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母婴护理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0(a)-017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infant bedside nursing program on primipara.Methods 100 primipara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were primipara and underwent caesarean section.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general nursing,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aternal infant bedside nursing program.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of women on the nursing program was compared,and the changes of emotional state and degree of pai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degree of mastery the related cont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master related knowledge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fter nursing,anxiety,depression and pain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Primipara;Caesarean section;Maternal infant bedside nursing;Effect
如何保?C新生儿健康正常的发育是每位母亲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剖宫产的初产妇来说,其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克服的困难则更多,不仅要克服初为人母的心理落差,尽快地适应的自己角色的转变,忍受剖宫产手术给自身带来的巨大痛苦,而且还要不断学习喂养幼儿的相关知识,保障喂养的质量和婴幼儿的健康发育[1],针对上述情况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十分必要。母婴床旁护理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护理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优势明显,内容全面,逐渐被产妇所接受,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就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00例,平均年龄(28.54±3.87)岁;按照随机分配表将上述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8.54±3.87)岁,平均孕龄(36.34±0.45)周;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8.54±3.87)岁,平均孕龄(37.46±0.65)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均采用剖宫产方式进行生产;②均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均无严重的内科疾病等;③均了解本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同意参与;④本研究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置于同一房间,进行沐浴、消毒、预防接种等的操作,针对产妇相关喂养、保健等情况进行口头教育。观察组产妇则接受母婴床旁护理方案;首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将所有产妇分配给每一位护理人员,医护人员应根据自身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产妇自身需求,为产妇制订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具体操作如下,①加强知识教育宣传:根据产妇不同的文化水平选择不同的形式对所有产妇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尽量选择通读易懂的语言,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讲解促进排乳和解决乳汁淤积问题等,阐述母乳喂养的优势、正确途径和姿势等[2]。②引导新生儿的护理:沐浴、洗澡、更换尿布等操作均在产妇面前实施,指导产妇进行演练,纠正其不正确的姿势和技巧,指导其母乳喂养方式[3]。③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指导:产妇由于自身角色的转变,对新生儿喂养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足,再加上剖宫产后常伴随剧烈的疼痛感,不少的生理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出现紧张、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多与产妇进行交流沟通,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的配合度和依从性。④指导产妇进行乳房护理及镇痛处理:进行必要的乳房按摩,缓解乳房膨胀感,促进乳汁的分泌[4];给予产妇必要的镇痛治疗,可采用心理暗示法或是注意力转移法缓解产妇的疼痛。⑤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调整好的合适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并进行消毒,减少感染疾病的发生[5],保障产妇和婴幼儿良好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方案的满意程度,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针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及服务态度等进行评估,采用百分制,分为非常满意(≥85分)、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变化和疼痛程度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各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显著下降,观察组SDS、SAS及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和知识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妇产科室中护理的水平关系着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效果,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方案和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和质量是大势所趋[7]。
本研究主要就母婴床旁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母婴床旁效果显著且优势明显,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感,有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以往临床上采取的常规护理,均是通过口头教育方式,采用集体教育模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不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不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而且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以护理人员为中心,不太注重患者自身的感受,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性不强[8];而母婴床旁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护理方案的缺陷,通过发放资料和宣传手册,采用一对一教育模式进行相关知?R的宣传,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还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和问题[9],母婴床护理模式顾名思义即新生儿的护理行为均在母亲床旁进行操作,这就大大提高了护理方案的实践性,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技能操作水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有灵活性,能够随时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掌握水平等情况进行方案的调整,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10]。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方案效果显著,能够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水平,但是就当前的临床护理形势而言,广泛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方案面临着需多的问题,与其他国家的国情不同,我国人口基数大,每日出生的新生儿数量较多[11],护理人员的人手不足,而且就我国护理工作的发展情况看,关于护理工作的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上述情况均是阻碍母婴床旁护理方案广泛推行的主要问题,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实现护理工作质的飞跃。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临床护理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模式逐渐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逐渐成为各大妇产医院所追求的目标。母婴同室主要是将新生儿与母亲放在一个房间进行护理,并且产后的所有时间都是母婴一起生活,由母亲按照要求进行喂养、洗澡、穿衣和睡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儿的成长,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用了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的186例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93例分娩孕妇,其中对照组中93例产妇,年龄在23~42岁,平均年龄为27.8岁,剖宫产孕妇50例,阴道分娩孕妇43例,新生儿的体重为3.2~4.1kg,平均为3.75kg。实验组中的93例母婴,年龄在22~40岁,平均年龄为26.2岁,剖宫产孕妇50例,阴道分娩孕妇43例,新生儿的体重为3.1~4.3kg,平均为3.8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母婴采用的是传统母婴分离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工作都是由母亲一个人来完成。实验组中母婴采用了新的护理理念,即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要耐心的教授分娩孕妇对于新生儿的喂养技巧,指导她们如何采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对新生儿进行哺乳,从而避免出现皲裂现象。同时还要求孕妇对新生儿的呼吸、脸色、啼哭以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且要做好相应症状的预防措施。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这时就要求保持室内温度均衡,不要过热或者过冷。在新生儿休息的时候保持其侧卧姿势,从而避免奶水溢出发生窒息现象。而且在每次喂奶的时候,要求孕妇对自己的双手和进行清洁,避免新生儿出现感染现象,并且将哺乳的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为宜。每次新生儿哺乳的量也要因人而异,通常需要喂养到新生儿停止哭啼为止。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细嫩,极易导致受伤和感染,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定期对新生儿的肤色进行观察,如果新生儿出现感染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在孕妇出院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产妇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许和处理,其中的数据使用了x±s的方式来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实验组母婴在分娩1w之内的喂养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她们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如今,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内容主要包括脐带护理、沐浴护理等,并且所有护理操作均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来完成,而且新生儿的父母及家属几乎是看不到护理过程的,这难免会使其产生担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增大了对新生儿护理模式的挑战,逐渐发展起来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深受孕妇及家属的青睐。
对于刚做父母的家长而言,面对新生儿的时候通常会束手无策,对于相关的护理措施一窍不通,更不用说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皮肤护理、脐带护理了。自从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出现,将对新生儿每天的护理工作都放在孕妇及家属的身边来进行,这时孕妇及家属可以亲身了解和掌握个各项护理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边操作边给父母进行示范和讲解,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孕妇及家属更好的掌握护理要点,而且孕妇还可以亲身体验护理的乐趣,从而为出院后的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的孕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相关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加强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推广,可以有效的提高孕妇及家属对相关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为孕妇的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娩孕妇由于产后会存在宫缩痛、疼痛、缺乏对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她们很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的心理情绪。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孕妇在产褥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所以,医护人员要想办法帮助分娩孕妇进行相关角色的转变,带着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眼前的所有事情。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开展,增加了护理人员与分娩孕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孕妇所不理解的地方,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孕妇很好的进入母亲的角色,而且还能够准确的帮助宝宝做各项护理操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本次研究中93例母婴同室护理均取得明显的效果,喂养及新生儿的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几率差异教大。新生儿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而且父母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母婴同室护理可以让产妇及家属亲自感受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所进行的耐心护理,从而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足度和信任度。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的所有产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都非常满意,而且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足度有所下降,为91.40%,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产妇的康复和满意度产生影响,而且护理人员在与产妇及家属进行交流时,也可能涉及到其它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沟通技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1~3]。
综上所述,实施母婴同室护理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孕妇转变角色,消除内心的恐惧、焦急心理,而且还能更好的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进一步督促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技巧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以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筛查769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8(33):94-95.
目的:研究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146例分娩产妇。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对照组则仅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产妇满意程度以及产妇产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关键词:健康宣教;母婴同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18-02
健康教育属于护理中的一部分,而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其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对产妇以及家属增进健康知识、改变健康行为以及培养自我保健意识,保证产后母婴的健康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1]。同时,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母婴同室内为围生期的产妇、婴儿以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拉近产妇与新生儿的距离,明显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2]。鉴于此,本文通过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比常规护理,得到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200例分娩产妇。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7±3.4岁,婴儿孕周37.8±1.7周,日龄5.2±3.1天。其中观察组年龄在23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6.1±2.2岁,婴儿孕周37.6±1.8周,日龄5.3±3.0天。对照组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5±2.7岁,婴儿孕周37.6±1.7周,日龄5.1±3.2天。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即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多享受的一切护理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护士边操作边讲解,由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母婴实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护理、一对一阶段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多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产妇在护理新生儿护理的心理。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2.1 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向其介绍环境、住院知识,认识主管医生以及护士,帮助快速的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从而产生安全感,对产妇讲解胎动计数的意义以及方法,分娩的先兆症状,指导无痛分娩的方法,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意义和相关知识,使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指导孕妇多使用富含蛋白、铁钙等食物,保证产妇期的特殊需要。
1.2.2 产后恢复:指导产妇学会产后的自我观察,向产妇讲解母婴同步休息的关系,保持心情的愉悦,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利于乳汁的分泌。讲解自行排尿以及早排尿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多喝水,早排小便,预防产后尿潴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丰富以及易消化,以满足乳母自身的营养以及泌乳消耗的需要,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便秘及产后压疮的发生。
1.2.3 母乳喂养及护理:对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产后半小时内给婴儿哺乳。哺乳前应清洗,平凹陷者应及时纠正,协助产妇做伸展练习,令突出,以达到成功哺乳的目的,指导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方法,挤奶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1.2.4 新生儿护理指导:对产妇进行更换婴儿服、尿布、脐带消毒以及抚触的指导,介绍婴儿的保暖方式、早期教育方法、辅食添加放大以及计划免疫程序等,指导产妇学会观察新生儿,主要为脸色、溢奶、肚脐以及排便等情况。
1.2.5 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对产妇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护理技巧以及产褥期的有关保健知识。指导产妇坚持母乳喂养以及进行母乳喂养咨询,进行计划生育措施的指导,产后一个月内禁止盆浴和,避免哺乳期间怀孕,指导科学的养育婴儿,定时体检和预防接种。
1.3 疗效评价[4-5]:根据评分表测定产妇满意程度,80-100分为满意,60-80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个组别产妇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 讨论
以往在临床中,通常只是针对产妇或新生儿的护理,忽略了母婴整体的护理效果。对于母婴同室这一方案,利于母婴接触且尽快的建立并增强母婴感情,更有利于母乳的喂养成功从而降低婴儿的患病率。同时,母婴同室的建立使产妇在分娩后可直接面临照顾婴儿的责任,并且由于初为人母,大多数产妇缺乏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技巧,这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的指导,并学会自我护理以及新生儿的护理[6]。
本文通过对比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满意”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汪青[7]等人报道结果,表明以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此外,观察组产妇尿潴留、破裂占比,婴儿患红臀、黄疸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李成菊[8]等人的报道结果一致。表明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于产妇以及婴儿并发症具有十分显著的改善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和母婴同室中健康宣教通过护理实践中产妇反馈的意见,及时了解产妇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各种问题,专业护理人员可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宣教,并且取得产妇的配合,及时得满足产妇的各种需求,这有助于产妇顺利完成不同阶段的恢复,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等因素有关。有报道表明[9],母婴同室降低了婴儿的发病率,缩短了婴儿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且及时按婴儿的需求喂哺。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增进母亲和婴儿的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有利于牢固母子间的亲密关系,提高母乳喂养和促进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育[10]。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可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家属对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并且反复强化宣教的健康宣教后,可有效的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在一方面降低了母婴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不仅可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还可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忻蓉,汤建国.重症监护室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障碍比较[J].浙江预防医学,2014,1(2):188-191.
[2] 来华.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现状观察[J].医学信息,2014,2(5):81-82.
[3] 张新华,安建仓,袁爱琴.等.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沐浴过程中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河北中医,2014,3(3):455-456.
[4] 史玲美,杨祝萍,陈敏.等.母婴同室病房产妇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3,1(12):1174-1176.
[5] 张晔.母婴同室使用婴儿防盗系统的家属满意度调查[J].广西医学,2013,25(5):69-70.
[6] 陈红玲,许丽华,刘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9049-6050.
[7] 汪青,刘素球.环境因素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4):1079-1080.
[8] 李成菊.食醋熏蒸法对母婴同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4):385-386.
关键词:健康教育;干预;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R15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18-01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专业医学信息的传播以及行为干预帮助人们对卫生保健知识更好地掌握,并且自愿采用一些健康行为和有效的生活方式的过程?我院对孕产妇采取健康教育工作,这对孕产妇和胎儿都是十分有利的,可以帮助产妇掌握相关的母婴保健知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的产妇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年龄20-34岁,孕周38-41周;所有胎儿都为单胎;出生时1分钟的Apgar评分为8-10分,体重2.6-3.9kg,平均2.86kg?干预组60例,年龄21-35岁,孕周37-49周;所有胎儿都为单胎;出生时1分钟的Apgar评分为8-10分,体重2.5-4.1kg,平均2.89kg?两组产妇都没有其他疾病?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胎儿出生时情况?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孕妇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入院时给孕妇提供一些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手册,产后在产房内给予常规的母婴皮肤接触,在病房内让产妇与婴儿及早接触,及早喂奶,根据婴儿需要进行母乳喂养?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对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宣传一些健康教育知识,护理人员在平常要多与孕产妇进行交流,使其了解到母乳含有婴儿成长需要的所有营养,是其他乳品都没有办法替代的,而且母乳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都是最适合婴儿吸收的,经济实惠,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需要?而且母乳喂养还可以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促进婴儿智力的发育,减少产妇疾病的发生率?
1.2.2对母乳喂养的指导
鼓励产妇与婴儿早接触?早开奶,哺喂要勤快?在母婴早接触的时候,可以让婴儿在早期练习吸允,婴儿在反复练习中可以帮助母亲早点下奶,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对母乳喂养的和姿势进行指导,产妇可采取坐位?侧卧位或者仰卧位,婴儿的身体要转向产妇,下颚要贴近母亲的,要保证大部分的乳晕都被婴儿含在口中?对于哺乳的时间和次数都不应该有所限制,只要婴儿有需要就要给以哺乳?正确的挤奶手法也是很重要的,产妇每天挤奶次数要尽量多于8次?
指导产妇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可以让孕妇多喝鱼汤和奶制品,保证对产妇营养的提供,可以提高孕妇乳汁的质量?同时保持病房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可以保证产妇愉快的心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1.3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2.1两组对母婴喂养知识的了解比较
干预组产妇对婴儿保健知识?正确喂养姿势和挤奶手法等的母婴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见下表1?
2.2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程度比较
干预组进行纯母乳喂养的有5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例,干预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63.3%,具体见下表2?
3.讨论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健康教育也成为了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健康教育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也是有很重要的影响?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使婴儿的抗病能力增强,减少生病风险[1]?母乳喂养可以促进产妇催产素以及泌乳素的分泌,催产素可以增强产妇对子宫的收缩,有利于胎盘尽早排出,对于减少产后出血是很有效的?泌乳素可以刺激乳腺泡,使提早充盈,还可以减少涨奶现象发生?此外还可以让婴儿在初乳中就得到免疫球蛋白,对减少新生儿黄疸也是有一定效果的[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对婴儿保健?正确喂养姿势和挤奶手法等母婴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6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有效提高了孕产妇对母乳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阳爱云.湖南省医务人员“三基”陪训指南护理分册[M ]长沙:湖南省卫生厅,2012,21(13):580-581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正常足月产妇6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SAS评分较低,VAS评分较低,产后出血量较少,产程较短,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P
结论:在产科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服务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健康,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程陪伴 分娩 妊娠结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48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15-01
产科作为临床工作当中一类较为重要的科室,其护理服务的中心即以产妇为主,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对策,而在以往的基础护理服务中,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较低,甚至可因护理工作不当,为母婴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但发展,逐渐实行了“一对一”全程护理陪伴分娩,旨在改善妊娠结局,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正常足月产妇6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在24至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8±0.3)岁。试验组年龄在25至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7±1.1)岁。两组产妇在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在产妇宫口开大后送入病房,行传统护理方法,即在无家属的陪伴下安排轮班护理人员一人在产房中进行观察产妇胎心、血压、宫缩等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试验组产妇则采取“一对一”全程护理方法,主要护理方法如下:根据院内条件可设置专门的陪伴待产室,待产室中除了配备所需的常规仪器外,可配备沙发或电视机等物品。在产妇宫口开大之后,在安排亲属陪伴在场的情况下,安排轮班护理人员为产妇提供全程的护理服务:①助产护士应在产妇进入陪伴待产室后,主动下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关交流,向其介绍护理的范围及内容,以取得其信任。另外,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分娩的主要过程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2]。②进入分娩期后,助产护士应能够时刻陪伴在产妇身旁,对其所提疑问进行认真解答,并给予安慰与鼓励。当产妇出现宫缩时,助产护士可用手掌按摩产妇腹部,注意动作轻柔。另外,密切观察产程,将每次的检查结果与产妇进行探讨,注意态度亲和,使产妇情绪放松。③当胎儿娩出后,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观察产妇子宫收缩、产后出血等情况,以及对于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做出评价,同时向产妇进行产褥期相关知识的宣教,并指导其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3]。④当确定母婴健康状况正常后,将产妇及新生儿送回母婴病房休息,在离开前认真倾听产妇及其家属的意见与建议,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的测量情况,并对其分娩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包括疼痛评分情况、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产程等。另外,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及窒息情况。
1.4 统计学指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P
2 结果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情况。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SAS评分较低,VAS评分较低,产后出血量较少,产程较短,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P
3 讨论
分娩作为一类较为复杂的生理过程,产妇的正常分娩除了与其自身产力、产道及胎儿因素相关外,更易受到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所影响[4]。由于妊娠期间的特殊性,产妇体内激素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面对较为复杂的生产过程及陌生环境后,极易出现焦虑及恐惧的情绪,甚至对生产抵触,影响母婴健康安全。而据相关研究表明[5],产妇产生的恐惧情绪能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使其面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增加,从而面对生产过程所带来的疼痛出现较大的反应,最终影响产程的进展。因此,分娩过程的护理服务至关重要。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虽对产妇及胎儿的情况进行了实时的检测,但忽略了家庭陪伴的作用,缺乏整体性及社会性。现为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行了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在此方法中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给予产妇全程的生理及情感支持,使产妇的生产压力及不良情绪减低,以此提升护患之间的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得产妇放心生产。本次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SAS评分较低,VAS评分较低,产后出血量较少,产程较短,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这与李金霞[6]于2003年的研究结果大致相符,证实了此种方法的实用性。综上所述,产科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服务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敏艺,桑未心,曹伟新.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身心影响的分析[J].上海护理,2003,8(01):656-657
[2] 黄小花.导乐陪伴分娩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06):789-791
[3] 罗海英.一对一全程护理陪伴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12(30):453-454
[4] 安建华.一对一全程护理陪伴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8(03):341-342
【关键词】 自护理论;产科母乳喂养;喂养并发症
自理(自我护理)学说是由美国护理学家奥瑞姆在1971年首次提出,自理是个人为维持个人生命和健康而需要自己进行的活动,是有意识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连续的行为,自护理论拓展了临床护理的实践领域,成为临床护理的指导模式[1]。在产科母乳喂养工作中运用奥瑞姆的自护理论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指导,不仅可以帮助产妇尽早进入全面的自我护理状态,而且能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母婴健康,从而提高产科质量。我科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把自护理论的3个护理系统应用于母乳喂养工作中,帮助产妇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简单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2006年我科采用非模式病房的整体护理模式对产妇常规的实施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整体护理;2007年我科采用模式病房的整体护理模式对产妇实施责任制护理,将护理人员分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任组长一名,负责对所管辖区域的产妇实施护理。选择2006年1~12月期间在我科分娩的无母乳喂养禁忌证的初产妇576例为对照组;选择2007年1~10月在我科分娩的无母乳喂养禁忌证的初产妇576例为自护组。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分娩方式上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 ,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科室制定适合爱婴医院产科专科特点的母乳喂养宣教规程,供护理人员学习,领会﹑熟练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及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对对照组的产妇由接诊的护理人员常规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的重要性。负责婴儿护理的护理人员常规指导喂奶、哺乳技巧及产后14天的电话亲情回访、产后42天母婴的回访工作。回访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情况及母婴康复情况。在产妇出院时由主班护士发放及收回调查问卷,同时做好登记工作。自护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护理论的3个护理系统,根据产妇不同的自理缺陷程度来为产妇及家属提供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2]。由责任护士为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并进行相关技能的演示,让产妇及家属参与自我护理。由责任组长负责产妇出院时发放及回收调查问卷、产后14天的电话亲情回访、产后42天母婴的回访工作,并做好登记工作。
(2)自护理论措施 ①完全补偿系统:对于从未接受过母乳喂养知识培训的产妇,责任护士为其提供全部护理,即完全补偿系统。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产妇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对Apgar≥8分的正常新生儿,在阴道分娩后30分钟内、剖宫产回病房后30分钟内立即让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房,同时进行母婴皮肤早接触,使婴儿正确含接;鼓励母婴早期接触,有助于稳定情绪,建立亲子联系。②部分补偿系统:此阶段是产妇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在产后第1天,责任护士了解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和补充他们未知的内容。针对产妇及家属的个体认知水平再次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纯母乳喂养及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的重要性。重点是演示、指导母婴的含接姿势及哺乳。③支持教育系统:给产妇提供各阶段的情感支持和健康教育,为产妇及家属的积极参与提供各种信息支持。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的常见问题,在产妇产后第2~3天,在母乳喂养工作方面重点教会产妇如何防止奶胀,如何热敷、按摩乳房,人工挤奶、吸奶的方法;如何防止皲裂以及皲裂的处理方法。同时责任护士随机检测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技巧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依其个体自理能力缺陷程度提供相应的指导,通过护理人员的示教及指导,积极调动和激发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使产妇尽早进入全面的自我护理状态。
(3)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产妇对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程度: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不给宝宝喂任何东西)情况;产妇母乳喂养并发症(皲裂)的发生情况。
3.评判标准
分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三个层次,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或哺乳技巧达80%以上者为掌握,在50%~80%之间者为基本掌握,在50%以下为未掌握。
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喂养效果比较,自护组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及母乳喂养技巧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出院时及产后14天、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而产妇皲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4。表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的比较表2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哺乳技巧的比较表3 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表4 两组产妇并发症母乳喂养并发症的比较
讨
论
护理是克服和预防自理缺陷的发生、发展的活动;护理是一种服务,一种助人的方式,应根据病人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缺陷程度而定,随着个体自理能力的增强,对护理的需要逐渐地减少甚至消失。自我护理的实施并非否定护士的主动服务态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坚持由浅入深、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逐步让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可促使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具体操作和指导过程中的责任心得到升华,激励护士掌握更全面、更先进的知识,要求护士要有更高的技术、指导能力及水平[3]。我科在产科母乳喂养工作中,责任护士根据产妇及家属的自理能力及需求,灵活采用三种护理系统为产妇提供帮助,补偿其自理的不足,积极调动和激发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了产妇及家属的自理潜能,帮助他们克服自理的局限性,最大限度的实现自理;引导产妇和家属积极参与护理,使产妇及家属灵活运用所学到的自护知识和技术进行自我护理,成为维护和恢复健康的主体。通过母乳喂养技巧及相关知识的指导,临床母乳喂养全部成功;为产妇和家属解决了很大的现实问题,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减少了母乳喂养并发症,利于母婴康复,从而提高了产科质量。在产妇受益的同时也使产科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代产科护理特别强调自我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概念,将自护理论应用于产科母乳喂养工作中,为产妇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提高自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发挥了产妇及家属的最大潜能,以便能够自我照顾。如何将奥瑞姆的自护理论与产科工作相结合,灵活有效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以便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是每个产科护理工作人员应掌握的护理方法及措施。
参考文献
[1]姜安丽,石 琴.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6-126.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初产妇共1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产妇年龄最大34岁,最小20岁,平均25.8岁;自然生产52例,剖宫产62例;新生儿男62例、女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7例。两组产妇在年龄、生产情况、生产方式和新生儿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
对产妇和新生儿按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每日由护理人员将新生儿带到统一的新生儿处置室对其进行沐浴、抚触以及脐部护理,家属可通过玻璃屏风观看。
1.2.2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具体护理过程如下。(1)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床旁护理,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尿布更换、沐浴、抚触以及脐部护理,家属及产妇可在旁直接观看,并适当地现场宣讲相应知识。(2)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针对不同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不同的新生儿知识宣教,以一对一宣讲模式让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向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主要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正确喂养方法、突发状况处理、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处理措施以及新生儿日常护理方法等,让产妇更全面、更科学地护理和照顾自己的孩子。(3)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训练:产妇生产之后其生理状况和身体状况都会发生改变,而护理人员不可能对产妇进行全程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需对其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训练。如母乳喂养的技巧、的正确护理方法、正确饮食方式、产褥期常见状况及处理方法,以便产妇出院后能正确、全面地实施自我护理。
1.3评价指标
将所有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母乳分泌时间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等指标进行详细记录,以供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组间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分析
对照组57例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4.2%,实验组57例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6.5%,实验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2.2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母乳分泌时间以及自我护理能力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关键词】 出院产妇; 延续护理;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1-0086-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xtended care to discharged puerpera.Method:The continuing nursing care group was established which used telephone follow-up and family visit for 180 cases discharged parturient,the relevant circumstances with puerperal knowledge grasping situation in our hospital by questionnaire and discharged parturient continuing nursing care questionnair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tended care services in different time of maternal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knowledge on maternal grasp the situation gradually improved,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compar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tended care services befor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Discharged parturient; Extended care; Nursing satisfaction;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ojia County,Huojia 4538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1.043
随着健康知识、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婴儿的养育及产妇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医院不断提高产前检查率和产前教育普及率,但是很多产妇仍因缺乏产后自我护理能力和育儿的知识和经验,产褥期得不到适时的自我护理指导而易出现多种生理、心理、育儿方面的问题。为帮助产妇正确掌握科学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给予产妇充分、及时的心理支持,使其顺利度过产褥期,笔者所在科在护理部的支持与领导下,于2013年1月成立延续护理服务小组,对城区及县城周边区域内的出院产妇实施延续护理服务新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居住在县城及县城周边区域内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产妇180例,均为单胎活产,其中顺产108例,剖宫产72例;年龄21~33岁;孕周为37~42周。
1.2 方法
1.2.1 建立组织 抽选具有5年以上产科护理工作经验,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护理骨干2~3名进行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组成延续护理服务小组,设立专门工作室及专线服务电话。
1.2.2 制定延续护理方案 护士在产妇住院期间要以真诚的服务、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技术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详细介绍延续护理服务的相关内容,征得产妇及家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及服务热线电话联系卡,对母婴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延续护理服务个人档案资料,包括姓名、年龄、出院诊断、出院时间、母婴目前一般状况,最佳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等。出院后由延续护理服务小组成员实施延续护理服务。
1.2.3 实施
1.2.3.1 电话随访 出院后7 d内每天一次电话随访,7 d后每5 d一次至产后28 d。首先询问出院后母婴的一般情况,包括产妇的休养环境、饮食、精神及心理状态、恶露排出、切口愈合、康复运动等方面;婴儿的母乳喂养、脐带护理、黄疸的观察等方面。根据产妇及婴儿的不同状况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对她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的解答。并随时接受产妇及家属的电话咨询,将电话随访内容记录在个人档案资料内,以备家庭访视时参考。
1.2.3.2 家庭访视 出院后2~3、7、28 d分别上门进行家庭访视,每次访视时间为30~60 min,访视前先电话问候,预约访视时间。访视时应先注意倾听产妇和家属有关产后保健和婴儿护理的问题,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耐心讲解产褥期的心理调适方式,给予心理疏导,并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婴儿护理,关心产妇的心理变化,减少对产妇的不良刺激。通过实地考察评估,了解产妇的睡眠、饮食、排便、卫生习惯、产后康复运动、母乳喂养情况及婴儿情况,检查子宫收缩和恶露情况、切口愈合情况,进行针对性宣教,如科学合理的康复运动,有利于体力恢复,促进子宫复旧;休养环境要冷暖适宜,安静舒适;身体保持清洁卫生,常洗头、洗澡,勤换衣,可用温热水淋浴,禁止盆浴;保持会清洁,会阴侧切者,尽量向健侧卧位,以减少恶露污染渗入切口,防止切口感染;保证营养均衡,饮食结构合理,食物多样化,增加含有粗纤维的食物,减少便秘的发生;不宜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喝鸡汤、鱼汤等促进乳汁分泌等。现场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哺姿势及婴儿含接姿势,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掌握保健技巧,避免因乳汁淤积引发乳腺炎。现场演示产后保健操、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等。让产妇真正掌握实际操作,预防产褥期各种生理问题的产生,如子宫复旧欠佳、切口延期愈合、无乳或少乳、乳腺炎、产褥感染、便秘等。每次访视结束后,将访视内容记录在个人档案资料内,并及时反馈给主管医生,征求专业指导意见,加以分析、总结,不断调整访视内容和形式,保证延续护理服务的有效性。
1.3 调查工具与方法
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拟的产褥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表,在出院前(延续护理服务前)和出院后7、28 d分别测评产妇对产褥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涉及四个方面,母乳喂养、婴儿护理、饮食营养、康复保健。以单选题形式作答,每项5题,每题0~5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产妇的掌握情况越好。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拟的出院产妇延续护理服务情况调查表,在出院前(延续护理服务前)、出院后7、28 d分别对产妇进行调查,调查表分3个方面,产妇对延续护理服务的态度,分为3个选项:赞同、支持、无所谓;产妇的生活态度,分为3个选项:积极、一般、消极;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3个选项:满意、一般、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产妇不同阶段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
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逐渐提高,与延续护理服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产妇不同时间服务情况调查比较
与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前相比,产妇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
满意度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医疗服务从院内延伸至院外,可以避免产妇从医院到家庭出现脱节,解决了产妇出院后康复及育儿方面的问题,延续护理服务从心理、生理以及文化等方面进行指导,从而满足了产妇对产褥期康复保健及正确的母乳喂养等知识的需求,是促进母婴健康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延续护理服务还能不断征求产妇及家属的意见和要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护理工作,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3.2 延续护理服务可减少产妇常见生理问题的发生
出院延续护理服务的优点在于可以实地考察,避免盲目性[1]。通过家庭访视,对产妇实施互动教育和指导,因人而异,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科学合理的产后康复和育儿知识的指导。使产妇在第一时间能够获得帮助,掌握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产后自我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产妇常见生理问题的发生,有效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
3.3 延续护理服务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服务是利用信息化工具,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登门造访等方式进行的一种开放式、延伸式健康教育,它能有效提高出院患者生活质量,在护士和患者乃至家庭成员间建立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2]。分娩后的产妇发生了从未有过的母亲角色转换,加上分娩引起心理应激,易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危机[3-4],甚至导致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出院延续护理服务,引导家属共同参与婴儿护理并关心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有效降低产妇的失落感和无助感,提升产妇产褥期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妇的心理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出院产妇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减少了产妇产褥期常见生理问题的发生,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了产妇康复、婴儿健康成长和母乳喂养的成功[5],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晓琴,赵新莲,蔡国梅,等.出院延续护理服务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10-712.
[2]俞桃英.护士对出院病人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46-247.
[3]周英凤,赵杏珍.初产妇产后家庭保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22(20):3-5.
[4]谢日华,何国平.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6):1-3.
前言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简称,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经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破坏CD4+ 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缺陷、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1]。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女性逐渐成为艾滋病感染者中的弱势群体,而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着妊娠和分娩等问题。由于艾滋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引起下一代艾滋儿,并反复传染;并且HIV感染妇女在妊娠期间发生机会性感染较多,而此时的药物治疗又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做好艾滋病合并妊娠的预防和护理极其重要,本文将对其艾滋病合并妊娠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艾滋病合并妊娠患者的相关知识
1.1 艾滋病的现状 据1990年8月WHO公布了妇女是艾滋病易感人群之一,妇女处于高危环境中[2]。在2004年第17个“世界AIDS 日” 的前夕,WHO和UNAIDS联合了《2004年AIDS最新流行报告》显示:成人中约有47%感染者是女性,在过去的两年中,全球各个地区的女性感染者迅速上升。与此同时我国国务院防治AIDS工作委员会和联合国中国AIDS专题组了《2004年中国AIDS防治联合评估报告》称:中国AIDS流行呈现六大特点,其中之一即为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据2003年《天府早报》报道:女性艾滋病感染在2000年为19.4%.2006年上升到27.8%,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男女比例已由4年前的9∶1变为3∶1,女性感染所占比例的猛增。
1.2 传播途径 艾滋病患者合并妊娠的传播主要通过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的途径有三条:①宫内感染,经胎盘或羊水由母体传给胎儿;②分娩期感染,在分娩时由宫颈阴道分泌物或血液感染新生儿;③母乳传播,由母亲乳汁传给新生儿。[3]
受感染的妊娠妇女对其胎儿的母、婴HIV传播的时期分为宫内、分娩期内和分娩后,这三期由于危险性的大小、实施预防措施的机会,危险因素性质的不同,其疾病发展预后存在差异,利用HIV培养、PCR试验、确定HIVRNA等诊断试验可准确判定感染的时间。根据最广泛应用的标准,对没有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48小时内取得的血标本用PCR或培养HIV阳性.则可确定宫内感染;在生后1周内标本呈阴性反应,以后呈阳性则可确定为分娩期内感染…。[4]
1.3 心理特点 女性艾滋病患者面临着一系列诸如妊娠和分娩等问题,妊娠是一种生理性免疫抑制状态,故妊娠可能加重HIV感染;由于CD4+ T淋巴细胞的缺失,加速其病情的进程[5],其直接导致艾滋病的进一步感染,也使得“艾滋孤儿”数据骤增。由于艾滋病可经过宫内、分娩期内和分娩后等各种途径传播,导致了艾滋病合并妊娠患者有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比如悲观、自责、罪恶感、自暴自弃、自杀等等。
对于艾滋病合并妊娠的的患者,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必须给患者做好各方面的解释及预防措施,做好其在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是艾滋病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又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注意的问题,其直接关系着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的成效。
2 临床护理
2.1 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病人消极悲观的情绪: HIV阳性孕产妇的心理问题错综复杂,加强对这一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和临床心理护理,使其了解艾滋病传播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能够有效地减轻孕产妇的心理压力,对预防 HIV 的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6]
患者入院确诊艾滋病后安排在隔离病房,产生强烈的自悲心理,迫切要求保密的治疗环境。针对患者的这一心态,医务人员应严守患者的隐私。在护理患者时,让患者了解病房隔离的意义,及时讲解隔离的重要性,并多与患者沟通,在言行上关心,同情、平等对待患者,尊重产妇的人格,使她们放下思想包袱,减轻自悲的心理,配合治疗护理。同时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消除紧张悲观的情绪。[7]
2.2 做好妊娠期护理,预防感染
2.2.1 关爱感染者,使之配合治疗 对于艾滋病合并妊娠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该拿出实际行动来关爱感染者,主动的关怀和帮助HIV感染者。医务人员应该用非语言与患者交流(特别是对于那些仍处于受歧视和偏见的的HIV感染者),都会给患者信心,使之配合治疗。
2.2.2 对阳性的妊娠产妇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做好预防母婴传播的宣传工作,讲解HIV的知识,如在妊娠期母婴传播主要经过宫内感染,经胎盘或羊水由母体传给婴儿。对HIV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在妊娠后,血液的病毒可以通过胎盘直接到达婴儿体内[8]。同时指导HIV孕妇患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指导;艾滋病的治疗护理,还要及时向其提供科学疾病的相关知识,医务人员对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将大大降低其对于吸毒患者劝导其立即戒毒,以及分娩知识宣教,让产妇顺利渡过妊娠。[9]
2.2.3 积极应用母体的抗病毒治疗 使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药物,可在分娩期减少对病毒的暴露;预防暴露期及暴露后的感染;减少新生儿在哺乳期间与HIV接触。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已显示能降低HIV垂直传播率。从孕28周开始到分娩,每日口服齐夫多定300mg,每日2次,分娩前口服耐韦拉平片200mg,每日一次[9]。
2.2.4 终止与避免妊娠 受感染的婴儿存活时间不会超过2~3年等,劝其终止妊娠,并劝告今后使用,避免妊娠[8]。
2.3 做好分娩期的护理,预防感染
2.3.1 分娩方式的选择 对于HIV阳性的产妇,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分娩过程将其传给婴儿。由于产妇分娩方式不同,HIV传播给婴儿的危险也有差异。多数观察结果显示,由于剖宫分娩可减少婴儿经产道时接触大量的HIV母血和分泌物,又避免分娩时采取一些可能增加HIV传播危险的辅助手段(外阴切开、产钳引产、头皮吸引等),剖宫分娩的传播危险一般要低于产道分娩[9],同时在分娩期间,婴儿暴露于母亲受感染的血液和宫颈分泌物中,所以减少血液及分泌物的病毒浓度,降低HIV传播的危险条件,缩减产程.尤其在破膜后应尽快使产妇分娩[3],并且由年资高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接生以减少传染机会。同时在分娩用物准备上必须严格的无菌,以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2.3.2 用物消毒 艾滋病患者的所有用物应按规定处理,住房应该安排单间,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室内物品的表面,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袋装标记后送消毒或焚烧;患者用过的针头应放入防水、放刺破并有标记的容器内,并直接送焚烧处理等[10],以免造成艾滋病的院内交叉感染。
2.4 做好产褥期的护理,预防感染发生
2.4.1 增强母亲机体免疫力和人工喂养 HIV感染者自身的抵抗力低下,免疫功能缺陷,在产后很容易引起感染。因此在产后要加强营养,安排其住单人间,保持空气通畅,同时应该加强消毒,限制探视;及时预防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以确保无感染的发生;保持外阴的清洁,每日用消毒液清洗外阴。产妇不宜哺乳应及时回奶,以减少HIV病毒通过母乳喂养传给婴儿。
2.4.2 做好婴儿的护理,减少感染的发生 为了更好的阻断母婴传播,婴儿出生后要及时擦干身上的血迹,及时吸干净呼吸道的粘液。婴儿出生后12h口服齐夫多定2 mg/kg/次,6 h服用1次,连续服用l周;72 h内口服耐韦拉平200mg/kg/次,总量小于600mg,同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9]
2.5 出院指导
2.5.1 坚持人工喂养避免纯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带药出院的新生儿,要按时按量给新生儿服用抗病毒药;再次强调用药依从性的重要性,教会提高新生儿用药依从性的技巧或方法。
2.5.2 对产妇和婴儿进行追踪管理,采取干预措施 婴儿满12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阴性则排除感染,纳入正常儿童保健;阳性者继续追踪至18个月再次进行抗HIV抗体检测.结果阴性则排除感染,结果阳性转入当地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进行治疗[11]。
小结
对于艾滋病合并妊娠患者的护理与治疗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着艾滋病的进一步感染。加强这一人群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艾滋病传播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特别是产前、分娩、产后的护理及母婴传播阻断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于预防HIV的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HIV虽然可怕,但只要人人参与预防,掌握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避免高危行为,消除歧视,倡导关爱,HIV的流行时可以控制的。另一方面,国内外虽然对其临床护理有多方面的探讨,但由于该疾病的复杂性,加上国内护士工作的局限性使护理工作仍待改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护理同行应注意进一步加强对该病诸方面的研究和创新,使艾滋病合并妊娠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能更加科学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生存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 任红. 传染病学[M]. 第七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12
[2] 李继唐, 李伟瑞, 周笑梅. 艾滋病的历程与防治新进展[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20-34
[3] 张青学, 邝健全. 妊娠合并艾滋病[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12): 713
[4] 杨筱韩. 妊娠合并艾滋病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3, 14 (4) :227
[5] 周先志, 赵敏. 艾滋病诊疗新技术[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37
[6] 胡迎秋. HIV阳性孕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 亚太传统医药, 2008, 4 (9): 145
[7] 林春华,关葵花. 分娩期艾滋病的防治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 (2): 71
[8] 李慧敏. 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合并妊娠的护理探讨[J]. 华夏医学, 2005, 18 (5): 794
[9] 谢丽群, 何秋宛, 黄焕英. 女性艾滋病患者合并妊娠的护理[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2 (4): 80
[10] 李小寒, 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M]. 第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