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身运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运动技术健身 体育课专项化 教学
1.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健康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勿容置疑,体育课在帮助学生实现这一学习目标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体育课课时合理有效地实施教学?体育课究竟应该以增强体能为主,还是以学习运动技能为主?我国学校体育领域曾经就这些问题都有过长时间的争论。
实际上,增强学生体能和学习运动技能是具有统一性的,学和练是对立的统一体,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其他文化课的学习不同,它是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动作技能的,而身体练习本身就是一个发展体能的过程。在练中学,在学中练,这是体育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理由很简单,学习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重复性。没有足够的重复,动作技能难以掌握,人的体能也难以增强。人体正是在大量的重复中,获得增强体能和掌握技能的双重效果。
历经近十年的课改洗礼,运动技能从重视到淡化再到关注,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经过认真反思之后,运动技能教学仍然是体育教学的本质属性的看法已基本达成共识。如何开展运动技能教学,如何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在这一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2.研究方法
资料收集、查阅、整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
3.体育课专项化教学的概念及其优势
体育课专项化教学就是指在较长时间(一个学期及以上)专门进行同一个运动项目技术的系统学习的教学形式。其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及练习方法等均具有浓厚的项目特点,针对性更强。例如,排球运动中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可以采用三米线移动;弹跳力的练习方法有摸高触球等,既突出了项目特点,又能全面增强身体素质。这种形式的专项体育课比现行的普修体育课具有以下诸多优势:
3.1体育课专项化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体育课程内容专一化,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关键所在。实施体育专项课教学改革,无论是在深度、广度还是在理论知识等方面都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了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3.2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是前人长期的智慧结晶,具有其独特的健身娱乐和育人功能。通过对这些体育项目科学的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培养体育专长和特长,培育体育运动项目情感。
3.3通过专项体育课教学和广泛地开展体育专项活动,可以发现和培养体育特长生,壮大和发展学校群体活动,提高运动队竞技水平,逐渐形成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3.4开展体育课专项教学 ,有利于学生明确每一阶段学习目标,对个体纵向发展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体育专项化教学按照每个专项技术分类分层次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从初学到强化再到提高,对每个层次的技能水平都能以量化的形式设定相应的等级,帮助教师和学生客观了解学习状况,从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5能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教学水平。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体育教师不可能样样精通,但术业有专攻。如果能向学生传授自己的专项,教师自然会得心应手,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6促进场地器材合理使用,优化学校和社会体育教学资源配置。受历史或者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每个学校的场馆设施不尽相同。有的场地开阔,适合开展集体性和户外运动,例如足球、垒球、手球等等;有的学校则室内场馆设施比较有有优势,则可以在游泳、乒乓、体操、击剑、跆拳道等等这些运动项目上重点发展。
4.开展体育课专项化教学的建议
4.1体育课专项化教学应当反映出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师资特长,场地器材资源和学生男女生性别比例等个性特征,开展一些适应学生长期发展的运动项目。
4.2必须认真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开发各个专项运动的校本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大纲是相对较长时期内知道教学的纲领,体育教师要集集体智慧,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钻研教材,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评标准和方法。同时,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也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
4.3专项化教学实施之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要广泛调查,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一味迎合学生浅层次的兴趣。开设的项目要既有场地器材和师资保障使之顺利开展,同时,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进步,达成学习目标,从而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发展和培养学生真正的运动兴趣。
4.4专项教学中,在进行专项素质练习的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深入分析和合理选择教材,依据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对运动技术的教学要分层次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既要达到掌握技术的目的,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和组织形式反复练习又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4.5调整师资专业结构,加强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运动技能是构建体育课专项教学的基础,是衡量体育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教师只有熟练地掌握专项运动技术、技能,并能更多地进行业务学习,才能指导学生学习。
4.6体育课专项化教学理想的状态是小班化教学。从安全、运动量及运动负荷、运动器材各个方面考虑,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班级一般应该控制在30人以内比较科学。
参考文献:
[1]张洪潭.运动技术健身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城市社区 健身项目 开发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17-02
全民健身计划提升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使得社区体育健身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然而黑龙江省作为一个以老工业、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北方省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不但受到场地、设施等因素制约,还受到地域、季节、健身项目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居民健身的发展。因此,为了满足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运动水平及不同季节体育人群的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需求,必须根据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场地、设施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合北方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项目。所以,体育相关部门要以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作为指导思想,依托竞技体育项目健身属性和新兴体育项目的迁移,结合黑龙江地域、民俗体育项目进行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健身机会,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1 社区健身运动项目开发的动因
1.1 城市社区文化发展需要
社区体育健身的开展是全民健身发展的主导方式,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形态。通过体育健身运动为健身者带来机能优化的同时,也给健身者带来切身的快乐,在良好的健身娱乐氛围中可促进邻里和居民间的交流、沟通,促使社区成员共同的文化价值趋同性与社区认同感,为我国城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向上的文化休闲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社区体育健身发展的动因,不仅需要社区居民个人内在发展的积极性,还要有外在条件。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被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建设内容,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社区居民搭建了健身平台。
1.2 推进全民健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基地。通过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对进一步科学、合理利用城市社区的体育活动场地,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吸引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运动水平的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顺利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城市,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搭建了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平台,为社区居民健身提供便利的体育公共服务行为,同时,也增进了社区居民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积极生活方式,落实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工作和内容,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健身工程,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有序发展,也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2 社区健身运动项目开发设计的原则
创编、设计社区健身运动项目应以社区健身运动的基本活动形式为根本,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不是随意而为,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基于社区体育项目的基本特点和多样的类型,以健身为目的,以娱乐为依托,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
2.1 从实际出发原则
不同体育基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社区居民,从事健身运动也有不同的要求。社区体育健身是健身娱乐休闲的重要形式,人们在自愿参加各种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时,也不追求高水平的表现,只是使他们的身心在休闲时间得到放松和享受。因此,在社区体育健身项目开发设计时,应从实际出发,使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与社区居民的实际相适应,要根据体育健身参与者的年龄特点、当地气候、工作性质、爱好、物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科学设计。
2.2 普及性原则
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设计要使参加者在体育健身过程中,必须经过一定的智力和体力上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健身参加者为完成健身过程、比赛要克服的最适宜的负荷强度,包括精神和身体两个方面的负荷。难度过高,参与者无法进行,难度过低,则降低了参加者的挑战欲望。因此,该项目的开发设计必须根据参与者的能力,满足参与者的兴趣、特点、爱好等,让居民能各取所需。这是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设计、推广、应用和普及的基本条件。在具体推广、应用过程中,可以看到许多项目是合理的,科学的,但由于难度高,风险高,大部分居民往往不参加,使项目失去了活力,不利于全民健身的普及和发展。
2.3 健身属性原则
社区体育项目不同于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以增强居民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适当的运动负荷是社区健身运动项目的基本特征,因而开发体育项目必备的健身属性更显得重要。社区健身体育项目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娱乐性,运动负荷太大,不利于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运动量过小,达不到健身目的。虽然社区健身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占很大的比重,但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失去了强身健体的效果。负荷量过小,人体体会不到应有的刺激,难以在参与中体验到全力以赴的感觉;负荷量过大,则会造成过度疲劳,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在健身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一定要亲自体验、反复试验,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现有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吸收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达到娱乐、健身效果。
2.4 区域性原则
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体育文化活动有着不同的影响,同一区域的人类自觉不自觉选择了相同的生活方式。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社会结构、生活习惯、地域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体育事业发展侧重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体育文化的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各地优势的全面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保证。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具有多元的文化交融背景和自身的地域特色,城市社区体育也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作为我国重要老工业地区黑龙江省,在开发城市社区体育健身项目时,在继承传统社区体育文化基础上,要依托冰雪体育文化丰富当下社区体育文化内涵,繁荣社区体育内容。
3 社区健身运动项目开发设计的程序
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创编是社区体育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推动全民健身在群众中更加广泛开展的有效途径。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运动项目科学地拓展成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健身运动项目是全民健身的客观需要,也是社区体育改革的难点。社区健身运动项目的设计的程序如下:(1)先对运动项目进行构思,然后创编,最后定出名称。(2)项目的动作规格、姿势、运动的路线和方向必须用术语叙述来创编,必要时,可以绘简图加以说明动作要求、场地的形状、器材的设置。(3)制定规则、要求和奖惩办法。(4)进行实验和修改。(5)定稿并推广。
4 结语
发展城市社区体育,满足居民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市民精神文明素养的有效方式,是举办公益性、区域性、自主性的社会活动。社区体育健身项目不同于竞技体育项目,突出的特点是休闲、娱乐和乐趣,是以增进参与者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因此,在开发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健身项目过程中,要遵循一般体育健身原理和方法,转变传统体育观念,以娱乐为依托,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同时,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的精神,加强理论层面和方法设计上的研究,突出黑龙江省的地域特色,打造冰雪体育人文气息,用一种动态的变化去满足不同人群的动态健身需求,有效地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合力,程.影响苏北城市社区体育项目开发的因素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3):84-86.
[2] 罗以飞,吴秋来,陈阳.城市社区体育的特点与功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6):170-171.
【关键词】全民健身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前言
全民健身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计划的目的旨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完善体育健身设施,让人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学校体育主要是为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增强身体素质,能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实践打下基础。因此,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体育的配合。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的最后稳定阶段,这个阶段比较容易引导大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毕业后可以带动或指导他人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虽然全民健身运动已经开展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对其了解不多或存在错误的认识,这其中也包括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全民健身运动对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配合好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高校体育教学要抓住时机,大力宣传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意义,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及时更新丰富教材内容,以促进学生在实施全民健身运动中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1、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就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就相应的开始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陈旧,课时也较少,并没有发挥出高校高校体育教学应有的作用。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学校更加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开展,以致体育教学的开展只是流于形式,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也没有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1.2教学模式陈旧、观念落后
据调查,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了实践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忽视了对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只重视了短期效益,偏重于竞技技术的传授。教学的组织形式处于陈旧、呆板、封闭的状态,学生很少有选择的余地,是被动的。造成了学生离开教师走向社会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去强身健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
1.3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不高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个性鲜明,性格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合他们。如果体育教师不转变教学模式,学生们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只会逐渐丧失。另外,体育锻炼大多是刻苦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娇生惯养,能够坚持不懈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来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2、如何将全民健身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改革中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的思想认识
将全民健身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就要加强全校师生对全民健身理念的思想认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基地,加强学校及学生对全民健身理念的认识和重视,最终达到国家倡导终身体育的目的。因此,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宣传,利用多媒体平台循环播放全民健身理念相关的宣传片,或者利用宣传栏等向学生讲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才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2.2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要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针对不同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基础的学生,要分组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有所收获。另外,体育教师还可通过考试、测验和组织各种小型比赛,促使学生经常地进行体育练习,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2.3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发挥高校体育组织管理人才的优势
教师是促进学生知识以及能力培养的领路人。学校应加强老师们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学校应定期组织老师进行学术研讨会,为老师们创造一个沟通的平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改进工作中的不足。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是一个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技能体系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群体,这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潜在资源。如加以科学有效的利用,必将会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健康、持久的发展。
2.4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优势
相对于社会体育来说,高校体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阻碍就是体育健身设施匮乏,然而,寒暑假期间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又得不到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加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联系,高校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等健身设施和场地,一方面,有偿的开放可以给学校带来部分资金,缓解了科研资金短缺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体育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促进了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北海校区;体育健身运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以下简称北海校区)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四大校区之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桂电北海校区于2008年建立,以本专科教育为主,现有二个教学单位:海洋信息工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另设有北海校区管理委员会。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541亩,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万余人。
一、北海校区学生体育健身运动现状调查
1.1北海校区学生特点
北海校区办学定位为应用性大学,所开设专业也多为应用性专业。同时也因专业特点所致,北海校区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1.2北海校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调查
北海校区参加课外体育建设运动时对参加项目的选择呈多元化的态势,男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依次为篮球、跑步、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轮滑等,女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依次为跑步、羽毛球、跳绳、健美操、篮球、气排球等。球类还是北海校区学生比较喜爱的课外体育运动项目,这与我国多年来体育教学中以球类项目为主的体育教学传统有关。在球类项目中,篮球以其竞争性、趣味性、团体性、健身性深受北海校区学生的喜爱。虽然田径项目不是大部分在校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但是快走和慢跑不仅所需的场地、器材设施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健身锻炼价值,也不受参与人数和时间的限制,因此快走和慢跑成了北海校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建设活动主要选择项目。另外,男生和女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男生倾向于激烈对抗、竞争性强的运动项目,而女生更倾向于娱乐性较强、类似游戏性的运动项目。
1.3北海校区学生参加体育健身运动频率调查
体育健身运动的频率是指体育运动者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通常我们以一星期为一个周期。在一星期的时间里,人们参加3到4次体育运动,每次的运动时间不少于三十分钟。体育健身运动的频率是是保证运动效果的前提,只有能长期坚持的体育健身运动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对北海校区在校学生的调查,有76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在1次以下,约占总人数的8%,有399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为1到2次,约占总人数的42%,有380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为3到5次,约占总人数的40%,有95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达到5次以上,占总人数的10%。通过调查得出,男生和女生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频率也会存在不同: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33名女生几乎从不参加课外体育运动,有153名女生偶尔参加课外体育运动,且分别占女生总人数的11%和51%,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中有39人从不参加课外体育运动,占男生总人数的6%,偶尔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的男生人数为273名,占男生总人数的42%;经常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女生为114人,占女生总人数的38%,而经常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男生为338人,占男生总人数的52%。在被调查的学生里,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低于30分钟的学生共有152人,约占总人数的16%,其中男生有66名,女生有86名,分别占男生和女生总人数的10.1%和24.5%。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在30到60分钟的大学生共有560人,约占总人数的59%,其中这部分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占男女生总人数的56%和65%。锻炼的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大学生有238人,约占所调查总人数的25%,其中男生198人,女生有40人,分别占男生和女生总人数的30%和13.3%。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课外体育健身运动的持续时间男生和女生会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差异造成的。,男生的身体素质等方面要优于女生,因此参加课外体育健身运动的持续时间就相对长一些。
1.4北海校区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
北海校区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丰富多彩。根据发起单位和组织比赛人员的不同,共分为三种类别:
1.由学生各体育单项社团举办
北海校区学生社团受共青团桂电北海校区委员会领导,近年来程快速发展的趋势,社团个数及学生规模正在逐渐扩大。而体育项目社团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如篮球社,排球社,网球社,轮滑社,裁判协会等。各体育社团会定期举行各类体育活动,组织社团内学生参加。
以篮球社为例,每周二、周四与周六早上定期举行篮球基础训练,练习一些篮球的基本技术。其中篮球水平较高者可参加篮球社社队。篮球社社队会由社长与指导老师带领,定期与其他学校或社会球队进行友谊比赛,增进球技。
学生体育社团的存在,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增长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o爱好体育的同学们一个良好的锻炼和交流的平台。
2.由各学院团委及学生工作部举办
北海校区各学院团委、学工部会定期举办各类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通过各类体育比赛,增强学生的努力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如各学院的“迎新杯”“五四杯”系列球赛。分别于新生入校的十月份及毕业生毕业前的五四期间举行。比赛项目由篮球、排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项目组成,使得各个喜爱各个项目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同时比赛由学生会同学进行策划编排、由裁判协会同学进行现场裁判,不光使参赛运动员得到锻炼,也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进了裁判的业务水平。
3.由校区体委、体育部举办
北海校区体育部主要负责校区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和比赛。如校区系列球赛、田径运动会、迎新长跑等。
体育部由校区专任体育教师组成,专业能力强。所举办的各项赛事代表了北海校区的最高水平。同时通过各项比赛选拔出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参加各类大学生体育赛事。
二、北海校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健身活动中现存问题
2.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健身存在动机不纯的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北海校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并不是单一的,存在多元化的特点。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和娱乐身心,或者是增强自身体育技能水平。还有一部分同学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为了体育达标、减肥、缓解学习压力等。由此可见,虽然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是积极的,但很大一部分学生仅仅为求体育成绩达标或者避免惩罚才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也许短期内这些学生还能坚持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但一旦没有了外界的控制和约束,这些学生就可能不再主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了。因此,北海校区应大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热情,端正学生的体育健身动机,使学生养成真正喜欢体育健身活动的意识和习惯。为其进行终身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2.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存在态度不坚决的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北海校区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存在太不不坚决现象。既仅凭一时的兴致来参加,无法形成连续性和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通过上一章对北海校区在校学生的调查,有76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在1次以下,约占总人数的8%,有399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为1到2次,约占总人数的42%。有50%的学生每周的体育健身活动低于两次,而体育健身活动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2.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健身运动存在科学性不强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的现象
北海校区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运动时,对运动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缺乏理解,运动者往往是只凭个人的感觉、心情以及喜好来进行锻炼,而没有按照循序渐进、适度负荷等原则来进行。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因为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安排的不合理、运动方法采取的不恰当、运动时间过长或过短等原因,导致运动效果不佳,或者甚至出现受伤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运动效果和心态,以至于他们失去了参加体育运动的信心和乐趣。
2.4北海校区体育场地与器材不足
北海校区成立9年来,校区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剧增。而学校对于北海校区体育场馆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另外受校区面积所限,使原本不多的体育场地更显的不足。田径场没有建设主席团和观众席,直接影响了学生观看运动会的积极性。受北海天气影响,经常出现大风和暴晒天气,而北海校区并未建有室内的体育场馆,导致羽毛球和其他一些室外运动项目无法正常进行。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一直是影响北海校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是影响北海校区体育健身运动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因素。
三、以全民健身运动为核心对北海校区体育健身体系的规划
3.1北海校区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创新
北海校区体育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这种全新的教学目标符合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为了实现北海校区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同步发展,应对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进行创新与优化。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北海校区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创新与优化的重要资源。
3.2北海校区课外体育健身活动体系的创建与发展
课外体育健身活动是学生开展体育实践的主要途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对北海校区课外体育健身活动体系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特征的课外体育健身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体育的认知,更能够对其自身体育健身体系的构建进行调整。全民健身运动对于北海校区课外体育健身体系的创新c构建,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与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关于“减负”问题论述的创新价值与指导意义》-2008
摘 要 武术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发展而形成的,它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因其内容丰富、适合于不同的群体、习练过程中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所以在全民健身过程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武术 全民健身
一、武术的内容与特点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在其长期发展、演化、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以下特点:第一,武术的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的功能是其它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第二,武术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发展而形成的,它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第三,武术的内容和练习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类别的武术项目其练习方法、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负荷不尽相同,适合于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加以选择。第四,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材也可以因陋就简,这种广泛的适应性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全民健身计划内涵及意义
1995年6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中指出:“既立足当前,在本世纪末建成初具规模的全民健身体系,又着眼未来,最终在我国建成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使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规模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适应整个中国改革的发展需要。”全民健身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充满希望、朝气和活力的表现,体育发达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体育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大众体育在制度上、措施上有了有力的保证。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满足了人们对群众体育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三、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
武术作为全民健身运动中的项目首选之一,是因为群众武术的内容丰富,不受场地器械等条件的限制,动作随意灵活,练习形式多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且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等多元功能,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
(一) 武术可以强身健体、身心兼练
武术是内外合一、身心兼练的活动。武术运动具有强烈的感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动作随心所欲,出神人化,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尤其是坚持基本功训练能加强人体肌肉力量,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大关节运动幅度,有效地发展柔韧性,增强人体素质,可抵抗外邪侵入。同时还可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武术可以防身自卫
武术可以使人们防身制敌、主持正义、有备无患;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武术的防身自卫价值还能激发人们习武的积极性,增强防卫意识。在当今社会,处处存在着竞争和挑战,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很难实现自身的发展,习武练功是件苦差事,习武不但能培养练习者战胜困难的意志,而且能增强人们竞争意识。
(三) 武术可以修身养性
作为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讲究身心合一、内外兼修,既可强身健体,又能在练习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华武术以仁爱主义精神为指导,以实现人际和谐为价值目标,成为人们德行修养的一种途径,体现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文化形态。在习武中培养传统武德,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已的道德情操,是习练武术的真谛。
(四)休闲娱乐
人们在闲暇时间进行武术的切磋、交流、表演以及套路形式的单练、对练、集体练习,表现武术的造型美、劲力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以及攻守协调美,欣赏之中,人们不仅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也培养了高尚的品格。
人们通过参加武术练习或武术表演可以获得身心愉悦的效果,武术的攻防格斗的哲理性与养生修养的健体性的和谐统一.使武术产生了特殊的艺术价值取向、真正的技艺美、精神意境美、均衡对称美。
四、结语
当前,大力推广普及武术,发挥武术自身的优势,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改善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将大众武术与全民健身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必将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道路。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Z].1995.6.20.
[2] 亓传琴.试述武术与全民健身[J].浙江体育科学.2004(1):47-48.
[3] 刘劲松,陈盼.中国武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30-32.
[4] 武冬.传统武术评价、整合和推广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8).
[5] 江百龙.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6] 罗旭.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08(8):81-85.
从2007年开始,《人人健康》杂志将带您进入全民健身时代,走进健身俱乐部,与专业的健身教练面对面,为您讲解健身方面的知识,让“与其花钱看病,不如开始健身”的健康理念真正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和朋友逛街,看见橱窗里的漂亮衣服你一定心动,可想想自己“日益丰满”的身材,是不是忘而却步呢?朋友的生日派对说好你去参加,可就在那天讨厌的流感缠住了你,朋友很扫兴,你也在纳闷,为什么每次流感都有我的份儿呢?
不要再犹豫,到该健身的时候了!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为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健身计划吧,人人健康杂志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1、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穿上小一号的衣服”或者“让自己更健康”;2、找一个健身的伴儿,这样可以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3、随“季”应变,改换健身项目,这样可以增加健身运动的新鲜感;4、把健身当成吃饭一样的习惯,这样你会发现坚持下来并不难;5、一开始不要把运动强度订得太高,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
有了科学的健身计划,让我们一起到健身房看看,听一听专业的健身教练怎么说!
要健身先学会补充营养
张静轩 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国家一级健美操指导员,美国倍力私人教练资格认证。亚洲体适能AASFP私人教练资格认证,从事健身行业四年,有三年私人教练的经验,擅长减脂,塑体等,有个人独到见解。健身宣言“我因运动而存在运动因我而精彩”。
有的读者反映他们不清楚在锻炼前后需不需要补充一些营养?还有很多进行减肥锻炼的人不敢吃东西,怕增加脂肪,那么您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锻炼本身是一种体力支出,因此在身体锻炼前后需要补充营养的原理和开车需要不断加油的原理是一样的。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分别为: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供应肌肉需要的能量,脂肪用来储存能量,而蛋白质则帮助恢复肌肉组织,它们各有各的用途,在进行补充时要注意均衡。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情况和锻炼情况不同,专业的健身教练会为他们量身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营养计划,比如进行增肌锻炼的会员,我们建议他要摄入蛋白质、糖份以及少量的脂肪,如果是减脂的会员则要求他的营养消耗量大于摄入量。
虽然要求进行减脂训练的会员营养消耗量要大于摄入量,但这并不等于不吃东西,有的会员为了减肥就不吃饭,可能开始减肥效果很好,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营养匮乏,导致免疫力低下,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选择器械也要因人而异
赵全顺 赛力特康体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国家一级裁判,运动健将。蝉联多届省运会冠军,并屡破山西省最高记录,被大赛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比赛均获得较好成绩,并入选国家队。2005年首次参加山西省健美、健身比赛,以出色的表现获得冠军。
健身运动是因人而异的,不同年龄,不同锻炼需要的人选择的健身项目也都不一样,那么作为初次接触健身运动的人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呢?
专业的健身俱乐部为会员提供种类齐全的健身器材,能够满足不同会员的需求。比如中老年人健身主要是为了保持体力,延年益寿,因此他们注重实用,可以选择跑步机、健身车等;而女士们健身多半是为了减肥塑形,因此她们适合选用小哑铃、收腹器和小型磁疗机等;对于每天工作很辛苦的上班族来说,下班后来到健身房可以选择登高器、划船器等休闲型健身器材,有助于醒脑提神;青少年健身则更应该强调科学性和全面性,因此可以为他们选择成长型健身器,比如拉力器、握力器等。但不论选用何种器械,前提一定是在教练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会员选择了一家健身俱乐部后,俱乐部的教练首先会对该会员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和体适能评估,现在我们使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身体成分分析仪”,会从更精确的角度为会员制定合理科学的健身计划。
运动中帮你摆脱亚健康
孙志将 青鸟健身俱乐部双星私人教练,毕业于北京科技经管大学,从事体育运动12年,擅长跆拳道、散打、有氧搏击,街舞、拉丁、普拉提等各种操类,对增肌塑形有独到的研究。获得青鸟健身学院体适能高级认证、中国地区联盟常任理事、黑带四段师范、国家公共营养师高级认证、国家心理咨询师中级认证,是ITF国际跆拳道联盟-中国地区联盟常任理事、ITF跆拳道全国邀请赛双人对打项目全国冠军。
孙教练您好,现在很多人把来健身房看作是一种时尚,仅仅出于盲目跟风的思想来对待健身活动,那么作为一名资深教练,您是怎样看待健身的呢?
健身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更是一项使人身心都得到锻炼和放松的运动。现代都市人每天生活在紧张繁忙中,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他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可以令全身心都放松的方式来释放自己,而健身就是最合适的方式。在专业的健身房中,会员可以通过教练的指导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改善以往亚健康带来的不良症状。而在心理方面,会员会因为全身投入到运动所带来的畅快和兴奋,缓解日常生活的压抑情绪。
会员从来到俱乐部健身的那天起,不论时间长短,都是我们的朋友,每个教练包括工作人员都会拿出自己全部的热情来迎接他们。记得九月份时,一对来中国办事的奥地利夫妇在我们俱乐部健身约一周的时间,走的时候执意要带走一套我们工作人员的服装,总经理向他们解释说工装是工作人员的标志,外面的人是不可以随便穿着的,但是这对夫妇说他们之所以要一套我们的工装并不是为了穿,而是觉得在青鸟健身俱乐部度过的这一周时间里享受到了热情和满意的服务,让他们觉得这几天很快乐,所以他们想把这儿的工装收藏起来,作为一份快乐的回忆。因此说健身运动不只带来身体的健康,更高层次是从物质空间走向精神空间,从形体塑造走向灵魂的建设。
好教练助你轻松健身
王坚伟 御花园名人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国家一级健身指导员,从事健美健身运动十余年,曾获得2005年山西省健美比赛85公斤级冠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根据不同会员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饮食方案,擅长科学减脂,增肌塑形,增强体质,合理膳食。
王教练您好,现在城市中的健身俱乐部很多,鱼龙混杂,对于那些从没有健身习惯的人来说真的很难选择,您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符合什么样条件的健身俱乐部才算是合格的呢?
对于初次涉及健身运动的人来讲,选择一家好的健身俱乐部直接关系到健身成果的好坏,因此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主要是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是看它的硬件,就是指俱乐部的设计和器材方面。设计中包括空间采光和空气是否流通。御花园名人健身俱乐部紧邻迎泽公园,因此,前来健身的会员就会透过落地玻璃窗欣赏到外面的景象,感觉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当中,这样的健身环境势必会使自己的健身效果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就是健身器材方面的考虑,一个专业的健身俱乐部必须具有功能正常、齐备并符合卫生条件的健身器材,以满足不同健身人群的需要。
关键词: 运动处方 高校 应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已经满足,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身运动日益趋向生活化、社会化和科学化。至今已有90多个国家实施了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健康纲领,我国也于90年代初全面推行了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不仅符合国际体育发展潮流,而且必将有利于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强国富民。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要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运动处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是促进全面健身科学化的保障。运动处方的研究、推广及应用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对高校学生素质的提高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1.运动处方的产生和发展
运动处方是指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度,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1953年,西德的黑廷格和缪拉等发表了不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在体育过程中应用运动处方的广泛关注。随后,德国的肖立赫及英国里兹大学的R.E.摩根和G.T亚当逊等创造了一种巡回锻炼法,这是最初的运动处方模式。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已将冠心病等疾病的运动疗法发展成为运动处方的形式,运动处方越来越受到重视。德国霍尔曼研究所自1954年对运动处方的理论和应用进行研究,制定出健身运动处方,并明确指出,在几年之内,至少在不久的将来,“为人脑制定运动处方”将是体育运动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60年代中期,劳伦斯和他的同事们应美国太空署的要求,根据体质变化不断调整运动量,为宇航员制定运动处方。日本以株斯道夫为首的运动生理学家1965年倡议研制运动处方,70年代出版的《运动处方》、《日本健康运动处方》及之后的伊藤郎等人出版的《从生理学基础到运动训练、运动处方》、《从运动生化到运动处方》等书,对日本运动处方的研究推广和健身运动均起到了积极作用。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使其在国际上得到确认。随着运动处方研究与应用的逐步深入和完善,发展趋势在广度上,趋向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与推广;在深度上,趋向多学科交互渗透,对运动处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高校应用运动处方的依据
2.1大学生体育锻炼面临问题的分析
2.1.1目的性不强。
目前大学生在从事体育锻炼时,若活动比较有趣热闹,参加的人数就多,但往往是盲目参与,忽视自身当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2.1.2选择性不强。
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为了发展某项身体素质或学习某项运动技术,面临着选择适合的锻炼手段和方法问题。由于大学生缺乏对锻炼手段、方法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理解,会产生盲目选择的倾向。这些被选择的方法和手段可能并不一定适合练习者。
2.1.3科学性不强。
无论从事什么运动,科学的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量都是取得运动效果的关键。而大学生可能对体育运动的科学理论体系了解不全面,较难合理地安排好练习的量与强度,以及处理好量与强度的关系。
2.1.4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大学生在运动中一旦出现运动损伤、身体不适等情况时,就会不知所措或不能及时妥善处理,从而损害身体健康。
2.2运动处方的发展为高校应用运动处方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运动处方的研究已具有较完整、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健身运动处方已成为各国实施健康计划的重要内容,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应用运动处方提高国民的体质和健康素质。目前运动处方可分为四大类:(1)预防性健身运动处方:不同年龄人群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为目的的处方;(2)竞技运动处方:以提高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为目的的处方;(3)康复体育运动处方:用于病人和残疾者以治疗疾病、康复肌体为目的的处方;(4)健美运动处方:以健美形体为目的的运动处方。随着运动处方研究与应用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发展,趋向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与推广,近年来,健身处方的任务已由单一健身发展到追求身心全面的健康。身心全面,包括精神与身体的和谐发展,通过锻炼解除心理压力,提高对现代生活的适应能力等,成为健身处方的新内涵,也成为大学生运动所期望的目标。同时,高校体育运动处方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校体育中应用运动处方大有可为。
2.3与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相得益彰
我国一直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中结合运动处方进行教学,有利于快速寻找出一条增强学生体质的捷径。在我国现行体育教学中,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大纲与不讲实效的素质练习并存。如何针对学生体质的差别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并合理地搭配成运动处方显得十分重要。《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确定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地开展健身活动。而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技术技能,而且要把所学得的知识技术,合理地运用于体育实践之中。具体地说,提高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监控、自我保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合理运用运动处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4高校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是素质教育的必需
要全面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水平,就必须加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培养学生科学地掌握运动处方和自我锻炼、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运动处方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是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一种有效方法。要使大学生掌握其生理、心理特点,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并且持之以恒的锻炼,从而促进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5为教师指导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运动处方在高校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对自己体质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 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健身意识,而且能够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科学地安排运动内容,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更能够促进教师针对大学生的体质,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研究,使体育课程既生动活泼,起到明显的健身功效。
3.运动处方在高校中的应用
3.1运动处方的内容
大学生身体锻炼的目的和需要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是为了情感宣泄,有时是为了健身,有时是为了从紧张和精神压力中解脱出来,有时是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和技巧,有时是为了病后康复或生长发育,有时是为了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所以高校在应用运动处方时,要根据参加健身锻炼的个体状态不同,制定出适合个人状况的运动处方,主要内容应包括:
3.1.1运动项目即进行的运动,应针对体质测定情况而确定。
若要增加心肺耐力或减脂,则应从事长跑、竞走、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等有氧运动。若要改善力量,则要进行哑铃、器械、俯卧撑、杠铃等力量运动。若要寻求生理上的放松,则可选择运动强度不大,令人轻松愉快,具有消除疲劳的一些运动项目,如散步、旅游、郊游、踏青、登山、日光浴等。
3.1.2运动强度即运动的激烈程度。
要想达到运动效果,就必须遵守运动强度设定指标,在实际运用中为了简单易行,一般以心跳率为强度指标。研究证明,锻炼强度小于50%的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大于80%的属于运动训练的强度。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讲,身体锻炼时脉搏控制在(110-160)次/分之间为宜。每个人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对自己较合适的运动强度,要讲究实效,切实可行。"心率130 "是西方国家为提高民众体育提出来的口号,也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动130次。从实际运用的情况看"心率130" 也是一种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运动强度。
3.1.3运动频率即每周的运动天数。
一般每周至少三次才能产生运动效果,又由于运动效果的作用和时间间隔不宜太长,太长会引起消退抑制,一般锻炼间隔不宜超过三天。大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实验室、自习室,低头弯腰学习与工作的,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神经衰弱,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因此,大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胃肠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大学生精力充沛。同时,身体锻炼还是一种积极性休息,脑细胞各有分工,进行身体锻炼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精神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得到很好的积极性休息。所以要培养大学生坚持长期运动的良好习惯。
3.1.4运动持续时间即连续运动时间的长短。
一般而言,运动强度低则持续时间较长,反之,强度大,则持续时间较短。有研究表明,当强度在50%―80% 最大摄氧量时,持续时间在15―45min之间,对心肺功能和耐力才有增进效果。
3.1.5监控即在运动中要设立运动观察指标。
如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向体育老师反映并暂时停止运动,其目的是使锻炼者在运动中自我观察、自我监测、自我调整(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等)以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运动量,从而收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3.2高校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
3.2.1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运动项目要因锻炼的目的不同而不同。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核心部分,而定量化又是运动强度的核心。运动次数与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也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因素。以上诸要素的合理搭配正是运动锻炼定量化、目的化、科学化的一个发展方向。运动锻炼定量化、目的化、科学化要求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发展完善、循环往复的过程。
第一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运动爱好,参加锻炼情况等。对其健康状况做出判断,这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应予以特殊对待,不宜参加运动处方循环。
第二步,运动负荷与体能的测定。在实施运动处方前,要对学生的运动负荷与体能做出测定。运动负荷的测定是对其身体承受运动的能力的检测和评价。通常采用心跳频率、最大吸氧量等机能指标。通过测定,找出科学锻炼处方的负荷指标。体能测定主要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鉴定。也可将所得结果与较大样本进行对比,确定该项素质优劣程度,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运动处方。对运动负荷与体能的测定数据要保留,以备后用。
第三步,具体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根据以上调查测定的结果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包括锻炼内容、强度、时间等在内锻炼方案,贯彻实施是根据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锻炼次数要严格控制,使运动处方规范化。
第四步,对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进行再次测试分析。一个运动处方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进行监督和再次测试分析,以检验运动处方是否有效。可以将再次测试的数据与实施处方前的数据或该地区的、全国的相应数据作比较分析,以便找出差距。
第五步,运动处方的优化与综合。运动处方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后,要根据自身机体功能状况,调整运动处方。对于一个处方应反复修改、优化,使之日臻完善。最后,为了使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得以全面发展,还要把各单项运动处方综合起来加以使用。
3.2.2现以张××(男20岁)同学为例,说明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第一步,张××到校医务室进行体检,结果正常,无任何疾病。
第二步,张××身体素质测验结果:100米跑13.76s,立定跳远2.30米,引体向上7次,1000米跑4min50s 。从成绩可以看出张××速度和力量中等,但一般耐力差。
第三步,根据张××的体能,确定本学期以发展一般耐力为主,预期1000米跑成绩达到4min 。
第四步,每周锻炼4次,即一、三、五、六,锻炼时间为45 min,锻炼均在下午课后进行。
第五步,锻炼内容。(1)准备活动10min 。热身操、热身慢跑800~1000m,腿部柔韧性练习;(2)基本部分30min。加速跑100~120m3次;6~8min中等速度跑,心率控制在130~150次/min;草地上柔韧活动(坐跪压,分腿压)5min;走跑交替10min。跑时应该注意控制速度和呼吸;(3)整理活动5min。做放松操或在肋木处做拉伸。
第六步,注意事项:(1)运动处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体育锻炼后,要根据自身机体功能状况,调整运动处方;(2)天气恶劣或身体患疾病应暂停进行体育锻炼;(3)当天有体育课时运动负荷可以小一些,期末考试期间运动负荷可以小一些。
4.结语
运动处方的发展为高校体育实施运动处方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运动处方在高校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进一步推动《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应大力提倡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用运动处方,使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参考文献: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2]刘纪清.实用运动处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4.
[3]张中垓.余利萍等.体质测定和运动处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四川体育科学,1999,5:41-44.
[4]俞允乐.运用运动处方,增强学生体质[L].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专辑):60-65.
[5]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
[6]王健.健身运动处方[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摘 要 中国大力推行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以来,人民对健康状况甚为关注,本文从“轻体育”概念出发,分析其特点并结合当前全民健身的发展间接阐述了“轻体育”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轻体育”对全民健身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轻体育 全民健身 影响
一、“轻体育”的概念
“轻体育”(Light Physicaltraining)也称“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追求的是体育运动要以人为本,为身体的健康而运动。它是欧洲体育界提出适合大众健身运动的新型体育运动形式。它指以现代传媒技术和物质条件等手段和方法,以休闲、娱乐为目标,使竞技运动演变成多种非正式比赛性适合公共参与的多种运动形式,利用竞技运动竞赛和运动特点结合其他变化形式形成娱乐性体育游戏活动。
二、“轻体育”的特点
(一)体能消耗少
体育锻炼传统意义上的理解是经过大强度体能消耗后大汗淋漓,其“轻体育”是体现“轻”字、遵循轻负荷原则,没大运动量和大负荷强度,调节自身身体机能为主,加强身体机能素质为辅,使身心共达轻松愉快健身的效果。
(二)技术要求低
“轻体育”适宜的人群更广泛于传统体育,因为它对于技术与规则的要求明显要低很多。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运动基础的人,只要他有健身的愿望,就可以立即进行健身。不必再像以前因为不懂体育的基本知识而羞于他人,不必因为运动能力低于别人而羞愧,也不必担心会被行家里手们见笑,只要按照自己的健身意愿进行就足够了。
(三)经济负担小
传统体育锻炼靠器材与场地辅助需资金付出。如游泳、滑雪场、健身房等场馆是收费的,这种锻炼方式对普通人至工薪阶层偶尔进入这场馆健身也会因经济原因使锻炼不能长久坚持。从事“轻体育”健身不因经济负担烦恼,在公园、马路、走廊、庭院随意进行。
(四)体育锻炼轻松化
上述各方面因素作用,人们没任何负担从事“轻体育”活动。健身过程不为动作笨拙而害羞,不为锻炼花销发愁。锻炼者忘却烦恼,摒除不利健康情绪,是净化心灵、怡情悦性、消除精神紧张之过程。
三、“轻体育”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
(一)健身人群的范围扩大
传统健身观念使健身人群日渐减少。上班族要上班、学生上学、农民干农活无法健身。但实施“轻体育”健身学生不需固定的健身场馆就可健身,不因时间跟学习冲突放弃健身;白领不固定时间达健身效果,不再担心健身时间会跟工作效率成反比发展,可以轻松的顾及工作的同时,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很好“维护”;农民不需为健身的花销和知识而烦恼,可以在农作的时候,随意改变一些劳动方式和劳动手段可达轻松健身目的。
(二)健身方法多样化
“轻体育”方式灵活的特点对全民健身方法起到大的影响作用,方法多样化是轻体育本质特点造就,“轻体育”健身方法是让人们肢体活动起来。轻体育健身没要求每天必行,不固定时间要求的运动能衍生出一些形式的简单运动来。如:当累到寸步都不想动的时候,你可站起身来随意活动;当懒起早睡到自然醒后,在床上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白天忙于工作,晚上闲暇可出去散步,据自身需求可变换走动速度和路程长短。
(三)健身运动的简单化
“轻体育”是正常人都可从事的体育锻炼形式,传统的体育锻炼针对的并不是每个人,只是部分人。在此“轻体育”使健身运动真正普及化、大众化。因它摒除了复杂的运动形式,采用最直白最实用的运动形式,更容易被锻炼者接受。
(四)健身效果的提高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以来,曾提高了全民的身体素质,那段时间,群众的健身愿望都很强烈,健身意愿空前积极,但上了一个台阶就停在那里了,再上升的趋势没那么明显。因传统的健身方法无法从本质上去改变健身现状,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时间安排与健身锻炼矛盾,经济条件不支持长期健身。“轻体育”健身的实施,从本质上去着手提高健身效果,使人人愿意、重视、坚持健身是《纲要》主要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项目选择建议:对不同年龄健身:当健身人群为青少年时,注重身体发育特点进行柔韧,弹跳等方面的锻炼,如多做广播操、跳绳、打篮球等。成人轻体育健身要有适当的量,轻体育运动量决定健身效果,老年人轻体育健身时根据爱好和身体健康状况选择,身体好的可登山,慢跑。不硬朗的可练练太极,门球,做体力耗费少的运动。
(二)季节项目选择建议:春季,根据个体选择项目补充冬季寒冷消耗的阳气,供奉将来夏暑炎热之气消耗的阴津。夏季,由于昼长夜短,白天气温高选择早晚进行健身。游泳夏季最好,既锻炼身体,又祛暑消夏。钓鱼夏季健身的好方法,有氧舞蹈,瑜伽是室内好项目。秋季中医理论认为:秋天是人体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运动量不宜过大,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健身项目,如慢跑,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时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冬日做到“必待日光”。体质好的人安排长跑、攀登、登山等各种有氧运动,可消耗更多热量,延长运动时间是个好办法。
综上所述,“轻体育”是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时尚体育,它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它的兴起,标志着人民大众对体育健身的迫切需求。“轻体育”健身也将会给全民健身带来一场新的健身体验。它对全民健身影响重大深远。
参考文献:
无数的运动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可有效地延缓人体衰老速度,运动甚至还可以使许多疾病无药而愈,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如肥胖症、高血压、腰椎病等;通过体育活动还可以振奋精神,调整心理状态,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要想通过体育健身活动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因人而异、合理选择:参加体育健身运动时,一般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项目,没有运动史的中年人不宜参加直接对抗性强的体育比赛项目。中年人健身运动最好选择有氧运动,如游泳、长跑、健美操等。
中年人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体力、年龄、性别等特点,以确定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宜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内脏器官有明显疾患者,尤其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患者,所采用的健身活动项目、运动强度、持续时间等,必须遵照医生的嘱咐。
2.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人,不宜进行运动强度过于激烈的运动。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身体机能随运动负荷递增而逐渐适应,身体机能逐步提高。
健身锻炼必须有计划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提高身体机能的效果,实践证明,若每两次运动间隔时间超过一周以上,对身体机能的提高几乎没有帮助。就像是煮开水一样,煮开后放置太长时间,温度又恢复到原来的程度。比较合理的选择是每周运动3―5次,每次1小时左右,长期坚持下去。