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新闻中心范文

大学生新闻中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新闻中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新闻中心

第1篇:大学生新闻中心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W.H.0)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一再强调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因此,初中生的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健康,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家庭问题的尖锐化,一项对我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达12.97%。据加拿大、日本的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的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缺陷问题等。

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目前,在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地为他们提供系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辅导,其必要性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渠道,除正常的心理训练与心理疏导,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与和谐的集体氛围熏陶学生等办法外,在诸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其中,初中语文课课时多,且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文本中的有利因素,切中语言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教书育人两不误。

一.深入挖掘文本内核,滋润学生干涸心田

语文课不能完全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文本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随处可见,教师只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挖掘出这些有利因素,找出其蕴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点,作为语文教学的情意目标,就能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情、意、行。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让学生体验到了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让学生明白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人生至理;列子的《愚公移山》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最终胜利将会是属于他们的;《傅雷家书两则》则让学生能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人生态度泰然处之,始终保持心灵的平衡,并在取得巨大成功时,仍保持谦逊,继续努力攀登高峰……

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导,而仅仅依靠教材非常有限的内容是远远不虻摹R虼耍课余时间,我精心挑选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再组织学生在班级组建图书角与读书兴趣小组,积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努力让学生觉得,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或者神游一处胜景,书中的世界是那样的美丽神奇,那样的令人留连忘返……“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一个阶段的大力推行,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有了大幅的增长,阅读积累一多,思想境界也自然而然地提升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二.营造和谐民主课堂,展现学生真我风采

心理学研究证明: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一个人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乐观开朗的心情,能让学生在思想的海洋中自由搏击风浪;而郁郁寡欢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递,更是师生之间美好情感的互动。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1.适当鼓励,增强学生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初中阶段,正是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是教育学生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恩格斯曾经说过: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因此,在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时,要循序渐进,为学生制定的目标不能过高,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之后均能逐步实现,不能一步登天,让学生望而生畏止步不前。教学中,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孩子,鼓励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让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相信“我能行”,并最终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完成文本的分析之后,我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说讲述了生活中的一件“狗咬人”的案件,如果你是一名正在现场的警察,请你分析案情,并说说你的处理意见。成绩较普通的学生基本能整理出事件的梗概,而程度较好的学生则提到了时下养狗成风,“狗咬人”事件时有发生,并逐渐演化成一个社会问题,就如何处理类似案件,应及时出台有效措施等,突出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这次讨论中,较好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起了学习的自信心。

2.课堂讨论,张扬学生个性

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感悟,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主导者,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倾注自己的所有情感,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张扬个性,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教学《愚公移山》这一课,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的评价,在充分肯定愚公移山的可贵精神的基础上,有的学生认为智叟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大山挡住去路,可以搬家;搬家不成,可以挖隧道,或者采取其他办法解决,不应该早早就在一棵树上吊死!对于这些言之成理的观点,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并适当加以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3.小组合作,培养集体精神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现代社会,合作精神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努力培养每一名学生的合作精神。如课前预习扫除阅读障碍时,进行正音、析义,整理内容的合作;朗读训练中,进行导读、分角色朗读、评议的合作;分析课文时,进行讨论、归纳的合作;写作中,开展交换评改的合作。合作时,要确保每名组员均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且要轮流当组长,负责主持本小组的活动,代表小组汇报合作探究成果。在合作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倾听、接受别人意见,肯定别人的闪光点;在与组员的沟通中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在吸收别人长处的同时,能够用委婉、恰当的言辞指出别人的不足。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逐渐认识自已,展现自己,提高自己,并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从而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作文教学直达内心,疏导学生不良情感

心理障碍是因为学生心里堆积的情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泄而形成的。作文教学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与语文教师单独进行思想交流的渠道。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布置学生写作文等,能直接切入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排泄内心深处各种不良的情绪。教学实践告诉我,只要学生认可你,尊重你,信赖你,他们就会把自己最隐秘也最真实的一面毫无保留地袒露给你,在文字中尽情地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有的学生会抒写自己对未来的种种设想,有的学生会反映自己的家庭矛盾,有的学生会倾诉自己青春期的苦闷,有的学生会吐露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种种看法……批阅时,一旦发现学生存在着心理疾患,教师应理解、体谅学生,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家校合作,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以有效引导,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彻底帮助学生扫除心理上的阴影。

例如,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女生在她的周记中一再记下了她对同桌的诸多不满,并口口声声认为她的同桌是一个势利、爱慕虚荣、不讲信用的小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同桌的怨恨。仔细批阅后,其反常的表现引起了我高度的重视,通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该女生自从进入毕业班之后,由于学习节奏比较紧张,产生了较明显的焦躁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易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高度重视,及时通过电话和学生家长取得了联系,并最终达成共识,之后通过多种途径,对该女同学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时地帮助她顺利地走过了这人生的雨季。

第2篇:大学生新闻中心范文

调研目的:为了了解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功能区的分布情况及,了解设计中活动区与服务区的关系和流线要求,掌握各种设计手法和艺术处理,加深对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的难点和原则的了解,获得更多关于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从实践中学习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开始自己的设计之前,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调研,希望能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一、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概况

1、概念:

在现代社会,教育是全社会最关注的建设问题之一,大学也随之变得不再遥远。在大学中,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设立的组织指导大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场所,属于文化馆类建筑。

2建筑特征:

综合性——活动内容复杂。

多用性——活动形式各异。建筑空间组织和建筑空间表现形式均应具备多用性和灵活性,实现一室多用和空间的综合利用。

地域性——与大学校园环境的特殊密切关系,在设施内容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应予充分体现。

3、设计内容:

总平设计、流线设计、活动空间组织、造型设计、建筑设计。

二、实地调研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是我们进入大二后的第三个课题设计,身为组长的我将调研的工作作出了一个详细的规划,并根据组员个人擅长作出合理分工:调研具体对象、调研注意的细节问题、行程安排以及后期的资料收集由**和***两人主要负责;收获整理、材料分析、ppt制作由***主要负责,其他人从旁协助;

带领小组进行实地勘察和成果展示与讲解则由我主要负责。整个调研所有成员全程参加,力争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大的收获。

我们的调研分两站,第一站是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位于学校新校区西门,名“适之楼”。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活动中心、服务中心及校门诊楼,是校区西门内一组半环状建筑群,在功能上基本满足了校园生活的一切日常需求。

大学生活动中心在选址上是很注重可达性的,一个交通便利,在人来人往、疏合流散中具备很强的可达性的活动中心是能够有效地自然地形成校园生活的

文化氛围,并成功地发挥它联系学生活动区和教学区的作用。在我国高校建设中,大都将活动中心与食堂、服务中心、操场等建筑联合布置,形成一个有着一定规模和体量的建筑群。在安徽大学新校区,活动中心紧邻校园西大门,是从西门进入教学区的必经之路,不仅交通便利,不会出现人流拥挤,疏散困难的问题,而且它的活动范围也不会对宿舍和教学区造成噪音干扰。半环状的建筑布局巧妙地转换了校区轴线,与图书馆的东面相对,形成校区东西向景观主轴,这样的选址与布局凸显了活动中心在校园中的重要位置。

站在安徽大学的西门入口出,最醒目的便是建筑顶部的大飘顶构架,走进

校园便发现它和立面三层高的柱廊把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连成一个整体,而活动

中心的对面便是大型室外台阶式绿地,活动中心在面向中心广场的方向与之形成相互呼应,也与整个广场尺度相匹配。安徽大学的适之楼立面上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透露着现代文化气息,通过玻璃幕墙可以清晰地看到楼外不息的人流和各种活动。除此之外,适之楼在

中庭顶部采用的是玻璃幕顶,不经满足了室内的采光需求,也使建筑局部结构更加坚固。但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屋顶的大飘顶构架在设计上有点过于单调,如果能做一些艺术上的处理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适之楼的功能组成是多元复合型的,它将各种商服设施组合成为服务中心,与活动中心、门诊楼组成校园生活区的公共中心。平地形式的多功能厅,既可以进行一般性的文艺演出,也可以展开招聘、展览活动。这组建筑总体布局上将活动中心与服务中心组合设计,利于产生社区中心的聚集效应,烘托校园生活氛围。

建筑内部设计有两个中庭,一个长方形中庭位于主入口,与三层高的长廊

大厅相通,可以看到室外台阶式绿化广场;一个狭长中庭位于多功能厅西侧,周边布置琴房,是一个小尺度的文艺活动厅。但美中不足的是中庭侧面三层高的墙面上一片空白,使用

者并没有将其充分利用起来,有些浪费。此外建筑内部塑造了具有多种活动可能的“灰空间”,注重友好互动的界面设计,通过围合、下沉、遮盖、穿越等多种手段塑造具有归属烦的活动场所。

离开安徽大学之后,我们来到了我们此行的第二站——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安建工的活动中心临水而建,并呈左右对称,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围合在建筑主体之外,使室内的人有个很好的视野,在满足室内采光的同时,也便于室内的人欣赏风景。

后方橘红色的墙面不同于建筑主体的灰色,在形成对比的同时,也打破了灰色的死寂,从灰色主调中跳跃出来的橘红色显现出了活动中心的活泼。弧形倾斜式屋顶构架与橘红色的圆形墙体部分结合,寓意日月合抱。

整个建筑以圆形为设计理

念,主体部分是大的圆柱,而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的圆柱,一大圆带动小圆,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三、调研心得

1、实地勘察与调研是设计必不可少的部分,光靠书籍与资料是学不好设计的。

2、调研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认真对待,也许一不留心就会遗漏能给自己的设计带来灵感的东西。

第3篇:大学生新闻中心范文

【关键词】残健融合感恩之心

都江堰友爱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设施无障碍、残健融合、全纳式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全校32个班级中,融入了113名来自全省地震灾区的肢残学生,全校1600多名学生都是汶川大地震的亲历者,都参与到抗震救灾、在灾后重建家园中,他们中涌现出很多抗震救灾小积极分子、与肢体残疾做斗争的小英雄;全校105名教职工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在专家的定期指导下,开展“残健融合活动”,观察他们的良好的身心变化,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给每一个残疾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地震不仅巨大的改变了自然面貌,更是对残疾学生的人生造成了巨大的改变,可以说,他们每个月、每一年,都有新的变化。在“5.12”汶川大地震四周年之际,我认为这些残疾学生有以下一些明显变化:

1. 深度融合显现

“残健融合”是让健康的孩子和残疾的孩子融合在一起,朝夕相处,建立友谊,减少甚至消除陌生和歧视,创造出一种多元化的人与人彼此尊重,互相学习的文化氛围。真正意义上的“残健融合”体现在三个方面:(1)残疾学生与生活学习环境的融合。(2)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的融合,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3)残疾学生能够象健康学生一样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平静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面对自己的未来。

然而,在地震刚发生时,这种融合是困难的、有限的。首先来自于社会对于残疾人的歧视,这种“传统”是不会因地震而在短期内消除的。其次,来自于身体健康的学生家长的顾虑,担心自己的孩子和残疾学生共同学习,会受到不良影响,如有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学残疾学生走路、会学残疾同学用嘴翻书等等、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会受到拖累、会在班上多做劳动卫生等等。再次,在我校的学生当中也明显出现残疾学生和残疾学生在一起玩、健康学生和健康学生一块玩这种现象。一次,有位同学甚至问我:“残疾同学会传播疾病吗?”

当然,以上这些在地震刚发生时的现象在今天已有根本性的改变,首先,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党和政府的关心,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今天在我校可以说已完全消除了对残疾学生的歧视现象,并且在物质生活上给了他们极大的帮助,例如我校的残疾学生,每人每年得到五千元生活补助、学费、食宿费全免等良好待遇。其次,学校经常请专家、学者办讲座或作报告,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解除了有些人的思想顾虑,提高了大家的科学认识。再次,学校在全校同学中组织了多达十几种兴趣小组、学习小组、科研小组等,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交朋友、结对子,互帮互学,在活动中实现深度融合。许多残疾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信,从新定位“残疾”的含义,很多残疾同学成了学校乃至社会的“明星”,成了全校同学的骄傲!

2.感恩之心提升

第4篇:大学生新闻中心范文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多元化;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60-03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的意义

1.诚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德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治国理念与治国目标。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构建及其具体目标实现的道德基础,也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等具体目标的精神支撑,是使社会系统协调和谐的重要基础要件。受社会诚信危机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了考试作弊、论文剽窃、拖欠贷款、简历注水等现象,大学校园中正面临着一场诚信文明的危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优秀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诚信状况影响着个人、集体、社会与国家的利益,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为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条件下,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与价值取向,其直接后果便是无视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存在,无视社会规则的存在以及无规则的趋利避害的心理和尔虞我诈的恶习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蔓延。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大学诚信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的基础与根本,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石。一个健全的社会,离不开诚信道德,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誉,市无信不兴,企业无信不昌,开展大学诚信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成才与成长。

3.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规则与灵魂。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规则与灵魂,是应对社会规则无序和群体失范的利器。强化大学生诚信观念与意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立信用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具体要求,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关键。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我国在搞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受诚信危机的影响,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使和谐社会的实现如釜底抽薪,失去道德的根基,“以德治国”的战略之路无法实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校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具有现实的价值意义。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重点,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具体要求,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关键。然而在大学的诚信教育中,忽视情感与实践教育,把诚信教育当成单纯的政治宣传,远离社会生活,社会实际,停留在单纯的原理灌输、规则的阐述上。教学内容理论化、抽象化、空洞化。实践贫乏,路径狭窄,方法单一,措施薄弱,教学的现状不能满足大学生与社会现实的需要,教学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

2.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乏连贯性、系统性。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与框架,诚信教育缺乏有效的衔接。方法不当,内容枯燥简单,教育的效果不好。高校与社会联系紧密,社会现实中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不正之风对高校的诚信教育影响巨大。教育队伍弱化,教育者自身素质良莠不齐,个别教育者诚信失范,高校自身在诚信教育方面不重视,人力、物力、投入不足,诚信管理制度缺乏,对大学生失信,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等。总之,家庭、学校、社会没有形成合力。

3.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不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评估制度、诚信教育管理制度等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如对大学生的评估仍旧停留在以成绩为主,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无法用分数来衡量,不利于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目前,市场经济中的欺诈、坑、蒙、拐、骗,政治领域中的腐败等,对高校的影响明显,反映在大学生身上则是诚信危机。为此,建立与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

1.构建以大学生为核心的多元化的诚信教育体系。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呈多元化、向复杂化方向发展。所以,要努力构建符合他们思想特点、价值观念的诚信教育体系。①诚信教育要“以人为本”。柏拉图说过,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受教育时,才可达到教育目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把德育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的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优良的个性。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坚持以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需求,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更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高度上来。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关心、理解学生,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造。诚信教育的内容不仅要立足于社会现实,还要符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心理需求,能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名人伟人的诚实无私的品质感染学生,增强诚信教学的吸引力与趣味性。诚信教育的模式与方法灵活多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自觉的学习实践。诚信教育的体系要科学、合理、规范、切实可行,能让大学生自觉的接受。②构建诚信教育的多元化体系:一是,诚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诚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包括:学习、经济、生活、择业、政治、人际诚信等若干方面。大学生政治诚信包括:政治认知、政治信仰、政治实践等诚信规则与评价标准。学习诚信包括: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考试与科学研究规则与评价标准。经济诚信包括助学贷款、申请使用助学金、补助、缴纳学费等规则与评价标准。求职诚信包括:荣誉证书的鉴定、证书真伪验证、签约履行状况、创业活动的规则与评价标准,还包括:人际交往诚信规则、社团、网络诚信交往规则等。对诸如:作弊、不按时还贷,不履行就业合同等具体的行为,可以有具体、明确的量化的指标,并且进行公开、公正、民主、监督、有序的测评。这些诚信规则是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二是,诚信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学校要把诚信教育作为衡量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纳入日常管理。如大学生入学进要签订诚信保证书,明确不诚信者要受处罚。美国大学生都必须在一个正式严肃的场合与学校签订“诚信准则”做出诚信宣誓,以表示接受“诚信制度”。未签订此承诺的不得入学。三是实施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把个人诚信档案作为衡量一个人诚信状况的最基本依据。个人诚信档案应包括个人承诺书、个人基本情况、个人品行、学习成绩、获奖状况、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实践、诚信记录、个人自评和学校评定等。围绕诚信档案的基本要求,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及管理监控查询系统。把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个人的“名片”时刻提醒大学生要诚信,供所在院校及就业单位和各金融机构查阅,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的信用风险。四是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估机制。根据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记录,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定,将诚信记录评定结果与综合测评等记录结合起来,与奖学金评定、优秀生的评比、就业推荐和入党挂钩,使诚信状况好的大学生,得到充分肯定与鼓励;而诚信状况不佳的大学生也能通过评估制度和奖励制度了解个人的诚信状况,及时矫正自己的行为。五是诚信教育监督体系的构建。高校的纪检部门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且要定期检查。建立建全失信惩罚机制,对诚信缺失的行为,学校要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和管理规定,加大执行力度,让失信者品偿失信的苦果,坚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以免将来给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2.构建“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模式。在目前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中还没有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合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日常的生活起居,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引导不够。而个别家长的诚信失范行为,在孩子心中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孩子的不诚信,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诚信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学校的教育中,一些高校为了局部利益,名声、名誉,弄虚造假、虚构材料、谎报数据、钱权交易。甚至参与帮助学生就业的造假行为,造假鉴定、假成绩单、假数据、假证书……不仅违背了诚信道德,而且在师生中造成了严重影响,败坏了社会风气。在社会现实中,以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诚信缺失事件: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吹黑哨事件、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重能轻德等,使诚信教育丧失了生存的土壤。为此,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一些国家的诚信教育成功经验。在德国的家庭教育中,强调父母的以身作则;在学校,诚信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从政府到学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章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英国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在美国,不诚信记录将跟你一辈子。哈佛大学注重教师的品格素质。英美等国家通过严格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借助网络传媒、等强化诚信教育,这为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学校应该制定一套完备的诚信规范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师生的正能量,利用各方面的资源,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营造诚信文化环境。其次是家庭教育要与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家长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高尚的诚信人格感染子女,发挥楷模作用。其三,学校的诚信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诚信的宣传与导向,弘扬良好的诚信风尚,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通过建立规范、有序、完善的信用体系,健全市场经济法规,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度,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总之,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紧迫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合力作用,要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各行各业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大力宣传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一种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只有抓好诚信教育,才能实现校园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

3.构建诚信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①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是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涉及到提升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能力,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关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保证,提高诚信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教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所以,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构建一支马列主义修养水平高,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理念先进、善协调、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原则、群众基础好、让党放心、大学生满意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诚信教育的关键。在诚信教育过程中以加强职业道德为重点,强调“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教师的选聘为基础,学科建设为支撑,以长效政策制度为保证,探索、创新诚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树立诚信教育终身化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自觉地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与管理中去,为人师表,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价值取向为“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的师生关系,才能使两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教师要努力做到“诚信为人,诚信施教”、“言必行,行必果”,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和渊博的知识取信于学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把诚信的优秀品德、诚信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大学生,把真善美传授给大学生。真诚的对待不同的学生层次,根据时代的特点,围绕诚信的目标,重点进行教学和教材的改革,增进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授课的效果。②把诚信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大学生诚信价值观与校园诚信道德氛围的建设,把诚信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当中去,通过建设人文校园、绿色校园、科技校园,建设校史、党史、陈列室等隐形教育,弘扬本校的优良传统。用高尚的校园文化,引领熏陶感染学生。通过校园诚信实践活动,如诚信文化节活动,诚信漫画活动,辩论赛活动,在考试诚信教育活动中,开展“考的是成绩,试的是诚信”主题活动,倡导诚信风气,塑造信用形象。给予大学生思考、反思、实践、澄清的时间,培养大学生诚信的认知水平和诚信的实践能力。拓宽诚信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大学生诚信心理、诚信行为、诚信习惯,使诚信品质蔚然成风。充分利用学校的庭、台、楼、阁、陆、湖等实现教育功能,通过美化校园设计布局,如利用校园的横幅、展板、橱窗、教室、公共场所等适当位置设置诚信格言和警句牌。通过文化景观,渗透校园诚信精神与氛围,使校园的物质空间环境起了一种无声语言的隐蔽性教育作用。还可以把诚信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转移到电视专栏、教科节目、红色网站及社会实践中,通过大众传媒的快捷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之成为隐性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达到教育目的。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法律意识,把守法、讲法与诚信教育相结合。③建立校园诚信网络互动平台。高校诚信教学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重点推出诚信教育栏目,设立诚信讨论专栏,定期请政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向大学生深入剖析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根源及诚信缺失的后果,发表引导性的意见,利用这些大众传媒,向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开拓大学生的视野。网络教育强调的是“双主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诚信教育由简单灌输向多方位、平等、互动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荒.大学诚信教育与和谐校园构建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1,(12)(下).

[2]伊丽莎白.劳伦斯现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M].纪晓林,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86.

[3]张晓荒.内心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研究》[J].管理观察,2011,(11)(中).

[4]段鹏飞.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5]何毅.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及诚信教育的体系构建EB/OL].中国青少年研究网,2005.11.

[6]凌取智,等.大学生诚信及诚信教育的研究现状[J].克拉玛依学刊,2011,(4).

[7]冯颜利,崔延强.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其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2008,(7).

[8]罗英翔.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9]何伟.关于提请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建设[EB/OL].2010.3.5人民网.

[10]谢小平.诚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甘肃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1).

[11]冯颜利,崔延国.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其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2008,(7).

[12]高远.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7)(下).

[13]张晓荒.大学诚信教育与和谐校园构建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1,(12)(下).

第5篇:大学生新闻中心范文

大学新生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现实表明,人际交往问题已成为困扰和影响大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际交往原则,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大学新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1.交往愿望理想化导致挫折感加重

大学新生十分关心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更加渴望真挚的友谊与别人的理解,迫切需要走出去,结交更多的新朋友,获得通过友谊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迫切地希望与同龄人分享和交流自己在学业、成长和情感方面的体验。但是,对大学新生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多的理想化色彩,无论是对同龄朋友,还是对师长,往往是以理想色彩看待交往,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感觉不尽如人意就充满失望。

2.交往动机的功利化倾向日益突出

有的大学新生只注重自身的利益,自私,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与感受。把他人看做是达到自身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在交往中往往目中无人,不顾场合,也不考虑别人的情绪感受。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法与人建立牢固、持久、良好的人际关系。

3.虚拟人际关系成为重要方式

网络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友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它与现实生活是有很大差距的。网络交往会挤占大学生的现实交往时间,使正常的人际交往得不到保障。长期沉溺于网络人际交往容易导致青年过度依赖网络,而且现实社会与虚拟网络造成了心理落差,使得青年群体逃避与现实社会的交往长期脱离现实世界的网络人际交往,容易形成人格发展障碍,最终阻碍正常的人际社会交往就越容易偏离原本的工具轨道。

二、影响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造成大学低年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知的偏差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复杂,因而,对交往对象的正确认识成为了影响大学生交往效果的重要因素。人际冲突的产生往往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人对这一事件、这一行为的认知偏差引起。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但大多缺乏交往经验,易出现认知偏差;有些大学低年级学生没有摆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正确位置,过低或过高地评价自己,这也是不利于交往的。

2.过分强调自我中心,缺少对他人的信任与宽容

现在的大学新生大多是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的独生子女,习惯了自我为中心,众人呵护的处事方式。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他们也带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色彩,过多地注重自己的需求,注重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形象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表现。过分的自我中心,缺少对他人的信任与宽容的。许多大学生都将人际关系不协调归咎于别人,尤其是在宿舍生活细节上发生摩擦时,一味抱怨别人。

3.缺乏一定的社交技能

新生普遍缺少社交技能,最为突出的就是不懂人情世故,个人交往方式脱离集体,脱离环境。他们呼唤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却不懂得先理解他人,甚至对自己都不甚了解。同时缺少对他人认同与接纳的能力。而在人际交往遇到问题时,他们又不懂得该如何化解,而只能是自卑自怨或消极处之。

三、大学新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

1.树立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原则

诚实平等、尊重友爱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真诚平等待人,最主要的就是学会尊重他人,把他人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要想得到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积极主动、理解宽容的原则。大学生应当主动地、热情地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交往,主动地敞开自己,接纳别人,坦诚地与同学、老师、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交往中不要过多的计较自己的得失,要主动地表现出愿意与人交往,对他人表示喜欢。此外,由于各自成长环境、个性特征的差异,会出现认识不一致,或因误会、不理解而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宽容原则,尊重他人与自己的差异,容纳别人的个性和缺点,谅解他人的一般过错。

2.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

与他人交往时,要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这种尊重不仅表现在不随意打听、追问他人的秘密,也包括不随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秘密。大学新生人际交往中必须把握好交往的度。一是交往广度要适当,不能过广,分散精力,也不能太窄,形成排他性;二是深度适当。对交往对象要有深有浅;三是把握分寸尺度。说话要有分寸,不提过分的要求,言谈举止文明规范,合情合理。

3.创造交流条件,提高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建立起来的,要提高学生在交际语言、行为的表达能力需要多种多样的群体活动为载体。大学新生应该针对自身的特点、兴趣和爱好,广泛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增强自立意识。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高中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单一,而大学里的人际关系相对要开放和多元,对于刚上大学的新生来说,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朝夕相处,也最容易发生人际交往冲突,所以适应环境和自我心态的过渡尤为重要。而且新生刚入学时人际关系处理得和谐与否,也为其今后人际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因此,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建立一套完整的新生心理健康档案,辅导员要尽快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再通过针对性地了解和辅导,使新生能够以最短的时间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形成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

参考文献:

[1]徐广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9,(3).

[2]孙崇勇.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1).

[3]彭兰.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困惑及引导[R].广西高教研究,1999,(3).

[4]张伟强.大学生人际关系新特点与高校德育的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7,(3).

第6篇:大学生新闻中心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原因;举措

一、中国大学生性教育的现状

"性"作为人类自身文明发展史上的永恒课题,到了教育领域却成了最敏感和忌讳的一个词。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时代的浪潮不仅带来了科技生活的全面革新,同时也让埋藏已久的性教育问题重新聚焦在镁光灯下。跟随改革开放之风到来的西方解放思潮,与中国传统"禁欲文化"的激烈撞击,让无数人摇摆于困惑与矛盾中,而作为社会发展先驱力量的大学生更是首当其冲。[1]一项由杰士邦公司(安全套生产行业领导品牌)在2011年发起的,面向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高等院校本科生的《大学生性调查报告》显示:在所有受访者大学生中,有近30%的人承认在此之前与他人发生过,其中一线城市和男性受访者第一次发生时在"16-18岁"的比例高达40%;在大一学生中出于好奇发生性关系的比例高达50%,这一比例超过其他年级学生;第一次未使用比例高达六成,选择避孕药作为避孕措施的只占一成,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方式的占比近五成。这一结果让包括诸多教育学家在内的社会各界错愕不已,也迫使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被忽略已久的教育问题。

二、导致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推波助澜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领我们进入了无线互联网科技时代,在享受沟通无障碍的便利时,文化无国界也开始变得势如破竹。中国年轻一代早已摒弃了传统文化中有关"禁欲"的观念,开始探索西方"性解放"的模式。[2]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之前学校作为性知识教育单一途径的格局,成为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性知识获取渠道。各类隐藏商业目的网站,书刊和电子产品铺天盖地,各种与性有关的影视文艺作品频频亮相,以及社会大环境中的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这些都成为了腐蚀当下大学生健康性观念的时代蛀虫。

(二)学校教育点到为止

在我国,性生理卫生知识被纳入中学教学内容,而性教育也往往以青春期教育的名义被公开提及。[1]在杰士邦发起的《大学生性调查报告》中,当被问到"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到性知识教育的时间"时,超过九成的受访者给出了一致的答案"中学时期",并且其中大部分受访者给出了以下描述:"印象模糊","提到了一些生理知识","没具体讲","直接跳过了没讲"等等。调查结果同时显示了性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只有极少数受访者表示进入大学之后依旧能在学校教育中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学校对性教育的保守态度,导致了学生在出现疑惑和寻求帮助的过程中将目光投向了其他暗藏危机的可能性途径。

(三)家庭教育完全缺失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父母在面对孩子问到与性有关的问题时总是讳莫如深,也习惯性认为性教育理当是学校的责任。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父母自身也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性教育,他们缺乏相关知识,也缺乏对性教育的正确认知,更何谈对子女进行正确教导。有些中国式家长甚至认为性是一种生物本能,随着个体发育成熟自然会懂,无须教育。 [3]2005年一份针对青春期学生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90%的家庭在子女性教育方面采取回避的态度,大约三成的家长认为过早进行性教育可能导致过早的性成熟和,并且有半数以上的受访家长缺乏基本的性健康安全知识。

(四)自我探索危机四伏

作为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的成熟迫使他们更加渴望了解性的本质,然而学校和家庭都无法给予他们正面而积极的回应,这就造成了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生理成熟与心理稚嫩非平衡状态。而这种长期的不平衡状态,导致了他们只能将目光锁定在其他能够满足其需求的途径上--杂志刊物,电影录像,展览活动以及无所不能的互联网。这种"被动"性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其对内容的不可控,缺乏必要经验和判断力的青春期学生在面对这些未经筛选的性信息时极其容易产生道德偏差,误入歧途。

三、解决目前大学生性教育问题的举措

(一)家庭方面:性教育的启蒙老师

美国家庭在孩子的性教育方面向来走在世界的前沿。[4]一般从孩子3岁开始,美国的父母会有意识地开始让孩子形成性别的概念。他们会通过亲子共浴,书本讲解和绘画的方式让孩子区分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帮助孩子建立对性的早期概念。并且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提供不同方式的教育和情感支持。中国家庭应当摒弃过去陈旧的传统教育理念,将性教育纳入孩子早期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与孩子建立信任的情感并满足其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两性问题。同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家长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修养和认知,这样才能在孩子寻求解答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指导,降低他们品性偏差的风险。

(二)学校方面: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多元文化碰撞和西方性开放观念的涌入,要求作为社会教育主体的学校必须走出传统的禁锢,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性教育问题。学校应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的不同阶段设计和授予符合该阶段心理特征的系统性教育课程。例如参照美国学校的做法,[4]给小学生讲解妊娠过程和生理特征,给中学生讲解生理构造和身体机能,给大学生则主要传授避孕,疾病预防,性心理和性道德方面的知识。 [5]性教育是一门兼具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复杂学科,教育内容涉及生理,心理,伦理和社会学等各方面知识,只有专业知识丰富和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才能真正胜任。学校只有在建立充足和高质的师资力量基础上,才能为性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前提和保障。

(三)社会方面:性教育的健康卫士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离不开社会。社会通过各种舆论媒体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产生导向性影响。近年来文化娱乐产业的膨胀式发展让不少媒体不惜以"大尺度"节目内容和宣传方式吸引人气,这些蕴含着强烈性暗示的文字图片信息往往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判断力,造成价值观的混乱。而社会大环境就如同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加强对文娱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如同净化其空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发展。

人类两性关系的文明程度是衡量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性教育作为一门严肃的科学需要配备全面而系统的教育。中国的性教育应该围绕着以性生理为基础,性心理为重点,性道德为精髓在国民教育中推广。保持生理发育与心理成熟的统一步调,中国的年轻一代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何欣.杰士邦之大学生性调查报告:大学生"伪开放"[EB/OL]. http:///xwzx/shgj/gdxw/201011/26/t20101126_22000812.shtml, 2014-3-14.

[2]徐莉,刘爽.对青少年性知识、态度、行为模式和性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0,(6):51.

[3]严为光.青春期学生家长的性知识及其对性教育态度的调查[J].中国校医,2005,(1):36.

[4]刘文利.美国家庭对青少年的性教育[J].中国性科学,2008,(1):13-15.

第7篇:大学生新闻中心范文

关键词:大学新生 英语自主学习 焦虑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42-02

所谓的自主学习,指的就是学习者自己控制或者是掌握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和他主学习相对立的学习形式[1]。一般情况下,英语知识的学习牵涉到学习者的两个方面,分别是情感与认知。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干扰,进而在其情感上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例如不安、烦躁、灰心丧气等,情节严重的将变成学习焦虑。倘若无法对这些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控制或是调整,那么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学习带来影响。特别是在自主学习时,学习者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学习,在碰到困难时则极易出现绝望无助的消极情绪,因此,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消极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调节,是具有必要的。

1 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

1.1 英语本身特点所导致的焦虑

通过对英语这一学科的研究可以发现,英语学习要想获得一定的成效,必须通过长时间不间断的学习,但是,一些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发现成效不大,进而产生了焦虑情绪。人们经常能够听见这样的话:“其他科目如果不会可以通过自学掌握,但是英语却不能,因为看不明白,且更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这从一个层面上说明了英语学习的难度性。英语这门学科具有极强的延续性,大学新生是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受初、高中英语学习水平的影响。假使中断了英语知识的学习,即使中断的时间不长,同样会影响到英语知识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进而使学习者进入到“看不懂”英语教材的状态之下。这时,英语学习的延续性就会被打破,学习者难以有效的调整好自身,使其自身和教师的教学频率相符合,进而产生焦虑的情绪。

1.2 学习模式的改变导致焦虑

众所周知,初、高中英语知识的学习,往往是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到大学之后学习模式发生了转变,即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2]。对大学新生而言,这一转变过程是极为痛苦且艰难的,因为在初高中学习时期,教师以“灌输”的方式向学习传授英语知识,学生只要被动的接受即可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自身无需进行独立的分析与思考。换句话讲,学生无需自己开动大脑,同样也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步入大学之后,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都发现了一定的改变,真正贯彻了这样一句老话,即“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只是领路者,只是发挥引导的作用,而学生要如何学,要学些什么,都是由学生自身决定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不再去进行过多的干预,简而言之就是大部分的学习任务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倘若将初高中的学习看做是“What”,那么大学则是“How”,从“What”转变为“How”的过程,对大学新生而言是极为困难的,因为这种转变并非只是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3]。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产生焦虑情绪是极为正常的。

2 焦虑情绪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1 降低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众多研究表明:焦虑与英语学习成绩两者之间成反向关系,简而言之,学习者越是焦虑,英语学习成绩越差。倘若学习者在付出极大的努力之后,无法获得相对应的成效,那么焦虑就会对学习者的正常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在学习上产生挫败,例如学习效果较差、学习效率难以提升等等。这种挫败又将致使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出现新的焦虑情绪。如果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那么就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导致学习动力的下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那么要想学好这门学科是非常困难的。

2.2 影响学生者的认知水平与记忆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情感与认知两者之间并非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学者指出:在学习时,只有将情感与认知的作用都纳入考虑的范畴,学习方有扎实的基础。情感积极对推动学生正确认知心理状态的构成极为有利,对认知的发生极为有利[4]。换句话讲,积极情感的缺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消极情感对学习者良好认知状态的形成极为不利,将对认知过程带来阻碍,进而对学习者学习潜能的有效发挥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学习者认知水平的下降。作为消极情感中的一种,焦虑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此外,语言学家斯蒂维克指出:积极的情感能够促使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反,消极情感则会让工作记忆产生混乱,进而对记忆的效果带来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焦虑情绪会对学习者的记忆带来一定的影响。

3 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焦虑情绪的管理对策

倘若大学新生在学习时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躁不安、失眠,甚至是出现恐惧的心理,那么这就意味着学习者的焦虑程度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与管理。针对焦虑情绪的管理,笔者提出以下管理对策。

3.1 加强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加强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自信心。通常情况下,缺乏自信心的人,其自我效能感也不是很高,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也是呈反面的、怀疑的、否定的。自信心不大的人一旦碰到困难,常常会将自己失败的可能性夸大,进而出现各种消极情绪,例如恐惧、紧张以及忧虑等等。因此,加强大学新生的自信心是极为有必要的手段,自信心的加强,首先就必须战胜自身的自卑情绪,千万不要以自身某个方面不如他人而感到羞耻。另外,大学新生应当对自身的长处或者是优点多加关注,常常对自身展开心理暗示,以便有效提升自身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学新生还应当大力培养正常的、积极的人生观,对于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挫折,应当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予以看待,锻炼自身的意志力[5]。通过加强自身自信心的方式,来克服由于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所产生的焦虑情绪。

3.2 优化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成功的一大重要保障,就是正常的学习策略。对于学习策略,文秋芳将其分成两种,即学习语言策略、管理策略。其中,学习语言策略和学习材料有一定的关系,而管理策略和学习的过程有一定的关系。管理策略就是管理认知的过程、管理情感的过程,其中主要牵涉到学习目标的明确、学习计划的制定、自我监控的展开、自我调整以及自我管理等等。大学新生在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当依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与认知风格,选择最理想的英语学习策略,在科学的学习策略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循序渐进的展开学习,依照计划对英语学习内容与时间进行有效的安排,进而最大限度的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

3.3 改善学习者的认知

学习者应当清楚的认识到: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恒心与耐心。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学习者应当正确、客观的对待,要意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对失败的认知进行有效的改善,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不气馁、不过于苛求自身,方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积极的情感,进而得到英语水平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大学新生在自主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例如英语本身特点、学习模式的改变,使得新生出现焦虑的情绪,这些原因应当引起大学新生、教育工作者以及高校的关注,并且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升大学新生的自信心,改善认知,优化英语学习策略,从而改善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情绪,进而促进大学新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峰.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焦虑情绪的管理[J].大家,2010(15):175-176.

[2] 蒋丽梅.情感焦虑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9(6):58-62.

[3] 吴雪梅.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焦虑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3.

第8篇:大学生新闻中心范文

关键词: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冲突;自我调节

一、案例基本情况

(一)来访者一般情况

廖XX,女,1987年9月13日出生,汉族,XX大学三年级学生。姐弟3人,行1,身高大约1.61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联系方式:略。父亲为教师,母亲待业,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神经症,家族无精神病史。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来访者一个人前来咨询,衣着整齐,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情绪低落;接触主动,说话处事节奏平稳,能详细描述自己的感受,自控能力较差;自知力好,能够认识到自身长期以来不良情绪体验的变化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逻辑思维正常,求治心切。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因恋爱问题出现自卑、焦虑2个多月,近期加重并伴有头痛、失眠、注意力差、学习效率低、好发脾气等现象。

(三)心理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4个月前男友提出分手时曾出现过自卑、焦虑的症状,由于贫血、身体不好等多种原因两人没有分手,经朋友及同学的安慰,其症状很快得以缓解。2个月前发现男友暗自跟其他女生交往,害怕男友再次跟自己分手和希望获得爱情的愿望发生矛盾,另外面临第二次等级考试的压力,产生了心理冲突,再次出现自卑、焦虑的症状。

近期症状加重,并伴有头疼、失眠等躯体上的症状,朋友劝解自我开导均无效,痛苦不堪,前来咨询。

(四)来访者背景资料

通过摄入性会谈,来访者陈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目前的现状。

1.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

廖某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家庭教育,在家排行老大,有弟妹各一人。父母事事要求她为弟妹做好榜样,因此她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小好强,学习自觉,兴趣爱好较少,很少与同学玩耍、做游戏,小学、中学在学习上很努力,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父亲因对母亲不很满意,对母亲的态度十分冷淡,她对父亲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加之父亲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父女关系十分紧张。平时跟母亲相处得多一些,跟弟妹的关系还不错,自信、独立、追求完美是她的主要个性特点。

2.一般现状的自我描述

自述:我是一名大三学生,与男朋友交往已经快两年了。感觉相处得还是比较好的。四个月前男朋友突然提出分手,说“两人的缘分已尽,再处下去也不会开心。”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感到非常的委屈、自卑和困惑。后才知道原来是男友外出比赛时看上了同专业的小师妹。而且对方从各方面来讲都不如我。当时情绪低落到极点。虽然后来因为身体原因生病住院,男友又表现出很关心的样子,并发誓跟那女生一刀两断,最终两人没有分手。但是,自认为男友对自己没有以前好,这学期开学(2个月前)他没有去车站接我,我自己带了很多行李(又赶上例假),觉得很委屈,他以前不是这样子的。我很喜欢他,不想和他分手,也特别想他对我好些。后来,同学告诉我看到他和另一个女生去溜冰,当时就呆住了,心里感到很委屈,害怕。他怎么能这个样子?问他也不做解释,有时就干脆躲着不见我。本想着快英语六级考试了,把这感情的事先放一放,可我现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记忆的东西刚背会一会儿就忘记,感到很有挫败感。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没有精神,注意力更难集中。其实我很想这次能考过(上次就差了几分),可是这个样子根本不可能通过,对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真是没有用!我感到前途渺茫,对自己也十分的失望。最近两周更加心烦气躁,情绪不稳,不愿与同学有过多的交往,看什么人都不顺眼,好冲动,一点小事就容易失去控制,有时还自己哭,感到很疲乏。(以上内容根据来访者口诉整理)

二、咨询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一)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基本判断

依据上述来访者的资料,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来访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内心感到痛苦焦虑,能主动寻求帮助;其症状表现出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保持相对稳定性;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

(二)心理问题的归类或诊断,诊断依据与鉴别

根据精神检查和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来访者个性好强,智力水平正常;与咨询师谈话时目光热切伴紧张、焦虑;情绪低落且不稳定。对自己的状况有客观的评价。未发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下面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这三个纬度进行对来访者心理问题进行归类诊断。

1.社会学分类层面

(1)恋爱婚姻与家庭问题;(2)人际关系问题;(3)学校学习与适应问题;

2.心理学分类层面

(1)情感(绪)问题;(2)认知问题;

3.医学分类层面

(1)根据CCMD-3,来访者心理行为症状不足以满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小于6分,故也可以排除神经症。

(三)严重程度

依据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划分,廖某的心理问题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具体诊断依据如下:

1.该来访者自从男朋友第一次提出分手后,其痛苦的情绪体验是正常的反应,由于廖某从小有争强好胜的性格,但没有经历过大的失败和挫折,在面临失恋打击后,自我意识修正能力不强,特别对男友看上不如自己的小师妹耿耿于怀,自我评价走向一个极端;以至于后来男友没有去车站接自己却和其他女生去溜冰以及在学习中的不顺利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具有现实意义。

2.第一次和男友虽然并没有分手并很快消除了不良情绪,但其的认知观念发生了偏差,但这次听说男友与其他女生交往和考级问题时,导致其不良情绪的再次发生,症状持续2个多月。

3.反应强烈,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有泛化现象,如人际关系交往减少;在宿舍因心情烦躁有时会和同学发生冲突;出现睡眠问题,学习受到影响,痛苦无法自行解决;没有器质性病变。

4.来访者目前的情绪症状对其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反面已经产生轻度的影响。

(四)心里测查结果

1.SDS标准分59分解释:轻度抑郁

2.SAS标准分55分解释:轻度焦虑

根据测查结果可以看出,来访者情况不足以满足焦虑症条件。

三、心理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生物学层面

求助者为女性,21岁,正处于青年时期。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感染、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严重头部外伤史。近一周来访者出现的头痛失眠、头痛、失眠、注意力差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思想压力过重造成的,以至于影响到学习效果。

(二)社会与环境层面

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恋爱和婚姻是青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正因为来访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而是采取消极的态度,产生了心结,自我评价走向极端――自卑,以至于再次出现感情危机时陷入了痛苦、苦闷之中。当来访者面临等级考试时,上次考试的失利本是个正常现象,但来访者并没有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这不但影响到学习,也应影响到社会交往方面,社会主动性降低,同时也影响到跟宿舍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

(三)心理原因

青年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到成熟的重要阶段。由于来访者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够稳定,自我意识修正能力不强,当来访者面对男友提出分手所引发不良情绪时,加上其性格特点,认知观念产生偏差。来访者消极被动的处理恋爱问题,没有树立合理的恋爱观,但此再次面临感情危机时,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担心失恋的恐惧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再次被激化,与此同时担心等级考试不能顺利通过,其错误的认知观念被进一步强化,不良情绪症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以至于出现了泛化现象,社会功能也轻度受损。求助者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四、咨询方案与知情同意

(一)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协助其合理分析情感危机的原因

(2)纠正其对情感问题所产生的错误认知信念

(3)学习掌握ABC理论,针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分析,逐步减轻焦虑、自卑的不良情绪症状,改善睡眠状况

(4)探讨如何正确面对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

2.远期目标和终极目标

在消除来访者不良情绪体验这一远期目标的同时,帮助来访者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分析、判断自己的认知观念,修正错误观点,强化合理的信念,以达到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重返实现人的潜能,习得健康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人格的完善这一种终极目标。

(二)咨询方案制定所依据的理论及采用的治疗方法

咨询方案的理论依据主要是认知心理学理论,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达到帮助其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目的。

(三)拟实施的步骤

合理情绪治疗方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任务目的:咨询师让来访者对合理情绪疗法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咨询一次)

第二阶段:领悟阶段

任务目的:让来访者更深层次上领悟引发起不良情绪的根源所在,学会区分合理与不合理的信念。(咨询一次)

第三阶段:修通阶段

任务目的:主要运用于不合理信念辩论、家庭作业的方法和技术,使来访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和消除。(咨询三次)

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

任务目的: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帮助来访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新的反应模式,以减少生活中的情绪困惑倾向。(咨询一次)

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协商制订咨询方案,在开始实施方案时征求来访者的同意,向来访者说说明治疗效果取决于其配合程度,并指明在咨询过程中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每周会谈一次,一次50分钟。(治疗历时6周,主要过程见附件记录)

五、咨询效果评价

1.来访者的主观感受

心情开朗了许多,慢慢感觉到自信又回到自己的身边,学习积极主动,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很多,心态也逐渐平和,恋爱观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宿舍中也不乱发脾气,关系融洽。

2.心里测查结果对比

SDS:48分 解释:正常

SAS:46分 解释:正常

3.咨询师的评价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基本掌握了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能够很好的运用分析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真完成家庭训练作业,咨询结束时来访者以往的不良情绪体验基本消失,治疗效果较好。SDS\SAS测查结果标准分趋于正常范围内验证了治疗的效果。

六、总结

1.需要改进和肯定的方面

咨询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咨询技术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经验总结

虽然在咨询开始阶段,咨询师已经同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可是仍然会出现阻抗现象。这就要求咨询时及时准确地分析产生阻抗的原因,同时咨询时要灵活机动调整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另外,要很好地掌握识别和处理移情,为尽量避免来访者移情与依赖的发生,在每次会谈中或咨询关系正常结束时,提早让来访者做好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第9篇:大学生新闻中心范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高端人才群体,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多重期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所生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学生面临的各方面压力也逐渐增大,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各大高校必须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目前,心理健康在国内外学术界尚无一致的看法。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和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作了几方面的概括:1、有幸福感和安定感;2、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3、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4、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5、人格统一与协调;6、对环境能够积极适应,具有现实志向;7、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8、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和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人员,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远远达不到社会的要求。按照国际标准,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然而现实中,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不重视,造成学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匮乏,有专业资质教师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据了解,在我国各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中,有专业资质的教师不足30%,大多为班主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等兼任。其中一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与心理健康咨询的理解也不透彻,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学习,导致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其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解与心理学原则背道而驰,已经开展的心理咨询偏重于教育和指导,心理活动课偏重于形式和书本化,缺乏整体构建,缺少预防性指导,师生关系很难做到相互尊重与平等。

2、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质量的主要原因,一些学校为了节省教育经费,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课程相合并,并由一个教师代课。同时,对现有从事心理咨询、教育的教师在课程安排、硬件配备和待遇保障等方面的经费安排不足。高校认识不到心理教育的作用和后果,对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引导,导致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在校期间发生错误行为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主要由课堂授课、学校讲座和设立心理咨询室等几方面来完成。虽然这些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但是却不能完全覆盖和影响到学校的每一位学生。而且,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发展。

三、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必须明确目标和提高认识

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作为高等院校,必须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协调并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两者间的关系,把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工作实践和日常工作中去,并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保障。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以前的辅助教育深化为现在的基本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并做一些积极地引导,促使全体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品质。

2、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程度高的工作,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较强的专业基础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要想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从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出发。

(1)人员配备方面。高校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应不低于1:3000,兼职的教师不低于1:2000,条件好的高校应适当增加专职教师人员,实现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同时,每个教学班也需配备一名兼职学生心理辅导员。

(2)加大培训力度。各高校应加强对在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积极支持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各类国内外举办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并鼓励其在校内开展关于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加强学生工作辅导员和兼职学生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和兼职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

(3)提高从业资格的准入程度。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师的聘用应符合国家心理健康教育录用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在专职教师的聘用上,必须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只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才能准入,确保持证上岗。同时,在辅导员的选拔录用中优先考虑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人员,从而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四、结束语

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摒弃陈旧观念,在注重大学生知识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努力培养出具有新时代思想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的高校大学生。要不断加强高校大学生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调控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步入社会的同时,能够很快的接受和适应社会,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学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心理教育[J].教育探索,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