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者简介:黄刚娅(1958-),女,四川乐山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认证与培养研究”(编号:TER2010-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1-0085-03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明确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要素、构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认证评价体系,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已成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焦点,同时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一)以就业为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对此,高等职业教育应遵循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融职业的社会需求与教育的个性需求于一体,优化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职业能力培养,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谓高端是指具备胜任产业链高端职业岗位的能力和素养;具备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素质与能力,掌握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具备职业迁移及岗位提升能力,创业创新素质与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这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等应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岗位群职业标准-职业能力-课程”相对接的、实践与理论并重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应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融合,通过组织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四)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对象的形象思维智力类型特征要求高职教学模式应以情境教学为主,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做中学为重点、以掌握经验为目标,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构成要素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对照2008年国家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相关条目要求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见表1)。
(一)基本素养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应体现职业教育特征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要有鲜明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有规范的职业行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能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教学。
(二)职业教学能力
1.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按照评审指标2-2及3-1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一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2.教学资源利用能力。按照评审指标2-3、5-1、5-2及6-1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教学资源利用能力,如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为课程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合理使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
(三)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操作与应用能力等。按照评审指标4-2要求,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开展项目导向的教学,与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开展课程开发与建设;还应取得与其执教专业相同的或相关的中级以上如工程师等非教师系列的资格证书,具有企业经历,能胜任专业实践教学,有技能操作示范教学和完成产品或项目的能力。6-2评审指标提出学生要有实际动手能力,实训、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
(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教育对象、教学情境,不断地研究和调整教学观和教学行为,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1.课程开发能力。高职教育区别与普通教育的一大显著特征是更加突出对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要求。课程开发与整合不仅是改革传统的学科知识课程体系的需要,更是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技术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按照1-1和1-2评审指标,专业课程体系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教师应具有开展行业职业能力需求调查与分析的能力,能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2.课程标准制订能力。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指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为重点,按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标准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制订课程教学标准,并以此作为确定课程目标,选取与整合教学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和规范课程教学过程的依据。高职教师应具有制订课程标准,并将课程整体设计的理念融入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能力。
3.课程整体设计能力。2008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应包含以说课为主的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因此,“说课程整体设计”也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形式之一。
(五)面向社会能力
评审指标1-2、2-3和4-1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一定的面向社会的能力。教师要有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与企业合作、服务社会的能力;能与企业合作,参与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和应用性课题研究等。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标准现状分析
(一)缺乏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2305所,其中高职高专1215所,高职教育占了半壁江山,但目前我国尚没有相对成熟的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标准。现行的教师资格证书体系也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职业准入体系不健全,标准空泛模糊,“双师型”概念模糊,对其内涵理解不一,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界定;对教师能力的评判,主要是对“职前”相关能力的入门检验,对职业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强调不够。这使得不少教师关注点仅停留在课堂,对高职教育、社会经济和学校的发展几乎不关心。
(二)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制度不健全。当前教育主管部门未颁布相关的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评价制度,与教师息息相关的职称评审仍然偏重学术成果,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也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不少的高职院校仅将理论教学的课堂听课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手段,而忽视了占人才培养方案中40%以上的实践教学评价。对理应在评价指标设定中占权重较高的评价点,如理实一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现场技术操作演示能力、技能指导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则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
四、构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注重专业实践能力考核
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应成为考核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内容,重点考核教师专业技能操作和指导学生操作的能力,并将此要求贯穿于教师从入职初期,到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趋于成熟的发展全过程,引导教师积极下企业锻炼,参加行业企业和校内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技能竞赛,促进教师在较强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掌握专业技术,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提高实践教育教学能力。
(二)加强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考核
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区域经济发展等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将服务社会视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提供咨询和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解决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难题;参与技术改造、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和研发等,并将教学改革成果与科研成果应用到企业生产实际和教学工作中。
(三)学校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相统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要既符合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需要,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注重引导教师把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
(四)时代性与客观性相结合
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新技术的产生,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的学校囿于各自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以及教师的构成等因素,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指标的设定、评价的实施过程、结果的引用等方面,都应体现时代性与客观性的有机结合,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和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教学规律和特殊性的客观要求。
五、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测评结果引用
(一)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以教育部文件要求和对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界定为依据构建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认证标准。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见表2)。
(二)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引用
1.科学引用,促进发展。将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结果运用到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定、晋级晋升、薪酬等方面,做到评价有理,考核有据,以促进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2.分级考核,动态管理。针对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动态性,对处于不同发展期的教师进行分级要求。聘期的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让更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带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全面发展。
3.激励导向,体现特色。测评结果的引用应体现对教师发展的激励性。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在教师进修培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向“懂理论、会技能”的教师倾斜,特别是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六、结语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认证是一个现实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师职业认证体系的构建应在加强研究前提下,依托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制定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考核标准,在部分院校和区域、行业进行试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以达到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稳步提升,最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1、智能
加德纳超越了传统智力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即第一,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第二,人类的智力是可以测量的。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标准化测试中所得到的成绩。智能被视作是固定的、静态的实体,是天生的,伴随人的一生。
加德纳的智能理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产品的能力,超越了传统智能观念仅仅把使用语言和做数学题的能力作为构成智力的元素的误区,从而使智力得以走出书本和学校,而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
2、多元智能理论
(1)言语/语言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是指用语言进行思维,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了解他人的能力。这种智能通常表现在诗人、作家、主持人、演讲者以及政治家等人身上。
(2)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是指能够将物体量化、对命题和假设进行思考和推理,有效运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种智能常常与科学思维或归纳推理联系在一起。数学家、会计师、计算机程序员、科学家、律师以及研究人员都代表性地展现出了逻辑/数学智能。
(3)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利用视觉信息和三维空间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能力,以及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航海家、飞行员、建筑师、制图师、画家、雕塑家通常表现出极高地视觉/空间智能。
(4)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是指灵活地操纵物体、调整身体,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和改造事物、创造产品的能力。演员、运动员、舞蹈演员、外科医生和发明家都就有较高的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韵律智能。音乐/韵律智能是指对音调、音色、旋律和节奏进行敏锐识别、运用和表达的能力。歌唱家、作曲家、乐器演奏家、指挥家等人表现出高度发达的音乐智能。
(6)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是指善于理解别人,是以感知和区别他人情绪、动机、意向的能力为基础的,包括在小组里与他人合作和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我们可以在顾问、成功的教师、政治家、社会工作者身上看到这种智能。
(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善于准确自我感知,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并以此来指导和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睿智的老者是具有高度自我认识智能的典型人物。
(8)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按加德纳的说法,每个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根据该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传统仅以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差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因此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只是由于单一评价标准才出现了这一错误的名词。
读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身为一线教师的我感触颇深,我觉得应该从下几个方面转变我们的观念,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做一些改变。
一、树立乐观的学生观,进行因材施教
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智力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而且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领域而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智力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展示多方面智力领域,促进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涉及多个智力领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以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力潜能,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英语微格教学 教学技能 教学模式
在师范生及在职教师的培养实践中。重学科知识传授、轻技能培训。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现象普遍存在。为了加强英语专业师范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在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中引入了英语微格教学。并把教学实习从内容到形式重新进行了调整。
一、微格教学及其特点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师范学校学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培训方法。被国内外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较好的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训形式。它的特点是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能力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并分别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通常,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导师指导下,每位学生进行10―20分钟教学,并当场将实况摄录下来。然后。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学生反复观看录制成的视听材料,同时讨论、评议,最后由导师小结。
微格教学于1963年产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是通过缩减的教学实践。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又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二、英语微格教学课程的设立,实现了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整合
长期以来,培养师范生的基本方式是:(1)教师进行课程教学;(2)师范生完成书面作业;(3)教育见习与实习。有人说,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半成品”,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加工,(崔奇微格教学与英语学科教学论作者系中国电教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心理成熟慢、教学适应期长。而将微格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技能的分类理论运用于指导培训教师时,教师的成长机理就大为改观,它已不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实现以下几个变化:
(1)在优秀教师的“自然成长”加入“人工塑适”的成份,给予操作性的技术指导。使在某一水平面上能快进快出,加速成长。
(2)变教学经验行为的积累与学习为技术行为的培训与掌握,明确教学技术行为的要素、方法与效果评价。
(3)变整体上的一般性要求为具体的分解训练。
可以说,微格教学解决了在师范院校英语学科教学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教学与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微格教学的研究成果说明了基本的教学技能是形成综合教学能力的基础,并对英语学科教学中应有哪些技能。各项技能是什么以及教学技能的形成规律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技能的分类
教学技能的分类在微格教学中至关重要。下面介绍几种教学技能分类:
第一、英国的特罗特(Trottt)把在教学中能够观察、能够表现、能够实际量化分析并为教师所熟知的教学行为,分为六种教学技能:(1)变化的技能;(2)导人的技能;(3)强化的技能;(4)提问的技能;(5)例证的技能;(6)说明的技能。
第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区伦和瑞安从构成教学技能的多种要素中抽出十四种要素为普通教学技能:(1)刺激多样化;(2)导人;(3)总结;(4)非语言启发;(5)强调学生参与;(6)流畅提问;(7)探索性提问;(8)高水平提问;(9)分散性提问;(10)确认(辨析专注行为);(11)图解的范例应用;(12)运用材料;(13)有计划地重复;(14)交流的完整性。
第三、孟宪把课堂教学技能设定为(1)导人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提问技能;(4)讲解技能;(5)变化技能;(6)强化技能;(7)演示技能;(8)板书技能;(9)结束技能;(10)课堂组织技能。
第四、原国家教委在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1)教学设计技能;(2)使用教学媒体技能;(3)课堂教学技能;(4)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在课堂教学技能中又设了九项基本技能,即:导人技能、板书板画技能、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和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变化技能。
依据英语微格教学实践。本文着重介绍英语教师的课堂授课的技能。英语课堂授课技能包括:常规教学技能和综合教学技能两种。
(一)常规教学技能
1 教态:包括表情、眼神、手势、站、走姿和服式。
2 教学语言:包括语音、语调、轻重及声量控制、节奏和常用课堂用语。
3 教学媒体:包括板书、简笔画和教具(直观教具、电化教具)。
(二)综合教学技能
综合教学技能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九项基本教学技能,即:导入技能、板书板画技能、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和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变化技能的综合运用。
四、英语微格教学模式初探
(一)事前的学习
学习内容包括:英语语言学习理论、英语语言教学理论、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英语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者的特点等教育教学理论。
(二)确定培训技能、提供示范
把英语课堂教学技能分为常规技能和综合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利用录像或实际角色扮演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示范的内容有时是一节课的全过程,有时是课堂教学的片段。所放录像有时是正面的典型,有时用反面典型,也可对照使用,一般以正面为主。所放录像片须在事前编辑好,做好文字说明,并在放像时,随着示范的进行做指导说明。
(三)骗写教案
根据确定的教学技能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教案。微格教学教案不同于一般教案,要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所应用的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预想的反应)。同时,培训教师根据这一教学技能的要求,以及某一教学片段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段运用这一教学技能的微型课的教学过程(5―10分钟),撰写这一片段的教学教案。
(四)微格教学实践
1、组成微格课堂
教师角色:由师范生扮演
学生角色:由被培训者的同学或真实学生来扮演
教学评价人员:被培训者的同学或指导教师
技术人员:专业人员或被培训者的同学
2、角色扮演
教师角色一般进行10-15分钟的模拟授课,要先做一简短说明以便明确:训练技能、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思想:由被培训者的同学来扮演学生。
3、准确记录
一般用录像的方法记录,也可以用录音或文字记录,录像更及时、真实、有效:
(五)反馈评价
1、重放录像
为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角色扮演结束后要及时重放录像,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评价人员和指导教师一起观看,以进一步观察被培训者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
2、自我分析
看过录像后教师角色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是否掌握:
3、讨论评价
作为学生角色、评价人员、指导教师要从各自的角度来评价实践过程,讨论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
(六)修改教案
1、编写教案能力
教案的质量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素质、教学经验和艺术水平,也是确保教学目标最终得以实现的最坚实基础。体育课教案一般由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其内容包括准备活动、教学内容合理搭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运用、运动负荷合理控制以及场地器材的准备和有效调配等。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教案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明确的目标要求;清晰的图文标注;精简的语言解释;层次清楚的教学步骤、组织教法和内容、教学时间和练习次数;严格的负荷控制等。体育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钻研教材和掌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构思和课堂设计,做好编写教案工作。
2、讲解示范能力
口头语言和示范动作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课是在运动场地上,师生相互运动的一个动态的学习场景,教师的口头语言和示范对控制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的语言能力表现在运用普通话的水平、专业术语的准确运用以及表述流畅程度等。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发音、清晰的声调、准确的吐词、果断的口令。组织教学过程中,口令要清晰准确,讲解要精练且重点突出、评价指导要恰如其分。动作示范更是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一种特殊能力,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实践证明,示范能力是体育教师最重要教学技能能力,准确规范的示范动作不仅提高教师的凝聚力,更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是课堂教学能力中最主要的构成因素,是能够准确反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它是指体育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之于教学、训练的一种综合运用能力,其内容包括教法选用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组织训练能力和担任裁判工作能力以及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等。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师要对课堂精密设计、安排,细致到每个教学内容、练习项目的次数、时间,完成的组数,以及每个教学内容的队形变换和运动技能练习的教学过程,都需要教师的组织调控能力来实现完成。选择的教法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要符合体育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学生的技术水平、体育场馆的设施条件、运动器材的数量和教学时间等多方面要求。组织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体能变化,场馆和体育器材设施的变化,落实好每一个教学内容,教法要前后贯通,且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热情,形成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4、运动训练能力
运动训练能力是指专业运动员参加训练比赛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能力,是衡量优秀运动员的标准之一。体育教师的运动能力包括正确的技术动作示范能力和纠错模仿能力,以及讲解技术动作要领,提出练习要求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训练能力包括: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能力;合理选择训练方法科学实训的能力;科学选材的能力;组织比赛和管理运动队的能力等。与其他学科相比,运动训练能力是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能力,是完成教学、训练任务相结合的专门能力。
5、课堂应变调控能力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南 长沙 410116)
摘 要:新进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力军,在转变角色定位、教学经验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培训可实施 “新教师评估—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培养计划—沟通反馈—全面发展”的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培训内容方面,应涵盖听课评课、参观校企合作项目、听讲座、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等内容。形式可采用讲座、课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
关键词 :高职;新进教师;教育教学;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222-02
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新进教师作为高职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新进教师进行培训对于教师个人发展和提升师资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新进教师的基本情况
随着国家、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观念的不断转变,定位逐渐清晰准确,在未来五年内将会出现高职院新招聘大批高学历、高技能青年教师队伍为职业教育服务。以湖南省为例,根据省教育厅等六厅局关于印发的《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湖南高等职业教育从2015年到2020年,在校人数将从48万增加到57万,增加9万人,增长18.7%。按照1:16师生比,湖南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将增加5600人,占教师总数的16%。70所高职院校平均每年增加16人。一些老牌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将在近五年内达到30-40年,将出现老教师退休高峰,则新进教师人数更多还会更高,将达到30%左右。
新进教师将会成为学院发展的新力军,并将逐渐发挥主导作用。新进青年教师趋向年轻化,具有新时期的时代特征,普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强强、知识结构更新快等特点。快速提高新进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美誉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
二、高职院校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作为高职院校应该清楚认识到,新进教师在具备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难以及时转变角色定位,在工作的初始阶段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那么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快速提高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提升教师队伍的迫切需求。
(一)迅速转变角色定位的需要
大部分新进教师都是毕业生,是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到高等职业学校,不仅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同时对教师角色的认识还不清晰,而且对老师职位的认识不够充分,还没有科学的分析及理性的理解教师的职业,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在进入教师工作岗位后,面临新的生活工作环境,需要尽快适应高等职业学校工作的特点。
(二)弥补教学经验明显不足的需要
新进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但缺乏教学实践经历,教学经验不足。新进教师首次接受教学任务,由于自己的教学能力没有在实践中检验,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缺乏训练,甚至对教学对象特点掌握不够,对教学方法运用不到位,使得新进教师在教学方面难以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信心不足或心理担忧或难以控制课堂的局面。
(三)提升新进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需要
新进青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往往显得疏离、冷漠或者紧张,容易产生交往恐惧症。首先,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岗位性质,许多新进教师与领导、与同事之间的交往相对疏离、封闭、被动,天天独来独往,很少参加所在院系、学校组织的集体性活动,不喜欢与其他的同事打交道,从而造成双方因缺少沟通而产生误解。其次,由于受指标、名额等条件的限制,新进教师与其他教师在职称评定、进修、福利等切身利益方面存在冲突,让新进教师成为弱势群体,从而会产生防备心理[2]。
三、高职院校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策略
在新进教师培训方面,实施 “新教师评估—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培养计划—沟通反馈—全面发展”的全过程管理。
首先,对新进教师进行全面评估。重点在能力评定、优势及不足、发展潜力与方向和培养与培训措施等方面进行。
然后,成立组织机构。在学院领导支持和指导下,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办公室负责方案制定与协调。由班委会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全员参与。
在成立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主要从自我学习、考察交流、能力锻炼和项目参与等多方面来完成,实现精益培养的目的。
每次培训活动完成以后,进行沟通反馈。沟通反馈主要从活动回顾、总结归纳、优势及不足、培养与培训措施改进和教学目标修正等五个方面进行。
最后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包括在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全面掌握学生管理、行政工作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一)培训目标
新进教师(行政、教辅人员)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是以提高新进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培养精于教书、乐于育人、素质过硬、善于创新的青年教师队伍为目的,促使新进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为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一般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顾问,校长担任组长,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二级机构负责人担任成员。如此设立组织机构,可提高培训机构的级别,同时可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以达到顺利完成培训的目的。
办公室设教务处,由教务处或人事处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和人事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全面负责教师培训相关事务。
培训班由任命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培训班学员民主选举班干部。班主任、班干部共同组成班委会,负责班级日常管理事宜。
(三)培训形式及安排
培训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主要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第二阶段为学习考察,主要前往省内企业现场、省内国家级示范高职现场考察学习,撰写考察报告;第三阶段为研讨,主要是学员分组对某个教学问题进行讨论、调研,形成研讨报告。
(四)培训内容
(五)培训考核
考核结果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平时表现,占30%;第二部分培训结束后撰写培训后心得体会,3000字左右,占30%;第三部分是汇报会。分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和辅导员三组,占40%。
三项综合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书。成绩优秀者颁发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优秀学员证书。培训结果将作为新进教师年度称职以上等和转正定级的条件。
(六)严格纪律要求
1、教务处指派专人负责班级日常管理,严格考勤,并做好过程记录,收集资料、整理归档。学员缺勤2次以上者取消评优资格,缺勤4次以上者,视为考核不合格。
2、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参与下一年度新进教师培训班,再次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换岗处理。
通过以上培训方法与措施,内容丰富,包含听课评课、参观校企合作项目、听讲座、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形式多样,采用讲座、课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新进教师系统培养了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培训的指导性。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使新老师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高层台阶上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 陈宝华.我国高职院校新进专任教师现状分析及思考——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8 (1):9-12.
1.提高能力是通过知识传播而得以实现
鱼之美味众人皆知。对于一个没接触过鱼的人,如果让其直接通过尝试食用而获得吃鱼的方法。那结果可想而知。正如初学游泳的人一样,必须先告诉学习者必要的动作要领,以及自救必备的知识。只有具备这些基本常识的人才可以尝试下水。否则什么也不知道随便跳入水中定然产生危险。“成仙之道需要高人指点”。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盲目的实践活动不但能力不能提高而且还会产生危险,甚至误入歧途。生活中类似的先获取知识,后锻炼能力做的例子枚不胜举。课堂教学中会边讲边练,先讲后练,是教育教学经常用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有机物甲烷性质时,因为甲烷时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开始学习有机物。我就先通过讲述,告诉学生有机物学习的一般步骤。先分析结构再推测性质,最后是实验验证以及结论总结。学生获得了学习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后,对后边学习乙烯乙炔以及烃的衍生物是水到渠成。学生感觉到有章可循,不会忙中出错。即便在后边有机复习时,学生也条理清楚。我自己也感觉到授课轻松愉悦。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个学习方法,他的学习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学生只有获得必要的知识才会解决相关的问题。
2.能力提高就能更好的获取知识
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地方还相当陈旧,教师的观念较为保守,经常担心学生不能很好掌握所教授的内容,便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进行不断重复。然而长期下去,学生不但成绩没有提高而且学习能力也逐渐下降。究其原因,教师过多的讲占用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导致学生不但没有学习的兴趣而且思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也随之下降。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都讲了多少遍,怎么还有这么多学生没答出来。”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就想告诉他们:“一道题讲这么多遍,结果收效甚微。那还不如只讲一遍,我想也不会再差到哪去,与其这样,少讲几遍效果也许会更好。”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在讲“火候”。教学当然也是这样,一味强调重要,不断地高八度提醒。学生不但感到精神紧张,而且神经疲劳。教学有时也需要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那么一定也会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记得在上届初三的第一次年模考时,当时因种种原因,新课教学还未结束。酸碱盐溶液这章内容在考试前一天刚开始。当我讲到酸的最后一条化学性质,酸与盐的反应后,给出复分解反应定义之前,顺便插了这样一段题外话:“同学们,好多学化学的人认为:‘化学难,方程记不完’。其实他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化学方程不是记住的,而是写出来的!”这时我就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两个酸与盐反应的例子,自己补充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实验。根据实验与学生一起分析,然后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并且归纳出反应的特点,给出复分解的定义。此时因为快下课了,我就没有举例子,就简单说了几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酸与盐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如果你要将所有类似的方程全记住的话,真的恐怕要累坏了。”当我一出此言学生都愕然了。但此时下课铃声已经响起。我就草草举了一个例子,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并且讲到这个反应能够发生,属于复分解反应。你会写方程吗?这时有学生点头表示会写。我说:不会也没关系下次课我还会讲的。大家试想一下酸碱盐何其多,他们之间的反应怎么记得完?但我觉得没必要背诵,不用记。因为他们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只有那些不知道反应原理的人才会说,方程太多记不完。结果谁也没想到第二天的模考中有一道推断题,要求写出碳酸钠与氢氧化钡的反应方程。当时几位任课老师都说超出范围了。但经过大家的讨论还是保留原题。然而改卷结果却出我乎意料:我所带的班这道题的得分率分并不低。甚至超进度较快的其他班。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联想到了碱和盐的性质。他们对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使他们获得了其他的知识,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离开了知识谈能力是空谈。学生没有基础知识去培养其能力简直是幻想。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学中绝不能偏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厚次薄彼只会使我们的教育畸形化。
如果学生不懂得实验操作要领,那么他就不会有规范的动作,也不会通过正确的操作,观察到正确的现象,获得应有的实验结果。就好比一个不懂得驾驶知识的人,在川流不息的闹市中驱车一样艰难。当然,只具备驾驶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能在闹市驱车。熟练的技术、灵敏的反应也是驱车的必要条件。就好像一名优秀外交官只具备人文、地理、政治等知识是不够的,他还应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极强的分析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等。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思考
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就没有先进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学观念滞后,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因此教学理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升海原职业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语文教研组积极贯彻上级教研室的指导精神,本着以教研促发展的态度,在落实工作,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如期认真开展了教科研活动。
1 教研活动总体规划部署
开学初校教科室组织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学习区教研室关于学校教科研活动的精神,钻研区教研室给予我们的具体指导意见。学习学校教研计划,明确日程安排。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开展“同课异构”的重要性,明确活动的形式,学习开展活动的精神。学期初语文教研组召开组内会议,学习学校教科室制定的计划,安排组内实践“同课异构”做课教师,明确实现“五课”活动流程,学期教研的主题、方法、形式、目的。承担“同课异构”的教师新老搭配,同年级组教师互相帮助集体备课。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教研活动主题,通过主题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做课前一天晚自习时间,组织语文组教师会议。做课教师说课,要求说标准、学情、内容、教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等。根据教研主题,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突出某一方面内容。围绕教研主题,评议做课教师的教学设计。集体议课,指点疏漏,凸显教研主题,解决实际问题。做课教师完善议课中的问题,议课后第二天早自习时间做课,要求语文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教师根据做课教师的做课、说课点评。指出问题和得失,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做好总结工作。针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效,及时总结教研活动过程中突出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部署下次教研工作的重点。
2 教研活动取得的成绩
2.1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我校教研活动在区教研室大力帮扶下,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改变了我校以前教研活动的模式,由单纯的“同课异构”转变为以“同课异构”为载体,有主题的“五课”形式。使做课教师驾处理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明显提高,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定位准确、教学方法得当,授课环节紧凑,同时表现出教师独有的特点,成为教学的亮点。如马老师《羚羊木雕》的教学设计,根据教研活动的主题――注重学生的体验,马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情景对话”环节,让不同学生扮演文中的万芳、爸爸、妈妈、奶奶的角色,再现文本对话情景,让同学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体现了重视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遵循了语言训练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又如马老师《竹影》教学设计中的能力设计“绘一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竹子,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
2.2 做课教师说课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师能自主学习课标,研读教材,从宏观方面把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细节,教学思路清晰,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如马教师《孙权劝学》的说课,依据加强说课的教研主题,马老师对课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的要求深度解析,高屋建瓴,使语文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起到模范作用。
2.3 年轻的特岗教师得到了锻炼
这次详细教研活动年轻的特岗教师得到了锻炼,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有显著提高。《武陵春》这首词,内容短小,语言精练,情感丰富,是李清照后期诗作中的精品。这首短诗用一节课教授,知识点不多,学生理解较容易。根据教研中如何长文短教和短文长教这一问题,特岗教师田老师用一课时教授《武陵春》。短文长教,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整堂课运用多媒体技术环节紧凑,知识点交代清楚,重点落实到位,难点突破恰当及时,课堂容量大,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
2.4 教师从不同层面都得到提高
“同课异构”以“五课”的形式呈现,从备课到评课参与教师面广,活动时间紧凑,实效性高,使教师从不同层面都得到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课堂中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体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语言有较强的亲和力,使课堂气氛和谐,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3 取得成绩的原因分析
3.1 学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取得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学初,学校就及时制定下发了《职业学校教研活动工作计划》,做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并召开了专题会议,提出了具体细致的做课要求,提高了教研组长和广大教师对此活动的认识,为各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主题教研活动是一条线,贯穿于活动的始终。使教研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能够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区教研室领导的大力关怀,多次到我校指导具体工作,明确我校教研活动开展的形式,工作的思路,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论文摘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不断地改革,已经成了学校体育的核心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重新对角色进行定位,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大力进行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学科的认识逐渐产生变化,体育教学与过去有了较大的不同,体育教学得到了应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目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对体育教师在职业素质与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尽快地适应这种需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诉求为己任,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学校课程中得以落实,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一)身体素质
体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了体能与技能。对技术动作的示范能力是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在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各方面也应有良好的素质表现。因此,体育教师要坚持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练习,还要坚持在课外的辅助练习,这也是保持稳定运动技术、技能的需要。
(二)知识素质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荐的今天,德智体美各方面教育交叉融汇,不同学科门类互相渗透影响,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为密切的接触学生,各方面交流也更丰富,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顺应时展的新知识的储备、新教学理念的执行、新思想观念的更新。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施以积极的影响,获得学生的尊重。
(三)心理素质
相对智育、德育,我国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加之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社会对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学校对体育教育资金投入少、教育训练条件差、工作十分辛苦。面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不能撂担子、满腹牢骚、一蹶不振,而应该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意志。高校体育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使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条件差、社会认同感不强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最核心的体现是意志力。教师的意志自觉性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社会意义认识上,工作态度的明确上;意志的果断性体现在对教学活动中突况的处理;意志自制性体现在体育教师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应对困难。
二、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应变能力
体育教学与其他门类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是以学生的实践练习为主,而且学生以群体的方式接受长时间的室外教学。也正是由于体育教学有这样的特点,突况、外界干扰较易发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教师不能单纯得按照教案机械得进行授课,导致遇到问题毫无对策,而应时刻保持警醒,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突然问题。这种应变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自身开阔视野多学习、多了解。
(二)教学研究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觉悟、心理素质的能力;2、基本教学计划的制定、掌握教材教法、全面的运动技能、正确的示范、组织竞赛、裁判等;3、参与比赛、指导训练能力,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分析比赛情况、运用技战术、临场指导的能力。体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体育教师教研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上好一节体育课,让学生通过课堂身心得到真正的锻炼。教师要通过每一次的体育教学活动,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提升到更高的理论高度,用这样的理论再去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整个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受到整个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更注重的是评级、评职称。因而,教学研究反而成为教师投入较少精力的方面,以致教学研究室的基本职能缺失,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更注重自身积累,使高校体育教学保持活力,持续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监控等课题大有学问可做。加强教学研究,无论是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还是学术素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三)创新实践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预测能力、调查能力、实验能力、写作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现在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大多在学士以上,但学历只能说明专业素质的水平,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完整,大多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因此,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广泛的学习的知识,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提升专业素质更要更新教育理念。
四、总语
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是新课标的执行者,需要不断的实验、完善和丰富新课标。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高校体育教师还需要加强学习,拥有厚实的文化内涵和广博的业务素养,始终走在体育教学知识的前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型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顾渊彦.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61-01
在1983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空间智能、运动智能、节奏智能、交往智能、内省能力和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是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的,只是它们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由于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个体身上的组合不同,因此每个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智能差异。人类的各项智能是平等的且相互影响的,并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该理论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落后的教育观
以传统智力观为基础的传统教育存在着极大地缺陷,因为他只注重了人的某一部分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例如口头语言表达、实际动手操作、音乐鉴赏与欣赏、人际沟通与交往等方面智力的发展。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相违背。多元智能理论指,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拥有多项智能,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人们解决问题时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因此每一种智能对人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启示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确立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力发展空间的思想,不能只注重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而要要重视学生每一种智能的发展,以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为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展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人的智能只有强弱不同,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评价哪些人更聪明,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更突出、更优秀,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在于智力的不同组合。这启示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特长,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智力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通过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教育,可以更好的促使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树立多样化地教学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八种智能不是均衡发展的,有的人八种智能或多数智能发展得早些,具有较高水平,而有些人八种智能或多数智能发展的较晚,都是初步发展。而且由于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也各异,导致了学生之间学习兴趣的差异以及学习风格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多样化,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应树立多样化地教学观,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同一内容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教给学生,以适应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同时带动其弱势智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对老师教学进行及时的反馈。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评价仍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过于片面,只注重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智能的考核。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只从单一方面考虑,应该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积极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策略,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全面的评价学生。比如在评价内容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可以由老师、学生本人、其他同学和家长来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