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范文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第1篇: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范文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环境问题之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变暖呢?地球变暖又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又将如何应对,来获得可持续发展呢?下文将作一简要剖析。

无风不起浪,全球变暖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自然的变化,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太阳活动的变化,影响近百年的气候变化,它不是主要原因。第二个自然变化是火山爆发,它也不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原因。

(二)全球变暖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活动,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增加,以及森林砍伐,耕地扩大等土地利用的变化。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那么,为什么二氧化碳等气体会使全球变暖呢?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可以让属于短波辐射的太阳光畅通无阻地照射到地面,使地球表面升温;但却能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反射回去的一部分长波热辐射,这部分热辐射就会使大气和地表增温。简单来说,温室效应就好像暖房的玻璃一样,它阻挡了热辐射的向外放射,所以暖房里很暖和。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这一作用与“温室”的作用类似,所以把它叫做“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气体则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原本也属于大自然的正常变化,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正是它使得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由零下18℃上升到零上15℃,这个温度,使当今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能够生存。但是,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迅速增加,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步伐加快。专家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日俱增,主要是近百年来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结果,目前发达国家仍然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不仅仅如此,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灾害天气增加,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一)海平面上升。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如果极地冰川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二)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自然灾害。

如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增加了2%-4%,而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近数十年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该五省市的受灾人口逾6000万人;仅贵州一省,由于受灾严重需要救济者就高达310万人。同月旱灾蔓延至湖南西部、西藏等地区。  (三)对动植物的影响。

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某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

(四)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极端高温使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目前,人类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的数量。

1.节能和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合理使用土地(如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2.改良作物品种,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节水农业等;

3.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第2篇: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范文

建筑绿化通常是指建筑物周围环境及室内环境的绿化,就是通过对建筑墙面和屋面采取的一些绿化措施,来达到绿化的目的。与建筑周围的环境绿化相比,建筑绿化本身的作用非常明显,其对于建筑节能的作用也更加直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在炎热的夏季,通过植物的叶片能够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进而有效地减少建筑对太阳热辐射的吸收,借助植物的蒸腾作用便可以吸收建筑外墙的热量,进而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定适宜的状态下,这样便不需要使用空调设备进行制冷,从而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有利于节能;其二,在寒冷的冬季,绿化最主要起到的是屏蔽最用,能够显著减少风压对建筑物的作用,从而减少冷风对建筑表面对流换热损失,降低供热负荷,进而实现节能的目标。

2屋面绿化

种植屋面系统可以顺利地排除屋面上的雨水,仅需要在屋面上形成一定的坡度即可,而屋面绿化系统则可以建造在这个坡度上,按照植物绿化的规划和管理要求,对于不同的屋面坡度可以采用不同绿化构造。当坡度较大时,会使雨水在屋面上的排除速度进一步加快,这样一来便有可能导致植物的基础受到冲刷腐蚀,从而会损坏建筑绿化系统,为此,当建筑屋面坡度加大时,必须进行设置防滑装置,并将之施工在防水层之下、屋面结构层之上。通过种植屋面绿化可以有效地环节城市建设绿地被大量占用的问题,现阶段,排放到大气当中的CO2以及其他有害气体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温室效应也越来越严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机动车的数量在近些年不断增多,为此必须通过绿色植物来进行光合作用,减少CO2的含量,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同时也能起到缓解气候变暖的作用。

3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

环境绿化基本上以大面积的草坪间以灌木为主,道路两侧及广场周边以乔木为主,形成室外场地的立体绿化景观。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利用大量的太阳辐射能,直接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此同时还通过燕腾作用吸收周围空气中的能量,有效降低该区域的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

4结论

第3篇: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范文

1. 臭氧层遭受破坏 臭氧层出现空洞导致紫外线大量射入,人得皮肤癌几率大增。

爱护臭氧层,要求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包含对臭氧层有损害的氟氯碳、哈龙、氯氟烃、甲基溴等物质,如: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包括家电、运输制冷、工商制冷)、泡沫(大量存在于沙发、一次性发泡餐盒、汽车内饰发泡件、保温喷涂)、灭火剂、气雾剂(摩丝、杀虫剂、外用药喷雾剂)、清洗剂、膨胀烟丝等。

2. 温室效应 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3. 在国际上,由于人口剧增和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而造成的污染事件屡见不鲜

1) 英国的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伦敦巨大烟雾的发生,是因为潮湿有雾的空气在城市上空停滞不动,温度逆增,逆温层在40~150米低空,大量的烟喷入其中,使烟雾不断积聚。伦敦上空的大气成了堆置工厂和住户烟筒里出来的粉碎了的废物的垃圾场。事后调查数据显示,尘粒浓度高达4.46 g/L,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高达1.34μg/L,为平时的6倍。烟雾中的三氧化二铁促使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形成酸雾。

据事后统计,在烟雾期间(12月5~8日)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数,约为平时的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者死亡,分别为事件发生前一周同类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患者死亡率均有成倍增加。

2) 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一次烟雾事件。当时洛杉矶市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拥有飞机制造、军工等工业。各种汽车多达400多万辆,市内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占全市面积的30%,每条公路每天通过的汽车达16.8万辆次。

由于汽车漏油、排气,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每天向城市上空排放大量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烟。这些排放物,经太阳光能的作用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等组成的一种浅蓝色的光化学烟雾,加之洛杉矶三面环山的地形,光化学烟雾扩散不开,停滞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

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这就是最早出现的新型大气污染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3)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工业飞速发展,但由于当时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和公害治理措施,致使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随之泛滥成灾。四日市哮喘病、水俣湾“水俣病”、富山“痛痛病”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日本的工业发展虽然使经济获利不菲,但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日后为此付出了极其昂贵的治理、治疗和赔偿的代价。至今为止,因水俣病而提起的旷日持久的法庭诉讼仍然没有完结。

日本四日市的哮喘病。1955年,四日市的第一座炼油厂建成后,其他一些相关企业纷纷成立,石油联合企业逐渐形成规模。正当人们对这些将会带来滚滚财源的大型企业艳羡不已时,可怕的公害病已悄然潜入了人们的生活。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在燃烧时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废气,当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10%就会强烈地刺激和腐蚀人的呼吸器官,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反射性挛缩,使管腔缩小,黏膜分泌物增多,呼吸阻力加大,换气量减少,严重时会造成喉痉挛,甚至使人窒息死亡。特别是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吸附在漂浮的金属粉尘中时,就能随粉尘侵入人体的肺泡。由于四日市的居民长年累月地吸入这种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了损害。因此,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又因四日市的呼吸系统病症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缓解,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第4篇: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范文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迅猛的发展,但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雾霾、酸雨、土地沙漠化、洪灾等等。这些环境问题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减缓,而且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在这个讲究效益与生态文明的时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让更多人意识到治理环境的重要性。

2、问题的提出

在意识到改善环境问题的若干措施中,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加强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因为对植树造林能够有效地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形成温室效应,也避免了硫等化合物在大气中形成酸雨沉降腐蚀和破坏地表生态环境,还能够为多水地区缓解洪水灾害,为缺水地区加固地表结构防止沙化,所以说,植树造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加强植树造林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人人都要保护环境才能够避免污染进一步给人类带来困扰,使林业经营以最小的成本提高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环境污染带来的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就是因为现代化的工业比如说像化工厂之类的污染性物质,还有通过大量交通设施排放的尾气等危害物质升到高空中,和雨雪等接触而形成的一种腐蚀性物质。降落的酸雨大量的腐蚀金属材料,也会造成土壤、水流等酸化的后果,并且对植物有很大的危害。

3.2环境污染带来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主要就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的,导致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气温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仅在美国之下位居第二,虽然说大量的工业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这也反过来证明了我国的发展是以危害环境为代价的,这种危害性的发展模式是必不可取的。

3.3环境污染带来的土地沙漠化

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少,与此同时,由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进行大规模的、无节制的开采土地,造成土地沙漠化的现象更加严重。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平均每天在我国的国土范围内就有500多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化,如果长此以往下去,我国实际可用的耕地数量更会大大的降低,这样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无法想象的损失。

4、植树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植树造林工作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在有效地开展,它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调节大气中碳的含量

众所周知,树木在有光照的情况下会产生光合作用,树木的光合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温室效应的危害。另外,工业生产过程中燃料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要从根本上解决二氧化碳带来的危害,就应该种植更多的树木,我国现有的林业种植面积远不能满足环境治理的需求,仍然要进一步加大种植面积,这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种植过程。同时,大规模的推广植树造林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一些原材料。首先,木材可以代替一些工业燃料,有效地降低了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其次,利用木材制作一些工具,既可以减少金属材料的应用,还能够控制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4.2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现在,我国针对沙地的治理方法是采用人工灌木固沙林,通过灌木更好的固定土壤。而林业相对于灌木对土壤的固定能力更强,而树木的落叶又可以滋润土地,为土地提供营养,而且形成的这种地面结构,可以有效地对水分进行吸收和排放,减少洪水带来的危害。因此,从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看,大规模的推广植树造林对于改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4.3改善大气中酸性物质的含量

酸雨对于环境的危害非常大,它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不仅会腐蚀一些金属材质,还会对树木造成危害,严重的可以导致树木的死亡。有关部门对于各种树木的净化作用曾做过专门的研究,发现不同树种对于酸雨的净化作用是不同的,比如说:杉树类树种对于酸雨的抗击能力比较差,而一些山茶树对于酸雨的抗击能力却非常强。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可以在酸雨频发的地方多种植一些山茶树,这样既能够抵抗酸雨带来的危害,还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酸雨的发生。

4.4树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尘埃

由于树木枝繁叶茂,能够有效地减小风速,这样大气中的大颗粒的灰尘就会落到地上。同时,植物的叶表面比较粗燥,而且多生有茸毛,有的还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这些都能吸附、滞留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从而使大气得到净化,比如:草地吸附粉尘的能力比的地面大七十倍,而森林吸附能力比地面强七十五倍。目前,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灰尘的树木有桦木、银白杨以及法国梧桐等等,相关部门可以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大量种植一些吸附灰尘能力较强的树木。通过树木吸附灰尘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净化我们的环境,这也是大规模推广植树造林的因素之一。

5、结束语

第5篇: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硅酸盐;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

1 引 言

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兰州平板玻璃厂,是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平板玻璃企业。该企业拥有两条5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生产各种颜色和规格的建筑、加工用平板玻璃及平、弯钢化玻璃等。

该企业的玻璃窑炉以前均采用重油为燃料,由于重油价格上升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并且重油作为燃料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较高,难以满足环保要求。企业于2008年开始策划和设计,对窑炉实施燃油改燃天然气项目技术改造。目前改造已完成,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综合能耗及改善操作环境等目的。

同时,由于改为天然气作为燃料,无需对重油进行加热,窑炉烟气的余热大量浪费。因此,企业同时设计了一套余热发电系统,利用窑炉的烟气余热进行发电,电力回用于玻璃生产中,目前该项目也已实施完成。实现了能源的节约、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污染排放的减少。

企业开展这两个项目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是燃料替代或者余热利用都可以减少CO2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化。因此,企业在项目策划和设计阶段就考虑将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进行开发,申请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援助资金。目前,项目已经进入第三方机构审定阶段,如果项目能够顺利完成,每年将为企业带来约700,000欧元的收益。

2 什么是CDM项目

首先需要先说明以下几个概念。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国际环境公约,于1992年6月3日~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期间签署,该公约的目的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一个能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害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2)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补充条款,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初步通过,并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UNFCCC》缔约方中的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到2012年必须完成其承诺的定量的CO2的减排义务。

(3)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定义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目的是通过在缔约方中的非附件一国家(发展中国家)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以协助附件一国家实现其量化的减排承诺。

3 为什么要实施CDM

首先是因为造成气候变化的温室效应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无论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排放的温室气体都会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造成全球的温室效应。同样,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实施温室气体的减排,都将对缓解温室效应作出贡献。在此前提条件下,又由于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远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在本国实施低碳的潜力

十分有限,如果要达到预定的减排目标技术难度很大,且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而如果将这些技术或资金运用到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就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同样的减排效果。

4何种项目可以申请CDM

根据《UNFCCC》及《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只要是能够减少温室气体(CO2、CH4、N2O、HFCs、PFCs、SF6)排放,并符合相关CDM规则的项目就可以申请作为CDM项目。

具体来说包括15个范围:能源工业、能源分配、能源需求、制造工业、化工、建筑行业、运输业、采矿/矿产品生产、金属制造、燃料的飞逸性排放、溶剂的使用、碳卤化合物和六氟化硫的生产和消费产生的飞逸性排放、造林和再造林、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农业。

目前全世界已在CDM执行理事会(EB)成功注册的项目共有3,567个,其中46.15%为中国的项目。已获得签发的减排量(已获得资金)共773,222,592吨,其中中国占58.18%,硅酸盐行业CDM项目开展情况如表1所示。

在硅酸盐行业中可申请CDM项目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余热利用

利用窑炉的热烟气或生产过程中的废热,用于发电、供热等方面。

(2) 燃料替换

在提供同等热能输出的情况下,利用C含量较低的燃料(如天然气)替代C含量较高的燃料(如重油),达到减少CO2排放的项目。

(3) 原料替换

利用C含量较低或者不含C的原材料替代C含量高的原材料,以达到减少CO2排放的项目。如:用硫酸钙代替碳酸钙生产水泥。

硅酸盐行业成功注册和签发的项目比较少,特别是陶瓷和玻璃行业,在中国目前还没有成功注册的。其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虽然硅酸盐行业内已实施大量的低碳节能项目,但是很多项目不具备额外性,因此无法注册成为CDM项目。所谓额外性,是CDM中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一个规则,要成为一个CDM项目,首先必须具备额外性。而《UNFCCC》规定,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如果实现以下目标即具有额外性:温室气体人为源排放量减至低于不开展所登记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情况下会出现的水平。

换言之,就是减排的项目本身存在一些障碍(如:技术障碍、资金障碍等),如果没有CDM机制所带来的援助,该项目难以开展,温室气体的排放就会增加,这样的项目就具备额外性,反之则不具备额外性。例如,目前很多余热回收装置都已经作为陶瓷生产线的标准配置,无论是否申请为CDM项目,该项目都会实施,都会减少CO2的排放,已经无需CDM机制提供额外的技术或资金援助了。

第二,行业内对于CDM的了解不足。事实上,为了提升企业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响应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号召,很多企业已经开展了一些低碳的项目,但是由于前期对CDM了解不足,没有先期考虑。因此按照CDM规则的要求,已经开始实施的项目就不能再申请为CDM项目了。

5 如何申请CDM项目

CDM项目完整的申请流程如图1所示。

其中,COP/MOP:议定书缔约方会议;

DNA:指定国家主管机构,中国是国家发改委;

EB: CDM执行理事会,负责项目的批准和减排量的签发;

DOE:指定经营实体,EB&COP/MOP指定和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实施项目的审定与核查;

PP:项目参与方(业主);

CER:经核证的减排量,可以用于碳交易。

由图1可知,CDM项目的流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审定阶段。

(1) 在项目开始实施前,业主需要准备一份项目设计文件(其中包括项目的设计情况、预计的减排量以及相关的各种信息)、上报国家发改委、与减排量买家签订协议等。(由于该阶段的工作较为复杂,一般业主会委托专业的咨询机构协助完成)。

(2) 将项目资料提交给DOE进行审定,DOE将通过文件及现场审定,对项目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则作出判定,并出具审定报告。

(3) DOE将业主的项目设计文件和审定报告提交给EB进行最终的评审,如果EB认为该项目符合要求,则会批准项目注册。

项目注册之后(或申请注册的同时),业主实施项目建设,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将产生减排量,进入第二阶段。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能够获得减排量的时间分为7年或10年。而相隔多长时间申请一次核查则由业主自己决定。

第二阶段:核查阶段。

(1) 业主需要准备一份监测报告(其中包括项目实施的情况、实际达成的减排量等),一般情况也是由专业的咨询机构协助完成。

(2) 将监测报告提交给DOE进行核查,DOE将通过文件及现场核查,判定项目是否按照审定时提供的项目设计文件进行建设并已完成,并核实项目实际产生的减排量是否真实和准确,并出具核查报告。

(3) DOE将业主的监测报告和核查报告提交给EB进行最终的评审,如果EB认为该项目符合要求、减排量真实准确,则会批准减排量的签发。

(4) 买家将根据EB签发的减排量和购买协议,将援助资金汇给业主。

6 硅酸盐行业未来碳交易展望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结束,虽然过去一年全世界对于京都议定书是否能够延续第二期都较为悲观,但可喜的是在德班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上,经过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并从2013年开始实施。也就是说,国际性的碳交易将会持续运作下去。

虽然国际的碳交易机制成功得以延续,但是发达国家对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进行CO2减排的态度依然消极,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可以预见,未来国际碳交易的规则将更加详细、条件会更加苛刻、审核也会更加严格。要在中国成功实施CDM项目,特别是在硅酸盐行业实施CDM项目,将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那作为中国的硅酸盐行业是否还有其他途径来实施碳交易项目呢?最有可能的答案将是国内的碳交易市场。

据来自德班的最新消息,参加德班气候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官员表示,随着中国“十二五”期间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有望建立自己的碳排放交易系统。所谓碳排放交易系统,是建立在温室气体减排量基础上将排放权作为商品流通的交易市场。

事实上,中国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探索国内的碳交易模式。主要包括,项目交易规则的建立、碳交易平台的建立、地区或行业碳排放基础的研究、碳排放指标的设置以及试点与推广的路线图等等。

目前相关的政策、规则都在制定中,有部分已经到了征求意见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在国内肯定将形成一整套的碳交易机制与规则,碳指标体系以及配套的碳交易市场,如图2所示。

根据目前国外的成熟经验,很可能会采取指标分配的形式来完成碳减排的任务。也就是说,将碳排放的指标(或者是减排指标)分配给各个地区,地区再根据自己的分配计划分配给各企业,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等手段,完成自己的减排指标。如果企业减排的效果好,能够超额完成,那超出的部分可以拿到碳交易市场中进行交易。同样,如果企业自身无法完成减排的指标,也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中买回相应的减排量指标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因此,对于企业未来在碳交易中将成为何种角色,是买家还是卖家,将从碳交易中受益还是付出更多的资金,这一切都与碳排放指标有直接的关系。指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如何开展碳减排的工作,广东省“十二五”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日用陶瓷生产行业的能耗下降的潜力是最大的,而水泥行业的最小。由于能耗与碳排放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未来制定碳减排指标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参照能耗情况,作为日用陶瓷生产行业的碳减排指标就可能比水泥行业高。是否指标高就一定意味着将成为碳交易中的买方,而需要拿出资金去购买减排量以完成减排任务呢?这也是不一定的,由于减排潜力大,如果相关减排工作开展有效,也很有可能获得较大的减排量从而在碳交易中获益。

7 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碳交易格局

首先,作为行业来说,由于目前各行业都尚未建立碳排放的目标指标体系,对于本行业的碳排放情况也不清楚,而仅仅采用能耗来估计碳排放是不全面的,是有一定的偏差的。所以,首先应该对行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真正了解实际的碳排放水平,找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合理地估计减排潜力。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相关碳指标的制定工作,提供行业数据,合理地确定目标指标,既让企业承担一定的减排任务,又不加重企业的负担,可持续地进行发展。

其次,作为企业自身来说,也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了解自身和行业内标杆企业的碳排放水平,找出差距,确定改进方向,采用相应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企业在低碳方面能够达到国内甚至国际的先进水平,那在今后的碳交易体系中就很可能成为卖家,从中获得收益。

8 如何了解行业或企业自身的碳排放水平

目前,已经有相应的国际标准可以对企业、项目或者产品进行碳排放水平的核查。如:ISO 14064:2006由三部分组成的标准,其中包括一套温室气体的计算和验证准则。该标准规定了国际上最佳的温室气体资料和数据管理、汇报和验证模式。可以通过使用标准化的方法,计算和验证排放量数值,确保1t二氧化碳的测量方式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ISO14064可以用于企业或者项目的碳排放水平核查。PAS 2050:2008、ISO 14067用来计算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制造、分销和零售、消费者使用、最终废弃或回收所产生的碳排放。PAS 2050已经由英国标准协会在2008年,目前被全球企业广泛用来评价其商品或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ISO14067国际标准也将于近期。

9 结 语

第6篇: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林业工程;生态效益;水源;森林;保护

1 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能够给人们带来直观的利益,但是生态效益却不能给人们带来直观可感的效益,所以人们对于生态效益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统一才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1.1 改良小气候效益

一是,浓密的树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太阳的辐射和噪声污染;二是,可以有效的降低大气中尘土的含量;三是可以净化环境。生态系统内生物的多样性等特质,森林都可以利用其将人类在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吸收过滤,然后将其净化,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实现对于环境循环的净化。

1.2 涵养水源效益

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树冠可以截留降水;另一方面植物的根系可以储存水分,使得可以有效的补充地下水。有关数据可以表明,当森林土壤的根系的空间深度达到一米时,每立方米的森林可以储存200-2000立方米的水源;25年生的天然森林,每小时能够吸收的降雨量是150mm,而地每小时能够吸收的降雨量仅是5mm,前者是后者的三十倍。所以说,森林可以很好的缓和地表水径流量,调节河川流量,净化和改善水质。

1.3 防风固沙效益

强劲的风力会把地表的肥土和沙粒吹走,导致土壤的位置发生了偏移,所以,风蚀对土壤的伤害是很大的。在我国北方的沙漠地区表现的尤其明显,每年春天刚开始的时候,风沙常常会淹没农田和村庄,危害异常严重,造成巨大破坏。密集的森林就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当风经过森林时,树干和枝叶以及气流本身发生了摩擦和冲撞,气流被分解成许多的小漩涡,小漩涡之间又彼此发生摩擦,使气流的能量大幅度的下降,风速降低,风力减弱。森林数目枝繁叶茂,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速并且改变风向,从而减轻风沙的危害,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

1.4 固土保肥效益

浓密的树冠和枯枝落叶可以截留住天然的降水,并且可以在雨滴的降落过程中,缓冲它的重力,从而减小雨滴对于土壤的冲击力。而且,植物的根系也是土壤中的一个巨大网络,盘根错节的与土壤仅仅盘结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和养分的流失,做到固土保肥。

1.5 土壤改良效益

所有的森林植物都是一年四季轮回的,每年都有新的幼苗发芽,也有老树枯萎死去,遵循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些凋落的植物和枯萎的树干、树根等等,在水、光、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逐渐的分解成有机化合物,使其他植物吸收利用以便生长。这种来自于森林的自肥机制不仅净化了环境,还大大的节省了人工施肥的人力和物力。

1.6 环节温室效应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迅猛发展,还有机动车辆的增加等等,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碳排放量的增加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的含量远远高于过去的水平。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地表向太空辐射热量,从而达到有效调节地球气温的目的。但是,一旦二氧化碳的含量太高,地表的热量难以散去,就会导致地球的气温逐步升高,就形成了所谓的“温室效应”。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植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这样才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而实现二氧化碳生成与转换的动态平衡,可以有效的缓解温室效应。除此之外,森林还可以吸收硫化物和氮氧化合物,降低酸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 充分发挥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的策略

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统一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人们只重开发而不保护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就推动林业工程生态效益的策略和措施展开深入的分析。

2.1 加大资金投入林业工程生态建设

一切事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都是资金的投入,林业工程的建设也不例外。想要推动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函,就要从防护林、涵养林、农用林和绿化林等多个方面来关注。所以,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是森林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和天然林自然保护系统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所以,政府要充分的利用财政资金,坚持正确的生态环境观和政策指引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指导,推动林业工程全方位的建设。

2.2 树立生态经济效益理念

不可否认的是,人们无节制的开采林业的最主观因素就是可观的经济利益,而且大多数人都持有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具有不可协调的矛盾的错误看法。所以,树立生态经济效益理念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低山、丘陵地区的建设就十分需要生态经济效益理念的支撑,不能“只开发不保护”,也不能“只保护不开发”,应该对于经济林和农用林规划到经济发展规划体系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进行适度的开发,推进林业工程的自然更新,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3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从一方面来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科学技术的支持也是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所以,加大科技的研发力度,为林业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这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用的;另一方面,林业工程的平稳发展,也会促进林业生产朝着多样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还能使相关的林业工程稳定的发展下去。

在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想要使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群众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林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可以调动人们积极投入到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建设当中去。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做到不破坏环境,不乱砍滥伐,从而加快林业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进程。

结束语

森林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在享受森林给予我们的一切的同时也要学会用感恩的心去回馈森林,保护森林。我国的森林资源本来就不多,而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又使这些本就不多的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森林资源的保护是迫在眉睫的。但是,林业工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所以除了资金、技术和人力这些方面需要加大投资以外,社会的整体支持与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我们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的策略和措施,推动生态规划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自君.论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2):159.

第7篇: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绿色屋顶环境保护作用 初探

绿色屋顶在环境保护中有何作用呢?我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如下:

一、管理暴雨,减轻排水系统压力

1995年,对美国北部卡罗莱纳州纽斯河鱼类死亡原因的探求促成了一项研究绿色屋顶的项目。该州颁布了法令要在2003年减少30%的氮素含量。创立了数个工程、项目和各种保护措施。其中一个策略便是2002年在纽斯威自然中心天文馆修建绿色屋顶,后来成了北美第一个监测水质的绿色屋顶之一。该监测点收集的数据表明绿色屋顶持水能力为63%。北卡罗莱纳州的一名研究生艾米莫兰说:“实验结果表明,绿色屋顶降低了85%左右径流量和洪峰流量。”

绿色屋顶正在成为一种最有效的解决管理暴雨的方法。下暴雨时,铺有种植土的屋顶就像一块大海绵,可以将雨水保存起来,而屋顶的植物就可以依靠这些水源蓬勃成长。这样,绿色屋顶不仅仅吸收了污染物质,而且减缓了径流量,减少了发生洪水和土壤侵蚀的危害。据美国环保署估计,3-5英尺厚的土壤生长基质可吸收75%的降水,降水量在0.5英尺甚至更少。

绿色屋顶通过对暴雨的管理可以减缓城市地下排水管道的压力。在夏季暴风雨过后,过多的雨水无法通过下水道系统顺利排放,从而导致城市里雨水泛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而绿色屋顶上降落的雨水会被植物和土壤吸收后消失或者蒸发到空气中。绿色屋顶在各季节吸收降水的能力有所不同,春秋季吸收率为40%-50%,夏季的吸收率近100%,而冬天只有10%-20%的降水被吸收,但传统屋顶的吸收率几乎近于零。

此外,通过绿色屋顶还可以实施“灌溉”,将这些收集和储存下来的雨水还可以用于灌溉、洗车、冲厕所等其它非饮用用途。

二、改善水质和空气质量

绿色屋顶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首先是屋顶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更多的氧气以净化大气,同时也可以吸收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从而增加该地方空气的新鲜感,使人们心情舒畅,直接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绿色屋顶又被称为“城市氧吧”、“城市的保健师”;其次是因为浮尘被过滤并凝固了,自然浮尘的毒素也被过滤掉了。“绿色屋顶造就健康城市”中心称,一平米的草屋顶大约每年可以除去0.2千克浮尘。

据美国环保署报道,绿色屋顶可以通过屋顶根部系统的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复育和植物复育的自然过滤过程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氮、磷被分解和解毒。伦敦生态小组1993年说绿色屋顶从雨水中吸收了95%的镉、铜和铅及16%的锌等污染物,这样就减轻了对周围水质的污染。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绿色屋顶更多的益处会逐渐彰显。

三、缓解日趋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由诸如混凝土和沥青之类的密封表面所导致的,它们吸收能量并反射一部分到了其他更坚硬的表面。这种再辐射热日落后被释放出来并形成城市上空的高温穹。绿色屋顶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并且还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有关专家指出,有绿色屋顶的表面温度可以比周围的大气温度还要低,普通的黑色屋顶,夏天的反射温度会高达摄氏60度 ,而绿色屋顶可使其降到摄氏25度。美国城市环境部发言人杰西卡・里奥说,在芝加哥的炎热天气里,有绿色屋顶的城市住宅温度可降低6摄氏度。

如果能在城市中能够普遍推广绿色屋顶,就有助于改善城市的气温。从而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深受“热岛效应”之苦的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每年6月到9月,这里都要有18天的雾天,温度常年比郊区高4到10摄氏度。为了纳凉,人们不得不采取制冷措施,但这样反过来又更加重了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最近,多伦多市和加拿大环保署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建设相对适度数量的绿色屋顶,即占多伦多市总用地面积的5%,也就是将所有屋顶中的一半改造为绿色屋顶(假设屋顶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10%),将使城市热岛温度降低1到2摄氏度。

据权威部门测算,如果一个城市把屋顶面积全部利用起来进行绿化,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将减少80%左右。加拿大环境组织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如果多伦多有6%的屋顶面积种植了绿色屋顶植物的话,那么每年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减少240万吨。

四、节省能源,降低能耗,减轻供电压力

因为绿色屋顶本身就是一个保温层,可以在夏季和冬季调节屋顶的温度,以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炎热的夏天,绿色屋顶可以让屋顶更清凉,更能够缓解一天中的热度峰值,从而为业主节省能源。美国城市的环境部发言人说,在芝加哥炎热天气里,有绿色屋顶的城市住宅温度可降低到14-44摄氏度,比郊区那些用沥青铺顶的办公室的温度还要低。

加拿大环境部研究绿色屋顶优势性的专家说,绿色屋顶吸收了大量的能量,它至少可以减少5%-15%的夏季应用的电量。具权威部门监测,在我们国家绿色屋顶在夏天能将温度降低1-2摄氏度。温度每降低1%就能节省5%的电力,从而每年能节约64万美元。

到了冬天,即使植物不再生长,也能有保温的效果。绿色屋顶能够减少能耗30%,帮助房屋保温。芝加哥市政厅的绿色屋顶每年就能节省4万到5万美元。

加拿大环保署研究员兼多伦多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布拉德?巴斯教授说,推广绿色屋顶,这会给发电企业带来一定影响。“这种热门技术的真正受益人是电力公司,”他说,“你在推广绿色屋顶时,就等于告诉电力公司,这里有一个缓解热浪袭击期供电需求的简单方式。”

五、能为鸟类等小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虽然绿色屋顶不能被看成真正自然状态的地方,但它的的确确为城市环境增色不少。绿色屋顶可以吸引有益的鸟类、蜜蜂以及蝴蝶等小动物,为野生生物的栖息地。鸟语花香的环境不仅提高了城市的人居品位,更重要的是,保护了与人类友好的昆虫、鸟类等小动物,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六、靓装城市,减少“视觉污染”

第8篇: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林业 分类经营 生态经济 协调发展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是遵循现代林业思想,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和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林业和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业,并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入机制和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林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商品林,强力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整体发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 林业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林业问题己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核心问题,林业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保护和发展林业己成为缓解生态环境危机和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1.1 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地位

森林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维持碳氮平衡,缓解全球“温室效应”。从全球来看,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大气中本应该被森林吸收的CO2没有被吸收,地球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据分析,在过去的20年中,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25%,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5℃,温室效应使得自然生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据测定,lha的阔叶林在一天内能够吸收1 000kg的CO2。由于森林的存在,能够大大缓解“温室效应”。

其次,防风固沙,为农业的稳产高产提供有力屏障。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森林植被破坏后,由于阳光爆晒和雨水冲刷等因素的作用,形成土地荒漠化。实现荒漠化综合治理的根本在于发展林业。森林能够使风速、风力大大下降,在防风固沙林的作用下,同时配合农业、水利等措施,风沙量将会逐年减少。除此之外,森林在增加降水、改善农业小气候等方面的功能也十分显著。

最后,维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森林又是生物多样性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野生动物种群的组成和多样性不仅与森林的面积有关,还与森林植物种类组成及结构密切相关。

1.2 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是一个基础性产业部门。

首先,提供林产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外林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林产品的供应在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林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着木材、林副产品等,既为工业发展提供着大量原材料,又生产着人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其次,提供以木本粮油为主的非木质林产品,为解决我国食物安全问题服务。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能够提供各种林产品,还是人类未来营养食品和养殖业饲料供应的重要基地。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木本粮油及野生淀粉植物,森林果菜、食用菌等合计总产量折合成粮食达200亿kg。森林食品还能满足人们改善饮食结构和提高食品保健能力的要求。

最后,提供就业机会。林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吸纳的劳动力数量较多,为促进社会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机会和有利条件。林业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有: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山区开发、林业产业发展、承包开发荒山、非公有制经济、劳务输出等。由此看来,林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也能增加就业机会。

2 我国林业经营现状分析

以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不合理生产方式,造成了森林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消失,形成了贫困-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下面这一组数字或许能从某个侧面说明当前我国林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以上,而木材蓄积量只占世界木材蓄积量的3%;森林面积122万km2,人均1 000m2,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10;林业用地利用率低,有林地面积占43%,而发达国家是80%~90%;森林蓄积量95亿m3,人均8m3,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83m3的1/10,大约名列世界第120位之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林业的现状既难以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更难以肩负起改善生态环境的历史重任,林业生态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

传统林业经营模式的客观局限性混淆了作为商品产业的林业与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林业在经济性、经营利用目标、经营方式、管理要求、社会实现形式以及价值补偿等方面的差别,使得人们不能很好地按照各自的不同特点和规律选择相适应的办法来经营管理和建设林业,而是采取同样的经营方式。也就是在木材永续利用理论指导下,把林业只当作一般的产业来看待,没有引起对公益林业的真正重视,其结果是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没有缓解,林业经济处于危困之中不能自拔。

3 我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所遇到的难题

我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合我国林业分类经营的战略。就我国当前的林业状况看,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将遇到如下的难题:

(1)规划中的难题。我国林业经济成份复杂,有国有林、集体所有林,也存在部分私有林。实施林业分类经营需要从总体上进行规划,哪些是生态公益林,哪些是商品林,都要规划清楚。但在总体安排和规划中必然要涉及到部份总体规划与所有者之间的矛盾,规划中要求建设生态公益林,而所有者从强调自身利益出发,强调建设商品林。因此,在林业多种经济成份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正确处理好规划需要与所有者利益要求的矛盾,则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重要难题。

(2)树种选择上的难题。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既要满足社会对木材及林木产品的需求,又要满足对林业的多种效益的需求。用小面积的林地进行集约经营,培育出社会需要的木材及林木产品,在此基础上,培育和保护大面积天然林,以实现林业的多种效益,这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重要原则。而要想在小面积上培育出大量的所需木材,树种选择极为重要。树种既要适于林地生长,又要生长快;既要适于培育,又要便于加工增值。因此,我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根据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目的树种,并满足商品林业的需要,则是一个主要的难题。

(3)林地使用上的难题。实施林业分类经营,一方面,保存现有天然林的面积,并提高其生长力;另一方面,就是拿出一部分林地,集约经营生产出社会所需的木材。而目前,在林地使用上,存在很多难题,一是森林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被蚕食,毁林开垦现象十分严重;二是林地和农田在使用上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一些环境遭到破坏,林地生产力下降。因此,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如何使用好现有林地,保护住现有的森林面积,提高其生产力,同时,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扩大森林面积,也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然遇到的难题。

(4)投资体制上的难题。不同的所有制,在投资培育森林上有着不同的方式。国有林区在投资上可以形成规范的制度,而集体和私有开发投资就很难形成规范的制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投资的与否取决于所有者,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后,哪些天然林要保护经营好,哪些林地实施集约经营,要受到所有者利益的驱动,既便是造林成林的林地,也容易遭到破坏而挪做他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国家必须要有足够资金作保证。

4 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我国林业分类经营对策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战略,既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寻找林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战略过程中,必须针对所遇到的难题,采取一定对策解决,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经营战略。

4.1 分步骤、有层次地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的进程

林产品生产不能超过森林的再生能力,要求对森林资源在培育、利用和多种用途方面实行综合管理。林业分类经营战略必须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制定规划,分步骤、分层次地推进。按地域和环境要求制定出商品林、公益林的经营规划;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林产品的市场需求,选择目的树种;分步骤、分层次地推进,先从保护天然林逐步转向保护治理环境,先从天然林的一般保护入手逐步转到利用人工林,全面保护天然林,先从国有林区启动,逐步扩展到山区、农村等,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发展。

4.2 加强科学研究,寻找和选择商品林树种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商品林的建设是重点。在我国,目前商品林建设有两个关键方面,一方面,选择适合我国的商品林树种,另一方面,在商品林发展过程中,要保持林地的生产力。就我国北方而言,现在落叶松虽易成活,早期生长快,但后期生长慢,再加工的商品化程度低,市场面窄。因此,极需通过科学研究,寻找选择和培育一种或几种目的树种。过去,我国比较注重选择针叶树种,但是大面积营造针叶林造成林地酸化,地力减退,我国现有的人工林,大多是针叶林,主要是第一代,第二代的很少,地力减退也要引起注意,因此,针阔混交的营造林方式必须坚持,且需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和完善。

4.3 构建适合我国林业分类经营的投资和技术体制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然要有大量的投资,投资不到位,投资使用效益差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投资要建立投资法人责任制及项目负责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种管理制度约束责任人。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科学技术必须先行,目前,林业工作中就科学技术运用上有两个弊端,一是林业企业粗放经营不重视科学技术,林业生产经营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低。二是科研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实验的项目很少有推广见效的,企业极不愿意参加任何有价值的科研和技术推广活动。这种状况不适应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需要。因此,必须构建灵活有效的技术体制,即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依靠科学技术,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的进程。

4.4 强化林地管理和充分利用林地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林地的区划和林地利用的规划。但林地现存的问题也不能使林业分类经营更好地进行。因此,必须要加强林地管理和充分利用林地,要遏制林地不断被侵蚀的态势,坚决杜绝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的现象;要对生态位置重要的地段,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确保林地作用;要坚决还林于山,还林于沙,利用森林系统的生态作用,改变自然环境;要不断地扩大林地的面积,在森林母体的情况下,依据林木生物学特性,扩种出更多的植物,使林地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永顺.论林业分类经营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J].林业经济,1996(5)

2 侯元兆.林业分工论的经济学基础[J].世界林业研究,1998(4)

3 陈国明.浅议林业分类经营的理认依据[J].林业经济,1996(5)

4 刘伟平.林业分类经营:概念与问题[J].林业经济,1998

第9篇: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低碳 低碳经济 经济法

一、构建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意义

(一)只有构建低碳经济法律制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我国化石能源需求不断增大的压力才能得以缓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只有构建低碳经济法律制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我国诸多产业的层次才能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增强,才能跨越种种国际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三)只有构建低碳经济法律制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得以转变,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从而使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得以化解。

二、构建低碳经济法律制度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我国实际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性问题,要特别注重结合国家的实际来解决。因此,我国的法治建设,特别需要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而不是照搬照抄发达国家的经验。

(二)保护国家核心利益

核心利益主要是指各国强调的国家环境安全的利益。国家环境安全在我国主要表现为防止因为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动荡,而碳循环异常导致的水循环异常进而导致的旱涝灾害及水土流失问题是与气候变化关联最紧密的自然灾害,因此要特别关注。

(三)注意法制构建的协调完善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各种法律法规的协调,而这些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使法制统一,这不仅方便适用、提高效率、节省法律资源,更能有效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低碳经济法制构建的经济法思考

我们应当不断完善原有相关的经济立法体系。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模式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与经济法中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理念与价值观是一致的。因此,完善原有的经济法体系也是对低碳经济的法制构建的发展。经济法包含的法律部门广阔,涉及低碳经济的法律部门有自然资源法、能源法、环境法、税法、公司法等。

(一)自然资源法

所谓自然资源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的自然资源法尚不完善。为了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实现低碳,自然资源法律的完善势在必行。只有完善了自然资源法,我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趋于合理和科学,低碳经济的道路才能走的更远。

(二)能源法

能源法是调整能源开发、利用、管理活动中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它是调整能源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低碳经济理念下,能源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应该包括: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或能源安全原则;节能高效综合利用原则;能源清洁利用原则或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能源国际合作原则。制定并完善能源法将大大推动我国能源的保护和合理配置,推动低碳经济的开展和稳步前进。

(三)环境法

环境法的完善对于构建低碳经济法律制度至关重要。为了实现保护资源防止污染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我国政府运用包括经济经济的各种手段进行境保护的重大作用日益彰显,我国将征税和收费排污结合在一起,这构成了大气污染经济防治手段的主要内容。环境法德完善将从宏观上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予指导,使低碳经济的发展具备原则性的保护而不至于偏离“轨道”。

(四)税法

众所周知,税收政策的合理运用,不仅仅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对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促进科技进步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税收我们应在协调社会经济与大气环境保护关系的基础上,适时开征碳税,建立一个以大气环境保护为目标,各种税种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税收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税收政策。

(五)公司法

在公司法方面,应提高高碳企业市场准入的要求。比如,提高高碳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限额,限制高碳企业的上市。而对低碳企业给予各项优惠政策。放宽低碳企业的市场准入要求,降低其最低注册资本限额。降低对低碳企业上市的要求,鼓励低碳企业优先上市。

近代以来,各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大规模开发常规能源已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强烈关注。在这一背景之下,低碳经济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各国的推崇。我国当前倡导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节约型社会等政策措施都是与低碳经济的内涵相一致的。但是,我国尚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法律,许多法律法规仍处于空白。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必须完善现有的经济法规范,构建低碳经济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

[2] 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

[3] 潘家华.英国低碳发展的激励措施及其借鉴[J].中国经贸导刊,2006.

[4] 赵娜,何瑞.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J].王伟,译.现代电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