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

呼吸道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道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道治疗方法

第1篇: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良性肿瘤

肿块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手术切除是该疾病最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但这一治疗方法会留下较为明显疤痕,甚至会发生急性炎症。麦默通乳腺检查系统是指在B超引导下,利用精确的控制,依据真空负压吸引原理,微创切除乳腺肿瘤,该治疗方法具有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术后无疤痕、手术创伤小、切口小及定位准确等显著的优势,且术后需要辅之以一定的临床护理措施。本次临床实验对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我院所收治的10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120枚肿块,患者年龄范围在20岁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4±6.4)岁。其中,5例为单侧多发,10例双侧,85例为单侧单发肿块。肿瘤直径在0.5cm至3cm之间。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乳腺X线片和乳腺B超检查,并确诊。

1.2 手术方法 选择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Mammotome SCM23型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行局部麻醉,在B超引导下由超声科医生操作。将含有肾上腺素的22G长针头将局部注入病灶周围和穿刺创道部位。使用11号尖刀在预定穿刺点行0.2-0.5cm的皮肤切开,选择恰当的穿刺角度,在超声引导下刺入8G Mammotome旋切刀,直至乳腺病灶部位,实施旋切操作,并取出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2 结 果

所有100例患者,共完整切除120枚肿块,术后超声检查显示无病灶残留,患者术后均少量出血,仅有1例患者发生20至30ml的动脉出血,对症处理后停止。5例患者局部术后轻度淤血,但无需特殊处理,2周后自愈。1例患者切破皮肤,但创伤面积较小,无需处理,1周后自愈。

3 讨 论

3.1 护理措施

3.1.1 术前准备

3.1.1.1 准备物品和设备 本次临床实验所需手术设备包括:弹力绷带,病理标本容器,1个9号长针头,2支10ml一次性注射器,1个11号尖刀片,1个手术包,2个无菌保护套,l台小型B超机l至2把8G旋切刀,l台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等。

3.1.1.2 心理护理 因为麦默通是一种新型的乳腺肿块切除技术,患者通常对这一治疗方法存在紧张和焦虑心理,所以,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接受治疗的基本过程和治疗方法,使其掌握手术的注意事项,从而积极配合治疗,解除负面心理[1]。

3.1.2 术中护理 第一,帮助患者取仰卧位,以及进刀位置和肿块位置,垫高患侧肩胛部,以不影响手术和患者能耐受为基本原则。第二,仔细检查Mammotome系统的完备性,引流瓶和引流管是否存在漏气和损坏现象,各部件是否正确连接,并依据肿块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旋切刀。第三,患者取仰卧位,对乳腺病灶进行观察定位。第四,手术部位充分暴露,术中依据手术原则,嘱患者主动配合,因为手术需局部浸润麻醉,患者难免存在紧张心理,此时要通过心理护理使其获得安全感,每隔5min与患者沟通一次,使其保持放松心情。第五,每次结束旋切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取出标本,防止标本进入引流管导致堵塞,进而影响真空吸引力[2]。

3.1.3 术后护理 完成旋切后,再次行超声检查保证无残留肿瘤组织及积血,使用灭菌纱布局部加压手术部位,局部压迫10至15min后,弹力绷带连续24h加压包扎。控制好包扎力度,以保证患者无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取出标本并行病理检查,登记病理检查结果,若发生异常状况需及时告知患者,保证及时通知、及时登记、及时送检,避免延误病情。术后3天口服抗生素,并嘱患者正常饮食。手术24h后嘱其适当进行患侧肢体活动,48h后活动患侧肩关节,但要防止力度过大对伤口愈合造成影响,定时回院检查伤口、换药。出院前嘱患者注意保持伤口清洁,术后10内防止外力碰撞和伤口沾水,且手术一个月内不能提重物。术后嘱患者1个月后到院接受复查,半年后行B超检查[3]。

3.2 总结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乳腺外形美观、能够彻底清除微小病变、术后痛苦小、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操作方法简单等显著的优势。手术前后配合以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术后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张美芬.B超引导下麦默通真空辅助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6):4183-4184.

第2篇: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山茛菪碱对6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程5~7d。结果 治疗7天后,患者主要症状明显改善,痊愈44例、显效13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97.0%,治疗中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山茛菪碱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是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阿奇霉素;山茛菪碱

为了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山茛菪碱对66例该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6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男29例、女37例,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咳嗽;肺部闻及干、湿音;胸部X线片示有肺纹理增粗、有(或无)斑片状影;均排除患有结核感染和肝脏疾病。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同时加用山茛菪碱注射液,剂量为0.2mg/kg,最大剂量≤10mg,静脉滴注,疗程5~7d。

1.3 疗效判断标准血、尿常规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第5天、停药后第1天各检查1次。观察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如发热、咳嗽、咳痰、憋喘、肺部罗音、白细胞升高等持续或存在时间及平均治疗时间(疗程)。临床疗效判定按照我国抗菌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评定。

2 结 果

治疗7天后,患者主要症状明显改善,痊愈44例、显效13例、进步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0%。治疗中仅见2例轻微恶心、呕吐,1例腹痛,2例轻微静脉疼痛。

3 讨 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常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进行治疗。鉴于红霉素静滴浓度要求严格,对胃肠道刺激性大,可引起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发热、皮疹、静脉炎、溶血甚至肾功能衰竭,正逐渐被以阿奇霉素为代表的第2代大环内酯类所代替[1]。阿奇霉素通过阻碍细胞白50S亚基的联接,抑制蛋白的合成而抑菌,具有吸收好、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抗菌谱广、疗效肯定等特点。该药在红霉素环9A上以甲基代替氮原子,阻断分子内脱水途径,其化学结构更稳定,口服吸收好,迅速分布于组织,在呼吸道的组织内浓度明显高于血液药物浓度,尤其是静脉给药,血液药物浓度能迅速达到高峰,各组织内浓度可达到同期血药浓度,在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浓度高,前者能将阿奇霉素转运至炎症部位,且半衰期长,当血药质量浓度降低时,组织器官中药物释放出来,使血及作用部位的药物作用时间延长,ld给药1次即可达到治疗效果,但使用该药常伴发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和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肢痛、静脉炎症等)等明显不良反应,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山茛菪碱为胆碱能神经阻滞剂,能抑制胃肠平滑肌的运动,解除平滑肌痉挛,拮抗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起到镇痛止吐的作用,同时能抑制血栓素A的合成,防止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可预防和治疗阿奇霉素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并可减轻注射部位疼痛。山茛菪碱还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减轻肺血管痉挛和渗漏,改善微循环,促进肺部音吸收,保护细胞的作用,有利于缩短病程。笔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山茛菪碱对本组66例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表明,治疗7天后,患者主要症状明显改善,痊愈44例、显效13例、进步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0%。治疗中仅见2例轻微恶心、呕吐,1例腹痛,2例轻微静脉疼痛。因此,阿奇霉素联合山茛菪碱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是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第3篇: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哮喘持续状态;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140-02

doi:10.14033/ki.cfmr.2016.8.080

呼吸持续状态为严重的哮喘病,同时此病的发作时间大于12 h,治疗此病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同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呼吸衰竭则为肺通气以及换气功能产生了相应的阻碍,使得机体无法实行相应的气体交换,致使患者出现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现象,而代谢出现紊乱。就目前而言,对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综合治疗,获取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此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94例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47)以及对照组(n=47)。对照组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26~67岁,平均(43.5±9.2)岁;观察组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25~68岁,平均(42.9±10.6)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患者年龄均在18~75岁,经诊断均为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严重肺部疾病患者;排除免疫能力较低并患有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因为相关原因引发的慢性严重疾病患者[2]。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对其呼吸功能以及循环功能进行检查,并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予以针对性治疗。

1.3.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治疗方法。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处在顺畅状态,从而缓解呼吸道通气所产生的压力,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确保患者重要器官的功能,并找出引发哮喘的主要因素,如果是因为呼吸道感染而引发此病,应予以抗感染治疗,并按照患者的最终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对患者的治疗中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顺畅,以此来缓解呼吸道通气所受的阻力,并选择支气管扩张剂联合静脉注射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采用氢化可的松对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200~400 mg,当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时应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通常情况下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剂量为0.5~0.8 mg/(kg・h),多索茶碱的静脉滴注剂量则为

5 mg/kg。如果患者治疗1 h后其临床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应对其以0.75 mg/(kg・h)进行静脉滴注。对于痰多的患者而言,应对其进行化痰治疗,选择雾化稀释方法,药物为沙丁胺醇1~2 ml,雾化治疗每20分钟一次;当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时,其雾化次数改为2~3次/d,如果无治疗效果则应选择支气管镜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治疗内容为低氧血症,确保患者的吸氧量1~3 L/min,患者在吸氧时的氧气应为湿润状态。大部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脱水现象,从而出现黏膜栓现象,此时可以选择碱性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静脉滴注碳酸氢钠200~400 ml,将患者的pH控制在7.2以下。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而言,应予以机械通气治疗,如果患者的PaO2出现下降状态,应通过机械通气进行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患者呼吸困难以及紫绀等临床症状逐渐消失,经听诊后未见哮鸣音;有效:患者呼吸困难以及紫绀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查体和治疗前相比有所好转;无效:患者呼吸困难以及紫绀等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或者症状加重[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为76.59%,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714,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pH、PaO2以及PaCO2等相关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喉炎1例,发生率为2.13%;对照组出现喉炎4例,抽搐4例,发生率为1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235,P

3 讨论

哮喘持续状态则是指患者哮喘时间在12 h以上,通过常规治疗后无显著效果,此病并不是独立哮喘类型,而是伴随其他生理变化,如果患者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则会出现死亡[4]。因此分析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对此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哮喘持续状态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之后,患者病情会表现出进行性加重,从而产生呼吸衰竭[5]。而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对其生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此病的临床症状则表现为呼吸困难,说话出现阻碍,通常只能够说出单音,同时心动加速,无清楚的意识等。对此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将因为心源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上呼吸道梗阻等疾病引发的呼吸衰竭予以排除。

支气管哮喘通常具有遗传性质,此病和遗传因素具有直接的关系,并将变应原吸入,从而形成此病,而变应原则包含屋螨危害的室内变应原,青霉素、松香、面粉以及家蚕等职业性变应原[6]。引发的相关原因则为大气受到污染、吸烟、呼吸道受到感染以及气候变化等。由此能够看出,对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从而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的发生。呼吸衰竭则是肺通气以及换气功能出现异常,在静息的基础下无法实行气体交换,然而对此病进行治疗的主要原则为在确保患者呼吸道处在顺畅状态下的同时将缺氧现象予以纠正,同时改善因为二氧化碳潴留以及酸碱失去平衡所形成的代谢紊乱现象。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顺畅,并予以科学合理的氧疗。通常情况下为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以对患者的哮喘症状进行控制,同时改善患者自身的过敏性炎症,有助于缓解气道黏膜腺分泌,然而值得重视的则是糖皮质激素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多的副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7]。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8]。在此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能够确保患者代谢处于平衡状态中。而多索茶碱对支气管起到一定的扩张效果,能够增强膈肌的收缩能力,从而将患者的呼吸功能予以改善。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应长时间进行应用,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

综合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具有以下优点:(1)此治疗方法在呼吸道顺畅的基础下可以有效的将缺氧以及酸碱失衡引发的代谢功能紊乱进行纠正。(2)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疲劳,并可以规避支气管肺泡萎缩现象的产生,有助于将二氧化碳充分排除,从而改善自身的缺氧状态,进而将机体内环境进行完善,以此来缓解患者的哮喘症状。而治疗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则为机械通气,然而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插管以及呼吸机并发症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重视。

综上所述,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的病情较为严重,不但需要对其进行治疗,还应对其预防,以免再次发生。在临床中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均为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疗效,改善相关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方法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芸芸,刘志刚,李泽庚,等.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973-974.

[2]崔东凤.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8):88-89.

[3]王敏.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综合治疗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8(4):113.

[4]王娟,席学礼.浅谈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体会[J].医药前沿,2012,25(27):282-283.

[5]杨运刚,陈幼芬,吴谨准,等.支气管镜术在儿童哮喘持续状态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6):447-450.

[6]田笑,李海峰,及志勇,等.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救治哮喘持续状态患者1例[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8):598.

[7]程飞,姜涛.双氯芬酸钠栓致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1例[J].临床荟萃,2012,27(8):3.

第4篇: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检查中,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于机械通气48h后出现发热、黄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胸部X光片出现肺部浸润影等症状,则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弱或是常期卧床,常常会出现呼吸系统的感染,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这时就不仅 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同时还要应用机械性通气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呼吸道的堵塞是机械性通气治疗失败最常见的原因。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呼吸内产生的脓性粘稠分泌物使其成为机械性通气治疗患者最常见的严重病发症,也是目前导致机械性通气失败的最常见原因[1]。临床除采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外,并没有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院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BAL)辅助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效果明显,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住院的符合VAP诊断标准的病例46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全部为机械通气48h后出现体温升高(≧38℃或比患者自身基础体温升高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9/L,胸部X光片显示肺部出现浸润性病灶或新病灶,呼吸道出现脓性分泌物或是较以前有明显的增多。原发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例 ,脑血管意外4例,晚期肺癌并肺部感染12例,腰椎骨折截瘫4例,支气管哮喘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28~69岁,平均42.3岁;对照组男生14例,女性9例,年龄30~70岁,平均42.8岁。所有患者都有不同原发病因伴发急性呼吸衰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其中气管插管患者18例,气管切开患者28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血常规等各项数据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补液、祛痰等传统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上述治疗外,同时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前静脉注射安定2mg,采用Olympus BFP30型支气管镜及配套灌洗管操作,术中操作谨慎小心,防止造成呼吸道的机械性损伤。在不停机状态下经呼吸机三通管插入纤维支气管镜至胸片显示病灶处,给氧浓度调至80%~100%,负压200~400mmHg吸引分泌物,首先在镜下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处刷片送检菌培养和药敏试验[3],然后用37℃左右的生理盐水反复灌注冲洗病变处,每次注入30ml,于10s后吸回到无菌收集袋中,每次时间不超过20s,灌注总量大约120~200ml,总时间不超过30min。术中监测患者的心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需要连续治疗2~3d。

    1.3 观察指标

    患者发热的持续时间(h),全身应用抗生素的时间(d),痰液变稀的时间(d),呼吸机呼气末正压通气天数(PEEP)(d)。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疗效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全身应用抗生素时间、痰液变稀时间和呼吸机PEEP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道无机械性损伤,治疗效果显着,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见表1。

    3 讨论

第5篇: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医院也不能避免,各家医院纷纷利用广告宣传这种有效的武器。病人在看到某则广告或有关报道后便会蜂拥而至,一股脑地要求治疗,这与商场商品信息吸引顾客并无二异。但是,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商品的选择毕竟有很大的不同,商品选择不当可以退换,而一旦治疗方法选择不当,不仅会延误或加重病情,甚至会抱憾终身。

打鼾往往伴随着程度不同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于这样一组疾病的治疗,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许多人包括不少有着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显性或隐形糖尿病、记忆力和注意力明显减退者,不管自己的病情如何,一味根据宣传点名要求手术治疗,这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这组疾病的发生涉及到整个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三部分,结构较为复杂,目前有多个学科从事这组疾病的治疗,包括内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以及老年病学科等。但在多种治疗方法中,疗效肯定的有三种,即手术、持续正压通气和口腔矫治器。

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悬壅垂腭咽成形术及其改良手术,这类手术仅适合于上呼吸道口咽部阻塞如咽部黏膜组织肥厚、咽腔狭小、悬壅垂肥大、软腭过低、扁桃体肥大等,同时平均每小时所发生的呼吸暂停次数与低通气的次数不足20次者。对明显肥胖者以及平均每小时所发生的呼吸暂停次数与低通气的次数超过20次者不适合,即使接受手术效果也差,尤其是远期效果差。

评价手术的效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是分析引起打鼾呼吸暂停的原因,一般认为该病是由于上呼吸道的某个部位阻塞所致,但据研究,成人只有少数人存在诸如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这种能明确诊断的上呼吸道腔的疾病,而绝大多数(98.5%)病人是因上呼吸道及其支持组织不匀称的解剖结构所起,常是多部位的阻塞,因而仅针对某一部位的手术方式不可能完全解除这些病人的问题。第二,评价手术的效果,不能仅以打鼾的声音减弱来判断,而应以是否解除呼吸暂停和缺氧作为标准。由于手术大多能切除引起颤动的软组织,所以术后打鼾的声音肯定会在一定时期内减轻,但不一定已解除了呼吸暂停及缺氧。如果仍存在明显的缺氧(表现为手术后精神状态仍不好,白天瞌睡不减轻,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可以说手术是不成功的,疾病仍在危害身体。第三,手术后不但要考虑近期效果,还需要考虑中、远期效果。第四,还要考虑手术给病人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发音受影响、切口处瘢痕收缩导致鼻咽入口狭窄等。

所以,病人应谨慎选择手术。病情重、年龄大以及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行为明显障碍者不宜手术。

口腔矫治器和持续正压通气的适应证

口腔矫治器

适用于单纯鼾症及轻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平均每小时所发生的呼吸暂停次数与低通气的次数不足15次),特别是下巴后缩者,不能耐受持续正压通气、不能手术或手术效果不佳者。患有颞颌关节炎或功能障碍者禁用。

第6篇: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利巴韦林;穿琥宁;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 R97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b)-0097-02

上呼吸道感染是喉部以上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绝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起,继而可能会出现细菌感染[1]。当机体在受寒、过度劳累时,抵抗力降低,病毒易侵入造成感染。利巴韦林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临床较为常用[2]。穿琥宁是从中药穿心莲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杀灭流感病毒等作用[3]。本研究采用利巴韦林联合穿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4~60岁,平均(38.37±5.69)岁;急性咽炎14例,急性扁桃体炎23例,脓性扁桃体腺炎13例;低热5例,中度发热38例,高热7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5~60岁,平均(37.81±5.15)岁;急性咽炎15例,急性扁桃体炎24例,脓性扁桃体腺炎11例;低热9例,中度发热34例,高热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3 d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穿琥宁15 mg/k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3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消失时间。

1.3疗效判定

①痊愈:治疗3 d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等自觉症状均消失;②显效:治疗3 d内,患者体温降低>1℃,但在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明显缓解;③好转:体温降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的比较

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除时间、咽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的比较(d,x±s)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约9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发病率较高,且能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4]。目前上呼吸道感染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常进行止咳化痰、退热消炎、抗病毒、抗感染等综合对症治疗。利巴韦林是化学合成的三氮唑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病毒核苷酸磷酸盐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病毒DNA、RNA的合成,阻断病毒的复制,对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都具有强效抑制作用,但无直接杀灭作用[5-6]。穿琥宁是清热解毒药物穿心莲的提取物,穿心莲中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和琥珀酸酐相互反应生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具有解热消炎、抗病毒、抗菌的药理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7]。有研究报道穿琥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

本研究治疗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穿琥宁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的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2] 代红英.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8):46.

[3] 宋苹,罗翌,老膺荣,等.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677-678.

[4] 邓名珉.穿琥宁粉针剂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7(3):126-127.

[5] 申海云.穿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1):108.

[6] 薛军.利巴韦林雾化吸入佐治小儿疱疹性咽峡炎389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4):129-130.

[7] 柳根.穿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2):143,145.

第7篇: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加替沙星;肺癌;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072-02

加替沙星属于第四代氟喹诺酮药物,除具备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外,还能够加强对革兰阳性杆菌的抗菌活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加替沙星在临床上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多数是对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对于治疗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报道较少[2]。本研究探讨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70例肺癌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肺癌患者均在医院外出现呼吸道感染,其中,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39~72岁,平均49岁。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起病较急,存在咳嗽、咳痰合并有发热症状,患者的痰液呈黏脓性或者脓性;②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有所增加,经过对痰液标本的检查,得到致病菌;③患者存在慢性咳嗽病史以及咳浓痰病史等;④患者经过检查,肺部存在局限性湿啰音,X线或者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炎性改变。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2 g/次,将其溶于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d。

1.3.2 实验组的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浓度为0.2%的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0.2 g/次,静脉滴注,2次/d。

两组患者均以5~10 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禁止服用其他抗生素。

1.4 治疗效果评估

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均完全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均基本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均有所好转,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无显著变化,或者病情加重,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显著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均出现失眠、血糖异常等相关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癌患者在经过化疗以及放疗后,加上疾病自身的影响,体内的白细胞数目开始逐渐减少,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也开始下降,细菌感染的概率不断加大。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肺癌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时,病情加剧,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对肺癌的治疗造成严重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使肿瘤进一步加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对于肺癌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β-内酰胺类药物,但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长期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影响进一步的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加深患者的精神痛苦[4]。

加替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合成药物,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药效发挥较快,半衰期较长[6]。经过研究表明,加替沙星对多种革兰阳性菌以及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具有显著的效果,且药物在组织内的浓度较高[7]。由此可见,对肺癌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加替沙星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加替沙星治疗的效果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较低。

综上所述,加替沙星治疗肺癌患者呼吸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孟静娟,孙立梅.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临床评价[J].微生物学杂志,2009,2(29):107-109.

[2] 陈灵骏.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重症呼吸道感染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0,2(10):342-344.

[3] 吕敏.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山东医药,2009,3(25):1120-1121.

[4] 王雷.加替沙星在肺癌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综合治疗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42-543.

[5] 卢雪梅,张淼.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105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0,3(39):1220-1222.

[6] 陈艳成,张家洪,周洋,等.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3(2):451-452.

[7] 王奎鹏,张贺鸣.2009年某院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4(14):378-379.

第8篇: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

方法:选取本院儿科140例呼吸道感染诊治病例,并将患儿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实验组治疗前进行病原学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目标治疗;对照组治疗前不进行病原学检查,以经验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实验组在感染控制、治疗后体温、用药合理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方面,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结论: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目标治疗,有利于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儿科 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检查 目标治疗 经验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5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45-02

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部,儿童鼻腔较短、毛细血管丰富,鼻道狭窄、粘膜柔嫩,免疫能力较差,所以上呼吸道感染成为儿童最常见的疾病[1]。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肺部,下呼吸道感染也是儿童常见疾病,肺炎更成为婴幼儿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立克次体、原虫等。目前,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以经验性用药为主,不但针对性差,而且由于抗生素滥用产生了耐药性和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治疗前先进行病原学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开展目标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和促进患儿康复。本院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治疗中对两种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本院儿科治疗的1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见表1。按照临床表现、体征,两组患儿被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并且入院前没有接受过其他治疗,也未发现其他并发症。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进行药物治疗前,采集患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在等待病原学检查结果之前,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先以经验性治疗为主,获得病原学检查结果后再进行目标治疗。治疗时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用药,对病原体为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的应用抗菌药物,并以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抗菌药物的类别和品种,一般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类别抗菌药物中选用敏感度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并采用对症治疗;病原体为病毒时不使用抗菌药物,主要进行对症治疗,根据病情可以选用金刚乙胺、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1.2.2 对照组。治疗前不进行病原学检查,医师利用经验性治疗方法选用抗菌药物,并进行对症治疗。

1.2.3 评价标准。用药合理性参照《指导原则》并结合患儿治疗情况判断;比较两组患儿治疗7d后的体温、感染控制率;患儿全部出院后,统计各组平均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TX-*7〗±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两组之间采用X2检验。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2。可见实验组在体温与感染控制、用药合理性方面效果更好,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治疗、住院费用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3 讨论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器官和免疫功能不完善,比成人更容易感染疾病,尤其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儿童不仅抵抗疾病能力差,而且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差,不合理的用药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还增加了医疗费用,对医疗资源也是巨大浪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病毒,也有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近年来支原体感染也有增加趋势[2]。对于病毒感染,采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会引起机体正常菌群失调,所以盲目使用抗菌药物是很不合适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但不同国家、地区病原体存在明显差异,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等,对于不同的病原体只有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才能保证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目前,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应用病原学诊断比较少,除了认识不足,还与标本采集不规范、临床与检验脱节、检验设备与技术弱有关,因此同样要重视这些环节的改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较客观的病原学检查结果,很多医师更愿意采用经验性治疗方法,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规范标本的采集,如痰液标本应重视采集的时间、频率和方法,时间一定要在没有使用抗生素之前,最好清晨采集,不合格标本必须重新采集,采集后立即送实验室;二是临床医师应加强与检验人员沟通,检测时有所侧重,提高检测效率和检出阳性率;三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多采用新的检测技术,如免疫学检测技术、基因诊断技术等。

总之,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前进行病原学检查,对于准确判断病情、防止滥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第9篇: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

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小儿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道感染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近2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病儿童80例,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患病儿童采用ICS(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常规抗生素治疗。实验组在ICS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中药益肺健脾化瘀方,每天服用一次药剂。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使哮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也使呼吸道感染受到控制,使患儿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关键词 ] 呼吸道;感染;哮喘;支气管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120-02

儿童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道感染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症状,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旦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病儿童40例,对其采取中西医治疗模式,并取得明显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近2年来在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其中男性患儿52例,女性患儿28例,年龄在3~13岁,平均年龄在6.8岁;病程为1~4年,平均病程为2.21年。所有患本病儿童经过相关临床检查[1],并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两组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感染急性期,两组治疗无差别,感染好转后,对照组采取单一吸入辅舒酮(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入中药益肺健脾化瘀方治疗。

1.2感染急性期治疗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都采用青霉素或者红霉素、病毒唑等抗感染治疗。

1.3感染好转后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来合理有效的使用吸入辅舒酮气雾剂治疗,每日2~3次,每次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25ug,5岁以下的患儿采取面罩型储雾罐给予吸入。

1.3.2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吸入辅舒酮气雾剂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中药益肺健脾化瘀方治疗。中药益肺健脾化瘀方采用水煎温服,每天一个剂量,一个治疗过程为30 d,一共3个疗程,跟踪随访半年。

1.4临床观察指标

半年观察当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患病儿童的发热时间(d)、咳嗽时间(d)、喘息发作时间(d)、呼吸道感染时间(d)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d)。

检测治疗之前和3个月以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

1.5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半年内出现哮喘和呼吸道感染次数在一次以下,喘息症状显著好转,一秒用力FEV1(呼气容积)量增加25%以上。有效:呼吸道感染次数有一定降低,喘息症状有一定降低,呼气容积量增加15%~25%。无效:喘息症状和呼吸道感染次数没有任何变化,呼气容积量在15%以下。

1.6患病儿童满意度评价标准

患病儿童满意度评价标准:使用我科室自主制订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采用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来进行判定。

1.7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样本率比较都使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病儿童临床治疗效果之间对比

实验组患儿一共40例,其中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体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儿一共40例,其中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3例、总体有效率为67.5%,实验结果表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实验组和对照半年观察期间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经过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患病儿童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天数、咳嗽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以及喘息发生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2.3 两组患病儿童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免疫球蛋白变化对比

经过临床治疗以后,IgG、IgA、IgM含量都有明显上升,其中实验组患病儿童的IgG、Ig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3。

2.4两组患病儿童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病儿童一共40例,其中非常满意有34例,一般满意有3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为92.5%;对照组患病儿童一共40例,其中非常满意有27例,一般满意有2例,不满意11例,满意率为72.5%。结果表明,实验组患病儿童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讨论

中医认为,哮喘通常是因为先天不足,机体当中有宿疾,复感外邪。或者是膳食、情绪以及过度疲劳等相关原因导致的。儿童为稚阳稚阴之体,皮肤娇嫩、卫外不牢固、肺部较虚、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肝脾经常不足,并容易反复发作[2]。当代药理学表明[3],大部分的健脾益气类中药都会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使多种细胞因子得到充分释放,使网状内皮系统当中的吞噬功能得到增强,进而对病毒细胞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根据上述表明,采用中药治疗可以使肺脾气旺、血液淤积得到清除,气血保持顺畅,能够彻底消除病毒。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半年观察期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IgG、Ig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显著的疗效,不但使哮喘次数明显减少,同时对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的控制,对患儿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当中值得大力推广。

[

参考文献]

[1] 范维维,姜雪冰.林红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7,29(10):911.

[2] 殷菊,申昆玲,刘世英,等.缓解期哮喘患儿的支气管反应性与小气道功能的关系[J].中华儿科杂志,2012,42(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