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__年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较为平稳,景气度处于正常区间。国家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有色金属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着力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有色金属行业的主攻方向。20__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有色金属行业更是朝着这一方向加速前行。
辩证看待行业现状
有色金属产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是科技进步的先导产业,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消费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成为有色金属产业大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至,包括铝、铜、铅、锌等在内的十种有色金属工业产量达到3135万吨,同比增长20.4%,产量消费量占世界三分之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的1.19%提高到1.99%。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年均增长32.7%,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9.4%。
与此同时,有色金属行业依赖粗放式扩张、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亟待解决。
行业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静态地、局部地、短期地看,有色金属行业面临一些困难;动态地、全局地、长期地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前景无限光明。
从机遇方面来说,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建设新农村等政策作用下,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重点转向耐用消费品、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消费主体从城市转向城乡并重,有色金属行业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市场扩张机会;高新科技,材料先行,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有色金属行业密切相关;在资源集约利用和消费方面,我国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但也要充分估计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从挑战中寻找机遇。一是产、供、需、用结构不匹配,部分品种产能过剩,但应用开发还不够;中低端产品充足,但高端产品研发还不够;市场竞争主体充足,但产业整合还不够。二是宏观调控、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三是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包括资源和科技制高点的争夺,我国冶炼、采选领域的技术比较先进,但是应用、加工和装备制造技术还有较大差距。四是一些重要机制尚未理顺。
增强实力提升水平
行业有关专家认为,要想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强国,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和能力,比如具有强大的资源控制力、市场影响力、技术引导力等等。
资源,是有色金属行业的命脉,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资源控制力即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占有和控制能力,从源头抓起,既满足当前需要,又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资源控制力,重点是“两头”,一头是资源开发和集约利用,一头是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市场影响力即对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特别是价格,具有显著甚至决定性影响。像国际上大型的跨国公司,可以左右国际大宗商品原料的价格。要提高市场影响力,就要提高行业集中度,培育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大型企业具有规模优势,在资源勘探、技术研发、资源储备方面走在前头,在国际上夺取话语权,中小企业着力促进产品多样化、精细化,拓展产业链,增加就业,两方面相辅相成,协调发展;要拓展有色金属应用市场,提高附加值,加强有色金属行业的用户对接和管理,帮助有色金属企业拓展应用、寻找市场、提高附加值;要发挥行业协会在国际经济合作交流中的作用,统筹协调,为企业服务。
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是有色金属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高技术引导力,不仅要有一大批技术达到国际前沿水平,而且还要有自己的“绝活”,要有超过其他国家的领先技术。
抓住重点谋求突破
如何由有色金属大国变为强国,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间里,摆在有色金属行业面前的一项战略课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提出,有色金属工业要从主要依靠外延式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等内涵式发展方式上来,当前要抓好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工作。
,煤(水)电铝一体化的铝产能进一步提高,铝电解直购电试点开始实施,铝电解产能开始有序向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20__年伊始,中色矿业集团对大冶有色金属集团以增资扩股方式,实现了强强联合,接着又重组赤峰大井子矿业公司……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鼓励有实力企业以多种方式进行重组,实现规模化、集团化,调整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是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系列生产节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用于生产;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并用于生产。“十一五”时期,有色金属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有色金属矿产勘查、采选技术进步明显。在“十二五”期间,需要继续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如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专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骨干企业以及关键材料生产企业;加强对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支持填补国内空白、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要的高精尖深加工项目;采用先进适用的冶炼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艺装备水平等等。
,氧化铝综合能耗为632.4千克标煤/吨,比上年下降3.7%;铜冶炼综合能耗为360.3千克标煤/吨,比上年下降2.4%;铅冶炼综合能耗为453.5千克标煤/吨,比上年下降4.4%;电解锌综合能耗为946.6千克标煤/吨,比上年下降1.1%。四大主要有色金属节能减排都取得显著成效,这是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公布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特别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再生利用。通过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应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减少矿产资源消耗。
周中枢则认为:“钢铁行业遭遇了30年不遇的危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以前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也就半年,这次已经持续一年多,价格还在低位。”
对于有色金属,周中枢则认为至少也是“20年不遇”的级别,“以前铜、铝、铅、锌、镍五大基本金属,有跌有升,但这次是集体调整。”
实际上,这也是中国五矿从贸易型企业转型矿产集团以来遭遇的最大一次危机。既做贸易,又做矿产资源,让周中枢对于资源价格走势更为敏感,与必和必拓CEO高瑞斯“十年繁荣期将要结束”的观点类似,周中枢认为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大牛市终结
“长期以来,全球初级产品行业包括矿业、农产品一直处于较低回报水平,矿业勘探投资持续走低,正是因为此前的勘探开发不足,在突遇需求增长,特别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需求激增的情况下,全球资源价格爆发了一轮大牛市”,宗庆生认为此轮牛市的原因在于供给严重不足。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行业投资评价参数显示,1993年黑色金属采选的基准收益率仅为2%,而到2006年,则大幅增加为15%,同时有色矿业的基准收益率也从1993年的3%-5%,增加到15%。而大型钢铁联合和有色冶炼的基准收益率却仅同比提高了1%。
自新世纪以来,金属矿产品价格确实迎来了一个超级繁荣周期。比如有色方面的进口铜精矿,2002年大概不到400美元/吨,到2011年已经超过2000美元/吨。再比如铁矿石,2002年进口价只是20多美元/吨,到2008年已经大幅超过200美元/吨,目前也在120-140美元/吨的水平,排除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因素,涨幅仍是非常可观。
“中短期内(1-3年)同意超级繁荣周期基本结束这一观点,矿产品价格难以保持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势头,甚至由于实体经济的不振,可能出现矿产品价格回调,但长期仍看好矿业的前景”,焦健认为看好长期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矿产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二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在持续,仍需消费大量资源;三是开采成本的提升,人力成本、安环投入以及难开采矿山投入生产,将进一步推高矿产品价格。”
具体到细分品类,焦健更看好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科技行业联系更加紧密的几个小有色商品。
具体到中国的问题,周中枢认为:“一是有色和黑色产能严重过剩,二是同质化竞争,什么领域好就都往什么领域跑,比如稀土和钨,国家一重视大家都去了,不干这个行业的去了,干这个行业的中下游的也去了,这就是行业里面利润分配不均造成的。”
基于以上判断,中国五矿对于此轮政府刺激计划而带来的价格上涨并没有跟风,而是退出了黑色冶炼领域。2011年初,中国五矿引入了被称为“国内盈利能力最好的钢厂之一”的日照钢铁,希望借助民企的管理能力,扭转五矿营钢的颓势。但因为涉及上市公司五矿发展,股权转让至今没有进行。
在下游冶炼退出的同时,周中枢表示绝不会进入铁矿石上游领域,“世界不缺铁,只有中国缺,中国需求急剧扩张,又面临市场高度垄断,逼得价格迅速提高,一旦大家都做,产能释放,价格就要下来。但是三大巨头不会垮,特别是巴西的淡水河谷,它的竞争优势没人敢比,挖出来就是高品质的铁矿,成本只有十几美元,咱们能比吗?现在FMG也在找我们卖,英美资源也找,我觉得以后的日子会更困难,因为随着产能释放,价格还会跌。”
姚子平告诉《英才》记者:“五矿发展的主业就是中间的钢铁贸易,以后只会紧密围绕主业,不会发展其他行业。”
对于钢铁价格的长期走势,姚子平并不看好。“我们有10亿吨的产能,7亿吨的消费,3亿吨过剩产能,过剩产能只能通过血淋淋的淘汰来解决”,他认为最终还必须以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来完成行业洗牌,这是行业规律,难以违背,而与此同时,“2012年底还有58座高炉点火,2013年会有30多座高炉点火,这不是什么高深的逻辑,但又是必须面对的事实。”
小有色机会
基于60年的发展经验,中国五矿对于行业趋势的把握可能更具参考价值。在中国五矿的发展规划中,规定了六个板块,三个核心主业,三个多元化主业。
“只做有色金属,或者只做黑色金属,很难抗御经济周期,因为这是长周期的产品,三个核心主业我们就是黑色流通,黑色矿业和有色金属,还有三个多元化主业,金融、房地产和科技。”
在三个核心主业中,黑色流通和黑色矿业中短期难有起色,但对未来有色金属行业,焦健认为仍有发展空间,特别是对钨产业链的整合已经初步完成。
目前,中国五矿已形成从资源开发、冶炼、深加工、贸易完整的钨产业链,旗下拥有23个企业,就业人数3万人;截至2011年底保有钨资源储量189万吨,约占全国钨资源储量的33%,基础储量114万吨,占全国钨基础储量的49.8%;2011年钨精矿产量28151吨,占全国钨精矿产量(全国10.5万吨)的26.81%;出口配额占全国47%。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亿元占全国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700亿元)的26.1%,实现利润15.37亿元,占全国钨行业16.17%。
“矿产领域,中国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而中国五矿的战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对外,铜等基本金属走出去,从外面拿资源保障供应,对内提高行业集中度,获得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作为央企,五矿对于钨和稀土产业链的整合就是这个目的”,焦健所说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这轮有色金属的下跌中有了明显的对比,因为钨的集中度高,下跌幅度最小。
但是在稀土领域,周中枢认为仍然存在行业散乱,上游产能过剩的问题。“稀土是工业味精,不是工业粮食,都上以后价格跌得更快。现在全国各地都在上稀土项目,并且规划投资巨大。如果能按原有的战略推进,整合很快就能完成,但目前这样没办法,我们为什么做分离,而不做前端资源,就是因为现在资源端比较乱。”
中国五矿下一步战略的重点要将稀土矿山、冶炼、加工打造成一个全产业链布局,同时将价值链向稀土高端产品转移。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事件:
公司2010年季报显示,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52.1%;营业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779.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8509万元,去年同期为1 797)"元,摊薄EPS0.08元。
评论:
有色金属龙头企业
公司是中国百家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之一,集探矿、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和科研为一体的国家大型企业,是我国最早从氧化铅锌矿中提取锗用于国防尖端工业建设的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铅、锌、锗三大系列20余个品种,拥有矿山厂、麒麟厂两座白备矿山,曲靖和会泽两个生产基地,其中麒麟厂矿山资源储量大、品位高,远景储量预计超过600万吨。现公司拥有“高锗沉矾液的处理方法”发明专利权等七项核心技术,铅、锌、锗系列产品覆盖我国十余个省市,“银晶”牌锗锭、“银鑫”牌锌锭、“银磊”牌粗铅、“华达”牌等多种产品多次获奖,其中“银鑫”牌锌锭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商品;公司锗产量和质量则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冶炼产能快速长增
公司2009年配股项目“6万吨/年粗铅、10万吨/年电锌及渣综合利用工程项目”是在淘汰现有会泽冶炼厂部分落后生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异地改造项目,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10万吨电锌、6万吨粗铅和24万吨硫酸。目前项目进展顺利:10万吨锌冶炼,我们估计该项目可能在2010年底开始试生产,大规模产出可能要到20il年。新项目投产后,公司每年的铅锌总产能可由目前的26万吨增加至32万吨,增长23%。
公司在2007年6月9日成立了内蒙古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51%。在内蒙古地区设立分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依托该地区丰富的铅锌矿产资源来扩大公司的资源储量。呼伦贝尔驰宏分公司在2008'~E6月启动了14万吨锌冶炼,6万吨铅冶炼项目,项目审批等建设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等待国家环保部的环评结果,但目前的进度要晚于我们预期。我们估计如果明年初该项目能开工,可能要到2013年底才开始试生产,大规模产出可能要到2014年。我们预计内蒙古项目投产后,公司每年的铅锌冶炼总产能可进一步增加至52万吨,是目前的两倍。
昭通资源整合前景看好
公司在2010年4月初决定以全资子公司昭通驰宏矿业有限公司(驰宏矿业)出资组建“大关驰宏矿业有限公司”,驰宏矿业占80%股权。该公司的成立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整合昭通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前期主要从事大关县矿产资源勘探及资源整合工作。公司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推进昭通地区的资源整合工作,但由于当地矿权较为分散,私营矿主较多,进展缓慢。我们认为,在政府的支持下,矿区的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我们预计该地区的整合今年可能会有初步成果,从而有助于增加公司的铅锌资源储量并提高公司的自产矿量。
投资加拿大铅锌矿
公司在2009年12月公告计划与加拿大上市公司塞尔温资源有限公司(塞尔温公司)成立一个各占50%权益的合资公司,以此进行加拿大育空省塞尔温铅锌矿项目开发。驰宏锌锗将向该合资公司一次性注资1亿加元拟获得50%的权益,并在注入资金每使用2,000,000元后获得1%的参股权益。该交易在今年3月初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近日,公司已收到云南省商务厅《关于同意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在卢森堡设立独资公司的批复》及《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同意公司在卢森堡设立独资公司“驰宏卢森堡有限公司”,并通过该公司转投资加拿大塞尔温铅锌矿项目,投资总额为9950万美元.至此,加拿大塞尔温铅锌矿项目国内审批程序已基本办理完毕。公司通过与塞尔温铅锌项目的开发,能有效发挥双方经营互补性,产生经营协同效应。随着公司未来几年冶炼规模将不断扩大,对铅锌精矿的需求量将大幅上升。通过本次投资,为公司铅锌资源储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利于推进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进程,且更有利于提升公司行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有色金属渣;渣处理;工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一、 研究有色金属渣处理技术技术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有色金属废渣进行了大量研究,采用了火法、湿法及火法―湿法联用等技术来处理这些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由于其金属品位太低,致使这些传统的处理方法出现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弊端。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有色金属渣长期堆置而无法被利用。由于有色金属渣大多含有有色金属,腐蚀性极高,再加上长期的露天堆置过程中,经自然风化和雨淋,废渣中的铅、镉、砷等有毒金属元素就容易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而金、银、铜、镓等有价金属也会随之流失,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有价金属资源,而且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严重污染。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对有色金属行业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是当今有色金属矿冶业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因此,发展环境友好、高效的有色金属废渣冶炼技术及无公害技术迫在眉睫,以控制废渣中有价金属的活性以及有毒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行为。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有色金属业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围绕节能减排的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努力实现资源、能源的最有效利用,降低环境负荷。
有色金属渣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能够有效的处理并利用有色金属废渣,减少渣山占地、有效地回收废渣中的有价金属资源、获得再生资源、还可实现资源再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并可有效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维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符合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使有色金属企业十分受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色金属渣处理技术
2.1 有色金属渣处理工艺
如图1所示,有色金属渣处理工艺过程主要分为:炉渣粒化、冷却;水渣脱水;水渣输送与外运;冲渣水循环。
1―高炉;2―渣沟;3―进料器;4―烟囱;5―脱水器;6―皮带机;
7―气力提升机;8―储渣仓;9―沉淀池;10―水泵;11―冲制箱
图1 有色金属渣处理工艺图
(1)炉渣粒化和冷却
高炉熔渣从电炉流出,经冲制箱冲制成水淬粒化渣经渣沟进入进料器,炉渣经过冲制箱的冲制,变成粒度较小的细渣,由于渣沟具有一定的坡度,有助于熔融渣的散热,避免熔渣热量无法及时散发而导致的爆炸现象。经过初步水淬的渣水混合物一同落入脱水转鼓,继续进行水淬冷却。
(2)水渣脱水
水渣脱水采用自排料式脱水器。自排料式脱水器为圆筒型,外壁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滤网。经冲制箱冲制后的渣水由进料器流入脱水器,粒化渣在内螺带推动下沿轴向移向出口端,该过程中,伴随着螺带的不断前移,水渣得到了充分的脱水处理。
(3)水渣输送与外运
脱水器内成品渣移向出口端之后,自动卸到受料斗,落到皮带机上,送至储渣仓进行储存。成品渣的运输则是通过胶带运输机、胶带机通廊与转运站等完成的,由汽车定期外运。
(4)冲渣水循环
脱水之后的渣水混合物落入沉淀池,再经沉淀之后清水溢流至清水池,经水泵加压后,送至冲制箱循环使用。在沉淀池内沉积的细渣用气力提升机将细渣打到渣堆场,防止细渣在水中循环。
熔渣粒化、冷却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和有害气体混合物由集汽装置收集通过烟囱向高空集中排放。
2.2 有色金属渣处理技术的主要特点
(1)系统安全性高
有色金属高炉出渣过程中熔渣性态不稳定,带有有色金属的熔渣在水淬过程中极易发生爆炸,而螺旋脱水器通过螺带在转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推动物料,有效解除了物料堵塞引起的水淬渣易爆炸的安全隐患。
(2)成品渣含水率低
有色金属渣处理技术中水渣处理工艺的成品渣含水率低,小于10%。渣水随着螺带的轴向向出口端移动,水被过滤干净,只剩下物料表面由于表面张力吸附的少量水分。由于粒化渣离开脱水转鼓时温度较高,在运输过程中自身热量还能蒸发水分,因此成品渣含水率低。
(3)环境保护好
有色金属水渣处理工艺的整个熔渣处理过程所产生的蒸汽由烟囱向高空排放,不对出渣场周围的环境产生污染,另外由于水渣含水率低,基本没有机械水流出,有效解决了运渣道路泥泞、污水横流的问题,使厂区的道路环境得到了改善。
(4)设备结构简单、检修维护方便
由于铜渣具有腐蚀性,脱水器采用不锈钢材质;滤水由不锈钢滤网单元组成,采用特殊设计,可从滚筒外面操作更换筛网片,以分批多次更换,也可以一次多人操作,实现更短的时间更换。
(5)设备重量轻、占地面积小、投资低
由于螺旋脱水器长度小,故该技术渣处理系统设备重量较轻;而且工艺系统简单,设备少、运行可靠,没有水冷却系统和大的水池,因此该渣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小,可以直接布置在出高炉端部,投资也比较低。由于占地面积小,对于新建或改造大修的高炉解决场地紧张的问题提供了方便条件。
(6)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有色金属渣处理系统的熔渣粒化、冷却、水渣脱水、水渣输送、冲渣水循环的整个工艺过程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可实现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操作。其中脱水器的运转和变速是通过变频调速电机、减速器、小齿轮、大齿圈来实现的,可通过变频器实现无级调速。
三、有色金属渣处理系统主要设备结构
3.1 有色金属渣处理流程
有色金属渣处理设备主要由熔渣沟、进料器、脱水器、排烟装置以及支撑轮组、轴向限位轮组、传动与变速装置组成。熔融炉渣从电炉流出,经熔渣沟,被冲制箱冲制成水淬粒化渣,由进料器落入自排料式脱水器进行脱水,粒化渣在螺带推动下沿轴向移向出口端,自动卸到皮带机上,送至储渣仓进行储存,汽车定期外运。经脱水器筛网滤出的水,流入循环水池,经沉淀池沉淀后进入清水池,清水池中的水可通过渣浆泵加压后送往冲制箱重新使用。渣粒化脱水过程中产生的蒸汽通过脱水器上部的烟囱集中高空排放,如图2所示。
图2 有色金属渣处理流程
3.2有色金属渣处理设备组成及功能介绍
(1)熔渣沟。熔渣沟是与出铁厂的渣沟相连接的,通过熔渣沟可将熔渣导入进料器。
(2)进料器。进料器可以将渣水混合物均匀分配到脱水器内,并可以有效减小渣水混合物落入时对脱水器造成的冲击。
(3)排烟装置。排烟装置主要由集气罩及烟囱组成,排烟装置可以有效收集蒸汽,将熔渣粒化及脱水过程产生的大量蒸汽通过烟囱集中排放到大气。
(4)脱水器。本脱水器为螺旋式脱水器,通过螺带带动渣水向前推进,水从滤网中滤出,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渣水分离的效果,又避免了水渣堵塞,在运输过程中自身热量还能蒸发水分。
(5)支撑轮组。支撑轮组主要由支撑辊组成,支撑辊由底板、支座、压板、辊子、轴及轴承组成。支撑辊支撑脱水器本体,可以适当调整水平度与垂直度,并可实现脱水器的圆周运动。
(6)轴向限位轮组。轴向限位轮组主要由当轮组成,挡轮由底板、支座、压板、辊子、轴及轴承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脱水器轴向串动。
(7)传动与变速装置。脱水器的传动与变速装置主要由电机、减速器、小齿轮、大齿圈组成,通过传动与变速装置,可实现螺旋脱水器的旋转和无级调速。
四、有色金属渣综合利用技术的市场前景
(1)有色金属渣在建材领域的利用
有色金属水淬渣用于混凝土和水泥中,既可节约水泥熟料在水泥中的用量,又节约煤电等能源,并减少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采及废气的排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有色金属渣用于硅肥
目前国内生产和使用的硅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人工合成,另一类则是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加工而成的硅肥。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水淬渣就可用于生产硅肥,其工艺基本都是采用自然风干炉渣-球磨-过筛这种工艺。
(3)有色金属渣在玻璃中的应用
将有色金属渣引入到玻璃的配料中可有效减少传统的原料消耗,改善玻璃质量等优点。有色金属矿渣微晶玻璃与普通玻璃相比,具有配方简单、熔化温度低、产品物化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光学、电力等工业部门。
总之,有色金属渣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的广泛使用,将不仅为国家增加财富,还可以解决弃渣厂占地、环境污染和运输紧张的问题,推动有色金属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哈佛框架 财务报告分析 案例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76-02
哈佛财务报表分析框架是当前财务报表分析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且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相当关注。哈佛分析框架遵循从企业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融资活动)到财务报表分析,以会计系统为中心,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如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应商、消费者、竞争对手、商业规程等)、会计环境(如资本市场结构、契约和治理、外部审计等)、经营战略(如多样化经营程度、成本优势、产品的区别度等)的分析,最终分析财务报表。本文试图借鉴这一分析框架,以A公司为例,进行基本分析。
一、战略分析
1.简介。A股份有限公司是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国内上市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锡生产出口基地,主要产品有锡锭、锡材产品、锡化工产品、铅锭,共20多个系列300多个品种。经过7年多的发展,生产规模和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年产4万吨锡、2万吨铅、17650吨锡化工产品、23070吨锡材产品的生产能力。总资产由1999年的16.34亿元 增加到2007年的69.29亿元。锡锭连续3次获国优金奖,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YT”商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锡铅焊料获国内同类产品唯一国优金奖。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A股份有限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公司遵循“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突出个性”的原则,把“产业报国,信誉至上”作为自己的经营宗旨。坚持诚信为本,务实奋进,永不满足,追求卓越,提出了“求实诚信,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形成了“挑战自我,敢争第一”的价值观。
2.发展战略。公司拥有矿山勘探、采掘、选冶、锡化工、锡及有色金属深加工纵向一体化的产业格局。7年多来,公司实施“双高一优”战略,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国内同行业中首家成功地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澳斯麦特技术,加之已拥有的世界先进的锡火法精炼技术,锡熔炼技术整体上已领先世界先进水平。锡化工、锡材两个新产业正在加速规模化进程,成为两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产能力在国内乃至世界名列前茅。国际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
3.企业竞争优势。(1)资源优势。锡业股份所在地区是中国锡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中国“锡都”美誉。该地区锡矿历史悠久,是世界已知的特大型矿区之一,资源储量占世界锡储量的1/10,中国锡储量的1/3,产量居全国首位,目前保有各种级别的有色金属储量180万吨,其中锡56.9万吨,铜57.5万吨,铅38.6万吨,还有各种级别有色金属远景储量近100万吨,老尾矿含锡19.3万吨,锡资源占全国总量1/3以上。个旧矿区有良好的成矿条件,至今已进行详细勘探和生产区域仅仅占个旧东部矿区20%,进一步找矿的前景广阔,还有广大的有望找矿地区未进行评价和勘探。据专家估计,后备锡资源共计约94.5万吨。(2)技术优势。面对锡深加工产品多样化的锡工业发展趋势,作为国内最大、拥有最先进技术的锡及锡深加工企业,A公司不仅具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以澳斯麦特冶炼技术为核心的锡粗炼生,更成功开发了一大批诸如砂矿水采水运、锡矿泥重选、电热机械结晶机、真空炉为核心的火法精炼等的多项先进生产技术与工艺,这给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生产成本有效降低,产量和指标显著提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政策优势。结合全国产业政策,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锡的采、选、冶和深加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产业。为了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配合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政策的实施,国家科学技术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局、海关总署五部委以产品的技术水平、科技投入水平、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及产品的附加值高低为主要界定依据,制订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公司的产品列入该目录第六类“新材料”类中的有:高纯锡、高纯铅、高纯铟、高纯铋,这些产品出口将享受相关的政策优势,这无疑会给公司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4)财务优势。公司在巩固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大下游产品开发生产的同时,也在应收账款回收,客户资信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使公司避免重大呆坏账发生,为公司的持续经营提供了保证。(5)区位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锡的需求量在稳步上升。另一方面,中国锡消费水平还处于消费升级的过程中,A公司正是处于这个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中,与那些主要竞争对手(比如,印尼PT蒂玛公司、秘鲁明苏公司等)不同的是,公司的大部分精锡产量将能被本地市场消化,公司将可以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而且,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锡生产厂商,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3%左右,随着公司对国内锡资源整合的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垄断优势也将进一步加强。(6)产业链优势。A公司的产业价值链涵盖了锡的采选、冶炼和深加工,而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只是从事锡的采选和冶炼。这是因为很多锡深加工产品的工艺要求比较高,往往只有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能够生产;而A公司由于多年的发展,在锡行业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积极从国外引进锡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现已能生产如球形焊粉、有机锡、锡酸锌等产品。近年来,锡深加工产品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公司不断完善的产业价值链结构,使得公司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获得更高的产业附加值和抵御锡价波动风险等方面要优于其他主要竞争对手。(7)品牌优势。A公司为我国出口A类企业,享有便捷通关、绿色通道等优惠待遇。公司的主导产品为出口免检产品,曾连续三届获国家质量金奖,是国内同类产品中唯一获得国家质量金奖的产品,同时,公司的主要产品精锡于1992年在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了“YT”商标,系国际名牌产品。由于A公司的产品质量稳定,品质较好,在品牌和市场占有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2002至2004年,公司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57%、9.57%、12.26%,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3%、36%、33.45%;另外,公司的锡价可以直接影响到世界锡价,且在国内的售价一般要高出同类产品约2000元/吨。(8)营销优势。公司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大连、成都、西安、南海、淄博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完善的营销体系、分销体系和分销渠道,并拥有一个全资子公司YUNTINIC RESOURCES INC,负责公司生产的锡锭、锡材、锡化工和其他相关的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并对公司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售进行管理。公司产品现已销往全国除外各省,以及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并在这些地区获取市场信息和原料进口。公司连续多年产销率在97%以上。2004年8月,公司获得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商务部联合签发的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资格,增强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财务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1)纵向比较分析(表1)。短期偿债指标都偏低,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对债权人来说,债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从长期来看,企业虽增加了负债,加大了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偿债风险有所加大,但已获利息倍数较高,使得长期偿债能力较强。(2)横向比较分析(表2)。从短期来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较低,但在整个行业中却不较高,就整个行业来讲,具有相对较高的短期偿债能力。从长期来看,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偿债能力处在一个适中的位置。
2.运营能力。(1)纵向比较分析(表3)。除存货周转率减小,其余运营能力指标都变大,说明收账速度加快、资产利用效果越来越好、现金回收率高,企业运营能力在不断地加强。
(2)横向比较分析(表4)。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企业各运营能力指标在整个行业中较高,运营能力较强。
3.获利能力。(1)纵向比较分析(表5)。从2008―2009年,企业各项获利能力指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但2009―2010年,又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企业获利能力较强,但不够稳定,起伏较大。
(2)横向比较分析(表6)。就获利能力指标来看,企业在整个行业中,都处在一个适中的位置,说明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获利能力一般。
4.发展能力。(1)纵向比较分析(表7)。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市场前景较好,资本保全状况较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较快。说明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扩张能力和发展能力。(2)横向比较分析(表8)。分析可以企业在整个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发展能力。
三、前景分析
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国际市场原材料需求不断旺盛,全球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纷纷高企。A公司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在于拥有当前世界上最完整的从采矿、选矿到冶炼和深加工“一条龙”的锡产业链。公司还不断通过“强化两头”,即不断强化上游矿产资源整合和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对这一产业链进行完善和升级。同时,由于有色金属入选首批循环经济试点行业,公司将率先受益于政策呵护,加速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让别人无法取代该企业竞争优势。从财务经营看,A公司在整个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总之,A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具有较强的势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黄世忠.财务报告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
2.赵大晖,罗荣晋.高速增长的国际锡业龙头.证券导刊,2008(1)
3.崔琳.锡价保持强势――2007年9月份锡市场回顾与展望.中国金属通报,2007
关键词:铜市场;现状;供需;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国内外铜市场的现状简介
以铜铁为代表的金属矿产资源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就目前而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全球铜市场的需求。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铜大概3.5-5.7亿吨。就铜金属产地而言,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和秘鲁等国。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已探明铜金属储量达1.5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4;美国铜金属探明储量91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但是美国铜的开采和冶炼居世界首位。虽然美国产量很高但是由于国内铜需求量很大,依然是铜最大进口国,其他主要铜进口目的地还有欧洲、中国和日本。
以最近十年来看世界铜产销量较为平稳,一方面产量略有上升,另一方面消费缓慢增长。数据显示,最近三年全球铜消费量增加1.6%,中国消费量增加2.3%,美国增加4.2%,欧洲增加1.5%。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国内外铜市场处于一个短期的下行通道。一方面就国内市场而言,近期我国铜产量增大,出现过剩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处于转型期,大量企业对于高质量的精铜又有着比较迫切的需求,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供不应求的情况。
二、我国精铜市场存在的问题
铜市场中作为铜产品中最重要、最紧缺的要数精铜。笔者将从铜市场的精铜这一细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释。
1.行业内企业数量很多但是规模并不大。举例来说,我国对于特大型铜产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定义是年产量十万吨,而同等规模的企业仅属于中等企业。据2013年有色金属加工协会统计,我国铜产品加工企业多达1400家左右,但是符合十万吨特大型企业标准的只有不到五家。
2.企业竞争力差,品牌影响力较小。一方面我国加工精铜产品的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上游原材料影响力不足,很多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差距。因此这些缺乏行业影响力的精铜冶炼企业在行业中话语权不足,竞争手段单一,利润率被一再压低。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包括精铜在内的铜市场缺乏有效管理,无序竞争严重,这主要表现在质量较差、品牌影响力低、大打价格战、互相诋毁、钻政策空子等。
3.产品定价手段单一,受市场起伏影响较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铜企的定价策略采取的是成本导向定价法,即以“电解铜价+加工成本费用+毛利”的形式实施定价。虽然这一定价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定价的利润的稳定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上游铜价上涨会加剧企业现金流的压力,进而引发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在行业不景气的时期,企业如果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不得力,必然会被市场迅速淘汰。
4.从行业整体而言,近几年我国铜矿自给率低下,高精尖同产品自给率更是紧缺,严重依靠进口,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独立自主性。与此同时和与冶炼产能扩展相比,我国铜精矿资源严重紧缺。2002-2009年,中国精铜产量从150万吨扩张到400万吨以上,但是铜精矿产量缺口增大达300万吨,使得中国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目前,中国铜精矿自给率在23%左右。
三、针对铜市场和相关企业的有效性建议
1.政府牵头,市场导向促进行业整合
面对我国铜行业众多分散的企业,笔者建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竞争整合行业内资源。众所周知,市场化程度高、国际市场接轨早的行业往往是一般竞争或完全竞争行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兼并整合频繁,行业资源集中度较高。然而,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属于传统行业,往往受传统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资源整合效果并不理性。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强调政府在期间的牵头和协调作用。
2.政府加强行业监管,促进企业间合理竞争
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健全的关于铜市场经济行为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大监管力度,避免纸上谈兵。对于那些知法犯法、钻政策空子、忽视行业长远发展、漠视生态环境等的企业要严惩不贷,树立典型。另一方面,企业要树立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心,重视行业整体利益,努力通过行业间良性竞争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3.加强企业管理水平和财务水平
针对企业产品定价手段单一的现状,企业要努力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财务水平,针对行业不同行情、不同客户对象、不同自身财务状况,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比如成本导向定价法、总成本定价法。另外,还可以采用数量折扣、交易折扣、现金折扣等销售方式促进铜产品销售。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维护好客户关系同时不至于受到市场起伏的过大影响。
4.采取综合手段保证精铜矿和精铜自给率
从国家层面讲,国家资源安全主要是为了避免铜精矿材料进口途中出现价格变动或者中断状况,否则会造成铜资源供求量严重缺失。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精铜矿的供给安全,比如与国外铜矿企业合作或者收购或参股国外铜矿等。从企业层面讲,企业一方面要积极“从出去”,既要合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又要制度科学合理的战略;另一方面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加大技术资金投入,提高精矿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国内大型铜企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最近这几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走出去,与此同时改革自身,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研发与管理投入,加强硬实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我国目前铜市场虽然比较严峻,但是我国很多比较有实力的铜企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依然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话语权等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本文即是通过“问题――方案”为导向,探讨了笔者对我国铜市场现状的几点思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进而促进我国铜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资源优势;循环经济;特色经济;青海省;绿色GDP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2)03-0107-05
青海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其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元,但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青海省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立足底子薄、基础差、发展滞后的省情特点,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立足省情追求绿色GDP,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青海省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但经济发展仍长期滞后――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一)纵向比较: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以来,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从543.32亿元起步, 2006年跨过600亿元,2007年超过700亿元,2008年跃上1000亿元,2010年达1350.43亿元①。2005~2010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为12.2%、13.3%、13.5%、13.5%、10.1%和15.3%②。而且,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上升,从2005年的0.29%上升为2009年的0.32%。2010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增加807.11亿元,现价增长1.49倍。人均生产总值由2004年的8606元增长到2009年的19454元,现价增长1.26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33.82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87.74亿元,现价增长1.59倍。这三个关键性指标五年都翻了一番,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步伐。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7.54%提高到2010年的45.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由2005年的70.02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80.69亿元,增长了1.58倍。2010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盐化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397.16亿元,占该省工业的比重达到64.72%,单晶硅、多晶硅等新型材料和藏毯、民族服饰、沙棘等特色轻工业开始崛起。高原旅游业蓬勃发展,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1.93倍和1.86倍。服务业稳步发展,消费需求逐年扩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60.51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346.03亿元,增长了1.16倍。
(二)横向比较:经济发展仍长期滞后
尽管青海省近年来经济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全国相比仍长期处于相当落后的位置,甚至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相比也是非常落后的。1994年①,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31个省区中位于第29位,在西部12个省区中位于第10位(仅高于、宁夏);1995~2009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31个省区中均位于第30位,在西部12个省区中均位于第11位(仅高于)。而且,2002~2009年青海省的人均生产总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青海省人均生产总值2002年在全国31个省区中排名第19位,2009年下降为22位。
二、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解决青海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必然选择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非平衡增长的发展模式是青海省改变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简言之,青海应重点发展其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腾飞。青海省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元的省情特点是其发展经济最有利的先天条件。
(一)美丽富饶的青海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多民族地区,但在它辽阔的土地上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属于资源型省份,这正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依托所在。
1.矿产资源。青海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探明储量的有97种。在全国的总储量中,有51种的储量居前10位,11种居首位,其中许多矿产是属于国内外急需的资源。已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70余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81200亿元。其中,具突出优势的有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金属和黄金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
2.水能资源。“黄河之水天上来”,“不尽长江滚滚流”。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美称,水能资源是青海能源最大优势,蕴藏量达21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770亿度。
3.动植物资源。青海天然草原辽阔,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5亿亩,发展畜牧业物质基础雄厚。全省有经济动物400多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具有贮藏量大、种类多、用途广、高原特色显著的特点。大部分动植物资源可开发利用,药用价值极高。
4.旅游资源。全省现有世界级旅游景点11处,国家级旅游景点52处,省级旅游景点数百处,既有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特别是“中华水塔”三江源、“鸟类天堂”青海湖、“高原珍稀动物王国”可可西里、“碧水丹山”坎布拉、“佛教圣地”塔尔寺、昆仑“始祖”、绚丽盐湖、热贡艺术、原子城等,对中外游客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5.气候资源。青海不仅有充足的太阳辐射和较长的日照,而且气温日较差大。前者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光合作用及有机物的积累,后者有利于作物有机物的积累,相对地提高了温度的有效性。
(二)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主导型特色产业
青海的省情特点决定了青海经济的腾飞必须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 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推动资源开发向深加工转换,朝延伸产业链条的方向发展,构筑地域特色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目前,青海省特色经济的框架已初步形成:
1.资源型特色工业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青海依托特色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形成了以盐湖资源开发为主的盐化工业,以水电、石油、天然气开采为主的能源工业,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冶金工业,以优势农牧业资源为原料的制胶、牛绒制品、藏羊地毯和食品加工业,以特色动植物为主的中藏药加工业等,初步形成了资源开发与加工相结合的特色工业格局。盐湖化工、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是青海省的四大支柱产业;冶金、医药制造、畜产品加工和建材工业已成为青海的四大优势产业。2010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613.6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1.76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盐化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397.16亿元,冶金业、医药制造业、畜产品加工业和建材业等四大优势产业增加值65.92亿元,两项合计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99%,这说明资源型特色工业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青海资源型特色工业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①从1994年开始比较是因为重庆在1993年以前还没有单独分离出来,为了统一用全国31个省区比较所以这样选择。第一,十六大以来,电力、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和冶金、建材、医药、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5~2010年,其主要产品产量的高速增长成为支撑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例如,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554.85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863.19万吨,增长了2.36倍;天然气产量由2005年的22.26亿立方米到2010年的56.10亿立方米,增长了1.52倍。
第二,通过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青海形成了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的工业产业体系。十六大以来,青海省结合资源禀赋等因素,适时调整了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产业发展导向。把创“品牌”产品、搭“园区”平台,不断提升工业经济产业层次,全面提升工业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努力形成工业发展新格局,始终贯穿于青海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具体表现为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加快发展特色工业,初步建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产业园区、甘河滩工业区,并以此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铝电联营、水电、钾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生物制品、新型材料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重点发展了电力生产、石油天然气开采、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了冶金、医药制造、畜产品加工和建材四大优势产业,形成了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的工业产业体系。
第三,资源型特色工业已成为推动青海经济发展的引擎。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矿、电力的生产和供应这六大行业引领全省工业增长。2010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增加值为116.89亿元,同比增长24.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为87.77亿元,同比增长8.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增加值为35.37亿元,同比增长15.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工业增加值为14.99亿元,同比增长2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增加值为21.85亿元,同比增长34%;以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高原动植物资源开发三条线为主的资源型特色工业的发展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十六大以来,青海资源型特色工业已经走上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上升期。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97.16亿元,比2005年增加296.75亿元,增长了2.96倍,占规模以上现价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55.93%提高到2010年的69.46%,提高13.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5.92亿元,比2005年增加14.02亿元,增长了27.01%。
2.具有高原特色的旅游业日益成为青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海是生态环境自然原始、历史遗迹悠久古老、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潜在优势深厚的旅游富省,这种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建成具有高原特色的旅游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高原特色的旅游业正日益成为青海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海在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旅游业,有如下特点:
第一,初步形成了高原特色的旅游景区。全省初步形成了以青海湖、鸟岛、坎布拉等为主的高原自然风光景区:以互助土族、循化撒拉族民俗、传统文化为主的民族风情园景区;以西宁、贵德的文化、古迹、休闲旅游景区;以塔尔寺、北禅寺等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以黄南热贡艺术为主的藏族绘画艺术景点;以“三江源”生态和藏族文化、歌舞为主的民族风光旅游景区;以格尔木盐湖城为主的工业风光景区,以及青藏铁路沿线旅游景区。“青藏高原”、“夏都西宁”的品牌在全国打响,青海湖、鸟岛、塔尔寺、原子城等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景点。
第二,旅游经济增长呈现强劲势头。 “十五”时期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34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88亿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2.5倍和3.2倍。2010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1226.2万人次,比 2005年的636.52万人次增加589.68万人次,增长92.64%。2010年全年取得旅游总收入达到71.02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44.9万美元,比2005年的1102亿元增加942.9亿元,增长85.56%。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旅游环境明显改善。2002年以来,全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设投资逐年增加,改善了全省交通、通讯落后的局面。同时青海省委、省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景区的配套建设,使省内环西宁各旅游景区的公路网基本建成,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各方面的建设资金,对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逐步改善了景区设施简陋、旅游环境差等状况,各地区一批新的旅游宾馆等设施投入使用,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
三、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立足省情追求绿色GDP 青海地处三江源头,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这一生态现实要求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强调追求绿色GDP显得尤为重要与符合实际。青海省已经确定不搞汽车产业、IT产业,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立足青海实际培植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产业优势,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与资源开发对接,防止滥采、滥开资源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青海省追求绿色GDP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条件和战略意义
200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列入国家第一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2006年7月《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了评审,这标志着柴达木开始拉开了循环经济建设的序幕。目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1. 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条件
青海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条件和工业基础。柴达木地区分布有丰富的盐湖资源、油气资源、有色金属资源、煤炭及其他非金属资源,其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16.27万亿元,占全省总价值的95%,占全国13%。经过50多年的开发,柴达木地区的盐湖工业、油气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煤炭工业、建材工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已建成了中油股份青海公司、盐湖集团、西部矿业、青海中信国安、青海锂业、青海碱业等一批大型资源开发龙头企业,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条件和工业基础。
第二,资源开发正在进入转型期,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非常迫切。目前,柴达木资源开发模式仍处于低层次和粗放型阶段,资源综合开发水平比较低,开发中的副产品、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水的消耗比较高,后续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因此,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非常迫切。
第三,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条件。西部大开发以来,柴达木地区的公路、铁路、航空、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109国道贯穿盆地,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现已全线贯通,西宁--格尔木段应急工程已开工建设,铁路年货运输送能力可达5000万吨以上,柴达尔――木里、锡铁山――一里坪――东西台等地方铁路也在规划之中。格尔木市还建有一座4D级机场,可停靠波音757-200型及以下各类客机,建成了涩格输气管线和涩―宁―兰输气管线,同时电力、通讯、水资源等方面的保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具备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
2.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选择在柴达木设立循环经济试验区,这将为青海省实施资源优势转换战略,培育壮大青海省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资源转换战略,壮大和提升特色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和重要实践。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根本举措。第四,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第五,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缓解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全省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路、战略重点和对策建议
1.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路
结合国家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总体要求,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充分挖掘柴达木地区资源优势,确定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实现一个目标,转变两种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推进循环体系建设”。
实现一个目标,即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节约型社会及和谐社会。在保持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保持生态环境美好。
转变两种模式,即转变生产环节模式和转变消费环节模式。紧抓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实验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机遇,逐步将以往传统粗放式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过渡到可持续资源效益型发展模式,实现工业产值的绿色化。与此同时,营造一个绿色消费的环境,制定合理的绿色消费政策和规章制度,培育环境友好的商品与循环经济服务业体系,激发和引导消费环节的变革。
构建三个核心系统,第一个是循环工业产业体系的构架,涉及四大产业,即油气产业、盐湖化工、煤矿开采和煤转化、金属资源开发,以及推进各产业的融合;第二个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为水、能源和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第三个是生态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绿色建筑、人居环境和生态保护体系。
循环体系建设,一是天然气化工产业循环体系;二是盐湖化工产业循环体系;三是有色金属产业循环体系;四是煤产业循环体系;五是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六是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循环体系;七是服务产业和旅游循环体系;八是循环型消费体系。在循环体系建设中将以转变现有生产环节模式和消费环节模式为目的,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假期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黄金周”。10月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黄金期货价暴涨2.2%,收于每盎司1039.70美元,该合约还于当天创下每盎司1045美元的历史新高。纽约市场黄金期货价格在每盎司1000美元左右徘徊一个多月后,一举突破去年3月创下的1033.90美元高位。10月7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期金周三收涨,盘中连续第二天刷新纪录高位。
金价强势不改
黄金价格的上涨是由内而外逐渐推动的。首先是强烈的通胀预期、美元贬值等内在因素,使得大到国家、小到投资者,开始增持黄金储备,抵御因通胀、美元贬值带来的购买力的损失,具体表现为各国央行增加黄金储备、黄金ETF基金持仓量攀升,这使得黄金外在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继续推动黄金价格上扬。
从目前各国官方黄金储备的情况来看,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黄金储量占国家外汇储备的比例均在70%以上。俄罗斯、中国、日本作为经济大国,黄金储备占国家外汇储备的比例偏小。可见,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黄金储备占比较大,这说明黄金仍是各国综合实力的标志。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大量货币超发所引起的货币贬值无疑刺激各国央行增加黄金储备,尤其是那些以美元为主要外汇储备的国家。近期中央银行黄金储备的增加以中国最为明显。中国虽然增幅较大,但相对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仅占国家外汇储备的1.8%。未来预期像俄罗斯、日本等黄金储备比例较低的经济大国也将有所行动。
近期,出于对不确定性的避险,黄金ETF基金的投资需求迅猛增加。据SPDR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9月21日,黄金持仓量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5.26吨,至1101.73吨,这证明了投资者对资产避险的强烈需求。
不过从目前来看,能够对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涨势构成威胁的主要是美元指数的技术性反弹。除此之外,黄金价格在1000美元/盎司之上有很大的抛售压力,可能给金价单边上涨带来一定压力。
黄金股推荐
预计未来金价有望向上运行,并在900―1350美元/盎司的区间作宽幅震荡。从黄金价格走势和申万黄金行业指数走势对比看,黄金股指数走势和金价走势的相关性较强,而且往往具有放大作用。从2008年11月至今,COMEX黄金价格上涨幅度在35%左右,而申万黄金行业指数上涨幅度高达150%,最高涨幅触及200%。
从板块股价表现来看,上半年A 股有色金属板块涨势迅猛,远远跑赢大盘,在所有板块中涨幅居首,其中,黄金公司平均涨幅达到192.37%。三季度有色金属板块整体依旧呈现大幅上涨行情,虽然近期随着大盘由3400 点展开的深度调整,板块也出现了大幅下跌,但整个季度板块平均涨幅超过30%。
黄金类上市公司属于资源型企业,是否拥有大量的黄金资源储量已成为公司拓宽发展空间的重要保障。因此,诸如山东黄金、中金黄金、紫金矿业这样的上市公司,它们没有驻足于现有的资源储备状况,积极寻求机会不断实现资源扩张。其股票也相应地具有中长期的投资价值。
投资黄金相关公司的股票主要应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
1、黄金资源价格,这与国际金价走势息息相关;
2、公司未来矿产量和资源储量的扩张前景,山东黄金、中金黄金都有较为强烈的资产注入预期,其控股母公司还拥有大量的黄金资源储备;
3、黄金类的公司的股本结构,或者是说业绩弹性,公司的创造的利润最终要落实到每股收益指标上,这就使得像山东黄金、中金黄金的业绩弹性较大,股价波动较为活跃。
综合考虑公司每股黄金储量、黄金资产注入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我们重点推荐山东黄金、中金黄金、紫金矿业。
TIPS:
山东黄金(600547):公司以黄金业务为核心,其收入占比达到90%以上。公司具备强大的黄金资源扩张潜力。截至9月底,公司黄金储量已增至185 吨,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山东黄金集团尚有黄金资源储量预期在550 吨左右,鉴于公司是山东黄金集团黄金业务的唯一整合平台,后续集团矿产资源注入预期明确。
优势矿产经济发展现状
煤矿整顿关闭、整合与兼并重组成绩斐然,煤炭工业稳定健康发展。2005年以来,衡阳先后关闭合法煤矿90处,全市煤矿数量由 200处减少到2010年底的110处,减少48.4%,全面淘汰产能3万吨/年及以下的矿井,矿井数量和事故源大幅减少,乱采滥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十一五”期间,各类煤矿投入资金近十亿元进行技改扩能,煤矿生产条件和安全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有色金属采掘业地位突出。衡阳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之乡,资源主要分布在常宁水口山和祁东清水塘、留书塘一带,如水口山铅锌矿是驰名中外的铅锌产地,享有“世界铅都”、“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之美誉,该矿的采矿工艺先进,铅锌铜选矿回收率分别是95%、88.5%、88.5%,伴生银的回收率达70%,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铁矿资源丰富,前景看好。铁矿资源探明资源储量4.35亿吨,水文地质条件便于开采,但矿石品位较低,多数集中在27%-31%之间。衡阳铁矿资源主要集中于祁东铁矿区,该矿床是湖南省探明的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当前,受原矿品位及选矿工艺限制,以及当前全国钢铁行业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全市铁矿开采企业均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但随着选矿工艺的提高和经济复苏,发展前景明朗。
岩盐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初步完善。衡阳是江南最大的岩盐、芒硝矿产地,探明岩盐保有资源储量3336908千吨,潜在经济价值12513405万元;钙芒硝探明资源储量56630.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省第一;硬石膏矿石量6352万吨。全市岩盐远景储量达140亿吨,钙芒硝远景储量达100亿吨。我市“十一五”期间构建松木工业园-金甲岭-大浦化工走廊,正在把我市建成技术含量高、集聚效应高的国家重点盐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并进一步深化产业链,有效实现了区域特色循环经济圈。
长石、高岭土资源丰富,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钠长石矿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且种类齐全,既有接近长石理论组成的高纯长石矿,也有铁、钛含量较低,是全中国最优质的陶瓷原料。可以生产最优质、最高档的建筑用陶瓷。
区位优势明显,助推矿业经济高速发展。衡阳地处泛珠三角区域中心,素称“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全国45个公铁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境内湘江、蒸水、耒水、舂陵江四季通航,现有或正在兴建的1个衡阳南岳机场,1条湘江千吨级黄金水道,京港澳、衡枣、衡大、衡炎、衡邵、衡桂、潭衡西、衡岳8条高速和京广、湘桂、衡茶吉等9条铁路构筑了水陆空俱全、立体式覆盖、四通八达的“1189”交通网络。钠长石、高岭土矿山生产企业及陶瓷、建材生产企业均位于沿线高速旁或经济开发区内,其生产的原矿、精矿及陶瓷建材产品不超过30分钟,即可进入1189网络。便利交通条件也为区域矿业经济发展添加了强劲推动力。
高效利用是主要方向
衡阳市现处于资源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要加快衡阳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举足轻重。高效利用矿产资源成为今后矿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力争找矿突破。一是在矿种上,优先安排铜、铅、锌、金、银、钾盐、煤等矿产的地勘投入;继续坚持钨、重晶石、萤石等优势矿产的资源评价;组织开展地热、矿泉水及其他优质新型非金属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二是在区域上,加强在成矿条件优越的重要成矿带和找矿潜力大、地质工作程度低的地区开展勘查工作,同时加强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三是在老矿山、资源危机矿山深部及周边加强勘查评价工作,力争突破以寻找矿山接替资源,使老矿区焕发新机。
优化矿山企业结构,提高综合回收效率。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所占用的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除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外,一个矿床(段)原则上只审批一个采矿主体,对已取得采矿权但其开采规模与所占用资源储量不协调的企业,要限期整改,逐步达到规定标准。此外,矿山企业必须按照批准的矿山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矿产资源,开采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必须达到设计要求。鼓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资源回收率;支持对低品位及难选冶的金、铅、锌等矿产的采选冶技术工艺研究,引进和推广技术设备,提高综合回收率;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矿山“三率”考核体系,重点加强对集体和个体矿山“三率”考核。
调整矿业布局,促进资源整合。要在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对主要矿产区的规划,合理设置矿业权数量,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当。根据矿业开局,衡阳在“十一五”期间,已设置了四个矿业开发重点区,通过设区规划后,突出了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强化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拓宽资源供应渠道上。对煤矿、钠长石矿等经营状况不佳的中小矿山企业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建立安全、优质的生产环境,做大做强做好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深精加工产业链发展。鼓励具有资源优势的矿山企业扩大再生产,积极创造条件,扶持开采岩盐、芒硝、钠长石的矿山企业进行改扩建,加大开采强度,提高矿山企业采选综合回收率和生产能力。延长重点矿山开采期限,加强资源枯竭矿山的深边部找矿,增加资源储量,提高矿山产能,延长矿山寿命。加快祁东铁矿的开发利用。祁东铁矿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受品位低、选冶难、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窄等问题影响,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朗。要鼓励支持矿业权人组织技术攻关,加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研究,对信用好的民企提供信用担保,争取祁东铁矿采、选、冶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其开发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提高选冶技术,加强矿产品精深加工。一是新建煤炭洗选企业,积极开发与推广洁净煤技术,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水煤炭液化、气化、煤化工产品等深加工产品,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率。二是不断提高有色矿山选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提高选冶回收率及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增强企业竞争力。如水口山铅锌矿,可进行技术攻关,开发新的合金产品,加快无汞锌粉、超细活性锌粉、精密硬质合金制品、钨系列深加工产品等的产业化进程。三是加强本区域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组建技术研发共享平台,深化银行和企业合作切实解决融资问题,想方设法引进铁矿精深加工企业。四是加强钠长石、高岭土等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开发超细、纳米级非金属产品,高纯度非金属产品,表面改性非金属产品,新材料非金属产品,促进非金属矿产深加工的产业化。
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面对矿山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衡阳已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准入制度,实施情况良好,有效地防止了新建矿山对周边的环境的污染;并依据区域条件,设置了衡山县白果石膏矿等8个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区,成效显著。今后应加强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矿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综合防治,规范采选行为;三是加大对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及体制。
建立产业联盟,扶持企业发展,打造矿业基地。衡阳“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了衡阳矿业经济将面临战略机遇期、跨越发展期。目标是努力把衡阳建成全国盐化工及精细化工基地、精品钢管基地、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和全省煤炭生产储备基地、现代建材基地。具体有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构建产业联盟。鼓励大中型矿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参股入股等方式整合资源,特别是鼓励“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联合兼并,形成一批集采、选、冶、深加工、矿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矿业经营集团,从根本上改善以卖原矿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格局。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形成产业联盟、树立龙头企业、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减少内耗,最终在优势矿业领域内形成较大合力和影响力。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对矿山企业技术创新要加强引导和帮助,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政策奖励,简化矿山开发各项行政审批流程,对创新信用型企业融资给予政策扶持或补贴。三是树立矿业品牌。要依托我市的优势矿产资源树立有衡阳特色的矿业品牌,如建材行业的衡利丰、利德有两大品牌企业,盐化工行业的湘衡、建滔两家企业为龙头,有色金属采选冶炼行业的水口山集团、创大冶金、兆基等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