少物耗。深入研究冶金反应和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新现象,不断催生新的生产工艺。投资开发一批有效的绿色化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为钢铁生产企业的绿色化制造流程。

4.2高效利用资源,使能源消耗最小

利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多用再生资源如废钢、钢厂粉尘等;少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油、天然气等,开发采用新的能源如氢、太阳能等,少用淡水资源,发展节水技术,强化水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钢铁行业节水潜力巨大。宝钢等企业每吨钢耗水只有6m3,一般企业为20~30m3,个别企业为50m3甚至更高。通过技术改造,到2005年和2010年,钢铁行业吨钢耗水指标下降到16m3至12~14m3是完全可能的。其中,大型钢铁企业可以下降到6~8m3。钢铁行业可以做到增产不增取水量。

4.3与相关工业链

钢厂不仅要质优、价廉、清洁地生产钢铁产品,而且还要发挥其能源转换功能。因为钢铁工业可向社会提供余热副产品,如煤气、高炉渣、钢渣等,还可消纳社会的废弃物,如废塑料、垃圾、废轮胎、废钢及各种合金返回料等,所以钢铁工业可与相关工业形成工业生态链。传统模式的钢厂没有充分利用能源,钢厂发挥能源转换功能是有希望的。比如钢、电、水泥集成,可以形成一个环境负荷低的生态工业过程。

4.4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通过建设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综合企业的人、财、物各种资源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并对企业的战略计划进行了决策。其中,能源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能源计划的编制,能源的生产,供应供需平衡以及能耗考核等功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环保治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在对投资较大的环保治理方案选择上从可行性及经济性上提出有力的依据,只有科研与管理并举,在环保治理上才会如虎添翼。

4.5增强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生产

企业应增强钢铁工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有关专业培训和普及环保知识,将IS01400l认证环境评价、年度环境报告纳入钢铁企业的评价体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产业技术政策等,以约束和指导钢铁工业不断改善环境状况并逐步向绿色化迈进。

5结语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钢铁工业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生产的不文明表现日益突出,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制约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如何才能既满足当代人对钢铁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生存环境的问题,亦即钢铁工业的绿色化问题,是钢铁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2l世纪初,如何把"绿色钢铁"这一概念变为现实,如何化解环境危机,如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承载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l徐先养.走向未来之路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干守兰,武少华.清洁生产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