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毒营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经营者必要的宣传渠道时,病毒营销的形式就开始流行并越来越红火。它的本质就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公众彼此主动谈论、主动体验传播,由此了解其中涉及的产品或企业,增加对品牌的好感,使品牌在看似不经意间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在当下硬广告越来越被公众漠视的今天,尤能显示出其特殊的作用。
病毒营销的缘起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营销的成本在不断增加,但效果却不理想。上个世纪末美国舒尔茨教授等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其核心观点“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1],充分说明在这个竞争的时代营销与传播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为当前病毒营销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所谓病毒营销,也称病毒式网络营销或病毒视频营销,它是指企业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信息,引发人们关注,再利用电子邮件、聊天室交谈、在网络新闻组或者社区论坛等此信息;通过用户的宣传网络,使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达到“让大家告诉大家”的目的。这种策略利用快速繁殖将信息爆炸式地传递给成千上万人,是传统人际传播的网络形态,而其效力要远远超过人际传播。
2010年足球世界杯比赛期间,嘉士伯啤酒公司将制作的三段小视频“不准不开心”放在网络上,讲的是中国队赢阿根廷队、巴西队、法国队,并称这是“送给不屈不挠的中国球迷”,当然视频中我们是靠打麻将、练中国功夫、夹火锅鱼丸赢得的胜利。这个搞笑的短剧,摸准了中国球迷对足球爱恨交集的心理,有人甚至反复观看,并转发给亲朋好友。视频推出仅两周,在各大网站和SNS等社区网站播放量就超过了580万次。嘉士伯不是本次世界杯的赞助商,若与竞争对手百威硬拼广告费,不仅不是对手,也会花费不菲;而用此一招,则以很小的代价,实现了品牌传播的目的,从创意上看显得更加巧妙、技高一筹。这就是病毒营销的典型案例。由此嘉士伯成功地将自己的产品与世界杯赛事对接,并在相关受众中达到了宣传品牌形象、提品信息、引发兴趣关注等多重目的。
病毒营销的特点
和其他传播方式不同,病毒营销的关键是要正确引导人们的传播意愿,让接受者毫不费力、主动、自觉地对接受的信息再次传播,现已经成为网络营销最为独特的手段。美国著名的电子商务顾问Ralph F. Wilson博士将一个有效的病毒式营销战略归纳为六项基本要素[2]: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无须努力地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方式;信息传递范围很容易向很大规模扩散;利用公共的积极性和行为;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和利用别人的资源等。一个病毒式营销战略不一定要包含以上所有要素,但是包含的要素越多,营销效果可能越好。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病毒营销的特点。由于病毒营销产生于网络世界,它的传播特点必然带有网络传播的特点,与网络传播有着密切关联。
几何倍数的传播速度。一般来说,大众媒体广告信息的方式是“一点对多点”的辐射状传播,广告主实际上也无法确定广告信息是否真正到达了目标受众。而病毒式营销是自发的、扩张性的信息推广,它并非均衡地、同时地、无分别地传给社会上每一个人,而是通过类似于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渠道,将产品和品牌信息由消费者传递给那些与他们有着某种联系的个体。例如,目标受众看到一则有趣的Flash,他的第一反应或许就是将这则Flash转发给好友、同事,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情趣,甚至相似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而好友或同事也会再继续这样做,参与转发的人便呈几何倍数增长,一传十、十传百,不断增加,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最终汇成传播大军。
高效精准的信息接收。大众媒体投放广告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信息干扰强烈、接收环境复杂、受众戒备抵触心理严重等等。以电视广告为例,同一时段有各种各样的广告同时投放,其中不乏同类产品撞车现象,这大大减少了受众的接收效率。而对于那些可爱的“病毒”,是受众从熟悉的人那里获得或是主动搜索而来的,在接收过程中自然会有积极的心态;接收渠道也比较私人化,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封闭论坛等等,不仅拓展了传播渠道,而且使得病毒式营销尽可能地克服了信息传播中其他信息的干扰及受众的逆反心理,增强了传播的效果,提升了传播效率。
自主传播的易感人群。流感病毒之所以容易在老人和孩子中暴发,是因为他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不如成年人。同样,在进行病毒营销传播时,也是需要寻找容易被感染的人,即寻找容易接受、反馈、参与病毒营销的潜在感染者。首先使这些易感人群成为首批被感染者,然后通过他们的传播,把病毒信息传向更大的范围。比如我们设计的病毒目标载体是时尚的年轻人,那么我们需要事先进行病毒测试,是否容易感染上病毒。其次是寻找开展病毒营销的平台,年轻人在互联网上爱聚集在什么平台,我们就去什么平台,引发病毒,开展营销。
低廉可控的传播成本。病毒营销的最大魅力在于可以“让每一个受众都成为传播者”;而最大的优势是利用网络,由网民即消费者主动传播,将企业的品牌信息扩散出去。另外,从经营者的角度讲,这种视频的制作成本和媒体使用费相对较低,比起上电视、举行大规模的活动等,能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这也是病毒营销受到经营者青睐的重要原因。
病毒营销的应用思考
你也许会觉得,这样的说法未免有点看上去很美,却不实际。这也不免让人联想到深夜电视广告上那些忽悠人的快速致富诀窍,或者邮箱里新一波骗人钱财的垃圾邮件。但是,在Web 2.0时代,不少标志性的公司――Hotmail、eBay、PayPal、MySpace、YouTube、Facebook,以及相对上线才不久的Digg、LinkedIn、Twitter和Flickr,甚至数以千计引导着正在崛起的“社交媒体”的微件制造商们,都是踏着这样的步伐走过来的。
他们成功的诀窍,便是设计出了人们真正需要的产品。这种强烈的需求,使得用户们心甘情愿地在自己的朋友、家人、同事和同伴圈内,推广他们的产品。这便是Web2.0的美妙之处:你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培养企业,让它在极短的时间里创造出惊人的价值。
而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身后“病毒循环”的支持。过去10年,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之中,一半以上都是病毒循环的受益者。这种盈利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起点之低的创业方式,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商业奇迹。
病毒式商业模式
“病毒”一词虽然是从流行病学中转用而来,以解释网络上用户之间传播信息的方式,但互联网的病毒性与自然中的病毒性却不尽相同。在互联网上,用户们充满热情地散播信息、意见、博客链接、照片、视频,以及互联网服务。
想起来真令人不可思议――如此深刻、强大,且具有盈利可能的事物,竟然被我们忽视了如此之久。曾担任MySpace、hi5等其他社交网站广告执行官的企业家安德鲁・陈(Andrew Chen),对此有一个简单的解释:这个至关重要的洞见“价值不菲”,而那些为数不多的、理解了这一概念的人“都在拿它开公司赚钱”。
在陈眼里,病毒循环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级的直接营销政策”。此外,它还从不犯错:病毒循环就是营销,但它已经跳出了营销的传统框架。
所谓“病毒循环”,是指将产品的病毒性与功能性相结合。简单来说,是指公司依靠用户吸引用户来实现增长。只要用户使用了产品,他们便同时也传播了产品。
病毒营销可分为三个大类:病毒循环、病毒式网络,以及双重病毒循环,其中最后一项为前两者的结合。相对来说,制造一个简单的病毒循环非常容易。1996年,Hotmail在每一条信息的文本里都镶入了能让用户建立自己邮件帐户的链接,于是在30个月内,Hotmail的用户就从0人增加到3000万人。YouTube建立病毒式机制的方式是允许访客在自己的博客或MySpace页面上插入导向视频的链接,看到这些视频的人越多,被嵌入的链接数量也就越多。很快,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就被直接带到YouTube上。
能让产品的规模以像滚雪球一样暴涨的,还得数eBay、Facebook、MySpace、Twitter等病毒式网络。它们所共同打造的生态系统,为其他行业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病毒式实践模型”是“增加听众数量最便宜的方法”,合广投资的威尔逊如是说。一个病毒式网络的规模越大,其发展速度也就越快。一旦其获得了超常的增长速度,想要准确地预测其增长速度也就成了可能:它将以均匀的速度稳步扩散,并最终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到那时,即便什么都不做,其用户数量也会持续增长。
提供好产品是前提
我们倾向于主动将有趣或好玩的段子和产品,传播给自己社交圈内的成员,无论他们是邮件地址簿里的联系人,还是Facebook的好朋友、博客上的访客、Twitter上的粉丝,抑或论坛里的跟帖人。
毕竟,如果Facebook上一个朋友也没有,你会去注册吗?如果没有分享照片的功能,你会去用Flickr吗?如果eBay上一个买家也没有,你会去那儿发帖卖东西吗?如果没有人接受PayPal作为付款方式,你会用它吗?仅仅在Hot or Not上浏览照片、根据照片人物性感程度打分,而不分享这一经历,是不完整的――用户们深知这一点。
那些依靠病毒循环的企业们所要利用的,便是这一特点。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病毒循环的长久成功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产品是人们真正喜欢的。
“除非产品真的很好,不然很难拥有很强的病毒系数。”风投家威尔逊表示,“你可以在一个很烂的应用程序里设计一个病毒诱饵,但如果它真的很差,用户们就不会走上病毒循环的道路,企业也会面临倒闭。”如果你打造出人们真正喜欢的产品,用户们便会自发地帮助你的公司成长。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也是在推荐这个产品。
其实,病毒式商业模式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Facebook或MySpace诞生半个世纪以前,硅谷是美国赫赫有名的产梅之乡。而以生产样式别致的塑料食品保鲜容器闻名的厂商特百惠,此刻就已经在利用广大女性社交网络建立庞大的病毒式销售循环。它建立起了一个叫做“理家会”的女性社交组织,其运营模式主要为:新加入的经销商利用关系亲密的友邻和亲属所组成的人际网络安排聚会。派对女主人邀请社交圈内的女性朋友出席,成为一种口耳相传的传播体。事实上,理家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潜在的销售员,病毒元素早就镶嵌在它的营销公式里。
不过,最适合“病毒”生长的,还得数没有任何摩擦力的互联网。在这里,足够多的点击率就能将一条信息传播给数千万人。
制造正反馈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所要利用的病毒循环一定要是一种正反馈循环。负反馈循环制造负面循环,它使得投资者抛售股票,引发股市下跌,导致更多负面消息产生,从而使更多人卖出股票,循环往复。
病毒循环在被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其结果应该像魔法一样产生能够自我复制、海纳百川般的增长。换言之,就好比银行账户里的复利一样:一个用户变成两个,然后变成四个、八个,直到一百万个,甚至更多。
风险投资家们也纷纷被以病毒循环作为商业模式的企业所吸引。毫无疑问,彼得・泰尔对Facebook那50万美元的成功投资对此功不可没。如今,根据每个人对Facebook的估价不同,泰尔的投资已经升值到3亿~ 7.5亿美元之间(至少名义上如此)。红杉资本早期投资YouTube的鲁洛夫・博塔,也把赌注押在了病毒循环之上。社交网络Ning募集到1.0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而专门制造照片幻灯片工具的微件公司Slide,则从富达投资拉来了5000万美元,还被普信资产管理给出了5亿美元的估价。合广投资的执事股东弗雷德・威尔逊曾开玩笑,戏称自己在考虑要不要把公司名字改为“病毒投资”,毕竟每年公司2000万美元总投资的三分之二,都进入了病毒循环的公司,其中就包括Twitter。
此时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病毒营销”应运而生,象病毒深入肌体、快速繁殖、广泛传播和迅速扩散那样,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扩散。“让大家告诉大家”,通过别人为你宣传,实现“营销杠杆”效果。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就餐,台湾必胜客发动了一次名为“吃垮必胜客”的网络营销活动。在这个题为“吃垮必胜客”的邮件中,介绍了盛取自助沙拉的好办法,巧妙地利用胡萝卜条、黄瓜片和菠萝块搭建更宽的碗边,可以堆到15层沙拉,同时还配有真实照片。
很多收到邮件的网友都在第一时间转发给自己的亲友或同事,并相约去必胜客一试身手。必胜客通过精心策划、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病原体”,通过用户的口碑传播,利用病毒传播原理快速复制、扩散开来。
2005年底,百度公司面对强大竞争对手谷歌,准备发动一次宣传攻势,但现实困难是没有多少钱,不可能做大规模的推广或者购买电视广告。最后他们开动脑筋,投入大约10万元拍摄了3段视频,巧妙地通过百度员工和他们的朋友,以邮件、QQ、论坛来上传这些滑稽搞笑的视频。
《唐伯虎篇》展现了一种周星驰式的无厘头风格,面对一张中文告示,风流才子唐伯虎通过3次分词断句,将一个自以为懂中文的洋人身边的女粉丝全部抢了过来,最后连他亲密的女朋友亦被唐伯虎的风采折服,最后该洋人被气得吐血。百度以此表明自己对中文有更深的理解力,以及拥有独到的中文分词技术。
另外一部《孟姜女篇》选择了古装幽默小品路线,主角是一个神叨叨的导演和一个满脸无辜的孟姜女,旁白用四川话,在肆无忌惮、滔滔满天的泪水中用四川话喊出“这个流量硬是大得很啊”,诉求百度的中文流量第一。
《唐伯虎篇》、《孟姜女篇》再加上《刀客篇》,分别对应“中文”、“第一”、“搜索”三个关键概念,从而将百度是中文第一搜索引擎的概念完整表现出来,塑造了丰满的百度品牌形象。
【关键词】病毒营销SNS社交网络服务校内网
一、病毒营销和SNS概述
1、病毒营销
病毒营销(viralmarketing)作为Web2.0时代网络营销的手段之一,该概念的诞生是在1997年由Hotmail通过邮件链接成功推广的案例引发的,最初被定义为“基于网络的口碑传播”(network-enhancedwordofmouth)。
病毒营销是指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将有利于企业的营销信息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使企业的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它的崛起与互联网的飞速成长是密不可分的,搞笑动画、图片、免费打折券、免费邮箱等一系列病毒营销方式的相继问世和大出风头都是极佳的佐证。
2、SNS
随着近年来博客、BBS、视频网站、SNS等互联网平台所组成的大网络社区的日趋成熟,广告主和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向这块未经开采的富矿,认同并将力图最大程度挖掘其营销价值。其中,目前最具潜力的平台之一就是SNS社区。在国外,Facebook、Bebo(英国最大社交网站)的高价收购案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SNS是社交网络服务(SocialNetworkingServices)的英文缩写,也就是透过人际网络形成的互联网服务。实质上,SNS社区是根据六度分隔原理,靠着人们将线下关系链搬移到网上,与其他人的关系链交互而形成更大的关系链。在此过程中,用户通过友人建立和扩张人际关系来对彼此活动的关注维系即有关系网。
在屏蔽工具发达的互联网世界中,相较于广告效益江河日下已接近冰点的弹出式广告、电子邮件广告等Web1.0时代的传统网络广告手段,并鉴于SNS独特的关系网络构成形式,更具隐蔽性的病毒营销无疑与SNS的传播特性不谋而合。因此,病毒营销在SNS提供的关系网平台上必将大有可为。
二、病毒营销在校内网中的应用策略
虽然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的SNS社区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势头却极其迅猛,校内网则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诞生于2006年初的校内网,是一个按教育经历把用户凝聚在一起的社交网站,它在2007年以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膨胀。截止到目前,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高校学生和白领SNS社区,无论是在用户数量、用户黏度还是网站流量,都取得了令人咂舌的骄人成绩。
在社区规模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校内网的运营者们也在探索着自己的商业模式,其中广告赢利自然是重要的考量,毕竟,校内网的模仿本体Facebook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在病毒营销模式的指导下,校内的网络广告业务已进行了若干成功尝试,在此归纳如下。
1、增值服务附带产品广告
校内推出的增值服务——校内虚拟礼品赠送,通过附带广告的方式,为广告主的产品提供开展病毒营销的平台。在这项增值服务下,校内用户可直接用网银购买校内虚拟货币——校内宝兑换相应的礼品,互相赠送传情达意。同时,校内网还推出“赞助商礼品”的形式组织广告,如2007年11月校内网将优乐美奶茶包装为“暖心奶茶”进行礼品互赠。据统计,截至到2008年11月30日,共有652315人赠送优乐美“暖心奶茶”给好友;假定每个人有30个好友,那么就有1800万人被拉入优乐美奶茶的品牌传播攻势中。另外,校内网官方还会在用户生日当天派发礼品,每种附带赞助商广告的虚拟生日礼品,用病毒扩散的效果计算,每天将有60万以上的人看见。
2、“我的评论”中的网络口碑传播
校内网开发的“我的评论”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专门进行产品评价和经验分享的平台。用户可发表对书籍、电影等内容的评价、搜索、共享等;可查看好友的推荐,并可以进行在线购买。
通过网友们的产品体验交流,校内网内部即可形成一套稳定性和可信度高的产品口碑建立和传播系统,这是SNS服务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种高质高效低成本的传播也正是广告主极为渴求的。再加之校内网的注册用户大多是高校学生和年轻白领阶层,其消费习惯和兴趣比较接近,属于精准的细分市场。因此,也许某篇小小的评价短文,某次产品共享,某项便捷的在线购买,就会将某种产品透过他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等不断的扩散开来,形成口碑宣传的“蝴蝶效应”,进而成就产品的热销。这种不费吹灰之力的口碑宣传无异于免费广告,也正是病毒营销的拿手绝活。
3、互动小游戏
校内网的应用小游戏服务也为病毒传播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商业传播平台。根据产品特性设计出的小游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产品或品牌相关联、游戏冠名、游戏界面品牌推荐、游戏内容品牌推荐。如娃哈哈营养快线推广时,将一款游戏中补充能量的按钮命名为营养快线。随着小游戏的流行和推广,品牌的传播效应也在同时获得提升,从而实现了品牌的病毒营销。
三、校内网病毒营销应用中的不足和建议
校内网利用自身资源,吸引广告主和公司在自己的平台上开展病毒营销。这不仅开国内SNS社区的先河,为同类网络服务开展广告业务起了示范作用,而且初步向潜在赞助商和投资者展示和证明了SNS蕴含的商业价值。但是必须承认,目前无论国内的SNS社区本身,还是病毒营销在国内SNS中的应用都是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存在着不少有待完善和开发之处。
1、信息传播环境相对封闭
社交网站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互通信息,结识更多的人,从而扩张关系网。因此,保证通畅便利的信息传播渠道是社交网站安身立命的根本。然而,校内网在这一点上却比较薄弱。不仅否决了宽松的外部链接环境,比如日志系统里会自动屏蔽腾讯Q-zone的地址,而且限制了从其他博客上传日志的快捷操作。
虽然从同业竞争的角度考虑也无可厚非;虽然校内推出了作为弥补性策略的强大内容分享功能,但不管是从用户的体验,还是从病毒营销的效果上考虑,这种相对封闭环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本文认为,社区关系网络的自我保护大可不必严密至此,放宽的空间还是比较可观的。在合理的范围内放宽与其他网站交流的限制,有利于促使病毒营销传播效果和范围的最大化。
2、服务缺乏特色且盈利模式模糊
据观察2008年校内网的用户在数量上和停留时间上都大幅减少,个中原因就是竞争对手的出现。以开心网为代表的新一批SNS社区大肆开发娱乐游戏功能,使大批校内用户倒戈。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意料之中的,毕竟校内网目前大力维护的大都是基础性的平台服务,而不是真正具有服务性的实用功能,如“我的课程”却不受重视。正是这种实用在线功能,最能提高社区用户活跃度及满意度,有利于促进社区的商业化发展。
不仅如此,借用豆瓣网站长麦田的话说,校内网的商业模式只能用“纷乱”来形容,校内网的运营者除了有进一步做大用户资源的计划外,并没提出任何模式的成形盈利规划。相较之下,中国移动139社区在普通SNS网站基础上集合了移动短信、彩信、飞信和手机邮箱等多项功能,将网络上的社交关系与用户手机号码直接绑定;专注于网络游戏的虚拟商品销售等盈利模式已先行一步。
本身定位和盈利模式不清,必然会影响到病毒营销在SNS中的发挥。作为投资方的广告主既不能精准地传达自己的营销意图,又难以估计和判断营销效果,还要承担广告目标市场不断缩水的风险,自然很难与SNS运营商达成营销合作。长此下去,SNS的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提病毒营销的应用。因此,校内网要求生存、求发展,务必尽快明确自己的社区定位,坐拥即有的优势用户资源,开发具有针对性和特色的网络服务,寻找和抢占盈利点,开创独特的盈利模式。3、病毒营销模式单一
在校内网将运营重心仍放于自身用户资源和人际网络扩张的前提下,其对广告业务的涉足尚处于初步尝试,现已应用的病毒营销策略仅有上文提到的寥寥无几。不过,相信随着校内网用户服务的逐步完善和改进,病毒营销也将有机会渗透到各项新增功能中。在此,本文建议三项特别具有病毒营销应用前景的SNS功能。
(1)视频分享。校内网不妨多“偷师”国外更为成熟的同类SNS社区,如Facebook的成功病毒营销经验,Facebook的视频分享功能就是个值得借鉴和开发的营销平台。这个Facebook自主开发的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上传视频、通过“Facebook移动”上传手机视频,以及用摄像头录像。同时用户可以给视频中的朋友加“标签”。视频已成为互联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营销信息通过视频也可实现病毒指数式增殖般的传播效力。
(2)电子商务。SNS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将使两者的优势发挥形成合力。社区能够细分目标受众和市场并建立社群内个人间的相互信任,而这种“诚信”可以极大降低交易成本,这正是电子商务所追求的;而电子商务的高效交易效率也为年轻白领消费群体所组成的SNS用户所青睐。随着支付方式和手段的普及,内嵌电子商务应用的SNS社区将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便捷网上交易服务。目前国内的豆瓣网已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它以电影、书籍的组群评价为基础建立产品口碑,直接和网上书店当当网、卓越网、亚马逊书店以及其他网上二手书店链接,与合作伙伴分享利润。两者的结合对于广告主来说,是一种能够最直接和最迅速地将无形的病毒营销的口碑传播效应变现的方式,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和潜力。校内网拥有国内最大的年轻消费群体人际关系网,引进电子商务的应用挖掘这一资源优势的商业价值,这一盈利模式值得运营商认真考虑。
(3)校内通。校内通是校内网自主开发的即时通讯工具,它在一定范围内已取代了腾讯QQ的地位,这种应用工具也蕴含着巨大的病毒营销应用价值,可通过多种形式为广告主和公司实现病毒营销。通过对校内通功能的设计和开发,病毒营销可以从网络头像和人物表情道具的应用、聊天机器人、即时聊天群等方式入手,将校内通设定为包括在校内网母营销平台中的高活跃度互动子平台。
【参考文献】
[1]张雪超:SNS网站:探索中前行[J].互联网天地,2008(12).
[2]黄绍麟:SNS营利模式初探[J].互联网周刊,2008(7).
[3]陆英、宁宣熙:谈谈IM工具中的病毒式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08(12).
[4]蔡雪敏:病毒式营销的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1).
[5]杨茂盛、刘慧:浅论网络广告“病毒式营销”[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4).
可是细心观察下发现,广告画面中李娜衣服上的耐克LOGO居然是贴上去的。后来还有人专门去验证这个事件,拍下一段视频,证明李娜衣服上耐克的LOGO果然是粘贴上去的。然后又将这段视频上传到微博上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了疯狂的转发。
在一轮轮的转发和评论微博中,大多数的字眼是“厉害”“有创意”等之类的褒奖,甚至有网友笑侃此举将催生新的蹭广告位的营销模式,不过也有网友普及了知识贴――指出李娜身为NIKE的代言人,在其品牌合约中有条款要求代言人在任何公众场合出现时都要身穿品牌服装,可能是一时忘记之后不得已的补救行为。当然,身处于鱼龙混杂、偶然与策划难辨的微博世界里,也早有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的网友质疑这不过又是一次病毒炒作。
耐克吸引眼球
注意力是被吸引过来的,而不是被强迫要求来的,这是自媒体变革以来,尤其是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之后,广告人的职业原则之一。耐克这次营销的成功拼的不是财力也不是物力,拼的是创意!伊利一百万的墙,就这么被耐克贴上了标签,而且贴的人们都忘了这是谁的广告墙了。
耐克没有用媒体自上而下不断的重复和曝光,只是花了低成本上传了一段视频,而且用小于伊利N倍的成本进行了宣传,之后的传播和扩散就变成网友之间裂变式的传播了。
耐克此举的成果全部来源于创意和好的洞察力!当然也可能说是伊利有些“倒霉”,本以为趁着李娜的走红和超级影响力,为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再添一把火,没想到这熊熊烈火就被耐克这么一个小标志轻轻一贴,火就扑灭了。北京知名的广告人曾对耐克这一举动有过如此评价:伊利碰耐克,蠢广告遇见了牛广告人!
伊利无奈埋单
搞营销的都知道,在进行病毒营销的过程中,病毒的关注点是网友在传播的过程中会说些什么,这不仅是传播的核心,也是话题的核心所在。
耐克此举也是冒了很大风险。若网友在转发此视频的过程中,说耐克“占便宜”,那么耐克迎来的就不是一场低成本高效的营销了,而是一场自制的危机。当然,现在看来耐克是提前策划好了这场活动,所有的点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甚至转发的内容也是提前设计好的,若是中间出现什么差错,耐克就得不偿失了。
事情发生之后,大家似乎也不再关心这个广告究竟出自谁手,为谁服务了。耐克巧妙地将话题转移,激发了新一轮的讨论。并且利用了低成本的病毒式传播,将耐克的关注度扩大到了最大的范围。
“好病毒”在于分享
李娜地铁广告贴LOGO从一开始的初衷只是我们一个好玩的发现,为什么NIKE的标会贴在伊利的广告上?为什么伊利其他广告上并未有NIKE的LOGO?之所以最后能病毒般转发1万5千次,完全遵循一个病毒的逻辑:就是分享一次发现。
俯仰之间皆创意,所以我们应该带着洞察的眼睛观察周围的环境。有的时候,好的创意在网络传播,不是靠大价钱砸广告传播,需要的是能够一次性地吸引受众眼球。
网络本来就是一个信息超级聚集地,在此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网络就好比一个超级“病毒库”,所有的信息源都是一个“病毒源”,病毒好坏在于能够被人们发现,并主动传播与分享。
细心的人会发现,伊利和耐克好像总是很“有缘”。早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伊利就曾经说过:“我们不必跟随耐克。”原因在于奥运冠军刘翔当时同时代言了伊利和耐克,而刘翔当时的退赛无疑对两大品牌带来了损失,但是耐克敏锐地先伊利一步更改了广告词,但是伊利后来投放的广告却有抄袭耐克的嫌疑,伊利官方当时也表示,此广告意在支持刘翔。
从刘翔退赛事件到如今的广告门事件,伊利似乎与耐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每每都处于下风,究竟是伊利的创意不够还是耐克团队太精明,这谁也说不清。但我们可以从这一件件事情中获得启发。
网络病毒营销:出其不意
病毒式营销是网络整合营销的一种形式,它强调的是对传播源与传播载体的潜在需求整合,从而产生一种企业所需求的激发。
与病毒式营销强调分享过程的不同,口碑营销更强调的是传播的结果,也就是说口碑营销更强调的是形成分享并产生购买需求,病毒式营销强调的是传播的特性,因为强调一种快速的分享,借助邀请制的饥渴营销往往是病毒式营销的最常用方式。
病毒营销绝对称得上是一种威力四射的营销方式,如果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往往会获得几乎“疯狂”的营销效果,这也是其病毒的威力所在。如何让自己的“病毒”富有生命力,能够很好地传播好出去呢?关键就在于出其不意。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病毒性营销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营销方法已经被众多企业接受。本文通过分析病毒性营销的特点,总结了进行病毒性营销的途径。
病毒性营销是指利用网络、大众传播等工具,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使得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鼓励受众目标将市场信息像病毒一样传递给他人,通过这种方式利用快速传播的方式向客户传递信息。病毒性营销已经成为网络营销最为独特的一种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网站成功运用[1]。网络上常见的病毒性营销方式包括即时通讯工具、Email、贺卡等。
一、病毒性营销的特点
(一)病毒性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不同之处
相比传统的营销方式通过广告的方式使得用户被动的接受产品信息而言,病毒性营销多以诱导的方式,在宣传产品的同时更主要的是给客户同类产品的选择、使用、养护的相关知识,于此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可参与的活动,让感兴趣的客户互相营销。传统的营销方式不仅营销费用惊人,而且人们大多对于铺天盖地的广告产生厌烦心理,效果较差[2]。而病毒性营销就克服了这些缺点。
(二)病毒新营销的基本特性
通过病毒性营销的含义和一些企业对病毒性营销的运用,不难看出病毒性营销很多其它营销方式所不具有的特性。
第一,病毒性营销提供的是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如果商家想要进行病毒性营销,就需要让消费者觉得你的产品或者信息是有价值的。价值越大,信息传播的速度就越快,病毒性营销就是利用这种诱导的方式,在宣传产品的同时给予客户相关的知识或者资源信息,顾客得到利益的同时就将产品的信息不断地传播了出去。
第二,通过他人的信息交流频道或者行为来进行传播。病毒性营销的典型做法往往是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并且提供可以交流的信息,使得用户与用户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实现盈利的目的。最具创造性的病毒性营销策划往往是利用别人的资源达到宣传自己产品的目的。
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鉴于互联网所具有的全球性、即时性以及交互性,可以使得信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快速的传递到世界的成千上万的用户手中,就像病毒一样快速的复制和传播。携带营销信息的媒体必然便于传递和传播,通过即时通讯、论坛以及e-mail传递信息是非常容易的,并且信息的传递不需要任何成本,从而每个用户都变成了信息源,然后再传播给别人。
第四,几何倍数的传播倍数以及高效率的接收。病毒性营销是自发的、扩张性的信息推广,人际关系以及群体传播是其流通渠道,信息被消费者传递给那些与他们有着联系的个体,因为信息是从熟悉的人那里获得的,接收过程就具有更加积极的心态,接收的渠道也较为私人化,这就克服了大众媒体广告造成的受众戒备抵触心理的产生以及接收环境复杂的缺点。
二、实现病毒性营销的途径
(一)良好的口碑
良好的口碑永远都是最有效的营销方式,在病毒性营销中也是如此。出于各种各种的原因,人们热衷于把自己的经历以及体验告诉别人,这种口传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正是人类传播信息的天性以及人们对于口碑的高度信任,在21世纪这个高度竞争的时代,口碑作为一种古老的载体依然显示着神奇的力量。
(二)提供免费服务或产品
“免费”二字在消费环节中一直是吸引人眼球的词语,大多数情况下病毒性营销计划就是通过提供免费的服务或产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比如免费下载、免费赠送、免费服务、免费信息等,当用户在使用这些免费的产品以及服务时,就为企业带来了广告收入、电子商务以及有价值的电子邮件地址等。简单的说,这种“免费”活动不会是完全的免费,例如,当用户开始使用这种产品或者服务时开使收费,有的是发掘后续的类似于占领市场份额或者争取广告收入等商业价值,有的是部分免费,部分不免费,如果想要体验更多的服务时,就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此时的“免费”并不是无利可图,而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工具,以利于将消费者吸引到收费的产品上进行消费,是商家在开展病毒营销初级阶段较为有用的营销手段[3]。
(三)信息的载体要有吸引力
并不是只要在邮件的底部写上“请访问我们的网站”或者“请将此邮件转给更多的人”就是病毒营销,这种营销方式并不会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并且由于采用形式的单一,缺乏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创新,永远都是吸引消费者的利器,在病毒性营销中也是如此,商家应该在自己的营销理念中加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将经过包转的、经过加工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产品和品牌信息传播给消费者,使其突破消费者的戒备心理,促进其从纯粹的受众到积极的传播者进行转化。曾经流行一时的“吃垮必胜客”邮件就充分的利用了这种营销理念。邮件介绍了自主沙拉装盘的办法,就是巧妙地利用黄瓜片、菠萝块和胡萝卜条搭建出较宽的碗边,一次性可以盛到七盘的沙拉,然后再配上真实的照片,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注意,所以很多消费者都决定去必胜客亲身感受这种沙拉,也就是这种邮件,使得必胜客的消费群体大增,由此可以看出,必胜客的此次病毒性营销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并成为一个成功的典范。
(四)利用通讯工具提供便捷的传播工具
通讯工具如QQ、BBS、Email、eBook等具有即时性、直观性、廉价性等诸多的优点,病毒性营销就可以利用通讯工具的这种优点,克服大多数人的传播惰性,使得用户愿意并且积极地参与到病毒性信息的传播中来,这就需要好好利用熟悉的传播媒介来开展病毒性营销。例如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就与QQ联合进行了一次病毒性营销,两个公司共同推出了火炬在线传递,也就是如果你被邀请并同意参与到火炬在线传递活动中,然后在你的头像旁边会出现一个灰色的火炬图标,表示未点亮。一旦在十分钟之内成功的邀请到好友也参与到火炬传递中,你的火炬图标会变成火红色,表示已点亮,同时还可以获得“可口可乐”火炬传递专属的QQ皮肤,通过这种方式,可口可乐公司成功的宣传了自己,成为了利用通讯工具进行病毒性营销的范例。
参考文献
[1]瞿彭志. 网络营销[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讯:本周,许多期望新年能有新气象的导航网站站长遭到了当头一棒——他们曾经的“衣食父母”百度宣布将终止与导航网站的合作。导航网站遭到百度断粮,有观点认为,此前百度常用的通过导航网站和共享软件将流量导入的推广模式将被抛弃,互联网病毒营销模式也将遭到重创,事实真是如此吗?
许多电脑用户可能都和笔者有同样的经历,在浏览网页时,不知不觉中浏览器的首页就成了某个导航网站,没有相当的电脑技术怎么都改不回来;在安装某个共享软件时,不管你愿不愿意百度或者谷歌都会成为你的默认搜索引擎,或者干脆浏览器上给你来一个搜索插件,让人烦不胜烦。但就在用户不堪这些流氓软件骚扰的同时,正有些人却偷着乐,先是流氓网站和软件的编写者得到幕后老板的“奖赏”——为网站每安装一个插件或者导入一个用户都能获得几分至几毛不等的收益;后者网站在得到流量的同时,也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虽然这种推广方式不是很“阳光”,甚至让网民有些反感,但在2006年之前,这却是几乎所有大网站一致认可的推广模式,只是随着网民对流氓软件声讨呼声不断高涨,其手法越来越隐蔽罢了。
作为病毒营销的受益者,百度时至今日才终止与导航网站的合作,其做法并无太多的积极意义,它更多是从自身的商业利益考虑而已。其实,百度此举是一石三鸟,因为百度已花了5000万将hao123购入囊中,hao123超过千万级的浏览器主页入口模式,在给百度带来搜索流量的同时,也迅速成为其他网站进行推广的有效入口之一,终止与其他导航网站的合作,一是可以减少其他网站对hao123的冲击,二是通过培养一家独大的入口模式可以控制其他网站的流量,三是顺便借机改变一下形象。
如果就此认为百度此举将重创病毒式营销,笔者倒是认为过于乐观了。首先,因为经过大网站这么些年的输血培养,病毒营销已经颇具市场规模和市场经验。其次,每天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网站都需要推广、需要流量,而且随着传统企业不断“触网”,病毒式营销也正成为他们改善网络舆论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病毒营销的手法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开始通过流氓软件强制绑定,到占领浏览器首页入口,再到单纯的植入式广告,到今天,病毒营销已经开始抛弃计算机病毒这个载体了,而是通过一些热点事件、热门话题、流行小游戏等载体,把推广内容植入其中,通过网民的自发传播来实现“病毒信息”自我复制的目的了,从而也实现了从游走在法律边缘到常规推广模式的华丽转身。
利益永远是市场的最大推动力。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失去百度一个“金主”只会加快病毒营销的模式转型,它将会随着市场需求不断蜕变,最终成为一种常规的广告形式。当然,作为网民我们不反对新生事物,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享受免费网络大餐时,已注定要被广告所困扰,但这却不意味着我们能容忍在不知不觉中被劫持,被传播,愿意牺牲使用体验。因此,常规广告也好,病毒式营销也罢,网站和推广者都必须要把握一条底线——不能影响网民的使用体验,否则当网民用脚投票时,只会适得其反。(来源:深圳商报)
关键词:病毒式营销;网络营销;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开辟了一种新的销售渠道,而且正在从根本上影响着营销模式,衍生出一些独特的网络营销手段,病毒式营销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所谓病毒式营销,并非真的以传播病毒的方式开展营销,而是一种信息传递战略。病毒式营销具备传播迅速、影响力巨大的特点,通过巧妙设计吸引网络用户,促使用户将这些设计推荐给他人,成为病毒营销的载体,以达到宣传推广的作用。病毒式营销一直被称为“口碑营销”、“消息传播”、“媒体杠杆”、“网络营销”等。病毒式营销是网络时代的口碑传播,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病毒式营销的传播提供了技术基础,基于网络存在的各种网络产品成为病毒式营销的最主要载体,并且病毒式营销成本低廉,影响力巨大而持久,在欧美等国家的应用有十分显著的成果。因此,我国也要大力发展病毒式营销。
一、病毒式营销概述
病毒的特点都是传播速度很快,影响深远而广泛。病毒式营销是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将有利于企业的营销信息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使企业的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病毒式营销并非新概念,它与口口相传、关系营销、软营销等没有什么本质差异,区别在于病毒式营销通常应用于互联网中。由于互联网本身具备了开放、自由、平等、免费、交互等特点,病毒式营销在网络上的应用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在互联网上,这种口碑传播更为方便,可以像真正的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因此病毒式营销成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
二、我国病毒式营销存在的问题
1、病毒式营销推广方式存在问题。目前,一些企业也想通过病毒式营销迅速进行产品营销,但是大多数企业的观念比较落后、认识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多数企业领导对病毒式营销概念理解程度不足以及对其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存在脱离消费者需求的现象,不重视消费者所想、所需,只是进行盲目的营销。存在着很多错误的营销推广方式:直接发纯商业广告,会引起大多数网民的反感;产品不实用,病毒式营销的战略要素之一就是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产品实用是病毒式营销成功的首要因素;往往欺骗消费者,一旦企业有欺骗用户的行为,用户只要将事实到互联网上,企业将会在短时间内失去信誉。
2、缺乏病毒式营销推广计划。企业营销计划是指在对企业市场营销环境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及各业务单位对营销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策略、措施和步骤的明确规定和详细说明。企业营销计划执行时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达成结果的过程。目前,我国企业在病毒式营销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最受关注的是一些硬指标,比如销售额、铺货率、知名度等,往往会忽视一些软科学,比如方案的规划和设计、信息传播渠道的设计等,也就是说,在营销计划执行时,缺乏对执行过程进行系统地管理。
3、营销策略存在问题。营销策略是企业营销成败的关键,而企业的价格营销策略是营销策略的关键。因此,价格营销策略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顾客为主导的网络营销,由于不同消费群体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存在着差异,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的研制、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个性化的需求。特别是通过病毒式营销进行营销更应重视价格策略。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不能根据社会需要和发展不断改进和优化价格策略,满足人们对产品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4、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我国企业在进行病毒式营销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主要缺乏创新激励体系、客户服务体系和效果跟踪体系等。常出现跟风者,其只能分得一点残羹冷炙,病毒性营销往往没有创新性;客户服务质量差,影响企业形象,顾客忠诚降低;还存在着对营销效果跟踪力度不够,没有基础材料无法进行下一步营销计划的制定。由于以上问题导致营销效率低下、成本加大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病毒式营销的发展。
三、病毒式营销解决对策
1、改变病毒式营销推广方式。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对病毒式营销概念理解程度不足以及缺乏足够重视的情况,行业协会应采取积极措施,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理论,交流经验,让大多数企业真正了解病毒式营销的优势和特点,树立正确的病毒式营销观念。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应用。通过传播产品、服务或其品牌与传播媒介的关联性,在消费者与传播媒介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可以通过虚拟社区、电子邮件、电子图书、即时通讯软件、博客、手机等方式进行推广。
2、加强病毒式营销推广计划。病毒式营销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利用外部媒体资源,以最快的扩散速度将企业的营销信息传递给消费者。首先,企业要进行病毒式营销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经营者完全可以根据互联网的特点来设计病毒式营销的方案,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效果。如果企业设计的产品和服务虽然为网民带来了娱乐价值或者某种实用功能、优惠服务,受到了网民的欢迎,但没有达到企业最终的营销目的,这样的病毒式营销对企业的价值就不大;其次,信息传播渠道的设计。虽然说病毒式营销信息是用户自行传播的,但是这些信息源和信息传递渠道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使病毒式的传播方便快捷。否则,传播速度过慢就会丧失流畅感。
3、合理的营销策略。在互联网中,“免费”一直是最能打动消费者的词语,所以在病毒式营销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提供有价值的免费数字产品和服务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也就是说病毒式必须独特,网民对它没有免疫力或免疫力较低。虽然“便宜”或“廉价”之类的词语可以使消费者产生兴趣,但是“免费”却一直是网络中最能吸引消费眼球的字眼。而实物赠品由于在网络中不易配送,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企业可以在网络中提供免费产品和服务。
4、加强管理体系建立。首先,建立创新激励体系。有创意的东西总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企业可以效仿,但必须在前者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因此必须建立创新激励体系,培养企业自身的创新人才,也要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其次,建立客户服务体系。虽然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但客户服务毕竟还是比较有人情味,顾客不会喜欢和冰冷的网络打交道。客户服务能更好地维系客户关系,增强顾客的忠诚度;最后,建立效果跟踪体系。当病毒式营销方案设计完成并开始实施之后,对于病毒式营销的最终效果实际上自己是无法控制的,但并不是说就不需要进行这种营销效果的跟踪和管理。对于病毒式营销的效果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及时掌握营销信息传播所带来的反应,也可以从中发现这项病毒式营销计划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改进思路,将这些经验积累下来为下一次病毒式营销计划提供参考。
病毒式营销作为一种独特、有效的网络营销手段,已经应用于电子商务实践中。病毒式营销就是满足受众的好奇心,提供愉快的体验,使受众自愿传播病毒信息,省去了商家很多营销推广环节,而且消费者很快就能够建立起对商家的信任,信赖度也比较高。并且伴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相信病毒式营销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梁冰.E时代病毒式营销的应用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0.
关键词:电子商务;病毒式营销
中图分类号:TF325.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电子商务与病毒式营销的交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应用已从最初的科技领域向教育、商业、娱乐、卫生、政府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发展,可以说,网络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互联网在商业上的应用是比较早的,至今发展也有十多年了,目前通过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频繁,网络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商务信息及数据交换的主要平台,而在网络上完成的商业交易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甚至会超过传统的交易方式。这些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通过包括互联网、移动网络和其他信息网络进行的包括货物交易、服务交易和知识产权交易等商业活动,就形成了今天的电子商务。可见,在目前的电子商务时代,无论是BToB、BToC还是CToC模式,其依托的基础还是互联网。
病毒式营销,是基于网络的口碑传播的营销方式,它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让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在短时间内被快速复制传向数以万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以此来达到超凡的广告效应。这种营销方式最早在1996年由国外的Hotmail成功运用,使该企业的电子邮箱产品在短短的10个月内,注册用户就达到了上千万,而且每个月注册的用户还以几十万的速度递增,从而开启了病毒式营销的应用。它的特点是:第一,要向消费者提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服务或产品;第二,要通过他人的信息交流频道或者行为来进行传播;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短时间向大量传播;第四,几何倍数的传播倍数以及高效率的接收。很明显,后面三个特点都是因为有了互联网这个环境和渠道才形成的,同时也是因为有了互联网的全球性、即时性以及交互性等特点才有了这样的效果。所以说,病毒式营销已成为互联网营销中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
2.病毒式营销为电子商务带来的优势
2.1病毒式营销的花费较为低廉,有些做得好的方案甚至可以几乎不花成本。病毒式营销需要根据互联网的互动传播特性,制定一套合理的营销方案和吸引眼球的传播亮点,再借助诸如门户网站、论坛、微博、微信、QQ等载体广泛散播出去,即使需要付出少量渠道推广成本或广告费,但后续的传播就不需要在付出新的成本了。因为信息传播源传递给消费群的信息不是裸的广告信息,而是经过加工的、具有很大吸引力的产品和品牌信息,而正是这一披在广告信息外面的漂亮外衣,突破了消费者戒备心理的“防火墙”促使其自愿参与到后续的传播过程中,于是原本应由商家承担的广告成本转嫁到了目标消费者身上,因此对于商家而言,病毒式营销是几乎无成本的。
2.2在电子商务中,病毒式营销的效率比一般的营销高很多,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往往是几何级数。由于病毒式营销是自发的、扩张性的信息推广,它并非均衡地、同时地、无分别地传给社会上每一个人,而是利用如门户网站、社区论坛、QQ等颇具人气的类似于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渠道,产品和品牌信息被消费者传递给那些与他们有着某种联系的个体,这既有公共传播的渠道,又有私人传播渠道,因此传播的速度十分之快。
2.3病毒式营销利用的是互联网的互动性,产品或服务信息的传播从一对多向多对多转变,传播方向也由消费者被动接受向其主动参与传播转变,信息的传播者通常也是信息的收益者,正是由于消费者对传播信息这种好感的预期,使信息的传播由单向被动接受变为消费者主动接受了,而交易也往往更加容易成交,而且,对产品和服务的一些意见反馈更容易主动地反馈到生产企业。可见,病毒式的营销也正悄悄地改变着电子商务时代下的营销理念。
3.病毒式营销为电子商务带来的缺点
3.1无创意的单一形式复制和无让利的营销策略,将会使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缺乏兴趣,减少对产品信息的关注,那也无从参与信息的传播和交易的成交了。
3.2多种原因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不信任或厌烦,反而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减少电子商务的行为,甚至促使消费者重回传统商业交易方式。这些原因包括了:
3.21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与恶俗的营销现象:如在邮件或贺卡的底部写上“请访问我们的网站”或“请将此邮件转发给你的同事和朋友”,“给家人/亲人的祝福,看到后如不转发,多少日内家人/亲人必出事”等语言;或者进入网站时强制弹出的垃圾页面。这使病毒式营销成了真真正正的“病毒”传播。
3.22低质量的产品及服务:当产品与宣传货不对版,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预期时,宣传的作用不但大打折扣,反而更易造成对企业负面信息的扩大传播。
3.23低水平的竞争和恶意的炒作如谣言等如果造成对社会的影响恶劣且范围大,那么政府相关机构将有可能参与处理,由此,一方面会对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机关因此出台的一些处理办法、政策或规定将有很大可能会误伤其他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
4.结束语
总的来说,病毒式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及新的技术手段的出现,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将不断丰富和变化,因此,在应用中,更应该注意扬长避短,才能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21世纪》(包晓闻,张海堂/经济科学出版社)
[2]《世界商务发展的潮流》(包晓闻,张海堂/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