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讲座范文

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讲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讲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讲座

第1篇: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讲座范文

邵宅小学在充分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同时,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合理运用家庭资源,在家校工作中,开展了各项有针对性的活动,就像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脚印一:社区学院专家开药方

“我的孩子真是不听话,我没办法了。他就听老师的,老师你要多管管他。”这是家长们有代表性的问题。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2012年5月,学校邀请社区学院家庭教育专家傅伟走进校园,为家长答疑解惑,而家长们也开始转变与孩子相处的方式。

脚印二:家长观礼见证神圣时刻

少年先锋队入队仪式,是每一个一年级学生所渴望的。2012年6月1日,家长们见证了孩子光荣地加入少先队,重温自己孩提时的那份喜悦。

脚印三:安全倡议书进千家

暑假到了,2012年7月14日,学校领导、教师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小画报、讲解、发放宣传单、在每个村子张贴《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倡议书等方式,宣传安全自救知识,学校与家庭间的情感靠得更近了。

脚印四:与新生家长建立信任

开学了,2012年9月3日,开学典礼上,家长拉着一年级新生的手一同进入会场,和班主任一起接受班牌,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通过这样的仪式,让家长和孩子了解新班级,了解班主任,了解学校。

脚印五:树立新生家长责任意识

学校非常重视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2012年9月25日之前,学校在一个月时间里,组织召开了“爱与责任”为主题的新生分层家长会。根据学生在生活、学习习惯的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以及家长的认知水平、教育观念的不同,分别进行分析与交流,树立家长在教育子女上的责任意识。

脚印六:成立首届家长委员会

有了团队的支持,家庭教育更完美。2012年10月31日,一年级各班在家长自愿报名或班主任的推荐下,组建成立了一年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们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家庭教育经验,家委会成为了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有效桥梁,拉近了家校的距离。

脚印七:学校分发家庭教育小报

只有家长增强了家庭教育观念,改进了教育方式,学生的成长才会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2012年11月,为了方便家长们的学习,学校制作了家庭教育小报,分发给各位家长,让家长在空闲之余也能有所收获。

脚印八:开放日与孩子同堂听课

一年级的学生能否适应小学的生活?学生的在校表现如何?2012年12月4日家长开放日,学校敞开了大门,欢迎一年级的家长走进课堂,走进孩子的校园生活,与教师亲密接触,发挥全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脚印九:专家引领家庭教育

专家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012年12月5日,学校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周定南面向全校学生家长举办“培养学生学习素养”专题讲座,给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必要的启发。

脚印十:家长委员建言献策

2012年12月27曰,在“争做阳光家长,共育阳光学生”家长委员论坛中,家长委员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献言献策。很多班主任都表示,家长委员们的积极性很高,在他们的带动下,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品行重视了;班级中有什么困难,家长们都会想办法解决。

脚印十一:辩论会上理清思路

“在学生的成长阶段,学校教育重要还是家庭教育重要?”学校德育处和教务处各据一方,进行了辩论,赢得了家长们的阵阵掌声。2013年1月13日,“唇枪舌剑辩真理,雅俗共赏论教育”家校论坛让家长们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

脚印十二:评选“阳光家庭”

只有家庭是阳光的,孩子才能变得阳光。2013年1月,“阳光家庭”评选吸引了很多家长的参与。家庭是否和睦?家中有藏书多少?会不会与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诸多因素考量家庭的“阳光”程度。

脚印十三:教师挥笔赠春联

春节将近,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走进社区,走进学生家庭,开展“阳光教师,展风采,迎新春,写对联”活动。教师们挥动手中的毛笔向家长们送去新春的祝福,送去了感谢。

脚印十四:毕业前感恩师长

六年级的学生要毕业了,2013年5月初,家长学生一起观看幻灯片,回顾6年来孩子在学校的成长点滴。这是一次不谈成绩的家长会,主题是“学会感恩,励志成才”,让将要离校的学生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教师、学校、社会以及身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

脚印十五:“十岁集体生日会”告别童年

“一首诗、一支歌、一张卡片、一支舞、一份情”,2013年5月21日,三年级集体生日会上,满十周岁的学生表演才艺,向养育自己十载的父母表达感恩之情,树立远大的理想。

脚印十六:家长义工助力平安校园

家长爱心护卫队招募成员,家长们积极主动地报名,无私奉献,每天佩戴“义工家长”袖章,协助学校保安指挥校门附近交通,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保障。

脚印十七:班集体建设家长来考核

2013年5月22~24日的创优考核会上,班主任用多媒体课件向家长讲述自己的带班理念,学生展示花样跳绳、经典诵读等,让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这一年的成长之路。随后,学校下发了《邵宅小学班级工作家长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将反馈情况作为班级创优考核的评价之一。

脚印十八:运动会家长齐上阵

2013年9月29日,简朴而又隆重的秋季田径运动会召开了。上午,运动场上来了一群特殊的运动员―各班家长,他们以昂扬的斗志在赛场上展示风采!

脚印十九:“三走一亲”家校活动

这一年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贴心的改进,分4个活动依次展开。“走进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圣贤思想引入家庭教育;“走进课堂,共享课堂盛宴”请家长进入课堂听课;“亲近校园生活,共进午餐”,孩子牵着家长的手,进入食堂共进午餐,孩子将饭菜端给家长,请家长先吃,训练餐饮礼仪;“走进学校,参与教育评价”,中午,家长委员会成员齐聚小会议室,校领导零距离地倾听家长委员的宝贵意见。

……

第2篇: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讲座范文

一、撑好一个支点,继续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确保德育队伍的先进性。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者队伍。为提高这支队伍的德育工作能力,相互交流德育工作的方法,展示各年级的德育工作的特色,我校认真抓好师德建设,组织全校教师在教师会、师训活动、报告讲座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学好“十七大”精神,积极开展师德的学习讨论,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学校继续开展德育导师活动,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

2、继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倡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未来自己创”这是我们的队训。大队部还充分利用每一周的大队部例会对所有的队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明确、协调、并布置好各项任务。现在的大队部部门设置合理、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很强,都能自主地完成各项常规工作。如校园卫生的检查打分、学生纪律的检查打分、文明礼仪的监督、各项分数的统计反馈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观作用,也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校管理。

二、抓好一条主线,继续坚持常规教育

(一)继续发挥国旗下讲话、教师值周总结讲话这一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熏陶、激励、内化,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德育活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开展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新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靳塘小学非常注重的传统教育活动,2010年4月3日下午,我校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新人”清明祭扫活动。

(2)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歌唱比赛”。

(三)播下感恩和爱的种子,让心灵开出最美的花。从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开始,到现在,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首先,在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日,我们组织学生对红领巾社区进行了大扫除;其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了庆祝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活动,为妈妈、奶奶、老师等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说一句祝福的话语,送一份小礼物等;六月份的父亲节开展“爸爸,我爱你!”征文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少先队员们的心灵得到一次真正的洗礼!

三、突出一个重点,继续强化养成教育

众所周知,从小就开始并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一个健全人的最基本的要求。我校一直以来都把培养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德育的主旋律。尤其是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即为孩子收获良好命运播下了一颗优良的种子。为了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化,树立靳塘学生的新形象,我校掀起以“礼仪教育你我他校园盛开文明花”为主题的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浪潮。这次“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四部分内容。

四、树好一面旗帜,继续深化文化建设

环境育人,环境造就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讲的就是环境的重要性。我们还开展了“我的中队角我做主”活动,四月份,开展了“绿色班级”活动,对班容班貌进行了整改。如今,各个班级的环境都有所焕新,文化氛围在逐步形成。各班都能充分利用各个阵地,展示各班风采、个性和特色。

如今,学校虽小但优美、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已然形成了自身特色,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充分发挥着教育的作用。如今我们的学校已开始成为令人欣喜的“四园”,即团结向上、设施完善的“家园”;教学严谨、学风扎实的“学园”;身心健康,活泼和谐的“乐园”;环境优美、精神文明的“花园”。

五、塑造一个亮点,继续深化健康教育

5月份,面对日益蔓延的手足口病,学校推出多项举措加强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动员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投入这项工作。向师生们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症状、危害、加强监测、发现病例的处理,如何对学生加强健康教育和防治工作指导等;校长利用晨会从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防治要点等集对学生进行了详尽的宣传教育;各班主任利用夕会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直观地了解了这一传染病的危害性,以引起全体师生的重视;学校对各班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清洁消毒处理等等。使学校的广大师生加深了对手足口病的认识,科学、有序地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了校园卫生安全。 [1]   · · · · · · · · 

查看更多>>

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成为摆在家庭和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我校着力修筑学校、家庭间沟通的桥梁,开辟多途径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倾诉和咨询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拓宽一个空间,形成家校共建和谐局面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开好每一次家长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关爱学生。此外,学校还在每学期开设了家长开放课,让家长们都能走进课堂,更进一步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以及孩子的上课情况等,并邀请家长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现在,家长已成为我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交流的桥梁,融洽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良好局面。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展、学生迅速更新的思想观念,我们面对的德育教育形势依然严峻,教育之路、创新之举任重而道远,我校同仁仍需上下求索。

第3篇: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讲座范文

关键词 马卡连柯 劳动教育 现实意义

安・谢・马卡连柯(1888―1939)是苏联早期的教育家和作家,他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的同时,还勤于著述,撰写了许多教育著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其中劳动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以期对现代儿童劳动教育有所启示。

1马卡连柯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在马卡连柯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中,他按照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来讨论劳动的教育意义,其教育著作《儿童教育讲座》中就提出了劳动教育的价值:“正确的苏维埃教育如果不是劳动的教育,那是不能想象的。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明幸福的基础。”劳动教育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教育能使儿童了解劳动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劳动的习惯。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儿童会养成劳动的牢固习惯,产生对劳动的兴趣,会把劳动当作表现其人格和才能的主要形式,形成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养成儿童热爱劳动的情绪情感。

(2)劳动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提高儿童的劳动能力,还可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劳动可以使儿童手脑并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促进智力的发展,在劳动的过程中,儿童能感受到我能帮助别人,但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形成初步合作的意识,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3)劳动教育的最大价值体现在儿童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发展。儿童在劳动的过程中,通过为自己或者为他人的服务,或是体验参与他人劳动的境况,有助于儿童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进行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对儿童开展适宜的劳动教育,还能培养儿童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2集体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

马卡连柯认为学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所有的教育实践中,马卡连柯把劳动教育和集体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他把“通过集体” 、“ 在集体中” 和“为了集体”而教育的思想广泛地运用到劳动教育之中,因为他认为,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正是在集体组织中进行分工和协作,把劳动教育与集体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每个成员都能做到热爱劳动,关爱集体和他人,发现集体力量的伟大,体验个人的价值存在,养成珍惜个人和他人劳动成果的习惯。反之,如果没有集体,就没有劳动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儿童也不能更好地感受个人价值和集体存在的意义。

如果说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那么劳动教育的重要辅助则是家庭。马卡连柯十分重视儿童的家庭劳动教育。他曾指出:“在教育自己儿童的工作中,父母永远不应该忘记劳动的原则……正是家庭的劳动锻炼,对于人们未来的熟练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家庭里获得了正确劳动教育的儿童,以后就会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专门教育。”马卡连柯认为家庭劳动教育与儿童未来的工作技术有密切关系,即能否进行合理的劳动教育会影响儿童未来熟练技术的获得。因此在家庭里获得了正确劳动教育经验的儿童,在未来生活中就能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专门教育。如果儿童期在家庭里没有接受任何劳动经验的儿童,虽然以后他会接受相应的教育机构的教育,但他也不会获得很好的熟练技术,还可能会面临各种失败,可能会成为不合格的工作者。所以家庭是儿童劳动教育的重要辅助场所,对儿童劳动教育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3.1一日活动中贯穿劳动教育

儿童的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在相关的语言领域、社会领域,我们可以直接提出相应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的培养目标,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寓教于乐;儿童还可以参与环境创设体验劳动的乐趣。在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充满了劳动教育的契机,在日常生活中,贯穿劳动教育,能提高儿童的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体会到为他人服务的价值感,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3.2重视家庭中的劳动教育

目前,因为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家长较重视儿童早期智能教育,身体健康教育,但却普遍忽视了儿童的劳动教育。儿童时期是劳动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家长的劳动行为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形成爱劳动的习惯。家长可借鉴马卡连柯的思想,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合理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让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家庭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

3.3注意劳动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马卡连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特别强调在对儿童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当进行相应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教育,让儿童通过劳动感受对错、美丑、善恶,促进儿童精神的成长,从而体现儿童劳动所蕴含的教育性,发挥劳动的教化作用。比如,在语言领域活动中,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儿童了解劳动创造了人类并推动人类进步,对待劳动要诚实,有社会责任感,不管事大事小,都要认真对待;在音乐活动中,可学唱《劳动最光荣》,理解劳动的光荣与伟大;鼓励儿童自己的事自己做,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第4篇: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讲座范文

【关键词】家校合作; 培养; 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阅读是文化的源头活水,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段学生(一二年级),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会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且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要求低段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30篇以上,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再者对于阅读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一点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但教育孩子并非只是学校的任务,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出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时,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基于此,本文结合教育实践,探讨如何进行家校合作培养一年级阅读习惯,以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1. 安静的阅读环境

在班级我们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经我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我们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们在家中建立一个图书架,杜绝一切干扰,在孩子读书时不开电视、不上网玩游戏、不玩麻将,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踏实的读书环境。

2. 快乐的阅读氛围

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我总是想象天堂将如同图书馆一般。”我们应为孩子创设舒适而又富有童趣的阅读环境,以吸引孩子走进阅读。我们可以在家里选一个光线充足的房间或角落,放一张书桌,准备一个小书架,里面放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报刊等,墙壁上可用孩子与父母共同制作的装饰物进行美化。这样,一间小小的书屋就充满了书香味。孩子在书的海洋中成长,便会对书产生深厚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经常阅读的习惯。此外,扶持孩子去阅读课外书,家长的引领监督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父母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极力孕育“书香家庭”的氛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孩子自然而然会拿起书。除了与孩子一起阅读,有空时,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他感受读书的良好氛围。[2]总之,家长要与孩子一起读出书中的乐趣,这是促使孩子独立阅读的关键。1

二、重视亲子阅读,享受阅读快乐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它在学生课外阅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呢?

1. 合理引导、达成共识

为了使家长更好地了解阅读的重要性我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的《必须教会少年阅读》《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等重要文章,介绍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介绍智慧型家长重视小孩课外阅读的经验和成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比如创建班级QQ群。在这里,家长不但可以跟老师沟通,也可以跟同班的其他家长交流。此外,老师可以利用QQ共享栏向家长信息,上传有关资料,如“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亲子共读益处多”、“适合一年级学生读的书”等等。以使家长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和家校共管的必要性,而能够积极参与到孩子阅读中来。

2. 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通过宣传,有不少家长理解支持课外阅读,可如何进行亲子阅读还缺少一些方法和技巧。我通过“家长学校”“亲子阅读书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怎样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怎样参与孩子的阅读,怎样为孩子大声朗读、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如何进行阅读评价……使家长懂得了课外阅读不仅要持久地保持读书的热情,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讲究科学的策略。[3]

如,一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还不多,理解能力也有限,我们一开始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边读边讲,边读边想,使孩子总是能够处在“阅读――讨论――思考――再阅读――再讨论――再思考……”这样的状态中,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入学后,孩子认识的字渐渐多了,接触的事物也多了,我们可以开始亲子互读,即父母读一句(或一段),孩子读一句(或一段)。在读的过程中还可以比一比谁读得流利,谁读得生动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孩子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父母可以采用引读的方法引导孩子阅读,即父母读或讲故事的开头,通过提问、猜想等方法激发孩子自己往下读故事的兴趣。在孩子读完后,父母还可以和孩子就故事内容、人物等进行讨论,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

三、开展各种活动,分享阅读成果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组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及竞赛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1. 举办家长教育讲座

一方面,由教师对家长进行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方式的指导,育行动;另一方面,由家长现身说法分享成功教育经验。家长最需要的是最真实的教育案例、最有效的教育措施。为了向他们传播真实的、高效的教育经验,我专门组织了家长经验交流会,家长与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教育经验。

2. 开展家庭趣味活动

为了让家长和孩子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我把家长请进教室,一起开展班级读书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家庭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成语接龙”、“猜谜语游戏”。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而且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四、通过多元评价,促进习惯养成

阅读习惯养成的多元评价是由学生、教师和家长三方对学生阅读水平做出判断的过程。希望通过由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过程统一家庭和学校认识,根据多方评价的结果,辅之以相关的教育措施。针对我班实际,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1. 以活动为依托进行评价

一年级学生往往爱表现自己、好胜心强,所以在课外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所以我在班中坚持开展“背古诗”、“爬树山”、“讲故事”等活动,并评出“小诗人”、“小书迷”及“故事大王”等并且颁发自制奖状和愿望卡。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对孩子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在正面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2. 建立家校互评卡进行评价

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便于找准切入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设计了较为个性化的家校互评卡。互评卡的内容包括:“我想说栏目”,这里面孩子可以写读书内容和时间、以及自己当天的阅读感受和心情;“爸爸妈妈想说栏目”主要由家长记录一些发生在孩子读书过程中的小故事,孩子的读书表现及家长的一些想法;“老师想说栏目”是老师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及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家长的评价及疑惑从网上寻找各种家庭阅读的资料,附在卡中供家长借鉴。为了不成为家长和孩子的负担,我要求此卡一周一交。

总之,培养一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靠日积月累的训练,家长与教师必须形成合力。实践中,我也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但我相信,只要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应阅读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陈卫东.良好习惯是健全人格的巩固基础――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论习惯[J].少年儿童研究,2002(2).

[2]徐明峡,吴建成. 影响现代家校合作制度建构的环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7).

[3]任h.促进家校合作推动教育改革[J].长春:外国教育研究,2009(7).

作者简介:

第5篇: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讲座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青少年 经典阅读 导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57

1 图书馆在青少年经典阅读中开展导读工作的必要性

导读工作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采用各种手段去“干预”和“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行为,引导读者正确利用馆藏文献,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利用率。青少年时期阅读大量的经典名著,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浅阅读的盛行,很多青少年不知道如何选择经典书目,不知道如何提高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力,甚至有些对阅读经典不感兴趣和存在阅读困难。在徐建军老师对高一年级317份调查问卷中,“你在名著阅读理解上有没有困难”一项,有73.2%的学生回答“有困难”;“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对你现在的名著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一项,有82.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开设一些专题性讲座,放一些有关名著的影视等,来帮助你阅读”一项,有8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

2 图书馆在青少年经典阅读中的导读工作

2.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造经典阅读条件

2.1.1 编制经典书目

经典书目的编制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学习因素,让他们在阅读经典的同时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从而直观地感受到阅读经典的作用。

一是按照《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把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名著列入经典书目;

二是遵循能力发展的需要,把经过实践和时间验证,对青少年成长、发展有益的各类书籍列入经典书目。

2.1.2 设置专题经典书架

多数图书馆是按照《中图法》的分类原则设置书架,它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特别是青少年的借阅习惯,更能接受的是主题书架。图书馆可以借鉴书店的模式,在借阅室较为显眼的位置,设置如“世界经典名著”、“红色经典系列”、“科学与奥秘”等主题书架,并有醒目标识。笔者建议,所配书籍要以原著为主,这样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在阅读中体会作品的优秀之处。

2.1.3 推荐经典书籍

一是读者推荐:对青少年阅读兴趣产生重大影响的既不是老师,也不是父母,而是同学。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成为经典阅读的助推器。除定期召开读者推荐会外,还可以在读书论坛,QQ读书群上设置经典书籍推荐栏目,让读者及时介绍自己喜欢的经典书籍,吸引其他读者阅读。

二是“畅销书”推荐:图书馆每个月公布当月借阅率高、评价多的经典书目,刺激青少年的借阅兴趣。

三是馆员推荐: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社会动态定期推荐经典书籍。如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及时地推荐莫言其他的作品。

2.2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提升经典阅读技能

2.2.1 与学校合作指导

一是集中式指导: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将某部作品作为班级或年级必读书籍,让老师对他们的阅读进行适当地指导。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成书情况等都可以介绍给学生;也可以让老师带领学生充分挖掘书中的兴趣点和矛盾点,通过切实的阅读,细节的感染,去理解作品的内涵,让广大青少年读者体会到读有所乐,读有所得。

二是集中式诵读:诵读也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图书馆可以定期到学校上阅读课。抓住书中的精彩处,以诵读的形式,演绎经典篇章。通过口读耳听,口耳并用,使阅读真正活起来;或是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结合起来,加深对书中情节的理解,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

2.2.2 与家长合作指导

亲子共读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对青少年阅读潜能的开发和个人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师范大学副教授李燕认为: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态度将使孩子受用终生,会给孩子将来的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图书馆可以通过板报或学习班的形式,教导、鼓励家长和孩子一同读书,体味书中的乐趣。对做不到“亲子共读”的家长,让他们懂得评价评价孩子读的书籍,看看孩子的读书笔记,了解了解孩子的读书想法等,也是对孩子阅读的认同和肯定。也许对家长而言只是只言片语,却能极大地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

2.2.3 图书馆独立指导

一是定期召开座谈会。图书馆定期邀请知名作家、学者、教师、优秀读者等召开座谈会,与青少年读者一起座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阅读效果等。这些成功人士介绍的读书方法、谈到的读书心得等大多会成为孩子们读书的动力。应该说名人效应会极大地促进青少年的读书兴趣,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倾向。

二是组织广泛式探讨。图书馆可以借助各种力量,为青少年的经典阅读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厅里的读者园地、网上的读者读书博客,读书论坛,QQ读书群都是开展阅读交流的很好平台。图书馆里还可以对书籍分门别类,定时定期抛出探讨的话题,让青少年读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发表见解或附议。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让青少年读者在互相交流中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是推荐评论作品。经典作品的原著很精彩,很多评论家对于这些作品的解读也很到位。文学评论家的解读,实际上是教人们如何更好地品读这部作品。所以图书馆在推荐作品的同时可以推荐一些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评价作品的文章。广大青少年在初读的基础上,有了名家的指点,会更深入地理解原著。

四是结合影视作品的影响:现代媒体日益发达,电影、电视、电脑等高新技术的崛起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阅读习惯,如果加以恰当地利用可以使经典阅读锦上添花。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在节假日放映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让青少年读者从感性上加强对经典作品的了解。通过不同于文字的影像与声音,可以更直观、更立体地了解经典作品,体会作品传达出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2.3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经典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青少年阅读经典作品期间,图书馆适时地给予评价与奖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觉得是“我要读书”,而不是“要我读书”。

2.3.1 建立青少年读者阅读记录表

图书馆可以按照每位读者的借阅记录,为读者建立“阅读记录表”,记录读者一个阶段内所读书籍。馆里定期公布一次,并对他们的阅读取向加以肯定或指导,让青少年读者看到自己阅读成果的基础上多读好书。

2.3.2 建立读者星级制度

按照读者借阅图书的数量、性质、效果等内容确定读者的星级等级。一年内阅读5部及以上经典作品、在图书馆组织的课外阅读测试中达到90分以上的青少年读者定为五星级;一年内阅读4部经典作品、测试拿到80分以上的青少年读者为四星级,以此类推并对突出的读者给予奖励,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2.3.3 开展展示活动

读书交流会、经典作品片段表演、读后感征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都是很好的展示活动,既可以了解青少年实际的阅读状态,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效,也可以促进青少年读者经典阅读的深化,促使他们产生阅读成就感和阅读兴趣。

3 图书馆做好青少年经典阅读导读工作的条件

3.1 提升馆员素质

人们常说“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做好青少年经典阅读的导读工作,图书馆员要具备相应的素质能力。首先要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其次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再次通过学习掌握一些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知识,掌握新的阅读理念和阅读方法。

3.2 加强多方合作

图书馆、学校、家庭等社会各界的目标是一样的――把青少年培养成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图书馆要顺应这种趋势,加强与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的合作,形成课内、课外知识的良性互补;同时和文化宣传部门、妇联、团委、社科联、媒体等部门合作,形成资源、能力的互补,从而做好青少年的经典阅读工作。

图书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最佳场所之一。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作用,让每个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让经典阅读润泽他们年轻的生命,让他们的生命因经典阅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第6篇: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讲座范文

__市共辖_个乡镇、_个街道,下辖_个村、_个社区、_个乡镇居委,总面积_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2.59万,其中女性_万,至20__年底外来人口_万,其中女性_万。改革开放以来,__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20__年位居20),20__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亿元,财政收入40.3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61元)。__市委、市政府历年来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问题,把妇女作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创建“平安__”、“和谐__”的重要力量,通过法律引导、政策扶助、维权保障等措施,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为妇女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市妇女在就业与保障、参政议政、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的调整及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的性别文化影响,妇女作为社会利益格局中的弱势群体,其权益还会经常受到侵害,妇女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妇女群众的矛盾和纠纷不断显现。据__市局统计:20__年全市受理群众各类共26297批次(来信4498批次,来访1896批次,来电19903批次),30277人次,涉及妇女群众参与的件占40左右。去年,市妇联接待的件共335件,从接待来看,反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妇女权益受侵害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主要类型:一是劳动权益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女性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原因,总体素质和相对竞争能力较弱,从城镇失业情况看,失业妇女总量较多,单从20__年第一季度情况来看,城镇登记失业总人数363人,女性227人,占63,受文化。年龄、技能、观念等影响,再就业十分困难,尤其是农村大龄女性外出就业难;局统计件中,劳动权益案件有2958件,占妇女利益件的25。二是在婚姻家庭领域,女性权益受到侵害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家庭暴力,现在不仅是农村,在城市,家庭暴力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离婚妇女的财产权益受到侵害,非法同居女性在身心、财产方面受到侵害等等;三是农村出嫁女征地补偿权受侵害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节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这是根据我们当前遇到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新情况,对我们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提出的明确要求。妇联组织作为代表妇女的群众团体,站在最广大妇女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代表维护最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妇联的职责。我们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依靠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变“个唱”为“合唱”,通过促进自身发展、健全预防和化解矛盾机制等多种措施,努力开辟预防和有效化解妇女群众利益的矛盾的工作新方法、新途径,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二、实践与做法。

1、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为妇女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立足服务,围绕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的为妇女群众服务理念,竭妇联之力,尽妇联所能。发挥妇联优势,实施三大工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女群众的矛盾。

(1)实施巾帼创业服务工程,致力于妇女的创业与再就业。主要措施:①树立创业典型,激励更多妇女树立“四自”精神。妇女的创业与再就业关键要靠自身的努力,为了增强广大妇女的创业自信心,我们妇联通过举办就业再就业形势分析会、转变就业观念培训会等形式转变广大妇女的就业创业观念,同时,广泛宣传创业与再就业的典型事迹,如翁巧琴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广大妇女树立了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竞争就业的新观念,极大增强她们创业与就业的信心。目前,已有全国级双学双比女能手3人,全国绿色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巾帼创业致富带头人2人。②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妇女就业竞争能力。在开展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中,我们始终抓培训促创业、抓创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在培训中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在河姆渡镇创建成立全市女性创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培训、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科技指导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活动,有针对性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妇女实现转产转业。据统计,全市共建立农村妇女学校298所,三年来,共举办失业失土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班461期,农村妇女科技培训班370期,培训妇女4万余人次;组织开展科技下乡128次,受益妇女达4.5万人。举办女性创业培训班26期,参加人数达1860人;举办女性就业洽谈会9场,推荐就业近20__人,帮助就业和创业妇女达3000人,③实施资金扶持,帮助更多妇女走上创业之路。为帮助贫困妇女解决创业资金匮乏问题,充分发挥“娘家人”的帮扶作用。20__年开始,市妇联通过牵头协调,由市政府出台了"市巾帼创业致富"活动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建立了由市财政贴息、市农信担保

公司担保、市农村合作银行(原市信用社)贷款、市妇联具体负责的贷款运行机制,解决了贷款资金的贴息和贷款担保两大难题。现已为183人次困难妇女解决生产发展资金810万元,贴息31.9万元,启动和扩展了130个妇女发展项目,并带动帮助2500名农村妇女实现增收致富,摆脱贫困,走上自主创业之路。④组建合作组织,增强农村创业女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提高农村妇女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我们努力培育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村妇女生产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已建立市科勤兔业专业合作社、巾帼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朗霞街道丰华兔业专业合作社、牟山鸭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妇女专业合作社5个,有妇女参加的专业合作社49个。

(2)实施帮困扶贫工程,致力于弱势群体的帮扶。主要措施:①完善“妇女健康工程”项目内容。为了不断完善20__年提出的妇女健康工程项目,20__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妇女健康在老区”免费妇检活动。协调市卫生局、计生局对山区3个乡镇的近万名育龄妇女进行免费妇检,并对在免费妇检活动中,检查出患有疾病的贫困妇女实施疾病救助,进行慰问走访。同时,为了使广大妇女群众逐步树立健康意识、扩大健康知识面、不断提高健康素质,我们通过讲座、培训、座谈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共举办健康知识培训20余期,培训人数达4000余人次。②深化困难母亲希望工程。20__年,为了不断深化“困难母亲希望工程”,创新帮扶形式,在“困难母亲希望工程”“爱心接力棒”的基础上,通过与__西摩电器进出口有限公司沟通商量,开始实施“西摩希望之行”冠名助学活动,由__西摩电器进出口有限公司对符合“困难母亲希望工程”中受助条件的大学生、高中生伸出援助之手,使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据统计,共为16名大学生、10名高中生提供冠名助学金106000元。③关爱单亲特困家庭。随着离婚家庭的不断增多,单亲特困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现。市妇联把更多的关爱倾注到这类家庭之中,使单亲家庭子女不因为贫困而丧失受教育的机会,不因为家庭特殊,而造成心灵上的扭曲。借助巾帼帮扶协会这个平台,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扶助单亲特困家庭的机制,号召各级妇女组织开展关爱活动。如阳明街道妇联在今年“三八”节期间组织关心弱势群体的人士、家庭与20多户单亲家庭结成对子,丈亭镇妇联组织各村妇代会开展“帮困助学,关爱单亲特困家庭”帮扶活动,使19户单亲家庭孩子找到了“第二个妈妈”。④关爱外来妇女家庭。随着我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流动人口妇女及家庭的生活、工作、发展成为我们妇女工作的新焦点。为此,我们加强对流动人口妇女的关爱,妇联实施的优惠分娩等政策对流动妇女实行同等待遇,并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企业建立流动人口妇女组织,建立以外管外的工作机制,便于为流动妇女提供更好、更周全的服务。如凤山街道宝丰工量具有限公司成立流动人口妇女管理小组,泗门镇谢家路村成立流动人口妇代会,小曹娥镇成立外来妇女之家等等。

(3)实施法律服务工程,致力于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主要措施有:①强化普法宣传,做妇女法律法规的宣传人。利用妇女学校、妇女家庭教育点等阵地采取以案释法、审案旁听等形式,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宣传。特别结合“三八”维权周,组织妇女维权志愿者开展上街法律宣传服务活动,送法律下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制作法律宣传展版,提高妇女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据统计,仅今年“三八”维权周,全市共举办法律培训班30余班,发放法律宣传资料8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1万余人次。②关注典型案件,做妇女维权的撑腰人。市妇联通过家庭暴力、交通案件等典型案例的调解、协调,切实保护受害妇女的合法权益。如兰江街道,茅某因丈夫赌博成性,经常拿她当出气筒,屡次殴打茅某,致使茅某头部严重受伤,茅某坚决要求离婚,后在市妇联一而再,再而三的思想教育后,其丈夫才悔改过来,写下保证书,表示痛改前非,夫妻关系逐步得到缓解。诸如此类的案件很多。③开通绿色通道,做贫困妇女维权的代言人。为那些不懂法律的妇女会打官司,打不起官司的妇女能打官司,市妇联开通法律绿色通道,为受害妇女伸张正义。对那些没有文化,不懂法律的侵权妇女,市妇联法律顾问小组成员除免费为他们解答法律问题外,还为她们诉状。对那些因病、贫、残等原因打不起官司的,市妇联为她们多方协调,或与市法院联系,申请缓交或减免诉讼费,或与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免费申请律师进行诉讼。

2、创新完善制度,形成预防妇女群众矛盾的社会化工作机制。

妇联用务实作风,以促进自身发展,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的工作理念,得到领导和社会的认同,受到妇女群众的欢迎。同时,积极突出协调能力,创新和完善五项制度,形成预防和掌握矛盾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及早及时发现矛盾,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1)建立接待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妇女群众的热点、 难点问题,20__年开始建立了市妇联领导接待日制度。市妇联班子成员轮流在每周一上午参与接待,具体了解来访内容,参与有关案件的处理落实,解决实际问题。据统计,去年,班子成员参与接待80余人次,涉及婚姻、家庭教育、邻里纠纷、子女就业、个人健康等问题,解决实际案例42件。

(2)建立维权联席会制度。20__年,我市建立__市妇女权益保障联席会议制度,是全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专门议事机构,由市人大、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劳动等13个单位组成。由市委分管政法的副书记担任组长,全面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组织,市妇联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界整体联动的妇女维权大格局。每年确定一个专题进行调研,去年就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问题开展调研。

(3)建立工作定期分析会制度。市妇联每年分片组织由市法律顾问小组成员、维权合议庭成员以及乡镇妇联主席分别在有关乡镇(街道)召开工作定期分析会,对现阶段妇女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座谈分析,交流推广先进工作经验。

(4)建立妇女代表联系户制度。20__年2月,市妇联发文出台《关于健全妇女联系制度的意见》,充分发挥联系妇女、宣传妇女、代表妇女、服务妇女、推荐妇女的作用,加强妇联组织能力建设。并延伸拓展到基层乡镇、村一级。如低塘街道妇联在建立市、街道、村三级分层区域妇女代表联系网络的基础上,又启用一册、一卡,即妇女代表联系卡,妇女代表联系卡,以“访百家情,结百家亲”为宗旨,妇女代表能及时了解和反映妇女群众的需要,尽自己的所能为妇女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目前,该街道共为165位妇女代表启用联系册、联系卡。了解掌握不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67件得到及时解决,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5)建立妇联维权发言人制度。以__日报、电视台《法与德》栏目等为载体,对一些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并邀请专家、律师对维权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评析,以扩大妇女维权的影响面。如我们与《法与德》栏目制作帮助外来妇女走出家暴困境等维权专题节目,与公安局姚江110栏目制作宣传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专题,播出后,社会效果良好。在__日报推出《家庭暴力,扼杀亲情的刽子手》、《撑腰自有娘家人》、《为你抚平心中的伤痛》等妇女维权的专题专版,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3、整合资源,构建化解妇女群众社会化矛盾工作网络。

妇女组织尽力尽能,为妇女的自身发展排忧解难,在源头上减少一些矛盾,形成的一系列制度,较好地预防妇女群众的矛盾,及时发现矛盾,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而化解矛盾、维护妇女权益需要融合行政、司资源,不断形成社会化维权的集聚效应。

(1)设立基层妇女维权站(点),构建完善的基层妇女维权网络。市妇联除专门设室,指定专人接待来访妇女外,又探索把妇女维权的法律服务体系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延伸,全市21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妇女维权工作站”,由各乡镇、街道分管妇女工作的领导担任主任,由派出所、民政、司法所等工作人员和法律工作者、妇联干部组成,在288个村(社区)成立了社区妇女维权点,聘请村(社区)中的法律专业人员、片警等担任维权站成员,构筑起一个覆盖全市的妇女维权工作网络,使妇女维权工作走进基层,让那些权益受侵害的妇女能在最近的地点和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助。

(2)建立妇女维权合议庭,发挥妇女人民陪审员作用。20__年,市妇联与市法院分别在市法院民一庭和马渚法庭、泗门法庭、梁弄法庭、陆埠法庭、丈亭法庭等五个基层法庭建立妇女儿童权益纠纷合议庭,选派了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热爱维权工作、敢于和乐于为妇女群众代言的16位妇联干部担任特邀陪审员,建立了一支特邀陪审员队伍。为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20__年5月,市法院重新选任了65名人民陪审员,市妇联及时做好市人大、法院参谋,从妇联系统推荐13位优秀妇女干部为人民陪审员。至目前,已参与陪审案子40多例,充分发挥了妇女人民陪审员作用。如丈亭镇王某发现丈夫有第三者,欲阻止,反被丈夫暴打并赶出家门,后在妇联的帮助下,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审理了这则案子,在妇联干部的陪审下,合议庭判决王某与其丈夫离婚,并为王某争取了4万元的补偿费。合议庭由妇女人民陪审员陪审有关案件的同时,每年2-3次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庭审旁听,运用新闻媒体进行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以扩大办案的良好社会效果和法制宣传效果。

(3)组建法律援助工作站,搭建妇女法律服务平台。20__年,市妇联与市司法局成立了__市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站,同时又组织7位热心妇女工作的律师和司法工作者,建立了市妇联法律顾问小组,开设周一门诊,通过开通妇女法律咨询热线电话,实行接待、法律咨询、诉前调解、诉讼和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为贫困妇女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维护法律公正,保障了妇女合法权益。至目前,法律援助89件,诉状63件。

(4)成立妇女儿童家暴救助机构,有效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据调查发现,不少地方家庭暴力受害方报警后,仅限于批评教育,警务人员出警时认为这纯属家庭内部事务,也不及时做笔录,致使家庭暴力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使施暴者气焰嚣张,有恃无恐。为此,20__年市妇联与市公安局共同研究商量,成立了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救助服务协作机构,在各派出所、社区、警备室设立家庭暴力投诉站,各基层派出所把反家暴工作列入工作职责,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处理家庭暴力投诉案件,对报警侵害妇女儿童的家庭暴力案件优先处理,对家庭暴力行为起到震慑和预警作用。市公安局110报警中心专门制作家暴受理软件,对家暴案件进行造册登记,市妇联对公安受理的家暴案件作好进一步的案件随访工作。至目前已有20余件涉及家暴的案子得到有效调解处理。

妇联通过完善制度,整合资源,为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府及上级妇联的要求,发挥职能优势,更 好地预防和化解妇女群众的矛盾。

主要体会与启发

一、必须在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中谋划化解妇女群众矛盾的工作思路。我们要把化解妇女群众矛盾工作放在全市稳定的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谋划,紧紧围绕市委、市府中心工作开展妇女维权工作。在思想上,要增强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化解人民群众内部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工作的自觉性,积极做好妇女维权工作。在方法上,充分利用妇联的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思路,促进妇女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必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有效化解妇女群众矛盾,实现男女和谐发展。妇女群众矛盾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妇联发挥妇联的职能优势,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利益作为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切实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努力探索运用法律、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营造促进妇女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教育引导妇女学习法律知识,树立四自精神,提高自身维权能力,实现男女和谐发展。

三、必须加强源头参与,走法制化、社会化的道路,营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法制社会环境。加强源头参与,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是化解妇女群众矛盾,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要大力开展妇女法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制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巾帼建功”、“双学双比”等各类领导协调小组的作用,积极反映妇女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拓展化解妇女群众矛盾的渠道。

四、必须加强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服务妇女群众的新方法、新途径。新形势下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如何针对性地有效预防化解妇女群众矛盾,势必要求妇女干部具备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因此,妇女干部必须要有宏观的思维和开阔的眼界,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找准宏观维权和微观维权、妇联职能维权与社会全方位维权的结合点,推动妇女维权工作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下步工作思路和重点

一、办好十件实事,切实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为了给党委政府干些拾遗补缺的工作,更多的关注妇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更多地为妇女办好事办实事,市妇联下步重点要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建立市妇女创业培训示范基地。搭建农村妇女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发挥各级妇女学校培训阵地的作用,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文化、劳动技能等培训,开展学法律、“四自”教育,年培训妇女1.8万人次。

二是创建全国女性创业示范基地。发挥以省女性创业示范基地为龙头的女性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带动、帮扶作用,培训、带动、吸纳1000名妇女发展獭兔养殖业和皮毛加工业。

三是继续实施农村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政策。每年向农村创业妇女发放200万左右的贴息贷款并进行全额贴息,支持农村妇女创业与就业。

四是深入实施“老区妇女健康救助”工程。联合市计划生育局和市卫生局,对四明山、大岚、鹿亭三个老区乡镇在“妇女健康在老区”活动中检查发现为急需治疗的重症贫困妇女,建立健康档案并实施资金救助。

五是开设家教热线专栏节目。在__广播电台开设每周半小时的家教热线专栏节目,聘请本市教育名家及心理咨询专业人士共同担任节目嘉宾,传播科学家教理念,开通家教咨询热线,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六是建立单亲家庭结对帮扶机制。调查建立我市单亲特困家庭档案,实行基层社区干部、村干部、女党员志愿者、妇女工作者“一对一”帮扶制,对单亲特困家庭子女提供冠名助学金,对单亲特困家庭患病女性实施扶贫机制。

七是在继续实施“困难母亲希望工程”的基础上,开展“关爱单亲家庭,浦发之约与爱同行”助学活动。每年推荐确定10名困难母亲家庭大学生进行结对助学,每人发放助学金5000元/年,并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沟通,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和人生。

八是关注关心外来流动妇女。在外来流动妇女较多的村镇,成立流动人口妇女组织及服务窗口,积极开展培训、联谊、服务等活动,对外来人口实施“五个一”,促使外来流动妇女在第二故乡安心生活、工作。

九是为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困难妇女提供服务。发挥全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争取放宽条件,为更多的困难妇女提供法律帮助。

十是开展节日慰问活动。利用春节、三八节等节日对单亲特困家庭、贫困妇女家庭及老妇女干部送上慰问金。

二、建立和完善预防和化解矛盾的六项机制,促进和谐__,平安__的建设。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__”,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部署,市妇联将在努力提高组织肌体内部素质,不断优化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尽快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建立社会和谐的长效机制。

一要完善妇联系统社情民意反馈机制,更好地了解妇女意愿。要畅通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渠道,完善各种联系机制,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妇联常委联系执委、执委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等制度,以利于更好地了解妇女需求,建立妇联组织信息系统,形成快捷、准确的信息反馈渠道;发挥妇女学校、妇教点的阵地作用,进一步推广泗门谢家路村的妇女学校、妇教点的工作经验;在村、社区、企业妇代会建立民情直报点,在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女性中聘请一批民情信息员,以及时了解妇女的思想动态;要充分发挥妇联网络等新的途径掌握社情民意,及时了解妇女意愿。

二要建立基层矛盾纠纷的调处机制。整合镇、村、点妇女组织的力量,成立各级矛盾纠纷的调解组织队伍,以妇教点为第一道防线调处一般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解决小矛盾、小纠纷。村(居)妇代会加强与上级妇联的沟通联系,调处妇教点调解不成或较难的矛盾纠纷,发挥第二道防线作用。乡镇妇联主要调处一些政策性、复合型的疑难矛盾纠纷,发挥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做到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使大量的婚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被控制在当地,消灭在萌芽状态,基本实现了“发现的早,化解的了,控制的住,处置的好”的目标。

三要构建有效的妇女利益表达机制,更好地代表妇女意愿。为了加强代表妇女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的能力,进一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利益,建立一种有效的妇女利益和意愿的表达机制,以不同的形式畅通妇女群众表达合法利益的渠道,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①要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加强对涉及妇女发展重大问题的调研,准确地向党和政府反映妇女群众的意愿,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②要建立联系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制度,充分借助人代会、政协会的契机,精心组织有份量的议案、提案,推动妇女实际问题的解决;③要坚持与党政有关部门的联系制度,通过部门所办重要刊物、简报等阵地传递妇联的声音,表达妇女利益,把急需解决的妇女问题转化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④要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和民 主管理,教育引导妇女树立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正确行使自己的民利。

四要完善管理长效机制。妇女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妇联组织维权的重要窗口和渠道,为使妇女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有效、市妇联将在妇女接处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揣摩并逐步完善一系列制度,从而建立起妇女工作的长效机制。①首问负责制。在专职干部因公外出时,市妇联机关工作人员对来访人员不得推诿,要做到有访必接,避免给来访妇女群众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对于所接待的案件,要认真处理,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②回访制度。充分发挥各级网络信息和妇女维权志愿者的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社区,对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排查,就地化解。同时,针对部分矛盾纠纷时常“复发”的现象,市妇联在实践中形成跟踪回访制度。③重大报告制度。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敏锐性对待妇女接处工作。对于疑难、复杂案件,要向分管领导汇报,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共商处理方案,以便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尽快缓和矛盾,防止危及社会稳定。④统计分析制度。市妇联指派专人负责妇女统计工作,每月按照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一次细致的分类统计,每季度对来信、来电、来访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妇女动态。⑤严格考核责任制度。市妇联将妇女工作作为妇女维权工作的一大重点,纳入妇联系统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范畴。经常对基层妇联的工作进行指导、督促与检查。进一步加大对妇女案件的调处力度,将更多的矛盾纠纷控制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7篇: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讲座范文

奥林匹克思想的一大创举就是将体育运动的作用提高到不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促进社会发展的认识高度,明确地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改造社会的力量。要想使体育运动发挥其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功能,实现其改造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把体育运动与教育、文化相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建立一个公平的、互相尊重的社会,进而维护世界的美好与和平。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扩展到整个社会,实现改造社会、建立和平安定的世界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和美好夙愿。

体育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竞技体育的功利主义原则渗透进教育体系,使得学校体育教育有些异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主旨就是促进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个体在身体、心理、智力、才能等方面得到高度和谐统一的发展。这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必将受到强烈撞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所取代。

奥林匹克教育最主要的对象是中小学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应该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教育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在我国广大青少年中得到进一步升华。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和校园体育精神的诠释及价值向度,指出校园体育精神应重点在进取精神、公平原则、和谐发展原则、道德规范原则等方面,同时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中学生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奥林匹克精神 中学生 品质 体育 文化 教育

【Abstract】The Olympic movement is an outcome of combining sport s with culture and education. It s education value lies in three aspect s. It can promote people’s spiritu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boost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ociety and maintain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t is necessary to popularize the education of the Olympic ideology and culture among the Chinese students to help them to develop the correct values orientation, i. e. overall development, collectivism and fair com2petition. The Olympic humanistic educational concept has offered a new approach 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form. The Olympic education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quality - oriented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help for the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andard among student s and all the Chinese people. The idea of green, humanistic and scientific Olympics is of great value for student s to cultivate their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vocate humanism and devote to sc

ience and technology.

Not only Olympics to be thinking as the big pioneering work,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ports function and promote human's full scale development, moreover the promotion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altitude, takes explicitly the sports as one kind of transformation society’s strength.

【keyword】Olympics spirit; Middle-school student; Quality; Sports; Culture; education

前言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奥林匹克教育息息相关。奥林匹克运动始终将教育作为核心内容置于首要地位,把体育与教育融为一体,与文化紧密结合,实现改造社会的目标。[1]

在2000 年9 月11 日生效的《奥林匹克》中,对奥林匹克精神内容的最原典、明确的概述是:“奥林匹克精神是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体现的是社会和平,人的文明生活方式,它将体育运动作为实现人和谐发展的途径;是主导体育运动与教育、人性、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崇高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所具有的最珍贵的精神核心。[2]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和延绵不断的原动力,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得以复兴的历史因由。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一种向善、向美、向真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人类自强不息、永远向上的精神旨归。《奥林匹克》明确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就是在公平竞争的体育竞赛中促进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它的本质内容包括:参与、竞争、公正、友谊与奋斗,这些精神内涵的实质在奥林匹克发展的著名格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3]

随着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精神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奥林匹克》和顾拜旦、萨马兰奇、罗格等人的言论,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即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格言、宗旨、主义、会旗以及理想等都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做出的某一角度和某种程度的说明。

在我国,青少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三年级为止,每周要上两到三次体育课,接受体育教育。除了体育课以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代表队训练以及模拟奥运会竞赛形式的学校运动会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

我们提倡奥林匹克精神是在新时期下,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支持,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奥运会的时候,国人更应该在和谐、人文、团结上下功夫,我们推崇的奥林匹克精神不只在赛场上存在,它同样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中。本文的核心点在于如何在推崇奥林匹克精神,怎样通过奥林匹克精神影响和陶冶中学生的品质,以及经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广影响后,使广大中学更重视体育,并同时把奥林匹克精神与道德品质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广大中学懂得体育与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一、 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学的传播与发展

(一)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内涵

(1)互相理解的态度

长期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欧美中心主义”的历史背景使其表现了更多的欧美价值取向,这在一定阶段制约了奥林匹克运动向全世界的推广和普及,是导致不同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的国家之间相互导致奥运会的原因。为改变这种不利于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状况,国际奥委会在最新版的《奥林匹克》中明确提出了“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创新,指出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间应互相理解,不能因种族、信仰、政治态度的不同而放弃友谊、团结和和平,也为全人类本着互相理解的态度对待彼此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2)进取精神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它是国际奥委会对一切属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的号召,鼓励他们本着奥林匹克精神奋进。这句格言本质上是弘扬一种崇高的体育精神,树立人类永无止境的进取目标,推动体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快速发展。

(3)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体育运动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所推崇的基本规则。在《奥林匹克》中被多次明确提出,奥林匹克要求各类竞赛活动强调公平竞争。公平竞争的原则已被推广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并成为社会法则中的基本规则。

(4)和谐发展的原则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曾经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与艺术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杀萨马兰奇也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体育运动与文化的结合。”这都反映奥林匹克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原则,即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体育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它增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价值,也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基本表现就是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一再强调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紧密结合。[4]

(5)道德规范原则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文化活动,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的活动将无法开展,而且《奥林匹克》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规范手册,其中就多次提及并要求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员不得违背有关基本公德和体育运动道德。[5]

通过一百多年的奥林匹克实践活动,奥林匹克逐渐形成了涵盖行为规范、道德观念、良心、义务及自豪感等方面的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在奥林匹克优胜者的“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下,全世界的青少年都接受了道德规范的教育,尊重基本公德原则成为全社会人们的基本素养之一。

(二)中学体育文化建设与推崇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意义

体育素质教育是广义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以为社会育人为根本目的,以体育实践为其主要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过程。

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普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6]这种素质的提高不但包括身体素质的发展、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应包括体育文化素质的丰富、体育人文精神的发展。中学担负着培养体育专业初级人才的使命,其体育的目标指向,理应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正是满足中学生对体育的各种需要、提高中学生的体育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1)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身心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和体育心理素质教育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教育是依据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需求提出来的,它体现着体育素质教育与其它学科素质教育相区别的本质特征,即体育素质教育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独特作用。反映着体育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体育心理素质包括提高智力品质,培养体育情感与意志品质、体育兴趣与需要等个性倾向以及自信心等自我意识。它是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应积极挖掘。

(2)培养中学生坚强意志的体育精神

第一,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运动场上所倡导的竞争是公平竞争,即指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人类社会一切竞争的典范。这种体育精神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传播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竞争,特别是公正的、平等的竞争,必然促使社会个体超越进取、奋力向前、谋求优胜,追求完美的生命,从而最终融汇成社会进步的巨大洪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主动精神,从而激发个体的发展潜力。善于竞争是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公平竞争精神是中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必须具备的精神素质,向中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对于培养其公平竞争的精神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

第二,积极进取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向世人昭示着一种顽强奋争、尽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不断超越、锐意进取的人生信念。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7]曾获1946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著名作家黑塞也认为:“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8]这些至理名言都指出了人应当具有一种自我超越、奋斗不止的精神气质。

第三,尊重与合作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认为:“竞赛作风、态度和精神,指的就是英文中的sportsman - ship 和teamwork。”前者是竞赛道德,“是从球员怎样对待对手来说的,要能主动地严守球规,己所不欲勿施于对方,不搞小动作,尊重裁判,不计较胜负,始终全力以赴。”而后者则是“从球队内部队员之间的关系来讲的,各个队员要能各守岗位,各尽全力,密切配合,不存个人突出之心,步步从全队整体出发,顾全大局。”他所阐明的便是体育精神中的尊重与合作精神。同时他进一步指出:“这两条其实是人类社会赖以健全和发展的基本精神,体育运动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践来培养和锻炼这种基本精神。受过良好运动训练的人重要的是把这种精神贯彻到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使他所处的社会能得以健全和发展。”[9]

(3)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学生体育能力及审美素质的影响

奥运会体现出的教育正是体现了体育思想的核心。通过体育了解各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奥林匹克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它是寓教于乐的,通过体育活动促使中学生获得体育能力及提高审美素质。

(4)开发中学生的人性美追求

我们的高等教育在适应论和工具论理念的支配下,一向注重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教育,似乎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人的理性发展、开发人的思维潜能,这种流布甚广的教育观念显然是片面的。的确,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人的理性能力,但是,人是感性与理性、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体,人的发展应该以全面的、整体的发展为目标,教育在培养人的理性能力时不应忽视或抛弃感性能力的培养。“本真的人”应当是“完全的人”或“完整的人”,应当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合体,应当是既有血有肉又有头脑有思维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10]

顾拜旦在其《体育颂》中就高度颂扬了体育的作用,,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其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高尚、公正、自由、坚强、聪明、健美的人,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清晰的生命,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成为具体的、完善发展的人。

二、分析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学生的品质影响

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核是体育运动。但它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是它不只限于运动和体能活动,而同时着重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青年。[1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曾讲过:“当今世界充满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同时也存在着危险的道德败坏。奥林匹克运动能建立一所培养情操高尚与心灵纯洁的学校。” 奥林匹克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而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可以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服务。

尤其是当代中学生处于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客观因素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且他们的价值观正好处于从易变到定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充分发掘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功能,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可操作性。[12]

(一)精神品质方面

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团结、友谊、和平、进步”,实际上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以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培养中学生公平竞争、进取拼搏与团结协作等精神。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运动场上所倡导的竞争是公平竞争, 即指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人类社会一切竞争的典范。这种体育精神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主动精神,从而激发个体的发展潜力。

(1)集体主义观念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自我意识很强,心中缺少关心他人、集体的思想意识。而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了解、友谊、团结”的精神正好可以帮助青少年化解“以自我为中心”,逐渐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体育运动不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和付出,任何单独的个人也不可能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同时,运动员在与对手较量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而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友谊. 奥林匹克运动主要依靠人们共同遵守规则、共同切磋技艺、共同交流感情、共同探索人生来达到团结的目的。如果没有团结,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没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奥林匹克运动就不会产生,也不会有现在的辉煌。在奥运会激烈的竞争较量背后,显现的却是人类理性的神圣光辉和共同价值的永恒追求。当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观赏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来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拼搏进取精神

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都是从小在幸福中成长,他们缺少生活的磨练,不知道什么是创造,更不知道创造的艰难辛苦。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往往会产生灰心丧气的念头。奥运奖牌获得者在获得荣誉的背后要付出多少汗水、泪水,甚至血水。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模仿力,奥林匹克主义抓住了这一特点,将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力图给青少年提供奥林匹克选手———这些活生生的现实中的英雄,让他们去模仿,去学习。抓住奥林匹克的这一教育功能,挖掘运动员的成功背景和艰难历程,并以此来激励青少年的壮志豪情,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奋勇拼搏、不断进取。

(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方面

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之所以对当代中学生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关键在于它唤起了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奥林匹克运动赛场的竞技是国家民族精神的竞技,在那里,国旗的升起、国歌的奏响,正是健儿们所代表的国家荣誉、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13]

现代奥运会向一切国家、地区和民族开放,它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国际性是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的根本区别,它突破了狭隘的民族感情,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使现代奥运会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盛会。奥林匹克精神在这个方面能够进一步影响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

(三)人生理想方面

针对目前中学生中存在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颓废思想,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理想,无疑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同样,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这种理想主义精神,就等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那么,这个社会就可能倒退甚至崩溃。中学生在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下,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内涵,接受其熏陶和影响。

中学生的理想是一个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认真地接受先进的精神熏陶,其价值观、世界观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四)价值观方面

(1)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按照《奥林匹克》的规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青少年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在对“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不断追求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奥运会采用的一些突出国家外部标志的仪式,如奏国歌、升国旗等,能增强以国家为单位的民族认同感,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意识。目前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已经成了一种凝聚国民的粘合剂,自获准申办奥运会以来,举国上下都是齐心协力为举办奥运献计献策,这种影响力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巨大的。

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三大理念,奥运理念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环保、弘扬人文精神和献身科技事业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青少年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感召能力,在他们中间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认识、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很好地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从而促进“三大奥运理念”的落实。

(2)坚强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形成。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昭示的是一种不断超越、锐意进取的人生信念,揭示的是一种自我超越、奋斗不止的精神追求。校园精神文明教育中灌输这种精神,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运动竞赛中,在枯燥的实验和学习中,在对目标不畏艰险的探索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去克服生活和工作的一切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3)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公开、公正、公平”的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它要求人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公开、公正、公平”的精神已被推广至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法则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法制社会中,法律、法规所保障的第一要务就是公平。但是,反观现代社会,失范和越轨行为层出不穷,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强调精神文明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公平原则精神的教育,能培养他们尽快适应法制社会的素质,在社会竞争中减少失范和越轨行为,把提高竞争力的方法用在挖掘自身潜力上,公平参与社会竞争实践。

伴随北京奥运会的积极筹办,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已经启动,学校体育又将迎来全民健身工作的新热潮。我们以2008 年奥运会为契机,在校园普及健康意识、奥运意识,改善学校健康环境,兴建体育场所,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形成特有的体育文化氛围。在奥运的召唤下,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批日渐淡化的奥运项目又将焕发生机,并与一些非奥运项目在学校体育教育层面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

三、探讨提高中学生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奥林匹克教育师资队伍

大力开展体育教师奥林匹克培训,有计划地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分期分批办培训班进行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学习,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奥林匹克知识的传播问题。它将导致一代人真正了解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从而自觉地为奥林匹克事业做出贡献。为了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培养奥林匹克教学人才、广泛进行奥林匹克教育。

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目前在校体育专业中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将奥林匹克教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向全国各地体育教师传授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激发他们向学生讲授奥林匹克知识的热情,同时要有计划地对全国体育教师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培训,使他们获得奥林匹克知识的第一手资料。

(二)普及奥林匹克教育读物

为使中小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奥林匹克知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与出版社联合,做好奥林匹克教育读物的普及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应划拨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奥林匹克教育读物的出版和发行。学校和教师也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订购,并耐心细致地向学生和家长说明学习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意义。

(三)体育教学的完善

为使中学生更为直观地接受奥林匹克教育,一方面,应当将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充实到学校体育的理论教材体系中去,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更多地接触到与奥林匹克文化相关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授、讨论以及组织观看录像等形式展开教学,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各种课外读物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增加对奥林匹克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各种体育运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组织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社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运动竞赛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思想品质,使他们在各种竞技运动的组织和实践中接受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14]

(四 开展社会体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作为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对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除采用传统的学校教育形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在社会上开展体育运功来实现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因为奥林匹克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社会教育。[15]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奥林匹克的关注与参与也将深深影响孩子们的奥运意识和行为。社会及家庭仍不失为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途径,社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五)加强社会媒体宣传

除学校教育因素外,为宣传奥林匹克理想、扩大奥运会影响,社会大众传媒也应为奥林匹克传播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报刊、电台、电视台等的传播优势,开设奥运专栏或奥运频道,办好体育广播。拍摄、播放反映北京筹办2008 年奥运会进展情况和市民热情参与、喜盼奥运的专题节目;创办直接为奥运服务的报刊等。建立奥运网站,调动广大青少年网民参与奥运的积极性,形成国内外全方位覆盖的立体宣传模式。由于奥运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和平聚会,也由于奥运会与传媒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强烈的互动效应,这种效应的能量释放出来,对拥有最多观众群的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推进学校奥林匹克教育

奥林匹克运动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我国青少年接受奥林匹克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大多在学校接受教育,易于组织;他们心理上具有可塑性,易于接受积极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因此,通过学校教育普及奥林匹克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开展奥林匹克课程和讲座,将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体育课相结合,使青年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学校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应对中小学生着重进行奥林匹克史及北京奥运理念的教育。此外,校园广播、墙报、报纸、杂志、书籍以及迅速崛起的校园网络、音像制品应充分发挥作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来促进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四、小结

奥运理念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环保,弘扬人文精神和献身科技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在学校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必须突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主题思想,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体育环保、体育人文和体育科技意识。

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下,中学生要学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工作投入到环保宣传、人文培训以及科技攻关的奥运事业中来,让高科技带给2008 年奥运会全新的感受。总之,深化奥运理念的教育,会给中国社会和青少年学生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葆丽 教育,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命线[J] 体育文化导刊,2002,(6)

[2] 任海 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O00

[3] 崔乐泉 奥林匹克运动简明百科[M] 北京:中华书局,2003

[4] 彭永婕 张志伟 韩东晖 人文奥运[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3

[5] 何振梁 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文化与教育[J] 体育文史,2000,(5)

[6] 张洪潭 辨识素质教育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致力点[J] 体育与科学 2001 (1):57 – 60

[7] 雅斯贝尔斯 邹进 译 什么是教育[M] 北京:三联书店,1991

[8] 大学活页文库合订本[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 清华人的一代[J ] 读书,1991, (11) :3 – 6

[10] 威廉巴雷特. 段德智译 非理性的人[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11] 闵健 论校园体育精神的特质与价值向度[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12] 马岳良 试论北京奥运会前我国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问题[J] 体育与科学,2003, (2)

[13] 陶 于 论奥林匹克精神的人文价值[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