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航空货运存在问题范文

航空货运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航空货运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航空货运存在问题

第1篇:航空货运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政府规制,综合运输,竞争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三个系统构成: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其二是各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系统;其三是综合运输管理、组织和协调系统。目前,国内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主要从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入手。从货运来看,三种运输方式各自为营,甚至希望通过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来实现规制。然而,各种运输方式有存在这样或者那样问题,对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在构综合运输体系中,货运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运输

1.企业数量巨大,车辆保量少,实载率整体低

“十一五”期间,货运车辆发展快速,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公路载货车辆数为25.7万辆,全省货运企业在15万家左右,平均每家企业车辆保有量不足2辆。运输过程当中,很多车辆返程是空驶,运输的整体实载率甚至不足50%。这样不仅对运输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还增加了运输的成本。

2.管理落后,市场集中度小,过度竞争,无规模

在原有企业的改制的基础之上,原有车队形成了货运场站的组成部分,货运场主要提供场地租赁,成为了货真价实的“货运产品出售市场”,所有需要运输服务的企业都需要到这里来“购买运输”。运输企业80%注册资金不足100万,固定资产不足200万,企业的规模非常小,并且各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竞争,货运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所调查企业有90%以上试图构建区域或者全国网络,然而其不存在规模经济。部分货运试图采用公铁联运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然而由于这些企业实力较小,未能对跨区域配送进行有效的配送,这直导致了这些企业的信誉下降。

(二)铁路运输

1.政府过度规制

铁路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具有运力大、成本低、占地少、节能环保、安全性好等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为铁路进入市场经济做了进一步的准备。当下我国的铁路网基本已经形成,然而目前铁路的市场化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对综合运输发展提供合适的平台。

2.铁路运输优势乍现,却未能突出各运输方式优势

铁路能够进行差距里的连续运输,加之运量较大,并且可以与旅客列车进行同时运输,这势必将为铁路的快运带来巨大的优势。然而,铁路快运却未能与公路运输,航空运输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其受众面下降。例如,2014年中旬,中铁快运可以以1元/kg的价格将货物由西安运至石家庄,中通、申通、EMS等企业的平均价格在2元/kg以上。然而,如果进行门到门配送,中铁快运要额外加收25元的配送费送。

(三)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依托于稳定的航班,可以进行快件运输。然而由于航空运输的技术经济特性,航空运输只能进行小批量、长距离的运输活动。目前的的航空货物运输与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各自为政,很少进行综合的运输。

二、实行恰当的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的执行主体是政府,其被规制的客体是企业及消费者等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而不是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进行的宏观调控行为。政府规制是政府与企业围绕市场而发生的关系,是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和规范,用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壁垒设立,促进综合运输企业的发展

不同的资源禀赋自然导致地区间货物的流动量不同,甚至有可能出现单项流通,逆向零流的可能。那么,这两个区域间的流通费用就会变大,但是流量是由具有资源禀赋流向无禀赋地,流量的起点是由具有资源禀赋地区,流量起点区域运输业得到发展。例如义乌作为小商品的聚集地,能够聚集较高的资源禀赋位势能,因此会有大量的货物流出,当地的物流行业肯定也是得到了极大推动。发展综合运输其实并不一定能够是所有地区每个环节的都是最有,但是一定可以从整体对我国的运输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道路运输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行业,由于当下货运企业“多小散乱”现象,需要进行市场壁垒的设立。第一,要限制小企业的进入;第二,要设立综合运输导向的运输市场机制,通过政策限制已经经济诱导,引领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

(二)采取合理的政策对铁路进行规制

我国对铁路实行了交严格的规制,这导致国内的铁路行业的垄断。然而我们又必须认识到铁路产业因为其具有网络型自然垄断特征,自由竞争必然破坏规模经济,有损铁路产业发展,导致社会福利受损,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严格的产业规制,则会窒息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导致铁路产业的衰落和企业的亏损,因此,必须根据自然垄断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寻求规模经济和竞争机制相兼容的有效竞争,反映在铁路产业规制上,就是要放松经济性规制,引入竞争机制的作用,同时放松价格规制,保证铁路企业财务健康,促进铁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社会性规制,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三)统一标准

我国公、铁、水、航空等运输之所形成综合的运输体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运输的各个环节的衔接。然而这些指标又不是一个企业所能规定的,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职能规制制定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指标体系。例如货物运输企业可以采用统一的集装箱运输,进行货物的中转、换装、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使得车辆得到有效的配置。

参考文献:

[1]徐天柱.中国铁路产业经济法规制问题研究.中国知网,2014.4

[2]靳丽娜.陕西省道路货运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12.8

[3]马晓燕.公路零担货运发展方式分析.长安大学,2011.5

[4]刘哲.公路货运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企业导报,2014.6

[5]陈学云.中国航空运输服务业规制与竞争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5

第2篇:航空货运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铁路物流;物流管理;现状及对策

当前,铁路物流依然是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虽然运输物资占总量的份额下降不少,但依旧是承担着巨大的货运运量。基于铁路运输的重要社会职能,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基于当下运输量巨大的物流业环境,并考虑铁路运输、空运、公路等运输方式的经济效益和运输效率等方面的特点,必须对铁路运输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发展,以提高铁路运输的运输占比量,降低物流成本、压缩经济空间,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改善铁路运输的运输结构和运输标准。为此,铁路运输中的管理工作成了首要且亟待改革的部分,应针对当前铁路物流中存在的信息系统不完善、配套设施不足、时效性差等问题,根据管理中与这些问题存在的联系,结合未来物流发展趋势从多方面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体系的优化建设,以推动我国物流业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和发展。

1我国铁路物流的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铁路物流发展的现状。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扩大带动了我国公路、航空物流飞速增长,对这两种运输方式依赖度十分高,因此铁路物流的货运量占比大幅降低,经济效益处于增长缓慢的状态,这一传统运输方式急需进行深入的资源整合和体制优化,以占据优更多的物流市场。随着十三五的深入进行,明确要建成规定数量的铁路物流节点、区域性物流及综合中心及加速发展多式联运,以建设现代化、能力强、快捷的铁路物流网体系。高速、普速的铁路网及综合交通网正快速建设和完善,增强了铁路对煤等重点物资的运输能力,也提升了运输电子商务产品的快捷运输的服务能力,对“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方面也有十分大的帮助,铁路运输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就货运量和运输对象而言,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物流业的井喷发展,电子商务带动的社会产品运输已经成为占据了主要的物流市场,货运量占比较大,但公路运量存在安全性差及成本较高等问题,如果加大铁路运输量,能降低大量成本,使社会大众获益。目前铁路物流虽然进行了多年的改革,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趋于完善,电商平台、集装箱追踪等信息系统及“门到门”等增值服务也得到快速创新发展,但配送范围、费用等方面依然没有优势,这是由于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2)铁路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铁路物流管理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①集货、跟踪、配送等服务和管理较差,我国铁路在十二五之前多关注黑货和大宗商品及海外联运市场的货的需求,在铁路功能及内部管理设计中也多以这些需求来建设,对当下物流业普遍存在的货物集中、跟踪、配送服务等物关注不足,相关的管理部门、体系建设不完善。且铁路运输与物流公司比,存在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差距,这也是由于管理上的缺失造成的。②物流网络的运作、管理水平较低。铁路运输不同于公路运输和空运,铁路物流有着庞大的网络体系,因此需要匹配高水平的信息运作系统,实现即时、高效率、准确的信息传递。虽然目前我国虽然快速发展铁路物流,但由于起步较晚,虽然规划宏大,与欧洲之间的跨境贸易运输进步快速,但国内区域间其的运作依然存在管理模式、思维、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一些区域依然信息化建设缓慢,依然处于半封闭的管理状态,导致铁路运输的物流网络的整体性效能下降。③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有待提高和创新。铁路施货结构改革以后,建设了一口价、网络平台等一系列的价格、运输、信息查询等方面的服务内容,但在管理方面,如价格的管理方面,由于定价体系的限制,定价方式不能完全与行业价格相融合,因此无法完全实现与市场统一的定价标准。另外,基于铁路多方面人才的培养、招聘不足,导致在货运服务等环节存在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④库存管理存在问题。现代物流中提倡实行零库存的管理方式,但铁路物流由于运输方式的限制,且多式联运和物流节点建设不完善,导致无法完全实现零库存的管理,导致了运输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企业不选择通过铁路运输来进行区域间的白货运输的主要原因。库存管理中的问题直接导致了无法完全实现一站式到达的快捷运输服务,运输过程中会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

2铁路物流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1)整合铁路运输中的区域资源,优化运输品类。为了加快铁路运输节点的建设,构建区域内体系化的多式联运,增强管理的效果,首先需要以铁路物流路线为基点,系统的整合区域内、区域间的资源,已完善体系化的铁运信息平台,从而为解决物流服务、库存管理中的问题提供好的先决条件。就区域间而言,应根据区域间的经济结构进行运输结构的调整,对一些黑货运输量大的城市,先做好这方面的运输,再考虑零散白货的运输,而对于社会市场活跃的城市,应重点开拓白货市场的运输业务,争取到更多的零散货物中小客户采用铁路运输,在实际上提高铁路白货运输份额,才能真正凸显铁路运输的优势。与此同时,优化运输品类也是急需解决的管理问题。区域内,应当根据铁路物流网络的规划,积极与物流企业合作,建设铁路货运节点和集散基点,并完善联运结构和配送网络,以提高白货的运输效率。

(2)优化铁路运输的物流网络,加快建立全国性的货运服务。优化运输网络,是提高铁路物流中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铁路线固定的特性是降低铁运灵活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根据深入分析目标货物运输地点的需求程度和发展趋势,以构建与市场符合的运输网络,布置更完善、合理的服务网点,以满足不同地域的铁路运输需求。我国铁路发展迅速,物流网络也应根据铁路的规划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优化物流节点的建设和布局,实现高效的夸层级的沟协管理,从而节省管理的时间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以及航空物流等给普速铁路物流带来的冲击,应结合地域优势,加大高铁运输的发展力度,以提高铁路运输的货效率,建设对应的物流中心和延伸服务。

(3)优化库存管理的模式,建设基于供应链的现代化铁路物流服务。优化库存控制管理,需要在整体性的物流网络建设的同时,增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即关注物流相关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和招聘工作,根据发展需求适当提高用人标准,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化铁路物流运输管理的系统性培训,建设合理的管理队伍和管理体系。其次,优化库存管理,需要根据供应链建设相应的管理、服务制度,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运输、配送到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做好各部门间的协作工作、管理,适当延伸服务范围、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货运必须根据十三五等规划做好现代化的物流转型,通过地域资源整合、优化库存管理等方式,解决当下铁路运输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铁路的货运能力、货运数量,以提高铁路货运在物流领域的竞争力,优化管理体系,实现我国铁路货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智鹏.我国铁路物流管理发展形势及对策分析[J].铁道货运,2017(35):111-115.

第3篇:航空货运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 《民航危险品运输》 CBT系统

一、课程性质

《民航危险品运输》是我校民航商务、空中乘务专业的特色课,同时也适用于物流管理、航空经营管理等专业。本课程从民航危险品运输的基础知识出发,按照危险品运输工作流程系统介绍了危险品的基础知识、危险品运输限制、危险品包装的标记和标签、危险品的识别、锂电池运输实务及危险品的应急处置等,重点讲授危险品运输限制、危险品的识别、锂电池运输等。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

《民航危险品运输》是一门比较枯燥的专业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内容介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以致懈怠下来,最后难以综合、理解整个危险品操作流程。许多学生只知道背诵理论知识,而在实践中对于某些理论中的条文不知如何“兑现”。学生不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说明了《民航危险品运输》的教学存在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对照教材照本宣科。教科书中所介绍的危险品知识都是工作手册式的条款,非常抽象,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干瘪,不具有吸引力。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原始动力是想掌握危险品运输操作技能,但是书上的内容却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反而在枯燥的条文式的语言中消耗了他们的热情,导致学习成为例行公事。

在教学形式上,这门课程多是教师讲,学生听,也就是教师一边讲解每一个流程环节的操作原理和方法,学生一边听。这种方法虽然使学生对原理性的知识有一定认识,可是只要联系到具体的工作场景,学生便无所适从,出现了只会纸上谈兵的情况。例如粘贴标签,学生只知道理论上的粘贴要求,即粘贴什么标签,粘多少个等。但碰到具体的包装件,则常常不知应粘贴在什么具置,遇到包装件大小不一的情况也不知如何处理,慌乱中有些应该注意的要求也没有做到。很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因为学生不能将课堂所讲的内容和实际的工作场景联系起来,不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失去信心。

三、基于CBT的实践教学

要想提高学习效果,首先要设法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什么才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有参与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动力和积极性。

整个《民航危险品运输》CBT在线学习和考试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前端学习系统、CBT后台管理系统和在线考试系统,还有一个CBT课件数据库,由此形成网络资源学习、测试、记录的核心系统。

前端学习系统由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识别、危险品包装和标签,以及危险品运输四个模块组成,涵盖了学生在线CBT学习的主要任务。

根据教学设计和多媒体应用的不同策略,《民航危险品运输》有以下几种课件知识设计类型:情景示意演示、情景三维仿真、情景视频演示、仿真交互操作、知识图文、形象示意、游戏化学习等。

后台管理系统主要实现课件上传、课件播放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分配等四大功能;实现对CBT课件数据库的管理和课程分配,以满足前端不同班级不同课程的学习需求。

通过在线考试系统,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组卷标准自由组卷并开班考试;所有的考试成绩将有统一的分析和成绩报表。

四、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相关危险品运输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单一的知识传授性教学转变为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实践式教学,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学习气氛。实践教学改变了原来那种一个人讲大家听的状态,因为实践教学要求大家随时参与其中,且由于压缩了教材的讲解时间,要求大家预习和自学,教师只对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答疑。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仔细做好课前功课,找到问题,然后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认真预习,则很难发现问题。教师讲解后,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有时可能就某一问题引起争论,这时教师的及时指导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总之,《民航危险品运输》的实践教学以理论教学为起点,通过构建情境式模块化教学环节,以虚拟仿真的CBT教学系统为依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丽珠,吴卫锋.民航危险品货物运输[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8.

[2]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危险品规则(第55 版)[S].2014.

第4篇:航空货运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物流 供应链 西部大开发 新疆

一、引言

由于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客观上产生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它们分别是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其中西部地带是指西南和西北的山区、高原地区,包括新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和10个省区。

新疆资源极为丰富。人类物质生产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在这里几乎都有,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储量丰厚。新疆矿产资源品种较全,储藏量大;新疆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面积辽阔,占我国版图约六分之一。新疆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新疆虽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却一直很落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物流的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无法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必将依靠西部物流资源的建设和投入使用。

二、新疆物流资源现状及问题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新疆在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节点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要真正实现西部大开发,现有的物流资源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设施总量严重不足,密度过低。西部地区交通设施密度过低,特别是与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相比,差距尤为明显。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每万平方千米的线路长度为1107千米,而全国为1997千米,西部地区仅仅为全国水平的55%。而我国东、中部地区分别为5408千米与3455千米,西部地区的路网密度仅为东、中部地区的20.2%与32.0%。

交通需求缺口过大。西部地区仍有20%的行政村与4%的乡镇,因缺乏交通设施,不通公路,严重阻碍了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交通设施总体质量过低,技术标准过高。西部地区的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进出西南地区几条铁路的年货运能力仅5000万吨,还不及东部地区一条繁忙铁路干线的能力,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广西防城、钦州、北海三个港口的年货物吞吐能力仅1400万吨,不及广东省湛江港一个港口的能力。大部分机场地面配套设施与客货运输服务设施十分简陋,无法适应航空客货运输的需要。

交通设施病害严重,抗灾能力薄弱。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交通的建设、营运与养护难度极大。规模小,技术标准低,加上年久失修,导致西部地区交通病害十分严重。

交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大、中、小型比例结构不合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中的大中型骨干工程数量较少。西部地区综合交通设施的综合运输通道与大型枢纽建设滞后,特别是通往我国东、中部地区综合运输通道与出境干线运输通道数量过少,能力不足。

交通技术结构不够完善。西部地区综合交通网络中,高技术含量的交通设施数量过少。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只有4518千米,高等级公路仅为5.1万千米,数量明显偏少;西部地区铁路的电气化率较高,但复线率仅为15.4%,比全国铁路复线率36.1%低21个百分点。

交通区域结构不尽合理。西部地区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贫困落后地区与国防地带交通过于薄弱,西部地区的贫困地区多为生态环境恶劣、交通闭塞地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地,交通的区域布局存在问题较大。

西部物流节点整体水平低,规模小。西部地区的干线公路路边有大大小小的许多装卸点,各铁路局及分局管辖内的铁路货站也很多,铁路专用线联接的工厂货站、货场、仓库众多,但绝大部分规模过小,技术水平低,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也很差,处于散、乱、低的局面。

物流节点布局缺乏整体规划。西部地区各物流领域各自规划自己的发展,规划中的一些公路枢纽对城市货物的集散要超过铁路圈,使这些物流系统的规划缺乏沟通、协调,没有系统化、一体化,不能适应经济发展。

三、西部物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新疆物流具有十分大的发展潜力,做好物流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西部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西部物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坚持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改造为主要途径来建设物流设施。西部的物流资源存量较大,且基本形成了有效的体系,仅以铁路为例,资料表明,西部铁路枢纽除了有干线组成的铁路枢纽外,还有支线、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五等站,货运办理站。主要货运设备;独立货厂、货物罩棚、货物仓库、货物站台、货场硬面面积、装卸设备,此外,物资、商业、外贸、公路以及各个区县都有大量的可以利用的资源,这是西部地区发展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基础。

突出物流方式优势,合理构成及优势互补。在物流基地的建设中,应坚持铁路、公路(包括市区交通)航空、水运等多种物流方式相结合。在重点处理好铁路和公路运输方式有效结合的同时,对于其他物流方式的协调、整合,也应突出这种优势互补的特点。

坚持标准化、规范化,按照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物流业。在物流基地的布局、功能及相关技术方面,应按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合理的规划、配置。同时,注重现有物流体系的整合,扩大各物流实体的规模,合理布局物流节点,实现物流业的规模化、网络化发展。

坚持物流系统化建设。在构建物流体系时,需要体现出设施和功能在规模、层次和分布上的合理性。在重要的货物交通枢纽地及重要的生产基地,建立大型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包括大型配送中心);在商品贸易繁荣地区或市内的货物中转基地建立适当规模的中小型物流中心(以配送、为主要功能),从事接货、配货、送货以及少量的储存、运输等活动。

坚持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基地的实施过程中,既要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界限,又要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尽量照顾现有各方面的既得利益不受影响,并能随着经济效益提高有所增加,同时做到少投资,见效快,形成规模效益,提高社会总体效益、效率以及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生活。

四、总结

第5篇:航空货运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机构;建设;执行

中图分类号:F5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093-03

2011年7月23日的雷雨夜,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在甬温线段与正缓行由杭州开往福州南的D3115次列车追尾,造成40人遇难,200多人受伤。一夜间震惊全国。

雷雨夜的“7·23”动车追尾脱轨事故发生后,公众一开始在疑惑这起事故缘由“天灾”还是“人祸”。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国务院调查组认定这起事故确实是一起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和防范的一起责任事故。通过初步的分析,这起事故既暴露出信号系统设计上的缺陷,从而导致雷击造成的故障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故障发生之后,应急处置不力以及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我们通过对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初步公布的调查信息、相关责任方的消息以及媒体的追踪报道进行整合梳理后发现。对于这起事故,与其说是一次小概率的偶然事件把相关责任方推向了风口浪尖,不如说是其整个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缺陷导致本该避免的重大安全事故未能避免,以及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程序不到位,导致公众的大范围质疑。我们参照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相关配套指引,剖析责任各方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

一、铁路行业政企不分、高度垄断的体制弊病,反映出其行业内各单位的内部环境存在根本性问题,组织架构的设置不合理

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组织架构的设置科学、精简、高效、透明、权责匹配、相互制衡。组织架构的设置要与实体单位所从事业务特点相一致,能够控制各项业务关键控制环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但我们都知道,铁道部既是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又是管理各运输企业的“总公司”,直接负责铁路的建设运营,并对经营盈亏负责。这样一个既是政府部门又是企业,既要为企业创收,又要对安全负责的部门。很多时候体现的是一个集监管者和被监管者、投资方和建设方、建设者和工程监理于一体的强大机构。这确实是一个“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角色。这种体制架构下,权责匹配、相互制衡存在一定的缺失,对控制各项业务关键控制环节显然是不利的,如铁路运营业务的安全控制。

这种体制架构弊病,反映其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基础,即内控环境存在问题。这从根本上导致了铁路工程质量控制失效,安全风险管理不到位。

我们若把铁路行业体制与民航作对比分析,国家民航总局如今是一个纯粹的行政管理机构,它来关注行业的安全和旅客的满意度。航空公司从国家民航总局分离后,国家民航总局和各航空公司的职责就变得非常清晰。行业监管部门脱离经济利益,从相对独立的角度才能真正行使安全监管的职责,这才是一种可借鉴的良好制衡机制。

政企分开以及铁路运营业务如何改革,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模式,欧洲大陆是“网运分离”,美国是网运一体、平行线竞争,日本是区域性竞争。每一种模式都有优缺点,我们需要借鉴的原则是:政企分开、破除垄断,客货运分离。改革后的铁道部只负责行业的安全和旅客满意度的行政职能,从铁道部剥离设立铁路运营公司负责铁路运营、铁路投资建。同时分离现有的客货运业务,铁路客货运一体化形势下,客运的公益性和货运的市场性混合,考核标准不好统一,很难体现经营管理水平,需要通过客货运分离解决这一问题。

二、“”式的高铁发展战略过于激进,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

分析了内控环境之组织机构,我们再来看看内部环境之发展战略。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发展战略科学合理,既不缺乏也不激进,且有效实施到位。

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铁路行业尤其是高铁的发展战略。最新的高铁发展战略体现在2004年元月份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在2008年修订,在这份新修订的规划中,到2020年全国铁路里程达到12万公里,其中高铁铁路里程达到1.6万公里。

在该战略规划下,中国高铁从2004年前的一无所有,到2010年底的高铁铁路里程接近8 000公里,在短短几年做到运营规模及速度世界第一,走完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历程。

从传统铁路向高铁时代迈进,其对运营与管理者的技术要求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从业人员与管理制度整体上是从一个机械时代的版本升级到信息化版本,这是两个时代的跨越。但在上述如此大干快上战略之下,铁路运营管理、安全监管及建设项目质量的控制很难跟上步伐。三年两次大型事故,此前亦有胶济线劫难造成近500人死伤。前伤未愈,新祸即生。而且甬温线追尾事故发生前的几个月内,高铁故障已频繁发生。

是该“刹车”的时候了,无论是高铁的行驶速度还是投资建设速度,我们认为必须调整大干快上的铁路发展战略,推进现有高铁的技术吸收,培养人才,追求稳健增长、安全与低风险。这才是科学合理、有效到位实施的战略。只有发展战略对了,才有一个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的环境基础,才能有的放矢地控制安全。

三、安全控制流程全线失守,控制活动存在重大缺陷

内控框架的基础内部环境存在的上述两大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产生了根本性问题。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件,以风险为导向,分析“7·23”相关责任方针对安全管理业务运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就高铁来说,从风险评估角度讲,必须将安全作为重大运营风险进行控制。因此高铁具有多重安全设置,既有防止列车追尾的闭塞区间,也有负责列车运营监视、车次号追踪、列车运行计划调整以及临时限速设置等功能的铁路调度指挥中枢,车体还装配有针对雷电气候的避雷针。并且具备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包括列车自动运行系统(CTCS)、自动监控系统(ATS)、自动防护子系统(ATP)等。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全程监控以上系统发生的所有过程。即使电子系统失灵,还有手动控制装置最后一关。然而在“7·23”事故中,以上系统及整个安全控制流程令人惊讶地全部失守。

这不仅仅是信号设备的缺陷、电务值班人员的懈怠,或者是调度失误,而安全控制流程链条的一次系统性崩盘。

“7·23”事故当晚,上海铁路局的调度站台和车站值班室的调度屏上一度出现“异常红光带”——即在信号区间内没有列车行驶的情况下,却显示“闪红”。一旦出现“异常红光带”,按照规范的要求,车站需要采用“非常站控”模式管理列车,此时列车转为目视行车模式,限速在每小时20公里的低速运行。但“7·23”当晚,在后行驶的D301次并没有进入“非常站控”。约6分钟后,它以每小时近120公里的高速飞驰而至,灾难瞬间发生。

在这关键的6分钟内,铁路调度并未按照规则和流程操作。按照规则和既定的流程,在前行驶的D3115因信号故障进入“非常站控”状态,该车司机要在第一时间通过车载终端(电话或无线通讯)向即将到达的温州南站值班人员说明列车运行状况,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应迅速把情况传达给上海铁路局的调度人员,上海铁路局把D301次的行驶处理决定(停车或者减速)指令传给永嘉站,该站值班人员再传给D301次的司机。如果各方反应都及时,时间只需要1分钟。但在“7·23”的雷雨夜,长达约6分钟内,理应完成的调度却没有按照规定和流程完成,40条生命无可挽回。

我们认为,铁道部需要聘请专业机构尽快围绕高铁运转的所有决策做一次全面的检查,考虑完善中国高铁的安全管理体系。

这里最主要的是内控执行的问题。有关铁路安全业务运营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管理原本是不缺少的,之所以出现这样小概率事件,从本质上分析,更多的还是执行力问题。有胜任能力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合理的分工协作都是执行力的保障;当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出台后,如果内部信息和沟通以及执行和监督体系不到位,那些管理制度和要求就会产生真空,就会导致本该在1分钟完成的安全控制流程,在6分钟内没有一个环节做出反应。

四、重大风险预警机制未能完善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程序不到位

本该控制的风险事件发生了,安全控制活动失守后,我们来分析一下“7·23”相关责任方的善后处理,即控制缩小已爆发风险事件的影响范围的能力。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这次事故把铁道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铁道部也似乎处处被动。新闻发言人调离岗位、事故死亡人数的最终结果总会导致公众质疑、发言人独创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铁道体”解释发言等等,一系列的事项反映出铁道部显然没有完善的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不到位。

7月24日上午,中国之声《央广新闻》连线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该发言人称,“预计今天下午15时将会通车。”这种把快速通车放在第一位,搜救工作放在第二位的做法显然是违背应急处理原则的。并且7月24日17点40分左右,搜救人员却发现了生还的项炜伊。当晚,铁道部召开新闻会,上述新闻发言人称,项炜伊的生还“是一个奇迹”。

这充分地反映了在追尾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上述盲目宣布没有生命迹象,没有各类事故处理的程序和原则可供执行和参考等。

与营运安全息息相关的铁路行业,应该要设置有关危机管理的预案,搭建良好的危机处理组织架构,设立危机管理委员会,危机出现,该委员会迅速成立危机处理指挥中心,同时找到相关的内部和外部危机处理顾问,可以包括法律顾问、公关顾问、财务顾问等,专业对口的分步骤处理危机事项。

但铁道部的能力显然有欠缺,比如事故现场的取证一个非常专业的技术,铁道部是否拥有这样的资源和人力储备?人们广泛质疑的挖掘机损毁机车行为,需要有一个充分、合理、专业的解释,而不是一句“反正我信了”来对付。

完善重大风险预警机制,梳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在今后的处理过程中规范化、流程化应对突发事件相当重要。

五、该事件反映出的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其他相关问题

当然,这次事故反映出的远不止上述内部控制相关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流程关键控制点来分析,还会相应折射出采购业务、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控问题。

1.关于采购业务。雷击造成轨道区段的列控系统故障,软件设计没有遵循“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工程建设设备的采购肯定是存在问题的。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通号集团”)的道歉信,充分反映供应商的选择是失败的。这家搭上高铁建设快车的铁路信号系统集成及施工行业垄断者,是否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承担如此大的工程量(2009年其签订合同7257项,合同总额190亿元)?是否过度分包,导致其丧失了集成商控制监管工程设备质量的责任?通号集团是否在短时间内磨合、消化了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转换为己用?这些问题都是在招标采购过程中未进行充分风险评估。

我们建议相关责任方应该以风险评估为导向,梳理招标采购业务流程,对于供应商选择这一关键控制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2.关于工程项目管理。对在建的高铁项目,铁道部正在进行全面检查,充分反映过去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让监管机构无法对安全质量的风险控制做到胸有成竹。怎样把安全设施要同工程项目一起设计、一起施工、一起投入使用,即国家安监局正在研究完善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制度,促使这一制度的规范实施,在高铁项目初期,就进行安全论证和评估,有关的安全设施也应该随着高铁项目的建设一起进行。从源头上来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问题,从源头上能够把住安全生产的准入关,从而避免使那些本身就存在着安全隐患的一些工程、一些设施、一些设备进入市场,这确实是相关责任方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问题。

3.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前面也提到,在过于激进的发展战略思维下,人力资源可持续的供应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如司机需求量大,技术尚未成熟即上岗;因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不到位,使得其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通号集团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特殊人才短缺等。相关责任方应该重新评估人力资源政策是否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是否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培训是否能满足职工和业务岗位需要,在高铁时代是否存在员工知识老化。这些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是必须要予以关注的。

“7·23”事故暴露出相关责任方在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方面一连串的问题,在追尾之后,如何“学错”,要反思,更要赶紧行动。相关各方应该根据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反思调整其发展战略,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并形成相互制衡的组织架构,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梳理再造各项管理和业务流程,我想这些是刻不容缓的。

参考文献:

[1] 苑德勇.完善铁路建设工程内部控制探析[J].经营管理者,2008,(8):13-17.

[2] 石彩红.浅谈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J].甘肃科技,2011,(19):36-39.

第6篇:航空货运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黑龙江省;零担物流;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F50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880(2011)09-0008-02

一、零担物流概念及特点

所谓零担物流,是指一批货物运单托运的货物重量或容积不够装一车(即不够整车运输条件)的货物物流。按照公路《价规》和《货规》的规定,发货人一次托运的数量、性质、形状和体积不足3吨及其以下或达不到小型车标准载吨位的为零担货物运输。黑龙江省公路运输的货物大部分是以这种方式运输的。

在零担货物运输中,根据零担货物的性质将其分为普通零担货物、笨重零担货物和危险零担货物物流三种。就运输方式而言,零担物流运输又可分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三种方式。其中公路运输以其灵活、便捷等特点成为零担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而路途较远,不便以公路形式运输的货物选择铁路零担运输形式;其余价值较高、易破损的货物则常以航空运输形式运输。

零担物流具有托运量小,流向不一、批数较多、品种繁杂、收货单位差异等特点。零担物流以件包装居多,包装质量也有较大差别,配装一辆零担车有时需要几批甚至十几批货物,因此零担货运组织工作要细致复杂。从零担物流运输的特点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计划性较差,零担货物大都是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不仅重要而且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使货物运输企业很难将其纳入计划管理的范围;(2)组织工作复杂,零担货物运输从办理托运手续、验货、入库保管到组织装运等,作业程序复杂,比整车货物运输要求更为细致;(3)单位运输成本高,零担货物运输通常需要配备一定的仓库、货棚、专用车辆、装卸和搬运器具等货运设施。

二、黑龙江省零担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黑龙江省具有各类具有零担物流业务的企业2000多家,层次各不相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对于零担物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设施不健全

物流基础设施是保证和实现物流活动高效顺畅运行的必备物质条件,在物流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大部分的零担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不健全,还没有建立科学的配送中心,仅有进行存储、保管等功能的仓库,连基本的分拣设备都没有,功能很不齐全,管理和配送效率极低。零担物流配送设施普遍落后,很多配送中心还处于人工操作状态,这既影响了配送质量,又影响了配送速度,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另外,运输工具缺乏是许多公司作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提高物流装备技术水平已成为黑龙江省发展物流业的当务之急。

2信息化水平落后

目前在黑龙江省中小零担物流企业中,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有少量的企业拥有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也仅限于针对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而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黑龙江省的中小型零担物流企业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以及员工素质较低等问题,使信息系统利用率极低,而零担物流企业只有充分发展信息化才能够更好地与现代物流接轨。

3零担物流运输安全存在隐患

在黑龙江省零担物流企业运输过程中,90%都是重车,或多或少都有超重现象,有的甚至超过额定载重量的一倍以上,有些半挂车甚至发生车轴被压断的事故。超重不仅减少汽车的寿命,也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破坏道路,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另外,一些车辆不申办零担运输手续,按普通货物运输,造成黑龙江省零担运输市场管理的混乱。一些车辆不符合零担运输条件,缺少防晒、防雨、防火等安全措施,致使在途运输的货物缺少安全保证,而且在零担货运的装卸作业时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装卸人员投掷货物有可能会伤及其他接货人员。同时货损量也较大,零担物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4零担物流客户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服务就是以客户的委托为基础,在恰当的时间,准确的地点,及时地将货物交到客户手中,它是物流企业最为核心的环节。客户都喜欢安全、迅速、经济、方便的服务。在一定的硬件条件下,要满足客户的这些需求,主要决定于有关运输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高低在运输业竞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恶劣的服务会失去客户,企业就难以生存和发展。黑龙江省的部分零担物流企业忽略了这一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货物信息更新不及时,客户不能很好地了解货物的走向,客服人员经常对于咨询问题的客户态度恶劣,对于货物运输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与客户协商解决,损失通常需要客户自行承担等。

于丽薇:黑龙江省零担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三、黑龙江省零担物流发展策略

1引进先进物流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设备与设施的优劣对信息技术提升、提高配送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大资金注入,引进现代化物流设施。要注意设施设备的合理布局,使其与各项流程相互衔接配套。黑龙江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零担物流企业可以自建配送中心。在初期,可先将原有的设施和装备进行改造,建立健全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再逐步注入资金,建成规范化配送中心。

2利用网络资源,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

黑龙江省的零担物流企业由于信息化水平落后,不能及时地了解客户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只有运用现代信息系统与电子化手段加强对零担物流企业物流链管理,形成物流的支撑体系,才能实现物流配送的高效率与高效益。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货物信息的采集整理及信息传递、跟踪、反馈,提高经营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加强安全监管力度,规范零担物流市场

维护运输市场秩序对零担货物运输市场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及有关零担货物运的各项法规,零担物流企业要严把零担线路审批关,强化对零担货运班车的监督检查等工作,坚决查处不法行为,保证零担货物运输正常有序的发展;对超长途线路,实行集中中转,可降低费用提高实载率;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快件零担班车运输,零担集装箱运输。只有政府和企业双管齐下,才能够有效地治理零担物流公司的运输安全问题。

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

要想培养长期客户,物流服务一定要贴心到位。黑龙江省零担物流企业要想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首先,要从物流决策、物流实施和物流市场开拓多个层面上建立人才队伍,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其次,最大限度地灵活使用各种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运送效率;最后,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好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朱研.东北地区零担货物物流服务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

[2]陈宜杰.铁路运输组织[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第7篇:航空货运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8]江小国.论我国铁路经营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J].市场论坛,2004.

第8篇:航空货运存在问题范文

Abstract: The road survey design is to survey and measure to obtain the necessary survey and design information so as to prepare the design documents as required, according to the road route of the design plan, o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rban road route that of urban planning. The design needs to reflect the relevant national guidelines and policies, and should be practical, advanced, economical, safe, suitable, beautiful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raffic engineering.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程序;程序;原则

Key words: road;investigation;design procedures;procedures;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072-01

0引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条件,也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在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交换过程中以及人民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交通运输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所组成。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道优点:机动灵活,直达门户;运输速度快,适应性强;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客货;道路运输的技术特性简单,车辆易于驾驶,投资回收快;道路运输在客运上有很大优势。

1工程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程序的“可行性研究”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决策和编制计划任务书的科学依据,可定义为”论证工程(或产品)项目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论证何时修建或分期修建,提供业主决策依据,保证工程的经济效果。公路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所有大中型项目应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委托书),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工作完成后应进行评估,经过综合分析后,提出投资少,效益好的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工作是交通建设综合管理的手段,必须从运输生产的目的出发,研究技术可行性必须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研究经济效益必须考虑采用新技术的可能,重视运输领域的综合效益,可行性研究应附有必要的图表,其中包括路线方案(及比较方案)图,历年工农业总产值与客货运量统计表,公路客货运量,交通量预测表,效益计算表等,在可行性研究同时,应进行环境影响分析,以工程性质,路线位置,资源利用,环境影响等为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进行综合研究,推荐最佳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为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和编制设计任务书提供科学依据。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1 总论(或概述)包括建设任务依据和历史发展背景、研究范围与主要内容、研究主要结论和存在问题与建议等。现有公路技术状况评价。包括区域运输网现状和存在问题、拟建项目在区域运输网中的地位与作用、现有公路技术状况及适应程度等。

1.2 经济与交通量发展预测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经济特征、经济发展与公路运量和交通量的关系、交通量的发展预测,建设规模与标准。包括项目建设规模、采用的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

1.3 建设条件和方案比选包括调查沿线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方案拟定与比选、提出推荐方案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和工程概况,对环境影响作出分析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包括主要工程数量、公路建设与拆迁、项目总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和筹措办法。若为贷款或引资,还要研究利率、偿还方式及可能性等。

1.4 工程建设实施计划包括勘测设计和工程施工的计划与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等。

1.5 经济评价包括运输成本等经济参数的确定、建设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费用的估算、进行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建设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分析。对于贷款项目还要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价。通过综合分析评价,提出技术先进、投资少、效益好的最优建设方案。

2测设计任务

公路施工前的勘测设计工作是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委托书)进行的。设计任务书应根据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设计任务书由提出计划的主管部门下达或由下级单位。编制后按规定上报审批。设计任务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建设依据和目的意义;建设规模和性质;路线基本走向和主要控制点;工程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设计阶段及各阶段完成时间;建设期限和投资估算,对分期修建项目应提出每期的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施工力量的原则安排;附路线示意图。另有工程数量、三材(钢材、木材、水泥)和投资等只在上报任务书时列入,供审批时参考。设计任务书经批准后,如对建设规模、技术等级标准、路线基本走向等主要内容有变更时,应经原批准部门同意。

3设计阶段及其内容

3.1 设计阶段: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规定,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可以采用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3.2 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①初步设计:两阶段和三阶段设计中的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或测设合同)和初测资料编制。初步设计阶段的目的是确定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工程数量和主要材料数量、提出施工方案、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②技术设计:三阶段设计中的技术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定测资料编制。技术设计阶段的目的是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进一步落实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科学试验、专题研究,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较,解决初步设计中未解决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修正设计概算。③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定测资料编制;三阶段设计中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技术设计和补充定测资料编制。

4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目的是对批准的推荐方案进行详细设计以满足施工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加以具体和深化,最终确定各项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并编制施工图预算。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或测设合同)和定测资料编制。

参考文献:

第9篇:航空货运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铁路运输;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30 [文献标识码] B

集装箱运输是一种比较便捷的运输方式,可以实现一站式门到门直达运输,减少装卸、中转环节货物的破损和短少,提高装卸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集装箱多式联运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协同作用和综合效率,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雇主比较喜爱的运输方式之一。欧美发达国家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已经十分成熟,铁路集装箱运量占到铁路总运量的20%至50%,而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一直十分滞后,我国2014年铁路集装箱货运量约9000万吨左右,占整个铁路总体货运量的比重不到3%,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同时也显示了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巨大发展潜力。随着我国铁路货运改革以及铁路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运输能力的释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货源结构的巨大变化,主要依靠铁路整车运输的所谓“黑货”对铁路运输的依赖将大幅度减少,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的“白货”运输需求将不断提高。加之“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带来的国际贸易的增长,给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必须加速推进铁路集装箱联运的发展速度。

一、当前铁路集装箱运输存在的问题

1.运输组织问题

从当前我国铁路运输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铁路集装箱运输企业是很难做到产权清晰、自负盈亏的,并且在内部管理上也没有根据时展的要求来打造合理的管理系统,导致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流于形式。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参与各方互相割裂,车站虽然属于营销的主体构成部分,但是在运输的全过程中只需要进行装卸操作,在铁路货源组织、计划安排方面没有自和积极性,导致联运实体和企业之间缺乏应有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也没有构建具有实际意义的联网共享系统。

2.技术与装备较差

与当前世界发展的大基调相比,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前几年我国取消了10吨级以下集装箱,采用国际通用的集装箱来进行运输。虽然也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研究出弧形罐式集装箱以及折叠台式架箱等类型的专用集装箱,但是数量太少,远不能满足运输需求。集装箱办理站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以及各种用于装卸的设备比较落后,不仅对国内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多式联运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集装箱专用车普遍存在保有量不足的情况,并且保有量不足也成为影响集装箱运量增长的主要负面影响因素。

3.管理系统与运输方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铁路集装箱信息管理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常见的TMIS集装箱追踪系统以及集装箱车站报告管理系统的作用都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单证处理方式仍然在使用最为原始的办法来传递。集装箱多式联运协调信息网应当构建相互连通体系,保证铁路运输的所有运输方式都可以和公路海运相互连接,减少中间各种办理环节,提升运输效率。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海陆空三方面联运,构成有机体,保证运输过程合理化。近年来,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较快,但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包括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与发达国家的多式联运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较慢,且各种运输方式间不能协调统一,自成体系。铁路作为一个长期垄断的封闭式体系,与社会物流体系间的协调发展不同步,严重影响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未来发展[1]。

二、加快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对策

1.改革集装箱运输管理体制

铁路划归交通运输部管理,铁路总公司进行大力度的内部改革,这也成为集装箱多式联运中铁路改革的一大助力,可以让集装箱多式联运更加协调、稳定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参与组建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相关部门可以发挥各自的有利因素,按照地理分布条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型开放性的城市先组建一些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该模式下的集装箱联运中心可以结合铁路总公司货运改革的步骤,将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作为主要参考条件,让铁路以及公路海运单位等共同打造铁路集装箱运输体系。企业必须政企分开,保证产权的清晰性,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现自主经营并且自负盈亏,只有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才能保证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的正常运转,从侧面提升铁路运输地位以及组织管理工作效率,打造多式联运的组织体系,将多式联运作为基本工作目标,对运输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服务,使其承担更多的运输活动。妥善解决集装箱运输对外经营规模的整体规划以及分步推进问题,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多式联运必须要不断完善内部机制,总结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争取早日做到集团化与多元化。铁路部门可以主动的与公路部门、船务部门以及航空部门沟通,早日完成多式联运体系的构建[2-3]。

2.物流基地规划和建设

想要全面发展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必须要保证公众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连接。一体化多式联运的实现,首先要由联运基地的支撑,全面实现海陆空三层无缝对接运输,保证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有效整合,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综合性物流基地。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已经开始集装箱物流中心的建设和整合,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通过整合集中货源以及物流功能多样化等多方面要素来实现铁路货运规模化,保证物流服务有效对接。当前,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蓝图和各地“自贸区”与“经济园区”规划和建设,抓住“十二五”铁路大规模发展的有利时机,搞好铁路集装箱物流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经营主体的战略联盟

一体化的多式联运需要通过资产纽带进行强化。发展多式联运,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符合各参与方的利益诉求。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实现一体化运作,必须充分调动各参与方的积极性,把这种共同利益转化为现实的统一行动,而资产纽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的船公司上岸投资建设港口码头和铁路,铁路公司参股港口码头和公路运输企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稳固战略合作。随着我国铁路投融资体质改革不断深化,集装箱铁路运输先后引入多家战略投资者,多式联运业务正在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铁路部门还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通过构建更为开放的投融资平台,支持和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入我国铁路运输市场;二是探索与船公司、港口、公路运输企业以及铁路专用线企业等建立资本合作关系的有效途径[4]。

4.加快现代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则体系的建设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则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铁路集装箱运输大力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修订和完善。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和完善铁路集装箱标准体系,包括铁路集装箱与国际标准箱的统一和发展丰富多样的集装箱品种,特别是特种箱(罐)的开发;二是放开货物品种的限制,扩大集装箱运输货物的品种,广纳货源。例如化工产品的集装罐运输,欧美发达国家化工品集装罐的运输大量使用铁路,特别是危险品运输,铁路运输具有不可替代的安全优势,而我国长期处于禁止地位。化工液体产品,运输需求量大,下游客户分布广,具有铁路专用线和企业自备铁路槽车的企业不多,集装罐多式联运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加快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则的修订,结合现代物流体系和物联网云平台建设,制定高速、简洁、有效的铁路集装箱物流管理新规则,适应时展的新要求。

三、总结及展望

近年来国际贸易市场以及国际运输市场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运输业的作用逐渐凸显,为了满足时展的需求,必须要通过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方式来提升综合运输能力。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给运输管理带来了新的理念,并且可以优化运输环境,为国内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注入更大的动力,促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国走的是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在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上应当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发展方向与详细的发展战略,为该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经营多式联运,必须事先拟定国际化、多元化以及集团化的整体发展方向,通过长年累月的不断完善,形成一整套科学化的多业务联合体工作模式,最终打造综合性强的集团化公司。在这方面美国总统公司是比较典型的正面实例,总统公司下属囊括了轮船公司、多式联运公司以及各种陆地运输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协调、相互督促,保证集团更好的发展。近年来,各种运输方式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并且经过长期的实际使用,各种方式的优势与劣势也凸显出来。运输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的运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企业诉求,尤其是在运输一些长途国际货物时,这一情况尤为明显。

[参 考 文 献]

[1]苏顺虎.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加快发展[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1):1-4

[2]黄珂,刘作义.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合,促进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J].集装箱化,2014(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