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贫血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58-02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多采用输血泵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放血端用24G留置针做动脉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接三通管[1]。目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护理工作。该院积极地寻找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2]。该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50例新生儿换血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新生儿在换血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在选取收治的350例新生儿换血患儿,其中男184例,女166例,患儿日龄为6 h~13 d。换血前均认真向家属交代换血过程中的风险及部分病人在换血后仍存在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经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后进行换血。
1.2 血源选择与换血方法
1.2.1 血源选择 对ABO溶血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选择O型洗涤红细胞加AB型新鲜冰冻血浆,对Rh溶血病的患儿选择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的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血量换150~180 mL/kg进行。我科一般采用的是红细胞2~3 U加新鲜冰冻血浆150~200 mL。
1.2.2 换血方法 首先做好换血前准备工作,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婴儿辐射保暖台上,选择要进行穿刺的动静(三颗)脉并进行穿刺,确定穿刺成功后静脉端连接好要输入的血液及输血装置;动脉端先用5 mL注射器接留置针进行回抽。必要时可注入含肝素钠1U/mL的生理盐水0.3 mL(此量为静脉留置针内容量,通过血液流通可排出体外,基本不进入患儿体内)。注射前一定要先抽回血,切勿将血凝块推回动脉内以免引起不良后果[3]。然后连接好放血装置及肝素生理盐水,开始换血,输血端2通道(红细胞、血浆按照一定比例:2~3:1)和排血端均由输血泵控制速度。动静脉输入、换出均保持匀速、同步,换血速度开始设定2 mL/min,大约120 mL/h,开启输血泵和排血泵,观察输血和排血管道是否通畅,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无异常,10 min后调整输血泵的速度为20 mL/5min ,大约240 mL/h,每换血100 mL输注10%葡萄糖酸钙1 mL,在换血过程中匀速由另一静脉通道泵入。当血袋最后留约30~50 mL血(根据急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情况而定)直接输入,停止换血,避免导致贫血。
1.3 护理问题及对策
1.3.1 常见的护理问题 ①穿刺困难。由于新生儿幼小,动脉穿刺存在很大的难度。②动脉留置针脱出。如果动脉留置针未能牢固固定,在患儿哭闹或躁动不安时容易导致留置针脱出。③发生感染。如果换血操作未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由于环境污染容易造成患儿术后出现败血症。④患儿四肢抽搐、发抖。对新生儿进行换血,容易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低血钙、低血糖、血钾异常等。⑤患儿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库血中钾的含量过高以及输入低温的库血,换出与输入的血量不完全同步,容易导致患儿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4]。
1.3.2 护理对策 ①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首先从新护士的培训开始,由操作能力强的老师讲解一些操作技巧,加强自身的训练,逐渐掌握穿刺的能力,更好的为患儿服务,减轻患儿的痛苦。②保持患儿安静。可以将患儿放置在已预热好的婴儿辐射保暖台上,患儿的体温应该维持在36.5~37℃,环境的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对于体重
1.4 评价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换血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换血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及贫血程度。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败血症、贫血、抽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该研究的350例进行换血的患儿均未出现术后感染败血症、贫血、抽搐,其中有4例患儿换血过程中因输入与换出不同步,造成先兆心力衰竭,上述患儿经过及时的抢救处理后转危为安。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得到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后出院。
2.1 患儿换血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情况
换血前患儿总胆红素为(461.56±140.23)umol/L,换血后总胆红素为(232.43±21.53)umol/L ,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4,P
2.2 换血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及贫血程度的比较
由表2可知,换血纠正了患儿由于溶血导致的严重贫血,换血前后患儿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极血钾浓度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患儿换血前后血电解质及贫血程度比较
■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孕产妇;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556.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c)-0177-02
Influence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on pregnant and lying-in woman and neonatus
JIN Xin1 YUAN Xian-jun2 ZHANG Xiu-ling1
1.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Guangzhou Development District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730,China;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Guangzhou Development District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7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on pregnant and lying-in woman and neonates. Methods 448 pregnant women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3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degrees of anemia,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group (n=372),the mild anemia group (n=58) and the moderate-severe anemia group (n=18).The occurrence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premature delivery,postpartum hemorrhage,infant of low-birth weight,and neonatal asphyxia of the thes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ate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premature delivery,postpartum hemorrhage,infant of low-birth weight,and neonatal asphyxia in the moderate-severe anemia group was 33.3%,38.9%,72.2%,27.8%,44.4% respectively,and the moderate-severe anemia group had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above-mentioned indicator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ron deficiency anemia during pregnancy, especially moderate-severe anemia has certain influence on both pregnant woman and neonates.
[Key words] Iron deficiency anemia;Pregnant and lying-in woman;Neonatus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铁储存不能够满足红细胞生成的正常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性疾病。ID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性疾病,妊娠期IDA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1]。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44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探索缺铁性贫血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44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18~41岁,平均(25.3±4.4)岁;孕周34~41周,平均(37.2±1.2)周。 根据贫血程度分为正常组(372例)、轻度贫血组(58例)和中重度贫血组(18例)。贫血的诊断标准:依据内科学进行诊断,血红蛋白100 g/L及血细胞比容0.33,MCV<80 fl、MCH<27 pg、MCHC<30%,血清铁白蛋白12 μg/L。贫血程度评定:轻度:血红蛋白90~100 g/L;中度:血红蛋白60~89 g/L;重度:血红蛋白39~59 g/L;极重度:血红蛋白30 g/L。
1.2 方法
各组产妇分娩前采集静脉血,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Sysmex XS-1000i检测血红蛋白。对44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中、重度贫血患者的妊娠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各组患者妊娠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的比较[n(%)]
与正常组比较,χ2=10.4357,*P=0.0012,与轻度贫血组比较,χ2=9.0262,*P=0.0027;与正常组比较,χ2=53.9705,#P=0.0000,与轻度贫血组比较,χ2=4.4098,#P=0.0068;与正常组比较,χ2=83.7645,P=0.0000,与轻度贫血组比较,χ2=30.7432,P=0.0000;与正常组比较,χ2=9.7337,P=0.0018,与轻度贫血组比较,χ2=4.6871,P=0.0304;与正常组比较,χ2=14.1035,P=0.0002,与轻度贫血组比较,χ2=6.0944,P=0.0136
3 讨论
铁是人体生理过程中需要的微量元素,主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及细胞线粒体的电子传递等体内一些其他生化过程。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细胞的血红素合成而发生的贫血[2]。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为营养因素(饮食中供铁不够及铁吸收不良等);慢性失血(消化道出血、痔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血尿等);吸收障碍(胃全切或次全切术后、慢性腹泻及小肠疾病)。铁缺乏症包括3个阶段,即储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三者总称铁缺乏症。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及补充铁剂[3]。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因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导致血液呈稀释状态,称为“生理性贫血”。妊娠期,因自身需要及胎儿的需要,对铁的需要量增加,而铁的摄入量相对不足,发生“生理性缺铁性贫血”;若叶酸、维生素B12缺乏,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等溶血性疾病及血管恶性肿瘤等都可能导致“病理性缺铁性贫血”[4]。缺铁性贫血为最常见的妊娠期贫血。
贫血使孕妇血液携带养料及氧的能力下降,胎盘供氧及营养物质不能够满足胎儿生长所需,致使胎儿出生体重低于正常孕妇所分娩胎儿的体重。贫血使子宫缺血,促进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概率升高,同时,贫血可使胎盘或者子宫的蜕膜供氧不足增高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贫血可使孕妇体内抗体生成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导致机体发生感染的概率增高,使新生儿发生早产的概率增高[5]。母体过度缺铁,导致骨髓的造血功能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增强,使出血倾向增大,而贫血又使组织缺氧和灌注不足,易致子宫收缩不良而发生出血[6]。贫血使子宫肌层缺血、缺氧,子宫肌层收缩功能降低,且贫血使孕妇易产生疲劳,而机体的抵抗力低,对分娩时的出血以及产后出血的耐受量降低,导致产后出血概率增高[7]。妊娠期母体骨髓和胎儿竞争社区母体血清里的铁,胎儿往往较母体更易获得铁,且铁在胎盘的转运为单向的,即只能由母体到胎儿,而不能由胎儿到母体,故即使母体缺铁情况极重,胎儿的缺铁情况也可能不严重。只有在母体极度缺血,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胎盘供氧及营养不足以满足胎儿的需要,胎儿血氧摄取不足时,易发生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8]。贫血孕妇进入产程后,因宫缩增强,胎儿在宫内的缺氧状况恶化,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
本研究结果示,孕期缺铁性贫血,尤其是中重度贫血,对孕妇及新生儿健康都存在一定的影响,与童群英[9]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轻度贫血可以增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低体重儿百分比、新生儿窒息率。
[参考文献]
[1]伍静.缺铁性贫血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47-48.
[2]李红粉.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干预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7):37.
[3]方微丽.围产期孕妇贫血的早期干预及其效果[J].医药前沿,2012,2(3):211-212.
[4]侯丹凤.妊娠合并贫血12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0):2539-2540.
[5]张秀娟.1432 例妊娠期妇女贫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5):53-54.
[6]胡巧珍.规范产前检查与围生保健改善妊娠结局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6):76-77.
[7]江林.1030例孕产妇贫血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5,8(5):96-97.
[8]冉文玉,范美英,李艳丽.筛查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疾病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59.
[9]童群英.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的健康宣教与护理干预[J].心理医生,2012,(11):240-241.
患者,女,31岁,身高125cm,体重44kg,2007年10月10日入院。入院后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孕26周、甲状腺功能减退、孕1产0、中度贫血。孕前间断用药,孕早期在我科门诊建立孕期保健手册,在内分泌与产科医师指导下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胎儿发育情况。入院后提检相关检查,心电图:ST段改变;各项化验回报:Hb 72g/L,PLT 474×109/L,TSH 44.10μU/ml,T4 52.95μU/ml;心率104次/分,余正常。入院后予监护胎心、胎动、TSH、T3及T4、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心肺功能,经过抗贫血、促进胎儿宫内发育、口服甲状腺素片、促胎肺成熟等对症治疗,12月4日,患者孕36周,彩超示胎儿发育成熟。考虑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子宫增大,导致膈肌上升,患者体形较小,胸腔容量相对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心脏负荷增加,易造成心衰,且胎儿随时可能出现胎死宫内,故应尽早终止妊娠,经医生与家属商讨后于12月4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顺利产出1活男婴,体重2055g,身长46cm,阿氏评分10分,外观无畸形,术中采脐血,检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及TSH,术后新生儿按早产术产儿护理,产妇予头孢噻肟钠、甲硝唑静滴,预防感染、补液、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护理等对症治疗,于12月11日母婴同时出院。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及时正确的心理护理。②饮食指导。患者由于焦虑紧张及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造成贫血、食欲差、进食量少且择食,护士耐心讲解饮食的重要性,制定可行的饮食计划,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并经常看护患者进食后再离去,患者非常感动,进食量和品种逐渐增加,同时遵医嘱口服铁剂抗贫血治疗,血红蛋白由入院时的77g/L,至分娩前达到109g/L,为胎儿发育、手术及术后康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③监测胎心、胎动、甲状腺功能及胎儿宫内发育情况。按时听胎心、胎动,教会孕妇自计胎动,3次/日,每次1小时。指导孕妇左侧卧位,可改变右旋的子宫对子宫动脉的压迫,改善胎盘循环,有利于胎儿宫内发育。按医嘱采静脉血监测甲状腺功能,因采血次数多,孕妇产生惧痛心理,我们每次安排高年资护士操作,保证1次性穿刺成功,不给患者增加痛苦。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有无宫缩,以便及早发现早产征兆。
术前准备:按医嘱备皮、备血、新生儿暖箱预热、葡萄糖及采脐血用物、新生儿监护仪,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及硬肿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护理:①预防产后出血:间断按压宫底,了解子宫底部位,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按医嘱及时应用缩宫素。②预防心衰:孕妇术前有S-T段改变,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易引起心衰,按医嘱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补液速度,术后6小时进食全流食,鼓励产妇进食。③护理:甲状腺素基本不透入乳汁,产后可以哺乳。因早产儿生后静脉输液,加之产妇术后切口痛影响母婴早接触早泌乳,但早产儿应尽早哺母乳,可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及小肠坏死等并发症非常重要,要求护士加强护理,每日热敷按摩,用吸乳器抽吸乳汁喂养早产儿,静滴结束后指导早产儿吸吮,刺激早开奶。该产妇产后2日泌乳量较多,可满足早产儿需要,达到母乳喂养,有效预防早产儿并发症。④健康教育:讲解产褥期的注意事项,指导产妇饮食、休息、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外阴清洁,以保证泌乳及避免产褥感染。⑤出院指导及随访:除指导产妇出院后正常护理常规和注意事项,应指导产妇继续监测甲状腺功能,继续替代治疗,另一方面定期监测婴儿甲状腺功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其自护能力、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出院后电话随访至今,该患者能主动定期监测甲功,婴儿甲状腺功能未发现异常,母亲继续口服甲状腺素片治疗。
参考文献
【关键词】动静脉换血;重度Rh溶血症;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662【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98-02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该病发生于胎儿和早期新生儿,是最常见的一种新生溶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水肿、肝脾大和出生后迅速出现的黄疸。目前已发现人类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个血型。虽然有多个系统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症,但是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其它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较少见[1]。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半小时,因“面色发绀半小时”入院。患儿系G4P4孕38+5周(父母年龄均30岁,体健,其母曾流产1次,死胎2次,无特殊物质接触史),于我院妇产科自然娩出,生后既哭,面色发绀,羊水粪染(Ⅲ度),Apgar评分1分钟7分,5分钟8分,入院前半小时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发绀,伴气促,无咳嗽,吐沫及呼吸困难,无发热及尖叫,妇产科予以吸痰,吸氧5分钟后面色稍好转,急转入院,门诊以“新生儿溶血病”收入院,入院 PE:T 不升,P 128次/分,R 42次/分,WT:3500g,成熟儿貌,发育良好,神清,神萎,反应差,哭声无力,面色微黄,面部黄染,前囟平软2×2cm,张力不高,双眼无凝视,双侧巩膜黄染,鼻唇沟及口周发绀,呼吸规则,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3次/分,四肢末端皮肤凉,脐窝见血性分泌物,四肢活动度欠佳,肌张力减弱,原始反射减弱。辅查:总胆红素176.1umol/L,母亲血型:O型血 Rh(-),患儿为B型血,Rh(+)。患儿入院后,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面部、躯干、四肢及手足心均黄染,呼吸、心率增快,气促明显,三凹征(+),肝脾进行性增大,无水肿表现,即予血气分析,血Rt,电解质,肝肾功等相关辅查。总胆红素迅速增至276.1umol/L,血气分析示:PH 7.292,PaCO2 48.5mmhg,PO2 50.9 mmhg,BE -3.6mmol/L。进一步做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均阳性。血Rt示:Hb 80g/L,PLT 68×109/L,RBC 1.23×1012/L,WBC 74.5×109/L,肝肾功无异常,电解质无异常,考虑合并心力衰竭,中度贫血,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补充诊断为“Rh溶血并ABO溶血症”。即予西地兰纠正心力衰竭,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青霉素、头孢噻肟钠抗感染,20%甘露醇脱水减轻脑水肿,鲁米那降低氧耗,行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2次(第一次换血后总胆红素降至260 umol/L,于第二天复查总胆红素273.6 umol/L,予行第二次换血术,术后总胆红素明显降低至176.1 umol/L),丹参、盐酸多巴胺及甲磺酸酚妥拉明改善循环,血浆,人血免疫球蛋白及人血白蛋白对症支持治疗,碱化、水化尿液,并蓝光光疗退黄,脑活素营养脑细胞,现患儿无发热抽搐及尖叫,无呕吐及腹胀腹泻,奶量,二便尚可。PE:T 37℃ ,P 138次/分,R 39次/分,反应尚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前囟平软,唇周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无音,心腹无异常,肝脾未扪及,四肢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稍减弱。查血Rt示:Hb 121g/L,PLT 328×109/L,RBC 4.45×1012/L,WBC 13.4×109/L,总胆:119.7umol/L,患儿临床治疗13天治愈出院。
2 治疗
采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是治疗此病的关键[2]。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具有实用、易行、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换血可较快达到消除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的效果。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保暖床上,取仰卧位,用床边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和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并观察呼吸、体温、皮肤颜色等。备齐换血用物(如留置针数个,三通活塞管数个,无菌手套2~5双,20ml注射器5~10个,肝素氯化钠等渗盐水100ml,即生理盐水100ml加肝素3~4mg[3]),开放外周静脉二条,一条作输血用,一条作临时补液用,另一条外周动脉作抽血用。一般常选取桡动脉作为穿刺点,必要时也可选取肱动脉。动脉穿刺的成功常常为换血成功的第一步,穿刺采用留置针头,动脉端外接动脉测压管后再接三通管,三通管其它二端中的一端接肝素氯化钠等盐水,另一端作抽血用,一般用20ml空针即可。输入血液可在恒温水箱水浴至37℃左右,并在整个换血过程中保持30℃左右,以减少对患儿的寒冷刺激。换血量为150~180ml/kg,多采用O型红细胞悬液,在由于该患儿溶血特别严重,与O型红细胞悬液的交叉配血中主次反应均有凝集反应,后来不得不在血站及化验室专家的见意下改配O型洗涤红细胞,以减少溶血反应,但此仅是主反应无凝集,而次反应无凝集,由于患儿病情及时间紧迫,予立即行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换血速度为240ml/h,由输血泵控制,静脉输入,同步动脉抽血,速度控制在4ml/min,参照输入量调整,出入量差不大于20ml。第抽血20ml,可用少许肝素等渗氯化钠液冲洗三通管。每置换100ml可于另一条静脉推注5%GS1ml+10%葡萄糖酸钙1ml,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并且每抽血20ml应适时记录心率,呼吸,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在换血前后还应在同一动脉抽血作血培养、测电解质、肝及肾功能,做血常规及血气等标本的辅助检查。在换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黄疸程度,以及有无神经系统症状(核黄疸),注意四肢末端的温度及循环状态都非常重要。并且由于该患儿输注的O型洗涤红细胞次反应有凝集,所以在输血完毕后还应密切观察输血后的反应。由于患儿溶血程度重,与其母的孕产史有关(其母曾流产1次,死胎2次),在观察黄疸的消退情况不理想后立即遵医嘱行第二次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之后,患儿的黄疸有了较明显的消退。在整个换血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保持进行平衡至关重要。在后期康复期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抚触及音乐疗法以促进患儿脑神经的发育。
3 护理
3.1 护理问题。
3.1.1 生命休征该变:溶血所致;
3.1.2 有循环衰竭的危险:与并发心力衰竭相关;
3.1.3 潜在并发症:核黄疸,由红细胞大量破坏而致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升高,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细胞的中毒性病变所致。3.1.4 有感染的危险:与羊水粪染(Ⅲ度)及溶血所致组织器官代谢发生紊乱,引起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3.1.5 家属焦虑:与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及此患儿属于珍贵儿有关。
3.2护理措施。
3.2.1 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防止病情变化,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黄疸程度情况,有无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及尖叫,抽搐,双眼凝视等神经系统症状。
3.2.2 注意输液速度,避免加重患儿心脏负荷,减少患儿哭吵,适时遵医嘱给予鲁米那镇静。
3.2.3 于换血后积极退黄治疗,预防核黄疸。将患儿于双面照蓝光箱内进行蓝光治疗,光照疗法也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使黄疸减轻,遵医嘱静脉输入人血免疫球蛋白及人血白蛋白与胆红素相结合,而减少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
3.2.4 预防继发性感染,采取保护性隔离制度,治疗护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颈项,腋窝,腹股沟以及臀部的皮肤护理,加强口腔和脐部护理。在换血术后,拔掉动脉留置针,用无菌纱布加压压迫止血,注意观察桡动脉处有无出血及肢端循环情况,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3.2.5 向家属作好病情解释工作,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换血治疗的目的、意义以及疾病的预后,使家属了解治疗及护理情况取得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的忧虑。
4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害在于其神经毒性,可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特别是高未结合胆红素脂溶性高,在血脑屏障功能减弱或血中游离胆红素过高或有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的因素存在时易进入脑内,尤其以基底核处最易受损,重者可早期死亡,存活者多并发神经系统后遗症,故在新生儿期进行干预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换血指征时须立即进行换血疗法,在换血的过程中,应密切根据患儿生命体征来调整换血速度,放血过快可引起脑室出血,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使抽血和输血同步进行,出入量差控制在20ml以内,尽量减少血压波动和血液动力学紊乱,从而消除因此而产生的肠坏死,脑出血和心脏骤停等并发症,特别是已有心力衰竭的患儿。ABO血型不合引起者病情轻,进展慢,Rh血型不合引起者病情重,且进展快,重症者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迅速出现黄疸、贫血、水肿、肝脾大,严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或早产,ABO溶血病第一胎发病率为40~50%,而Rh溶血病第一胎发病率为1%[4],是由于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较多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故第一胎的发病率很低,但该患儿因其母曾流产1次,死胎2次(具体不详),在该患儿母亲再次怀孕Rh血型不合的胎儿时,既使进入母体的胎儿红细胞量很少,亦能很快发发生迟发免疫反应,且产生的抗体为IgG活性强,能通过胎盘与胎儿的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破坏,从而导致溶血。换血疗法的目的是去除抗体和已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纠正贫血和水肿、防止心力衰竭,且该患儿溶血的速度较快及程度较重,患儿在换血之前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心力衰竭,这也给患儿换血增加了一定的危险性,在Rh溶血病血型选择应用ABO血型相同或O型血,Rh阴性的肝素化血,但由于实际临床用血中Rh阴性血源难觅较缺乏,故仍可用Rh阳性血换血[5],虽然用Rh阳性血液换血时,换入的血液可被RhIgG破坏而影响效果,但Rh阳性血至少也能换出相当量的胆红素及抗体、同时它因消耗游离的Rh抗体能使溶血过程较快结束。由于患儿溶血程度较重,使得患儿进行交叉配血时难度大,故不得不采用洗涤红细胞液,但由于次反应仍有凝集反应,在些换血过程就更应该提高警惕,注意输血不良反应,我们选择用Rh阳性无抗D(IgG)的O型洗涤红细胞血液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我们通过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成功抢救该例重症Rh溶血患儿,在换血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此外,在后期的康复中在疾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的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抚触及音乐疗法等干预以促进患儿脑神经的发育[6],减少后遗症,在出院指导时教会家属学会抚触等干预方法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吴晓翠,陈新.新生儿黄疸.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5
[2] 姜春,张冠南,涂国芳,包奕凤.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的护理体会.现代临床医学,2005(3):54~55
[3] 吴敏.儿科护理常规.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67
[4]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527
[5]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677
1990年10月~1997年4月收治妊娠合并再障6例,年龄21~40岁,平均29岁,均为初产妇,其中2例为高龄初产,妊娠前已明确诊断为再障者4例,2例妊娠前一直不明原因贫血,于妊娠中期经骨髓穿刺证实为再障。6例新生儿均存活,临床资料见表一。
临床表现
妊娠前无自觉症状1例,头晕、乏力1例,皮下瘀斑或出血点2例,临床表现均出现2例,妊娠后明显头晕、胸闷、乏力4例,皮下出血及鼻腔、齿龈出血明显2例,伴明显浮肿及腹水1例。
2护理
2.1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愉悦心境
再障一般发生于年轻妇女,临床医生对于再障,多主张一旦确诊采取中止妊娠措施。但因孕妇求子心切不顾医生们的劝告,带着焦急与恐惧心态继续妊娠。因此一旦住院往往已是妊娠中期,此时应根据病情和化验结果,通过观察和交谈,了解家庭、丈夫、盼儿程度、经济状况以及工作情况等,熟知其主要的心理症状,以便给予心理安慰和照护,让其稳定情绪,顺利渡过中期妊娠,争取晚期妊娠适时终止妊娠。如一高龄初产,红细胞计数0.67×1012/L,血小板3×109/L,曾因再障作中期妊娠引产,给家庭带来不和睦,丈夫不体谅,因此本次妊娠开始,求诊于上海十家医院,无一位医生同意她继续妊娠,由于患者态度坚决,故通过卫生局转入我院,继续妊娠治疗,来院时孕期20周,在32+5周终止妊娠。在这期间,牙龈出血、血尿、便血、全身皮肤出血,特别是妊娠后全腹皮肤充满血斑、腹水、全身浮肿以及心衰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情绪时有波动,认为必死无疑,对其父母立下遗书,在这紧要关头,我们与之亲切交谈,鼓励她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同时与其丈夫交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去掉不良情绪,化消极为积极,使之主动地配合各项医疗工作。
2.2指导合理膳食,创造良好的进食气围
护士应熟悉均衡合理的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以及食品中营养成份的互补作用。指导孕妇多食含优质蛋白质、铁质、钙、磷及维生素食物,例如木耳、海带、动物肝脏、果类。对于有浮肿者,还须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4克/日),避免食用熏腌食品;牙龈出血者,忌食硬壳类食物。经常指导其饮食的数量与质量,多翻花样,以期促进食欲,指导病人煮排骨木耳汤时略放点醋,一则可使骨头中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溶解出来,易吸收,二则还可防止食物的维生素被破坏。保持环境的整洁、舒适,及时去除各种污物,避免在用餐前后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尽可能使饭菜的新鲜可口,还可以鼓励患者与周围病员或丈夫同时进餐,以增加食欲。
2.2.1注重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
保持病区清洁,避免患者接触传染源,病房定时用紫外线灯消毒空气。对于重型再障患者,当白细胞计数<2.0×109/L,须先消毒病房,并进行空气和细菌培养一次,给予保护性隔离措施,防止继发感染;而当白细胞计数<4.0×109/L,则应加强口腔护理。用朵贝尔液或生理盐水,操作时做到轻柔,防止由于损伤而引起齿龈出血及继发感染。加强体温及血象变化的观察,同时保证全身皮肤清洁、无屑。特别加强会、腹部切口等清洁护理。例一病人卧床达90天之久,我们制订了床上擦澡2次/日,病人便后增加会阴揩洗,并用1%鞣酸软膏涂肛周,每2h协助翻身,保持床单整洁、平整、无皱折,并每日更换衣裤,勤换床单等,使患者舒适,乐于静静卧床休息。
2.2.2严格操作规程,准确有效完成各项治疗护理
由于再障孕产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均要给予不同量的输血和白蛋白,本文6例基本采用间歇多次输鲜血和成份血以及一般营养制剂支持疗法,每例输血500ml~8200ml,平均3250ml。为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我们采取抽血化验在静脉输液前进行,并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多次穿刺后出血和瘀血现象。输血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观察以免发生输血反应,并输新鲜血,以保持凝血因子,近二年来,采取成分输血,效果较好。另外,本文中四例在妊娠后期口服强的松10~60mg/日,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抑制免疫反应,同时也有增加感染的作用,必要时选用对胎儿无影响的广谱抗生素。强的松有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等副作用,护理中应注意有无浮肿出现和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为了对再障病情有利,雄激素疗法也是可取的办法,但对女性胎儿不能应用,可以在B超下确诊为男性胎儿后给予妊娠期肌肉注射丙睾50mg/日,或口服安雄40mg每日三次。二例采取此疗法。在注射丙睾时,护士应掌握其主要不良全身反应及局部注射部位的纤维化,同时因再障病人忌局部热敷,以免加重局部出血,故我们采用生土豆片敷局部,每日二次,收到良好效果。
2.2.3密切观察,加强产后大出血的防治
注意有无齿龈、皮肤、粘膜、消化道、泌尿道等出血,密切观察有无阴道流血以及特殊的主诉症状出现。如有头晕、头痛、眼花等出现时,检查眼球有无震颤,血压的升高等现象。因为再障对母体的危害为贫血、感染和出血,所以注重妊娠后期及产褥期的观察,防止大出血尤为重要,对BPC<50×109/L的孕产妇应警惕有自发性出血的危险。6例再障合并妊娠者,均未发生出血。
2.2.4围术期做好用血准备
本文6例的分娩方式均采取刮宫产术,且所有病例术前血小板计数均值<32×109/L,故我们采取了手术当天备血小板3组,每组5袋,每袋100ml血小板,一组于手术前病区内输入,一组在手术台输入,再化验血小板计数达50×109/L,即刻进行刮宫手术,术后再给予500ml血小板输入。这样保持暂时性血小板升高,防止术时和术后母儿出血。
2.2.5加强术后护理
术后即用2~3公斤沙袋置下腹部(宫底和切口部分),一则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发生心衰;二则促进子宫收缩和防止切口出血,并认真观察宫高、宫缩、膀胱等情况,1次/小时,共六次。加强患者生命指标监测,采用心电持续监护,24~48小时并及时记录。为了加强子宫收缩,可在术后当天另给产妇催产素20u50%GS500ml静脉滴注,注意补液速度20~50ml/小时,6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
2.2.6加强母婴监护,降低围产期的死亡率
孕期监护。再障对母婴的危害主要是严重贫血、出血、感染,使胎儿供氧缺乏造成流产、早产或死胎,应详细指导病人自数胎动及告之胎动变化的正常范围及重要意义并记录,教会病人正确留取24小时尿标本方法,说明留取标本的目的,定期作电子胎儿监护如NST、B超胎儿监测,脐动脉血流波型,必要时检测胎儿生物物理五项指标等有效的胎儿监测手段,降低围产儿突然死亡的可能性。
新生儿护理。目前一般认为妊娠期血色素>60g/l,分娩后存活新生儿血象一般正常,也可出现轻度贫血,但并不发生再障。[2]本文病例除一例妊娠期血色素均值<40g/L,其余病例血色素均>60g/L。但是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在胎儿娩出后,我们均给予特殊护理常规,对新生儿加强观察。注意保暖、喂养和预防感染,出血等护理措施。给予Vitk,lmg×3天im,防止因缺乏而造成新生儿出血,若实际胎龄评分≤孕37周,予地塞米松1mg肌肉注射,每天一次,共三天,以促进新生儿肺成熟,必要时置暖箱进行观察护理;对于出生时Apgar评分<7,予以氨苄青霉素钠,100mg/kg/日,必要时予短时间低流量浓度间歇吸氧,适时补充钙剂,同时静脉滴注脑活素(按1ml/kg/日)或胞二磷胆碱0。08~0。1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以改善脑代谢,防止惊厥发生,并检查全血计数和血小板计数。6例新生儿均无贫血症状出现,全血计数均在正常范围。
3小结
[关键词] 改良;采血;筛查;新生儿;滤纸干血斑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b)-017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f beyond bloodstain blood collected method in newborns disease screening. Methods The first phase:2826 newborn babies who screen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retrospectively.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odd numbers,n=1398) and control group A(even numbers,n=1428) according to the date of birth.In the control group A,the routine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blood collection.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lidocaine plus heel inunction orientation oblique insertion(improved method) was used for blood.The second phase:2526 newborn babies who screen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retrospectively.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odd numbers,n=1398) and control group B(even numbers,n=1128) according to the date of birth.In the control group B,lidocaine plus heel inunction orientation oblique insertion(improved method) was used for blood.The experimental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great saphenous vein pumping 0.1 ml blood drops in blood after the blood spot piece made of blood.The success rate of blood sampling and the quality of dried blood spot of filter paper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4 groups. Results The first phrase:the rate of first grade blood,blood film pass rate,the success rate of blood sampl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 were 88.70%,99.50%,95.00%,higher than the 41.20%, 86.80%,63.00% in control group A,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mprovement;Blood collected;Screening;Newborns;Filter paper dry bloodstain
近几年来,新生儿疾病种类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身心健康。随着人们对新生儿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新生儿疾病的研究中,以便为新生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1-2]。在临床上,对新生儿的血液进行检查往往是医学卫生工作者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但常规的采血方法对于新生儿血液采集结果并不理想。临床上多使用改良后的采集血液方法,此方法的总体采集情况较好,但对于新生儿疾病的具体作用效果仍不明确。因此,为进一步研究改良后的采集血液方法在筛查新生儿疾病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本研究对实施筛查的新生儿采血资料设立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第一阶段:回顾性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筛查的新生儿2826例,其中,男1680例,女1146例,根据出生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A(单号)和对照组A(双号)。对照组A中新生儿1428例,其中男723例,女705例;实验组A中新生儿1398例,其中男957例,女441例。第二阶段:回顾性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筛查的新生儿2526例,其中,男1280例,女1246例,根据出生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B(单号)和对照组B(双号)。对照组B中新生儿1128例,其中男623例,女505例;实验组中新生儿1398例,其中男657例,女741例。以上4组接受疾病筛查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为2500~4000 g、出生72 h、均经过充分母乳喂养6次以上,其家长均了解研究内容,且愿意积极配合研究。
1.2 方法
对新生儿进行血斑采集前,要将血斑采集的具体过程告知新生儿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与理解。另外,通常在新生儿沐浴后再对其进行血斑采集,因为此时的新生儿处于保暖状态,其身体内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流量增加,便于血斑的采集。
1.2.1 分组采血法 ①实验组A与对照组B均采用利多卡因涂擦按摩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②对照组A为常规采血法。③实验组B为大隐静脉抽血法。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一次采血的成功率及患儿滤纸干血斑质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对照组B与实验组A一次采血成功率,一级血片率,血片总合格率,新生儿疼痛情况,地中海贫血阳性确诊符合率。
1.2.2 常规法 选择新生儿足跟内侧或外侧,按摩或热敷婴儿足跟,使其充血,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直刺法穿刺,深约3 mm,弃去第一滴血后将挤出的血液滴在特定的滤纸上,使其充分渗透至滤纸背面。
1.2.3 利多卡因涂擦按摩足底定位斜刺法 采用离心式按摩小腿,间歇性放松使血液流向足部,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按摩婴儿足跟,使其充血,沿新生儿外侧足踝前缘向足底外侧缘做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处为采血点,利多卡因局部涂擦5 min后用75%乙醇消毒,用一次性采血针与皮肤呈10°~20°角进针,进针深度1.5~2 mm,使穿刺进入血管丰富的真皮层,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右手用专用滤纸片收集血液,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正反两面。
1.2.4 大隐静脉抽血法 采用大隐静脉抽0.1 ml血液后滴在滤纸片上制成血斑。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一次采血成功标准为一次采足3个血斑。滤纸片质量:一级片是指滤纸片上血滴直径≥0.8 cm,各自独立;二级片是指其中有血滴直径≥0.6 cm而≤0.8 cm。新生儿疼痛评估:采用由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的用于早产儿和足月产儿操作性疼痛的NIPS评分法,以1~3分为轻度,4~5分为中度,6~7分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4组新生儿采血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A新生儿的一级血片率、血片合格率、一次采血成功率分别为88.70%、99.50%、95.00%,高于对照组A的41.20%、86.80%、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4组新生儿疼痛程度的比较
实验组A与对照组B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A和实验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4组新生儿地中海贫血阳性确诊符合率的比较
实验组A、对照组A、实验组B、对照组B的地中海贫血阳性确诊符合率为93.42%、86.20%、91.27%、90.78%,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说明两个阶段4组采血方法对采血结果并无影响。
3 讨论
新生儿筛查是新生儿必须经历的检查过程之一,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液采集是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但由于新生儿血管较细,给血液采集过程造成了严重的障碍[3]。常规血液采集方法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新生儿血液采集方法,但其一次成功率较低,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且一级血片率较低,而改良血液采集措施是临床上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用于新生儿筛查过程中血液采集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将定位斜刺进针的方法联合小腿按摩措施并与利多卡因相结合,通过适当的按摩促进患儿的血液循环,增加患儿足跟部位血液的含量,而利多卡因的主要临床作用是减轻新生患儿的疼痛,提高新生患儿的一次采血成功率,增加新生儿一级血片的达标率。该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有利于医务人员获得质量较高的血液筛查标本,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4-6]。现也有采用大隐静脉抽血方法,该方法可得100%标本合格率,但一次采血成功率仍会受到采血者穿刺技术的影响[7-10]。新生儿大隐静脉位置表浅,虽然成功率较高,但是这些静脉都较细,血流较少,因此很难顺利抽取足够的血量,需工作人员采用静脉远端用手挤压的方法,或延长抽血时间,用手挤压又影响检验结果,延长时间造成血液凝固,所以该法不适合血液需求量>2 ml的新生儿[11]。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别对两组采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两个阶段的血液采集的实施新生儿筛查的患儿进行调查后,第一阶段中,实验组A新生儿的一级血片率、一次采血成功率、滤纸干血斑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第二阶段中,实验组B新生儿的一级血片率、滤纸干血斑合格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筛查新生儿疾病的过程中采用改良后的采集血液方法进行采血,其效果十分显著,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对新生儿一次性血液采集的成功率,保证了患儿采集血液的质量,较为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丽红.高原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的改进与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3):45-46.
[2] 姜翠荣,高萍.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6):349-350.
[3] 徐菊英.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的改进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7):1099.
[4] 李进.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1):1203.
[5] 赵春花.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改进后的体会[J].全科护理,2014,12(15):1418-1419.
[6] 邓功芬,罗菊.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135-136.
[7] 王小环.新生儿疾病筛查中采血部位及时机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11):137-138.
[8] 马桂云,徐英华,韩贵俊.婴幼儿血气分析动脉血采集检验方法进展[J].河北医学,2013,19(3):469-471.
[9] 杨圣楠,楼青青.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4,21(14):25-28.
[10] 李日清.采血部位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729-730.
[11] 李雪芬,应静君.抚触缓解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2):115-116.
[12] 曾华,温秀兰,蒋凤菊,等.三种采血针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66-2768.
[13] 刘敏,郭秀君,赵丽.两种采血方法对减轻新生儿疼痛反应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8):140-143.
[14] 郭锡素,鲁婷华,冉启蓉.划线定点法和传统定位法应用于新生儿足底采血的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10):33-34.
【关键词】剖宫产新生儿;一对一服务;新生儿健康
随着我国护理模式自功能制护理转向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分床管理病人,真正践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我院自2009年8月在产后病房对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实行一对一护理服务,适应产妇及家属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体现责任制整体护理。本文重点总结一对一护理服务对剖宫产新生儿健康的有效促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排除产妇合并贫血、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严重内科疾病及其它高危因素,自愿选择一对一护理服务、剖宫产新生儿40例为研究组,实行常规护理的4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孕周、Apgar评分、性别、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研究组固定2名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实行24小时不间断、一对一护理服务,负责至出院(两人白班、夜班轮替)。提供新生儿喂养、洗澡、抚触、脐部护理、皮肤护理、观察生理性黄疸、测量体重等全面护理。对照组给予剖宫产新生儿常规护理,即每位护士分管8-10位新生儿。追踪观察两组新生儿至出生一个月。
1.3一对一护理服务具体内容
1.3.1哺乳产妇剖宫产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即帮助补做母婴皮肤接触。首先帮产妇洗净双,新生儿取合适吸吮母乳。待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结合发放的《母婴护理常识告知书》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的重要性、按需哺乳的重要意义、哺乳的技巧,让其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取得积极配合,并逐渐掌握哺乳的技巧。避免产妇因刀口疼痛不适、无奶等理由拒绝新生儿吸吮。至多间隔3小时哺乳一次,每次吸吮时间达20-30分钟。每日记录新生儿大小便次数。
1.3.2脐部护理观察出生时脐带情况,有无结扎线松脱、脐带水肿、出血等。发现有渗血、结扎线松脱等现象及时重新消毒、结扎处理。每日用0.55%碘伏消毒液擦拭脐带残端及其窝轮部位,及时更换尿布,防止脐部感染。
1.3.3游泳、沐浴自出生后第二日始游泳1次/日,15-20min/次。喂奶后30min进行,脐部贴上防水脐贴以防感染。水温、室温复合新生儿游泳要求,新生儿颈部套上专用游泳圈,做好安全防护。每次游泳后进行沐浴。护士帮助新生儿俯卧位沐浴[1],每次5min,沐浴后称体重并记录。
1.3.4抚触调节室温25℃,适当播放轻音乐。护士剪短指甲,洗净双手,双手涂抹润肤油,按标准婴儿抚触手法进行抚触,每次15-20min,每日进行两次。新生儿过度哭闹时暂停。
1.3.5皮肤护理护理人员每日晨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新生儿眼睛、颜面部以及耳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保持皮肤清洁,观察皮肤有无皮疹、脓疱疮以及皮肤粘膜黄染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一对一护理服务,为产妇、新生儿提供了全方位的护理与健康宣教。母乳喂养指导、示范、讲解具体,并反复强化,增加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早开奶、每日吸吮次数多,使乳腺管及时畅通;同时,吸吮对的刺激可反射性地促进泌乳[2],从而大大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对照组进行早吸吮后,由于种种原因,责任护士未能全面教会母亲哺喂技巧,并且产妇惧怕刀口疼痛,在护士不能连续帮助的情况下,放弃了纯母乳喂养,导致泌乳晚、乳量少且有乳汁瘀积现象。
3.2生后早开奶、按需哺乳、乳量充足,可减轻或避免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2]。及时、早期地给予有效抚触,有助于增加新生儿体重[3]。研究证明,游泳、抚触均能增加迷走神经张力,促进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和肠蠕动,从而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有利于营养的吸收[4]。同时,游泳、沐浴运动量大,是体力消耗的过程。研究组新生儿母乳喂养充足,每日进行游泳、洗澡、抚触,所以新生儿对母乳需求增加、吸吮次数多,有利于保持体重正常或增加,发生异常体质量下降情况极少。
3.3新生儿母乳摄入充足,促使胎粪排出,小便次数多,胆红素代谢正常。所以,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快,因喂养不当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极少发生。对照组母乳摄入不足,未完全做到每日游泳、抚触,胎粪排出延迟,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黄疸加重,并且消退减慢,严重时发生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3.4每日进行皮肤清洁、消毒脐周、勤换尿布,及时观察有无皮疹和脓疱疮的发生。新生儿所用的衣物、尿布、包被每日放在日光下曝晒。以上措施有效避免了因细菌感染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皮疹、脓疱疮。保持脐部干燥,周围无红肿、渗液,促使脐带在7-10日脱落,无脐炎发生。
综上所述,一对一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丰富了护理服务的内涵。有效实施健康宣教,全方位护理服务,不仅解决了部分家庭的照护困难,加强了社会支持,更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身体安全、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琼,黄红玉.3种沐浴对新生儿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1.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9):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99-01
【关键词】新生儿 股骨骨折 护理
新生儿产伤临床上比较少见,在分娩存活的新生儿中其发生率一般不超过1%,而伴发新生儿产伤的股骨骨折更为罕见[1]。我院2006年1月发生1例新生儿产伤股骨骨折,经过32天的治疗和护理,患儿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产妇25岁,孕2产1,孕40周双胎横位、臀位。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大双以骶左后位转为臀位牵引娩出,为女婴,体重3100g,Apgars评分为10分,羊水Ⅲ粪染。小双肩右后位,经协助内旋转后为骶左后位,按臀位助娩的方式取出小双,为男婴,体重2450g,Apgars评分1分钟评6分,5分钟评10分,在断脐后,检查婴儿时,发现新生儿小双右下肢活动受限,检查后考虑有骨折可能,行常规处理,在告知家属并经得同意后行X线拍片提示,右股骨中上段骨折,右股骨头旋转,断端向后方错位。
1.2 方法
1.2.1 双下肢垂直悬吊牵引术,患儿臀部距床的距离为5cm,重量为450g,但因患儿骨折部位较特殊,牵引过程中容易滑脱,牵引一天后改为其他方法。
1.2.2 平卧臀部捆绑包扎固定法,50cm宽的一次性纸尿布,外加同等宽度棉布一条,长为60cm左右,双腿间用棉垫相隔,足跟及踝部用棉垫加以保护,在膝以上,腰臀部行捆绑包扎,绷带环行固定,4小时更换一次,20天后X摄片提示骨折成角畸形愈合,骨痂形成,继续给包扎固定,注意保护伤肢,32天后X摄片提示对位成角畸形愈合,伤肢短健肢约1cm,愈合良好,给予出院。患儿出院后进行多次随访,其中4月10天时随访查:患儿右下肢活动自如,骨折处可触及增粗骨性包块,无触痛反应,测量右下肢比左下肢短1cm,恢复较为满意。 1岁1月随访,患儿行走自如,经检查右下肢短为0.8~1cm,除有轻度贫血外,其他各项指标提示,发育良好。
2 护理
2.1 专人护理 固定医生,护士各2名,实行两班制,每班由医生、护士各1名负责,以便观察及熟练掌握包扎技巧。 4小时更换布带,尿布一次,操作时在复温台上进行,每次用温水擦洗净臀部,因患儿为低体重儿,清洁臀部后vitE给予全身按摩预防并发症,臀部涂紫草油预防红臀,按摩足底时间稍长,以利于改善末稍循环及恢复皮肤弹性,各项操作动作轻柔、敏捷,以防止患儿骨折再次损伤,捆绑固定包扎后注观察足背及趾端皮肤颜色、弹性、温度和毛细血管充盈反应。
2.2 指导母乳喂养,因患儿是双胎,情况特殊,护理过程中帮助患儿母亲尽量满足患儿母乳喂养,喂哺时指导哺乳姿势,避免动作过大,如体重达标,哺育1小时后给予适当的抚触,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增进睡眠,同时由于患儿的免疫系统得到刺激,可增加患儿的免疫力和应激力,使婴儿健康发育。
2.3 出院指导 出院前一周让患儿父母参与对婴儿的护理,并作详细的指导,如洗澡、抚触、臀部、足部护理等,一定要保护好患儿的伤肢,睡觉时和大双保持一定的距离,逐步加强活动和锻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伤肢恢复。
3 总结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高危产妇; 围产期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4-0114-02
doi:10.14033/ki.cfmr.2015.34.052
高危妊娠是指各种因素对孕产妇及胎儿都会产生较高的影响,并且可能导致难产危及母婴安全,出现高危妊娠的产妇称之为高危产妇。以往对高危妊娠孕产妇的筛查、管理工作主要由产科医生完成,而对系统的护理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在产科医生正确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高效的护理干预可使高危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降低高危因素对孕产妇、胎儿和婴儿的不良影响和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而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正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方法。EBN是护理人员将科研结果和临床护理相结合,在计划护理活动中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结果为依据,结合临床经验和产妇需求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产妇实施最佳的护理决策[1]。近年来,笔者通过对高危产妇围产期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门诊2012年2月-2015年2月进行检查的高危妊娠2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产妇均符合高危妊娠的诊断标准[2]。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孕产妇均按照制定好的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110)。观察组年龄20~39岁,平均(26.6±3.2)岁,高龄10例、多胎史23例、瘢痕子宫20例、胎位不正2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13例、贫血1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3例、多次人工流产史7例。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5.8±3.1)岁,高龄8例、多胎史20例、瘢痕子宫25例、胎位不正24例、妊娠高血压疾病11例、贫血1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2例、多次人工流产史6例。两组产妇年龄、妊娠高危因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有对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护理,以及药物护理和饮食护理。
1.2.2 观察组 采用循证护理。循证护理主要包括确立循证问题、寻找循证支持和循证应用。(1)确立循证问题。根据妊娠的高危因素提出循证问题,包括各种妊娠高危因素的发生原因、机制及临床表现,以及最佳的护理方法。(2)循证支持。首先进行中外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组织专家组对检索文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行分析;另外,通过咨询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以她们的经验来进一步获得循证支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3)循证应用。①从确定妊娠开始登记资料,于妊娠12周内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配合医生在孕早、中期进行高危妊娠筛查,根据不同的高危因素建立高危妊娠档案。与符合高危妊娠诊断的孕妇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孕妇的心理及期望,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建立信息源;②对存在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健康宣教,介绍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开设有关治疗护理知识讲座,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等形式对孕妇进行治疗、保健辅导,教会自我监护方法;③针对高危孕妇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孕妇及其家庭成员沟通,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多倾听孕妇内心的声音,及时疏导其心理障碍,必要时可请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协助进行心理辅导。尽力消除产前心理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调整产后心理状态,尽量使孕妇在围产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④产前注意观察胎心率,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对胎位不正及时处理;注意胎盘、羊水和脐带情况,避免新生儿窒息;分娩过程中,根据产妇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控,及时解决分娩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使胎儿顺利娩出;分娩后注意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定时消毒,预防产褥感染;另外,产后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婴儿出生后注意保暖,正确喂养。
1.3 观察指标
(1)不良情况发生率,主要包括胎位不正、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早产、新生儿窒息等。(2)不良情绪评定,①焦虑自评量表(SAS),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69分以上;②抑郁自评量表(SDS),轻度抑郁:53~60分,中度抑郁:61~72分,重度抑郁:72分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不良情况发生情况比较
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胎位不正、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后,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上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新型护理观念,循证护理是一种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以已经取得的可靠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作为证据支撑,并结合护理人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产妇的实际需求,制订的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案[3]。循证护理是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完美结合的一种护理方式,能最大限度节约医疗资源,以实际循证问题为导向,以科学理论及经验成果为依据,以产妇不同特点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循证护理已经渗透到护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和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上导致高危妊娠的因素非常多,较为常见的主要有年龄因素(一般指大于35岁或者小于16岁的产妇)、瘢痕子宫、贫血、传染病毒携带者、胎位不正、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高危妊娠严重影响妊娠结局,并且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某些并发症而导致难产,甚至孕产妇及胎儿、新生儿死亡[4]。彭飞玲等[5]研究显示,1976例高危产妇实施循证护理作为观察组,1836例高危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婴儿早产、子痫前期、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彩莲,黎敏,黄月红.循证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7):239-240.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3]周秀婷.循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9(36):4505-4507.
[4]戴晶.1168例高危妊娠管理与总结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