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患者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的一生约有1 /3 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酣畅的睡眠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它可以释放疲惫,抚慰精神,保护大脑,增强免疫,促进生长、发育; 还利于皮肤美容。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机制为患者进入睡眠的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入睡过程中生理性觉醒增多。失眠是临床以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寐,或睡眠较浅多梦,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头痛、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记忆力减退。
1 失眠的分型及危害
失眠即睡眠障碍。临床上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由各种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失眠。根据失眠发生的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短期和长期失眠。短暂性失眠( < 1 周),大部分人在受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生病时,至高海拔地方或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工作等) 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短期失眠持续在(1 周~1 个月),多为应激所致,可随着问题的解决而消失。真正的失眠是长期失眠,时间( > 1 个月),除睡眠时间不足外,还可出现头晕目眩,体倦乏力,心悸耳鸣,纳差口苦,急噪易怒,腰膝酸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工作、学习能力丧失,并有消瘦、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消化性溃疡病、抑郁症、焦虑症、阳痿、减退等一系列身体疾病的发生,甚而能导致自杀,危及生命。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需要的总时间减少,而老年人大多退休在家,白天闲暇时往往睡得过多,夜间睡眠时间自然缩短。且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排尿困难等都会影响情绪,也会影响睡眠。老年人的情绪异常如心境不快、多思多虑、好回忆往事、担忧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等亦会影响睡眠。患者住院后环境陌生、情绪紧张、多位患者同住一室、作息时间改变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
2 护理
2. 1 接待护理 对于老年患者入院时首先予以热情的接待,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管床护士、同病患者、饮食时间、电铃的使用。尽量安排相近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
2. 2 心理护理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发挥团队作用。在医生、护士和家人的帮助下,解除患者对失眠的各种疑虑、恐惧、消极情绪和烦恼,阻断失眠引起的不良循环,使之保持精神舒畅。以达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及由此引起的其他症状。心理治疗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心理护理结合睡眠指导和认知疗法,准确把握其情感变化找出心理问题的症结,体谅患者的痛苦和烦恼,运用沟通技巧和倾听方法,换位思考,耐心劝慰,做保护性解说,使其有安全感,若睡前过分焦虑,也可结合用安慰剂暗示治疗。从而有效改善失眠症,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逐步好转。
2.3 饮食治疗
A香蕉处理能平稳血清素和褪黑素外,还含有让肌肉松弛效果的镁元素;B茶具有适度的镇静效果:C温牛奶含有一些色氨酸(具有镇静作用的一种氨基酸)和钙,钙有利于大脑充分利用色氨酸;D蜂蜜往你的温牛奶中uo香草茶中放入少量蜂蜜,一些葡萄糖能促使你的大脑停止产生进食素,进食素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与保持清醒有关的神经传递素;E杏仁即含有色氨酸又含有适量的肌肉松弛剂——镁。还有很多食物可以促进睡眠,如土豆、燕麦片、亚麻籽、全麦面包、火鸡等。
2.4 药物治疗
①必要时可给予谷维素、扑尔敏、艾司唑仑、安定等药物以缓解症状,但不可久服,以免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②中医治疗可根据辨证给予中药调治。如: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镇惊定志、疏肝泻热、交通心肾、协调阴阳等等。
【关键词】老年人;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62-02
人到老年,呼吸器官功能衰退,脑组织萎缩,肺循环不良,加上支气管黏膜上皮功能退化,咳嗽无力,净化功能减退,因而影响肺内和支气管分泌物的排除。我科为老年病科,常年收治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慢性病的老年人。许多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虚弱,或患有脑梗死及脑梗死后遗症,引发常年卧床,导致体能消耗,咳嗽无力,加之脑梗死后咳嗽反射减弱,导致痰液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引起痰液阻塞气道、坠积性肺炎、肺内感染、感染难愈的现象发生。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176例老年肺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76例,其中男94例,女82例,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63岁,平均73±0.5岁。全部为住院病人。
2.结果
这176例病人经过我们的预防保健指导、心理护理、创造舒适的休养环境、饮食调理及细化呼吸道、协助翻身、叩背、指导有效咳嗽、排痰等综合措施的护理,其中治愈123例,占69.9%;好转50例,占28.4%;死亡3例,占1.7%;总有效率占98.3%。
3.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3.1.1 预防护理:老年肺炎冬季发病率最高,约占全年的60-70%,此时应加强预防工作。①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寒感冒;②合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身体适应天气冷热变化;③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④戒烟,尤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⑤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⑥对体质虚弱或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注射多价肺炎疫苗。⑦指导患者做呼吸操,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如做腹式呼吸及缩唇深慢呼气,边呼气边俯身咳嗽。
3.1.2 心理护理:老年人经历疾病、衰老、离退休、家庭及社会等的改变,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烦躁、多疑、恐惧等不良心理,影响身体健康。176例患者由于病程长,对治疗缺乏信心,尤其是在药物治疗不理想的情况下,更加感到悲伤失望。工作中,我们对有视觉、听力障碍者不嫌弃,体谅并多与之交流;老年人动作、反映迟缓,对复杂问题的识别和决策过程长,与之沟通时应耐心细致;培养患者及家属健康的心理,保持开朗乐观、平静温和的情绪,正确面对疾病;及时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及原因,并给与正确引导。
3.1.3 创造舒适的环境: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应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新鲜。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避免对流风,冬季应选择适当时间通风。通风时给患者盖好被子,以免着凉。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室温控制在20-22℃,湿度为50%-70%。定时进行空气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由于老年性肺炎病程较长,生活上多依赖家属协助,因此,要多与家属谈心,让他们一定要有耐心,让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1.4 饮食调养:多数患者因发热、活动量减少等原因出现食欲减退,摄入量减少。由于疾病的消耗、,体力恢复及自身所需要的营养和热量都很多,因而应当积极调节食物的种类和颜色,以促进食欲。饮食应清淡,高营养,易消化,避免过油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少食多餐,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少量多次,每次30-50ml,10-20分钟饮水一次),以减轻气道干燥,稀释痰液。
3.2 排痰护理:
3.2.1 湿化呼吸道:老年人常因呼吸道的黏膜纤毛运动减弱,肺功能低下,咳痰无力,使痰液阻塞气道。通过湿化,可以增强纤毛运动能力,防止分泌物干固结痂,促使痰液排出。方法:在超声雾化吸入器中加入注射用水20ml,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5mg,盐酸氨溴索30mg,氢化泼尼松10mg(或加入注射用水20ml,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氨茶碱80mg,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吸入时嘱病人重复做深吸气,屏气5-10秒后做深呼气动作,这样药物随深而慢的吸气,进入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在局部起到解痉、消炎、祛痰等治疗作用。在体质虚弱,神志不清,严重呼吸困难的病人雾化吸入时,护士应守护在身边,密切观察吸入情况。一旦痰液稀释,痰量增多而无力咳出,应及时协助清除痰液,避免窒息发生。
3.2.2 协助翻身:在湿化痰液的同时,每1-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宜缓慢,同时配合叩背、咳痰,将病人逐步翻身至舒适。对神志不清且痰液较多的病人,翻身前要先吸净口、鼻分泌物,防止因误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发生,保证痰液引流通畅。
3.2.3 定时叩背:通过叩击病人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拍背时要面对病人,注意观察面色、呼吸、咳嗽、咳痰等症状。拍背方法:将手掌卷曲成覆碗状,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角,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地叩击背部;同时嘱病人深呼吸。叩击时,力量要适中,过轻效果差,过重过猛,可导致老年人肋骨骨折、肺泡破裂等意外发生。
3.2.4 有效排痰:经上述3项措施,痰液大多已从肺泡周围进入气道,此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让病人尽量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在深呼吸后保持张口用力,进行几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将痰液从深部咳出,必要时进行吸痰。
【关键词】老年;骨折;卧床;便秘;强化;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53-02
便秘是骨折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一般为50~70%[1],老年骨折卧床患者由于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减弱等生理因素,发生便秘几率更高,其发生率可达80%左右[2],因此,预防其术后便秘的发生意义重大,它可以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3],本文对43例老年骨折卧床患者采取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8例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均来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骨科病房,半随机分为对照和强化两组。强化组43例系入院时间为每月的双日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51~88岁,平均66.3±2.6岁,其中下肢骨折20例,脊柱骨折12例,骨盆骨折9例,全身多发骨折2例;对照组43例系入院时间为每月的单日患者,男28例,女15例,年龄50~86岁,平均65.3±2.5岁,其中下肢骨折19例,脊柱骨折14例,骨盆骨折,8例,全身多发骨折2例.。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民族、经济状况相似,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行骨科卧床患者常规护理, 强化除常规护理干预外,加强心理指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局部按摩等强化干预。强化护理干预措施见如下分述。
1.2.1健康教育 入院时由主管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根据患者不同的个体、文化、治疗顺应性具体由护士或家属协助实施健康宣教:①告知患者便秘的高危因素及其危害性,教会正确使用便盆,建立床上排便的习惯,同时告诉患者有便意时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或家属,不要抑制大便,预防便秘的发生。②提醒患者不要产生靠泻药排便的念头,告知使用泻药有依赖性,容易使排便反射减弱,不利于患者康复的危害性③培养患者定时就餐、定时排便,建立条件反射系统的习惯。
1.2.2心理护理 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因为失去活动的独立性,加上环境的改变、长期卧床、术后疼痛以及怕连累子女等多种因素,常表现为恐惧、烦躁、悲观失望、易怒等消极的心理变化,有的患者还失去了治疗的信心[4],因此对于老年骨折卧床伴便秘患者首先护士要保持一个愉快情绪,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安慰话都能给病人带来莫大的安慰,能唤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赖,同时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一个良好的互信关系,鼓励患者消除顾虑,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耐心解释和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主动性,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饮食护理 针对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宗教、个人喜好等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食谱,每日应以多食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为主,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品,如黑芝麻、核桃肉、生瓜子等,要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以防大便干结。
1.2.4 运动指导及腹部按摩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及时对患者进行床上功能锻炼为主的运动指导,耐心向患者讲解床上功能锻炼对术后恢复的有利因素,多鼓励患者未受伤肢体功能锻炼,教会患者做提肛收腹运动,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的发生[5];对无骨盆、脊柱骨折早期的禁忌症的患者及早进行腹部按摩及翻身的护理,并把腹部环形按摩作为一项常规护理措施,每日2次,每次30分钟顺肠蠕动方向按摩,部分患者配合腹部热敷,以预防便秘。
1.2.5未排便患者的干预 严格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排便情况,超过2天未排便的患者,每晚给予果导片口服,同时饮用番泻叶茶水,超过3天未排便的患者可使用0.2%的肥皂水灌肠,经上述种种预防及治疗措施,仍然发生便秘的患者,可用开塞露肛入辅助排便,必要时实施人工取便。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强化组腹痛发生次数为14次,腹泻发生次数为4次,便秘发生8例,发生率为18.60%(8/43);对照组腹痛发生次数为26次,腹泻发生次数为8次,便秘发生8例,发生率为34.88%(15/43)。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骨折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高,分析发现病人便秘与应激、饮食结构、骨折部位、排便方式、活动量、精神状态有关[6],因此对于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应进行综合和强化护理,以预防和减少便秘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本文通过对43例老年骨折卧床患者进行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并与43例常规护理做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强化组腹痛发生次数、腹泻发生次数、、便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参考文献:
[1] 罗穗萍,骨折卧床患者造成便秘的因素探讨与护理分析,吉林医学, 2011,32(18):3787.
[2] 彭媛,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 中华中西医杂志 [J] ,2005,6(16):256.
[3] 杨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4):2959-2950.
[4] 李秀女,68例老年人股骨颈折术后的护理体会,河北医药,2009,15(10):1219-1210.
【摘要】从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特征几方面进行阐述。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的护理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如何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度过晚年,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心理护理愉快的情绪是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情绪愉快对内外各种制病因子也有较强抵抗力,故因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心理调节治疗和护理,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随生理功能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特征变化而变化,随着心理功能减退而出现老化。
1.1 老年人生理变化:由于智力的变化,老年人在限定的时间内学习新知识的速度比年轻人难且慢,记忆的变化,老年人机械记忆力下降,记忆能力较差,人格变化,老年人往往对健康和经济过分担心,常会产生不安,焦虑,保守,孤独,任性,易生气,发牢骚等现象。
1.2 老年人社会特征
1.2.1 退出领导岗位,退出与收入的下降会使老年人感到社会落差,带来许多社会心理问题。
1.2.2 从紧张有序到无所事事,使老年人产生焦虑,缺乏生活兴趣的的动因,
1.2.3 从体格健康到体弱多病,使老年人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性和压力增大,对医疗保健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
1.3老年人心理变化
1.3.1 老年人离开工作几十年的工作岗位和社交群体,易滋生被社会边缘或“老而无用”的失落感,从而出现心理或精神抑郁,变得主观固执,不合群,有些老年人年老多病,行动起居需要人照顾,常常会感到自己成为了家庭的累赘,变得绝望
1.3.2 老年人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因患病希望医院有高明的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舒适的休养环境,良好的医疗作风,热情的服务态度,来为其服务。
2 老年人心理护理常用方法及其针对性护理措施
2.1 仔细观察患者的喜恶情绪变化:向患者家属及其周围人了解其情绪的行为, 从老年患者情绪和行为表现上分析其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学会自然适度的赞美,言必用尊称,避免直呼其名或床号,以减少心理和社会落差,多给予老年患者特别的关心,经常与老年患者沟通,帮助老年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可能满足患者心理上生活上的照顾与帮助,康复老年患者鼓励安排丰富的业余活动,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单,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说话,跳舞,扭秧歌,下棋,玩牌等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得到满足。
2.2 帮助老年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并要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打太极拳,练功,健身活动等,可促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丰富离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点余热,培养生活情趣,鼓励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3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患者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对战胜疾病更有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需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患者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行动起居需要别人照顾的老年人,在经济上生活上心理上需要家属多给予支持和帮助,使老年患者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态度,减轻其孤单恐惧的心理。
2.4 消除老年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积极主动做好老年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主动介绍环境人物。在各项操作上应细致轻柔庄重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给老年患者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应有计划地征询老年患者对治疗护理环境以及生活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予以满足其需要。
3 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列逐渐增加,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了提高。因此,护士在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 湖南出版社,2001。142-14
【关键词】 老年患者;护理;护患关系
Study and discussion of surgical care for elderly patients
WANG Zhuxiu.Qiyang People's Hospital, Hunan 42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elderly patients in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to understand the main points of aged care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Metho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lderly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analyzed, and reasonable nursing measure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erelated diseases, the patient's characteristics after general surgery. Results Good care could make elderly patients in mental status of receiving treatment, thus facing the surgery and treatment in the best mental state, reduc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achieving the optimal treatment effect. Conclusion To give human solicitude and update the service concept In clinical nursing car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Key words】 Senile patient; Nursing;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1]。外科疾病多数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患者精神上无准备,肉体上承受着较大的痛苦,其心理反应主要有急躁、恐惧、焦虑等。老年患者因生病、住院,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有些事情不好意思对护理人员讲,易寂寞、苦恼、寡言少语,希望得到安慰。入院前对医护人员尤其是对主刀医生、责任护士不够信任,担心手术失败等存在很多顾虑[2]。本文回顾总结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对于老年外科患者的护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本院外科住院的老年患者79例。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60~82岁,平均71岁。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25例,初中43例,大专以上7例。其中,骨科手术27例,泌尿外科手术19例,普外科手术33例。住院时间为14~48 d,手术治愈71例,死亡8例。排除标准:昏迷患者、痴呆患者。
2 方法
2.1 仔细观察病情 进入老年期,开始出现身体和精神机能的衰退,对内在反应及外来刺激不敏感,容易掩盖一些病情变化。有的感染严重,但体温变化不大;有的痛楚降低,使局部病灶反应不明显而造成的病情恶化;有的主诉痛点与疾病不符。这就需要我们观察病情要仔细,从体温变化、呼吸频率及患者的表情中捕捉信息,了解病情变化[3]。
2.2 增加手术患者治疗的信心及对医院的信任感 老年人患病后,常导致个性变异,甚至产生绝望等心理[4]。应该尽量的去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了解治疗状况,医生的技术情况,给患者多介绍以治愈的成功病例,使他们在心理上得以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
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时主动自我介绍,记住患者的姓名,做到口勤、脚勤,并要善于以灵活性、技巧性、安慰性及治疗性的语言化解患者消极思想,使患者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用面对面交流思想的方法,在和老年人交流时,精力集中,目光专注,语速要慢。把爱传递给老人,让老人感受到安全,亲切,温暖。
2.4 改善环境,满足需求 老年患者住院手术治疗需要一个清洁、安静、安全、方便的环境。护士从实际出发,改善病房和手术室的环境,加强管理,维护良好、温馨的医疗环境秩序。同时根据老年患者实际需求,尽可能予以满足,让老年住院手术患者舒适、满意,感觉不似亲人,胜似亲人[6]。
2.5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多数患者术前对自己的疾病和手术治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主要为焦虑和恐惧,术前教会老年患者一些减轻焦虑的放松技术,如咳嗽、深呼吸等,进行呼吸松弛训练,2次/d,10 min/次,通过放松训练,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惧或减轻焦虑反应。针对自卑心理的老年患者,应该尽量做到维护他们的尊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培养患者的积极情绪。
3 讨论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人一旦进入老年,体内各脏器及器官的功能均有所减退,对疾病的防御能力明显降低,因此易患多种疾病。护理人员的态度是患者心理转化的催化剂,应以晚辈的身份,谦恭地与患者交谈,以及安排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使患者的情绪从消极抵触转向乐于接受并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7]。
本组1例泌尿外科肾病的老年患者行左前臂吻合内瘘术,住进泌尿外科前一直在进行血液透析,病程较长,经历了血液透析的痛苦,因而对将要进行的手术产生了恐惧心理。在医护人员耐心劝导下,该患者虽同意手术但仍未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在进入手术室后,由于高度紧张和恐惧,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心率增快,无法正常进行手术而只好改期。后来,向其介绍手术室有先进的监侧仪器,在手术过程中会一直进行监护,并有专职的麻醉医生及巡回护士守护在身边,一些微小的变化都会被发现,并举例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良好效果,当患者再次被接进手术室时,对医生、护士不再陌生,提高了信任感和安全感,护士陪伴在其身旁,主动与其交谈,使其放松,转移患者对手术的注意力,配合麻醉师尽快使其处于睡眠状态和麻醉状态,最终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
老年外科护理要实施身心并重的整体护理。理解患者对患病、手术治疗的恐惧、焦虑心态;鼓励、疏导患者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重视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适应能力;了解患者家庭、社会、经济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科学的、准确的提出护理诊断,针对患者的需要,实施有计划的、完善的护理。
此外,外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康复时间较长,新技术、新项目又不断地开展,因此,老年普外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相对增加。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有效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系统内部人为因素而引发的护理风险事件,如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参 考 文 献
[1] 黄鹊欢.老年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8(1):110112.
[2] 王艳明.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与探讨.河北医学,2009,15(2):234236.
[3] 曹秋生,李振明.老年患者的外科护理.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112.
[4] 曲秀英,闫红卫,张洁.老年患者的心理及护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80.
[5] 宋玉平,褚玉兰.老年患者术后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航空航天医药,2010,21(3):404407.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94-01
老年抑郁症为首次发作时年龄 60 岁以上、以持久的抑郁心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据调查,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占调查人口的 0.3%,占老年人口的 3. 4%,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在 65 岁以上人群中,有自杀观念者高达 10%[1]。老年抑郁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怎样来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环境成为现代护理学较为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我院对以下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同时,对其实施心理护理的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方法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在我科住院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在60至83岁(65. 5±12. 3)。其中:大学文化程度6人,中学文化程度15人,小学文化程度31人,文盲为28人。7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0例,进行心理以及护理干预的疗程为6周。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前Zung氏自评量表评分、治疗药物、文化程度、年龄以及性别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说明此资料有可比性。
1.2 评价方法:规律治疗6周后和护理干预治疗前分别的对这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以其治疗前和治疗后Zung评分的改变率为其评价的指标。痊愈的表现为(>75% ),显效的是(51% ~75% ),好转的是(25% ~50% ),无效的是(
2.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指导患者的饮食、用药等基本护理。干预组除予以患者基本护理外,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强化等干预,以每位抑郁症患者为一个单位,单独进行开导。具体的干预措施:①消除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恐惧感,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使其觉得亲切、和蔼,同时保护老年抑郁症患者自尊,使患者感受到被足够的重视、受其他人的尊敬和拥有完全独立的人格。②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疏导,使患者在院期间能够保持较为快乐的心情与积极乐观的态度。③指引抑郁症患者自我调节,对比较不如意的事情,尽量的从环境和机遇等客观的方面找出原因,避免其过分的自责。④适当转移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对进入困境的抑郁症患者,应该逐渐分散和转移他的注意力,使其慢慢忘记烦恼。⑤指导抑郁症患者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遇到非常不顺心的事情时,应该从积极角度来看,少往消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⑥培养患者合适的兴趣和爱好,良好的社交会使患者深刻感受到其人生价值,良好人际关系能使人变得开朗豁达、彼此开导。⑦组织抑郁症患者进行定期集体的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形式对其讲授老年抑郁症相关的知识,并鼓励单个治疗效果较好的抑郁症患者传授其他患者战胜抑郁的经验体会,相互的交流在进行治疗的感受和想法,使其他的患者从疗效较为良好患者的身上看到以后能康复的希望。⑧实施正确的家庭关怀,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老年抑郁症患者疾病的转归。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特点,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3.统计分析方法
4.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组在三个月后,通过与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交谈,治疗效果及抑郁症状改善的情况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痊愈21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痊愈7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42.5%,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5.讨论
老年人出现抑郁情绪大多受多种因素影响所致。恰当的心理干预,减轻由于负性生活事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发挥支持网络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并对其保持和维护良好情绪具有重要意义[2]。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有效率)均较基本护理的患者更有效果(p
参考文献:
[1]辜胜阻,郭晋武,李 琼,等. 老年人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比较研究[J]. 老年学杂志,2003,27( 7) : 3760 -3761.
[2]王兴英,张凤平.老年抑郁的心理治疗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8):5.
[3]胡永年.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 198-220.
关键词:老年患者 生理特点 心理特点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07-01
随着文化、科学、经济和医疗保健的发展,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已日趋明显,每个老年人的口腔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而牙体、牙列的缺损,尤其牙列的缺失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在给老年人进行口腔修复及护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在治疗中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和制作出更适合老年人的修复体,对保持老年人群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 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1.1 生理特点。
1.1.1 全身变化。老年人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呈现增龄性变化,身体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易发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血管病等全身性疾病。会有行动不便,适应和理解能变差,记忆力减退,身体耐受力低下,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影响到口腔疾病的治疗。
1.1.2 口腔的变化。
1.1.2.1 牙齿。缺牙数量多,占全口牙列的四分之一以上时,就会影响到口腔的正常功能,余留牙颌面磨损过多,伴有龋病、楔状缺损、松动、残根、牙龈退缩、食物嵌塞、伸长松动等。
1.1.2.2 牙槽骨及颌骨。牙缺失后,牙槽骨会逐渐吸收萎缩,随着全口牙列的缺失,上颌骨的外形逐渐缩小,下牙弓逐渐变大,面下三分之一距离变短,使上下颌关系失调,影响美观、功能。
1.1.2.3 黏膜和唾液腺。老年人口腔黏膜变薄、色淡干燥,弹性下降,若有破损愈合能力较慢,常有口干、烧灼感和味觉异常。唾液流速较慢,机械冲洗作用下降,口腔自洁能力变差,抗菌作用减弱,易患龋病和感染性疾病。
1.2 心理特点。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临床上会表现出与其他人群不同的心理特点。
1.2.1 固执心理。有些老年人性格较固执,常会根据其他患者的修复效果而不顾是否符合自身条件,坚决要求医生给予同样的修复方式,医生和家属劝说也无效,难以沟通。
1.2.2 急躁和期望值过高。老年人耐受力较差,若等候时间较长,修复过程复杂,易导致急躁情绪。由于对口腔修复知识的缺乏,修复后不愿意复诊,希望一次就能完成修复治疗,渴望义齿有天然牙一样的美观、自然和功能等过高的心理期望值。
1.2.3 其他方面。部分患者由于经济的困扰和对口腔疾病认知程度的不同,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花钱装假牙不值得,即使缺牙也不愿意去医院修复。
2 修复治疗的护理
2.1 治疗前的护理。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言行礼貌,帮助患者克服紧张情绪。在进行修复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老人交谈,向病人介绍修复体的种类、优点、缺点及所需费用,并选用与缺牙相似的修复体标本让病人观看,使其对修复体外观有初步了解。告知患者义齿与天然牙不同,结合病人的口腔情况将预期效果告知病人,治疗后能够部分恢复病人的口腔功能,每个人都能很好的适应义齿,由于个体的差异,会表现在适应时间长短不一样,让病人对修复的义齿有正确的认识。应尊重和关心老年患者,增强患者配戴义齿的信心,并与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庭的支持与帮助,愉快的接受口腔修复治疗。根据患者的要求及经济情况,帮助选择合适的义齿,对治疗过程给予详细的解释,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一般老年人的行动比较迟缓,可帮助搀扶到牙椅上,将治疗时所需物品准备好。
2.2 治疗中的护理。在治疗中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活动义齿是老年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老年人身体耐受力较差,治疗时应尽量迁就患者取舒适,告诉病人,若有不适可举手示意,切勿乱动和抓医生操作的手,以免钻针损伤口腔组织。若病人起坐比较困难,治疗时应使用吸唾器或护士帮助患者起身漱口,在冬天应配备温水。如治疗时间较长,应让病人休息片刻,以减轻长时间张口所产生的疲劳。在备牙时,应检查车针是否稳固,防止脱落。在修复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应密切配合医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的变化,告诉患者在取模时材料有一定的流动性,可能会引起恶心等不适,并告知如何配合医生以减轻不适的方法,及时安抚患者情绪,使其精神放松,协助医生对老年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2.3 治疗后的护理。耐心、详细的向患者介绍义齿的摘戴方法、注意事项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宣教。告知病人初戴义齿时有明显的异物感,发音不清,口水增多等现象,耐心戴用1~2周即可习惯,要鼓励患者多说话,多练习,逐步适应。告知患者义齿和天然牙不同,不可能恢复到天然牙的咀嚼功能,美观效果也有一定的限度,从而帮助患者建立切合实际的期望。戴义齿后如感疼痛可暂时将义齿取下休息,但在复诊前须戴上义齿并至少使用2小时以上,这样能准确找到痛点,便于医生修改。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听力差,记忆力差,理解能力差,动作迟缓,要求家属尽量陪护,还要将注意事项写在纸上交与患者及家属。以前配戴过义齿的病人,会前后比较义齿,要鼓励病人坚持配戴新义齿,才能适应义齿,让其发挥功能作用。
3 义齿的护理
义齿的护理对所覆盖的基牙及牙周组织的健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义齿护理可清洗掉义齿基托上的软垢、细菌及念珠菌,防止菌斑形成及细菌释放毒性产物,从而保护覆盖基牙及牙周组织健康,预防义齿性口炎的发生。护理措施包括:
3.1 每次进食后,应及时将义齿取出清洗并漱口,睡觉前将义齿摘下,泡在冷水中,以维护口腔组织健康。
3.2 每日用牙膏和牙刷清洗义齿,不可用酒精和沸水浸泡,否则义齿会变形。
3.3 用专用的假牙清洁片定期浸泡,可有效去除菌斑和色素。
4 健康教育
4.1 定期口腔保健检查。耐心详细的讲解,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加深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可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
4.2 合理膳食,提高机体抵抗力,纠正不良习惯,戒烟、戒酒。
4.3 增强使用义齿信心。鼓励病人建立信心去练习,尽量将义齿戴在口中练习使用,义齿需耐心使用,逐步适应,一些不适症状数日内即可消除。
4.4 做好复诊前的准备工作。为了准确的找到疼痛点和减少复诊次数,复诊前半天须戴义齿,复诊时嘱患者咀嚼食物反复试用并调整。
4.5 做好随访工作,定期电话随访,给予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 杨艳丽,俞雪芳,吴良燕等.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护理.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6,4(3):168-169
关键词:便秘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89-01
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之胃肠道症状 ,对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据我国老年人便秘流行病学分析,60岁以上的老年人便秘总患病率达11.5% ,便秘不仅可以引起腹胀不适与营养不良,甚至因为滥用泻剂而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65岁以上的老年住院便秘患者150例,均排除器质性因素引起的便秘,其中男88例,女62例,年龄65岁—87岁。
1.2 分组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两组病人入院后与医生商量不用任何用通便药,观察组按下述护理方法由专人进行具体指导,示范并检查落实情况,对照组只告诉其有下述护理方法,不予以指导示范。两组年龄、性别、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3 方法。
1.3.1 培养良好排便习惯。老年人生活应有规律,每天最好定时排便,不抑制排便,排便时精力集中,避免排便时看报,读杂志或听广播等不良习惯[1]。
1.3.2 合理调配饮食。每日饮水1500-2000ml,每天清晨饮1杯温水开水或淡盐水,经常饮用蜂蜜水,以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润肠软便。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香蕉、芝麻、海带、豆类食品、葡萄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
1.3.3 适当活动。协助卧床患者经常翻身,鼓励床上运动,有意增加腹肌、膈肌、肛提肌锻炼。视病情安排适量全身运动,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可促进肠挪动加快。
1.3.4 物理治疗。对卧床不能行动的患者指导其腹部按摩,即取仰卧位,曲膝,全身放松,依结肠走向环形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方法是:护士坐在病人右侧,指导患者用单手或双手的食、中、无名指重叠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深深按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按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做环状按摩,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手掌力量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促使肠内容物流通。一般每次按摩时间约10~15min,早晚各一次,最好在早餐后30min进行,也可根据病人的排便习惯,在排便前20min进行,可起到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3]。
2 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出院时排便间隔时间比原来缩短2-3d,且大便黄软;有效:出院时排便时间比原来缩短1-2d,大便黄软;无效:排便间隔时间无改变,大便干硬,伴排便费力。
对照组中显效者20例,有效者30例,无效者25例,观察组中显效者40例,有效者25例无效者10例。
3 讨论
慢性便秘患者需接受综合治疗,恢复排便生理。应重视一般治疗,加强对排便生理和肠道管理的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以加强对结肠的刺激,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同时应增加活动。治疗时应注意清除远端直结肠内过多的积粪。需要积极调整心态。在护理患者的同时,护理干预的行为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如果仅仅使用常规护理,取得的效果远远低于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因此得出结论,老年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在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艳梅.老年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1):124
1 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的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是无论医学怎样进步,人总难免一死。在如何提高临终老年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其人格及生命的尊严,使其更好的走完这一段历程,其目的不是延缓患者生命,而是要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使之坦然愉快地走向人生终点。老年患者的临终关怀主要为患者提供镇痛治疗、生活护理指导、心理辅导、临终关怀等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应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护理的目的是使老年临终患者享有尽可能高的生命质量。因此临终关怀有其重要意义。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它比常规护理更重要,它贯穿于临终关怀的全过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调理的前提,医护人员与家属的默契配合是实施心理调理的关键,帮助老年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诊断治疗,激发患者潜在的生存意识,提高肌体抗病能力是心理调节的核心,随着生命走向死亡,采取安慰手段是第一位的。当临终患者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接受死亡而不是惧怕死亡时,常常就是成功的。
有学者认为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分为5个阶段进行分析与护理。①否定期②愤怒期③协议期④抑郁期⑤接受期;但不是所有患者都经过此过程,在护理临终患者时,应对各临终患者不同心理,因人制宜,因地制宜。
2.2 老年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朝夕相处的亲人从突然患病直到临终,家属的心理是十分复杂的。一般经历震惊、否认、抑郁、接受、解脱几个阶段,此时,护士应给予家属同情,关怀与帮助,说清家属的情绪对患者的影响,鼓励家属正视亲人即将走向死亡的事实的同时,向家属宣传终末护理的重要性,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护理知识,使家属能够理解终末护理的意图,协助患者在最后的阶段能够过得舒适坦然,使家属在自己亲人辞世前充分尽到义务,分散终末患者的注意力,听听优美的音乐,从而提高老年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老年患者临终关怀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让“逝者魂安,生者心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医院中等待死亡,通常患者最后的家是医院的病房,最后接触的人是护士,患者的临终阶段实际上是以医疗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护理为主的照护。因此,护理人员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感,良好的修养和素质,懂得尊重临床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具有临终关怀及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心理护理技术。加强医护人员对死亡观和临终关怀知识的更新提高。
医院里的老年患者许多是绝症患者,医院尽量提供有效止痛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护士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在疼痛出现前给药,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无痛或减疼,减轻疼痛是这些患者人生最后阶段的最大需要。临终关怀,让患者安静、尊严地逝去。
老年患者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患者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患者的症状。由于临终关怀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
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患者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①任何生命在终结时都有希望,而临终关怀通过尽量满足临终者的合理要求,让他们感到生命的温暖,从而减轻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②临终关怀使临终者正式生命终结,使他们临终前在精神或肌体上得到相应的舒适,从而冷静的处理一些事情并接受生命终结的事实;③临终关怀使患者家属理性渡过将要分离的时刻,从而有效地办理一些患者或亲属应当办理的事情;④临终关怀可提高死亡的价值,死亡的价值就在于它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占据的时间是瞬间的,但它的影响却被覆盖人的一生,成为推动生活的巨大动力。但通常人们对死亡感到恐惧,几乎每个临终的人都具有对疼痛与痛苦的恐惧,疼痛可通过药物来控制,而痛苦则指一种心情上的苦境,不能通过药物来克服,必须依赖人们的爱心与关怀。因此,临终关怀弥补了死亡的缺陷,提高了死亡的价值;⑤临终关怀使医护人员及相关的人员树立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让患者及家属在这个最后服务之时,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医护道德的崇高。
社会群体的支持,终末是走向死亡前的最后一段时间,每个面对这个不可抗拒的现实的患者,尽管躯体正承受着疾病的折磨,但心里还是会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细微的表情,一个微弱的响动,都可能被终末患者捕捉到,不着边际的猜疑,形成引起其情绪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说社会因素、群体态度对患者都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没接触到终末患者或迈入终末场所的人员都能向患者献上一份自信,一杯关怀,就会给患者增添几分安全、几分安慰,就能使患者体会到社会对自己的关注,群体对自己的友爱,无形中加深了对终末患者的心理支持。
4 临终关怀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临终关怀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让“逝者魂安,生者心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医院中等待死亡,通常患者最后的家是医院的病房,最后接触的人是护士,患者的临终阶段实际上是以医疗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护理为主的照护。因此,护理人员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感,良好的修养和素质,懂得尊重临床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具有临终关怀及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心理护理技术。加强医护人员对死亡观和临终关怀知识的更新提高。
临终关怀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由医学伦理学、护理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所组成的。临终关怀是指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它能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在身心上得到维护和增强,使患者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