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噪音污染整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史上最严“治超”
宽阔整洁的路面、郁郁葱葱的绿化、碧波荡漾的江面,走在清远街头,令人心旷神怡。
来到江对岸的东城建筑区,记者看到所有工地都“穿衣戴帽”,从工地出来的车辆在视频监控下经过洗车槽,一扫过去“尘土飞扬、噪声不断”的旧貌。
“好多啦,干净多啦!”陪同的老赵,道出了清远市民对一个多月来被称作史上最严“治超”的真情实感。
清远“超载”现象一度十分突出。“道路坑洼、尘土飞扬”曾是不少人对清远交通的印象,路中绿化被“染”成白色更是让人嘘唏不已。城区300多个建筑工地扬尘污染,也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
打蛇打七寸,治污治源头。2013年3月8日,清远市政府公告,从3月20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2年的打击车辆非法超限超载行为的专项整治。为进一步抓好“治超”工作,今年5月6日,市政府又印发通知,将市区三条主干道广清大道、城西大道、清佛公路列为严管路,对道路运输扬尘、道路运输洒漏、超限超载和道路环境卫生问题等,开展为期8个月的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上半年道路环境明显好转、年底彻底整治并形成长效机制的目标。
源头严堵,面上严打,采取超常规的治理办法。按照整治方案的要求,提升建筑工地环境整治水平,工地的围墙、洗车槽、视频监控设备必须按标准建设和规范管理。加强陶瓷土场、采石场、堆砂场、“三场”(陶瓷原料堆放场、破碎场、加工场)及大型运输企业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每个场地必须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称重设备和洗车槽等设施,防止车辆超限超载和带泥沙上道出行;凡是没有按照要求整治和经营的“三场”,造成污染的,一律关停整改。严格控制瓷土场增量,今后不再新批瓷土场。优化治超点布局,增设流动治超点,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路面巡查,严厉打击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及非法改装行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必须采取密封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渣土遗撒或者泄露而产生扬尘污染。对三条“严管路”的重要路段和关键节点进行环境整治提升,全面排查道路两旁现有的闲置地、地和边角地,大力开展园林绿化;沿线两旁经营场所全部硬底化,并做好排水设施,有效防止地面扬尘污染,防止车辆从支线带泥沙入主干线;整治期间三条“严管路”必须每周清洗一次。
“全国治超看广东,广东治超看清远。”这场被称作史上最严“治超”实施一个多月来,取得明显成效。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治超”带来了一些运输成本的增加,但是清远将在妥善处理企业诉求的同时继续坚持“治超”,进一步提升交通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业内最严“管理”
“二氧化硫浓度29mg/Nm3、氮氧化物浓度83mg/Nm3、烟9.25mg/Nm3”。
每天过往行人,都能从家美陶瓷厂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工厂排污实时现状。
在工厂治污区,记者看见喷雾塔、脱硫塔、污水处理池等治污设施正在稳定运行,墙上“环保为人人,人人为环保”的标语赫然醒目。除了厂门口电子屏,通过联网监控,环保部门也能时刻监视到这些治污设施的一举一动。
“今年我们新投入1000万元,完善这些治污设施。”据工厂许经理介绍,“公司在省外江西、省内云浮等地都有生产基地,但在清远环保要求是最高的、管理也是最严的。”
近年来,随着邻市佛山产业转移,清远建筑陶瓷业发展迅速。全市现有建筑陶瓷企业40家,其中主要分布清城区(18家)、清新区(18家)。2013年全市建筑陶瓷业产业约100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10,同时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就业;但能耗也占了全市的27%,成为影响清远空气质量的一个主要污染源。如何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让建筑陶瓷产业做大做强做好,是清远市发展中关注的重要工作。
自2012年起,清远市政府先后印发了《清远市推进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实施方案》、《清远市陶瓷行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关于印发清远市陶瓷行业执行阶段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指导方案的通知》、《清远市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在2014年6月30日前所有陶瓷企业按要求完成整治任务,确保废气达标排放;逾期未完成整治任务、符合关闭条件的,将依法关闭。
为确保整治工作稳步落实,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去年6月至12月,市环保局局长亲自带队,先后五次到陶瓷企业召开现场工作会议,主动送出服务,与陶瓷行业商会、各陶瓷企业共同探讨解决污染问题。
在示范企业带动下,各个陶瓷厂加大了整治力度。目前,陶瓷企业二氧化硫和粉尘基本能达标排放;氮氧化物治污设施均已建设完成或正加快建设。位于清新区云龙工业园内的燃气公司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6个储气罐,园区内5.3公里的燃气管道已铺设到16家陶瓷厂门前。
据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来看,各个企业应该能完成整治任务。不过,整治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陶瓷企业希望各地至少省内各市都能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企业的心声,希望有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煤改气工作仍存在一些实际难题,不少企业对燃气能否保障供应、燃气价格如何确定等还有不少担忧。
省里最大“脱硝”
水泥行业,是清远另一支柱产业,也是清远空气污染又一主要来源。加强水泥行业污染整治,亦成为清远大气治污攻坚的主战场。
英德市,广东水泥产能大户,享有“中国水泥之都”的美誉。然而,近日当记者再次走进这里采访时,却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闻不到刺鼻的煤烟味,看不到横流的污水。水泥厂里高高矗立的烟囱,冒出来的只有白色的水蒸气。
在英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这个花园式的水泥厂,完全颠覆了以往对水泥厂“烟囱冒黑烟、天空灰蒙蒙”的老印象。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线取代了原有落后的立窑生产线。
“这种先进的生产工艺具备相当高的自动化程度,年产1000万吨只需1000人左右,生产率足足比传统工艺高了10倍!”英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烨介绍说,“而且执行环保标准高,整个工艺流程密封,环保和绿化的投入占总投资近20%(传统的只占5%至8%),性能卓越的电收尘器和袋收尘器,使废气含尘浓度保证在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允许范围内。对于强噪音车间,采用封闭式厂房,高噪声源设备进行消声处理。而污水更是实现零排放,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噪声;监测;方案
中图分类号:TB53 文献标识码:A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最高营运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至少250公里的铁路系统。高铁交通的建设对地区的经济将生产显著的积极影响,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不少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为了正确反映高铁交通环境噪声污染水平,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整个高铁环境噪声监测工的作中,需要建立细致严密、完备周到的监测方案,保证其结果的代表性、科学性与准确性。
1 监测依据
依据《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1990)、《铁路沿线环境噪声测量技术规定》(TB/T3050-2002)的要求,并结合高铁实际运行的特点进行监测。铁路边界噪声监测测量时段选择在上午,监测时间不小于1h,测量时段内车流密度不小于相应昼间的平均车流密度,通过的列车数量不小于6列;对于车流密度较低的线路(测量时段内通过的列车小于6列),可以分段测量列车通过时的暴露声级,计算昼间和夜间的等效声级,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eq -昼间或夜间的等效声级;n-昼间或夜间通过的列车数量;T-昼间或夜间的时间,单位为秒(s);LAE,i -昼间或夜间通过的第i列列车的暴露声级。
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是利用列车通过时段的等效声级插入损失值进行分析与评价。
2 监测实施方案
2.1 测量仪器
采用HB6288B、HS5670B型声级计,测量仪器均经检定合格,测量前后用检定过的ND9声源校正器进行校正。
2.2 测量人员
现场测量人员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3 监测点的选择
为准确测量高铁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影响,监测点选取要求具有代表性,且不能受到外界噪声干扰。此次监测选取的两监测点均为路堤路段,其中监测点A铁路沿线设置了绿化带,高铁沿线集中的敏感区段,设置有2.5~3.5m高的直立路堤吸声式声屏障,符合铁路降噪设置实际情况,且便于监测仪器设备的运输。
2.4 监测点的设置原则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点设置在铁路边界即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监测点分布在铁路一侧,有声屏障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60m处各设一监测点,无声屏障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设一监测点。监测点距铁路边沿无障碍物,所有仪器的传感器高度距地面1.5m。
2.5 噪声监测量值选择
监测点B为日常监测,监测1h等效声级。监测点A监测量值设为30s等效声级,因运行在该线路上的大部分列车是CRH2型,车速为250~300km/h,这种车是8辆编组,中间车长25m,两端的头车车长25.7m,列车总长度为201.4m。列车通过测点过程中可测时间约为30s,其中列车由远及近接近测量点的时间为12s左右,列车由近及远远离测点的过程为18s左右。
2.6 监测现场说明
选择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所有仪器的传感器加装风球。测试过程中无鸣笛,无突发非铁路噪声源干扰。测试时本底噪声为50dB(A)左右,同时记录每小时列车通过列数、测点与轨道之间的地面覆盖状况、树木、灌木、草地等。
3 监测结果
3.1 铁路沿线边界噪声监测
为了解掌握该线路所产生噪声大小及特点,2011年7月1日、2012年7月5日在监测点B开展铁路沿线边界噪声监测,距铁路外侧道中心线30m处设监测点,监测结果见表1。
分析表1可知,在2011年7月1日和2012年7月5日的两次检测结果中,1小时的等效等级别分别是61dB(A)、60dB(A),与现象的铁路边界噪音判定相关标准要求相符,即规定中明确指出,噪声的标准平均峰值(L10)应该是64dB(A)、63dB(A),而起平均中值(L50)和本底值(L90)则应分别是54dB(A)、53dB(A)和50dB(A)、51dB(A)。
3.2 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
在2012年9月28日于距离高速铁路噪音监测点A30m和60m的地方进行的有声屏障和无声屏障降低噪音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表2可知,列车在通过有声屏障和无声屏障时其Leq有较大的区别,也就是在有声屏障环境下通过的30s内其Leq是在71.9~76.1dB(A)这个范围之内,而在无声则是在80.8~90.6dB(A)这个范围内。两种不同情况的Leq最大值分别为81.5dB(A)和95.5dB(A)。另外,在无声屏障的60m地方列车通过时的Leq又是在72.1~86.4dB(A)这个范围内。并且无声屏障在距外侧轨道中心线大约30m的地方它的噪声最大降低值为4~8dB(A),而有声屏障降低值而为7~13dB(A)。
4 讨论
(1)由于我国目前针对高速铁路验收以及噪声评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规范政策出台,所以目前对这一方面内容的评价大多是依照铁路边界噪音的相关规定进行判定。这个规定内的判定标准一般是不把昼夜间的鸣笛现象考虑在内,不考虑最大声级Lmax,而只是将等效声级Leq看做最主要判定标准。但是,研究结果显示,高速铁路上产生的噪音中对居民产生最大影响的主要是来自最大声级Lmax,最大声级Lmax主要是对人们正常睡眠以及学习和工作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也就是说这个专门针对铁路边界噪音的规定标准不符合高速铁路噪声评价要求。
(2)一般而言,铁路噪声的评价本身就不是一项单独的工作,而是具有综合性性质的工作,这一评价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铁路边界的噪声最大和最小限值,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居民聚集地的声音环境评价相关标准。也就是说,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检测结果低于铁路边界的噪声最大和最小限值,但是却超过居民聚集地的声音环境指标标准最大值的现象,也就是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对铁路边界噪音的相关测量以及判定标准是我国现在执行的、最为有限的一个标准。但是同样,针对居民区的声音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也是以确保居民区声音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而设计的标准。所以,也就是说,无论铁路边界噪音的最大标准值是多少,铁路边界实际的噪音值也不应该超过居民区的这个声音环境质量标准值。这两个标准值之间是有较大的不同,但是若两者能够较好的协调,那么将能够实现更好为人们服务的目的。
(3)高速铁路的的声音屏障降噪效果的评价量一般有两个,即昼夜连续A声级插入损失值以及列车通过时的稳定插入损失值。高速铁路之所以设置声音屏障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消除和减小列车运行产生的噪音。但是,当我们在这个屏障中使用昼夜连续A声级作为主要的评价量时,就会出现测量过程中有其他生源进入评价范围,影响插入损失值的问题。所以,相比较而言,使用列车运行时的声级插入损失值作为声音屏障的评价量则相对比较符合实际。本研究就使用列车运行计算评价量方式,实践结果显示,这种评价方式除了可以有效避免其他噪声源影响的问题,同时又能够为测量人员创造良好的测量环境,提高测量效率。本测试在测试A声屏障降噪效果时,在不同的测试位置和距离均有明显差异,即在距离外车道中心线大约30m的地方测试结果是能够降低大约7~13dB(A)的噪音。而在路堤声屏障为3.5m高左右地位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地方能够降低大约3.6~6.5dB(A)噪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铁路周围有绿化带,所以将一部分噪音给隔离和消除。
结语
总之,进行高速铁路交通环境噪声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环境噪声污染水平,从而为高速铁路环境噪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必须针对高速铁路的具体特点采取合理的环境噪声监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监测点位,正确选择监测仪器,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确定好监测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掌握铁路交通环境噪声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和规律,为环境噪声治理提供科学的监测依据,从而保障铁路沿线居民的声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集中攻坚推进会,主要任务是对创建工作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聚焦重点,集中精力,迅速掀起创建工作热潮,打赢创建文明城市攻坚战,确保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目标顺利实现。刚才,锦鸿同志传达了全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住建局、公安局、工商局、执法局、城关镇、城市社区管委会、文明办等单位负责同志围绕各自工作职责作了表态发言。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突出工作重点,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差距不足,下定决心,强力推进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水平的综合性最高荣誉,是当今国内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大家都知道,我们于2012年启动了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于2015年2月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在全县上下的扎实工作、共同努力下,城市环境、市容市貌、市民素质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了显著提升,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效。按照创建工作三年规划,今年是创建的“大考”之年、冲刺之年、验收之年,下半年国家将进行评估验收,时间十分紧迫。但对照文明城市创建的新任务、新要求和新的测评标准,我县创建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去年省、市文明办先后对我县创建工作进行了抽查测评,明确指出了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城市公共服务能力较低;城市绿地面积小,公园、公厕等公共配套设施数量少、布局不够合理;停车场、农贸市场、文化广场等市政设施严重不足;县城路网体系不尽完善,老城区道路狭窄,断头路较多,新旧城区之间连通不畅,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乡镇文化站只满足了“有”的问题,没有解决“用”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单一、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频次偏低、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比较少,利用率不高,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三是城市管理仍需加强。商铺门店、小区物业的“三包”责任仍未完全落实到位,店外经营有所反弹;城市管理只注重严管街,背街小巷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乱设摊点、乱贴乱挂、乱倒垃圾等现象依然存在;城乡结合部、老旧住宅区的环境卫生比较差,公路沿线乡镇垃圾清运不及时,脏乱差问题比较普遍;城区部分绿化带卫生死角较多,城乡管理长效化、常态化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四是市民文明素质亟待提升。公民文明意识比较淡漠,存在公共场所讲粗话脏话、大声喧哗、不排队上下车、上车抢座位等现象;行人乱穿马路,车辆乱停乱放、损坏公共设施、随意破坏城区绿化等问题时有发生;少数居民缺乏整体观念,自我约束意识不强,不注意邻里团结,不注重爱护公物,占用公共空间和公用设施的行为较为普遍。五是宣传教育不够深入。虽然在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市民教育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内容较少、力度和密度不够、氛围不浓等问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不够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有我县综合实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居民文明程度不高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主要还是工作不扎实、不努力、不作为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说,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承担的任务无人管、无人问,工作不上心,落实不得力,消极应付,等待观望;个别领导干部认为创建工作与己无关,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安排部署,不亲自抓落实。二是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同志则认为《测评体系》太过复杂、测评指标要求太高、创建太难,信心不足;有的同志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么裹足不前,要么绕道而行,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干劲。三是有松劲思想,有些同志认为创建就是一阵风,迎检的时候抽一班人搞突击,准备好迎检资料,应付应付就行了,工作中虚于应付、粗放行事、大而化之。四是未形成合力,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创建工作是文明办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抓不抓、抓的力度大不大,也无关创建工作大局,对需要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完成的工作推诿扯皮,得过且过。今天,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把这些问题讲清楚,把原因剖析透彻,就是要让大家对创建工作有新的认识,对各自承担的任务有新的把握,对今后工作落实有新的考虑,认真对照创建指标要求和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迅速行动起来,该抓建的抓建,该完善的完善,该提升的提升,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心、扎实的工作,坚决打赢这场创建攻坚战。
二、突出问题导向,对症施策、精准发力
今天的会上,我们印发了《XXX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对近期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十二大行动”,明确了包抓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时限要求,相关县级领导和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职责要求和任务分工,对“看得见”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想得到”的短板要同步提升,对“有可能”的弱项要尽力补齐,做到远近结合、统筹兼顾、聚焦重点、攻坚突破。
一要在城市综合治理上集中攻坚。优美宜居、文明和谐的城乡环境是城市文明程度最直接的反映,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要把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不留死角治“脏”,坚持从源头抓起,从难点突破,重点治理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的乱涂乱画、乱泼乱倒等问题,使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要严格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明确界定区域,加强日常监管,对落实情况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对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或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未达到规定要求的个体商户、企业单位,要责令限期整改。要不留情面治“乱”,公安、城市执法等部门要以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为重点,集中力量治理车辆乱停乱放、群众横穿马路等问题,逐项制定措施,严格规范管理,确保见实效、不反弹。住建、城市执法等部门要坚持依法依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城区占道经营、县城出入口违规占地、乱修乱建行为的监管整治。环保等部门要扎实开展噪音污染整治,着力解决燃放烟花爆竹和文化娱乐场所噪音扰民等问题,营造安静宜居的生活环境。要不遗余力治“差”,以窗口行业、服务领域为重点,切实解决服务不规范、语言举止不文明、办事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严明纪律、改进作风,努力创建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充满活力的创业环境。纪检监察、督查考核、机关工委等部门要以“明察暗访督查年”为抓手,集中整治机关部门慵、懒、散、慢、拖等不正之风,坚决纠正庸政、懒政、怠政和不作为现象,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二要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上集中攻坚。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要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渗透到创建工作的各领域。要深入实施“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充分利用街道、公园、学校、医院、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综合运用电子显示屏、文化墙、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高密度、广覆盖、大容量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人们的坚定信念,外化于人们的自觉行动,转化为社会普遍遵循的规范准则。要常态推进“XXX好人”“最美人物”的评树表彰和宣传学习活动,广泛宣传他们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事迹,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引导各行各业负责任、讲诚信、重法治。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和曝光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以遵守行为规范为荣、以违反行为规范为耻的浓厚氛围。
三要在市民素质提升上集中攻坚。市民素质的高低,决定文明创建的成效。文明创建的过程,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全面提升市民素质的过程,而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又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实地抽查的内容来看,重点是通过暗访和随机走访,看市民是否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公共设施、翻越栏杆、占用盲道、闯红灯、乱穿马路、不走斑马线;是否自觉遵守秩序,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是否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情况;单位和社区环境卫生是否干净整洁,是否有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因此,各单位要教育干部职工提升文明素质,自觉规范言行,带头争做文明市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社区要上门入户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居民文明出行、遵守秩序,树立良好形象。要通过全方位、全覆盖的宣传教育,提醒市民时刻注意言行举止,摒弃陋习,讲文明、树新风。要把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与“党员主题活动日”相结合,常态化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在创建工作中带好头、做表率,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直接参与者、宣传者、展示者,以党风带民风、以政风促民风,带动提升文明程度。
四要在基层创建上集中攻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区、单位是文明城市的基本单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础在基层,关键在基层,重点、难点也都在基层。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细胞工程,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扎实组织开展。在文明单位创建上,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和廉政建设,积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切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机关形象。特别是执法、医疗、教育、交通等一些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行业部门,更要强化文明服务意识,开展优质规范服务,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在文明社区创建上,要完善服务网络和服务功能,建立信息网络平台,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要强化社区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扎实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改善社区居住环境,建设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在文明村镇创建上,要以公共文化服务和培育良好乡风民风为重点,着力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深化移风易俗活动,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倡树乡村文明新风尚。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延伸,抓好农村文体小广场、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的提升完善,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五要在氛围营造上集中攻坚。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是一项群众性实践活动,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理解、关心和参与。要充分发挥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强化网上网下立体宣传,不断提高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引导社会各界全力支持、主动配合文明城市创建。要强化社会宣传,大力宣传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文明礼仪知识、窗口服务单位行业规范、市民守则和行为规范,推动创建知识、文明规范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要围绕社会公德、环境卫生、行为规范、交通秩序、文明旅游等主题,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市民深入了解文明创建带来的重大变化,不断增进市民认同、凝聚市民共识、激发市民热情。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引导员”、“监督员”的作用,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办好“曝光台”栏目,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集中曝光,督促整改。
三、强化责任担当,齐抓共管、狠抓落实
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面大、关联度高的社会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统揽全局的主抓手,作为当前工作的主战场,牢牢抓住“牛鼻子”、扭住“总开关”,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全力以赴抓出实效。
一要靠实责任抓创建。各相关县级领导要高度负责,切实承担起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职责,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各部门、各乡镇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研究安排,亲自检查调度,亲自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单位要按照测评体系主动对标、找准差距、补齐短板,特别是要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问题清单,从一项项小指标抓起,从一个个小细节做起,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问题不解决绝不放过,以突出问题的有效整改,确保环境卫生经得起“细查”、公共秩序经得起“细评”、窗口服务经得起“细挑”、基础设施经得起“细看”,确保测评工作不丢分。
二要协作配合抓创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树立步调一致、协同作战的思想,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对创建工作任务,属于单个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不等、不靠、不推,积极主动地完成;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牵头单位要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责任单位要服从安排,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放过一个指标,不漏掉一个项目,不降低一个标准,真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要加强督查抓创建。十二个集中攻坚行动组要建立起各自的工作台账,倒排时间、倒逼任务、倒推检查,全程跟进落实,至少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或调度会,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任务落实。督查考核局要把文明城市创建列入专项督查,定期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各单位履行职责、抓好落实。文明办要充分发挥督查、指导、协调职能,采取自行督导、联合督查等方式,针对创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困难大、任务重、差距大的薄弱环节,倒排时间进度,专项跟踪督查,限时整改落实,确保创建工作天天有进度、周周有变化、月月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