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们这次会议,是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意见召开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与大家共同分析和研究国内外资本市场形势给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坚定利用资本市场培育龙头企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信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实现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的新突破。刚才,裴文谦主任传达了全省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并就有关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落实。下面,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围绕今年全市的企业上市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
刚刚过去的*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地震自然灾害到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也经历了较大波折。上证指数从年初的5265点下降到2000点以下,股指下挫65.39%,股票市值从2007年未的27万亿元下降到9.7万亿元,缩水63.96%。资本市场的低迷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很大影响,也对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应对,更加重视企业上市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基础、抓培育、保重点,使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目前,我市已有许继电气、黄河旋风、瑞贝卡3家国内上市公司和众品食业、元化生物两家海外上市公司。*年全市共筛选确定33家上市后备企业。截至去年底,已有10余家企业与中介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私募融资近1亿元。其中森源电气、远东传动轴两家企业上市申请材料上报证监会审核;瑞泰发业、恒源发业、电缆桥架等3家企业完成了审计,进入股改阶段;西继电梯、万里运业、黄洋铜业、金阳铝业、裕丰纺织、*商业银行等6家企业也与券商签订了合作协议,制订了具体的上市计划。阳光电缆等企业的海外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其它企业的上市准备工作也都有所进展。应该说,*年是我市上市后备企业最多、上报上市材料企业最多、引进私募资金最多的一年,在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总结去年的企业上市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市政府每周听取一次企业上市工作汇报,每次市政府常务会议李亚市长都对这项工作提出进度要求。分管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上市后备企业逐一进行调研、考察,对各县(市、区)企业上市工作进行督导,并及时召开现场会、协调会,研究解决问题。各县(市、区)政府也都建立了领导组织,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加强了组织协调,帮助预备队企业解决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企业上市工作。
二是注重培育。我们对上市预备队企业进一步加强了培育和引导,一方面提高企业对上市的认识,增强企业对上市的信心;一方面指导企业完善内控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同时,积极搭建企业与中介机构合作的平台,召开了中介机构与企业双向推介会,有20多家企业与13家中介机构进行了一对一接触,多家企业与中介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去年市证券办组织6次外出培训活动,20多家企业派出70余人次参加了学习,使上市预备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三是突出重点。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对省、市确定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政策、服务上给予倾斜;市证券办对重点企业坚持每周至少巡视一次,发现问题随时上报市政府协调解决。去年上半年,森源电气、远东传动轴完成了河南证监局的上市辅导验收,并向国家证监会报送了上市申请,下半年顺利完成了对证监会的意见反馈。瑞泰发业、西继电梯、万里运业、恒源发制品、电缆桥架、黄洋铜业、牡丹电缆等企业,在资产重组、股权结构调整、引进私募、完善内控制度、规范房地产权证、规范纳税行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为今年乃至今后的企业上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政策到位。我市*年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和利用证券市场的若干意见》(许政〔*〕61号),明确13条具体扶持政策,但由于缺少操作程序,落实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去年,我们把落实政策作为培育企业上市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研究出台了《关于*市上市后备企业税费奖励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市上市预备队企业税费奖励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对上市企业享受优惠政策需提交的文件、审查的标准、办理的时限等进行了量化和细化。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较好地落实了有关扶持政策,进一步调动了上市预备队企业的积极性。
五是引资较多。去年,瑞泰发业引进私募资金4850万元,恒源发制品引进私募资金3600万元,阳光电缆、益寿金各引进私募资金500万元。西继电梯、商业银行、万里运业、黄洋铜业、牡丹电缆等多家企业也与有关投资机构进行了接触洽谈,并达成了合作意向,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发展中资金瓶颈制约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去年企业上市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少数企业对上市直接融资认识不足,决心不大,徘徊不前。二是国有(集体)产权转让合规性确认和土地、房产权证办理及变更进展较慢;个别企业土地权证由于受用地指标的限制,办理比较困难。三是国内外资本市场低迷,影响了上市企业的上市进度,也使部分企业上市积极性有所下降。四是我市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五是少数县(市、区)对培育企业上市重视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上市工作缺乏人员和经费保障。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市的企业上市工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较大波折,资本市场的低迷给企业上市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是,作为政府的领导者和上市后备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资本市场的变化,对当前形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毫不动摇地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一要认真分析去年资本市场动荡的原因。去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世界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新兴资本市场形成冲击,全球股市特别是英、美、日、德、法等股市大多进入熊市周期,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显现。二是世界经济发展下行趋势以及不确定性对资本市场造成较大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停留在1%,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增长率为4.5%,而日、美、欧等“高收入国家”将会出现负增长。三是上市公司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以及业绩的不确定性使资本市场发生较大的波动。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市公司原材料和燃料成本、市场需求等发生大幅度变化,上市公司业绩波动很大,也对资本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要准确把握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来看,近几年来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清理大股东资金占用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标本兼治的措施,资本市场发展结构日趋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市场规模发展壮大,市场投资者数量增长较大,投资意识逐步增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与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关联度明显提高,与国民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晴雨表”功能开始显现。国家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强调指出,在当前市场形势出现阶段性问题和困难的情况下,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一是支撑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宏观基础依然稳健;二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条件初步具备;三是推动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更为迫切。所有这些都足以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将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必将日益成为功能健全、安全高效的资本市场。
三要充分认识宏观经济政策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今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久违的上涨,特别是春节后牛年第一个交易周,A股表现牛气冲天。仅短短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已实现了近10%的周涨幅。高涨的人气不仅将半年线踩在了脚下,也将去年底的反弹高点轻松改写。强劲的股市是当前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效应的显现。从目前的政策着力点看,无论是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还是对企业和和消费出台的一系列减免税政策,都是为了扩内需、保增长,提高经济的活力。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大,2009年我国资本市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上市公司再融资和新股发行也会随着市场的转暖开闸放行,这些都会给我们的企业上市工作带来新的福音。
四要抓住创业板推出带来的新机遇。尚福林主席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推出创业板,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创业板的推出将会有一大批符合创业板条件的企业迅速完成上市工作。最近有消息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的审定稿已上报国务院,有望在3月初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获国务院批复并推出。创业板规则有望月内敲定,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极有可能在5月挂牌。创业板的推出,首批可能会有几十家企业同时上市,这种机遇可以说是千载难逢。为将创业板上市准备工作做足做好,河南证监局最近要召开全省创业板上市工作会议,既要动员又要培训,要求各地做好创业板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使企业上市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大的进展。
总之,对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我们既要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来看,又要从资本市场发展内在规律来分析。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部署没有变,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根基没有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没有变。宏观经济形势起伏波荡,资本市场活跃低迷都是有周期性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市场低迷正是企业上市准备的最佳时期,如果市场活跃时才开始准备,往往是准备好了,上市的最佳时机也就错过了。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当前形势,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挑战,又要清醒看到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埋头打基础,扎实做准备,迎接市场的恢复和机遇的到来。
三、明确任务,抓好落实
2009年,我市上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大力扶持和精心培育,全市上市预备队规模保持在30家左右;力争2家以上企业完成境内外股票发行上市;4家企业完成资产重组和股改,其中3家以上企业完成上市辅导并择机申报上市;引进私募融资1亿元以上;指导部分企业择机实现借壳上市或海外上市。为确保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突出重点、实现突破,又要兼顾一般,培育更多的优质上市资源。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重点企业有突破。一是对上市材料已报送国家证监会的森源电气、远东传动轴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长葛市、*县要在项目用地、资金扶持、金融信贷、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财务指标增长。市证券办要指导帮助这两家企业3月底前完成*年财务审计,并根据*年财务指标及时修订招股说明书和募投项目,加强与审批机构和有关人员沟通,帮助企业顺利通过证监会的审核,力争尽快批准上市。二是对基本具备上市条件的瑞泰发业、西继电梯、万里运业、恒源发制品、电缆桥架等企业,引导其尽快完成资产重组和规范完善,力争2009年上半年完成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并向河南证监局上报上市辅导备案材料。三是对基本条件较好,尚未进入上市程序的裕丰纺织、华丽纸业、九发高导、黄洋铜业等企业,帮助其尽快确定券商,进入改制上市程序。四是要抢抓创业板机遇。原计划在创业板上市的电缆桥架、黄洋铜业、牡丹电缆等企业要积极做好创业板上市的准备;引导鼓励原计划在中小板上市的西继电梯、瑞泰发业、恒源发制品,要加快改制步伐,并与券商论证创业板上市的可能性,做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两手准备,争取今年1—2家企业成为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五是引导企业多渠道、多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帮助阳光电缆、爱迪德、湖雪面粉加快海外上市步伐,力争有一家企业海外上市成功;鼓励有借壳上市意向的企业,利用当前壳资源丰富的新机遇,实现借壳上市。各县(市、区)政府、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是本地培育企业上市工作的主体,是完成本地企业上市目标的责任单位,要根据自己实际,切实加强领导,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明确专人负责企业上市工作,确保今年上市目标任务的完成。市证券办是全市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协调单位,要加强对各类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注重沟通和联络,协调好各种关系,为企业上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预备队企业上水平。坚持对上市预备队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按照许政〔*〕61号文件规定,对已具备或基本具备境内外主板、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或企业成长性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过1—2年培育可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保留在预备队内;对符合上述条件,尚未列入上市预备队的企业,根据企业申请和县(市、区)发改委的推荐及时补充到预备队之中;对上市工作进展缓慢,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企业产业方向和股权结构存在重大缺陷的不再保留在预备队之中。去年我市上市后备企业33家,今年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拟新增6家,减掉9家,调整后拟确定后备企业30家。对列入上市预备队的企业,一定要加强培育和引导,增强企业上市的信心,帮助他们明确发展定位,优化股权机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引进私募资金,提高管理水平,夯实上市基础,使企业尽快符合上市标准,尽快批准上市。
3.扶持政策要完善。我市已于*年制定了支持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为推动企业上市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一些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充。今年,我们要把进一步完善落实政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完善落实政策来减少企业上市成本,推进上市企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市证券办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完善补充意见,并尽快征求财政、国土、房管、工商、地税等部门的意见,修改完善后上报市政府审定印发,请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088-02
作为我国重要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对于维护我国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确保国家社会发展稳定,具有无可比拟的关键作用。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资金的缺乏使得其难以有效发展壮大,并且也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甚至威胁其生存地位,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善势必会影响我国整体的经济建设进程。因此,需要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并寻求相应的市场应对方法以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筹集问题,帮助它们渡过财政难关并获得更好的发展契机。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表现
(一)可融资渠道、途径单一
以中小企业这一融资主体的角度来看,其对资金的筹集渠道可划分为内源融资以及外源融资两类,其中内源融资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盈余资金(主要是未分配的自留资金),多由企业的留存收益与折旧转化而来,其可视为企业将自己的资金储蓄用于投资、建设的一类融资方式,而外源融资则指企业向外界银行、金融机构、民间组织以及政府部门所借贷的贷款、债券等资金。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方面表现出过于单一、狭窄的缺陷,在内源融资上过于注重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节省出自留资金,但中小企业本身的资金周转量较小,相应也难以预留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投资建设。而在外源融资方面,各中小企业则过度依赖于从银行贷款筹资,各类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使用较少,一旦银行不予贷款,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限制。此外,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因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不完善等,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等方式进行资金筹集,使得其融资途径被进一步缩减,影响企业的资金来源。
(二)融资方法受限较多,不利于资金筹集
如前文所述,我国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以自留资金为主,但近年来伴随世界整体经济形势的下行与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相比过去减弱不少。同时,企业所获得实际利润也出现下滑,盈利的衰减使其余留下的资金总量也相应减少,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呈现出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系统中,商业银行一直占据着主要的角色与地位,同时,中小企业是外源融资的主要需求者。然而目前各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开展较少,同时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较强的经济实力,基于商业银行的角度,向中小企业授信的风险高、性价比低,所以设立的贷款条件门槛很高,大部分情况下仅能满足资金量大、实力强、背景深的大企业的资金需求,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上遭受诸多限制,难以及时、大量筹集到银行贷款。而民间借贷的资本的还款期通常较短,并且利率相比银行普遍偏高,对于中小企业使用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筹款,既不能有效缓解资金缺口,又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信贷还款风险及成本。
二、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研究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能使我国中小企业及时获得与其发展需求相对应的市场资本,进而在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推动企业进行高效发展、建设。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资金融通的效率
依据发展管理理论,企业自身的发展周期可细分为四个阶段层次: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的资金总量与要求各有不同,差异化的融资需求就需要资本市场具备不同层面的资金供给手段。因此,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将能有效迎合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融资需求,依据其实际发展周期与资金的需求,进行对应层面资金的供给借贷,以此满足各企业的实际筹款需要与发展特性。
(二)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与渠道
我国中小企业在外源融资方面,能取得权益性融资的渠道较少,多是对外进行债务性融资。融资结构与渠道单一,一方面导致中小企业所能筹集的外源融资量较少,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债务性融资过多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信贷风险与还款压力。因此,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资本融资机会,在降低其进入资本市场门槛与条件的同时,也能让各企业依据自身的融资需求,进行筹款方式与渠道上的改变、拓展。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权益性融资比例与结构,使其能有效提升资金筹资总量并相应降低其债务风险,以改善中小企业在当前融资结与途径上的局限问题,进而促进各企业融资力度与其自身发展效率的进一步优化。
三、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促进企业融资发展的思路措施
(一)确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各层次的具体定位与功能
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虽然自身也带有一定的层次特性,但是各个层次之间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相互的具体作用与职责也划分不清,使得实际上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特点成为摆设,难以有效发挥其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因此在构建市场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首先确立各层次的具体定位与功用。
1.主板市场的定位。主板市场层次是指以沪深交易所为基础所组成的市场资本结构,与世界其他资本市场体系相比,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主板市场依然是最主要、地位最高的市场层次,适合正处于成熟期发展阶段的企业在其市场中做融资筹集工作。同时,该市场层次也适合各类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进行上市以退出投资渠道,规避资本风险。
2.二板市场的职能。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所构建的二板市场层次,主要涵盖中小板与创业板两大类。中小企业板主要设置为各类先进、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资本交易与融资服务,进入门槛相比主板市场更低,便于中小企业有效参与。创业板的服务对象则为具备较高创新技术与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两者所构成的二板市场层次,总体定位为给各中小、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途径的作用。
3.场外市场的作用。场外市场中“新三板”市场的层次作用,主要是为各类达不到前两类市场进入门槛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解决资金缺、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新三板”市场是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所必要的潜在投资领域,能培养未来成为融资主体的中小企业,因此适合在本市场层次中进行风险投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则负责为制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权交易转让服务的市场层次,该层次是为应对企业民间募资困难并且利率较高问题专门开设的私募市场领域。
(二)确立各层次市场之间的差异与区别
1.准入制度与标准的区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创业板等二板市场构建后,就为引入各类高成长性、高创新性中小企业而主动降低了企业市场进入标准。主板市场也相应下调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以突出二板市场对于中小企业的职能,但其所下调后的准入门槛不得低于创业板的企业入市标准。而在场外市场层面,则应着力发展、建设股权转让与交易等市场领域,减少对进入企业经济实力的约束,以帮助那些不足以进入前两板市场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股权交易与融资服务。比如,纳斯达克全国市场对首次上市的资产要求就为600万~1 800万美元,小型资本市场的进入标准则为500万美元,差异化地为不同经济实力的企业设置资本市场融资条件。
2.交易制度与方式的差异化。区分交易制度主要是应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的划分。例如,沪深交易所等场内交易市场进行的资本交易形式多是集合竞价与连续竞价方式,因此为了区别、突出不同市场层次的职能作用,就可在场外市场中使用做市商交易形式,以此促进场外市场领域的资本与股权交易、转让热度,或是利用一对一直接谈判的形式做定价商议。这类市场交易形式将能有效提高场外市场中资本、股权投资的效率,促进并提升市场资本的流动性,以此改善场外市场中部分规模较小的领域和企业中交易双方信息与供需要求不对称等问题。
3.上市成本的区分。基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各市场进入门槛的区分,对各市场的上市成本也应做差异化调整,在为中小企业简化上市步骤的同时,相应降低上市所需的费用,提高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参与融资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推动私募债券市场的发展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困境,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建设进程中也可相应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以弥补债券市场制度对中小企业的帮扶空白。虽然债券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方式能够为企业融资服务,但由于较高的准入门槛和复杂的办理手续,将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拒之门外,使这些经济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难以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而私募债券市场的建立,能凭借其无须审批、借贷还款期限较长的优势,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降低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可以采用交易所备案的方式,从而通过补偿基金的形式来规避债务风险,并相应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类急需的资金支持,这一融资方式更适合高科技、创新型的中小企业。
四、结语
2014年国务院所颁布的“新国九条”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设计了总体思路与方案,并确立了C券交易所等市场主体的不同地位与职能,也纳入了更多的市场领域进入其市场系统之中。通过设计、构建相应的制度,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更有针对性、更便利、更高效的融资方式,帮助企业填补资金缺口,满足自身发展,加速国家经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立华.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独特优势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J].理论观察,2012,(1):174-175.
[2] 万雪纯.多层次资本市场下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制度研究[J].知识经济,2015,(8):26-27.
关键词:宏观经济 存在问题 调控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7-031-04
2007年以来,“三架马车”同时加速,国民经济再次呈现“偏快”趋势,算起来,这应该是继2004年上半年、2006年上半年以来的第三次“偏快”。如果说第一次“偏快”解决了煤、电、油、运等经济增长的“瓶颈”约束问题;第二次“偏快”解决了一些主要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给问题,并基本完成了一个“标准”意义上的重工业化周期;那么,第三次“偏快”最为显著的特点则是持续的流动性过剩导致了资本市场迅速膨胀,资产价格处于高位震荡状态,并且,虚拟经济开始“回灌”实体经济。
图1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出口月度增长趋势图
4月份,投资继续高位运行,出口快速增长,市场销售有所加快。在三大需求同时拉动下,国民经济继续呈快速运行态势。与此同时,流动性过剩问题尚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部分中心城市房价依然偏高,沪深股指继续快速攀升,资本市场蕴涵着泡沫风险。
从投资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较高的基数上继续较快增长。前四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594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前3个月微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4月当月增长25.8%,增幅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呈高位趋稳态势。与之相对应,4月当月工业增长17.4%,环比略降0.2个百分点,呈高位小幅回调态势。
从消费看,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股市财富效应影响,市场销售增长继续加快,消费价格涨势趋稳。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5%,环比上涨0.2个百分点。在其带动下,CPI继续高位运行。4月份CPI同比增长3%,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7.1%,依然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从外贸进出口来看,4月当月,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6.8%和21.3%,增幅分别比上月加快19.9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前4个月累计顺差633亿美元,同比多增296亿美元,国际收支失衡进而本币升值压力加大的局面依然维持。
一、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
(一)银行资金活期化和基于结汇的被动货币发行相叠加,流动性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在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教育、卫生医疗和住房改革都是货币化和市场化导向的。由于对今后生活预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增加的收入存入银行,这样,即使央行发行再多的货币,这些资金也会马上回到银行系统转为定期储蓄沉淀起来,因此,尽管我国货币存量一直比较大,但是此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却并不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存款的年均增长率为23.5%,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义货币的年均增长率为21.5%,大大高于美国与欧盟同期年均6%―7%的增长率。到2006年末,我国的广义货币M2已达34.56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相当于4.3万亿美元。2006年我国GDP总值为20.9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6万亿美元,货币存量相当于GDP的1.65倍。而同年美国货币存量相当于GDP的55%,如果换算成同等经济规模,我国的货币存量是美国的3倍。
图2 广义货币(M1)、狭义货币(M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月度增长趋势图
但是,在当前资本品价格迅速攀升的情况下,这种货币大量沉淀的状况发生了转变。由于实际利率较低,从收益看,存款不如炒房,炒房不如炒股,大量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储蓄资金开始活跃起来,并不断离开金融系统进入资本市场。今年前4个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3万亿元,同比少增737亿元。其中,4月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同比少增13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减少1674亿元,同比多减2280亿元,而去年同期的数据则是增加606亿元。存款增速延续了去年10月以来持续放缓的态势,股市分流资金的效果十分明显。银行资金的活期化与基于结汇的被动货币发行相叠加,流动性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从源头上讲,除了常规的央行货币发行和金融系统创造货币之外,加剧当前流动性过剩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股:一是贸易顺差,二是国际热钱入境,三是大量的沉淀资金脱离金融系统,进入房市、股市和实体投资领域。从这个角度看,本币升值和降低出口退税只能部分地缓解顺差问题;后两股资金增量都与资本市场有直接关系,进一步讲,是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远景预期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直接关系。鉴于此,央行对本币升值的政策姿态非常重要,在政策操作上要避免给市场形成人民币将持续稳定升值的预期,这样会导致更多的境内外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资本市场,从而进一步加大泡沫风险。
(二)资本市场泡沫风险加大,虚拟经济波动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最近几年,过度充裕的流动性迅速推动了国内资产价格的飙升。从股票市场的情况来看,沪深股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上涨近三倍。超过40倍的市盈率遥遥领先世界其它股票市场,尽管这与2001年股市高点时近60倍的市盈率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当年的股市飙升是以四年的熊市为代价的。特别是近四个月以来,在令人炫目的赚钱效应下,股市投资已经产生“羊群效应”,日均开户人数不断刷新记录,股指一路飙升,泡沫风险正在加大;从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在去年较高的基数上依然维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其中北京新房价格上涨了10.7%,部分大中城市房价继续大幅攀升。
在流动性过剩持续维持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迅速膨胀,直接或间接拉动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首先,从投资来看,国内外资金对房地产市场的炒作大大拓展了房地产投资的利润空间,大量的社会资金追逐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成为持续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一季度,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543.78亿元,同比增长26.9%,比去年同期加快了6.7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根据各部门投资的权重计算,房地产投资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居第二位(30.14%),仅次于制造业(37.2%)7.06个百分点。同时,随着股票市场的火爆,企业直接融资数量大幅度增加。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自筹资金增长26.4%,这也有力地支撑了投资的快速增长。其次,资本价格迅速攀升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也拉动了消费的快速增长。有能力进入市场的群体掌握着更多的消费能力,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间接地拉动了消费市场。
当前,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正在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虽然继续维持利率不变,但是正在关注通涨问题。在全球加息的大背景下,国际游资的动向更加微妙,在当前股票市场高位振荡的形势下,已经出现“热钱”择机退出的迹象。在这种格局下,汇率政策操作尤为重要。一旦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导致外资获利出局,资本市场的回落对实体经济运行的不良影响将十分明显:第一,资本市场价格下跌将导致企业直接融资和房地产投资迅速下降,进而拖累投资;第二,财富效应消失,拖累消费;第三,本币升值会削弱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大量的产能释放不出去,将导致国内市场严重的供大于求。
(三)节能降耗形势更加严峻
一季度,六大高耗能产业平均增速20.6%,高出整个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看,钢材、氧化铝、铝材、铁合金分别增长26.2%、53.7%、43%、44.4%,高耗能产品增长率更是惊人。一般而言,产业结构决定了能源利用结构,产业结构重,则能耗高;产业结构轻,则能耗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GDP耗能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2003年以来的本轮经济景气周期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轻工业,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约束。2006年,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长12.5%,超出经济增速1.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只增长5.0%、10.3%。并且能耗高的重工业增长17.9%高出轻工业4.1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的快速膨胀,使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以及工业在整个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同时上升,经济结构不但没有像期待的那样升级、变“轻”,反而越来越“重”。
节能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国以来,我国实施投资驱动型国家追赶战略,政府通过控制资源、能源和要素价格,人为压低生产投资成本,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这种制度安排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的确可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并把低成本的国内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但是,由于资源、能源价格没有充分反映其社会成本和市场稀缺程度,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尽管“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求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但是节能降耗一直没有得到市场价格对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支撑。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得不到切实转变之前,节能政策至多贯彻到要素投入结构和能源开发利用两个层次。
今后必须在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节能优先战略,并以此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该战略实施的重点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难点和关键在于与节能优先国家战略相配套的体制机制环境的根本性转变。在当前汇率压力增大,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主动改革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适度提高资源、能源和要素价格是一个可行的政策选择。在我国资源、能源成本逐步反映其实际成本之后,由于产品实际成本的适度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会相应减小,可以起到一石两鸟的效果。
二、政策建议
(一)形成稳定的加息预期,控制资产价格增长速度,促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
在物价水平和资本品价格较低的时候,热钱入境的获利空间主要是升值利润和并不确定的资本品投资收益,因此,央行刻意保持低于美国3%左右的利率差是有道理的。但是,在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低利率环境恰恰有利于资本泡沫的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境外资金看重的是资本市场的高额回报率,利差套利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央行应果断抛弃加息顾虑,在关注通货膨胀率的同时,更加关注资产价格的上涨速度。一方面,可继续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及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来收缩货币供给量;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利率仍然偏低的情况,要持续提高利率水平,形成稳定的紧缩性政策预期,抑制货币需求。
(二)利用社会资金充裕的有利时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和企业债券,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同时,加速股市扩容速度,加大对战略性行业直接融资的政策支持
在当前的形势下,对虚拟经济的调控和对实体经济的调控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与之相对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密切配合。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利用利率较低、资金宽裕的有利时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企业债券和专项基金等方式,合理引导和改变资金流向,加大对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环境生态和基础公共设施等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重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消费主导型社会建设,同时,加大对境外能源、资源领域的投资力度,主动把手中的外汇储备花出去。此外,为了有效消化和稀释流动性,近期还应加快股市扩容速度,制定产业差别化的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政策,重点支持包括汽车、通用装备、大型专业技术装备、船舶、精细化工等部门产业升级。
(三)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力度,防范资金大入大出
目前央行应高度关注资本品价格的增长速度和节奏,以及外资出入可能会对我国资本市场造成的冲击,防止重蹈90年代初期美国和日本的覆辙(虚拟经济先于实体经济出现问题,信贷收缩并直接导致经济衰退)。掌握好金融改革的顺序和金融开放的速度,加强对国际游资出入境的监管力度,提前采取必要的金融安全防范措施,高度警惕国际资本异动对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冲击。
(四)节能降耗要标本兼治
2007年以来,物价水平有所回升,应当承认,我们已经错过了进行资源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最佳时机。鉴于当前粮价的上涨有较强的季节性和政策操作性因素,在供过于求的大形势下,物价水平存在再次回落的可能。因此,建议密切关注物价走向,抓住今后物价回调的有利时机,果断、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同时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坚决制止高耗能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政策支持重点产业、重点环节和重点企业节能。
(五)在房价持续上涨的典型城市率先进行物业税试点
针对部分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攀升的问题,可选择部分问题比较突出的典型城市作为试点,尽快征收物业税(不动产税),促进住房供给的有效释放。同时,采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厉打击房地产开发商“捂盘”和哄抬房价的投机行为,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2、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3、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Abstract: The global economy was damag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which spread from the sub-prime crisis of USA, our economy was also affected. Now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capital market is facing a threat ,but it is also an opportunit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ep-seated reasons of this financial crisis and analyses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sums up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资本市场;金融创新
Key words: post-crisis;capital market;financi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37-02
1剖析金融危机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骤然恶化,美欧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纷纷出现流动性困难和财务困难,濒临破产边缘,连带影响股价暴跌和全球股市的进一步下跌。面对市场的急剧动荡和恐慌,各国政府纷纷出手救援金融机构维护市场稳定。欧洲一些小国经济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也先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了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动荡。美国次贷危机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而深层次的原因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美国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发生很大变化,过度投机和过高的杠杆率使得风险急剧增加。传统的投资银行是以赚取佣金收入为主的,对资本金要求很低,但是面对利率的诱惑和竞争的压力,投行开始大量从事次贷市场和复杂产品的投资,逐渐演变成追逐高风险的对冲基金。与此同时,这些投行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杠杆比率一再提高,从而积累了巨大的风险。第二,美国金融市场长期过度自由化,衍生品层出不穷,监管长期缺位,直至出现系统性的崩溃。有人曾经说过,在美国,只要是你想的到的东西,就可以立即包装卖出。这话说的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金融创新的能力,所以各种金融衍生品和证券化产品在美国非常多,这其中很多产品没有受到监管。一旦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时候,危机就来得很快。第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信用体系越来越“廉价”,过度透支现象严重,为以后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以申办信用卡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留学生到美国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拿到申办的信用卡。但到了90年代末期,一个刚到美国的留学生一个星期之内就可以收到信用卡,甚至在机场刚下机就会有信用卡公司主动要为其办理信用卡。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人透支消费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而透支的利息高达17%左右,信用卡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遗余力地到处寻找下一个客户,甚至主动给毫无信用记录的人邮寄信用卡。高额的利润使得信用卡公司可以承担较大比例的坏账,这样信用卡公司就没有动力进行风险控制,出现了问题就将其作为坏账核销。但是好景不长,如果哪天没有了这17%的高额利润,风险就显现出来。
2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处境
这次的金融危机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危机首先发生在发达国家,其GDP占全球70%左右,所以,站在全球角度,这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那么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呢?数据显示,2007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没有受到国际信贷市场问题的严重影响。但2008年年中以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以超出预计的速度放缓。2008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的GDP增幅9.9%,较上年全年的11.9%明显回落。就目前来看,金融危机从多个层面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已逐步显现,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在损失数量、持续时间、蔓延地域等多方面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总体来看,目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因为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大,出口增幅会下降,出口对GDP的贡献将会下降。第二,小部分资金会外流。美国经济出现问题后,一些公司因为资金缺乏,可能会撤回部分海外投资,或者把附属机构及在海外的投资卖掉以解大本营的燃眉之急。但因为目前中国资本账户的限制,有些直接投资不一定能马上撤出去。第三,金融机构利润空间会缩小,过去动辄百分之几十、甚至成倍增长的可能性不会有了。在中国资本市场处于艰难转型和痛苦蜕变的时期,金融危机不仅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也使中国资本市场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不过有挑战就会有机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受益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地区,是金融市场最发达、信用扩张工具运用最多的市场。与欧美市场相比,中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要小得多。尽管金融危机蒸发了数十万亿美元的账面财富,但全球资金并未干涸,总要在市场上找去处。
资金会流向哪里?可以从资金偏好的几个基本原则来看:一是经济复苏较快的经济体,良好的基本面和较快增长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这方面,不少新兴国家市场被看好;二是被低估但相对安全的市场领域,比如石油、矿产等资源类的大宗商品市场;三是货币被低估的市场,存在资产升值的可能。当然,各经济体的市场制度和自由度,也是一个常规性的重要因素。上述三个因素中,一、三两个因素在中国都有着明显体现,这对国际资本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以股市为例,中国股市是反映市场看法的典型窗口。中国股市现在不仅被国内外资金看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最大的吸引力来自中国经济的复苏,2009年全年实现8%的增长应该没有问题。从中央政府一波强于一波的推动调整结构来看,这也是经济复苏态势确定无疑之后,才可能出现的政策举措。率先复苏的经济,不仅带给国际资本信心,也带给国内外企业以信心。
宏观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现在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
3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资本市场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我们需要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稳妥的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3.1 创新与监管的平衡首先,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创新不均衡与风险监控难等问题。一方面,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以巩固市场基础、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降低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滞后,市场交易的低迷不振,显示了市场风险的存在,制约了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从美国的教训上我们可以看出,要在创新和监管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不能有所偏颇。在推进创新时要注意:首先,金融创新应注重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安全优先、风险可控的原则。新兴加转轨的资本市场特点,决定了金融创新的需求大和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较薄弱,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更应注重在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的金融创新,避免发生金融创新的风险失控情况。其次,金融创新应是全方面的,协调发展的。从市场的长远发展看,金融创新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只有全面、协调地推进创新,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由于金融创新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3.2 信用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本市场的信用制度建设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着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约束不严格,信用体系不发达等问题,成为影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资本市场必须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当前,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信用制度的建设。一是要加强信用制度基础建设,建立覆盖整个市场的信用制度体系,将市场各方参与者,包括个人与机构都纳入信用体系之内,为管理和评估各方信用提供全面、真实的有效信息。二是建立严格的信用约束机制,确保信用制度基础的坚实、稳固。三是建立严厉的信用处罚机制,对各种违反信用制度或破坏信用的机构、个人给予必要的处罚。四是建立科学的信用监控预警系统,力求做到能随时监测与及时防控信用风险。
3.3 监管体制美国的监管模式强调横向综合性监管与功能性监管,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不同监管机构的不同监管理念、监管目标与监管操作难以协调,在缺乏充分有效沟通协调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监管盲区或监管弱区。二是相对松散的综合监管与多头监管,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容易在履行监管职责时相互争执与扯皮,降低监管效率。而对市场效率的片面追求,则导致部分监管的无效与市场风险的增大。
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十几年发展,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监管体制。当前,市场监管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与挑战,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尚未完成,由制度转型与市场调整带来的股指下跌与市场震荡,使市场功能减退,市场作用下降。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市场监管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维护市场的稳定,确保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市场监管的重要目标。
要发挥市场监管对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始终坚持严格监管与持续监管的原则。当前,市场监管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加强监管机构间的联系与合作。虽然我们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但混业经营已在某些领域有所发展,也出现了金融业务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需要建立各监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应对风险隐患。
第二,加快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基础制度的健全完善是防范市场风险的根本,当前市场监管的重点应集中于解决好股权分置改革的后续问题;改革发行监管制度,为注册制度的实施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的规范与完善;规范证券投资基金行为等。通过市场制度的改进与完善,逐步形成具有投资价值和以市场投资为主的资本市场。
第三,逐步稳妥地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应该要审慎地进行。建立一种有进有退,松紧结合的市场监管,在尽量阻断国际金融风险向我国资本市场蔓延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国内企业、金融机构的海外购并重组,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果中国能够很好地利用形势,吸引国际资金,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并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继续改革,在理想状态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可能会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民等.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邢继军.世界金融危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祈斌.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J].中国金融,2009.
[4]李本庆.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对中国中国房贷和金融市场的影响[J].2008.
关键词 企业资本运作 现状 解决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资本市场的成熟也促进了金融体制与经济体系的完善。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发展过程中,资金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而作为重要的运营方式之一,资本运作已成为分析并衡量企业经营成果不可或缺的一项因素。在此种情况下,企业为实现资本的积累与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就应当注重资本运作的开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本运作效益的全面提升。
一、我国企业资本运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加入WTO以后,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除了外资已经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流向了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外,沿海地区的外资也逐渐流向内陆地区。[1]对于各大企业而言,其经营结构与经营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开展资本运作的时间不长,还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企业的资本市场功能缺乏完善性
经调查分析得知,企业资本市场功能缺乏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由于不具备完善的资金风险定价以及资金运作风险评价两项功能,使得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在企业上市方面存在不小的误区,一些企业甚至打着上市的幌子来开展圈钱交易。此外,有的企业不具备强有力的社会责任心,通过欺骗散户股民来达到维持高股价的目的。(2)过度发挥资本融资功能。部分企业把资本市场当作一项重要的融资渠道,并通过收购、合并企业的方式来引起大众的注意,进而实现股票价格的抬高,营造一种生产经营良好的假象。(3)在资本市场中,资源配置功能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基础型与支柱型产业在上市公司中所占的比重偏低。不少投资人员对这一现象不够重视,导致市场对长期投资资产的价值认可度不高,市场的资源配置与国家相关政策轨道发生偏离,对基础产业的发展及总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2]
(二)未能充分优化企业资本市场的融资结构
企业开展资本运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即为“融资运营”,当前,企业主要采取的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考虑到这两种融资方式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因而为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就需要根据资本市场及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企业在开展银行借贷等外部股权融资之前,应先选择内部直接融资方式。但是直至目前,企业较少应用自行发行的债券与股票,更多的是选择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这一做法给银行带来了不小的风险,企业也必须背负较高的银行债务负担,并且给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不具备健全的企业资本市场机制结构
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健全的资本市场,大大降低了资本运作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本市场现有的中介机构不具备高度责任感与独立的工作氛围,对客户的服务态度比较差,有的甚至还会出现坐庄等违法事件。(2)缺乏资本市场机构的投资者,难以全面开发市场信息,导致信息传播滞后现象的出现。(3)证券市场不具备完整的信息披露,除了无法及时传递信息外,信息披露分布状况的问题也比较大。(4)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监管体制的作用,并且在证监会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政治色彩。
二、解决企业资本运作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加大资本运作管理及相关机制的创新力度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为促进资本运作的长远发展,并顺利进入到资本化市场中,做好管理与体制的创新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企业各项生产及经营活动主要表现为对资本的运作与管理,此为企业资本运作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所在。在此种形势下,各大企业就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权管理制度,在完善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加大内部控制力度的基础上,实现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
(二)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当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运作成本过高时,就会对企业的生存及未来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为增加企业资本价值,确保发展所需资金,进而实现良好利润的获得,做好资本运作成本的控制工作意义重大。具体来说,企业应当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及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对融资比例进行调整,并借助经济杠杆指标来对资金成本进行调整与严格控制,从而实现自身资本结构的全面优化。我国大部分企业当前资产负债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从长远角度考虑,应当对债务及股权的融资比例进行调整。[3]其中,相比于银行借贷的成本,债务融资的成本要更低一些。因此,企业为有效减少生产经营中受到的压力,并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应当将债券的融资比例进行适当增加。
(三)注重企业员工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任何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均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然而实际上,我国不少企业不具备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未能及时向企业的资本运作提供科学、可靠的材料,进而大大降低了资金运作的效率。而作为专业性非常强的一种综合管理方式,资本运作对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以及试剂操作能力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此,企业就应当高度重视员工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企业资本运作效率及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加快完善市场信托体制的建立
作为我国的一项新兴市场,产权交易及信托凭证市场尚不成熟,在市场中的占有程度及发展规模还存在不小的局限性。但是,这些市场依然有着积极的发展趋势。因此,为将企业资金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共同发展,就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小规模的融资方式。[4]
(五)将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现阶段,可用的融资方式较多,对于企业而言,不可采取同一种方式来开展资金运作,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合作使用直接与间接融资方式。例如,可将股权融资方式应用在风险比较高的项目中,而对于风险比较低的项目,则可应用债券的融资方式。
三、结语
随着国际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其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此种形势下,企业为有效解决资金问题,促进资产快速增值,实现最大化目标利润的获得,就应当从创新资本运作管理、优化自身资本结构、加大员工培养力度、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信托体制等方面出发,充分搞好资金运作工作,最终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大唐集团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国.企业资本运作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0,6(08):91-92.
[2] 牟生洪.我国企业资本运作的方式和完善对策分析[J].经济论坛,2012,7(21): 27-28.
[关键词]:证券交易所 新趋势 自律监管 技术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证券交易所作为资本流通的重要场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伴随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进行,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工具创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当前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新趋势进行阐述,探讨专业化、信息化以及国际化对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影响,希望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目前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新趋势
自律监管主要指的是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干预,从而实现有效的证券监管。在资本市场中,自律监管是保证证券交易所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全球范围内的自律监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中间型、市场自我监管型以及政府主导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呈现出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自律监管的专业化主要指的是三个方面,一是监管体系越来越专业化,证券交易所等相关机构具有更多的监管责任,二是通过设置细分的专业机构,培养了更多的专业化人员,三是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引用,提高监察工具的专业化程度。自律监管的信息化则指的是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更多的信息网络技术被引入了证券监管中,从而大大改变了证券交易方式和信息传输效率。当前,从世界范围内分析,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证券监管电子化程度较高,我国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空间。自律监管的国际化是伴随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发生的。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际间金融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平台,加快了在股权、技术和监管等多方面合作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在证券监管方面如何应对国际风险,加强金融合作已经成为了当前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
二、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专业化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主要经历了宽松、紧缩、萎缩以及复兴等时期,目前正逐渐走向成熟。未来,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中的行政化将会逐渐减少,专业化的程度将逐渐加强。自律监管的专业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法律基础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国家立法授权以及自律规则。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自律监管中受到行政制约的地方过多,监管的法律机制不够完善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证券交易所可以从强化自律监管权利,加强法律建设,完善业务规则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自律监管法律法规的专业化程度。
2、专业的监管职能
当前,证券交易所主要的监管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对交易情况的有效监控,对异常行为的及时调查以及对异常线索的分析上报。为了加强自律监管职能的专业化需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内容:(1)保证证券交易所的独立地位;(2)丰富监察手段,从而完善市场监察体系;(3)有效加强监管人员的队伍建设。
3、专业的监管程序
监管程序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是自律监管质量的重要反映,因此证券交易所要确保监管程序的专业化情况。针对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监察程序的现状,可以从以方面进行改善:(1)在进行监管制度设计时,要对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工作;(2)针对不同的异常情况要进行针对处理,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3)强化监管程序标准,通过公开方式强化社会监督作用。
三、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信息化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化技术在证券交易所中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的证券交易信息化内容主要包括无纸化撮合交易,异地化交易,网络化清算等。
自律监管的信息化将会对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交易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
伴随交易网络化的发展,电子撮合方式已经成为了目前证券交易最重要的发展趋势。而无纸化交易也给自律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监管方式发生的变化
由于证券电子化交易方式的出现,特别是交易模式的不断创新,导致当前的网络化交易中经常出现耦合效应,这也造成了监管方式的改变。目前,主要的交易监管系统主要有全自动监管系统、混合模式监管系统以及其他交易监管系统等。
3、证券交易的风险防范工作需要加强
在传统的自律监管中,主要针对的是交易风险和特殊事件的监管,但目前,随着证券交易的网络化,网络风险也已经成为了证券监管中非常重要的防范内容。
4、网络欺诈等网络风险将成为未来监管的难点
网络交易具有匿名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因此对网络监管的广度和力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新形势下的自律监管工作要通过和相关网络技术部门的合作,加强网络风险的防范工作,确保自律监管的质量。
四、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国际化分析
伴随着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证券交易的国际化也给自律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证券监管的国际化合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与合作国家签署国际合作备忘录;(2)通过国际执法机构开展境外监管和执法工作;(3)通过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来加强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如今,国际环境瞬息万变,本世纪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的自律监管敲响了警钟。证券交易所需要从以下方面完善监管:(1)对跨境监管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2)通过和境外证券机构签署相关备忘录,从而加大境外监管力度;(3)积极开展境外监管的创新工作,例如加强境外发行人司法权区制度的建设,和境外机构发送解疑友好信函等。
五、结束语
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对于维持证券交易秩序,防范交易风险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机构要对新形势下的自律监管工作引起重视,从国际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等方面加强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工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水皮是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也是中国著名财经专栏作家,本刊邀请他走进本刊“水皮连线”,就中国在资本运作处于强势时,是否在话语权上也占据了更主动的态势?在全球资本浪潮正慢慢向中国袭来的时候,外宣工作者是否要特别关注国际金融资本的走向?今天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关系又是何种状态?请他发表看法――
最近在经济市场上,有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2007年8月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是对全球的金融市场影响最大的事件。当时让很多人担心,谨慎地观望,不知哪一天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会悬到中国头上,因为过去华尔街一个局部变动,都会引起世界资本市场的地震,也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2007年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有了长足的进步,创出了6000点的新高,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微妙变化就在于中美两国在资本市场上的力量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微妙转化,前几天中司宣布出资50亿美金认购全球金融服务公司摩根斯坦利9.9%的股权。
摩根斯坦利在美国次级债中受的损失很大,它跟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性质是相似的,马上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股价缩水近四成,连他的首席执行官都表示,他本人2007年不拿奖酬,而他的奖酬为4000美元。这时候我们出手“相救”,当然这种交易,也会使其获得迫切需要的专门知识及合理的长期回报。
因为我们的出手,当天纽约道.琼斯指数虽跌了(该指数目的在于反映美国股票市场的总体走势),但是摩根斯坦利却逆势大涨4块美金,如果说没有摩根斯坦利的大涨,道.琼斯的指数就会大跌,因为不光它涨,它也带动了其他金融类的上涨。
今年年初的时候,国际资本市场上已经有一个概念叫中美国的概念,什么叫中美国的概念呢?它把中国跟美国看成一个单位,这两个国家优势互补:中国人喜欢储蓄,美国人喜欢消费、借贷;中国人从事出口,美国人从事进口,中国人从事制造业、美国人从事服务业,一个借钱一个花钱,相得益彰,否则的话我们钱也不知道借给谁去,放在家里就像地主老财一样,总不能刨个坑埋在地下吧。
中国人这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钱多。
当然这些钱都不是我们的,是人家放到我们这里寻找市场盈利机会的。当前中国社保资金缺口估计在20000亿人民币左右,还有教育投资,那么多贫困地区的大学生交不起越来越昂贵的大学学费。但经济发展了,这些事情会有更多的机会做好。
第三次中美会谈,美国官员发现同样是中国官员,但好像和第一次第二次换了一批人一样。人其实没换,但是人的整个精神面貌跟状况完全换了,以前会谈,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美国人提条件,中国的谈判官员很少表态,倒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发表言论。但是到了今年,美国人就发现不对了,这批中国官员开始说“NO”,第二句话是“我告诉你”,情形开始反过来了,第三句话就是“我们的要求和想法”“我要什么”,开条件,这样一来谈判桌上的局势马上就风云逆转,由原来的被动变成双边互动。双边互动的结果就是,第三次中美双边会谈之后,美国媒体对美国代表团的评价就是“他们什么都没带回来”,今天这种谈判桌上的微妙变化就在于经济实力的转化。
具体到资本市场,这两个国家的股市互动越来越强烈,2007 年年初的时候中国股市暴跌,全球股市也大跌,这是第一次中国市场对全球市场有主动性的影响。国际社会觉得不正常,不能接受,所以寻找种种理由解释,认为中国股市仅仅是个导火索。后来找了一个什么理由替代呢,找了一个日元升值影响全球股市的理由。但是到了2007年4月19号情况就不一样了,那时中国股市也有一次莫名其妙的大跌,全球资本市场也同样作出了反应,这时候再也没有人说应该不应该这样的话了。也就是说,中国最近十年来,正成为一个区域大国,美国的次级债危机让中国以拯救者的形象面对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资本强国。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9-0003-05
随着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愈发明显,新一轮的金融改革需要以提升全要素增长率为目标,充分发挥社会资金在提高有限社会禀赋投入产出比中的作用,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金融市场,支持经济发展和转型。同时,随着合格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增多与壮大、间接融资的资金动员和配置效力的减弱以及货币与信贷市场的逐渐打通,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迎来机遇期。打破资金流通壁垒,完成直接与间接融资市场的双向互动,实现资本市场开放式的均衡发展,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心。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以利率市场化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将发挥关键的推动作用。
一、资本市场发展与利率管制的文献综述
虽然国内金融改革一直在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并不断出台改进政策,但无论是涨跌停板制度还是股权分置改革等,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股票市场价格扭曲、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市场定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何军香,2004;阮士喜,1998)。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资金短缺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以证券市场为主要内容的资本市场发展起步较晚,且规范性较差,因此,金融监管模式是按照分业经营的要求,实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隔离”政策,截然分开两个市场的参与者,禁止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实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市场分割。正是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的分割,影响了资金向资本市场流动,社会资金主要集中在货币市场,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发展(钱小安,2001;岳意定、李伯政,2005等)。另一种观点从价格管制的角度对资本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张宗新(2002)认为,政府推动型外在制度安排与证券市场发展内生规律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导致价格形成机制扭曲,从而造成证券市场效率的损耗,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低效率问题的根源。贝多广(2004)认为,目前非市场化定价产生诸多问题:素质不同的上市公司无法通过发行价格区分良莠;不断维持一级市场供不应求的短期繁荣;无法实现通过市场价格调节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成长前景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这种管制造成了市场失衡、资金缺口和价格扭曲,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发展。高岳(2010)认为,我国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在相同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基础上浮动40%,存在着明显的发行利率上限管制,抑制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唐国正等(2005)通过建立古典模型,分析了公司债务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优势,但由于利率管制导致的利率扭曲价值超过了债务的净税盾价值,使得股权融资相对债务融资具有更加可观的成本优势,呈现出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现象,从而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发展,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协调、健康发展。
综合上述两种观点,政府主导的资本市场建设以及利率管制人为地造成了资金流动壁垒,在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国内金融发展格局下,资本市场处于附属地位,利率市场化将对这种形势的改变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刘君哲(2006)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规范化,从而减缓资金在银行和证券市场之间的非理性流动所造成的市场波动,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王自立(2001)认为,利率没有放开带来的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相对固定和缺乏市场化的资金投资收益比较机制,是影响货币市场资金向资本市场流动的原因之一。李晓昌(2005)认为,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有利于扭曲的利率体系逐步恢复正常化,债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将被正确反映和发现,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张巍柏(2007)认为,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改革有利于基准利率的形成,进而有利于资本市场价格机制发挥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研究利率市场化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优化路径,有助于发挥价格信号对投资价值主导资本流向的积极作用,推动资本市场上资金、机构、市场、投资主体等要素的聚集和发展,最终实现资本市场的壮大与完善。
二、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瓶颈约束
自20世纪90年代沪深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一直在推动和发展,不仅给市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的渠道和机会,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市场来调配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但是,相对于间接融资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资本市场仍是金融体系的短板。例如,2008—2012年境内直接融资筹资额(主要指股票市场)与同期银行贷款增加额之比分别为4.18%、35.79%、46.29%、10.49%、23.7%,明显偏低,社会融资规模中直接融资的占比仍然低于40%,难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其分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此外,资本市场还存在结构不均衡、结构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难以解决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的融资困境。尽管当前国内资本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但资本市场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对于引导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十”以来,以“新四化”为代表的国内实体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对资本市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新机遇,未来资本市场将在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匹配中繁荣与发展。
面对机遇,当前的资本市场呈现明显的“大市场、小行业”约束,即当前实体经济改革对资本市场提出了巨大需求,但无论是资本市场的规模还是层次均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要。究其原因,既有历史发展因素,也与资本市场自身要素条件较弱有关。从历史发展因素看,适应长期以来金融约束和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内金融改革的重点一直在于发挥金融体系资金动员的作用,因此,实施资金价格管制并且能够集中社会储蓄资源、通过信贷投资引导经济发展的间接融资体系得到较快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凭借规模、价格和网络优势,聚集大量储蓄资金,并成为主要的资金融出部门,而其他的金融机构和直接融资市场则成为资金的被动依赖者,资本市场处于“被抽血”的地位。从资本市场自身要素看,投资品种单一和产品供应不足,市场上交易主体、上市主体以及投资主体存在失衡等状况均限制了资金向资本市场的集聚,例如,上市主体中大批不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产能过剩及重化工企业仍占据主要地位,而众多新兴、高科技成长型企业仍存在较高的门槛;投资主体仍以中小散户为主,专业机构投资者并未发挥价值投资者的引领和导向作用等。
无论是历史形成的间接融资对直接融资的挤出,还是资本市场主体、机构等对资金的承载能力有限,归根结底在于政府主导下的资本市场建设存在源于价格和市场的资金缺口:没有充足的资金,资本市场就是无源之水;没有资金的自由流动,资本市场就缺乏产生利益的机制和基础。因此,加快资金脱媒,让更多的社会资金从间接融资体系中走出来,并无障碍地进入资本市场是提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机会、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的必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利率市场化是基础和关键:一方面,市场化的利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引导资金合理流向,并实现有限社会资金在直接与间接融资体系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国际接轨与开放,不仅为国内居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不同币种的资产配置提供便利渠道,而且促使我国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提高金融竞争优势,争取国际金融利益。尽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形成资金价格按照供求关系和风险水平定价的自由定价机制,消除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的资金流通壁垒,实现资金成本合理化和减少银行体系中的资金价格扭曲导致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低效率,这才是保障资本市场有序、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
三、利率市场化对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作用的基础条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大势所趋。我国利率市场化自1996年正式启动,17年来渐入深水区。2012年6月,允许存款利率在一定幅度内上浮,并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2013年7月,全面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正式进入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远非仅仅是放松利率管制,它是一个通过竞争来优化金融体系结构的渐进过程。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金融脱媒来促进传统银行业转型,即降低银行存款在居民储蓄中的比重和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少数银行因存贷利差减小以及逆向选择带来的金融风险演变为大范围的金融危机。完成金融脱媒和分散风险都需要有资本市场的参与:就金融脱媒而言,完善的资本市场显然是金融资源的主要分流渠道;就分散风险而言,发达的资本市场是吸纳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的重要市场。因此,利率市场化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成,利率市场化会深刻改变利率体系和金融市场环境,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融资成本优势加大了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融通的需求
我国利率市场化实行“双轨制”,即在逐步放松传统存贷款利率的同时,新建立的金融市场从一开始就实行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我国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等都是自建立之初就实行市场化定价的。因此,利率市场化在使银行吸收存款、筹集资金成本上升,银行存款增速相对甚至绝对下降的同时,造成了债券等市场的融资成本显著低于银行贷款,从而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股票市场等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会。从美国等利率市场化成熟的国家经验看,大企业融资结构中债券和票据占比高,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手续简便,利率较同期限的银行贷款低。我国也表现出这一特点,2013年5月份,AAA级一年期中短期票据发行利率为4%左右,三年期为4.4%左右,远低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6%、三年期6.15%的水平;企业债券五年期发行利率为4.7%左右,十年期发行利率为5%左右,同样大幅低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五年期6.4%、五年期以上6.55%的水平。受企业债券发行利率维持在低位的影响,2012年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发行分别达到482、814、125、564个,大幅超过2011年198、611、25、407个的水平;2012年债券融资规模分别达到6474、8615、5822、8423亿元,大幅超过2011年2873、8028、2090、7269亿元的水平,占比也持续提高,由2002年的1.82%提高至2012年末的14.28%,利率市场化后融资成本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债券市场的发展与繁荣。
(二)利率市场化后自由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市场壁垒的打破为产品和工具创新提供动力,增添资本市场交易活力
利率市场化后形成资金自由定价机制,并基于风险收益配比在货币和信贷市场上自由流动,彻底打破市场壁垒,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金融资源供给,另一方面金融价格的波动增大形成交易者的获利来源,在交易、投资或投机需求推动下,避险保值及资本市场衍生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利率期货、期权、利率联动债券等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上升,有助于丰富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完善市场信用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价格波幅增大,增强了资本市场参与者的价格敏感性,有助于金融机构发挥竞争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和战略转型,从而提高了资本市场参与机构的积极性和竞争力。
(三)利率市场化对资本、信贷、土地等要素的再平衡促进了资本市场结构优化
国内存在大量的地方融资平台,其很重要的一个还款来源就是地方土地财政,这种“土地财政的公司化”愈发成为信贷资源的黑洞,风险日益积聚。在利率管制下,平台贷的产权背景使其获得信贷政策倾斜,融资成本较低。利率市场化后,地方融资平台面临信贷利率上升的压力,同时按照风险收益配比,银行还可以通过提高非优质平台的利率来降低对优质平台的信贷配给程度,这尤其会加大经营状况不佳平台的融资约束,进而形成土地与信贷捆绑的自拆散机制,从而转向地方债市场。目前,全国已有4个省发行地方债,10余个省通过了地方债发行预算方案,这对债券市场发展而言,增加了可供机构投资者选择的新品种,丰富了投资工具。
(四)利率市场化下理财市场格局的调整加快了债券市场发展
当前,银行资金的表外化运作,例如,理财产品的发展、交叉性金融工具的创新等都是银行机构主动适应利率市场化的一种调整与转型。但现行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向“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投资风险和错配风险。为此,2013年3月银监会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改变了理财“资金池”模式,一方面使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使得高收益率产品较为集中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起购门槛提高,从而债券市场成为理财资金新投向的优先选择,尤其是收益率较高的私募标准化融资产品,如,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商资产证券化等迎来发展契机。
此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没有市场化的利率政策,资本市场缺少有利的推动力量,同样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也难以形成真正市场化的利率政策和机制,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成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一是资本市场发展增强利率定价的市场基础。在我国间接融资主导的格局下,银行信贷资源具有垄断性,企业议价权不足,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企业融资选择空间增大,市场的自发博弈机制将倒逼银行降低定价强势,将议价权还给市场。二是资本市场发展为利率市场化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利率市场化需要在一个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中推进才能尽可能降低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冲击,资本市场对传统信贷市场的融资需求进行分流,减少信贷市场的风险累积,同时资本市场上丰富的避险工具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分散风险的手段,有利于金融市场整体的稳定。三是资本市场夯实市场化利率形成的主体基础。资本市场中的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参与度,拓展了实体部门参与资金价格博弈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利率的形成更能充分反映市场运行状态和资金供求关系,也使金融资源在合理价格信号引导下配置更加有效。四是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目前,以存款理财化、贷款证券化为代表的商业银行主导的资本市场发展显著增强了信贷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动关系,密切了两个市场间的价格和数量信号联动机制,同时也增强了非标准化债券资产价格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关系,这又间接增强了场外资金价格与基准利率的联系,从而对于完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顺利推进利率市场化具有积极意义。
四、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利率市场化思路
在当前国内双轨制利率体制下,整个利率市场是割裂的,资金价格是扭曲的,市场利率不仅受制于管制利率,而且市场利率的信号不能在金融体系中充分传导,导致了目前的市场利率还不能有效引导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资源调整。推动多层次、高效率、多样化的资本市场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特别是按照市场化方向形成资金自由定价机制和打破金融市场流通壁垒,在资金供求双方之间形成一种有序、公平的竞争机制,最终推动债券、股票、保险市场的发展壮大和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实现拓展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由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的目标。
(一)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内在机制建设,减缓利率波动对资本市场发展的风险冲击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并使利率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资本市场面临的利率风险加大,流动性管理更加困难。鉴于此,要尽快完善利率市场化的自身机制,实现渐进、稳妥的市场化改革。一是加快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扩大SHIBOR市场的交易主体和交易范围,严格管制SHIBOR报价上的非市场合谋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二是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在减小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冲击的同时,推动金融市场上的产品创新与推广,促进资本市场多层次、多样性发展。三是注重差别化的推进理念,赋予具有财务硬约束的特定金融机构(合格机构)逐渐增大的自由裁量权,并且同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尽可能地减少资金在管制利率和放开利率间的套利机会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配套改革,为金融市场化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一是加快银行机构发展战略从规模扩张向稳健审慎的转变,市场定位从各行趋同向差异化、专业化的转变,盈利模式从依靠利息收入向利润来源多元化的转变,竞争策略从注重市场份额向注重综合市场和效益两方面目标的转变,从而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资金体系的安全,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发展。二是加快企业上市资源培育,丰富债券市场产品种类,为利率市场化后的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渠道选择,实现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双向互动和平稳过渡。
(三)加快资本市场对接,完善利率市场化后资金流通的市场基础
虽然资本市场资金配置的价格形成已初步实现了市场化,但资金融出方的价格形成、融资成本以及资金投向等并未完全市场化,因此需要加快资本市场内外部以及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尤其是尽快实现各层次(板块)资本市场之间的有效连通与互动,尽快进入全流通时代。同时,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复杂性及对资金价格、供求关系的敏感性,应尽快完善与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和协调机制,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国内经济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1]阮士喜.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若干问题[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5).
[2]钱小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结机制及其疏导[J].金融研究,2001,(9).
[3]岳意定,李伯政.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通机制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3).
[4]张宗新.证券市场低效率:基于制度变迁的一种解析[J].经济科学,2002,(2).
[5]贝多广.社会资金流动和发展资本市场[J].经济研究,2004,(10).
[6]高岳.利率管制与发行主体偏好下企业债券风险的假说与验证——基于沪深交易所数据的实证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唐国正,刘力.利率管制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5,(1).
[8]柳俊哲.利率市场化与资本市场[J].科技与经济,2006,(16).
[9]王自立.利率管制的绩效、影响及政策选择[J].金融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