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第1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环保视角;殡葬设施建筑工程;空间设计方法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踏步前进,基于环保视角下殡葬设施建筑工程空间设计的应用工作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并且逐渐显露出其优势和效用。尤其是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为我国殡葬设施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亟待促进环保设计理念的推广,进而大大增加殡葬设施建筑工程项目价值效用,紧跟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进一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丧葬服务需求。可是,就目前来说,关于这方面的经验不足,设计人员还有待加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促进新时代殡葬设施建筑工程空间设计中环保理念的应用,全面推进殡葬设施建筑工程空间设计的发展。

二、环保视角下的殡葬设施建筑工程空间设计方法

2.1 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理念

在殡葬设施建筑场所中都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污染,比如火化炉火化遗体的排放污染、遗体存放、处置空间的室内污染等,如在设计阶段不能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将严重影响和伤害到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良好的建筑环境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设计人员要对自己工作的性质和要求重新确定,树立良好的生生态观念,创新设计意识。

2.2 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

设计师要秉承环保设计的理念,掌握殡葬设施建筑环境的整体,根据业务流程科学计算房屋使用功能、空间摆位以及空间承载量,并且正确的估计和计算相关装饰设计材料的使用数额,精确估算殡葬专用设备设施的数量,为空间预留做好准备。与此同时,设计师设计建筑空间时,必须从资源能源的节约出发,在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清洁高效能源的优势,比如风、水、地热等能源,废物和旧物重新利用,切忌浪费时间和资源,充分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在进行设计时,还要将多方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尽可能从干净、清洁的角度出发为人们构建良好的环境氛围,使殡仪馆“远看像花园,近看像宾馆,仔细一看才知是殡仪馆”,在布局上功能要齐全合理,既要考虑家属的使用和安全,也要考虑职工操作上的合理、便捷。空间设计做到功能分开按流程:生与死要分开、人与车要分开、家与家分开、业务区与非业务区要分开。设备设施主要考虑:节能、环保科技的应用。力争通过设计良好的环境氛围让人们不再感到一丝传统殡葬形象的阴森,消除对殡葬建筑设施的恐惧。

2.3 合理采用色彩设计

殡葬设施建筑空间的色彩往往是人们关注建筑的焦点,因此,设计师也要坚持环保的意识,根据建筑空间的色彩要求进行设计。首先,要结合建筑空间利用的特征,使空间使用最大化,例如,在厅堂内部环境色彩布置上可选用稳重、温和的色调,体现温馨,舒缓悲哀压抑的情绪。其次,要根据建筑空间的构图进行设计,也就是说要结合点、线、面的不同层次,设计形态各异又和谐统一的空间结构,打造视觉上的审美特色,设计出更美观的建筑空间。例如,追悼告别大厅空间在整体布局上显得头重脚轻,设计师为了避免客厅太空旷,选择浅黄色的色彩;若小型追悼告别厅受空间限制展示遗像的背景墙面积不够,使告别厅不协调,可以采用浅蓝色的色彩拓宽视觉范围,调整建筑空间的效果,使呈现出来的比例更协调。

2.4 慎重选择装修材料,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设计绿色环保的建筑空间的要求必须是对人和地球环境都不造成危害和影响,特别是殡葬设施往往在追悼告别、清明祭奠等时间内人员密集,必须保证丧户和祭奠群众的身心健康。为满足此要求,必须选择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与此同时,还要按照不同材料的特性打造风格各异的装饰和空间样式。首先,避免采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尤其是板、贴面板以及复合地板等会产生甲醛的材料。其次,尽量不要选择有放射性污染的石材瓷砖,选择对健康有益的人造石材瓷砖类。既可以降低装饰成本,还不会产生污染,危害人体,装饰效果更佳。第三,建筑空间空气中苯污染主要来自于胶漆涂料类。在选择涂料时,应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标准,选择合格的材料,避免损害人体的健康。第四,业务功能区要注意采光、通风、降噪等。

2.5 设计风格人性化,体现人文精神

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人的需要,重视人文底蕴的建筑空间,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对附近的环境进行控制,以提高丧主的治丧环境条件和丧事活动品质为目标。结合传统的设计风格设计出展示人文内涵,展示殡葬文化,提高建筑空间审美的建筑,展现民族特色,创造良好的视觉享受。设计师还可以在室内设计中融入殡葬文化元素、当地的传统建筑元素等,增加建筑的丰富性。还可以结合地方性材料,运用地方性技术展示多元的风格,提高建筑空间的审美价值。不仅如此,避免使用过于奢华的建筑设计风格,提倡绿色环保,绿色生态的建筑理念,防止铺张浪费,也符合国家提倡的治丧理念。尤其要注意的是,现代绿色科学的殡葬设施建筑空间设计理念既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过去的建筑形式,也不能简单粗略的抄袭已有的设计成果。而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从时代精神出发,继承发扬传统理念,在转变材质、提炼精华、提取符号等方式的领导下,设计出与时俱进的现代殡葬设施建筑空间。

三、结束语

在目前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需要促进形成合理完善的殡葬设施建筑工程空间设计管理体系,进而为殡葬设施建筑工程空间设计的环保应用提供坚强的后盾,积极推进基于环保视角的殡葬设施建筑工程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燕文.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室内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第2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

开放空间是商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消费者行为的主导空间,因此开放空间设计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将城市公共空间与商业空间联系起来,使商业设计更具合理性。本文将立足于商业开放空间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开放空间设计。

1商业开放空间的特点

1.1私有性

私有性质,是商业开放空间区别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点,是属于所有者管辖的建设用地,因此商业开放空间属于城市半开放空间,拥有一定的私有性,并受法律保护,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也需要注意到这一点。该空间没有办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管理权属于商业所有者,因此政府也应该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激励商业所有者开放空间,减少公众在使用中的限制。

1.2城市性

商业开放空间是面向全体市民的,因此拥有强烈的城市性,为消费者提供活动和信息交流的场所,因此也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作为缓冲调控空间,它扩展了商业区与城市公共区域的接触面,从而增大了消•31•费者的客流量,无形之中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自然直接的接触机会。此外,商业开放空间还承担着各种城市职能,包括交通职能、绿化职能,使它带有明显的开放性质,成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1.3复杂性

不同于城市开放空间,商业开放空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功能复杂性与形式的复杂性。所谓功能的复杂性,是指它承载着许多职能,这些职能又分为商业职能与非商业职能,非商业职能不能创造出直接的利益,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交通、休憩地区,能够有效的提高商业的社会效益。而商业职能,则为商业的商业活动提供舞台的地区,例如临时表演、商业活动等。在商业开放空间设计时,要考虑到商业职能与非商业职能的比例,从而实现商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商业开放空间设计原则

2.1序列性原则

序列性原则,要求进行商业开放空间设计时,把握好空间的收放、空间的衔接以及空间的韵律与节奏。将商业内的所有要素,按照一定的韵律与节奏结合起来,这既要考虑到人们的视线要求,还要符合审美要求,从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在安排要素时,需要保证开放性空间内的要素形成有起有伏、有主有次的效果。这不仅能够加强商业的节奏感,还能起到沟通商业区的作用,使消费者体验到豁达、舒畅的感觉。

2.2整体统一性的原则

统一性也是商业开放空间的重要设计原则。首先,可以通过赋予某个主题的方式,使空间形成统一风格,这主要依靠细部处理与专题设计来实现。其次,可以使用主从法,次要空间衬托主体空间,使主体空间的设计效果独特吸引人。还可通过统一色调的方式,暗示空间的统一关系。一般用调和色来表现空间的主从关系,使消费者感到商业空间的整体感。如果色彩太过单调,也会使空间设计略显呆板,如何平衡好色彩的使用,是商业开放空间设计能否体现出整体性的关键。

2.3空间有效利用原则

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出最大作用。因此设计中需要挖掘使用功能,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常见的手法,是通过空间的多功能化使用,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此外,还可以改变原有空间的层次感,使用飘台、夹层等常规设计要素,增加空间的韵律感,使之互相交叉、交错,从而满足空间有效利用的设计原则。

3商业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3.1交通空间的设计

交通空间设计是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重点,分为步行交通空间设计、机动车道交通设计、非机动车道交通空间设计三种。步行交通空间设计也可以分为水平步行交通空间设计与竖向交通步行设计,商业空间内的消费者步行可以分为有目的与无目的的,有目的消费者通常选择最短的路线步行,而无目的的消费者通常没有刻意的选择路线,因此步行交通空间设计系统,既要满足有目的步行消费者的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路线,也要创造具有观赏价值的空间坏境,为无目的的消费者创造舒适、流畅的空间。此外,为了区分行车道与人行道,应该采用铺装暗示法等设计,使人车自然的分区,提高机动车道交通设计的安全性。也可使用隔离法,增加隔离要素的多样性,例如栏杆、绿化带,从而使步行交通空间与行车道自然的分开,不仅符合商业空间的使用要求,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3.2休憩空间设计

休憩也是商业开放空间的主要功能,按照休憩活动的属性,可以分为必要性休憩与选择性休憩。必要性休憩主要作用是环节消费者的疲劳,因此设计上通常对环境要求不高,空间设计也主要考虑便利性,满足消费者暂时休憩的需要,可在消费者的行走路线上均匀的布设,也可布设在贩卖食品的场所。而选择性休憩,则要考虑到消费者审美上的需要,在保证消费者得到休息的同时,给予消费者以视觉上的享受,因此选择性休憩空间,需要保证空间的视野,并且设置沙发,饮料服务,从而提升休憩空间的环境质量。

3.3公众活动空间设计

在公众活动空间设计当中,应该适当的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提升公共空间的商业功能,主动迎合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使用景观界面与商业展示界面的设计方法,将商品自然的展览给消费者,以激发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促进公众活动空间与商业活动的统一,提升公众活动的城市参与感。此外,公众开放空间设计还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在开放空间周围进行服务设施的配置,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活动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应当遵守商业空间设计原则,并根据开放空间的设计特点,进行专项的空间设计,如休憩空间设计、交通空间设计以及公众活动空间设计,促使商业建筑与城市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严雯琪.基于老年人与儿童心理需求分析的商业建筑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13):14-16.

[2]张小玢.城市设计视野下的泰安天庭园地段商业建筑方案设计[J].城市建筑,2009(05):17-20.

[3]陶然.深圳前海三、四单元地下公共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4(13):14-16.

[4]尹楠.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商业典型空间防火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4.

第3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住宅;住宅建筑建筑设计;公共空间

住宅的质量与每个人的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住宅建筑尤其是其公共场所的设计,应确保个性化和专业化,充分反映住宅建筑的现代特性;应以客户需求为指导,加强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住宅建筑生态化发展。

1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

公共空间是住宅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保障居民和谐共处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居民通常会选择舒适感更高的房屋。公共空间是居民的重要活动场所,对居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设计师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的建议,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并以舒适度为标准进行个性化公共空间设计。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用地面积减少,实现建设成本和舒适性的平衡已成为设计师的一大难题。

2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2.1标准层设计

住宅建筑中,楼梯和走廊等是居民通行的必要公共空间,也是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建筑空间,故须重点关注此类公共空间的设计。标准层设计应注重增强公共空间对居民共存的辅助作用。考虑居民不同的共存要求,重点关注导视系统、材料、照明效果等方面。

2.2楼梯厅设计

楼梯间和电梯间的改进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在每栋住宅建筑中设计单独的套内空间,并将其与室外楼梯相连,以实现邻居之间的互动并确保各自的隐私。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3股人流时应于两侧设扶手,达4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室外楼梯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300mm高梁可做到3600mm宽的开间;350mm高梁可做到4200mm宽的开间;400mm高梁可做到4800mm宽的开间。100mm厚板可实现2500mm净跨(踏步数10以下);150mm厚板可实现3750mm净跨(踏步数15以下);190mm厚板可实现4750mm净跨(踏步数18以下)。

2.3大厅走廊设计

随着住房形制的发展,走廊式住房在住宅建筑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走廊广泛应用于公寓楼,具有极好的使用价值。如今,土地资源稀缺,商业用地严重不足,如果居民总量太大,则公共空间不足。将首层住宅改成大堂的方式常会导致净高不足,应注意首层层高、梁的位置、管线走向。合理的走廊设计可以提高走廊的利用率(见图1),或将楼梯间扩建为住宅大堂(见图2)。地上楼梯间不通向地下室,空间一般还是比较宽裕的,但对于需要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通道及下地下室梯段均缺少对面层厚度的预留。

2.4屋顶设计

顶层是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住宅公共空间设计中,应注意顶层设计,提高屋顶空间利用率。1)考虑屋顶交通问题,满足屋顶运输的基本要求在屋顶交通设计中,应确保每个建筑物的垂直交通管理系统都能使屋顶平整,还可以通过设计螺旋走廊来处理路径问题,提高屋顶的光滑度,实现屋顶套内空间的高效利用。2)为确保屋顶的可达性,应考虑屋顶的应用功能不能简单地设计屋顶花园,而是要丰富屋顶的使用功能,激发居民的爱好和主动性,可设计屋顶健身运动区:①设置健身运动区,配置健身器材,满足居民的健身运动需求;②设置儿童游乐区,还可以在儿童游乐区旁设置亲子游乐区,为居民的亲子游戏和娱乐提供场所;③创建绿化屋顶,屋顶种植绿色植物,改善住宅建筑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可见的风景,屋顶绿化还具有隔热和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④创建屋顶休息区,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屋顶具有自然环境优势,例如视线极佳、阳光充足,可配置椅子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温暖的户外休闲娱乐场所(见图3)。

3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品质。在合理运用空间的基础上,加强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营造宜人、舒适的公共空间,可促进住宅建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姿彤.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J].设计,2019,32(4):96-97.

[2]周沁.基于人本主义思考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转型[J].城市住宅,2021,28(3):154-155.

[3]刘佳林.浅析住宅小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现代园艺,2018(21):161,199.

[4]杨杰.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19):101-102.

第4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

1.1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是在进行边缘空间设计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对使用者进行充分地了解,进而为使用者设计出舒适、休息的交流空间。

1.2整体性原则

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被规划为不同的区域空间,这些区域空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就需要边缘空间来进行协调解决,因此,公园绿地与其它城市用地之间就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性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第一,公园绿地自身的统一。边缘空间归属于公园绿地,因而在设计时要在设计思路、风格等方面与公园绿地相统一。第二,与城市外部环境统一。公园绿地属于城市公共环境的一部分,因而在设计时要保持整体性,整体性的实现就要依靠边缘空间来协调,保证空间过渡的自然性。

1.3生态性原则

对于公园绿地及城市环境来说,边缘空间起着保护其生态系统的作用,而且公园绿地所具有的生态功能也需通过边缘空间传递出来,因此,在进行边缘空间设计时,一定要坚持生态性原则,充分利用边缘空间周围的自然环境,降低对原始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另外需要使用材料时,要选择环保型材料或者可再生型材料。

1.4文化性原则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身所特有的文化,公园绿地属于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时也要充分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部分。边缘空间起着连接城市与公园绿地的作用,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信息,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将文化表现出来,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体会文化。

1.5层次性原则

公园绿地在空间结构上应该具有层次性,体现在纵向及横向2个方面,纵向的层次性是指边缘空间内部层次的变化,而横向的层次性是指边缘空间中各个小的空间部分层次性。除了空间结构上具有层次性外,景观也要具有层次性,景观植物的高低错落等就属于景观层次性的一种,因而在进行边缘空间设计时要注意景观设计的层次性。

2不同类型开放性公园绿地边缘空间的设计方法

2.1与居住用地相邻的边缘空间设计方法

在设计这个类型的边缘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居民区内的私密性要求,以免居民的生活受到打扰。一般来说,与居民区相邻的公园绿地使用者大多数是居民,因而设计时除了要满足人们的私密性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便捷性与安全性要求。具体设计时,要进行必要的空间划分,以便将交通人群与休闲活动人群区分开来,可采取的形式为水体、植物绿化等。

2.2与商业用地相邻的边缘空间设计方法

一般来说,城市居民及商业人群都会集中于商业用地范围内,因此在设计边缘空间时,要设置出入口、休闲娱乐区、外部通行区等。这个类型边缘空间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因而在边界形式上要采取绿化、辅装变化等形式。另外,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驾车到达商业用地,因此边缘空间中还要具备足够的停车空间。

2.3与城市道路相邻的边缘空间设计方法

当公园绿地建设在城市道路边缘时,很容易受道路的影响,进行边缘空间设计时,要利用边缘空间形成隔离区,将噪音、污染等要素隔离在公园绿地之外,使公园绿地内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隔离区的设置以植物或者地形的营造为主。

2.4与城市文物古迹相邻的边缘空间设计方法

在一个城市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中蕴含着优秀的城市历史文化,因此,在进行边缘空间设计时,要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并通过恰当的方法将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表现出来。文物古迹自身具有比较厚重的历史感,因而在设计边缘空间时要轻松、自然,使文物古迹的厚重感能够得到缓解,增强人们对文物古迹观赏的兴趣。

3结论

第5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

对新媒体艺术进行分类,就其使用和展示的主要领域及相关范畴,大概可以分为数字艺术、移动艺术、网络艺术、互动艺术、装置艺术等。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1.互动性

新媒体艺术本质上是信息的双向传播和交流,新媒体艺术借助科技手段,改变了传统媒体艺术中受众被动接收传播信息的单向传播方式,让人与物化的传播媒介相互影响和交流。受众可以通过对媒介的触摸、身体移动、发声改变作品的进程、造型甚至意义。这种互动特征使艺术作品与受众之间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关系,受众在面对新媒体艺术作品时,主动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才能真正完成对作品的欣赏。

2.非线性

非线性的编辑方法是新媒体艺术在信息编辑形式和创作理念上的一种灵活多变、动态的信息编辑形式。新媒体艺术的叙事打破了传统叙事线性的局限,引入了开放、能动、可变的时空语言。新媒体艺术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为即时性、游戏性的开放结构。在这种叙事结构中,艺术设计者、参与者被允许在一个平等共享的语境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甚至是建构艺术作品的叙事关系。

3.虚拟性

新媒体艺术凭借数码技术实现了受众对现实环境的虚拟重构。虚拟性使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发生转变。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营造一种视觉、听觉、触觉类似真实场景的虚拟时空环境,为受众创造一个以人为主宰的,具有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的三维信息空间。

二、新媒体艺术在不同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1.新媒体艺术在商业舞台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在舞台设计中,新媒体艺术的运用革新和突破了传统舞台艺术设计的呈现形式,它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新奇、多元化,为观众营造了现代科技和超凡艺术魅力兼备的视听盛宴。新媒体艺术在商业舞台设计中运用的主要形式有LED技术、3D技术和虚拟实现技术。LED技术主要运用于商业空间的背景屏幕的艺术建构和创作,它的展示方式灵活,使得舞台设计更加方便和华丽。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3D技术越发融入人们的生活。舞台空间的3D技术可以凸显舞台设计的立体感和景深感,可以为观众营造极强的时空沉浸感和场景构想感。基于虚拟互动系统的虚拟现实技术,让舞台空间设计得到更大的拓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商业舞台空间中的运用,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与舞台现实环境相得益彰的混合时空,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性。近年来,舞台空间设计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影像与互动媒体技术作为叙事的表现手段。

2.新媒体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公共空间是涉及衣食住行的日常空间。城市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审美的文化表达。新媒体艺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迅速融入公共空间设计,在丰富人们视觉空间的同时,也增强了大众的参与性,成为城市生活审美化的重要途径。其表现方式主要是装置艺术、多媒体和互动技术。

3.新媒体艺术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运用

第6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

对新媒体艺术进行分类,就其使用和展示的主要领域及相关范畴,大概可以分为数字艺术、移动艺术、网络艺术、互动艺术、装置艺术等。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1.互动性

新媒体艺术本质上是信息的双向传播和交流,新媒体艺术借助科技手段,改变了传统媒体艺术中受众被动接收传播信息的单向传播方式,让人与物化的传播媒介相互影响和交流。受众可以通过对媒介的触摸、身体移动、发声改变作品的进程、造型甚至意义。这种互动特征使艺术作品与受众之间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关系,受众在面对新媒体艺术作品时,主动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才能真正完成对作品的欣赏。

2.非线性

非线性的编辑方法是新媒体艺术在信息编辑形式和创作理念上的一种灵活多变、动态的信息编辑形式。新媒体艺术的叙事打破了传统叙事线性的局限,引入了开放、能动、可变的时空语言。新媒体艺术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为即时性、游戏性的开放结构。在这种叙事结构中,艺术设计者、参与者被允许在一个平等共享的语境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甚至是建构艺术作品的叙事关系。

3.虚拟性

新媒体艺术凭借数码技术实现了受众对现实环境的虚拟重构。虚拟性使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发生转变。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营造一种视觉、听觉、触觉类似真实场景的虚拟时空环境,为受众创造一个以人为主宰的,具有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的三维信息空间。

二、新媒体艺术在不同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1.新媒体艺术在商业舞台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在舞台设计中,新媒体艺术的运用革新和突破了传统舞台艺术设计的呈现形式,它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新奇、多元化,为观众营造了现代科技和超凡艺术魅力兼备的视听盛宴。新媒体艺术在商业舞台设计中运用的主要形式有LED技术、3D技术和虚拟实现技术。LED技术主要运用于商业空间的背景屏幕的艺术建构和创作,它的展示方式灵活,使得舞台设计更加方便和华丽。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3D技术越发融入人们的生活。舞台空间的3D技术可以凸显舞台设计的立体感和景深感,可以为观众营造极强的时空沉浸感和场景构想感。基于虚拟互动系统的虚拟现实技术,让舞台空间设计得到更大的拓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商业舞台空间中的运用,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与舞台现实环境相得益彰的混合时空,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性。近年来,舞台空间设计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影像与互动媒体技术作为叙事的表现手段。

2.新媒体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公共空间是涉及衣食住行的日常空间。城市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审美的文化表达。新媒体艺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迅速融入公共空间设计,在丰富人们视觉空间的同时,也增强了大众的参与性,成为城市生活审美化的重要途径。其表现方式主要是装置艺术、多媒体和互动技术。

3.新媒体艺术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运用

第7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展示馆;名片;根本

我们中国的园林设计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其实就是“人性化”和“可持续性”,这意味着,我们所设计的产品必须造福整个世界,而不仅仅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城市规划展示馆的空间设计的也必须依靠这种思想来设计,这样才能使其发展下去。

一、“人性化”与“可持续性”的处理

人性化指的是一种理念,在具有美观的同时能根据大众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来方便大众,既满足了大众的物质功能诉求,又要满足大众精神上的需求。人性化具体到城市规划展示馆的空间设计中,就是在设计中以“人”为本,所有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所以对空间功能的基本要求,即以安全为主要目的。以“人”为本,人性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这种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空间的存在是由人的感知产生的,我们对空间的认识和研究,首先是要清楚人在空间中的地位与作用,而展示空间作为规划馆空间的主体,它与城市民众的生存生活是紧密相连,它是具有一定意义的物品和空间,是展现城市魅力的“艺术品”,作为城市人类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规划馆空间应当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情味,适应公众多方面需要并为其活动提供空间的创新与背景。成功的空间设计应当提供给人们各种有趣与有益的场所、空间和实体,虚拟和现实。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展示空间也应该考虑到人的需要,提供给人们一种“人性化”的空间,可以自由的参观,接触新的理念,学习新的观念,获得乐趣等。这绝非如想象的那般简单,展示空间与生活的直接联系,不仅成为与人类生活一样丰富和生动的历程,而且其本身就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应认识到“展示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展示生活。”[1]人性化设计在展馆的空间设计中,首先需满足大众生理与心理需求,其次要考虑生态性层面的人性化和文化层面的人性化,也要表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具体到规划展示馆的空间上就是参观路线、一块展板、一个扶手、一盏灯、哪怕是展馆内的卫生间,在设计的时候都要考虑进去。如果把这些综合起来,实施城市规划展示馆的空间设计将是一场社会变革,因为它象征着:要从唯经济衡量发展转向经济、社会、自然三方面协调发展;要从过度泛滥的盲目发展转向适度的科学发展;要从人受自然环境威胁转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2]在我们对城市规划展示馆的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自然的简洁与朴素、情感设计、细节设计的高品质、材料的生态性环保性、对地域文化的关注等都是我们人性化设计的考虑范畴,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自古就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伟大传统,这种传统指的就是一种可持续性,这是现代社会的大问题。对公共空间发展变化的适应和协调是可持续性设计思想的核心和实质,一切空间设计的“可持续性”都离不开这一问题。有关“可持续性发展”的定义各式各样,最广泛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3]这一概念出自于“布伦特兰报告”,而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及资源的永续利用。城市规划展示馆的空间设计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把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可持续发展理解为“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不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构成威胁”,也就是说,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发展是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城市的发展来决定的。就客观而言,城市规划展示馆空间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我们在逐步扩大城市规划馆的功能的同时要注重它的精神的功效。在设计的时候,必须从最基本的功能出发,从环境的角度出发,从材料、技术、人的情感、行为、规划、等众多因素考虑,把狭义的空间转化成广义的空间,使展馆的空间从二维、三维向四维空间发展,同时也要方便展示馆的二次或多次改造。

二、结语

在现代设计中越来越重视“人与环境友好”、“绿色设计”、“可持续性设计”等理念和实践。要求人们重视生态、资源和整合性创造力,人们不仅要回归与自然、环境,与真正的生活友好,也应在珍惜人类感官的原始特点中重拾设计的真正感觉,向一个更高境界的、具有生命力表现的设计创造发展,所以我们对展示馆的空间设计中也在环境因素加重了筹码,争取以最小的代价,营造出最好的展示空间。

参考文献:

[1]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0-18.

[2]张立.展示空间的设计——人为空间的设计方法探寻[J].湖北商业高等学校学报,2001,(12):74-75.

第8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

【关键字】地下建筑;空间设计;空间组合;设计要素

1 引言

城市地下建筑总体形态就是将其物质形态和人文形态恰当的结合在一起,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的表现形式。对于地下建筑的空间设计要从使用者的适用性和空间的功能性这两个方面出发,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进行设计。下文就从设计地下建筑的实际问题上开始,通过地下建筑空间组合、内部设计以及设计要素相结合的进行探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2 实际问题

2.1 方向感

由于地下建筑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封闭性的,从而就会出现人在地下不能明确的判别方向。这种情况下,不仅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躁不安的现象,也会在出现特殊情况下不能及时疏散群众进而产生一些不好的现象。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在地下建筑的空间设计上,就要利用一些平面设计或者是在显著位置标注等这些方法来增强人们的方向感。

2.2 封闭感

因为地下建筑本身的条件限制,地下环境和外面环境具有隔绝性,这样很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隔阂感进而产生恐惧、压抑的心理。所以在进行地下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的时候就要通过特别设计来解决其封闭性的缺点。可以在地下建筑的进出口设计上设置地下广场等大面积通光这样的方法来消除封闭感。

2.3 自然感

因为地下建筑和地上建筑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对自然光线和外部景象的渗透性极差。所以在地下建筑的设计上要利用大面积的透光顶棚或者是建筑中庭空间来吸收大量的自然光线。

图一利用中庭空间的设计来增强空间自然感

3 地下建筑的空间组合原则和方式

3.1 空间组合原则

地下建筑的空间组合原则就是在分析地下建筑的环境特点、使用功能以及规模大小的情况下,进而合理的对空间进行组合,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3.2 空间组合方式

3.2.1 线形走道方式

线性走道式的空间组合方式就是在地下建筑的各个功能空间按照线性排列。这样的方式的优点是,空间导向性强、连续性强、人流通行方便、有利于防灾。缺点是,设计单调、过渡简单、没有较强的节奏感。所以在这种方式的组合设计上还要注重建筑一些休闲的地方,例如喷泉、花坛等。

3.2.2 环形大厅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建筑设计特点就是,以一个或多个规模较大、形状规则的大厅为核心在周围环绕开始建筑,这样的建筑具有较高的凝聚力。不过,在设计的时候在注重在核心区域设置方向标识,来疏通人群,有利防灾。

图二环形大厅式的空间组合方式

3.3.3 混合群聚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适合环境是地下面积较广的综合体。所谓混合群居方式就是结合线性走道式和环形大厅式的这两种形式混合使用。这种结合形式的优点是,使地面上的街道或者是广场和地下建筑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的利用地下资源来建设成大规模过功能的商业地下街。

4 内部空间设计

4.1 基本原则

地下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就是要结合地下建筑各个区域的不同功能来设计出一个方向感强、透光性强、自然的空间。所以其基本原则是空间的层次性、流动性、渗透性以及过滤性。

4.2 具体方法

4.2.1 创造开放式的空间

开放式的空间设计就是消除地下建筑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创造出开放式的空间。开放式的空间设计要通过扩大空间的容量和实现空间的通透性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空间的通透性不仅可以让地下环境和地上环境相融而且还使人们在视觉效果上更佳进而激发人们的活力。为了达到以上的效果可以通过安装玻璃墙或者镜面等方法。

图三加拿大多伦多EATON中心

4.2.3 创造复合式的空间

复合式的空间创造就是为了消除人们在地下建筑的沉闷、压抑的心理感受。这种空间方式的特点就是通过空间设计来提高空间上的层次感,从而给人们复合的感觉。那么,复合空间的构成形式就是讲大小不一的空间相组合,利用其空间量感的不同而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产生领域感。这种复合空间在很多中庭式建筑上被采用,这种空间适合交通枢纽的地方或者是大型的公共活动场所。通过一些艺术的手法将大大小小的空间内外结合,互相产生交互相措的感觉,使视觉效果更加丰富。

图四复合式空间设计

4.2.3 创造动态的空间效果

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而使其内有种沉闷、寂静的氛围。如果要打破这种氛围就要通过对地下建筑的设计来创造动态的气氛。利用什么手段可以在地下建筑上增添动态效果呢?下面就是一些典型的方法。设置景观电梯、动雕等来改变动态的空间效果;通过形体或者是装饰,例如设计直线装饰增添直线流动感、弧形装饰产生柔和感。利用光影这种动态性较大的装饰来活跃空间气氛达到增添动感的效果。

4.2.4 创造生态式的空间

这种生态空间就是将人与自然恰当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融合、协调的内部空间。目前很多现代的内部空间设计都采用这种空间形式。将一些特别的自然景象设置在内部空间环境中,使内部、外部环境融合贯通的形成一种生态空间,给人们一种自然的感觉。

5 空间形态设计要素

5.1 节点设计

所谓节点设计,就是指在地下建筑的一些形态的变化、新旧的衔接以及风格或者颜色的过渡处的特别设计。这些设计一般体现在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处或者是内部的大厅或者重要的交叉点,在这些地方利用节点空间的不同风格设计来改善地下建筑的沉闷和空间组合单调的缺点,还可以供人们集聚和休息。

图五特色的节点空间设计

5.2 区域设计

地下空间气氛沉闷,可以通过区域设计来塑造个性的空间从而使人振奋。例如,可以在地下内部空间的一些角落或者是中心创造有个性的设计,不仅愉悦心情还能增加地下建筑的方向感。

6 结语

地下建筑由于本身就具有封闭性和方向感差等缺点,所以就给地下建筑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其内部空间的形态设计和内部布局上都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利用一些设计手段来突破地下建筑的缺陷,从而设计出让人们舒服的地下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童林旭,祝文君.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

[2]孙灵. 浅谈地下商业建筑空间设计[J]. 建筑科学,2011(8),45-45

第9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方法

1 前言

当前,随着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现代城市的主要部分已经逐渐被摩天大楼所占据,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敏感。而作为处理高层建筑与城市关系重要环节的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包括的内容很多,对其进行阐述和分析。

2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功能要求

高层建筑的外部空间作为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空间,首先必须满足人们行为的要求。现代高层建筑功能多,容量大,对建筑外部空间提出了复杂的功能要求。根据其使用性质的特点,可对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主要功能作如下的分类。

2.1交通功能

这是高层建筑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能。高层建筑容纳了大量的人流在其内部活动,因此其外部空间必须面对更加庞大的人流、车流集散问题,处理不好会对城市交通和景观造成巨大的压力。从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角度,可将交通空间划分成步行、车行、停车、货运这四个内容,每个子内容还包括主要流线和次要流线的疏导和分流。在设计中要精心组织人、车流线以及它们和城市交通的联系问题,合理安排停车场的数量和位置,避免破坏以人为中心的行为活动场所和城市空间。在设计中往往将车行、停车、货运等车辆活动空间与人行空间分划开,如采用立体交通的方式,将人行的空间抬高(或降低)形成高架(或下沉)的步行广场,完全摆脱车辆的干扰,以提高外部空间的环境质量。

2.2集散功能

集散空间通常以开敞广场的形式安排高层建筑的外部,主要作为人们的活动场所,可容纳包括集会、人流集散、观光、留影、休息等多种活动。集散广场有利于在建筑物与城市道路交通之间形成―个缓冲的区域,并和内部公共空间构成整体,成为内部活动的序幕。大型的集散广场还可作为城市广场使用,如办公楼公众广场,主体建筑成“L”型。前面界定出较大型的城市广场,形成城市东部边缘的缓冲地带,可满足大量人流的集会和活动要求,在为城市提供大型的开放空间的同时,也有效地衬托了主体建筑。

2.3休闲功能

休闲型外部空间是市民的活动场所,是人们进行休闲、散步、观景并接触自然的开放空间。与集散空间的运动性相反,休闲空间其有静的特征,通常布置在日照较好.安静的角落,并通过布置绿化、水体、座椅及通过在集散空间中进行绿化和辅地的分割,形成独自的静态空间或通过高差来达到目的。

3 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手法的运用

为了获得宜人、丰富的外部空间,仅仅一种手法是不够的,需要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根据不同的建筑以及不同的环境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手法。

3.l空间的延伸和渗透

时间与空间的连续,创造内中有外,外中有内,内外交融的意境。在某种程度E这就是模糊内外空间的界限。在现代建筑中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高层主体的外墙就是内、外空间的分界线。当采用框架结构时,柱间的开口较大,内外空间的界限可以交错,空间得以连续并具有整体感;此外,在高层的裙房采用低层建筑常用手法,也可造成空间的渗透。

3.2层次与序列

外部空间要满足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人的需要与意图是多样的,外部空间的功能与组合也是多样的,同一外部空间内或多个大小不同的外部组合空间,根据功能要求的组合就需要充分利用环境条件,考虑空间层次,创造有秩序而富有变化的空间。例如有的采用外部的――半外部的――内部的;有的采用公共的――半公共的――具有私密性的层次。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作为城市外部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往往在城市空间序列中作为―个角色,有时是对景,有时是背景,有时则又是城市景观的画框。但是,高层建筑本身的外部空间也是应该有序列的。当外部空间设计带有方向性时,在近端配置有吸引力的目标就会使一般的空间变得动人。

3.3建筑尺度的处理

建筑作为外部环境的主体其本身的尺度必须有适应人体尺度的过渡。高层建筑主体体量庞大,尺度惊人,必然会给在其外部空间活动的人带来一种心理感受,外部空间既接近建筑,又接近人体,为了创造舒适的外部环境,减轻人们心理上的压抑感必须有适应人体的尺度过渡。常见于法如下:

3.3.1低层裙房与周围建筑尺度相接近,又使人们与高层主体隔开一定距离,大大改善了人对高层的尺度感,倘若在低层裙房内看不到高层主体,却可看到一片蓝天,则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亲切宜人的低层小院中。

3.3.2立面分段处理

作为社会公用设施的无裙房高层建筑常用立面分段处理手法。高层下部安排为社会服务的公用设施,可以是商场,饮食,文化娱乐等,可以采用的手法有:a高层下部退进,形成外立柱廊的“骑楼”。b接近人体尺度的平台,小品使人倍感亲切。在高层建筑外部空间中,建筑小品设计引人注目,花台,灯柱,灯具,座椅,蓬布,栏杆,指示牌及儿童游戏场等均是接近人体尺度的重要因素。人们可凭靠,闲坐,休息,儿童可在其中嬉戏,它们体现着一种低层庭院的生活气息,是创造舒适,优美环境所必不可缺少的因素。

4 结束语

总之,向人们提供优美的、服务设施完备的高层外部空间对创造有生命力的现代化城市有积极意义,并与提高人们的工作与环境质量有重要关系。因此,作为建筑师应该注重考虑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优化与美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