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模式之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网络游戏;增值服务;盈利机制;激励相容
作者简介:李大凯(1984―),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经济与品牌经济研究;孙日瑶(1963―),男,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品牌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滕丽美(1982一),女,山东滨州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2-0120―05
收稿日期:2011―06―17
一、前言及文献综述
关键词: 高职“工学结合”模式商务英语职业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正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中需要的应用能力为目标。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新教育观念,使该专业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是许多专家和同行关注的话题。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英语语言专业和商务知识应用专业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和商务运作及管理能力。
作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新兴专业,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基本模式:“英语+商务知识”模式、“商务英语”模式、“英语+汉语商务课程”模式及“英语+商务专业方向”模式。从以上设置模式实施中,调查显示,每个模式的实施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加强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商务知识的能力培养;或注重了商务知识的系统学习,但学生的语言能力往往过于薄弱。总之,纯语言性的课程缺乏商务背景,不利于学生将语言与商务知识和技能相融合;而纯粹的商务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对学生的特殊用途英语水平的培养。
对于目前我国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来说,我认为应强调职业性的发展,强调以工作实践为导向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有利于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
一、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三段式模块化”课程模式要求整合商务和语言课程模块,形成具有一定系统性的课程设置,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特色。
1.EGP模块即基础阶段教学模块
高职的商务英语课程可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普通通用英语)指的是典型的语言教学课程。学生学习是为了掌握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商务英语初级阶段,即EGP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向学生讲授英语语言的普遍现象,训练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为学生进入提高阶段的学习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基础阶段开设通用英语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写作等。由于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入学成绩不高,多数学生存在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因此,在此阶段的商务英语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认知策略的培养,为后期获得职业知识和培养能力,以及培养职业拓展能力打好基础。
2.ESP模块即专业英语模块
著名的语言学家Halliday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所有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按照学习目的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为了职业需要(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简称EOP),二是为了学术研究需要(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
商务英语高级阶段,即ESP阶段的教学是指专门用途商务英语教学,即与各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教学,为以后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国际商务活动做准备。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高级阶段阶段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剑桥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函电写作、外贸单证、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实务等。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普适性的商务应用和操作技能。该模块以语言能力模块为基础,旨在帮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政策和进出口业务流程。
在上述EGP和ESP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对于偏理论型课程以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为主开展教学,也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以情景化体验方式为主展开互动教学。
3.EOP模块即职业英语模块
对于目前我国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来说,强调专业性的发展,强调以工作实践为导向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在EGP及ESP的教学模块上加入EOP教学模块,将英语语言、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融合交互发生作用,这是工学结合的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EOP模式以未来职业需求和自身学习需求为基础,既考虑到职业岗位的不同性,又考虑到学习者水平的差异性,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职场英语模块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要有特定的学习目的;二是有特定的教学内容。EOP的教学内容要贴近专门的行业,并与工作实践和行业标准相联系,使学生在进行语言技能训练的时候就像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依据岗位工作任务设计专业拓展课程:文秘英语、宾馆英语、会展英语、商务英语谈判与礼仪、报关报检实务、跟单实务、市场营销策略,这些课程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目标性。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贯彻EOP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中心的教学资源,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任务,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EOP模块阶段,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对英语的不同要求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重点强化职业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EOP模式下,所有的教材内容、学习材料和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与专业相关的真实内容加上真实任务。在教学中以“情景教学”为基础,重在实践。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课程目标制定以实际场景和岗位要求为依据,最终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分段式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创建“岗、课、证”融通
根据职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下,注重各个模块化知识和技能的融通、组合,形成文化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方向、技能拓展的特色模块,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互相支撑。
在EGP模块阶段,强调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重视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在ESP模块阶段,突出口、笔译和进出口业务操练。在EOP阶段,开展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融语言操练与业务处理为一体。在各个模块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基础阶段英语与高级阶段英语的知识衔接及在高级阶段中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循序形成和巩固拓展,从而充分体现语言与专业方向、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各自院校的具体情况,确立相应的岗位培养方向如:贸易、文秘、翻译、旅游等;并将相应岗位的教学内容与国际商务考试所涵盖的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相结合,实现课证融通。在三个模块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及培养方向,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注重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考取大学英语(CET)四、六级证书。在高级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根据专业培养方向,考取相应的证书,如:英语导游证、中级涉外文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商务英语(BEC)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翻译证书。这些专业资格证书以商务活动、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为依据,是大学生达到职业水平的凭证。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1.师资建设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加强专业教师团队的“双师结构”建设,完善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建设一支能够胜任语言教学、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我国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师大多数由英语教育及英语语言类专业毕业的教师授课,他们的英语水平较高,但是知识结构单一,对商务知识了解不多,在教学中往往偏重于语言本身的教学。首先,应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高校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到相关的企业单位有计划地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其次,应针对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组建教学团队,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建立语言、贸易和商务文秘、旅游等方向的教学团队,由骨干教师负责该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建设。通过团队的配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明确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向,达到强化学生的某种职业能力的目的。
师资培训应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和制定培养制度,构成在职教师个性化、终身化的培养体系。通过培训,教师能更新观念,获取最新信息,了解市场对学生未来岗位的需求,具备把语言教学与行业技能相结合的能力。
2.考核方式及手段
在商务英语的考试评价方式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成绩考核采取期中期末笔试的方式,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对基本语言技能的掌握,忽略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核。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应该采取多元化手段,改变以往的考试模式,不再以笔试为唯一的考核标准。首先,可以利用试卷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对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语言的能力考查可以采用口试、问卷、主题答辩、情景模拟等教学考核手段,不仅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且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考核主体要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结合的方式,并结合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根据职场的特点设计多方位、立体式的考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表现。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结果及时查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职业教育教学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四、开展“任务导向”课程改革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普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拘泥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互动。教师依旧采用“说教式”、“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词汇、语法、翻译等知识的讲授,忽视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应运用“任务导向”推动课程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商务职业情境教学,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教学模式单一死板,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型教学法,能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类院校应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要提供岗位实务训练和仿真实训,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现场作业的实际知识与技能。根据课程体系的模块,校内实训课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项目式情景教学设计学习场景和学习任务。建立校内语言实验室、商务模拟室,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商务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融合商务英语、贸易流程、国际商务会展等岗位一线中,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与真实环境下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相应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采用校企共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宗旨,学校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如:外贸公式、行业协会、会展中心、政府部门等建立与本专业群相关的稳定的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实现就业为导向的,因此,尤其要加强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部分专业课的技能项目,可利用顶岗实训的模式。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能力项目学习和实训,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加企业的工作。通过实训,学生能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及对工作过程的了解,从而培养职业技能。
六、结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注重基于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树立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荣.构建高职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2).
[2]李绍杰.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设置模式和教学方法[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2).
[3]钱立武.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EOP教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
关键词:个人理财 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56-003
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五次加息,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达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29。尽管如此,市场并未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股市资金大量回流银行的现象,更未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这表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居民投资理念的变化,储蓄已不再是人们所青睐的唯一产品,老百姓正在摈弃传统的存款保值的作法,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包含股票、基金、保险、储蓄在内的多层次的投资理财模式。这既为我国银行提供了拓展业务的巨大空间,又对其如何开展金融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我国个人理财模式的转变
个人理财绝非仅仅指通常理解的投资和赚钱,它的范围其实很广,涉及到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管理和风险管理。严格说来,所谓个人理财,就是在对个人收入、支出等现金流量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结合预定目标,科学制定财务计划,合理运用投资策略,从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过程。
大致说来,个人理财的范围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赚钱――收入。一生的收入包含运用个人资源所产生的工作收入,以及运用钱财资源所产生的理财收入;工作收入是以人赚钱,理财收入是以财赚钱。
2、花钱――支出。赚钱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个人及家庭的支出。一生的支出包含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支出,以及因投资和信贷运用所产生的理财支出。
3、存钱――资产。当期的收入超过支出就会有节余产生,而每期积累下来的节余就是资产,也就是可以帮你钱滚钱、产生投资收益的本金。
4、借钱――负债。当现金收入无法应付支出时就要借钱。借钱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消费而导致的入不敷出,也可能是由于投资而造成的信用扩充。
5、管钱――管钱的重点在风险管理,指事先做保险或信托安排,使人力资源或已有钱财得到保护,或当发生损失时可以获得理财来弥补损失。
尽管个人理财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然而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个人理财却有着不同的内涵。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老百姓赚钱门路有限,收入水平很低,除了维持日常开支,其他花钱地方不多,偶有节余,不是压在箱底,就是存在银行;同时,金融机构为个人理财提供的服务也比较单一,仅限于银行的存取款功能,其运作模式、管理目标和考核手段都是以储蓄存款的增加为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赚钱门路的增多,老百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时花钱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用于教育、娱乐、旅游的部分明显增加;人们手中的闲钱增多,不再满足于将钱存入银行,而是寻求更多的保值增值方式。这一时期,包括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得以建立或恢复,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为个人理财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
进入新世纪以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老百姓的赚钱门路进一步拓展,收入水平节节攀升,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已经出现;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普遍转变为“小康型”,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局限于即期消费,贷款购房、购车成为一种时尚;人们节余的闲钱不仅数量急剧增多,而且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原先仅仅为了“应急”和“防老”,越来越变成具有“生利”功能的资产。与此相适应,随着金融机构改革的深化和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金融机构推出的个人理财服务品种也在不断增多,个人理财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然而从总体看尚停留在较低层面上,无论规模上还是内容上都不能适应个人理财模式转变的需要。
首先,品种单一,缺乏特色。
理财业务与传统业务最大的区别是其“个性突出”,不同的理财机构应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利用自己在某一投资领域的比较优势,推出最适宜的投资品种,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要。而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产品虽名目众多,实质上大同小异,缺乏特色,无非是代收代付、通存通兑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简单业务,或者是利率、汇率挂钩以及国债、央行票据等投资组合的几个品种,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
其次,业务层次偏低。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就是科学制定财务计划,合理运用投资策略,从而达到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并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然而,目前在很多人看来,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似乎就是资产的投资增值,普遍忽略了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而恰恰后者才是个人理财的最高层次,增值问题在整个个人理财业务中只是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当然,客户要求实现资产的增值,这一愿望是无可厚非的,但由于整个社会的投资环境时时发生变化,客户的这一愿望往往又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应使客户改变传统的理财观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理财产品。
再次,未形成自已的产品品牌。金融服务产品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即使某家金融机构率先采用了产品创新、差别化服务等竞争手法,也很快会被同业所效仿,而一旦创立了知名品牌,则确立了无法取代的竞争优势。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虽然纷纷打出响亮的名字,不过真正形成品牌的几乎没有。反观国际上的知名大银行,都有各自的理财品牌,如花旗银行的Citi Gold理财、汇丰银行的卓越理财、恒生银行的优越理财等等。然而,品牌的创建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起个响亮的名字就能形成品牌的,问题还是要归结到产品的设计上来,只有符合客户需求的、在市场竞争中经的住考验的才能创出自己的品牌。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制约,包括:
1、政策制约。由于受政策、法律的限制,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市场处于割裂状态,客户资金只能在各自独立的体系内循环,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理财增值,于是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目前,银行的理财服务之所以在规模上和内容上不能与发达国家的同行相提并论,显然是与目前这种分业经营体制及其相关的限制法规息息相关的。
2、市场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容量小、交易品种少,外汇市场不仅开放度低,而且交易主体单一、交易规模小,因此,理财资金的运用渠道狭窄,国内货币市场一直是投资的主要渠道。
3、观念制约。由于普及性金融教育的缺乏以及商业银行理财营销宣传的不足,公众的理财观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大多数人更多地认同传统的银行存款类业务,对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即便是涉及理财业务,也是更偏好具有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对风险程度相对高、没有硬性承诺的产品则“敬而远之”。
再从银行内部环境分析,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包括:
1、 机制制约。个人理财业务是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因此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
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然而,目前在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通常都归口在个人银行业务部。但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而这些业务又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于是造成前后台业务条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2、信息系统制约。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的运行系统是建立账户而不是客户基础之上的,客户信息极为有限,加上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之间有关客户信息资料库还不能形成共享,造成了客户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向纵深发展。
3、人才制约。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及其功能,还应掌握证券、期货、基金、保险乃至税务、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要求极高。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分业经营,银行从业人员对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专业知识匮乏,持有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以及CFP(金融理财师)资格证书的人极少,有综合理财产品设计能力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
三、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商业银行应从改善内外部环境入手,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从容应对个人理财模式转变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看:
1、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以及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步伐的加快,混业经营将是必然趋势。不过,在分业经营格局还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当争取在现有体制下积极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空间,包括:
第一,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商业银行与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应开展广泛的跨行业业务联系,从现阶段互相进行业务发展到更密切的行业间业务交融;东部发达地区的商业银行可适当考虑与外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便利的产品营销模式。
第二,努力丰富理财产品内涵。商业银行要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
2、开辟多种投资渠道,拓宽个人理财空间。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投资品种差异性不够的现实,应设法开辟多种投资渠道,切实拓宽个人理财的空间。一方面,应尽快推出经过研究认为成熟的金融产品,如交易所基金、股指期货,以及外汇理财和黄金理财等产品;对于追求高风险的投资者,随着期货市场品种的扩容,乐观地估计,期货市场很可能会成为其流连忘返的乐土。另一方面,应不断完善和加速现有产品的发展,如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拓展适合居民购买的国债品种等。从发展的趋势看,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通道是早晚的事。随着货币市场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政策的逐步放宽,合规的投资渠道将不断增多,比如开展信用放款、发放授信额度、为更多投资者开展股票质押贷款等。这样,进入资本市场的银行资金就会越来越多。
3、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培育公众理财意识。目前,国内理财市场刚刚起步,广大客户的理财知识和和理财理念需经过一个不断培育和逐渐成熟的过程。然而,作为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商业银行目前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导致客户理财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商业银行有责任和义务向居民传播理理财知识和财理念,应当利用各种媒体和中介机构,通过举办理财知识讲座和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等形式,切实加强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引导。只有充分营造一个全民重视的理财大环境,才能培育和唤醒客户的理财意识。
从内部环境来看:
1、设立综合性的个人理财业务机构。银行应充分研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殊性要求,打破业务间相互割裂的局面,让以便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因此,银行应结合组织机构改革和业务分工重组,根据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要和要求,专门指定一个职权相对独立的、职责比较明晰的、专业结构比较综合的业务部门负责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规划和发展。
2、 打造完备的客户信息资料库。以客户为基础的信息资料库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
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建立和运用客户信息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通过这一系统,银行可以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筛选优质客户,确定理财目标群体,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实施理财服务,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
3、 实施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要想在个人理财业务上形
成特色和打出品牌,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实施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战略,包括:
首先,制订系统的理财人员培训计划,选拔具备扎实金融专业知识、掌握一定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送进高等院校进行系统培训;其次,对理财候选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交流,使其尽快熟悉银行的各项业务,能够进行银行业务的独立操作;再次,通过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的横向交流,使理财候选人员全面掌握各类投资市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其应用所掌握的金融知识和积累的投资经验进行专业理财;第四,还应强化对从业人员道德、礼仪方面的教育,使其在道德水平、服务礼仪方面逐步缩小与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
人就是指创业团队,任何投资人都不会否认,人是创业成功最核心的要素!
投资人格外看重创业团队的成员构成和创业人员的经验。
投资人做投资决策时,首要的着眼点是团队。
①、团队成员需要有很好的互补性,要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方向。
②、团队成员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快速学习能力、执着、专注、强烈的求胜心。
③、团队成员要懂得合作与分享以及具备非常棒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团队成员要有不知疲倦的激情和死磕的态度。
创业团队不一定拥有身经百战的创业经验,但要在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具有与之匹配的技能,不一定每个人都很优秀,但组成的团队需要拥有强大的协作能力。
创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初创公司从成立那一刻开始,就不断的面临产品、市场、竞争、融资等各种挑战,创业团队必须能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不断纠正航向,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减少试错的成本,改进策略,有时甚至需要做较大的变动。
整个团队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变化时要处之泰然,所以好的团队尤其是创业经验丰富的团队可以大大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
2、事:所处行业、市场规模、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创业成功的另外一个关键成功因素就是“事”。
所谓“事”其实指的就是创业所选择的行业、市场规模、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①、行业选择是“事”成功的关键要素,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指的就是选对行业和创业方向,你就更有可能成功。
②、市场规模和想象空间很重要,创业者当然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创业,但一定要选择具备比较肥的想象空间和市场潜力的市场,要知道,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你即便辛勤的浇灌和培育,你能收获的粮食依然有限。风险投资投的是未来和预期,在一个有限的市场,即便你的项目是一个挣钱的生意,依然很难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③、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同样重要,创业者必须认真思考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并且两种模式能够逐渐成型,这两种模式也是探索和实践出一个好的创业项目的根本途径。
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是支撑一个企业不断壮大和持续发展的源泉,创业者融资的最初原动力就是探寻和实践出最佳的运行模式和盈利方法。
3、执行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等等的综合体
创业成功的最后一个关键要素是“执行力”。
于商业模式跟盈利模式的割裂,商业模式带来的流量并不总是能够成功地转化为收入。比如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早就成了大家每天上网必用的服务,给网站带来很大的流量,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但却一直没有找到相应的盈利模式。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盈利模式或者盈利甚微的产品,往往在一个互联网门户中表现出惊人的市场引爆力。
QQ:腾讯称霸的独门武器
10年前,当OICQ受到中国网民欢迎的时候,他们大概没有想到,这家后来叫做腾讯的公司,会利用QQ这个小东西绑架很多东西。腾讯几乎每一个产品(从QQ、空间、拍拍、搜搜、滔滔)都是靠模仿过来的,比如当开心网做得不错,腾讯也会及时“抢车位”。
在新浪、百度之后,腾讯的商业帝国为什么如此强大?因为它有中国最为庞大的用户数量,它的每一款模仿产品一经别人试验成功,就马上投入到了QQ这个大漩涡之中。当新浪网、和讯网、博客网这些或门户或专业的博客网站在为Web2.省略、163.省略、vip.省略、yeah.省略等)。网易邮箱服务,可谓为“网易”这一互联网品牌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2009年,已有十多年历史的网易邮箱在中国已有超过3亿注册用户,网易当家人丁磊也一手将网易邮箱带到了中国邮箱的霸主地位,不过对于邮件客户端软件,丁磊显然也打算为用户们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推出一款战略性邮件客户端软件“网易闪电邮2.0”。
2010年初,网易公司CEO丁磊在网易内部提出了2010年大邮箱战略――“如虎添翼”计划,陆续向邮箱用户推出更多功能。据介绍,目前已推出的开放POP3/SMTP、开放通讯录导出及自动转发等三大功能被命名为“开放之翼”。
今年8月,网易重拳推出网易手机邮,成为继闪电邮之后,网易在邮箱领域的又一战略部署。分析人士认为,网易手机邮,集邮件、即时通讯、联系人等多功能为一体,可看作是网易邮箱向终端多元化的一大提升,是打通电脑、网页和手机信息互通的重要举动。
新浪博客:延续内容老大的利刃
前几年,国内的几个博客网站――博客中国、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纷纷获得风险投资,甚至传闻博客中国两年之后将赴纳斯达克上市,国内的博客风潮也呈日益高涨之势。但真正笑到如今的,只有新浪博客、腾讯空间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
在博客风风火火的背后,博客创业者们曾遇到了一个经典的问题,即如何将商业价值转化为商业模式。但在新浪博客这里,问题并不那么严重。从2005年4月新浪博客上线测试后,新浪内部一直对博客的发展看不清,所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与其说是“测试”,不如说是“引而不发”;但9月以后,新版博客上市,新浪开始发力,推出“名人博客”和“博客大赛”。
此外,新浪的“圈子博客”,是指向它的博客战略的重要一步。新浪会依托“圈子博客”,与频道内容结合,形成“圈子博客支撑频道”的格局,从而将以前内容主要依靠传统媒体供稿和网络编辑频道,转换成由博客来提供频道内容;更进一步,成为整个新浪门户的内容来源,从而,将博客做成一个新浪门户的“小门户”――“内容为王”的血脉在此继续流淌。
当然,博客也并不是那么“没用”。2009年初,一直遭人诟病的博客商业模式终于摘掉了不赚钱的帽子。当年3月,新浪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博客业务当季收入160万美元,环比增长60%,这预示着博客已经可以作为互联网独立业务开始赚钱。
搜狗输入法:搜狐做大搜狗的法宝
在搜狗输入法出现之前,搜狐搜索的增长遇到了瓶颈,国内的百度与谷歌已经占领了市场,用户缺乏更换搜索引擎的动机。在这么一种情形之下,搜狐只有依靠差异化竞争来争夺市场。
搜狗输入法有两种,一种是搜狗拼音输入法,另一种是搜狗五笔输入法。搜狗输入法采用了众包模式,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皮肤,就是在输入法变换界面,因为用户的参与设计,现在有19354种皮肤,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中;另一块是词库,搜狗命名为细胞词库,现在有12008个词库,这个数字也是还会增长。看一下这些词库:生物词汇大全、传奇、武术、海南地名、音乐词汇大全、仙境传说、网络流行新词、古诗词名句、股票基金、成语俗语……可谓无所不包。
搜狗的桌面战略,主要是指依靠搜狗输入法所进行的桌面推广。据了解,搜狗输入法是基于搜狗搜索的新一代智能输入法,目前已经成为输入法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有着超过6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尤其是3G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和规模部署,在移动互联网的帮助下,人们摆脱了对固网宽带的依赖,实现了anytime、anywhere情况下的online,从而可以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地享受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便捷生活。
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和交换的方式;那么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则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全方位虚拟互联,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生活和沟通交流的方式。
毫无疑问,人们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正如本世纪初第一次互联网浪潮催生了互联网经济一样;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也带来了一场新的商业模式的革命,拥有移动互联网概念的创投企业,更是受到VC/PE的追捧。也正因为此,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备受各方关注。
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阶段,目前尚无权威的划分,各发展阶段间也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但从其内容和服务提供的角度看,其发展阶段大致可划分为:
(1)互联网移动化阶段,将互联网内容加以包装,使之适用于手机阅读和访问。在这一阶段,移动互联网实现了传统互联网内容的“移动化”,其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其主要收入来源依赖于“眼球经济”,靠提升用户浏览量拉动广告营收。
(2)内容增值服务阶段,将移动IM、移动视频、手机搜索等增值服务内容引入移动互联网,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和服务,开创了移动内容和服务收费的商业模式。
(3)当前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阶段,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成为服务提供者首要满足的目标。围绕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服务提供者构建了一个集合软件服务、硬件平台的服务生态,并形成了以服务生态为基础、用户个性化需求为核心、手机终端为载体、内容服务为先导的新型商业模式。
2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内容和服务不再是营收和利润的唯一来源;服务提供方通过构建内容软件和硬件终端的生态,使得软件、服务和硬件终端都可以成为营收与利润的来源。
在构建软硬件生态方面,存在着以Apple为代表的封闭AppStore模式,和以Google为代表的开放Android Market模式之间的竞争。
在Apple相对封闭的AppStore模式下,其软件、内容和服务均只能在Apple的硬件平台上运行;而Apple的硬件平台,也只能运行基于Apple标准的App和服务。AppStore上数以百万计的App,则是Apple提供开发框架和技术指南,由数以千万计的独立开发者开发出来的。其中的收费App,由Apple和开发者按照3:7的比例进行收入分成。
截至2012年2月底,AppStore上累计实现高达250亿次的用户下载,苹果和App开发者的3:7分账模式,为Apple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但为Apple真正带来巨额利润的,却是销量动辄数千万的iPhone/iPad/iPod。
为苹果带来巨额利润的硬件产品,除了其良好的应用感知外,在苹果相对封闭的内容生态下,其丰富的内容源只能在苹果的硬件产品上得以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Google则打造了一个类似于AppStore的Android Market,鼓励开发者为Android开发应用App;同时,Google向终端厂商免费提供Android系软件,终端厂商可对Android进行改造以使之适应其硬件。
在Android模式下,Google和终端厂商各司其职,Google通过Android内置的搜索服务获取搜索广告收入,终端厂商则通过硬件终端的生产和销售获得硬件收入。
在Google的免费Android模式下,Android软件和Android终端的销量、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已经实质上威胁到了Apple所构建的AppStore生态,从而引起了Apple和Google阵营之间的专利大战。
短时间内,移动互联网开放和封闭的商业模式之争,很难决出胜负,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下,构建一个完整的软硬件业务生态,并参与到其中的一个环节,是当前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硬件同软件以及服务一样,都能够成为移动互联网新商业模式下的利润来源。
3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当前商业模式下,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也不再局限于“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而是在两者基础上发展出了“衍生收费”模式。
前向收费,顾名思义,就是向服务和内容的使用方收费,即向直接用户收费,如运营商向移动互联网用户收取移动网络流量费;后向收费,即向内容和服务提供方收费,如移动互联网门户,根据用户的浏览量,向在互联网门户投放了广告的广告商收费。
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构成了传统互联网盈利模式的基础,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衍生收费模式应运而生。衍生收费,即服务提供者通过其提供的软件应用所形成的用户黏度,吸引用户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向新产品服务提供商收费的模式。
一个典型的例子:
iPhone上一款优秀的直升机操作游戏App,在聚集了足够的人气和用户黏度后,引入了一家玩具直升飞机制造商。该款App游戏的爱好者不仅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驾驶直升飞机,也可以在现实世界里,通过iPhone蓝牙连接来遥控玩具直升飞机,实现App游戏中各种虚拟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的再现。由于App用户在虚拟世界里已经完全熟悉了直升飞机的操作,iPhone终端保证了用户良好的操作体验;因而在现实世界里,玩具直升飞机的操作对用户来说毫无困难;并且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游戏体验,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用户黏度,推动了实体玩具直升飞机的销售。
此款App游戏的开发者,不仅可以从App游戏爱好者在苹果AppStore的下载中收取费用,还可以从玩具直升飞机供应商的销售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这就实现了所谓的衍生收费。
事实上,衍生收费模式并非移动互联网所独有;但由于移动互联网相对于传统互联网而言,用户对终端和服务的黏度更强,因而在推动用户衍生消费的行为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4SoLoMo创新了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内涵
SoLoMo的原始概念,最早由著名IT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于2011年2月提出,So即Social,代表社交网络;Lo即Local,代表本地位置服务;而Mo即Mobile,代表了移动服务。
SoLoMo概念的提出,将极具用户个性化特征的社交网络服务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和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以及移动服务结合起来,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外延。
在移动互联网的SoLoMo服务框架下,移动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网络,加入到既有的社交网络;还可以在LBS服务的帮助下,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特定位置的陌生人沟通。
夜店交友应用“MIX蜜壳儿”就是这样一款典型的SoLoMo服务应用,用户在酒吧夜店时打开App应用,就可以看到附近的帅哥靓女,从而进行沟通交友。“MIX蜜壳儿”应用近日宣布获得了九合创投的天使投资,要打造成为中国的Badoo;而Badoo是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2011年收入达到了1亿美金,是一家提供本地约会服务的网站。
简单说,在移动互联网的SoLoMo服务框架下,Mo确保了用户的移动性,Lo使得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仍然能够获取自己所处的位置,而So则让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加入到特定的网上虚拟社区,实现与特定人的交流。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3-0011-04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分享经济,也称共享经济。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把发展共享经济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说明这一经济形态的重要意义。
目前,共享经济已成为社会服务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住宿(如Airbnb、小猪短租)、交通出行(如Uber、滴滴出行)、技能(如在行)、生活服务(如我有饭)及旅游(如丸子地球)等领域,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共享经济企业。据统计,2015年共享经济在全球的市场交易规模约为810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1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3%,同时,2014年至2015年间,共享经济的风投资金增长规模超过了5倍。总之,“共享经济带来了一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资源革命,它带来了经济生活的全新组织方式,将会超越传统的市场模式。”[1]
目前,学术界对于共享经济的研究还比较少,企业界对这一新兴商业模式的现实案例分析较多,共享经济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基础得以快速的发展,目前还处于一个理论探讨期。专家和学者们主要通过分析共享经济企业的案例,梳理出共享经济的基本要素、运作机制、产生动力、面临的阻力和障碍等问题,比如,Rachel Botsman等人深刻剖析了全球实践共享经济的新兴企业以及这一商业模式,勾画了共享经济的发展蓝图[2],Robin Chase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回顾了Zipcar的创业经历,用了大量的全球共享经济案例和经验归纳了共享经济给个人、商业带来的巨大变化,提出了人人共享模型,主张用共享理念解决气候变暖、水源变少、食物不安全等问题[3],Jeremiah Owyang撰写了大量的有关共享经济的理论、案例以及全球发展现状[4];国内学者蔡余杰、黄禄金剖析了不同行业的共享经济案例,探讨了共享经济对商业、生活与工作的改变[5],刘国华、吴博对共享经济2.0进行了精确定义,分析了共享经济2.0的基本理论,深刻剖析了典型的共享经济案例,对共享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6]
如何理解共享经济的内涵?企业通过共享经济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有哪些?又有哪些创新要素?这些都需要予以系统地分析。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共享经济的内涵、共享经济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和要素,以期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二、共享经济的内涵界定
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Marcus Felson和Joe L.Spaeth提出的,他们认为,共享经济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建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共享基础,消费者个人则通过该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产品交易,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7]Jeremiah Owyang认为共享经济是一种“通过常用技术使人们以点对点的方式而不是从企业端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8],他指出共享经济是一种“去中介化”的模式,即个体不再依附于商业组织获得产品和服务,而是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向个人购买产品和服务。Robin Chase则认为共享经济是由“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这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的经济模式。
基于此,本文将共享经济定义为:个人、企业或组织通过共享平台分享闲置资源的使用权,并从中获取回报的商业模式。结合Robin Chase的定义以及共享经济的实际运作情况,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共享经济的内涵:
第一,闲置资源,即过剩产能,是实现共享经济的根基所在。闲置资源不仅包括以汽车、住房等为代表的有形资源,还包括以知识、技能、时间等为代表的无形资源,共享经济就是要重新发现、挖掘并利用闲置资源,从而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第二,以信息技术建立的共享平台是共享经济的载体和媒介。信息技术为共享经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第三,使用价值的转移是共享经济区别于“交换经济”的本质。共享经济是对闲置资源的重新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强调“使用”比“拥有”更重要。
第四,获取回报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结果。共享经济不同于“共享”的一点就在于,它是以获得经济回报和收益为目的。
第五,供需双方是具有影响力的合作者。共享经济实行的是轻资产模式,供需双方的匹配以及忠诚度对共享经济运营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共享经济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
在借鉴学术界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新技术市场化动力、市场环境压力、市场机会拉动力等三个方面予以分析。[9]
(一)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市场化动力
新技术的市场化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基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正是在新技术的市场化推动下而实现的。共享经济是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背景下而得以快速的发展,与基于PC(个人电脑)端互联网形成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同,共享经济是基于移动互联而建立的共享平台,通过对供需双方进行快速、精确匹配,撮合供需双方实现闲置资源的分享。滴滴就是把业务迁移到腾讯云,采用云计算,实现业务的稳定性、安全性、灵活性,利用大数据算法实现供需匹配和预测、精准营销、用户画像以及自动计费等功能。
(二)易变、不确定性、复杂和模糊的商业环境压力
新工业革命的到来引起了企业竞争范式的全面转变,企业竞争环境面临着较强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超竞争环境将成为企业的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主体、来源以及过程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唯有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享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10]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讲,在超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实行组织运营的扁平化、敏捷性和柔性,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压力,这就意味着企业原有的组织架构、组织边界势必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共享经济这种商业模式本身所具有的灵活性、无边界性恰恰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三)“资源闲置+轻资产杠杆效应”带来的市场机会拉动力
通常,企业倾向于“拥有”更多的资源,通过资源的“大而全”扩大自身实力,这种重资产模式的结果往往是组织运营的僵化、较高的运营成本以及较低的利润空间。事实上,资源的价值在本质上在于其使用价值,只有资源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才能够充分体现资源的价值本身。从这个角度来讲,多数情况下企业遭遇的资源紧缺往往是资源使用不够造成的,并非资源真正的匮乏。特别是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创业者在资源紧缺的创业情境下,通过价值共享,充分利用手头现有、零散和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资源(特别是闲置资源)来开发新的创业机会、支持创业成长[11],事实上,这种资源拼凑的过程,恰恰促成了共享经济的形成。Airbnb的三个创业者就是当初将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闲置的客厅租给游客居住,然后发现其中蕴含的创业机会,它不拥有一间房屋,住宿规模却超过了世界最大的酒店,最终实现创业成功。
四、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要素
借鉴魏炜等人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即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主要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等六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共享经济下商业模式在这六个要素上的创新表现。
(一)定位创新
商业模式的定位是指满足顾客需求的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中心内容。共享经济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共享平台,撮合供需双方完成对闲置资源的共享,这不同于普通的B2C企业,往往被动响应顾客需求,也不同于普通的C2B企业,主动响应顾客需求,它是通过建立供需双方之间的“连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撮合双方,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更能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
(二)业务系统创新
业务系统是指企业选择与之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交易方式,主要由构型、角色和关系三部分组成。构型是利益相关者及其形成的网络拓扑结构,角色是拥有具体实力的利益相关者,关系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治理关系。从构型上来讲,共享经济主要是由供给方、共享平台、需求方三大利益相关者形成的网络结构,共享平台是一个撮合供需双方的媒介,供给方大都是拥有闲置资源的一方,较为分散,供需双方通过在共享平台注册为用户,就可以根据需要分享闲置资源。从交易角色上来讲,不同于传统企业垂直方向的供应链关系,共享经济中的供给方和共享平台之间是一种更加扁平的横向合作关系,即合伙、同盟关系,滴滴和顺风车车主之间就是这种关系,滴滴本身并没有乘车需求,需求来自于乘客,因此,车主并不是滴滴垂直意义上的供应商。从治理关系上来讲,传统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往往存在纯市场交易、所有权交易、参股、控股等治理关系,而共享经济和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供给方)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合伙、联盟关系,除了供需双方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可能存在上述其他治理关系。
(三)关键资源能力创新
关键资源能力是支撑交易结构背后的重要资源和能力。不同的商业模式要求不同的关键资源能力,关键资源能力往往决定了同类商业模式的业绩水平。传统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往往以产品质量、研发能力、价格等为主,共享经济是以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撑而发展的,共享平台是其唯一的运营环境,因此,信息技术就成为共享经济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之一,罗宾逊物流公司就将信息技术作为其关键资源能力,每年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的投入就达5000万美元以上。另外,传统企业往往重视需求侧,把客户资源作为扩张实力的重要筹码,而对共享经济企业而言,供需双方是具有影响力的合作者,供需双方的匹配以及对平台的黏性和忠诚度对共享经济运营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共享经济企业不仅要重视需求方,还要重视供给方,要同时提高双方对平台的黏性,将供需双方都要作为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的一部分。
(四)盈利模式创新
盈利模式是指企业收入的来源和收支方式。传统的企业盈利模式很简单,收入一般来自顾客,成本来自外部供应商、内部运营以及员工等方面,互联网经济使得许多商品和服务近乎免费,能够在协同共享上分享,零边际成本现象随处可见[12],共享经济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资源的使用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对共享经济企业而言,其收入一般来自平台供应方或者需求方,主要有比例抽成、沉淀资金投资、大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带来的收入,成本主要来自平台的运行和维护、信息技术的投入和研发等费用,在计价方式上,共享经济企业中以时间计价的占居多数,Airbnb根据住宿的天数和时间段计费,在行根据行家提供服务的时间计费,滴滴也综合了距离和时间的因素。
(五)现金流结构创新
现金流结构是以利益相关者划分的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结构及其形态。共享经济实行的是轻资产模式,企业能够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持续、稳定的回报和增长,这也是共享经济企业深受风司青睐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企业价值创新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价值增长能力。传统的企业以重资产模式为主,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运营成本、较低的利润空间以及较高的资源闲置机会成本。与此不同,共享经济属于轻资产模式,只是通过共享平台整合闲散的、过剩的各类资源,实现闲置资源使用权的转移。这种轻资产模式极大地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利润空间,促成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美国罗宾逊物流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轻资产物流公司,通过两大信息平台整合社会上闲散的车辆资源,让车主和货主共享各类运输服务。据统计,1994-2014年,罗宾逊的毛利和营业利润年均分别增长14.4%和15.7%,远高于行业增速,轻资产模式给罗宾逊带来了持续的价值增长。
综上所述,基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具有诸多创新之处,但是目前共享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些许问题,比如法律、监管、信任等问题,所以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面临着一定的阻力,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监管环境以及既得利益集团方面的阻力,从一些地区主管部门对滴滴、Uber的限制、禁止行为可以看出,共享经济这一商业模式仍然面临着一些阻碍。但无论如何,共享经济的发展将成为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第2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24-228.
[2]Rachel Botsman, Roo Rogers.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M].HarperBusiness,
2010:9.
[3]罗宾・蔡斯.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M].王芮,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9.
[4]Jeremiah Owyang. Report: The New Rules of the Collaborative Economy, 2015 Data on the Rise of Sharing[EB/OL].[2015/11/30].http:///blog/category/collaborative-economy.
[5]蔡余杰,黄禄金.共享经济[M].北京:斯坦威图书有限责任公司,2015:9.
[6]刘国华,吴博.共享经济2.0:个人、商业与社会的颠覆性变革[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5,11.
[7]Felson M, Spaeth J 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978, 21(4): 614-624.
[8]Jeremiah Owyang.The Collaborative Economy Defined
[EB/OL].[2015/11/25].http:///blog/2015/08/27/the-collaborative-economy-defined/.
[9]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创新: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J].商业研究,2011(4):84-89.
[10]肖.共享价值、商业生态圈与企业竞争范式转变[J].改革,2015(7):129-141.
[11]梁强,罗英光,谢舜龙.基于资源拼凑理论的创业资源价值实现研究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5):14-22.
[12]杰里米・里夫金.走向物联网和共享经济[J].企业研究,2015(2):14-21.
Business Mode Innovation in Sharing Economy
ZHANG Xiao-qi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Neusoft Institute, Guangdong, Foshan 528225, China)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Facebook的消息透露出重要的市场玄机。
今年5月,分析公司comScore了一个数据——美国人用智能手机登陆Facebook的次数,超过了使用普通网页登陆的次数!comScore统计:“美国人每月通过手机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是441分钟,而花费在普通电脑网页上的时间是391分钟。”
这意味着什么?到了8月就见分晓。
8月,Facebook了二季度财报:整个季度亏损达到了1.57亿美元!如果人们对Facebook5月份轰轰烈烈的IPO有印象的话,会记得那张一路上扬的盈利图表,而就在美国人用手机登陆Facebook次数超过电脑之际,多年来一路高歌的Facebook,居然首次出现了罕见的亏损拐点!要知道去年第四季度,其盈利还较前一季度大长了40%。至今年一季度才开始出现颓势,但谁也没想到会随着用户行为的质变被如此放大,连市值都在三个月里蒸发掉了1/3!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Facebook的用户数量却依然在稳健增长,丝毫不受什么盈利不盈利的影响。
那么,手机登陆增加,与网站盈利有什么必然关系?市场板块将如何裂变?
被移动终端“将军”!
先看Facebook广告具体遭遇了什么。
今年5月,通用汽车取消了针对Facebook的1000万美元广告费。这种高调撤出给Facebook带来很大麻烦,连锁反应相当可怕。随后,一些广告商猛然削减了在Facebook上的广告投入,理由是:他们无法衡量这些广告是否能转换成真实购买行为,“大笔投放到Facebook上的广告,没能获得多少回报。”
而大量用户在通过手机登陆Facebook,更使这种矛盾激化——因为屏幕的缩小,导致网站的“广告位”也大幅缩水。而手机用户也对网络广告更加不屑。即使Facebook及时把“广告”改成“公关”,采用更多的话题推广和社会化传播方式,广告主也在抱怨:“这些信息向真实购买的转化率有限,而且难以衡量!”
这让Facebook处在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它总要考虑手机用户的体验吧,传统网络广告形式固然成熟,但在手机用户眼里,它们多半只是信息垃圾!
Facebook被“将”住了!
Facebook之“风”是否刮到中国?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Facebook之风会刮到中国吗?
近期,《中外管理》记者与国内最大的实名制社交网站人人网CMO江志强做了交流,发现人人网的用户行为也在发生着剧变——去年同期人人网有30%多的用户使用手机登陆,而一年后的现在,这一数字已经暴涨到了60%!让江志强喘了口气的是,中国用户更喜欢“双屏”上网,手机和电脑几乎是同时采用,这给了人人网很大的回旋空间。但即便如此,人人网的幕后老板陈一舟也已经在近期下令:人人网所有部门都必需加大对移动互联网广告产品的投入,全面出击,探索盈利点。目前在手机游戏方面的营收已有相当斩获。
但中国网络广告的整体形势可没有这么乐观,已经潜伏着巨大的转型风险。
从目前数据看,第二季度中国网络广告增长的“大头”集中在了两个方向——搜索和视频广告,这是目前中国网络广告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这两种广告形式并不容易“拷贝”到手机上来!
视频广告自不必说,国内手机上网寒碜的带宽就限制了其发展。搜索引擎广告方面,手机屏幕的限制又让直接打广告的空间捉襟见肘。毕竟,现在已经很难回到让用户搜索出一个“广告目录”的“关键词营销”时代了。
可以看到,网络广告当前最活跃的两个领域,延伸到手机广告上的难度不小。随着手机上网用户的持续暴涨,可以预计的是:虽然人们都在呼唤移动互联网时代,但这个时代真的到来时,却可能成为大批公司的梦魇——一如Facebook现在的困局。因为即使网络广告总量还在增加,但市场正在出现结构性的剧变,在这期间,那些没有准备好的公司,你危险了!
移动互联网悖论
可能有人会奇怪,现在没有什么网络公司不在移动终端上发力的,何谈“没有准备好”?
这就是现在网络广告行业的一大悖论——虽然移动互联网应用在爆炸式增长,挑战着传统网站,但让人诧异的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活得也并不好。
因为开发出好的移动应用,和开发出好的移动商业模式完全是两个概念。
百度CEO李彦宏甚至说,目前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像是在“酒驾”,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但是商业模式不清晰的一个重要根源其实很简单——屏幕实在是太小了,装不下什么广告,可如果重点打造成企业的公关平台,广告主又难以衡量投入产出比。这样的结果就是,移动互联网大热的背后,盈利模式仍然非常单一,基本上只有APP广告一枝独秀。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已经开始预测:移动互联网已有泡沫,明年将进入沉寂期,2014-2015年才会有明星公司出现。
跳出“框架”才有出路
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真的难有出路吗?
有,只是我们必须跳出传统的非广告即公关的思维框架!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Facebook的经营困局,会发现其实它已经成为一个绝佳的“营销自动化”平台,而不是传统意义的广告、公关平台。
营销自动化的新商业模式,本刊有过深度解读(详见《中外管理》2012年5月刊《亚瑟:关注营销自动化新模式》)。其核心价值就是把企业销售过程中,最头疼,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去“发掘”和“审核”潜在客户的两个环节,改由网站后台自动化地处理。
对Facebook来说,如果把营销自动化延伸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盈利模式,其核心价值,就是通过网站后台程序,对用户的使用轨迹进行系统梳理,自动化地帮助广告主完成对潜在客户的发掘和审核工作。
按经典“销售漏斗”理论,这等于把最耗费成本,往往如锅盖打苍蝇一般的发掘、审核潜在客户的两层工作,最大限度地精简了。被解放出来的销售人员,可以把工作主要集中在最后的成交层面上。
[关键词] Web2.0 发展 策略
一、Web2.0概述
简单来说,Web2.0的意思就是新一代互联网提供的在线服务。与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相比,内容更丰富、关联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Web2.0这个概念提出只有两三年时间,与Web1.0比较,Web2.0更多的是依赖网民的创造。网民既是使用者,也是创造者,它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个性化和信息自主权,更多地体现互动和参与。据统计报告显示,用户使用最多的服务是博客,其次是手机上网和RSS阅读,然后是标签和网摘,再有就是引用、播客和Wiki等。
二、Web2.0网站发展现状
1.Web 2.0企业开始布局
现在互联网领域内谈的最多的是web2.0,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web2.0网站。中国国内第一份Web2.0报告《中国Web2.0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我国web2.0市场正呈现一片繁荣,在广大用户的热情追捧下,各类形式的应用正在迅速铺开。Web2.0经过2005年的繁华,目前终于在部分网民心中落地生根。
对于博客中国网、China BBS、xPlus这些处于Web2.0第一集团的新锐互联网企业来说,他们在2005年确立了定位、提高知名度、增加访问量和用户基础。2006年里,开发产品并获取现金利润则是其最重要的目标;China BBS在2006年得到新一轮千万美元级别的风险投资后,也已经在战略和产品方面进行深入规划。事实上,许多Web2.0新锐企业已经具有了更清晰的盈利模式和业务规划,众多迹象表明,很多新锐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了。
2.Web2.0商业模式尚在摸索
Web2.0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同质化竞争、对广告的过度依赖、Web2.0企业的运营能力较弱、定向网络广告传递效率低、对Web2.0技术的忽略,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空白,都成为Web2.0发展将遭遇的问题。虽然前途一片光明,但是Web2.0在运营模式上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人们关注的是简单易用,如何让Web2.0融入到互联网各项应用中,从高高飘在天上到走向实际应用仍然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且现在Web2.0这个概念正在被滥用,无论什么网站都或多或少地把自己和Web2.0沾上边,很多只是概念的炒作,目的只是为了融资,这体现了产业中的浮躁心态。最重要的是缺乏商业模式,这是决定Web2.0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三、Web2.0网站发展策略
1.Web2.0网站策划思路
(1)网站界面要简洁、易用,代码要尽量采用采用p+css布局,主要原因是源于p+css布局相较于table布局,代码简洁,去除了大量的冗余代码,在页面读取速度和界面排版都是有很好的优势。在页面模板中要少使用图片元素,尽量使用css来实现页面的配色方案,既保证了页面的浏览速度,同时体现界面的简洁大方。给人清爽的界面和丰富内涵。
(2)在功能方面,web2.0网站要专业应用于某一领域,从纵向上web2.0网站功能性方面要做得比较专业和深入,从横向方面来看,web2.0网站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要有确定的目标市场:web2.0不同于web1.0时代追求大而全,2.0网站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扎根于某一领域,瞄准某一目标群体,例如facebook、校内网瞄准的就是大学生这个群体。
2.要以用户为中心
(1)要重视用户的需求。每个成功web2.0网站必然有其市场需求的存在,没有用户需求就不可能有市场,成功更无从谈起。如facebook、校内网的市场主要在于同学、朋友之间保持联系的需求,主要目标对象是学生群体,成功web2.0网站都体现在其产品的优势上。
(2)要考虑用户的行为习惯。Web2.0给我们灌输的理念就是用户至上,用户具有在网络上活动的主动权,所以在网站产品设计上就要充分考虑用户的行为习惯和这些行为习惯可能触发的响应。既要尊重用户行为,又要使其按照合理的流程进行,同时还必须丰富网站的可操作内容,让用户感觉到网站的丰富性,提高使用网站服务的兴趣。
(3)要重视用户体验。在处理流程上要尽量做到精简,使用户在使用网站的过程中无需思考,因为用户使用网站产品的目的性是很强的,而如果老是让用户思考,花他的精神和时间研究这个功能怎样使用,那这样的网站就不是成功的web2.0网站。
3.创造可盈利的业务模式
很多Web 2.0公司都同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大多数网络公司一样,缺乏可盈利的业务模式。我认为WEB2.0本来就没有特殊的盈利模式,WEB2.0类网站的当务之急,不是考虑盈利模式,而是利用WEB2.0的先进理念,设计好其产品逻辑关系,最快的进行技术革新,自动、精准的内容分类,从而提供给其用户最佳的上网体验,进一步获得最多的注册用户、最大的PV,才是构建好盈利模式的关键。例如博客网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上千万的注册用户,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盈利模式,主要方式有博客购物、广告投放、线上公关、频道合作等,并且应经实现了盈利。
总之,Web2.0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算在盈利模式不甚清晰的环境下,Web2.0网站还是受到了狂热的追捧,但是,如果缺乏成熟的商务模式,Web2.0也只能是一种概念的炒作,所以必须采取正确的发展策略,才能进一步促进Web2.0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