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型课的要求范文

微型课的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型课的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型课的要求

第1篇:微型课的要求范文

课程改革这一规律和潮流的。

一、由重掌握技术向重培养锻炼能力发展的转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经济改革中,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呼唤着人的整体能力,特别是体育锻炼能力的发挥与发展。掌握技术已不再是人们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而是为了使人的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的锻炼能力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体育课程改革不再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新的体育锻炼技术和促进锻炼能力的发展,而是要贯穿于学习者的一生,所以终身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回顾本世纪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有这样一个发展轨迹: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当代体育课程改革新思想致力于包括知识与技术的发展、锻炼能力在内的学生整体体育锻炼知识、整体素质提高的体育课程改革。它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课程潜能,以实现体育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功效。

二、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

一堂课应该怎么上?传统体育教学主要重视教师的讲,而不是学生的学,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过多的讲解示范和说明则让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降低。显然,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时刻处于被动状态,是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发展的。从教学观念上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怕学生看不懂、学不会、搞不明、理不清,于是就包办代替。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三、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

在教师习以为常的体育教学观念中对学生的要求是都会、都懂、都对,甚至是都考上某某学校。教师虽然知道这种意愿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心理预期往往左右行为,因而在提问学生时往往对回答正确的心满意足,回答错误的便在言辞或表情上有所表现。我们知道,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齐步走。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自身存在个体差异性和自身特点多样化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标准的人。但是,永远都没有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所以,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目前,在体育课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矛盾,以及教学质量低下,都与一刀切、统一要求有关。因此,体育课程改革新思想要求我们改变固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四、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原有的体育教学是接受和传递的两个过程,体育新课改的教学应是创新、开发的过程,“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也是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所谓重结果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通过教学所带来的结果,忽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方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无意地抑制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兴趣,而让学生直接了解课的最终目的和最终形成的动作。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学习―应用的思维过程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比结果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学习―(实际)应用的认识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感知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的学习,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是由“学习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的转变

现代体育教育的思想建立在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上。从信息论上说,体育课堂教学是由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由于体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所以具体存在以下四种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

1.以讲授法为主的单向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

2.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

3.以讨论法为主的三向交流方式,师生之间互相问答。

4.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试验。

体育课中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由以上信息交流方式可见,后两种的教学方法所形成的信息交流方式最好。尤其是第四种,其综合交流方式最佳,不仅能把学生的自我反馈和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及时地联系起来,还能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及时地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和帮助,对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身体形态与素质、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实现了互补作用,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连接起来,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路结构。这是一种最优化的信息传递方式,确保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身体素质一直处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

六、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的转变

第2篇:微型课的要求范文

1.学习“课标”。既然是课堂教学,就有标准,国家为每门课程都制订了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学好“课标”,只有知道了“课标”的要求,上课时才能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设计好教学过程,找到重点、难点,这是上好课最基本的要求。

2.会写规范教案。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预设,有了好的教案,才有可能上出一节好课。一份好的教案,必须是以“课标”为依据,以学校和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对教材和有关材料进行有机整合,选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3.学会常态上课。微型课实质上就是一节常态课,与常态课不同的只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实际参与,教师的活动安排是作为假设来进行的。既然是常态课,上课时就要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目标,完整展示教学过程。着重呈现上课的过程,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活动的安排,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问题的设计,作业的设计,板书的设计等。有些老师在上微型课时看不见学生,也就完全忽略了学生,只是将知识讲解得特别详细,没有了学生活动的安排,没有了应有的教学环节,结果将应该展示的精彩设计没能展示,将一节好课变成了教师全盘讲授,给微型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遗憾。

4.把握上课时间。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由于微型课比正常上课的时间少很多,大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时间,内容还没有讲完,时间已经到了,有个别老师刚开始进入新授课的学习,已经下课,准备好的许多内容没能展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微型课的教学,要对课前设计好的微型课进行演练,将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手势、表情等进行反复推敲,特别是语言要精炼,其中要注意关键字、关键词的应用,切忌重复唆,确保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亮点展示到位。

5.关注师生互动。新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还课堂给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参与的课不是好课。微型课上虽然没有学生配合,但不等于没有师生活动,相反,师生活动更是课堂上关注的焦点。因此,教师不但要特别关注和设计好师生活动,更要在上课时展示好学生活动。当然,学生活动不可能展开进行,教师要学会点到为止,让评委知道你在 组织学生活动和怎样指导学生活动,学生能从活动中获得什么 样的收获,从而反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最终上出一节精彩的微型课。

6.教学手段多样。一堂好课一定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完成的,这样才能保证让大多数学生最大限度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微型课上使用多媒体有着特殊的作用,甚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课堂上无法演示,但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展示好它的作用。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要按计划完成,突出学生动手操作和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切忌教师代替学生做实验或讲实验。课堂上需要使用的卡片、标本、模型等教具要准备齐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课堂展示等环节要进行重点强调。

7.展示自我优势。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好的课堂必定有教师自身的闪光之处。微型课上,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充分结合课程内容展示自己的才能。语文教师带有深情的范读,英语教师肢体语言的良好运用,数学教师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理化生教师精确细致的实验操作,体育教师技巧与力量的展示,音乐教师优美动听的表演,美术教师自我作品的赏析等等,不但能在课堂上感染和影响学生,更是微型课上让评委为之动心的法宝。

8.板书设计优美。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是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重要依据。好的板书,是科学的教学内容与完善的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杰作,是创造良好课堂艺术氛围,形成师生心理相容,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控制的重要条件。微型课要通过板书充分展示教师的设计思路、学生的学习轨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知识形成最大化的理解和记忆。微型课切忌无板书或简单草率的板书。

上好微型课,把握好机会,让每位教师的工作生活更加灿烂辉煌。

第3篇:微型课的要求范文

微型课是教师在无学生的情况下,面对教育专家、同行进行15~20分钟的虚拟教学。它能较方便、快捷、全面地考查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基本功和授课能力等。虽然微型课表面上听课的是教育专家或教育同行,但对话的对象却是虚拟中的学生。它不需要教师口头阐述设计意图,但要将教学意图渗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说课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在教学观摩活动中,发现个别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突然转变语气和风格,向评委说明设计意图或口头描述学生活动情况。这就是将微型课和说课混淆起来了。

微型课和标准课的区别:首先是时间,标准课用40分钟展示师生活动的全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共同经历的生命过程。课堂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活动。微型课由于缺少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只有15~20分钟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模拟。其次是标准课有学生参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分配时间。微型课没有学生,教师根据经验、教学内容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推进课堂教学。最后标准课教学内容要相对完整,环节齐全。而微型课可以是完整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教学内容的某一精彩片段的呈现。

说课、微型课、标准课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说课让教师头脑清晰,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依据和设计意图。小课有利于教师熟悉教学环节,更侧重于实际教学,是标准课的浓缩。说课、微型课都是为标准课服务的,他们的终极“战场”是标准的40分钟课堂。只有明确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准确定位,把微型课上得姓“微”,上得精彩。

二、注意课时划分的合理性

小课首先面临的就是划分课时,确定教学内容。在观摩中发现不少教师学段目标不明确,课时划分混乱。有位教师执教“乌鸦喝水”,展示了如下环节:1.导入:通过上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读文:请同学们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所组的词。3.去掉拼音,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小组抢读,介绍识字方法,对比字形。4.再读全文。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推测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其教学目标是: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生字。如果按通常两课时设计,那么第一课时的目标应该是:1.正确朗读课文。2.正确书写生字。3.体会学习小乌鸦爱思考,肯动脑的品质。很显然这样的课时划分和目标制定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还有一些教师,用一课时的时间既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完成了整篇课文的讲读,还进行了拓展。表面上看教学内容丰富,但透过内容我们不禁要问这么多内容,一节标准课能完成吗?即使能完成,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一定是走马观花,无法深入下去,学习品质也会大打折扣。

备微型课和标准课是一样的。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合理划分课时,制定清晰的课时目标,再围绕课时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不会走偏。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微型课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所以教学过程一定要简洁明快,重点突出,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实效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导课要快速切题。可以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直接复习导入;可以启迪思维,设疑导入;可以巧用图片,情境导入;也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导入;还可以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题。总之,导课要简洁,时间在一分钟以内比较适宜。

授课内容要相对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过渡自然。微型课在讲授时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条主线组织教学。

要适时小结,适时小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收获,也能让自己的意图体现得更清楚。如每个环节或知识点讲完后要及时进行小结,特别是课堂小结,可以从知识、情感、学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小结。

板书要简洁完整,能体现重点,突出难点。一个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相继完成板书。最好根据学生年龄情况选用图文结合的板书,切忌课前写好板书、上课无板书等情况出现。

四、注重课堂评价的丰富性

微型课虽然没有学生,但课堂评价至关重要。因为教师在课堂中的常规要求、知识讲解、学法引导、环节过渡、虚拟调动学生情绪都要通过课堂评价来完成。丰富的评价让没有学生的课堂不呆板、不单一,让没有学生的课堂处处展现教师对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注。微型课的课堂也会因为评价而丰富生动。

五、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展示

第4篇:微型课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微型课 说课 教学理念 儿童视角

在辅导代课教师和参与招聘的新教师微型课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农村幼儿教师对这个新生事物了解较少,有些教师甚至对此闻所未闻,把微型课与说课混为一谈,认为微型课就是说课。基于此,笔者就辅导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思考,以期为广大农村幼儿教师、新分配毕业生顺利通过招聘与考核提供一己之力。

一、厘清微型课与说课的概念,明晰二者的核心要义

长久以来,说课因其经济、便捷的特点和能够促进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的幼儿园教学竞赛、幼儿教师招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幼儿教师资格认定以及园本教研等活动中。因此,广大一线幼儿教师对于说课并不陌生,他们知道“说课”的重点在于“说”,即说设计意图、说活动目标、说活动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活动流程……知晓说课是介于备课与上课之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与环节,它是在告诉大家自己准备怎么上课,并用相应的理论来阐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教”,以及“这样教的依据和原理是什么”。虽然说课中也要展现完整的教学流程,但是更倾向于理性的阐述,它提供的只是一张施工的蓝图。

近年来,微型课被认为是能更好地考核、评估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与教学素养的一种手段,因而在教学竞赛、教师招聘以及教师资格认定等活动中取代了传统的说课。但什么是微型课?它与说课又有什么不同?广大幼儿教师对此还是有些模糊的,笔者试图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勾勒,以期能说明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

微型课与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从构词形式上来看,“微型课”是偏正结构,关键词是“课”,它的本质是课,要像正常课堂教学一样来上课;而“说课”是动宾结构,关键词是“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微型课是施工,说课则是蓝图。微型课与说课又有若干相似之处,一是活动时间基本相同,一般都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二是都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是面对评委说课与授课;三是一般都用于诊断、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基本功等。

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关联与促进的关系,在辅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具备良好的说课能力是上好微型课的前提,因为美好的、科学的蓝图是有效施工的保证,而微型课教学又能更好地促进说课的完善与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综合合理地运用能够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与理性水平。

二、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凸显教师的综合素养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理念的外在表现,任何一个行为背后总有一种理念在支撑。教育教学理念支配甚至决定了教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创设何种教学情境等。因此,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能贯穿于整个微型课教学始终,是评判一堂微型课教学是否优秀的关键和前提。

在辅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比较滞后,一是在微型课中设计的封闭式问题多,开放性问题少,“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在提问中出现频次比较高。二是微型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单一,基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缺乏游戏性、情境性、趣味性,没有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大班语言《 小鼹鼠过生日 》微型课教学中,每幅图的教学形式基本一致,先提问,然后教师小结,最后一起跟着教师看图片讲故事。但如果让其说课,她会把纲要或指南中关于语言领域的内容流畅地表达出来,但在实际微型课教学中,先进的理念荡然无存。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反映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体素养还比较低,同时也反映出理念与行动之间的落差还比较大。除此之外,在微型课教学中还存在着淡化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现象。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能力。很多教师在微型课教学中不知道如何使用多媒体,常常放弃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评委知道你使用了哪些教学手段。

微型课教学虽然只是面对评委进行的教学活动,但是执教教师同样要精心预设活动过程,从活动目标的制定,到活动过程中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都要努力彰显纲要、指南的相关理念,只有这样,微型课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拥有基于儿童的教育视角,努力实现“以学定教”

微型课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我和“我”的一个对话。前面的一个我是执教教师,后面的一个“我”是执教教师所面对的儿童,但在微型课教学中儿童的这个角色也必须由执教教师来完成。也就是说,在微型课教学中,教师要有先知先觉的意识,要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预设学情,虚拟出儿童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作出充分的预设和处置,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点拨。

在辅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在微型课教学中缺失了儿童的视角,常常以成人的标准和要求来对待儿童,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儿童为主体的理念。一是在微型课三维目标的制定上,仍然以教师的口吻来表达。在目标的制定上,很多教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的把握还不准确,导致对幼儿的要求存在偏低或偏高的现象,例如在小班科学《 好玩的球 》微型课教学中,很多教师要求小班孩子不仅要了解不同种类球的制作材料不同,还要知道不同种类球的不同玩法等。二是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与理答上,大部分教师不能从儿童的角度预设出不同的答案,常常用程式化的语言来表达幼儿对问题的看法,例如在大班社会《 城市美容师 》微型课教学中,当教师提出“你最喜欢黑板上的哪一幅图,并说说为什么?”时教师预设的答案是:“老师,我喜欢第二幅图,因为图中的地面、楼房非常干净、整洁;老师,我也喜欢第二幅图,因为图中的小河非常干净、整洁。”语言不仅缺少了儿童的味道,同时表达方式也显得单调与乏味。当然,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教师出示的教学挂图内容比较简单,对大班孩子来说没有挑战性,同时也看出教师对大班孩子语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此外,在教学氛围的创设上,大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营造出师幼互动的良好情境,常常是一个人唱“独角戏”,课堂因为缺失了儿童的存在,从而显得枯燥无味。例如在大班歌唱《 绿色的家 》微型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预设幼儿的多种回答,并通过“回声应”的方式展现出来。教师可以说:“刚才乐乐小朋友听到歌曲里面唱到了小鸟娃娃,那么佳佳你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呢?”教师停一到两秒钟后回声应:“哦!佳佳小朋友听得真仔细,她还听到了歌曲里面唱到了沙沙沙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个沙沙沙是怎么唱的吧!”

第5篇:微型课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微课;信息网络;个性学习;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已实现信息网络化、经济知识化、教育全民化、学习个性化和资源共享化。教师们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学习资源的类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学生的学习及应用效果、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瞬息万变,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稍不注意,就被时代步伐甩在了后面。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全民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教育资源也逐渐开放、共享和多元化,学习资源形式朝着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的趋势发展,各种类型的“微”教学实践如雨后春笋般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教育专家胡铁生老师多年来潜心研究国内外的微课发展,他将我国国内微课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关注微课资源构成阶段;关注微课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微型网络课程(微型视频课程)建设阶段。

第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微课概念当属佛山教育局最早提出并描述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这一阶段的微课实践使教案、课件、课例、试题等资源间紧密相连,较大幅度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不足之处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师生的有效互动,更多用于教师的观摩、反思和研讨交流,而不太适合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

第二阶段,微课发展到2012年,出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出现很多教育创新项目,比如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电子书包、视频公开课、1:1数字化学习、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混合学习……这些创新项目很快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此时,微课从第一阶段关注微课的资源构成转向本阶段关注微课的教学活动全过程。

第三阶段,微课走向“微网络课程”,发展最为迅猛、最具代表性的当属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 es),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在线网络教师把微网络课程的理论应用到了真实实践性活动领域中,不仅有利于研究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也推动了教学改革。

在我国,微课主要由专家引领,教师自主开发,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在微课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我们把微课从“微型资源构成”拓展到“微型教学活动”,最后提升到“微型网络课程”,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微课服务提升了教师的“教”的水平,更是促进和发展了学生的“学”,教学相长,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个体的学习需求,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背景下,有效地整合了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资源。

目前国内微课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配合多媒体PPT课件,课堂教师讲授,或者由教师使用相关设备进行课堂实录。相比国外的微课表现形式,国内的绝大部分老师由于教师自身的编辑处理能力不强,而且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对视频进行录制、加工处理等,课堂实录的效果不佳,从而影响了微课视频的实用性。

理想的微课视频,应该有更加丰富的学科、授课内容的呈现形式,除了真人讲解演示,也加以电子黑板、卡通动画、同步讲授旁白、字幕及知识介绍等形式,界面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内容简短精练,知识点明确,能够最大限度吸引学习者的兴趣。优秀的设计团队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微课,这样的设计团队,不仅包含学科教师,还要有制作动画、视频的专业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第6篇:微型课的要求范文

案例观摩和模拟教学一般都是穿插在课程之中,缺少单独的考评,而教育见习和实习、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也多是作为课程展开的,最终也是以学分考评为主。由此可见,实践课程学分制考评,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见习和实习环节缺少有效考评。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必备环节,但因为安全问题、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很多学校师范生的教育见习一般不是去中小学课堂现场观摩,而只是请中小学名师到校,以本科生为对象模拟教学,师范生听完课就算见习完了。这样的方式,导致其有效考评的直接缺失。

实习既能展示师范生的理论水平,更能展现其综合实践能力。但很多学校均将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一次进行,因为与考研复习相冲突,所以很多同学两头兼顾,甚至以回家实习为由,躲在家里复习考研,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碍于情面,也不严格约束实习生,如此一来,间接导致实习考评的缺失。教师资格证申请未重视实践能力考评。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材料中,有《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评价表》一份,其内容包括试讲(说课)部分、面试部分。

其试讲(说课)部分共100分,具体测评事项为:教学观念15分,教学内容30分,教学设计25分,教学艺术20分,教学效果10分。该表对表中各项均给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如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实际,内容正确,容量适中,能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大纲处理教材,重点和难点突出等。尽管该表能考评师范生试讲或说课的实践能力,但问题在于,该表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根本不具备指导意义,因为师范生在申请教师资格证时,是不用试讲或说课的。教师资格证申请的潜在逻辑是:师范生肯定会上课或说课。然而,由于实践课程时间有限,大多高校针对师范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大班甚至合班上课,致使一些师范生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但尽管如此,只要他们通过了相关考试,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如此一来,由于教师资格证申请过程中缺失对申请者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致使相关教育实践能力考评流于空疏。

二、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有效考评策略

为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取向的理念,培养合格的教师,师范院校必须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开展有效考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师范生参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更要凸显其实践性,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贯穿于课程始终。具体而言,在与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方法引导和过程监控,放手让学生开展实践,最后的考核可以课堂考核为主,如指定篇目让师范生当堂分析和解读等,若师范生考核不合格,则应在其反复练习实践的基础上再考核,以实现其实践能力的螺旋式提高。如此考核,再加上学生的平时课堂实践记录,就可以真正考查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水平。此外,也可借鉴国外的教师教育实践经验,如芬兰的“基于认知冲突,提供学习环境,转变教师身份,重视学习理论,提倡经验表达,关注社会文化”的“合作行动计划”,以长效眼光考查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在师范生实践环节中,教育见习、实习是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高关联最紧密的一环,也是教师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针对见习、实习的有效考评,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职前实习成绩评价包括对教案、教学过程有效性,管理课堂的能力,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责任等方面的全面评价,其评价结果也是实习生申请教师资格证的重要依据。我国也应重视见习、实习有效考评,落实见习和实习计划。高校应克服困难,多次引领学生去中小学现场见习、实习。学生见习、实习后,应要求学生提供见习、实习记录,并尝试模拟试教,以巩固其见习、实习成果。

在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高校应严格执行见习、实习计划,并随时开展考核,如严格检查学生的备课笔记,切实加强对学生指导教师的管理,督促并指导本校指导老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见习、实习开展严格规范的考评。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把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严格考评,真正纳入教师资格证申请体系中,并使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师资格证申请过程中,对申请者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试,可采用微型课的方式开展。所谓微型课,指的是师范生模拟中小学课堂,自问自答地演示整个教学过程。微型课所针对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一个知识点,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其时间一般应以15~20分钟为宜。

微型课的基本环节包括导入、教学过程、总结、板书、作业、点评等。借助于微型课,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师范生对某一教学任务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把握、课堂流程、操作方法等,并由此了解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高下。微型课考评,可以从教材学情把握、学科知识把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设计、基本能力素养、教学创新和总体印象等多个方面予以量化打分。

第7篇:微型课的要求范文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已步入移动互联“微时代”,各种微现象铺天盖地,凭借其小巧高效的优势迅速的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学习等“微”概念正在并将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它们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节奏,更适应人们的需求,无论我们愿不愿意、能不能够接受,都已经无法摆脱微时代的烙印。

微课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借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这场教育变革大潮中只有抓住机遇,借力提升,充分研究利用好“微课”这一新的教育教学手段,真正实现高效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卫生技能人才。

一、微课的涵义

1.什么是微课

微课也是微时代的产物。最早起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 Le Roy A. 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s course)和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教授T. P. Kee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而现今广受关注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College of SAN Juan)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 提出的。在我国,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首先提出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国内还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微课的概念进行过阐述。尽管说法不尽相同,但本质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可以说微课(Micro-Course Online Video)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2.微课的优点

微课既然能够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靠的是它鲜明的特点和凸显的效果。微课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目标明确 有针对 一般情况下微课都是围绕一个知识点特别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的视频,其教学目标比较单一,指向性明确,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每个微课内容往往都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有利于学习者抓住关键实现突破。

2.2短小精悍 易传播 指微课本身容量较小,每个微课教学内容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便于学习者在工作、生活的间隙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便于通过网络流畅的进行观看、传播和下载。

2.3半结构化 可扩充 微课是围绕一个知识点的片段,相当于一块积木,虽然有其自身的微结构体系,但并不是完全独立封闭的,仍然可以进行扩充和完善,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与其他教学要素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2.4应用广泛 无界限 作为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微课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难点疑点突破、技能操作训练等均可借助微课实现目标,实现随时随地可以学到任何知识。

二、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微课应用的思考

微课的出现应该说给当今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形成了新的生长点,使得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更加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实现个人成长。在新的形势下怎样充分利用微课教学,努力实现效果最大化,将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强大助推力。但是在微课教学实际应用中,很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个人学习情况监控

微课的一个重要优势就在于它能够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但前提是学习者必须有足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在课堂之外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要求学习者本人要能够管理好自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微课学习,这才能充分发挥微课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格的自律性恰恰是最大的短板。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个人学习情况实施有效监管,是充分发挥微课功能的首要前提、基础和保证。

2.课堂教学应用形式

微课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应用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无论是课前预习、重点解疑、难点突破、课后复习、还是交流反馈、加深记忆、强化巩固,微课都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该怎样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防止重新回到传统课堂教学课件的老路上,真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我们不仅拥有了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更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教学质量,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总结。

3.微课教学资源共享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任何资源都是需要全网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并分享的。微课作为一种微型的、片段化的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与传统教科书的编撰完全不同,不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来完成的,而是需要广大参与者共同建设、完善并实现共享。但是参与者在建设微课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毕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尤其是在资源建设的初期,这又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如何在对资源建设者的知识产权给予切实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的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微课的功能,全面提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质量也需要深入的思考。

4.微课教学软硬件建设

第8篇:微型课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微型实验;能力;初中化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领域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服务的部门,因而,教学改革频仍,素质教育登上教学改革前沿。素质教育强调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介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微型化学实验走进我的视线。它不仅可以起到大型试验的作用,而且解决了大型试验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引入微型化学实验,提高初中生的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基本要务。在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将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

1.自制微型化学实验箱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加工制作一个微型化学实验箱,实验箱内的全套微型仪器都是利用医院或学生家庭中的废旧物品经简单加工做成。如把医用安培瓶、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针筒、各种口服液瓶和饮料瓶收集起来,整理分类,代替烧杯、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试管、导管等。实验箱内的药品,一部分是学生动手从废旧物品中收集来的,如从废电池中收集到锌、石墨、二氧化锰等;一部分是由老师一次性为学生配备的。

2.人人参与演示实验

化学课中的演示实验在整个化学实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用微型仪器操作后,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实验机会。凡是微型实验能操作的演示实验都放手让学生去做,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3.重视学生实验

常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可节约试剂用量,减少污染,可以放手让学生做更多的实验。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益。如"硫酸的性质"这节实验课,安排学生用微型九孔板代替其中多数试管实验,这样节省了课内实验时间,在多余的时间里再要求学生把稀硫酸换成稀盐酸重复实验,结果学生多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过程中,为了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学生在试验前认真做好预习,教师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经历多次实践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和拓展。在复习课中、边讲边实验中、课外活动中等引入微型实验,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练习获得操作技能,强化实验能力。

二、引入微型化学实验,提高初中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化学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观察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增长学生知识、帮助初中生认识世界,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有灵敏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记忆力。观察是思维外壳,要使思维得到发展,必须学会认真、仔细的观察,从而得到广泛的感性认识。

过去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一人做,全体学生进行观察,许多实验现象只有前排学生看得清楚,多数学生印象浅,效果差,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微型试验后,由于微型试验小巧便携,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实验箱,教师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做微型试验后,在实验中每个学生都能近距离观察实验。实验前教师明确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讲清观察方法和方向,提醒学生观察重点现象,实验中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观察目标、观察步骤进行仔细观察,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思维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得出概念性的结论,使学生既增强了观察能力,又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培养初中生的发展思维能力

观察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此,需要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需要借助思维。通过思维活动,把观察的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和本质特征。由于微型试验仪器精美小巧,尤其是学生自己做的仪器,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一看到小巧的九孔井穴板、酒精灯就迫不及待地想操作,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许多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上认真听讲,按照试验步骤操作,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讨论、解释现象、证实结论。

在复习课上,为了改变以往复习课难上、枯燥、沉闷的不良现象,让学生边复习边做几个微型实验,将化学知识串联起来,激发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复习课充满生机。如复习氧族元素的性质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套硫、硫化氢、二氧化硫为主干的系列实验,且配以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通^对试验现象的比较、分析、综合,提高了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从而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除了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微型实验外,还让学生不断改善实验仪器,自拟实验习题,自己探索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和药品,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如针对废电池乱丢会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要求学生把废电池收集起来,进行“废电池中的化学”实验,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9篇:微型课的要求范文

介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微型化学实验走进我的视线。它不仅可以起到大型试验的作用,而且解决了大型试验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引入微型化学实验,提高初中生的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基本要务。在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将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

1.自制微型化学实验箱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加工制作一个微型化学实验箱,实验箱内的全套微型仪器都是利用医院或学生家庭中的废旧物品经简单加工做成。如把医用安培瓶、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针筒、各种口服液瓶和饮料瓶收集起来,整理分类,代替烧杯、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试管、导管等。实验箱内的药品,一部分是学生动手从废旧物品中收集来的,如从废电池中收集到锌、石墨、二氧化锰等;一部分是由老师一次性为学生配备的。

2.人人参与演示实验

化学课中的演示实验在整个化学实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用微型仪器操作后,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实验机会。凡是微型实验能操作的演示实验都放手让学生去做,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3.重视学生实验

常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可节约试剂用量,减少污染,可以放手让学生做更多的实验。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益。如“硫酸的性质”这节实验课,安排学生用微型九孔板代替其中多数试管实验,这样节省了课内实验时间,在多余的时间里再要求学生把稀硫酸换成稀盐酸重复实验,结果学生多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过程中,为了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学生在试验前认真做好预习,教师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经历多次实践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和拓展。在复习课中、边讲边实验中、课外活动中等引入微型实验,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练习获得操作技能,强化实验能力。

二、引入微型化学实验,提高初中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化学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观察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增长学生知识、帮助初中生认识世界,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有灵敏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记忆力。观察是思维外壳,要使思维得到发展,必须学会认真、仔细的观察,从而得到广泛的感性认识。

过去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一人做,全体学生进行观察,许多实验现象只有前排学生看得清楚,多数学生印象浅,效果差,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微型试验后,由于微型试验小巧便携,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实验箱,教师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做微型试验后,在实验中每个学生都能近距离观察实验。实验前教师明确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讲清观察方法和方向,提醒学生观察重点现象,实验中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观察目标、观察步骤进行仔细观察,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思维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得出概念性的结论,使学生既增强了观察能力,又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培养初中生的发展思维能力

观察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此,需要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需要借助思维。通过思维活动,把观察的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和本质特征。由于微型试验仪器精美小巧,尤其是学生自己做的仪器,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一看到小巧的九孔井穴板、酒精灯就迫不及待地想操作,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许多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上认真听讲,按照试验步骤操作,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讨论、解释现象、证实结论。

在复习课上,为了改变以往复习课难上、枯燥、沉闷的不良现象,让学生边复习边做几个微型实验,将化学知识串联起来,激发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复习课充满生机。如复习氧族元素的性质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套硫、硫化氢、二氧化硫为主干的系列实验,且配以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通过对试验现象的比较、分析、综合,提高了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从而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微型实验,还让学生不断改善实验仪器,自拟实验习题,自己探索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和药品,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如针对废电池乱丢会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要求学生把废电池收集起来,进行“废电池中的化学”实验,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引入微型化学实验,使学生不断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变为抽象理论思维,使学习过程与实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