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航空货物运输分析范文

航空货物运输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航空货物运输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航空货物运输分析

第1篇:航空货物运输分析范文

货物运输合同是与国际货物运输密切相关的劳务合同,即指由承运人与托运人签订的,承运人按照托运人的要求提供运输劳务,同时托运人支付报酬,即向承运人支付运费的协议。对货物运输合同的定义可以阐述为:“承运人按照托运人的指示, 将托运人交付的货物运送至目的地, 交付给指定的收货人, 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运费的合同。”这里的承运人是指以运输货物为主要合同义务,专门经营水上、铁路、公路、航空货物运输业务的交通运输单位,托运人或收货人的主要合同义务则是支付运费,其通常为从事进出口商品业务,为履行国际贸易合同而办理货物运输的进出口商。

所谓国际货物运输,是指采用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将货物从一国的某一地点运至另一国家的某一地点的运输,即实现国际货物买卖的一种有效手段。跨越国境是国际货物运输最主要的特征。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铁路、航空、海上的货物运输以及国际多式联运等,不同种类的运输方式使用不同的货物运输合同,运输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具有相应的多样性。

由于各国对不同类型的国际货物运输及运输合同的法律规定都有所不同,各国通过双边或多边公约来制定国际化的统一规范。调整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公约也因运输方式的不同,在不同的领域有所分工:其中与国际航空货物运输领域有关的国际公约是《华沙公约》、《海牙议定书》、《瓜达拉哈拉公约》和《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蒙特利尔公约》;铁路货物运输主要通过《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公约》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来调整;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国际公约主要包括《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和《多式联运单证统一规则》。

二、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特征

由于法律适用不同、主体不同、所运货物以及所承担的风险大小等多方面的不同,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具有鲜明的独立特征。

(一)一般性特征

第一、国际货物运输合同是双务、有偿性合同。国际货物运输合同是由承运人与托运人双方签订的, 双方互享权利、互负义务。承运人的义务是将货物从一个地方准确地运送到另一个指定地,托运人相应地享有该权利;托运人负有向承运人支付运费作为对价的义务,而承运人的权利是收取运费。因此,国际货物运输合同也是有偿性的合同,合同双方互为代价。而当一方不履行应尽义务时,另一方则有权援引双务合同的抗辩权来保障自己的合同利益。

第二、国际货物运输合同是要式合同,即此类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来进行签订。国际货物运输合同涉及的交易通常具有国际性,双方或多方关系比国内运输合同关系更敏感,为了避免双方在履行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明确双方的运输权利和义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货物运输协议内容一般以双方达成合意的书面合同为准。

第三、国家货物运输合同是格式合同。格式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合同。国际运输行业具有垄断性,并且交易频繁,国际货物运输合同中涉及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合同的履行都比较复杂,因此大部分国家都选择拟定标准化的货物运输格式合同来明确双方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可以是诺成性合同,也可以是实践性合同。合同双方根据合同性质或双方的协议来决定采取哪种形式订立运输合同,前者只需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意见即可成立,后者则需以一方将标的物交付给另一方为合同成立的要件。

(二)独立特征

1.类型多样性

根据不同的国际货物运输活动类型,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分类主要有:国际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国际江河货物运输合同,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包括国际海上班轮运输合同与国际海上租船运输合同),国际管道货物运输合同等等。种类各异的运输合同调节不同领域的国际运输关系,为我国国际运输行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强制缔约性

不同于一般合同要求平等自愿的合同自由原则,很多国家对运输企业规定了强制缔约的义务,这是国际货物运输的特征决定的。一方面,国际货物运输一般需要庞大的资金和周期较长的投资,并且货物运输环境具有不可预测性,运输风险巨大,而承运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具有天然的强势地位;另一方面,承运人作为从事运输行业的企业,其运输行为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具有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此时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应当高于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因此,对承运人的合同自由加以限制是对合同双方平等地位的维护,保护了处于相对弱势的托运人的利益。

3.主体广泛性与涉他性

目前已经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主体,相对于国内货物运输合同,运输路程与日程更长,主体范围也明显要广泛得多。另外,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往往具有有为第三人利益的性质或有第三人参与合同的履行。运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承运人和托运人,但是在现代国际货物运输过程中,承运人往往会通过与第三人订立服务合同来委托人或者雇佣人来为其行使运输合同中的运送义务;收货的一方也不总是托运人,而是非托运人的收货人从托运人出获得具有合同证明功能的运输单据,向承运人一方要求提货,由此代为取得运输合同的利益。可见,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具有涉他性的法律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

4.适用法律的特殊化

国际货物运输合同最明显特征是涉外性,这种特征是依据标的物的发运地或目的地是否在同一国家来判断的。这种距离远、耗时长、风险高的跨国运输在法律上必然会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国内法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的管辖。

例如,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该条规定了选择合同准据法的原则,其中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补充原则,合同当事人依法可以选择的法律包括:标的物所在地法律、合同签订地法律、合同履行地法律、当事人所在地法律、法院地法律等等,与国内运输合同适用的法律就有很大差异。

三、结语

国际运输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除了遵循合同的一般性原则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民事合同的独立性特征以实现其独特的价值。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国际货物运输日益频繁,各类运输工具、运输方式与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对运输合同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因此,对国际货物运输合同进行研究,总结与分析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特征,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传丽. 国际经济法[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2]李永军. 合同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3]蒋玉珍. 对货物运输合同的思考[J]. 铁道运输技术. 2002(3).

第2篇:航空货物运输分析范文

关键词: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可达性矩阵;多层递阶结构

中图分类号:F50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t describ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rvice network structure in express freight,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by using the system structure model. The process of the analysis included three steps. First of all, it built a connection graph including various factors and created the adjacency matrix. Then accessibility matrix can be calculated through transition probability law. Finally, it established the progressiveness hierarchy about the main factors of service network structure, and so these result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foundation for discerning the importance and interrelationship of those main factors.

Key words: express freight; service network structure; accessibility matrix; progressiveness hierarchy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已从初始的各自为政逐步向实施一体化运输的方向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快捷货运服务网络优化设计问题是我国货物运输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逐渐完善的条件下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快捷货运服务网络是政府部门和货物运营公司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对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为合理配置快捷货运网络运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1问题的界定

在本文中,快捷货运服务网络影响因素分析是以通常意义上的快捷货物运输为对象进行研究的。通常意义上的快捷货物是指以高附加值、高时效性为主要特征的货物。快捷货物的主要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批数多,多为适箱或冷藏货物,表现为安全程度要求高、快速、集装箱化运输等新特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电子、医药、仪器仪表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成品类物资。另外铁路行包、农副产品、鲜活易腐货物也是快捷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快捷货物,如战争时代武器和特急药品等物质的运输,突发事件下的紧急物质运输都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服务与快捷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联系起来,在本文中不做具体研究。

2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受自然资源、国土面积、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区域快捷货物的运输需求、固有的运输物理网络和快捷货运的运营组织水平。

2.1快捷货物的运输需求

快捷货物运输业的发展是以快捷货物运输需求为导向的。具体来说,快捷货物的运输需求产生的原因可以从自然状况、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1自然状况。自然状况主要指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首先,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使得资源稀缺的地区不得不从资源集中的地区输入资源。再次,不同的地区在运输网络中的不同位置也对运输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地形条件不同,基础运输设施设备的建设成本不同,各种运输方式的建设成本也不同,从而影响到快捷货物运输的网络结构。

2.1.2产业结构。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的快捷货物运输需求大大的增加。首先,就第一产业而言,主要是增加了价格高、重量轻的蔬菜水果等物品的运输。此类物品流通批量小,品种的多样化使得交易次数增加,必要的运输频率增大。从而使得快捷货运的需求增大。其次,在第二产业中,电气机械工业、运输机械工业、精密机械工业、精密化学工业等单位重量价格高的产品生产增长迅速。运输对象有很强的向小批量、高频度和高水准运输服务方向发展的倾向,从而引起快捷货物运输需求的增加。再次,第三产业的扩大也会引起大量的快捷货物运输需求。例如,大型制造商的系列专卖、大型流通业的全国快速配送、快餐食品连锁店的食品配送等各种运输,尽管这些运输需求都是小批量,但都要求具备快速、可靠、安全以及门到门等高质量的运输服务。可见,第三产业的扩大同样引起了快捷货物运输需求的增加。

铁路行包是快捷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也与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行包发送量和到达量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产业结构来看,与中西部以原材料输出为主,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其产成品具有高附加值,是行包运输的主要目标市场。

2.1.3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牵动整个经济活动中各部门和各个环节不断变动的过程,经济活动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运输联系为基础的。首先,经济结构的变化将导致一些行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这种变化必然引起各行业的某些生产要素重新配置。这也造成运输需求的变化,尤其是快捷货物运输需求的增加。其次,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其产生的快捷货物运输的需求也就不同。

2.2运输物理网络

运输系统中的各种运输通道和节点,其拓扑结构具有网络性质,形成运输物理网络。运输物理网络是快捷运输服务网络完成任务和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具体来说,不同的路网条件能够提供的快捷货物运输的服务不同。就铁路行包而言,铁路行包量集中分布在少数铁路线上,这少数几条铁路线都是位于大运输通道上的全国或地区性干线,这体现出了线路的差别[3]。影响货物运输网络的主要是自然地理条件和运输设施的建设。

首先,自然地理条件对运输物理网络的影响较大。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即该地区快捷货物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区域内与区域外的可通性;另一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影响运输物理网络中运输通道线路的走向,地理上的湖泊、河流、山脉等是运输通道形成的限定因素。

其次,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地理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例如,航空运输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可以跨越地形地貌的障碍,只要有机场和航路设施即可开辟航线。航空运输的这种机动性对于紧急救援、国防建设、处理突发事件以及边缘闭塞地区的快捷货运等都有其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是采用轨道运输形式,列车必须在铁路线路上行驶。但铁路线路的修建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很大。公路运输的道路受地理条件的影响也很大。

2.3快捷货运的运营组织水平

合理的运营组织网络可以通过综合优化和配置既有的运输资源以达到较小的运输成本支出获得最大的运输效益,同时满足不同的客户运输需求,保证运输服务质量。具体来说,运营组织需要解决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路径的选择、货物流量的分配等问题。运营组织网络具体构建时需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性、组织特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

2.3.1各运输方式技术特性。综合运输体系下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性都会影响快捷货物运输的服务网络的构建,其中各运输方式的速度是影响服务网络各个服务弧段的关键因素。从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达速度来看,铁路的运达速度高于水上运输和公路运输,但对短途运输而言,其运达速度反而低于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在速度上具有极大优势,其运达速度是最高的。值得说明的是,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都有一个经济提速的空间(见表2)[4],故各运输方式的技术速度提速空间是有限的,提高技术速度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快捷货运的服务质量。

2.3.2各运输方式组织特性。快捷货物运输服务网络的构建还需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特性和协调程度,其中各种运输方式满足运输需求的方式、运输供给的集中程度和准点性是影响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重要因素。

第一,运输需求的满足方式是快捷货运的重要指标。各种运输方式对运输需求的满足存在着“少量多次”和“多量少次”两种模式[5]。公路运输的单车运输能力较小,但可以同时运行多辆汽车,因此公路运输对运输需求的满足方式是典型的“多量多次”方式。铁路一次运输能力较大,因此它对运输需求的满足方式是“多量少次”。水路运输类似于铁路。航空运输运量相对于公路、铁路都很小,是典型的“少量多次”。各运输方式在参与快捷货物运输时,都需要根据自身运载工具的特征提供适合快捷货物运输需求的运输服务。

第二,各运输方式运输供给的集中程度也会影响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效率。公路运输线路的集中程度较低,线路尽可能的靠近运输需求的发源地。铁路运输要求一次运输量较大,因此铁路运输线路的集中程度较高。航空运输因为运输需求的绝对量较小,单个机场的服务范围比铁路车站更广,供给的集中程度更高。

第三,各运输方式的准点性也是影响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快捷货物的运输,货主对运输准点性的要求比较高,在某些时候甚至是第一位的。公路运输自由性强,容易出现拥挤堵塞,另外突发交通事故和气象条件也会造成后续车辆受阻,这些都对公路运输的准点性有较大影响。铁路运输计划性强,较少受气象因素影响,其准点性相对比较容易保证,但如果铁路运营管理水平不高,则会经常造成火车晚点。航空运输最易受气象条件影响,其准点性主要由此决定。综合考虑,只要铁路采取高效的运营管理措施,铁路运输的准时性是最高的。

2.3.3运输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构建也需要从各种运输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具体来说,可以从运输方式对土地资源占用、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土地资源占用来看,水运、管道占用土地是很少的。航空运输占用土地主要是机场及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占地总量较少。公路和铁路运输是占用土地较多的运输方式,但铁路对土地的占用效率要明显高于公路。从能源消耗来看,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中消耗能源最多的运输方式,其次是航空运输,铁路消耗的能源是比较少的,水运的能耗最少。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各运输方式造成的单位污染强度,公路是铁路的10倍。相对来说,铁路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较小,特别是电气化铁路的影响更小。综合来看,从各种运输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性来看,管道运输最具优势,其次分别为水运、铁路、航空,最后为公路运输。

3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影响因素层次化

快捷货物运输网络受各种复杂的外界环境因素制约决定了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合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理条件、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经济水平、快捷货物运输需求、各运输方式的技术和组织特性、固有运输物理网络等。为了分清各因素的主次关系和联结关系等,下面将应用系统工程模型化技术[6]建立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构模型,并将最终获得层次分明的多级递阶结构。

3.1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有向连接图

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影响因素受快捷货物运输需求、固有的运输物理网络、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性和组织特性以及运输组织水平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这些影响因素有可能相互影响制约。如地理因素、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快捷货物运输需求又造成影响;产业结构又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等。这种相互影响和关联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一个大系统。据此建立一个有向连接图(如图1所示)反映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联结关系。

3.2可达矩阵的建立

根据有向图建立邻接矩阵,并基于推移率定律进行运算获得可达性矩阵。

邻接矩阵描述系统中各要素两两之间的直接关系,以A表示,其要素a表示如下:

a=

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影响因素分析的邻接矩阵建立如下:

A=

快捷货物服务网络结构影响因素的可达性矩阵M可用邻接矩阵A加上单位矩阵I经一定的运算求得,它描述系统各要素之间经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后到达的程度。

设A=A+I, A=A+I, …, A=A+I,运用布尔代数运算规则,依此计算直至A=A+I=A=A+I,则得可达矩阵M=A。

M=A=A=

3.3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

可达矩阵给出了系统各个要素间的可达关系,为了弄清系统的层次结构,建立多级递阶有向图需要对可达矩阵进行级别划分、分部划分、建立结构矩阵。

3.3.1级别划分。级别划分的目的是将系统的各要素分为不同级,即不同层次,确定系统的层次关系。对于要素S,其可到达的要素集合成为S的可达集,记为RS,可到达它的要素集合成为S的先行集AS。满足条件的要素为最上级要素。

RS=RS∩AS (1)

对于本文中的可达矩阵M分析各要素的级别。由表3可知,满足条件RS=RS∩AS的只有元素S,则最上级元素为S,即L=S。

现去除L求剩下元素的最上级元素,同理可得,L=S,S,S。再去掉L求最高元素得L

=S,S,S,S,S。再去掉L求最高元素,得L

=S,S,S。至此,整个系统各要素已分级完毕。

3.3.2分部划分。分部划分所研究的是可否将系统从结构上分离成几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即有向图是连通图还是非连通图;若是非连通图,还需指出哪些要素属于同一部分。

首先找出底层要素。满足AS=RS∩AS的要素称为底层要素。则根据上面四个表格可以判断底层要素集T=S,S,S,S,S,S。又因为RS∩RS∩RS∩RS∩RS∩RS=S,即要素S,S,S,S,S和S的可达集有共同的元素,故它们都属于同一部分,故有向连接图中各个元素都是连通的,属于同一个区域。

3.3.3建立结构矩阵。所谓结构矩阵就是反映系统多级递阶结构的邻接矩阵。根据该矩阵可以绘制系统的多级递阶结构图。

(1)按照划分级别排列各元素使矩阵变位为下三角分块矩阵,同时找出强连接子集要素(即可达矩阵中行元素和列元素完全相同的元素)进行缩减。建立变位的可达矩阵T。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T=

(2)计算结构矩阵S:

S=T-I-T-I(2)

通过计算得如下矩阵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3)根据结构矩阵S绘制多级递阶结构图,如图2所示。

4结论

通过以上论证分析,可看出快捷货物运输需求、固有物理网络结构以及运输组织是综合运输下快捷货运网络结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通过影响快捷货物的运输需求对快捷货运网络结构产生递阶影响作用,决策者根据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特性和服务特性设计合理的快捷货运运输产品,进而影响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货物运输物理网络中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技术特性对地理环境的适应程度影响了固有的物理网络结构。其中地理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影响了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而影响了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结构。由此可见,此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便于我们分清主次,识别问题的本质,这对建立和改进快捷货运网络结构具有启发意义。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网络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为合理配置快捷货运网络运力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改善快捷货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实现其均衡发展,缓解快捷货运供给与需求矛盾,提高快捷货运的运输品质与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都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晓岩,刘军,王莹. 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59-64.

[2] 严季. 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2003.

[3] 曹华丽,刘军. 铁路行包运输的空间运输联系特征[J]. 物流科技,2007(6):69-73.

[4] 李冬梅. 浅谈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J]. 山西建筑,2007,33(7):213-214.

第3篇:航空货物运输分析范文

随着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全球化,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发展和Internet应用的冲击下,为走出管理模式陈旧、有效资源利用率低的困境,应对激烈竞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逐渐向网络化、信息化、服务一体化、管理科学化转换,发展成为集客户管理、仓储管理、物流协同资源规划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而作为一种服务性、支持性企业,物流企业客户需求变化频率高、业务伙伴更换频繁、业务功能不断扩展,不断重新建设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信息建设周期长、资源重复利用率低、投资浪费等问题,有必要采用一种软件复用技术,整合企业现有信息系统资源,并易于企业业务及管理能力扩展。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是一种基于服务来组织计算资源,具有松耦合和间接服务寻址能力的软件体系结构,是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对于业务的拓展和变化提高了已有软件的可复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信息系统的适应性,扩展了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

WCF(WindowsCommunicationFoundation)是专门针对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应用程序提供的.NET平台下的分布式编程框架,将微软所支持的各种分布式技术整合到一起,降低了系统开发周期,增强了系统的可伸缩性,解决了不同网络和应用环境下的数据和操作的共享以及异构系统间跨平台访问与操作问题。本文在分析航空物流的业务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提出了提高航空物流各合作伙伴信息共享和协作能力的软件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航空货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航空物流的优势。

1航空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

1.1航空物流

所谓航空物流,就是用航空工具实现物流操作。相比海运物流和公路物流,优势是速度快,货物安全系数高,劣势是价格贵,很多物品限制运输。有报告指出,中国航空运输市场以每年7.6%的速度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场。中国民航重组后的几大航空集团也逐渐加大货运业务的投入,组建专业的航空货运公司,将航空货运作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

1.2航空物流的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指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流、信息流和实施控制管理的全过程。简单来看,航空物流公司根据自己业务的实际情况在中心地区设立分拨中心,各地收集起来的快件按所到地区分拨完毕,装上飞机。各地飞机飞到分拨中心,各自交换快件后飞回。各地分公司再将快件用地面运输送到收件人手上。中心分拨理论减少了中间环节,快件的流向简单清楚,减少了错误,提高了操作效率,缩短了运送时间,事实证明是经济、有效的。进一步详细分析,无论是国际的国内的航空货物运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货主发货。快递企业从各分点收取航空快件,运转到总运转中心。

(2)货物分拣。在总运转中心对货物分拣,确定对应机场发货总量同外包装件数。

(3)货代公司收货。航空货运接受托运人委托运输,审核单证,接收货物,并根据快递企业要求向航空公司预订舱位。若是进出口货物,还要进行报关。

(4)航空公司批舱。航空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航班和舱位,订舱后,航空公司签发舱位确认书(舱单),同时给予装货集装器领取凭证,以表示舱位定妥。

(5)机场安检。航空货运在对应航班起飞前3小时交机场主单,对应起飞前2小时过完安检,并将货物到达机场资料给快递企业。

(6)分发派送。快递企业在飞机落地后2~3小时提取货物,完成分检后运到各派送点安排派送。

可以看出,一次航空货物运输至少涉及货主、快递公司、航空货运、航空公司、机场等,与各方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是确保货物运输准确无误的关键。如果是进出口货物,航空货运还要去海关查验,并与海关信息系统交换数据。

1.3航空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航空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能建立并管理全球性的航空运输网络,深入覆盖所有主要城市;能对最终用户从单个或多个仓库取货送货路线进行重新设计,减少地面运输造成的延迟,充分体现航空物流的快速;能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包括跟踪信息服务,保证在途货物信息透明化(特别是国际货物运输);能与机场离港系统、订座系统实时信息交互,合理配载,顺利订舱;具备相应的组织和流程灵活性,能够灵活处理各种突发问题;能提供客户增值服务等。因此,一个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

(1)客户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客户需求信息、记录客户购买信息、进行销售分析和预测、管理销售价格、处理应收货款及退款等,实现对客户资料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使各个环节实现流通机能的整合。

(2)仓库管理系统。在与客户管理系统共享部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存储管理、进出货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分拣处理、流通加工、出货配送管理、货物追踪管理、运输调度计划、分配计划等内容信息的处理。在货物管理方面,目前已采用的自动化技术有POS、条码、GPS、GIS、RF射频技术等。

(3)分析决策系统。通过建立各类物流运筹分析模型实现对物流业务的互动分析,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协同资源规划。而在航空货运企业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孤岛”的问题比较严重,系统功能不易扩展,平台移植性差,需要引入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架构,整合现有资源,顺畅衔接协作平台,使资源浪费降到最低。面向服务的SOA技术和WCF技术正具有复用度高、扩展性好的特点,并较好地解决了异构系统间跨平台访问与操作问题,使得航空货运企业能快速实现向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的转换。

2物流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为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物流信息系统逐渐从紧耦合、封闭式系统向松耦合、开放式,面向供应链管理的方向发展。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和技术可以独立于开发环境和运行平台,轻松实现新旧系统的对接。

2.1面向服务SOA

所谓服务就是精确定义、封装完善、独立于其他服务所处环境和状态的函数。服务间需要某些方法进行连接。服务间存在协作关系,可能是简单的数据传送,也可能是两个或更多的服务协调进行某些活动。SOA本质是服务的集合,软件开发就像是搭积木一样将各个服务组件结合在一起。在SOA架构中,涉及服务消费者、服务者和服务提供者三个角色。

(1)服务提供者,定义服务生成接口文件,将服务到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处,并接收来自一个或者多个服务请求者的服务调用信息。

(2)服务请求者,通过服务者查询服务地址和服务接口,并利用服务描述绑定或者调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

(3)服务者,完成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之间的匹配。由于服务的存在,使得服务请求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没有直接依赖,服务地址的变更或增加新服务组件,不会影响到服务请求者。

2.2WCF

WCF是基于.NET平台的分布式编程框架,继承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匹配的消息访问点通信机制实现异构系统间的分布协同。消息访问点(Endpoints)的内容包含了地址(Address)、绑定(Binding)、契约(Contract)和行为(Behavior)。地址指定服务位于何处,绑定说明服务所能理解的通信协议,契约说明服务接口函数及数据交换格式。行为主要用于定制消息访问点在运行时的一些必要的行为。在WCF之前,微软支持6种主要的分布式技术:RPC、WSE、ASMX、Remoting、COM+和MSMQ。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API、编程方式、操作要求和配置需求,应用系统代码紧密依赖于这些技术。当有新需求时,或应用系统与其他非.NET平台应用系统通信时,只能放弃需求或者重新编写通信程序。WCF集成旧技术特性并统一为一个编程模型,提供比以前更多的连接特性。

3基于SOA与WCF的航空物流信息系统架构

在航空物流信息系统的改造中,关键在于对快递公司、机场仓储系统、离港系统、航空公司订座系统的货物信息进行集成。SOA和WCF技术的应用,能保留物流相关企业原有的系统模式,将需要交互的功能模块封装成新的服务组件,并搭建一个公共信息交换平台,解决相关企业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问题。基于企业原有信息系统之上,公共信息交换平台系统由上至下依此如下:

(1)应用层。提供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供各类客户查询信息和显示查询结果,具体的查询过程对客户透明。

(2)服务层。WCF实现对业务逻辑层不同粒度的封装与抽象,并保存WCF服务地址与接口的匹配信息,供应用层服务请求者查询。

(3)业务层。也可称为业务逻辑层,此层对服务进行定义,可以是服务的具体实现,也可以是对其他WCF服务的调用封装。

(4)数据层。包括物流各相关企业的各个应用数据库,根据企业间的合作协议,制定专用的访问接口共享消息。

以上体系结构的优点,一是对于服务层的各个服务,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服务粒度的划分,增加和删除服务不影响业务逻辑层和应用层的程序代码,只要修改相关接口文件;二是软件重用性好,业务逻辑中的各组件可以是新开发的,也可以是已有的,按照新的业务逻辑重新封装即可得到一个新的服务;三是可以采用技术实现基于Web的公共信息平台,用户按照授予的权限访问企业数据,感觉不到是跨系统或跨平台操作。

第4篇:航空货物运输分析范文

    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为国际贸易“左臂右膀”的国际货物运输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生产的全球化,促使了全球范围的营销、采购、制造,也促进了更为复杂的全球运输网络。但国际货运的牵涉范围太广。作者仅仅尝试以中国和瑞典这两个国家作为参照物来研究国际货运。因为瑞典是个拥有强大工业系统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个强劲的发展中国家。瑞典是世界上网络交易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有65%的国民经常在网络上进行交易。[2] 但在中国,目前的状况是网络贸易尚处于萌芽状态。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来看,瑞典和中国都严重的依赖国际贸易。瑞典有68%的产品用于出口空运,48%的商品来源于进口。[3] 中国2010年的GDP为397,983亿RMB,其中进出口额为199.170亿RMB。国际贸易占了50%的GDP。因此以这两个国家为对象来研究国际物流极具代表性。

    (二)理论框架

    1.国际货物运输的定义[4]:国际货物运输是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运输。分为国际贸易物资运输和非贸易物资运输两种。在国际贸易中,运价大致占商品价格的10%。有些商品的运输费用可能更高。

    2.国际货物运输的方法:

    (1)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是运用最广泛的国际运输方式,其运量在国际货物运输总量中占有

    绝对比例。原因在于运输能力大、运费低。

    (2)国际铁路运输:仅次于海洋运输,国际铁路运输不受气候条件影响。运量大、速度快、

    手续简单,一般采用国际铁路联运方式。

    (3)国际公路运输:其特点是运量少、机动灵活、直达性能好、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

    缺点是运量较少,运输成本高。受地理结构影响大。

    (4)大陆桥运输:指利用横亘大陆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系统,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中间

    桥梁。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为核心。

    (5)国际航空运输:航空运输的费用高、速度快、运量少。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正在向薄、

    轻、短、小的方向发展,意味着航空运输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多。

    3. 网络贸易下的物流配送服务

    目前,网上贸易采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物流服务:

    (1)邮寄和航空快递服务: 有非常完整和全面的配送网络论文开题报告。可以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把物品运送至目的地。但是费用偏高。

    (2)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 企业自己在客户密集的区域设置自己的仓库和配送中心。由配送点进行备货、配货、送货。好处是商家自己拥有对货物的有效控制权。也有利于接收客户的信息反馈。但是成本太高。

    (3)物流公司: 由具有专业物流设施及丰富的储运经验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优势在于

    专业的物流公司在速度和成本上具备更多的优势。而且服务更专业、多功能和全方位。

    4. 国际物流公司的选择

    寻找能够放心、省事、长久合作的国际物流公司是很多外贸企业的头痛的问题。有众多的问

    题都得考虑。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安全,包括:货物是否安全;有关货物的信息是否会被泄露。

    (2)速度,货物能否准时发车、准时配送、准时到达。

    (3)优惠,无论是物流公司还是贸易企业空运,都需要利润才能生存下来。价格毫无疑问都是他

    们关注的焦点。

    (4)规模,物流公司的规模也从侧面的决定了物流公司能否满足货主的要求。决定了货主是

    否敢放心的把货物交给他们。

    (5)保障,即盗窃、遗失、损坏后是否有赔偿制度,公司的分工是否明细、责任是否到位。

    对破损/丢失/签单返回/准时发车/延误到货等是否有严格的把控。

    (6)增值服务,是否能提供各种附加服务,如保价运输、代收货款、包装、上门接货、送货

    上门、签收回单。极大的方便了客户。

    (7)服务质量,销售人员、服务人员是否有较高的服务意识、专业的形象、积极的态度。

    (三)实证研究

    作者有选择性的挑取了20家开设有网上贸易的厂商和外贸公司。为防止地区的共同性会影

    响外贸公司物流配送的选择,受访的公司散落全国。同时为了广泛的调查各行各业对物流配

    送方式的态度,作者所选取的公司来自各行各业,有生产或销售电脑小部件/服装/工艺品/

    大件家具的。这些外贸企业有来自内地的、也有来自沿海开放城市的。被采访的这些公司的

    规模各不相同,有大型的上市公司(如:河北瑞华制药、江苏永枫纸业),也有小规模的网

    店 (如协力捷、美秀外贸)。目的就是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从事不同销售

    性质的企业对国际物流配送的选取方式。通过对这些有代表性的企业的分析得到一个相对来

    说要全面一点的分析结果。下面表格是受访20家公司的营业介绍。

    (1) 下表是各个受访公司的从业介绍:

    1.厦门市协力捷公司: 是一家做网络贸易的网店。专业销售女士上衣、耳机、箱、包袋等商品。该公司并无生产车间。属于中间贸易商。

    2.山东奥美特: 奥美特公司是一家专业于婴幼儿家具用品的生产厂家。总部位于山东济南。作者所联系调查的是奥美特公司的一个商。

    3.汕头粤美:粤美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公司有20个员工。固定资产200万。专业生产压蒜器,国内和国外的业务都有。其国外的客户主要位于北欧、西欧。

    4.深圳美秀: 是几个留学生办的业余网店。公司开始属于尝试性的外贸运作。业务慢慢壮大,拥有固定的国外大客户空运,年销售额在50万人民币。

    5.广州大余: 原身是广东神声数码,成立于1988年,工厂位于广东中山。2003年移师上海,在上海数码广场成立销售总部。从事电话机、传真机、程控交换机、对讲机等的经营。

    6.珠海益智: 珠海益智玩具厂是一家集生产、加工、贸易、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产品包括各式玩具。该公司出口到瑞典的主要为磁性积木玩具。

    7.沧州机械科技:从事除尘设备的国有企业。拥有职工300人,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在国家财政的支援下,该公司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8.温州爱家绿客: 爱家绿客是温州嘉翔装饰材料厂的商。专业于三聚氰胺贴面板。广受客户的喜爱论文开题报告。爱家旅客专供北欧市场的需要。也要少量其他地方的订单。

    9.顺德艺轩: 位于顺德乐从国际家具制造中心。主要市场在瑞典、挪威、冰岛等北欧国家。每年的销售份额稳固增长。

    10.苏州裕美: 苏州裕美是瑞典服装名牌H&M的供应厂家。生产的产品有浴巾、浴袍、毛巾等卫浴用品。

    11.成都辉鸿: 公司档口位于成都电脑城(百脑汇), 经营各种电脑配件。公司的网上业务依附于几个着名的网络平台(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香港贸发局贸易促进网)。

    12.杭州北欧心情: 是由几个留学瑞典的留学生创办的网店。并无实体店铺。属于贸易中间商。公司有自己的货源,依附于几个瑞典着名的网络平台招揽客户。

    13.河北瑞华制药厂: 公司始建于1973年,主要生产中成药。该公司以授权专业商的模式销售药品。每年都要出席国内外的展览会,网上贸易主要依附于阿里巴巴网站。

    14.长沙凯乐: 是一家集设计开发、订单跟进、内销、外贸、品牌营销策划与一体的工贸公司。有自己的工厂,并有多家战略合作工厂。主营鞋类:马靴、套靴、雨鞋。

第5篇:航空货物运输分析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货物运输需求;公路网;畅通性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052-02

一、公路网畅通性的含义

一个社会的公路货物运输能否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重要表征是能否实现“货畅其流”。如果现有的交通运输出现“通而不畅”“少车问津”“过度拥堵”等不合理现象,则会极大影响公路网基础作用的发挥[1~3]。

公路的畅通性,是指在正常的前提下,一定的时间内某条道路的交通容量大于此段时间内交通需求的现象。具体含义分为两个层次:其一,“通”是指货物位移的实现有足够的路径,使得服务对象在起讫点间可以进行流转并且实现位移,而不至于停滞不前;其二,“畅”是指货物运输车辆在起讫点间的运行状况满足其主体的需求,即“通”的程度和质量问题[4]。

美国HCM2000手册中将交通运行的状况分为五个等级(如下表所示),其中,A、B、C、D级交通流畅状态为“畅通”,E、F级交通流畅状态为“拥挤”。基于此,本文拟将公路畅通状态分为四个级别:非常拥堵、拥堵、畅通和过度畅通。

第一,非常拥堵:表现为极大的交通量呈滞留状态,平均车速低于一个设定的速度。

第二,拥堵:车流平均速度较低,一些交通量在运行上处于缓行状态,交通运行的状况比较差。

第三,畅通:路网的供应能力能够使人们对交通的需求呈满意态度,驾驶的自由度与行车速度的控制不受多余的影响,便利程度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第四,过度畅通:公路交通量十分低,行车速度基本不受控制,路网供给能力远远高于人们对其的需求量,以至于浪费资源。

二、货物运输需求分析

(一)货物运输需求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基于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性,人类经济活动要求自然资源不断流动,互通有无,从而催生了刚性的运输需求。

第二,基于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的特性,为提高生产力,必然产生运输需求。

第三,基于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特性,货物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等空间属性上的流动,进一步产生运输需求。

(二)货物运输需求分析

实践表明,满足不同要求的货物运输对运输供给品质的需求是不同的[5~6]。

第一,安全性需求。保证货物安全运抵目的地,对于任何种类的货物来说,安全性需求是最基本需求。

第二,时效性需求。对于不少商品来说,其价格具有明显的时效性。面对这种特殊的运输条件以及时间成本的约束,运输时宜选择运输供给品质较高的货运方式。

第三,经济性需求。通常,高科技产品由于货值较高,承担运输消耗的能力最高;而对于大批量的诸诸如煤炭的运输,基于其经济性,宜选择低成本的运输通道。

三、基于货物运输需求的公路网畅通性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货主的运输需求角度,可按货物的类型选取指标来评价公路网的畅通性。

(一)货物属于时间敏感型

公路网系统内部的通畅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此类货物的运输需求。本文选择干线路网饱和度和路网拥挤率两项指标对其评价。

第一,干线路网饱和度。干线路网饱和度是路网适应性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可表征路网畅通的程度。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式中,Sj为第条路段的长度或平均行程;Qj为第条路段的流量。

最终确定其评价标准为:当P

第二,路网拥挤率。公路网拥挤率是指拥挤路段长度占总线路长度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式中,Ps为公路网拥挤率(%);LSi为公路网中i等级公路拥挤路段里程;Li为i等级公路总里程。最终确定其评价标准为:当Ps

(二)货物属于价格敏感型

针对此类货物运输需求,通常选择公路网内部发展均衡度指标来评判公路网畅通性。定义如下:

假设某区域i内有n个不同的地区,其中Xi表示公路网综合密度 ,Li表示公路总里程,Ai表示面积 ,Pi表示人口。则有:

则区域公路网内部发展均衡度的计算如公式(3):

式中,H为区域公路网内部发展均衡度;X为各地区公路网综合密度的平均值;σ为各地区公路网综合密度的标准差。最终确定其评价标准为:当H≥5时,良好;当3

四、结论

第一,公路网畅通性对货物运输需求满足与否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货畅其流”是公路网基础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体现。

第二,基于运输供给品质,货物运输需要兼顾安全性需求、时效性需求和经济性需求。

第三,基于运输需求理论,构建了基于货物运输需求的公路网畅通性评价体系,以期为公路网系统整体的效能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邵俊杰.货物运输通道的演变及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2] 基于产业属性的道路运输市场规制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3] 吉翔.公路货物运输风险的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

[4] 王璐,吴群琪,熊锐.公路货物运输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5,(20):83-85.

第6篇:航空货物运输分析范文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消除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强,数量不断增加。到2003年底,综合运输线路总里程达378.89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其中,复线里程2.5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9万公里,提速线路1.3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80.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7万公里;内河通航里程12.4万公里;民航通航里程174.95万公里;输油气管道3.26万公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客货运量持续增长。在基础设施逐年加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改善运输组织,调整运力结构,完成了各个时期繁重的运输任务。2002年全社会客运量达160.82亿人,旅客周转量14126亿人公里,货运量148.27亿吨,货物周转量50543亿吨公里。各种运输方式在完成客货运输量的同时,不断推出运输新产品,以提高服务质量,适应运输市场需求。铁路客运推出了“夕发朝至”、“直达特快”、城际列车及旅游专列等品牌列车,货运开行了行包专列、“五定“班列等;公路普遍使用高档大中型客车,提高了旅客运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货运专用汽车也有了较大发展;民航航线增多,航班密度加大。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联网售票、旅客向导系统以及货运业务网上办理等大大提高了运输服务水平。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铁路在线路基础、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使得全路五次大提速顺利实施,最高运行速度提高到200km/h;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从勘测、设计到施工,多项技术取得突破,实现国际、国内首创;交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了交通运输调度指挥水平和自动化水平。

尽管近年来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加快,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有所缓解,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交通运输线路规模总量不足,运网密度小。2003年我国按国土面积计算的铁路和公路运网密度分别为76.04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8.85公里/百平方公里,按人口数量计算的铁路和公路运网密度分别为0.56公里/万人和14公里/万人,远低于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与我国的人口、国土面积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尤其是西部地区,铁路网稀疏,公路通达程度低,严重制约着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运输能力紧张,运输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运输通道能力十分紧张,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瓶颈制约日趋严重。特别是铁路繁忙干线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量的矛盾十分突出,京广、京沪、京哈、京九、陇海、浙赣六大干线平均运输密度达8100万换算吨公里/公里,其中部分区段能力利用率达100%,客运快速和货运重载难以兼顾,无法满足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某些情况下是牺牲货运来保客运,造成大量货物积压,2003年铁路日均请求车数达18万辆,而实际装车满足率仅为51.5%。同时,由于运输能力的限制使铁路难以发挥其技术经济优势,不能完全按照各种旅客群体和货物种类设计运输产品,以致影响了运输质量的提高。三是交通运输结构不尽合理。近年来公路超常规发展,自1994―2003的10年中公路里程平均每年增加7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97年以来每年建成2000多公里,2003年已达2.97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民航和沿海水运保持了稳步发展。而铁路的发展则相对滞后,自1994―2003的10年中,铁路平均每年增加营业里程仅1400多公里,发展速度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从多年来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运量比重来看,公路完成的客货运量从1990年的83.9%和74.6%上升到2002年的91.74%和75.3%;而铁路由于受运输能力的限制,客货运量从1990年的12.4%和15.7%下降到2002年的6.57%和13.77%,沿海水运和民航完成的运量比重都有所上升,内河水运和管道运输比重下降。从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协调发展和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由于各种运输方式分归不同部门管理,衔接不够紧密,不利于人性化服务,方便旅客和货主,不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社会总成本。各种运输方式均强调自身在某一方面的作用,都在构建自己的运输枢纽,而未统筹考虑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未考虑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没有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运输枢纽。

二、我国交通运输面临的环境

1、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WTO,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以及相互间的依赖程度,加入WTO,使我国的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加强必然带来客货交流量的大幅增长,同时,对全面提升运输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运输开始向国际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运输需求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

交通运输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货运量增长幅度大大提高。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结构的改善,运输需求结构将随之变化,大宗货物比重将逐步下降,特别是煤炭运输需求增长幅度保持平稳,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时效性强的货物运量增长幅度将加大加快,这对安全、及时、快速的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加快集装化、专业化运输系统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加深,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个性化、专业化的运输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服务为交通运输产品增加了新的内容。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发展城际高速客运系统和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

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安全、舒适、快捷的运输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发展高速客运系统,满足人们出行的交通需求,已成为旅客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镇数量的增加,形成了一些区域城市群和城市化地带,使得区域城际间、城乡间和城市内的旅客运输问题日益突出,构建大容量轨道交通,加强城市内交通组织和城际间交通运输以及两者的衔接已开始成为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

4、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创造了良好环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的流动,这为交通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建立结构合理、服务质量良好的运输系统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交通运输产业中,除部分领域外,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

5、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提出要求

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需要占用能源、土地、资金等大量资源,同时,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并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进行比较,优先发展资源利用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的运输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系统。

总之,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全社会人员、物资流动的增加,使全社会客、货运输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从客运需求看,我国人口基数大,客运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城镇人口增加,带来客运需求快速增长;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人口、资源、生产力布局的不均衡,导致人员流动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假日经济”的盛行,使旅游和探亲访友等客流大幅上升。从货运需求看,要支撑国民经济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必须有充足的能源作保证,同时,其他各种物资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因此,对货物运输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三、我国“十一五”交通需求预测

1、全社会运输需求总量的预测

货物运输需求预测主要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关,旅客运输需求预测主要受人均GDP和人口总数影响。根据我国2020年GDP翻两番,达到36万亿元的目标,GDP年均增长速度将在7.2%左右,预测中,按照前10年发展速度略高于后10年计算;人口数量,据有关预测,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13.3和14.5亿人。全社会货物运输需求总量分别采用三种方式进行预测,即直接预测、地区需求预测和分方式分别预测。其中,直接预测是根据全社会货运量与GDP、综合运输线路里程相关性,通过一元回归模型、二元回归模型和弹性系数三种方法进行预测;地区预测是根据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区域GDP和交通运输量历史数据,利用一元回归模型预测未来运输需求量,据此预测全社会货运需求总量;分方式分别预测是按照铁路、公路、水运、管道、民航五种运输方式分别预测每种运输方式未来货运量,据此,预测全社会货运需求总量。综合上述三种方式,结合多角度定性分析,得出未来2010到2020年我国全社会货物运输需求总量的预测结果(见表1)。

全社会旅客运输需求总量分别采用四种方式进行预测,即直接预测、地区需求预测、分方式预测和人均旅行次数预测。其中,直接预测、地区预测和分方式预测方法与货物运输需求总量预测方法类似,但客运需求指标主要受人均GDP和人口总数的影响,因此,回归模型是根据全社会客运量与人均GDP和人口总数的相关性建立的;人均旅行次数法是根据我国目前的人员流动情况,预测未来人均出行次数和人均旅行距离,据此,推算全社会旅客运输需求总量。综合上述四种方式,结合多角度定性分析,得出未来2010年到2020年我国全社会旅客运输需求总量的预测结果,见表1。

2、各种运输方式运量需求预测

(1)各种运输方式旅客运输需求预测。各种运输方式以其各自的技术经济特征,在不同距离范围内的运输市场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吸引和完成了不同比例的旅客运输量。民航所完成的旅客发送量中,绝大部分旅行距离在1000公里以上,而公路占据了200公里以内的大部分客运市场,同时,完成了少量200公里以上中程距离的旅客运输。铁路主要承担了200公里以上的中长途旅客运输及部分短途城际客运。水上客运多以旅游观光为目的,旅行距离在200公里以内。粗略计算,2002年全社会旅客发送量中旅行距离在1000公里以上的长途旅客为2.46亿人,占总运量的1.54%,旅行距离在200―1000公里之间的中程旅客为5.33亿人,占总运量的3.33%,旅行距离在200公里以内的短途旅客为152.3亿人,占总运量的95.13%。长途旅客中,铁路运输1.6亿人,占65%,民航8594万人,占35%;中程旅客中,铁路运输3.56亿人,占66.8%,公路1.77亿人,占33.2%;短途旅客中,铁路运输4.75亿人,占3.1%,公路145.76亿人,占95.7%,水运1.8亿人,占1.2%。预计未来运输市场中航空客运以其绝对的速度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长途客流,其市场份额将会提高,按45%―50%计算。铁路以其安全、舒适和低成本的优势本应在中程旅客运输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目前运输能力的限制,制约了其优势的发挥,市场份额逐年下降,随着未来铁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和繁忙运输通道上客运专线的建成,其份额将逐步回升,按80%―85%考虑。在短途客运市场中,铁路将通过发展区域城际轨道交通来扩大市场份额,按3.6%-5.5%考虑;公路理所当然地占据着短途客运市场的绝对优势,其市场份额,2010年按95.4%考虑,2020年约为93.5%;水运主要是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短途客流,在短途客运市场中基本保持1%左右的市场份额。根据上述各种运输方式市场份额分析及全社会旅客运输需求总量,预测2010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的客运量分别为17.5、230.7、2.4和1.7亿人,2020年分别为35.8、357.4、3.8和3亿人。随着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铁路短途客运比例增加,平均运距将有所缩短;公路客运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增加和路网通达深度的提高,平均运距将略有上升;水运和航空的平均运距基本稳定在目前水平。据此测算,2010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的客运周转量分别为7045、12330、95、2498亿人公里,2020年分别为12530、19657、152和4440亿人公里。

(2)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需求预测。在货物运输市场中,铁路以其长距离、大能力和低成本的优势主要承担了大宗物资和长途货物的运输,而公路以其方便、快捷的门到门运输在短途货运市场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水运主要是内河、沿海和远洋大宗货物运输,航空主要运送轻质高值,距离远而时效性强的货物。多年来,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运输量比例基本保持稳定,1990年以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在全社会总运量中所占份额平均值分别为14.4%、75.2%、9.0%、0.01%和1.5%,货运周转量份额平均值分别为37.3%、13%、47.6%、0.1%和2.1%。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特点及其在运输市场中的作用,预计未来,铁路货运将继续保持在运输市场中的骨干地位,加之以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交通政策对铁路的支持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铁路发展速度将会大大加快,运输能力紧张局面将得到缓解,运输市场份额将稳步回升;公路也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继续在短途货运市场中发挥优势;水运将保持稳步发展,其市场份额基本稳定;航空货运所占份额虽小,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轻质高值货物运输需求的快速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综合上述分析,结合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回归预测结果,预测2010年和2020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市场份额及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推算结果见表2。

四、我国“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展望

根据上述预测,2010和2020年我国全社会旅客运输需求总量将达250和400亿人,货物运输需求总量为190和260亿吨。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运网规模,优化运网结构,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合,实现协调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1、扩大运网规模

铁路应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同时,对既有线进行扩能改造,扩大运输能力,提高路网质量。2020年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公路应加快“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建设,加强西部公路网建设。近年来东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的主要公路通道建设逐步完善,从土地资源和环境面临的压力来看,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公路运输的空间已极为有限,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公路建设在普及与提高两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因此,未来公路应在继续搞好国道主干线建设和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同时,将发展重点逐步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水运主通道包括沿海运输大通道和内河航道,是综合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加强内河航道建设,提高航道等级,改善通航条件,建立为沿江工业带经济发展服务的内河航运体系,同时要加强沿海港口建设,建成与外贸运输和海上运输相适应的海上南北运输大通道。航空运输应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枢纽机场,大力开辟国际国内新航线,同时加强西部地区支线机场建设,积极发展航空支线。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作为其主要运输方式的管道运输要加快发展,管道里程要从目前的3万公里增加到8万公里以上。

2、优化运网结构

在扩大运网规模的同时必须优化运网结构。铁路主要繁忙干线客货分线,实现客运快速、货运重载;在都市圈和城市带内发展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形成区域城际大能力快速客运系统;加强集装箱站场建设,发展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公路继续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东中部地区实现高速公路网络化,县市公路路面高级化,乡村公路等级化,全面提高公路网技术等级;加强大型枢纽机场和省会机场、沿海枢纽港建设。逐步形成由铁路客运专线及提速线路、高速公路和省际干线公路组成的城市间旅客快速运输系统;由高速公路、城市客运铁路及城间铁路干线组成的京津塘、沪宁杭等城市群客运系统;由沿海港口及后方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由铁路、沿海港口组成的煤炭、铁矿石等大宗物资运输系统。

3、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目前的运输市场日趋活跃,不同运输方式竞争态势已经形成。这就要求政府主管部门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制定相应政策,使运输市场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公平、有序竞争,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合理分工、衔接配合的高效综合运输系统,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型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强化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衔接配合,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进出口大宗物资的铁水联运,以提高换装、换乘效率,降低社会总成本。可以预见,综合运输的发展将从以规模为重点转化为以提高运输速度、缩短运输时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的发展,从以竞争为主逐步转向以合作衔接为主的协调发展。

4、推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

第7篇:航空货物运输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国际贸易,物流服务,运输方式,物流公司,保障,服务质量

 

一、绪论

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为国际贸易“左臂右膀”的国际货物运输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生产的全球化,促使了全球范围的营销、采购、制造,也促进了更为复杂的全球运输网络。但国际货运的牵涉范围太广。作者仅仅尝试以中国和瑞典这两个国家作为参照物来研究国际货运。因为瑞典是个拥有强大工业系统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个强劲的发展中国家。瑞典是世界上网络交易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有65%的国民经常在网络上进行交易。但在中国,目前的状况是网络贸易尚处于萌芽状态。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来看,瑞典和中国都严重的依赖国际贸易。瑞典有68%的产品用于出口,48%的商品来源于进口。中国2010年的GDP为39.7983万亿元人民币物流公司,其中进出口额为199.170亿人民币。国际贸易占了50%的GDP。因此以这两个国家为对象来研究国际物流极具代表性。

二、理论框架

1. 国际货物运输。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运输。

2. 国际货物运输的方法。根据运输工具的差别可以分为:(1)海洋运输,其特点在于运输能力大、运费低。(2)铁路运输,其特点在于不受气候条件影响。运量大、速度快、手续简单。(3)公路运输,其特点是运量少、机动灵活、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缺点是运量较少,运输成本高。受地理结构影响大。(4)航空运输,其特点在于费用高、速度快、运量少。

3. 网络贸易下的物流配送服务。(1)邮寄和航空快递服务: 有非常完整和全面的配送网络。可以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把物品运送至目的地免费论文。但是费用偏高。(2)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 企业自己在客户密集的区域设置自己的仓库和配送中心。由配送点进行备货、配货、送货。好处是商家自己拥有对货物的有效控制权。也有利于接收客户的信息反馈。但是成本太高。(3)物流公司:由具有专业物流设施及丰富的储运经验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优势在于专业的物流公司在速度和成本上具备更多的优势。而且服务更专业、多功能和全方位。

4. 国际物流公司的选择。如何选择一家合适的物流公司,主要就是从以下几点价值来考虑:

(1)安全,包括:货物是否安全;有关货物的信息是否会被泄露。(2)速度,货物能否准时发车、准时配送、准时到达。(3)优惠,无论是物流公司还是贸易企业,都需要利润才能生存下来。价格毫无疑问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4)规模,物流公司的规模也从侧面的决定了物流公司能否满足货主的要求。决定了货主是否敢放心的把货物交给他们。(5)保障,即盗窃、遗失、损坏后是否有赔偿制度,公司的分工是否明细、责任是否到位。对破损/丢失/签单返回/准时发车/延误到货等是否有严格的把控。(6)增值服务,是否能提供各种附加服务,如保价运输、代收货款、包装、上门接货、送货上门、签收回单。极大的方便了客户。(7)服务质量,销售人员、服务人员是否有较高的服务意识、专业的形象、积极的态度。

三、实证研究

作者有选择性的挑取了20家开设有网上贸易的厂商和外贸公司。为防止地区的共同性会影响外贸公司物流配送的选择物流公司,受访的公司散落全国。同时为了广泛的调查各行各业对物流配送方式的态度,作者所选取的公司来自各个行业,有生产或销售电脑小部件/服装/工艺品/大件家具的。这些外贸企业有来自内地的、也有来自沿海开放城市的。被采访的这些公司的规模各不相同,有大型的上市公司(如:河北瑞华制药、江苏永枫纸业),也有小规模的网店 (如协力捷、美秀外贸)。目的就是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从事不同销售性质的企业对国际物流配送的选取方式。通过对这些有代表性的企业的分析得到一个相对来说要全面一点的分析结果。下面表格是受访20家公司的营业介绍。

(1)下表是各个受访公司的从业介绍:

 

公司

商品

公司

商品

厦门市协力捷

耳机,棉马夹,箱包袋

成都辉鸿

摄像头、U盘、数据线

山东奥美特

儿童餐椅、婴儿床

杭州北欧心情

餐具

汕头粤美

压蒜器、

河北瑞华制药

生物制药

深圳美秀外贸

女式钱包

长沙凯乐

雨鞋、拖鞋

上海大余

电话机,手机,电脑麦克风

深圳恒盛

数码相机

珠海益智

玩具火车、积木

浙江海林

工业织物、纺织制品

河北沧州机械

不锈钢机械配件

青岛恩福

碳酸饮料

温州爱家绿客

树脂防火板

江苏永枫纸业

包装彩纸、墙纸

顺德艺轩

真皮沙发

杭州诺迪福家居

蜡烛台、插花瓶、陶瓷摆件

苏州裕美

蜂巢毛巾浴袍

第8篇:航空货物运输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物流;法律体系;完善

任何行业都需要在统一、公平和高效的法律环境中发展,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恰恰在于法律环境滞后。物流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物流环节已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越来越凸显出来,严重影响着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构建完善的物流法律体系,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迫切问题。

一、目前我国物流法律环境

在当前法治环境下,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法律规范,物流要实现物尽其流必须依靠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为,保证物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能够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整合物流各环节,协调各产业,这样才能保障整个市场稳定运行。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在各物流领域先后出台了大量的规范性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交通运输业为例,公路运输方面,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之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道路货物运输服务业管理办法》、《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铁路运输方面,主要有《铁路货物事故处理规则》、《铁路货物运输杂费管理规则》《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等;航空方面,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外,有《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开办民用航空运输企业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等,航空运输在国际方面,我国先后签署、批准了20多个国际公约和协定书,并有80余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形成了我国的民用航空运输法律体系。

但是,现代物流已发展成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各相关职能分属于不同部门,而现行的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多是各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规章,这使得物流法律法规比较分散。另外从法律效力角度看,现行的物流法律法规主要有三类:法律,如铁路法、海商法等;行政法规,如公路、水路、铁路、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等;由中央各部委颁布的部颁规章,如关于商品包装的暂行规定、商业运输管理办法等。实践证明,目前物流法律法规远远不能满足物流业飞速发展的需要,物流立法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一)法律效力较低

目前,我国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规多是由中央各部委、地方制定颁布的条例、办法、规定和通知等,位次较低,法律效力较弱,规范性不强,甚至有些规范性文件还带有地方、部门分割色彩。在具体运用中缺乏操作性,难以产生法律效力,多数只适合作为法庭审判的参照性依据,不利于调整各物流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对物流主体行为的制约作用。 缺乏对物流主体行为的制约作用。

(二)法律系统缺失

目前,我国现代物流标准只有《物流术语》,执行的有关物流方面的法规和直接为物流或与物流有关而制定的法规从内容和行业管理上分散于海陆空运输、消费者保护、企业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各部委分别制定的有关规程和管理办法,立法上涉及交通、铁道、航空、商业、外贸等十多个立法部门,形成多头而分散的局面,缺乏物流行业系统专门的法律规定,加上各部门协调不够,难以整合物流各环节和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形成行业优势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三)法律制定滞后

目前,我国执行的物流法律法规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法律规范延续而来的,加之现代物流业与最初相比发展了新业务,因此相关法律出现了适用范围有误、规制内容过时以及法律交叉、法律空白等问题,不仅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流的发展,更难以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后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法律体系从技术上普遍缺乏对实践的具体指导和调整作用,宏观调控能力和微观约束能力不足。

二、完善我国物流立法的对策

针对我国物流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构建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的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一)制订统一的物流发展规划,提高物流立法的协调性

制订统一的物流立法规划,应防止政出多门,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局限。从疏通各单行法律法规之间的承接关系着手,修订、整合、补充现有物流法律法规,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协调严谨的法律框架,提高物流法规的集约性、系统性,增强其综合调控能力。物流系统主要由运输、储存、装卸、配送及信息传递等主要环节和功能构成。而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已经由追求服务的安全、切实、迅速、经济,向追求物流的综合治理、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方向发展。因此用现代综合物流的理念,建立高度系统化的物流法规体系,才能促进我国物流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和效率是。

(二)建立完善的物流法律体系,提高物流立法的系统性

制定和完善适应物流国际化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法规体系。目前我国物流业的标准化程度还很低,尤其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严重影响了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加入WTO后,这个问题日益明显。为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要求,必须大力推广和普及相关的国际标准体系,或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通用的国家标准,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现代化。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明确物流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资格,规范物流主体市场准入门槛;明确物流活动各环节及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使整个物流活动合法、有序、公平;调整国家和物流主体之间以及各物流主体之间市场监管关系,制止垄断与不正当竞争,形成统一、高效、透明物流市场;制定和完善物流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为提高物流效率奠定基础。

(三)重视他国的先进经验,提高物流立法的实效性

物流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健全而完善的物流法制是现代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依托和动力,营造良好的物流法制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国际视野,大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物流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一方面要研究和分析发达国家的物流法律制度,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大胆吸收和借鉴;另一方面物流立法要经过科学论证,提高立法技术和立法水平,取得各方共识,充分发挥物流社团组织、专家学者在物流立法中的作用,增强物流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前瞻性和稳定性,提高立法质量。

(四)重视物流协会的作用,提高物流立法的完善性

在建立健全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同时,要特别重视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作用,特别是在国家法律没有调整或者不便于调整的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步将以往政府过多的管理职能逐步交给行业协会行使,同时在法律上对协会的功能、作用、职权加以必要规定,充分发挥民间组织所固有的协调功能和专业知识;要善于发挥联合会的综合、协调和引导作用,将行业内各代管协会、各地方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尽可能地团结在一起,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为促进行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语

第9篇:航空货物运输分析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094-02

交通运输结构是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相互竞争、相互合作而形成的。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各有优劣相互协调发展,体现了交通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目前,各种运输方式并没有能很好地协调发展,致使各自潜在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从而造成大量运力和资源浪费,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和综合运输能力的提高。另外,市场竞争激烈,各种运输方式独立经营、各自为政,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降低了运输业的投资效果。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广东省交通运输业为实证研究运输结构协调发展奖系,探求交通运输结构演变客观规律,提出对策与建议,力求交通运输业在全社会范围内朝着更加有效地配置交通运输资源的方向发展。

1 交通运输结构协调发展实证

1.1 主成分分析法

对交通运输结构不同运输方式的综合衡量需要涉及到大量数据,为降低多变量数据系统的纬度。简化统计分析过程,本文选用了相对成熟且较为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将关联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从而修正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而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进而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样本的大部分信息。可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具体步骤此处不再详述。

1.2 协调发展评价指标

由于管道运输的特殊性以及与其他四种运输方式的关联性低,运输结构协调暂不对其分析。构建交通运输结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1)运输里程一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通车里程+内河通航里程+民航航线里程;(2)载运工具数:铁路机车、民用汽车、机动船艘数、民用飞机;(3)从业人员数;(4)货物运输量;(5)各种运输方式对货运总量的分担率;(6)平均运距;货物平均运距(公里)一货物周转量/货运量;(7)建设投资额。

1.3 计算结果

样本数据来源于广东统计信息网和《广东统计年鉴2008―2001》。限于篇幅,原始数据及其计算过程此处不再一一列出。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效果显著,样本数据相关性强,因子模型适合。然后,利用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线性加权求和得出广东省每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结果见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总体而言,广东交通运输生产和服务供应能力得到增强,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但交通运输结构在发展历程中呈现一定的不协调状态。铁路运输基本保持常态发展,没有形成超常规发展的局面,有效供给能力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出行消费急剧增长的需要,局部路段供需矛盾突出。公路运输综合发展指数从-3.6968上升至4.2268,公路运输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绩效得到明显改善,但公路运输承担了年均68.7%的货运总量,公路运输承担了大量不宜由公路承担的任务,比如中长途的大宗散货运输等,不能突出公路运输的经济、技术优势。近年来,水路运输综合评价指数徘徊在2.2左右,增长速度放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尚未得到解除。珠江水系以及韩江、榕江水系的航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河水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航空运输业出现疲软。综合发展指数从2.5731降至1.8043,航空运输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2 对策及建议

2.1 建立分工、协作、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广东交通运输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网络,实现网络的有效衔接、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运输效率有效提高,建立分工、协作、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已成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广东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进程中应注重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在法律法规、财政政策、用地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重构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平衡,强化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

2.2 强化公路网络覆盖能力。开展现代物流

(1)加强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提高连接“泛珠三角”区域高速公路通道能力;重点完善珠三角高速公路网。

(2)重点抓好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有条件的自然村通公路。

(3)发展多式联运。综合运输体系网络中衔接节点一般由公路枢纽货运站场来组织和承担。广东公路货运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具有较强的经营实力和经营规模,集聚和辐射能力强,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开展多式联运,解决主要港口集疏运“瓶颈”问题。

2.3 依托铁路运输。形成规模优势

2008年,广东铁路营业里程1859公里,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2.3%,这与广东的经济总量相比,极不协调。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扬长避短、以铁路特色取胜。发挥铁路大批量货物运送方便快捷、铁路仓储设备具有一定规模、铁路内部物资系统能够较快地掌握铁路运送物资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发展重点:(1)做好铁路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加快机车车辆周转,不断提高运输能力和物流运作效率;(2)强化大宗货物运输市场主导地位,巩固和扩大煤炭、水泥、矿石、钢材等大宗原材料运输市场,优化货物运输需求。积极扩大揽货网点,完善揽货体系。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创新经营方式,为客户提供对口服务;(3)开辟港口货源,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冷藏运输。发挥集装箱优势,扩大国际运输比重;(4)加大直通货物到达运输,提高运输效益和质量,(5)利用价格杠杆争取珠三角地区地砖、电器、铝材、食品、饮料及百货货源,提高市场份额。

2.4 重视发展水路运输,加快深水港和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建设

广东港口资源丰富,水路运输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与机械化、现代化要求还有差距,如集装箱专用码头、深水泊位及装卸能力、中转站等尚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近年来,广东重化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大耗能、大运量的石化、冶金等重化产业正在沿海布局设厂,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长。目前只有湛江港拥有一个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和一个2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茂名港建有一座25万吨级原油海上单点系泊设施,而珠三角至今尚无一个可接纳20~30万吨级大型船舶的码头。应高度重视大型深水港建设,抓紧开展深水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据有关部门调查,珠三角惠州、珠海及江门等市都拥有

深水岸线,如珠海万山群岛和台山广海湾都是建设超大型深水港的好岸线。广东如能加大力度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25万吨级铁矿石码头。不仅可以节约数目巨大的综合运输费用,还将带动一批重化工业的发展。

加强内河航道建设,进一步完善适应大型船舶进出的出海通道重点是西江肇庆至磨刀门出海航道、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千吨级航道、东江的枫树坝至惠州的航道的建设。加强内河港口建设:重点是中山、佛山、江门、肇庆、云浮、清远、东莞、惠州内河港口的建设。北江流域及东江流域其它各港口由于通航能力所限,目前仅能行驶300吨及以下船舶,港口规模偏小,功能单一,吞吐量不大,其发展应结合航道疏浚力度的加大,逐步提升港口功能与港口装卸设备水平。

2.5 积极发展航空运输,促进粤港互利双赢

广东航空运输基础设施较为齐全,但航空服务功能尚显不足,主要因为目前已开通的国际航线较少,且航班密度较小,对高附加值的国际航空物流难以形成空港主枢纽效应。

(1)珠三角机场货源重叠、竞争激烈,其航空物流发展有待形成差异化、错位化的竞合态势。港、澳、穗、深四大机场目前运作情况较好。这意味着珠三角机场群的组合功能较好。珠三角航空物流市场广阔,市场需求决定了5大机场合作的必然性。珠三角机场群只有联合起来,构建“唇齿相依、协作配合”的发展共同体,优化资源配置,才能降低成本,提升整体竞争能力。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促进珠三角机场合作与协调,形成合理的物流发展定位(广州机场以华南客货运为主,逐渐发展成为与香港机场功能互补的亚太国际客货运和快递枢纽中心;深圳机场可作为重要客货运机场,强化其调节航空物流市场、满足区域经济需求的服务功能;珠海机场目标则是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港的补充),以发挥航空运输潜质,扩大其服务范围。

(2)合理利用空域和地面基础设施资源,协调珠三角五大机场航线、航班的投入、货流量的分布和走向,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五大机场通过深入合作开辟一条中国大陆通向海外的融货运、快递、信息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空中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